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痛经(精编课件).ppt
合集下载
2024版痛经医学PPT课件
![2024版痛经医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b5eb252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f0.png)
注意事项 痛经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同时 应定期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出现严重并发症,应 立即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26
06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体 系建设
2024/1/28
27
患者教育内容设计
痛经的基本知识
包括定义、症状、原因和诊断等 方面的内容,帮助患者全面了解
痛经。
2024/1/28
01
02
03
04
生物标志物在痛经诊断和预后 评估中的应用
神经调控技术在痛经治疗中的 研究与实践
互联网医疗在痛经患者管理和 教育中的作用
个性化治疗策略在痛经治疗中 的应用前景
2024/1/28
33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深入研究痛经的病理生 理机制,为开发新药物 和治疗方法提供理论支 持
2024/1/28
瑜伽
通过特定的瑜伽动作和呼吸练习,有助于缓解痛经症状。建议在 专业指导下进行练习。
穴位按压
如按压三阴交、子宫穴等穴位,有助于缓解痛经症状。需注意按 压力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刺激。
22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2024/1/28
23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害
子宫内膜异位症
痛经患者易并发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不孕、盆 腔疼痛等问题。
疼痛性质
通常位于下腹部,可放 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
多为痉挛性疼痛,伴有 胀痛或坠痛。
2024/1/28
疼痛时间
其他症状
通常在月经来潮前或来 潮后不久开始,持续数
小时或数天。
9
可伴有恶心、呕吐、腹 泻、头痛、乏力等全身
症状。
诊断方法及标准
体格检查
26
06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体 系建设
2024/1/28
27
患者教育内容设计
痛经的基本知识
包括定义、症状、原因和诊断等 方面的内容,帮助患者全面了解
痛经。
2024/1/28
01
02
03
04
生物标志物在痛经诊断和预后 评估中的应用
神经调控技术在痛经治疗中的 研究与实践
互联网医疗在痛经患者管理和 教育中的作用
个性化治疗策略在痛经治疗中 的应用前景
2024/1/28
33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深入研究痛经的病理生 理机制,为开发新药物 和治疗方法提供理论支 持
2024/1/28
瑜伽
通过特定的瑜伽动作和呼吸练习,有助于缓解痛经症状。建议在 专业指导下进行练习。
穴位按压
如按压三阴交、子宫穴等穴位,有助于缓解痛经症状。需注意按 压力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刺激。
22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2024/1/28
23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害
子宫内膜异位症
痛经患者易并发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不孕、盆 腔疼痛等问题。
疼痛性质
通常位于下腹部,可放 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
多为痉挛性疼痛,伴有 胀痛或坠痛。
2024/1/28
疼痛时间
其他症状
通常在月经来潮前或来 潮后不久开始,持续数
小时或数天。
9
可伴有恶心、呕吐、腹 泻、头痛、乏力等全身
症状。
诊断方法及标准
体格检查
针灸治疗各论课件:痛经
![针灸治疗各论课件:痛经](https://img.taocdn.com/s3/m/1d7118f8ff00bed5b8f31d89.png)
1、基本治疗:实证
操作:
毫针泻法 寒邪甚者可用艾灸
1、基本治疗:虚证
治疗原则:调补气血,温养冲任
以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关元---任脉穴,暖下焦,温养冲任 ❖ 主穴 三阴交 ---足三阴经之交会穴,
可健脾益气,调补肝肾 足三里---补益气血
1、基本治疗:虚证
配穴
气血亏虚---脾俞、气海 肾气不足---肾俞、太溪 头晕耳鸣---悬钟
❖ 气滞血瘀:
❖ 经前乳胀痛、舌有瘀斑、脉细弦。
❖ 寒凝血瘀:
❖ 得热则舒,伴便溏、怕冷,腰脊痛,苔白腻, 脉沉紧。
辨证:虚证
辨证要点:
时间:行经后期或经后 疼痛性质:隐痛、喜按 月经:色淡、量少
❖ 气血不足:
❖ 面色苍白,乏力,懒言,舌淡,舌体胖大边 有齿痕,脉细弱。
❖ 肾气不足:
❖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
这次月经来潮12天,持续性剧烈疼痛不 止,故前来针灸治疗。现症:头胀,口苦、 咽干,胸胁闷满,两乳发胀,小腹坠痛, 拒按,经量少,色紫黯粘稠,便秘。
检查:面红目赤,呻吟,满头大汗,捧 腹转侧,扶入病室。小腹拒按,舌质暗 红,苔黄弦数有力。妇科检查:肛诊无 异常所见。
诊断:痛经,肝郁气滞型。
❖ 操作:毫刺补法,可加用灸法。
2、其他疗法
(1)耳针: 内分泌、内生殖器、 皮质下、 肝、肾、神门、 腹。交感、
2、其他疗法
(2)穴位注射:辨证选用注射液,穴注 体针之穴位
(3)皮肤针:下腹任脉、腰骶督脉、肾 经、胃经、脾经、膀胱经穴。以所叩部 位出现潮红为度,每次叩刺10-15分钟, 以痛止、腹部舒适为度。
治疗:舒肝理气,解郁止痛。
取穴:列缺、公孙、
针灸治疗学妇科PPT课件
![针灸治疗学妇科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063f9f728ea81c759f5780c.png)
主穴
三阴交---调和气血 血海---理血调经 气质血瘀---太冲、合谷
配穴
痰湿阻滞---丰隆、阴陵泉 寒邪凝滞---命门、腰阳关
闭经—其他治疗 (1)耳针:
内分泌、内生殖器、肝、肾、卵巢、神门
(2)皮肤针法:
选背腰骶部夹脊穴或背俞穴,下腹部任脉、肾经、脾 经、带脉等。叩至局部皮肤潮红,隔日一次。
闭经—护理及注意事项
痛经-病因病机
寒湿凝滞
实证
气滞血瘀
脉络受阻, 气血运行不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不通则痛
虚证
气血不足
胞宫失于濡养
不荣则痛
痛经-临床表现
主症
① 经期或行经前后
②下腹部(或痛引腰骶)
③周期性疼痛(可呈阵发性、痉挛性、胀痛伴下 坠感;或隐痛、坠痛喜揉按,或绞痛、灼痛、刺 痛拒按) ④历时数小时,有时甚至2-3天,疼痛剧烈时患者 脸色发白,出冷汗,全身无力。或四肢厥冷,或 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尿频、头痛等症状。
郁、血热者疏肝理气、清热调经,只针不灸,泻法。
月经不调—治疗
随症加减:
气虚—足三里、脾俞 血虚(脾虚)—脾俞、膈俞 肾虚—肾俞、太溪 气郁— 太冲、期门 血热—行间、地机 血寒—灸归来、命门
月经不调—治疗
其他治疗:
(1)耳针法:
– 主穴:皮质下、内分泌、子宫、肾、肝、脾。操作:每 次选2-4穴,毫针中等刺激,或用耳穴贴压法。
特殊月经现象:
• • • • • 并月(2月一至) 居经或季经(3月一至) 避年(1年一至) 暗经:终身不行经而能受孕。 激经:受孕之初,按月行经而无损于胎儿 的。
月经生理特性
初潮:14岁(11-16岁)
绝经:49.5岁(45-55岁)
痛 经--针灸学课件(南京中医药大学)
![痛 经--针灸学课件(南京中医药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9f02383567ec102de2bd895b.png)
【治疗】 1.基本治疗
(1)实证 行气散寒,通经止痛. 治法 行气散寒,通经止痛.以足太 阴经及任脉穴为主. 阴经及任脉穴为主. 主穴 三阴交 中极 次髎 配穴 毫针泻法,寒邪甚者可用艾灸. 操作 毫针泻法,寒邪甚者可用艾灸. 方义
【治疗】 1.基本治疗
(2)虚证 调补气血,温养冲任. 治法 调补气血,温养冲任.以足太 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 三阴交 足三里 气海 配穴 毫针补法,可加用灸法. 操作 毫针补法,可加用灸法. 方义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 (2)皮内针法 (3)皮肤针法 (4)穴位注射法
【按语】
1.针灸对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的疗效. 针灸对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的疗效. 对继发性痛经,运用针灸减轻症状后, 对继发性痛经,运用针灸减轻症状后,应诊 断清楚原发病,针对原发病治疗. 断清楚原发病,针对原发病治疗. 2.注意经期卫生,经期避免重体力劳 注意经期卫生, 剧烈运动和精神刺激,防止受凉, 动,剧烈运动和精神刺激,防止受凉,过食 生冷. 生冷.
【辨证】
主症 经期或行经前后下腹部疼痛,历时 经期或行经前后下腹部疼痛, 数小时,有时甚至2~3 2~3天 数小时,有时甚至2~3天,疼痛剧烈时患者 脸色发白,出冷汗,全身无力,四肢厥冷, 脸色发白,出冷汗,全身无力,四肢厥冷, 或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尿频, 或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尿频,头痛等症 状. 实证--实证-- 气滞血瘀;寒湿凝滞. 气滞血瘀;寒湿凝滞. 虚证--虚证-- 气血不足;肝肾不足. 气血不足;肝肾不足.
【病因病机】
痛经多由情志不调,肝气郁结,血行受阻; 痛经多由情志不调,肝气郁结,血行受阻; 或经期受寒饮冷,坐卧湿地,冒雨涉水,寒 或经期受寒饮冷,坐卧湿地,冒雨涉水, 湿之邪客于胞宫,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湿之邪客于胞宫,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或由脾胃素虚,或大病久病,气血虚弱; 或由脾胃素虚,或大病久病,气血虚弱; 或禀赋素虚,肝肾不足,精血亏虚,加之行 或禀赋素虚,肝肾不足,精血亏虚, 经之后精血更虚,胞脉失养而引起痛经. 经之后精血更虚,胞脉失养而引起痛经妇女在月经期前后或月经期中发生周期性 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 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 为痛经.本病以青年妇女为多见. 为痛经.本病以青年妇女为多见. 西医学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痛经两类. 西医学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痛经两类. 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称为原发性痛经或 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称为原发性痛经或 称功能性痛经, 称功能性痛经,常发生于月经初潮后不久的 未婚或未孕的年轻妇女, 未婚或未孕的年轻妇女,常于婚后或分娩后 自行消失. 自行消失.由于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所引起 的痛经称为继发性痛经 继发性痛经, 的痛经称为继发性痛经,常见于子宫内膜异 位症,急慢性盆腔炎,肿瘤, 位症,急慢性盆腔炎,肿瘤,子宫颈狭窄及 阻塞等. 阻塞等.
《疼痛的针灸治疗》课件
![《疼痛的针灸治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49c307b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a6.png)
总结词
针灸治疗颈肩痛效果显著
详细描述
颈肩痛是针灸治疗的常见病种之一,通过针灸刺激颈部和 肩部的穴位,能够有效地缓解颈肩痛症状,改善患者的生 活质量。
总结词
针灸治疗颈肩痛的原理
详细描述
针灸治疗颈肩痛的原理是通过刺激颈部和肩部的穴位,调 节经络气血,达到缓解颈肩痛的目的。针灸能够刺激肌肉 释放松弛素等物质,起到镇痛作用。
印堂穴
位于两眉连线的中点,主 治头痛、眩晕、失眠等。
百会穴
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 连线的交点处,主治头痛 、高血压、中风等。
上肢疼痛穴位
合谷穴
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 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 点处,主治手臂疼痛、麻 木等。
曲池穴
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 ,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 线中点,主治手臂疼痛、 麻木等。
针灸治疗头痛的原理
详细描述
针灸治疗头痛的原理是通过刺激头部的穴位,调节经络 气血,达到缓解头痛的目的。针灸能够刺激大脑分泌内 啡肽等物质,起到镇痛作用。
总结词
针灸治疗头痛的方法
详细描述
针灸治疗头痛的方法包括针刺、艾灸、拔罐等。其中, 针刺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刺激头部穴位,能够快速缓 解头痛症状。
颈肩痛案例
《疼痛的针灸治疗》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
• 针灸治疗疼痛概述 • 针灸治疗疼痛的方法 • 针灸治疗疼痛的常见穴位 • 针灸治疗疼痛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症 • 针灸治疗疼痛的案例分享
01
针灸治疗疼痛概述
疼痛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疼痛是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觉 反应,表现为疼痛感觉和情绪反 应。
详细描述
疼痛可以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 痛,根据疼痛的性质和部位,可 以分为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等 。
针灸治疗颈肩痛效果显著
详细描述
颈肩痛是针灸治疗的常见病种之一,通过针灸刺激颈部和 肩部的穴位,能够有效地缓解颈肩痛症状,改善患者的生 活质量。
总结词
针灸治疗颈肩痛的原理
详细描述
针灸治疗颈肩痛的原理是通过刺激颈部和肩部的穴位,调 节经络气血,达到缓解颈肩痛的目的。针灸能够刺激肌肉 释放松弛素等物质,起到镇痛作用。
印堂穴
位于两眉连线的中点,主 治头痛、眩晕、失眠等。
百会穴
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 连线的交点处,主治头痛 、高血压、中风等。
上肢疼痛穴位
合谷穴
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 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 点处,主治手臂疼痛、麻 木等。
曲池穴
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 ,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 线中点,主治手臂疼痛、 麻木等。
针灸治疗头痛的原理
详细描述
针灸治疗头痛的原理是通过刺激头部的穴位,调节经络 气血,达到缓解头痛的目的。针灸能够刺激大脑分泌内 啡肽等物质,起到镇痛作用。
总结词
针灸治疗头痛的方法
详细描述
针灸治疗头痛的方法包括针刺、艾灸、拔罐等。其中, 针刺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刺激头部穴位,能够快速缓 解头痛症状。
颈肩痛案例
《疼痛的针灸治疗》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
• 针灸治疗疼痛概述 • 针灸治疗疼痛的方法 • 针灸治疗疼痛的常见穴位 • 针灸治疗疼痛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症 • 针灸治疗疼痛的案例分享
01
针灸治疗疼痛概述
疼痛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疼痛是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觉 反应,表现为疼痛感觉和情绪反 应。
详细描述
疼痛可以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 痛,根据疼痛的性质和部位,可 以分为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等 。
痛经的针灸推拿治疗PPT课件
![痛经的针灸推拿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a195d373186bceb18e8bbbb.png)
针灸、推拿作用于腹部气海、关元、中极等 经穴及腰骶部八髎等穴,可直接作用于盆腔, 改善盆腔血供,促进和调整子宫功能活动, 推动气血运行,有补虚泻实、通气散结、活 血化瘀止痛之功。推拿抑制了粗神经纤维传导的疼痛信号的 经过,就像关闭了闸门一样,从而达到止 痛的目的。
• 两掌从脐下向下平推小腹部2~3分钟。 • 用一指禅推法于天枢、气海、关元施术,
每穴约半分钟。
腰背部
• 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站于患者旁侧,施滚 法于腰骶部脊柱两侧的膀胱经线,点线面 结合,先轻渐重,放松腰背部肌肉,重点 施术于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八髎穴, 时间约5分钟。
• 小鱼际擦八髎穴和肾俞-命门一线,均以透 热为度。
西医发病机理
痛经
精神因素 宫颈因素 子宫收缩异常 血管加压素
前列腺素
子宫颈管狭窄, 子宫过度倾屈, 导经血外流不
畅。
痛经
血管加压素、 前列腺素等刺 激子宫肌肉强 烈收缩,使子 宫内压力增高, 局部血流量减 少,缺血、缺
氧。
痛经,是困扰诸多女性的一种顽
疾,对于原发性痛经如何治疗?
西医主要是使用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或 者通过抑制排卵,如服用非甾体类抗炎 药、避孕药等,这些药物虽能缓解一时 的疼痛,但常用对身体副作用很大。
中医治疗痛经方法多样,除口服中药调理外, 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疗法对痛经的治疗也有 显著的效果,而且方法简单、无毒副作用、
能够长期缓解防止复发。
中医治则
• 通调气血
• 气滞血瘀:行气活血 • 寒湿凝滞:温经散寒 • 气血虚弱:补益气血 • 肝肾虚损:益肝养肾
一、推拿治疗
腹部
• 患者取仰卧位,膝下垫枕,轻度髋膝关节 屈曲位,医者坐于患者右侧,用掌摩法按 顺时针方向在患者脐水平线以下的腹部区 域摩动约6分钟。
• 两掌从脐下向下平推小腹部2~3分钟。 • 用一指禅推法于天枢、气海、关元施术,
每穴约半分钟。
腰背部
• 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站于患者旁侧,施滚 法于腰骶部脊柱两侧的膀胱经线,点线面 结合,先轻渐重,放松腰背部肌肉,重点 施术于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八髎穴, 时间约5分钟。
• 小鱼际擦八髎穴和肾俞-命门一线,均以透 热为度。
西医发病机理
痛经
精神因素 宫颈因素 子宫收缩异常 血管加压素
前列腺素
子宫颈管狭窄, 子宫过度倾屈, 导经血外流不
畅。
痛经
血管加压素、 前列腺素等刺 激子宫肌肉强 烈收缩,使子 宫内压力增高, 局部血流量减 少,缺血、缺
氧。
痛经,是困扰诸多女性的一种顽
疾,对于原发性痛经如何治疗?
西医主要是使用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或 者通过抑制排卵,如服用非甾体类抗炎 药、避孕药等,这些药物虽能缓解一时 的疼痛,但常用对身体副作用很大。
中医治疗痛经方法多样,除口服中药调理外, 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疗法对痛经的治疗也有 显著的效果,而且方法简单、无毒副作用、
能够长期缓解防止复发。
中医治则
• 通调气血
• 气滞血瘀:行气活血 • 寒湿凝滞:温经散寒 • 气血虚弱:补益气血 • 肝肾虚损:益肝养肾
一、推拿治疗
腹部
• 患者取仰卧位,膝下垫枕,轻度髋膝关节 屈曲位,医者坐于患者右侧,用掌摩法按 顺时针方向在患者脐水平线以下的腹部区 域摩动约6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医案举例】
王x,女,16岁。15岁月经来潮。每次来潮 均出现小腹胀痛,胸胁胀满,经量少而不畅, 经色紫黑并夹有血块,潮期4~5天,症状随 之逐渐消失。脉沉弦,舌紫黯,诊为气滞型 痛经。针刺中极、三阴交、血海、太冲。针 后10分钟,腹痛渐减。留针30分钟。每日1 次,共3次,腹痛消失。次月于月经来潮前3 天,按上法连针3天,月经来潮时,无腹痛 感觉。第3个月月经正常,随访5年病未复发。 (《中国针灸妇产科治疗学》)
主穴 : 气海 足三里 三阴文 配穴 : 气血亏虚加脾俞、胃俞;肝
肾不足加肝俞、肾俞;头晕耳鸣加百会、 悬钟。
精品课件
(2)虚证
操作 : 毫针补法,可加用灸法。 方义 : 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之交会穴,
可以健脾益气,调补肝肾,肝脾肾精血 充盈,胞脉得养,冲任自调。气海为任 脉穴,可暖下焦,温养冲任。足三里补 益气血。
俞、太冲;腹胀加天枢、足三里;胁痛 加支沟、阳陵泉;胸闷加膻中、内关。
精品课件
(1) 实证
操作 : 毫针泻法,寒邪甚者可用艾灸。 方义 :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
可通经而止痛。中极为任脉穴位,可通 调冲任之气,散寒行气。次髎为治疗痛 经的经验穴。
精品课件
(2) 虚证
治法 : 调补气血,温养冲任。以足 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精品课件
【病因病机】.
痛经多由情志不调,肝气郁结,血行受阻; 或经期受寒饮冷,坐卧湿地,冒雨涉水,寒
湿之邪客于胞宫,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或由脾胃素虚,或大病久病,气血虚弱,或
禀赋素虚,肝肾不足,精血亏虚,加之行经 之后精血更虚,胞脉失养而引起痛经。
精品课件
【辨证】
主症 :经期或行经前后下腹部疼痛, 历时数小时,有时甚至2~3天,疼痛剧 烈时患者脸色发白,出冷汗,全身无力, 四肢厥冷,或伴有恶心、呕吐、腹泻、 尿频、头痛等症状。
痛经
精品课件
概述
妇女在月经期前后或月经期中发生周期 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 者,称为痛经(dysmenorrhea )。
本病以青年与继发性痛经两类。 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称为原发性痛经或称功能
性痛经,常发生于月经初潮后不久的未婚或未孕的 年轻妇女,常于婚后或分娩后自行消失。 由于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痛经称为继发性 痛经,常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急慢性盆腔炎、肿 瘤、子宫颈狭窄及阻塞等。 本病常与生殖器官局部病变、精神因素和神经、内 分泌因素有关。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辨证】
兼见腹痛多在经前或经期疼痛剧烈,拒按, 经色紫红或紫黑,有血块,下血块后疼痛缓 解,属实证。
经前伴有乳房胀痛,舌有瘀斑,脉细弦,为 气滞血瘀;
腹痛有冷感,得温热疼痛可缓解,月经量少, 色紫黑有块,苔白腻,脉沉紧,为寒湿凝滞。
精品课件
【辨证】
兼见腹痛多在经后,小腹绵绵作痛,少腹柔 软喜按,月经色淡、量少,属虚证。
面色苍白或萎黄,倦怠无力,头晕眼花,心 悸,舌淡,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细弱,为 气血不足;
腰膝酸软,夜寐不宁,头晕耳鸣,目糊,舌 红,苔少,脉细,为肝肾不足。
精品课件
【治疗】
基本治疗
精品课件
(1) 实证
治法 : 行气散寒,通经止痛。以足太 阴经及任脉穴为主。
主穴 : 中极 次髎 三阴交 配穴 : 寒凝加归来、地机;气滞加肝
【医案举例】
王x,女,16岁。15岁月经来潮。每次来潮 均出现小腹胀痛,胸胁胀满,经量少而不畅, 经色紫黑并夹有血块,潮期4~5天,症状随 之逐渐消失。脉沉弦,舌紫黯,诊为气滞型 痛经。针刺中极、三阴交、血海、太冲。针 后10分钟,腹痛渐减。留针30分钟。每日1 次,共3次,腹痛消失。次月于月经来潮前3 天,按上法连针3天,月经来潮时,无腹痛 感觉。第3个月月经正常,随访5年病未复发。 (《中国针灸妇产科治疗学》)
主穴 : 气海 足三里 三阴文 配穴 : 气血亏虚加脾俞、胃俞;肝
肾不足加肝俞、肾俞;头晕耳鸣加百会、 悬钟。
精品课件
(2)虚证
操作 : 毫针补法,可加用灸法。 方义 : 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之交会穴,
可以健脾益气,调补肝肾,肝脾肾精血 充盈,胞脉得养,冲任自调。气海为任 脉穴,可暖下焦,温养冲任。足三里补 益气血。
俞、太冲;腹胀加天枢、足三里;胁痛 加支沟、阳陵泉;胸闷加膻中、内关。
精品课件
(1) 实证
操作 : 毫针泻法,寒邪甚者可用艾灸。 方义 :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
可通经而止痛。中极为任脉穴位,可通 调冲任之气,散寒行气。次髎为治疗痛 经的经验穴。
精品课件
(2) 虚证
治法 : 调补气血,温养冲任。以足 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精品课件
【病因病机】.
痛经多由情志不调,肝气郁结,血行受阻; 或经期受寒饮冷,坐卧湿地,冒雨涉水,寒
湿之邪客于胞宫,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或由脾胃素虚,或大病久病,气血虚弱,或
禀赋素虚,肝肾不足,精血亏虚,加之行经 之后精血更虚,胞脉失养而引起痛经。
精品课件
【辨证】
主症 :经期或行经前后下腹部疼痛, 历时数小时,有时甚至2~3天,疼痛剧 烈时患者脸色发白,出冷汗,全身无力, 四肢厥冷,或伴有恶心、呕吐、腹泻、 尿频、头痛等症状。
痛经
精品课件
概述
妇女在月经期前后或月经期中发生周期 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 者,称为痛经(dysmenorrhea )。
本病以青年与继发性痛经两类。 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称为原发性痛经或称功能
性痛经,常发生于月经初潮后不久的未婚或未孕的 年轻妇女,常于婚后或分娩后自行消失。 由于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痛经称为继发性 痛经,常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急慢性盆腔炎、肿 瘤、子宫颈狭窄及阻塞等。 本病常与生殖器官局部病变、精神因素和神经、内 分泌因素有关。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辨证】
兼见腹痛多在经前或经期疼痛剧烈,拒按, 经色紫红或紫黑,有血块,下血块后疼痛缓 解,属实证。
经前伴有乳房胀痛,舌有瘀斑,脉细弦,为 气滞血瘀;
腹痛有冷感,得温热疼痛可缓解,月经量少, 色紫黑有块,苔白腻,脉沉紧,为寒湿凝滞。
精品课件
【辨证】
兼见腹痛多在经后,小腹绵绵作痛,少腹柔 软喜按,月经色淡、量少,属虚证。
面色苍白或萎黄,倦怠无力,头晕眼花,心 悸,舌淡,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细弱,为 气血不足;
腰膝酸软,夜寐不宁,头晕耳鸣,目糊,舌 红,苔少,脉细,为肝肾不足。
精品课件
【治疗】
基本治疗
精品课件
(1) 实证
治法 : 行气散寒,通经止痛。以足太 阴经及任脉穴为主。
主穴 : 中极 次髎 三阴交 配穴 : 寒凝加归来、地机;气滞加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