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七三颗枸杞豆练习苏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三颗枸杞豆

01 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

A.枸杞

..(zhà měng)叶鞘.(xiào) 蹑.(niâ)手蹑脚..(gǒu qǐ)蚱蜢

B.烦躁.(zào) 缝隙.(xì)灯盏.(zhǎn) 半晌.(shǎng)

C.花蕊.(ruǐ) 擎.(qíng)叶脉.(mài) 鲜.(xiān)为人知

D.癌.(ái)症腻.(nì)味喃喃.(nán) 殷.(yīn)红

2.结合文章内容,解释下面词语。

(1)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2)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3)著作等身:著作堆叠起来和身体一样高。形容著作很多。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B)

A.尤其是门前的山沟,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树木,里边还有小松鼠、小兔子、小蚱蜢……

B.我赶忙追上去,书包在屁股蛋上“咣咣当当”跳,练习本,铅笔,橡皮,从里边飞出来,撒了一路。

C.我吓了一跳,心里想:“谁在这里打我的埋伏?是爸爸?要不就是那位尖眼睛的女老师?”

D.但他似乎没有忘记我,托父亲给我捎回一件临别的赠礼——三颗红色枸杞豆,这也许是三叔留给我的最后一个谜语。

(解析:B项中“练习本”后面的逗号应为顿号,“铅笔”后面的逗号应为顿号。) 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B)

A.那两只眼睛,像开得大大的窗户,嘴唇发紫,像成熟的桑葚。

B.一只大花蝴蝶冒冒失失撞在我额上,又慌慌张张飞走了。

C.透过林隙,我看见它像—个红色的车轮,就要滚进西边的山沟里去了。

D.这些画儿下面画了三个圆圆的“○”,好像滚动的铁环。

(解析:B项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5.文中共记叙了“我”和三叔的几次见面,对于每一次见面,分别概括一下。

三次。初遇三叔:临死前的三叔对野豆角花的仔细观察。再遇三叔:三叔画了三幅画向“我”诉说自己一生的教训、悔恨和对“我”的期望。三遇三叔:三叔留给“我”的三颗枸杞豆给“我”的启示。

6.《三颗枸杞豆》里,“我”从“枸杞豆”中获得了别样的人生启示,你从自然界事物中获得过人生启示吗?请续写语句,把你获得的启示表达出来。

成熟的麦穗低着头,启示我们做人要谦逊;一群蚂蚁抬着骨头往洞里走,启示我们要团结协作;檐前的滴水击穿石头,启示我们要执着追求;示例:高飞的苍鹰翱翔长空,启示我们要勇于拼搏。

7.二十年后,他可能在手术台上挽救一个人的生命,他是一名医生;他可能破解世界上最令人费解的方程式,他是一名数学家;他可能设计出最令人目眩的摩天大厦,他是一名建筑师……所有这些可能只需要一个机会:让他们上学。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将还给世界无数种可能。

图一:这是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13岁的男孩穆尼尔在自己的擦鞋摊前等待顾客。穆尼尔是个失学儿童。孟加拉国有大批儿童因贫穷而失去上学机会。

图二:在柬埔寨金边市郊,一个以捡垃圾为生的孩子头顶硕大的垃圾袋。由于贫穷,柬埔寨有超过10%的学龄儿童失学。

(1)上面是新华社记者所发的图片新闻“一个机会,无数种可能”的一部分,请你探究:

记者通过此图片新闻想告诉世人什么?

示例:由于经济、战争等原因,一些动乱、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儿童被迫辍学,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

(2)读了此材料后,你肯定有很多感想,请你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发一份E-

mail,表达你的看法。(不超过50字)

示例:读书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请多给全世界失学儿童一些救助。给他们一个希望,他们定会还你一份精彩!

02 拓展阅读

没有一朵花会错过春天

一路开花

她在上交的作文里这样写道:“从来没有人注意过我。我的生,我的死,都与这个薄凉的世界无关。”

没有人明白,在这颗幼小的心灵中,为何会溢满那么多不可名状的哀伤和绝望。当然,她的老师也一样。

那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头,言语不多,虽教学经验极为丰富,但这一刻,却不懂得如何与这位龄差将近四十年的女孩儿尽心交流,去告诉她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悲苦。

他在陈旧的教案本背面上打了很多遍草稿,把明日要说的话,一一罗列出来,整理,像研究一部旷世巨著。尽管如此,还是觉得语言苍白到无力,软弱得像阴天里的清冷雨丝。

春天的阳光依旧透过窗台,照耀在每个孩子纯真的小脸上。所有人之中,她离窗台最近,可还是心如冰冻。她没有朋友,没有疼她爱她的母亲,就连唯一对她稍好的可依靠的外婆,都在前些日子里挣扎着病故了。

她的生活一片狼藉。有同学说,她暂住在了孤儿院,所有的费用都由政府承担。她得继续生活下去,得为远去的母亲和外婆坚强活着。可有什么理由,让她继续下去呢?那一点本可寄托的温暖,都这么无情地别她而去了,她还有什么理由相信温暖?

他站在宽阔的讲台上,以最平和的语调讲完了课,宣布下午外出游玩。所有的孩子都欢呼不已,只有她,静静地眯眼歪靠在窗台上,对着路旁的野花发呆。

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朋友,一起游戏,分享自己的快乐。她坐在绿草之中,看着天际不断变换的流云,怒放的花朵,簌簌地落起泪来。要知道,几十个小时之前,她还是一团恣意享受天空的云朵。

他穿过操场,气喘吁吁地来到她的身前。她侧脸抹泪后,镇定地叫道:“老师好!”

“怎么不和同学一起玩呢?”他一边喘气,一边问着。

“老师,我和他们不一样,他们有值得快乐和幸福的全部理由,而我没有。”

他捋了捋花白的发,拉着她的手,走进花园深处。顿时,一阵沁人心脾的芳香从远处缓

缓涌来,包围了她前行的路。他问:“这些花,你认识多少?”

“大都认识。譬如,那是迎春,那是瑞香,那是玉兰,那是......”她对这些花名如数家珍。她的外婆生前爱花,因此,自小受了熏陶。

他微微笑着,看她在盘点花名的时刻中慢慢活泼起来,显然,她在环视花朵的同时,也渐渐沉浸于百花争艳的美景中。

当她气喘吁吁地将园中的鲜花点过大半时,他问了她一句:“你能把此时没开的花点出几种来吗?”

她顿时被难住了。园中之花,大大小小,不下百种,却没有一种隐藏着身形,躲避阳光。他说:“想想吧,明天告诉我,为什么它们都会竞相开放?”

当夜,她想了许久,从外婆遗留下的书中找到了答案。次日,她从季节、温度等等客观存在的因素,向他解说了为何花朵都会竞相开放原因。

那个问题之后,她回到教室,如换了一人似的。她主动和同学搭话,帮助他们解决难题,组织班里的课外活动,维持课堂秩序,等等。

很多年后,她站上明媚的讲台,成了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她也带她的学生去看花,点花名。也曾问过一个忧郁的孩子,为什么花朵都会在春天竞相开放?

次日,当那个孩子急急忙忙跑来要告诉她答案之时,她将当年老师给她的那张纸片递给了那个孩子。

泛黄的纸片上,坚定地写着:“没有一朵花会错过春天。”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

一个孤独、忧伤、对生活失去信心的女孩,在老师的关怀、教育下,走向阳光、走向自信、走向成功。

9.文章开头由小女孩的作文写起,有什么作用?

文章开头女孩的作文表现出深深的忧郁和悲伤,为下文女孩的转变做铺垫(或引出下文)。通过女孩前后变化的对比,突出文章的主旨。

10.文中画线句子的环境描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描写春天的生机、明媚,渲染气氛与她“心如冰冻”的心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11.你觉得文中的老师是一位怎么样的老师?

提示:可围绕“具有爱心,关爱学生”或“教育上充满智慧,善于引导启发学生”,结合文章内容评价。也允许有不同的评价。

概括文章内容

把握好文章内容,是读懂文章的关键。命题者在为文章命题时,也必定会以此为出发点,设置从整体上理解文章内容的题目。

【典型例题】请概括《三颗枸杞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讲述了“我”和三叔的故事,通过三叔失败的一生告诉人们时间飞快,教育人们要抓紧有限的时间做无限的有意义的事情,不要像三叔一样,要确立目标,要不怕吃苦,要为理想而努力。

【技法点睛】

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1)筛选信息:何人?何时?何地?做了何事?结果如何?(2)语言表述:按照“保人+何时+何地+做了何事+结果如何”的顺序进行表述。有字数限制时,次要成分可以省略,但一般要保留“何人做何事,结果如何”三个要素。

2.考查形式:(1)典式: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