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地层学》地层的接触关系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地层接触关系 ppt课件

地层接触关系  ppt课件
整合接触反映该地区在此沉积时期内地壳升 降与沉积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PPT课件
33
地层接触关系:不整合接触
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造成地 层的缺失;上下两套地层的岩性和岩相常常有 很大差异;
生物演化具有不连续性;
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的沉积间断或从未沉积,或 沉积后剥蚀;
不整合面上常常有因长期风化形成的底砾岩和 一些特殊的矿产(铝土矿等)
说明水平岩层、倾斜岩层(“V”字型法则) 和直立岩层的露头形态特点?
说明地层不整合的类型和地质意义? 不整合是怎样形成的?如何识别角度不整合? 岩层与岩体有几种接触关系?具有什么特点?
PPT课件
49
E
E(90)
S??W
S??E
PPT课件
10
S
线状构造产状要素
倾伏
侧伏
PPT课件
11
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
倾伏:
倾伏向+倾伏角, 如:330 °∠ 20 °或 N30°W,20°
侧伏:
侧伏角+侧伏向/构造面产状, 如: 20°S/N30°E,45 °SE
PPT课件
12
2 水平岩层
Grand Canyon of Arizona
PPT课件
38
平行不整合的形成过程
P
M
P
M
P
M
M
P
M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P
P
M
M
PPT课件
39
平行不整合的形成过程?
下降、沉积→上升、沉积间断、 遭受剥蚀→下降、再沉积。
PPT课件
40
不整合的形成过程
PPT课件
41
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

地质学基础课件:地史39页PPT

地质学基础课件:地史39页PPT
06.06.2020
➢划分活动区与稳定区
根据以上方法可分析各地区的地壳运动历史(构造演化 历史),然后可划分出两种构造性质不同的地区:活动区(地 槽或板块边缘)和稳定区(地台或板块内部)。同一时期,不 同地区分活动区和稳定区;同一地区,不同时期活动区与稳定 区相互转化。
➢划分地壳构造发展阶段(地壳运动阶段、构造旋回、构造阶段)
06.06.2020
古生物化石与文物的区别:
a、古生物化石,是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 迹,属于国家的自然遗产。而文物是指人类历史文化的遗物,属于国家的历 史文化遗产。
b、化石研究的时间跨度是“人类史前”的地质时期,而文物研究的是 “人类历史以来”。
C、由于古生物化石与文物自然属性以及保存状态的差异,文物的挖掘保 护方式及研究与古生物化石差别甚大,不宜纳入同一法规进行保护。
三、构造历史分析(历史构造分析、地壳运动历史分析)
地壳运动(构造变动)引起生成环境的变化
➢分析方法或依据
1、岩相的垂直变化——可确定地壳的升降变化 2、岩层厚度——可推断地壳的下降幅度 3、地层接触关系——可判断地壳运动的性质(升降运动、褶皱运动)
和过程
4、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可判断地壳运动的剧烈程度
地壳的发展具有阶段性、旋回性,从一个旋回(阶段)到另 一个旋回(阶段)。
06.06.2020
§2 地层系统
一、岩性地层单位
区域性或地方性,只反映某一地区的沉积过程及其发展变 化,不涉及时代的问题。主要根据岩性的变化及岩性组合的差
别来划分,其单位有群、组、段。
06.06.2020
二、年代地层单位
大区域性、全国性或国际性的。它是一定地质时期所形成的 地层的总体名称(即与地质时代单位相对应),是超越地区性 具体差异的抽象概括(即代表在一定地质时期所形成的所有沉 积,而不论其岩性、厚度和化石内容有何差异)。例如,石炭 系代表石炭纪这个地质时代所形成的所有地层,而不管不同地 区岩性、厚度、化石方面的差异。它们的划分以地质时代为标 准,其确定时代的方法有同位素年龄测定、古生物化石、古地

单斜岩层及其接触关系

单斜岩层及其接触关系
第二章 单斜岩层及其接触关系
第一节 地质体的基本产状 第二节 岩层的厚度和埋深 第三节 岩层的露头 第四节 地层的接触关系 第五节 沉积岩层的构造
小结
D
1
第一节 地质体的基本产状
一、基本概念 二、面状构造的产状要素 三、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 四、岩层产状的表示方法
返回
D
2
一、基本概念
➢ 地质体( Geological Body )是泛指任何成因的天然岩石 体,包括沉积成因的岩层,喷出成因的层状火山岩, 侵入成因的岩浆岩体以及受力变形形成的构造。
➢ 倾伏角(plunge angle or angle of pitch) :指直线的 倾斜角,即直线与其水平投影线间所夹之锐角。
OA-倾伏向; OB-侧伏向; γ-倾伏角; θ-侧伏角
图2-3 直线D的产状
9
OA-倾伏向; OB-侧伏向; γ-倾伏角; θ-侧伏角 图2-3 直线的产状
➢ 侧伏角(pitch angle):当线状要素包含在某一倾斜 平面内时,此线与该平面走向间所夹之锐角即为 此线在该平面上的侧伏角。
D
53
特例:直立岩层的露头宽度只取决于岩层的厚度。
D
54
野外实测地质剖面的方位与岩层走向垂直时,根据岩层 露头的宽度计算岩层的真厚度。
已知岩层倾角为α,地面坡角为β,岩层露头线宽度为L, 求岩层真厚度h。
D
55
D
56
h=l│sinα·cosβ·sinγ ± sinβ·cosα│
(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时,取“—”)
➢ 侧伏向(pitch direction )就是构成上述锐角的走向 线那一端的方位。
D
10
返回
D

地层学基础知识页PPT文档

地层学基础知识页PPT文档
层面构造 干裂 波痕 雨痕 生物的爬 迹等
层内构造 斜层理 叠层石 垂直分布的 虫孔等
层面构造
层面构造:
波痕
层面构造:干裂
层内构造
第二节
地层地划分和对比
一.地层的划分
地质时期中无机界和生物界的演化都有阶 段性和不可逆性的特征,根据这个特征将 地层分为若干自然组合的过程称为地层的 划分。
利用地层中所含的化石为依据划分出的 地层单位称为生物地层单位。 生物地层单位的名称为化石带。 依据定义化石带方式不同,化石带可有 各种类型,常见的化石带有: 延限带 极盛带 共生延限带 组合带等。
延限带
某一生物分类单位从出现到绝灭期所 形成的异端地层。
极盛带
某一生物分类单位最繁盛时期形成的一 段地层。
U235— Pb207+7He4
古地磁学方法
地球磁场在地质时期中其方向曾发生过多次反 转,这个现象称为磁极倒转。 根据地球磁场与现代磁场方向的异同将地质时 期分为正向期和反向期两种类型。 在正向期中较短的反向期称为反向事件。 在反向期中较短的正向期称为向事件。 根据地球磁场变化建立的地质年代表称为地磁 年代表。据此可确定地层形成的年代。
放射性同位素测年 古地磁学方法 古气候学方法 事件地层学方法
放射性同位素测年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衰变速度稳定不变的 特征可以测定地层形成的年龄。 选择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则: 半衰期与地球年龄应属同一数量级,不 能过大也不能过小。 在地层中含量较丰富。
常用放射性同位素方法
铀钍铅法 U238___ PB206+8He4 Th232— Pb208+6He4 铷锶法 Rb87— Sr87 钾氩法 K40— Ar40
地层的产状
地层产状的基本概念 地层产出的状态称为地层的产状。 地层产状要素 走向 倾向 倾角

工程地质学 ppt课件

工程地质学  ppt课件
指岩层倾角为0°的岩层。绝对水平的岩层很少见, 习惯上将倾角小于5°的岩层都称为水平岩层,又称水 平构造。
岩层沉积之初顶面总是保持水平的,所以水平岩层一 般出现在构造运动轻微的地区或大范围内均匀抬升、下 降的地区,一般分布在平原、高原或盆地中部。
水平岩层中新岩层总是位于老岩层之上,当岩层受切 割时,老岩层出露在河谷低洼区,新岩层出露于高岗上 。岩层顶面在上,底面在下。在同一高程的不同地点, 出露的是同一岩层 。
图中1,2,3,4表示从老到新的地层
ppt课件
30
B
地层相对年代的确定(地层层序倒转时)
A—原始褶皱时的地层p;pt课B件—遭受剥蚀后的地层。
31
二、古生物法(生物演化律)
生物演化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生物 种属由少到多,而且这种演化和发展是不可逆的。
可依据岩石中的化石种属来确定岩石的新老关系 。化石结构越简单,地层时代越老,化石结构越 复杂,地层时代越新。如寒武纪的三叶虫、奥陶 纪的珠角石、志留纪的笔石、泥盆纪的石燕、二 迭纪的大羽羊齿、侏罗纪的恐龙等。
段:段为组的组成部分,由同一岩性特征构成。组 不一定都划分出段。 层:指段中具有显著特征,可区别于相邻岩层的单 层或复层。
ppt课件
52
第四节 褶皱构造
1、基本概念 2、褶曲要素 3、褶曲的分类 4、褶皱岩层的分布与判别 5、褶皱构造的类型
ppt课件
53
1、基本概念 褶皱构造: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岩层在未丧失连续
ppt课件
50
ppt课件
51
我国在区域地质调查中常采用多重地层划分原则 ,即除上述地层单位外,主要使用岩石地层单位。 岩石地层单位是以岩石学特征及其相对应的地层位 置为基础的地层单位。 群:包括两个以上的组。群以重大沉积间断或不整 合界面划分。

地层接触关系

地层接触关系

3、制图、素描图、照相等
(三)研究不整合的空间和类型变化
举例 宁镇山脉J1-2xn与下覆地层的接触关系,在栖霞山高地为不整合,仙鹤观J1-2和T3h为平行不整合,在钟山则为整合接触关系。
(四)确定不整合的形成时代
形成时代:不整合面之下覆相对最新的地层时代为下限,不整合面之上相对最老的地层时代为其上限,缺失地层时代为其形成时代。
在研究地层接触关系时不能只从几何关系考虑,要结合沉积中断时限的长短,有无陆上剥蚀,影响范围的大小和上下地层构造条件变化等,加以具体分析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地层接触关系
contact relationship of strata
两套不同时代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通常分为两种类型:①整合接触。简称整合。上、下地层之间没有发生过长时期沉积中断或地层缺失,即地层是连续的。②不整合接触。简称不整合。上、下地层之间有过长时期沉积中断,出现地层缺失,即地层是不连续的。在研究地层接触关系时不能只从几何关系考虑,要结合沉积中断时限的长短,有无陆上剥蚀等情况全面考虑。
地层接触关系
作者:佚名 转贴自:石油知识大观|/sykp/sykp.htm 点击数:447
地壳时时刻刻都在运动着。同一地区在某一时期可能是以上升运动为主,形成高地,遭受风化剥蚀,另一时期可能是以下降运动为主,形成洼地,接受沉积;也可能是在长时期内下降接受沉积,这样就使得早晚形成的地层之间具有不同的相互关系,即地层接触关系。
④ 注意“缺”与“失”的关系,如我国华北O2/C2,是缺失O3、S、D、C1,还是原先有沉积,后来剥蚀掉即“失”去了。
标题:地层接触关系 contact relationship of strata 所属分类:地质学 作者:郭鸿俊

构造地质学(3)沉积岩的接触关系 PPT

构造地质学(3)沉积岩的接触关系 PPT
平行不整合在平面上和剖面上都表现为: 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的界线在较大区 域内呈平行展布,产状也基本一致,但其 间却缺失部分地层。
岩层接触关系
二、平行不整合
平行不整合的形成是由于地 壳在一段时期处于上升,而在上 升过程中地层又未发生明显褶皱 或倾斜,只是露出水面发生沉积 间断和遭受剥蚀。经过一段时期 后,又再次下降接受新的沉积, 从而使上、下地层之间缺失了一 部分地层,但彼此的产状却是基 本干行的。
这一过程可以表示为:
下降沉积上升、沉积间断 和遭受剥蚀再下降、沉积
岩层接触关系
三、角度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又简称不整合。主 要表现为: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既 缺失部分地层,产状又不相同。 在不整合面上常有底砾岩、古风 化壳、古土壤层等。上覆的较新 地层的底面通常与不整合面基本 平行,而下伏的老地层与不整合 面则相截交。
再次下降、再沉积。
因此角度不整合的存在反映 了该地区在上覆地层沉积之 前曾发生过褶皱等重要构造 事件。
岩层接触关系
四、平面变化
当不整合面被剥蚀得局部起伏不平时,后来新的造岩 物质堆积、充填在低凹部位,因而在不整合面的局部 会产生上覆新地层和下伏老地层均与不整合面呈交截 的现象。这种新沉积物充填于侵蚀凹地之中,如同新 地层嵌于下伏地层中的现象,叫嵌入不整合接触。不 整合面起伏不平引起局部新岩层在横向上与不整合面 呈截切的现象,叫毗连不整合接。
岩层接触关系
一、基本类型
整合与不整合
上、下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岩性 或所含化石都是一致的或递变的,其产状基本 一致,它们是连续沉积形成的。这种上、下地 层之间的接触关系,称为整合接触。
地层的整合接触反映了在形成这两套地层 的地质时期该地区地壳处于持续地缓慢下降状 态,或虽有短期上升,但是沉积作用从未间断, 或者地壳运动与沉积作用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沉积物一层层地连续沉积。

第二章 地层学基本原理和方法 (1)

第二章 地层学基本原理和方法 (1)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地层学的有关概念 地层层序及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地层单位与年代地层表 地层划分和对比的方法
第二节 地层层序及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一、地层层序及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 地层层序即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 • 相对地质年代即反映岩石、地质事件先 后顺序及地层层序的时间单位。

期的划分主要是根据科、属级的生物 演化特征划分的。 以游泳型、浮游型生物建的阶一般可 全球对比。而以底栖型生物建的阶一般是 区域性的,只能用于一定区域。
第三节 地层单位与年代地层表
五、层型和标准剖面 (1)层型
层型是指一个已经命名的地层单位(或地层 界限)的原始或后来被指定作为对比标准的 地层剖面(或界限)。
延限带:包括分类延限带和共存延限带。
• •
组段
第三节 地层单位与年代地层表
富集带是指某些化石属种最繁盛的一段地层。 因生物富集不仅与生物演化有关,还与生 态环境有关,所以富集带通常仅限于局部地区。 地层层序中未见化石的部分称为哑带。
不同类型生物带的地层意义不同
第三节 地层单位与年代地层表
四、年代(时间)地层单位的划分
• 确定岩层的相对地质年代及地层层序的 关键,是判断各岩层的顶、底面。
第二节 地层层序及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确定岩层顶、底面,恢复地层层序的主要 标志有古生物、岩性、地质构造等。
(1)地层层序律
——principle of superposition
——指未经扰动的层状岩体中,下面的岩层 是较早时期形成的,上覆岩层是较晚时期形 成的,即“下老上新”。
第三节 地层单位与年代地层表
组合带:是三个以上分类单位整体上构成一
个独特的自然组合,以此区别于相邻地层的 生物组合,多分布于局部地区,对于指示沉 积环境有重要意义。 分类延限带是生物分类单位中某个单位在 整个分布范围内所形成的地层。 共存延限带:是两个或多个特定分类单位 延限带的共存部分所代表的地层体。

岩相古地理编图ppt课件

岩相古地理编图ppt课件
岩相古地理编图
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王冠民
第一章 相 标 志
第一节 岩 性 标 志
一、颜色 取决于含铁自生矿物、有机质的种类和数量. 粘土、化学岩、生物化学岩的自生颜色可反映
古水介质的物理化学条件.
二、岩石类型
正常沉积的沉积岩可以指示古水动力条件、沉积背景:
粒度粗—古水动力强; 粒度细—古水动力弱. 碳酸盐岩—古盐度稍高、清水、浅水…..; 颗粒灰岩—滩 ………
第二章 相分析和古地理条件分析
第一节 剖面相和平面相分析
一、垂向相分析 1.划相精度 2.相类型的确定 综合利用相标志、相模式
二、单井相分析
1、根据取芯井段的特征,画出单井柱状图 图例见《沉积学实验方法和技术》83~84页.
2、垂向沉积相分析
不同岩性符号的宽度: 砾岩:2cm 砂岩:1.5cm 粉砂岩:1.0cm 泥、页岩:0.5cm
5. 应付
三、剖面对比相分析
在单井相分析基础上进行,分析沉积相的横向展布.
关键:等时对比界面和单元的确定.
方法:1、层序地层学; 2、旋回对比,分级控制,不同相带区别对待. 3、等高程对比.
对比标准层至关重要! 以对比标准层为基线拉平剖面.
内容:等时单元内综合各井相特征,判断沉积相、微相
连接相同的相、亚相或微相〔尤其是对砂体!〕
偏度<SK1>——判别粒度分布的不对称程度 公式:略 正、负偏态
峰度<尖度>——频率曲线尖锐程度. 公式:略 分6个级别:很平坦、平坦、中等、尖锐、很尖锐、非
常尖锐.
〔四〕粒度分析在区分沉积沉积环境中的应用 1. 萨胡公式 参见P119~221
适于非此即彼的条件下.
2.概率累积曲线 • 搬运介质的性质 • 搬运介质的水动力强度 • 沉积底床坡度

(3)地层接触关系、层型及地层区划

(3)地层接触关系、层型及地层区划

(二)层型
5、年代界线层型建立情况 ①层型如何确定? ♫ 16日O/∈界线工作组主席Norford提出选择 O/∈界线层型剖面的原则,与会者讨论后 一致同意该原则 ♫对六条剖面按原则进行了比较
(二)层型
5、年代界线层型建立情况 ①层型如何确定? ♫根据上述13个条件的比较,中国吉林大阳 岔和加拿大纽芬兰两个剖面入选 ♫按理这个筛选程序已结束,但会上仍有人 提出异议,要将中国大阳岔和加拿大纽芬 兰两个剖面再进行筛选。筛选办法两种: ①两剖面同时作为层型候选取剖面;②只 选取加拿大纽芬兰剖面作层型
(一)地层接触关系
2、不整合接触 不仅沉积作用发生过间断,而且间断时间较 长,并发生过明显的大陆剥蚀作用。包括 平行(假)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和非整合 ⑴平行(假)不整合 两套地层近于平行,但中间缺失地层,有个 不整合面 地层接触面凸不平,具有较大起伏的平行不 整合也称嵌不整合(易发现)
(一)地层接触关系
单位层型和界线层型
(二)层型
1、层型概念
层型的意义——给一个地层单位或界线下一 个清楚的、精确的标准定义 有一个典型示范是很重要的,让使用这些单 位的第一个人从一开始就能够以同一概念 和标准理解单位或界线的含义,消除含混 不清使用混乱的状况,对于地层划分和对 比以及促进国际地层学的发展与交流具有 重要意义
(二)层型
4、全球层型剖面和点
当建立起来的层型遭到彻底破坏,或变得难 于接近,或者受到大多数研究者的非议而 强烈要求改变时,可以另立新的界线层型 一般情况下,已建立的界线层型至少应经历 十年的实践检验
(二)层型
5、年代界线层型建立情况 ①层型如何确定? 以O/є界线层型剖面的选择为例 ♫ 1985年7月15-17日, O/є界线工作组在加拿大加 尔加里召开工作会议,会上讨论候选层型剖面的 选择问题。参加会议的选举委员8名,通讯委员 11人,另外还有中国、加拿大、美国的非委员 ♫ 15日会上提出亚洲、北美、欧洲6个剖面作为候 选层型的选择。对6个剖面有所在国作了全面的 介绍

第3章地层学

第3章地层学
由丹麦学者 N. Steno(1638-1686)于1669年一 次提出(Steno’s stratigraphic axioms)
Principle of Superposition In any sequence of undisturbed strata (rock layers), the oldest layer is on the bottom and the youngest is on the top. Principle of Original Horizontality Sediments settle from fluid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gravity, therefore the deposits are nearly horizontal or at very shallow inclines. Principle of Lateral Continuity A water-laid stratum, at the time it was formed, must continue laterally in all directions until it thins out as the result of nondeposition or until it abuts against the edge of the original basin of deposition.
3.2.1 Concepts of Stratigraphic subdivision and correlation
地层划分:根据 地层的特征和属 性(如岩性和化 石等)将地层组 织成相应的单位
Stratigraphic subdivision: The systematic organization of the Earth's rock bodies, as they are found in their original relationships, into units based on any of the properties or attributes that may be useful in stratigraphic work.

3 地层学基本理论(2)

3 地层学基本理论(2)

磁性地层划分对比/ Magnetostratigrapgy
1)地层中通常可以保 存沉积物沉积或成岩期 的磁性特征,即“剩余 磁性”。 2)地史中地磁极曾发 生许多次倒转。根据地 磁极的倒转并配合同位 素年龄测定,可以建立 一个地磁极向年表。 3)由于地球的磁极是 全球性的,利用地磁极 向年表可以对地层定年 和进行磁性地层的对比。
生的沉积物岩性岩相具有规律性组合特征。层序
由以下4个沉积体系域(systems tract)组成。
层序地层学对比
1、低水位体系域(lowstand systems
tract,简称LST)是在F和R点之间最大海平 面下降及其后缓慢上升时期的沉积序列。 由于海平面降至陆棚坡折外侧,暴露 的陆棚上出现河流深切谷,大量陆源碎
纵向找异
地层对比:论证地层的特征或地层位置的相当。 横向 根据所强调的侧重点的不同,有不同种类的对比 寻同
岩性“对比”:
是论证岩石特征 和岩石地层位臵 的相当; 两个含化石层的 “对比”:是证 明化石内容和生 物地层位臵相当; 年代“对比”: 是论证年龄和年 代地层位臵的相 当
Litho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Based on the similarities of the lithologic units. Bio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Based on the similarities of the fossils contained.
3.2.2 Methodology of Stratigraphic subdivision and correlation
地层划分对比的方法
●Lithology ● Fossils ● Physical

岩层产状 PPT

岩层产状 PPT

应力是为表示内力的强度而引入的概念,通常把单位面积 上的内力称为应力。应力是向量。当应力方向倾斜于它的作用 面时,总应力可以分解为两个分应力,与作用面垂直的分应力 称为正(直)应力(σ) 、与作用面平行的分应力称为扭(剪) 应力(τ)。如果一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而无扭应力作用,则 该截面称为主平面,该正应力称为主应力。
三、水平岩层的特征
同一层面具有相同海拔高 度的岩层称为水平岩层。 其 有如下特征 :
1、新岩层一定位于老岩层之 上。
2、岩层面与地表的交线(岩层 界线)在地质图上与地形等高 线平行或重合而不相交。
3、水平岩层的厚度是上层面 与下层面之间的高差。在地形 地质图上,可根据上下层面的 标高之差求得其厚度。

1
2
2
2



2

1

2
2
2

圆心 1 2 ,0
2
半径
1 2
2
莫尔应力圆是计算一点应力状态的几何作图方法,其横坐 标表示正应力,纵坐标表示扭应力。已知一点的平面应力状态, 可画出一个莫尔应力园,此圆上的每一个点表示一个对应截面 上的应力值。
第四节 潜山和披覆构造
潜山的早期含义是指被新地层覆盖埋藏的基岩古地貌 (古地形)山头。在油田上现在所指的潜山比上述概念有 所扩大,不仅指古地貌潜山,而且还包括古剥蚀面被构 造运动改造而形成并长期生长的古潜山。
潜山披覆构造是由不整合面(古剥蚀面)所分割的两大 部分构造组成,即剥蚀面以下是老岩层、岩体组成的(古) 潜山核部,剥蚀面以上是较新地层组成的披覆构造 。
海侵层位,在地质图上表现为新地层的地质界线超过 老地层,并盖于其上,形成超覆不整合。海退层位在地质 图上表现为新地层分布的面积比老地层小。

02、03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其产状、地层的接触关系-2012-2

02、03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其产状、地层的接触关系-2012-2

3.层理的基本类型
层理按其形态的不同 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平 行 层 理
平行层理
波状层理
斜 层 理
斜层理
波状层理
细层可与层面平行
交错层理(多向浅水流)
波状层理 特点:1)呈对称或不对称的波状 2)总的方向平行于层面
4.层理的识别
如何识别岩层的层理?
成 分 结 构 颜 色
生层 构面 造原
系波痕、泥裂、雨痕、 生物遗迹及其印模等
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倒转岩层
●岩层基本产状类型及其基本特征简表
类型
水平岩层
直立岩层
构造复杂区
倾斜岩层
中等复杂区
分布区 构造简单区
倾角
厚度h
0,或小于5
铅直厚度H
90
露头宽度L
0~90
h=H×cos
地质图 平行于等高线
直线
V字形法则
◆补充知识---与课程相关有关几个概念:
●露头:指地层裸露地表,未被第四系松散堆积层
覆盖的部分.
●地层露头线:地层露头与地理地表自然形态的交
线(层面与地面的交线).
●露头线形态:是指岩层露头线在地面和地图上弯
曲形态.
●露头宽度:在垂直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岩层出露
地表的水平投影宽度.
◆等高线
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的闭合曲线.
上层面
H
下层面
岩层、地层与层理的概念
灰岩岩层
砂岩岩层
泥岩岩层
必须理解清楚岩层、地层与层理的概念,区分三者的关系
岩层: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层面)所限制的岩性 基本一致的层状地质体叫作岩层。 地层:是指同一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各种岩层的总和。 换言之,一系列的岩层组成了地层。 地层具有时代的概念(即指特定某一时代的地层)。 岩层是地层的最小单位。 层理:是岩石性质(包括颜色、成分、结构等)在剖面 上突变或渐变所呈现出来的一种层状构造。是一种原生构 造,在沉积过程中形成。

地史地层学课件——第三章地层系统和地质年代

地史地层学课件——第三章地层系统和地质年代

常见的地层接触关系类型
不整合
有沉积间断
整合
连续
角度不整合 有地层缺失,上下地层产状不一致
平行 不整合
有地层缺失,上下地层产状一致 不一致,假整合
连续/连续性 上下地层之间没有明显的沉积间断
不连续断绝 有沉积间断 (裂缝/diastem),
地层与其 他地质体
非整合
不一致
沉积接触 覆盖的l联系
侵入接触 贯入的联系


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峡谷国家公园
确定地质年代的方法
一、相对年代的确定方法
2.古生物学方法:生物演化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
高级,生物种属由少到多,而且这种演化和发展是不可逆 的。因而,各地质时期所具有的生物种属、类别是不相同 的。时代越老,所具有的生物类别越少,生物越低级,构 造越简单;时代越新,所具有的生物类别越多,生物越高 级,构造越复杂。因此,在时代较老的岩石中保存的生物 化石相对较低级,构造较简单;而在时代较新的岩石中保 存的生物化石相对较高级,构造较复杂。
N
N
地 质
X X
E
V V VVV V
E
剖 JX
+ + ++

X
+ V ++

P+XX++++V V++++++ P
现今测得 的地球上 最古老的 岩石年龄 为42亿年。 测得的陨 石年龄为 45.5亿年。 推断原始 地球形成 的年龄为 46亿年。
地球的年龄
地质年代单位
在地质学研究中,把地质历史按不同的级别划分了不 同的时间单位。由大到小分别是:宙、代、纪、世。而在 这些时间单位内形成的地层称为:宇、界、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课件
11
三 、小间断的识别标志
在陆源碎屑沉积地层中暴露构造如雨痕,冰雹痕, 干裂等,是指示器顶面曾经发生过小间断的良好标 志,饵冲刷构造如槽铸形(象形印模)和冲淤构造 等,则是指示下届面曾经发生小间断的标志。在生 物成因才沉积构造中,足迹以及某些爬迹,停息迹 可作为综合分析小间断面的依据,而在地层记录中, 显示生物潜穴被截切的部分,往往指示该处有一个 小间断,植物的根痕亦可以用来引导我们注意观察 可能即将发现的小间断,某些特殊的自身矿物,如 盐类,石膏假晶有时也可以用来协助找寻小间断, 最后在陆源碎屑沉积层中,各种层理构造的变化顺 序和彼此交切关系,亦可以被用来揭示小间断。
ppt课件
13
识别要点:
岩性与产状的一致性
古风化壳
底砾岩
ppt课件
2
瓦尔特相律与地层整合接触的讨论
瓦尔特相律:
只有那些连续的,今天能够看见本来就彼此紧邻的相和相 区,才能原生地叠覆在一起。
ppt课件
3
ppt课件
4
ppt课件
5
ppt课件
6
一、 整合接触关系的新认识
整合:只要没有一定广度的陆上剥蚀作用导致地层的
岩石地层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二讲 地层整合接触关系的讨论
ppt课件
1
历史大地构学定义的地层接触关系
整合接触
平行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 非整合
目的在于揭示地层记录中隐含的 的地壳运动和时间的间断
整合接触的定义:
只要没有一定广度的陆上剥蚀作用导致地层的广泛缺失, 则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仍可以认为是连续的。
广泛缺失,则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仍可以认为是连续的
连续沉积 无沉积阶 小间断
ppt课件
7
细粒曲流河沉积 及其相关环境单元沉积特征
ppt课件
8
ppt课件
9
ppt课件
10
在岩石地层中逆向使用瓦尔特定律基于以下三点认识:
1.地层的连续沉积界面,不仅仅是指示沉积作用的连续,更重 要的是他可以把连续界面上下的地层紧密的维系在一起,客观的 恢复那些在原始沉积时就同时一起出现的不同沉积,因次连续沉 积界面属关联性地层界面。
ppt课件
12
在碳酸盐沉积地层中寻找小间断和划分地 层单元相对于陆源碎屑沉积地层更为困难, 因此则要求更为细微,更加小心的去描述 那些过去曾被我们忽略的东西,在碳酸盐 地层中我们能观察到的小间断丝毫也不会 比陆源碎屑地层中的少,由此简单的吧灰 岩当做连续沉积层做法是非常危险的,碳 酸盐地层中小间断的标志概述如下:
2..间断面是分割彼此独立的沉积实体的良好界面,恢复和重建地 层序列时,间断面最重要的意义是它代表了地层柱中最小一级分 割型地层界面,应用它可以从地层记录中分离出过去曾经是独立 沉积实体的岩石地层体。因次小间断在岩石地层描述中具有不可 忽略的实用价值。
3..如果将地层的连续接触界面,间断面和前人有关部整合界面的 讨论综合比较,就能得出表4-1所示各类地层接触关系的属性及 意义对比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