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荔湾区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广州市荔湾区河道污染加剧环境危机待解决
![广州市荔湾区河道污染加剧环境危机待解决](https://img.taocdn.com/s3/m/addc3f2d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a4.png)
广州市荔湾区河道污染加剧环境危机待解决近年来,广州市荔湾区的河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然而,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却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从河道污染的影响、问题的根源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河道污染的影响河道污染是指因为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导致河流水质遭到破坏的现象。
在广州市荔湾区,河道污染导致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首先,水质恶化。
由于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河道的水质严重下降,常常出现异味和大量藻类滋生,从而影响到供水的质量和安全性。
其次,生态破坏。
河道污染直接影响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很多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因无法忍受污染而大量死亡,导致生态链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最后,环境危机加剧。
河道污染不仅影响了水质和生态,还会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如土壤污染、空气污染等。
这不仅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还破坏了整个生态环境。
二、问题的根源广州市荔湾区河道污染问题的产生有多个根源,需要综合考虑。
首先,环保意识薄弱。
一些企业和居民缺乏环保意识,对于环境污染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
这导致了他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对废水的处理不当,随意倾倒垃圾,加剧了河道污染的问题。
其次,监管不力。
在实践中,由于监管力度不够,一些企业乱排废水,存在着违法违规的现象。
同时,环保部门的执法力度也需要加强,以增加对于违法行为的打击。
最后,技术手段滞后。
在处理废水和污染物方面,一些企业和机构的技术手段尚未跟上,无法有效地解决河道污染问题。
因此,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引进和推广更加先进的环保技术。
三、应对措施为了解决广州市荔湾区河道污染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首先,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引导企业和居民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
其次,加大执法力度。
加强监管部门的执法力度,对于违法排污行为严厉打击,形成强大的震慑力。
此外,推动科技创新。
加大对环境保护技术研发的投入,推动环保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浅谈广州社区环境整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浅谈广州社区环境整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f34a5e2fbcd126fff7050bd7.png)
根据政府针对社 区制定的的整治原则, 可能说基本都很好的体现了现今
对 环境 整治 的要求 ; 但在社 区街道 执行 及实 际设 计 时对 这些 原 则 又有 很 大的 偏 离 。人 居 环境 整 治项 目 自去 年施 工 以来 , 从 有些 已经 施 工完 的项 目所 出来 的效 果 来 看 , 整 治 效 果 并 不理 想 ; 特 别是 市政 人 行 道砖 、 人 行 道 路 沿石 的更 换, 现在 广 州市 几乎 所有 道路 的路 面 沥青 重铺 , 人 行 道砖 重 铺 , 路 沿石 重新 更 换, 从 近 两年 多 的使 用来 看 也并 不 理想 , 几 乎 现在 广 州 的人 行 道砖 都 是 一种 红 色 的彩砖 , 千 篇一 律 , 出来 的效 果 并 不见 得 比原 来 虽 旧但 耐 用 整洁 的 人行 道铺 地美 观 , 再 加 上施 工随 意和 选用 低廉 的材 料 , 而 且 缺乏 必要 的 监管 , 以致 施 工质量 差 , 整个 工程 完成 后 的效果 并不 能长 久 保持 。又如 很 多社 区对 建 筑
一 日口四l 圈
工程质量与管理
浅谈广州社 区环境整治存在 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摘要 : 本文 针对 广州 人居 环境 整 治存在 的问题 , 为今 后环 境整 治提 出几 点对 策建 议 关键词 : 社 区 环 境 整治 问题 对策 道路, 但在 实 际实 施时并 没 按可 持续 发展 的原 则进 行 社 区环境 整 治 。基 层 的 实施者, 比如 社 区街 道 、 设 计 者对 走 持 续发 展 道路 的设 计思 路 亦 没有 很 准确
基于某广州居民居住环境生态问题调研分析报告
![基于某广州居民居住环境生态问题调研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5e9532e16fc700abb68fcfa.png)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题目:基于广州居民居住环境生态问题调研分析专业:物流工程班级:16物流工程二班第1组姓名:骆小凡郑然王菘高越关雨梅沈文清徐佳铭张岱晨郜家珏高穆依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2017年10月 9日目录一. 摘要 (3)二.调查背景 (3)三.调查方式 (4)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4)五.结论与建议 (8)一.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生态文明”这个理念的提出,是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之后的第五个文明,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带来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等问题。
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我们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战略路径,建设体现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污染;科学发展观二.调查背景据报道,中国约有2/3的城市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
我国仅“城市垃圾”的年产量就近1.5亿吨,这些城市垃圾绝大部分是露天堆放。
它不仅影响城市景观,同时污染了与我们生命至关重要的大气、水和土壤,对城镇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垃圾已成为城市发展中的棘手问题。
垃圾不仅造成公害,更是资源的巨大浪费。
每年年产1.5亿吨的城市垃圾中,被丢弃的“可再生资源”价值高达250亿元!建一座大型垃圾填埋厂就得花1~2亿元,建一座大型垃圾焚烧厂就得花20多亿元,这又是一笔很大的支出。
当前大量未经分类就填埋或焚烧垃圾,既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又会产生二次污染。
荔湾龙津路老城区环境设计
![荔湾龙津路老城区环境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6fedc67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8c.png)
荔湾龙津路老城区环境设计
摘要:
一、荔湾龙津路老城区环境设计背景
1.荔湾龙津路老城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我国对老城区环境设计的重视
3.荔湾龙津路老城区环境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二、荔湾龙津路老城区环境设计原则
1.尊重历史和传统文化
2.保持老城区原有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3.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
三、荔湾龙津路老城区环境设计具体措施
1.保护和修复历史建筑和文物
2.优化街道景观和公共空间
3.提升绿化水平和生态功能
4.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四、荔湾龙津路老城区环境设计成效
1.提升老城区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2.增强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3.促进文化旅游和经济发展
五、荔湾龙津路老城区环境设计的启示
1.坚持保护和开发相结合,实现老城区可持续发展
2.加强公众参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3.借鉴成功经验,推动我国更多老城区环境设计的改进和创新
正文:
荔湾龙津路老城区位于我国广州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我国对其进行了环境设计,旨在打造一个既保持历史风貌又具有现代气息的老城区。
荔湾龙津路老城区环境设计遵循尊重历史和传统文化、保持老城区原有的建筑风格和特色、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等原则。
具体措施包括保护和修复历史建筑和文物、优化街道景观和公共空间、提升绿化水平和生态功能、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
经过一系列的环境设计,荔湾龙津路老城区的整体形象和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不断增强,同时促进了文化旅游和经济发展。
荔湾龙津路老城区环境设计
![荔湾龙津路老城区环境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28d7623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ad.png)
荔湾龙津路老城区环境设计【最新版】目录一、项目背景二、环境设计目标三、设计原则四、具体设计方案五、项目实施及成果正文一、项目背景荔湾龙津路老城区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是广州市最具历史风貌和文化底蕴的地区之一。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老城区面临着环境恶化、基础设施老化、居住条件差等问题。
为了提升老城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广州市政府决定对荔湾龙津路老城区进行环境设计改造。
二、环境设计目标本次环境设计的目标是提升老城区的整体环境质量,营造宜居的生活空间,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2.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广州特色。
3.优化公共空间,提高绿化覆盖率。
4.提升城市景观,营造宜居生活环境。
三、设计原则本次环境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人本原则:以居民需求为出发点,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2.文化传承原则:尊重历史和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3.生态环保原则:提高绿化覆盖率,促进可持续发展。
4.可持续原则:充分考虑老城区的特点,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具体设计方案根据以上目标和原则,具体设计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设施改造:更新老旧水管、电线,增设照明设施,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2.文化遗产保护:修复历史建筑,设立文化展示区,传承广州特色文化。
3.公共空间优化:增设休闲广场、公园绿地,提高绿化覆盖率,优化公共空间布局。
4.城市景观提升:统一建筑风格,设置艺术雕塑,营造宜居生活环境。
五、项目实施及成果在广州市政府的支持下,荔湾龙津路老城区环境设计项目得到了顺利实施。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老城区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
同时,历史文化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传承,城市景观更加美观。
广州荔湾区河道治理营造宜居城市环境
![广州荔湾区河道治理营造宜居城市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2fb57e35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1f.png)
广州荔湾区河道治理营造宜居城市环境一、引言河道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城市的血脉,也是城市的底蕴。
然而,长期以来,广州荔湾区的河道存在着各种问题,如环境污染、水质恶化、河道垃圾问题等,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广州荔湾区需要加大河道治理力度,营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二、分析问题1. 环境污染河道的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废水排放、垃圾倾倒等问题。
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严重污染了水质;同时,居民乱倒垃圾、漫灌河道,导致垃圾在河道中积累,影响河道的畅通和美观。
2. 水质恶化河道水质恶化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除了废水的直接排放外,部分企事业单位和居民非法占用河道作为污水排放口,使河道成为了污染源。
水质恶化不仅影响到水生生物的繁衍生息,也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3. 河道垃圾问题河道垃圾问题是荔湾区河道治理中的一大难题。
长期以来,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对河道垃圾的处理不力,导致了大量垃圾的积聚。
这不仅破坏了环境,还给居民造成了生活上的困扰。
三、解决方案1. 排污管道整治对于废水排放问题,荔湾区应加强对各类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的巡查力度,要求其依法规范排污,不得将废水直接排放至河道。
同时,需要对已存在的非法排放口进行封堵,确保河道水质的安全。
2. 垃圾分类管理对于河道垃圾问题,荔湾区应推行垃圾分类管理制度。
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意识,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垃圾。
同时,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体系,确保垃圾得到有效分类和清理,从而减少对河道的污染。
3. 绿化环保建设为了提升河道周边的环境质量,荔湾区应加大对河道绿化的投入。
通过种植适宜的植被,并加强对植被的养护,提高河道的生态功能。
同时,建设绿色景观带,为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四、效益分析河道治理和宜居城市环境的营造,将带来以下几方面的效益:1. 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居住环境。
2. 保护河道生态,提高水质,促进水生生物的繁衍。
3. 增加就业机会,推动经济发展。
关于广州老城区的保护与发展调查报告
![关于广州老城区的保护与发展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42c850a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28.png)
关于广州老城区的保护与发展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广州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传统建筑,其中老城区作为广州城市发展的核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资源。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老城区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建筑老化、环境问题、功能混乱等。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发展广州老城区,本报告进行了深入调查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二、调查方法为了全面了解广州老城区的保护与发展现状,我们采用了多种调查方法,包括现场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
1. 现场实地调查:我们选择了广州老城区的典型街区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其社区环境、建筑状况、交通情况以及居民生活情况等。
2. 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涵盖了老城区的建筑保护、文化传承、环境改善等方面的问题,以收集居民和游客的意见和建议。
3. 专家访谈:我们与城市规划、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专家进行了深入访谈,了解他们对广州老城区保护与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三、调查结果1. 建筑保护问题:老城区的建筑大部分为近几十年前的老旧建筑,存在老化、倒塌等问题,亟待进行保护和修缮。
2. 文化传承问题:老城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但在现代化发展中,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困境,需要加强相关机构的文物保护和文化教育工作。
3. 环境改善问题:老城区的环境脏乱差,道路狭窄拥堵,垃圾处理不及时等问题较为突出,需要加大力度改善环境卫生和交通状况。
四、保护与发展对策1. 加强建筑保护:制定相关政策,鼓励老城区居民进行建筑修缮和保护,以及进行历史建筑的修复和利用,同时加强建筑安全监管。
2. 推进文化传承:加大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力度,建立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加强文化教育和宣传,提高居民的文化意识和参与度。
3. 改善环境状况: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疏解老城区交通压力,提高道路宽度,完善垃圾处理和环境卫生等设施,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4. 加强政府引导:政府部门在老城区保护与发展中发挥积极的引导和监管作用,加强与社区居民、相关机构和专家的沟通合作,形成多方共同参与的开放机制。
番禺荔枝湾环境的变化调查
![番禺荔枝湾环境的变化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ca38e6d37f1922791688e82b.png)
番禺荔枝湾环境的变化调查
一发现
以前的荔枝湾涌是很美丽,很清澈。
二研究
但是直到现在人们不断地乱扔垃圾就把这美丽又清澈的荔枝湾涌河水变成了灰黑色的。
河水还会散发出很臭的味道,使周围住在荔枝湾涌的邻居们都会闻到臭气的味道,就像每天都对着一个厕所一样不过人们想到把河涌盖住,就闻到的臭味会减少一些。
三方法
市政府觉定做复涌计划,可是市民们坚决反对,因为一打开盖涌里的气味又出来了。
可是市政府还是做了复涌计划,工人划着船去捞河里的垃圾,有的工人开吊机去复涌.。
经过了几个月,河涌焕然一新,河涌就像披上了带白纱的衣裳,周围绿阴阴的大树倒映在河水中水上是白色带绿光。
两岸的拱桥和独木桥立在两岸,真有趣。
还有关于玉器和珠宝的商店,便利店也很多,高大的榕树叶直直的垂了下来。
落在店铺的台上倒映在地上,河里的船只上有着游客,行驶在河上,很多都是自己划的,真有意思啊! 荔枝湾涌现在真是美丽,有很多人都来这里玩!
我爱你荔枝湾!。
荔湾区水污染物排放量与环境容量研究
![荔湾区水污染物排放量与环境容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5593501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cd.png)
荔湾区水污染物排放量与环境容量研究发布时间:2022-11-13T07:22:11.519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7月第14期作者:陈晶,周胜昔[导读] 为了摸清荔湾区水环境容量,通过对区内54条规划河涌水质的监测数据陈晶,周胜昔广州市生态环境局荔湾环境监测站,广东广州 510380摘要:为了摸清荔湾区水环境容量,通过对区内54条规划河涌水质的监测数据,分析地表水污染物排放量与环境容量的关系,客观准确反映主要污染源以及水污染物排放量与环境容量的关系。
结果表明,荔湾区水污染物排放量超出环境容量,主要污染物源为生活污染源,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
关键词:水环境容量;水污染物排放量;关系;荔湾区水环境容量作为水环境承载力的表征指标,能够反映出水体的纳污能力,因此客观准确的计算出水环境容量,对一个地区合理利用水资源,科学制定防治政策,维持水体生态健康,实现社会经济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区域概况荔湾区是广州市唯一拥有一河两岸的城区,水系资源丰富,河涌纵横交错,水岸线长达42.4 公里,其中珠江岸线长达 25.3 公里,河涌达 103条。
本次调研范围包括:荔湾区现有规划河涌,54条(其中南片区47条,大坦沙岛4条,北片区3条),总长 94.752km,最大内河为花地河,全长8.6km,平均宽度90m,流域面积达 30km。
其次有大沙河、河沙涌、塞坝涌、葵蓬涌、冲口涌、菊树涌等一批较大的内河涌。
2研究方法根据荔湾区河涌的特征以及水文水质特征,河涌大致符合零维均匀混合衰减水质模型,采取零维模型进行计算。
2.2主要参数2.2.1河涌流量的确定有水文资料的河涌,选取近10年平均流量。
无水文资料的河涌,根据河涌水体体积进行估算河涌流量。
2.2.2降解系数的确定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反映了污染物在水体中降解的快慢程度,是纳污能力计算中最为关键的参数之一,其取值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纳污能力的计算结果和总量控制方案的实施[2]。
广州市荔湾区农村河道污染问题加强治理
![广州市荔湾区农村河道污染问题加强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a4f81a4a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45.png)
广州市荔湾区农村河道污染问题加强治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广州市荔湾区农村河道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加强农村河道污染治理势在必行。
本文将围绕该话题,从历史背景、主要问题及治理措施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旨在深入剖析广州市荔湾区农村河道污染问题的原因及其解决之道。
一、历史背景广州市荔湾区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自古以来就有着众多河流穿行其中。
然而,随着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农村河道污染问题逐渐凸显。
早年的农村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模式,对河道环境的保护意识相对较低,导致河道水质逐渐恶化。
同时,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张,农村污水排放增加,进一步加剧了河道污染问题。
二、主要问题广州市荔湾区农村河道污染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面源污染:农田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化学品,随雨水冲刷入河道,造成水质污染。
2. 生活污水排放:农村家庭缺乏污水处理设施,直接将污水排放入河道,导致河道水质恶化。
3. 养殖业废弃物排放:农村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废弃物和养殖污水排放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河道,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压力。
4. 工业污染物排放:部分农村企业未建立健全的污染治理设施,工业废水和废气直接排放入河道,对水质和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威胁。
三、治理措施为了加强广州市荔湾区农村河道污染治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可以得到重点关注和实施:1. 强化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提高其环境意识和责任感,引导农民尽量减少使用化肥和农药,并倡导科学施肥、绿色农业。
2. 加强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建立污水处理系统,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将污水进行有效处理后再排放。
同时,支持农村家庭建立简易的污水处理装置。
3. 完善养殖业废弃物处理:鼓励农村养殖企业建立科学的养殖废弃物处理机制,开展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对河道环境的污染。
4. 规范农村企业环保行为:对农村企业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并要求其建立健全的污染治理设施,定期进行污染物排放监测,确保符合环保标准。
广州荔湾湖整治前后生态环境变化调查
![广州荔湾湖整治前后生态环境变化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41c67a9f6bec0975f465e28a.png)
0.02
1.45
2002
1.16
1.23
0.19
0.08
0.20
0.95
2003
1.04
0.81
0.23
0.04
0.34
0.98
2004
1.06
0.47
0.21
—
—
1.45
TN
Ci /L ij
5.75
1.74
1.00
0.89
0.97
0.70
—
0.81
2.65
0.93
2.20
0.89
0.80
0.66
1.71
2.2 荔湾湖、涌清淤截污后生态状况
2004 年,对荔湾湖、涌生态环境质量调研时发 现:整个湖区和涌边已形成园林绿化带,湖水和涌水 成绿豆色,水质虽没达到我国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 准》(GB 3838-2002)的 V 类水标准,但也已经有一 定的改善。现在荔湾涌鱼类物种繁多,由原来仅能生 存的耐污鱼种向非耐污种和多样化鱼种转变,说明 湖水与涌水的水质生态环境有所改善。据观察统计, 鱼种有:蓝刀、马鳍鱼、麦鲮、土鲮鱼、泰国鲮鱼、白 鳝、本地塘虱、埃及塘虱、清道夫、鲫鱼、边鱼、非洲 鲫、太阳鱼、生鱼、黄鳝、草鱼、鳙鱼、鳊鱼、翘嘴红白 鱼和泥鳅等,特别是五秀湖里锦鲤成群,整个湖畔成 了市民休闲游玩、晨运、垂钓和观光的风景区。
荔湾区土水综合治理浅议
![荔湾区土水综合治理浅议](https://img.taocdn.com/s3/m/6789b86702768e9951e7389c.png)
根据 广州城市总体规划 ,荔 湾区作为中心城区的一部分 , 是
g / k g 、 1 3 6 . 9 1 mg , k g和 0 . 2 8 m g / k g , 分别是 广州市背景值 ( 1 9 9 0 ) 的 落实 广州市 “ 中调 ” 、 “ 西联 ” 战略的核心地 区, 也是实 现生态城 市 m 1 . 0 O倍 、 3 . 7 7倍 、 0 . 8 9倍 、 1 . 5 4倍 、 1 . 9 6倍 、 0 . 9 9倍 、 2 . 2 1 倍 和 1 . 7 2 建设 的关键 地区 。土壤环境质量作 为城市用地质量的基本属性 , 倍 。土壤重金属单项 污染指数 ( P i ) , 农用地土壤远 大于居住用地 将对 土地利用方 向与强度 产生基 础性影 响。 由中山大学完成 于 且居住用地土壤 中没有超标点位 , 而农 用地 中超标点位共 4 2 0 1 5年 1月的“ 荔湾 区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 揭示了 目前荔 湾 土壤 , 个 ,占荔 湾 区普查 总 点位 数 的 3 0 . 7 7 % ,其 中 c d超 标 点 位为 区土壤重金属 、 有机 污染物 的污染程度及 特征 , 为进 一步优 化土 3 0 . 7 7 %, C u 、 N i 、 P b 、 Z n 、 H g 超标点位分别 占总点位数 的 6 . 7 9%。 据 地利用结构 、 明确地区发展策略提供 了重要的基础信息 。 土壤重金属污染物 的空 间分布推测 , A s的主要污染可能来 自农业 活动( 如农药 、 化肥及污灌等 ) 和工业企业 ; C r 、 C u 、 N i 和z n的主要 来源推测为工业企业和农业污灌 ; C d主要来源于工业活动 ; P b主 荔湾 区俗称 “ 西关 ” , 位 于广 州市 西部 , 东与越 秀 区相连 , 北 要源 自汽车尾气排放 ; / - I g 可能主要来源于农业 活动或大气沉降 。 部、 西北部与 白云区水 陆相 通 , 西部与佛山市南海区接壤 。 本区陆 有机污染物 中 6种邻苯二 甲酸酯 ( P A E s )含量虽低 于美 国 地面积 5 9 . 1 k m , 水陆面积共 6 2 . 9 k m 。 A E s 化合物控制标准 的推荐治理限值 ,但居住用地 总量均值高 本 区位于北 回归线南侧 , 属南亚热带 海洋性 季风气候 , 温 暖 P 从 空间分 布分析 , 应主要来源于商业 活动 的塑料 、 包装 多雨 、 阳光充足 、 夏季长 、 霜期短 。常年平均气 温 2 1 . 4 ℃ ~2 1 . 8 o C, 于农 用地 , 苯并 ( a ) 芘 的主要来源推测为 区域 内工业 活动中的化石燃 常年 日均 气温在 0 ℃以上 ,北部无霜期 2 9 0天 ,南部无 霜期 3 4 6 等材料 ; 农药 的高值出现在 区域 中的农 田保护 区。 天 。多年平均降水量 1 6 7 5 . 5 a r m,多年平均年水面蒸发量 为 1 0 0 0 料燃烧 ; 在对农 田做重金属加密布点调查后发现 , 荔湾区农 田土壤重 mm~ 1 4 0 0 a r m, 年平均风速 1 . 9 m / s ~ 2 m / s 。 金属中汞 、 镉和铅污染 最为严重 , 而铜和铬污染较轻 。与荔湾 区普 荔湾 区平 原地域是近代珠江河道 沙洲 发育形成的地带 , 总体 查点位土壤重金属 含量对 比, 农 田土壤 c d和 Hg 污染较重 , 可能 地势低洼 , 濒临珠江及 白鹅潭 , 并受北 江水 系的影响 , 水位 、 流量 、 含重 金属农 药和化肥的使用有关。区域 内危险化学品从 流速 、 水质都受潮汐影 响。区 内原有河流 以珠江为 主干 , 汇北江 、 与污灌 、 业单 位主要涉及电镀厂和 电子厂 , 以及机械制造 、 纺织 、 制药等行 流溪河水贯流全 区。 天然河涌水道均 由东 向西流 出增 河和西航 业。在对其 中的 电子厂 、 柴油机厂 、 电镀厂 、 板材厂进行重点调查 道, 其间还有些人工 开涌相互 沟通 以利排水 。原芳村 区地 域三面 后发现 , 土壤重金属 的种类与其 生产原料及 工艺相关 , 均高于 当 环水 , 区内河涌较多。 地重金属 土壤环境背景值 。 自芳 村并 人荔湾 区后 , 荔 湾区成为广州市唯一一个拥 有一河 两岸景观 的市辖 区 , 自然地理结构独具特 色。在西岸 , 繁荣兴旺的 商都 “ 西关” 和风景优美 的“ 荔 枝湾” 是本 区的传统名片 , 区 内因有 清代 唯一 的外贸通商 口岸十三行 、广 州市第一条商业步行街 , 而 被誉 为“ 百货之肆 、 五都之市 ” 。东岸芳村地 区以花卉 、 茶叶 、 水产 为主的、 强烈的 田园经济特征成为本区的又一 明显 特征 。至 2 0 1 2 年, 全区有专业市场 2 2 3 个, 涵盖 l 8 个 商品类别 , 行业结构齐全 。 荔湾传统 的历 史名胜包பைடு நூலகம்陈家祠 、 清代十三行遗址 、 八和会馆 、 华
广州市荔湾区扬尘污染现状与防控对策
![广州市荔湾区扬尘污染现状与防控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24644cdaa00b52acfc7ca91.png)
根据有关 的 研 究 '发 现 , 州 市 空 气 颗 粒 6 J 广 物 中扬 尘 的分担 率达 到或 超 过 5 %, 就 是说 在 0 也
30 40 / 0 0 ~ 0 g m 的颗粒物 中, 扬尘 的贡献值达到 10~20/ / 0以上 ; 5 0 t m g 大气 颗 粒物 以细 颗 粒 占绝
2. 空气颗 粒 物污染 的主 要原 因 2
大气 中颗粒 物 的成 分 复杂 , 源众 多 . 以利 来 可 用源解 析 技 术 解 析 出不 同类 型 的排 放 源 的 分 担 率. 总悬浮 颗粒 物受煤 烟尘 、 建筑 扬尘 和风沙 尘等
的影 响 . 近年 来 荔 湾 区在 煤 烟 尘 治理 方 面取 得 了
由表 1 可知 ,96~20 19 00年荔 湾 区首 要 污染 指标 均为 氮氧化 物 ,0 1 20 年起 首 要 污染 指 标 则 变
很大成 绩 , 得 扬 尘 污染 对 造 成 空气 中颗粒 物 污 使
染 的影响越 来越 突 出 .
为降尘和总悬 浮颗粒物 .96~ 0 5 , 19 20 年 荔湾区 的总悬浮微粒十年平均值为 0 2 gm , .1 / 3超过国 m 家《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 39 。 9 ) ( B 051 6 二级年均 9 值标准 ( . g m )降尘十年平均值 为 8 5t O2 m / 0; 0 . /
V0 _ 3 No. I2 4
Au . 2 6 g 00
20 0 6年 8月
文章 编 号 :0 72 5 (0 60 .0 50 10 .8 32 0 )40 2 .3
广 州市 荔湾 区扬 尘污 染 现 状 与 防控 对 策
关于荔湾区危房改造的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关于荔湾区危房改造的现状与发展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db38a6c49ec3d5bbfd0a743a.png)
广东建材2007年第3期荔湾区是广州市传统老城区之一,危房面积约占全市的80%,因此荔湾区的危房改造成为了全市危改工作的重点。
伴随着这场危房改造工程而来的是另一个同样引起社会瞩目的问题———如何在改造工程中既做好最具岭南传统特色的西关大屋建筑、骑楼商业街区的保护,也同时解决困扰广大居民的危房问题,成为了危房改造工作的中的重点难题,它关系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群众生活质量改善及生计等的根本利益。
1危房改造的现状及存在问题1.1人口膨胀,西关大屋沦为“大杂院”人口膨胀,人口密度太大,原来一户人住的西关大屋,后来住两家、三家;慢慢增至四家、五家,甚至增至十几家。
而每家的人口也不断增加。
西关大屋本身是以一户为单位配套厨房、卫生间、供电、供水等,不是以房间为单位。
这些年来人们不断盖小房,这户盖间厨房,那户盖间儿子结婚的小房。
东一间、西一间,各式各样,因陋就简,穷凑和。
杂乱、不协调,使古老的西关大屋原本的面貌也无法使人辨认,天井、花园消失了,只剩乱七八糟的“大杂院”了。
正是由于人们违规进行拆建、加建、改建,随意改变房屋原有的结构布局,致使房屋破败,急待修缮、改造。
1.2市政及公共设施功能不全,陈旧老化首先,区内道路狭窄,布局不合理,纵横交错,导致很多路段都要设置成单行线,这样对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如此的交通状况对于日渐拥挤的交通状况和城市发展需要来说也难以适应;其次,区内给排水设施落后残旧,甚至没有排水设施,一旦雨季到来,水患更是时常发生,给人们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再次,电力设施线路布设混乱,陈旧老化,超负荷严重,再加上人们的乱拉乱接,不但影响立面景观,而且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而造成的电线火灾事故仍旧时有发生,理应引起大家的注意;还有,区内由于建筑密度过高导致公共活动空间严重缺乏,尽管政府近年来已把这个问题重视起来,建设了不少的休闲绿化小公园等的活动空间,但对于整个区域来说还是不足够的。
1.3危房改造,越改越危由于政府资金有限,不能同时大面积的危房改造,因此,部分有能力的居民自行改造危房,这样无疑是减轻了政府不少的负担,但因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很多翻修、重建房子违规施工,随意增加建筑面积等,由于房子都是一间挨着一间,墙体都是共用的,因此,在拆建一间的同时也影响了相邻的几间房子的基础的牢固和墙体的完整性,甚至由原本的严损房、局危房变成了必须重建的危房,这种恶性循环每天不断的循环上演,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危改变成了无止境的任务;另外,每年政府都投入不少资金进行历史街区的立面整饰工程,表面看来街区的环境面貌确实是改变了不少,人走进巷子里也感觉舒服多了,但有没有人去关心住在这漂亮“外衣”里面的居民呢?作为一名设计师,我参与了不少的历史街区立面改造工程,每次到现场踏勘,居民们总是很担心的问这问那,甚至有人强烈反对整饰改造,阻挠施工人员施工,开始我还感到有些迷惑,有政府免费帮你修饰外墙这么好的事情为什么大家还会阻挠呢?经过回访发现,整饰过后的房子,由于本来的外墙就是危墙,很多时候整饰的的设计为了好看,还加上一些饰线等的东西,没有女儿墙的就加上花瓶栏杆,表面看起来是漂亮了但也使原来的房子变成了危房,墙体出现了漏水、裂缝等,这样的危改就变成没有意义了。
广州市荔湾区并区以来环境质量变化研究
![广州市荔湾区并区以来环境质量变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602da2faaea998fcc220eee.png)
2 . 1大 气 环 境 质 量 变化 状况 2 0 0 6 — 2 0 1 1 年期间 , 各大气污染物指标基本达到国家标准 ( 降 尘达到广州地方标准 ) , 二氧化氮 、 总悬浮颗粒 物呈 现显 著下 降趋 势; 降尘 ( 2 0 0 7年超标 ) 、 二氧化硫呈现不显著下降趋势 ; 硫酸盐化 速率近年均超标 , 且呈现显著上升趋势 。 广雅中学 、 陈家祠测 点的 降尘呈 著下降趋势 ; 陈家祠 、 紧 同件 厂 、 铝制 品厂 、 广钢医 院测 点 的硫酸盐化速率呈 显著上升趋势 。由于产业布局 因素 , 污染物 的分布也 出现南北差异 , 基本呈南高北低趋势。据 2 0 1 2年数据 , 硫酸盐化速率对 大气 的污染负荷分担率是 3 6 . 3 6 %,成为荔湾 Ⅸ . 大气 的首要污染物。其他 四项 污染 物的负荷 分担 率在 1 5 %左右 。 荔湾 大气污染 是复合 型的空气污染。 2 . 2水 环 境 质 量 状 况 近 年 数 据 示 , 辖 区 内的 1 l 条 河 涌和 2条跨 境 河 ¨ t 1 除 了 二尾 河水质级别为 V类水质 , 其他 l 0条河涌的水质级别均为劣 v类水 质; 荔 湾湖的水质级别为劣 v类水质 , 另外 , 根据营养状 态指标 的 计算结果 示 ,荔湾湖 2 0 1 1 年的营养状态级别为轻度 富营养级 ; 珠f I ] 州河 段 黄沙 断 面 的水 质 级 别 为 V类 水 质 ,东 望 断面 和 平洲 断 的 水质 级 别 为 I V类 水 质 , 往年相比, 均 无 明显 变 化 。
1荔湾 区污 染源 的行 业、 类型 概括
荔 湾区珠江北片限于城市规划的要 求 ,工业企业 已全部关 、 停 、 转、 并、 辽, 第t产 业污染 源和生活污染 源已成为荔湾 区江北 片 的 主 要 污 染 源 。荔 湾 珠 汀 南 片 则 以 第 三 产业 经济 、 工 业 经 济 和 农业 经济 于 i : 重, 【业 污 染源 是 该 的 主要 污染 源 。 截至 2 0 1 1 年 底, 全 区有 _ l I 业污 染源 业共约 1 4 0 0多家 , 饮食服务业等第j产 业约有 3 0 0 0多家。生活污染源 、 农业污染源 以及交通汽车和建筑 施 工 污 染 源对 辖 的污 染 也 有 一定 贡献 。 荔湾 r 、 源覆盖 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 G B / T 4 7 5 4 — 2 0 0 2 ) 中 印刷业 、 交通运输 没备制造 、 农副食品加丁业 、 化学原料及化学 制品制造业 、 纺织业等 3 0个 行 业, 主要 行 业 包 括 : 炯草制品业 、 黑 色 令 属 冶 炼 以及 延 加 业 、 交通运输制造业 、 化 原 料 及 制 品 、 电√ J 热 力的十产供应等 。 企业 总数 超过 1 0 0家的行业有金属制 品、 、 印刷业 和记录媒 介的复制 、 纺织服装 、 鞋、 帽制 造、 l 这三大 仃、 , 其叶 1 的金属制品业所 占比重较 大 , 占1 3 . 0 1 %。荔湾 区丁业 污染源分布主要集 中在荔湾Ⅸ 的南片 域 ,具体集 中在 白鹤洞 、 东沙 、 一 卜 南、 海龙 、 东激等行政街 道 , 荔 湾 全 国第一 次污染源调 查显示 : 住 该 区域 的 工业 污染 源 占全 区 的 8 3 . 9 2 %。 第 一产业覆 盖 了住宿业 、 餐饮 业 、 居民服务 和其 他服务业 以 及 医院 等 四大 行 业 ,居 民服 务 和 其 他 服 务 业 包 括 了洗 染 服 务 业 、 理发及美容保健业 、 洗 浴服 务业 、 摄影扩印服务业 、 汽车 与摩托车 维修 保养业 , 该行业 污染 源数 量最 多。荔湾 污染源普查统计 资料 显示 : 2 0 0 7年理发业 占 8 1 %。第 三产业多 集 中在北 片 的金 花、 华林等街道 。 相对于工业 , 第二 三 产业的污染综合指数所 占比例
荔湾环保评估报告书范本
![荔湾环保评估报告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4d4c9900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96.png)
荔湾环保评估报告书范本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荔湾区的环境保护状况进行评估,分析现有的环保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对荔湾区的环境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旨在推动荔湾区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2. 环境背景荔湾区位于广州市中心,是广州市的商业和文化中心之一,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凸显。
3. 环境评估3.1 大气环境荔湾区的大气环境主要受到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以及建筑施工等因素的影响。
根据监测数据显示,PM2.5和二氧化氮等污染物的浓度超过了环境标准限值,空气质量较差。
3.2 水环境荔湾区水环境主要受到工业废水以及家庭、农业废水的影响。
水质监测结果显示,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较为严重,水质达不到要求标准。
3.3 土壤环境荔湾区的土壤环境受到工业废弃物和农用化肥的影响,土壤重金属含量超过了安全标准,土壤质量较差。
3.4 生态环境荔湾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破坏的威胁,大量建设项目导致植被减少,生态系统失衡。
同时,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受到限制,生物多样性减少。
4. 环境问题原因分析4.1 经济发展压力荔湾区经济发展快速,为满足人们对生活的需求,大量资源被开发利用,这给环境保护带来了挑战。
4.2 管理不善在环境管理方面,政府管理部门和企业的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监管不到位,环境保护法规执行不力。
4.3 公众参与度低公众环保意识普遍较低,缺少环境保护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对环境问题缺乏关注和行动。
5. 解决方案5.1 增强环保意识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培养环保习惯,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5.2 加强监管与执法加强环保监管力度,完善环境保护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惩罚,确保法规的有效执行。
5.3 促进生态修复加强生态修复,增加绿地面积,保护自然植被和野生动物栖息地,恢复生态平衡。
5.4 提升技术水平加强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高工业和农业生产的环保技术水平,减少环境污染。
荔湾环保工程方案
![荔湾环保工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1d247b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27.png)
荔湾环保工程方案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大城市的环境污染更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荔湾作为广州市内的一个重要城区,环境保护工作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荔湾环保工程的方案,希望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布局,有效改善荔湾的环境质量,造福广大市民。
二、环境分析1. 空气污染荔湾位于广州市中心,交通量大,工业活动频繁,导致空气污染严重。
尤其是汽车尾气排放和工厂废气排放,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健康。
2. 水污染荔湾的水污染主要来自于河流和市政污水的排放。
受工业和市民活动的影响,许多河流已经变得浑浊不堪,水质严重恶化。
3. 垃圾处理垃圾处理是每个城市都面临的难题,荔湾也不例外。
城市垃圾的处理对环境质量和市民的生活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三、环保工程方案1. 空气污染治理(1)大力推广清洁能源汽车,减少传统汽车的使用。
扶持电动汽车的发展,建设更多的充电桩,逐步减少燃油汽车的数量。
(2)加强工厂废气排放的监管,鼓励企业投资新技术设备,减少废气排放。
对违规排放的企业给予严厉处罚。
(3)建设更多的绿化带和公园,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质,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2. 水污染治理(1)加强市政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实行严格的排放标准,确保市政废水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到河流中。
(2)修复受污染的河流,采取生态修复的方式,逐步改善水域环境。
(3)加强对企业和居民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鼓励大家爱护环境,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3. 垃圾处理(1)加强城市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推行强制垃圾分类政策。
建立垃圾分类收集系统,加强对垃圾收运的监管,确保垃圾得到正确的处理。
(2)推广垃圾处理新技术,如生物处理、焚烧发电等,减少垃圾的填埋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建设垃圾处理场和填埋场,合理规划城市垃圾处理的布局,确保城市垃圾得到及时和有效的处理。
四、环保工程实施1. 加强政府管理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部门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关于荔湾区市容环卫局成功治理零星余泥的调查报告
![关于荔湾区市容环卫局成功治理零星余泥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00843df102de2bd96058875.png)
关于荔湾区市容环卫局成功治理零星余泥的调查报告广州市荔湾区作为广州市最古老的旧城区之一,危改房建筑面积占全市的80%,居民对房屋小修小补的现象非常普遍,由于这个客观原因,荔湾区的零星余泥产生量在全市占在第一位,荔湾区的零星余泥治理在全市也是难度最大的区。
但是荔湾区市容环卫局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成功治理了零星余泥的有序排放和清理运输问题,为全市零星余泥治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调查,我对荔湾区零星余泥经常发生乱倒和偷倒现象的原因和荔湾区市容环卫局成功治理零星余泥进行了仔细的研究与探讨,现将调查研究和探讨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对过去荔湾区经常产生零星余泥乱倒、偷倒的现象的调查情况和原因分析(一)客观方面的情况及原因。
1、旧民居比较多,砖木结构的平房、危房较多,居民小修小补的现象很多;2、从业房屋装修、小修的流动人员多,而这些人员当中很大一部分人,要么是法规意识不强;要么是贪小利、明知故犯;要么是认为办理手续繁琐、怕麻烦;要么是根本没有办理报建手续,从而无法办理正规余泥渣土排放手续,进行乱倒、偷倒零星余泥。
(二)管理上存在的原因。
1、宣传力度不够。
对《广州市余泥渣土排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宣传没有广泛发动起来,有不少市民和从业人员不了解《条例》,法规意识不强;2、余泥所在管理监督时间上和范围上有欠缺;3、执法难度大,对乱倒、偷倒现象问题的处理,虽然有法可依,但实行起来难度很大,如发现抓住乱倒、偷倒的流动人员,一不能抓、二不能打、三想罚也罚不了钱,直接影响到处理效果;4、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造成市容环卫的系统性、科学性的协调管理职能得不到发挥,造成管理上脱节,抑制不住乱倒、偷倒现象;5、管理制度上的缺乏,如零星余泥的收集、运输、收费、追查、责任等问题并没有以条例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没有带强制性,造成管理上有漏洞。
二、关于对荔湾区市容环卫局成功治理零星余泥的调查情况和经验总结(一)广泛开展社会宣传工作,全面提高市民和从业人员的法规意识。
人口管理和环境保护并举,促进荔湾区可持续发展
![人口管理和环境保护并举,促进荔湾区可持续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e6cc1e9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6b.png)
人口管理和环境保护并举,促进荔湾区可持续发展
李国强
【期刊名称】《广州环境科学》
【年(卷),期】2003(018)004
【摘要】阐述广州市荔湾区人口和环境现状,从人口和环境角度分析影响该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探讨提高人口素质、改善环境质量、促进该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总页数】4页(P36-39)
【作者】李国强
【作者单位】广州市荔湾区环境保护局,广州5101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24
【相关文献】
1.加强三峡水库管理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长江流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环境保护研讨会上的主题报告 [J], 蔡其华
2.三体联动,五制并举:社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的新景点--对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社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3·5"管理服务模式的调查报告 [J], 陈军;良华;彭丽;周勇
3.把握北京人口深层变动促进和谐有序管理——正视北京人口现状促进人口有序管理 [J], 冯晓英
4.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环境管理水平促进全省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访吉林省环境保护局局长王立英 [J], ;
5.加强环境保护推进循环经济促进青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青海省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暨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论坛掠影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市荔湾区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摘要:环境问题日益复杂,解决难度随之加大,污染源从工业和生活向工业、生活、农业、流动污染源,污染特征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广州市荔湾区随着经济和人口的增长,第三产业污染、生活污染、汽车尾气等日益严重,为了有效地控制各项污染源,改善辖区环境质量,本文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若干解决问题的建议。
1 宏观城市管理问题
南北片产业结构和发展极其不均衡;商业、旅游业产业优势不明显;新兴产业发展缓慢;工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少、规模小、总体实力不强。
大工业发展与城区发展、宜居环境的矛盾。
荔湾的珠江南片城区在合并后得到飞速发展,位于市中心宜居城区定位逐渐提升,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使得原来存在的具有较大污染的大工业大发展举步维艰,越来越明显的呈现互相阻碍之势。
生态建设相对滞后,城区生态条件仍有待改善。
土地基本利用完毕,可持续发展乏力;人口密度高,南北分布不均,生态建设落后于城市建设,人口疏解不力;建成区扩张过快,土地使用功能没有得到控制,区域的建设规划不力;基础设施不全,污水处理率低,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缺乏。
园林绿地规划建设明显不足。
随着城市化不断发展而蓬勃发展的建筑施工与交通运输业以及汽车保有量增加对城区造成的大气和噪声环境污染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2 环境管理存在问题
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在有限环境容量的前提下,经济的快速发展,给环评审批工作带来了新的要求和压力,对如何确保环境安全,确保环境质量,这是一个严重的挑战。
仍然存在无证照和超范围经营企业,导致一些新的污染未能在源头进行控制,这类企业也是污染扰民引起群众投诉的重点来源。
而从法律程序上环保部门又不能对这些企业实施停产、停业的行政处罚。
因此,需要工商、卫生、城管、环保部门的联动共治,才能有效解决污染扰民问题。
环境问题日益复杂,解决难度随之加大,污染源从工业和生活向工业、生活、农业、流动污染源(如汽车),面源并存转变,污染特征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常规污染物没有全面根治情况下外,出现持久型有机物、放射形污染等问题;在生活垃圾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同时,危险废物,废旧电子电器等固体废物接踵而来。
大气污染发生转型,环境管理和监测有差距,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区机动车拥有量和外地过境车辆快速增加。
北片区域是老城区,道路状况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较为狭窄,交通状况没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及时得到改善,随着车流量增大,车辆经常堵塞,行进缓慢,机动车尾气污染很大;南片区域作为城乡结合部,十年来也建设了不少道路,但仍然赶不上机动车辆的增速,汽车尾气的污染也越来越大。
当前社会、民众及政府越来越关心造成灰霾天气pm2.5的空气含有量的了解,对产生pm2.5的污染源的管理以及监测,都存在很大差距,难以满足诉求。
2011年大气环境中
的酸雨污染的加重和硫酸盐化速率数值增加也反映出大气污染状
况由过去的煤烟型污染转变为煤烟、汽车尾气等复合型污染。
水体环境有机污染依然十分严重。
根据市污水公司提供的荔湾区截污管网建设进度,荔湾区中心城区中30条重点整治的河涌中,仍有部分河涌未截污,雨污分流系统还未完全正常,导致了大量生活污水和第三产业废水从各种渠道进入河涌中,河涌成了排污渠。
荔湾湖本身是一个防洪防涝人工湖,与区内部分河涌是连通的,因此每当雨季到来的时侯其他河涌的水也会进入其中,对荔湾湖湖水质造成影响,这也是荔湾湖水质有所下降的原因之一。
另外佛山南海过境水团污染,影响了河涌水质整治效果。
3 对策与建议
荔湾区随着经济和人口的增长,除了工业污染外,第三产业污染、生活污染、汽车尾气等日益严重,为了有效地控制各项污染源,改善辖区环境质量,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从宏观层面抓好环境保护规划控制
对涉及一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人口素质发展、各产业合理规划布局与优化发展、土地最优化开发利用等方面做好规划性的控制。
在严格环境准入同时,优化产业布局,改变传统的高消耗的重型产业结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尽快搬迁像广钢这样的重型污染企业,更进一步加大“退二”力度,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力企业,关停污染大的企业;并对不能淘汰的企业,要促其加快转移,促其向园区内集聚发展,通过集中处理的方式解决企业污染问题。
同时大力发展
第三产业特别注重发展金融业和旅游业,推动商贸旅游信息化改造,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拉动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的不断提升和优化。
还要积极推行清洁能源政策,加大清洁能源引进力度,逐步减少并严格控制燃煤、重油等燃料消耗量,大幅度提高天然气、电力等优质能源的比重。
3.2 对于辖区的工业,对能耗高、排污量大的一批重点污染源企业安装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系统
通过进一步加强推行“清洁生产”、“总量减排”,促进产业升级转移,积极推进企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生产经营模式向集约型生产、规模化经营模式的根本转变,促其由资源消耗性向资源高效利用型转变,走生态工业发展道路,依靠科技进步调整和优化企业的产品结构,开发无废少废、节能节水的新产品和新工艺,淘汰质量差、成本高、污染大的产品。
促企业大力发展清洁生产,改变能源结构,降低燃煤和燃油消耗总量。
3.3 强化环境安全隐患防范
第一开展污染事故隐患检查,检查可能发生造成严重污染事故的企业,督促企业做好污染事故防治工作和制定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第二重点要加强危险化学品的管理,针对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生产厂必须要设立紧急停车程序,在生产工艺失控时启动紧急停车装置而能顺利停车,使事故征兆或初始事故状态得到控制,即停止设备的运行,化险为夷。
第三建立健全专家决策功能、常设性的应
急管理综合协调机构的地方应急中心,同时完善部门联动机制。
并根据各地不同的发展状况,实事求是地设置相关部门,明确具体的组织形式及职能。
此外,还应建立应对不同类型事故的专家信息库,实现危机管理中决策者与专家之间的及时沟通和互;
3.4 加大生活源污染治理力度,创新水污染协同减排机制
杜绝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其他污染源进入水体,因此需要建设和完善污水收集系统,改造合流制管道系统、建设污水处理厂,注重雨水调蓄设施、维护城市防洪设施等。
全面规范污水处理厂监管,提升运行负荷率,完善在线监控系统联网,实现污水处理厂实时动态全面的监管,确保污水稳定达标排放。
并要采取多项措施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工业源减排空间将就进一步缩小,要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持续消减必须创新机制,走出过于依赖工业污染源减排局面,加强对生活污染物的控制与处理,从生活污染源寻找减排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 statistical review.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1[r]. statistical review, 2011
[2] 张宇波.环境理论与应用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09
[3]王慧超. 从宏观管理到微观管制[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4] 植草益.微观规制经济学[m].朱绍文,胡欣欣等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5] berman e,bull t.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productivity: evidence from oil refineries[j].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