展示课教案新部编本-中华大家庭《哈尼族 哈萨克族 傣族 黎族 傈僳族》
第六课中华大家庭教案
第六课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畲族高山族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重点学习运用网络搜集资料的方法。
2、使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一些常见的民族:畲族、高山族,以及他们的民族服饰和生活习惯等。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体验各民族之间平等、和谐的幸福感,加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一节民族团结课,我们学习了哪个名族吗?佤族。
2、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少数民族,他们是:畲族和高山族。
3、首先,老师要请几位同学来展示一下课前预习的作业,谁来说一说你查到的关于本节课要学习的民族的资料?4、同学们说的都非常的好,但是你们说的还不够全面,下面让我们来深入地了解一下有关畲族和高山族的知识。
二、学习民族花园,了解畲族、高山族。
1、畲族A. 民族概况主要分布在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以及福建、江西、广东、安徽等省的部分山区。
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畲族人口数量约为709592人。
“哈”:畲语是客人的意思,“山哈”是指山里客人的意思。
先来为主,后来为客,先来的汉人就把这些后来的畲民当为客人。
畲族自称“山哈”。
B. 历史来源传说各地畲族的始祖盘瓠[hù]就葬在广东潮州凤凰山,畲族人认为妇女的头饰扮成凤凰形式,就是为了纪念他们的始祖。
在畲族中,广泛流传着一个传说,传说他们的始祖盘瓠因为帮助皇帝平息了外患,得以娶其第三公主为妻,婚后迁居深山,生下三男一女,长子姓盘,次子姓蓝,三子姓雷,女婿姓钟,子孙逐渐繁衍成为畲族。
这个传说不但家喻户晓,而且载入族谱,绘成连环式画像,称为“祖图”,在节日里悬挂出来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
每一家族有一根祖杖,祖杖雕刻作龙头,这也是畲族图腾的主要标志。
C. 文化艺术精巧的编织工艺悠久的酿酒文化芬芳的茶文化D. 风俗节日居住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婚丧民俗节日民俗2、高山族A. 民族概况高山族是居住在台湾省的少数民族。
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华民族大家庭》教案
3.教学难点和重点的把握方面,我认为在讲解民族分布和民族文化时,举例说明的方式有助于学生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更加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这些知识点。
4.关于教学内容的拓展,我觉得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引入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让他们更好地感受到民族团结就在身边。此外,还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如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家族的民族故事,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5.在教学评价方面,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普遍较为满意,但在课后反馈中,也有学生提到希望能够更多地了解各民族的历史背景。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适当增加民族历史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多民族的丰富内涵。
-通过设置实际问题,如模拟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文化传承等场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分工、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收获。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中华民族大家庭》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接触过不同民族的朋友?”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我国多民族的魅力。
-认识民族政策,树立平等、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观念。
举例解释:
-通过生动的图文资料,详细介绍各民族的分布及特色文化,让学生对我国多民族共存的社会现实有直观的认识。
第7课 祖国大家庭(教案)
第7课祖国大家庭(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美术知识简要归纳民族服装特点。
2、过程与方法:探究发现民族服装的图案、色彩、款式等设计元素,学生在借鉴、转化中利用简易材料实现创意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民族文化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促成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包容和尊重,养成宽博的人文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是运用美术知识简要归纳民族服装特点;难点是民族服装的地域特色。
2、解决重难点的趣味点:纳西族“披星戴月”服装的整体与细节观察,土家族“西南卡普”图案的分析,学生现场创意设计制作,教师诗意拓展。
三、教学程序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导入①2′(呈现课题)同学们,我带来了一张《全家福》,这是哪个大家庭呢?最美在哪里?(明确课程主题)看图片,自主回答问题:民族服装。
2、讲授新课(呈现美术知识点)1、想想看,我们应该从那几个方面欣赏民族服装的美呢?(知识的应用感知)2、请拿出照片,仔细看看,是哪个民族的?最打动你的美是什么?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一下,好吗?(突出重点)3、请想想,民族服装有哪些特点?(呈现难点)4、为什么说民族服装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认知民族服装的设计要素)1、自主回答:结构、色彩、纹样。
(了解民族服饰的特点)2、看照片,分析回答:美丽的图案;色彩丰富鲜艳或简洁沉稳;运用纺、织、染、绣等工艺;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突破难点)1、请看纳西族的服装,特别吗?为什么?2、民族服装的地域特色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引导归纳:是游牧生活的历史记忆(羊人),是对自然万物和祖先的崇拜(青蛙),是居住区域温差大的最佳装备,祈求日月星辰的光芒和羊皮坎肩的温度保佑他们平安无事,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心愿。
象征着纳西族女人的勤劳勇敢。
(理解民族服装审美文化内涵)1、小组讨论,整体与细节观察纳西族的“披星戴月”服饰,归纳出:民族服装与该地区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文化等息息相关。
中华大家庭教案 第五课
二、总结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傈僳族:
傈僳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发源于青康藏高原北部,是中国、缅甸、印度和泰国的一个跨国性质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中心在中国原来的西康省为中国传统线和英国麦克马洪线东段之间的未定界领土于1960年归属缅甸邦联而设立的僳族信奉原始宗教,崇拜自然。有的也信
课题
第五课
课型
新课
课时
1课时
主备人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从服饰、建筑、风俗习惯等方面去了解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懂得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愿意为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尽自己的责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讲解
学法
小组交流
教具
课件
学具
资料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及步骤
二次生成
一、导入。
本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这五个民族。
哈尼族:哈尼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哈尼族主要分布的滇南地区,包括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市和玉溪市“和泥”、“窝泥”、“阿泥”、“哈泥”等自称。
哈尼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1253195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玉溪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红河、澜沧江沿岸和无量山、哀牢山地带。主要从事农业,他们勤劳勇敢,善于开垦梯田。
傣族:傣族,在民族识别以前又被称作摆夷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傣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傣族人民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散居于云南的大部分地方。
教科版思品八年级下册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x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 56 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2、要自觉做到“三个尊重”,即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3、了解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之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能力目标:1、了解中华民族是经过几千年民族迁徙、分化和融合而逐步形成的。
2、懂得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新时代,各族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3、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法定义务,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法定义务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准备:教案★教学课时: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兄弟姐妹”教学设计案例★课后作业:完成配套练习★板书设计:一:兄弟姐妹1、中华民族是由 56 个民族共同组成2、说说你知道的民族★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平等尊重”教学设计案例★课后作业:完成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一、国家制定和实施了那些保 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障各民族平等权利的方针政策民族区域自制的提出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民族区域自治权自治区设立时间少数民族文化二、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的体现三、如何维护民族团结★课后反思:第三课时“团结互助,共同进步”教学设计案例★课后作业:完成配套练习★板书设计:一、各民族团结互助的重要意义1、有利于国家的稳定的繁荣2、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和发展文成公主入藏二、历史上各民族团结的见证金城公主入藏昭君出塞三、新中国建立后,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制定的政策和措施1、国家陆续建设了青藏公路、成昆铁路、青藏铁路2、选派大批干部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3、用法律确认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课后反思:。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三节 民族(第1课时 中华民族大家庭)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1课时中华民族大家庭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及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2.能够说出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的名称。
3.掌握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独特的民族风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文化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
重点我国民族构成特点。
难点读图分析我国民族构成特点及独特的民族文化特点。
一、导入新课“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这首激情洋溢的《爱我中华》歌曲,让我们联想到我们是一个有着五十六族兄弟姐妹的大家庭,大家欢歌笑语,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其乐融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的民族。
二、讲授新课教师:从歌曲中我们可以知道,我国共有多少个民族?学生:共有56个民族。
展示图1.16“中华民族大家庭”,知道我国56个民族组成了统一和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教师:在我国56个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是哪个民族?学生:汉族。
教师:汉族人口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多少?其余民族的人口又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多少?学生:汉族人口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其余民族的人口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
提问:为什么把除汉族之外的其他55个民族叫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所以称为少数民族。
提问: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哪个民族?你能说出我国人数超过500万的少数民族吗?学生抢答:壮族是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
学生:我国人数超过500万的少数民族主要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
教师:我国宪法规定,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各民族之间文化相互交融,又多元发展,大多数民族有民族语言,有的民族有民族文字。
读图观察:读图1.17“几种民族文字‘我是中国人’的写法”,阅读材料“我国的民族语言”,了解我国各族的文字及语言。
过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民族长期生活在不同的地域环境,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
《第七课 中华民族大家庭》教案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中华民族是经过几千年民族迁徙、分化和融合而逐步形成的。
3、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法定义务。
4、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重难点1、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一、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
教师:今天,我们常说56个民族,但是,大家知道吗,在旧中国,由于存在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许多少数民族的民族成分不能确定。
新中国后,为改变旧中国民族成分和族称混乱的状况,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至1983年共确认了55个少数民族成分。
今天我们所说的56个民族就从这里开始。
了解为什么我们今天有56个民族,对民族的识别体现了民族平等。
二、民族知识竞赛。
1、教师:56个民族如同兄弟姐妹,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
今天,我们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场知识竞赛,看哪个小组同学的民族知识最为丰富。
2、以竞赛的方式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课堂知识容量更大。
学生的参与率也能提高。
注意了解和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了解民族习惯有利于民族团结。
3、说出你知道的各行各业中杰出的少数民族代表。
4、教师:通过前面的竞赛活动,我们都了解了,我国各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文化传统、宗教信仰,每个民族也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为了尊重各民族的生活习惯、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为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下面,我们着重来了解一下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体会不同民族在国家的地位是平等的。
三、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
①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②拥有对国家有关法律的变通执行权利;③在国家计划指导下,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保护和整理民族文化遗产,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的权利;④管理地方财政的权利;⑤依照国家的军事制度和当地的实际需要,经国务院批准,可以组织本地方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的权利;⑥培养民族干部的权利;⑦进行贸易的权利;⑧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几种语言文字的权利等。
上册历史《多民族的大家庭》教案
上册历史《多民族的大家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我国主要的民族及分布特点。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的多民族大家庭,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民族团结、互助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我国的多民族大家庭、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民族团结的实例等。
2. 准备相关视频资料,以便于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我国各民族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我国有哪些民族?他们分布在哪里?2. 讲授新课教师结合PPT,讲解我国的多民族大家庭,各民族的分布特点,以及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 课堂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你能说出几个民族团结的例子吗?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4. 观看视频教师播放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
5.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认识到民族团结、互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6.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政策及其实施情况,增强学生的民族政策意识。
2. 通过拓展学习,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民族团结、互助的重要性。
七、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民族团结主题的演讲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民族团结意识。
2. 开展民族团结知识竞赛,测试学生对民族团结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八、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拓展活动参与度等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重点关注学生在民族团结方面的意识和行为,鼓励积极向上的表现。
2024年最新民族大家庭教案中班
2024年最新民族大家庭教案中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最新民族大家庭教材,主要涉及第三章“多彩民族风”的第二节“我们的民族服饰”。
详细内容将围绕我国各民族的特色服饰进行讲解,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及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服饰特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3. 增进学生对我国多元文化的认识,培养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民族服饰的鉴赏能力和民族团结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各民族服饰图片、民族音乐。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民族音乐,让学生猜一猜是哪个民族的旋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民族服饰。
2. 新课讲解:(2)结合课件,讲解各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
3. 实践活动:(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民族服饰,用画纸、彩笔进行临摹。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所画民族服饰的特点及文化内涵。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各民族服饰的名称,并进行分类。
六、板书设计1. 我们的民族服饰2. 内容:(1)各民族服饰图片(2)各民族服饰特点(3)各民族服饰文化内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选择一个民族,为其设计一套具有代表性的服饰,并简要介绍设计理念。
2. 答案示例:民族:汉族设计理念:以我国传统的汉服为基础,融入现代元素,展现汉族服饰的古典美与现代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及文化内涵,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节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了解更多关于民族服饰的知识,开展“我心中的民族服饰”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设计3.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各民族服饰的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中华大家庭第五课
哈尼族
哈尼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人口数量约为 144万,主要从事农业,善于开耕梯田。
哈尼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新创哈尼文。 尼族的住房形状像蘑菇。因而得名 “蘑菇房”。哈尼族的传统节日有十 月节,六月节,尝新节等。
蘑菇房
建筑
传说远古时候,哈尼人住的是山洞。后来他 们迁到一个名叫“惹罗”的地方时,看到满山 遍野生长着大朵大朵的蘑菇,它们不怕风吹雨 打,还能让蚂蚁和小虫在下面做窝栖息,他们 就比着样子盖起了蘑菇房。 蘑菇房,顾名思义,就是住房状如蘑菇。它 的墙基用石料或砖块砌成,地上地下各有米, 在其上用夹板将土舂实一段段上移垒成墙,最 后屋顶用多重茅草遮盖成四斜面。
毡房:哈萨克搭建毡房用的杆子一头是弯的, 他们将此弯头绑在毡房的墙架上
哈萨克族的肉孜节:
傣族
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人口数量约为 115.9万,主要从事农业。 傣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孔雀舞是傣族人民最为喜 闻乐见的舞蹈。泼水节是 傣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泼 水 节 的 习 俗
泼 水 节 的 由 来
这就是著名的哈尼梯田,2013年6月被列入 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 杰作。哈尼族居住在山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 主要从事农业,以善制梯田著称。哈尼族所居之 处皆有梯田。
(紫胶) 墨江哈尼族所产的紫胶质 量优良,居全国首位。
(普洱茶) 普洱、西双版纳哈尼族聚居 的广大山区,是中外驰名的 “普洱茶”的故乡。
赛马
• 哈萨克族赛马 赛马是哈萨克人十分喜爱的 一项传统的体育娱乐活动。哈萨克族有这 样两则谚语:“马是人的翅膀”,“英雄 考骏马,飞鸟凭翅膀”。哈萨克人游牧, 一年四季,没有人能离得开马,所以他们 很懂马。知道马的习性好坏,并把马视为 人生财富。既然是财富,那就得懂得经营, 所以,哈萨克人办的赛马会,世界上就成 了挑选良马的盛会。
上册历史《多民族的大家庭》教案
一、《多民族的大家庭》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认识到56个民族共同构成了我们伟大的祖国。
2. 使学生了解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和弘扬各民族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内容:1. 中国民族的组成:56个民族。
2. 民族的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3. 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民族的组成,民族的分布特点,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2. 教学难点:民族的分布特点,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五、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中国民族的组成、分布特点和传统文化。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民族的风俗习惯,增进学生对各民族的了解。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探讨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中国民族的组成,引发学生对多民族大家庭的关注。
【讲解民族组成】1. 讲解汉族及其他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2. 强调各民族共同构成了我们伟大的祖国。
【讲解民族分布特点】1. 讲解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概念。
2. 通过地图或实例展示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讲解各民族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1. 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讲解其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2. 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差异。
【课堂互动】1.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民族文化知识。
2.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内容。
【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对我国社会的影响。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总结课堂】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各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布置作业】1. 让学生课后了解更多的民族知识,加深对多民族大家庭的认识。
六、《多民族的大家庭》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的贡献,认识到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
2. 使学生了解各民族在现代社会中的分布特点,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1中华大家庭教案
第一课中华大家庭一、教学目标:通过参加本次活动,让孩子体会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是我国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对祖国的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及探究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设计活动方案。
三、教学具准备:1.课件:视频“爱我中华”;“少数民族的图片”。
2.我国少数民族的各种不同方面的资料。
四、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播放视频音乐“爱我中华”,创设情境。
和学生欣赏“爱我中华”的歌舞表演。
师:“你会唱吗?可以一同跟着唱。
”师生同唱“爱我中华”师:谁能说一说这首歌主要表达了什么?听了这首歌之后想到了什么?生答我们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
2.在学生说出了自己对这首歌的感受之后,结合学生的谈话,进行小的总结。
师: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正是这五十六个民族才组成了我们现在的祖国。
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缺一不可。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大家庭,共同来了解家中的这些成员吧。
(板书课题——中华大家庭)(二)充分交流,初步了解:组织学生把自己对我国少数民族原有的了解进行自由介绍。
交流时提醒学生要说出这些资料的来源,同时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规范,注意倾听别人的信息。
师:关于我国的少数民族你都了解哪些呢?你知道我国少数民族的种类吗?(板书:少数民族种类)学生交流师:“关于少数民族你还了解哪些?”生:“蒙古族人们生活在大草原上,住在蒙古包里,喜欢喝马奶酒。
”师:“看来你对蒙古族的一些生活习俗有所了解。
”(板书:生活习俗)师:“不同的少数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习俗,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一些生活特色呢?”(回族人信依斯兰教,他们不吃猪肉,头上经常带着白色的小帽子。
朝鲜族的辣白菜、冷面很有名。
满族人,主要住新宾满族自治县,清朝就是满族人建立的,满族人不吃狗肉,现在大人们穿的旗袍就是满族的服饰。
中华大家庭_第五课
十月年
• 哈尼族的最大节日是过“十月年”,前后历时六天,具体日期 各寨可先可后。在农历十月间过,哈尼人称它为“扎乐特”。 按照他们古老的历法,每年农历十月第一个辰龙日为新年之始 (相当于汉族的大年初一)。节日里每个村寨都要举行街心酒 宴,叫作“姿八奇”。 • 新年当天,每个寨子要共杀一口猪。猪无论大小,肉按户平均 分配,哪怕心、肝、肺、肠、肚等数量有限,也要家家都分到。 到了下午,各家各户用分得的猪肉和下水祭献祖先,祭过龙树、 寨神以求人畜平安,五谷丰登后,街心酒宴开始。各家把最好、 最拿手的菜端上桌进行比赛,看谁家的菜做得好吃、做得丰盛。 先请德高望重的老人入席,然后大家坐在桌子两边向老人敬酒, 接着互相敬,庆丰收,祝全寨平安、来年风调雨顺,大家同心 同德再夺丰收。酒足饭饱后,年过半百的妇女拿起宴席上的碗 跳起碗舞,姑娘们砍下棕叶跳起棕扇舞,直到太阳落山。宴火 点燃时,男人们敲起芒鼓,跳起神秘的芒鼓舞,人们尽情地跳, 尽情地唱,直到第二天早晨才平静下来。节日里阖家团聚,还 邀请附近其他民族的好友参加。他们终日欢声不绝,特别是少 不了唱起古老的民歌,讲述节日的来历和民族的历史,歌唱丰 收的喜悦。
礼仪
• • 哈萨克人以纯朴、诚实、直爽、热情好客而闻名。 这是因为牧区地广人稀,居住分散,行旅不便, 外出时,凡有毡房的地方,自然就成了休憩和投 宿之处,行人就可免受饥寒之苦。哈萨克人对待 客人恭敬备至,礼节周到,他们认为客人是安拉 赐予的,不可稍有怠慢。而且,哈萨克人认为, 宰羊待客是光荣体面的事情,也是应尽的义务。 客人临走时,如属贵客,主人就要问贵客:“毡 房内是否有你需要的东西?”如果客人看中了某 件东西就要奉送。如没有,就按一般惯例给贵客 送礼。经济条件好的,送元宝、马、骆驼、猎枪 和鹰,次者送皮大农、袷袢及狐皮、狼皮等珍贵 的兽皮衣服。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案
一、《多民族的大家庭教案》二、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四、教学内容:1.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2. 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介绍3. 如何与不同民族的同学相处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我国的多民族特色,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民族多样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各个民族的了解和认识。
二、课堂讲解(3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如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等。
2. 教师介绍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如饮食、服饰、节日等。
三、小组讨论(2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民族,深入了解该民族的风俗习惯。
2. 各组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与不同民族的同学相处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0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各个民族风俗习惯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后了解到的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二、实践活动(3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不同民族的同学相处的场景。
2. 学生展示自己的表演,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提出建议。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如何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
2.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多元文化的重要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如尊重多元文化、与人相处的方法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评估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意见和建议。
《多民族的大家庭》 教学设计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知道我国有 56 个民族,了解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2)学生能够说出部分少数民族的独特风俗和文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资料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各民族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2)树立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意识,促进民族和谐。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我国民族的构成和分布特点。
(2)几个主要少数民族的独特风俗和文化。
2、教学难点理解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各民族欢庆节日的视频,引出课题“多民族的大家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民族构成(1)展示我国 56 个民族的名称,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构成。
(2)提问:在 56 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是哪个?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哪个?3、民族分布(1)展示中国民族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什么?(2)小组讨论: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分布特点?(3)总结: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4、民族风俗文化(1)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如蒙古族、傣族、维吾尔族等,介绍他们的独特风俗和文化。
(2)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节日、建筑等。
(3)组织学生交流分享自己所了解的少数民族风俗文化。
5、民族政策(1)讲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如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等。
(2)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民族政策的重要性。
6、课堂活动(1)开展民族知识竞赛,巩固所学知识。
(2)让学生设计一份宣传各民族文化的手抄报。
7、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民族构成、分布、风俗文化和民族政策。
第5课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教案
民族团结教材
第5课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便俅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这几个民族的数量和分布地域;
2、让学
生了解这几个民族的风俗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这几个民族的风俗文化;教学难
点: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三、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像便族这几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吗?这些民族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如何?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德俅族》。
二、民族大花园:
师:课件出示几幅傣族过泼水节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这几个民族的数量和分布情
况?
生: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讨论;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师:对同学们的发言做出总结;
二、说一说:
师:说一说这几个民族都主要从事哪些产业?
师:说一说这几个民族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生:积极举手回答;师:及时做出总结;。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华民族大家庭》教案、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展示一幅中国地图,标注出各个民族的分布区域,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我国会有这么多的民族?这些民族又是如何分布在我国各地的?”
2.设计意图:通过地图展示,激发学生对民族分布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出以下要点:
(1)我国56个民族的分布特点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意义。
(3)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服饰特色等。
(4)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中华民族大家庭》为主题,旨在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我国地理环境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民族大家庭的相关内容充满好奇,但可能对56个民族的分布、文化等具体情况了解不足。此外,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的思维逐渐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转变,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提供适当的学习支持,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此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层面: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新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民族大家庭》含反思.doc
最新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民族大家庭》含反思.doc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民族大家庭》含反思活动意图:
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
国土辽阔、资源丰富。
为了能够让孩子了解我国多民族的相关知识,提高孩子对五十六个民族的喜爱与对祖国的认知。
使孩子们在了解中国的多民族的同时会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民族状况,习俗和文化。
2、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萌发爱国情感。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5、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1、课件《民族大家庭》。
2、幼儿事先对中国的民族状况有所了解。
活动过程:
一、幼儿交流调查表
中国其他地方的人是不是跟我们都一样?
小结:这些跟我们不同服饰不同习俗的人是少数民族。
你知道哪个民族的名字?有什么风俗习惯?喜欢吃什么?住在哪里?
小结: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习俗都不同。
二、了解少数民族,幼儿模仿表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五课: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
教学内容:
本课介绍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从五个民族的人口、主要聚居地等方面入手,结合经济生活方式、服饰特点等内容,对五个民族进行分析。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征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区分本课的民族。
培养学生学习并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能力。
3.通过课堂的教学活动,增进对各民族的了解,学会欣赏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尊重其风俗习惯,进而学会尊重和平等对待各民族兄弟姐妹,形成民族团结的基本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了解这五个民族的人口数量、主要分布区域、服饰特点、主要风俗习惯等基本情况。
2.难点:进一步理解民族文化与民族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出示四幅少数民族代表性建筑的图片,看一看,它们分别是哪些少数民族的哪些代表性建筑物?
(满族的大政殿、藏族的布达拉宫、侗族的风雨桥,哈尼族的蘑菇房)
2.讲故事:哈尼族的蘑菇房
师:哈尼族的蘑菇房是哈尼族人智慧的体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
二.教学过程
1.师:你知道什么是梯田吗?简单说一说梯田的特点。
展示图片:各种梯田的图片
师问:这些梯田有什么特点?
2.师:梯田的共同之处就是都处于山区或者丘陵地带,地里落差比较大,在无法形成大片田地时,只能依据山势,修造一小块一小块的田地,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一层一层的梯田。
居住在云南省的哈尼族就创造出一套垦种梯田的经验。
他们利用地理环境的特点,把终年不断的山泉通过沟渠引进梯田。
3.哈尼族的梯田是大地艺术。
4.师:你知道哈尼族有多少人口吗?你还知道哈尼族的哪些情况?
学生汇报。
5.哈尼族的传统服饰。
以黑色为主。
6.哈尼族的节日盛宴:长龙宴。
7.哈尼族的传统节日:十月节,六月节,尝新节等。
8.小结:
哈尼族有景色如画的梯田,有别具一格的蘑菇房,都是因为他们居住在山区。
我们现在在去看一看居住在高山山麓、河谷、盆地的哈萨克族,他们是怎样生活的?
三.哈萨克族
1.向学生展示云南以及新疆的风光图片。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哈萨克族。
师:哈萨克族人口1600万。
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人口125万。
善刺绣,绣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哈萨克族的游牧文化在哈萨克族的游牧、迁徙过程中吸收周围民族的文化内容,创造出了具有特色的哈萨克民族文化。
2.介绍哈萨克族的主要分布地区,传统节日。
3.哈萨克族的服饰特点。
4.哈萨克族的传统帽子,以猫头鹰的羽毛作为装饰,象征着勇敢和坚定。
5.哈萨克族的住房:
春夏秋三季的活动毡房和冬季的木房或土房。
6.哈萨克族人的体育活动:
赛马、摔跤、叼羊。
a.区别前面学过的蒙古族、满族、和哈萨克族的摔跤有什么不同?
b..知道马对于哈萨克族的重要性,了解叼羊的来历,欣赏哈萨克族赛马和叼羊的图片。
7.哈萨克族的民族禁忌。
四.傣族
1.猜一猜;有一种以动物名字命名的舞蹈是什么舞?
2.孔雀舞是傣族的传统舞蹈。
课件展示孔雀舞的图片,
3.师:你知道傣族有多少人口吗?他们主要居住在哪里?
4.傣族的饮食文化,傣族人的竹筒饭也是很有特色的。
(展示竹筒饭)
5.傣族的居民建筑。
傣族传统的住宅是竹楼,展示竹楼图片。
傣族竹楼的特点:多用竹子搭建,通风透光,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用来饲养牲畜、堆放杂物或是织布。
傣族竹楼的优点:1.防潮湿
2.散热通风
3.避免虫兽侵袭
4.可避洪水冲击
6.傣族的盛大节日。
(泼水节、开门节、关门节)
了解泼水节的来源,知道关于开门节和关门节的小知识。
7.傣族的民族禁忌。
8.傣族歌舞。
欣赏孔雀舞《月光下的凤尾竹》
五.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哈尼族、哈萨克族和傣族这三个民族,知道了这三个民族的生产、生活特点,也正是由于自然环境的不同,使得哈尼族、傣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而哈萨克族则主要从事畜牧业。
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学习黎族和傈僳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