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伺服系统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舰载火箭炮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舰载火箭炮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舰载火箭炮伺服控制系统设计摘要:本文介绍一种舰载火箭炮伺服控制系统,基于PID控制算法,叠加前馈控制器输出提高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根据fuzzy控制动态调整PID的比例、积分、微分参数保证控制系统的稳态精度,减小系统超调量,该控制系统具有稳定性高、响应速度快、精度高、安全性高等特点。

关键词:伺服控制;PID;fuzzy控制;前馈1.引言火箭炮是舰船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火舰炮的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直接影响武器系统对目标的打击精度。

舰船武器系统主要包含火控、光瞄、火箭炮、时统等分系统,各分系统通过时统中断对时,火控台则控制各分系统协同工作,确保同一中断周期内的各分系统的数据时效性。

火控台接收光瞄设备提供的目标历史位置、弹道和海况信息解算出发射方位角、俯仰角等信息,火箭炮根据火控台提供的角度信息控制伺服调转。

1.火箭炮控制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火箭炮伺服系统分为主控模块、伺服驱动器、采样模块、安全监控模块、发射装置等,主控模块用于接收时统中断和火控台的角度指令,并控制伺服驱动器驱动发射装置调转至目标角度。

采样模块采集发射装置角度,将角度反馈给主控模块。

在调转过程中,安全监控模块实时监控发射装置状态信息,在装置过冲、过载等异常情况下,控制伺服驱动输出抱闸信号,急停发射装置。

火箭炮控制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图1火箭炮控制系统组成本文讨论的舰载火箭炮使用场景主要如下:1)接收火控台瞄准指令,火箭炮需要快速瞄准静态目标,等待火控台进一步指令;2)接收火控台预瞄准指令,火箭炮预调转至目标附近,根据火控台后续伺服调转指令,动态跟踪目标的运动。

根据以上使用场景,1.控制系统模型传统的PID算法难以同时满足控制系统的动态和稳态特性,为了同时保证火箭炮的响应速度和稳态精度,伺服系统控制模型采用基于PID的fuzzy+前馈控制。

PID控制用于保证火箭炮的稳态跟踪精度,模糊控制和前馈提高火箭炮的响应速度,控制模型结构图如图2所示。

火炮自动控制技术发展概述及未来趋势

火炮自动控制技术发展概述及未来趋势

火炮自动控制技术发展概述及未来趋势摘要:自动化控制技术是现代军事装备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火炮作为一种重要的军事武器系统,随着科技的进步,其自动化控制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本文将对火炮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定义和历程进行阐述,并探讨现有的火炮自动控制技术,随后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总结。

关键词:自动化控制技术;发展;未来趋势引言:随着现代军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战争形态的改变,火炮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发重要。

火炮作为一种重要的火力打击手段,对于提高作战效能、保障军队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火炮自动化技术作为现代火炮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提升火炮的精确性、射速和作战效能,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1、火炮自动控制技术的定义和历程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火炮自动化控制技术则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火炮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定义是指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实现火炮的自动化控制和射击。

火炮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可追溯到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在那个时候,火炮射击还主要依靠人工操作,操作繁琐并且容易出现误差。

为了提高火炮射击的精确度和速度,科学家们开始尝试引入自动化控制技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火炮自动化控制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

通过引入电子仪器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火炮的准确度和射击速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此时的火炮自动化控制技术已经能够实现精确的瞄准和计算射击数据,极大提高了火炮的射击效率。

在现代,火炮自动化控制系统已经实现了高度的智能化和网络化。

通过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数据处理算法,系统能够实时获取火炮的状态信息,并根据需要进行自动调整和控制。

同时,火炮自动化控制技术也逐渐与其他军事系统集成,形成了更加高效的作战模式。

2、现有的火炮自动控制技术2.1火炮自动瞄准技术火炮的自动瞄准技术是现代军事技术领域的一项重要创新。

通过引入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火炮可以在战场环境中实现高精度的瞄准和射击,极大地提升了火炮的作战效能和生存能力。

伺服系统在军 事装备中的关键作用是什么

伺服系统在军 事装备中的关键作用是什么

伺服系统在军事装备中的关键作用是什么在当今的军事领域,先进的技术装备层出不穷,而伺服系统作为其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它究竟有着怎样的关键作用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伺服系统。

简单来说,伺服系统是一种能够精确控制机械运动的自动控制系统。

它由控制器、驱动器、电机和传感器等部件组成,可以实现对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运动参数的高精度控制。

在军事装备中,伺服系统的第一个关键作用是提高武器装备的精度和准确性。

以导弹为例,导弹的制导和飞行控制离不开伺服系统的精确运作。

在导弹发射后,伺服系统能够根据预设的目标信息和实时的飞行数据,精确调整导弹的飞行姿态、方向和速度,确保导弹能够准确命中目标。

这种高精度的控制能力,使得军事打击的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其次,伺服系统有助于增强军事装备的响应速度和机动性。

在现代战争中,速度和机动性往往决定着战斗的胜负。

例如,战斗机的飞行控制面,如舵面和副翼,就是通过伺服系统来快速响应飞行员的操作指令。

当飞行员进行机动动作时,伺服系统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调整控制面的角度,从而改变飞机的飞行姿态和方向,使战斗机能够迅速躲避敌方攻击或占据有利的攻击位置。

同样,在坦克、装甲车等地面装备中,伺服系统也能够快速调整炮塔的旋转和火炮的俯仰角度,提高武器系统的反应速度和作战效能。

再者,伺服系统对于提高军事装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下,军事装备需要经受各种恶劣条件的考验,如高温、低温、振动、冲击等。

伺服系统通过精确的控制和反馈机制,能够有效地减少外部干扰对装备性能的影响,确保装备在各种极端条件下仍能稳定运行。

例如,在舰艇的航行过程中,伺服系统可以控制舵机的动作,保持舰艇的航向稳定,避免因风浪等因素导致的偏离。

这种稳定性和可靠性的保障,对于军事行动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伺服系统还能够实现军事装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操作。

伺服电机在军事装备中的应用研究

伺服电机在军事装备中的应用研究

伺服电机在军事装备中的应用研究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伺服电机作为一种关键的控制设备,在军事装备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伺服电机具有高精度、高性能的特点,可以实现精确的位置控制和速度控制,从而提升军事装备的操作性能和战斗力。

本文将探讨伺服电机在军事装备中的应用情况,并分析其对提升军事装备性能的重要作用。

一、伺服电机在飞行器中的应用1.1 导弹导弹是军事装备中重要的战略武器,伺服电机在导弹中的应用尤为重要。

在导弹的制导系统中,伺服电机被广泛用于控制舵面的运动,从而实现导弹的精确制导。

伺服电机的高精度、高响应速度以及良好的稳定性,使得导弹能够在飞行过程中实时调整舵面的角度,确保导弹的飞行轨迹精准。

同时,伺服电机还可以通过调整舵面的角度,改变导弹的飞行速度和攻击角度,增强导弹的机动性和打击能力。

1.2 无人机无人机是现代军事装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伺服电机在无人机中的应用不可或缺。

无人机的飞行控制依赖于伺服电机对飞行器的各部分进行精确的控制。

例如,伺服电机用于调节无人机的电动机倾斜角度,从而实现飞行器的升降、俯仰、偏航等动作。

伺服电机还可以实现对无人机翼面和尾翼的控制,从而使无人机能够稳定飞行并完成各种任务。

1.3 救援飞行器伺服电机在救援飞行器中的应用也非常重要。

救援飞行器通常需要进行精确的定位、速度调整和悬停操作,以便及时救援受困人员。

伺服电机可以通过控制主旋翼和尾旋翼的旋转速度,实现飞行器的精确悬停和平稳飞行。

同时,伺服电机还可以通过调整救援设备的角度,实现对受困人员的定位和救援操作,提高救援效率和成功率。

二、伺服电机在地面装备中的应用2.1 坦克坦克是陆军装备中的主力战斗力,伺服电机在坦克系统中的应用对提升坦克的战斗性能至关重要。

伺服电机被广泛应用于坦克的炮塔旋转、机动装置、火炮射击等方面。

伺服电机可以实现对炮塔的精确定位和快速旋转,从而使坦克能够快速锁定目标并进行精确射击。

同时,伺服电机的高扭矩和高效能使得坦克具备更高的机动性和作战灵活性。

火炮振动与控制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火炮振动与控制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第41卷第6期2021年12月振动、测试与诊断Vol.41No.6Dec.2021 Journal of Vibration,Measurement&Diagnosis火炮振动与控制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杨国来,葛建立,孙全兆,王丽群(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南京,210094)摘要火炮是一个多场耦合复杂系统,其发射过程具有高瞬态和强冲击特征,火炮振动是影响射击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火炮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近年来提出了火炮多体系统动力学、非线性动态有限元、多目标多学科优化及不确定性等火炮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对炮身、架体、底盘等重要部件及各部件间连接关系组成的火炮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及优化,从而达到减小炮口振动、提高射击稳定性和射击安全性的目的。

笔者从火炮振动与系统优化、弹炮耦合、火炮不确定性分析与优化等方面对近年来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分类讨论,并提出了火炮振动领域存在的问题及火炮振动与控制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火炮振动;射击精度;多体系统动力学;有限元法;弹炮耦合;不确定性中图分类号TJ3引言火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誉为“战争之神”,是当今世界各国军队常规武器装备的主体。

火炮发射过程中,在高温、高压、高瞬态火药燃气压力作用下不可避免地产生振动,特别是炮口振动会对火炮射击精度造成不利影响。

火炮射击精度涉及到火炮、弹药及气象条件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

为了研究方便,常常将火炮划分成不同的子系统,但是不同子系统之间是相互影响和高度耦合的。

因此,采用完整的系统方法来解决精度问题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近年来,连续体力学、动力学设计、数值和计算机技术以及测试技术等各个学科分支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中取得了很大进展,这为通过新技术更好地理解和改进火炮射击精度提供了可能性[1]。

火炮射击精度包括射击准确度和射击密集度,射击准确度与系统误差有关,可以修正;射击密集度是惯性弹丸的随机散布,与多种不确定性有关,无法消除,但是可以通过合理设计,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中国伺服系统前景分析

中国伺服系统前景分析

中国伺服系统前景分析一、伺服行业产业链“伺服”—词源于希腊语“奴隶”的意思。

人们想把“伺服机构”当个得心应手的驯服工具,服从控制信号的要求而动作。

在讯号来到之前,转子静止不动;讯号来到之后,转子立即转动;当讯号消失,转子能即时自行停转。

由于它的“伺服”性能,因此而得名——伺服系统。

1.工作原理伺服控制是对机器装备的精确定位、速度等运动要素进行控制的统称。

伺服控制系统主要由控制器和伺服传动单元组成,通过机械零部件传导到负载端。

伺服系统(或称伺服产品)通常包括伺服驱动器(指令装臵)、伺服电机、伺服反馈装臵(编码器)三个部分。

2.下游应用伺服系统主要应用于对定位精度和运转速度控制要求较高的制造领域,在精密制造和柔性制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机床、包装、纺织电子、塑料、医疗、印刷、橡胶、食品等行业,并逐步在风电、新能源汽车等新兴行业得到推广,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将进一步推动伺服系统市场的增长。

2020年伺服系统下游应用占比最高的电子及半导体、机床和工业机器人,总和占比为37%左右,其中占比最高的为电子及半导体行业,占比16%。

就增速情况而言,电子及半导体行业也远远高于下游其他行业,2020年市场规模增长率为36%左右,远超全行业平均增速18%。

2020年中国私服系统主要下游应用需求变动情况二、伺服系统市场容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伺服系统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愈加明显。

高速加工技术和以高速、高精度为基础的其他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伺服系统的快速发展。

我国伺服系统市场规模自2015年起整体表现为增长趋势,2020年中国伺服电机系统市场规模为164.4亿元,同比2019年增长18.3%。

三、伺服系统竞争格局我国国产伺服系统企业发展迅速,发展国产替代率逐年升高。

过去中国大陆伺服系统主要来源于日本等地的大量进口,占比最高的是松下、安川等。

经过十来年的发展,2020年的现在,国内从事伺服系统的供应商超过300家,国产品牌近12年持续采取定制化与低价策略馋食外资品牌份额,2020年中国伺服系统市场份额占比最高仍然主要是日本等外资企业,但是国产企业占比大幅度增高,其中代表汇川2020年市场占比10%。

伺服行业

伺服行业

伺服电机应用行业总结现代交流伺服系统最早被应用到宇航和军事领域,比如火炮、雷达控制。

逐渐进入到工业领域和民用领域。

工业应用主要包括高精度数控机床、机器人和其他广义的数控机械,比如纺织机械、印刷机械、包装机械、医疗设备、半导体设备、邮政机械、冶金机械、自动化流水线、各种专用设备等。

其中伺服用量最大的行业依次是:机床、食品包装、纺织、电子半导体、塑料、印刷和橡胶机械,合计超过75%。

在数控机床中使用永磁无刷伺服电机代替步进电机做进给已经成为标准,部分高端产品开始采用永磁交流直线伺服系统。

在主轴传动中采用高速永磁交流伺服取代异步变频驱动来提高效率和速度也成为热点•无轴(电子轴)传动技术在印刷机上应用,也是目前全球印刷企业和机械制造商的焦点。

无轴传动就是用多个单独的伺服电机取代传统的机械传动链,伺服驱动器之间依靠高速现场总线进行联系,通过软件保证各伺服轴对内部的虚拟数字电子轴保持严格同步。

采用无轴传动技术为印刷机的生产制造、为印刷业服务革命带来了最佳解决方案,目前欧洲50%的凹印机采用了无轴技术,日本也有30%以上采用。

其他采用无轴传动的机械包括卷筒纸印刷机、柔印机、上光机、烫金机、模切机等各类印刷设备。

这一领域最顶级的伺服控制解决方案提供商是来自德国的博世力士乐、伦茨、日本的住友和奥地利的贝加莱。

国内目前仅有北人和松德等个别厂家进行无轴传动印刷机的开发,部分规格的性能指标接近国际水平,但是其采用的电子轴传动伺服系统和套准控制系统均来自日本和欧洲,国内相关伺服厂家还鲜有涉足。

国产伺服和控制系统要达到这个领域的要求,需要顶级的技术水平和对这个行业的透彻理解,看来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包装设备上,采用伺服控制可以提高单位时间的产量、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品种适应性和提高产品质量,因此交流伺服在包装机械上的广泛使用只是时间问题。

采用数字伺服技术的电子齿轮和电子凸轮将代替传统机械部件,随着价格的下降,成本也逐渐接近纯机械的方案。

某火箭炮伺服控制系统设计及控制算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某火箭炮伺服控制系统设计及控制算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某火箭炮伺服控制系统设计及控制算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火箭炮是一种重要的作战装备,其实际作战效果受到火箭炮控制系统的影响。

伺服控制系统是火箭炮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实现火箭炮瞄准和发射控制。

伺服控制系统包括电机、传感器以及控制算法等多个方面,其设计和控制算法的研究对保障火箭炮的作战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外对火箭炮伺服控制系统设计和控制算法的研究相对成熟,但是针对不同的火箭炮型号和不同的使用环境,仍然需要进一步优化控制算法和设计伺服控制器。

因此,本研究旨在针对某一特定型号的火箭炮,设计伺服控制系统,并研究适合该火箭炮的控制算法,以提高火箭炮的瞄准精度和射击效果,具有现实的应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1. 火箭炮伺服控制系统设计:对某一特定型号的火箭炮进行分析,设计合适的伺服控制系统,包括电机、传感器等硬件选型和电路设计等方面。

2. 火箭炮控制算法研究:针对该型号火箭炮的控制需求,研究适合该火箭炮的控制算法,包括 PID 控制算法、精确定位算法等方面。

3. 系统模拟与实验验证:通过 MATLAB/Simulink 软件进行伺服控制系统的模拟,并进行实验验证,验证系统设计和控制算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三、论文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章节,具体结构如下:第一章:绪论。

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阐述研究内容和方法,概述论文结构。

第二章:火箭炮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对火箭炮进行分析,选取合适的伺服控制系统组件并进行电路设计。

第三章:火箭炮控制算法设计。

针对该型号火箭炮的控制需求,研究适合该火箭炮的控制算法,并进行模拟分析。

第四章:系统模拟与实验验证。

通过 MATLAB/Simulink 软件进行伺服控制系统的模拟,并进行实验验证。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总结研究成果,阐述本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计实现以下成果:1. 设计出适合该型号火箭炮的伺服控制系统,并进行电路设计。

伺服系统发展现状

伺服系统发展现状

伺服系统发展现状
伺服系统是一种根据设定的指令来控制机械系统运动的自动控制系统。

随着科技的发展,伺服系统在工业生产、机器人技术、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发展迅速。

1. 工业生产领域:伺服系统在工业机械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传统的伺服系统主要用于控制机床等设备的运动,实现高精度加工。

随着智能制造的兴起,伺服系统不仅能在加工过程中实现精确控制,还能与其他设备进行联网通信,实现自动化生产流程的控制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2. 机器人技术领域:伺服系统是机器人运动控制的核心部件。

机器人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实现各种运动,而伺服系统能够保证机器人的运动精度和稳定性。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伺服系统在机器人的应用中也在不断创新,例如采用全数字化控制、集成式伺服控制等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机器人的运动性能和可靠性。

3. 航空航天领域:伺服系统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非常重要。

航空航天设备对于运动精度和可靠性的要求非常高,伺服系统能够满足这些要求。

例如,在航空发动机控制中,伺服系统可以实现对燃油喷射系统、气门控制系统等的高精度控制,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和燃烧效率。

综上所述,伺服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且不断创新发展。

随着自动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进步,伺服系统将会
进一步提高运动控制的精度和稳定性,降低能源消耗,为各个行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发展机会。

火箭炮交流伺服系统模型参考模糊神经网络位置自适应控制

火箭炮交流伺服系统模型参考模糊神经网络位置自适应控制

第4期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JOU R NA L OF GU N L A U NCH &CO NT ROL火箭炮交流伺服系统模型参考模糊神经网络位置自适应控制胡 健,马大为,郭亚军,庄文许,杨 帆(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94)摘 要:针对多管火箭炮发射时恶劣的负载特性,设计了一种模型参考模糊神经网络自适应位置控制器。

利用R BF 网络作为辨识器,实现对被控对象的Jacobian 信息辨识,用梯度下降法实时修正模糊控制器的输入输出隶属度参数,以使模型参考模糊神经网络能根据火箭炮跟踪发射过程中的负载特性实时调整速度给定值,从而减小火箭炮发射过程中系统参数变化和外部干扰的影响。

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提高火箭炮位置伺服系统的动态响应能力和稳定性,并使系统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关键词:自动控制技术;火箭炮;伺服系统;模糊神经网络;参数摄动;负载扰动中图分类号:V 5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 6524(2010)04 0079 05收稿日期:2010 02 03;修回日期:2010 08 26基金项目:国家省部委基金项目(A2620061288)资助作者简介:胡 健(1980-),女,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研究。

E mail:h jseu @sohu com 。

Adaptive Rocket Launcher Position Servo S ystem Based onModel Reference Fuzzy Neural NetworkHU Jian,M A Da w ei,GU O Ya jun,ZHU ANG Wen x u,YAN G Fan(Schoo l o f M echanical Eng ineer ing,N anjing U niversity o f Science &T echnolo gy ,N anjing 210094,Jiang su,China)Abstract:Considering the atrocio us load property w hen the ro cket is launched,an adaptiv e position con tro ller based on mo del refer ence fuzzy neural netw ork is desig ned.RBF netw ork is used to recognize the Jaco bian inform ation o f the object controlled.The param eters of input and o utput m em bership function ar e modified online by a g radient m ethod to make the model reference fuzzy neural netw or k adjust the given speed in real time acco rding to the lo ad pro perty of rocket launcher.T hus the influence of the chang e of system parameter s and ex ternal disturbance on the rocket launcher position servo system could be m inified.Simulatio n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co uld im pro ve the stability and anti disturbance a bility o f rocket launcher po sition servo system effectively.Key words:autom atic co ntro l techno logy ;ro cket launcher;servo sy stem;fuzzy neural netw ork;parame ter variation;load disturbance多管火箭炮作为压制突击武器,早期主要用于陆军的火力压制,随着火炮伺服系统的发展、火箭炮射击性能的提高以及战术的需要,目前已经将其成功移植为舰载多管火箭武器,如美国的ABRS 、法国的ST ORM 以及意大利的BREDA 等舰载多管火箭武器。

2023年伺服系统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年伺服系统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年伺服系统行业市场规模分析伺服系统是指能够控制运动过程的自动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机械、电气、电子、光学等各个领域。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以及技术的不断进步,伺服系统行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全球伺服系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在未来几年内仍将保持稳定和持续增长的趋势。

1. 全球伺服系统市场规模据市场研究公司预测,2019年,全球伺服系统市场规模约为58.76亿美元,并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81.5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8%。

其中,亚太地区是全球最大的伺服系统市场之一,占据了市场的近50%的份额,其次是欧洲和北美市场。

2. 行业市场规模分析伺服系统行业可划分为几大类,包括细分为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控制器和传感器等。

根据产品形式和应用领域的不同,市场规模有所不同。

2.1 伺服驱动器市场规模:由于伺服驱动器是伺服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因此占据了伺服系统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伺服驱动器市场的规模已经近年来不断增加,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30.73亿美元左右。

2.2 伺服电机市场规模:伺服电机在机械、汽车、航空航天、医疗设备、通讯设备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市场规模大约为32.47亿美元。

随着电机技术不断更新换代,市场规模将继续增长。

2.3 控制器市场规模:控制器的主要作用是将运动控制器与电动机控制器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伺服系统,市场规模大约为6.72亿美元左右。

2.4 传感器市场规模:伺服系统需要精准的运动控制,传感器负责感知和反馈位置、速度和力矩等参数,因此是伺服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目前伺服传感器市场规模大约为3.24亿美元左右。

3. 市场趋势与前景伺服系统市场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市场仍然具有增长潜力。

未来几年,伺服系统市场将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自动化技术的推广和不断增长的中等收入人群数量。

目前,亚太地区是全球伺服系统市场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未来亚太地区伺服系统市场增长仍有望继续稳定增长。

火炮发展的趋势

火炮发展的趋势

火炮发展的趋势火炮作为一种远距离杀伤武器,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在不断发展和演进。

今天,我们将探讨火炮发展的趋势。

首先,火炮的发展趋势之一是自动化和智能化。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火炮系统逐渐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

例如,现代火炮系统配备了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自动瞄准、自动装弹和自动射击等功能。

这些功能的实现使得火炮系统的操作更加简便,提高了射击的准确性和效率。

其次,火炮的发展趋势之二是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的提高。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火炮的射程不断扩大,打击精度也在不断提高。

例如,现代火炮系统配备了先进的弹道计算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可以准确计算目标的位置和弹道参数,从而实现远程精确打击。

此外,火炮炮弹的设计也在不断改进,例如采用制导炮弹,可以更加精确地打击移动目标。

第三,火炮的发展趋势之三是模块化和多功能化。

现代火炮系统具有较高的模块化和多功能化能力,可以根据作战需求进行灵活配置。

例如,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口径的火炮和不同类型的炮弹,从而实现不同射程和打击效果。

此外,火炮系统还可以与其他武器系统进行协同作战,例如与导弹系统配合使用,形成火力打击体系。

第四,火炮的发展趋势之四是涵盖更广泛的作战环境。

传统上,火炮主要用于陆地作战,例如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

然而,随着现代战争形态的变化,火炮也在逐渐涵盖更广泛的作战环境。

例如,现代军队将火炮系统应用于海上作战,例如用于海军炮舰和登陆舰艇。

此外,火炮系统还可以用于空中作战,例如用于直升机和无人机等。

最后,火炮的发展趋势之五是非致命性能的提高。

除了传统的杀伤作用,现代火炮系统也越来越注重非致命性能,例如用于控制和驱散暴乱、解救人质等。

现代火炮系统可以配备各种非致命性武器,例如催泪弹、橡胶子弹和电磁脉冲武器等,以实现对目标的非致命打击。

综上所述,火炮发展的趋势包括自动化和智能化、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的提高、模块化和多功能化、涵盖更广泛的作战环境以及非致命性能的提高。

新型火炮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新型火炮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新型火炮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火炮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武器,对于现代军事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国火炮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本文将对新型火炮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一、新型火炮发展现状1.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自动化技术是新型火炮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通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火炮的射击精度和响应速度,减少人为误差,增强作战效能。

现代火炮普遍配备有自动装弹机、火控系统等先进设备。

同时,通过使用先进的通信技术,火炮可以与指挥系统实现高效的信息传递,提高协同作战能力。

2. 非致命火炮的开发近年来,非致命火炮的研发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与传统致命火炮相比,非致命火炮在作战中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可控性,可以发射橡胶子弹、喷射泡沫或化学物质等。

这对于维护治安、执行和平维护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使火炮武器更加多样化。

3. 智能化和网络化随着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和网络化已经成为新型火炮的发展趋势。

通过与其他火炮、无人机等智能装备的互联互通,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和作战协同,提高整体作战效能。

同时,火炮也可以通过搭载各种传感器,实现自动目标识别和打击,使火炮拥有更强的自主作战能力。

二、新型火炮未来趋势分析1. 高精度射击能力的提升新型火炮将更加注重精确打击能力的提升。

通过采用先进的火炮弹药、精确的火控系统和智能化技术,火炮的射击精度将进一步提高。

同时,还可以通过增加火炮的射程和杀伤力,实现更远距离的打击能力,提高火炮在现代战争中的生存能力。

2. 火炮的模块化设计和多能力发展新型火炮将趋向于模块化设计,实现快速更换不同功能的模块,以适应不同作战需求。

同时,火炮应具备多种作战能力,例如反坦克、反舰、对地火力等。

通过提高火炮的通用性和多样性,可以更好地满足多样化的作战需求,提高火炮的战斗能力。

3. 火炮的自动驾驶和无人化新型火炮将向着自动驾驶和无人化的方向发展。

通过搭载自主导航系统和传感器,使火炮具备自主行驶和定位能力,减少乘员依赖。

伺服系统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伺服系统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伺服系统未来发展趋势报告伺服系统是工控领域中重要的电气传动设备,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工业生产需求的变化,伺服系统的发展也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

本报告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伺服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分析。

首先,随着工业自动化的不断推进,伺服系统在生产线上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传统的伺服系统主要应用于机械手、机床等高端设备上,而未来会涉及到更多领域,比如智能仓储系统、食品加工设备等。

这些行业对精准控制和高速响应要求很高,伺服系统可以为其提供高性能的运动控制解决方案。

其次,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伺服系统也将向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未来的伺服系统会集成更多的传感器和通信模块,使其能够实现与其他设备的联网和数据交换。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运行数据,伺服系统可以自动优化运动轨迹和参数设置,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第三,节能环保也是未来伺服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成为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

伺服系统作为一种高效的电气传动设备,具有很大的节能潜力。

未来的伺服系统将会更加注重能源的有效利用,通过智能控制和节能算法来减少能耗和碳排放。

最后,安全性也是未来伺服系统发展的一大考量点。

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伺服系统的安全性需求也越来越高。

未来的伺服系统将会整合更多的安全功能,比如冗余设计、故障检测和自我诊断等,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综上所述,未来伺服系统的发展趋势将是更广泛的应用领域、智能化和网络化、节能环保以及更高的安全性。

这些趋势将会推动伺服系统技术的创新和进步,为工业生产提供更可靠、高效和安全的电气传动解决方案。

2024年伺服驱动系统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伺服驱动系统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伺服驱动系统市场规模分析引言伺服驱动系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机械设备中的电气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电机的转速和位置,实现对设备的精确控制和运动。

伺服驱动系统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和高响应性的特点,目前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对伺服驱动系统市场规模进行分析,旨在了解该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增长潜力。

市场规模分析市场概览伺服驱动系统市场是一个高度竞争的市场,现有诸多厂商提供各种不同规格和功能的产品。

市场上伺服驱动系统的应用领域包括工业自动化、机床、印刷设备、包装设备等。

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快速发展和机械设备的智能化需求增加,伺服驱动系统市场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

市场规模及预测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伺服驱动系统市场规模约为XX亿美元。

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XX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X%。

市场驱动因素伺服驱动系统的快速增长得益于以下几个市场驱动因素:1.工业自动化需求增加:随着工业领域的自动化程度提高,对精确控制和运动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伺服驱动系统作为关键组成部分得到广泛应用。

2.新兴行业发展:新兴行业如智能制造、无人驾驶等对伺服驱动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3.技术创新:伺服驱动系统在控制算法、功率电子器件等方面不断创新,提高产品性能和稳定性,受到市场的认可和青睐。

市场竞争态势伺服驱动系统市场具有较高的竞争度,主要厂商包括ABB、西门子、施耐德电气等。

这些厂商凭借其技术实力和广泛的市场渠道,占据了市场的较大份额。

此外,一些本土厂商也积极发展并在特定领域取得一定的竞争优势。

市场竞争将推动产品的不断创新和价格的合理下降。

市场前景展望伺服驱动系统市场在未来几年仍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首先,随着工业自动化和机械设备智能化的不断提高,对伺服驱动系统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工业领域对于更高精度和更可靠的控制需求将推动市场的增长。

其次,新兴行业快速发展将对伺服驱动系统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伺服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伺服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伺服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作者:陈甫良来源:《科技资讯》 2014年第33期陈甫良(长沙赛普尔自动化工程设备有限公司湖南长沙 410100)摘要: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加上在高精度化、高速化、小型化、高可靠性、免维护性能以及多品种小批量化等方面不断提高要求的工业自动化设备,促使伺服驱动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因在机电设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方便、快速、灵活及准确的驱动可由高性能的伺服系统提供。

21世纪的今天,交流伺服系统越来越成熟,伺服驱动技术也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伺服控制技术已成为工业自动化的支撑性技术之一。

关键词:伺服系统工业自动化发展中图分类号:TP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c)-0061-02通常我们提到的伺服,与伺服系统、伺服装置、伺服机构、伺服控制系统具有相同的意思,只是提法不同而已。

在很多情况下,伺服系统专指被控制量(系统的输出量)是机械位移或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反馈控制系统,其作用是使输出的机械位移(或转角)准确地跟踪输入的位移(或转角)。

伺服系统的结构组成以及其他形式的反馈控制系统没有根本上的区别。

伺服控制系统按驱动元件类型可分为机电伺服系统、液压伺服系统以及气动伺服系统。

1 伺服系统的结构组成机电一体化的伺服控制系统的结构类型繁多,就从自动控制理论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伺服控制系统一般包括控制器、被控对象、检测环节、比较环节、执行环节等五部分。

1.1 控制器控制器通常是PID控制电路或计算机, 控制器主要任务是对比较元件输出的偏差信号进行变换处理,用来控制执行元件按要求动作。

1.2 被控对象被控对象多指一些机械参数量,例如:位移、加速度、力、速度和力矩等。

1.3 执行环节执行环节的作用是按控制信号的规则,将输入的各形式能量转化成机械能,驱动被控对象工作。

1.4 检测环节检测环节是指能够对输出进行测量并转换成比较环节所需要量纲的装置,一般包括传感器(编码器)和转换电路。

火控雷达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的开题报告

火控雷达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的开题报告

火控雷达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军事技术的不断发展,火控雷达伺服控制系统在现代军事作战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该系统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中的瞄准、跟踪、导航等领域,可以提高火炮、导弹等武器系统的精度和打击效果,提高作战效能和战斗力。

然而,当前我国尚缺乏高可靠性、高可用性、高性能的火控雷达伺服控制系统,这不仅影响到我军的战斗力和军事实力,在国防安全和军事现代化建设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对火控雷达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和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研究的目的和内容本项目的主要目的是设计一套高可靠性、高可用性、高性能的火控雷达伺服控制系统,以满足我军军事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本项目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火控雷达伺服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

对火控雷达伺服控制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性能进行分析和研究。

(2)设计火控雷达伺服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

包括设计系统的电路原理图、电路板布局、电路板样板等。

(3)设计火控雷达伺服控制系统的软件结构。

包括设计系统的程序框架、算法设计、代码实现等。

(4)进行系统集成测试,验证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三、研究的方法和步骤本项目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以下几种:(1)理论研究。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对火控雷达伺服控制系统的技术特点、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

(2)仿真模拟。

利用仿真软件进行仿真模拟,对系统进行设计、测试和验证。

(3)实验研究。

利用实验设备进行实验研究,对系统进行测试和验证。

本项目的研究步骤如下:(1)需求分析。

明确火控雷达伺服控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需求。

(2)系统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设计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结构。

(3)系统实现。

根据系统设计,进行电路板制作、代码编程等系统实现工作。

(4)系统测试。

利用仿真软件以及实验设备进行系统测试。

四、预期成果及应用价值通过本项目的研究,预期能够设计出一套高可靠性、高可用性、高性能的火控雷达伺服控制系统,可以为我军装备现代化和军事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图书分类号TP271密级指导教师...

图书分类号TP271密级指导教师...

图书分类号 TP271 密级非密UDC硕士学位论文基于AVR单片机的火炮角度伺服控制系统设计雷红淼指导教师(姓名、职称)程耀瑜教授申请学位级别工学硕士专业名称信号与信息处理论文提交日期 2012 年 4 月 20 日论文答辩日期 2012 年 6 月 6 日学位授予日期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论文评阅人任鸿秋李仰军答辩委员会主席李仰军2012年 6 月 5 日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中北大学有关保管、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其中包括:①学校有权保管、并向有关部门送交学位论文的原件与复印件;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复制并保存学位论文;③学校可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或借阅;④学校可以学术交流为目的,复制赠送和交换学位论文;⑤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签名:日期:导师签名:日期:基于AVR单片机的火炮角度伺服控制系统设计摘要本课题设计了一款小型火炮角度的伺服控制系统,是研究炮兵自动化科研课题中的一部分。

目的是建立一个可以实现远程控制的炮台,在输入目标的角度值后它通过控制系统带动炮管完成瞄准。

在对单片机和直流伺服电机有了一定的学习后,依据系统控制方法和精度的要求,给出了系统的总体控制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对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些关键器件进行了分析并选择了具体的型号,然后设计了数据采集模块、串行通信模块、电机驱动模块、键盘/显示模块等内容。

完成了系统控制部分的整体电路设计和系统的软件流程图设计,对部分硬件进行了仿真,完成了部分控制电路的实验室安装调试,基本达到了设计的要求。

车载火炮角度伺服控制系统设计_吴涛

车载火炮角度伺服控制系统设计_吴涛
负载转动惯量 J gβ折算到电机轴上的负载转动 惯量 Jβ = 4. 16 ×10 - 3 kg ·m2 ,调炮加速度εβ(设计
时要求为
80°/ s2 )
,根据电机加速度
dn dt
,得到电机最
大加速力矩[3] 为 :
M amax
=
( JD
+ Jβ)
dn dt
=
(JD
+
Jβ) π ×εβ ×iβ 180ηβ
tm
= 2π ×Ra ( J D + Jβ)
60
Ke K T
= 55 ms
(5)
当电机的 L a (电感) 较小时 , 可将其忽略 ,则电
机的传递函数为 :
G1 ( s) = k/ ( tms + 1) = 17/ (0. 055 s + 1)
(6)
k = 1/ Ke 。
PWM 驱动器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
关键词 : 自动控制技术 ; 车载火炮 ; 伺服控制系统 ; 火炮随动控制 中图分类号 : TJ 81 + 01 37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67326524 (2007) 0220028204
Angle Servo Control System Design of Truck2Mounted Gun
反馈所包围部分的部件参数变化对灵敏度的影响
不灵敏 。对于本系统而言 ,光电编码传感器以及控
制器特性必须是高精度的 ,而调节器 、伺服电动机
等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则不必十分精密 。
2 主要元器件和部件的选择及设计
2. 1 直流电机的选择 火炮参数给定如下 : 系统给定的电动传动比
iβ = 90 ;火炮的质量为 150 kg ; 系统负载转动惯量 J gβ = 27 kg ·m2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2011-08-31 作者简介: 王星民 (1969-) , 男, 山西新绛人, 工程师, 本科, 研究方向: 计算机控制。
·75·
第6期 (总第 124 期)
机 械 管 理 开 发
2011 年 12 月
流伺服系统。交流伺服电动机通常有笼型 (感应) 伺服 电动机和永磁同步伺服电动机两类, 交流异步电动机 用于调速系统是十分合适的, 但在伺服系统中应用交 流伺服电机, 通常是指交流永磁同步电动机。永磁同 步电机分为两种: 1)输入电流为方波, 即方波永磁同 步电动机, 又称无刷直流电动机 (简称 BLDC) ; 2)输入 电流为正弦波, 即 正 弦 波 永 磁 同 步 电 动 机(简 称 PMSM) 。 我 们 在 应 用 时 一 般 常 选 用 PMSM, 不选用 BLDC, 其原因是 BLDC 组成的伺服系统低速平稳性不 如 PMSM 组成的伺服系统。 3 伺服系统的发展趋势 直流电动机良好的机械特性、 控制特性和调速特 性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但由于直流伺服电动机存在 机械换向器, 需要较多的维护, 运行火花使应用环境受 到了某些限制, 高速运行和大容量设计都受到机械换 向器的限制, 所以, 革除机械换向而保留直流伺服电动 机的优良控制性能, 是人们长期以来一直在追求的 目标 。 交流伺服电动机结构简单, 坚固耐用, 体积小, 重 量轻, 没有机械换向, 同时达到了直流伺服电动机的控 制性能。但由于交流伺服电动机本身具有非线性和强 耦合特性, 因此, 控制方法相当复杂, 常规的控制算法 很难满足要求。为使三相电流完全解耦, 20 世纪 70 年 代就开始采用磁场定向控制方法, 但由于系统实时性 的要求, 很难用一个单片机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随 着矢量控制技术和直接力矩控制技术的出现, 以及大 功率全控式电力电子器件和高性能微处理器的快速发 展, 促进了数字交流伺服系统的发展和应用, 并显示出 取代直流伺服系统的趋势。 数字交流伺服系统比较上述的其他伺服系统而 言, 有如下明显的优点: 1)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能显著降低控制器硬件 成本, 控制器的体积小、 重量轻、 耗能少。 2)由于微型计算机的不断发展以及一些为数字 交流伺服系统专门设计的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开发成 功, 系统的连线减到最少, 其平均无故障时间 (MTBF) 有了很大的提高。 3)数字电路不存在温度漂移问题, 不存在参数变 化的影响, 除量化误差外, 内部计算 100%准确。 4)软件设计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它能够取代模拟 伺服系统中的许多控制和解算功能, 利用软件控制可 以进行系统的在线调节, 软件版本还可以升级换代。 5)数字交流伺服系统可以完成许多复杂的功能, 如指令、 给定、 反馈、 校正、 运算、 判断、 监控、 报警、 数据 处理、 故障诊断、 状态分析、 矢量坐标变换、 触发控制、 SPWM 脉冲产生等。 6)由于采用正弦交流永磁同步电动机, 彻底解决 ·76·
第6期 (总第 124 期) No.6 (SUM No.124)
机 械 管 理 开 发 MECHANICAL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2011 年 12 月 Dec.2011
火炮伺服系统发展趋势
王星民, 段


030024)
要: 火炮伺服系统作为火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影响到整个武器系统的性能。文中介绍了火炮伺服系
(国营第 785 厂一所, 山西 太原
统的分类, 发展过程及发展趋势, 并对火炮数字交流伺服系统的特点及工作原理进行了论述, 提出了数字交流伺服 系统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目前已成为伺服系统的推广技术, 并将逐步取代直流伺服系统。 关键词: 火控系统; 伺服系统; 数字交流伺服系统 中图分类号: TJ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73X (2011) 06-0075-03
[1]
了炭刷磨损和换向器火花干扰问题, 同时, 控制特性也 达到了与直流电动机控制特性相媲美的程度。 4 火炮数字交流伺服系统设计的工作原理 系统中采用了 DSP 处理器为控制系统的核心, DSP 处理器主要用作位置调节器、 速度调节器、 电流调 节器以及逆变器驱动 SVPWM 信号的计算, 控制策略 采用了 dq 电流控制策略。其具体控制方式简述如下: 位置传感器检测系统负载的实际位置信号与给定的位 置信号相比较, 得到位置偏差信号, 经位置调节器 PID 调节后, 输出转子转速给定信号; 实际转子转速信号由 实际转子的位置信号经过微分后得到, 与转子转速给 定信号比较, 形成速度偏差信号, 经转速调节器输出交 轴电流指令, 并根据转子转速确定直轴电流指令; 电气 检测传感器对电机的三相电流和直流母线电压进行检 测, 利用转子位置角信号进行坐标变换, 计算出实际的 直轴电流指令和交轴电流指令。直轴和交轴电流和实 际的交、 直轴电流比较, 分别得到直轴与交电流分量的 偏差信号, 根据电流调节器控制算法分别获得直轴和 交轴电压指令信号, 再经过 Park 逆变换得到定子静止 两相坐标系统中的电压指令信号, 最后利用电压空间 矢量调制技术获得实际三相电压的 SVPWM 信号, 控 制电压源逆变器开关状态, 使得三相永磁同步电机按 照指令信号的要求工作 。 PMSM 矢量控制的结构框图, 见图 1 所示。
[1] [2] 郭庆鼎, 孙宝标, 王丽梅. 现代永磁电动机交流伺服系统 参考文献
图 1 PMSM 矢量控制图
卢志刚, 吴杰, 吴潮.数字伺服控制系统与设计[M].北京: 机 械工业出版社, 2007.
[M].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6.
(下转第 78 页)
第6期 (总第 124 期)
机 械 管 理 开 发
[2]
图 1 中我们可以看出, 电流环作为内环, 是最基础 的电磁过程控制, 速度控制是中环, 位置控制是外环。 5 结束语 随着电子电力学、 微电子技术以及现代控制理论 的迅速发展,加之数字交流伺服系统调速性能好、 效率 高、 体积小、 重量轻、 转动惯量小、 维护简单和可靠性高 等优点, 使得在火炮伺服系统领域数字交流伺服系统 已成为发展趋势。目前, 我厂已成功开发出火炮交流 伺服系统。
2011 年 12 月
故可通过改变电动机的电流频率来改变其同步转 速, 从而改变主动齿轮转速, 也就改变传动齿轮的激振 频率。 2.3 激振频率 推焦杆工作中, 会受到齿轮啮合力、 支撑运动等激 振力及摩擦力会引起推焦杆的自激振动。推焦杆在激 励的频率或某一谐波分量的频率接近或等于系统的固 有频率时, 系统将发生强烈的振动或共振。 2.4 阻力因素 推焦杆前进过程中的推焦阻力主要是: 将焦炭推 出炭化室所需要的推焦力和滑靴产生的摩擦力。推焦 杆的重力主要集中在各个支承辊和滑履装置上。推焦 杆前进过程中, 支撑作用的支撑辊数量逐渐减少, 每个 支撑的分力增加, 摩擦力也会相应增加; 同时由于焦炭 的推出, 推动焦炭所需推力逐渐减小。根据推焦电流 变化, 可以推测阻力变化, 阻力有一个最大值减小过 程, 在推焦杆推出一段距离后, 又有一个阻力增大状 况, 最后达到一个最大值。 3 推焦杆共振现象的消除[2] 1)确保推焦杆上各部分的螺栓没有松动, 焊缝处 没有开焊现象, 以保证推焦杆的刚度。2)改变滑履装 置的结构。图 4 结构是: 滑履上部与推焦杆下表面进 行焊接, 滑靴体与滑履上部的连接是用螺栓连接; 滑靴 体与滑板座通过销轴连接; 滑板座与导板通过螺栓连 接。由于推焦杆在工作行进中会产生一定的振动, 加 之炭化室内部的环境较恶劣, 这会导致滑履装置处的 螺栓连接在振动及腐蚀的影响下, 逐渐松动, 从而加大 了推焦过程中振动所带来的影响。图 5 结构是: 滑履 上部直接与推焦杆下表面焊接, 滑履上部与下部之间 是通过销轴连接, 滑履下部与滑履连接板通过销轴连 接; 改进后的结构既降低了滑履上部的高度, 又消除了 其他振动导致螺栓连接松动对滑履装置的影响。 3) 保证推焦杆运动过程中齿轮与齿条的啮合精度, 减少
0 引 言 火炮火控系统是控制射击武器与发射设备的总 称, 是火炮武器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由 目标观测系统、 火控计算机(前身为火炮指挥仪)、 火炮 伺服系统等几部分组成。火炮伺服系统通过传输设备 接收炮位计算机传送的方位及俯仰信息, 完成对目标 的准确跟踪,并控制火炮射击目标。由此可见,伺服系 统直接关系到火控系统的射击精度和毁伤概率。 1 伺服系统分类 1.1 按配属炮种分类 1)高炮伺服系统; 2)舰炮伺服系统; 3)航炮伺服 系统; 4)其他火炮伺服系统。 1.2 按工作介质分类 1)电气伺服系统; 2)电液伺服系统。 1.3 按信号特点分类 1)模拟伺服系统。 (1) 模拟直流伺服系统; (2) 模 拟交流伺服系统。 2)数字伺服系统。 (1) 数字直流伺服系统; (2) 数 字交流伺服系统。 2 火炮伺服系统的发展过程 火炮伺服系统是角度位置伺服系统, 角度位置伺 服系统和调速系统一样也是一种反馈控制系统, 确切 地说是角度位置反馈控制系统。 2.1 模拟直流伺服系统 传统的角度位置反馈系统是模拟直流伺服系统。 在火炮武器系统中, 57 mm 高射炮、 59-3 型指挥仪、 瞄-5 雷达的伺服系统就是典型的模拟直流伺服系统, 即使是 1999 年设计定型的双 35 mm 牵引高炮系统, 尽 管有一些数字解算电路, 但基本框架仍属于模拟直流 伺服系统。 模拟直流伺服系统的电机是直流电动机, 控制和 驱动部分均为模拟电路, 速度传感器为测速发电机, 角 度位置传感器为旋转变压器或自整角机。 模拟直流伺服系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应 用, 为火炮武器系统作出了巨大贡献, 时至今日, 无论 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 它的发展空间已经十分有限
齿轮与齿条的冲击力, 减小支撑运动的振幅, 进而减轻 [3] 推焦杆的振动 。
1-滑履上部;2-滑靴体;3-滑板座;4-导板;5-滑板
了。虽然控制器已由电子管、 晶体管、 磁放大器、 运算 放大器发展到模拟集成电路, 驱动器已由电机扩大机、 晶闸管发展到各种电力电子器件, 但是, 模拟直流伺服 系统的体积笨重, 功耗大, 小信号时的漂移严重, 整定 难等缺点, 再加上直流电动机的碳刷磨损和换向器的 火花干扰等严重制约了它的发展。 2.2 模拟交流伺服系统 在 59 式指挥仪中, 共有 5 组用双相异步电动机作 为执行电机的伺服系统。它们的用途主要是自动解方 程, 求取目标未来点的参数。这种电机显然不存在炭 刷磨损和换相器的火花干扰问题, 双相异步电动机有 两个绕组, 它们的轴线在空间上正交, 同时两个绕组中 的电压也要构成正交, 这样才能形成旋转磁场。如果 一个绕组用交流电压固定激磁, 另一绕组只需改变控 制电压的幅度, 便可实现转速调节。 双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和调整特性并不十分 理想, 由于它存在着很大的非线性, 不但调速范围有 限, 在指挥仪中的输出功率也只有十几瓦。 2.3 数字直流伺服系统 伴随着微处理器的迅速发展, 数字直流伺服系统 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用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电路取 代传统的模拟电路, 解决控制和解算问题; 用 PWM 技 术和电力电子器件去驱动直流电动机的电枢绕组, 以 获得电磁转矩和输出功率; 除直流电动机外, 控制和驱 动大部分均为数字电路。 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 国营 785 厂为空军某 产品研制了导弹发射车方位和高低伺服系统。在该系 统中, 微处理器加上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使控制和解 算灵活、 简单; 驱动部分则采用了 PWM 技术和 IGBT 等 电力电子器件, 使系统体积减少, 功耗降低。这一套伺 服系统在经过各种环境适应性试验和多次靶场实弹射 击试验后, 已经完成了设计定型并开始批量生产。该 产品的研制成功为国营 785 厂在数字直流伺服系统这 个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4 数字交流伺服系统 交流伺服电动机与电子器件相结合, 构成数字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