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重点句子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作业本重点问答和重点句子理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作业本重点问答和重点句子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19428a21bed5b9f3f90f1c7c.png)
五年级语文下册重点问答和重点句子理解1、老舍在《草原》一文中,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
读后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奇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我从这句中感觉到草原柔美、一碧千里的特点,其中“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写得特别好,让我觉得既写出了草原辽阔,与天相接,又写出草原绿得鲜艳,有活力。
3、“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这句话改成“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河,像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好吗?为什么?这样改不好。
书上原句写得真实,从远处看还不知道是河,只是亮亮的,像玻璃,也就说明了草原中的河水特别清亮,镶嵌在草原中十分美丽,这样写也会吸引读者思考——这明如玻璃的带子是什么?到走近了,才发现是河,所以把“河”写在后面,再加上感叹号,写出了作者等人见到河时的惊喜,因为有河就有人,就可以见到蒙古同胞了!4、联系上下文,我读懂了:作者笔下的白杨树实际上就是边疆建设者。
文中还有用这种方法写的句子,如文章结尾处这一句: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那几棵小树就是边疆建设者的孩子,小树迎着风沙成长起来,也就是孩子们迎着困难成长起来,为新疆的建设作出贡献。
哪儿有人受到了伤害,哪儿发生了灾难,消防队员就会出现在哪儿,不管有多大的危险,不管有多么困难,他们总能带来和平和安宁。
5、铺:写出草长得茂盛,铺得平整,给人舒服的感觉。
弄:戏弄,捉弄,写出了笛声的悠扬、俏皮。
6 、作者在文中“默默地想,慢慢地写”了童年的四个场景和画面:学骆驼咀嚼的样子、和爸爸讨论骆驼为什么要挂铃铛、想剪驼毛、问骆驼夏天去哪儿。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7、“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内重点课文阅读理解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内重点课文阅读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2b2dca1876eeaeaad0f3309e.png)
【文段一】《窃读记》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
从头来,再找一遍。
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狼,贪婪地读着。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1、“它在这里”中的“它”指的是:2、“我像一匹狼,贪婪地读着。
”这句话把“我”比作 ,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3、文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4、作者为什么说“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文段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苗苗: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季羡林:喜爱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
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
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
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才:A有才能的人;B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然后怎样;C表示强调所说的事。
(1)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 ) (2)选的都是高才.生。
(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喜欢——()培养——()3、季羡林爷爷要求21世纪的青年是具有三贯通的人才。
[拓展运用]1、季羡林对少年儿童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背诵要求,为什么要提这个要求?2、在课堂上不听老师讲课而自己看闲书行吗?闲书应该在什么时候看?【文段三】《我的长生果》后来,我又不满足于只看一般的故事书了,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又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
那些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使我如醉如痴,我把所有课余时间都花在借阅图书上。
这时我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记书中优美的词语,记描写的精彩段落。
做笔记锻炼了我的记忆力,也增强了我的理解力。
1、从文中用“~~~~”画出一个比喻句。
2、“那些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使我如醉如痴”这句话说明了3、“我”养成的习惯是,它的好处是【文段四】《梅花魂》--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
五年级上册语文重点句子理解
![五年级上册语文重点句子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5e1e21eab14e852459fb570f.png)
五年级上册语文重点句子理解1、《窃读记》 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①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这句话以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犹如饿狼扑食。
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②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
“我”渴望读书,而又无力购买,因此只好“窃读”。
“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与快乐,却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哄赶,这种书内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与惧怕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正是窃读的滋味。
③这时,我总会想起 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
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3、《走遍天下书为侣》①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想去就去的故地。
“故地”,指书已读多遍,了解并熟悉;“想去就去”,是说方便,随心所欲,想读就读,愈加表达出了作者对书浓郁的情感,对一本书喜爱到百读不厌的程度。
②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指读者因阅历、体验不同而感受不同。
作者指的是每个人都有个性化的读书方式、方法,收获也是独特的。
以自己的方式阅读,对书有独到的见解,才能使书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5、《古诗词三首》 《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重点句子赏析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重点句子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4faaa9d770bf78a64295440.png)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重点句子赏析课文1 白鹭1.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概括写颜色和身段的精巧。
2.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那……那……那……那……”连用四个“那”字,从“簑毛、结构、喙、脚”(从整体到部分、从头到脚)描写白鹭的美。
3.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不安稳”与“悠然”对比,写出了白鹭的栖息特点。
4.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运用反问的手法,增加了对白鹭栖息特点的神秘感,产生无限的遐想。
课文2 落花生1.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对比,这里父亲拿桃子、石榴、苹果“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和花生“果实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进行对比,赞扬了花生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的可贵品格。
2.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
这是本文的中心句,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做人的道理。
“有用的人”指的是像花生一样不计较名利、有益于社会的人。
“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指的是只讲究外表、对社会没有贡献的人。
课文3 桂花雨1.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作者将桂花树的样子与梅树进行对比,突出桂花树没有梅树姿态优雅,再从“不开花”“开花”两个方面来说明桂花的平淡无奇,然后笔锋一转,点出“我”喜爱桂花的原因———香气迷人。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一个“浸”字写出了桂花的香气不是一缕,而是弥漫在空气中,人们好像就浸泡在桂花的香气里。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佳句重点句子解析汇总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佳句重点句子解析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9321fa27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34.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佳句重点句子解析汇总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佳句重点句子解析汇总第一单元1.比喻句(1)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
这句话把白鹭站在水田里钓鱼比作是玻璃框里的画面,把清水比作玻璃,把田比作玻璃框,非常生动地描写出了当下的画面,让人感觉身临其境。
(2)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
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这句话把珍珠鸟背上的白点比作珍珠,把它的身子比作蓬松的球儿,突出了珍珠鸟的体形特点。
(3)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这里把白鹭比作诗、散文诗,突出了白鹭蕴含着的内在美。
2.拟人句(1)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这句话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鹭站着时的样子说成是在望哨,写出了白鹭站着时的情景。
(2)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这句话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珍珠鸟睡着时的情态。
3.夸张句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句话的“香飘十里”是夸张写法,写出了桂花的芳香。
4.含义深刻的句子(1)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作者将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进行比较,突出了花生的朴实无华。
(2)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这句话揭示了文章主题,说明了做人要做对他人有益的人,不能做只讲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3)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这是文章的总结句,也是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说明了相互信任才能创造出彼此和谐的美好世界。
第二单元1.比喻句(1)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这句话把人们过搭石的声音比作轻快的音乐,增加了文章的美感。
(2)“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句子把蔺相如见到廉颇比作老鼠见到猫,写出了蔺相如对廉颇的“怕”,这种“怕”是建立在国家利益之上的,更突出了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佳句重点句子解析汇总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佳句重点句子解析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007400db998fcc22bcd10d82.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佳句重点句子解析汇总第一单元1.比喻句(1)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
这句话把白鹭站在水田里钓鱼比作是玻璃框里的画面,把清水比作玻璃,把田比作玻璃框,非常生动地描写出了当下的画面,让人感觉身临其境。
(2)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
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这句话把珍珠鸟背上的白点比作珍珠,把它的身子比作蓬松的球儿,突出了珍珠鸟的体形特点。
(3)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这里把白鹭比作诗、散文诗,突出了白鹭蕴含着的内在美。
2.拟人句(1)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这句话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鹭站着时的样子说成是在望哨,写出了白鹭站着时的情景。
(2)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这句话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珍珠鸟睡着时的情态。
3.夸张句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句话的“香飘十里”是夸张写法,写出了桂花的芳香。
4.含义深刻的句子(1)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作者将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进行比较,突出了花生的朴实无华。
(2)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这句话揭示了文章主题,说明了做人要做对他人有益的人,不能做只讲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3)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这是文章的总结句,也是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说明了相互信任才能创造出彼此和谐的美好世界。
第二单元1.比喻句(1)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这句话把人们过搭石的声音比作轻快的音乐,增加了文章的美感。
(2)“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句子把蔺相如见到廉颇比作老鼠见到猫,写出了蔺相如对廉颇的“怕”,这种“怕”是建立在国家利益之上的,更突出了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知识点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6627303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ca.png)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复习题★★★《草原》1、《草原》的作者是老舍,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猫》《母鸡》。
2、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3、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4、草原的景:辽阔、碧绿;草原的人:热情,好客5、“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
★★★《白杨》1、“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句话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描述了白杨树的特点:a直,b生命力强,c坚强,不动摇,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献身边疆的精神。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表白:解释说明。
这是一个设问句。
爸爸以白杨自勉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3、“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高大的白杨树”指父亲和边疆建设者;“几棵小树”指边疆建设者的孩子们。
这句话的含义(或“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的意思):爸爸想到孩子们在父辈的影响和教育下能够扎根边疆,成为有用之才,建设边疆事业后继有人,心里感到十分欣慰★★★《古诗词三首》1、《牧童》是唐代诗人吕岩的作品。
诗的第一句话写原野,第二句写笛声,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上给人感受,诗的三四句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塑造了一个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牧童形象,表达了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部编语文五年级【阅读理解】训练、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
![部编语文五年级【阅读理解】训练、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https://img.taocdn.com/s3/m/38bbdff7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e6.png)
部编语文五年级【阅读理解】训练、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如何理解重点句子为了理解一篇文章的思想内容,我们需要先理解一些关键句子的意思,特别是一些蕴含深刻内容的重点句子。
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些句子呢?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找重点词语来理解句子。
重点句子是一篇文章的核心,理解了重点句子的意思,我们就能事半功倍地理解整篇文章。
对于这些句子的理解,我们需要抓住关键词,因为“词不离句,句也不离词”。
例如,《梅花魂》中的句子“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其中的“慈祥”和“大发脾气”是看似矛盾的一组词语。
然而,通过平时外祖父的慈祥形象,我们可以理解到此时外祖父非常生气,因为“我”玷污了墨梅图,从而体会到他对墨梅图的喜爱,为后面理解外祖父对梅花精神的赞颂打下了基础。
其次,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句子的意思。
句子的深层含义一定与其所处的语言环境相联系,也就是与上下文有关。
我们需要仔细揣摩上下文,就能理解关键句子的意思。
例如,《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中的重点句子“父亲的教导让我一生受用不尽——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我们需要联系上文,因为之前父亲曾对“我”说过类似的话,然后作者介绍了自己所经历的几件事,说明了人生中遇到“挫折“时,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思路就能解决困惑。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修辞手法来理解句子的意思。
小学的文章大部分都会出现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子。
修辞手法的运用使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在句子中变得生动、形象。
因此,我们需要充分发挥想象,仔细体味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从而领悟句子所蕴含的意思。
例如,《狼牙山五壮士》中的句子“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气”,我们可以联系生活中见到的雹子,想象出密集、快速的场景,从而感受到五位壮士的坚强勇敢以及对敌人的仇恨,进而体会到他们的爱国之情。
99枚“金牌”XXX一天上午给XXX送来了一笔数额巨大的捐款。
这家医院因为救治了许多白血病患儿而闻名,但仍有不少患儿的家庭付不起昂贵的医药费。
五年级语文句子及本文重点解析之金色的鱼钩
![五年级语文句子及本文重点解析之金色的鱼钩](https://img.taocdn.com/s3/m/26fd2d76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53.png)
五年级语文句子及本文重点解析之金色的鱼钩五年级语文句子及本文重点解析之金色的鱼钩1、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
这是指导员向老班长交代任务时说的话,指明了老班长肩负的三重责任。
是“上级”,因此要负责领导三个病号走出草地;是“保姆”,指三个小战士又年轻,又是病号,对他们的照顾要像保姆一样细致周到;是“勤务员”,指照顾病号要全心全意。
2、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我觉得好似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解析:从“皱紧眉头硬咽下去”可以看出,老班长吃这些草根和鱼骨头是非常困难、痛苦的。
“不由得呆住了”反映出这情景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的,“好似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既说明老班长硬咽鱼骨的痛苦,也说明“我”看到这种情景时内心的难受程度。
3、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鱼钩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象征老班长忠于党、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芒;表达了同志们对老班长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思念。
篇末这一句点题,深化了主题。
4、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这句话是当“我”知道这些来之不易的食物,是老班长为了救我们忍饥挨饿弄来的后,我不忍心自己喝鱼汤。
“千斤重”是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反映了我看着老班长忍饥挨饿,不忍心自己喝下鱼汤的沉重心情。
重点精析本文第二段是全文的重点,可以分三层。
先讲钓鱼。
因为带的青稞面吃完了,只好用野菜、草根充饥,但光吃野菜草根不行啊,老班长脑子里经常考虑给病员补充营养,看到鱼跳出水面,立刻就想到可以钓点鱼给伤病员补充营养。
再讲老班长自己从来不吃鱼。
“我”问他为什么自己不吃鱼,他好似回味似的`说“吃过了”。
“回味”指在回忆中体会曾经经历过的美好事物。
老班长这样说,是为了消除“我”的疑心,使病员安心地喝鱼汤。
从“皱紧眉头硬咽下去”可以看出,吃这些是多么困难、痛苦。
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人教版课外阅读理解专项重点知识题型
![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人教版课外阅读理解专项重点知识题型](https://img.taocdn.com/s3/m/51220666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56.png)
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人教版课外阅读理解专项重点知识题型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时间:________一、短文阅读,回答问题。
常常见到故乡①睡梦里,我常常见到故乡。
②那五光十色、熙熙攘攘的山村小镇,留给我多少天真的笑容;那欢乐奔腾的小河,流淌着我一串串童年的歌声;那漫山遍野的杜鹃花,藏着我一个个神奇的梦;那长满蘑菇的山沟里,留下多少赤足的脚印……故乡的风、故乡的云、故乡的树、故乡的月、故乡的小路,它们是一组凝固了的彩画,紧紧嵌在我心里。
③想起故乡,心上又自然浮起一行行熟悉的诗句:“露从今夜白,______”“粼粼故乡水,______”“乡书何处达?______”……字里行间,渗透了多少深挚的乡情,流动着多少感人的乡音!④读着诗句,眼前又闪出一幅幅眷恋乡土的形象:诗人艾青在国难深重的时刻,用赤子之心反复呼唤“大堰河,我的保姆”;作曲家冼星海用悲壮激昂的旋律,谱出了“保卫黄河”的强音;生物学家蔡希陶无论走到哪里,总是那样深情地爱着边疆的一草一木;世界文豪高尔基流连在伏尔加河之滨,却久久不忍离去……⑤是的,故乡的一草一木长在心里,故乡的一泉一水流在心里。
古往今来,谁无乡土情?当你抚摸着故乡的每一片绿叶时,当你走过故乡的每一条小路时,你能不深深地爱恋着这片土地?你能不骄傲地说:“我是故乡的儿女!”当点点滴滴的乡情注满心田时,你定会以做一个炎黄子孙而自豪!⑥如果说故乡是你生长的摇篮,那么祖国便是哺育你的母亲。
在人的一生当中,当浓郁乡情与爱国之情融合起来的时候,人的情操必然得到升华,生命也就变得无比充实,无比瑰丽了。
⑦年轻的朋友,热爱你成长的摇篮,热爱哺育你的母亲吧!1.(提取信息)用“”画出文中的一组排比句。
2.(整体感知)读短文,填一填。
(1)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是________句,也是这一段的________句,这一自然段列举了___________等眷恋乡土的代表人物,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理解阅读及答案(必考题)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理解阅读及答案(必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b5ceb0a9be1e650e53ea99b3.png)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理解阅读及答案(必考题)一、课内阅读。
牛郎织女(一)(节选)一年一年过去,牛郎渐渐长大了。
哥哥嫂子想独占爹娘留下来的家产,把他看成眼中钉。
一天,哥哥把牛郎叫到跟前,装得很亲热的样子说:“你如今长大了,也该成家立业了。
老人家留下一点儿家产,咱们分了吧。
一头牛,一辆车,都归你;别的归我。
”嫂子在旁边,三分像笑七分像发狠,说:“我们挑顶有用的东西给你,你知道吗?你要知道好歹,赶紧离开这儿。
天还早,能走就走吧。
”牛郎听哥哥嫂子这么说,想了想,说:“好,我这就走!”他想哥哥嫂子既然这样对待他,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那辆车不稀罕,幸亏那头老牛归了他,亲密的伙伴还在一块儿,离不离开家有什么关系?他就牵着老牛,拉着破车,头也不回,一直往前走,走出村子,走过树林,走到山里。
从那以后,他白天上山打柴,柴装满一车,就让老牛拉着,到集市上去换粮食;夜晚就让老牛在车旁边休息,自己睡在车上。
过了些日子,他在山前边盖了一间草房,又在草房旁边开辟了一块地,种些庄稼,这就算安了家。
1.文中画“”的句子是对哥哥和嫂子的______和_____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他们__________。
2.文中画“﹏﹏﹏”的句子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从中可以看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简短的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内阅读。
_______________〖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pàn bàn)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guā guō)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把这首词的题目补充完整。
2.把文中错误的音用“\”划掉。
3.这首词描写的是____季,你从特定景物________体会到的。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重点句子赏析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重点句子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676f74fd1f34693dbef3e78.png)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重点句子赏析1、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运用比喻修辞,把蜜蜂比作小毛球,形象地写出了蜜蜂的形态。
“胖乎乎,圆滚滚”生动表现了作者对蜜蜂的喜爱和自己满心的快乐。
2、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
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
“先呼叫”说明榆树高大,树大招风,只要一刮风,枝叶猛烈摇动发出呼呼声;“先冒烟”是雨点落在纸页上,雨珠成线就像冒烟那样。
这里运用拟人、比喻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勾勒出榆树的高大。
3、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写阳光下的榆树叶子,闪光发亮,充满活力。
作者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入手,用富有诗意的语言,生动描写大榆树的高大和充满活力。
4、我并不细看,……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蜓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又去追蜻蜓了。
……跟着蜻蜓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
……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而不见蚂蚱了。
这一段中运用“摘、丢、追、采、捉、绑”等动词,从“我”这些动作中,写出了“我”在园子中一刻也不停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对园中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都非常喜爱。
5、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运用拟人、排比修辞,写出园子里的花、鸟、虫是自由快乐的,是无拘无束的。
6、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
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这段话通过世界各地的月亮与故乡的小月亮作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7、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这个句子运用排比描写广阔背景之下的大月亮,以此对比家乡的小月亮,突出故乡月亮之美,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8、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字词+课文解读+句子)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字词+课文解读+句子)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b1ff7b51ed9ad51f01df2f8.png)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字词+课文解读+句子)知识点第一单元知识点《窃读记》生字词:窃(qiè)读踮(diǎn)起脚支撑(chēng)贪婪(lán)暂时(zàn)倾盆大雨依依不舍饥肠辘辘(lù)湿漉漉炒菜抄写吵闹屋檐瞻仰惧怕面面俱到招牌石碑自卑脾气中心思想:课文作者林海音,本文以“窃读”为线索,通过对作者动作和心理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理解句子:1、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贪婪”是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
这句话以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犹如饿狼进食。
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2、“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要,“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
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
3、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
“我”渴望读书,而又无力购买,因此只好“窃读”。
这种书中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与惧怕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正是窃读的滋味。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生字词:水浒传(zhuàn)传(chuán)奇绿(lù)林好汉绿(lǜ)色将(jiàng)领将(jiāng)军滚瓜烂熟课文内容:这是一篇访谈录,用对话的形式,记录了苗苗与国学大师季羡林之间的交流。
文中季老指出: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努力培养三贯通(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
文中的“小苗”指苗苗(谦虚好问)“大树”指季羡林(亲切随和、循循善诱、关心下一代)《走遍天下书为侣》重点生字词:伴侣(lǚ)娱(yú)乐毫不犹豫一趟(tàng)背诵(sòng)忽略零分某人编写浮想联翩篇章普遍欺骗偏方环绕富饶阻挠妖娆课文主要内容:本文的作者是英国作家尤安·艾肯,是一篇说理性的散文,文章提出的读书方法是:“一遍又一遍地读”。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必背课文重点句子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必背课文重点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e093161990c69ec3d5bb754f.png)
五年级上册语文必背课文第一单元1、窃qi è读记转过街角,看见饭店的招牌,闻见炒ch ǎo 菜的香味,听见锅ɡu ō勺敲打的的声音,我放慢了脚步。
放学后急匆匆地从学校赶到这里,目的地可不是饭店,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走到门口,便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
我可以安心了。
但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我跨ku à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我踮di ǎn 着脚尖,从大人的腋y è下挤过去。
哟yo ,把短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
从头来,再找一遍。
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t ān 婪l án 地读着。
我很快乐,也很惧j ù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
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因为那样不会被人注意。
进来看书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
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
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ch ōn ɡ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
就像在屋檐y án 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zh òu 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我已饿得饥肠辘l ù辘l ù,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如果口袋里有钱该多好!去吃一碗w ǎn 热热的面条,回到这里时,已经有人给摆上一张沙发,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
五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册课外知识阅读理解重点知识练习题含答案
![五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册课外知识阅读理解重点知识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75d9b4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0d.png)
五年级语文版语文下册课外知识阅读理解重点知识练习题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课外阅读。
暑假一开始,我就赶回乡下老家,帮父亲母亲采摘李子。
今年村里李子泛滥成灾,导致李子的收购价一降再降,由最初的六毛五一斤降到三毛五一斤。
包括父亲在内的许多乡亲都叫苦连天。
于是,摘李不过10天,大部分乡亲就停止采摘了。
他们放出话来:李子不要了,宁可看着它烂在树上,也不要费时费力摘下贱卖。
父亲预估今年可以摘到20000斤李子。
摘到约18000斤的时候,他和母亲也决定不摘了,因为实在不值,也没人收购了。
歇工的第一天刚好下小雨,我和母亲在家里掰玉米、煮玉米,父亲却扛着一根竹竿往屋子旁边的那片李树林走去。
那根竹竿我再熟悉不过,它的尾部有一个铁钩。
每年的李子采摘季,父亲就用它敲打树上的李子,我们再从地上一个一个拾起李子放进筐里、袋里。
“不是说不摘了吗?”我问母亲。
母亲回答:“谁知道呢?但你爸做事一向有分寸,他那么做应该有他的道理。
”只见父亲走向一棵长满李子的李树,伸出竹竿,“梆梆梆”,三下两下,就把红彤彤的李子打到了地上。
然后,他越敲越起劲,一棵接着一棵。
不到两个小时,他就把整片李树的李子敲到了地上。
看得出来,他是又心疼又愤怒。
收工回到家里,父亲拿过一个玉米吃起来。
看到他一脸轻松的样子,我不禁问:“爸,这么多李子不要了,您不心疼啊?”父亲说:“当然会心疼。
但今年李子价格低,并且村里所有人都这样,我有什么好抱怨的?我们还只丢了2000斤,你陈大伯家可整整三片李树园没动,得有上万斤李子扔掉呢。
”“那李子不要就不要了,您让李果挂树上不就得了,怎么还要费劲把它们敲下来?”父亲说:“孩子,你记住:就算不要,也一定要从树上把李子敲下来。
为啥呢?因为李果烂在树上和烂在地里有着天壤之别。
前者只会吸干树的养分,损伤树干,后者却能化成肥料滋润树根,助李树来年长得更好。
眼下李子不值钱已成事实,但我们还得往前看,为明年的收获作准备,你说是不是?”我点点头。
统编五年级上语文第4课《珍珠鸟》课文知识点、阅读重点梳理
![统编五年级上语文第4课《珍珠鸟》课文知识点、阅读重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89341446c281e53a5802ffc4.png)
4.珍珠鸟多音字màn蔓草蔓延wàn瓜蔓dài等待期待dāi待着待会儿。
近义词熟悉——熟识索性——干脆信赖——信任反义词亲近——疏远信赖——怀疑温暖——寒冷神气十足——垂头丧气熟悉——陌生课文内容理解问题1:我是怎样逐渐取得珍珠鸟的信赖的?阅读第3段:从作者对珍珠鸟精心的布置中可以读出什么?从我的精心布置和珍珠鸟的格外轻松自在,可知珍珠鸟的新居给他们很强的安全感,我为珍珠鸟精心布置居室的行为,表现了我对珍珠鸟真诚的无微不至的关爱。
阅读第4自然段,“很少”说明我不忍心打扰珍珠鸟的生活。
阅读第5段,我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睛去惊动他们。
“决不”、“也不”表明我虽然好奇,但也坚决不去打扰他们,反映了我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
阅读第8段,“我不管他”说明我不干涉小珍珠鸟的行为。
阅读第9段,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他,便一点点挨近。
阅读第10段,“我不动声色地写”写出了我对人与鸟之间情意非常看重,“不动声色”表明我不想惊动小珍珠鸟,希望他能与我更加亲近。
阅读第12段,“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
”写出我对小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问题2:阅读全文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呵护下,对我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阅读第2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要交代这是一种怕人的鸟?交代了怕人的特点,说明他不容易亲近人,这样写突出作者后来得到珍珠鸟的信任是多么不容易,这是因为不容易才更加值得珍惜。
阅读第4段:他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
“渐渐”说明珍珠鸟对我产生初步的信任。
阅读第7自然段:作者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和一系列的动词写出珍珠鸟的淘气和可爱,起先随后的句子写出了珍珠鸟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说明胆子越来越大,越来越信任我。
阅读第9自然段:渐渐他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经过长时间的接触,小珍珠鸟更加胆大了。
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偏过脸来瞧瞧我的反应。
五年级语文下学期课内阅读理解专项重点知识题型
![五年级语文下学期课内阅读理解专项重点知识题型](https://img.taocdn.com/s3/m/6758d2f8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0e.png)
五年级语文下学期课内阅读理解专项重点知识题型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时间:________一、阅读选段,完成练习。
少年中国说(节选)①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②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1.第①段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结构方式。
用“﹏﹏﹏”画出该段的中心句。
2.选段中画“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论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运用________的手法,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为当代少年,你觉得你有什么责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内阅读。
圆明园中,有的殿堂,也有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建筑宏伟,()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按原文填空,并加上标点、填入关联词。
2.第一自然段主要写_____________;第二自然段主要写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 文中重点句子的作用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 文中重点句子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807f5fda964bcf84b9d57bf0.png)
分析文中重点句子的作用我爱紫罗兰①我赞美紫罗兰,赞美它别具一格的颜色、姿态,赞美它顽强的生命力。
②紫罗兰的叶子真奇怪,别的植物颜色是绿的,它却偏偏是紫色的,而且颜色是那样深,那样浓,好像有谁刚在那叶子上染上紫色,马上就要滴下来似的。
紫罗兰的叶子狭长,跟竹叶的形状差不多。
盘屈的茎枝毫无拘束地伸向四周,初生的芽儿茁壮向上。
③罗兰的花是淡红色的。
它好象是嵌在精致的紫色小船里的红玉石。
紫罗兰的花十分小,有三片柔柔的花瓣,花瓣中间有几根黄色花蕊,就像戴着一顶顶金黄色的小帽儿,又像展翅欲飞的金蝴蝶。
④不但如此,紫罗兰还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有一次,我一不小心,把一枝紫罗兰折断了。
李阿姨见此情景,走过来对我说:“不要紧,断了可以再插上,它又会生根,长出很多很多紫罗兰来。
”哦,没想到它的生命力这么强,离开了根,还能坚强地活下去。
⑤啊~紫罗兰,用它那朴实而又别具风韵的美,默默地美化着人们的生活,我赞美紫罗兰!1.请你用横线画出全文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2.作者赞美紫罗兰因为它具有别具一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第一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第2至第4自然段分别写的是()A. 紫罗兰的颜色,紫罗兰的形态,紫罗兰顽强的生命力。
B. 紫罗兰的形态,紫罗兰的颜色,紫罗兰顽强的生命力。
C. 紫罗兰的叶子,紫罗兰的花,紫罗兰顽强的生命力。
我爱湖①我爱水,所以我爱大海,爱长江,也爱小溪流,但我最爱的还是湖。
②静静的湖,像一块无暇的翡翠,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美丽的光泽。
我喜欢独自静一个人坐在湖畔,看着平静的湖面幻想。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3.桂花雨》重点词句解析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3.桂花雨》重点词句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0b34c3479563c1ec5da7142.png)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3.桂花雨》重点词句解析一、词语理解:姿态:姿势。
课文中说桂花树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是说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如梅树姿势优雅好看。
浸:课文指桂花的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似的。
二、句子解析: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
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
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2.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事实上,是不是像母亲说的这样呢?我们不妨看一看课文中的这些句子:“杭州有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那么,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怎么样呢?“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显然,从香气上看,是没有区别的,甚至小山上因为树多,更显得浓郁。
那,为什么母亲要这样说呢?“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
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
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
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
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
3.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我们不能无视这个“又”字。
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
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
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
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5e49494b4b73f242336c5f92.png)
三、高效训练
选文1
锁匠的徒弟
老锁匠一生修锁无数,技艺高超,收费合理,深受人们的敬重。
老锁匠问大徒弟:“保险柜里有什么?”大徒弟眼中放光:“师傅,里面有很多钱,全是百元大钞。”问二徒弟同样的问题,二徒弟支吾了半天说:“师傅,我没看见里面有什么,您只让我打开锁,我就打开了锁。”
老锁匠十分高兴,郑重宣布二徒弟为他的正式接班人。大徒弟不服,众人不解,老锁匠微微一笑说:“不管干什么行业都要讲一个信字,尤其是我们这一行,要有更高的职业道德。我收徒弟是要把他培养成一个技艺高超的锁匠,他必须做到心中只有锁而无其他,对钱财视而不见。否则,心有私念,稍有贪心,登门入室或打开保险柜取钱易如反掌,最终只能害人害己。我们修锁的人,每个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开的锁。”
在阅读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一、基础知识
理解重点句子,就是指能理解句子所包含的意义,并且理解句子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句子所描述人物的思想、性格、句子本身所包含的道理等。
方法有:抓住关键词,结合语境理解关键词,或借助生活的经验理解句子所讲的道理。
1、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展开想象来理解;
1、在技术上谁更高一些?老锁匠选二徒弟接班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锁匠说:”我们修锁的人每个人心中都要有一把永远打不开的锁。”这“不能打开的锁”指的是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理解重点句子
一、基础知识
理解重点句子,就是指能理解句子所包含的意义,并且理解句子所表现的作者的
思想、感情、观点、态度,句子所描述人物的思想、性格、句子本身所包含的道理等。
方法有:抓住关键词,结合语境理解关键词,或借助生活的经验理解句子所讲的
道理。
1、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展开想象来理解;
3、在句子中找关键词来理解。
二、典例剖析
羊吃草的启示
羊在绿茵茵的草地上吃草,那么聚精会神,好像这世界上再没有什么事可使它们
分心了;好像这世界上再没有比这个还好吃。
它们把小嘴贴在草上,鼻翼不停地动着,有毒的“土香草”丢在一边,把有营养的嫩草芽一根接着一根往嘴里送;嘴巴一歪一
歪的,永不倦怠地咀嚼着。
羊吃过草,在习习的晚风中躺下来“翻草”。
就是把胃里
尚未消化的草根、草茎再翻出来,再送进口中,进行着第二次、第三次的咀嚼咀嚼。
羊吃草,实在有趣,给我们的启示也不少:我们的学校不正是这片绿草如茵的
“草地”吗?我们就是那一只只可爱的小羊。
在这块如茵的草地上,我们能像羊吃草
那样永无倦怠地获取知识吗?特别是对知识中那些没有消化透的“草根”、“草茎”,我们是否做到了经常“翻草”、反复咀嚼,直到完全消化为止呢?
我不止一次地观察过羊吃草,也不止一次地琢磨上面这些问题。
要是我们在学习
中像小羊吃草那样,那我们还有什么知识学不好呢?
1、文中加点的咀嚼一词意思不一样,第一个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短文过渡句。
3、选择正确的答案。
(1)文中的“土香菜”可以比喻为()
A.一种草
B.一种有害的草
C.一种有害的知识
D.一种有益的知识
(2)文中的“翻草”指的是()
A.预习
B.复习
C.思考
D.提问
(3)文中的“根草”“草茎”指的是()
A.深奥的知识
B.浅显的知识
C.没用的东西
D.有用的东西
※《羊吃草的启示》答题思路
1、同样的词语在文章中反复出现,我们既要考虑它的原意,延伸到生活中去理解它的比喻意,文章的咀嚼,前一个是本义,意思是把食物嚼碎;第二个是比喻意,比喻对事物反复揣摩、体会。
2、此题考查的是对文段中心的把握,过渡句就是连接上下文,由一个问题过渡到另一个问题的句子。
这样的句子往往出现在段落末尾或段落开头,有时也独立成一段。
内
容上这个句子和上下两段都有联系。
所以判断时可以根据位置,也可以根据内容进行
分析。
三、高效训练
选文1
锁匠的徒弟
老锁匠一生修锁无数,技艺高超,收费合理,深受人们的敬重。
老锁匠老了,为了不让他的技艺失传,他挑中了两个年轻人,准备将一身技艺传
给他们。
一段时间以后,两个年轻人都学会了不少本领。
但两个人中只有一个能得到真传,老锁匠决定对他们进行一次考试。
老锁匠准备了两个保险柜,让两个徒弟去打开,谁花的时间短谁就是胜利者。
结
果大徒弟只用了不到10分钟就打开了保险柜,而二徒弟却用了半个小时,众人都以为大徒弟必胜无疑。
老锁匠问大徒弟:“保险柜里有什么?”大徒弟眼中放光:“师傅,里面有很多钱,全是百元大钞。
”问二徒弟同样的问题,二徒弟支吾了半天说:“师傅,我没看见里
面有什么,您只让我打开锁,我就打开了锁。
”
老锁匠十分高兴,郑重宣布二徒弟为他的正式接班人。
大徒弟不服,众人不解,
老锁匠微微一笑说:“不管干什么行业都要讲一个信字,尤其是我们这一行,要有更
高的职业道德。
我收徒弟是要把他培养成一个技艺高超的锁匠,他必须做到心中只有
锁而无其他,对钱财视而不见。
否则,心有私念,稍有贪心,登门入室或打开保险柜
取钱易如反掌,最终只能害人害己。
我们修锁的人,每个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开
的锁。
”
1、在技术上谁更高一些?老锁匠选二徒弟接班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锁匠说:”我们修锁的人每个人心中都要有一把永远打不开的锁。
”这“不能打开的锁”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锁匠说:“不管干什么行业都要讲一个信字,尤其是我们这一行,要有更高的职业道德。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文2
春
小草偷偷地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
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
像霞光,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的,有名
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
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
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
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酝酿”一词的原意是:______________,本文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还经常用来比喻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出自_______________,“杨柳风”指的是
_____________,整个诗句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杨柳风”运用了
__________修辞手法。
3、文中“盼望着,盼望着”连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
(1)“小草偷偷地土里钻出来”中的“钻”字改成“张”字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中的“赶趟儿”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写春风时,通过人的哪几种感觉来写?请就第一句做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