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损伤(SNI)大鼠模型具体方法及步骤
《2024年外膜纵行小切口神经完全横断法构建坐骨神经损伤动物模型》范文
《外膜纵行小切口神经完全横断法构建坐骨神经损伤动物模型》篇一一、引言坐骨神经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神经病变,其可导致肌肉萎缩、感觉异常等严重后果。
为了更好地研究坐骨神经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评估治疗方法的效果,构建坐骨神经损伤动物模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介绍一种新的动物模型构建方法——外膜纵行小切口神经完全横断法,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
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选用成年健康大鼠作为实验动物,体重约为250-300g。
2. 手术器械与试剂手术器械包括手术刀、剪刀、镊子、缝合针线等;试剂包括生理盐水、麻醉药等。
3. 手术方法(1)术前准备:对大鼠进行全身麻醉,并将其固定在手术台上。
(2)手术过程:沿坐骨神经外膜纵行切开一小口,暴露坐骨神经,然后进行神经完全横断。
术后对伤口进行缝合,并给予必要的护理。
三、实验设计与操作步骤1. 实验设计将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若干只。
实验组进行外膜纵行小切口神经完全横断法构建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对照组则不进行任何处理。
2. 操作步骤(1)对实验组大鼠进行全身麻醉,并固定在手术台上。
(2)沿坐骨神经外膜纵行切开一小口,暴露坐骨神经。
(3)进行神经完全横断,注意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4)术后对伤口进行缝合,给予必要的护理。
(5)对两组大鼠进行定期观察和检测,包括行为学观察、神经功能评估、病理学检查等。
四、结果与分析1. 行为学观察实验组大鼠出现明显的肢体运动障碍、肌肉萎缩等症状,而对照组大鼠无异常表现。
2. 神经功能评估通过电生理检测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等方法,发现实验组大鼠坐骨神经功能受损程度较重,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
3. 病理学检查通过组织学切片和染色等方法,观察到实验组大鼠坐骨神经损伤部位存在明显的病理改变,如神经元变性、髓鞘断裂等。
而对照组大鼠坐骨神经结构正常。
五、讨论本实验采用外膜纵行小切口神经完全横断法成功构建了坐骨神经损伤动物模型,为研究坐骨神经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手段。
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大鼠右美托咪啶鞘内注射的(精)
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大鼠右美托咪啶鞘内注射的镇痛作用邓海洪,马松梅,肖晓山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广东省广州市510317Analgesic effect of intrathecal injection of dexmedetomidine on selective damage of sciatic nerve branch in a rat model Deng Hai-hong, Ma Song-mei, Xiao Xiao-shanDepartment of An esthesiology, Guangdong Provincial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Guangzhou 510317,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摘要背景:右美托咪啶是一种高效、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抗焦虑等作用,对呼吸影响小。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啶对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
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右美托咪啶组,后2组结断腓总神经和胫神经建立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大鼠模型,右美托咪啶组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后14 d内每天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啶3 μg/kg,生理盐水组大鼠注射生理盐水。
结果与结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右美托咪啶组大鼠给药后的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与热缩足潜伏期显著性升高(P < 0.05),脊髓背角中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 0.05),脊髓背角神经元损伤程度明显减轻,且在给药14 d时脊髓背角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及脊髓背角神经元损伤情况与正常对照组接近。
提示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啶可抑制脊髓背角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减轻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引起的疼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关键词:实验动物;组织构建;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脊髓背角神经元;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啶;肾上腺素;神经病理性疼痛;疼痛;Abstract:BACKGROUND: Dexmedetomidine is an effective high-selectivityα2-adrenoceptor agonist that has sedative, analgesic, anxiolytic effects, but slightly affects respiration.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nalgesic effect of dexmedetomidine on selective damage of sciatic nerve branch in a rat model by intrathecal inje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36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normal control group, physiological saline group and dexmedetomidine group. A rat model of selective damage of sciatic nerve branch was established by knottingoff the common peroneal nerve and tibial nerve in the physiological saline group and dexmedetomidine group. Rats in the dexmedetomidine group were daily injected with dexmedetomidine 3 μg/kg by intrathecal injection within 14 days after injury. Rats in the physiological saline group were injected with physiological saline.RESULTS AND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he physiological saline group, the 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 and the 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dexmedetomidine group (P < 0.05). 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spinal dorsal horn (P < 0.05). The injury to spinal dorsal horn neurons was obviously lessened. Moreover, 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and the injury to spinal dorsal horn neurons were similar between 14 days after administration and normal control group.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ntrathecal injection of dexmedetomidine could inhibit the expression of 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 the spinal dorsal horn and relieve the pain induced by sciatic nerve injury.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Key words:nitric oxide synthase; dexmedetomidine; pain; epinephrine;中图分类号:R318基金资助: 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立项资助科研课题(A2012146)通讯作者:肖晓山,硕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广东省广州市510317作者简介: 邓海洪,男,1973年生,广东省五华县人,汉族,广东医学院在读硕士,副主任医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主要从事麻醉和疼痛医学研究。
坐骨神经损伤实验动物的建模及评价方法与指标
4186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第25卷|第26期|2021年9月坐骨神经损伤实验动物的建模及评价方法与指标苏 静1,凌春燕1,雷龙鸣2文题释义:挤压伤法:是指利用不同性质的方法对神经进行挤压损伤的方法,有钳夹损伤、卡压损伤。
坐骨神经损伤:是最常见的周围神经损伤,该神经损伤后可出现支配区域功能部分缺失,造成运动、感觉功能障碍,损伤严重时可导致神经营养性改变,造成所支配肌肉瘫痪及关节功能的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背景:坐骨神经损伤修复与再生的体外研究受到诸多条件限制,寻求更加符合人体坐骨神经损伤的动物模型以及切合实际的评价方法或指标因此显得尤为重要。
目的:以近10年发表文献为主,对关于坐骨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建立和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作出综述,为坐骨神经损伤发病机制的研究和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通过对CNKI 、万方、维普、Sinomed 及PubMed 、Web o f Science 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的时间范围以2010至2020年为主;中文检索关键词为“坐骨神经损伤”“动物模型”;英文检索关键词为“sciatic nerve injury ”“animal models ”。
选择权威杂志文章,共纳入58篇文章。
结果与结论:坐骨神经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物理损伤、化学损伤。
钳夹压力损伤法因神经的连续性未被中断,所以更适合对神经的形态学和行为学的观察;横断损伤法则更适合对神经营养因子和相关蛋白促进神经再生的指标观察;卡压伤法适合对炎性因子的指标观察。
根据实验目的及临床研究需求,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并对动物模型进行优化总结,同时开展切合实际的相关研究指标是促进对本病病理和发病机制的深入性研究,也是动物实验的关键。
关键词:坐骨神经;损伤;动物模型;评价指标;综述An overview of modeling and evaluation indexes of experimental animals with sciatic nerve injurySu Jing 1, Ling Chunyan 1, Lei Longming 21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ning 530022,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2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ning 530023,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ChinaSu Jing, Master candidate,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ning 530022,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Lei Longming, MD, Professor, Master’s supervisor,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ning 530023,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ChinaAbstractBACKGROUND: There are various limitations for in vitro research regarding nerve repair and regeneration following sciatic nerve injury. Therefore,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seek animal models that are more suitable for research on human sciatic nerve injury and to develop practical evaluation methods or indicators.OBJECTIVE: To review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establishment and evaluation indexes of sciatic nerve injury in animal models in the past 10 years byretriev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n sciatic nerve injury, so a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research on the pathogenesis of sciatic nerve injury and for the exploration on new treatment methods.METHODS: Databases of CNKI, WanFang, VIP , Sinomed, PubMed and Web of Science were searched for relevant literature published from 2010 to 2020. The search words were “sciatic nerve injury” and “animal model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respectively. Authoritative journal articles were preferred, and finally 58 articles were included.https:///10.12307/2021.119投稿日期:2020-08-18送审日期:2020-08-21采用日期:2020-09-19在线日期:2020-11-26中图分类号: R446;R496;R318文章编号:2095-4344(2021)26-04186-06文献标识码:A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530022;2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530023第一作者:苏静,女,1986年生,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人,广西中医药大学在读硕士,主要从事针灸推拿在神经系统疾病康复中应用的研究。
对SNI和CCI两种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实验观察
对SNI和CCI两种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实验观察梁啸;刘洪美;李庆伟;陈国武;孟纯阳【期刊名称】《济宁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36)001【摘要】目的观察并比较大鼠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和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CCI)两种神经病理性模型引起疼痛的效果.方法 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Sham组(n=10)、SNI组(n=10)和CCI组(n=10).Sham组仅暴露坐骨神经后缝合皮肤,分别制作SNI模型和CCI模型,于术前及术后28d内测定大鼠术侧机械疼痛阈值,并于术后第14天和第28天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背根神经节(DRG)内疼痛相关基因三磷酸环化水解酶1(GCH1)的表达变化.结果 Sham组大鼠术后未见疼痛敏感症状,SNI组和CCI组大鼠疼痛阈值于术后第1天较Sham组显著降低(P<0.05),SNI组疼痛阈值直至术后第28天都维持在较低水平,而CCI组痛阈值于术后第3天起才趋于稳定,术后21d开始痛敏症状有所缓解.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术后第14天SNI组和CCI组GCH1表达均高于Sham组(P<0.05),术后第28天CCI组GCH1表达有所降低,与SNI组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相比传统CCI模型,SNI模型是一种更敏感、更稳定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总页数】4页(P22-24,27)【作者】梁啸;刘洪美;李庆伟;陈国武;孟纯阳【作者单位】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济宁272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5.1【相关文献】1.巴氯芬抑制CCI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DRG神经元上GABAA受体功能 [J], 丛丽娜;张传林;陈梦洁;成洪聚;马克涛;朱贺;司军强;李丽2.不同材料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CCI模型的比较 [J], 马骋;李翠贤;易建良;闫丽萍3.脊髓小胶质细胞激活对SNI模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 [J], 姜艳华;王秋石;马虹4.necrostatin-1鞘内注射抑制炎症反应减轻SN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实验观察[J], 罗雀华; 常路; 刘平平; 舒海华5.TGFβ1/Smad3信号通路在帕瑞昔布钠对CCI模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影响中的作用 [J], 刘建辉;张帮建;李定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构建方法
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构建脊髓损伤 ( spinal cord injury,SCI) 是一种致残率高、后果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性损伤,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是开展脊髓损伤相关研究的首要问题。
国内外已经建立了脊髓挫伤、压迫损伤、横断损伤、缺血损伤、牵张损伤和化学损伤等多种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目前常采用小型动物(大鼠、小鼠),这是由于其大多遗传背景明确,体内微生物可控制,其性状显著稳定,质量和规格也可任意选择,并且价格低廉,易于获得,便于管理。
Allen 于 1911 年采用重物坠落撞击动物脊髓背侧,复制出脊髓损伤模型,开创了脊髓损伤的标准化实验研究。
此后很多研究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许多改进。
皮质撞击装置、空气撞击装置等能精确控制撞击力度,具有很好的可重复性,但是费用很好,限制了推广应用范围。
采用重物自由下落打击在放置于大鼠脊髓表面的垫片上, 从而造出损伤模型。
模型的特点是:①模拟人类脊髓受损的过程, 临床相似度高。
②可以人为调整致伤的部位和范围。
③硬膜具有完整性, 保证无外源性成分侵入, 防止脑脊液外漏。
麻醉后,将大鼠背部至腰部的毛剔除干净。
将大鼠俯卧固定在手术板上。
用手从大鼠的肋骨向脊柱摸动,确定第十三胸椎(与第十三肋骨连接)的位置。
再沿脊柱棘突向前,确定第十胸椎的位置。
用碘伏消毒液对背部进行消毒。
以第十胸椎为中点,纵向切一道2-3cm的切口,切开皮肤,即可看到脊椎。
再次确定第十胸椎,用剪刀沿棘突将左右两侧的肌肉与棘突分离,直到看到椎板为止。
用缝针穿过分别左右两侧肌肉往两侧牵拉,暴露棘突和椎板。
用剪刀剪去棘突与棘突之间的肌肉,将第十棘突从第九和第十一棘突间游离出来。
可以明显看到脊柱的连接处,从连接处的小口将剪刀轻轻伸入,先向大鼠右侧方向,沿椎板向内深入,剪断椎板,相同操作剪断左侧椎板。
若是能顺利剪断椎板,则用镊子提住棘突稍一用力即可将棘突处的椎骨完整取下,暴露脊髓。
该过程是操作中最麻烦也最重要的过程,伸入剪刀时,千万不能伤到脊髓。
坐骨神经部分结扎模型大鼠的痛阈以及SCN9a基因和胶质细胞表达的变化解析
occurrenc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SNL in
rats.Microglia involved in the
of SNL.and astrocytes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SNL.
significant(P<0.01).As
compared with
Sham
group(0.35±0.05),the
OX42 expression in spinal cord was increased in SNL at 8th day(0.45±0.02).10th day(0.44±
0.03),and 14th day(0.43±0.03)with the difference being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Con-
cal Research Department of Henan Province(152102310042)
神经病理性痛是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引起的疼痛。 手术治疗、病毒性感染、化疗及某些代谢性疾病如糖尿 病或癌症都是其诱因,痛觉过敏和痛觉增敏是其两种 表现形式。但是神经性疼痛的机制尚不清楚,缺乏有 效的治疗方法…。背根神经节(DRG)是伤害性感觉 神经元,是神经病理性疼痛感觉传人的第一阶段,在疼 痛的产生机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神经病理性 疼痛可能与DRG的钠离子通道表达的可塑性有关 系旧J。SCN9a编码钠离子通道蛋白Navl.7的旺亚 基,与人类的疼痛疾病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逐渐成为 疼痛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3 J。本研究旨在观察神经 病理性疼痛模型中胶质细胞和SCN9a基因的变化,探 讨其在疼痛模型中的作用机制。
《2024年冻存神经异体移植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中应用的研究》范文
《冻存神经异体移植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中应用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损伤修复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其中,冻存神经异体移植作为一种新兴的神经修复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力,受到了广泛关注。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是研究神经损伤及修复的理想模型,因此,本文将探讨冻存神经异体移植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坐骨神经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可导致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传统的神经修复方法往往效果有限,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神经修复技术成为研究的迫切需求。
冻存神经异体移植技术为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该技术通过将健康的神经组织进行冻存,然后在需要时进行异体移植,以实现神经损伤的修复。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通过冻存神经异体移植技术进行修复。
具体步骤包括:1. 制备冻存神经组织:选取健康的大鼠神经组织,进行适当的处理后进行冻存。
2. 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通过手术方法,在大鼠坐骨神经处制造损伤。
3. 冻存神经异体移植:将冻存的神经组织解冻后,移植到受损的坐骨神经处。
4. 观察与评估:通过行为学、电生理学及组织学等方法,观察移植后神经的修复情况。
四、实验结果1. 行为学评估:经过冻存神经异体移植后,大鼠的运动功能得到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其步态和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提高。
2. 电生理学评估:移植后的神经传导速度和幅度均有明显提高,表明移植的神经组织具有良好的电生理学功能。
3. 组织学评估:通过显微镜观察,移植的神经组织与宿主神经组织具有良好的融合和连接,形成了新的神经网络。
五、讨论本研究表明,冻存神经异体移植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中具有显著的效果。
通过移植冻存的健康神经组织,可以有效地促进受损神经的修复,改善大鼠的运动功能。
此外,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来源广泛、无免疫排斥等优势,为临床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该技术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如如何保证冻存过程中神经组织的活性、如何提高移植后的存活率等。
老鼠脊髓损伤实验报告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特点是神经传导功能的丧失。
脊髓损伤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近年来,随着神经再生和再生医学的发展,脊髓损伤的修复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模拟老鼠脊髓损伤,探究脊髓损伤修复的机制和策略。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选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5只。
2. 实验分组:(1)实验组:模拟脊髓损伤,给予损伤修复干预;(2)对照组:模拟脊髓损伤,不给予损伤修复干预。
3. 实验步骤:(1)模拟脊髓损伤:采用脊髓损伤模型,将大鼠进行全身麻醉,暴露T10-T12脊髓,使用微细剪刀在脊髓中心造成损伤。
(2)损伤修复干预:实验组在损伤后24小时内给予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节苷脂(GM1)的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
(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大鼠的脊髓损伤修复情况,包括运动功能评分、脊髓损伤长度、神经传导速度等。
4.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两组大鼠脊髓损伤修复情况。
三、实验结果1. 运动功能评分:实验组大鼠的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节苷脂的联合治疗能显著改善脊髓损伤后的运动功能。
2. 脊髓损伤长度:实验组大鼠的脊髓损伤长度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节苷脂的联合治疗能显著缩短脊髓损伤长度。
3. 神经传导速度:实验组大鼠的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节苷脂的联合治疗能显著提高脊髓损伤后的神经传导速度。
本研究通过模拟老鼠脊髓损伤,探讨了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节苷脂的联合治疗对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
结果表明,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节苷脂的联合治疗能显著改善脊髓损伤后的运动功能、缩短脊髓损伤长度和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脊髓损伤修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细胞、分子和信号通路。
制备坐骨神经损伤大鼠模型:脊髓与局部神经电刺激的修复效果比较
制备坐骨神经损伤大鼠模型:脊髓与局部神经电刺激的修复效果比较裴保安;訾金花;吴立生;张存华;陈允震【摘要】背景:周围神经损伤后,损伤远端神经纤维出现Wallerian变性,近端相应节段脊髓出现神经元凋亡,导致轴突再生困难,影响神经损伤修复后的效果.目前针对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大都局限在对损伤局部的修复与刺激,而对近端神经元胞体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比较脊髓电刺激与局部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探讨脊髓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脊髓电刺激组、局部电刺激组和对照组各15只.测定造模后不同时期3组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小腿三头肌湿质量、脊髓神经元计数和超微结构、再生神经纤维髓鞘厚度及传导速度.结果与结论:造模后2周,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比较脊髓电刺激组>对照组,局部电刺激组>对照组(P<0.05);造模后4,6,8周,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比较脊髓电刺激组>局部电刺激组>对照组(P<0.05).造模后2周,大鼠小腿三头肌湿重测定脊髓电刺激组>对照组,局部电刺激组>对照组(P <0.05);造模后4,8周,大鼠小腿三头肌湿质量比较脊髓电刺激组>局部电刺激组>对照组(P<0.05).造模后2,4,8周,各组大鼠脊髓前角神经元计数脊髓电刺激组>局部电刺激组>对照组(P<0.05).造模后4,8周,各组大鼠再生神经纤维髓鞘厚度、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比较,脊髓电刺激组>局部电刺激组>对照组(P均<0.05).提示周围神经损伤后给予相应节段脊髓电刺激,可以有效预防中枢神经元凋亡,促进轴突再生及神经功能恢复,且效果优于局部电刺激.【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5(019)049【总页数】6页(P7982-7987)【关键词】实验动物模型;周围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周围神经;电刺激;脊髓损伤;神经再生;神经传导【作者】裴保安;訾金花;吴立生;张存华;陈允震【作者单位】临沂市人民医院创伤二科,山东省临沂市276000;临沂市人民医院创伤二科,山东省临沂市276000;临沂市人民医院创伤二科,山东省临沂市276000;临沂市人民医院创伤二科,山东省临沂市276000;山东大学附属齐鲁医院,山东省济南市25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文章亮点: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神经纤维损伤后断端释放的炎性因子,可以引导不同性质的神经纤维组织在一定的距离内准确吻合。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不同部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的保护
选取健康 9 一l 0 周龄 、 体重 2 5 0 —3 o 0 g 的清洁级 s D雄性 大鼠1 2 0 只, 北京维通利华公 司提供 。随机分 为4 组: 离断吻 合后 臀部吻合处 注射 盐水组 ( A组 , n = 3 0 ) , 离 断吻合后左 上 肢肌 肉注射 NG F组( B组 , n = 3 0 ) , 离断吻合后 有下肢肌 肉注 射 NG F 组( C组 , n = 3 0 ) , 离断吻合后 臀部吻合处注射 NGF 组
个被发 现 , 研 究最清楚 的一个神 经营养 因子 , 其 具有神经 营 养与促进神经突触再生 的作用 , 对神经细胞 的生 长发 育与再 次分化发挥重要调节作用 , 是参与损伤神经再生 和修 复的重
要物质 , 本 研究 以大 鼠坐骨神经 离断后 再吻合创 造损 伤
2 0 0 ml , 再以2 0 0 ml 相同 固定 液维持滴 注约 1 h 后 取材 。暴露
右侧 近段 坐骨神 经 , 取 出以吻合 口为 中心 , 长约 l c m的神经 段 。沿 坐骨神 经逆行 追踪暴 露并取 出与之 相连 的 L 4 —6 节
模型, 研究 大 鼠躯体不 同部位 肌注 NGF 对脊 髓组织 运动 神
经元 的保护 和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修 复的作用, 为 临床 上N G F
3 7 ℃含镧离子 的生理盐水行 主动脉灌注后 , 沿坐骨神 经逆行 追踪暴露并 取出与之相 连的 L 4 —6 节段脊髓 ( 以L 5 为 中心 ) l c m; 饲养 2 1 d 后麻醉后处死 动物 , 用钝粗针 头经心尖部入主 动脉后 , 剪开右 心耳放血 , 快速 注入温生理盐 水 2 0 0 ml , 待流
( D组 , n = 3 0 ) , 各组吻合 术后统 一饲养 5 d 后 随机处死 1 5 只, 2 l d 后处死剩余 1 5 只。
大鼠脊神经选择性结扎镜像痛模型的筛选建立
大鼠脊神经选择性结扎镜像痛模型的筛选建立目的:研究行为学观察和热辐射缩足反应潜伏期(PWTL)及机械缩足反应潜伏期(MWT)实验筛选建立脊神经选择性结扎(SNL)镜像痛大鼠模型。
方法:选取100只成年雄性SD大鼠,将其随机分为SNL组90只和假手术组(Sham 组)10只,于术前1 d和术后1、3、7、14、21、28 d进行行为学观察和双足PWTL 及MWT实验检测。
结果:两组术前行为学观察、PWTL及MW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SNL组手术足均出现添足、咬足等行为学现象,且PWTL值和MWT值术后1~28 d均明显低于Sha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SNL组有14只大鼠为手术足,于术后7 d出现添足、咬足等行为学现象,术后14、21、28 d的MWT值均明显低于Sham组,且术后21、28 d 的PWTL值均明显低于Sha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大鼠SNL镜像痛模型筛选和建立成功。
镜像痛是指当躯体某一组织和部位发生损伤后,导致损伤侧和对侧相应部位均出现疼痛和痛敏现象[1]。
临床上一些复杂的区域疼痛综合征及慢性病理性疼痛等均可出现镜像痛[2]。
临床治疗效果不佳,动物实验研究较少。
目前对镜像痛模型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坐骨神经损伤后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基础上筛选镜像痛模型,但在筛选方法、筛选标准、筛选成功率方面鲜见报道。
本实验在建立坐骨神经选择性结扎(SNL)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基础上进行筛选以建立镜像痛模型,为镜像痛的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分组选取100只成年SD大鼠(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实验动物中心),雄性,体重250~300 g,将其随机分为SNL组90只和假手术组(Sham 组)10只,两组大鼠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制作方法1.2.1 坐骨神经选择性结扎模型组(SNL组)SNL组90只,制作方法如下:以氯胺酮10 mg/kg和甲苯噻嗪100 mg/kg腹膜腔注射,大鼠麻醉后取俯卧位,后用聚维酮碘溶液消毒皮肤,于背部脊椎L3~S2节段作正中切口,分离右侧脊柱旁肌肉群,显露脊椎并咬断L4~L6椎骨横突,仔细分离并暴露的L4~L6脊神经,于近脊柱正中处用5-0丝线结扎L5、L6脊神经,并于结扎远端进行神经离断,后分层缝合切口。
对SNI和CCI两种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实验观察
对S N I 和C C I 两 种 大 鼠神 经 病 理 性 疼 痛 模 型 的实 验 观 察
梁 啸 刘 洪 美 李 庆 伟。 陈 国 武。 孟 纯 阳
山东 济 宁 2 7 2 0 6 7 ; 。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济宁 2 7 2 0 2 9 ) ( 新 乡 医 学 院 研究 生处 , 河南 新乡 4 5 3 0 0 0 ; 济 宁 医学 院基 础 学 院 ,
s c i a t i c n e r v e s o f r a t s we r e j u s t s u r g i c a l l y e x p o s e d, a n d t h e S NI mo d e l a n d C CI mo d e l we r e o p e r a t e d o n t h e r i g h t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o o b s e r v e a n d c o mp a r e t h e e f f i c a c y o f 2 n e u r o p a t h i c p a i n mo d e l s : s p a r e d n e r v e i n j u r y mo d e l( S NI )a n d c h r o n i c c o n s t r i c t i o n i n j u r y o f s c i a t i c n e r v e mo d e l( C CI ) . Me t h o d s 3 0 Wi s t a r r a t s we r e d i v i d e d
《2024年外膜纵行小切口神经完全横断法构建坐骨神经损伤动物模型》范文
《外膜纵行小切口神经完全横断法构建坐骨神经损伤动物模型》篇一一、引言坐骨神经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神经病变,对于其研究有助于理解神经再生、修复机制及评估治疗方法。
然而,要有效地进行这些研究,建立一个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是关键。
本文旨在详细介绍外膜纵行小切口神经完全横断法构建坐骨神经损伤动物模型的方法,为相关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本实验选用成年雄性大鼠作为实验动物,体重约250-300克。
2. 手术方法(1)术前准备:大鼠麻醉、备皮、消毒等。
(2)手术过程:定位坐骨神经,行外膜纵行小切口,完全横断坐骨神经。
(3)术后处理:缝合伤口,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3. 模型评估通过行为学观察、电生理检测及组织学检查等方法,评估坐骨神经损伤程度及模型稳定性。
三、实验步骤1. 麻醉与备皮:将大鼠麻醉后,备皮、消毒。
2. 定位坐骨神经:根据大鼠解剖学特点,定位坐骨神经。
3. 手术操作:行外膜纵行小切口,完全横断坐骨神经。
4. 术后处理:缝合伤口,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5. 模型评估:分别在术后不同时间点进行行为学观察、电生理检测及组织学检查,评估坐骨神经损伤程度及模型稳定性。
四、结果1. 模型稳定性:通过多次重复实验,证明外膜纵行小切口神经完全横断法构建的坐骨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2. 坐骨神经损伤程度:通过行为学观察、电生理检测及组织学检查,发现该方法能够有效地造成坐骨神经不同程度的损伤。
3. 神经再生与修复:观察坐骨神经再生与修复过程,为研究神经再生、修复机制及治疗方法提供实验依据。
五、讨论外膜纵行小切口神经完全横断法构建的坐骨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具有以下优点:手术操作简便、损伤程度可控、模型稳定性高、重复性好等。
同时,该模型可为研究坐骨神经损伤的发病机制、神经再生与修复过程、药物治疗效果等提供有效的实验基础。
然而,该模型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无法完全模拟人体内复杂的环境及生理条件等。
《2024年冻存神经异体移植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中应用的研究》范文
《冻存神经异体移植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中应用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神经损伤修复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坐骨神经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损伤,其修复方法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冻存神经异体移植技术为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本文旨在研究冻存神经异体移植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本实验选用健康成年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并准备相关手术器械、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冻存神经异体移植材料等。
2. 实验方法(1)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通过手术方法在大鼠身上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
(2)冻存神经异体移植:将冷冻保存的神经异体进行解冻,并进行移植到受损的坐骨神经处。
(3)观察与评估:观察移植后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电生理学、组织学等方法进行评估。
三、实验结果1. 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经过冻存神经异体移植后,大鼠的坐骨神经功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改善。
2. 电生理学评估电生理学检测结果显示,移植后大鼠的神经传导速度和幅度均有明显提高,表明冻存神经异体移植对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具有积极效果。
3. 组织学评估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移植后的神经组织结构清晰,神经纤维排列整齐,与周围组织的融合情况良好,表明冻存神经异体移植能够促进坐骨神经的再生和修复。
四、讨论冻存神经异体移植技术为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提供了新的可能。
通过本实验研究,我们发现该技术能够有效促进大鼠坐骨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和幅度,改善组织结构。
这可能与冻存神经异体移植提供的营养支持和促进神经再生有关。
此外,该技术还具有来源广泛、操作简便等优点,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选择。
然而,冻存神经异体移植技术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例如,如何保证移植神经与宿主神经的完美融合,如何避免免疫排斥反应等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
此外,该技术的长期效果和安全性也需要进一步观察和评估。
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构建
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构建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是研究脊髓损伤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的重要工具。
建立有效的模型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深入了解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并为新的治疗方法的开发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构建方法。
大鼠是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其解剖结构与人类相似,且容易获取和饲养,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脊髓损伤的研究中。
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构建涉及到手术操作和评估指标两个方面。
首先,进行手术操作是构建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第一步。
操作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材料,包括手术器械、麻醉药物、抗生素、止血药物等。
手术操作的步骤如下:1. 麻醉:将大鼠置于适当的麻醉装置中,使用合适的剂量的麻醉药物(如异氟醚)进行麻醉。
2. 暴露脊柱:在麻醉后,用适当的切口暴露大鼠的脊柱。
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颈椎、胸椎或腰椎进行操作。
3. 脊髓损伤:通过钝性击打、压迫、挤压或利用脊髓牵拉装置等方式对脊髓进行损伤。
可以根据实验需要确定损伤的程度和方式。
4. 恢复和闭合:在损伤后,给予适量的药物进行止血,并进行伤口的缝合和消毒。
完成手术后,需要对大鼠进行恢复和护理,确保其能尽快恢复活动能力。
常见的护理措施包括监测和记录大鼠的行为活动、饮食和体重等指标,给予适当的抗生素预防感染等。
其次,评估指标是判断脊髓损伤模型的有效性和严重程度的重要依据。
常见的评估指标包括行为学测试、电生理测试和组织学观察等。
1. 行为学测试:通过观察大鼠的行为活动来评估其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
常用的行为学测试方法包括BBB评分系统(Basso, Beattie, Bresnahan Locomotor Rating Scale)、投掷测试(grid-walking test)等。
2. 电生理测试:通过记录大鼠的电生理信号来评估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
常用的电生理测试方法包括脊柱诱发电位(SSEP)和脊髓运动诱发电位(MEP)等。
3. 组织学观察:通过对损伤区域的组织学切片进行染色和观察,来评估脊髓组织的损伤程度和修复情况。
钳夹压力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的研究
DOI: 10.3969/j.issn. 1001-1242.2020.02.002 *基 金 项 目 :大 连 市 医 学 科 学 研 究 计 划 项 目 (1 7 1 1 0 9 5 )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青 年 基 金 项 目 (81601982) 1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辽宁省大连市,116001; 2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 医院 ;3 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4 第一作者简介: 王 启 文 ,女 ,硕士研究生;收稿日期:2018-08-08
2()2() 年.第 35 卷 ,第 2 期
•基地研免.
钳夹压力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的研究*
王 启 文 ' 宋 春 莉 2 沈 梅 IW 叶 冬 梅 ' 李 莎 , 丛 林 1
摘要 目的:建立钳夹压力可量化的坐骨神经损伤模型: 方 法 :将 3 0 只 SD大鼠随机分成5 组 ,每 组 6 只 ,根据不同钳夹压力将大鼠分为1N组 、2N组 、4N组 、8N组和丨6N组 。 手 术 暴 露 坐 骨 神 经 ,采 用 止 血 钳 钳 夹 大 鼠 的 坐 骨 神 经 ,同 时 用 薄 膜 型 压 力 传 感 器 测 量 钳 夹 压 力 。用 肌 电 图 诱 发 电 位 仪分别测量钳夹前及钳夹30min后大鼠的坐骨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 A P),并测定钳夹后第2 天各压力组大鼠 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 ,并观察神经纤维组织HE染色变化。 结 果 :压 力 1N组 、2N 组 、4N 组 、8N组 和 16N组钳夹后与钳夹前的坐骨神经CMAP比 较 ,其潜伏期均明显延长 0 . 0 5 ) , _ ( ^ 均显著下降(户<0.0丨),1'^1(:¥ 下降值分别占各自正常对照组的25% 、51%、69% 、67%、94°/。;各压力组近 端波幅均显著下降(P<〇.〇5),分 别 下 降 16%、34%、68%、74%、89%。各 压力组SFI均显著增大(尸<0.01)。组织形态学 观察表明神经纤维组织随压力增高出现形态改变。 结 论 :钳夹压力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1N钳夹压力造成坐骨神经中度损伤模型,压力2— 16N造成重度损伤模型。 关 键 词 坐 骨 神 经 损 伤 ;薄膜型压力传感器;钳夹压力;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坐骨神经功能指数 中图分类号:R745.R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1242(2020)-02-0135-06
大鼠坐骨神经疼痛动物模型的建立
大鼠坐骨神经疼痛动物模型的建立
倪峰;李坚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12(5)30
【摘要】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的疼痛,即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的疼痛。
在现研究中,疼痛模型的建立是对其研究的重要手段且多用大鼠。
【总页数】1页(P57-57)
【关键词】坐骨神经痛;动物模型
【作者】倪峰;李坚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葛洲坝中心医院骨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32
【相关文献】
1.一个新的椎间盘源性坐骨神经疼痛动物模型的建立 [J], 唐家广;袁文;王新伟;侯树勋;商卫林
2.S180肉瘤损害小鼠坐骨神经动物模型的建立 [J], 张锐;郝克强;齐晓娟;石庆宇;李正民;金华
3.大鼠坐骨神经火器伤复合海水浸泡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病理学变化 [J], 张璐萍;张乃丽;张春雷;于振海;周帅;马泽;刘晓伟;黄飞
4.兔坐骨神经火器性断裂伤动物模型建立的影响因素分析 [J], 陈建梅;李兵仓;王建
民;张良潮
5.狗带血管坐骨神经的动物模型建立及冷冻保存的实验研究 [J], 杨小祥;冷震;钱塘;薛惠祥;周建生;承泽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丙戊茶碱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机制
丙戊茶碱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机制王铁东;王秋石;王俊科【摘要】目的观察丙戊荼碱对大鼠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作用.方法将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4组:假手术组(Sh)、模型组(S)、鞘内注射丙戊茶碱组(P1)及腹腔内注射丙戊茶碱组(P2).其中S组和P1组造模后分别单次鞘内注射盐水20μ1和丙戊荼碱20 μ1(0.05 μg/μ1);P2组造模后单次腹腔内注射丙戊茶碱1ml(1 mg/kg).记录全组动物术前1 d及术后1,3,7,14,21 d的机械缩足反射阅值(MWT)和热缩足反射维持时间(TWD),并在术后各时点随机选6只大鼠,取脊髓腰膨大,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腺苷A1受体(A1-AR)蛋白量的变化,用ELISA法检测TNF-α和IL-1μ含量的变化.结果 S组术后出现明显的MWT下降和TWD延长,与术前及Sh组术后各时点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S组比较P1、P2组行为学指标的变化幅度大(P<0.05),且P1组行为学指标的变化幅度大于P2组.S组TNF-α和IL-1β的含量术后均增加,与S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1和P2组TNF-α和IL-1β的含量升高的幅度小,与S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1、P2组腺苷A1受体的表达量升高明显,与S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丙戊茶碱能抑制SNI大鼠炎性介质的释放,且在脊髓水平增强A1-AR的激活,对SN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抑制发挥重要的作用.【期刊名称】《中国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39)004【总页数】4页(P266-268,271)【关键词】丙戊茶碱;神经病理性疼痛;腺苷A1受体【作者】王铁东;王秋石;王俊科【作者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沈阳,11003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沈阳,11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4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是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或损伤引起的疼痛[1],常见的有糖尿病型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脊髓损伤后神经痛以及各种损伤、炎症或手术后遗留的神经痛,这些疾病的共同特点是它不同于由于组织损伤而导致的急性疼痛,通常呈慢性、可持续数日或数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坐骨神经损伤(SNI)大鼠模型具体方法及步骤原型物种人
来源夹闭坐骨神经干导致坐骨神经损伤
模式动物品系SPF 级SD大鼠,雄性,8 周
实验分组随机分组: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受试药物组(三个剂量梯度组),15只每组
实验周期4 weeks
建模方法建模方法:对雄性大鼠行腹腔注射麻醉。
将大鼠俯卧位固定于鼠固定架上,铺孔巾,暴露鼠左下肢并剪掉鼠毛。
碘酒、酒精消毒三遍,于左侧股后正中行纵行、长约6-8mm切口,暴露皮下肌肉。
用止血钳钝性分离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后,分离出白色、粗大的坐骨神经,刺激后左足出现抽动。
距坐骨结节6-8mm处(定位);用大止血钳夹闭坐骨神经干,压满3扣;挤压5秒钟后松开止血钳,间隔10秒后再夹闭5秒钟,再放松10秒,第三次再夹闭5秒(定时)。
神经干挤压伤宽度约3mm。
9-0无创缝线标记后,将坐骨神经送回原位,整理肌肉,缝合创口;假手术组大鼠麻醉后,仅切开皮肤暴露左侧坐骨神经但不做钳夹,在相应部位相同方法标记后缝合。
后期取材:将取出的动物饲养一周,结束后,注射水合氯醛麻醉大鼠,将鼠仰卧位固定于大鼠固定架上。
自颌下至小腹行胸、复联合切口,切断肋骨,剪断膈肌,暴露出跳动的心脏。
用16号针头由左心尖刺入左心室,用软静脉留置导管沿左心室经主动脉瓣插入主动脉,剪开右心耳。
先用0.9%生理盐水
250ml快速冲洗组织内血液,其后用4%多聚甲醛固定液快速推注100ml,再
缓慢推注100ml,直至使鼠尾巴翘起,身体逐渐僵硬,颜色变白为止。
灌注后,立即将身体一僵硬的鼠于俯卧位固定于手术台上,由胸-骶部沿脊柱正中切开,暴露及分离背部肌肉,沿十二肋肌部切断T12 L1水平脊柱、脊髓。
沿坐骨神经走行切腰4、腰5、骶1段脊髓和包括挤压伤在内的上下各2mm的坐骨神经。
同法切取假手术组的相应部位等长标本。
分三种方法进行处理及固定。
(1) 4%多聚甲醛固定液中固定,制备石蜡切片。
(2) 2.5%戊二醛液固定后,备做电镜。
(3)液氮中冷冻,备做冰冻切片。
应用疾病模型
1、大鼠坐骨组织病理检查坐骨神经组织在4%多聚甲醛中固定24 小时后,包埋成石蜡块。
石蜡块放在-20℃冰箱中冰一下,在切片机上进行切片,切片厚度4um,置于水槽中展开、捞片和贴片。
石蜡切片切好后需要烤片,60℃烤片2 小时。
进行Loyez苏木精染色,光镜下观察再生髓鞘的情况。
2、TUNEL检测坐骨神经组织凋亡情况
坐骨神经组织切片脱蜡,蛋白酶K室温下消化,TDT酶反应液37℃孵育1 h,0.3%H2O2抑制内源性过氧化物酶,Streptavidin-HRP 室温5min,DAB 显色,苏木精复染。
阴性对照采用无酶标记液(去除TDT)代替TDT酶反应液。
凋亡细胞核呈棕褐色颗粒,光镜下观察并计数凋亡细胞。
3、电镜观察自噬情况
坐骨神经组织2.5%戊二醛液固定,制备电镜样品,利用电镜在超微结构水平观察坐骨神经组织中自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