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地质学·线性、环形构造解译
浅述遥感技术在地质构造解译方面的应用
![浅述遥感技术在地质构造解译方面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f0a818cec3a87c24028c414.png)
2012年8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A ugust2012 第16期总第266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16T o tal N o.266浅述遥感技术在地质构造解译方面的应用陈洪义(内蒙古有色地质勘查局一○八队,内蒙古赤峰 024000) 摘 要:在论述遥感信息提取技术理论的基础上,引出了遥感地质构造解译的概念,并对地质构造影像特征进行了描述和地质构造信息进行了提取,结合实例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信息提取技术;地质构造解译;阿拉克湖 中图分类号:P627(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16—0049—021 信息提取技术理论遥感构造分析是以现代构造地质理论为基础,以影像构造地质信息为依据进行区域构造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
其基本特点是能够从表层到深部、从静态到动态、从单一信息到多学科信息对区域构造进行综合分析。
遥感地质解译是运用遥感图像研究地质问题的常规方法。
遥感地质解译的内容很多,其中对构造信息的解译最为成功,也最受重视。
地质构造形迹主要表现为线性、环形和块形的特征,它们在遥感图像上多以特定的色调、形态、图形结构、水系展布、地貌组合等影像特征得以显示。
通过遥感图像处理,可以突出有关信息,并根据相应的地学理论、结合野外验证、综合其他相关地学信息,对这些影像信息进行综合判断,解译地质现象,分析区域地质特征,预测成矿有利区域,最终获取遥感影像综合解译成果信息。
2 信息特征提取的方法笔者研究区域是阿拉克湖及其周围地区。
此地属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及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所管辖。
本区地质构造较为复杂,跨越了巴颜喀拉——阿尼玛卿——东昆仑多旋回裂拼演化的复合型造山带,造山带结构及现代地貌水系。
研究区由于地质构造具有代表性,深受学者们研究。
最近几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本测区东邻的1∶25万冬给措纳湖幅区域地质调查研究中发现,东昆仑造山带不是一个简单的俯冲碰撞增生过程,而是一个具多旋回复杂演化历史的造山带,经历过多旋回的洋陆转化,从而造就了研究区非史密斯地层广布(见图1所示)。
遥感地质解译
![遥感地质解译](https://img.taocdn.com/s3/m/4375c5728e9951e79b89270f.png)
遥感解译习题1.遥感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遥感地质学指主要研究地球上各种地质体和各种地质现象,根据和利用地质体的电磁波谱特征,借助先进的遥感科学技术。
从各种载着地物电磁辐射特征的遥感资料中提取地质信息,以达到宏观、准确、快速的研究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的目的,在地质与成矿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应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质与矿产资源调查研究的学科。
是遥感技术与地球科学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
研究对象和目的:对象:地球表面和表层地质体(岩石、构造);目的:有效识别地质体的物性与运动状态,服务区域地质调查、地质构造研究、矿产资源勘查、环境与灾害地质监测等工作其主要研究内容是:1、各类地质体的电磁辐射(反射、吸收、发射)特征及其测试、分析与应用;2、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与编图;3、遥感数字资料的地学信息提取原理与方法;4、遥感技术在地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和实效评价2.遥感图像地学信息解译主要内容有哪些?答:地学解译是从遥感图像上获取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具体是指解读人员通过应用各种解译技术和方法在遥感图像上识别出地质体、地质现象的物性和运动特点测算出某种数量指标的过程。
其原则应采用由已知到未知、从区域到局部、先易后难、由宏观到微观、从总体到个别、从定性到定量、循序渐进的方法。
其解译的主要内容如下:遥感地质岩性解译通过已知相关资料中的波谱与空间信息特征判断地表的岩石产出特点和物性。
主要包括三大岩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解译标志有以下:色调、亮度、形态。
主要的解译方法:1.利用增强变换处理提取岩性信息采用增强处理方法提取色调信息,可以扩大不同岩性的灰度差别,突出目标信息和改善图像效果,提高解译标志的判别能力。
常用的遥感图像增强方法有反差扩展、去相关拉伸、彩色融合、运算增强、变换增强等2.利用纹理信息提取岩性信息每个岩性单元的灰度值具有各自不同的空间变化特征是运用纹理进行岩性分类的基础。
常用的纹理信息提取方法有灰度共生矩阵法、小波变换和傅立叶变换等。
(完整word版)遥感地质学
![(完整word版)遥感地质学](https://img.taocdn.com/s3/m/1ce4c28fddccda38366bafb2.png)
遥感地质学一、影响岩性影像特征的主要因素(一)岩石成分和结构构造因素(二)岩石的物理化学性质因素1、岩石的颜色2、岩石的可溶性和粗糙度3、岩石的湿度4、岩石的透水性5、岩石抗侵蚀性(三)岩石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四)地形和水系类型因素(五)植被和表土覆盖情况①灰岩、白云岩风化后,残留的粘土层较薄,且重酸性,植物不甚发育②砂岩风化后形成砂土,多生长灌木和针树③页岩风化后形成粘土,植被发育,有利于阔叶树生长④基性、超基性岩浆岩土壤贫瘠,加之含有较多的稀有元素,植被一般不发育⑤中酸性岩浆岩风化后形成亚粘土或粘土,土壤肥沃,植物茂盛二、沉积岩的解译(一)沉积岩的波谱特征及其色调特征对于沉积岩的波谱特征,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岩石风化面的颜色是最关键的因素。
一般情况下,以浅色矿物为主,岩石风化面颜色较浅的岩石,其反射率偏高,色调较浅;以暗色和杂色矿物成分为主,三价铁胶结物较多,岩石风化面颜色较深的岩石,其反射率偏低,色调较深。
(二)沉积岩的图形特征沉积岩的主要构造特征是成层性,具有层理,因而在各种遥感图像上,普遍呈现为条带状、条纹状。
即为深浅不同的色调、水系、地貌的直线形-曲线形的相似(平行)形条带。
(三)沉积岩岩性解译PDF三、岩浆岩的解译(一)岩浆岩的波谱特征及其色调特征超基性、基性、中性和酸性岩浆岩岩石的波谱特征有明显规律可循。
超基性基性中性中酸性酸性碱性暗色矿物多少浅色矿物少多岩石反射率低高像片上色调深浅黑色深灰灰浅灰灰白白(二)岩浆岩的图形特征侵入体的形态,主要有圆形、椭圆形、环形、似长方形、团块形、透镜状、串珠状、分枝状、不规则块状、脉状等。
时代较新的火山岩,由于火山机构保存比较完整,它们往往以醒目的图形:锥形、舌形、放射状、环状、桌状和平台状等类型展现在图像上。
熔岩面上还可见到绳状流动构造和纵向、横向冷却裂沟。
(三)岩浆岩岩性解译PDF 文四、变质岩的解译(一)变质岩的波谱特征及其色调特征一般情况下,正变质岩的波谱特征和色调特征与岩浆岩相近,副变质岩的波谱特征和色调特征与沉积岩和部分火山岩接近。
遥感地质学 第七章 构造解译
![遥感地质学 第七章 构造解译](https://img.taocdn.com/s3/m/1567abd66f1aff00bed51e87.png)
⒌水系特征和地表水体异常 水系多沿断裂(软硬相间岩层层理)发育⑴.显示断裂存在的水系异常
6. 不受岩性控制的水系:突然变宽或变窄、河流直线段与曲流段突然转换、纵向上河床突然变化或突然出现跌水现象(瀑布)、水系的“肘状”拐弯
第七章 构造解译
一.构造解译任务:在遥感图像上,识别、标绘和分析各种构造成分的存在标志、形态特征、分布规律、组合和交切关系及其地质成因。
二.构造解译具体内容⒈ 解译各种构造形迹的形态特征和尺度;⒉ 判别各种构造形迹的性质和类型、量测构造要素的产状;⒊ 编制构造解译图;⒋ 分析各种构造形迹的空间展布及组合规律,总结区域构造特征。
三.构造解译基本原则 ⒈结合所研究构造形迹的规模,收集相应比例尺的遥感资料; ⒉多波段、多时相、不同种类遥感资料的对比分析; ⒊应用各种地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⒋遵循构造地质学原理和基本理论,从构造总体轮廓、区域构造格架入手,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单个构造,或分区、分构造层进行解译,最后,分析各构造形迹间的组合关系和分布规律,总结区域构造特征。
一.断裂构造直接解译标志
⒈岩石或地层发生位移(水平或垂直方向)
水平方向—沿走向追索某一岩层、岩脉、矿体或侵入体接触界线,影像突然中断、位错—导致与不同色调、地形等特征另一组地层相接 垂直方向—立体观察时,若近水平岩层在河谷两侧的空间自然延伸后相接不上—上下错位
⒉构造发生位错
⑵.显示断裂存在的水体异常 ①.多股泉水沿直线出露 ②.湖泊、沼泽呈长条状分布 ③.直线状、折线状延伸的湖岸、海岸 ④.沿直线串珠状排列的若干湖泊、沼泽、岩溶漏斗
遥感地质学4.遥感构造解译
![遥感地质学4.遥感构造解译](https://img.taocdn.com/s3/m/024cac35192e45361066f586.png)
5.1.1 不同产状的岩层图像特征
倾斜岩层与单斜构造
单斜构造是指在一个地区内向同一方向倾斜,倾角也大致相同的一 套倾斜岩层,根据其倾角陡缓和坚硬程度不同,常常形成单面山、 猪背岭等地形。 单面山——遥感图像上可以看到山脊互相平行且延伸很远,两 侧不对称山脊,顺岩层的倾斜方向形成缓坡是顺向坡,反之形成 陡坡,称逆向坡。单面山地区的河流常沿岩层走向发育,河流两 侧的支流或冲沟的发育程度有明显差别。顺向坡上支流长而稀疏, 次级冲沟较少,而逆向坡上支流短而密,且沿着岩层层理方向发 育有密集的次级冲沟。 猪背岭—山脊两侧坡度近似,山脊上一般没有覆盖物,平面形 态受地形影响小。
在图像上判断量测岩层产状,首先将图像定向。
2
1
5.1.2 岩层产状的测定方法
• 2 岩层走向的确定
大比例尺航空像片
①.解译出单个岩层三角面; ②.立体观察,任选岩层三角面上同高度两点; ③.连接此两点的直线—走向; ④.直线状露头线—直立岩层走向。 卫星图像或小比例尺航空像片 单个岩层三角面较小,为多个岩层三角面相连而成的直 线或折线条带,若其山脊或沟谷高程相近,则直线或折线 条带的总体延伸方向即为走向
12
F2
F1
• 5.3.1 遥感图像上的断裂与线性构造 – 线状形迹(Linear features)
遥感图像上,由色调或色彩及地形、地物等 的几何形态构成的沿一定方向呈线形展布的影 像。
非地质成因线性影像:
人工: 运河 灌渠 铁路 桥梁 堤坝 输油管道 人造林带 土地利用程度不同 自然: 线状山脊 直线状河谷 流水冲刷的冲沟 冰川“U‖形谷 风蚀垄岗 风蚀沙垅 滨海沙坝
N
5.2.3 几种按平面形态的褶皱解译标志
• ⒋褶皱的平面组合形态
遥感地质解译分析
![遥感地质解译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02415aeb0717fd5360cdcec.png)
遥感地质解译分析一、遥感图像地质解译的基本内容包括:①岩性和地层解译。
解译的标本有色调、地貌、水系、植被与土地利用特点等。
②构造解译。
在遥感图像上识别、勾绘和研究各种地质构造形迹的形态、产状、分布规律、组合关系及其成因联系等。
③矿产解译和成矿远景分析。
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解译工作。
在大比例尺图像上有时可以直接判别原生矿体露头、铁帽和采矿遗迹等。
岩性和地层解译和矿产解译和成矿远景分析尚未关注,主要看构造解译。
二、构造解译所谓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变位,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他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
关于从遥感影像上应该解译哪些构造信息,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都是根据实际项目需求结合遥感图像信息提供量进行适度解译。
根据实际情况,受限于遥感影像的分辨率,节理与劈理等小型构造(一般长为几厘米到几米,宽为几厘米到几十厘米)无法进行识别解译,遥感解译目标应放在中型和大型构造上。
按朱亮璞《遥感地质学》书上章节分类,遥感地质构造解译对象可以有褶皱、断裂及线性构造、环状构造、隐伏构造和活动构造。
关于褶皱:虽然通过目视解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识别某些类型的褶皱,但通过查找文献,发现对褶皱进行解译的几乎没有。
图88背斜(图87中的)北翼地层产状影像特征原因是褶皱构造形态表现过于复杂多变且出露形态也不定。
小型褶皱大小可以只有几厘米,大型褶皱尺度规模则可以达到几十上百米,同时因为褶皱大部分都深埋在地底,出露面积较小,而遥感探测技术特点决定其更多的是对地表平面上的地质构造信息的反映,仅通过影像无法真实反映褶皱形态。
图87线性褶皱引起的地层对称展布的影像(Quickbird)特征图中方框自上而下分别为图88、图89、图90的位置图89背斜(图87中的)南翼地层产状影像特征图90背斜(图87中的)核部地层产状影像特征上示褶皱其部分深埋地下,无法在影像上直接勾画其形态。
塔源地区遥感解译线性构造定量分析
![塔源地区遥感解译线性构造定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2dabbef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c9.png)
塔源地区遥感解译线性构造定量分析塔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处北纬29°30′~30°00′,东经93°30′~94°30′之间,属于喜马拉雅四川断陷边界山脉,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地质构造形态。
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遥感解译线性构造定量分析成为了研究该地区地质构造的重要手段之一。
线性构造是地壳中固定方向的地质构造形态,包括断层、褶皱、韧性剪切带等。
线性构造的研究可以揭示地壳的应力状态、构造演化历史以及地震活动等信息,对于地质灾害防治和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遥感图像解译和数学分析,可以实现对线性构造的定量分析。
塔源地区遥感解译线性构造定量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图像解译、线性特征提取、构造形态分析和构造解析等步骤。
利用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对塔源地区进行图像解译,识别出地表线性构造的位置和走向。
常用的解译方法包括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自动解译,可以辅以高程数据和地质地貌信息对解译结果进行验证。
然后,通过线性特征提取,将解译得到的线性构造转化为数字数据。
常用的线性特征提取方法包括自动提取和人工测量两种。
自动提取方法基于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可以较快速地提取出线性构造。
人工测量方法需要人员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中手动绘制线条,准确性较高,但时间耗费较长。
接下来,进行构造形态分析,计算线性构造的长度、走向和分布密度等参数。
这些参数可以反映线性构造的强度、活动性以及与周边地质构造的关系。
还可以利用统计方法对不同类型的线性构造进行分类和比较,深入了解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
进行构造解析,利用地质学和力学原理,解释线性构造的形成机制。
通过将线性构造与区域地质背景和构造应力场进行对比,可以推断出线性构造的动力学机制,并为地震预测和地质灾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塔源地区遥感解译线性构造定量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地质研究方法,可以为该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和资源勘探提供科学支撑。
未来随着遥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该方法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度的地质研究中得到应用和完善。
遥感地质学地质解译报告
![遥感地质学地质解译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b45752ba5e9856a56126083.png)
3西北的地质界线(红色细线)以上部分,在孤峰与孤峰之间,地势相对平坦开阔的地方,均可见耕田且发育良好(白色黄土上种植庄稼),同时可见公路。
4岩层发生了明显的位移而形成了多处断层,如图(蓝色较粗直线)。整体为逆断层,方向多为北西-南东向,表明当时发生了强烈的地质作用,根据构造推测在西南第四级地区有一条推测断层(红色虚线),其与西南地区的河流也是由断裂作用形成,其与东南地区的一条断层共轭,推测由韧性剪切带形成,使灰岩岩体下移,同时使灰岩岩体抬升,形成了孤峰和河流。
3我要解译的是上图,图像清晰、地貌地物标志明显、地质内容丰富。
三 实习方法与步骤
遥感影象目视解译方法常用方法有直接判读法、对比分析法、信息综合法综合推理法和地理相关分析法。本人在对遥感图像的地质综合解译过程中主要应用了直接判读法,即根据遥感影象目视判读直接标志(色调、色彩、大小、形状、阴影、纹理、图案等),直接确定目标地物属性和范围的一种方法。实习整个过程的方法步骤如下:
7编写简明扼要的实习报告。
四解译原则
1先了解自然地理,后解译地质。首先概略了解工作区的地形、河流、交通及居民点等自然地理情况,有利于和前人资料对比分析与其相关的各种影像特征。然后才对地质内容详细解译。此外,解译时先熟悉图像的各种注记、符号等是非常必要的,如成像时问、季节、成像仪器、波段范围、太阳高度角和经纬度等。这些均是解译中的向导。
七、心得
通过本学期的遥感学习,对遥感地质学有了初步了解,掌握了基本的遥感地质学的知识。编写这次报告,花了很长时间,特别是作图方便不是很熟悉,有待加强。虽然我很用心地去做作业了,但一定仍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要想学好学透彻这门课,还要更加努力才行。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对遥感地质学这门课也有了兴趣,谢谢您!
《遥感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遥感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fefca0a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30.png)
《遥感地质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遥感地质学课程英文名称:Remote-sense Geology课程编码:1302ZY002课程类别/性质:专业/选修学分:1.5总学时/理论/实验:24/0/0开课单位:地球科学学院适用专业:地质学先修课程: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一、课程简介《遥感地质学》是地质学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遥感物理基础、遥感平台和传感器、遥感图像处理、遥感图像地质判读与分类、遥感地质应用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遥感基础知识和技能,遥感地质判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遥感在地质学的主要应用领域和遥感地质应用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应用遥感技术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树立:利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
保证学生达成专业的相应毕业要求。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遥感基本原理,遥感地质应用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遥感地质应用能力。
1.价值目标(或称育人目标):培养学生脚踏实地、刻苦钻研的精神,建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知识和能力目标:(1)掌握遥感基本原理(毕业要求2.6);(2)掌握遥感图像处理基本方法(毕业要求2.6);(3)掌握遥感地质判读方法(毕业要求2.6);(4)掌握遥感地质应用基本原理和方法(毕业要求2.6)。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课程教学包括课堂教学、课堂研讨、课堂及课后习题三部分,包括11章的理论教学。
课内理论教学24学时。
课堂理论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如下:课程教学内容及学习要求注:在“要求"栏内以高、中、低来表示对学生学习程度的要求,高为最高要求。
理解指能对所学的内容作归纳、分类、解释、总结、推断和一定程度的发挥。
掌握指能理解学习材料的内涵和意义,包括具体分类、区别、流程、误区等的认知和斗习。
可以借助三种形式来表明对材料的领会,一是转换,即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二是解释,即对一项信息加以说明或概述:三是推断,即估计将来的趋势(预期的后果)。
遥感地质勘查详细解译阶段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遥感地质勘查详细解译阶段包括哪些具体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b6ed724558f5f61fb736668f.png)
遥感地质勘查详细解译阶段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答:遥感地质勘查详细解译阶段的具体内容:详细解译重点是区域构造格架解译,已知成矿、控矿地质体和现象的圈定以及相关影像特征。
实施重点地段的遥感数据处理与异常信息提取。
(1)线性构造解译:测区内断裂、韧性剪切带、岩脉、矿脉等影像特征。
如线性体、线性体之间的时空结构、演化特点以及与成矿、控矿地质作用之间的关系等。
特别注意隐伏构造的解译。
(2)环形构造解译:环形构造的形态特征、空间展布规律及其成因分析,如与火山机构和火山口位置、与岩浆(隐伏岩体)活动有关的环形构造、接触变质带及其环形断裂等信息,同时研究其与线性构造的关系,构建环形构造与控矿、成矿的关系
(3)岩性解译:通过岩性解译标志,进行遥感影像单元划分,研究与成矿有关的地层、岩体的遥感影像标志,为地质找矿提供信息。
(4)蚀变信息提取:以ETM+、ASTER数据为基础,针对工作区与多金属矿化有关的蚀变类型(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硅化、碳酸岩化等)蚀变类型进行遥感蚀变信息提取。
遥感地质学·线性、环形构造解译
![遥感地质学·线性、环形构造解译](https://img.taocdn.com/s3/m/a610435ef46527d3250ce02d.png)
《遥感地质学》结课报告----遥感图像线性构造及环状构造解译及其实际应用—电磁波及其在大气中的传输特性浅析班级学号:1803090131姓名:马欢任课教师:隋志龙二○一二年五月五日目录一、遥感地质学简介 (1)二、线性构造解译 (3)三、环状构造解译 (8)四、实际应用 (9)一、遥感地质学简介简介遥感地质又称地质遥感,是综合应用现代遥感技术来研究地质规律,进行地质调查和资源勘察的一种方法。
它从宏观的角度,着眼于由空中取得的地质信息,即以各种地质体对电磁辐射的反应作为基本依据,结合其他各种地质资料及遥感资料的综合应用,以分析、判断一定地区内的地质构造情况。
遥感是“遥感技术”的简称。
它来自英语Remote Sensing, 即“遥远的感知”。
用各种探测仪器,从远距离探查、测量或侦察地球上、大气中及其它星球上的各种事物和变化情况,这种与目标不直接接触而获取有关目标的、信息的技术方法称遥感。
1960年,地理学家普鲁特首先提出这一术语。
遥感技术是六十年代以来在航空摄影、航空地球物理测量等方法基础上,综合应用空间科学、光学、电子学及计算机技术等最新成果而迅速发展起来的。
现阶段的遥感技术仍以地球(包括大气圈)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是利用各种物体反射或发射电磁波的性能,由飞机、火箭、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运载工具上的各种传感仪器,从远距离接收或探测目标物的电磁波信息,从而获得多方面的情况和动态资料。
由于这种方法具有覆盖面积大、获取情报速度快、受地面障碍限制小,并能在短时期内连续、反复进行观测等优点,因而在探测自然资源、监视环境动态变化、气象观测、军事侦察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遥感技术系统,一般由遥感仪器(传感器)、运载工具(遥平台)、地面管理和数据处理系统以及资料判译和应用机构等四个部分组成。
按运载工具的类型,遥感技术可分为地面遥感、航空(机载)遥感和航天(星载)遥感等。
研究内容遥感技术所取得的地面图像和数据及相应的数据和信息处理技术在地质学的应用。
遥感图像地质构造解译
![遥感图像地质构造解译](https://img.taocdn.com/s3/m/49238e1c55270722192ef737.png)
4.3.3 逆掩断层 这类断层的断面倾角小,在地面的出露线 常呈曲线,由于风化和崩塌作用,在图像上很 难辨别它。 4.3.4 平移断层 在图像上,平移断层的水平错动迹象,在 地形水系和地质体错动上反映最为明显,沿断 层两侧还可见到一些派生的扭动构造。
4.4 断裂构造力学性质的解译 根据断裂构造形成的力学机制,可分为:压 性、张性、扭性、压扭性和张扭性等五类断裂构 造。 4.4.1 压性断裂 平面形态:以舒缓波状为主,延伸较远,走 向稳定。带内常见有构造透镜体,挤压片理。旁 侧常有“入”字形分支小断裂。若断裂以多条压 性断裂组成,常还可见较大规模的透镜状岩块。
第七章
遥感图像地质构造解译
●构造解译的基本要求 ●岩层产状的解译 ●褶皱构造的解译 ●断裂构造的解译
Hale Waihona Puke §1 构造解译的基本要求 1.识别和勾绘图像上能够显示出来的各种 构造形迹; 2.鉴别各种构造形迹的性质,并测定其有 关产状要素; 3.分析各种构造形迹的空间展布及其组合 关系,确定其生成顺序,将其有生成联系的构 造形迹配套,分析其力学机制; 4.编制构造解译图或构造纲要图; 5.研究工作区的构造特征和构造运动发展 史。
4.4.5 张扭性断裂 与扭性断裂极为相似,一般在图像上不易区 分,需要配合较多的地面工作才能鉴别。
思考题
1. 地质构造的解译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2. 水平岩层、直立岩层、倾斜岩层在遥感图像 上有何表现? 3. 在遥感图像上进行岩层产状测定,常用的方 法有哪些? 4. 在遥感图像上如何进行褶皱构造解译?如何 确定褶皱构造的类型? 5. 在遥感图像上如何进行断裂构造解译?如何 确定断层的性质?
4.4.4 压扭性断裂 压扭性断裂的影像特征与压性断裂比较接近 ,它们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主要表 现为: (1)压扭性断裂的能成组出现,但其中有一 条明显的主干断裂; (2)由于压扭性断裂具有扭动性质,因此常 呈雁列或排列,断裂带内构造透镜体以及与之有 成因联系的山体和盆地,其走向与断裂带的走向 之间往往有一定角度相交; (3)压扭性断裂带两侧,有时也会出现共轭 扭裂面,但两组扭裂面的发育程度不一定相等。
遥感地质学-第15讲 遥感构造解译
![遥感地质学-第15讲 遥感构造解译](https://img.taocdn.com/s3/m/c6afd0bb910ef12d2af9e776.png)
面状地质体
• 岩层—成层或大致成层产出的各种岩石 特征是具有顶、底两个层面
• 地质构造面—地质体内及地质体间的各种 界面(岩层层面、不整合接触面、侵入体 内流面、侵入体与围岩接触面、断层面、 节理面、劈理面、矿体与围岩界面…)
1、岩层及地质构造面产状解译
㈠.层状地质体产状解译 • 层状岩石特征:层理发育 ⑴• .不出同露岩地性岩表层岩相层间互典层型,影波谱像特性差异—色调明显差异; ⑵大• 条.致不岩带相同层形互岩三状平性与行岩角产的层面状直抗直线风接、化相曲能关线力—、不规折同律线,:状差条异带风。化 —不同地貌形态。
★与直立岩层区别—直立岩层不受地形影响
• 地面遭侵蚀切割:
影像—连续折线、半弧形色调或微地貌条带
地貌—顺向坡与切层坡不对称的单面山
岩层三角面明显
(二)褶皱构造解译
1、褶皱构造解译基本任务 ◇ 确定褶皱构造的存在(整体)、辨认其 类型、解译其形态,分析褶皱群体、分布 特点和成因。
2、褶皱构造解译标志 3、褶皱的平面形态 4、确定背、向斜的解译标志
不同色调、微地貌的平行条带
—呈圆、椭圆、长条、弧形、三角形、马蹄形、 菱形等
(5)特殊的水系
向心状水系—向斜盆地 放射状水系—穹隆
短轴背斜
两翼水系对称相似 转折端收敛或撒开
正常褶皱
3、褶皱的平面形态
(1) 短轴平缓褶皱 (2) 长轴褶皱 (3) 线状褶皱 (4) 褶皱的平面组合形态
N
(4) 褶皱的平面组合形态 解译出单个褶皱,则一定区域内的组合
• 直接解译标志 • 间接解译标志
直接解译标志
(1)岩石或地层发生位移(水平或垂直方向) (2)构造发生位错 (3)地层的重复或缺失 (4)直线状分布的陡崖(断层三角面) (5)岩体、岩脉、火山口呈线状分布
遥感地质解译方法及应用
![遥感地质解译方法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bda2fc1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a7.png)
遥感解译方法及应用
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遥感中心
一、遥感的概念
近年来,一方面,由于空间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等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遥感技术奠定了必要的技术基础,另一方面,由于人类生产活动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进军,遥感技术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因而使得遥感技术获得了飞跃的发展,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十分重视的一项科学技术。 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特别是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
四、遥感解译方法、标志及其综合应用
为了准确进行遥感地质解译,解译者首先应具备一定的地质、遥感知识;其次应对解译区的地质基础、构造格架、灾害地质、地形地貌和水文情况等要有粗略的了解。常用的解译分析方法有: (一)直判法 根据不同性质地质体在遥感图像上显示出的影像特征、规律所建立的遥感地质解译标志或影像单元,并在遥感图像上直接解译提取出构造、岩石等地质现象信息,实现地质体解译圈定与属性划分。
不言而喻,能通过地质、物探、化探多方信息去认识地质体,则是更为全面、可靠的。因此在遥感解译中,应充分收集利用已有地质、物探、化探等资料进行综合解译分析,有助于提高成果质量。地、物、化、遥多元信息的综合研究,在区域上常采用计算机多元信息迭加处理的方式来实现。通过空中、地面、地下三维空间信息的综合研究,将对地质体的空间展布和时间演化取得更好效果。 2.总体观察分析,也就是初步解译,了解区域的格架,对地层、岩石、构造、矿产、地貌等因素的内在联系看成一个整体,分析其标志的意义,由整体到局部进行逻辑性推理判断,区分异同。主要完成基础数据资料的收集、卫星影像图制作、遥感地质初步解译和野外地质踏勘四项工作,为专题遥感地质调查、区域遥感地质调查设计编写提供充分的遥感地质依据,对正确、合理部署野外调查工作起重要作用。
基于遥感解译的环形构造研究及其找矿意义
![基于遥感解译的环形构造研究及其找矿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d66dced4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d0.png)
基于遥感解译的环形构造研究及其找矿意义
成永生;陈松岭
【期刊名称】《矿业研究与开发》
【年(卷),期】2007(27)3
【摘要】环形构造作为一种指示信息对找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借助于卫星遥感影像对研究区的环形构造信息进行了深入探讨与研究,首先对该区的环形构造信息进行了遥感解译,通过环形构造的影像特征及其与矿点的产出关系来探讨环形构造的控矿特性,并进一步分析其与成矿的内在成因,最后基于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充分利用卫星遥感影像环形构造信息展开矿产资源勘探的思路和策略。
【总页数】3页(P53-55)
【关键词】环形构造;遥感;控矿特征
【作者】成永生;陈松岭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信息物理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166;TD751
【相关文献】
1.澜沧地区遥感影像线-环形构造解译与找矿研究 [J], 魏冠军;高建国;杨世瑜
2.鄂东南枫林叠加构造带遥感解译及其找矿方向 [J], 张国胜;周安保;姚艳桥;宋玉龙;夏丽丽
3.江西铜多金属矿集区的遥感解译及其找矿意义 [J], 徐平;曾旭东;陈莉
4.云南环形构造遥感影像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J], 李开毕;杨功;郭富达;肖高强
5.山西王官屯地区遥感环形构造成因及其找矿意义 [J], 崔正坤; 李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遥感线性构造解译和分形统计在桂西北的应用
![遥感线性构造解译和分形统计在桂西北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d05a5b3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3f.png)
遥感线性构造解译和分形统计在桂西北的应用
张越;钱建平;李森
【期刊名称】《云南地质》
【年(卷),期】2015(034)001
【摘要】以广西西北部西林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遥感影像技术原理,在本区742假彩色合成影像图基础上进行滤波处理,从而使本区线性构造及环形构造信息得以增强,并将分形几何学原理应用于解译结果之中,再利用计盒维数法计算出相应的分维值,结果发现本测区内线性构造的自相似性以及分形特征良好;将前人的地质调查资料与本次得出的线性构造分维值等信息进行综合比照研究,划分出了两个等级共6个成矿远景区.
【总页数】7页(P137-143)
【作者】张越;钱建平;李森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27
【相关文献】
1.应用遥感技术解译相山居隆庵地区水系及线性构造 [J], 吴志春;郭福生;刘林清;姜勇彪
2.金牛厂铅锌矿遥感线性构造解译及找矿应用 [J], 祝爱明;朱杰勇;朱林生;韩飞;石
泉
3.遥感线性构造解译和分形统计方法在沂南金矿及外围的应用 [J], 韩帅;钱建平;徐磊;黄克宸;张越
4.遥感线性构造分形统计和蚀变信息提取在桂东地区金铅锌锡多金属成矿预测中的应用 [J], 赵少杰;钱建平;陈宏毅
5.平桂地区遥感线性构造的分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冯佐海;梁金城;李晓峰;张桂林;韩喜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全卷积神经网络的遥感图像线性构造解译方法——以云县官房铜矿区为例
![基于全卷积神经网络的遥感图像线性构造解译方法——以云县官房铜矿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d8897f41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6e.png)
基于全卷积神经网络的遥感图像线性构造解译方法——以云
县官房铜矿区为例
王宇翔;常河;王玉祥
【期刊名称】《矿产与地质》
【年(卷),期】2024(38)1
【摘要】文章研究了深度学习方法在地质构造解译中的应用,探究了相比传统的线性构造方法更为高效且无需先验知识的方法。
以基于全卷积神经网络(FCN)的图像像素注释方法实现了遥感数据对于线性构造解译半自动解译。
选择云南省云县官房铜矿矿区作为实验区域,绘制的图件表明该解译方法能够满足普通地质研究的基本需求,同时也能作为人工线性构造解译工作的初步参考,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而与其他传统自动解译方法对比,可以发现在解译精度、效率和可重复使用性上都存在一定的优势。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地质构造解译的自动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为遥感解译智能化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总页数】12页(P184-194)
【作者】王宇翔;常河;王玉祥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
【相关文献】
1.基于OLI青海文巴地区遥感图像增强及构造解译
2.甲玛铜多金属矿IKONOS遥感影像线性构造解译及其控矿构造分析
3.基于全卷积神经网络的卫星遥感图像云检测方法
4.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高分辨率IKONOS遥感影像的线性构造解译及其控矿构造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感地质学》结课报告----遥感图像线性构造及环状构造解译及其实际应用—电磁波及其在大气中的传输特性浅析班级学号:1803090131姓名:马欢任课教师:隋志龙二○一二年五月五日目录一、遥感地质学简介 (1)二、线性构造解译 (3)三、环状构造解译 (8)四、实际应用 (9)一、遥感地质学简介简介遥感地质又称地质遥感,是综合应用现代遥感技术来研究地质规律,进行地质调查和资源勘察的一种方法。
它从宏观的角度,着眼于由空中取得的地质信息,即以各种地质体对电磁辐射的反应作为基本依据,结合其他各种地质资料及遥感资料的综合应用,以分析、判断一定地区内的地质构造情况。
遥感是“遥感技术”的简称。
它来自英语Remote Sensing, 即“遥远的感知”。
用各种探测仪器,从远距离探查、测量或侦察地球上、大气中及其它星球上的各种事物和变化情况,这种与目标不直接接触而获取有关目标的、信息的技术方法称遥感。
1960年,地理学家普鲁特首先提出这一术语。
遥感技术是六十年代以来在航空摄影、航空地球物理测量等方法基础上,综合应用空间科学、光学、电子学及计算机技术等最新成果而迅速发展起来的。
现阶段的遥感技术仍以地球(包括大气圈)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是利用各种物体反射或发射电磁波的性能,由飞机、火箭、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运载工具上的各种传感仪器,从远距离接收或探测目标物的电磁波信息,从而获得多方面的情况和动态资料。
由于这种方法具有覆盖面积大、获取情报速度快、受地面障碍限制小,并能在短时期内连续、反复进行观测等优点,因而在探测自然资源、监视环境动态变化、气象观测、军事侦察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遥感技术系统,一般由遥感仪器(传感器)、运载工具(遥平台)、地面管理和数据处理系统以及资料判译和应用机构等四个部分组成。
按运载工具的类型,遥感技术可分为地面遥感、航空(机载)遥感和航天(星载)遥感等。
研究内容遥感技术所取得的地面图像和数据及相应的数据和信息处理技术在地质学的应用。
遥感地质一般包括4个方面的研究内容:①各种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的电磁波谱特征。
②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在遥感图像上的判别特征。
③地质遥感图像的光学及电子光学处理和图像及有关数据的数字处理和分析。
④遥感技术在地质制图、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及环境、工程、灾害地质调查研究中的应用。
遥感图像相当于一定比例尺缩小了的地面立体模型。
它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各种地物(包括地质体)的特征及其空间组合关系。
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包括对经过图像处理后的图像的地质解释,是指应用遥感原理、地学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以目视方法揭示遥感图像中的地质信息。
遥感图像地质解译的基本内容包括:①岩性和地层解译。
解译的标本有色调、地貌、水系、植被与土地利用特点等。
②构造解译。
在遥感图像上识别、勾绘和研究各种地质构造形迹的形态、产状、分布规律、组合关系及其成因联系等。
③矿产解译和成矿远景分析。
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解译工作。
在大比例尺图像上有时可以直接判别原生矿体露头、铁帽和采矿遗迹等。
但大多数情况下是利用多波段遥感图像(尤其是红外航空遥感图像)解译与成矿相关的岩石、地层、构造以及围岩蚀变带等地质体。
除目视解译外,还经常运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矿产信息。
成矿远景分析工作是以成矿理论为指导,在矿产解译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将矿产解译成果与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查资料进行综合处理,从而圈定成矿远景区,提出预测区和勘探靶区。
利用遥感图像解译矿产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找矿手段。
本次报告主要探讨遥感图像线性构造及环状构造解译及其实际应用。
二、线性构造解译(一)线性构造线性构造是指在各种遥感图像上,被认为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直线、弧线、折线性(状)影像特征。
强调的是其成因与地质作用有关,而不是专指构造。
线性构造包括:①各种直线状或微弯的弧线状的地质界线。
如岩性界线、岩相界线、不整合界线、侵入接触界线及岩层层理线、片里线、片麻理线、岩脉、脉矿等。
②断裂构造成因的线性构造。
包括有明显的断裂位移的断层、断层代、无明显断裂位移的破裂(节理、劈理、构造裂隙和构造破碎代),以及大型的地壳断裂带、深大断裂、隐伏断裂等。
③线状应变带。
一些曲线状排列的微地貌或线状色调异常反映出的线状形迹,经地面调查既非断层构造亦非破裂带,而是地壳在构造应力作用下的塑形变形阶段甚至是岩石矿物仅发生初期显微变形阶段的反映,称之为线性应变带。
④有地形、影纹结构或色调的线状变化反映出来的,暂时无法确认其具体地学成因的线性形迹。
综上所述,我们对断层、断裂、线性构造的解译应当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即把那些在遥感图像上以各种影像特征显示出来的线性形迹,经解译认为它的存在与地质作用有关时,就可以称为线性构造。
如果能找到某些断裂的影像标志和地质证据时,它就称之为断裂或断层。
当能确定其产状、力学性质的有关证据时,就可以给予具体命名,如某某正断层、某某左行压扭性正断层、某某韧性剪切等。
(二)线性构造的解译标志直接解译标志1、岩性地层标志岩性、地层影像标志被切割和和错开(如右图),地层重复或缺失。
2、构造标志①地质构造不连续,即构造形迹沿某一界面中断或突变,如界面两侧岩层走向斜交,断裂、这周沿走向北错移(如右图),褶皱沿走向突然变宽或变窄以及界面两侧构造发育程度,构造看、格局明显不同等(构造的不连续也是不整合及侵入接触的特征,应注意区分)。
②构造破碎带的直接出露。
规模大的断裂带形成构造破碎带,它们在图像上表现为忽宽忽窄、时隐时现、断续延伸的线状影像特征。
由于水理性质不同(贫水或富水)而呈现出较深或较浅色调。
断裂破碎带内常见会出现透镜状构造挤压(如下图)、构造岩块、平行、雁列或共轭的劈理或节理密集带及局部其他低级或派生构造,这些都是断裂解译的重要标志。
间接解译标志这类标志实际上是通过相关分析,可以作为断裂、线性构造存在的标志,如色调、地貌、水系等线状排列或线性异常等。
这类标志是多解的,应用这些标志时,地质、物探资料的应用,对各种解译成果的对比与综合分析就显得非常重要。
循序解译,注意解译技巧的运用就是非常必要的了。
主要解译标志如下:1、色调标志线性构造界面两侧地质体的波谱响应特征存在差异或线性构造本身有独特的波谱响应特征,因此,在遥感图像上常沿线性构造走向出现明显的与背景色调有显著差异的色调异常线、色调异常带及色调异常分界面。
(如右图)2、地貌标志在遥感图像上断裂的地貌标志有两类:一是断层三角面、断层崖、山脊线的错动等构造地貌标志:二是许多微地貌呈线状排列而线性负地形。
(如图)3、水系标志水系的类型、疏密、流向等特点受断裂、线性构造的影响和控制比较明显。
水系解译是构造解译(尤其是活动构造解译)的重要技术手段。
4、土壤、植被标志断裂带上的土壤异常有时能够反映到遥感图像上,这是由于矿化作用、潜水或地表水的渗透而改变了土壤的成分,使之与周围土壤具有不同的色调及影纹结构。
在干旱地区这种土壤异常能形成盐碱地或形成沿断裂带分布的盐土。
由于断裂带内地下水比较丰富,有利于植物生长,因此,在干旱地区若植被沿直线状生长或带状分布(非人工体)或若干绿洲排布在一条直线上都指示可能有断裂带的存在。
5、岩浆及热液活动标志呈线状展布的多个火山口、火山锥、侵入岩体及矿化带、蚀变带等。
这是解译基底断裂、隐伏断裂的重要标志、6、综合景观标志大型断裂常是由多条断层成组出现的断裂带,它们一般经历了漫长的地址发展历史,控制了断裂两侧的差异性沉积作用、岩浆活动、成矿作用、构造变动等,因此,大型断裂带两侧的地貌形态、水系类型、构造线方向、构造发育程度、土壤成分、植被密度和种类、徒弟利用情况等都会有较大的差异,从而在遥感图像上表现为不同色调和影纹结构。
(三)线性构造解译资料的分析方法在遥感图像上解译出的大量线性构造在研究时需要作进一步的统计和归纳分析,以便正确的认识一个地区的断裂、线性构造的发育特点和空间分布规律。
线性构造的空间分布规律同义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断裂线性构造,其空间展布的特点主要表现为:1平行等间距分布在同一地区同伊英里长下形成的同义规模、同一性质、同一方向的线性构造在空间上具有平行等间距分布的规律,这种分布规律具有区域性特点,与水平挤压地应力波动传递方式有关。
线性构造的规模与其间距成正比,规模越大,间距越大。
在一定范围内应用平行等间距分布规律可以预测隐伏断裂的存在位置,还可以作为推断线性构造规模大小的依据之一。
2网格状分布规律在小比例尺卫星图像或其镶嵌图上解译出的区域或全球性的线性构造常常呈现为网格状的图形。
有些学者认为,这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南北向压应力而形成的具有全球性分布的北西和北东向展布的两组剪切构造及南北向的张性和东西向的压性线性软弱带。
有些学着认为,不同陆块上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剪切线性构造角度的偏差,可能指示了不同陆快之间相对的漂移运动。
3模式组合规律一些局部的构造解译,可能找到类型上一些线性构造组合模式。
如果能把这种组合模式与大区域构造应力场所形成的线性构造区分开来,从而能抱住对局部构造的识别,这对隐伏构造解译尤为有用。
如图、小侵入体或火山管道上方常产生放射状模式:较大的侵入体或大盐丘顶部可能形成一种空心的环状放射状模式:紧闭背斜轴部可以发育平行的张性断裂:开阔背斜轴部常产生张性断陷构造:盐丘褶皱上的断裂在其尾部常具有向外张开分叉的趋势:在时代较新的盐丘及穹窿构造的边缘常出现断续的环状放射状断裂。
利用线性构造的平面组合模式可以做应力场分析及断裂性质、类型、构造形成序次等研究。
把线性构造平面组合形态与构造力学结合起来,啊按照一定的应力模式对线性构造做必要的分类、筛选和赋予相对时代的含义,对正确认识区域构造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线性构造统计分析方法简介为半定量或定量地研究线性构造的空间分布规律,通常基于概率论并应用数量统计的方法来研究线性构造的长度、密度、平率、方位的特征。
这些统计分析资料,有利于降低目视解译忠主观任意性带来的影响,还便于和物化探资料对比分析和进行多源地学数据的综合处理。
线性构造统计分析的基础资料是摇杆图像线性构造解译图或计算机自动检测提取的线性构造图,分析所用的基本数据时线性构造的长度、方位和数量等。
在分析中一般吧线性构造都作为直线段看待。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引入,线性构造统计的分析的速度和效率得到大大的提高,并且统计方法也越来越多,如方位分析、密度分析、偏差指数分析、优益度分析、空间距离测度分析、趋势面分析等等。
下面解释两种常用的方法:1.方位分析方位分析的目的是了解区域或局部线性构造展布方向的特征。
全区方位分析是在全区量的多少,角度间距一般以5°或10°为宜,局部方位分析是奖全区线性构造解译图按一定的网格划分出统计单元,统计没个网格中的上述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