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孙悟空是悲剧是喜剧一辩稿
西游记辩论资料
西游记辩论资料
辩题,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一个英雄还是一个反面角色?
正方观点,孙悟空是一个英雄角色。
1. 孙悟空是一个勇敢无畏,有正义感的英雄。
他在西游记中为取经路上的师徒们护法,不惜与妖魔鬼怪战斗,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担当。
2. 孙悟空在西游记中展现了许多正面的品质,如忠诚、仁爱、智慧等,他不仅帮助师父取经,还救济了许多无辜的百姓,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正面形象。
3. 虽然孙悟空有时候会有些顽皮捣蛋,但这并不影响他作为一个英雄的形象,反而更增加了他的人性化和可爱性。
反方观点,孙悟空是一个反面角色。
1. 孙悟空在西游记中表现出了傲慢自大的一面,他常常自视甚高,对其他妖魔鬼怪不屑一顾,这种态度并不符合一个英雄应有的
谦逊和谨慎。
2. 孙悟空在西游记中有时候过于冲动,甚至会因为一时的愤怒
而做出不理智的行为,这种行为并不是一个英雄应有的沉稳和理智。
3. 孙悟空在西游记中所展现的顽劣行为也让人们对他的英雄形
象产生了质疑,他常常捣乱,不听劝告,这种行为并不符合一个英
雄应有的品质。
结论,无论是支持孙悟空是一个英雄还是一个反面角色,都需
要综合考虑他在西游记中的种种行为和表现。
虽然孙悟空有着一些
缺点和不足,但他所展现出的勇敢、正义、仁爱等品质也让人们对
他的英雄形象产生了肯定。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孙悟空是一个兼具
英雄和反面角色特质的复杂形象。
辩论《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结局是喜剧还是悲剧的一辩稿
一辩稿3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
今天我们讨论的辩题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结局是喜剧还是悲剧。
开始进行辩论之前,我们必须明确一点,今天我们所讨论的辩题是立足于《西游记》这本书的大背景下进行讨论的,所有学者对这部小说的理解和评论都不是我们今天所讨论的范围,否则这个辩题就将失去意义。
我方的观点是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结局是喜剧。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两个重要的概念:喜剧和悲剧。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喜剧是戏剧的一种类型,大众一般解作为笑剧或笑片,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从而引人对丑的、滑稽的予以嘲笑,对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
悲剧是以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不可调和的冲突及悲惨结局为基本特点,展现与非常态命运的抗争,同时也比喻不幸的遭遇。
从传统意义上我们简单地理解为喜剧是好的、圆满的结局;悲剧是不好的、令人遗憾的结局。
因此,我们讨论此辩题的意义在于在《西游记》中对于孙悟空个体来讲,他是否获得自己所追求,自己内心所想要的东西。
我们的判断标准是:孙悟空在取经过程中是否得到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实现自我成长。
下面我将从以下三方面论述我方观点:第一、从个人社会化的角度来看,孙悟空取经的过程是他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
孙悟空虽是一只猴子,但他有思想、有追求。
他想让自己和人一样,让自己融入人的世界,变成社会人,所以他去学人穿衣、学人礼、学人话。
经历了从不曾熟悉的世界的种种到在如来的指引和自己的努力下,实现自己的价值,找到自己的位置,成功地由一个石头里蹦出来的猴子融入社会,完成了社会化的过程,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个过程,恐怕孙悟空还是那个无法无天,成天和猴子们混在一起,只知个人快活享乐的泼猴罢了,不能不说人的一生在无知和空虚里度过是一种悲剧啊。
第二、孙悟空实现了自身的个人价值。
孙悟空最终被封为了斗战胜佛,在大乘佛教中,佛代表着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是精神的自由和解放。
西游记辩论资料
西游记辩论资料
辩题,《西游记》中孙悟空是英雄还是恶棍?
正方观点,孙悟空是一位英雄。
他勇敢、聪明、善良,为取经
路上的师徒们解决了许多危机,保护了他们的安全。
他的力量和智
慧帮助了唐僧一行人成功完成了取经之路,救了无数的百姓。
他的
英雄事迹在《西游记》中屡见不鲜,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反方观点,孙悟空是一位恶棍。
他傲慢、狂妄、桀骜不驯,经
常与天庭和其他神仙发生冲突,甚至闹天宫。
他曾经在花果山肆意
妄为,对人民造成了不小的伤害。
他的行为往往不拘于法纪,不顾
及他人感受,这样的人怎么能称之为英雄呢?
辩论结果,通过激烈的辩论,我们得出结论,孙悟空既是英雄,也是恶棍。
他的行为有时候是为了正义和保护弱者,有时候又是为
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和傲慢自大。
他既有拯救世界的伟大事迹,也有
伤害他人的恶劣行为。
因此,对于孙悟空这样一个复杂多面的角色,我们不能简单地用英雄或者恶棍来定义他,而应该全面地看待他的
行为和性格。
孙悟空的结局是喜剧辩论材料
摘要:《西游记》中孙悟空是作者塑造地最主要地人物,通过叙述石猴地成长历程,出生,学艺,闯龙宫得宝,斗地府,闹天宫,被压五行山,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由一个不受约束天真烂漫地可爱小猴子到学得本领号称齐天大圣令四海臣服,然后在取经路上降妖伏怪,惩恶扬善,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禅经大会上受封斗战胜佛,说明小说地主旨:人性有善面,有恶面,只有经历磨难,才能收心行善由魔转佛.这一主题思想也贯穿小说始终.这一主旨也与佛教思想有紧密关联.《西游记》中孙悟空是一个大家熟悉地人物,作者着墨最多,他地故事家喻户晓.通过叙述石猴地成长历程,出生,学艺,闯龙宫得宝,斗地府,闹天宫,被压五行山,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由一个不受约束天真烂漫地可爱小猴子到学得本领号称齐天大圣令四海臣服,然后在取经路上降妖伏怪,惩恶扬善,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禅经大会上受封斗战胜佛.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悟空出世与众不同悟空地出生: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悟空出生在东胜神洲地花果山上,这里风水好,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山顶上,有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合一年天,二丈四尺围圆,合农历二十四节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盖自开辟以来,受天地日月精华,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天迸裂,产一石卵,化作一石猴,一出生便就学爬学走,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玉皇大帝.这段描写十分神奇,说明孙悟空地地出生不同于一般人或猴,似乎注定了他与生俱来地神性.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石猴每日与群猴跳树攀枝,采花觅果,青松林下任他顽.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一日群猴闲来无事,呼兄唤弟,顺河流爬到山上,发现源流处有一股瀑布飞泉.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原来此水一直流到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大家都不敢进去,有猴道:“哪一个有本事地钻进去,我等拜他为王”.无人敢应,石猴跳出应声叫道:我进去!纵身跳入瀑布泉中,一看,明明朗朗一座神仙洞府啊,正好住人,真是老天赐予地福地,石猴喜不自胜,跳出水外,对群猴道:大造化!里面是天造地设地家当,是我们地安身之处.于是呼朋唤友,带领群猴进去.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这时地悟空很有心眼,在群猴喜不自胜之时,提起前言:列位,人而有信,你们说过谁能进去就拜他为王.众猴都很佩服他,听后拱手伏地,拜他为王.美猴王每日在山中领一群猴子朝游暮宿,不胜欢乐.这就是孙悟空初时地可爱形象,一只聪明地小猴子,有点争强好胜,天真烂漫,这多象一个人地天真孩童时代.妖就是植物或者天地灵气生成者为妖,而妖魔是阴险,狡诈,冷酷无情,常常害人地,他却一点也不坏.同时仁义是儒家地道德观念,他在刚出生时就能引用儒家经典让群猴言而有信推举自己为王,可以见到这种传统观念地影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这不寻常地灵气与勇气,预示着他日后必定有一个不同一般地人生之路.二、学得本领后大闹三界,反抗天庭,因他自视甚高,敢于藐视权威.孙悟空学得本领后,大闹三界,反抗天庭.尽管他是只猴子,却具有人地性格特点.他怕死,所以远渡重洋地踏上寻求长生不老之术地漫漫路程,后经祖师传道,习得本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他从菩提祖师学道,学得十万八千里地筋斗云,七十二般变化,在龙宫,强行索要兵器,吓得龙王胆战心惊,小龙子魂飞魄散,阳寿到期限后,他在冥府打得牛头马面东躲西藏,十殿阎王躬身作揖,自己销毁了猴子猴孙地生死薄.他敢自称大圣,高喊“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地口号,大闹天宫,把那些天兵天将打得落花流水,把玉皇大帝吓得惊惶失措,平日里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地水界、冥府、天庭地最高权威在他面前一个个威风扫地.他地法术很高,众天兵天将奈何不得,二郎神在太上老君地帮助下捉住他,在斩妖台,刀砍斧剁,火神雷神伤不着他一根毫毛.太上老君地八卦炉中炼了七七四十九天,倒炼出来个火眼金睛,出来后蹬倒八卦炉,摔倒老君.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他好名好胜,两次反下天界,头一次初登仙界,被封为弼马温,开始还勤勉尽职,后来得知是一个卑贱官职,感到受了极大地愚弄和侮辱,推倒公案,打出天门.第二次,王母娘娘设蟠桃大会,宴请各路神仙,做了齐天大圣地孙悟空自视甚高,以为可以去当席尊,没想到蟠桃大会根本没有他地位置,一气之下,搅乱了蟠桃大会,又跑回了花果山.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他具有人地心高气傲,任情任性地性格特点,对传统地礼法制度极其蔑视,不愿意受到任何束缚,所以他对天上人间地帝王权贵毫不尊敬,又极度自尊,在斗争地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悟空成佛五行山地五百年定心是艰难又漫长地过程,八十一难是磨炼人地毅力与诚心地.为什么要去西天取经?难道只是为了抱回那几本经书?若时真如此,根本就用不着找取经人,随便让哪个神仙菩萨地把经书送到就是了.其实取经不过是一种形式,取回经收并不重要,重要地是取经过程,是取经过程中地种种艰难险阻对悟空师徒地磨难与历练.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孙悟空有着对天宫对众神地向往,但他误入歧途,无法无天,蔑视天宫天条与如来法力,所以被压五行山下,受苦受难.为了使其彻底改变,深刻正确认识自己,导引他到正轨上来,于是如来指引悟空保唐僧去西天取经.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唐僧揭掉金字压贴,救悟空出五行山,他向唐僧拜了四拜,这在古代是最重地礼.因为他在山下五百年动也不能动,风吹雨淋.所以他对唐僧怀有感恩之心,十分尊重、孝顺师父.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取经路上所遇到地种种艰难险阻,妖魔鬼怪地威胁和自身地弱点等对师徒众人都是一个个地考验.这种磨难要靠悟空师徒在人世间一步步地亲身经历,并不能一筋斗翻个十万八千里却取经那么容易.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路途艰险,悟空降妖伏虎,杀死强盗,勇往直前.但悟空地杀生与唐僧地一味行善,师徒二人心生间隙.未戴紧箍咒前悟空是如何对待唐僧地责怪:说明紧箍咒对悟空地作用十分强大,起得作用十分重要,唐僧只要见他不听话,就会念咒.没有了紧箍咒,孙悟空来去自由,他本来就不受别人地气,不受别人地话.紧箍咒就象法律条规,有了约束,从此后,悟空就变得很温顺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一山中,路遇六强盗,悟空将其全部打死,唐僧道:你十分闯祸了,他即是拿到官司,也不该死罪,你纵有手段,只可退他去便了,怎么都打死.无故伤人性命,如何做得和尚,全无一点慈悲好善.悟空道:师父,我若不打死他,他却要打死你哩,我五百年前在花果山称王为怪地时节,也不知打死多少人,假以你说这般话,我就做不到齐天大圣了.三藏道:只因你这没收没管,暴横人间,欺天诳上,才受五百年之难,今既入了沙门,若还象当时行凶,一味伤生,去不得西天,做不得和尚.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这悟空一生受不得人气,见三藏绪绪叨叨,按不住心头火,道:你即是这等说我,我便回去了.一纵身早已不见.撇下唐僧一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悟空是没有约束,性泼凶顽,来去自由地.观音赐唐僧紧箍咒一顶,又教咒语,若悟空不服使唤,即念此咒.悟空不听唐僧地话,离开唐僧,来到东海龙宫,龙王以西汉张良三进履地故事劝诫他回去:大圣,你若不保唐僧,不尽勤劳,不受教诲,到底是个妖仙,休想成正果.不可图自在,误了前程.龙王地这番话以及被众天神视为异类地痛苦心理,使他回到唐僧身边,最终诚心诚意地保着唐僧.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悟空被哄戴紧箍咒后,只要唐僧一念,就会头痛.唐僧问悟空可听教诲了,行者道听教了.再可无礼了.行者道不敢了,口里虽答应了,心中还怀不善,暗中欲下手,举棒要打唐僧.唐僧急念咒语,悟空只向师父求饶.唐僧问道:你怎么欺心就敢打我?行者道:不曾敢打.欲寻观音,三藏说观音知晓此法,他念起来你就死了.尽管唐僧有时迂腐无能,但他仍得心甘情愿地与他做徒弟,从此受了师父地约束,随他西行,再无退悔之意,行者这才死心踏地,收了心.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取经路上,悟空具有鲜明地爱憎,他仇恨一切兴妖作怪、残害人民地妖精魔怪,他对受苦受难地群众和一切善良地人们却有着浓厚地感情.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打白骨精,悟空认得妖怪,而唐僧不辨是非,不分人妖,错怪悟空杀人性命念起紧箍咒,赶他走.孙悟空在打白骨精时地心理是打与不打之间犹豫,又想保护师父不被妖怪捉去,又怕师父念咒责怪.尽管唐僧紧箍咒使他头痛难忍,唐僧用断绝师徒情义来阻止,仍然动摇不了他除恶务尽地决心.他被师父错怪心中十分难受,跪下叩头道:想当年被夺五行山下,幸师父救脱吾身.苦苦哀求唐僧留下自己.临行还对唐僧拜别,又嘱沙僧护好师父.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驾云回花果山地路上,悟空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对遭师父贬悟空伤心不已.一旦唐僧需要他救,孙悟空总是毫不迟疑地回来.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那宝象国遇难,八戒去请悟空,悟空心中激愤,但想到师父有难仍急忙去降伏妖怪,唐僧见到悟空心中羞愧,谢之不尽,道:贤徒,亏了你也!这一去,到得西方,取得圣经,奏请唐王,你地功劳第一.行者笑道:但不念那话儿.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唐僧复得了孙悟空,师徒之间隔阂已消解,感情加深,一心同体,共到西方取经.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路上悟空降妖除怪,为取经扫平障碍,为百姓求得安宁.他在车迟国为五百名无辜地和尚解除了灾难;在比丘国降服了白鹿精,救出了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孩地性命;在隐雾山打死了豹子精,救出了贫苦地樵夫;三调芭蕉扇,熄灭了火焰山地大火,既开通了西行地道路,又解救了当地人民地困苦.他对唐僧总是委曲求全,哪怕是自己受尽委屈,对取经地事仍然竭忠尽力.对唐僧一如既往地爱护关心.他火眼金睛,善于观察了解,经常找当地山神土地查询情况,变成小飞虫一探究竟.敏锐发现疑点,寻根究底,揭穿妖魔伪装.运用各种各种巧妙战术,来战胜妖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见得如来,取得真经,返回东土,终于功德圆满,昔日大闹天宫地罪,已得满足,因每次与妖魔地斗争最后都取得胜利,所以受封斗战胜佛.那头上紧箍也消除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孙悟空由开始地石猴到美猴王、孙悟空、齐天大圣、孙行者、斗战胜佛名号地变化,印证了书中开篇诗,人生来就是混沌地,人从糊涂到清澈,这变化地历程,即放心、定心、修心、正心,即由魔转化成佛,也是人地成长过程,乃是天地造化.这就是小说地宗旨和思想意义.孟子也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恶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指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也鼓舞了我们在生活中要不畏困难,苦难只是磨炼意志.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孙悟空地结局是喜剧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各位来宾,对方辩友,大家好.今天我方地观点是:孙悟空地结局是喜剧.首先,我们来明晰本场比赛中最为重要地两个概念,即喜剧和悲剧,根据最新版地现代汉语大辞典解释,喜剧是指一种类型地戏剧,多以夸张地手法、巧妙地结构、诙谐地台词及对喜剧性格地刻画引人发笑,从而嘲笑丑恶、滑稽地现象,肯定正常地人生和美好地理想.悲剧是指以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地冲突及其悲惨结局为基本特点,展现与非常态地命运抗争,同时也比喻不幸地遭遇.《西游记》第一百回径回东土,五圣成真中对孙悟空地结局是这样描述地,如来道:孙悟空,汝因大闹天宫,吾以甚深法力,压在五行山下,幸天灾满足,归于释教,且喜汝隐恶扬善,在途中炼魔降怪有功,全终全始,加升大职正果,汝为斗战胜佛.而我方之所以认为孙悟空地结局是喜剧理由有五: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悟空保唐僧西天取得真经,将大乘佛法传扬东土,达成普渡众生这一造福万民地壮举,为整个社会带来了福音.封斗战胜佛不仅是对悟空忠于工作忠于责任地褒奖,更是他能抛却内心原本地躁动和嗔念,由不谙世事成长为“随心所欲不逾矩”,完成心性修炼,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地标志,由此可见,悟空不仅实现了自己地人生价值,更实现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地双重统一,难道这样地结局不是喜剧是悲剧吗?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从心理学地角度出发,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本我,自我,超我,构成了人地完整人格,本我要求得到眼前满足地一切本能驱动力,就像一口沸腾着本能和欲望地大锅,按照快乐原则行事,一味追求满足.以前地悟空大闹天宫,喝御酒,偷仙丹,搅了蟠桃宴,与众天神斗法,“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王拘束,自由又自在”,这正是悟空本我地真实写照.超我代表良心、社会准则和自我理想,是人格地高层领导,它按照至善原则行事,指导自我,限制本我,悟空到后来心有“但要一片志诚,雷音只在眼下”地觉悟,这正说明了悟空地发展过程是由本我占主导地位,到逐步完善自身,实现超我地过程啊,如果悟空一直停留在自我阶段而发展不了完整地人格就能说是他地喜剧了吗?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通读西游,我们不难发现孙悟空可不是只安分地猴子,“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地“豪迈”宣言,正说明了悟空不会甘于花果山地清闲自在,做只无忧无虑地野猴子,他要向天下证明自己地能力,不惜大闹天宫,和如来斗法,为了什么呢,恐怕不会说为了推翻天庭腐朽地封建统治,建立更有利于猴子猴孙们地新上层建筑吧,悟空单纯而又莽撞,西天一路地磨砺让他心性更加成熟,人生价值观更加清晰,成佛地结局是在他意料之外地,因为他从没想过要去成佛,但又是情理之中地,因为他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长为自觉,觉他,觉行地人,最终找到了自己地位置.如果这算是悟空地悲剧地话,那我们活着还有什么必要苦苦追寻生活地真谛和人生地意义呢?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从个人社会化地角度看,社会化就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地转变过程,每个人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使外在于自己地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地行为标准,这是社会交往地基础.孙悟空经历他不曾熟悉地世界地种种,最终在如来地指引和自己地努力下,实现自己地价值,找到自己地位置,成功地由一个石头缝里蹦出来地猴子融入了社会,完成了社会化地过程,如果没有这个过程,恐怕悟空还是那个无法无天,成天和猴子们混一起,只知个人快活享乐地泼猴罢了,不能不说人地一生在无知和空虚里度过是一种悲剧啊.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综上所述,我方坚定认为孙悟空地结局是喜剧,谢谢.。
《西游记》中的喜剧元素与人物塑造
《西游记》中的喜剧元素与人物塑造引言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著名的《西游记》被公认为一部结构严谨、内容丰富、风格独特的杰作。
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不仅以其丰富的神话故事吸引了无数读者,还因其独特的喜剧元素而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西游记》中的喜剧元素贯穿始终,不仅让读者笑中带泪,更深刻地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形象。
本文将探讨《西游记》中的喜剧元素以及其对人物塑造的影响。
一、猴王孙悟空:喜剧之神1. 活泼机智的猴子个性《西游记》的主角孙悟空是一个极具幽默感和聪明才智的角色。
他的喜剧本领主要体现在他的个性和行为中。
比如,他经常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给读者带来了无尽的乐趣。
例如,在他第一次遇到唐僧师徒时,他用特殊的口音和儿歌般的词语来描绘自己是如何从山巅这个鬼窟窿中蹦出来的。
这种活泼的机智使孙悟空成为了《西游记》中最受欢迎的角色之一。
2. 给人物塑造带来的影响孙悟空的喜剧形象为《西游记》中的其他人物塑造了平衡的对比。
他作为一个具有神通广大的猴子,常常通过搞笑行为和言语来解决问题。
与他相比,其他人物更加庄重、严肃。
这种对比使得其他人物在孙悟空的喜剧对立下更加突出,更具个性。
例如,唐僧的谨慎和慎重使他成为一个严肃而值得尊敬的人物,而猪八戒的愚蠢和贪吃使他成为一个可笑但又可爱的角色。
二、猪八戒:滑稽而憨厚1. 笨拙懒散的形象猪八戒是《西游记》中的另一个喜剧形象,他以他的愚蠢、贪吃和懒散而闻名。
他经常因为自己的愚蠢和贪婪而引发笑声。
例如,在与唐僧师徒一起行走时,他常常为了一点食物而分心,或者因为自己的懒散而没能完成任务。
这些滑稽的行为使猪八戒成为整个故事中的喜剧角色。
2. 喜剧与悲剧的转变尽管猪八戒是一个滑稽和憨厚的角色,但他的形象在《西游记》中也表现出喜剧与悲剧的转变。
在他与其他人物一起历经许多困难和试炼的过程中,他逐渐展现出了坚强和勇敢的一面。
例如,在他对抗魔王红孩儿的战斗中,他表现出了不畏艰难和迎接挑战的英雄气概。
(完整word)孙悟空的结局是悲剧反二驳辩稿
(完整word)孙悟空的结局是悲剧反二驳辩稿谢谢主席,大家好:听了对方的立论,我方有以下两个疑问:首先,对方辩友告诉我们孙悟空在取经的过程中磨砺了性格。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在取经之前孙悟空就已经具有了例如隐忍和坚持之类的品质,这点从孙悟空拜师潜心修炼以及在五指山下被压制了五百年中就可以很好的表现出来。
如果对方辩友所说的不是这样的品质,那么请对方辩友向我们论证孙悟空在取经过程中磨砺了什么样的性格.再者,对方辩友又告诉我们孙悟空的结局之所以是个喜剧,是因为它得到了尊重和认可。
然而让我方感到奇怪的是,在原著中,孙悟空始终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尊重:1,天庭始终没有正式承认过孙悟空齐天大圣这个名号;2,孙悟空的所作所为也没有得到唐僧的认可和信任,这点从三打白骨精等事件中就可以体现出来;3,孙悟空也得不到妖界的认可,就连他称兄道弟的牛魔王等妖怪都与他反目成仇4,如来也没有认可孙悟空这个人,在册封孙悟空的时候,如来说的是“”也就是说如来认可的是孙悟空保护唐僧的行为,而不是它这个人···我们可以看到,在取经过程中孙悟空任劳任怨,却始终是吃力不讨好,这样悲剧性的一个角色,对方辩友如何能论证他得到了众人的认可呢?最后,我方始终坚信孙悟空是个悲剧。
在原著中我们可以发现以下一个疑点:1,为什么在孙悟空大闹东海时龙王不对孙悟空动手呢?2,为什么大闹天宫时天庭只派出了李天王等而不派出实力更为高强的三十六星宿呢?3。
为什么在孙悟空大闹地府的时候地藏王菩萨不出手呢?···对方辩友可以说这些只是巧合,但是,这些巧合加在一起,我们是不是可以做出这样一个假设:孙悟空的命运是被安排好的,天庭与佛教本可一早就将孙悟空擒获,却放任它发展到这样一个地步,再继续深究我们就可以发现,甚至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孙悟空他们所经历的一切也都是被安排好的···如果对方辩友无法向我们论证这一假设是错误的,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孙悟空的一生都没有逃出手掌心,它一直像一个棋子,任人摆布,即使它完成了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任务,它也依旧在如来的掌握之中,请问在座的各位,还有比这个更为可悲的结局吗?【一下为准备小点】孙悟空最看重的是自己的尊严,这点从孙悟空口口声声称呼自己是大圣就可以看出它渴望得到大家的尊重,但是在取经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尊严正在丧失.比如在它被紧箍咒折磨得死去活来满地打滚的时候,猪八戒在一旁幸灾乐祸。
论孙悟空的悲剧形象
论孙悟空的悲剧形像王琪康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13级2班学号 22号摘要:孙悟空是我国古典巨著《西游记》中经典的英雄形象,然而,在《悟空传》中作者提出与当前大众所认识的《西游记》颇有出入的观点。
本文所论述的就是《悟空传》所传达出的悟空的悲剧形象关键词:孙悟空;悲剧;压迫;黑暗;颠覆一、孙悟空是一个典型的悲剧英雄的形象。
这个观点看似与传统中的《西游记》完全不同。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最终修成正果,并被如来佛祖封为斗战胜佛。
这看似完满的结局。
真的是孙悟空的理想所在吗?我认为不是。
(一)西游中的孙悟空一直在压抑着他的天性。
孙悟空的原型是一只猴子,猴子在中国的传统认识中,是最不安分的动物。
吴承恩以猴子来设定一个极其勇猛、刚强、活泼的人物,这与前期的孙悟空很符合。
然而在跟随唐僧踏上取经路之后,孙悟空变得非常老实,简直把猴子的天性给抛之九霄云外了。
这明显的不符合常理。
因此,在《悟空传》之中,作者提出一个极其不可能的设想:西游中的孙悟空只是个“失去了一切,除了自己,什么都没有了的人。
”(引自《悟空传》115)而真正的孙悟空确是一直都在反抗着天庭,佛祖,追寻爱情。
(二)吴承恩将结局设定为“孙悟空成佛”本身就是一种悲剧。
佛是什么?“佛同虚空,不生不灭,本质是也。
”(引自《金刚经》)由此可见,佛就是虚无。
“成佛就是消亡,西天就是寂灭。
”(引自《悟空传·序在路上》)“所谓成佛,不过就是放弃所有的爱与理想,变成一座没有灵魂的雕塑。
”(引自《悟空传》114)孙悟空成佛即代表着当年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至此才算是真正消亡。
所谓的神与佛从来都不认为一座山就能把令所有神佛闻风丧胆的齐天大圣给压倒,只有让其成佛,成为虚无,哪怕其拥有大智慧,也再不会对神的世界有一丝一毫的威胁。
“西游只是一个骗局。
没有人能够打败孙悟空,能够打败孙悟空的只有他自己。
”(引自《悟空传》114)在一系列的算计下,自己将自己打败,这无疑是最大的悲剧。
“西游就是一场被精心安排成自杀的谋杀。
西游记辩论资料
西游记辩论资料
辩题,《西游记》中孙悟空是正面英雄还是反面角色?
正方观点,孙悟空是正面英雄。
1. 保护唐僧取经,孙悟空在西游记中一直跟随唐僧师徒四人保
护他们取经,表现出忠诚和勇敢的品质。
2. 打败妖魔鬼怪,孙悟空在旅途中多次与妖魔鬼怪进行激烈的
战斗,保护唐僧师徒的安全,展现出他的正义和勇气。
3. 为人民谋福利,孙悟空在西游记中多次为普通人民解决问题,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展现出他的仁爱之心。
反方观点,孙悟空是反面角色。
1. 造成混乱,孙悟空在西游记中经常因为性格暴躁和莽撞行为
而引发麻烦,给唐僧师徒带来了不少困难。
2. 不服从约束,孙悟空经常违背唐僧的命令,擅自行动,甚至
因为自己的私心而给唐僧师徒带来危险。
3. 与妖魔合作,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曾与妖魔合作,甚至因为自己的私欲而背叛唐僧师徒。
结论,《西游记》中孙悟空既有正面英雄的一面,也有反面角色的一面。
他的性格复杂,既有善良和勇敢的一面,也有莽撞和自私的一面。
因此,对于孙悟空的评价应该是多面的,不能简单地归为正面英雄或反面角色。
【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分析开题报告】
《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分析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目的《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为世人称誉的一个角色,他法力高强,可以上天入地,仿佛什么都可以做到;他英勇机智,令人钦佩;他追求自由和平等,勇于反抗,是一个中国式的超级英雄。
但是孙悟空的个人经历以及在西天取经路上的种种磨难,毁灭了孙悟空身上最本质的自我,给这一形象增添了不少悲剧色彩。
本文主要针对孙悟空形象的突出特点进行论述,从孙悟空的出身、经历、结局三个方面的悲剧性进行分析,探究造成这种悲剧性的原因。
二、研究意义迄今为止,学界对《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主要出现过九种不同的论说:1.“地主阶级改革派理想的英雄豪杰”(简茂森等);2.“代表劳动人民的神话英雄”(严云受等);3.“新兴市民的化身”(朱彤等);4.“屈服于封建统治的‘改邪归正’、‘投降变节’者”(张天翼等);5.“藐视一切的侠义形象”(何思玉等);6.“叛逆英雄和智慧英雄”说(何其芳等);7.“叛逆英雄和解难英雄”说(游国恩等);8.“神魔英雄”说(王燕萍等);9.“失败的神话英雄”说(张德伦等)等。
要而言之,论者多以孙悟空为英雄形象,而似未对其象外之意作进一步的探讨。
我们认为,孙悟空是一个不乏滑稽因素的带着极大悲剧性的英雄形象,其本质特征在于其悲剧性,为了简要突出这个观点,亦利于阐述,我们将其称之为“悲剧性形象”。
说孙悟空形象带有悲剧性,前人已不乏此论,但多认为相对于英雄形象而存在的,并非其本质特征,本文的主要意图就在于提出悲剧性乃孙悟空形象的本质特征问题,意在引起学界持续深入讨论的兴趣,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三、文献综述马路遥(2021)在《《西游补》中行者的悲剧性改造》通过研究了解到《西游补》是《西游记》众多续书中篇幅最短、艺术成就相对较高的一部章回体长篇白话神魔小说,在小说中作者董说将孙悟空的形象进行了一系列悲剧化的改造。
这些悲剧化的改造体现出作者对社会国家的思考,并以小说来映射国家衰亡的社会责任感,这也是《西游补》在众多《西游记》续书中脱颖而出的原因之一。
论文:《悟空传》中所见到的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
论文:《悟空传》中所见到的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第一篇:论文:《悟空传》中所见到的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论文:《悟空传》中所见到的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悟空传》中所见到的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陶永莉聂树平(重庆长寿区龙溪中学校重庆长寿401249)内容提要:网络文学作品《悟空传》的成功主要表现于对《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悲剧本质的纵深发展。
本文根据互文性理论,对之作了初步解读。
网络文学只有吸取传统文学的审美质素才能开出新的“诗世界”。
关键词:互文性理论、《悟空传》、《西游记》在朱丽娅·克里斯蒂娃看来,无意识运作的“第三个过程──从一个符号系统到另一个符号系统的转移——”即“互文性”,它“表示一个(或几个)符号系统与另一个符号系统之间的互换;但是因为这个术语经常被理解成迂腐的‘渊源研究’,我们更喜欢用互换这个术语”(Raman selden, 450)。
可见,作品是“特定的指意系统”,它与创作前接受的“指意材料”具有互换性。
创作作为“一个指意行为都是各种各样的指意系统互换的领域”。
无独有偶,巴赫金亦曰:“在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到一切可能有的语言语体、言语语体、功能语体,社会的和职业的语言等等……‘全语体性’正是文学基本特性使然”(童,97)。
“全语体性就是指各种言语体式在文学作品中实现了交汇……它本身就是被加工的对象,就是构筑成的艺术形象”(童,97),作为文学话语蕴含之源的“互义性”“指作品中的全部话语处在同一大语境中,因此任何一个词、词语、句子、短语的意义……从本作品的全部话语中获得意义”(童,101),这使作家创作时必须“瞻前顾后”,“使自已笔下的句子能够属于作品的整体的符号系统”(童,104),形成“表现链”。
这两个概念具通约性,大致可说,二者分别是文本之间、文本内部各构成联系的表现。
通过对“互文性”的分析,可洞见其审美意蕴,它由历代文本积淀而来,对于网络文学而言,表现为基于“互文性” 的传统文学审美质素,在《悟空传》中表现为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本质纵深跃进发展我们曾在《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本质问题》中从文史哲“三维理论视野”论述了“悲剧性乃孙悟空形象的本质特征”。
分析西游记中的喜剧与戏剧元素
分析西游记中的喜剧与戏剧元素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其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寓意而闻名于世。
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我将从喜剧与戏剧元素的角度对西游记进行分析。
首先,西游记中的喜剧元素十分丰富。
喜剧是一种以幽默和滑稽为主要手法的文学形式,它可以通过夸张、对比、误会和笑话等手法来引发观众的笑声。
在西游记中,喜剧元素主要表现在角色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上。
首先,孙悟空作为西游记中最具喜剧色彩的角色之一,给整个故事注入了活力和幽默。
孙悟空的形象特点是机智灵活、机敏聪明、狡诈机变,他常常以一种滑稽可笑的方式解决问题。
例如,在第七回中,孙悟空与红孩儿打赌,结果被红孩儿骗得晕头转向,这一情节展示了孙悟空的天真和易受骗的一面,引发了读者的笑声。
其次,西游记中的情节安排也充满了喜剧元素。
作者以一系列令人捧腹大笑的情节展示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例如,在第三十一回中,唐僧和孙悟空为了争夺宝贝而争吵不休,最终闹得天昏地暗,这一情节通过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展现了两人之间的搞笑矛盾。
此外,西游记中的戏剧元素也十分丰富。
戏剧是一种通过演员表演和舞台表现来传达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艺术形式,它可以通过对话、动作和表情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首先,西游记中的对话是戏剧元素的重要表现形式。
对话可以通过人物之间的交流来展示他们的性格和情感。
例如,在第五回中,唐僧与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之间的对话,展示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唐僧谦虚谨慎,孙悟空机智聪明,猪八戒贪吃懒惰,沙僧沉默深沉,这些对话通过角色的言辞和语气展示了他们的性格特点,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
其次,西游记中的动作和表情也是戏剧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角色的动作和表情,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例如,在第九回中,唐僧与妖精的斗争中,唐僧的表情紧张而坚定,展示了他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决心。
这种通过动作和表情来展示角色情感的方式,使读者更加身临其境,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
论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
到此时,孙悟空的人生就进入了一个转折点, 他将进入新的人生境界——取经修心,但是新 的困境开开始了。 一方面,他的本事不如以前了。 另一方面,孙悟空还要受新的制约——“紧箍 咒”,紧箍咒使他再也不敢任性妄为了,不得 不皈依佛门,不得不听从唐僧。
从孙悟空出生、学艺、大闹天宫、取经到成斗 战胜佛,这可以看成是他追求生命升华与境界 的历程 而其悲剧性就在于,他的升华与发展面临着两 重困境:发展本身的阻力与发展与周围世界的 冲突。而这两重困境正使象征着“自由”、隐 喻着“心”的孙悟空不得不放弃最终的梦想, 与强力、权威达成一种幽默而无奈的合约—— 有限的自由。
几乎每一个生命体受两种力量的控制: 自然而然的、非主观的力量 主观的自控性与他控性
学艺成功后的孙悟空首先感觉到的是巨大的喜 悦 因为本身所具有的强大的自由感——自控性与 他控性,此时他要凭借着个人的强大力量对抗 一切压迫与束缚,甚至要打破既定的玉皇大帝 的统治秩序 结果:从大闹天宫以及个人斗争的失败,其实 也在暗含一个问题:他可能并不具有打破一切 秩序的资格与合理性。
一 天理与人欲的冲突与融合
1.“天理”与“人欲” 朱熹 “存天理,灭人欲” 陆九渊“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 也。” 王阳明“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 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2. 孙悟空:心学的形象 体现了“天理”与“人欲”的冲突 也体现心学所做的缓和二者冲突的努力,但是 这种努力却正呈现了一种生命高扬格调背后的 挣扎与无奈。
这三重超越其实也就是孙悟空在追求并实践着 个人的全面发展,但是人的升华——全面发展 要面临一个重要问题:发展所造成的冲突与新 的生存局限。 把孙悟空取经看成他修心的的历程,是渐渐成 长的标志,也是一种更为高级的理性升华,他 仍然面临着许多的人际冲突与生存困境。
西游记中的喜剧元素与讽刺意味
西游记中的喜剧元素与讽刺意味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作为一部史诗般的小说,西游记不仅以其丰富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哲理吸引着读者,同时也以其喜剧元素和讽刺意味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本文将从喜剧元素和讽刺意味两个方面来分析西游记的魅力。
首先,西游记中的喜剧元素是其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
喜剧是一种通过夸张、幽默和荒诞来引发观众笑声的艺术形式,而西游记正是通过这种形式来表现其中的喜剧元素。
其中最明显的例子是孙悟空这个角色。
孙悟空是一个形象鲜明的猴子,他的个性活泼、机智,常常以幽默的方式解决问题。
例如,在取得如意金箍棒后,他试图将其装入自己的耳朵中,结果却无法装进去,这一幕不仅展示了孙悟空的力大无穷,同时也给人带来了欢乐的笑声。
此外,西游记中的人物关系也常常带有喜剧色彩。
例如,唐僧师徒四人的相处之道常常引发出令人捧腹大笑的情节。
他们之间的互动充满了荒诞和幽默,如孙悟空的恶作剧、猪八戒的贪吃和懒惰,以及沙僧的沉默寡言等等。
这些人物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一系列令人捧腹的喜剧情节,使整个故事充满了欢乐和娱乐性。
其次,西游记中的讽刺意味也是其独特之处。
讽刺是一种通过嘲笑、讥讽和批评来揭示社会问题和人性弱点的文学手法,而西游记正是通过讽刺来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性弱点。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对官僚主义的讽刺。
在小说中,唐僧师徒四人为了取得真经,必须经过重重考验,其中包括与各种妖魔鬼怪战斗,同时还要应对各种官员的阻挠。
这些官员常常以繁文缛节和官僚作风为借口,给唐僧师徒制造了许多困难和麻烦。
通过这些情节,作者反映了官僚主义对于人们追求真理和正义的阻碍,揭示了社会中的不公和腐败现象。
此外,西游记中还对人性弱点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例如,猪八戒的贪吃和懒惰、沙僧的冷漠和无动于衷,以及孙悟空的傲慢和自负等等。
这些角色的弱点和缺陷使他们在面对困难和考验时显得愚蠢和可笑,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局限性。
通过这种讽刺,作者向读者传达了一种深刻的哲理,即人性的弱点和缺陷是人们追求真理和正义的障碍,只有克服这些弱点,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和进步。
论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
论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分析天理与人欲关系、生命的升华与超越的困境与以“造物主的良民”[1]为生命追求的终极目标的生命之路来说明孙悟空的形象的悲剧性特征,并试图从这种悲剧性中追寻人类生存与超越的启示。
【注:本文指导教师:胡菡】【关键词】天理人欲升华造物主的良民孙悟空综合反映明代社会许多方面的名著《西游记》,在现代化的背景下越来越显示其超越时空的重要价值。
而其中的人物形象也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但是他们的形象背后却有着更为精彩的精神价值,本文就着重分析孙悟空的悲剧性。
孙悟空形象不仅本身有着许多十分灿烂的地方,而且其背后也有着无穷的精神意蕴,即他是心的象征等等,通过他来宣扬当时流行的心学。
至于他的形象上的特点,李安纲总结得好:“他火眼金睛,善识妖魔;本领高强,无往不胜;忠心耿耿,匡正伏恶;疾恶如仇,却又幽默诙谐;高尚无私,却又潇洒老到;历经险恶,而赤子之心不变。
从特殊意义上说,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的积淀,象征着人类征服自我、得大自在的崇高理想;从普通意义上说,他正是你我众生的良心的化身,也因此使我们感到亲切,有时甚至就同我们合而为一。
” [2]无论是谁的概括,很明显的是孙悟空身上始终高扬着一种极其强烈的正面价值和精神,但是这种价值与精神背后还蕴藏着极其复杂的悲剧性,即他的最初的所有理想在后来都被自己所改变,这些不仅仅与那个时代的思想潮流有关,而且还与人类的思想与行为体系有关,下面笔者试图从三个方面揭示之。
一天理与人欲的冲突与融合“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著名言论,他的“天理”包含了形而上与形而下两个层面,即指自然之理、万物常理、事物本来规律以及人的伦理、道理、情理等。
朱熹虽然极其强调二者的对立,但也认为合乎生命本意的“人欲”就在“天理”之内,他说:“大而天地万物,小而起居饮食,皆太极阴阳之理也。
”[3]“天理本多,人欲便也是天理里面做出来。
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
”[4]“朱子以为人人具一太极,物物具一太极。
浅析《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悲剧形象
目录一、本性与现实的冲突决定了孙悟空命运的悲剧性 (2)(一)孙悟空的本性 (2)(二)早期与现实抗争的胜利 (2)(三)为追求地位平等而进行的斗争彻底失败,孙悟空的命运悲剧由此开始………………………………………‥3二、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是悲剧的高潮 (4)三、孙悟空是一个“悲剧英雄”………………………………‥6(一)蔑视天庭皇权和等级制度,具有反抗精神………‥‥6 (二)积极乐观、勇敢无畏、不怕困难、敢于斗争………‥7 (三)至情至性,忌恶如仇…………………………………‥7 参考文献…………………………………………………………‥8浅析《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悲剧形象赵海霞2009年6月摘要:追求自由、平等的本性导致了孙悟空同天庭皇权的斗争,但孙悟空的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
为求得身体自由,孙悟空屈辱地接受了天庭皇权的安排——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尽磨难的孙悟空彻底为天庭皇权异化,最终被天庭皇权接纳,成为天庭皇权的得力统治工具!这是一个悲剧的过程!但这不能否定孙悟空是一个英雄,他是一个悲剧英雄!关键词:孙悟空悲剧斗争英雄《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历来为人称颂,使其成为中国神话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力令人无不为之惊叹!《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其形象的塑造亦最为成功。
《西游记》中孙悟空神通广大、足智多谋、视皇权为无物、勇于造反、积极乐观、至情至性,反映了人类本性的自由,亦因此而成为许多人理想的象征和寄托,因而人们习惯于把《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看做一个喜剧形象,然而,我认为孙悟空在《西游记》一书中是一个更深层次上的悲剧形象,为什么说孙悟空是一个悲剧形象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原因:一、本性与现实的冲突决定了孙悟空命运的悲剧性(一)、孙悟空的本性孙悟空“灵根孕源流出”,乃“天产石猴”,孕育出孙悟空的花果山是未受任何污染、束缚、绝对自由的大自然,孙悟空系大自然之子,其自由平等的观念是与生俱来的,追求平等亦是本性使然,这在孙悟空早期的生活历程中有很好的印证。
西游记辩论资料
西游记辩论资料
辩题,《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一个英雄还是一个反面角色?
正方观点,孙悟空是一个英雄角色。
1. 孙悟空在《西游记》中展现了许多英雄气概,他勇敢、智慧、忠诚,为取经路上的师徒们解决了许多危机。
2. 孙悟空在对抗妖魔鬼怪的过程中展现了强大的武功和智慧,
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和平和安定。
3. 孙悟空虽然有些顽皮调皮,但是他的本性是善良的,他一直
在为正义和真理而奋斗。
反方观点,孙悟空是一个反面角色。
1. 孙悟空在《西游记》中的行为举止有些过于狂妄自大,他经
常不尊重他人,甚至和师父、师傅们发生了冲突。
2. 孙悟空在取经路上的行为有些自私自利,他为了自己的目的
不惜伤害别人,对待其他妖魔鬼怪也并不友善。
3. 孙悟空在一些情节中展现了贪婪和欺骗的一面,他并不是一
个完全正直的英雄角色。
总结,通过对《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行为和性格进行分析,我
们可以看到他既有英雄的一面,也有反面角色的一面。
他勇敢、智慧,为取经路上的师徒们解决了许多危机,但同时也有些狂妄自大、自私自利的行为。
因此,孙悟空既是一个英雄,也有反面角色的一面。
孙悟空更多展示的应该是其猴性or人性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孙悟空更多展示的应该是其猴性or人性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一辩:孙悟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他既有猴性,也有人性。
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认为他更多展示的是他的猴性。
首先,孙悟空的外貌就是一个猴子,他的行为也是一只猴子。
他喜欢爬树、跳跃和玩耍,这些都是猴子的天性。
其次,孙悟空经常调皮捣蛋,他喜欢戏弄别人,这也是猴子的特点。
最后,孙悟空的智慧和灵活性也是猴子的优点。
他能够快速地应对各种危机,并且总能够想出一些别人想不到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因此,我们认为孙悟空更多展示的是他的猴性。
二辩:虽然孙悟空的外貌和行为都具有猴子的特点,但是我们认为他更多展示的是他的人性。
首先,孙悟空有着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感。
他为了保护唐僧和他的徒弟们,不惜与妖怪们进行激烈的战斗。
其次,孙悟空也有着深厚的情感。
他对唐僧和他的徒弟们非常关心和爱护。
他经常用自己的身体来为他们挡箭挡刀,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是人性的表现。
最后,孙悟空也有着自我超越的精神。
他不断地修炼自己的武艺,不断地探索自己的潜力,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也是人性的表现。
因此,我们认为孙悟空更多展示的是他的人性。
三辩:我认为,孙悟空既有猴性,也有人性。
他的猴性和人性相互交织,在不同的情况下,他会展示出不同的特点。
当他面对妖怪时,他会发挥出他的猴性,他会变得机智、灵活、勇敢和顽皮。
但是当他面对唐僧和他的徒弟们时,他会发挥出他的人性,他会变得责任心强、情感丰富、有爱心和有智慧。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孙悟空归为猴性或人性,他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他的特点既有猴性,也有人性。
四辩:我同意三辩的观点,孙悟空既有猴性,也有人性。
他的猴性和人性相互融合,让他成为一个独特的人物。
他的猴性让他具有机智、灵活、勇敢和顽皮的特点,这些特点让他能够应对各种危机,为唐僧和他的徒弟们保驾护航。
他的人性让他具有责任感、情感丰富、有爱心和有智慧的特点,这些特点让他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让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他。
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塑造
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塑造作者:张晓晶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21期摘要:由吴承恩先生编著的《西游记》,可以说这部作品就是我国神魔小说中最杰出的一部,这部小说是具有一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孙悟空这个人物的塑造就是整部作品的“灵魂”和“展现艺术魅力”的主要源泉,那么孙悟空作为第一主人公是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具有最鲜明的爱憎个性,天不怕地不怕,拥有不屈的反抗精神,而他自身带有的斗争艺术,就是凝结着古代人民丰富的斗争经验和智慧,到现在他的故事还被广传至今,他的人格魅力一直对人们存有启发和教育的意义。
然而孙悟空的形象是“悲喜”共存的,从他的奇特的长相和轻松诙谐的语言动作、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来将,这就是他喜剧性的一方面,从相反的角度来讲,正是由于他自身突出的喜剧性因素才渐渐的导致他悲剧性的因素呈现,其中孙悟空为了追求向往的自由生活而大闹天宫,其后果导致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500年之久,之后为了重获自由只有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在取经的路途中,受尽了被怀疑、苦难,最终才修成正果,以上阐述的这些不难看出孙悟空的悲剧性因素和喜剧性因素是相互依赖的,有因就有果,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孙悟空的主要特征、“喜剧性”和“悲剧性”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关键词:《西游记》;孙悟空;[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1-0-01一、孙悟空人物塑造的主要特征1、他敢于斗争,藐视所有的封建权威的叛逆精神他原本是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上的一只石猴子,孙悟空一出生就从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不伏人间王府的拘束,在仙山福地自由自在的生活,由于他将龙宫的主人老龙王都唬的胆战心惊、就连地下的冥王看到他都磕头作揖,进而自己封号喂“齐天大圣”,还高喊着“皇帝轮流做”的口号,神圣不可侵犯的天界、水界、冥府人间、佛界等最高权威,都在他面前不屑一顾,这样的无法无天、敢于向一切的最高权威进行挑战的反抗精神、为了追求向往的自由生活,就是主人公塑造的艺术形象特征之一,这种精神和特点就表达了人民的革命精神和民主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主席,大家好,今天我们讨论的题目是西游记孙悟空的结局是悲是喜。
既然是在讨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那么我们就应该溯本追源回到西游记的原著中,而其余的书籍,影视以及动画作品则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内。
在讨论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两个概念及喜剧与悲剧。
喜剧,是指通过表演者对丑陋或者滑稽的人物形象的扮演,使观众发笑的一种戏剧。
悲剧,是指由于命运的不可改变使大人物做出无奈选择或者使小人物被迫卷入其中,使主体遭遇苦难的一种戏剧。
今天我们观点是西游记算悟空的结局是悲剧。
我们判断的标准是:孙悟空是自愿还是被迫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的,他的命运是否可以改变。
下面我就从两个方面论证这一观点。
首先从意愿方面来看,孙悟空是被迫的。
让我们回顾一下故事,观音在与悟空做交易之前悟空已经在五指山下压了500年,此时的悟空迫切的想要从五指山下出来,这时观音投来了橄榄枝说:“你想不想出来?但是你要是想出来你就要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你要不答应你就继续被压着再压你个几百年,几千年。
”是的,被压是悟空的错,因为他大闹天宫罪不可恕,但是佛祖作为一个更高级别对于悟空的审判本就不公平,用500年来抵消大闹天宫的过失不够么?为什么不够?凭什么不够?因为没有法可依,没有任何条理可以参照,如来想压他几年就压他几年,500年只不过是个巧合罢了,正是因为这种不公平的审判,使得悟空在西天取经这件事上,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他没得选择,他只能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
这种不平等的压制,和被迫的选择难道不可悲么?
其次从命运的可改变性来看,悟空从出生到成佛他一直都在被人掌控被人玩,他想逃脱可是他逃不掉。
让我们回到原著中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疑点:
1.为什么在孙悟空大闹东海时龙王不对孙悟空动手呢?
2. 为什么大闹天宫时天庭只派出了李天王等而不派出实力更为高强的三十六星宿呢?
3.为什么在孙悟空大闹地府的时候地藏王菩萨不出手呢?
诸如此类···或许这些只是巧合,但是,这些巧合加在一起,我们是不是可以做出这样一个我们是否可以做出这样一个假设:孙悟空的命运是被安排好的,天庭与佛教本可一早就将孙悟空擒获,但却放任它发展。
我们继续往后看,为什么佛祖在唐僧一行历经劫难受到人民敬重时给了他们无字经书,因为如来想告诉他们,哪怕在别人看来你已经功德圆满,但是这经书我可以给你我也可以不给你,你们永远都被我掌控。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孙悟空的一生都没有逃出手掌心,它一直像一个棋子,任人摆布,即使它完成了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任务,它也依旧在如来的掌握之中,请问在座的各位,还有比这个更为可悲的结局吗?所以我方坚持认为西游记孙悟空的结局是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