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学第5章习题及答案
普通化学 赵士铎 (第三版)习题答案,DOC
普通化学(第三版)习题答案中国农业大学1.1(1(2)(3)1.21.31.41.5b?T b=Tb?T f=Tf1.6?=cRT1.71.82.1(1)2.2(1/4??f m r m r m=(1/4)[-1107kJ?mol-1-(-1150kJ?mol-1)]=90kJ?mol-12.3(1/4)[反应式(3)-反应式(4)+3?反应式(2)-反应式(1)]得:N 2(g)+2H2(g)=N2H4(l) (5)??f H m?(N2H4,,g)=(1/4){?r H m?(3)-?r H m?(4)+3??r H m?(2)-?r H m?(1)}=(1/4){-143kJ?mol-1-(-286kJ?mol-1+3?(-317kJ?mol-1)-(-1010kJ?mol-1))=50.5kJ?mol-12?反应式(4)-反应式(5)得:N 2H4(l)+)O2(g)=N2(g)+2H2O(l)?r H m ?=2??r H m ?(4)-?r H m ?(5)=2?(-286kJ ?mol -1)-50.5kJ ?mol -1=-622.5kJ ?mol -1 2.4?r H m ?=2?f H m ?(CO 2,g)+3?f H m ?(H 2O,l)+(-1)??f H m ?(CH 3OCH 3,l)+(-3)?f H m ?(O 2,g)??f H m ?(CH 3OCH 3,l)=2?f H m ?(CO 2,g)+3?f H m ?(H 2O,l)-?r H m ?=-183kJ ?mol -1 2.5C(s)+O 2(g)?r H m ?(1)CO 2(g) ?r H m ?(2)?r H m ?(3) CO(g)+(1/2)O 2(g)由题意知,?r H m ?(1)<0,?r H m ?(2)<0,?r H m ?(3)<0 ?r H m ?(1)=?r H m ?(2)+?r H m ?(3)?r H m ?(1)-?r H m ?(3)=?r H m ?(2)<0?r H m ?r H m ?r 2.72.82.9 ?H ??G ??S ?S n (白锡)=S n (灰锡)?r H m ?(298K)=?f H m ?(灰锡)+(-1)??f H m ?(白锡)=-2.1kJ ?mol -1<0 ?r S m ?(298K)=S m ?(灰锡)-S m ?(白锡)=-7.41J ?mol -1K -1<0 ?反应在标准状态,低温自发。
智慧树知到《普通化学原理(山东联盟)》章节测试答案
第1章单元测试1、描述一确定的原子轨道,需用以下参数()。
答案:n,l,m2、主量子数为4的电子层中,亚层种类最多可以有()种,原子轨道的最多数目是()。
答案:23、对于原子中的电子,量子数正确的一组是()。
答案:n=3,l =1,m=-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答案:调酒时使用蛋清是为了酒品的味道更滑润;5、下列元素中,价层电子全为成对电子的元素是()答案:Zn6、()可以解释能级交错,而能级交错现象又可以解释()现象。
答案:《论语》7、多电子原子中,在主量子数为n,角量子数为l的分层上,原子轨道数为答案:2l+18、原子序数为33的元素,其原子在n=4,l =1,m=0轨道中的电子数为()答案:19、电子具有波粒两象性,即它一会儿是粒子,一会儿是电磁波答案:第一空:戴维孙——革末电子束衍射实验10、原子轨道指原子运动的轨迹。
答案:238,9211、原子在失去电子时,总是先失去最外层电子。
答案:直线12、电子云示意图中,小黑点的疏密表示电子出现几率密度的大小。
答案:对13、主量子数n 为3 时有3s、3p、3d、3f 四条轨道。
答案:×14、任何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总是吸热的答案:正确15、电负性是综合考虑电子亲合能和电离能的量,后两者都是能量单位,所以前者也用能量作单位。
答案:正确16、卤素原子的电子亲和能按F、Cl、Br、I的顺序依次减小。
答案:0第2章单元测试1、按照价键理论(VB法),共价键之所以存在σ和π键,是因为()答案:自旋方向相反的两个成单电子原子轨道最大程度重叠的结果2、下列分子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的是()。
答案:BCl33、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NF3的几何形状为()答案:三角锥4、根据分子轨道理论,下列分子或离子不可能存在的是()答案:Be25、下列各组分子或离子中,均呈顺磁性的是()答案:He2+、B22、A:BO22-答案:第一空: A6、下列有关分子间作用力说法正确的是()答案:取向力存在于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7、只有相同的原子轨道才能形成共价键。
普通化学全本部分习题答案
《普通化学》课程练习题使用教材 教材名称普通化学 编 者 史国纲出 版 社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的一些基本规律上交作业 3、7(1)(2)、8、113 NH 3的分压为: kpa n NH n p x p NH NH 47.3513370.018.032.032.0p )(333=⨯++=⨯==总 O 2的分压为:kpa n O n p x p O O 95.1913370.018.032.018.0p )(222=⨯++=⨯==总 N 2的分压为:kpa n N n p x p N N 95.1913370.018.032.018.0p )(222=⨯++=⨯==总7查出各物质及水合离子的标准生成焓标在反应方程式中各对应物质和水合离子化学式的下面,然后根据公式计算。
(1) )()(2)(2222g O g H l O H +=1/-⋅∆mol kJ H f θ -285.83 0 01122229866.577)83.285(200)](,[2)]}(,[)](,[2{--⋅=⋅-⨯-+=∆-∆+∆=∆mol kJ mol kJ l O H H g O H g H H H f f f θθθθ(2) )(4)()(4)(32432g H s O Fe l O H s Fe +=+1/-⋅∆mol kJ H f θ0 -285.83 -1118.4 011243229892.24]}0)83.285(4[)]4.1118(0{[)]}(,[3)](,[4{)]}(,[)](,[4{--⋅=⋅+-⨯--+=∆+∆-∆+∆=∆mol kJ mol kJ g Fe H l O H H g O Fe H g H H H f f f f θθθθθ8 )(21)(322g SO O g SO =+1/-⋅∆mol kJ H f θ -296.83 0 -395.721122329889.98)]83.296(0[72.395)]}(,[)](,[21{)](,[--⋅-=⋅-+--=∆+∆-∆=∆mol kJ mol kJ l O H H g O H g SO H H f f f θθθθ11 (1)反应速率表达式为:)()(22Cl c NO c k v ⋅⋅=(2)该反应对NO 为二级反应,对Cl 2的一级反应,总反应级数为3。
第 5 章 酸碱和酸碱反应 (2)
(1)HB + H2O
B- + H3O+
K
θ a
= [C(B− )/mol ⋅ dm −3 ] ⋅ [C(H`3O + )/mol ⋅ dm −3 ] [C(HB)/mol ⋅ dm −3 ]
若 HB 的起始浓度为 C0(HB)
K
θ a
=
[C(H`3O + )/mol ⋅ dm −3 ]2
[C0 (HB)/mol ⋅ dm −3 ] − [C(H`3O + )/mol ⋅ dm −3 ]
Chemistry
西北大学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学科核心课程 ---- 普通化学
第5章 酸、碱和酸碱反应
Chapter 5 Acid, Base & Acid-base GENERAL
Reaction
教学要求:
1、 理解布朗斯特酸碱、路易斯酸碱和软硬酸碱理论的意义和要点; 2、 掌握一元弱酸、弱碱的 pH 的计算公式; 3、 掌握缓冲溶液 pH 的计算 4、盐的水解及其溶液 pH 的计算。
即
C(H 3O + )/mol ⋅ dm −3
=
K
θ a
[C
普通化学-配位化合物章节题
第5章配位化合物一、单项选择题5.1 下列分子或离子能做螯合剂的是( )。
A.H 2N—NH 2B.CH 3COO —C.HO -OHD.H 2NCH 2CH 2NH 2 5.2利用生成配合物而使难溶电解质溶解时,下面哪一种情况最有利于沉淀的溶解( )。
A. f K θ愈大,sp K θ愈小B. f K θ愈小,sp K θ 愈大 C. f K θ愈大,sp K θ也愈大 D. f K θ≥sp K θ5.3 加下列哪种物质能增加AgCl 在水中的溶解度( )。
A.NaClB.AgNO 3C.NH 3·H 2OD.CaCl 2 5.4 摄影时用Na 2S 2O 3洗未曝光AgBr ,再用Na 2S 回收洗出的银,涉及到的两种反应分别是( )A.氧化还原、沉淀B. 氧化还原、配位C.配位、沉淀D. 配位、氧化还原5.5 若用NH 4SCN 测定Co 2+时,为了防止Fe 3+干扰,最好是加( )。
A.NaFB.NaBrC.NaClD.NaI 5.6在-(en)])O [Co(C 242中,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 )。
A.2B.4C.5D.65.7 下列各物质能在强酸性介质中稳定存在的是( )。
A.[HgI 4] 2-B. [Zn(NH 3)4]2+C.[Fe(C 2O 4)3]3-D.[Ag(S 2O 3)2]3- 5.8 FeCl 3和KSCN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够的NaF ,其现象是( ) A.变成无色 B.颜色加深 C.产生沉淀 D.颜色变浅5.9 设[HgI 4]2-的f K θ=K 1θ,[HgCl 4]2-的f K θ=2K θ,则下列反应:[HgCl 4]2-+4I -=[HgI 4]2-+4Cl -的平衡常数为( )A. K 1θ+2K θB. K 1θ/2K θC. 2K θ/ K 1θD. K 1θ×2K θ5.10 向[Cu(NH 3)4]2+水溶液中通人氨气,则( )A.K +234f,Cu(NH)θ增大 B. K +234f,Cu(NH )θ减小 C.c (Cu2+)增大 D.c (Cu 2+)减小二、填空题5.1氯化二氯·三氨·一水合钴(Ⅲ)的化学式为 , 配体是 ,配位原子是 ,配位数是 。
普通化学第5章习题及答案
第5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判断题1.某反应m r G ∆的负值很大,表明反应趋势很大,也反应其反应速率很大。
( )2.化学反应速率通常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
( )3.对一切化学反应来说,如反应物浓度加倍,则反应速率也加倍。
( )4.在复杂反应中,反应速率一般决定于其中最慢的步骤。
( )5.反应物浓度对时间作图得一直线,是一级反应的特征。
( )6.二级反应的特征是其半衰期为常数。
( )7.温度升高使反应加速的主要原因是在较高温度下,速率常数变大。
( )8.反应活化能E a 的大小,与正、逆反应的标准热效应的大小有关。
( ) 二、选择题1. 下述两个反应的速率系数分别为)g (H PO H OH PO H 23222+→+---;k A =3.21224min molL 10---⋅⋅⨯ )g (O 2/1NO 2)g (O N 2252+→;k B =715min 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初始浓度都相同时,反应速率v A >v B②c (-22PO H )和c (-OH )等于1/5c (N 2O 5)时,反应速率v A ≈v B③两反应的反应物浓度都是11L mol -⋅时v A >v B④两反应的反应物浓度都是11L mol -⋅时v A <v B2. 关于速率常数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k 值较大的反应,反应速率必定较大;②一般说,一个反应的温度越高,其k 值越大; ③一个反应k 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反应物本性; ④一个反应的反应物浓度越大,其k 值越大;3. 反应A+B →C ,速率方程为v=kc (A)c (B)。
当A,B 的起始浓度都是0.201L mol -⋅时,反应速率为8410-⨯11s L mol --⋅⋅,如A,B 的起始浓度为0.601L mol -⋅时,其反应速率(11s L mol --⋅⋅)将是( ) ①8410-⨯ ②1.6310-⨯ ③2.4310-⨯ ④7.2310-⨯4. 某一级反应半衰期为100s ,这意味着( )①反应在200s 内结束; ②反应物浓度200s 时为100s 时的一半 ③每一100s 反应物消耗量相同;④反应开始进行了100s5. 在的反应A+B →C+D 中,0r m H θ∆<,一般说升高温度( )①只能逆反应速率增大 ②只增加正反应速率③对正、逆反应速率均无影响 ④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 6. 为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化学平衡,对大多数气相反应来说,宜采用的措施是( )①减小生成物的浓度;②增加温度和压力③使用催化剂 ; ④降低温度和减小反应物的压力7. 反应A+B →C+D ,r m H θ∆=251mol kJ -⋅,则正反应的活化能E a ( )①为-251mol kJ -⋅;②>251mol kJ -⋅;③<251mol kJ -⋅;④=251mol kJ -⋅8. 反应A 和反应B ,在25℃时B 的反应速率较快。
普通化学第六版答案
普通化学第六版答案【篇一:大学普通化学(第六版大连理工)】普通化学习题答案一、是非题(用“+”、“—”表示正确和错误)第2、3、5、6、10、11、12题“+” 其它题“—” 二、选择题1-5b、c、d、d、a 6-9 d、bcd、ac、cd 三、填空题1 ②⑤①③⑥④2 ①>④>② = ③>⑤3 ①31②4 Ⅲa ③4s24p14 略5 分子或晶体中相邻原子之间的强烈相互吸引作用离子间、共价键和金属键 6 方向饱和7 sp3109。
28’sp2杂化3个平面三角形dsp2杂化 4个 90。
sp3杂化 4个 109。
28’11sp3杂化 4个 109。
28’正四面体形 d2sp3 6个 90。
正八面体形121318禁带宽度(eg)不同(半导体eg<2ev,绝缘体eg>6ev),导体有导带,绝缘体则无。
19 (不要求)错位粒子缺陷间隙离子缺陷杂质粒子缺陷空位缺陷四、简答题 1①该写法违背了洪特规则。
根据洪特规则,n相同的电子应尽先占据m不同的轨道,且自旋平行。
②该写法违背了泡力不相容原理。
3s只有一个轨道,只可容纳两个自旋相反的电子。
③该写法违背了能量最低原理。
n相同l不同的轨道,能量高低为ns<np。
3是指从la到lu的15个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依次缩小不明显的累积现象。
4①为非极性分子,在其同种分子之间只有色散力。
②均为非极性分子,它们之间只存在色散力。
③为极性分子,分子之间存在色散力、诱导力和取向力。
④为极性分子,且n与h之间能形成氢键,所以nh3分子间存在色散力、诱导力、取向力,还有氢键。
5沸点与分子间力关系一般为:分子间力越大,沸点越高。
所以沸点高的物质分子间力大。
分子间力大小:i2>br2>cl2>o2>n2>h2 6卤代烃hx虽然是极性分子,但分子间作用力仍以色散力为主。
对相同结构类型的物质色散力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hcl,hbr,hi 三者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分子间力也依次增大,它们的熔沸点同样依次增高。
《普通化学》(第二版)赵士铎主编 习题答案
普通化学(第二版)赵士铎主编习题答案中国农业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教研组编第一章 气体和溶液1.1 (1) 溶液的凝固点下降(2) 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渗透压大于植物根细胞液的渗透压 (3) 溶液的凝固点下降1.2 沸点不断上升,至溶液达到饱和后,沸点恒定;蒸气凝结温度恒定,等于溶剂的沸点。
1.3%6.1)O H (/1)O H ()O H ()O H ()O H ()O H ()O H (kg mol 91.097.0%mol kg 034.0/%0.3)O H (1)O H (/)O H ()O H (Lmol 88.0mol 34g L g 1000%0.3)O H ()O H ()O H (2222222222221-1-222222221-1--1222222=+=+=⋅=⋅=-=⋅=⋅⋅⨯==M b b n n n x w M w b M w c ρ1.4 凝固点自高至低顺序:葡萄糖溶液、醋酸溶液、氯化钾溶液 1.5b = 1.17 mol ⋅kg -1∆T b = K b b = 0.52K ⋅kg ⋅mol -1⨯1.17 mol ⋅kg -1 = 0.61K T b = 373.76K = 100.61℃∆T f = K f b = 1.86K ⋅kg ⋅mol -1⨯1.17 mol ⋅kg -1 = 2.18K T f = 270.87K = - 2.18 1.6 π = cRT =RT VMm / 1-4-1-1m ol g 100.2kPa499.0L 10.0K 300K m ol L 8.31kPa g 40.0⋅⨯=⨯⨯⋅⋅⋅⨯==πV mRT M1.721:2: 30 1280.3 : 1610.2 : 15.9= 化合物中C 、H 、O 原子数比为21:30:21--1A b B f mol g 3105.00g0.33K g 100.0mol kg K 12.5⋅=⨯⨯⋅⋅=∆=m T m K M故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 21H 30O 2 1.81-B 2BB 22222m o lg 4.342)O H (/)O H (}CO )NH {(/}CO )NH {(⋅=∴=M m M m m M m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基础2.1 (1)错误;(2)正确;(3) 错误;(4)错误;(5)正确;(6)正确;(7) 错误;(8)错误2.2 (1/4)[反应式(1)-反应式(2)]得:(1/2)N2(g)+(1/2)O2(g)=NO(g)∴∆f H mθ(NO,g)=(1/4){ ∆r H mθ(1) - ∆r H mθ(2)}=(1/4)[-1107kJ⋅mol-1-(-1150 kJ⋅mol-1)]=90 kJ⋅mol-12.3 (1/4)[反应式(3)-反应式(4)+3⨯反应式(2)- 反应式(1)]得:N2(g)+2H2(g)=N2H4(l) (5)∴∆f H mθ(N2H4,,g)=(1/4){ ∆r H mθ(3) - ∆r H mθ(4)+ 3⨯∆r H mθ(2) - ∆r H mθ(1)} =(1/4){-143kJ⋅mol-1-(-286kJ⋅mol-1+3⨯(-317kJ⋅mol-1)-(-1010kJ⋅mol-1)) =50.5 kJ⋅mol-12⨯反应式(4)-反应式(5)得:N2H4(l)+ )O2(g)= N2(g)+2H2O(l)∆r H mθ=2⨯∆r H mθ(4)- ∆r H mθ(5)=2⨯(-286 kJ⋅mol-1)- 50.5kJ⋅mol-1= -622.5 kJ⋅mol-12.4 ∆r H mθ=2∆f H mθ(CO2,g)+3∆f H mθ(H2O,l)+(-1)⨯∆f H mθ(CH3OCH3,l)+(- 3)∆f H mθ(O2,g)∴∆f H mθ(CH3OCH3,l) =2∆f H mθ(CO2,g) +3∆f H mθ(H2O,l)- ∆r H mθ= -183 kJ⋅mol-12.5CO(g)+(1/2)O2(g)由题意知,∆r H mθ(1)<0, ∆r H mθ(2)<0, ∆r H mθ(3)<0∆r H mθ(1)= ∆r H mθ(2)+ ∆r H mθ(3)∆r H mθ(1)-∆r H mθ(3)= ∆r H mθ(2)<0即:以碳直接作燃料时放热较多2.6 C(s)+H2O(g)=CO(g)+H2(g)∆r H mθ= ∆f H mθ(CO,g)+ (-1)∆f H mθ(H2O,g)=-110.5 kJ⋅mol-1 -(-)241.8 kJ⋅mol-1=131.3 kJ⋅mol-1CO2(g) +H2O(g)∆r H mθ(2) ∆r H mθ(3)CO(g)+H2(g)+O2(g)∆r H mθ(1)= ∆r H mθ(2)+ ∆r H mθ(3) ∴∆r H mθ(1) - ∆r H mθ(3) = ∆r H mθ(2)>0由题意知,∆r H mθ(1)<0, ∆r H mθ(3)<0 故:以水煤气作燃料时放热较多2.7 均为熵增过程。
普通化学第七版习题册答案
普通化学第七版习题册答案普通化学第七版习题册答案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对于我们理解和掌握自然界的运行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习题册作为化学学习中的重要辅助工具,帮助我们巩固理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在学习普通化学第七版习题册时,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难题,需要查阅答案来进行参考。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普通化学第七版习题册的答案,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
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1. 什么是化学?答案: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变化以及与能量之间的关系的科学。
2. 什么是物质?答案:物质是构成宇宙的基本单位,具有质量和占据空间的特征。
3. 什么是元素?答案: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无法通过化学反应分解成其他物质。
4. 什么是化合物?答案: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以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分解成其他物质。
5. 什么是混合物?答案: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可以通过物理手段分离。
第二章:化学计量与化学方程式1. 什么是化学计量?答案:化学计量是指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2. 什么是摩尔?答案:摩尔是物质的质量与其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比值,用符号"mol"表示。
3. 什么是化学方程式?答案: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关系。
4. 如何平衡化学方程式?答案:平衡化学方程式需要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来调整系数,使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相等。
第三章:气体的性质与状态方程1. 什么是理想气体?答案:理想气体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其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分子体积可以忽略不计的气体。
2. 什么是气体的状态方程?答案:气体的状态方程描述了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3. 什么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答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表示,其中P为气体的压强,V为气体的体积,n为气体的摩尔数,R为气体常数,T为气体的温度。
普通化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沈阳农业大学
第一章测试1.1、将5.0 L压力为的和15.0 L压力为的同时混合在20 L的密闭容器中,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为 ( )A:B:C:D:答案:D2.2、0.18%的葡萄糖(分子量为180)溶液的凝固点与 ( ) 溶液的凝固点近似相等.A:B:的尿素C:的蔗糖D:答案:B3.3、下列关于稀溶液的通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稀溶液的蒸汽压等于纯溶剂的蒸汽压乘以溶液的摩尔分数。B:利用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渗透压可测物质分子量。C:稀溶液的沸点会升高,凝固点则会降低。D:稀溶液的只与溶剂本身有关,与溶液浓度、温度无关。答案:A4.4、下列哪一物质水溶液的凝固点最高( )A:B:C:D:答案:C5.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水的凝固点时,冰的饱和蒸汽压等于水的饱和蒸汽压,等于外界大气压B:在水的正常沸点时,水的饱和蒸汽压等于外界大气压C:水在100℃时和标准压力下,水能达到气液两相平衡D:由于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故水的凝固点、沸点、比热都很高答案:A6.6、含有的溶液, ,其中的物质的量, 及的摩尔分数是( )A:0.034、0.80、0.20B:0.036、0.20、0.80C:0.046、0.16、0.84D:0.030、0.30、0.70答案:C7.7、下列溶液中蒸汽压最高的是( )A:B:C:D:答案:B8.8、溶液与葡萄糖溶液的凝固点下降值的比值为( )A:无法判断B:接近于3C:接近于2D:等于1答案:B9.9、的水溶液和的溶液在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溶液的凝固点较高B:溶液的凝固点较高C:蒸汽压相等D:无法判断答案:B10.10、下列哪一项在稀溶液的通性中起主要作用? ( )A:渗透压B:沸点升高C:凝固点下降D:蒸气压下降答案:D11.11、浓度相等的四种稀溶液蒸气压相等的是( )A:B:C:D:答案:A12.12、浓度为的溶液,实验测得其凝固点下降了0.0359K,那么该溶液的电离度为( )。已知。A:0.93B:93C:0.48D:0.52答案:A13.13、水溶液的凝固点下降常数Kf = 1.86,若水溶液的凝固点是- 0.0186 °C,则AB分子的离解百分率是( )A:100B:0.0C:1.0D:99答案:B14.14、常压下将固体撒在冰上,将会()A:冰发生融化B:和凝结在一起C:无变化D:冰变硬答案:A15.15、将A () 及B ( ) 各称出10克,分别溶入100克水中,成为A、B两溶液,用半透膜将两溶液分开后,发现()A:B中水渗入AB:(A中水渗入B、 B中水渗入A 、没有渗透现象)这三种说法都不对C:没有渗透现象D:A中水渗入B答案:D16.16、已知水溶液的,则下列水溶液中凝固点最接近 - 0.186°C是()A:B:C:D:答案:B17.17、已知5 % 葡萄糖水溶液是血液的等渗溶液,则5 % 的尿素水溶液应该是血液的()A:等渗溶液B:低渗溶液C:37 °C时是等渗溶液,其它温度不一定D:高渗溶液答案:D18.18、将某聚合物2.5g 溶于100.0mL 水中,在20°C时测得渗透压为,该聚合物的摩尔质量是()A:B:C:D:答案:D19.19、实际气体在那种情况下更接近于理想气体?()A:高温低压B:高温高压C:低温高压D:低温低压答案:A20.4、将30克某难挥发非电解质溶于120克水中, 使水的凝固点下降到-1.86℃,该物质的摩尔质量是 ( ) (已知Kf =1.86)A:120B:30C:186D:250答案:D第二章测试1.已知, 则反应的应为( )。A:B:C:D:答案:C2.一定条件下,乙炔可自发聚合为聚乙烯,此反应( )。A:B:C:D:答案:B3.对于反应来说, 和关系是( )。A:B:C:D:答案:D4.下列物质中, 为零的物质是( )。A:B:C(金刚石)C:D:答案:C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的反应都是自发反应B:的反应在高温下有可能自发进行C:放热反应都可自发反应进行D:纯物质的皆为零答案:B6.下列各组均为状态函数的是( )A:U、H、S、W、Q、GB:U、H、S、P、V、TC:ΔU、ΔH、ΔS、W、Q、ΔGD:答案:B7.在373K,时,水蒸发为水蒸汽的过程中,体系的热力学函数变化为零的是( )A:B:C:D:答案:C8.已知HCl的 ,则可判断下列反应: 的为:( )A:B:C:D:无法判断答案:C9.已知等于( )A:B:C:D:答案:D10.下列哪一反应(或过程)的熵值是减小的( )A:晶体溶于水B:晶体从溶液中析出C:反应D:固态的升华答案:B11.反应 , ,标准状态下,此反应:( )A:低温自发B:任何温度均自发C:高温自发D:任何温度均不可能自发答案:C12.在298.15K和标准态时,下列反应均为非自发反应,其中在高温下仍为非自发反应的是( )A:B:C:D:答案:C13.根据数据 , , 反应 (1) ; (2) , 在标准状态下进行的情况说明正确的是( )A:(1)能自发(2)不能B:(1)和(2)都能自发C:(1)和(2)都不能自发D:(2)能自发 (1)不能答案:D14.根据盖斯定律判断下列等式哪一项是正确的? ( )A:B:C:D:答案:D15.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等于 ( )A:B:C:D:无法计算答案:C16.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已知,及的分别为–75,–394以及–286,那完全燃烧时,应放热:( )A:B:C:D:无法计算答案:A17.小苏打按下式分解生成纯碱已知在273K 时,,在323K时 ,那么上述反应( )A:B:C:D:答案:A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指定温度下,元素稳定单质的B:应用盖斯定律,不仅可以计算化学反应的 , 还可计算C:化合物的标准熵是由稳定单质在标准状态下,生成该化合物的熵变D:能燃烧的物质含有热量,反之则不含有热量答案:B19.若某反应的,由此可推断该反应()A:在标准状态下不能自发进行B:C:在非标准状态下一定不能自发进行D:不能自发进行答案:A20.同温同压条件下,按熵值递增次序排列正确的()A:B:C:D:答案:B第三章测试1.反应,欲使有害气体 NO、CO 尽可能转化为和 , 应采取的条件是()。
普通化学习题答案-第五章 电离及沉淀平衡
B.pKa2ө(H2C2O4) D.pKa2ө - pKa1ө
4.下列离子中,只能作碱的是
(C )
A.HCO3- B.[Fe(H2O)(OH)5]2- C.S2- D.HS-
2022/9/29
6
General Chemistry
Chapter 7&8 Homework
5.欲配制pH = 9.0的缓冲溶液,在下列缓冲对中应选用( B )
D.HC2O4-变小
(C )
2022/9/29
8
General Chemistry
Chapter 7&8 Homework
11.可作为缓冲溶液使用的体系为
(C )
A.0.10 mol·dm-3 HCl与0.05 mol·dm-3 NaOH等体积混合;
B.0.10 ml 0.1mol·dm-3 HAc与1L 0.10 mol·dm-3 NaAc混合;
,
其共轭碱是
NH2-、OH-、S2-、[Fe(OH)2(H2O)4]+
;
能作碱的是
NH3、H2O、HS-、[Fe(OH)(H2O)5]2+ ,
其共轭酸是
NH4+、H3O+、H2S、[Fe(H2O)6]3+
;
其中 NH3、H2O、HS-、[Fe(OH)(H2O)5]2+ 具有酸碱两性。
2022/9/29
一元弱酸盐、多元弱酸正盐、酸式盐、阳离子和弱酸 弱碱盐的水解
2022/9/29
1
General Chemistry
Chapter 7&8 Homework
溶液酸度的计算
一元弱酸电离 c(H )
K
华彤文《普通化学原理》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化学热力学)【圣才出品】
第5章化学热力学(一)思考题1.什么类型的化学反应Q p=Q v?什么类型的化学反应Q p>Q v?答:(1)Q p=Q v的化学反应类型①反应物与生成物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的化学反应。
②反应物与生成物全是固体或液体的化学反应。
(2)Q p>Q v的化学反应类型反应物中气体的物质的量比生成物中气体的物质的量小的化学反应。
2.含有等物质的量HCl的两种溶液分别与过量不等的两种NaOH溶液中和时,所放热量是否相等?含有等物质的量的NaOH和NH3·H2O的两种溶液分别与过量的HCl溶液中和时,所放热量是否相等?为什么?答:(1)含有等物质的量HCl的两种溶液分别与过量不等的两种NaOH溶液中和时,所放热量相等。
因为在这两种条件下反应的物质的量相等,故放热量相等。
(2)含有等物质的量的NaOH和NH3·H2O两种溶液分别与过量的HCl溶液中和时,所放热量不相等。
因为NH3·H2O是弱电解质,与HCl中和的量少,其放热量要少于等物质的量的NaOH与HCl中和时所放热量。
3.在恒压条件下,下列3种变化过程的ΔU、Q、W是否相等?①②③答:在恒压条件下,①和②变化过程的ΔU相等。
因为U是状态函数,其改变量仅取决于体系的始态和终态,与变化路径无关,①和②变化过程的始、末状态相同,故ΔU相同。
过程③与①、②的ΔU不相等。
虽然这三种变化过程的始态相同,但过程③的末态为气态水,与①、②末态不同,所以③与①、②的ΔU不相等。
3种变化过程的Q、W不是状态函数,①、②和③变化过程不同,则Q、W不相等。
4.石墨和金刚石的摩尔燃烧热是否相等?为什么?答:石墨和金刚石的摩尔燃烧热不相等。
因为在C的同素异形体中,石墨最稳定,即Δf HΘm=0,金刚石Δf HΘm>0,而石墨与金刚石燃烧的产物完全相同,因此石墨和金刚石的摩尔燃烧热不相等。
5.反应的ΔHΘ=-240kJ·mol-1,此值为什么不等于H2S (g)的Δf HΘ?答:这是因为按生成焓的定义可知,稳定态单质本身的Δf HΘ都等于零,S的稳定状态是固态,气态S的焓不为零,所以反应的ΔHΘ不等于H2S的生成焓Δf HΘ。
普通化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溶液的渗透压力1.正常血浆的渗透浓度范围是()。
2.选择题①把红细胞置于0.9g·L-1NaCl溶液中,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A.溶血现象(红细胞胀破) B.胞浆分离(红细胞皱缩)C.形态正常(红细胞维持原状) D.红细胞消失(红细胞减少)②将红细胞放入下列溶液中,能使红细胞发生胀破的是()A.9 g·L-1NaCl B.12.5g·L-1 NaHCO3C.19 g·L-1乳酸钠D.5% g·L-1葡萄糖3.试排出在相同温度下下列溶液渗透压力由大到小的顺序:⑴c(C6H12O6)= 0.2 mol·L-1;⑵c [(1/2)Na2CO3]=0.2 mol·L-1;⑶c [(1/3)Na3PO4]= 0.2 mol·L-1;⑷c (NaCl)= 0.2 mol·L-14.100ml水溶液中含有2.00g白蛋白,25℃时此溶液的渗透压力为0.717kPa,求白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
第二章电解质溶液1.说明①H3PO4溶液中存在着哪几种离子?请按各种离子浓度的大小排列出顺序。
其中H +浓度是否为PO43-浓度的3倍?②NaHCO3和NaH2PO4均为两性物质,但前者的水溶液呈弱碱性而后者的水溶液呈弱酸性,为什么?2.实验测得某氨水的pH为11.26,已知NH3的K b=1.79×10-5,求氨水的浓度。
3.“Tris”是三羟甲基氨基甲烷(HOCH2)3CNH2的缩写。
广泛地在生化研究工作中用于配置缓冲溶液,其低毒性以及在25℃的pKb为5.92,便于在临床应用时控制pH。
0.050mol Tris和0.025mol HCl混合配制成2.00L的缓冲溶液,计算溶液的pH。
“Bis”是二羟甲基氨基甲烷(HOCH2)2CHNH2的缩写,它是一种性质与用途与Tris密切有关的弱碱,但是在25℃,其pKb为8.8。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五章课时作业及答案解析
选修5 第5章课时作业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有机物分子中原子间(或原子与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物质化学性质的不同。
下列事实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苯酚能跟NaOH溶液反应,乙醇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B.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乙烷不能发生加成反应C.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乙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苯与硝酸在加热时发生取代反应,甲苯与硝酸在常温下就能发生取代反应【解析】A、C、D分别叙述的是羟基、甲基、苯基受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的影响,而表现不尽相同的性质。
【答案】 B2.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这三大合成材料主要是以石油、煤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煤的干馏、煤的液化和气化,可获得洁净的燃料B.天然气作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合成氨和生产甲醇C.乙烯、丙烯、甲烷等化工基本原料主要是由石油分馏得到D.聚乙烯塑料的主要成分聚乙烯,是由乙烯通过聚合反应制得【解析】乙烯、丙烯等低级不饱和烃主要通过石油分馏产品进行裂解而得到。
【答案】 C3.有4种有机物:④CH3—CH===CH—CN,其中可用于合成结构简式的高分子材料的正确组合为()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 D4.天然高分子和合成高分子来源不同,特性各异,但它们在组成、结构、特性等方面仍有若干个性,其共同点有以下的是() A.每种高分子中各分子的大小不同,所以只能称作混合物B.每种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都是由许多重复的链节连接的链状分子C.所有高分子都不可能溶于水D.高分子化合物都有良好的强度【解析】由于聚合度不同,同种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不同,为混合物;高分子化合物也可能为网状结构;高分子化合物的溶解性与其含有的亲水基、憎水基有关;比如淀粉就没有良好的强度。
【答案】 A5.新科技革命三大支柱通常是指()①新能源②交通③通信④材料⑤信息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⑤D.①④⑤【答案】 D6.聚丙烯酸酯类涂料是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墙面涂料之一,它具有弹性好、不易老化、耐擦洗、色泽亮丽等优点。
第 5 章 酸碱和酸碱反应 (1)
1.5
(×)
2.5
(b)
HCl—NaAC, 2:3 ;
HAc—NaOH, 3:1
2H2PO 4
−
, CO2 + CaCO3 +H2O
Ca2+ + 2HCO 3
−
3. 10 P , N 4. 计算题 4. 1 混合后发生反应: HAc + NaOH = NaAC + H2O 反应后剩余 HAc 及生成 NaAC 的浓度为: c(HAc) =
2
西北大学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学科核心课程 ---- 普通化学 1.5 1.6 1.7 1.8 pH = 7 的盐的水溶液,表明该盐不发生水解。 阳离子水解总是显酸性,而阴离子水解必定显碱性。 浓度很大的酸或浓度很大的碱溶液也有缓冲作用。 H2PO4- 和 HS- 既是酸又是碱。 ( ) ( ) ( ) ( )
+
,电离度 。
,
,pH 为
-5 3.6 现有浓度相同的四种溶液 HCl, HAc(K θ 欲配制 pH = 4.44 a =1.8×10 ), NaOH 和 NaAC,
的缓冲溶液,可有三种配法,每种配法所用的两种溶液及其体积比分别 为: , , 。 3.7 已知, S2- + H2O K = 3.8
-3 θ θ 2.6 知 H3PO4 的 pK θ a1 = 2.12, pK a2 =7.20, pK a3 = 12.36, 0.10 mol·dm Na2HPO4 溶液的
pH 约为 ( ) a 4.7 b 7.3 c 10.1 d 9.8 2.7 不是共轭酸碱对的一组物质是 a NH3, NH − 2
II 学生自测练习题
1.是非题(判断下列各项叙述是否正确,对的在括号中填“√” ,错的填“×” ) -3 + -3 + ( ) 1.1 0.20 mol·dm HAc 溶液中 C[H ]是 0.10 mol·dm HAc 溶液中 c[H ]的 2 倍。 1.2 H2S 溶液中 c[H+]是 c[S-2]的 2 倍。 ( ) 1.3 在水溶液中可能电离的物质都能达到电离平衡。 ( ) 1.4 同离子效应可以使溶液的 pH 值增大,也可以使 pH 值减小,但一定会使电解质的电离 度降低。 ( )
《普通化学》第5章作业题解(原子结构与周期系)
4. 下列各组量子数中,哪一组是正确的。 (1) n = 3 l = 2 m = -2 (2) n = 4 l = -1 m = 0 (3) n = 4 l = 1 m = -2 (4) n = 3 l = 3 m = -3
解: (1) 正确 (2) 错误 (3) 错误 (4) 错误
l = -1 m = -2 l=3
三
族 金属或 电负性 非金属 相对大 小
ⅦA 非金属 大
乙 3d24s2
四
ⅣB 金属
小
17. 判断题
(1) 3d轨道的磁量子数可能有0,1,2 (√ )
(2) Cr3+的外层电子分布式为3d24s1
()
(3) 24Cr原子有5个半充满的d轨道 (4) 钴原子的外层电子分布式是4s2
(√ ) ()
注:3d74s2
↑↓
(4) ↑↓ ↑ ↑ ↑ ↑ ↑↓
解: (4)正确 因为(1) (2)违背能量最低原理, (3)违背洪特规则。
10. 写出下列各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布式、外层电 子构型。并指出各有多少未成对电子。
19、21、29、34、48
解:核外电子分布式 外层电子构型 未成对电子
(1)19K: [Ar]4s1
解:由某元素的6个电子处于n=3,l=2的能级上知,其 外层电子构型为3d64s2,所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26, d轨道上未成对的电子有4个。
16. 甲元素是第三周期p区元素,其最低氧化数为-1,乙 元素是第四周期d区元素,其最高氧化数为+4,填表回 答下列问题。
解:
元素 外层电 周期 子构型
甲 3s24p5
(2) 写出相应元素原子的电子分布式,并指出周期 表所在的周期、族和区。
普通化学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普通化学》习题选解第1章 水溶液1-1. 排出下列稀溶液在310 K 时,渗透压由大到小的顺序(1) c (C 6H 12O 6) = 0.10 mol ·L -1 (2) c (NaCl) = 0.10 mol ·L -1(3) c (Na 2CO 3) = 0.10 mol ·L -1解:Cos(C 6H 12O 6)=c=0.10mol ·L -1 Cos(NaCl)=2c=0.20mol ·L -1Cos(Na 2CO 3)=3c=0.30mol ·L -1∴Cos(1)<Cos(2)<Cos(3) 又:π=CosRT 所以π(1)<π(2)<π(3)1-2. 某一元弱酸HA100mL ,其浓度为0.10mol ·L -1, 当加入0.10mol ·L -1的NaOH 溶液50mL 后,溶液的pH 为多少?此时该弱酸的解离度为多少?(已知HA 的K a =1.0×10-5)解: HA + NaOH = NaA + H 2O 代入数据 0.10×100 0.10×50 =10mmol =5mmol可知HA 过量5mmol ,产生NaA 5mmol,构成一个缓冲溶液。
由公式pH p lga n K n =+共轭碱共轭酸=5+lg(5/5)=5解离度+5(HA)[H ]110100%100%0.03%5150c α-⨯=⨯=⨯= 1-3. 欲配制pH=5.00的缓冲溶液500mL ,现有6 mol ·L -1的HAc34.0mL , 问需要加入NaAc ·3H-2O(M=136.1g ·mol -1)多少克?如何配制?解:根据公式-n(A )pH p lg (HA)a K n =+ 代入计算,NaAc 35.00 4.75lg 634.010n -=+⨯⨯ 得到:n NaAc =0.363mol, m(NaAc ·3H 2O)=0.363×136.1=49.4克配制方法:称取49.4克NaAc ·3H 2O ,溶解于100mL 烧杯中,转移到500mL 容量瓶中,稀释,定容,酸度计校正。
普通化学习题05
第五章胶体溶液首页难题解析学生自测题学生自测答案章后习题答案难题解析[TOP]例5-1 为什么溶胶是热力学不稳定系统,同时溶胶又具有动力学稳定性?解溶胶是高度分散的多相分散系统,高度分散性使得溶胶的比表面大,所以表面能也大,它们有自动聚积成大颗粒而减少表面积的趋势,即聚结不稳定性。
因而是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另一方面,溶胶的胶粒存在剧烈的Brown运动,可使其本身不易发生沉降,是溶胶的一个稳定因素;同时带有相同电荷的胶粒间存在着静电斥力,而且胶团的水合双电层膜犹如一层弹性膜,阻碍胶粒相互碰撞合并变大。
因此溶胶具有动力学稳定性。
例5-2 硅酸溶胶的胶粒是由硅酸聚合而成。
胶核为SiO2分子的聚集体,其表面的H2SiO3分子可以离解成SiO32-和H+。
H2SiO3 2H+ +SiO32-H+离子扩散到介质中去。
写出硅胶结构式,指出硅胶的双电层结构及胶粒的电性。
解硅胶的结构式[(SiO2)m·nSiO32-·2(n-x)H+] 2x-·2xH+胶核表面的SiO32-离子和部分H+离子组成带负电荷的吸附层,剩余的H+离子组成扩散层,由带负电荷的吸附层和带正电荷的H+离子组成的扩散层构成电性相反的扩散双电层。
胶粒带负电荷。
例5-3 什么是表面活性剂?试从其结构特点说明它能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原因。
解在水中加入某些溶质可使水的表面张力降低,这种使水的表面张力降低的物质叫做表面活性物质(表面活性剂)。
这种物质大都有一个亲水基团(-O)和一个疏水基团(-R)组成,且疏水基团大于亲水基团。
当溶于水溶液中时,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两亲性,它就有集中在溶液表面的倾向(或集中在不相混溶两种液体的界面,或集中在液体和固体的接触面),从而降低了表面张力。
例5-4 将适量的高分子电解质(NaP)溶液和小分子电解质溶液分别放于半透膜的两侧,初始浓度如下图所示:膜内膜外P-Na+ Na+ Cl-0.10mol·L+0.10mol·L+ 0.50mol·L-1 0.50mol·L-1计算达到Donnan平衡后各离子在膜两侧的浓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一、判断题
1.某反应m r G ∆的负值很大,表明反应趋势很大,也反应其反应速率很大。
( )
2.化学反应速率通常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
( )
3.对一切化学反应来说,如反应物浓度加倍,则反应速率也加倍。
( )
4.在复杂反应中,反应速率一般决定于其中最慢的步骤。
( )
5.反应物浓度对时间作图得一直线,是一级反应的特征。
( )
6.二级反应的特征是其半衰期为常数。
( )
7.温度升高使反应加速的主要原因是在较高温度下,速率常数变大。
( )
8.反应活化能E a 的大小,与正、逆反应的标准热效应的大小有关。
( ) 二、选择题
1. 下述两个反应的速率系数分别为
)g (H PO H OH PO H 23222+→+---;k A =3.212
24min mol
L 10---⋅⋅⨯ )g (O 2/1NO 2)g (O N 2252+→;k B =715min 10--⨯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初始浓度都相同时,反应速率v A >v B
②c (-22PO H )和c (-
OH )等于1/5c (N 2O 5)时,反应速率v A ≈v B
③两反应的反应物浓度都是11L mol -⋅时v A >v B
④两反应的反应物浓度都是11L mol -⋅时v A <v B
2. 关于速率常数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k 值较大的反应,反应速率必定较大;
②一般说,一个反应的温度越高,其k 值越大; ③一个反应k 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反应物本性; ④一个反应的反应物浓度越大,其k 值越大;
3. 反应A+B →C ,速率方程为v=kc (A)c (B)。
当A,B 的起始浓度都是0.201L mol -⋅时,反应速率为8410-⨯11s L mol --⋅⋅,如A,B 的起始浓度为0.601L mol -⋅时,其反应速率(11s L mol --⋅⋅)将是( ) ①8410-⨯ ②1.6310-⨯ ③2.4310-⨯ ④7.2310-⨯
4. 某一级反应半衰期为100s ,这意味着( )
①反应在200s 内结束; ②反应物浓度200s 时为100s 时的一半 ③每一100s 反应物消耗量相同;④反应开始进行了100s
5. 在的反应A+B →C+D 中,0r m H θ
∆<,一般说升高温度( )
①只能逆反应速率增大 ②只增加正反应速率
③对正、逆反应速率均无影响 ④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 6. 为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化学平衡,对大多数气相反应来说,宜采用
的措施是( )
①减小生成物的浓度;②增加温度和压力
③使用催化剂 ; ④降低温度和减小反应物的压力
7. 反应A+B →C+D ,r m H θ∆=251
mol kJ -⋅,则正反应的活化能E a ( )
①为-251mol kJ -⋅;②>251mol kJ -⋅;③<251mol kJ -⋅;④=251mol kJ -⋅
8. 反应A 和反应B ,在25℃时B 的反应速率较快。
在相同的浓度
条件下,45℃时A 比B 的反应速率快,这表明A ,B 两反应的活
化能()
①A反应活化能较大;②B反应活化能较大
③A,B活化能大小无法确定;④和A,B活化能大小无关
9.已知反应2NO(g)+ Br2(g)→2NOBr2(g)的反应历程是
2NO(g)+ Br2(g)↔NOBr2(g) (快)
NO(g)+ NOBr2→2NOBr2(g) (慢)
则该反应的速度方程可能是()
①v=kc(NO);②v=kc2(NO);
③v= kc2(NO)c(Br2) ;④v=kc(NOBr2) c(NO)
三、计算题:
率常数k的值;(3)如果反应容器体积减少一半,对反应速率有何影响?(4)该反应是否基元反应?为什么?(5)计算c(A)=c(B)=0.501
L
mol-
⋅时的反应速率。
2.反应A→B+C,速率方程式为v=kc(A),已知反应的速率常数k=0.321
min-,A物质的起始浓度为0.501
L
mol-
⋅。
(1)求反应进行3min后,A物质的浓度;(2)计算反应的半衰期t1/2
3.乙醛的分解反应CH3CHO(g)→CH4(g)+CO(g):,在538℃时,反应速率常数k1=0.791
1s
L
mol-
-⋅
⋅,592℃时,k2=4.951
1s
L
mol-
-⋅
⋅试计算反应的活化能E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