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常见的风险管理措施

商业银行常见的风险管理措施商业银行常见的风险管理有哪些呢?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商业银行通常运用的风险管理策略可以大致概括为风险分散、风险对冲、风险转移、风险规避和风险补偿五种策略。
本文将逐一简析。
一、风险分散风险分散就是指通过多样化的投资来分散和降低风险的策略性选择。
“不要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句古老的投资名言形象地诠释了这个观点。
风险分散的理论依据是马科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
他认为只要两种资产收益率的相关系数不为1(即不完全正相关的两种资产),分散投资于两种资产就能够起到降低风险的作用。
而对于由相互独立的多种资产组成的投资组合,只要组合中的资产个数足够多,该投资组合的非系统性风险就能够通过这种分散投资的策略完全消除。
根据多样化投资分析风险的原理,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应是全面的,而不应集中于同一业务、同一性质甚至是同一个借款人。
二、风险对冲风险对冲是指通过投资或购买与标的资产(Underlying Asset)收益波动负相关的某种资产或衍生产品,来冲销标的资产潜在损失的一种策略性选择。
风险对冲对管理市场风险,如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风险和商品风险非常有效,可以分为自我对冲和市场对冲两种情况。
三、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指通过购买某种金融产品或采取其他合法的经济措施将而将风险转移给其他经济主体的一种策略性选择。
风险转移分为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四、风险规避风险规避是指商业银行拒绝或退出某一业务或市场,以避免承担该业务或市场风险的策略性选择。
简单地说就是:不做业务,不承担风险在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实践中,风险规避可以通过限制某些业务的经济资本配置来实现。
例如:商业银行首先将所有业务面临的风险进行量化,然后依据董事会所确定的风险战略和风险偏好来确定经济资本分配,最终表现为授信额度和交易限额等各种限制条件。
对于不擅长且不愿意承担风险的业务,商业银行对其配置非常有限的经济资本,并设立非常有限的风险容忍度,迫使该业务部门降低业务的风险暴露,甚至完全退出该业务领域没有风险就没有收益,风险规避策略在规避风险的同时,自然也失去了在这一业务领域获得收益的机会。
国内外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措施比较

国内外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措施比较一、前言商业银行是现代金融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负责管理资金,为社会提供金融服务。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需要加强风险管理。
本文将对国内外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措施进行比较。
二、国内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措施1.系统化的风险管理框架国内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建立了比较系统化的风险管理框架和机制,包括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规章制度、风险管理流程和风险管理部门。
2.科学的风险评估和分类国内商业银行对风险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分类,采用了多种手段和方法,如风险等级评估、风险模型建立和风险指标监测等,以便更好地发现和分析风险。
3.完善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手段国内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工具和手段上有所创新和发展,研发出了一些具有效果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手段,如交易风险管理系统、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和场外风险管理系统等。
4.合理的风险防控和管理策略国内商业银行根据风险特点和风险等级制定了一套合理的风险防控和管理策略,包括分散化投资、谨慎审慎管理、加强风险监测等,以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三、国外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措施1.标准化的风险管理框架国外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建立了标准化的风险管理框架,如巴塞尔协议,同时采用了国际上通行的风险管理标准,如ISO27001和ISO31000等。
2.高效的风险评估和分析国外商业银行采用了先进的风险评估和分析方法,如VaR、CVaR和Stress Testing等,以便更准确地衡量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和管理策略。
3.先进的风险控制和管理工具国外商业银行在风险控制和管理工具方面拥有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如人工智能、区块链和云计算等。
这些技术和手段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同时提高了风险控制和管理效率。
4.全球化的风险控制和管理策略国外商业银行在风险控制和管理策略上更加全球化,根据不同的市场和行业情况,针对性地制定风险控制和管理策略,以保证其全球风险控制和管理系统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美国银行风险限额管理

Bank of America on Risk Limits
How is the exposure for this relationship classified?这种关系的风险敞口如何分类?
$50MM for single project; $75MM for multiple project relationships不动产在房屋指导方针中为6级——单独项目$50MM;多
农业行业循环特点和政府控制发展能力的不确定性使得行业前景低迷不前。
由于较高的生产成本,而同时又无法对零售商提价,最终导致包装食品行业继续步履维艰。
Are not obligor or facility ratings, therefore are not transaction specific.不是债务人或额度等级,因此不因个别交易而有所不同。
每个国家最大风险敞口。
概念国家限额基于一系列的因素,包括转帐、政治、当地、外部和主权风险和银Cap on net growth of exposure of 12.5% on quarterly basis. Applies to
countries risk rated 1 and 2 with $500 MM or more & countries rated 3 to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只作说明之用)
QTD RR8-10 Ratios Standards Control Limits。
美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概述

美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概述概述: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商业银行在各类风险面前必须采取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措施。
本文概述了美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的重要性和应对策略。
一、市场风险管理:市场风险是指由市场价格波动引起的资产负债表价值的损失。
美国商业银行通过建立综合的市场风险管理框架来监测、测量和管理市场风险。
该框架包括风险定位、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三个主要环节。
商业银行利用衍生品工具如期权、期货和掉期来对冲风险。
二、信用风险管理:信用风险是由借款人或其他债务人无法按照合同要求履行支付债务义务而引起的损失。
在面对信用风险时,美国商业银行采用多种策略来评估和管理可能的风险。
这些策略包括分散风险,建立信贷评级模型,设立额度和使用担保等。
三、操作风险管理:操作风险是由内部流程、人员和系统等方面的错误或疏忽引起的损失。
美国商业银行通过建立全面的内部控制与合规框架来管理操作风险。
该框架包括建立风险意识文化、设立风险职能、建立控制策略与程序以及进行风险报告与监控等。
四、流动性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是指在面对资金缺乏时无法满足债务偿还和其他负债支付的能力。
为了管理流动性风险,美国商业银行建立了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包括设立流动性政策和指标、建立流动性应急计划以及进行资金管理和监控等。
五、法律和合规风险管理:法律和合规风险是商业银行违反法规、法律或合同义务而引起的损失。
为了管理法律和合规风险,美国商业银行建立了法律和合规风险管理框架,包括制定合规政策、建立遵循合规的流程和流程以及进行风险监控和报告等。
六、资本管理:资本管理是保证商业银行资本充足以抵御可能的风险和损失的管理实践。
美国商业银行通过建立严格的资本要求、监测权益资本和风险权益资本比例以及进行资本规划和压力测试等来管理资本。
结论:美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确保金融体系健康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和合规风险以及资本管理是在面对多种风险时需要应对的关键领域。
商业银行经典案例分析

商业银行经典案例分析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经典的商业银行案例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这些经典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案例一:美国次贷危机1.案例背景2007年至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迅速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
次贷危机的根源在于美国商业银行对高风险贷款的过度发放,导致大量不良贷款产生。
2.案例分析(1)风险管理失控:在追求高收益的背景下,商业银行放松了对贷款人的信用审查,大量高风险贷款得以发放。
(2)金融创新过度:商业银行通过金融衍生品将高风险贷款打包出售,将风险转嫁给投资者,导致金融市场的风险不断累积。
(3)监管缺失:美国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风险隐患。
3.启示(1)强化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应加强对贷款人的信用审查,合理控制信贷规模,防范信贷风险。
(2)规范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应服务于实体经济,避免过度创新导致金融市场风险累积。
(3)加强监管:监管当局应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三、案例二:德意志银行洗钱丑闻1.案例背景2015年,德意志银行因涉嫌洗钱被罚款超过20亿美元。
该银行在2007年至2011年期间,为俄罗斯客户转移了约1000亿美元的资金。
2.案例分析(1)合规意识不足:德意志银行在业务开展过程中,未能充分重视反洗钱法规,导致洗钱行为得以发生。
(2)内部控制缺失: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违规行为。
(3)监管不力:德国监管当局对德意志银行的监管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洗钱行为。
3.启示(1)加强合规意识:商业银行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合规意识,防范洗钱风险。
(2)完善内部控制: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对业务的监督和管理。
(3)强化监管:监管当局应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确保金融市场的合规运行。
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与风险管理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3
目 录
•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概述 •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类型 • 商业银行国际风险管理 •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风险管理策略与工具 •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风险管理案例研究
01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概述
国际业务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国际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跨国界的环境下,为满足客户跨境金融需求而提供的 各类金融服务。
利润增长点
国际业务可以为银行带来丰厚的利 润,尤其是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 等领域,市场需求大,收益较高。
客户关系维护
通过国际业务,商业银行可以满足 客户跨境金融需求,加强与客户的 合作关系,提高客户黏性。
国际业务的历史与发展
早期发展
新兴业务领域
早期的国际业务主要涉及外汇兑换、 国际结算等基础金融服务,随着全球 化进程加速,逐渐向国际贸易融资、 国际投资等领域拓展。
特点
国际业务具有跨境性、多样性、高风险性和高收益性等特点。由于涉及不同国 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监管政策、文化差异和市场需求,国际业务需要商业银 行具备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国际业务的重要性
全球化战略布局
国际业务是商业银行实现全球化 战略布局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提 升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
力。
总结
国际信贷业务风险管理需要重视对借款人的 资信调查,严格审批贷款条件,降低信用风
险。
国际结算业务风险管理案例
国际结算业务风险管理案例
某商业银行在办理国际结算业务时,由于对贸易单据审 核不严,导致出现欺诈行为。
总结
国际结算业务风险管理需要加强对贸易单据的审核,确 保贸易背景的真实性,降低欺诈风险。
BA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美国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

BA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美国银行贷后信用风险管理第三章BA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与贷后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3.1 BA银行简介BA银行是美国第一商业银行,是全球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在全世界150多个国家拥有约5600家支行,并与几乎所有的美国财富500强企业和83%的世界500 强企业建立了业务关系。
2010年根据总收入排名,BA银行是美国第三大公司。
2014 年,根据福布斯全球2000大上市企业,是世界第13大公司。
同年,凭着无与伦比的客户服务、观点、解决方案和深刻见解,BA银行获得《欧洲货币》评为全球最佳资金服务银行。
BA银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84年,是美国第二历史悠久银行。
在中国改革开放初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外国资本及世界大型跨国企业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经济开始腾飞。
BA银行为了满足当地外资企业对国际银行服务不断增长的要求,开始进驻中国,陆续在中国开立北京、上海、广州分行。
BA银行是领先的全球企业和投资银行服务、全球市场销售与交易、资本市场、研究、财富及投资管理服务提供商,凭借其二百多年丰富的银行经验,为中国及亚太地区的客户提供世界级的解决方案。
在rfl国,BA银行主要经营对公业务,目标客户为世界500强在华企业和大中华的龙头企业。
信贷业务主要为:流动资金贷款、贸易融资、商业票据贴现、项目融资、银团贷款、外保内贷以及全球供应链融资法案等。
在中国资本市场上,BA银行上海分行积极参与拓展债券市场,为客户提供各种利率和外汇衍生产品。
由于BA银行在中国经营对象为公司客户,所以以下整个案例析是以对公业务的贷后信用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
3.2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或交易方未能其应承担的还款或支付等义务而对银行造成损失之风险。
这些风险存在于贷款、信用证、信托收据、财务担保、履约保证等各类信贷产品中。
信用风险亦存在于表内或表外产品中。
由于BA银行在中国设立的都是全资附属分行,所以中国区的信用风险管理实旋监控最终责任,信用风险管理战略、总体政策及体系都是由美国总部的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负责承担。
美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及其管理

作者: 曲少明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
出版物刊名: 新金融
页码: 33-35页
摘要:一、利率风险:产生及影响 所谓利率风险是指未预料的利率变化给银行的收益可能带来的影响,也就是指当市场利率发生变动时,银行可能遭受的以低于票面价格出售其资产或支付更多利息的风险,任何旨在经过一段时间获得收益的经济合约都有利率风险.它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的利率风险产生于银行资产负债到期日或重新定价(reprice)日的不匹配;间接的利率风险并非产生于因银行资产负债的合约内容不同而带来的利率风险,它来自于因利率变动而引起的合同的中途解约或提前还款.。
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案例 美国储贷协会危机

案例3 美国储贷协会危机【事件背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美国发生了继20世纪30年代以后又一次商业银行储蓄机构破产的风潮,据美国立法机构统计,有问题的商业银行从1981年的大约200家增加到1986年的超过1 400家,商业银行倒闭的数量从1950—1981年平均每年5家,1982年—1992年平均每年130家,1988年达到200家以上,储贷协会几乎全面破产。
至1995年末,花费了纳税人大约1 400亿美元。
据美国总会计署估算,这场危机的保救成本要超过5 000亿美元。
在这场危机中,各种利益集团通过立法机关和政府胡乱整治,丑闻百出,在美国金融发展史写上了不光彩的一页。
案例介绍:美国储贷协会建立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成立这个协会的目的是为了鼓励美国的中产阶级进行自顾,所以全称是“扶助储贷协会”。
为了规范储贷协会的运作,国会创建了联邦住宅贷款银行委员会(FHLBB),而且建立了它的附属机构联邦储贷保险公司(FSLIC),为储贷协会的存款保险。
储贷协会吸收公众的短期储蓄存款、并且用这些所得存款向当地的购房者提供20年和30年的抵押贷款,利率在抵押期内保持不变。
显然,如果储贷协会向储户支付的利率低于储贷协会发放的抵押贷款的平均收益率,则储贷协会就有盈利,可以正常经营,反之,如果储贷协会向储户支付的利率高于储贷协会发放的抵押贷款的平均收益率,则该机构就会亏损。
从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利率很低,而且稳定,长期抵押贷款利率高于短期存款利率,即储贷协会的收益曲线总是向上倾斜的。
在稳定且低通货膨胀率的时期,储贷协会的经营是很简单的。
局外人嫉妒地拿储贷协会经理的“3—6—3”的经营方式(以3%的利率借款,以6%的利率贷款,每天下午3点打高尔夫球)开玩笑。
不幸的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利率开始上升。
最初,这一上升是温和的递进的,所以储贷协会遇到的麻烦不大。
但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对利率施加了向上的压力,并将利率提高到了储蓄机构可以向储户提供的利率上限水平。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分析报告书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分析报告1引言1.1商业银行流动性现状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岀现到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对现代商业银行的冲击和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美国次贷危机已经从简单的信贷危机演变为波及面更广、涉及主体更多的次级债风爆”。
这次危机对那些国际上实力雄厚和管理先进的大型金融机构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如花旗银行等这样的金融巨擘也同样未能幸免。
截至目前美国已经有超过39家银行倒闭,并且银行倒闭 潮已蔓延到欧洲。
而流动性作为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风险之一 ,次贷危机使得本身宽松的资金环境突然收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迅速显现 。
流动性风险又成了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和中央银行面前的重大难题 。
据统计,美国存款机构的非借入储备总量由2007年的271.17亿美元迅速下降到 2008年4月的-919.4亿美元1。
美联储通过再贴现和定期拍卖短期内为市场紧急注入了 1354亿美金的资金, 才使得恐慌的市场情绪得以暂时稳定。
作为世界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人民银行坚定的推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大幅度的提高存款准备金。
这项猛烈的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 ,使得各商业银行过剩 的流动性骤然消失,流动性风险日益加重。
流动性问题一直是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最为主要的市场压力 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
但第二波金融危机仍有可能发生 体经济衰退带来的工业贷款、个人信用贷款违约率会飙升 对冲基金关闭。
另有加拿大皇家银行旗下的资本市场公司预计 多家美国银行倒闭。
也就是说,未来数年内每8家美国银行中就将有一家倒闭虽然目前世界各大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中国的商业银行同样也面临着艰巨的挑战。
幸运的是,国内的流动性也随着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而得到缓解 。
同时在中国的金融机构中,虽然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等6家金融机构购买了部分次级按揭贷款,但由于我国国内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从事境外信用衍生品交易管制仍然 比较严格,这些银行的投资规模并不大。
美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美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金融业务的复杂化,风险管理成为商业银行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之一。
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在金融中介的同时,也承担着一定的风险。
因此,美国商业银行在其运营过程中,高度重视风险管理的建立和完善,以确保其在风险管理方面具备较强的应对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风险是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业务,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合理的风险控制措施,保持银行的资金安全、稳定经营,同时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美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主要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等几个方面。
首先,市场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之一。
市场风险是由于市场价格变化引起的损失可能性。
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与金融市场有着密切的关联,投资组合的市场价值会受到市场影响而波动。
为了规避市场风险,美国商业银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框架、制定市场风险限额和进行风险监测和分析等。
其次,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另一个主要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因借款人或其他交易对手未按时履行支付义务而导致损失的风险。
为了减少信用风险,美国商业银行采用了严格的信贷审查和评级制度,确保借款人具备偿还能力和意愿。
同时,商业银行还会分散风险,通过组合贷款和设立信用准备金等方式来管理信用风险。
此外,操作风险也是商业银行需要关注的重要风险之一。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操作不当或系统故障,导致银行遭受损失的风险。
为了降低操作风险,美国商业银行加强内部控制,建立严格的操作流程和制度,同时加强员工培训和风险意识教育,确保员工在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错误。
最后,法律风险也是商业银行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
法律风险是指因法律、法规、政策等方面的变化或不确定性而导致的风险。
为了应对法律风险,美国商业银行加强法律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与专业的法律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并制定应对不同法律风险的应急预案,确保银行的合规性。
总之,美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工作经验丰富,基于多年的实践,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制度。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商业银行在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然而,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其业务所涉及的风险也日益增加。
商业银行需要寻求适当的风险管理措施,以保证其良好的运营和稳定发展。
一、商业银行所涉及的风险种类商业银行所涉及的风险种类可大致分为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最常见的风险类型,它主要指由于借款人违约或者其他原因而导致的资产价值损失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当银行无法及时偿还存款或者其他压力下资金不充裕,导致资产无法变现并且无法满足负债的短期债务所引发的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因素波动,导致交易损失的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银行内部流程失误或不当操作所导致的风险。
二、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方法商业银行采取的主要风险管理方法可以分为风险识别、风险测量、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测等方面。
风险识别,是企业认识和了解风险的过程。
商业银行需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识别机制,如风险清单、风险框架等,以识别和记录风险。
风险测量,是对风险的定量分析和测算,以便更好地量化风险,找出风险来龙去脉,构建风险模型。
具体可以采用风险指标、模型计算、风险监控和风险报告等手段识别哪些风险可能成为银行未来的潜在风险点。
风险控制,是故意减轻或者消除预测中的风险;制定风险管理方法论;担任风险主管;并制定具体的风险措施,为客户的风险管理出谋划策。
該项工作是对风险敏感性的监控,以便风险处于可控风险水平之内。
风险监测,是对风险的持续监控和控制,以评估风险的实际变化和解决风险问题。
該项工作是通过持续监测,找出风险点,防止风险递增。
三、风险管理案例作为中国四大商业银行之一,中国工商银行是银行业中的佼佼者。
在风险管理方面,工商银行注重风险识别,以整合资源,减少业务重复,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工商银行设立了风险管理委员会,以加强风险管理。
通过模型化风险分析管理方法,可以对风险进行更加科学和全面的分析预测,并设置好风险阙值,从而及时发现风险并给出预警。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面对的风险也不断增多。
为了保障银行的稳健运营和客户利益,商业银行必须严格管理风险。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一、风险管理意义商业银行是金融市场中最主要和最活跃的投资者之一,同时也是最容易面临风险的机构之一。
如果失去风险意识或不合理地管理风险,就可能面临不可估量的损失和风险管理的挑战。
因此,银行积极管理风险,可以有效地保障银行资产、维护客户利益、提高银行声誉和信誉,为银行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风险管理流程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流程包括风险管理的五个阶段:风险识别、测量、控制、监测和报告。
1. 风险识别银行要始终关注市场动向、规范法律法规和客户需求,及时发现新出现的风险和现有风险的变化趋势,加强对资产和负债、业务活动和风险因素之间关系的理解和分析,全面了解企业本身的风险接受能力,制定合理的风险承受水平和相关规则。
2. 风险测量测量是银行对风险的评估和应对措施的制定的前提和核心。
它是衡量风险水平的客观依据。
银行需要确保风险测量工具和方法的科学性、完善性和可操作性。
风险测量的结果不仅要用于内部管理,还要向外界披露相关信息。
3. 风险控制银行在面对风险时采取一系列措施,旨在减少或消除损失,稳定业务进展和银行发展。
这些措施包括制定战略和风险承受水平、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风险监测和控制、选择合适的业务合作伙伴等。
4. 风险监测随着商业银行的业务多元化和市场复杂化,银行的风险监测整合及时性和准确性日益重要。
风险监测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及时了解风险的发展和变化趋势,及时调整控制措施和重新评估风险。
5. 风险报告商业银行需要向股东、投资者、监管机构和公众及时披露风险信息,促进银行透明度和风险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规范化和规范化。
三、风险管理方法商业银行有多种方式来管理风险,主要分为基本的风险管理和专业的风险管理。
1. 基本的风险管理基本的风险管理是一种更广泛的管理标准,包括建立完整的业务管理制度、定期审核和完善制度、制定有效的内部控制,以及审慎管理客户风险和业务风险。
商业银行论文:商业银行国别风险管理国际经验与借鉴

商业银行论文:商业银行国别风险管理国际经验与借鉴摘要:中国金融对国际经济依存度的进一步提高加大了中国商业银行的国别风险,国别风险管理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一个新的领域。
对成熟的国家或地区商业银行国别风险管理经验的分析结果显示:加强国别风险管理可以提高跨国经营效率,从而保持金融的稳定。
关键词:商业银行;国别风险;借鉴改革开放以来,“引进来”战略得到了成功的实施,在现今我国经济转型时期,“走出去”战略又得到了大力的推广。
无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战略,中国企业都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特别是对商业银行而言。
商业银行是特殊的企业,其投资规模巨大,因此,国别风险成为我国本土商业银行“走出去”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国别风险管理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因此,可以通过对国外国别风险管理经验进行借鉴,针对我国面临的国别风险提出有效的管理措施。
一、国外商业银行国别风险管理基本做法虽然我国银监会于2010年6月23日才下发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管理指引》,但实际上一些国家的商业银行很早就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国别风险管理体系。
(一)美国商业银行国别风险管理国别风险管理在美国商业银行管理中是受到极大重视的,针对不同级别的银行,主要有三种类型的国别风险管理模式分别适用于跨国性、区域性和小型商业银行。
1. 跨国商业银行国别风险管理模式。
在跨国商业银行中,国别风险(包括转移风险)是信用风险管理的一部分,主要由一位高级执行官或者高级管理层负责。
商业银行全面信用风险管理政策会专门针对国别风险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流程。
大多数跨国商业银行都有一套正规的国别风险监管流程和报告机制。
此类银行在监控国别风险时会关注一国的风险暴露情况、产品替换限额等。
同时,跨国银行每年会派遣一位高级经理人员去合作方的总部进行考察以更好地了解实际情况。
各跨国银行都需要定期地向董事会报告国别风险管理情况。
报告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各种风险暴露,包括当地的通货,此外还要定期向最高级别的管理层进行国别风险报告。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策略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策略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信贷风险管理:商业银行通过制定严格的信贷政策和甄别借
款人的能力、意愿和担保能力,以及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对贷款进行认真评估和监控,以减少不良贷款风险。
2.市场风险管理:商业银行通过建立投资组合多样化、建立风
险度量和评估模型,并制定风险限额和止损规则,以管理和控制市场风险。
此外,商业银行还会进行对冲交易和利用金融衍生品等工具进行市场风险管理。
3.操作风险管理:商业银行会建立适当的内部控制和操作流程,确保业务的合规性和规范运作。
商业银行还会建立业务连续性计划,以应对可能的操作风险事件,维持业务的连续性。
4.流动性风险管理:商业银行会建立合理的流动性管理框架,
以确保能够在需要时满足资金需求。
商业银行还会进行有效的流动性规划和压力测试,以应对不同市场环境下可能出现的资金流动性风险。
5.利率风险管理:商业银行会通过利率敏感度测试和压力测试,评估利率变动对利润和资本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商业银行还会利用利率衍生品等工具进行利率风险管理。
6.合规风险管理:商业银行会确保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建立合规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合规风险的监控
和评估,并进行定期的内部和外部合规审计。
以上仅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一些典型策略,实际的风险管理策略可能会因银行的具体业务和风险特征而有所不同。
同时,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策略也需要不断地根据市场环境和风险特征进行调整和完善。
第八章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

()贷款风险分类的适用范围
贷款风险分类法适用于《贷款通则》 贷款风险分类法适用于《贷款通则》确 定的各类贷款。对贷款以外的各类资产,包 定的各类贷款。对贷款以外的各类资产, 括表外项目中的直接信用替代项目( 括表外项目中的直接信用替代项目(例如备 用信用证、担保、不可撤消贷款承诺等), 用信用证、担保、不可撤消贷款承诺等), 也应根据信贷资产的净值、 也应根据信贷资产的净值、债务人的偿还能 力、债务人的信用评级情况和担保情况划分 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其 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 中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资产。 中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资产。
呆账准备金制度的演变
第二次是1992年 财政部规定, 第二次是1992年。财政部规定,贷款呆账 1992 准备金按各类贷款年初余额的0.5%提取,从 准备金按各类贷款年初余额的0.5%提取, 0.5%提取 1993年起每年增加0.1%, 年起每年增加0.1% 1993年起每年增加0.1%,当新提取的呆账准备 金和扣除经批准核销的呆账损失以后, 金和扣除经批准核销的呆账损失以后,按规定 的税率补交所得税和调节税, 的税率补交所得税和调节税,补税后的余额可 结转下年度使用; 结转下年度使用;当历年结转的税后准备金余 额达到年初贷款余额的1% 1%时 额达到年初贷款余额的1%时,从达到年度起一 律按1%的比例差额计算提取, 1%的比例差额计算提取 律按1%的比例差额计算提取,补提的准备金不 再补交所得税和调节税。 再补交所得税和调节税。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
2002年 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 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贷款损失 准备计提指引》 规定各银行应根据《 准备计提指引》,规定各银行应根据《贷款损 失计提指引》的要求, 失计提指引》的要求,及时足额提取各类贷款 损失准备。 损失准备。国内银行无法一次提足贷款损失准 备的,应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 备的,应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制定贷款损失 准备的计提及核销方案, 准备的计提及核销方案,采取分年平均或逐年 递增(递减)的方式,分年逐步提足各类准备, 递增(递减)的方式,分年逐步提足各类准备, 但最晚不超过2005 2005年 但最晚不超过2005年。各银行制定的贷款损失 准备分年计提及核销应当按照谨慎会计原则, 准备分年计提及核销应当按照谨慎会计原则, 合理估计贷款可能发生的损失, 合理估计贷款可能发生的损失,及时计提贷款 损失准备。 损失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现代商业银行面临多元化经营风险,银行管理者需要了解这些风险并确保银行能妥善地计量和管理风险.风险管理能力已经成为银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有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银行也建立了完善的治理结构和风险治理体制,并持续创新管理技术,管理政策和管理流程.风险管理基础(一)严格的监管与市场约束美国建立了多元化的银行监管体系,包括国际监管,国内联邦监管机构监管和州监管机构的监管.巴塞尔Ⅱ确定了最低资本要求,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三大支柱,鼓励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和公司治理结构.银行业监管采用以风险为基础的监管理念和方式,即从监督银行的具体业务活动转变为督促银行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提出了资本弹性结构(Flexiblestructure)管理的政策,对银行改进风险管理予以鼓励,确保银行按审慎原则开展业务经营,按照CAMELS(资本,资产,管理,赢利,流动性和敏感性)体系的标准对商业银行进行综合评级.银行业不断变化的特点要求监管者定期检查审慎监管要求的执行情况,检查现有要求的适用性及制定新要求的必要性.市场约束可以有效地解决银行内部的惰性问题,这种约束一方面来自利益相关人对透明度的敏感性,银行必须定期公布财务表现,经营战略,增长潜力,绩效变化,兼并投资和市场预期等信息.如果股票价格下降,管理层将面临极大的风险,整个银行也会陷于危险之中.另一方面,银行要尽可能争取从权威机构那里获得好的评级和评价,保持对同业的优势,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二)稳健经营原则稳健经营(又称审慎原则,保守主义)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在做好服务,控制风险中实现经营目标.会计核算中的谨慎原则,是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会计判断应保持必要的谨慎,不抬高资产或收益,也不压低负债或费用,对于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加以合理估计,充分地反映业务经营中所固有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 损益表反映了预期事件(损失),潜在的经济损失则以独立的公认会计准则的处理方法进行衡量.在风险实际发生之前予以充分揭示,可起到预警作用,有利于银行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在经营管理中,要确立以风险管理和回报约束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模式,根据风险大小和回报率高低,把经济资本分配到不同的业务,资产和经营单位,确定明确的鼓励和限制政策.按照审慎原则,满足资本充足率,贷款损失准备金,资产集中,流动性,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的管理要求,严禁追求表面高收益实际高风险,赌博式的短期经营行为,构建可持续的整体盈利模式.(三)完善的社会征信体系美国制定了完备的信用管理法律体系,拥有世界着名的信用评估机构.专门对消费者个人进行信用评估的机构有三大银行的一李志成信用局,他们对全美消费者的信用状况进行调查记录,包括个人信息,信用历史(存贷款,信用往来,纳税等),公开记录和收入状况等,然后为各地的用户服务.所有美国公民都有一个社会安全号,银行可根据信用局给客户的个人信用分数,对客户的消费信用风险进行客观评价,以此决定贷款的投放以及利率的高低.对国家,企业,机构等进行信用评估的机构有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公司,他们主要对国家,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债券及上市大企业的信用进行评级.对中小企业进行评级的机构主要是邓白氏集团.这些机构都采取市场化运营方式.美国还非常重视对信用工作的宏观管理,货币监理署,联邦储备体系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是规范和管理银行信用的执法和监督机构;司法部,联邦贸易委员会,国家信用联盟办公室,储蓄监督局是规范和管理非银行信用的执法和监督机构,其管辖的范围主要包括全国的零售企业,提供消费信贷的金融机构,不动产经纪商,汽车经销商,信用卡发行公司等.在公司客户信息方面,为了解决银行与客户之间以及内部风险管理流程各环节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银行一般建立了完善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或长期购买中介公司的支持信息.(四)成熟的风险管理文化如果没有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再多的制度也没有用.美国银行业风险管理文化的特点:一是管理层必须有清晰的有效发展战略,合理权衡稳健,收益和成长的关系,在不同时期要有不同的平衡重点和平衡艺术.二是高度重视合规管理(compliance),服从法律,监管规则,行业规范和本行制定的各项政策,保证内部控制的充足性和有效性,遵循那些旨在保护银行资产,提供足够的文档记录和提高经营效率的程序.由于大公司的丑闻不断, 立法监管标准越来越高,银行董事会对银行执行立法情况的监督也变得更加严格,要求银行设立专门的合规管理团队.三是全员风险管理.控制风险已经成为银行全体人员的工作,而非仅仅是高级管理人员或风险管理部门的责任.在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中,必须提高道德标准.在有关利益冲突的规定中,银行的雇员不能投资或参股在本行有融资业务的客户,雇员本人也不允许与对家庭成员有利益关系的贷款有任何关联.必须寓风险管理于业务经营全过程,市场营销,客户服务与风险管理一体化,每个员工都要有风险管理观念,并将个人收入与业务经营成果挂钩,从源头上尽可能降低风险.重视全员培训,增强所有员工防范风险的能力.四是依靠技术手段.以周密分析和研究为基础的决策机制,主要的经营管理领域几乎都有研究团队,并把研究工作视为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周密的风险管理与风险监控技术,发挥“模型(mode1)制约”作用,建立程序严密的风险管理架构.五是专业化与专家型管理.大银行内部非常重视专业分工,对每一种产品经营,每一个风险管理岗位,每一类细分市场和其他所有专业领域,都要求有很高的专业技能.高级管理人员必须有本领域的专业素养和从业经验,一般不轻易调动岗位,在特定岗位上积累风险管理经验.六是把风险管理文化传递给客户,使客户保持良好信用记录,包括及时支付各种账单,不用满信用卡账户的透支额度,不在短期内申请太多的信用卡等. (五)发达的贷款二级市场和风险管理衍生工具市场证券化是实现存量资产流动化的有效形式,证券化产品可分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MBS)与资产证券化产品(ABS).到2003年末,MBS和ABS的总存量为7万亿美元,约占美国市场债券总存量的32%.美国政府分别于l938年和l970年成立了FANNIEMAE和FREDDIEMAC两大准政府机构,专门在二级市场购买住房抵押贷款.现在各大商业银行也成立了内部的证券化机构,通过证券化将住房贷款以资产抵押证券的形式在市场上出售给投资者,极大地促进了住房抵押贷款市场资金的周转,分散了风险. 系统性风险可通过风险转移市场的交易进行管理,可利用的工具包括期货,期权,互换,掉期,远期等衍生产品.(六)为风险管理提供配套服务的专业咨询机构及服务机构银行业需要风险量化数据和模型,美国出现了提供风险量化管理模型和数据业务的咨询服务机构,许多大银行都使用他们的服务,而这些公司开发的有些模型和计算的参数甚至成为行业标准.这些公司还可以提供培训服务.此外,银行风险管理过程还需要很多机构提供配套服务,以住房贷款为例,美国就有地产销售经纪,产权公司,贷款交易经纪,房屋检查师,估价师,保险公司等,商业银行一般都拥有专业合作伙伴.风险管理体制(一)风险管理战略导向今天的风险管理方式巳超越传统的风险管理缓释手法(即采用控制措施降低发生同题的风险),逐渐迈向优化风险管理组合,即根据银行的整体风险承受能力来决定风险组合和风险幅度,在把风险控制在既定范围内的基础上追求收益最大化.因此,银行逐渐把风险管理视为一种新的战略性业务管理手段,并在这个基础上把业务战略与业务风险挂钩.银行风险管理人员必须确定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即就某一置信水平而言,一家银行在业务经营中已预备对资本有影响的损失风险的假设额度,这一承受能力要与市场及同业的标准进行比较,保证银行承担的风险是适当的和适量的.美国商业银行强调以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RAR0C)综合考核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而不是以盈利的绝对水平作为评判基础,以引导银行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寻找一个恰当的平衡点,在审慎经营的前提下拓展业务,增加效益.RAR0C 将预期损失(EL)和非预期损失(UL)量化为当期成本,直接对当期盈利进行调整,并且考虑为可能的最大风险做出资本储备, 进而衡量资本的使用效益,使银行的收益与所承担的风险直接挂钩.利用银行当期的资产与负债数据计算的事前RAR0C,可作为部门风险性资产配置决策工具,而利用银行过去的盈余或净资产价值变动资料计算的事后RAR0C,可以作为业绩评估标准,银行还可用RAR0C衡量资产组合的风险和收益是否匹配,及时对RAR0C指标有不利变化趋势的资产组合进行调整,为其他更理想的业务腾出空间. 在单个业务层面,RAR0C是业务决策的依据,可以用来衡量一笔业务的风险与收益是否匹配,决定该笔业务做与不做,以及进行业务定价.如果某项投资的预期收入率低于要求收入率(hurdlerate),银行将拒绝此业务.因此,运用RAR0C,既可以约束银行倾向于风险更大的交易,也为不同业务部门的不同风险提供了一个公平的比较平台,对如何使用资本发出了清晰的信号.美国商业银行都重视防止贷款规模的盲目扩张,确定贷款的有效组合,根据本行的实际情况确定正确的业务和市场定位. 银行注重在功能多元化的基础上做大做强战略重点业务,无论大小都有自己的战略市场定位,有自己的优势业务,有自己鲜明的经营特色.由于美国的大中型银行基本都实现了多元化经营,因此,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大多较低,比如,2003年末,花旗银行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为37.82%,美联银行为41.29%,美国银行为50.44%.在贷款管理理念方面,银行把信贷产品当作发展客户关系的资源,以此为手段多销售非信贷产品,把信贷产品看作用于战略性地拓展,维护和扩大稳定且有利可图的客户关系的重要资源.(二)全面风险管理(ERM)体制全面风险管理架构包括以下内容:(1)环境.包括银行文化,员工训练,沟通,绩效管理,激励制度;(2)基础设施.包括组织和人员,限额和控制,方法,信息系统,数据,政策和报告;(3)流程.包括风险意识,风险评估,操作,衡量和控制,价值评估;(4)战略.由业务战略和方向,风险战略,价值定位及风险偏好构成.全面风险管理的工作领域涵盖了银行的所有风险.银行业的主要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国家和转移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风险损失由各种风险共同作用而成.从发展趋势看,非传统风险的威胁逐渐增加,必须加强对这些风险的研究与管理.美联银行的首席风险管理官认为, 目前最担心的是声誉风险(reputation risk),必须严格控制发生像安然公司和美国共同基金行业出现的丑闻.毕马威全球风险调查结果显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 操作风险及其他风险所要求的风险资本占资本总额的比例,过去为55%,35%,5%和5%,现阶段为40%,35%,20%和5%,将来可能演变成30%,25%,40%和5%.巴塞尔Ⅱ的进步在于拓宽了风险管理领域, 银行更加重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与操作风险的量化和综合模型问题,由此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引起人们的重视.银行必须对各个层次的业务单位,各个种类风险进行综合管理,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及其他各种风险,包含这些风险的各种金融资产与资产组合,以及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到统一的体系中, 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计量并加总,且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 这种管理思路不仅是业务多元化后,银行本身产生的一种需求,也是当今国际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提出的一种新要求. (三)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1,风险管理治理结构的内容(Risk ManagementGovernance).风险治理指包括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的设计,风险管理政策的制定和管理安排,各项风险决策和管理政策(比如,对董事会成员及其关联方的贷款政策,董事会对CE0的贷款和投资授权,CE0向下的逐级转授权,政策例外以及对政策的定期检查等),还包括部门和风险管理团队的作用与职责,明确他们风险管理的范围,应负的责任,例会制度要求及各种报告.在管理层次上,风险治理可分为五个层次:业务部门的自我控制;风险管理专业部门的贴身管理;审计再监督;董事会监控;外部监管.在体制上,银行建立了风险集中管理体制,风险控制在总行层面实现集中化管理,总行对所有风险都具有强大的监控能力.即使像住房抵押贷款一类的零售贷款也实现了由总行集中审批.2,董事会.在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中,由董事会(或母公司)和各种委员会等组成的独立方(Independentpa~ies)监管是最重要的一环.在美联银行,董事会成员除了CE0外全部由独立董事组成,这些成员来自不同的团体(包括着名企业或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且持多元化观点,他们中的许多人具有风险控制的经验.董事会最终对风险管理负责,设立风险管理专门委员会,负责对市场风险,操作风险, 声誉风险和信用风险进行管理,并对全行风险管理战略和政策进行审批.3,执行委员会.在银行的执行层次,经营委员会(OperatingCommittee)是最重要的集体决策机构,负责讨论重大事项和协调各部门工作,其成员由CE0和所有部门领导人组成.高级管理团队(Senior managementteam)由CEO,首席财务管理官(CFO),首席风险管理官(CR0),首席信息管理官(CIO)和法律顾问(Legal counse1)组成,负责制定风险管理战略,确保风险措施的有效性.4,风险管理部.美联银行风险管理部(RiskManagementGroup)负责日常风险管理工作,主要是确认,监测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保证实现一流经济资本回报率,降低盈利波动性和提高资产组合的合理性.风险部有2000多名员工,对所有风险管理人员实行”垂直管理”,业务部门所需要的风险管理人员由风险管理部派驻,派驻人员可参与业务经营的全过程,并与业务部门共同承担责任.美联银行的贷款风险管理委员会不负责审批贷款,只负责贷款风险监测.所有贷款由授权的风险管理人员个人审批,但按照相互制约的原则,在程序上一笔贷款业务必须经客户关系经理和风险管理人员两人决策.对信贷审批的授权主要考虑三个因素:职务高低,业务性质(如批发业务与零售业务就不同)和个人经验.风险管理派驻人员具体负责各业务条线的风险管理,这些风险管理人员直接向风险管理部门报告,但对与风险有关的业务决策有发言权,可对风险实行实时控制,寓风险管理于业务经营过程之中.美联银行按照风险类别和管理的业务产品配置风险经理,他们在相对固定的岗位上可以全面了解各种产业,行业,客户,地区,产品和业务流程的风险因素,成为该领域的专家,从而更有利于发现风险和控制风险,也便于分清责任.总行风险管理部门的主管即为全行的首席风险管理官,直接管理l2个风险管理团队,定期向董事会汇报全行风险状况.负责制定全行所有风险管理政策,任命和管理各个层次的风险经理并给予相应的授权.超过所有12个风险管理团队负责人员审批权限的贷款,必须由总行的首席风险管理官亲自审批,其中6亿美元以上的贷款有选择地报告给CEO,l0亿美元以上的贷款则必须全部报告给CEO,以便让CEO全面了解大额贷款情况并向董事会汇报.5,风险管理专业化体制.美联银行风险管理部有l2个风险管理团队,他们的基本情况:普通银行部风险管理团队(30人),设立区域的风险经理,信贷政策经理,集团组合报告经理,中小企业风险经理,首席操作官岗位;操作风险管理团队(33人),设立技术和程序变化支持(包括咨询师和技术变化支持人员),灾难备份管理(包括灾难备份咨询,程序质量保证, 灾难备份计划的合规监管,灾难备份项目管理等)岗位;理财业务风险管理团队(27 人),设立数据分析师,项目经理与业务分析师,管理/支持人员,合规检查员,信用风险经理(包括财务支持,保险,组合管理,信用分析师等)岗位;合规风险管理团队(6人),设立预警与报告,保密管理,派驻业务部门的人员岗位;市场风险管理团队(19人),设立数据分析,定量分析,风险监控岗位;财务风险管理团队(4 人),由风险管理部CFO负责,团队组成人员为财务分析师;房地产风险管理团队(14人),设立土地风险经理,高级住宅风险经理,房产组合专家,租赁组合经理,高级风险服务经理岗位;风险支持服务团队(6人),由总行首席风险管理官直接管理, 设立管理报告,风险政策,风险管理项目, 信用风险再审查岗位,职能包括信用评价, 信用政策监管,管理报告,为商业(既包括私人银行又包括投资银行)和消费者银行以及私人理财部提供支持等;公司与投资银行部风险管理团队(23人),设立固定收益风险管理(包括结构性租赁,贸易,证券,保险,对冲基金,房地产资本市场),公司金融风险管理(分不同产行业和信贷产品),国际业务风险管理(包括国际银行,国家风险),其他类型的风险管理岗位;消费者信贷风险管理团队(10人),设立住房抵押贷款,教育贷款,住房加按贷款,证券交易融资服务,授信管理,私人银行风险,组合管理,合规管理岗位;组合管理团队(30人),全部为组合管理专家;资本与财富管理部风险管理团队(29 人),设立信用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管理,风险咨询,保险岗位.6,其他风险管理部门.主要包括审计,法律和IT部门.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职责:确保制定足够的风险管理政策;审视和评估风险管理流程是否适当和有效; 评估风险管理信息的可靠性(完整,准确和全面)和及时性;评估风险管理系统的持续性和可靠性;评估风险管理职能的独立性和整体效果.审计部的组织架构为: 首席审计官,审计经理,高级审计师,普通审计师和支持人员.为了保持审计的独立性,首席审计官直接向董事会审计与合规委员会报告,同时也向CEO通报.审计部共有2l0人,大部分派驻到其他部门,按不同的业务线进行专业化审计,不仅要熟悉审计业务,也要全面了解被审计对象的各种情况,做到实时跟踪审计,强化了审计职能的独立性,权威性和专业化管理.外部审计主要是审查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由于IT和投资银行业务审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银行也须邀请外部审计专家参与.对国外分支机构的审计业务,一般外包给当地审计机构.审计部门每个月开一次风险分析会议,董事会的审计与合规委员会(全部由独立专家组成)每季必须开会会诊风险情况,提出风险控制措施. 在所有业务线中,美联银行利用RAT(risk assessmenttoo1)把风险量化,评估出了240个风险点,分高(红色),中(黄色)和低(绿色)三类,各业务线的负责人即风险责任人.对风险点必须密切关注,红色的业务风险点必须每年审计一次.法律部的主管是总法律顾问,他直接向CEO报告.法律部共有140名律师,在每个业务部门都派驻了首席律师,在体制上实现了风险控制关口的前移.其职责是为业务经营管理提供法律,法规,监管方面的建议, 并设法降低利润中心的法律风险和监管风险,促进效益增长.在总行设立了诉讼,并购及不良贷款追诉等服务团队.IT部门在风险控制方面可提供并测试紧急修复计划, 备份处理中心和备用通讯网络.IT应用极大地推动了风险管理升级.为了进行经营风险控制和业务规范,银行已经实现了交易集中处理,总行可以及时掌握所有分行的信息情况,有利于控制风险,防止各种不法行为.其他每个部门也要找出各自在日常业务中面对的风险,并制定明确的控制指引和机制.(四)流程与技术条件一方面,有效的业务流程是风险缓释的基础.如信贷业务流程可划分为9个步骤:业务拓展,风险评估,确定管理架构,审批,签订文件,放款,日常评估及监管,还款处理程序,收回贷款,其中每个程序都有主要工作内容,成功的关键点,信息要求和绩效计量方法.银行还重视建立管理模型,尽量减少人为失误,避免”灵活”掌握原则而导致风险.目前绝大部分美国商业银行已经通过模型实现了住房抵押贷款自动化管理.另一方面,风险管理信息是有效决策的关键.以数据库建设为中心, 建立基本信息系统,债务及抵押品集中管理系统,客户信息系统,交易处理系统,收帐系统,信贷评分/风险评级系统,信贷风险量化模型,市场风险管理系统,资产负债管理,监管汇报,盈利能力管理系统和组合管理系统等.这些信息系统为风险管理提供相关的解决方案.信用风险管理政策与流程(一)信用风险确认与计量.在确认信用风险的时候,需要考虑以下因素:通过对冲,抵押或保证等方式所能降低风险的程度;交易的复杂性;每一位客户的授信额度;客户,行业或区域的过度集中.对于以较高置信度(99.9%--99.96%)衡量的贷款,租赁和其他信用工具的非预期损失,需要经济资本去冲销.计算经济资本需要考虑以下因素:信用级别,行业,债务人类型,到期时间,损失率,违约暴露风险.巴塞尔委员会新资本协议提出了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