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斯大林体制的建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均摘自《苏联兴亡史》
二 新经济政策 (1921—1927)
二、新经济政策
1.要点: 农业 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工业 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 实行非国有化,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 家经营; 流通 恢复市场、货币机制,允许自由贸易
引进外资的政策成效甚微。1926年后有60多家外资企 业开工,但到1929年,租让给外资 的企业产值只占全国 工业总产值的0.6%。外国资本不来苏俄投资的原因,一 是苏维埃俄国闭关锁国,切断了同西方国家的联系,到 1924年各国才陆续与苏俄建交;二是苏俄拒绝偿还革命 前的债务,拒绝赔付被国有化的外资企业财产,使西方 企业家投资心有余悸;三是战后西方世界经济处于恢复 发展时期,到1925年经济刚刚恢复,进而出现经济繁荣, 没有强烈的投资意愿。但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苏俄内部。 当时多数领导人的思想观念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 对立的,水火不容的两种制度,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剥 削,引进外资实际就是承认资本主义的合理性,承认市 场经济就是承认资本主义。这种观念不仅制约了利用外 资,而且已经建立的外资企业也受到种种限制。
——《大国崛起》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 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 ——丘吉尔
三 斯大林体制 (20世纪30年代)
三、斯大林体制的形成
1.背景: 客观: 西方国家的封锁包围和战争的威胁 国内经济落后工业化程度低
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 国的1/8,全国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对 此斯大林指出:没有重工业,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 防武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们。
‚社会主义‛这一概念原本是 19 世纪西欧资本主义 工业化的产物,有学者认为其本意是‚自由主义精神的延 续:改革社会秩序,以发展、扩张并确保主要的自由主义 价值‛。
随着历史的发展,在欧美资本主义中心地区,社会主 义逐渐演变成一种通过促进社会改革去争取中下层劳动者 阶层民主权力和更好待遇的改良运动; 在资本主义边缘地区,社会主义则在一系列国家中建 立起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它们通常既取得了显著成绩,也 经历了挫折。在以上两种基本运动之外,在广阔的第三世 界,20 世纪中期以后兴起了形形色色的‚模仿的‛社会 主义。 ——据(张光明等)《关于社会主义回顾与 前瞻的对话》整理
1917-1918 1918-1919 1919-1920 粮食征购量
“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 却又把每一粒粮食都收走了。你倒是自己去尝 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 ——《切温古尔》
“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 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 却属于你们。”
上述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1923年国家将农民所有税种合并为单一的 农业税,国家需要的粮食和农副产品全部通过 市场收购。农民因此有了自由经营权和自由支 配权。与此同时,在政策上允许雇工,允许出 租土地,但土地所有权仍然属于国家。这样农 民的生产积极性才调动起来,到1925年,粮食 产量有了很大提高。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
1919年3月,人民委员会颁布法令,规定每 个公民都是公社成员,到指定地点登记注册, 才能领到配给的食品和日用品。1920年彼得格 勒和莫斯科建立了食堂网点,只为工人和苏维 埃工作人员提供免费伙食。这年初,所有城市 都封闭了市场,取消了民间贸易,小商小贩随 即消失, 纸币形同废纸。
“不劳动者不得食”!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国内战争爆发后,苏维埃政权危急 直接建成社会主义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内容:
农业 工业 商业 分配 实行余粮征集制 普遍国有化 取消民间商品贸易 实物配给制,集中分配, 强制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
当一个国家处于全面战争状态时,政府一般都会实施战时政策, 包括全民总动员,集中全国的物力、实行灯火管制、控制能源和外 贸,等等。苏俄的战时政策与其他国家不同在于,将全部大中小企 业国有化、粮食专控、取消商品和货币、取消工资、生活用品实行 配给制。
帝国主义就是战争,他们包围着我们;要获取生存,就 必需有强大的重工业,奠定国防建设。 -----斯大林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十 年内跑完这段距离。我们要么做到这一点,要么被人 打倒。 ——斯大林
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 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 ——斯大林
二、新经济政策
3.意义
国民经济恢复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俄国找到了一条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 为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或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经济建设积累了经验。
列宁晚年思想的核心
今后最好的政治就是少谈政治。 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社会主 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从 前我们是把重心放在而且也应该放 在政治斗争、革命、夺取政权等等 方面,而现在重心改变了,我们现 在的重心的确在文化主义。(文化 主义即经济文化建设)
1919年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彻底分裂,分成两大 流派: 一是宣布实行共产主义的第三国际和各国共 产党。 一是宣布实行社会民主主义的第二国际和各 国工党、社会民主党。 以往的宣传把民主社会主义称为‚修正主 义‛,实际上,它同样是一种社会主义实践。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1951年,‚法兰克福会议‛通过的宣言提 出,‚民主社会主义的目标和任务‛: 政治上: “自由、平等、博爱、民主”“扩大 民主,把权力交给人民”,“使自由人能以平 等地位在社会中共同工作”。 经济上:实行混合所有制和有国家适当调节的 市场经济,建立体现平等原则和博爱精神的社 会福利制度。 思想上:意识形态多元化。
1921年春苏俄面临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地点:喀琅施塔得要塞 “不是富农的暴动,而是对正义的胜利丧 失了任何希望的劳动居民的暴动。”
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 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 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 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 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年份 1913年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6620 7860 8730
项目 粮食作物耕种面 9446 积(万公顷) 粮食作物产量 39.79 (亿普特)
22.13
34.55
44.24
二、新经济政策
2.意义
国民经济恢复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苏维埃从半死不活,到现在能用 拐杖走路了” ——列宁
——列宁
列宁的逝世(1924年1月21日)
列宁逝世后,新经济政策逐渐停止,特别是1928年后
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 逐渐确立,此时的苏联处于在西方资本主义 国家封锁和包围之中,孤立无援,国内工业 生产极其落后,到1928年,苏联工业产值还 不到德国的一半,是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 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 力和人力完成。
义务劳动不是自愿的,苏维埃政府以劳动手 册代替身份证、公民证和其他证件,只有参加劳 动,持有按月标记的劳动手册,才能获得口粮。 逃避劳动要受到法律制裁。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影响 积极:保证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消极:引发严重饥荒和政治经济危机
“成绩有限,错误严重”
复旦大学的姜义华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是“十 足的农业社会主义”,是旧俄国专制主义长期统治 下形成的政权万能论以及宗法式的情绪对无产阶级 革命家的头脑侵袭的结果。
社会主义在苏联的建立、实验是与三个人连在一起的, 一个是马克思,第二个是列宁,还有一个是斯大林。马克 思设计了实验,列宁按马克思设想进行的追随理想的实验, 又从国情出发面对现实进行调整,斯大林回归理想,最后 完成了实验。
一、按马克思设想进行的追随理想的实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二、列宁从国情出发进行的面对现实的实验: 新经济政策 三、由斯大林完成回归理想的实验: 斯大林模式
二、新经济政策
2.意义
国民经济恢复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俄国找到了一条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 即首先确立与落后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 产关系,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向社 会主义过渡——迂回过渡。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承认市场机制,允许资 本主义适度发展,利用市场经济进行社会主义建 设,这是列宁晚年的思想创新。他提出了利用国 家资本主义为俄国经济发展‚补课‛的问题,产 生了‚间接过渡‛的想法。他最后相信:没有建 筑在现代科学最新成就上的大资本主义技术,就 没有社会主义。列宁还号召共产党员要学会经商 做生意,意思是要求全党学会市场经济,利用市 场机制建设社会主义。
杜立克也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在战时共产主义 时期采取的办法是完全错误的,是由于党的一些领 导人为热情的浪潮所激动,试图用无产阶级的国家 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 家的生产和分配。
单位:普特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1919年俄国1普特粮食的价格 国家征购价 国家零售价 黑市价格 6 卢布 30 卢布 200 卢布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
政治上: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经济上:实行公有制、计划 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 生产和货币。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1)
新经济政策
(1921—1927)
斯大林体制
(20世纪30年代)
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1)
国内战争爆发后,苏维埃政权控制的地区仅占 全国面积的1/4,失去了粮食和煤炭的主要产地。 由于原料缺乏,铁路运输瘫痪,40%的工厂停工。 劳动人民忍受着饥饿的折磨,莫斯科和彼得格勒 的工人每天只能领到一块面包,有时连这一点食 物也得不到。
苏联漫画家摩尔的作品 《救命》 这幅漫画描述了20世 纪20年代初,一位农民 的骷髅化,其背后的 ‚麦穗‛已经干瘪萎缩。 意在表明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对农民的剥夺,农 民的饥饿,是一种控诉。
俄罗斯解密档案揭示,农民反对余粮收集制的暴动非 常严重。 1920年,位于顿河平原中心地带的坦波夫州,农民 暴动组成的军队,人数最多时达到5万人,该州所有成年 男子都参加了起义。他们提出的口号是:“打倒余粮收集 制!“夺回自己的权利”。1920年底到1921年春,乌克 兰、俄罗斯东南部、中部、西伯利亚、伏尔加河沿岸先后 爆发农民暴动。1921年1月底,苏俄政府对坦波夫的暴动 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战役,但没有成功,而且不少士兵转向 农民军队。解密档案证明,在平定坦波夫农民暴动中,红 军使用了化学武器。2月,喀琅施塔得要塞16000名水兵 暴动,但他们采取守势,政府军围攻了这个要塞,为关押 起义者,苏维埃政权开始建立集中营制度。
起初,几乎没有实验的机会,因为生存斗争 比其它任何事情都重要。 ——《全球通史》
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 余粮征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 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存和战争, 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是共产主义 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 径‛。后来,列宁在回顾和总结经验教训的时候, 曾多次承认一度有过‚直接过渡‛的思想。
三、斯大林体制的形成
1.背景: 客观: 西方国家的封锁包围和战争的威胁 国内经济落后工业化程度低 主观: 对社会主义经济、新经济政策的错 误理解和对俄国国情的忽视
对社会主义经济、新经济政策的错误理解: 当时主流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还是否定社会 主义存在商品市场经济,否定社会主义存在多 种经济成份。 认为实行新经济政策是一种暂时的“退却”, 一旦条件成熟就要转入“进攻”。
第14课
斯大林体制的建立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
政治上: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经济上:实行公有制、计划 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 生产和货币。
★
修正主义
★
恩格斯逝世(1895年)以后, 德国的伯恩斯坦提出马克思主义不能 解决当代的重大问题,它已经‚过 时‛,应该予以‚修正‛。 他认为武装起义已不可能取得成 功,因而反对使用‚无产阶级专政‛ 一词。他主张,社会民主党只要以 ‚普选权和民主为基础‛,争取在议 会中取得多数席位,就可以和平过渡 到社会主义。 第二国际的许多领导人都认为通 过和平改良途径和议会斗争,无产阶 级也能取得政权。
二 新经济政策 (1921—1927)
二、新经济政策
1.要点: 农业 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工业 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 实行非国有化,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 家经营; 流通 恢复市场、货币机制,允许自由贸易
引进外资的政策成效甚微。1926年后有60多家外资企 业开工,但到1929年,租让给外资 的企业产值只占全国 工业总产值的0.6%。外国资本不来苏俄投资的原因,一 是苏维埃俄国闭关锁国,切断了同西方国家的联系,到 1924年各国才陆续与苏俄建交;二是苏俄拒绝偿还革命 前的债务,拒绝赔付被国有化的外资企业财产,使西方 企业家投资心有余悸;三是战后西方世界经济处于恢复 发展时期,到1925年经济刚刚恢复,进而出现经济繁荣, 没有强烈的投资意愿。但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苏俄内部。 当时多数领导人的思想观念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 对立的,水火不容的两种制度,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剥 削,引进外资实际就是承认资本主义的合理性,承认市 场经济就是承认资本主义。这种观念不仅制约了利用外 资,而且已经建立的外资企业也受到种种限制。
——《大国崛起》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 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 ——丘吉尔
三 斯大林体制 (20世纪30年代)
三、斯大林体制的形成
1.背景: 客观: 西方国家的封锁包围和战争的威胁 国内经济落后工业化程度低
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 国的1/8,全国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对 此斯大林指出:没有重工业,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 防武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们。
‚社会主义‛这一概念原本是 19 世纪西欧资本主义 工业化的产物,有学者认为其本意是‚自由主义精神的延 续:改革社会秩序,以发展、扩张并确保主要的自由主义 价值‛。
随着历史的发展,在欧美资本主义中心地区,社会主 义逐渐演变成一种通过促进社会改革去争取中下层劳动者 阶层民主权力和更好待遇的改良运动; 在资本主义边缘地区,社会主义则在一系列国家中建 立起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它们通常既取得了显著成绩,也 经历了挫折。在以上两种基本运动之外,在广阔的第三世 界,20 世纪中期以后兴起了形形色色的‚模仿的‛社会 主义。 ——据(张光明等)《关于社会主义回顾与 前瞻的对话》整理
1917-1918 1918-1919 1919-1920 粮食征购量
“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 却又把每一粒粮食都收走了。你倒是自己去尝 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 ——《切温古尔》
“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 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 却属于你们。”
上述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1923年国家将农民所有税种合并为单一的 农业税,国家需要的粮食和农副产品全部通过 市场收购。农民因此有了自由经营权和自由支 配权。与此同时,在政策上允许雇工,允许出 租土地,但土地所有权仍然属于国家。这样农 民的生产积极性才调动起来,到1925年,粮食 产量有了很大提高。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
1919年3月,人民委员会颁布法令,规定每 个公民都是公社成员,到指定地点登记注册, 才能领到配给的食品和日用品。1920年彼得格 勒和莫斯科建立了食堂网点,只为工人和苏维 埃工作人员提供免费伙食。这年初,所有城市 都封闭了市场,取消了民间贸易,小商小贩随 即消失, 纸币形同废纸。
“不劳动者不得食”!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国内战争爆发后,苏维埃政权危急 直接建成社会主义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内容:
农业 工业 商业 分配 实行余粮征集制 普遍国有化 取消民间商品贸易 实物配给制,集中分配, 强制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
当一个国家处于全面战争状态时,政府一般都会实施战时政策, 包括全民总动员,集中全国的物力、实行灯火管制、控制能源和外 贸,等等。苏俄的战时政策与其他国家不同在于,将全部大中小企 业国有化、粮食专控、取消商品和货币、取消工资、生活用品实行 配给制。
帝国主义就是战争,他们包围着我们;要获取生存,就 必需有强大的重工业,奠定国防建设。 -----斯大林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十 年内跑完这段距离。我们要么做到这一点,要么被人 打倒。 ——斯大林
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 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 ——斯大林
二、新经济政策
3.意义
国民经济恢复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俄国找到了一条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 为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或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经济建设积累了经验。
列宁晚年思想的核心
今后最好的政治就是少谈政治。 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社会主 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从 前我们是把重心放在而且也应该放 在政治斗争、革命、夺取政权等等 方面,而现在重心改变了,我们现 在的重心的确在文化主义。(文化 主义即经济文化建设)
1919年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彻底分裂,分成两大 流派: 一是宣布实行共产主义的第三国际和各国共 产党。 一是宣布实行社会民主主义的第二国际和各 国工党、社会民主党。 以往的宣传把民主社会主义称为‚修正主 义‛,实际上,它同样是一种社会主义实践。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1951年,‚法兰克福会议‛通过的宣言提 出,‚民主社会主义的目标和任务‛: 政治上: “自由、平等、博爱、民主”“扩大 民主,把权力交给人民”,“使自由人能以平 等地位在社会中共同工作”。 经济上:实行混合所有制和有国家适当调节的 市场经济,建立体现平等原则和博爱精神的社 会福利制度。 思想上:意识形态多元化。
1921年春苏俄面临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地点:喀琅施塔得要塞 “不是富农的暴动,而是对正义的胜利丧 失了任何希望的劳动居民的暴动。”
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 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 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 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 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年份 1913年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6620 7860 8730
项目 粮食作物耕种面 9446 积(万公顷) 粮食作物产量 39.79 (亿普特)
22.13
34.55
44.24
二、新经济政策
2.意义
国民经济恢复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苏维埃从半死不活,到现在能用 拐杖走路了” ——列宁
——列宁
列宁的逝世(1924年1月21日)
列宁逝世后,新经济政策逐渐停止,特别是1928年后
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 逐渐确立,此时的苏联处于在西方资本主义 国家封锁和包围之中,孤立无援,国内工业 生产极其落后,到1928年,苏联工业产值还 不到德国的一半,是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 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 力和人力完成。
义务劳动不是自愿的,苏维埃政府以劳动手 册代替身份证、公民证和其他证件,只有参加劳 动,持有按月标记的劳动手册,才能获得口粮。 逃避劳动要受到法律制裁。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影响 积极:保证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消极:引发严重饥荒和政治经济危机
“成绩有限,错误严重”
复旦大学的姜义华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是“十 足的农业社会主义”,是旧俄国专制主义长期统治 下形成的政权万能论以及宗法式的情绪对无产阶级 革命家的头脑侵袭的结果。
社会主义在苏联的建立、实验是与三个人连在一起的, 一个是马克思,第二个是列宁,还有一个是斯大林。马克 思设计了实验,列宁按马克思设想进行的追随理想的实验, 又从国情出发面对现实进行调整,斯大林回归理想,最后 完成了实验。
一、按马克思设想进行的追随理想的实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二、列宁从国情出发进行的面对现实的实验: 新经济政策 三、由斯大林完成回归理想的实验: 斯大林模式
二、新经济政策
2.意义
国民经济恢复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俄国找到了一条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 即首先确立与落后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 产关系,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向社 会主义过渡——迂回过渡。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承认市场机制,允许资 本主义适度发展,利用市场经济进行社会主义建 设,这是列宁晚年的思想创新。他提出了利用国 家资本主义为俄国经济发展‚补课‛的问题,产 生了‚间接过渡‛的想法。他最后相信:没有建 筑在现代科学最新成就上的大资本主义技术,就 没有社会主义。列宁还号召共产党员要学会经商 做生意,意思是要求全党学会市场经济,利用市 场机制建设社会主义。
杜立克也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在战时共产主义 时期采取的办法是完全错误的,是由于党的一些领 导人为热情的浪潮所激动,试图用无产阶级的国家 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 家的生产和分配。
单位:普特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1919年俄国1普特粮食的价格 国家征购价 国家零售价 黑市价格 6 卢布 30 卢布 200 卢布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
政治上: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经济上:实行公有制、计划 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 生产和货币。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1)
新经济政策
(1921—1927)
斯大林体制
(20世纪30年代)
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1)
国内战争爆发后,苏维埃政权控制的地区仅占 全国面积的1/4,失去了粮食和煤炭的主要产地。 由于原料缺乏,铁路运输瘫痪,40%的工厂停工。 劳动人民忍受着饥饿的折磨,莫斯科和彼得格勒 的工人每天只能领到一块面包,有时连这一点食 物也得不到。
苏联漫画家摩尔的作品 《救命》 这幅漫画描述了20世 纪20年代初,一位农民 的骷髅化,其背后的 ‚麦穗‛已经干瘪萎缩。 意在表明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对农民的剥夺,农 民的饥饿,是一种控诉。
俄罗斯解密档案揭示,农民反对余粮收集制的暴动非 常严重。 1920年,位于顿河平原中心地带的坦波夫州,农民 暴动组成的军队,人数最多时达到5万人,该州所有成年 男子都参加了起义。他们提出的口号是:“打倒余粮收集 制!“夺回自己的权利”。1920年底到1921年春,乌克 兰、俄罗斯东南部、中部、西伯利亚、伏尔加河沿岸先后 爆发农民暴动。1921年1月底,苏俄政府对坦波夫的暴动 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战役,但没有成功,而且不少士兵转向 农民军队。解密档案证明,在平定坦波夫农民暴动中,红 军使用了化学武器。2月,喀琅施塔得要塞16000名水兵 暴动,但他们采取守势,政府军围攻了这个要塞,为关押 起义者,苏维埃政权开始建立集中营制度。
起初,几乎没有实验的机会,因为生存斗争 比其它任何事情都重要。 ——《全球通史》
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 余粮征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 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存和战争, 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是共产主义 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 径‛。后来,列宁在回顾和总结经验教训的时候, 曾多次承认一度有过‚直接过渡‛的思想。
三、斯大林体制的形成
1.背景: 客观: 西方国家的封锁包围和战争的威胁 国内经济落后工业化程度低 主观: 对社会主义经济、新经济政策的错 误理解和对俄国国情的忽视
对社会主义经济、新经济政策的错误理解: 当时主流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还是否定社会 主义存在商品市场经济,否定社会主义存在多 种经济成份。 认为实行新经济政策是一种暂时的“退却”, 一旦条件成熟就要转入“进攻”。
第14课
斯大林体制的建立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
政治上: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经济上:实行公有制、计划 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 生产和货币。
★
修正主义
★
恩格斯逝世(1895年)以后, 德国的伯恩斯坦提出马克思主义不能 解决当代的重大问题,它已经‚过 时‛,应该予以‚修正‛。 他认为武装起义已不可能取得成 功,因而反对使用‚无产阶级专政‛ 一词。他主张,社会民主党只要以 ‚普选权和民主为基础‛,争取在议 会中取得多数席位,就可以和平过渡 到社会主义。 第二国际的许多领导人都认为通 过和平改良途径和议会斗争,无产阶 级也能取得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