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 第二章阶级理论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一章思考题
什么是国家? 国家的本质是什么?国家有没有本质? 人类为什么需要国家,国家有什么用?
Baidu Nhomakorabea
传统的中国社会不是阶级社会,而是宗法和亲情 社会(礼俗文化);
阶级斗争(矛盾)已不是社会主要矛盾,当前中 国的主要关系是社会主义劳动者(人民)之间内 部的关系;
阶级概念斗争色彩太浓(两两相对),不适应社 会发展的特点(建设和谐社会);
阶级包括的群体内部差异性太大(缺乏精确性);
协调人民内部各群体(阶层)间的利益关系成为 政治的主要内容。
五、其他的阶级理论
韦伯的数量阶级理论 根据经济财富、受教育程度、职业状况、社
会声望等来划分阶级: 上等、中等、下等 好处:一目了然 缺点:不能解释阶级之间相区别的原因,不 能分析阶级之间的关系
一些相关概念
阶层:白领、蓝领、灰领、金领、粉领 新阶级 中产阶级、中间阶级、新中间阶级 知产阶级、智产阶级 小资产阶级 自由职业者
第二章 阶级理论及其应用
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概念 阶级理论的地位 阶级理论的应用性 阶层概念的引入 其他的阶级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概念
列宁的经典定义(教材P54-56页) 划分阶级最基本的标志:对生产资料的占有 情况。 阶级产生于经济领域,是一个经济范畴的概 念。
不能根据政治态度、思想意识划分阶级。
也将消亡; 阶级斗争是政治的主要内容,从阶级角度分
析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主要视角。
三、马阶级理论的应用性
适用于宏观分析社会,不宜用于分析具 体、微观的个人关系。
适用于客观分析,不宜进行带有主观目 标性的划分,给每人都贴上标签。
局限:不能穷尽社会上的所有群体; 对一些特殊群体无能为力。
新中国初期划分阶级成份
必要性:执行相关政策的依据。
荒谬性:数量化、固定化、世袭化,与经济 待遇、政治地位挂钩,实际上变成了新的等 级制。
四、阶层概念的引入
什么是阶层? P60:阶层是阶级内部更为细小的集团。(不严 格) 工人:白领、蓝领、灰领、金领、粉领 农民:自耕农、佃农、雇农
当前中国为什么要引入阶层概念和方法?
阶级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客观:人们的实际生产、生活状况 主观:自我认同属于哪个阶级
现实中,阶级的客观性与主观性之间并无必 然联系,甚至往往是相分离的。
在西方国家,劳工阶级往往认为自己是中产 阶级。(虚假的阶级意识)
二、阶级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的 地位
阶级的形成是政治现象产生的基础; 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形态更替的主要动力;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随着阶级的消亡,国家也将消亡,政治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