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体结构及其完整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体结构
岩性:复杂,呈松散状态; 结构面发育情况:有的为块夹泥,有的泥夹块; 结构面强度:岩体的tanφ<0.2; 水的影响:地下水作用强烈,可引起泥化、软化、崩解、膨胀,甚至化学
反应;
工程特性:
此类岩体具有明显的塑性或流变特征,变形破坏严重,持续时间长,应予 以特别关注。
2.2 结构面的表观
引子:结构面的形态有闭合度、粗糙度、贯通性等,统称为结构面的表
断层较大
延展数百米至数公里, 1. 形成块裂体边界;
II级 破碎带宽度比较窄,几 2. 控制岩体变形和破坏方式;
厘米至数米
3. 构成次级地应力场边界
属于软弱结构面
小断层,层间错 动面
III级
延展十几米至几十米, 1. 参与块裂岩体切割;
无破碎带,面内不夹泥, 2. 划分II级岩体结构类型的重要依据;
结合性
定义:是岩体结构面形态、坚固程度的综合表现,取决于结构面的闭合
度、粗糙度、贯通性、充填物的性质和厚度等因素。
分类:
若结构面闭合、干净且无充填物,结构面粗糙,结构体之间刚性接触, 则结合性好,结构面抗剪强度高;相反,结构面贯通性好且多为张开的, 结构面中为岩屑、岩粉、泥质物所充填,则结构面结合性差,抗剪强度 低。
岩性:单一且构造变形轻微的巨厚层沉积岩、变质岩和火成岩体; 结构面发育情况:不发育,延展性差,组数一般不超过2组; 结构面强度:结构面摩擦系数tanφ≥0.6,结构体间结合力强; 完整性:岩体呈完整或基本完整状态,结构面间距dp>1.0m; 水的影响:地下水作用不明显,渗流对岩体特性影响不大; 工程特性:
相同粗糙程度的强度由台阶形到平坦形到平面形依次降低 如:I > IV > VII ,II > V > VIII,III > IX,VI > IX。
但不能理解我由I到IX依次递减。
粗糙度分类
I 粗糙台阶形
粗糙的 平坦的
台 阶
II 平坦台阶形 III 表面光滑台阶形
表面光滑的
形 的
IV 粗糙波浪形
粗糙的
工程特性:
岩体变形受岩层组合和结构面控制; 在缓倾斜和陡立岩层中,拱顶和边墙可出现弯曲拗折现象; 软弱面特别是软弱夹层面的抗剪强度控制岩体的前切滑移破坏; 稳定性分析是要注意岩层的组合、层面特性及其结合力、岩层产状,尤其 是软弱夹层、层间错动的存在和II、III及结构面的组合情况。
薄层状结构
岩性:岩层组合复杂; 结构面发育情况:薄层为主,层理、片理显著发育; 结构面强度:多为泥膜、碎屑和泥土充填,tanφ=0.3左右; 完整性:结构面平均间距dp<30cm; 水的影响:引起岩层软化、泥化及结构面失稳; 工程特性:
(0 x )
x——结构面间距;λs——结构面平均密度。
2.2.2 结构面的分布特性
(2)结构面间距分布特征
结构面产状:走向、倾向、倾角。随机性显著。
例:潘别桐、井兰如对某地结晶岩体中北西构造区V级结构面得产状分
布直方图和密度分布函数曲线。
f(θ) 0.20
n = 119 θ = 314.5 σθ= 4.51
层状结构
岩性:单一或不同性质的岩层互层,有的还有极薄的软弱夹层;
结构面发育情况:以III、IV级结构面(层理、片理、节理)为主,延展性
较好,一般有2~3组结构面,层面居多;
结构面强度:层间结合力较差,tanφ=0.3~0.5;
水的影响:要注意地下水渗透压力所引起的问题,地下水的软化、泥化作
用明显;
整体结构的岩体,其变形、破坏与工程作用有关; 在深埋或高地应力区的坚硬岩层中开挖,引起应力释放,可能导致 岩爆,而且一般沿裂隙端部产生; 较坚硬岩层中可能产生微弱的塑性变形。
块状结构
岩性:单一或由强度相近的岩层共同组成的构造变形轻微的中厚层沉积岩、
变质岩和火成岩体;
结构面发育情况:以IV、V结构面为主,将岩体切割成岩块集合;
结构面强度:岩块之间结合力强,一般tanφ=0.4~0.6;
完整性:结构面间距dp=0.5~1.0m; 水的影响:地下水作用主要表现为使较坚硬岩石软化;
工程特性:
微小压缩变形,可能出现剪切滑移; 可能出现块体滑移,稳定性分析是要注意结构面的特性及组合,尤其是II、 III及结构面的存在; 在深埋或地震危险区条件下开挖,由于隐型微裂隙存在,可能出现岩爆; 有一定自稳能力,可局部出现不稳定块体,产生超挖。塌方和崩塌现象。
有的有泥膜
3. 构成次级地应力场边界
多数属坚硬结构面, 不夹泥,大节理 少数软弱结构面 或小断层开裂的
层面
IV级
延展短,未错动,不夹 1. 划分II级岩体结构类型的基本依据;
泥,有的呈弱结合状态, 2. 确定岩体力学性质,结构效应的基础
统计结构面
3. 有的为次级地应力场边界
坚硬结构面
节理,劈理,层 理,次生裂隙
结构面分级及其特征
规模:按规模分有五级二类。
级序 分级依据
力学效应
力学属性*
地质构造特征
延展几公里至几十公里 1. 形成岩体力学作用边界; I级 以上,贯通岩体,破碎 2. 岩体变形和破坏的控制条件;
带宽度达数米至数十米 3. 构成独立的力学介质单元
1.属软弱结构面;
2.构成独立力学模 型——软弱夹层
在压应力作用下表现出压缩、挤出和膨胀现象; 此类岩体中的峒室顶板和边墙易产生拗折; 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及薄板结构体强度控制岩体的前切滑移破坏。
镶嵌碎裂结构
岩性:单一,岩质坚硬; 结构面发育情况:IV、V级结构面密度大、组数多,结构面延展性差; 结构面强度:粗造、闭合、无充填物(或夹少量碎屑),岩块棱角明显,
观性质。
2.2.1 结构面的闭合度、粗糙度、贯通性和结合性
(1)闭合度
定义:又称张开度,是指结构面两侧岩壁的垂直分离距离,其空隙由空
气或水充填,它与被充填的结构面厚度是不同的。
张开度
厚度
闭合不连续面 张开不连续面 充填不连续面
闭合度
对岩体影响:闭合度的大小对结构面抗剪强度、结构面和岩体的渗透性
有很大影响。
对岩体的影响:结构面的粗造度是决定结构面结合好坏及其力学性质的
重要因素。
分类:中等规模(几米)结构面的粗造度按形态分有三种:台阶形、波
浪形和平面形。每种按程度分为三级:粗糙的、平坦的和光滑的。形成 九类。
不同粗糙度结构面抗剪强度存在如下关系:
同种形态的粗糙程度打者强度高 如:I > II > III,IV > V > VI,VII > VIII > IX
全贯通 贯穿整个岩体工程地段
构造断裂、软弱层面、 构造节理、小断层
半贯通 贯穿岩体工程地段1/3~2/3
构造节理、小断层
微贯通 贯穿岩体工程地段<1/3
节理裂隙
对岩体的影响:随贯通程度不同而异。全贯通结构面多为规模较大的构
造断裂或软弱层面,对工程岩体变形、破坏类型和规模起控制作用;微 贯通结构面使岩体强度降低,变形加大,相对来说对工程岩体影响小。
研究方法:认识结构面参数分布性,探讨用概率法描述和建立数学模型。
(1)结构面间距分布特征
结构面间距:是指相邻结构面间的垂直距离,以同组结构面的平均间距
表示。
分布特征:不是一个确定值,服从某种统计规律。
例:武钢程潮铁矿-220m水平50多条进路的矿岩结构面调查,得其概率 密度分布函数为
f (x) sesx
断层等等。结构面的作用与其规模和形态有关。
特点:
➢横向延展表现出面的几何特性; ➢物质分异面或不连续面; ➢常具有一定厚度,充有一定物质(例如:节理由两个面及面间的水或气 组成;断层及层间错动是由上下盘两个面及其间充填的断层泥和水构成的 实体组成); ➢变形机理是两面闭合或滑移; ➢破坏机理是沿面滑动或追踪开裂。
影响因素:结构面充填物成分和胶结性的影响显著。
例:某坝址的细砂岩中结构面为硅质胶结时,湿抗压强度为152.8MPa;
为钙质胶结时,降至65.5MPa;为泥质胶结时,仅为38.8MPa。
2.2.2 结构面的分布特性
结构面的非确定性:同一级别的结构面,其空间分布特征如产状、形态、
规模、密度和张开度等,表现出随机性。
1 n
yi
Y
n
Yi
i 1
Δx
Δx
X
Y
贯通性
定义:是指结构面在某一方向延伸并对工程所在地段岩体有影响的长度,
即贯穿工程部位的程度。一般通过观测露头上结构面的迹线长度来度量 (与区域地质调查中对结构面规模的划分不同)。
分类:从工程应用角度出发,分为全贯通、半贯通和微贯通。
贯通性 结构面穿越岩体工程地段的程度 代表性结构面
个结构体尺寸表示。
结构体产状:以结构体表面上最大结构面的长轴方向的产状说明。
2.1.1 岩体结构
(3)岩体结构组成
定义:不同类型的岩体结构单元在岩体内组合和排列形式(孙广忠,
1988)。
岩体结构三要素
结构面 岩体结构单元
结构体 岩体结构单元组合
坚硬结构面 软弱结构面 块状结构体 板状结构体
岩体结构单元排列
软弱破碎带往往导致岩体坍塌、滑移。
(夹泥)碎裂结构
岩性:复杂多变,组合不一; 结构面发育情况:多级结构面发育,结构体的大小和形态均不相同; 结构面强度:被软弱物质充填,结构面上tanφ<0.2; 水的影响:地下水作用明显; 工程特性:
岩体整体强度很低,塑性大,变形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 此类岩体中开挖工程,易发生坍落、滑移、片帮、侧向挤出和底臌等现象。
彼此镶嵌咬合,结构面上tanφ=0.4~0.6;
水的影响:地下水渗透性变化大; 工程特性:
岩体变形、破坏过程中,结构体的镶嵌咬合力起决定作用。
层状碎裂结构
岩性:复杂多变,软硬相间明显; 结构面发育情况:存在一组近似平行的软弱破碎带(I、II级结构面)与完
整程度相对良好的岩层(骨架岩层)相间存在;
结构面强度:结构面上tanφ=0.2~0.4; 水的影响:地下水的软化、泥化作用明显; 工程特性:
取决于结构面的形态、组数、产状。 结构体的典型状态:
柱状
板状
锥形
结构体
分类: 块状结构体,包括柱状、楔锥状结构体,各向尺寸接近相等,力学表
现以压碎、滚动、滑动为主;
板状结构体,板的厚度与延展长度(或宽度)比小于1:15,力学表现
主要为弯曲变形和溃折破坏。
结构体块度:可以用1立方米岩体内含有的结构体数表示,也可以用单
波
平坦的
浪
V 平坦
表面光滑的
形
VI 表面光滑
的
VII 粗糙平面形
粗糙的
平
VIII 平坦
平坦的 表面光滑的
面 形
IX 表面光滑
的
粗糙度
测定方法:
① 选择典型的结构面或可能发生剪切破坏面,根据每个平面的尺寸和滑 动方向确定测试方向X;
② 将长钢尺沿X方向放在结构面上,选定测量间隔ΔX(一般取5cm)
③ 将每个测量间隔初作为测点(如遇小台阶就以突变处为测点),用深 度游标卡尺测量直尺到结构面表面的垂直距离Yi,则结构面的粗糙度就 用Y表示
第2章 岩体结构及其完整性
引言
岩体结构是研究岩体力学的基础
岩体
结构面 结构面切割成的结构体
岩体结构
控制岩体的变形、 破坏等力学效应
工程应用
岩体结构分类、结构面特征、岩体结构现场调查方法及岩体完整性
2.1 岩体结构分类
2.1.1 岩体结构
(1)结构面
定义:岩体内开裂的和易开裂的地质界面,如节理、层理、劈理、裂隙、
2.1.2 岩体结构分类
根据结构面和结构体组合情况,可分为四大类七亚类
I 整体、块状结构
I1 整体结构 I2 块状结构
II 层状结构
II1 层状结构 II2 薄层(板)状结构
岩体结构类型
III 碎裂结构
III1 镶嵌碎裂结构 III2 层状碎裂结构 III3 (夹泥)碎裂结构
IV 散体结构
整体结构
结构面小,且连续性差, 1. 岩体内形成应力集中;
坚硬结构面
V级 统计结构面
2. 决定岩体力学性质和结构效应的依据
之一
*软弱结构面是指结构面内夹有软弱物质的,而无充填者为坚硬结构面
不连续小节理, 隐节理,层面, 片理面
2.1.1 岩结构
(2)结构体
定义:由结构面切割而成的岩块,与结构面相互依存。其形状和尺寸
0.32 f(a) 0.28
n = 118 a = 24.74 σa = 3.44
f(β)
n = 68
β = 221
σβ= 4.46
0.16
0.24
0.2
0.20
0.12
0.16
0.08
0.12
0.1
0.04
0 260 280 300 320 340 360 走向θ
分级:为便于野外定性鉴别,凡闭合度大于3mm的认为是张开的,小
于0.1mm已不易肉眼判别,因此将闭合度分为三档:
闭合度
张开宽度(mm)
闭合 微张开 张开
<1.0 1.0~3.0
>3.0
现场鉴别时,应注意描述缝隙两侧岩壁的性质的变化,有无充填物,胶 结状况及赋水状况。
粗糙度
定义:结构面相对于平均面的固有表面不平整度和波纹度,也称起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