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形与幽默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形与幽默艺术
分形与幽默艺术
作者:憔悴太子
── 从赵本山的小品《心病》谈起
摘要表演艺术本身就有着自己的规律与理论。研究分形与幽默,研究分形与表演艺术之间的关系,只不过是从一个从新的角度来进一步了解及研究表演艺术它的自身规律与理论,将原来看到的,还有可能看不到的和遗漏的,或者看不清楚的问题及内容,从理论与技术上进一步进行归纳与升华成为应用价值的东西,从而形成新的规律与理论。并用它来指导表演艺术的编导与表演艺术的实践。从赵本山的小品《心病》谈起, 研究分形与幽默的目的就在于希望本文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分形自相似性表演艺术幽默
一前言
2003春节晚会上赵本山的小品“心病”(何庆魁先生等撰写),由赵本山、高秀敏、范伟组成的“黄金铁三角” 重新杀回央视,成为最大的看点和亮点。小品“心病”在舞台演出需要的时间很短(网上下载赵本山的“心病”播放时间为13分54秒),然而观众的笑声不断共计有25次之多(除“黄金铁三角”的人物出场时深受观众欢迎,引起观众大笑叫好外,其中还有15次也是大笑与幽默喜剧的高潮),足见其成功之处。他们获得非常好的幽默喜剧效果与巨大轰动效应。该小品最典型的幽默是赵本山这个“医生”与“病人”范伟一样都得了相似的“心病”。对于身外之物的“钱”的“心病”上,“医生”治好了“病人”的“心病”,他自己却是同样的“心病”大发其着,而且更为甚之。正是赵本山这个“医生”与“病人”范伟一样都得了相似的“心病”才引发了幽默喜剧的效果,也正是这个幽默喜剧情节才引发了一些不必要的争论。其实艺术上的“相似”的故事情节,“相似”表现手法的相互借鉴是无可非议的,因为世界上从时间与空间的整体来看每时每刻不知要发生多少“相似”,“相同”的事情,这是不足为奇的。世界本来就是“分形”的世界。
从现在的观点来看,赵本山的小品“心病”他们获得非常好的幽默喜剧效果与巨大轰动效应,除了他们的表演技巧外,小品剧情的发展与表现技巧都应用了“分形”这一手法。这里我们只不过是从一个从新的角度来进一步了解及研究表演艺术而已。
二分形简介
“分形”(f ractal)这个名词是由美国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公司研究中心物理部研究员暨哈佛大学数学教授曼德勃罗特(Benoit B. Mandelbort)在1975年首次提出的,其原意是“不规则的,分数的,支离破碎的”物体,这个名词是参考了拉丁文f ractus(弄碎的)后造出来的,它既是英文又是法文,既是名词又是形容词。1977年,他的所撰写的世界第一部关于“分形”的著作“分形:形态,偶然性和维数”(Fractal:From, Chance and Dimension),标志着分形理论的正式诞生。五年后,他又出版了著名的专著“自然界的分形几何学”(The Fractal Geometry of Nature),至此,分形理论初步形成。由于他对科学作出的杰出的贡献,他荣获了1985年Barnard奖,该奖是由全美科学院推荐,每五年选一人,是非常有权威性的奖。在过去的获奖者中,爱因斯坦名列第一,其余的也都是著名的科学家。
分形理论诞生后,人们意思到应该把它作为工具,从新的角度来进一步了解及研究自然界和社会,范围包括所有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1] (张济忠<<分形>>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年8月第一版绪论pⅧ-Ⅸ)
分形的几个特点:
(1) 具有无限精细的结构;
(2) 比例自相似性;
(3) 一般它的分数维大于它的拓扑维数;
(4) 可以由非常简单的方法定义,并由递归,迭代产生等。
这里(1)(2)两项说明分形在结构上的内在规律性。自相似性是分形的灵魂,它使得分形的任何一个片段包含整个分形的信息。第(3)项说明了分形的复杂性,第(4)项说明了分形的生成机制。[2](分形--自然几何.htm)请看图1中的几个图形,它们叫做科赫曲线和科赫雪花曲线,从它的任何一个局部经过放大,都可以得到一个局部和整体自相似的图形。这就是分形几何的一个特点叫做自相似性。并且具有无限精细的结构,即它的全息性。从图1中,可以看出它的生成规律,即其递归过程。[3](分形艺术欣赏.htm)[4](21ic_com
为全体电子工程师全力奉献!!.htm)
图1科赫曲线和科赫雪花曲线
分形可分为两类:一是几何分形(图1),它不断地重复同一种花样图案;另一种是随机分形。计算机和计算机绘图能够把这些"畸形怪物"可靠地带回到生活中,在计算机的屏幕上,几乎能够立即产生分形,并显示出它们奇妙的形状、艺术图案或细微的景观。分形是一个新的数学领域--有时也把它归为自然界的几何,因为这些奇异而混沌的形状,不仅描绘了诸如地震、树、树枝、生姜根、海岸线等自然现象,而且在天文、经济、气象、电影制片等方面也有广泛应用。[ 5](分形──真实还是想象.htm)很多自然界的物体,生物体或非生物体,多呈现分形的结构分形形式。很多物体的生长过程也具有分形的特点,重复的分支分裂产生出更为细小的分支。例如,在硫酸铜溶液电解过程中,阴极上铜的沉积是以分形形式生长的;一根树枝,宛如一棵大树的缩小,呈现出明显的自相似性;菜花与珊瑚的分形结构也十分有说服力。“……不论是自然界中的个体分形形态,还是数学方法产生的分形图案,都有无穷嵌套、细分再细分的“自相似”的几何结构。换言之,谈到分形,我们事实上是开始了一个动态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分形反映了结构的进化和生长过程。它刻画的不仅仅是静止不变的形态,更重要的是进化的动力学机制。生长中的植物,不断生长出新枝、新根。同样,山脉的几何学形状是以往造山运动、侵蚀等过程自然形成的,现在和今后还会不断变化。正如欧氏几何有传统的艺术与之对应,分形几何也有与之相对应的新的艺术,这就是“分形艺术”。所以,分形也是对传统艺术的挑战与创新。传统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人类大脑的一种思维过程,人们把自己脑子里所能想像出来的东西通过纸和笔表达出来。所以作品的风格、质量和数量受到人脑想像力的局限。由于基本工具是纸和笔,作品只能是由笔所能勾划出来的线条和涂块组成。因此,作品不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是有限的。与此相异,分形的基础是近一、二十年来所发展起来的分维几何,它是一个全新的科技领域,它用一种新的“语言”描述自然界中的复杂形状。这种“分形几何语言”与传统几何语言完全不同。传统的欧氏几何,其元素是一些基本的可见形状,像线、三角形、圆、球体等等。而在新的分形几何语言中,元素并非直接可见。它们可能是一些计算规则,按照某种规则作数值计算才得到可视的图形。这种几何形状的结构只有凭借具有图形运算功能的计算机才能被显现出来。因此,计算机成了分形研究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分形的一大特点是“自相似”性,一种跨越不同尺度的对称,意味着图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