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学设计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案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1a272e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41.png)
④电压分配:U1/R1=U2/R2U1/R1=U/R
⑤n个相同电池(E、r)串联:En= nE rn= nr
(2)并联电路
1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U=U1=U2=U3=…
2电路中的总电流强度等于各支路电流强度之和。I=I1+I2+I3+…
3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
1/R=1/R1+1/R2+1/R3+ 对两个电阻并联有:R=R1R2/(R1+R2)
4电流分配:I1/I2=R1/R2I1/I=R1/R
⑤n个相同电池(E、r)并联:En= E rn=r/n
再由学生讨论下列问题:
①几个相同的电阻并联,总电阻为一个电阻的几分之一;
老师点拨:一是要从理论上认识串、并联电路的规律,二是过程分析的不同,引入电势来分析。从而让学生体会到高中和初中的区别,也能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学生自己先推导有关结论,老师最后归纳小结得出结论:(并适当拓展)
(1) 串联电路
①电路中各处的电流强度相等。I=I1=I2=I3=…
②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U=U1+U2+U3+…
通过例1、2的分析、讲解使学生掌握计算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得出一般公式。
(三)小结:对本节内容做简要小结
②若不同的电阻并联,总电阻小于其中最小的电阻;
③若某一支路的电阻增大,则总电阻也随之增大;
④若并联的支路增多时,总电阻将减小;
⑤当一个大电阻与一个小电阻并联时,总电阻接近小电阻。
《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优秀6篇)
![《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48831e6e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d9.png)
《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优秀6篇)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篇一成功之处:1、利用线路板进行实验,实验装置简单、用时短,操作方便、效果明显。
2、实验探究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具有更多的动手和自我发展的机会,充分发掘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
3、用游戏巩固串、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并很好把串、并联电路得以扩展。
4、采用先设疑、讨论,再探究得出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能很好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意识,同时也有效的降底了教学难度。
5、课堂练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6、整节课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原则。
师生相互交流,互相沟通,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发散学生思维,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不足之处:1、本节课是采用集中探究优势大还是分散探究优势大2、能否减少探究点,将开关的作用学生动手探究转为教师的演示探究来进一步降低难度。
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篇二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以实验为基础,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物理情境,使学生通过真实环境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贯穿着以科学探究为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主要过程和方法,始终以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浓厚兴趣去感知,去认知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教学活动中尽力营造类似科学研究的氛围,调节探究的节奏,用实验启动学生的思维,在实验中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如何帮助学生“学”上,达到了使学生既掌握知识与技能,又懂得过程与方法,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很好地实践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重要学习方式。
其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较好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信任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握住了自己教学主导者的地位,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课堂气氛民主、活泼、开放,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形成尊重事实,大胆探索的学习态度,鼓励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串联和并联》教案(12篇)
![《串联和并联》教案(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5a4e270d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1f.png)
《串联和并联》教案(12篇)《串联和并联》教案1(一)教学目的1.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2.通过实验与观察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二)教具磁性黑板,投影仪及画有电路元件符号的投影胶片,电池阻,小灯泡,开关,导线,投影胶片数张(上面可事先印好电路元件,为画电路连接图备用)。
(三)教学过程1.复习(l)用磁性黑板上如图1的电路,复习上一节电路的知识。
(2)利用投影仪、投影胶片,复习电路元件的符号。
(3)请同学画图1的电路图。
(4)找出图2中几个电路图不合要求的地方。
小结:在图2所示的三个电路中,图甲不应将灯泡画在拐角上;图乙开关应为小圆圈,不是黑点;图丙电路的导线没有接在电路元件上,形成了断路。
2.引入新课(1)提出问题:在图1的电路里,我们只用了一个用电器,可是在一个实际电路里,用电器往往不只一个,有时有两个,三个,甚至更多个,那么怎样将它们连入电路呢?(2)用一个电池阻,两个灯泡,一个开关和几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
要求合上开关时,两灯都亮,开关断开时,两灯都熄灭,想想看,有几种连接方法,画出电路图(可画在玻璃板上,以便于在投影仪上进行分析和订正)。
(3)下面是几位同学所画的电路图我们来看看他们都是怎样将Ll、L2。
连接起来的呢?分析:图甲是先接L1;再接L2,如果这个电路里有三盏灯,灯L3。
应怎样连入电路?(接在L2的后面)那么这几个用电器在连接上有什么特点?是将它们逐个顺次地连接起来,就像串糖葫芦一样。
图乙的连接方法与图甲有什么不同?开关S的位置不同。
那么这两个灯还是逐个顺次连接吗?是。
开关的位置对电路有无影响?我们一会再来讨论。
再来看看图丙的连接方法与图甲、图乙是否相同?图丙是把两个灯并列连接在电路的两点间。
为了讨论问题的方便,我们把这两点分别叫做A和B(图4)。
当合上开关S后,电路中的电流从A点分开,到B点汇合。
想想看,若有三盏灯,灯L3。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0e01c3c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41.png)
教 学 过 程[导入新课]师:回顾初中知识,思考并回答: (1)什么是串联电路?(2)什么是并联电路?想想它们分别有还有哪些基本特点。
[新课教学]师:(板)§2.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一、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关系: I = I 1 = I 2 =I 3=……= I n 电压关系:U=U 1+U 2+U 3+……+U n 电阻关系:R=R 1+R 2+R 3+……+R n 根据欧姆定律,得:1212U U U R R R == 结论:说明串联电阻具有分压作用。
思考与讨论:如何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总结学生结果:直接用○V 测;利用电流表○A 介绍常用电压表和电流都是由小量程G 表改装而成。
学生活动联系生活,复习巩固阅读教材学生相互讨论二、电表○G 改装成电压表○V1、认识表头:介绍表头的三个重要参数:内阻g R 、满偏电流g I 、满偏电压g U满偏电流g I 一般很小,只有几十微安到几十毫安。
在测量较大电流或电压时,需要把表头G 加以改装。
由欧姆定律得:g g g U I R =2、改装原理:g R U U U =+若改装后的量程扩大n 倍,则需要串联一个电阻R :(1)g R n R =-串改装后的电压表内阻为:V g R R R =+串3、理论计算:例:有一个电流表○G 内阻R g =100Ω,满偏电流I g =300微安。
要把它改装为量程为0~3V 的电压表,要串联多大的电阻?改装后的电压表内阻多大?间的相互关系。
0.03g g g U I R V == (1)9900g R n R =-=Ω抽学生回答4、电路设计:5、读数校准:请同学们每小组自行设计扩大量程倍数,首先理论计算串联电阻大小,再通过实验校准读数。
结论:改装的量程越大,串联电阻越大。
学生推导[课堂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功能关系,以及对能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能量与能量之间是如何转化或转移的。
串联和并联 教学设计
![串联和并联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c51ce26192e45361066f57e.png)
《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一、教材和学情分析本节的教学内容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教材首先提出了“如何将两个灯泡连在电路中,要求一只灯泡亮时另一只也亮,一只熄灭时另一只也熄灭。
以及两个灯泡,要求各自开关、互不影响两个问题,作为讨论两种最基本的电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出发点。
初中阶段只学习简单电路,这是学生学习电路知识的开始。
能辨认出实际的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会画出合乎要求的电路图以及根据电路图来连接电路,这对刚学电路知识的学生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习题,并通过教师的示范及学生亲自动手等,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技能。
要注意教给学生连接电路的方法,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
演示实验最好利用示教板进行,将平铺在讲台上的器材悬挂在示教板上,边讲解,边操作。
教师的演示将对学生起示范作用,因此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常见的电路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能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3)初步培养学生的电学实验操作技能。
(4)初步了解开关在电路中不同位置时的控制作用。
2.过程与方法(1)学习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串、并联电路的区别,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让学生经历从简单的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并能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过程,体会到分析、归纳、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2)通过例举生活、生产中的简单串、并联电路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3)使学生得到安全用电的初步教育。
三、重点、难点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并会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认识串并联电路,在实践中总结出串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及区别。
四、实验器材1.5V干电池2节,2.5V的小灯泡2个,开关1个,导线若干。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学设计(共4篇)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学设计(共4篇)](https://img.taocdn.com/s3/m/ae05c413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f1.png)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学设计(共4篇)篇: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设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学设计梁瑞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会连接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图;(2)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仪器,进行实验探究;(3)通过学生自主的合作、探究,得出串联、并联电路的概念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初步的认识和感受,并为观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分析概括能力的初步形成打下基础。
3、情感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体验,使学生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道理;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2)通过探究学习中交流与合作的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二)教学重点:理解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三)教学难点:并联电路的识别及连接(四)教学用具:演示用:两个电路板、四只电珠、两只开关、四节干电池、导线若干学生用:四人一组,器材有:电珠两只、开关一只、电池两节、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教师手里有一电路板,闭合开关时,电珠全都亮,断开开关时电珠全都熄灭,[提问]:若拔掉其中的任意一只小彩灯,猜想一下,其他的小彩灯是否发光?[学生猜想]:亮(占大部分);不亮(占小部分)究竟谁的说法对呢?教师演示1:拔掉其中的任意一只电珠,其他的电珠都不亮。
教师演示2:闭合线路板上的一只开关,两只电珠同时亮,断开开关时两只电珠同时熄灭,若拔掉其中的任意一只电珠,另外一只电珠会发光吗?猜想一下?演示验证:另外一只电珠照常亮。
演示说明:这两块电路板上电珠的连接显然是不同的,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究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
(二)自主探究[探索1]、现有器材:两只电珠、两节干电池、导线若干,要求:把两只电珠同时连入电路,如何连接?分组实验,把实物连接好之后,对照实物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初中物理教案电路中的串联与并联
![初中物理教案电路中的串联与并联](https://img.taocdn.com/s3/m/890ae898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18.png)
初中物理教案电路中的串联与并联初中物理教案:电路中的串联与并联一、引言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电路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而了解电路中的串联与并联是理解电路工作原理的基础。
本教案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电路中的串联与并联进行详细介绍和讲解,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电路中的串联与并联。
二、串联电路1. 概念介绍串联电路是指将多个电器或元件连接在同一电路中,形成一个电流仅有一条路径的电路。
电流在串联电路中保持不变,而电压按照元件的电阻大小分配。
2. 串联电路的特点①电流保持不变: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因此电流在各个元件中保持不变。
②电压分配:根据欧姆定律,电压与电阻成正比,所以在串联电路中,电压按照各个元件的电阻比例分配。
3. 实例教学通过实际的实验或案例,让学生亲自搭建串联电路,观察并测量电压和电流的变化。
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串联电路中的特点,并通过计算来验证实验结果。
三、并联电路1. 概念介绍并联电路是指将多个电器或元件并排连接在同一电路中,形成电流有多条路径的电路。
在并联电路中,电压相同,而电流按照元件的电阻大小分配。
2. 并联电路的特点①电压相同:在并联电路中,所有元件的两端电压都相同。
②电流分配:根据欧姆定律,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所以在并联电路中,电流按照各个元件的电阻倒数比例分配。
3. 实例教学通过实际的实验或案例,让学生亲自搭建并联电路,观察并测量电压和电流的变化。
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并联电路中的特点,并通过计算来验证实验结果。
四、串联与并联的比较1. 电流与电压变化比较串联电路中,电流保持不变,电压按照电阻比例分配;而并联电路中,电压相同,电流按照电阻倒数比例分配。
2. 功率比较在串联电路中,元件的功率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而在并联电路中,元件的功率仅与电压和电流无关。
可以通过实验或案例来比较串联与并联电路中元件的功率变化情况。
3. 应用举例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让学生了解串联与并联电路在实际中的应用。
初中串联并联优秀教案
![初中串联并联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330a6f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9e.png)
初中串联并联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连接方式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互相影响。
2. 并联电路:电流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互不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特点。
2. 难点:如何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利用实验器材,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概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和特点。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特点,以及如何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
4. 动手实验:让学生利用实验器材,进行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搭建,观察电流路径,验证课堂讲解的内容。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异同点,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应用。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法、实验法和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掌握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应用。
初中物理串联 并联教案
![初中物理串联 并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42fe48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a8.png)
初中物理串联并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串联和并联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区别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串联和并联的定义2. 串联和并联的特点3. 串联和并联的计算4. 串联和并联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串联和并联的概念、特点和计算。
2. 难点:串联和并联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串联和并联的特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串联和并联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初步感受串联和并联。
2. 新课:介绍串联和并联的定义、特点。
(1) 串联:将电路元件依次连接,电流依次通过每个元件。
(2) 并联:将电路元件并列连接,电流分支流过每个元件。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串联和并联现象。
(1) 串联:如照明电路中的开关,电流依次通过开关、灯泡。
(2) 并联:如家用电器,电流分支流过每个电器。
4. 计算:介绍串联和并联的计算方法。
(1) 串联:电流、电压、电阻的计算。
(2) 并联:电流、电压、电阻的计算。
5. 拓展:探讨串联和并联在科技和生活中的应用。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串联和并联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7. 作业:布置一些有关串联和并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理解串联和并联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区别和特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同时,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9f77f81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14.png)
创设情境
节日的彩灯,—串串一簇簇,或挂在街道两旁的树上,或挂在装饰物品上,非常漂亮!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和电源连接的吗?若其中一个灯丝烧断,是否会影响到其他小灯泡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第一层级
研读教材
确保每一位学生处于预习状态,要求在教材上划出重难点。
通读教材,作必要的标注,梳理出本节内容的大致知识体系。
主题4:
电压表和电流表
理解电表改装的原理,明白电流表(表头)和改装后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关系,需要在计算和辩论中实现。
(1)满偏电流为Ig、内阻为Rg的电流表 ,能够测量的最大电流和最大电压分别多大?
(2)改装成量程为U的电压表需要的分压电阻多大?
(3)改装成量程为I的电流表需要的分流电阻为多大?
板书
板书
PPT课件
主题3:
探究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推导过程尽量独立完成,不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实现学生教学生。
总电阻的结论要与串联和并联的特性联系起来考虑。
(1)试推导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与各个部分电路电阻的关系。
(2)试推导并联电路的总电阻与各个支路电阻的关系。
(3)总电阻各个电阻的大小关系吗?
板书
PPT课件
PPT课件
第三层级
基本检测
根据具体情况与部分同学交流,掌握学生的能力情况.
全体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小组同学都完成后可交流讨论。
PPT课件
技能拓展
视学生基础和课堂时间、教学进度决定是否作要求
教师未提出要求的情况下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自主完成
PPT课件
记录要点
教师可在学生完成后作点评
学生在相应的位置做笔记。
对学生来说理解电路中的电压就是电势差值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通过讨论展示会有更深的认识。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优质获奖教案 (15)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优质获奖教案 (15)](https://img.taocdn.com/s3/m/27ef6f6ef121dd36a22d8298.png)
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学设计(一)整体设计教学分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新课标物理选修31的第二章《恒定电流》第四节的内容,本节教材的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初中学习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性质和特点的基础上,从理论分析入手,根据“恒定电流电路内电荷的稳定分布”分析得出串、并联电路电流关系;根据电势和电势差的概念分析得出串、并联电路电压关系,根据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得出串、并联电路电阻关系。
然后从应用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电表的改装、电流表和电压表电路模型的建立等内容使知识得以巩固和拓展。
本节内容为后续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多用电表在知识上做好了准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1.经历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和电压关系的理论分析过程。
2.经历根据电流、电压关系和欧姆定律,推导串、并联电路的电阻关系的过程。
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电阻关系。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对电表改装的分析讨论,提高综合运用欧姆定律、电路串并联规律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性质和特点,难点是电表量程的改装。
教学方法与手段使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方法,在初中实验总结的基础上,通过课前预习,在课堂上以合作学习的方式由学生进行理论分析得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性质和特点,同时教师引导和评价。
电表量程的改装以理论应用的方式呈现,其规律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探究完成。
课前准备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灵敏电流计、演示电流表(可拆卸演示用表)、演示电压表(可拆卸演示用表)。
知识准备恒定电流电路内电荷的稳定分布、电势和电势差的概念、欧姆定律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事件1]教学任务: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师生活动:复习回顾:回忆初中学习的串、并联电路特点和性质。
(1)串联电路电流关系:I=I1=I2=…=I n电压关系:U =U 1+U 2+…+U n 电阻关系:R =R 1+R 2+…+R n 电压与电阻关系:U 1R 1=U 2R 2=…=U nR n(2)并联电路电流关系:I =I 1+I 2+…+I n电压关系:U =U 1=U 2=…=U n 电阻关系:1R =1R 1+1R 2+…+1R n电流与电阻关系:I 1R 1=I 2R 2=…=I n R n导入新课为深入研究串并联电路中各部分的电流、电压及电阻的关系,高中阶段如何从理论分析入手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性质和特点?设计说明:从熟悉的知识出发,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初中 串联和并联 教案
![初中 串联和并联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c1e6b3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13.png)
初中串联和并联教案课程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串联和并联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区别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电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串联和并联的概念及特点。
2. 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1. 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变化规律。
2. 运用电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具:电源、灯泡、导线、电压表、电流表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电路实验套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电路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式。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电路有哪些连接方式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二、探究串联电路(15分钟)1. 教师演示串联电路的连接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变化。
2.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串联电路的特点。
三、探究并联电路(15分钟)1. 教师演示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变化。
2.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并联电路的特点。
四、运用电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1.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如家庭电路的连接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3. 教师选取部分解决方案进行讲解,总结正确答案。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串联和并联的特点及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绘制一幅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示意图,并简要说明它们的区别和特点。
2. 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个电路方案,解决一个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让学生掌握了串联和并联的概念及特点,能够运用电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串联和并联》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串联和并联》优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406f56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5d.png)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串联和并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十四章第一节《串联和并联》。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
具体内容包括:1. 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相互影响。
2. 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互不影响。
3.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判断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概念,掌握两种电路的特点。
2. 能够运用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概念及其特点。
难点: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判断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开关、灯泡、电阻、电流表、导线等。
2.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个电路实验套装。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常见的家庭电路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其中的用电器是如何连接的。
引导学生发现,用电器之间有两种连接方式:一是串联,二是并联。
2. 概念讲解:(1)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相互影响。
(2)并联电路:电流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互不影响。
3. 实验演示:(1)教师用教具演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4.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让学生判断题目中所给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并解释原因。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如下:十四章第一节串联和并联一、串联电路1. 电流只有一条路径2. 各用电器相互影响二、并联电路1. 电流有多条路径2. 各用电器互不影响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目中所给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并解释原因。
2. 设计一个串联和并联电路,分别计算电流大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通过实验演示和例题讲解,使学生掌握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判断方法。
串联和并联电路教学设计
![串联和并联电路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70929dc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76.png)
《串联和并联电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会识别简单的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2.通过实验与观察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本节课主要通过动手实验让学生了解电路的两个基本连接方式,通过连接电路体会串、并联电路的区别和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1、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识别与电路的特点。
难点 2、串并联电路结构的识别和电路图。
三、教具:电池组,小灯泡,开关,导线。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1.什么叫电路?什么叫通路、开路、短路?2.什么叫电路图?画电路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3.指出下列几个电路图不合要求的地方。
小结:在上图所示的三个电路中,图甲中不应将灯泡画在拐角处;图丙的开关符号应为小圆圈,不是黑点;图乙中电路的导线没接在电路元件上,形成了断路。
(二)、引入新课:1.提出问题:在上节课的电路里,我们只用一个用电器,可在实际电路里,用电器往往不止一个,有时有三个甚至更多个,那么怎样将它们连入电路呢?2.用一个电池组,两个灯泡,一个开关和几根导线组成的一个电路。
要求合上开关时,两灯都亮,开关断开时,两灯都熄灭,想想看,有几种连接方法?(三)进入新课:1.串联电路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依次相连的电路。
串联电路的特点:实验:请一位同学在示教板上,把上图的元件连成电路①合上、断开开关观察现象②调换开关的位置,观察两灯发光情况?电流只有一条路径,通过一个元件的电流同时也通过另一个,电路中只需要一个开关,且开关的位置对电路没有影响。
应用:节日的小彩灯——“满天星”2.并联电路:并联电路:把电路的元件并列地接起来。
①讲解电流的路径,分出干路、支路。
(用色笔标出干路部分)②动手操作理解各开关分别控制哪个电灯泡等。
小结:并联电路的特点①电流有两条(多条)路径;②各元件可独立工作;③干路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的开关控制所在的支路。
应用:家用电灯和各用电器。
串联与并联教学设计
![串联与并联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02db7debb68a98270fefaa3.png)
串联与并联教学设计串联与并联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串联与并联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2、理解串、并联电路连接特点,学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初步尝试设计简单的电路。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验、实际操作的过程,分析归纳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在连接、开关作用等方面的特点,从而学习识别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使学生养成相互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2、通过列举生活、生产中的简单串、并联电路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教学重点】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教学难点】会识别和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教学突破】通过连接实物电路、画电路图,列举生活生产实例等多方式分析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应用。
【教具及实验器材】教师准备:自制暗箱、电路示教板、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2、5V、3、8V的灯泡和灯座各2个、开关三个、1、5v干电池2节、导线若干等(以上器材每四个学生一组一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二、新课学习科学探究(一)串联和并联【情境设置】魔术表演:教师出示自制的甲、乙两个暗箱,表面上都有两个灯泡,一个开关。
闭合和断开开关,再取下其中一个灯泡。
要求学生观察并回答灯泡的亮灭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表演,让学生观察现象,从生活走向物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过渡导入】同样的两个灯泡,一个开关,为什么取下其中的一个灯泡,会出现不同现象?【板书】第三节串联和并联【课件展示】学生活动一:“想想做做”用一个电源、两个灯泡、一个开关和一些导线组成电路,要想让两个小灯泡都发光,可以有几种接法?猜想……(设计意图:让学生设计电路,培养学生设计简单电路的能力,通过启发,尽可能在全班范围内出现两种不同连接方式。
)提出问题:在连接电路之前,同学们思考连接电路时需注意哪些问题?【温馨提示】1、开关要断开。
初中物理串连和并联教案
![初中物理串连和并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f9d5c6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ea.png)
初中物理串连和并联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串连和并联的概念,掌握串连和并联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串连和并联的概念及特点。
2. 串连和并联电路的组成和识别。
教学难点:1. 串连和并联电路的组成和识别。
2. 串连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
教学准备:1. 教学器材:电源、灯泡、开关、电阻、导线等。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串连和并联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串连和并联的概念。
2. 学生分享对串连和并联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探究串连和并联的特点(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串连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
2.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串连和并联的特点。
三、串连和并联电路的组成和识别(15分钟)1.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串连和并联电路的组成,引导学生理解串连和并联电路的结构。
2. 学生动手连接串连和并联电路,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应用拓展(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串连和并联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串连和并联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串连或并联电路,并描述其工作原理。
2.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串连和并联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让学生明白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作业布置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串联和并联》教案(精选3篇)
![《串联和并联》教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884c428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0c.png)
《串联和并联》教案(精选3篇)《串联和并联》教案(精选3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串联和并联》教案(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串联和并联》教案1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串联和并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三节的内容,第五章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电学的基础,第三节《串联和并联》又是以后学习电学的重中之重,在这节中能否识别和连接串、并联电路及按要求画电路图,将直接影响下面各章电学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目标、课程基本理念,我确立以下为本节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
(2)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动手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会画简单的串联、并联的电路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验,实际操作,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在结构、开关作用、用电器间关系等方面各自的特点,从而学习识别串、并联电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和兴趣,逐步养成遇事必思,见问必究的良好习惯;在学生探究串、并联电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大胆实验,执着探究的精神;通过列举生活、生产中的简单串、并联电路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动手实验探究发现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根据上课实际情况确定规范画出并联电路、动手连接并联电路是这节课的难点。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分组实验器材(电源、开关三个、小灯泡两个和导线若干),制作示教板两块(一块串联、一块并联,连线图都不可见),市场上小彩灯一串,以备教学使用。
初中物理电路串连并联教案
![初中物理电路串连并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15ad82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95.png)
初中物理电路串连并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常见的电路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能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3)初步培养学生的电学实验操作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电路的串联和并联特点,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电路的串联(1)串联电路的定义:将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的连接方式。
(2)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互相影响。
2. 电路的并联(1)并联电路的定义:将用电器并列连接的连接方式。
(2)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互不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电流的概念,然后提出问题:“电流是如何在电路中流动的?电路有哪些基本的连接方式?”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电路的串联与并联。
2. 新课讲授(1)电路的串联利用实验器材,演示电路的串联连接过程。
让学生观察并总结串联电路的特点。
(2)电路的并联同样利用实验器材,演示电路的并联连接过程。
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并联电路的特点。
3.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简单的电路图,让学生判断是串联还是并联,并解释原因。
4. 总结与拓展本节课学习了电路的串联与并联,让学生明白这两种连接方式的特点和应用。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一个既能实现串联又能实现并联的电路?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操作、练习题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电路的串联与并联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电路的串联与并联特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教学设计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e8584e34a7302768f993965.png)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认识常见的电路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能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3〕初步培养学生的电学实验操作技能。
〔4〕初步理解开关在电路中不同位置时的控制作用。
2.过程与方法〔1〕学惯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串、并联电路的区别,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和科学探究才能。
〔2〕让学生经历从简单的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并能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过程,体会到分析、归纳、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2〕通过例举生活、消费中的简单串、并联电路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生活、消费的影响。
〔3〕使学生得到平安用电的初步教育。
【教具及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初中物理电学磁性元件一套,1.5V 干电池60节,2.5V的小灯泡〔灯座〕60个,开关60个,导线假设干。
【教学过程】老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的激趣引入1.复习常见电路元件符号的画法。
2.出示一长串小彩灯,并接通电源使它发光。
3.多媒体放映家庭照明电路中用电器工作情况。
4.激趣引入新课。
1.练习电路元件符号的画法。
2.观察小彩灯的发光情况。
3.考虑小彩灯及家用电路元件的连接。
4.讨论提问。
1.使学生进一步稳固电路元件符号的画法。
2.通过观察小彩灯的发光现象及家庭电路中用电器的工作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强烈的求知欲。
组成串联和并联电路1.强调电学平安操作要领,防止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平安事故。
2.介绍常见实验器材。
3.问题:你能否选用一些器材使一盏灯亮?4.学生在黑板上连通电路使灯泡发光后,要求全体学生画出电路图。
5.提问:假如给你两盏灯和一个电源,你能同时使两灯都发光吗?有几种接法?6.利用多媒体进展分析、归纳。
1.牢记电学平安操作要领。
2.认识各种器材。
3.学生上台利用磁性元件在黑板上连接电路,使灯泡发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尝试教学法的基本观点是:"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并且尝试能成功",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尝试教学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发现问题,大胆尝试,并运用课本、实验仪器、工具书等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串、并联电路》一课中,教师从准备性练习开始,层层递进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尝试操作、尝试阅读,积极争论思考,尝试练习,独立探索,逐步认识串、并联电路,发现两种电路的不同之处,运用对比的方法初步建立串、并联电路知识框架。
教师在引导学生的尝试活动中逐步分散了连接并联电路实验的难点,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使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提高了动手实验能力和学习能力。
【教具】
初中物理电学线路板、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准备性练习:
1.引入:(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家庭照明电路中用电器工作情况,由动画人物提出问题;这些用电器是怎样连接的呢?
2.准备性练习:
师:同学们想一想:一个电路有哪些基本元件组成的?在电路图中,它们的符号怎样画?
生: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组成。
师:(电路图)
提问:你能把这个电路用实物连接起来吗?
学生动手操作,连接电路。
二、进行新课:(学生尝试活动)
1.第一次尝试操作:
师:如果有一个电路,有两盏小灯泡,并且都能发光。
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什么样的电路?试一试,你能不能在刚才练习的基础上连接出这们的电路?
生:分组讨论思考,实验连接两盏灯的电路。
教师在学生中巡视,有目的的请两组同学到黑板上连接两种电路,画出电路图。
(在准备性练习的迁移作用下,学生动手动脑,相互协作,可以独立完成这种发展。
学生活动能否成功,只需由灯发光来表明,因此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课堂上充满了成功的喜悦。
)
师:这两种连接方式有什么不同?
生:一种是两盏灯一个一个顺着连接起来;一种是两盏灯并列着连接起来。
师:阅读课本P54页,看课本上把这两种电路分别称作什么电路?把第2个电路中的部分和部分分别称作什么?
生:阅读后,得出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是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是并联电路,并认识并联电路中的干路和支路。
师:想一想,课本上为什么用"电路元件",为什么不用"灯泡"或"用电器"?
生:(思考,讨论)电路元件包括电源、开关、用电器等,不单指"用电器。
师:对。
串联和并联不仅是用电器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是其它各元件的连接方式,例如在上面并联电路中,电源和开关是串联的。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善于理解和思
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以后认识较复杂的电路作好铺设。
)
2.第二次尝试练习:
师:在刚才的两电路中,若增加两个开关,能不能使一盏灯熄灭时,另一盏灯还发光?试试看。
生:讨论、动手实验。
教师巡回指导
师:哪位同学可以到讲台上演示你的接法,并说出你的发现?
学生演示说明在串联电路中,两灯总是同时熄灭,同时发光;在并联电路中可以使一灯熄灭时,另一灯发光。
师:为什么加上两个开关后,串联电路中两灯还是同时亮、灭,两并联电路却可以使其中一盏灯发光,另一盏灯熄灭呢?
生:因为串联电路电流的路径只有一条,而并联电路电流的路径不只是一条。
师:现在并联电路中两灯还可以同时亮、灭吗?
生:可以,断开或闭全干路开关。
(第二次尝试操作练习是在学生第一次成功的基础上,在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情景,促使学生进一步发展,获得成功。
这种知识的递进过程,是由学生独立尝试、积极思考、通过直观现象获得的,使学生在思维训练和技能训练两方面都能得到提高。
)
3.课堂尝试解题:
师:多媒体(出示电路图)
A B C D 这四个电路哪个是串联电路,哪是并联电路?为什么?
生:根据电流的路径可判断A、B是串联电路;C、D是并联电路。
师:(多媒体演示)夜晚的路灯、满天星彩灯串、高大建筑物上的彩灯、家庭照明电路。
提问:这些灯是串联的还是并联的,为什么?
学生讨论:路灯是并联的,满天星每串是串联的。
建筑物上的彩灯既有串联,也有并联;家庭照明电路中用电器辊并联的。
(学生直观获得知识后,教师不急于归纳总结,而是先让学生尝试解题,在练习中体会运用了刚才所学的哪一部分知识,促使学生下一步自己独立归纳总结。
)
4.尝试归纳总结,教师点拨指导:
师:通过你的学习,你认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有哪些不同?试着用对比的方式写出来。
学生思考后,尝试归纳,教师指导;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电流的路径只有一条电流路径两条以上
用电器同时工作同时停止用电器互不影响
开关控制所用用电器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
支路开关控制本支路用电器
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随着以后的学习我们还会发现一些串、并联电路的不同之处,看谁整理得更完整。
5.发现性练习:(尝试应用)
师:(提出尝试应用题)
(1)家庭电冰箱,有冷藏室和冷冻室,打开冷藏室的门,你会发现灯亮了,这时候,冰箱的压缩机可能正在工作,也可能没有工作,试一试画出冰箱工作简图。
(2)某单位有前后两个门,前门来人时坐在传达室里的人看到红灯亮并听到电铃响,后门来人时看到绿灯亮并听到电铃响。
你能否给他设计出电路?学生们讨论画图分析,独立讲解,独立判断是否合理。
(这次练习不仅要求学生认识电路,还要求学生根据实际需要独立画出电路,鼓励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促使学生学以致用。
引导他们在遇到类似的生活难题时,想到并会运用知识设计、创造。
)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什么?
1.怎样判断电路元件是串联还是并联的?
2.根据什么去设计串联还是并联?
四、思考作业:
在实际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一些生活小难题?哪些难题可以利用今天所学习的知识搞一个小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