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第2版复习笔记(隐喻、俗语等文化词语的翻译)【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第2版复习笔记
第13章隐喻、俗语等文化词语的翻译
一、隐喻的概念
1.比喻是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
隐喻,也叫暗喻,是比喻的一种形式。隐喻有本体与喻体,用“是”、“成为”等联接本体和喻体。
2.与隐喻相关的是明喻、借喻、借代、比拟等。
(1)明喻是有本体和喻体,并且以“如”、“像”、“若”等联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修辞方法。
(2)借喻既没有比喻词,本体也不出现,而是直接把喻体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地方。借喻的基本形式是以乙代甲。例:
“如果不打落水狗,它一旦跳起来,就要咬你,最低限度也溅你一身的污泥”。
【解析】此句中“落水狗”比喻挨了打的敌人。
(3)借代是用甲事物来代替乙事物,甲乙两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某些相关之处。例:
那边来了个红领巾。
【解析】“红领巾”是借代,是用少先队员的标志来代替少先队员。不能说少年队员像红领巾。
(4)比拟是按照人的想象和联想直接把人当作物或物当作人来写。例:
鸟儿歌唱,花儿欢笑。
【解析】“鸟”和“花”本来不会像人那样一。歌唱”和“欢笑”,但是人可以想象它们会歌唱、会欢笑。
3.在英语中,大多数字典和教科书对隐喻的定义为a comparison between two things,based on resemblance or similarity,without using“like”or“as”。例:
a submarine sandwich
a branch of government
There are plenty more fish in the sea.
4.英语中与隐喻有关的概念很多
simile(明喻):A comparison using“like”or“as”。如Her face was pale as the moon;
metonym(换喻):The substitution of one term for another with which it is commonly associated or closely related。如the crown(referring to a Queen or King);
synecdoche(提喻):The substitution of a part for the whole or vice versa(a kind of metonym)。如give US this day our daily bread。
5.隐喻没有一定的语言形式
(1)它可能是一个词、一个词组、一个句子或一段文章。例:
He hatched a clever scheme.
其中的hatch就是一个隐喻,它把一项计划的产生比作孵化过程;
An eye for an eye.
“以眼交换眼”(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这里把公正比作天平,做坏事和受惩罚要平衡;
The angry waves calmed down as the dawn came.
这里把海浪比作人,可以发怒,可以平静。
(2)汉语中的隐喻也是有多种形式。例:
“血缘的纽带”、“钉子户”、“铁公鸡”、“郎平是中国女排的铁榔头”、“狗咬吕洞滨,不
识好人心”,鲁迅的《狂人日记》可以作为篇章级隐喻的代表。
(3)有些成语也是隐喻。
成语是古代的史实或古人的遗训,而为今人所引用的语句,常常以短短的数字,包含着深刻的意义。
①成语和隐喻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具有隐含的深刻含义的语句。
②它们的不同点有二:
成语都是短短数字,隐喻则字数不拘;
成语通常有其典故,而隐喻则讲求创新性。
③判断隐喻的标准不是语句结构,而是是否含有象征性的意义或具有概念上的不协调性,因此合乎此项标准的成语,应该也可视为是一种隐喻。例:
过河拆桥、井底之蛙、一毛不拔、虎头蛇尾、半斤八两等。
6.“死的隐喻”(dead metaphor)
(1)“死的隐喻”(dead metaphor)指已经普遍为人所知的隐喻,隐喻的隐含意思已经成为常规词义,即所谓比喻意义。例:
“山腰”的“腰”,原来大概是个比喻,今天已经约定俗成,我们不再觉得是个比喻。
“铁拳”、“蚕食”、“鲸吞”、“酝酿”、“覆没”,都属于这种情况。
(2)比喻意义不同于比喻。例:
我们用祖国的心脏来比喻首都,但首都不是心脏的意义。
更有甚者,用来比喻的意思逐渐成了主要的意思,原来的意思反倒被人淡忘了。例:“穷困”原指走投无路,用来比喻没钱,这个比喻义现在成了穷困的主要意思。“桌腿”、“桌面”、“发火”、“责任”也属此类。
7.隐喻的文化性
(1)Mouth原只用于动物的口,不用于瓶子、河流,现在则应用于这些事物,从而the mouth of the river(河口)就成了一个死隐喻。
荷马把wounds叫作mouth,是一个隐喻,汉语里的伤口则不是隐喻,这个说法在荷马那里是生动的,而在汉语里是理所当然的,因此是平淡无奇的。
(2)“发火”(burned up)是个死隐喻,无非是说他很生气,但这个隐喻还活着时,我们就会想象生气时着火冒烟的样子。
(3)用人作为山的喻体,英语有the foot of the mountain的说法,却没有the waist of the mountain的说法,此外,西方的登山人还有the shoulder of the mountain的说法。
汉语里则有“山脚”、“山腰”的说法,却没有“山肩”的说法。
“山腰”在汉语里是个常用的隐喻(stock metaphor),若在英语里说到the waist of the mountain,那将是形象说法。
由此可知,采用何种隐喻是因文化而不同的。
8.纽马克对隐喻的探讨
纽马克为隐喻下的定义是(2001b:104):
By metaphor I mean any figurative expression:the transferred sense of a physical word;the personification of an abstraction(“modesty forbids me”);the application of a word or collocation to what it does not literally denote,i.e.,to describe one thing in terms of another.All polysemous words(a“heavy”heart)are potentially metaphorical.Metaphors may be“single”—viz.one-word—or “extended”(a collocation,an idiom,a sentence,a proverb,an allegory,a complete imaginative 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