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化学色素

合集下载

《食品化学》教案

《食品化学》教案

《食品化学》教案第22次课2学时一、授课题目第七章食品色素和着色剂二、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天然色素的种类、结构、性质掌握天然色素在食品加工贮藏中的变化、作用和控制了解我国允许使用的合成食品着色剂的种类、结构、性质以及应用规范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⑴掌握天然色素的种类、结构、性质⑵掌握天然色素在食品加工贮藏中的变化和控制难点:掌握天然色素的种类、结构、性质四、主要参考资料《食品化学》,王璋、许时婴、汤坚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4;《食品化学》,刘邻渭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3;《食品化学》,谢笔钧主编,科学出版社,2006,6;五、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讲授法辅导手段:PPT板书:板书+多媒体主要内容⑴食品中固有色素的种类、结构和性质⑵天然色素在食品加工贮藏中的变化和控制⑶食品中添加的着色剂种类,及应用范围食品中的天然色素按来源分为动物色素、植物色素和微生物色素三大类。

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卟啉类衍生物(如叶绿素、血红素和胆色素)、异戊二烯衍生物(如类胡萝卜素)、多酚衍生物(花青素、类黄酮、儿茶素和单宁等)、酮类衍生物(如红曲色素、姜黄色素)、和醌类衍生物(虫胶色素和胭脂虫红等);若按色素溶解性可分为脂溶性色素和水溶性色素。

第一节食品中固有的色素一、叶绿素1、结构2、植物中的叶绿素叶绿素有多种。

如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c和叶绿素d。

以及细菌叶绿素和绿菌属叶绿素等。

与食品有关的主要是高等植物中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两种(3:1)。

在叶绿体内,叶绿素可看成是嵌在蛋白质层和带有一个位于叶绿素植醇链旁边的类胡萝卜素脂类之间。

当细胞死亡后,叶绿素即从叶绿体内游离出。

游离叶绿素很不稳定,对光和热都很敏感。

3、理化性质叶绿素a和脱镁叶绿素a均可溶于乙醇、乙醚、苯和丙酮等溶剂,不溶于水,而纯品叶绿素a和脱镁叶绿素a仅微溶于石油醚。

叶绿素b和脱镁叶绿素b也易溶于乙醇、乙醚、丙酮和苯,纯品几乎不溶于石油醚,也不溶于水。

食品化学 色素章节总结

食品化学 色素章节总结
❖ 2.高温瞬时:但保绿时间短。 ❖ 3.绿色再生:用锌或铜离子作用使产生取代
叶绿素。 ❖ 4.调气、脱水、避光等。
❖ 1、叶绿素中,占据卟啉环中的离子为(B) ❖ A铁离子 B镁离子 C 锌离子 D铜离子 ❖ 2、绿素a和叶绿素b及在某个波长范围内(红光)有尖锐的
吸收峰,可以借助这一特性来鉴定它们,这个波长范围是(D ) ❖ A 450~550 B 500~600 C 550~650 D 600~700
花青素 血红素 动物色素 卵黄 虾壳中的类胡萝卜素
微生物色素 如红曲色素
人工色素
食品色素的分类


❖ 天然色素
(按化学结构)
吡咯类
叶绿素 血红素
异戊二烯类 类胡萝卜素
辣椒红色素
多酚类
花青素
花黄素
酮类
红曲色素
姜黄素
醌类
虫胶色素
胭脂虫红素
❖ 判断: 天然色素的安全性比人工合成性高,稳定性 比人工色素好.
❖ 叶绿素的铜或锌的衍生物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在碱性条件下稳定性差,与叶绿 素相反。
❖ 叶绿素及其衍生物的色泽如何,与其中心离子的存在与种类有关:当卟啉环的 中心离子为Mg2+、Cu2+、Zn2+时,呈绿色;无中心离子时是黄绿色或褐色。
叶绿素及其衍生物的各种反应示意图
叶绿素分解物
(无色)
叶绿素分解物
❖ 2.由图可知我们想要色泽鲜艳及新鲜的猪肉,氧气的分压应 该控制在:(D )
❖ A.0~20 B.20~40 C.40~60 D.60~80
❖ 判断:动物胴体被分割后,由于分割肉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而使动物肉保 持鲜红色。
错误。当胴体被分割后,随着肉与空气的接触,还原态的肌红蛋白向两种不同 的方向转变,一部分肌红蛋白与氧气反应生成鲜红色的氧合肌红蛋白,产生人 们熟悉的鲜肉色,同时,一部分肌红蛋白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棕褐色的 高铁肌红蛋白,而且随着分割肉在空气中放置时间的延长,肉色会越来越转向 褐红色。

食品化学思考题—第七章色素

食品化学思考题—第七章色素

第七章色素与着色剂1. 下列色素为合成色素的是( )。

A.苋菜红 B.花青素 C.血红素 D.红曲色素2. 下列色素为合成色素的是( )。

A.胭脂红 B.类胡萝卜素 C.叶绿素 D.叶黄素3. 下列色素属多烯色素的是( )。

A.β-胡萝卜素 B.血红素 C.花青素 D.红曲素4. 下列色素属多烯色素的是( )。

A.α-胡萝卜素 B.叶绿素 C.柠檬黄 D.胭脂红5. 下列色素属多烯色素的是( )。

A.γ-胡萝卜素 B.花青素 C.血红素 D.柠檬黄6. 下列天然色素中属于多酚类衍生物的是( ) A、花青素B、血红素C、红曲色素D、虫胶色素7. 既是水溶性,又是多酚类色素的是()A、花青素、黄酮素B、花青素、血红素C、血红素、黄酮素D、类胡萝卜素、黄酮素8. 下列色素中属于水溶性色素的是( ) A 叶绿素 B 红曲色素 C 花青素D类胡萝卜素9. 下列基团有助色功能的是()A、—NO2 B、—CHO C、—NH2 D、—C=O10. 分子中含有一个生色基的物质,吸收波长为200~400nm是()A有色B无色C紫色D黄绿色11.叶绿a、叶绿b的主要区别是在3位碳上所接的基因不同,即( )。

A、叶绿a 接的是-CHO,叶绿b 接提-CH3B、叶绿a接的是-CH3,叶绿b 接的是-CHOC、叶绿a接的是-CH3,叶绿b 接的是-COOHD、叶绿a 接的是-COOH,叶绿b 接的是-CH312.为了提高绿色蔬菜的色泽稳定性,采用下列的()处理可以改善加工蔬菜的色泽品质。

A 加入一些有机酸B 加入一些锌离子C 增加水分活度D 乳酸菌发酵13.在腌制肉的过程中,为了使肉颜色好看,应加入( ) A、NaNO3 B、NaNO2 C、Nacl D、NaHCO314.在有亚硝酸盐存在时,腌肉制品生成的亚硝基肌红蛋白为( )A. 绿色B. 鲜红色C. 黄色D. 褐色15.马铃薯、稻米、小麦面粉、芦笋、荸荠等在碱性条件下烹煮而呈黄色,这是由于其类黄酮生成黄色的()型结构。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化学实验实验六 花青素色素稳定性实验 ppt课件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化学实验实验六 花青素色素稳定性实验 ppt课件

实验结果
列表记录各种处理对花青素颜色的变化, 并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实验说明
实验中可自行选择带有花青素的样品,影 响因素及实验条件也可以自己设计。
实验材料
几种色彩不同的花 含有花青素的蔬菜水果试剂1mol/LNaOH溶液、冰乙酸、亚硫酸氢 钠、
2%抗坏血酸溶液、三氯化铝、三氯化铁、 盐酸、果糖等
实验过程
提取:将几种花用沸水浸泡,取溶液实验 将鲜样匀浆,纱布过滤后取汁液实验
实验内容: 1、pH值对花青素颜色的影响 2、亚硫酸盐对花青素颜色的影响 3、抗坏血酸对花青素颜色的影响 4、金属离子对花青素色泽的影响 5、温度对花青素的影响 6、糖对花青素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化学实验实验六 花 青素色素稳定性实验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化学实验实验六 花青素
色素稳实定验性目实的验
了解花青素色素的变色原理,通过实验, 学会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化学实验实验六 花 青素实色验素原稳理定性实验
花青素属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中主要 的水溶性色素之一。
花青素和花色苷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常 因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颜色,影响变色 的条件主要包括pH值、氧化剂、酶、金属 离子、糖、温度和阳光等。

食品化学第八章色素(一)

食品化学第八章色素(一)

食品化学第八章色素(一)引言概述:食品色素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它能够为食品赋予各种各样的颜色,提高食物的视觉吸引力和吸引消费者的欲望。

本文将介绍食品化学第八章中关于色素的内容,包括色素的定义、分类、应用、安全性以及检测方法等。

正文内容:一、色素的定义1. 色素是指能够为食品提供各种颜色的化合物,可以天然获得或通过合成获得。

2. 色素在食品中广泛应用,包括糖果、饮料、糕点等,能够增加食品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色素的分类1. 天然色素:包括植物色素和动物色素,如胡萝卜素、叶绿素、虫红素等。

2. 合成色素:经过化学反应合成的色素,如亚硝基染料、偶氮染料等。

3. 食品添加剂色素:经过安全评估合格的色素,如苏丹红、塔尔红等。

三、色素的应用1. 提供颜色:色素能够赋予食品各种颜色,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外观的需求。

2. 增加稳定性:某些色素具有抗氧化和抗光的性质,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3. 修饰食品质感:色素能够改善食品的质感,增加其口感和口感的层次感。

四、色素的安全性1. 国际食品安全机构对食品色素的使用有一系列的规定和标准,以确保其安全性。

2. 食品色素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过量摄入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3. 消费者应注重食品色素的选择,选择符合规定和标准的色素。

五、色素的检测方法1. 化学分析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等,可以对食品中的色素进行定量分析。

2. 光谱分析方法:如紫外-可见光谱法、近红外光谱法等,可以对食品中的色素进行快速检测。

3. 生物传感器法:利用生物分子或细胞对色素进行检测,具有快速、灵敏的优点。

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食品化学中关于色素的基本概念、分类、应用、安全性以及检测方法等相关内容。

色素作为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对于提高食品的外观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我们也要注意色素的安全性,并选择符合规定和标准的色素来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健康。

食品化学色素(二)

食品化学色素(二)

食品化学色素(二)引言概述:食品化学色素在食品加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增加食品的色彩和吸引力。

然而,在使用食品化学色素时,必须注意其安全性和合规性。

本文将探讨食品化学色素的不同类型和用途,并介绍其对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影响。

正文内容:1. 食品化学色素的类型a. 天然色素:来自天然来源的压榨、提取或精制而成,如胡萝卜素、叶绿素等。

b. 人工合成色素:通过化学合成制得的色素,如安红染、亚甲基蓝等。

c. 可溶性色素:可以溶于水、油或酒精的色素,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食品加工。

d. 不可溶性色素:不溶于水、油或酒精,适用于特定类型的食品加工。

2. 食品化学色素的用途a. 增色效果:能够赋予食品鲜艳的色彩,增加吸引力和美感。

b. 保鲜作用:一些食品色素具有抗氧化和抗菌作用,可以延长食品的保鲜期。

c. 食品品质改进:适当运用色素可以改善食品的外观、口感和口感。

d. 模拟食品:色素可以用来模拟天然食品的颜色,增加其可识别性。

e. 营养价值增强:部分食品色素具有添加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功能。

3. 食品化学色素对食品质量的影响a. 外观性质:色素可以使食品变得更加饱满、鲜艳、诱人,增加其食欲。

b. 感官品质:色素可以改善食物的口感、口味和香气,提升整体食品体验。

c. 装饰效果:适当使用色素可以使食品更加吸引人,增加其市场竞争力。

d. 一致性:色素可以使不同批次的食品保持一致的色彩和外观。

4. 食品化学色素对食品安全的影响a. 毒性:某些合成色素可能具有潜在的毒性和致癌性风险,应根据安全标准使用。

b. 添加量限制:色素的使用应该符合国家和地区的法规和规定。

c. 过敏反应:少数人可能对某些色素过敏,应注意避免过量摄入。

d. 替代选择:在可能的情况下,选择天然色素或纯天然食材来代替化学合成色素。

5. 趋势和未来发展a. 天然色素的应用趋势:由于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天然色素的需求逐渐增加。

b. 新型色素的研发:研究人员不断努力开发新型色素,以满足消费者对天然和安全食品的需求。

食品化学之色素讲学

食品化学之色素讲学
Chapter 6 色 素
一、食品色素的定义和作用
定义:食品中能够吸收和反射自然光进而使食品呈
现各种颜色的物质统称为食品色素。
二、食品色素的分类

按化学结构分为:四吡咯衍生物、多酚类衍生物
异戌二烯衍生物、酮衍生物类等

按来源分为: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两大类
6.2
卟啉类色素
由四个吡咯联成 的环称为卟吩, 当卟 吩环带有取代基时, 称为卟啉类化合物。 天然色素中常见的卟 啉类色素有: 叶绿素、血红素
二、食品加工中的变化
*酶促变化: 叶绿素酶可直接使叶绿素脱镁脱植。 *酸和热的作用: 加热使叶绿素脱镁、脱植,也可发生异构化 反应,使颜色向褐色转变。 *光解:加工储藏中的食品或食品原料,其中所含 的叶绿素很易受光作用而分解褪色。
三、护色Biblioteka 中和酸而护绿 高温瞬时杀菌 绿色再生:绿色再生技术是利用一定的方法将叶绿 素中的镁置换为锌 其它方法:干燥、避光

6.3
类胡萝卜素
广泛分布于红色、黄色和橙色的水果及
绿色的水果蔬菜中。
类胡萝卜素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纯碳氢
化物被称为胡萝卜素;另一类的结构中含有
含氧基团,称为叶黄素类。类胡萝卜素为脂
溶性色素。
胡萝卜素类目前指四种物质:α-胡
萝卜素、β-胡萝卜素、γ-胡萝卜素、番
茄红素。
6.4
多酚类色素
1.花青素类-花色苷
植物世界分布最广的一类色素 有红、橙、紫等各种颜色
第五节 酶促褐变
一.酶促褐变机理 植物中的酚类物质在酚酶 及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氧化 成醌,醌再进行非酶促反应 生成褐色的色素。
二. 酶促褐变的条件
多酚类底物、酶及氧

食品化学食品的添加剂

食品化学食品的添加剂

食品化学食品的添加剂食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食品的安全和质量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改善食品的质感、延长保质期、增加营养价值等目的,食品工业中广泛使用了各种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和储存过程中,为了改善食品的质量、色泽、口感、营养价值等方面的特性而添加的物质。

本文将介绍食品化学食品的添加剂的种类、作用和安全性。

一、食品化学食品的添加剂的种类食品化学食品的添加剂主要包括增稠剂、乳化剂、抗氧化剂、防腐剂、甜味剂、色素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添加剂的作用和应用范围。

1. 增稠剂:增稠剂是一种能够增加食品黏度和稠度的物质,常用的增稠剂有明胶、果胶、海藻酸钠等。

增稠剂主要用于制作果冻、果酱、糖果等食品,能够增加食品的口感和质感。

2. 乳化剂:乳化剂是一种能够使油水混合物均匀分散的物质,常用的乳化剂有卵磷脂、甘油脂肪酸酯等。

乳化剂主要用于制作乳制品、沙拉酱、冰淇淋等食品,能够使食品更加细腻和口感更好。

3. 抗氧化剂:抗氧化剂是一种能够延缓食品氧化反应的物质,常用的抗氧化剂有维生素C、维生素E等。

抗氧化剂主要用于制作肉制品、油脂类食品等,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和稳定食品的色泽。

4. 防腐剂:防腐剂是一种能够抑制食品腐败和变质的物质,常用的防腐剂有硫酸盐、亚硝酸盐等。

防腐剂主要用于制作肉制品、果蔬制品等,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和保持食品的新鲜度。

5. 甜味剂:甜味剂是一种能够增加食品甜味的物质,常用的甜味剂有蔗糖、蜂蜜、甜菊糖等。

甜味剂主要用于制作糖果、饮料等食品,能够增加食品的甜味而不增加热量。

6. 色素:色素是一种能够改变食品颜色的物质,常用的色素有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

色素主要用于制作糕点、饼干、饮料等食品,能够增加食品的色彩和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二、食品化学食品的添加剂的作用食品化学食品的添加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够改善食品的质感、延长保质期、增加营养价值等。

具体来说,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如下:1. 改善食品的质感:食品添加剂能够增加食品的黏度、稠度和口感,使食品更加细腻、口感更好。

《食品化学》必考重点题型第七章维生素和矿物质第八章色素和着色剂

《食品化学》必考重点题型第七章维生素和矿物质第八章色素和着色剂

第七-八章主要考点题型解析一、解答题1、何谓维生素?有哪些共同特点?答:维生素是活细胞为了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但需要极微量的天然有机物质的总称。

而大部分维生素不能在人体内合成,必须从外界食物中摄取。

维生素中有一部分可以通过化学反应人工合成,还有部分人工合成比较困难,此外一些有机化合物在人体内可以通过一定途径转活方式转化为某种维生素。

2、维生素按其溶解性分为几类?答:维生素的分类:脂溶性:维生素 A、维生素 D、维生素 E 等水溶性:维生素 B 族和维生素 C3、维生素 C 在食品工业中的作用。

答:维生素的功能: (1)辅酶或辅酶前体:如烟酸,叶酸等 (2)抗氧化剂: VE, VC (3)遗传调节因子: VA, VD (4)某些特殊功能: VA-视觉功能 VC-血管弹性4、维生素 E 的稳定性以及在食品工业中的作用。

答:VE 对氧敏感,VE 极易受分子氧和自由基氧化,生成无活性的醌类物质。

对热、酸、碱、紫外光则比较稳定,在食品熟制和贮藏过程损失较少。

VE 在食品工业中可作为营养强化剂、抗氧化剂及自由基清除剂。

5.为何牛奶不宜放在透明的容器中?答:牛奶中含有核黄素,在日光下存放 2 小时后核黄素损失 50%以上,放在透明玻璃皿中也会产生“日光臭味” ,导致营养价值降低。

牛奶中的 VA 对光敏感,导致 VA 的损失。

6.影响维生素损失的因素,食品加工中应如何降低维生素的损失?答:由于维生素多含不饱和双键和还原性基团,因此,维生素是所有营养素中受加工和贮藏条件影响最大的一类营养素,容易受光、氧、温度、pH 值、射线、氧化剂、金属离子、食品添加剂。

水分含量、酶等因素的影响而损失。

预加工水果和蔬菜的去皮和修整会造成集于皮中的维生素损失。

去皮前的碱处理也增加了不稳定维生素的损失。

流水槽输送,清洗和在盐水中烧煮时,水溶性维生素易损失。

加工用水中氧浓度、痕量金属离子浓度会影响维生素的分解。

热处理时,用热水浸烫会造成水溶性维生素的大量损失。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

食品色素和着色剂

❖ 8.2.3 多酚类色素

多酚类化合物由于分子结构中含有苯
环,且苯环上带有多个羟基,因而得名。绝
大多数多酚为黄酮类化合物。多酚类色素常
见的主要类型有花色苷、类黄酮、原花色素、
单宁。
❖ 8.2.3.1 花色苷
❖ 花色苷(anthocyanins)是一类在自然 界中分布最广泛的水溶性色素。
❖ (1)存在状态和结构:花色苷是花青素与 糖结合成的苷类化合物。
❖ 影响叶绿素的稳定性因素如下:

①叶绿素酶影响。唯一能使叶绿素降
解的酶。能催化叶绿素和脱镁叶绿素脱植醇。

②热处理和pH影响。脱镁叶绿素衍生
物为橄榄褐色,叶绿素铜钠就是依据此原理
制备而成,它是一种理想的天然食品着色剂。
pH对叶绿素的热稳定性有较大影响,在碱性
介质中(pH9.0),叶绿素对热非常稳定,
血红蛋白
肌红蛋白
卟啉环
❖ (2)化学反应与颜色变化。血红素卟啉环 内的中心铁可以Fe2+或Fe3+状态存在。
❖ ①肌红蛋白、氧合肌红蛋白和高铁结合 蛋白的相互转化。氧合作用,氧化反应。在 肉中只要有还原性物质存在,肌红蛋白就会 使肉保持红色;当还原剂物质耗尽时,高铁 肌红蛋白的褐色就会成为主要色泽。

叶绿素a、b、c和d,高等植物中的叶绿
素a和b的两者含量比约为3:1.
❖ (2)物理性质:叶绿素a和脱镁叶绿素a均 可溶于乙醇、乙醚、苯和丙酮等溶剂,不溶于
❖ (3)化学性质: 对热、光、酸、碱等均 不稳定,最普遍的变化是生成脱镁叶绿素, 暗橄榄褐色。

叶绿素在酶的作用下,可发生脱镁、
脱植醇反应。

食品的品质特性:色泽、风味、质地、

食品化学色素章节总结(一)2024

食品化学色素章节总结(一)2024

食品化学色素章节总结(一)引言:食品化学色素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添加剂,用于增强食品的色彩和吸引力。

本文将对食品化学色素进行综述,分为五个大点,包括色素的定义和分类、色素的应用、色素的制备方法、食品安全与色素的关系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色素的定义和分类1. 色素的定义及作用2. 色素的分类: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3. 天然色素的来源和特点4. 合成色素的来源和特点5. 色素的稳定性和储存条件二、色素的应用1. 食品中常见的色素2. 不同色素对食品的色彩和外观的影响3. 色素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技术4. 色素的使用限制和法规5. 食品自然色素的发展趋势三、色素的制备方法1. 天然色素的提取和制备2. 合成色素的合成原理及方法3. 其他色素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4. 高效制备色素的技术创新5. 色素制备中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四、食品安全与色素的关系1. 色素对食品安全的影响2. 色素的毒性评估和安全标准3. 色素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4. 常见色素的安全性评估结果5. 监管机构对色素使用的监管与控制五、未来的发展方向1. 纳米技术在色素领域的应用2. 生物技术在色素制备中的应用3. 新型材料的开发与色素行业的结合4. 基于环境友好的色素制备与利用5. 色素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前景展望总结:食品化学色素是食品加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食品的色彩和吸引力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引言、五个大点以及各个大点下的小点,对色素的定义和分类、应用、制备方法、食品安全与色素的关系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综述。

深入了解食品化学色素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色素应用,促进食品安全与色素的和谐发展。

食品化学整理名词解释

食品化学整理名词解释

食品化学整理名词解释1.水分活度:食品中水分逸出的程度,可以用食品中水的蒸汽压与同温度下纯水饱和蒸汽压之比表示,也可以用平衡相对湿度表示。

5.蛋白质变性:由于环境因素的变化,天然蛋白质分子的构象发生变化。

这个过程叫做变性。

11.美拉德反应:凡是羰基与氨基经缩合,聚合生成类黑色素的反应称为羰氨反应。

【氨基化合物与羰基化合物在一定温度、压力与水分条件下相互作用生成类黑精类化合物的反应称为美拉德反应,是法国化学家美拉德发现的。

】12.淀粉糊化:在一定温度下,淀粉颗粒在水中膨胀,形成粘性糊状胶体溶液。

这种现象被称为“淀粉糊化”。

13.糊化淀粉的老化:糊化淀粉溶液在缓慢冷却或室温下放置后会变得不透明,甚至凝结沉淀。

这种现象被称为淀粉老化。

14变性淀粉:为了满足食品加工的需要,对天然淀粉进行物理、化学和酶处理,使淀粉原有的物理性质,如水溶性、粘度、色、味等流动性发生变化,因此处理后的淀粉称为变性淀粉。

15同质多晶现象:化学组成相同的物质可以形成不同形态晶体,但融化后生成相同液相的现象叫同质多晶现象,例如由单质碳形成石墨和金刚石两种晶体。

脂肪替代品:基本上不向人体提供能量,但具有脂肪的味道和润滑作用的物质称为脂肪酸替代品。

脂肪替代品有两种:脂肪替代品和脂肪模拟物。

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与油脂相似。

它们可以部分或完全取代食物中的脂肪,以脂质和合成脂肪酸酯为基质,在冷却和高温条件下稳定。

脂肪模拟物在感官和物理性质上模拟油,但不能完全替代油。

它们通常以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为基质,在高温下容易引起变性和焦糖化,因此不应在高温下使用。

28酶促褐变:较浅色的水果、蔬菜在受到机械性损伤(削皮、切片、压伤、虫咬、磨浆、捣碎)及处于异常环境变化(受冻、受热等),在酶促(催化)下氧化而呈褐色,称为酶促褐变。

酶促褐变和非酶褐变:由多酚氧化酶等酶参与引起的食物颜色变化。

2)颜色的变化不需要酶的参与,如美拉德反应、焦糖反应等颜色变化。

42滞后现象:对于食品体系,水分回吸等温线(将水加入一个干燥的试样)很少与解吸等温线重叠,这两条曲线的不一致现象称为滞后现象。

食品化学色素试题及答案

食品化学色素试题及答案

食品化学色素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食品中常用的合成色素是以下哪种?A. 胡萝卜素B. 叶绿素C. 胭脂红D. 姜黄素答案:C2.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食品添加剂?A. 防腐剂B. 乳化剂C. 抗氧化剂D. 维生素C答案:D3. 食品色素的安全性评价主要依据什么?A. 色泽鲜艳度B. 价格C. 使用历史D. 毒理学数据答案:D4. 以下哪种色素属于天然色素?A. 柠檬黄B. 苋菜红C. 焦糖色D. 辣椒红答案:D5. 食品中添加色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营养价值B. 增加食品重量C. 改善食品外观D. 增加食品口感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食品色素根据来源可以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

答案:合成色素;天然色素2.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符合________,不得对人体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

答案:食品安全标准3. 食品中添加的色素应具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基本条件。

答案:良好的着色力;良好的耐光、耐热、耐酸碱性;良好的稳定性4. 食品色素的添加量通常以________或________表示。

答案:质量分数;体积分数5. 食品色素的安全性评价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阶段。

答案:急性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试验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食品中添加合成色素的利弊。

答案:合成色素的优点在于色泽鲜艳、成本低廉、着色力强、稳定性好,能够满足食品加工和保存过程中对色泽的需求。

然而,合成色素可能存在安全性问题,如部分合成色素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有害物质,长期大量摄入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2. 描述食品中添加天然色素的优势。

答案:天然色素来源于天然植物、动物或微生物,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

它们通常具有良好的着色效果,且在食品加工和保存过程中相对稳定。

食品化学 第九章 色素

食品化学 第九章 色素

脱镁叶绿素(μ g/g 干重) a 830 340 180 34 b 200 120 51 13
焦脱镁叶绿素(μ g/g 干重) a 4000 260 110 33 b 1400 95 30 12
加氧作用与光降解

叶绿素溶解在乙醇或其他溶剂后并暴露于空气中会发生氧化,
将此过程称为加氧作用(allomerization)。

染色 使获得和保持食品的另外一种方法。
3、食品呈色机理
在可见光中,不同波长的光呈现不同的颜色,这是因为
不同的物质能够吸收不同波长的光。

如果某种物质吸收的光的波长范围在可见光以外,这种物质 就是无色的;

如果吸收可见光区的某些波长的光,那这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而它所呈现的颜色就在可见光中未被吸收的光的颜色,即被 吸收光的互补色。

(1)氧合作用:血红素中的亚铁与一分子
氧以配位键结合,而亚铁原子不被氧化,这
种作用被称为氧合作用。

分子态氧与肌红蛋白键合成为氧合肌红蛋白(MbO2)
肉由暗红色变为亮(鲜)红色

(2)氧化作用:血红素中的亚铁与氧发生 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高铁血红素的作用被 称为氧化作用。

卟啉环中的Fe2+转变成Fe3+生成高铁肌红蛋白(MMb) 暗红色的肌红蛋白和亮红色的氧合肌红蛋白变为棕褐 色的MMb

食品的颜色可以刺激消费者的感觉器官,并引 起人们对味道的联想。


如红色给人味浓、成熟和好吃的感觉。
绿色给人清凉的感觉

颜色也可影响风味感受

人们认为红色饮料具有草莓、黑莓或樱桃风味,黄色饮料 具有柠檬风味,而绿色饮料具有酸橙风味。

食品化学色素(一)2024

食品化学色素(一)2024

食品化学色素(一)引言概述:食品化学色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的物质,它们能够赋予食品丰富多彩的颜色,提升食品的吸引力和美感。

然而,尽管食品化学色素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人们对其安全性和影响却存在不少担忧。

本文将从色素的分类、应用范围、工艺过程中的考虑、安全性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便对食品化学色素有更深入的了解。

正文:一、色素的分类1. 天然色素:从天然资源中提取,如胡萝卜素等。

2. 合成色素:通过化学合成获得,如亚硝酸盐等。

3. 植物提取色素:从植物中提取出的色素,如叶绿素等。

4. 功能性色素:具有一定功能的色素,如叶黄素等。

5. 仿制色素:人工合成的与天然色素相似的色素,如染料宝蓝等。

二、色素的应用范围1. 食品及饮料:用于赋予食品和饮料丰富的颜色,提升产品的吸引力。

2. 烹饪及调味品:用于烹饪过程中的调色和味觉感知。

3. 糖果及糕点:用于提升糖果和糕点的视觉效果,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4. 饲料及宠物食品:用于提高饲料的可食性和营养价值,增加宠物对食物的喜爱度。

5. 化妆品及个人护理产品:用于赋予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丰富多彩的颜色,增加产品的吸引力。

三、工艺过程中的考虑1. 色素的选择:根据食品的特性和使用目的选择适合的色素。

2. 色素的稳定性:色素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对产品的质量和色泽有重要影响。

3. 色素的添加浓度:适当的色素添加浓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但过高的浓度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4. 反应过程的控制:控制加热、酸碱度和氧气含量等因素,保证色素达到最佳表现。

四、安全性问题1. 某些合成色素可能存在毒性和致癌性风险,需要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

2. 部分食物过敏者对某些色素可能有过敏反应,需避免使用。

3. 过量摄入某些色素可能对身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应注意合理控制摄入量。

五、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 食品化学色素的合法、安全使用需要政府、监管部门以及企业共同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姜黄素(Curcumin)
姜黄素是从草木植物姜黄的根茎中提取得到 的一种黄色色素,它是自然界中比较稀少的一种 二酮类色素姜黄中含3~6%的姜黄素。着色力好, 稳定性较差。 姜黄素也可用于咖哩粉、调料及黄色咸萝卜条 的着色。
结构
是一种二酮类衍生物,结构如下 :
二、醌类衍生物
1、虫胶红(Lac color):又称紫胶虫色素、紫草茸色 素。紫胶虫是一种寄生于梧桐科、豆科、桑科等植 物上的一种寄生虫,它的分泌物即为虫胶(紫胶),在 中医上可以作为中药 (紫草茸),并含有6%左右的色 素。虫胶色素有溶于水和不溶于水两大部分,它们 都是蒽醌衍生物,溶于水的称之为虫胶红酸(Laccaic acid),有A、B、C、D、E五部分成分:
(8)缩合反应
花色苷自身或与蛋白质、单宁、其它类黄酮和 多糖之间能够缩合。有些产物可以使花色苷退色, 有些可以提高花色苷的稳定性。
(9)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可与花色苷发生反应从而时花色 苷退色。
(10)酶
花色苷的降解与酶有关,糖苷水解酶合多酚
氧化酶是已知的可以引起花色苷加速降解的酶。
单宁与食品的涩味有关,能参加酶促褐变反应,
二、食品中天然色素的分类
(一)按来源的不同 1. 植物色素 如绿色(叶绿素)、红色或紫色(花青素)等。 2. 动物色素 如肌肉中的血红色,虾、蟹表皮的类胡萝卜素等。 3. 微生物色素 如红曲霉的红曲素等。 (二)按化学结构的不同 1. 四吡咯衍生物(或卟啉衍生物) 如叶绿素、血红色、肌红 素等。 2. 异戊二烯衍生物 如类胡萝卜素。 3. 多酚类衍生物 如花青素、花黄素(花酮素)、儿茶素、单 宁等。 4. 酮类衍生物 红曲红色素、姜黄素等。 5. 醌类衍生物 虫胶色素、胭脂虫红等。 (三)按溶解性质不同 1. 水溶性色素 2. 脂溶性色素
叶绿素 蓝黑色 117~ a 120 粉末 ℃ 叶绿素 深蓝色 120~ b 130 粉末 ℃
乙醇溶 荧光色 旋光性 泽 液色 泽 蓝绿色 深红色 有
绿色或 红色 黄绿 色

叶绿素a b都不溶于水,而溶于乙醇、 丙酮、乙醚、氯仿、苯等有机溶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叶绿素在食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的变化
叶绿素在食品加工中最普遍的变化是生成脱镁叶绿素, 在酸性条件下叶绿素分子的中心镁原子被氢原子取代,生成 暗橄榄褐色的脱镁叶绿素,加热可加快反应的进行。单用氢 原子臵换镁原子还不足以解释颜色急剧变化的原因,很可能 还包含卟啉共振结构的某些移位。 叶绿素在稀碱溶液中水解,除去植醇部分,生成颜色为鲜 绿色的脱植基叶绿素、植醇和甲醇,加热可使水解反应加快
生成过氧化物及更多的自由基,最终导致卟啉
降解及颜色完全消失。
②酶促变化
叶绿素酶是目前已知的唯一能使叶绿素降解的酶。叶
绿素酶是一种酯酶,能催化叶绿素和脱镁叶绿素脱植醇,
分别生成脱植基叶绿素和脱镁脱植基叶绿素。 对于叶绿素的其他衍生物,因其结构不同,叶绿素
酶的活性显示明显的差别。
叶绿素酶在水、醇和丙酮溶液中具有活性,在蔬菜 中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82.2℃,因此植物体采收后未 经热加工,脱植基叶绿素不可能在新鲜叶片上形成。如 果加热温度超过80℃,酶活力降低,达到100℃时则完全 丧失活性。
组成
红曲色素来源与微生物,是红曲霉菌丝分 泌的色素。红曲色素中有六种不同成分,其中 有橙色红曲色素(红斑花青素,红曲玉红素)、 黄色红曲色素(红曲素、黄红曲素)、紫色红 曲色素(红斑红曲胺、红曲玉红胺)。 上述这些上述的成分的物理化学性质互不 相同,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是醇溶性的橙色红 曲色素中红斑红曲素和红曲玉红素。
5、儿茶素
儿茶素是黄烷醇的总称,在茶叶 中大量存在,其含量为茶叶中多酚类 总量的60~80%。
性质
1. 白色结晶,在空气中氧化成黄棕色胶状物,易 溶于水、乙醇、甲醇、丙酮等有机溶剂、部分 溶于乙酸乙酯及醋酸中,难溶于三氯甲烷和无 水乙醚。 2. 儿茶素于三氯化铁,生成绿黑色沉淀,遇醋酸 铅生成灰黄色沉淀,可用于儿茶素的定性分析。 3. 儿茶素分子中酚羟基在空气中易氧化,尤其是 在碱性溶液中更易氧化,在高温、潮湿条件下 容易自动氧化成各种有色物质,同时亦可被多 酚氧化酶和过氧化酶氧化产生有色物质。 绿茶茶汤放置时间长时,水由绿变黄, 以至变红,这是儿茶素自动氧化的结构,茶叶 在贮藏过程中,滋味变淡,汤色变深变暗,与 儿茶素自动氧化也有密切的联系。
另外它还能与Fe3+形成黑色物质,与蛋白质形成不 溶性沉淀可以用来对果汁的澄清。含单宁高的植物可 以作为制革工业中的植物性鞣质原料。
性质
1. 2. 3. 4. 5. 6. 无定型粉末,易溶于水、酒精及丙酮; 水溶液呈酸性并有涩味; 遇生物碱沉淀‘ 与铁盐生成黑色或蓝、绿色沉淀‘ 与蛋白质作用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 在氧化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聚合而生 成黑褐色沉淀。
(3)护绿方法
对于蔬菜在热加工时如何保持绿色的问题,曾有过大量的 研究,但没有一种方法真正获得成功。 a、中和酸而护绿:采用碱性钙盐或氢氧化镁使叶绿素分 子中的镁离子不被氢原子所臵换的处理方法,虽然在加工后产 品可以保持绿色,但经过贮藏后仍然变成褐色。 b 、高温短时灭菌:人们还应用高温短时灭菌 (HTST) 加工 蔬菜,这不仅能杀灭微生物,而且比普通加工方法使蔬菜受到 的化学破坏小。 c、绿色再生:在商业上,目前还采用一种复杂的方法, 采用含锌或铜盐的热烫液处理蔬菜加工罐头,结果可得到比传 统方法更绿的产品。 d、水分活度很低时有利于护色,脱水蔬菜能长期保持绿 色的原因。 e、气调保鲜目前保持叶绿素稳定性最好的方法,是挑选品质 良好的原料,尽快进行加工并在低温下贮藏——气调保鲜。
④盐
盐的加入可以部分抑制叶绿素的降解,有试验表明, 在烟叶中添加盐(如NaCl、 MgCl2 和CaCl2)后加热至90℃, 脱镁叶绿素的生成分别降低47%、70%和77%,这是由于盐 的静电屏蔽效果所致。
⑤水分活度
低水分活度有利于叶绿素的保存。
⑥ 气体环境
O2 不利于叶绿素的保存;N2有利于叶绿素的保存
4. 肉及肉制品的护色
类胡萝卜素
5.4.4 酚类色素

蓝色
红色
无色
淡黄色
花青素对光和温度敏感,富含花青素 的食品在光照或较高的温度下很快会 变褐色。
(4) 金属离子
花色苷与钙、镁、锰、铁、铝等金属络合,生成紫红色、 蓝色或灰色等深色色素,它们不受pH影响而变色。因此含花 色苷的水果加工需要涂料罐或玻璃包装。同时加工过程中应 避免与这些金属接触。
5.2 卟啉类色素 吡咯是含有一个 N原子的五元杂环化 合物,它本身在自然界并不存在,但其 衍生物却普遍存在,尤其是4个吡咯环相 互之间通过次甲基桥(-CH=)交替连 接起来的卟啉类化合物,其母体是卟吩。
卟吩重要重要衍生物如叶 绿素、血红色、细胞色素及 VB12等,它们都很重要。 由4个吡咯联成的环称为卟 吩,当卟吩环带有取代基时, 称为卟吩类化合物。
5.4.5 其它的天然食用色素
除上述三大类天然色素外,还有其它的一些
天然色素其结构与前三类不太相似,不能够系
统地归纳成相应的类别,基本上是酮类或醌类
衍生物,故在这里将它逐一加以介绍。
一、酮类衍生物
主要包括红曲色素和姜黄色素。
1.红曲色素(Monascin):
红曲色素是存在于红曲米中的色素。红曲米是用水 将大米浸透、蒸熟以后接种红曲菌进行发酵而成,它可 以直接用于食品的着色,也可以用乙醇提取出色素再用 于食品的着色,还可以进一步进行精制、结晶等加工。 与其它的天然色素相比,红曲素具有强的耐光、耐 热及耐碱性,不与金属离子发生作用,也不和氧化剂, 还原剂如亚硫酸盐、H2O2、Vc等作用,它对蛋白质的染 色能力强,现已广泛用于肉制品、糕色、饮料、糖果等 的着色. 值得注意的是次氯酸盐对红曲素有强的漂白能力。
性质
1. 2. 3. 4. 5. 对ph值稳定; 耐热性强; 耐光性强; 几乎不受金属离子的影响; 几乎不受氧化剂、还原剂的影响;次氯 酸钠对它影响较大; 6. 对蛋白质染着性好,一旦染色后经水洗 不褪色。
在食品中的应用
酿造红酒,着色红香肠,红腐乳, 酱肉,粉蒸肉等,另外还可用它着色 糕点、禽类、火腿等食品。
第五章 色素和着色剂
5.1.1 食品色素:食品中能够吸收和反射可见光
波进而使食品呈现各种颜色的物质统称为食品色素。 食品中各种色素都是由发色基团和助色基团构成的。
3、食品色素的作用
1、通过视觉给人以美感; 2、决定食品的质量; 3、决定食品的可接受性。
5.1.2、食品中的天然色素
一、天然色素的概念 即食品中固有的色素,一般是指新 鲜原料中眼睛能看到的有色物质,或者 本来无色而能经过化学反应呈现颜色的 物质。
③叶绿素在酸、热条件下的变化
pH影响蔬菜组织中叶绿素的热降解,在碱性介质中 (pH9.0),叶绿素对热非常稳定,然而在酸性介质中 (pH3.0)易降解。植物组织受热后,细胞膜被破坏,增 加了氢离子的通透性和扩散速率,于是由于组织中有机酸 的释放导致pH降低一个单位,从而加速了叶绿素的降解。 叶绿素分子受热首先是发生异构化,形成叶绿素a′ 和叶绿素b′,当叶片在100℃加热10min,大约5%~10%的 叶绿素a 和叶绿b 异构化为叶绿素a′和叶绿素b′。叶绿 素中镁原子易被氢取代,形成脱镁叶绿素,极性小于母体 化合物,反应在水溶液中是可逆的。在加热时叶绿素b 显 示较强的热稳定性。 叶绿素在受热时的转化过程是按下述动力学顺序进行: 叶绿素→脱镁叶绿素→焦脱镁叶绿素
。脱植基叶绿素的光谱性质和叶绿素基本相同,但比叶绿素
更易溶于水。如果脱植基叶绿素除去镁,则形成对应的脱镁 叶绿素甲酯一酸,其颜色和光谱性质与脱镁叶绿素相同。
这些化合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可用以下图解说明:
-CO2CH3
-CO2CH3
① 叶绿素的加氧作用与光降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