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哮喘

合集下载

针灸中药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36例

针灸中药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36例
4 疗 效 观 察 参 考文 献
疗效 标 准 : 中医 病 症 诊 断 疗 效 标 准 》 治 愈 : 喘控 制 , 按《 : 哮 哮呜 音 消失 ; 转 : 喘 缓 解 或 发 作 次 数 减 少 : 愈 : 状 元 好 哮 未 症
变化。
5 治 疗 结果
[] Os o a f l针刺 治疗支 气管 哮喘 . 1 i v , p ea 国外 医 药. 医 药分 中
1 临 床 资料
6 典型 病 例
李 ×× , ,9 , 部 。有 哮 喘病 史 二 年 , 逢 感 冒或 有 女 4岁 干 每 3 例 患者 中 , 1 6 男 6例 , 2 女 0例 , 龄 5 O岁 6 ;1 年 —2 人 2 — 4 岁 9人 ; 1 O岁 1 人 ; 1 7 岁 1 O 4 —6 O 6— 5 O人 。病 程 一 年 以 内 8 刺 激 性 气体 即发 , 夏 、 冬 季 节 交 替 尤 重 , 鸣 音 , 液 咳 簌 春 秋 喘 痰
黄 汤 、 青 龙汤 。针 灸 配 穴 : 泽 , 补 平 泻 , 针 2 mi。② 理 气 、 喘 。通 过 以上 病 例 体 会 到 , 有 采 用 针 灸 和 中药 结 合 小 尺 平 留 0 n 定 只
风 热 咳喘 症 : 则 : 肺 平 喘 , 药 : 治 清 方 麻杏 石 甘 汤 。针灸 配 穴 : 治疗 才 能做 到 标本 兼 治 , 曲 未复 发 的效 果 , 以往 治疗 往 往复 发 , 原 池, 行泻 法 , 针 2 mi 。③ 痰 浊 阻 肺 证 : 子 养 亲 汤 , 灸 配 因 可能 是 单 纯性 治 标或 单 纯 性 治本 , 以达 不 到 满意 疗 效 。 留 0 n 三 针 所 穴: 丰隆 、 俞 , 泻法 , 脾 行 留针 2ri。 0 n a

哮喘针灸治疗

哮喘针灸治疗

哮喘针灸治疗:1.实证1.实证一、风寒外袭,证见咳嗽、咯吐稀痰、形寒无汗、头痛口不渴、脉浮紧、苔薄白;因痰热者多见咯痰粘腻色黄、咯痰不爽、胸中烦满、咳引胸痛,或见身热口渴、大便秘结、脉骨数、苔黄腻。

治法:取手太阴经穴为主。

毫针刺用泻法,风寒可酌用灸法;痰热可兼取足阳明经穴,不宜灸。

处方:膻中、列缺、肺俞、尺泽。

风寒加风门;痰热加丰隆;喘甚加天突、定喘。

2.虚证主证:病久肺气不足,证见气息短促、语言无力,动则汗出,舌质淡或微红,脉细数或软无力。

如喘促日久,以致肾虚不能纳气,则神疲气不得续,动则喘息、汗出、肢冷、脉象沉细。

治法:调补肺肾之气为主。

毫针用补法,可酌情用灸。

处方:肺俞、膏肓俞、气俞、足三里、太渊、太溪。

附注:(1)哮喘伴有支气管炎者,应在哮喘发作缓解后,积极治疗支气管炎。

(2)发作发严重或持续不解者,应配合药物治疗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须注意预防。

气候转冷及时添衣;过敏体质应注意避免接触致敏原和过敏食物。

二、1、基础方:急性发作期取肺俞、定喘、天突、列缺、丰隆穴。

缓解期取膏肓俞、肺俞、定喘、关元、太渊穴。

2、随症加减:风寒犯肺者加大椎、风门穴;痰热壅肺者加尺泽、鱼际穴。

肺脾气虚者加脾俞、足三里穴;脾肾阳虚者加肾俞、太溪穴。

3、配穴:肺俞配定喘;定喘配膻中;膻中配天突;肾俞配足三里;足三里配丰隆。

三、(1)针灸:实证宣肺平喘,虚证温阳益气。

取手太阴经及任脉的俞穴为主。

实证多针少灸,用泻法;虚证以灸为主,用补法。

处方:天突、定喘、内关、列缺。

随证配穴:实证,咳嗽配孔最,痰多配丰隆、足三里,胸闷配膻中、气海;虚证,肺俞、肾俞、关元。

哮喘发作时针定喘、天突等穴,用捻针法加强针感,有平喘利气作用;孔最宣通肺气而治咳嗽,取丰隆、足三里健脾胃而化痰湿;膻中、气海为调气降气之有效穴,和内关相配起宽胸、利气、定喘的作用。

肺肾气虚者,轻刺肺俞、肾俞以壮肺肾之气,关元为三焦募穴,与元气有关,取之可加强其作用。

针灸治疗哮喘的穴位

针灸治疗哮喘的穴位

针灸治疗哮喘的穴位1. 介绍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常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和喘息等症状。

除了传统的药物治疗,针灸也被广泛应用于哮喘的辅助治疗中。

针灸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流动和平衡机能,以提供缓解哮喘症状的效果。

2. 针灸治疗和穴位选择针灸治疗哮喘主要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达到调整身体平衡和缓解哮喘症状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穴位:2.1 足三里 (ST36)- 位置:距胫骨前缘一指宽下方凹陷的凹点- 作用:具有补益气血、强壮体质、提高免疫力的功效,可以缓解哮喘相关症状2.2 关元 (CV4)- 位置:脐下三横指- 作用:具有温中益气、调节肺功能的作用,对缓解哮喘有一定效果2.3 大包 (EX-B1)- 位置:身体正中线上,胸骨下端- 作用:有开胸利肺的作用,可缓解哮喘发作2.4 刺激穴位方法针灸治疗哮喘的穴位可以采用传统的针刺方法,或者选择温针、压豆、拔罐等针灸疗法。

对于针刺方法,需找到准确的穴位后,使用消毒的针具进行刺激。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针灸治疗前,应先咨询专业的针灸师,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3. 注意事项针灸治疗哮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选择专业的针灸师进行操作,以确保安全性和效果。

- 在没有专业指导的情况下,不要尝试自行进行针灸治疗。

- 针灸治疗只能作为哮喘的辅助疗法,不能替代传统的药物治疗。

- 针灸治疗期间,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及时报告治疗效果和任何不适症状。

4. 结论针灸治疗哮喘是一种非药物的辅助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整人体的平衡功能,达到缓解哮喘症状的效果。

然而,在选择针灸治疗前,请咨询专业的针灸师,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针灸治疗只能作为哮喘的辅助疗法,并不可替代传统的药物治疗。

中医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类广泛存在的疾病,包括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支气管炎等。

传统中医药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疗效。

本文将介绍中医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包括草药治疗、针灸疗法和中医养生方法。

一、草药治疗中医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常常采用中药汤剂的形式,通过草药的组方来缓解病情、改善症状。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中医师会选择适当的中药材进行配方。

1. 草药治疗哮喘哮喘是一种以喘息、气急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

中医认为哮喘与肺、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治疗时需要根据个体化的病情来选取草药。

丹参、黄芪、连翘等中药常用于治疗哮喘。

丹参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舒张支气管、缓解支气管痉挛;黄芪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炎镇痛的作用;连翘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

2. 草药治疗COPDCOPD又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

中医药治疗COPD常采用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中药。

川贝母、杏仁、罗汉果等中药可以清热润肺、止咳平喘。

川贝母具有镇咳平喘、润肺止嗽的作用;杏仁可润肺化痰、止咳平喘;罗汉果具有清肺除热、止咳平喘的功效。

二、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在呼吸系统疾病中也有广泛应用。

1. 针灸治疗哮喘针灸治疗哮喘可以通过调节患者的肺气、肺阴的平衡来舒缓呼吸道症状。

针刺穴位通常选择足三里、涌泉、中府等穴位,通过调节肺经的气血运行,改善支气管功能。

针灸可以缓解哮喘患者的喘息、气急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 针灸治疗COPD针灸治疗COPD的目的是舒张支气管、改善肺功能,减缓疾病的进展。

常用的穴位包括肺俞、肺腧、气海等。

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可以改善肺部的气血循环,促进炎症的消散,从而减轻患者的咳嗽、气急等不适。

三、中医养生方法除了草药治疗和针灸疗法,中医药还提倡一系列的养生方法来预防和改善呼吸系统疾病。

1. 合理饮食中医认为呼吸系统疾病与肺、脾、肾等脏腑有关,因此合理饮食对于呼吸系统健康至关重要。

哮喘针灸经验总结报告范文(3篇)

哮喘针灸经验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特点是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

针灸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哮喘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近年来,随着针灸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的推广,越来越多的患者通过针灸缓解了哮喘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

本报告将总结本人从事哮喘针灸治疗的经验,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二、哮喘针灸治疗原理哮喘的发病机理复杂,涉及多个系统和器官的功能紊乱。

针灸治疗哮喘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调节免疫功能:哮喘患者的免疫功能紊乱,针灸可通过调节免疫功能,降低气道炎症反应,缓解哮喘症状。

2. 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针灸可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改善气道平滑肌的舒缩功能,缓解气道痉挛。

3. 调节气血:针灸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增强机体抵抗力,改善哮喘症状。

4. 抗炎镇痛:针灸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可减轻气道炎症,缓解哮喘患者的疼痛症状。

三、哮喘针灸治疗经验1. 病例选择哮喘患者病情轻重不一,治疗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我治疗哮喘患者的一些经验:(1)轻症患者: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采用局部穴位针灸,如肺俞、膻中、定喘等。

(2)中度患者:在改善症状的基础上,加强调节免疫功能,采用全身穴位针灸,如肺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等。

(3)重症患者:在改善症状、调节免疫功能的基础上,注重调理气血,采用全身穴位针灸,如肺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百会等。

2. 针灸方法(1)针刺:采用0.25~0.5寸不锈钢针,常规消毒后,根据患者病情选取穴位,进行针刺。

针刺深度以患者感到酸、麻、胀、重等得气感为宜。

(2)电针:在针刺的基础上,将电针仪输出端连接至针柄,调节电流强度,使患者感到舒适。

(3)温针:在针刺的基础上,将艾条点燃后置于针柄上,进行温针灸。

(4)耳穴压豆:选取哮喘相关穴位,如肺、肾上腺、交感、神门等,将耳穴压豆贴在穴位上,轻轻按压。

3. 治疗周期哮喘针灸治疗周期一般为10~15天,每周治疗3次。

清喘穴

清喘穴

哮喘针灸治疗的新穴位位于任脉廉泉穴与天突穴之间,命名为清喘穴,运用于临床近万例哮喘患者,验证了此疗法具有即刻止喘,起效快的独特疗效,为患者从服药到药物起效赢得足够时间的特点。

针刺“清喘穴”被认为是治疗哮喘的一种安全、简便、易行、经济、疗效确切的较好的治疗方法。

哮喘的诊断标准参考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哮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适应证1、符合西医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分度为轻、中度诊断标准。

2、中医辨镊为哮证发作期冷哮的门诊患者。

3、病情程度分级属轻、中度者。

4、年龄在18~65岁。

禁忌证1、过于饥饿,疲劳者。

2、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者。

3、局部皮肤有痞染,溃疡,癜痕者。

操作方法1、腧穴定位位于任脉廉泉穴与天突穴之间,环状软骨正中下方凹陷,以手指触之有抵触感。

2、针刺方法患者取头后仰位,用75%酒精(或碘伏)常规消毒清喘穴。

医生以右手持针(用32号0.5~1寸的不锈钢一次性毫针)于清喘穴垂直进针0.1~0.2厘米,手震颤5秒钟(其频率为140~160次/分),放松,微力,患者可即刻止喘。

若5秒钟时未止喘,可将针提至皮下,先向左与皮肤成15゜的方向斜刺0.4~0.6厘米,提插3次(快提轻插),再将针提至皮下,向右左以皮肤成15゜的方向斜刺0.4~0.6厘米,提插3次(快提轻插),然后将针提至皮下,向下以与皮肤成30゜的方向斜刺0.2~0.4厘米,手法以震颤为主(其频率为140~160次/分),放松,微力,同时嘱病人全身放松,深呼吸,病人在1分钟之内可止喘。

根据病情不同,居住远近不同,可以每天、全天就诊或哮喘发作时就诊。

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若病情需要,休息3天,可继续针刺第2疗程。

注意事项1、宜在哮喘发作较重时进针,因为此时进针可反射性地刺激痉挛的支气管,使其敏感性降低,解除痉挛。

2、进针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针尖刺入气管内而引起剧烈咳嗽,增加病人的痛苦。

3、针刺时嘱患者全身放松,深呼吸。

针灸治疗哮喘概况

针灸治疗哮喘概况
1 针刺疗法 程健生 [1 ]取双侧鱼际穴 ,直刺入
1 寸 , 强刺激得气后留针 30min , 间隔 10min 捻转 1 次 ,每天治疗 1 次 ,治疗 哮喘急性发作 60 例 , 30min 内显效 36 例 , 有效 23 例 , 无效 1 例 , 总有效 率 9813 %。蒋向东 [2 ]针刺翳风穴治疗 哮喘急性发作 60 例 , 进针后以提插 手法为主 , 平补平泻 , 行针 3min , 起 针时强刺激 ,不留针 ,针刺 1min 后有 效 58 例 ,无效 2 例 ,有效率 97 %。符 文彬等 [3 ] 用眼针治疗哮喘急性发作 30 例 , 取 穴 肺 区 、上 焦 区 , 针 刺 15min , 结果临床控制 20 例 , 显效 5 例 , 有效 3 例 , 无效 2 例 , 有效率 90 %。沈群 [4 ]采用针刺双侧听会穴 , 双手捻转提插 , 以提插为主 , 平补平 泻 , 行针 1min , 结果 75 例中有 74 例 哮喘平息 , 口唇紫绀转红润 , 听诊哮 鸣音明显减少 。孙玉雷 [5 ]取大椎 、定 喘穴以三棱针刺血拔罐 , 后针刺膻 中 、曲池 、三阴交 , 脾肺气虚者配脾 俞 、肺俞 , 肺肾阴虚者配肾俞 、太溪 、 复溜 , 治疗哮喘急性发作 129 例 , 显 效 48 例 , 好转 58 例 , 无效 23 例 , 有 效率 8211 %。孙桂霞等 [6 ] 主穴取定
针灸治疗哮喘概况
·综 述 ·
唐双胜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南溪山医院 541002 桂林市崇信路 46 号
关键词 哮喘 ;针灸 ;治疗 ;综述 中图分类号 : R256112 ; R56212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 0719( 2005) 01 - 0001 - 03

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的效果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的效果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的效果评价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

中西医结合治疗作为一种综合治疗方法,正逐渐应用于哮喘的治疗中。

本文将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的效果进行评价。

一、中医治疗在哮喘中的应用中医治疗哮喘主要侧重于平喘化痰、调整免疫功能以及改善体质。

中医认为哮喘是由于外感风寒、情志不畅或者饮食失调等原因导致气机不畅,痰湿内阻,从而引发呼吸系统症状。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汤剂等。

1. 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特色疗法,在哮喘治疗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通过在特定穴位施针,可以调节气血运行,改善肺功能,从而缓解哮喘症状。

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可以显著缓解哮喘患者的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并且减少患者对药物的依赖。

2. 中药汤剂治疗中药汤剂是中医治疗哮喘的常用方法。

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和病情,中医师会开出不同的中药汤剂进行治疗。

中药汤剂可以改善气机不畅,化痰平喘,从而缓解哮喘症状。

研究显示,中药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哮喘患者的症状,并且不会引起明显的不良反应。

二、西医治疗在哮喘中的应用西医治疗哮喘主要包括快速缓解治疗和控制治疗。

快速缓解治疗主要通过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快速缓解哮喘症状,而控制治疗主要通过长期使用吸入性类固醇等药物来控制哮喘的病情。

1. 快速缓解治疗快速缓解治疗是在哮喘急性发作时使用的治疗方法,其目的是尽快缓解哮喘症状,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通常采用的药物有短效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等。

这些药物可以迅速扩张支气管,放松肌肉,从而减轻哮喘症状。

2. 控制治疗控制治疗是哮喘慢性管理的关键,主要通过长期使用吸入性类固醇等药物来控制哮喘的病情。

吸入性类固醇可以减轻气道炎症,防止哮喘的发作,并减少症状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此外,对于严重哮喘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其他药物,如长效支气管舒张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和效果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将中医和西医的优势相结合,可以综合治疗哮喘的不同病因和病情。

支气管哮喘治疗方法

支气管哮喘治疗方法

支气管哮喘治疗方法
一、支气管哮喘治疗方法二、支气管哮喘吃什么药三、支气管哮喘的饮食禁忌
支气管哮喘治疗方法1、西医治疗支气管哮喘
抗炎、平喘、应用激素,抗炎过程中大量激素的使用容易产生严重的耐药性,刺激胃肠,损害肝、肾,减少白细胞,诱发血液病。

此外长期使用激素还会出现失眠、降低免疫力、诱发糖尿病、增加高血压和加重心脏病等危害。

2、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
针灸可使白细胞值异常的哮喘患者转为正常,淋巴细胞转化率及玫瑰花环试验指标值低于正常者转为正常,针灸有提高哮喘患者免疫力的作用;另外,针灸还能部分地缓解支气管痉挛。

目前认为,针灸可能是通过有关经络、神经和体液系统等途径,激活机体防御系统功能,抑制变态反应,降低支气管平滑肌的张力,而取得平喘效应的。

3、中医验方治疗支气管哮喘
古方中医认为,“哮即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有雍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肺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

”山东淄博古方中医疑难病研究所认为病理因素以痰为主,“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管狭窄,引发支气管哮喘。

验方1
白芍、法半夏、干姜、五味子、麻黄、桂枝、甘草各。

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寒型哮喘。

验方2。

中医如何辩证治疗哮喘

中医如何辩证治疗哮喘

中医如何辩证治疗哮喘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由于基因遗传因素、生活与工作环境质量差、不合理饮食行为、长期吸烟、药物副作用等各种因素致使其产生哮喘病症,进而表现出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对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工作等均产生严重影响。

且此病症在临床中具有根治难度大特点,常规西药治疗仅可促使患者表象症状得到有效改善,但于其身体机理无明显改善。

而通过中医进行临床治疗,可通过改善患者身体气血循环、脏腑功能等促使患者病症从根本上得到有效治疗。

1中医认为哮喘病症产生具体病因哮喘病症在中医中隶属于“呷嗽”、“喘鸣”、“哮吼”、“哮证”等范畴。

哮喘病症在临床中主要可分为急性发作期、缓解期2种不同症状类型,针对急性发作期哮喘病症的形成原因主要包含患者呼吸道内胶固痰液、体内壅赛气体及季节变化侵袭等,当六淫邪气进入人体内与“伏痰”相接触后可促使顽痰伴随着呼吸运动而不断上升,阻塞呼吸道,促使人们气体循环不畅,进而肺失宣降,肺与顽痰相互影响,促使人体呼吸道内有痰鸣、呼吸急促等现象产生,甚至有喘咳现象产生,在日常休息过程中无法保持平卧体态。

患者哮喘病症时间若较长时,则可促使患者有瘀血积聚于呼吸道内,对患者正常呼吸再次产生有效遏制,促进痰液不断形成,加剧患者病症。

由此可见瘀、痰是导致患者产生哮喘病症根本性因素。

针对缓解其哮喘病症,中医则认为此病症产生与患者脾、肺、肾脏功能性密不可分,脾脏具有运化功效,痰液主要在此生成,肺部与人体呼吸密切相关,可有效储藏痰液,肾脏内含有真阴气与真阳气,具有蒸腾、气化作用。

若患者哮喘病程时间较长时,寒痰可对患者身体脾肾阳气产生严重损伤,热痰可对患者肺肾阴气产生严重损伤,进而促使患者表现出脾、肺、肾脏气虚弱现象,进一步影响患者身体健康。

2中医对哮喘病症辨证论治2.1中药内服治疗法中药内服是中医治疗中较为常规且高效的治疗方式之一,对患者病症具有高效改善效果。

在利用中药对患者进行内服治疗时,为促使患者病症可快速、高效改善,医生还需及时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对其实施辩证治疗,加速患者身体康复进程。

哮喘(教材)-针灸治疗学

哮喘(教材)-针灸治疗学

【经验介绍】
穴位注射法: 急性期选鱼腥草注射液2ml穴注定喘、肺俞; 缓解期选胎盘组织液或核洛注射液各2ml穴注肺俞、肾俞。
孙桂霞等用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将141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 1O3例用挑刺疗法治疗;对照组38例口服复方氨茶碱。观察组选背 腧穴挑刺,选定喘、肺俞为主穴,脾俞、肾俞、少商为配穴。穴 位局部常规消毒,并以2%普鲁卡因浅表局麻,将消毒的三棱针刺 入0.4-1.Ocm,感觉达到肌膜层时,将三棱针上下划拨5-10次, 划拨幅度O.5-1.0cm,患者感到麻木或轻微疼痛后起针拔罐。68次为1疗程,连续2-3疗程。对照组口服复方氨茶碱,常量O.lO.2g,每日3 次,1-2 周1疗程,1-2疗程。结果:观察组1O3人, 经挑刺治疗,症状消失者44例,减轻51例,无变化者8例。对照组 38人中症状消失者15例,减轻者20例,无变化者3例。
弱,脉象无力。
2.实证需分清寒热及有无表证
寒证者,咯痰稀薄,兼表寒证可见形寒无汗,脉浮紧。 热证者,咯痰粘稠不爽,兼见身热口渴,苔黄,脉滑
数。
3.虚证应辨脏腑所属和阴阳偏虚
肺气不足者,喘促气短,吐痰稀薄; 若见烦热口干,两颊潮红者,则为肺阴不足。 肺肾阳虚者,动则喘甚,汗出肢冷,舌淡,脉沉细。
配穴
风寒者,加风门; 风热者,加大椎、曲池; 痰热者,加丰隆; 喘甚者,加天突
操作
毫针泻法。 风寒者可合用灸法,定喘穴刺络拔罐
治法

补益肺肾,止哮平喘。 以相应背俞穴及手太 阴、足少阴经穴为主

主穴
肺俞 膏盲 肾俞 定喘 太渊 太溪 足三里
方义
肺俞、膏肓针灸并用,可补益肺气。补肾俞以纳肾气。 肺经原穴太渊配肾经原穴太溪,可充肺肾真原之气。 足三里调和胃气,以资生化之源,使水谷精微上归于 肺,肺气充则自能卫外。定喘为平喘之效穴。

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选穴机理浅析

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选穴机理浅析
腑 , 阴配 一 阳 , 成 脏 腑 阴 阳 表 里 关 系 中 . 脏 六 腑 之 经 一 形 其 五
气 喘 … … 咳 动肩 背 , 之 膺 中外 腧 . 三 节 五脏 之 傍 ”膺 中外 取 背
哮 喘是 一 种发 作 性 的肺 部 疾 病 .它 的发 生 可 由外 感 内 伤
重 视 脉作 用 与 督 脉 相似 . 任 任脉 为 “ 阴脉 之 海 ” 可调 节 全 身 阴 。 气 . 行 于胸 腹 正 中线 , 手 足 三 阴经 及 阴维 脉 交 会 , 全 身脏 它 与 对 腑 有 滋 润 濡 养 作 用 。 气 管 哮 喘 患 者 平 素 禀 赋 不 足 , 气 虚 弱 支 肺 且 久 病不 愈 , 损 耗 肾气 . 可使 用 任 脉 腧穴 来 补益 肺 肾 。 必 故
关 。 外 , 有经外奇穴太 阳和定喘 。 中, 俞 、 俞 、 俞 、 此 还 其 肺 脾 肾
关 元 又 为 胸 背部 的俞 募 穴 . 椎 为 手 足 三 阳 经 的 交 会 穴 . 阳 大 太 为经外奇穴 . 喘既为经外奇穴又为治疗哮喘的常用经验穴 。 定 通 过 以 上 的 归 纳 可 以看 出针 灸 治 疗 哮 喘 临床 选 穴 遍 布 十二 经


针灸治疗 支气 管哮喘临床选 穴机理浅析
励 志 莫
( 津 中N 药 大学第 一 附属 N 院 , 津 3 0 9 ) 天 - - 天 - 0 1 3
关键 词 支 气 管哮 喘 针 灸 疗 法 腧 穴 经络
中图分类号
R5 22 6. 5
文献标识码

文章 编号 1 7 — 9X(0 B 1 - 0 3 0 6 2 3 7 20 )0 0 7 - 1
肺 和 肾 .肺 主 气 . “ 肾主 纳 气 ” 肾 气 充 盛 则 肺 吸人 之 气 方 能经 . 肺之肃 降而下纳于 肾, 有 “ 为气之主 , 固 肺 肾为 气 之 根 ” 说 。 之

针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针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针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经过数千年的临床实践,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尤其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上,针灸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效果。

本文将从疗效、机制及应用等方面探讨针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相关内容。

一、针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针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显著,临床实践证明,针灸能够显著缓解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减轻炎症反应,并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举例来说,针灸对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非常有效。

在支气管哮喘的病程中,针灸可以通过调节免疫功能,降低气道炎症反应,减少气道高反应性,从而达到缓解哮喘发作的目的。

二、针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机制针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抑制炎症反应的产生。

其次,针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局部组织的氧供,加速组织的修复和康复。

再次,针灸还可以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自身免疫水平,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三、针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具体应用针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具体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针灸可以通过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缩短病程和减轻症状。

其次,对于慢性支气管炎,针灸可以缓解气道炎症,改善气道通畅性,减少咳嗽、咳痰等症状。

再次,对于哮喘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针灸可以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减少发作次数和发作程度。

最后,针灸还可以用于辅助治疗肺结核、肺心病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在临床上具有显著的疗效,其机制主要包括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促进血液循环和调节免疫功能等方面。

在具体应用上,针灸可以针对不同的疾病和症状进行个体化治疗,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然而,针灸治疗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以明确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选择。

特定穴在针灸防治哮喘中的应用

特定穴在针灸防治哮喘中的应用
中的应 用 ※
( 1 河 北联合 大 学 中医学 院 ,唐 山 0 6 3 0 0 0 ;2河北 省河 间市 人 民医院 内科 ,河 间 0 6 2 4 5 0 )
摘 要 :哮喘是一 种 由嗜 酸性 粒细胞 、肥 大细胞 、淋 巴细胞 等 多种 炎性 细胞共 同参 与的慢性 气道 炎症 ,是 呼吸 内科 的常见 病 、多 发 病 ,难 以根 治 ,属 于 中医学哮病 的 范畴 。针 灸防 治哮喘 的历 史悠 久 ,疗 效确切 ,在 针 灸穴位 的选 择上 积 累 了丰 富 的, 临床 经验 , 尤其是对 于特定 穴的应 用。本文将特 定穴在针 灸 防治哮喘 中的应 用进 行 简要 分析 ,以期 为 临床 合理 的穴位 配伍 提供新 的思路 。 关键词 :特 定穴 ;针 灸 ;哮 喘
Abs t r ac t :As t h ma i s a c h r o n i c a i r wa y i n la f mma t i o n di s e a s e , i t s me c ha n i s m i s i n v o l v e d ma n y k i nd s o f i n la f mma t o r y c e l l , i t i s a c o mmo n d i s — e a s e a n d f r e q u e n t l y o c c u r r i n g i l l n e s s i n r e s p i r a t o r y d e p a r t me n t a n d i s d i ic f u l t t o t a k e a r a d i c a l c u r e .Th e a c u p u nc t u r e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t r e a t me n t o f a s t h ma h a s a l o n g h i s t o r y a n d o b v i o u s c ur a t i v e e f f e c t . I t h a s a c c u mu l a t e d r i c h c l i n i c a l e x p e r i e n c e , e s p e c i a l l y t h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p a ti r c u l a r p o i nt s .T h i s p a p e r wi l l b ie r l f y a n a l y z e s t he a p pl i c a t i o n o f p a ti r c u l a r p o i n t s i n p r e v e n t a nd t r e a t a s t h ma . i n o r d e r t o p r o v i d e n e w

针灸治疗哮喘机理近十年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哮喘机理近十年研究进展

针 灸对 哮 喘多 种机 体 免疫 指 标均 有 提高 作用 。 而免疫 机制被认 为 是最 重 要 的 哮喘 发 病机 制 , 道 气
起气道损伤从 而造成气道高反应性 。主要涉及 J
的炎性 细胞有 嗜 酸性 粒 细 胞 ( O ) 肥 大 细胞 和 T ES 、
变应 性炎 症 的发生 与 血 清 IE密 切相 关 , g 因此 观察 针灸 对 血 清 IE 的 影 响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赖 新 生 g 等 发 现针 刺并 艾 灸后 I型变 态 反 应患 者 患 者 血 清 IE检测 阳性 率 明显 降低 , 为 针灸 可 通 过 改 善 g 认 免 疫功 能 , 调节 整体机 能 , 高机体应 激 和抗过 敏能 提
症, 是有 多种 炎性 细 胞 参 与 的气 道 慢 性 非特 异 性 炎
基金项 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编号 : 0 6 A I B 4— ) 2 0 B I2 0 2

8 ・ 5
江西 中医学院学报
21 0 0年第 2 2卷第 5期
症, 发病 过程 中多种 炎性 细 胞 释放 各 种炎 性 介 质 引
力, 抑制亢 盛 的病 理免 疫 反应 达 到 治疗 目的。张 文
淋巴细胞等 , 中嗜酸性粒细胞是主要效应细胞。 其 杨永清等 采用针刺肺俞 、 门、 风 大椎穴结合拔火
罐治疗 哮喘 , 现治 疗后 患 者 的外 周 血 嗜酸 性 粒细 发 胞与分类 计数均 较治疗 前显 著降低 。试验结 果表 明
认 为 与哮 喘的发 病 关 系 密切 , 中针 灸 治 疗 哮 喘 的 其
作用机理被认为主要体现在改善通气功能 、 控制炎 症反应、 调节免疫功能 、 调节 神经. 内分泌 网络等几

针灸疗法治疗哮喘的概况

针灸疗法治疗哮喘的概况
s a c urhe e e e c e r h f t rde p r s arh.
Ke wo d : o c ilt b s h Ne d e t e a y S mma y y r s Br n h a u ea t ma e l h rp u r
【 中图分类号1 2 5 R 4
关 键词 : 气管 哮 喘 支 针灸疗法 综述
Th e dl he a y t e t s hma’ u v y e n e et r p r as a t Ss r e
Z a g Di J ipig Wa g hn i a n J n
Ab ta t Th s a t l u sr c : i ri e s mma i d t ea u u c u e c rz h c p n t r ,M o a t ea u u c u e p i tt a t n r c n e r p e d ,n e l h r — e x , h c p n t r o n p se i e e t a s s r a s e d et e a O y
i h a i h o y a d i h l ia s i t i r s a c O si o e iin is n e si h r s n l ia a d i h ce t i r — n t eb sct e r n t eci c l ce i c e e r h t t l med f e ce , e d t ep e e t i c l n t es in i c e n n n f ls c n cn n f
复 发作 的喘 息 、 呼气 性 呼 吸 困难 , 闷或 咳 嗽 , 于祖 国 医学 “ 胸 属 哮 显 改 善 。 因而认 为 穴位 贴 敷 加穴 位 注射 防 治 支气 管哮 喘 疗 效 显 确 g 细 甘 白芥 子 等 药 对 3 例 2 证 ” “ 证” 范畴 , l 常 见 病 , 发病 。 目前 西 医治 疗 哮 著 、 切 。杨 君 军[ 采 用 麻 黄 、 辛 、 遂 、 和 喘 的 是 临床 多

中医针灸治疗哮喘病例分析专题报告

中医针灸治疗哮喘病例分析专题报告

中医针灸治疗哮喘病例分析专题报告何**,女,38岁,初诊日期:202*年4月6日。

主诉:发作性喘息憋气5年余,加重2天病史:患者约5年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喘息憋气,伴喉间哮鸣音,就诊于某院呼吸科,查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两肺听诊可闻及哮鸣音,考虑哮喘,予布地奈德、沙丁胺醇等治疗后病情平稳出院,期间间断服用沙丁胺醇。

2天前因受寒后再次发作且症状加重,为求进一步治疗,遂就诊于我院门诊。

来诊时神清,精神差,喘息憋气,不能平卧,痰多色黄,间歇性咳嗽,夜间加重,两肺可闻及哮鸣音,面赤,咽干,小便可,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查体及实验室检查: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两肺散在哮鸣音西医诊断:哮喘中医诊断:哮病证候诊断:痰热郁肺证治疗原则;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针灸取穴:定喘、大椎、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肾俞、华佗夹脊刺、丰隆。

治疗过程:患者俯伏坐位,穴位常规消毒,华佗夹脊穴直刺1-1.5寸,针感向前胸放射,行捻转补法;定喘、大椎、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丰隆行捻转泻法;肾俞行捻转补法,以上穴位均留针30分钟,起针后,定喘、大椎、风门、肺俞每次选2穴,用三棱针点刺5-8针,深达皮下,闪火法拔罐,留罐5分钟,每罐出血量5-10ml为度。

每日治疗两次,10天为1疗程。

治疗结果:患者治疗20分钟后,喘息憋气较前明显好转,时有咳嗽,两肺哮鸣音较前减轻。

继续治疗1个疗程后,诸症尽消而愈。

按语:历代医家认为哮喘的病机不外风、火、寒、痰、虚,其中痰为哮喘的主要病理基础。

本病例宿痰伏肺,复受外感致使痰阻气道,肺气上逆而喘。

《素问▪皮部论》:“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且肺主皮毛,而刺络拔罐法是刺血与拔罐法相结合的独特针刺方法,其作用部位即在体表的皮部,通过对相应穴位的点刺出血再行拔罐,从局部吸拔出较多瘀血,同时能将充斥体内的各种邪气吸拔出来,达到通经活络,事半功倍之效。

定喘穴为治疗哮喘的经验效穴,针刺后用刺络拔罐可以止咳平喘,有效调节肺通气量;大椎为督脉经穴,三阳之会,可调节全身阳气;风门为风邪出入之门户,可疏风宣肺,护卫固表;肺俞为膀胱经穴,又为肺之背俞穴通过拔火罐可迅速起到宣通肺气,清热化痰,止咳平喘之效;肾俞为肾之背俞穴,治疗咳喘的要穴,可纳气定喘;华佗夹脊穴为督脉之络,旁通脏腑,有宣肺理气,解表祛邪之功;丰隆为和胃化痰要穴,泻之可蠲化痰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辨证分 型
精品课件
1.寒饮伏肺 遇寒触发,胸膈满闷,呼 吸急促,或喉中痰鸣,咯痰稀白,初起多兼 恶寒发热,头痛无汗,鼻流清涕,舌淡苔白 滑,脉浮紧。
2.痰热壅肺 喘急胸闷,喉中哮鸣,声 高息涌,痰黄质稠,咯吐不爽,或伴有发热 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精品课件
3.肺脾气虚:咳喘气短,动则加剧,咳 声低怯,痰液清稀,畏风自汗,神疲倦怠, 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濡细。
穴 穴,每穴注入0.1%肾上腺素0.2ml,每 位 日1次;缓解期选胸1~7夹脊、肺俞、 注 膏肓、脾俞、肾俞,每次选用2~3穴, 射 用胎盘组织液、黄芪注射液按1:2比例
混合,每穴注入0.5~1ml,每周2~3次。
精品课件
5
精品课件
按语
1.针灸治疗哮喘,在急性发作期以控制症 状为主;在缓解期以扶助正气、提高抗病能力、 控制或延缓急性发作为主。
2.哮喘发作持续24小时以上,或经治疗12 小时以上仍未能控制者,易导致严重缺氧、酸 碱平衡破坏及电解质紊乱,出现呼吸、循环衰 竭,宜采取综合措施治疗
精品课件
3.在缓解期间,可用艾条灸风门、肺俞、 膏肓、脾俞、肾俞、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 每次选用3~5穴,灸至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 连续灸治3~6个月,常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取对屏尖、肾上腺、气管、肺、皮质

下、交感。每次选3穴,毫针用强刺

激,留针30分钟。发作期每日1~2次, 缓解期用弱刺激,每周2次。
取穴可参照针刺法。每次选2~3对穴,

用密波或疏密波,强度以病人能耐受

为度,通电30~40分钟,哮喘持续者 可适当延长通电时间。多用于发作期。
精品课件
取天突、定喘、胸1~7夹脊、肺俞、膏 肓、脾俞、肾俞。发作期选天突、定喘
处方
肺俞 中府 天突 膻中 孔最 定喘 丰隆
痰热壅肺—加大椎、曲池、太白—清化
痰热;
加 肺脾气虚—加脾俞、足三里—培土生金;

肺肾阴虚—加肾俞、关元、太溪—滋肾益 肺;
心肾阳虚—加心俞、肾俞、气海、关元、
内关—补益心气,振奋元阳;
潮热盗汗—加阴郄、复溜—滋阴敛汗。
精品课件
本病主要因痰饮伏肺而引发。外感风寒、 风热,吸入花粉烟尘等可致肺失宣肃而凝津 成痰;饮食失当,脾运失健则聚湿生痰。每 因气候突变、情志失调、过分劳累、食入海 腥发物等而触引内伏之痰饮,痰随气升,气 与痰结,壅塞气道,肺气上逆而发为哮喘。
精品课件
病初在肺,多属实证,若反复发作,则 致脾肺肾心数脏俱虚。脾虚则运化失常,酿 生痰浊;肺虚则气无所主,短气喘促;肾虚 则摄纳无权,动则喘甚;心虚则鼓脉无力, 唇甲青紫,汗出肢冷,甚则出现神昏、烦躁 等危候。
4.平时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防 寒、耐寒能力。认真查找过敏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3
精品课件
临床表现
多数病人在发作前可出现眼鼻发痒、喷嚏、 咳嗽、胸闷等先兆症状;典型发作时突感胸闷, 呼吸困难,喉中哮鸣,呼气延长,不得平卧, 烦躁,汗出,甚则紫绀。发作可持续数分钟、 数小时或更长时间而缓解,或经治疗好转。发 作将停时,常咯出较多稀薄痰液,随之气促减 轻,哮喘缓解。
发作时胸部多较饱满,叩诊呈过度反响, 听诊两肺布满哮鸣音,呼气延长。
精品课件
1
精品课件
哮喘是以发作性喉中哮鸣、呼吸困难甚 则喘息不得平卧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常见于 西医学的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和阻 塞性肺气肿之中。哮为喉中痰鸣有声,喘为 气短不足以息。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 半数以上在12岁以前发病,四季均可发作, 尤以寒冷季节及气候骤变时多发。
精品课件
2
精品课件
4
精品课件
取两侧胸锁乳突肌、第7颈椎至第2腰椎旁

开1.5寸处足太阳膀胱经、鱼际至尺泽穴手

太阴肺经。每个部位循序叩刺,以皮肤潮

红或微渗血为度。适用于发作期。

取肺俞、膏肓、膻中、脾俞、肾俞。用白

芥子、甘遂、细辛、肉桂、南星等药制成

膏药,在“三伏”期间贴敷。适用于缓解

期。
精品课件
4.肺肾阴虚:短气而喘,咳嗽痰少,头 晕耳鸣,腰膝痠软,潮热盗汗,舌红少苔, 脉细数。
5.心肾阳虚:喘促短气,呼多吸少,气
不得续,畏寒肢冷,尿少浮肿,甚则喘急烦
躁,心悸神昧,冷汗淋漓,唇甲青紫,舌质
紫暗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沉细或微弱而
结代。
精品课件
基本治 法
精品课件
治则
寒饮伏肺者,温肺散寒、止哮平喘,针灸并用, 泻法;痰热壅肺者,清热润肺、化痰平喘,只针不 灸,泻法;肺肾阴虚者,滋阴润肺、平降喘逆,多 针少灸,补法或平补平泻;肺脾气虚者,培土生金、 扶正固本;心肾阳虚者,补益心肾、温阳平喘;均 针灸并用,补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