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期末复习题+答案2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含答案和论述题)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含答案和论述题)

1,___D____是古代自然观的基本特征:①猜测性、辩证性、逻辑性;②直观性、系统性、分析性;③思辨性、联系性、综合性;④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

2,构成系统具有整体性特征的原因之一是系统的要素之间存在着____B____。

①相加性;②协同性;③无序性;④同一性3、对于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说法不正确的是:D①科学处于幼年时期,科学认识只达到事物的表面。

②主要是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和解释。

③把整个自然界看作是运动变化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④以原子论方式解释世界。

4、对于可持续发展理解不正确的是:D①要体现发展,就是说一个国家或地区要通过社会、经济整体实力的增强,不断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②要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即人类目前为发展所进行的种种努力,不应危及到未来一代人的生存与发展。

③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发展既体现未来取向的代际平等,又体现整体观念的代内平等④在具体操作上,可持续性发展就是要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

5、对于演绎方法条件限定不能成立的是:D①大前提必须包含小前提②如果有一个前提是否定的,结论也应该是否定的。

③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推出结论。

④两个否定的前提能推出结论。

6、自然界中四种基本力包括:A①引力、强力、弱力和电磁力,②引力、强力、弱力和摩擦力③引力、强力、弹力和电磁力④引力、弱力、电磁力和摩擦力7、科学事实基本特征正确的是:C①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②单称陈述、不具备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③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不受理论影响④全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8、关于科学实验的认识论特点不正确的是B①科学实验对象的受控性使得实验认识方法更富有必然性②科学实验对象的选取受主观影响,因此具有偶然性③科学实验组成的特殊性结构充分反映了科学实验的认识具有主客体互动性④实验类型的多样化反映了实验认识模式的多元性9、对演绎方特点说法正确的是:B①可靠性小、创造性小②可靠性大,创造性小③可靠性大、创造性大④可靠性小、创造性大10、关于恒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①恒星的归宿与其初始质量有关,质量越大寿命越短。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一、简答题1、阐述古希腊四个自然哲学家关于万物本原的四种不同思想。

(教材P26)早期的自然哲学是从探索自然界的“本原”开始的。

希腊文“本原”的原意是“开始”,指构成万物的根源、元素、始基或共同基础。

至于本原是什么,数目有多少,古希腊哲学家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了不同的回答。

例如,关于世界的本原问题,泰勒斯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水”,阿那克西米尼认为万物产生于“气”,赫拉克利持和希巴索则认为是“火”,恩培多克勒以土加于上述三者,主张“四元素”为万物之始,阿那克萨哥拉认为各种性质不同、数目无限多、体积无限小的“种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初元素,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认为万物的本原就是原子和虚空。

2、论述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征。

(讲义P12)答:古代科技发展的特征有以下四种:a.先进性。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16世纪以前的一千多年时间里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主要表现为以四大发明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发明的领先以及农学,中医,天文,算术等学科的成熟。

B.实用性。

中国古代科学倾向于实际应用而不是古希腊科学的倾向于理性思辩。

主要表现在种种有形的技术发明,许多理论体系始终未能摆脱应用阶段。

C.稳缓性。

中国古代科技一直在稳缓前进而无大起大落。

D.大统一性。

与农业有关的学科构成中国大一统科技的中心部分,大型建筑技术,通讯技术,航海技术,炼丹技术等成为中国大一统科技的派生分支。

3、简述近代科学两个不同发展时期科学发展的不同特征。

(讲义P20)(1)16-18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特征科学的主要任务是收集材料,其途径是培根的经验归纳法;此时自然科学的研究是一种分门别类的研究,采用的是孤立,静止的形而上学方法,将自然界看做一个既成事物而不是一个发展过程;机械力学的方法是此时期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整个自然科学都带上了机械论的色彩。

(2)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征A 19世纪自然科学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有更高成都的发展。

时间上追溯了宇宙起源(星云假说);空间上确立了微小原子与庞大银河系的存在;深度上涉及到宇宙的未来与生命的本质,起源等。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和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和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和答案绪论1、恩格斯著作《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恩对自然科学特别是19世纪的最新发展成果的哲学概括,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内容及辩证法规律和若干范畴;通过对科学技术史的研究,总结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批判了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论述了科学认识方法论的基本内容。

用运动形式相互转化的观点对当时自然科学中重大发现进行哲学分析。

(一)从自然观的高度提出了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的学说:(1)运动可划分为若干种运动形式;(2)运动形式之间相互转化着;(3)在运动形式转化中存在着量的守恒和质的不灭关系;(4)恩格斯主张区分出简单的低级的运动形式和复杂的高级的运动形式。

恩格斯关于运动形式的学说提供了一种观察研究自然的哲学方式,启示人们从运动形式多样性的角度分析自然界多样性,从运动形式相互转化的角度分析自然界的演化发展,将自然界看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过程集合体。

(二)假说和实验相结合的科学方法论。

假说方法被普遍应用,标志19世纪科学研究的明显进步。

假说是理性思维的产物,既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又包含一些假定和猜想,需要新的经验加以确证。

恩格斯认为:(1)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2)假说既要有实验观察事实作为基础,又需要新的观察事实进一步确证;(3)假说相互排挤和迅速更替并不表明事物本质不可认识,而是意味着科学认识在错综复杂的曲线上发展。

此外,恩格斯还在《自然辩证法》中明确把科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进行整体分析。

强调了:(1)社会生产是科学发展的动力;(2)科学发展又推动着社会的变革。

恩格斯既把科学看成一种知识体系和活动体系,同时也把科学看成一种与经济、文化、政治发生相互作用的社会现象,又涉及到了科学的社会建制和社会价值问题。

《自辩》代表着19世纪崭新的自然哲学和科学哲学,既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世界观的基础,又是它的推广。

2、20世纪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1)自然哲学。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题库全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题库全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题库全1. 试题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是什么?答案: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的辩证发展规律和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哲学学科。

它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统一体,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有:矛盾、统一、对立统一、辩证发展等。

2. 试题二: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有哪些?答案: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矛盾普遍性原理、对立统一规律、事物的发展规律等。

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出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矛盾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中。

对立统一规律强调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的对立面,但同时也存在着统一、变化和发展。

事物的发展规律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存在着一系列的发展阶段和过程。

3. 试题三:自然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是什么?答案:自然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有明显的区别。

自然辩证法关注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发展规律,强调事物的多样性和变化性;而形而上学主要研究事物的表面现象和静态存在,强调事物的单一性和恒定性。

自然辩证法以矛盾为核心,强调事物的整体性和变动性;形而上学则以对立为基础,强调事物的二元性和不变性。

4. 试题四: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有哪些?答案: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自然辩证法帮助科学家发现事物的内部矛盾和辩证关系,促进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其次,自然辩证法指导科学家进行具体实验和观测,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变化过程。

此外,自然辩证法还为科学家提供了研究方法和思维模式,使科学研究更加全面深入。

5. 试题五: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答案: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古代辩证法,主要代表人物是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和古印度的佛陀。

他们提出了事物的变化和矛盾的概念,并强调事物的不断流变和无常性。

第二阶段是现代辩证法,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和马克思。

他们从哲学和社会实践的角度深入研究了矛盾的本质和事物的发展规律。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含答案解析和论述题)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含答案解析和论述题)

1,___D____是古代自然观的基本特征:①猜测性、辩证性、逻辑性;②直观性、系统性、分析性;③思辨性、联系性、综合性;④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

2,构成系统具有整体性特征的原因之一是系统的要素之间存在着____B____。

①相加性;②协同性;③无序性;④同一性3、对于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说法不正确的是:D①科学处于幼年时期,科学认识只达到事物的表面。

②主要是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和解释。

③把整个自然界看作是运动变化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④以原子论方式解释世界。

4、对于可持续发展理解不正确的是:D①要体现发展,就是说一个国家或地区要通过社会、经济整体实力的增强,不断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②要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即人类目前为发展所进行的种种努力,不应危及到未来一代人的生存与发展。

③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发展既体现未来取向的代际平等,又体现整体观念的代内平等④在具体操作上,可持续性发展就是要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

5、对于演绎方法条件限定不能成立的是:D①大前提必须包含小前提②如果有一个前提是否定的,结论也应该是否定的。

③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推出结论。

④两个否定的前提能推出结论。

6、自然界中四种基本力包括:A①引力、强力、弱力和电磁力,②引力、强力、弱力和摩擦力③引力、强力、弹力和电磁力④引力、弱力、电磁力和摩擦力7、科学事实基本特征正确的是:C①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②单称陈述、不具备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③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不受理论影响④全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8、关于科学实验的认识论特点不正确的是B①科学实验对象的受控性使得实验认识方法更富有必然性②科学实验对象的选取受主观影响,因此具有偶然性③科学实验组成的特殊性结构充分反映了科学实验的认识具有主客体互动性④实验类型的多样化反映了实验认识模式的多元性9、对演绎方特点说法正确的是:B①可靠性小、创造性小②可靠性大,创造性小③可靠性大、创造性大④可靠性小、创造性大10、关于恒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①恒星的归宿与其初始质量有关,质量越大寿命越短。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自然辩证法的创始人是()。

A. 马克思B. 恩格斯C. 黑格尔D. 康德答案:B2.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

A. 辩证唯物主义B. 形而上学C. 机械唯物主义D. 唯心主义答案:A3.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实现的。

A. 物质B. 能量C. 信息D. 意识答案:A4.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是()。

A. 可变的B. 不可变的C. 随机的D. 人为的5. 自然辩证法认为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是()。

A. 直线式B. 循环式C. 螺旋式上升D. 无序的答案:C6.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矛盾是()。

A. 人为制造的B. 客观存在的C. 主观臆想的D. 偶然出现的答案:B7.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

A. 无规律的B. 有目的的C. 无目的的D. 随机的答案:C8.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进化是()。

A. 线性的B. 非线性的C. 可逆的D. 不可逆的答案:D9.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多样性是通过()实现的。

B. 变异C. 遗传和变异D. 环境答案:C10.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统一性是通过()实现的。

A. 物质B. 能量C. 信息D. 意识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基本特征包括()。

A. 物质性B. 多样性C. 统一性D. 矛盾性答案:ABCD2.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规律性表现在()。

A. 必然性B. 偶然性C.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D. 随机性答案:C3.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矛盾运动包括()。

A. 对立B. 统一D. 静止答案:ABC4. 自然辩证法认为人类认识自然的方法包括()。

A. 实验B. 观察C. 推理D. 计算答案:ABCD5.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进化过程包括()。

A. 渐进B. 突变C. 渐进和突变的统一D. 循环答案: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自然辩证法概论习题答案 (2)

自然辩证法概论习题答案 (2)

自然辩证法概论习题答案1.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自然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辩证方法论。

所有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都有内在的矛盾和发展的趋势,自然辩证法的基本任务就是揭示和掌握这些规律和趋势,从而推动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

1.1 自然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自然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都是研究自然界的方法论,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形而上学是一种片面抽象的思维方式,它只着眼于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固定属性,忽略了事物内部的矛盾和发展的趋势。

而自然辩证法则注重事物的全面联系和内部的矛盾运动,强调事物的发展过程和变化规律。

•形而上学是静止的、机械的思维,它把事物视为孤立、静止的存在,认为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外在的、被动的。

而自然辩证法则认为事物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它强调事物之间的辩证对立和积极的内在联系。

1.2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发展是事物的基本属性。

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它们都有内在的矛盾和发展的趋势。

自然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发展过程和变化规律的探究。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和对立,矛盾的存在推动事物的发展。

自然辩证法关注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和矛盾的解决。

•质变和量变相互转化。

事物的发展不是简单的数量积累,而是通过量的积累引发质的变化,质变又会推动事物的进一步发展。

自然辩证法研究事物的质变和量变的相互关系。

•反映是认识事物的基本途径。

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是通过反映来实现的,包括感觉反映、思维反映和实践反映。

自然辩证法要求我们根据实践和经验,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去认识自然界。

2.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方法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方法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分析方法、观察与实验方法、模型与理论构建方法等。

2.1 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分析方法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分析方法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方法,它用于揭示事物内部的矛盾和矛盾的解决过程。

自然辩证法期末试卷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11月15日,我国在()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四号03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A.酒泉B.文昌C.西昌D.太原2、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

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任期一般不少于( ),到期轮换、压茬交接。

A、1年B、2年C、3年D、4年3、对于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说法不正确的是A.古代中国人都持有一元论或多元论观点B.古代中国人和古希腊人都主张生物是进化的C.古代中国人善于运用直觉、顿悟的方式认识自然界D.以原子论方式解释世界。

4、对于习近平科学技术发展理解不正确的是A.要体现发展,就是说一个国家或地区要通过社会、经济整体实力的增强不断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B.人类目前为发展所进行的种种努力不应危及到未来一代人的生存与发展。

C.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发展既体现未来取向的代际平等,又体现整体观念的内在平等D.在具体操作上,要进一步限制大力发展人才的举措。

5、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不包括A.科学在于把理性方法用于感性材料B.科学只有从自然界出发才是现实的科学C.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D.科学没有弊端6.《自然辩证法》一书是A.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完成的著作B.恩格斯经过十年努力完成的著作C.恩格斯未完成的遗稿D.马克思撰写,恩格斯整理完成的著作。

7、马克思和恩格斯总是认为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科学在历史上是一种起革命作用的社会力量C.资本主义不可能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D.尽管科学在不断的发展但是唯物主义不能改变自己的形式。

8.人工自然观特征不包括A.主体性B.能动性C.价值性D.毁灭性9直觉思维要素不包括A.直觉B.灵感C.顿悟D.想象10.在科学思维中能够创造新意象的思维形式是A.概念 B.判断 C.意象 D.想象二、多项选择题1、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30日召开会议,会议强调,要贯彻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好干部标准,坚持( ),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含答案完整版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含答案完整版

1、不属于近代机械的自然观科学背景的科学事件是:A. 哥白尼论证日心说B. 阿里斯塔克斯日心说C. 塞尔维特发现血液小循环D. 开普勒提出行星运动三定律2、关于科学事实基本特征正确的是:P98A.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B.单称陈述、不具备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C.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不受理论影响D.全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3、关于科学实验的功能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以简化和纯化自然过程,排除各种偶然的、次要的因素,使现象以简化的纯粹的形式出现,从而容易看到事物的真正的面目。

B.可以强化研究对象,使研究对象处于某种极端的状态,从而呈现通常条件下没有出现的某种性质或规律。

C.可以重现或模拟自然现象,加速或延缓自然过程。

D.可以作为控制自然的一种直接手段4、对于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说法不正确的是:A.科学处于幼年时期,科学认识只达到事物的表面。

B.主要是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和解释。

C.把整个自然界看作是运动变化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D.以原子论方式解释世界。

5、关于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A.不系统性B.非批判性C.反思性D.历史性6、对于可持续发展理解不正确的是:P85A.要体现发展,就是说一个国家或地区要通过社会、经济整体实力的增强,不断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B.要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即人类目前为发展所进行的种种努力,不应危及到未来一代人的生存与发展。

C.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发展既体现未来取向的代际平等,又体现整体观念的代内平等D.在具体操作上,可持续性发展就是要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

7、影响观察的因素中属于主观性的是:P115A.客观事物的属性没有直接显露出来,人们往往只看到事物的假象,B.人的感官的局限性,使观察者在观察事物时容易产生错觉。

C.观察者的知识、经验和心理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往往在观察时产生先入之见。

D.仪器设备所造成的误差。

8、在穆勒五法中“分析结果,因果对应。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

•1。

、到19世纪30年代,被恩格斯誉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诞生奠定基础的重大科学发现包括()(1/1分)A、牛顿力学B、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C、微积分创立D、有机化学成就E、地质渐变论正确答案:B、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D、有机化学成就E、地质渐变论答案解析:•多选2.创立理论的思维方法主要方法有:(1/1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从感性到理性创新思维顿悟(直觉与灵感)观察与记忆正确答案: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顿悟(直觉与灵感)答案解析:无•多选3. 贯穿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始终的矛盾是()(1/1分)①人与自然的矛盾②吸引与排斥的矛盾③生产与生活的矛盾④科学认识与科学实践的矛盾⑤连续与间断的矛盾正确答案:①人与自然的矛盾④科学认识与科学实践的矛盾答案解析:•多选4。

技术方法具有如下特点:(1/1分)目的性与客观性的统一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统一多样性与专用性的统一社会性与综合性的统一功利性与折衷性的统一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的统一正确答案:目的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多样性与专用性的统一社会性与综合性的统一功利性与折衷性的统一答案解析:无•多选5。

知识作为一种经济资源,不同于一般的物质资源,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1分)不可替代性不可加和性不可逆性非磨损性不可分性可共享性无限增值性正确答案:不可替代性不可加和性不可逆性非磨损性不可分性可共享性无限增值性答案解析:无•多选6。

以下符合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的是:(1/1分)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教育现代化不具有优先性正确答案: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答案解析:无•多选7。

、中国古代有著名的三大天体模型,它们是()(1/1分)A、天圆地方说B、盖天论C、壳层说D、浑天说E、宣夜说正确答案:B、盖天论D、浑天说E、宣夜说答案解析:•多选8。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1.《自然辩证法》的作者为( B )A 马克思B 恩格斯C 列宁D 毛泽东2.自然包括了( B )A天生自然和天然自然B 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C 天工自然和人生自然D天化自然和人工自然3.自然观的演化顺序是( D )A机械-朴素-辩证B 辩证-朴素-机械C朴素-辩证-机械D朴素-机械-辩证4.古代科学技术最先发展的是农学、天文学,原因是( C )A 自然形成的B偶然出现的 C 社会需要的D 最容易掌握的5.科学研究最重视( B )A 灵感B 实践C 成果D 投入6.恩格斯认为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是直接生产和再生产,生产有两种:生活资料和工具的生产,( A )A 人类自身的生产B 生产力的生产C生产关系的生产 D 人类精神的生产7.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主要发展方向是( A )A农学和天文学B力学和光学C数学和化学D生物学和医学8.哥白尼革命是科学史上的一场革命,革命的主要影响是:( A )A实现科学思想的变革B实现社会体制的变革C实现科学种类的更新D实现宗教改革9.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发展科学技术,基础性的条件是( C )A资金B设备C教育D政策10.资本主义条件下技术的发展会使得人出现( A )A异化 B 强化C弱化D 分化一.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的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近些年来,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国际动荡和社会问题时有发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由此而发生了改变,人们对于科学技术不再是一味的强调其积极作用。

请简要回答以下问题:1.疫情期间和疫情结束后人与自然应该建立怎样的一种关系?为什么?2.人们的社会生活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有哪些是负面的,如何解决?3.请从你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回答你的科学技术观是怎样的,你认为你的科学技术观需要改变吗?为什么?1.答:疫情期间和疫情结束后人与自然应该建立一种和谐共存,平等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研究生期末考试自然辩证法习题及其答案

研究生期末考试自然辩证法习题及其答案

1.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厉了哪几个重要的形态?简述其主要思想?答: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三个重要形态。

(1)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把自然当做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力图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统一,认为自然界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或是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

自发的唯物主义倾向:古代自然哲学家从直觉出发,从整体来观察自然界,形成了自然界是由基本物质构成的认识,对世界的本原做出了实质上是正确的回答。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一是认为自然界及其构成自然界的本原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二是看到了自然界矛盾的两个方面,看到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由于当时人们的经验知识较少,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尚未进步到分析和解剖的程度,因而他们的自然观难免具有朴素性、直观性、猜测性和思辨性等特点。

意义: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一个巨大的进步;它的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思想,一方面使它成为马恩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渊源,另一方面在科学上孕育了许多天才预见,并在近代发展为一系列科学理论。

(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的中心内容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从来如此、永远如此。

万事万物只是在空间上彼此并列着,没有时间上的历史发展.如果有变化,那也只是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并且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是由于外力的推动所致。

这种自然观是与较低水平的生产力和较低水平的自然科学紧密相联系;意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摒弃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对于近代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历史性的贡献;它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是对上帝创世说的否定;对自然科学冲破神学唯心主义的羁绊具有积极意义。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 A. 直线式的- B. 循环式的- C. 螺旋式的上升- D. 随机的答案:C2. 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是:- A. 质变、量变、否定之否定- B. 矛盾、联系、发展- C. 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 D. 必然性、偶然性、可能性答案:C3. 在自然辩证法中,事物发展的动力是:- A. 外部条件- B. 内部矛盾- C. 人的努力- D. 神的意志答案:B#### 二、简答题1.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对立统一”的观点。

答案:自然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观点认为,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们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推动事物的发展变化。

这种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动力。

2. 描述“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答案: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程度的变化,而质变是指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 三、论述题1. 论述自然辩证法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含义及其在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中的应用。

答案:“否定之否定”是辩证法的一个重要规律,它表明事物的发展不是简单的直线前进,而是通过否定旧事物的某些方面,进而达到新的发展阶段。

在自然界中,这一规律体现在物种的进化过程中,物种通过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化。

在社会现象中,例如技术革新,一项新技术的出现往往否定了旧技术,但随着时间的发展,新技术也可能被更先进的技术所否定,从而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 四、案例分析题1. 分析以下案例,说明自然辩证法中“联系”的观点如何体现。

- 案例:生态系统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关系。

答案:在生态系统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捕食者依赖被捕食者作为食物来源,而被捕食者的数量又影响捕食者的生存状况。

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含答案完整版 (2)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含答案完整版 (2)

1、不属于近代机械的自然观科学背景的科学事件是:A. 哥白尼论证日心说B. 阿里斯塔克斯日心说C. 塞尔维特发现血液小循环D. 开普勒提出行星运动三定律2、关于科学事实基本特征正确的是:P98A.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B.单称陈述、不具备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C.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不受理论影响D.全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3、关于科学实验的功能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以简化和纯化自然过程,排除各种偶然的、次要的因素,使现象以简化的纯粹的形式出现,从而容易看到事物的真正的面目。

B.可以强化研究对象,使研究对象处于某种极端的状态,从而呈现通常条件下没有出现的某种性质或规律。

C.可以重现或模拟自然现象,加速或延缓自然过程。

D.可以作为控制自然的一种直接手段4、对于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说法不正确的是:A.科学处于幼年时期,科学认识只达到事物的表面。

B.主要是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和解释。

C.把整个自然界看作是运动变化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D.以原子论方式解释世界。

5、关于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A.不系统性B.非批判性C.反思性D.历史性6、对于可持续发展理解不正确的是:P85A.要体现发展,就是说一个国家或地区要通过社会、经济整体实力的增强,不断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B.要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即人类目前为发展所进行的种种努力,不应危及到未来一代人的生存与发展。

C.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发展既体现未来取向的代际平等,又体现整体观念的代内平等D.在具体操作上,可持续性发展就是要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

7、影响观察的因素中属于主观性的是:P115A.客观事物的属性没有直接显露出来,人们往往只看到事物的假象,B.人的感官的局限性,使观察者在观察事物时容易产生错觉。

C.观察者的知识、经验和心理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往往在观察时产生先入之见。

D.仪器设备所造成的误差。

8、在穆勒五法中“分析结果,因果对应。

自然辩证法期末复习答案

自然辩证法期末复习答案

1、自然辩证法的定义,内容和范围是什么?自然辩证法的定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是对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自然观,即对自然界辩证法的研究;一是自然科学观,即对自然科学辩证法的研究.(1)自然观这方面的研究,要求不断地概括和运用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发展和更新人们关于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和对自然界的总观点,其中包括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信息观、系统观、规律观以及自然发展史和自然界各种运动形态的划分、联系、交错、转化等等;要求探讨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在自然界各种过程中的丰富多样的表现及运用 ,使人们对辩证法规律和范畴的理解不断充实和深化,在许多方面进一步清晰化、准确化和精细化,并增添新的内容.从而,把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提高到同自然科学的新发展、新思想相适应的现代水平.(2)自然科学观自然辩证法主要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方面研究自然科学认识过程、认识方法和自然科学认识发展的规律.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方面研究作为社会现象之一的自然科学在社会中发展和发挥作用的规律.自然辩证法不但把科学看作是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探讨其在一定社会中发展和发挥作用的规律,而且也把与科学紧密相关的技术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来研究.自然辩证法关于技术论的研究,就是从总体上探讨技术的性质和特点、技术发展的条件和规律以及技术和其他各种社会现象的关系等等.这一研究和自然科学论的研究共同为科学技术政策的制定、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划、科学技术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其重要性日益显得突出起来.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总体看法是通过科学、技术和工程的中介来得以实现.科学是认识世界的方式和方法,技术是改造世界的方式和方法,工程是改造世界的具体活动.这就意味着人们是通过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行为中介来揭示自然界的整体性质和一般规律,来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2、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地位?研究对象:①自然界的辩证法;②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③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辩证法基本内容: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规律;人和自然界的关系.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定义: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三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四]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学科性质地位:(1)哲学的分支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相并列.(属于哲学门类:科学技术哲学,一门关于理论思维(辩证思维)的学科)(2)中间层次在科学与哲学认识的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处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和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之间的位置上,是联系二者的纽带和桥梁,是具有中介学科特点的一个哲学学科.(自然辩证法与哲学、自然科学之间的层次关系:哲学自然辩证法各门具体科学技术)(3)交叉学科自然辩证法的地位不是孤立的,它不仅反映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也反映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的交叉.(4)综合性和开放性作用:自然辩证法+A 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理论证据和基础;B 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输送养分、丰富和增加了它的内容;C 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各门具体学科发生作用。

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2)

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2)

一、古代科学衰落原因欧几里德写成几何学巨著《几何原本》,在这部划时代历史巨著的示范作用下,形成了共同原始科学结构学科群并对后世科学家进行示范。

然而公元415年女数学家希帕提娅遭到基督徒的野蛮杀害,公元529年东罗马帝国皇帝下令关闭雅典的学校,严禁研究和传播数学,数学发展再次受到致命的打击,公元641年阿拉伯人攻占亚历山大里亚城,图书馆再度被焚,希腊数学悠久灿烂的历史至此终结。

由此可得,古代科学走向衰落的原因是:1.示范作用的极限。

示范作用是指科学家利用已在某领域中明确的模式去搞新的研究,但这种末班的应用取决于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社会价值观念是否允许人们去利用示范。

科学不仅常常和直观相矛盾,还和人们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思想方法相抵触。

在古希腊奴隶社会的价值观念中,这种示范作用很难社会化,罗马的一个皇帝曾拒绝用机器搬运神殿大柱,因为那会使奴隶失去工作。

几何学建立的原始科学结构在奴隶社会中几乎不能发挥示范作用。

古希腊科学发展渐渐陷于停滞状态,而且古代社会对科学的需求比对技术的需求小的多。

并且由于科学体系本身的专门性和复杂性,很多科学理论虽然正确,但和人们直观认识不相同,所以科学理论传播特别是方法论上的示范遇到的障碍可想而知。

2.教育和通讯技术的不发达,理论的传播范围有限。

思想的社会化需要通过出版和印刷,跨地域的科学交流需要发达的通讯技术。

古希腊的文字是写在纸草和羊皮纸上的,价格昂贵,购求和安放均极为困难,科学理论的教育和传播只能是奴隶主这一小部分人的特权,科学社会化程度太小,一旦社会结构面临变化,战争的风云就会摧毁原始科学结构。

3.罗马帝国的征服以及基督教的兴起,使整个古代西方社会文化背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希腊理性精神受到压制。

古代宗教及相应的理性主义精神消失,对上帝的虔诚取代对自然和人生的思索,科学土壤随着古代社会的解体而流失,而原始科学结构在古希腊罗马的社会化程度实在太小,所以古代科学的衰落成为必然。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其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其答案

⾃然辩证法复习题及其答案1. 什么是⾃然辩证法?学习⾃然辩证法的现代意义是什么?答:⾃然辩证法就其学科性质⽽⾔,是⼀门⾃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带有哲学性质的学科。

⾃然辩证法所研究的,是⾃然界、⼈类认识与改造⾃然以及科学技术⼯程产业发展的⼀般规律,⽽不是⾃然界中某⼀特殊现象、⼈类认识与改造⾃然某⼀特殊过程或者科学技术某⼀特殊学科的特殊规律。

意义:当代⾃然辩证法除了以⾃然为研究对象,还以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所要揭⽰的是⼈类认识和改造⾃然中的⼀般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发展中的⼀般规律,⽽不是⾃然界中个别的过程,⼈类认识和改造⾃然个别领域或者科学技术个别学科的特殊规律。

⾃然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普遍原理在⾃然界中的具体表现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具体应⽤,另⼀⽅⾯⼜是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哲学概括。

⾃然辩证法通过系统介绍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以及从哲学、社会的⾼度对科学技术的考察,使我们了解了科学技术的过去和现状,也懂得了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性,从⽽提⾼了我们的见识能⼒。

⼀名合格的研究⽣需具备独⽴进⾏科学研究的能⼒,⽽⾃然辩证法正是系统地介绍了如何搞科学研究以及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应⽤的⼀般⽅法,通过科学研究⽅法论的学习,我们能够充分认识到科学研究的神圣⽽不神秘,妙趣横⽣。

因此,学习⾃然辩证法有助于培养研究⽣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有助于培养研究⽣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有助于提⾼研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平;有助于研究⽣树⽴科学发展观。

2. 阐述古希腊⾃然哲学产⽣的历史背景、思维⽅式以及对近代科学的产⽣有何重要意义。

答:历史背景:古希腊哲学是脱胎于古希腊神话的⼀种新式世界观,使⼈的思想从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

古希腊神话⾃其公元前9世纪形成体系以来⼀直统治着古希腊⼈的精神世界到公元前6世纪。

古希腊的神话体系的特点是⾃然⼒量和社会⼒量的⼈格化,神⼈同形同性与多神崇拜。

⾃然⼒量和社会⼒量的⼈格化是古希腊神话产⽣的现实根源,当时古希腊⼈⽣产⼒低下,知识⽔平有限,⽆法正确认识世界,⽆法认识诡异的⾃然现象与社会现象,再加上梦幻的⼲扰,就将这些⽆法解释的⾃然现象与社会现象归结为神的⼒量;神⼈同形同性是古希腊神话产⽣的⼼理基础。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一、简答题1、阐述古希腊四个自然哲学家关于万物本原的四种不同思想。

(教材P26)早期的自然哲学是从探索自然界的“本原”开始的。

希腊文“本原”的原意是“开始”,指构成万物的根源、元素、始基或共同基础。

至于本原是什么,数目有多少,古希腊哲学家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了不同的回答。

例如,关于世界的本原问题,泰勒斯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水”,阿那克西米尼认为万物产生于“气”,赫拉克利持和希巴索则认为是“火”,恩培多克勒以土加于上述三者,主张“四元素”为万物之始,阿那克萨哥拉认为各种性质不同、数目无限多、体积无限小的“种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初元素,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认为万物的本原就是原子和虚空。

2、论述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征。

(讲义P12)答:古代科技发展的特征有以下四种:a.先进性。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16世纪以前的一千多年时间里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主要表现为以四大发明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发明的领先以及农学,中医,天文,算术等学科的成熟。

B.实用性。

中国古代科学倾向于实际应用而不是古希腊科学的倾向于理性思辩。

主要表现在种种有形的技术发明,许多理论体系始终未能摆脱应用阶段。

C.稳缓性。

中国古代科技一直在稳缓前进而无大起大落。

D.大统一性。

与农业有关的学科构成中国大一统科技的中心部分,大型建筑技术,通讯技术,航海技术,炼丹技术等成为中国大一统科技的派生分支。

3、简述近代科学两个不同发展时期科学发展的不同特征。

(讲义P20)(1)16-18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特征科学的主要任务是收集材料,其途径是培根的经验归纳法;此时自然科学的研究是一种分门别类的研究,采用的是孤立,静止的形而上学方法,将自然界看做一个既成事物而不是一个发展过程;机械力学的方法是此时期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整个自然科学都带上了机械论的色彩。

(2)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征A 19世纪自然科学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有更高成都的发展。

时间上追溯了宇宙起源(星云假说);空间上确立了微小原子与庞大银河系的存在;深度上涉及到宇宙的未来与生命的本质,起源等。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

• 1. 、到19世纪30年代,被恩格斯誉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诞生奠定基础的重大科学发现包括()(1/1分)A、牛顿力学B、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C、微积分创立D、有机化学成就E、地质渐变论正确答案:B、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D、有机化学成就E、地质渐变论答案解析:•多选2. 创立理论的思维方法主要方法有:(1/1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从感性到理性创新思维顿悟(直觉与灵感)观察与记忆正确答案: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顿悟(直觉与灵感)答案解析:无•多选3. 贯穿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始终的矛盾是()(1/1分)①人与自然的矛盾②吸引与排斥的矛盾③生产与生活的矛盾④科学认识与科学实践的矛盾⑤连续与间断的矛盾正确答案:①人与自然的矛盾④科学认识与科学实践的矛盾答案解析:•多选4. 技术方法具有如下特点:(1/1分)目的性与客观性的统一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统一多样性与专用性的统一社会性与综合性的统一功利性与折衷性的统一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的统一正确答案:目的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多样性与专用性的统一社会性与综合性的统一功利性与折衷性的统一答案解析:无•多选5. 知识作为一种经济资源,不同于一般的物质资源,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1分)不可替代性不可加和性不可逆性非磨损性不可分性可共享性无限增值性正确答案:不可替代性不可加和性不可逆性非磨损性不可分性可共享性无限增值性答案解析:无•多选6. 以下符合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的是:(1/1分)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教育现代化不具有优先性正确答案: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答案解析:无•多选7. 、中国古代有著名的三大天体模型,它们是()(1/1分)A、天圆地方说B、盖天论C、壳层说D、浑天说E、宣夜说正确答案:B、盖天论D、浑天说E、宣夜说答案解析:•多选8. 国家创新体系包括:(1/1分)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研究发展(R&D)系统知识传播系统知识应用系统体卫文教系统正确答案: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知识应用系统答案解析:无•多选9. 、在20世纪,科学技术运行的社会特点是:(1/1分)科学技术的职业化科学技术运行的不平衡性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一体化技术创新成为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根本动力正确答案:科学技术的职业化科学技术运行的不平衡性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一体化答案解析:•多选10. 技术的价值主要有:(1/1分)自然价值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内在价值正确答案:自然价值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答案解析:无•单选11. 、系统层次结构纵向层次间质的差异性主要来自于:(1/1分)①纵向层次间的间断性,②横向层次内的相干性③纵向层次间的相干性④纵向要素分布的不均匀性正确答案:②横向层次内的相干性答案解析:•单选12. 、科学事实属于:(1/1分)①客观事实;②经验事实③理论事实④假想事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第一学期《自然辩证法》期末复习思考题·答案1.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形态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并阐述其对你的启示意义。

【答案】(教材书33,35-36,41,46,54-56页)(1)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系统自然观认为,系统是自然界的存在方式,系统中的若干要素是线性与非线性作用的统一,但主要是通过非线性的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

自然界不仅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着,而且还是循环演化的自然界,演化的过程具有不可逆性,基本方式表现为分叉和突现,自然界的演化经历了从混沌到有序,再到新的混沌,再到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历程。

系统自然观的基本特征:①系统性。

②复杂性。

③演化性。

④广义性。

(2)人工自然观的主要内容:人工自然界是人类通过采取、加工、控制和保障等技术活动创造出来的相对独立的自然界,它具有目的性、物质性、实践性、价值性和中介性等特征;它来源于天然自然界,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它既遵循天然自然规律又遵循其特殊规律,并在总体上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循环演化着;正确认识技术的经济和生态价值,采用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方法,通过研究开发和应用生物和生态技术,创建资源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型的人工自然界。

人工自然观的特征:①主体性。

②能动性。

③价值性。

(3)生态自然观的主要内容:生态自然观是关于人与自然界生态系统辩证关系的总观点。

自然界以生态系统的形式存在,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 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整体。

自然界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是多样性和整体性、平衡和非平衡的统一。

生态自然观的特征:①体现了地球共同体的特征。

②批判性。

③和谐性。

(4)启示:2.试分析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力有哪些?它们是如何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答案】(教材书74,128页)(1)科学的发展是社会需求等外部动力和科学实验条件及理论论争等内部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①科学发展的外部动力:表现为科学系统外部的社会生产对科学研究的推动和提供条件。

社会生产需要为科学研究指明课题方向并要求应用成果,工业发展也为科学研究提供研究对象和研究手段。

②科学发展的内部动力:表现在科学实验水平的提高引发了科学内部理论上的争论,以及理论与科学实验发展之间的不平衡,促进科学理论上的进一步完善。

(2)技术发展的动力:①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

②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

③科学发展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3.试分析科学技术有哪些社会功能?如何看待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答案】(教材书67,113页)(1)科学的社会功能:①科学是革命的力量。

恩格斯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科学和哲学结合的结果就是唯物主义、启蒙运动和法国的政治革命。

科学和实践结合的结果就是英国的社会革命。

”②科学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被异化。

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成了劳动的对立物,成为协助资本压制工人的手段。

“以社会劳动为基础的所有这些对科学、自然力和大量劳动产品的应用本身,只表现为劳动的剥削手段,表现为占有剩余劳动的手段。

因而,表现为属于资本而同劳动对立的力量”、“资本招募科学为自己服务,从而不断地迫使反叛的工人就范”。

(2)技术的社会功能:①技术是产业革命的重要推动力量。

一方面,科学革命的出现,打破了宗教神学关于自然的观点,使人类的关注回到人类自身。

另一方面,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推动了产业革命。

各种工具机、动力机和制造机的发明和应用改变了传统零散、小规模的手工工场的生产模式,推动了集中的、大规模的、高协作度的工厂生产模式。

②科学技术是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革命化的因素。

首先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方式的变革。

科技的应用除了提高了生产率,还拓宽了生产资料的利用范围、提高了生产资料的利用率和多样性转化。

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本身的变革。

科学应用于生产实践,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而生产关系的变革会导致社会革命的发生。

4.请结合当前有关学术腐败的一些现象,谈谈你对科研诚信的认识。

【答案】科研诚信隶属于科技伦理中科学伦理的范畴,是科研工作者应当遵守的伦理与道德规范。

科学伦理是约束科技工作者科研行为的具体原则,是从事研究活动的主体在进行学术研究活动的整个过程和结果中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时所要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也是科学共同体成员为保障学术研究、实现知识创新的目标而约定俗称的基本道德律令。

近年来,我国学术腐败事件(抄袭剽窃、伪造包装、浮夸虚报、乱拉关系、重复性研究等等)频发,利益的驱动、权力的介入、传媒的关注使科研工作者在从事探索、交流和评价的过程中,出现大量伦理道德与利益的冲突。

因此,想要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科研工作者就必须坚守科学诚信。

具体如:①在确定科研选题和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科研人员应当对研究本身做出伦理评价,要对其研究行为负责,如果估计到科研的结果会给社会带来不好的影响,那么科研人员应当尽快停止研究活动。

②在科学研究和应用活动中,科研人员应当坚持科学精神,按照严格的科学方法获得研究结果,保证科学研究的原创性,避免任何形式的抄袭、剽窃和弄虚作假。

③科研人员应该按照科学界普遍的行为规范,处理科研活动中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④科研人员应该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对伪科学和反科学的不良社会现象自觉地加以抵制和批判。

5.请结合你自己的专业性质,谈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负责任的科技工作者。

【答案】科技工作者是科技活动的主体,也是科技发展价值选择的主要决定力量。

近代以来的科技发展对人类以及人类的生活环境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科技工作者务必要形成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坚守科技伦理。

作为一名机械专业的学生,在从事科技活动时,我们应当做到以下:①在确定机械科研选题和进行机械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对研究本身做出伦理评价,要对其研究行为负责,如果估计到机械产品会给社会带来不好的影响,那么我们应当尽快停止研究与设计活动。

②在机械设计或实验中,应当坚持科学精神,按照严格的科学方法获得实验结果,不造假,不剽窃,保证原创性,避免任何形式的虚假。

③应该按照机械行业普遍的行为规范,处理科技活动中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④应该坚持真理,勇于改正,对伪科学和反科学的不良社会现象自觉加以抵制批判。

⑤应该无私地为机械行业的发展与进步贡献出自己的全部聪明才智,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努力拼搏的精神。

6.如何看待“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答案】科学技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一方面,科学技术是革命的重要推动力量,是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革命化的因素。

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推动了产业革命。

各种工具机、动力机和制造机的发明和应用改变了传统零散、小规模的手工工场的生产模式,推动了集中的、大规模的、高协作度的工厂生产模式。

科技的应用除了提高了生产率,还拓宽了生产资料的利用范围、提高了生产资料的利用率和多样性转化。

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本身的变革。

科学应用于生产实践,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而生产关系的变革会导致社会革命的发生。

另一方面,科技作为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的科学,一旦与资本结合起来,就发挥为资产阶级的统治服务而与劳动相对抗的作用。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展,科学因素作为生产要素第一次被有意识地和广泛地加以发展、应用并体现在生活中,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加强了对工人的压榨、剥削。

首先,人工自然的开拓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的本来面貌,打破了原有的良性自然平衡,引发了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生态危机、能源短缺等严重问题。

其次,统治阶级设计和操控着机器生产程序和国家机构,而被统治阶级在技术上处于劣势,不得不忍受各种不合理的制度安排。

最后,技术异化造成了人的主体地位的丧失。

大机器生产方式下的分工改变了工人和劳动对象之间的关系,造成了工人从属和依附机器体系的被动局面,也导致对工人身体的摧残。

综合以上,我们说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7.试论述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路径及意义。

【答案】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路径:(1)通过不断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实质是依靠国家的社会管理功能,对国内外创新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做法是:①加大创新投入,把对科技事业发展特别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投入作为战略性投资,引导和动员企业等社会资源的投入,从而保持全社会科技投入的持续高速增长。

②增加创新产出,促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促进优势产业发展;继续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③加强自主创新,通过自主创新掌握创新主导权,注重发挥产业界作用,推动企业成为是技术创新主体;通过产学研联合推动自主创新。

(2)通过不断完善创新经济基础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实质是依靠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保护,不断调整和完善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相适应的经济基础。

具体做法:①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引进。

今后我国要把科技人力资源视为战略资源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因素,要依托国家重大人才培养计划、重大科研和重大工程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具有蓬勃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

②优化创新合作环境。

使高校与企业进行多方面的科研合作;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扩大多种形式的国际和地区科技交流合作,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

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注重知识产权创新制度的建设,促使企业重视知识产权的利用。

(3)通过国家职能转变建设创新型国家①充分发挥政府在创新中作用,加强以市场换技术的效果。

要使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和制度创新以及社会建制变革等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迅速完成由模仿创新向率先创新的转变。

②加大创新精神培育。

首先必须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

其次要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大力开展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研究。

再次要在全社会广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接受科学技术的武装,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

③打造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

通过打造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能够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其建设内容是:一是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是要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以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为中心,稳定支持从事基础研究、前沿高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的科研机构,集中力量形成若干优势学科领域、研究基地和人才队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