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导读33500021 任课教师:王江武(副教授) 课程简介: 为了提升 ...

合集下载

单元导读+《论语十二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单元导读+《论语十二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关键词:弘毅
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8.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平地:填平洼地。
未成一篑: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篑,盛土的竹筐。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无:通“毋”,表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就:靠近、看齐
有道: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
正:匡正、端正
敏:勤勉
关键词:好学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翼翼,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慎到、杨朱。作品:《道德经》、《庄子》、《黄帝四经》等。政治观∶老庄派追求桃花源和至德之世,主张无为自化清静自正;黄老道家追求大一统,主张因俗简礼、宽刑简政,依道生法,依法治国。两者都主张无为而治。人生观∶黄老道家主张因循万物,身国同治,老庄派主张万物都有对立面,物极必反。因此,人们必须“知足寡欲”、“柔弱不争”、“顺应自然”,抛弃一切礼教的枷锁,才能避免灾祸。
孔子带学生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却一直未能得到施展的机会,穷困潦倒之际,被困于陈、蔡的山野之中,连续困了七天,没有食物可以吃。弟子们饿了好几天,个个面黄肌瘦,心中充满忧虑。而孔子依然每天不断地学习,没有丝毫的埋怨与担忧。 子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突破重围,好不容易才买来一袋米,希望给大家解解饥。颜回和子路赶紧在靠墙的地方生火做饭。饭快熟的时候,恰巧屋上有团黑灰掉落在饭上,颜回觉得扔掉沾灰的饭可惜,就夹起来吃掉了。子贡和子路去井边打水,子贡一回头,正好看见颜回在用手抓饭吃。子贡当即很生气,认为颜回偷饭吃的行为有辱君子的操守,但他没有上前质问颜回,而是去问孔子:“仁德清廉的人,也会因穷困而改变气节吗?”孔子说:“如果因穷困就改变气节,那怎么还能算仁德清廉呢?”子贡便将看见颜回偷饭的事告诉了孔子。

综合实践公开课《论语》教案

综合实践公开课《论语》教案

综合实践公开课《论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论语》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成书时间、地位等。

2. 通过学习《论语》的部分章节,使学生领会到儒家思想的基本内涵。

3.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4. 引导学生将《论语》中的智慧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提升个人修养。

二、教学内容1. 《论语》简介:《论语》是儒家经典,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2. 重点学习章节:学而、为政、八佾舞、里仁、公冶长等。

3. 儒家思想核心:仁、义、礼、智、信、孝、悌等。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论语》相关内容,了解孔子及其弟子。

2.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论语》的成书背景、作者、主要内容等。

3. 章节解析:分析《论语》中的重点章节,引导学生理解儒家思想。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将《论语》中的智慧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5. 分享成果: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验学生对《论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论语》原著、注释版《论语》等。

2. 辅助材料:相关论文、文章、视频等。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六、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本教案共需15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课程进度:按照教案顺序依次进行教学。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论语》的基本信息和儒家思想。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论语》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领会儒家智慧。

4. 实践应用法:引导学生将儒家思想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避免枯燥讲解。

2.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发表个人见解。

3. 注意调整课堂节奏,保证教学效果。

4.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5.1《论语》十二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5.1《论语》十二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特殊句式:敏于事而慎于言(状语后置句)——于事敏而于言慎(正常语序)敏:勤勉,勤劳敏捷。就:靠近、看齐、到…去。有道:有才艺或道德的人。正:匡正、端正。可谓:可以说。
孔子认为君子“好学”的标准是什么?每条的侧重点是什么?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第一条在物质条件上不追求安逸和享受
②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等级制度。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跏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作者简介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③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又问“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质:质朴、朴实文:华美、文采 野:粗野、鄙俗 史:虚饰,浮夸文质彬彬: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
〈成语积累〉文质彬彬: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文”与“质”的关系? 孔子说的“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质,又合乎“礼”并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即“礼”与“仁”的关系。这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也反映了孔子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 此处的“文”字涵义较广,大致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化教养”,在当时即所谓“礼乐”,但其中也包括了学习诗书六艺之文。“质”则指人的朴实本性。如果人但依其朴实的本性而行,虽然也很好,但不通过文化教养终不免会流于“粗野”(道家的“返璞归真”,魏晋人的“率性而行”即是此一路)。相反地,如果一个人的文化雕琢掩盖了他的朴实本性,那又会流于浮华(其极端则归于虚伪的礼法)。前者的流弊是有内容而无适当的表现形式;后者的毛病则是徒具外表而无内涵。所以孔子才认为真正的“君子”必须在“文”、“质”之间配合得恰到好处。 ——余英时《儒家“君子”的理想》

《论语》五则PPT课件

《论语》五则PPT课件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臣之所好者,道也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君与俱来
1. 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 省略宾语“之” ○ 告诉(误入桃花源)这件事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01 调,就是调整语序。主要针对倒装
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 语后置、谓语前置等。
02 求可使报秦之人
公冶长篇第五
Hale Waihona Puke 1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
2
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
3
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4
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
5
孔子说:“我的志向是,年老的让他安逸,朋友们使他信任我,年轻的子弟们使他怀念我。”
2
《大学》
《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 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 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 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小人而无忌惮也。” 恐惧乎其所不闻。莫现乎隐, 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 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 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 地位焉,万物育焉。
周游卫、宋、曹、郑、陈、蔡等国。
○ (69——73岁)孔子返鲁前(483——479)
69岁儿死,71岁颜回死,72岁子路死
《论语》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 部书,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 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 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2024年《论语》十则教案(精选

2024年《论语》十则教案(精选

2024年《论语》十则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论语》前十则,涉及教材的章节为《学而》篇和《为政》篇。

具体内容包括:“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君子不器。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等十则。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论语》前十则的基本内容,理解其字面意义,体会其中所蕴含的儒家思想。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将《论语》中的儒家思想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提高道德修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论语》中蕴含的儒家思想,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论语》前十则的基本内容、字词解释、句子翻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论语》原文及注释、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孔子与弟子之间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兴趣。

2. 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论语》前十则,让学生熟悉文本。

(2)逐句解释,分析句子的字面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儒家思想。

(3)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分析、解读《论语》中的名句。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翻译《论语》前十则,巩固所学内容。

(2)针对每个名句,设计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儒家思想的理解。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论语》中的某一则,展开讨论,分享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论语》前十则2. 内容:(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 儒家思想关键词:仁、义、礼、智、信、孝、悌、谨、信、爱、周、比、器等。

陕西省横山县武镇中学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案

陕西省横山县武镇中学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人际交往智慧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智慧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论语十二章》这节课后,我思考了很多。首先,我觉得在导入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效果还是不错的,大家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氛围很活跃。但在讲授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论语》中的名句理解不够深入,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3)运用《论语》中的智慧,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高道德修养。
举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导学生在与人相处时,要尊重他人,做到换位思考。
2.教学难点
(1)对《论语》中句子深层含义的理解。
举例:《温故而知新》这句话的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温故”与“知新”之间的关系,明白通过复习旧知识可以获得新的认识。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人际交往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体验在不同情境下如何运用《论语》中的智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的体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培养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学习《论语十二章》,使学生深入理解孔子教育理念和道德观念,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传承意识。具体目标如下:1.能够领会并运用《论语》中的名句,提升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在团队中发挥个人优势,提高人际交往能力;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4.引导学生将《论语》中的智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从而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为新时期社会人才需求奠定基础。

大学语文《论语》教案设计

大学语文《论语》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掌握《论语》中的常用文言实词,并能用现代汉语翻译。

- 理解《论语》中1-5则语录的思想内容,并能流畅地朗读、背诵。

-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运用角色扮演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论语》的思想内容。

-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累成语、格言、警句,体会《论语》的丰富内涵。

- 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思想修养。

教学重点:1. 朗读、翻译、背诵《论语》中的1-5则语录。

2. 把握《论语》中的思想内容,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教学难点:1. 理解《论语》中1-5则语录的丰富内涵。

2. 运用五环节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1. 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

2. 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并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以提问方式引入主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论语》吗?它有什么特殊的意义?”2. 介绍《论语》的作者孔子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二、课文学习1. 朗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校正读音,体会语调。

- 分组朗读课文,每读一则,都要求对应着点读课文注释。

- 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全文。

2. 析读课文:- 学生双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词句。

- 学生试作批注,概括每一则的内容大意。

-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与学习有关”这个句式说话,如“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有关,与学习习惯有关”等。

- 教师指导学生就课文中喜欢的成语或短语说话,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3. 理读课文:- 老师下发印有分类式学习笔记的练习纸,请学生根据纸上安排好的类别整理课堂笔记。

- 在“作家作品”类记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校本课程纲要

《论语》校本课程纲要

“小学生学《论语》”校本课程纲要北京市第九十四中学机场分校一、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小学生学《论语》2、开发教师:王会、张岩、郑海鹏、冯雪芹、李海梅、徐桂华3、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4、课时安排:每周1课时,每学期18课时,一学年共32课时。

二、课程目标1、引导学生诵读具有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经典诗文,吸取终生受益的知识精华,塑造健全的人格和优雅的气质,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获得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智慧。

2、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天天诵读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

3、教师与学生共同诵读,全面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

4初步建立富有特色的“国学”经典诵读实施体系,丰厚学校的文化底蕴,打造充满活力、文化厚重、可持续发展的品牌学校。

三、课程简介《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

《论语》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在人类过去的2500多年中,世界人们读得最多最熟的书恐怕就是《论语》了。

现在,人类终于迈进了一个新世纪的门槛。

早在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宋代的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我校决定把《论语》部分经典论述选编出适合小学生的学习内容做为我校的校本课程,小学生学习《论语》,可以对学生进行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目的以及文明礼貌、思想道德、言行举止、履行责任、待人接物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四、课程内容第一学期学习内容:第二学期学习内容:五、课程实施1、班主任引导学生利用早晨到校时间组织学生诵读。

在学生进行经典诵读的同时,老师同孩子们一起阅读经典,共同学习,要保证每天晨读10分钟时间,一周进行4天,合计40分钟(1课时)。

2、亲子经典共赏:学生在家完成作业后,或者临睡前也可以进行阅读,还可把《论语》中的名句讲给父母听,明理导行,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综合实践公开课《论语》教案

综合实践公开课《论语》教案

综合实践公开课《论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论语》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成书时间、地位等。

2. 通过学习《论语》的部分章节,使学生领会到儒家思想的基本内涵。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古典文学素养。

4. 引导学生将《论语》中的智慧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提升个人修养。

二、教学内容:1. 《论语》的基本信息介绍2. 儒家思想概述3. 《论语》中的经典语句解析4.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5. 学习《论语》的方法指导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论语》的基本信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儒家思想的基本内涵,让学生领会其精髓。

3. 解析:分析《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儒家思想。

4. 实践:讨论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让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 总结:总结学习《论语》的方法,鼓励学生持续深入研究。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论语》的基本信息和儒家思想内涵。

2. 案例分析法:解析《论语》中的经典语句,让学生直观感受儒家智慧。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促进互动交流。

4. 实践指导法:指导学生将儒家思想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提升个人修养。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学习成果:检查学生对《论语》基本信息和儒家思想的掌握程度。

3. 实践应用:评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儒家思想的实际情况。

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心得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六、教学资源:1. 《论语》原著文本2. 相关背景资料(如孔子、儒家思想的介绍)3. 案例素材(现代社会中应用儒家思想的实例)4.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素材5. 学习指导书籍和文章七、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宽敞、明亮,布置得温馨舒适,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2. 网络环境:确保教学过程中可以正常使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

3. 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设备齐全,便于进行多媒体教学。

〈论语〉导读课程教学大纲

〈论语〉导读课程教学大纲

The Course is an elective course for students of Chinese majors. It adopts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as teaching materials. The Confucian Analects is a collection of the sayings and teachings of Confucius and his disciples.It has great impact on *课程简介 (Description) Chinese society and culture.The course aims at developing learners’ basic abilities in ancient Chinese and the comprehension of the philosophy of Confucius. The course adopts diverse teaching methods such as writing, discussion, analysis and presentation to make the class insightful, interesting and useful.
2
讲授 / 讨论
1 理解字、词、 句的意思。 2 抄写指定的名 篇。 3 翻译指定的段 落。 1 理解字、词、 句的意思。 2 抄写指定的名 篇。 3 翻译指定的段 落。 1 理解字、词、 句的意思。 2 抄写指定的名 篇。 3 翻译指定的段 落。 1 理解字、词、 句的意思。 2 抄写指定的名 篇。 3 翻译指定的段 落。
教学内容
作业及要求 1 理解字、词、 句的意思。 2 抄写指定的名 篇。 3 翻译指定的段 落。 1 理解字、词、 句的意思。 2 抄写指定的名 篇。 3 翻译指定的段 落。 1 理解字、词、 句的意思。 2 抄写指定的名 篇。 3 翻译指定的段 落。

五年级经典诵读《论语》教案

五年级经典诵读《论语》教案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1
学期目标制定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2
教学计划表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3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4
教学设计 1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5
教学设计 2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6
教学设计 3
教学设计 1
教学设计 2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6
教学设计 3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设计 1
教学设计 2
教学设计 3
教学设计 1
教学设计 2
教学设计 3
教学设计 1
教学设计 2
1
2
教学设计 3
教学设计 1
教学设计 2
教学设计 3
教学设计 1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5
教学设计 2
教学设计 3
教学设计 1
教学设计 2。

大学选修课论语导读教案

大学选修课论语导读教案

一、课程名称:《论语》导读二、授课对象:大学选修课学生三、课时安排:8课时四、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和核心思想。

- 掌握《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及其意义。

- 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生平事迹。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 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

3. 情感目标:- 感受儒家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五、教学内容:1. 《论语》简介:介绍《论语》的成书背景、作者、版本等基本情况。

2. 孔子生平:介绍孔子的生平事迹、思想特点和主要贡献。

3. 《论语》核心思想:- 仁、义、礼、智、信- 为政以德- 学而优则仕- 敬天爱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4. 《论语》经典语句解析:-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 温故而知新-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5. 《论语》与现代社会:- 《论语》中的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论语》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系统讲解《论语》的基本知识和核心思想。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和核心思想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3. 案例分析法: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分析《论语》中的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4. 阅读法: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阅读《论语》原文,并撰写读书笔记。

七、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论语》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系统讲解《论语》的基本知识和核心思想。

3. 讨论:围绕《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和核心思想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4. 案例分析: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分析《论语》中的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5. 阅读与作业: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阅读《论语》原文,并撰写读书笔记。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论语》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代序教案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代序教案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3.学生互评:
-同伴评价: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对方的作业,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评价能力。
-小组讨论:教师可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共同分析《论语》选读内容,评价彼此的思考和理解程度。
4.学生自我评价:
-自我反思: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让学生思考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的完成情况,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6.持续关注:
-关注学生长期发展: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通过持续观察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趋势和潜力,为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教学支持。
板书设计
1.教学内容回顾:
- ①《论语》的背景和作者介绍
- ②《论语》中的经典语句解读
- ③《论语》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学分析
2.教学内容呈现:
- ①《论语》中的重要概念和思想
教学资源拓展
一、拓展资源
1.相关书籍:《论语译注》、《论语解读》、《论语新解》等,供学生深入研究《论语》的内涵和思想。
2.学术论文:提供一些关于《论语》的研究论文和学术文章,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和研究。
3.网络资源:推荐一些权威的网站和在线资源,如中国哲学网、儒家思想网站等,供学生浏览和学习。
4.影视作品:《孔子》、《论语故事》等与《论语》相关的影视作品,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论语》的内容。
5.文化遗址:推荐一些与孔子和《论语》相关的文化遗址,如曲阜孔庙、孔林等,供学生实地考察和体验。
二、拓展建议
1.深入阅读:《论语》选读教材的学习内容只是《论语》的一部分,建议学生课后继续深入阅读《论语》全书,以全面理解孔子的思想和教导。
2.对比研究:鼓励学生对比不同版本的《论语》译注和解读,分析其差异和特点,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思维品质:通过分析《论语》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论语导读教学大纲2011.1.25.

论语导读教学大纲2011.1.25.

论语导读教学大纲2011.1.25.红河学院人文学院课程介绍及教学大纲《论语》导读A、课程基本情况课程代码75099114课程英文名The Study o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课程类同的中文名《论语导读》授课对象红河学院的全体学生课程性质通识选修课考核方式考查学分2周课时2总课时36开课部门人文学院B、课程沿革“《论语》导读”,是一门以《论语》为研究对象的课程,在全国许多高校都作为专业的一门选修课来开设。

我校鲁亮老师2001年秋季就面向全校专科学生开设过这门课程(当时名为“《论语》研读”,2007年秋面向人文学院本科各专业学生开设此门课,课程名称仍为“《论语》研读”,它作为人文学院各专业的选修课来开设。

C、课程的目的和任务A、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学会思考,使学生学会在“读”的过程中能提出疑问,养成思考的习惯,发展思维的能力。

B、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全面、客观、公正地对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养成多角度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良好习惯。

C、通过学习,让学生对《论语》一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能“挤出”大量的时间来认真地研读《论语》。

D、教学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1、基本要求让学生学会全面、客观、公正地对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养成多角度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良好习惯;认真阅读指定的论文和专著。

(一)、主要内容孔子的身世(二)、孔子思想体系之渊源(三)、孔子论天、命、鬼神和卜筮以及孔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四)、关于“忠”、“恕”、“礼”、“仁”的再认识(五)、孔子对后世的贡献及其影响E、课程实践教学环节1、认真读原著。

2、进行史料分析。

F、考核方式设计1、平时学习成绩:20-40%。

2、学期课程论文成绩:80-60%。

G、能力培养要求认真研读《论语》原著,实现学习的迁移,形成研究古代典籍的能力和养成研读名著的良好习惯。

H、要求阅读的书籍(1)《四书白话注解》长春古籍店(影印) 1990年版(2)崔富章主编《论语直解》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

综合实践公开课《论语》教案

综合实践公开课《论语》教案

综合实践公开课《论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论语》,让学生了解儒家思想的基本内涵,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提升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论语》中的智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道德修养。

二、教学内容1. 《论语》简介:《论语》是儒家经典,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反映了儒家思想的基本内涵。

2. 重点学习章节:学而、为政、八佾舞、里仁、公冶长等。

3. 主要概念:仁、义、礼、智、信、孝、悌等。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论语》相关章节,了解儒家思想的基本概念。

2. 课堂讲解:教师对《论语》的背景、作者、内容等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3. 案例分析:挑选《论语》中的经典案例,让学生讨论如何运用儒家智慧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其融入日常生活。

5. 课堂分享: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大家共同交流学习。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五、教学资源1. 《论语》原著或简化版《论语》读物。

2. 相关注释、解读资料。

3. 网络资源:关于《论语》的讲解、分析、案例等。

六、教学活动1. 角色扮演:让学生选择《论语》中的一个角色,进行角色扮演,体会角色的思想和情感。

2. 论语诗句创作:让学生尝试用现代诗歌的形式,表达对《论语》中某个理念的理解。

3. 论语故事改编:让学生对《论语》中的一个故事进行改编,使其更符合现代社会的背景。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主动探索儒家思想的内涵。

2. 案例教学:教师选取生活中的案例,结合《论语》中的理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儒家思想。

《论语》导读课设计

《论语》导读课设计

《论语》导读课设计作者:王社会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2年第07期高中语文必修课程中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即名著导读。

如何引导学生,切实践行课标精神,怎样在课改背景下,尽到教师的责任,本文以名著《论语》为例,试做探究。

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去学。

学生在学习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中,要有兴趣动机作为内驱力,要有真正获益即发展作为持续学习的土壤,要有方法的习得作为长远学习或终身学习的保障。

建构的主体是学生,老师能尽到的责任,主要是激其兴趣、帮学生体验发展的乐趣并教给学生普遍意义上的方法。

人们通过名著的阅读与思考,心灵会被唤醒,情感会日渐细腻,思想会愈加丰富。

有认识价值,也有审美价值。

有人说,一个人的灵魂世界,就是他的阅读。

你的既有情思基础会影响你再建构时的取舍,一旦选择了,书本上的情思世界又会反过来强化你既有的情思世界,这样螺旋上升。

比如说《论语》,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甚至代名词,她是东亚文明的望远镜与显微镜。

只要我们曾在东亚生存,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的更多的就是儒家的精神。

大至治国平天下,小至修身养心性,你都得去了解《论语》。

我们可以引用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我们也可以引用南怀瑾先生的评价:“孔子学说与《论语》本书的价值,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对她的原文本意,只要你不故加曲解,始终具有不朽的价值。

”当然,你也可以再引证其他资料,无非就是像我们导课一样,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注意。

我觉得理性的介绍固然有用,而在实际阅读过程中体验到趣味、意义及方法更重要。

我心目中的孔子,用达巷党人的话说,就是:大哉,孔子!他是罗丹雕刻刀下的思想者,他是古希腊神庙睿语——“认识你自己”的践行者,他是我心目中的体现生命意义价值尊严的一根苇草。

我最佩服的便是至圣的执着,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积极入世情怀。

“楚狂接舆歌而过,荷蓧丈人逍遥行。

”《论语》中有好几处将隐居倾向的人与孔子并提,尽管夫子也有“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逍遥念头,也有“吾与点也”的圣人之叹,但生逢乱世的孔圣人,他选择了掮起一扇大门,宁可自己受苦,也给后世更多人留出一条生路的处世准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导读33500021
任课教师:王江武(副教授)
课程简介:
为了提升本科阶段同学的传统文化素养,加深对《论语》这一儒学基本典籍的理解,使传统儒学真正成为青年学生为己、修己、成己的源泉,特申请开设本课程。

本课程拟在通读论语全文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论语所涉及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较为深入地研讨,比如孔子之论君子小人之分野,以体会夫子成德之教,论学与习及文质之说,讨论学之于人的意义,孔门论交友,则见其交友辅仁,其他如为政行仁、贵德循礼、出世处世、生死富贵等,分门别类加以讨论,以益于学生形成敦厚诚实、严谨有度、文质彬彬的君子人格。

教师简介:
王江武,男,浙江武义人,1968年9月出生;1998年在南京大学哲学系获宗教学硕士学位;2008年在复旦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1998年起在上海师范大学任教,2007年晋升副教授。

现为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对儒家政治哲学颇有兴趣,近年比较关注春秋公羊学思想。

目前承担《经学概论》、《先秦儒家著作选读》、《中国哲学史文献》等课程。

已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要有《印度原始佛教的伦理革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元初全真教的儒化》(台湾《哲学与文化》2003年第6期);《道安的般若思想与‘毗昙’》(《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11期),《龙门中兴:教派复兴运动的个案研究》,《哲学与宗教》(第二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康有为仁爱之道的重建》(《哲学与宗教》(第四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