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设计《呼兰河传》(部编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设计《呼兰河传》(部编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呼兰河传》,使学生了解传主呼兰河的历史背景、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历史知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呼兰河的勇敢与智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呼兰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2. 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包括传主呼兰河、皇帝、大臣等,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3. 故事情节:梳理作品的故事情节,使学生把握作品的发展脉络,理解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4. 作品主题: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作品所传达的信息和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呼兰河传》,使学生了解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本,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材《呼兰河传》、相关历史资料。

2. 学具:笔记本、阅读记录表、小组讨论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呼兰河吗?它有什么特点和传说?2. 自主阅读:学生独立阅读《呼兰河传》,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4. 内容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有针对性地讲解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5.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合作,完成阅读记录表,进一步巩固对作品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呼兰河传》人物形象:呼兰河、皇帝、大臣等故事情节:发展脉络、高潮、结局主题思想:勇敢、智慧、爱国情怀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呼兰河传》阅读课教案设计

《呼兰河传》阅读课教案设计

《呼兰河传》读书推荐课教案教学目标1.在好书推荐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认识小说《呼兰河传》,了解作家萧红快乐童年,激发阅读的欲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每个人记忆的小匣子里,定有一处存放了自己金色的童年。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沈复的《幼时记趣》将自己童年时的物外之趣诉诸笔端。

今天我们学习一位女作家在30岁时写下的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看看她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童年画卷。

二、解读封面1.看封面(出示书的封面),引导观察,你看到什么?学生描述看到的画面2.认识作者(出示萧红照片与作者简介)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本书的作者萧红:中国现代女小说家。

原名张乃莹。

生于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28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

因反抗包办婚姻,1930年离家出走。

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

1933年自费出版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

1934年与萧军一起到上海,与鲁迅交往密切。

鲁迅为她的《生死场》校阅并写序言。

1936年只身东渡日本养病。

这时期出版散文集《商市街》《桥》,短篇小说集《牛车上》等。

1937年初归国。

抗日战争爆发后,曾在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任教,并随同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各地,写有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唤》,散文集《回忆鲁迅先生》和《萧红散文》。

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病交迫中坚持创作,出版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因病重无法回内地,次年病逝。

代表作为《生死场》和《呼兰河传》。

(1)出示著名作家矛盾对这本书的评价“一部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精选5篇)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精选5篇)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呼兰河传》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呼兰河传》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赏析清新活泼而充满灵气的语言,品味作者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

2、理解作者赞美人性和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品味生动贴切的景物描写,体会“我”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2、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的内心情怀,理解文章深层的寓意。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那些花儿》)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路上,你觉得最美好的是哪一段时光呢?(童年)你记忆中的童年是什么样子的?巴尔扎克曾说:“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懵懵懂懂的聪明,一种永远不息的活动,一股强烈的欲望。

”下面让我们随萧红的《呼兰河传(节选)》走入一片让人怀想的馨香园地,回到一段自由快乐的童年时光。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让学生介绍,老师补充: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父亲性格暴戾。

19岁时因反对包办婚姻离家出走,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她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于1933年自费出版。

1934年与鲁迅相识,同年完成她的代表作《生死场》。

鲁迅亲自为《生死场》校阅、作序,并列入他主编的“奴隶丛书”。

萧红由此成为30年代文坛上活跃的女作家。

萧红与萧军的情缘,在结识六年后的1938年最终走到尽头。

之后,萧红遇上端木蕻良。

1940年,国难之际,萧红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病交迫中依然坚持文学创作,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便是此时写的,1941出版。

她说“若是那时能回呼兰我的家乡去该多好啊!”而故乡已经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

呼兰河传阅读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阅读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呼兰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2.了解历史上呼兰河的起源和发展;3.通过阅读《呼兰河传》这本书,了解乡村变迁的历史背景和人民生活的变化;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5.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创造能力。

教学内容:1.呼兰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2.《呼兰河传》的背景和目的;3.《呼兰河传》中的乡村变迁;4.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变化;5.故事中的冲突和思考。

教学过程:第一节:呼兰河的地理位置与基本情况(20分钟)1.通过图片或地图,让学生了解呼兰河的地理位置,并简要介绍呼兰河流域的面积、主要支流等基本情况。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呼兰河在历史上被称为“北国塞外的母亲河”?第二节:《呼兰河传》的背景和目的(30分钟)1.简要介绍《呼兰河传》的作者、出版时间、写作动机和主要内容。

2.分发《呼兰河传》的部分章节或选段,让学生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第三节:《呼兰河传》中的乡村变迁(30分钟)1.引导学生分析《呼兰河传》中乡村社会的变迁,包括农业生产方式、农村人口变迁等方面。

2.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总结和归纳出乡村变迁的主要原因和影响。

第四节: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变化(30分钟)1.引导学生分析《呼兰河传》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变化,例如王胜利、王耀武等。

2.让学生思考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变化与乡村变迁的关系。

第五节:故事中的冲突和思考(30分钟)1.选取《呼兰河传》中的故事片段,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冲突和思考问题。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呼兰河传》成为了一部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教学反思: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在了解呼兰河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通过阅读《呼兰河传》这本书,了解乡村变迁的历史背景和人民生活的变化。

通过分析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变化以及故事中的冲突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讨论和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创造能力。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阶段的学习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拓展,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传统与文化背景对于文学作品的影响。

2.学习小说的基本结构和要素。

3.了解小说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4.学习阅读小说的技巧和方法。

5.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加强对人生和社会的思索和探究。

二、教学内容1.《呼兰河传》的背景和作者介绍。

2.小说的文学结构、语言和作品风格。

3.小说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和主题。

4.阅读小说的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小说的基本结构和要素,了解小说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2.理解小说的背景和历史环境,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3.加深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和思考。

四、教学方法1.课前小组讨论,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梳理小说内容,分析小说的主题和人物特点;2.课堂讲授和问答,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和理解,加强思考和交流;3.小组辩论和演讲,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话题第二步:讲解小说《呼兰河传》第三步:小组讨论,分享答案1.分小组,让每个小组阅读小说,并根据小说的结构和要素,分析小说的主题和人物特点。

2.让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到其他小组,加强交流与学习效果。

第四步:小组辩论,培养批判性思维1.让小组讨论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主题,学生需要提出不同的观点,进行深度引导和探讨。

2.进行小组辩论,孩子们对于小说文本的分析和理解,进行小组表达,讨论与其他组的阐述辩论切磋,提高思维水平。

第五步:练习与评估1.选出小说中一段文字,让学生进行朗读,评估学生语音和语调的把握。

2.评估学生的深度阅读和理解水平,听辩论表达风范,和观察学生思考与思辨能力。

六、教学体会通过本次《呼兰河传》的阅读指导课的设计,学习知识、策略、以及探究深刻的人生思考,让学生更加了解小说的基本结构和要素、学习阅读小说的技巧和方法、了解小说的背景和历史环境、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加强对人生和社会的思索和探究,建立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

《呼兰河传》整本书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整本书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整本书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呼兰河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萧红的《呼兰河传》在当时的文坛中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萧红以呼兰河村庄为一个切入点,向我们展示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这一历史环境下中国人民的生活状态。

刻画出呼兰河人们的心理弊病,由此揭露国民的劣根性,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盲目、愚昧的国民劣根性的批判,以及她对民族命运与民族前途深切的担忧与恐惧。

教学价值1.阅读《呼兰河传》,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并且丰富其精神世界。

2.储备积累更多知识。

阅读完《呼兰河传》后,孩子们更能关注到人物形象的多面性;能从人物描写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的句子,以及人物的典型事例等方面,更多面地认识书中人物,感悟人物性格。

并且,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在看待事物上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也渴望将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

3.勾连课内速读的阅读策略和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的方法,教结构-用结构,拓宽学生思维广度。

设计理念一、理念依据:2011 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提高阅读品味。

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

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

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解读,我们希望学生通过整本书阅读来还原真实的阅读感受,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积累速读、概括等多种阅读策略, 并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有一定的思辨性,对人物或现象有自己的一些独特看法。

二、学情分析:小学高年级是学生完成识字写字的学习、进入自主阅读的关键时期。

在此阶段,小学生使用的主要阅读方法是精读法,但是,这样单一的方法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阅读效率降低,不适用于篇幅较大、内容较多的整本书阅读,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整本书的阅读设计,重心下移,渗透速读和复述等多种阅读策略。

并且在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是要求学生掌握如何给长篇小说写梗概,语文园地六也要求学生掌握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呼兰河传》 教案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呼兰河传》教案教学设计2. 学科领域:语文3. 年级:五年级4.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阅读《呼兰河传》,使学生了解作品背景,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朗读、默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与怀念,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呼兰河传》的基本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品中的情感。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品主题,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作品世界。

2. 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提高课堂参与度。

3. 情感教学法:以情促情,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5分钟)a. 展示呼兰河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呼兰河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b. 播放《呼兰河传》的音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的语言风格。

2. 作品简介(10分钟)a. 简介《呼兰河传》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b. 概述作品的主要情节。

3. 情节分析(15分钟)a.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重要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b.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4. 情感体验(10分钟)a.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主题,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与怀念。

b. 学生分享自己的家乡故事,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5. 课堂小结(5分钟)a.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b. 布置课后作业:阅读《呼兰河传》的其他章节,写一篇读后感。

6.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a. 完成课后阅读,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六、教学策略1. 互动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

2. 案例分析:选取作品中的典型情节,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和作品主题,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

呼兰河传整本阅读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整本阅读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理解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关注小说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掌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理 解作品
第四章
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与讨论相结合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注重启发学生思维
实施步骤:教师先对课文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添加 标题
情节概述:介绍《呼兰河传》的主要情节和 故事发展
添加 标题
人物形象分析:对《呼兰河传》中的主要人物 形象进行深入剖析,包括人物性格、行为特点 等方面
添加 标题
情节与人物关系:分析《呼兰河传》中情节与 人物形象之间的联系,探究情节对人物形象的 影响以及人物形象对情节的推动作用
添加 标题
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探讨《呼兰河传》中的 人物形象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和影响,以及其对 于我们理解人性、社会等方面的价值
反思和改进:根据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反思教学中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教 学质量和效果
对教学资源和教师自身发展的反思和改进
反思教学资源:评估教学资源的充足性和有效性,是否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教师自身发展: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提升教学技能和能力 改进措施:根据反思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持续改进:将教学反思和改进作为常态化工作,不断完善教学资源和教师自身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X
教学评价:是否及时、准确、有针对 性,是否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 问题,是否能够为教学反思提供有力 支持。
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反思和改进
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呼兰河传》 教案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 教案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呼兰河传》,了解呼兰河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色。

2.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3. 领悟作者萧红的艺术手法和创作风格,体会其对家乡的热爱与怀念。

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让学生阅读《呼兰河传》原著,了解呼兰河的自然风光、历史变迁和风土人情。

2.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如呼兰河、小团圆、冯歪嘴等,理解其性格特点、命运走向和与其他人物的关系。

3. 鉴赏小说中的艺术手法,如象征、暗示、讽刺等,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和创作风格。

4. 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小说的感悟和思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呼兰河传》,了解呼兰河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色;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领悟作者萧红的艺术手法和创作风格。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象征意义,鉴赏小说的艺术手法和创作风格。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关键信息和人物形象。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小说的艺术手法和创作风格。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运用写作指导法,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呼兰河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第二课时: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3. 第三课时:鉴赏小说中的艺术手法,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和创作风格。

4. 第四课时:小组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小说的感悟和思考。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积极性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合作能力。

2. 阅读理解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呼兰河传》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象征意义的理解程度。

《呼兰河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精选2篇)

《呼兰河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精选2篇)

《呼兰河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精选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应急预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书信、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呼兰河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精选2篇)《呼兰河传》语文优质教学教案篇1学习目标:1、了解并感受自由快乐的后园生活,感悟“后园”的丰富内涵。

《呼兰河传》 教案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教学设计概述1.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呼兰河传》,使学生了解作者萧红及其作品背景,深入解读小说主题,掌握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语言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性思维能力。

2. 教学内容:(1)作者简介及作品背景(2)小说情节梳理(3)人物形象分析(4)小说主题探讨(5)语言特色鉴赏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4. 教学准备:教材《呼兰河传》,相关参考资料,多媒体教学设备。

二、教学章节安排第一章:作者简介及作品背景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及其生平,掌握作品创作背景。

2. 教学内容:介绍萧红的生平事迹、创作风格及《呼兰河传》的创作背景。

3. 教学方法:讲解法、案例分析法。

4. 教学活动:(1)教师讲解萧红的生平事迹及创作风格。

(2)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呼兰河传》的创作背景。

第二章:小说情节梳理1. 教学目标:使学生熟悉《呼兰河传》的基本情节,把握小说线索。

2. 教学内容:梳理小说情节,分析小说线索。

3. 教学方法:讲解法、线索分析法。

4. 教学活动:(1)教师讲解小说情节,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线索。

(2)学生跟随教师分析小说情节,梳理线索。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呼兰河传》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探讨人物性格特点。

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4. 教学活动:(1)教师展示人物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人物性格特点。

第四章:小说主题探讨1. 教学目标:使学生深入理解《呼兰河传》的主题思想。

2. 教学内容: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3. 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小组讨论法。

4. 教学活动:(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主题。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小说主题的思考。

小学课外阅读书目《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案

小学课外阅读书目《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案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自然、真挚、朴素的语言中的童真童趣。

2.通过质疑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3.学习作者在困苦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重难点:1.品味作品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体会作者赞美人性和自然的思想感情。

2.鉴赏本文的语言艺术,学习用鲜活的语言描摹事物。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旧学导入板书课题在每个人记忆的小匣子里,定有一处存放了自己金色的童年。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沈复的《幼时记趣》将自己童年时的物外之趣诉诸笔端。

今天我们学习一位女作家在30岁时写下的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看看她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童年画卷。

(板书:呼兰河传萧红)二、初读课文熟悉内容1.速读课文,归纳内容:并说一说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发生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人,彼此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板书“我”、祖父、园子。

)(许多“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趣事:想溜平却常踢翻下了种的白菜窝;帮祖父铲草却留下满地的狗尾草;和祖父一起浇菜;追蜻蜓、绑蚂蚌;用瓢向天空洒水)2.自拟文题,加深理解:这五彩斑斓的童年画卷是原小说的节选部分,但亦可独立成篇,遗憾的是编者偷了懒,没给它命名。

我们来帮编者给课文加个题目,如何?(“祖父和我”,因为文中主要就是讲述我俩之间的趣事——从人物的角度为文章命名;祖父、园子和我——突出了快乐天地;幼时记趣——记叙的主题)三、再读课文,感受童年1.作者笔下的童年是怎样的童年呢?作家迟子建说:“好文章仿佛只有读出声才觉得过瘾。

文章被朗读,如同食物被咀嚼,你能细细品味其中的奥妙。

”请选择你喜欢的片断,让我们用朗读读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8段——自由——要…就…,愿意…就;——生机——花开了…鸟飞了…虫子叫了…——代表读,男生读,女生读)(第3段——“蜻蜓是金的,蚂蚌是绿的”,这儿写的是昆虫的颜色,却不说蜻蜓是“金色的”,蚂蚌是“绿色的”,语言更口语化,更符合孩子的口吻,更能表现孩子发现这些并讲述这些时的新奇和兴奋。

《呼兰河传》阅读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阅读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呼兰河传》是一部描写中国东北地区农村生活的文学作品,作者萧红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农民的艰辛生活和追求幸福的心理。

本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阅读《呼兰河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主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思维。

二、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明确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2.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作品内容。

3.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内涵。

4.运用阅读理解和思辨思维,深入思考作品中的价值观和社会问题。

5.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批判意识。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导入(10分钟)介绍作者萧红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呼兰河传》的兴趣。

提问:你了解东北地区的农村生活吗?你对农民的生活有什么了解?2.阅读准备(10分钟)向学生介绍《呼兰河传》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为阅读做好准备。

分发阅读材料,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快速通读全文,了解主要情节。

3.阅读理解(30分钟)学生独立阅读《呼兰河传》,并回答相关问题。

问题示例:a) 作品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作者选择这个主题?b) 描述一下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他们有什么特点?c) 从作品中找出表达农民艰辛生活的片段。

d) 探讨作者通过作品传递给读者的思想和价值观。

4.讨论与总结(20分钟)集体讨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观点,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的社会问题和人性困境,展开深入讨论。

5.作文撰写(30分钟)要求学生就作品中的社会问题或人性困境撰写一篇观点表达的文章。

提示:可以围绕主题展开,阐述自己的观点并支持你的观点。

6.分享与展示(10分钟)随机抽取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作文,进行展示与点评。

学生互相评价,提出自己的建议和问题。

四、教学评估1.阅读理解题评查。

2.作文评估。

五、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演绎作品中的情节和对话。

呼兰河传名著阅读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名著阅读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名著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呼兰河传》这部名著的背景、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2. 培养学生对于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和能力;3. 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1. 《呼兰河传》的背景介绍;2. 主要情节及人物的分析;3. 名著阅读的方法与技巧;4. 与其他名著的比较与讨论。

教学过程:第一节:《呼兰河传》的背景介绍在这一节,我们将引入《呼兰河传》这部名著,包括它的作者、出版时间以及写作背景,让学生对这部作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同时,我们也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这部作品的主题和意义,以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

第二节:主要情节及人物的分析这一节,我们将针对《呼兰河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分析小说中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塑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作者的用意。

同时,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于文本进行推理和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第三节:名著阅读的方法与技巧在这一节中,我们将聚焦于名著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通过介绍一些常用的阅读方法,如精读、略读、扫读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呼兰河传》这部作品。

我们还可以通过提供一些阅读练习,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这些方法并提高他们的阅读技巧。

第四节:与其他名著的比较与讨论在最后一节中,我们将与学生一起探讨《呼兰河传》与其他名著之间的联系和比较。

通过将这部作品与其他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作品之间的共性和特点,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评估与作业安排:作为对学生学习的评估,教师可以布置一篇关于《呼兰河传》的读后感或者进行一个小型的讨论。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验,进行反思和讨论,从而加深对这部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对名著的了解和阅读能力,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名著阅读分享会,让学生分享他们阅读过的名著,并进行互相交流和讨论。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和兴趣,并丰富他们的文学知识。

《呼兰河传》教案+教学反思

《呼兰河传》教案+教学反思

一、教案内容1.1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呼兰河传》,使学生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1.2 教学重点(1)分析《呼兰河传》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1.3 教学难点(1)深入剖析《呼兰河传》中的人物性格和命运。

(2)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悟生活,珍惜当下。

1.4 教学准备教材《呼兰河传》、多媒体设备。

1.5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及其作品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Step 2:阅读交流让学生自主阅读《呼兰河传》第一至第四章,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Step 3:课堂讲解结合学生的分享,详细讲解《呼兰河传》的第一至第四章内容,分析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Step 4:深入探讨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呼兰河传》中的人物性格和命运,思考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Step 5: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从作品中感悟生活,珍惜当下。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呼兰河传》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2.2 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对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探索作品的内在意义。

三、教案内容3.1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呼兰河传》,使学生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3.2 教学重点(1)分析《呼兰河传》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3.3 教学难点(1)深入剖析《呼兰河传》中的人物性格和命运。

(2)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悟生活,珍惜当下。

3.4 教学准备教材《呼兰河传》、多媒体设备。

3.5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及其作品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第一篇:《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呼兰河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品味作品诗化的语言,体会充满童趣的景物描写,以及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

3、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出示曹植的《洛神赋》)同学们,都说文字能够传情达意,大家读读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写的是一位女子)是呀,这的确写的是一位女子,她有羞花闭月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知道这个女子是谁吗?告诉大家这段文字出自晋朝著名诗人曹植,这个女子被人们称为“洛神”。

一日,曹植回朝拜见天子,路经洛河,见到一女子,清纯得就像是早晨刚初升的朝阳,婀娜得宛如池中亭亭玉立的荷花,简直就是一个仙子,于是就做了名篇《洛神赋》。

有这样一位女作家,被鲁迅称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洛神。

她就是《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萧红,走近她弥留之际的心灵写真——《呼兰河传》。

二、亲近文字(一)闪亮在《呼兰河传》上的光环1、萧红的好友,著名的文学家茅盾曾这样评价《呼兰河传》——这是一部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1)怎样理解茅盾的话?小组间相互讨论一下。

(2)汇报。

一部叙事诗:记叙的是萧红童年时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文中的语言像诗一样美;没有贯穿全文的情节,作者的文笔自由,像是在作诗。

一幅多彩的风土画:A、有这样一座灰色的城市——呼兰河城读文后,说说萧红笔下的呼兰河城是什么样的?学生描述呼兰河城的样子。

出示背景资料:呼兰河县是东北边陲的一个小城,是一座典型的东北小村镇,周围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广阔的大平原。

二十世纪初,这里是一个相当闭塞、相当落后的地方。

当南方已经掀起了辛亥革命的浪潮,几千年的封建帝制终于受到了猛烈震撼的时候,呼兰县的居民们却仍旧是因袭着封建主义的思想与习惯,过着愚昧而麻木的生活。

B、小城盛举小城人都干些什么?学生自由汇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呼兰河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品味作品诗化的语言,体会充满童趣的景物描写,以及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

3、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出示曹植的《洛神赋》)同学们,都说文字能够传情达意,大家读读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写的是一位女子)是呀,这的确写的是一位女子,她有羞花闭月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知道这个女子是谁吗?告诉大家这段文字出自晋朝著名诗人曹植,这个女子被人们称为“洛神”。

一日,曹植回朝拜见天子,路经洛河,见到一女子,清纯得就像是早晨刚初升的朝阳,婀娜得宛如池中亭亭玉立的荷花,简直就是一个仙子,于是就做了名篇《洛神赋》。

有这样一位女作家,被鲁迅称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洛神。

她就是《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萧红,走近她弥留之际的心灵写真——《呼兰河传》。

二、亲近文字(一)闪亮在《呼兰河传》上的光环1、萧红的好友,著名的文学家茅盾曾这样评价《呼兰河传》——这是一部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1)怎样理解茅盾的话?小组间相互讨论一下。

(2)汇报。

一部叙事诗:记叙的是萧红童年时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文中的语言像诗一样美;没有贯穿全文的情节,作者的文笔自由,像是在作诗。

一幅多彩的风土画:A、有这样一座灰色的城市——呼兰河城读文后,说说萧红笔下的呼兰河城是什么样的?学生描述呼兰河城的样子。

出示背景资料:呼兰河县是东北边陲的一个小城,是一座典型的东北小村镇,周围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广阔的大平原。

二十世纪初,这里是一个相当闭塞、相当落后的地方。

当南方已经掀起了辛亥革命的浪潮,几千年的封建帝制终于受到了猛烈震撼的时候,呼兰县的居民们却仍旧是因袭着封建主义的思想与习惯,过着愚昧而麻木的生活。

B、小城盛举小城人都干些什么?学生自由汇报。

(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看火烧云、吃瘟猪肉、救马、逛庙会、当看客)小结:小城是狭窄的,小城里的生活可也算是丰富多彩的。

这就是呼兰河这座小城,它虽不繁华,但在单调中却蕴含着生机!这就是呼兰河卑琐的生活,它虽不热闹,但在愚昧中却蕴含着质朴!一串凄婉的歌谣(1)《呼兰河传》如果用音乐来诠释,那音符是凄婉的。

知道为什么吗?(2)根据你读文的感受,谈谈你的看法。

(3)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麻木的人们、愚昧无知的生活、对待人的冷漠、萧红的寂寞童年等等)2、对《呼兰河传》的评价(1)萧红以她清新自然的笔融描绘了东北边陲小镇呼兰河的风土人情,展示了女作家独特的艺术个性,为世界文苑开出一朵美而不艳的奇葩。

(2)整篇小说朴素流畅,宛如你与作者在一个美丽的繁星当空的夜晚,听她娓娓讲述着呼兰河——她美丽的家乡,尽管凄婉,尽管忧郁,却仍然美丽动人,恰如茅盾所言,比象一部小说更为诱人。

(3)《呼兰河传》语言运用上别具一格。

读着它,会感受到一条悠悠的小河,缓缓地从容地流淌,时而溅起几朵机智幽默的浪花,就像作者那聪颖的双眸闪耀的智慧光芒。

(二)掀开《呼兰河传》的面纱A、人物素描1、《呼兰河传》有这样的一群人是悲哀的、落寞的。

你来描述,我来猜猜他是谁。

2、学生描述书中人物,老师猜名字。

B、小城人的“看客”精神。

九页的文字写东二道街的大泥坑1、作者用了九页的文字写东二道街的大泥坑,说说这个大泥坑给呼兰河居民带来的福利是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2、学生说体会。

3、小结:它带给呼兰居民的福利有两条:一是常常抬车抬马,淹鸡淹狗,显得非常热闹,可以让人们一饱福,说长道短,得以消遣;二是可以让瘟猪变成淹猪,这样人们就能既经济又心安理得地吃瘟猪肉了。

看到这些人们的所思所说所为,不能不让人感叹这是一种多么无聊、呆板、封闭、保守,而不求任何改变的生活状态啊!让人看了既可笑又可气。

跳大神1、谈谈你对文中跳大神的体会?2、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3、小结:自欺欺人的无赖举动都算是呼兰河城盛举,可见这“精神盛举”的热闹嘈杂背后所反映的呼兰河人平时单调刻板的生活和生命的寂寞和荒凉。

但呼兰城人却仍是乐此不疲的担任着“旁观者”的角色,赶赴着各种无赖而陈腐的迷信活动。

团圆媳妇1、在小说众多的人物中,谁让你的心中有一种被刺痛的感觉?(团圆媳妇)2、出示团圆媳妇前后变化的句子。

她的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普通姑娘们的辫子都是到腰间那么长,而她的辫子竟快到腰间了。

她脸长得黑乎乎的,笑呵呵的。

(1)师:这个姑娘给你的印象是?第二天小团圆媳妇昏昏沉沉地睡了一天,第三天,第四天,也都是昏昏沉沉地睡着,眼睛似睁非睁的,留都会一条小缝,从小缝里边露着白眼珠。

(2)师:这之后,小团圆媳妇就死了,你觉得谁应该为小团圆媳妇的死负责?预设:婆婆、邻居、道士、跳大神的……(3)师:是这些人的愚昧无知、这些人的冷漠无情让一个健康的小姑娘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4)过渡:这就是那个特定年代“我”的父老乡亲们的生活,他们“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为了死去而死去。

”麻木地活着,萧红用她的文字倾吐了一曲最凄凉最悲怨的歌谣。

这凄婉的歌谣里还有谁?萧红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呢?C、萧红的童年1、童年是快乐的从哪看出童年时快乐的?找出相关的内容。

(1)后花园是我快乐的天地。

(2)祖父是我的“忘年交”。

2、童年是寂寞的(1)师:这么说来我的童年倒也是多姿多彩呀!真的是这样吗?出示结尾相关语段: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

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

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2)师:读这段文字有不同的意见吗?(3)师:有人说“十年一个代沟”,而我和我的祖父却整整差了六十多岁,祖父或许可以陪我玩,或许可以给我爱,但他却不能给我什么?其实童年的我更需要的是什么?此时,你觉得我的童年是怎样的?(寂寞的)出示描写我童年寂寞的语句,学生品读。

a我祖母有三个女儿,到我长起来时,她们都早已出嫁了。

可见二三十年就没有小孩子了。

而今也只有我一个。

b家里边的人越多,我就越寂寞。

c我家是很荒凉的。

d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

e街上虽然热闹起来了,而我家里则仍是静悄悄的。

哪怕就是到了正午,也仍是静悄悄的。

f我玩的时候,除了在后花园里,有祖父陪着,其余玩法,就只有我自己了。

(4)师:品读了刚才的语句,我们更加感受到了萧红的童年是寂寞的。

(5)师:这凄婉的音律中又岂只作者的童年,从萧红的文中你读懂了她写作时的一种怎样的心境呢?(创作时心境是寂寞的)(6)小结:是呀,萧红笔下流泻的每一个文字都烙印着或淡淡的或哀哀的伤感。

(三)细数《呼兰河传》的魅力1、独特的风景,独特的风情师:这部小说像画一样美,画中的哪些特有的风景,独特的风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汇报。

A、严寒中“冻裂”了的万物。

B、东二道街上五六尺深的大泥坑。

C、祖父家的菜园。

2、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师:在小说中,萧红创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找出故事中描写的人物进行赏析。

3、优美的语言在文中找到那些最让你心动的语言,品一品,读一读。

a“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

”b“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c“花开了,就象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d“一切都活了。

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

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蝴蝶随意的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

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哪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e“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4、小结:同学们,这就是萧红笔下的童年。

它触动了我们心灵深处那颗柔软、温暖的心。

要知道,人的一生,不管怎样的长途跋涉,童年或许就是“后花园”,那里有故乡、亲人,有父亲、母亲,有兄弟姐妹……有让一个人一直走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四)了解《呼兰河传》的作者和她的作品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1930年,为了反对包办婚姻,逃离家庭,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

萧红一生生活动荡,情感也遭受挫折。

寂寞的童年生活以及成年后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的岁月强化了她性格中的敏感和坚韧倔强,同时,女性所独有的纤细、敏锐的艺术感觉和艺术感悟能力,使她成为一位体验型、情绪型的作家,“她是凭个人的天才和感觉在创作”。

1934年到上海,与鲁迅相识,同年完成长篇《生死场》,次年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

萧红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生死场》是最早反映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生活和斗争的作品之一,引起当时文坛的重视。

鲁迅为之作序,给予热情鼓励。

抗日战争爆发后,投入抗日救亡运动。

后应李公仆之邀到山西临汾,在民族革命大学任教。

在萧红生命的最后两年里,她远离故土,索居香港,在艰苦的生活环境和孤寂的心境中度过。

1942年12月20日,萧红在寂寞、怀旧的心情中,完成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这部小说可以称得上是其艺术上的颠峰之作。

萧红的作品还有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如《牛车上》、,《小城三月》等。

萧红带有左翼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还有一部长篇《马伯乐》,但质量不高。

三、结束语萧红,一生孤寂,像烟花那样,带着疼痛的文字,让我们怜惜这个充满才情的女子,当她用自己的文字为寂寞的心灵找到了归宿——《呼兰河传》,也为我们奉献了一篇温暖的童年回忆,让我们用心聆听这部叙事诗、这串凄婉的歌谣,欣赏这幅多彩的风土画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