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系统动力学作业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圣才出品】
第三章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3.1复习笔记一、社会与社会系统1.社会与社会系统的概念(1)社会与社会系统的联系与区别①联系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在这个意义上,社会也称作“社会系统”。
②区别社会是最为本源的概念,它等同于“人类社会”,更侧重于人群的聚集、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社会系统更侧重于社会是一个体系,强调社会的“有机体”特点,强调它是一个有机整体。
(2)西方社会学者对社会的解释的两大主要派别①社会唯实派(或实体派)认为,社会不仅仅是个人之集合,它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实体,代表人物有德国的乔治·齐美尔、法国的涂尔干等。
②社会唯名派认为,社会是代表具有同样特征的许多人的名称,是空名,而非实体,真实存在的只是个人,代表人物有美国的F.H.吉丁斯、法国的G.塔尔德等。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基本观点(本书的观点)①社会不是单个个人的堆积或简单相加,而是人们的联系或关系,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是一种关系。
②在全部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最为根本的关系。
人们之间的最基本的、决定其他一切的关系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础和本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关系。
③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这个有机整体的不同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④社会系统运行的基本规律表现为,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是社会系统运行的本质,正是在这种运行中,产生了社会系统和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不同时代。
2.社会的特点(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人是社会系统最基本的要素,是社会生活的开拓者、社会活动的发起者、社会关系的承担者和社会过程的推动者。
(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人与人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形成了整个社会系统。
横向联系,即同一时代人们之间的联系;纵向联系,即历史联系,表现为人类文明前后相继的无止境发展过程。
社会学概论 第二次作业
第二次作业现在发布第二次作业,请各位同学认真及时完成。
一、名词解释1.社会制度: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所创设和形成的一整套持续而稳定的规范体系,它是制约社会行动的重要结构框架。
2.社会流动:所谓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
由于社会关系空间与地理空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一般把人们在地理空间的流动也归于社会流动。
3.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通过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方式和手段,对社会成员或群体行为进行指导和约束,从而协调社会关系的各个组成部分,维持社会秩序,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4.社区: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
二、简答1.联系实际谈谈社会制度的正功能与负功能。
答:社会制度的正功能有:(1)行为导向功能;(2)控制功能;(3)社会化功能;(4)文化传播功能;(5)整合功能。
社会制度的负功能有:(1)制度本身的惰性;(2)制度内部结构可能出现的混乱;(3)人为因素。
2.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
答: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有:2.1自然因素:自然环境的变化是引起社会流动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引起的社会流动多半是空间上的流动,调节着人口和资源的重新分配。
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洪水、干旱以及其他自然灾害等,都会使一定地域内的人口短期内大量外流。
自然生态的变化虽然较缓慢,但也会引起一个地方的人口逐渐迁出或迁入。
2.2人口因素:人口是生活在自然环境之中并依靠自然资源(包括土地、动物、植物、矿物和淡水)而生存的。
自然资源中较突出的是土地资源,它有一定的承载力。
若人口密度超过资源的承载力,势必引起人口的向外流动。
人口的密度主要由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造成的,而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并不是直接由资源的贫富决定的。
当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或过低,就会产生人口的压力或吸引力,于是出现人口流动。
2.3社会因素:从一定意义上讲,引起社会流动最根本的原因来自社会。
大工21秋《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在线作业3-【答案】
大工21秋《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在线作业3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1.以下各项中,不属于社会组织特征的是()。
【A.】非人格化特征【B.】非合理性特征【C.】非道德性【D.】非规范性【本题-标准-答案】:D2.社会保险是()。
【A.】社会救助【B.】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C.】社会福利【D.】人身、人寿保险【本题-标准-答案】:B3.社会保障的实质是通过()再分配来缓解各种社会问题。
【A.】社会保险基金【B.】国民收入【C.】社会自筹资金【D.】福利基金【本题-标准-答案】:B4.美国社会学家()在研究社会变迁时提出了文化失调理论。
【A.】迪尔凯姆【B.】帕森斯【C.】奥格本【D.】帕雷托【本题-标准-答案】:C5.社会调查问卷设计问题的性质不包括()。
【A.】事实问题【B.】行为问题【C.】态度问题【D.】观念问题【本题-标准-答案】:D6.社会保障的特点有()。
【A.】经济保障【B.】社会性【C.】合法性【D.】人道主义【本题-标准-答案】:ABCD7.生命历程中的社会化包括()。
【A.】童期的社会化【B.】青春期与青年期社会化【C.】成年期社会化【D.】老年期社会化【本题-标准-答案】:ABCD8.问卷的一般结构包括()。
【A.】封面信【B.】指导语【C.】问题及答案【D.】编码及其它资料【本题-标准-答案】:ABCD9.集中趋势测量法通常选用的典型值或代表值是()。
【A.】众数【B.】中位数【C.】均数【D.】极值【本题-标准-答案】:ABC10.非概率抽样方法一般包括()。
【A.】偶遇抽样【B.】判断抽样【C.】定额抽样【D.】雪球抽样【本题-标准-答案】:ABCD11.社会工作本质是一种科学的助人活动。
【A.】错误【B.】正确【本题-标准-答案】:B12.频数分布是不同类别在总体中的相对数量分布,而频率分布则是不同类别在总体中的绝对数量分布。
【A.】错误【B.】正确【本题-标准-答案】:A13.社会分层体现着社会不平等。
(完整版)第八章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第八章复习思考题及答案一、基本概念1、系统动力学(Systems Dynamics,SD)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弗雷斯特(J. W. Forrester)教授于1956年提出的一种以反馈控制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仿真技术为辅助手段的计算机仿真模型。
2、因果关系分析是系统动力学的基础,起着指明系统的变量间因果关系、作用方向和说明系统的反馈回路的作用。
通常事件间因果关系的逻辑可描述为“如果……那么就……”。
因果关系可以用因果关系图来表示。
3、因果链是用因果箭来描述的递推性的因果关系。
例如,A是B的原因,B是C的原因,则A也成为C的原因。
4、一般系统内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用箭头图表示,一个箭头连接两个有因果关系的相关变量,称之为因果箭。
5、当因果链中“原因”引起“结果”,“结果”又引起“结果的结果”,最终又作用于最初的“原因”,形成一个封闭的回路,则称为因果关系的反馈回路或因果反馈回路、因果反馈环。
6、流程图中可以根据流率等因素的影响,描述系统状态变量的变化,并通过相应的系统动力学方程来精确表示变量的变化机制。
7、系统动力学中,流率变量用来表示决策函数。
“流率”描述的是系统中的流随时间而变化的活动状态,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提货速度等,用一个表示阀门的符号来标记。
8、Vensim是由美国Ventana Systems公司开发的一款可视化系统动力学软件,它提供了相对简单灵活的方式,建立仿真模型,观察变量的因果关系和反馈回路,便于修改、优化和探索模型。
二、选择题(1-4单选,5-8多选)1、如果变量A的增加使变量B也增加,那么两者为()A. 正因果关系B. 负因果关系C. 负因果链D. 正因果链2、全部因果箭都是负极性的反馈回路()A.一定是负反馈回路B.一定是正反馈回路C.可能是正反馈回路也可能是负反馈回路D.既不是正反馈回路也不是负反馈回路3、描述系统积累效应的变量是()A.系统变量B.状态变量C.决策变量D.流率变量4、()的多少是系统复杂程度的标志。
社会学概论作业
社会学概论作业一、名词解释1、制度化优先:当社会中某种制度得到公众认可,顺利推行时,这就表示某种社会规范、某种价值观得到公众认可,在社会中就无往而不利,这叫做制度优先化2、社会控制:是针对人的天性饿衰败而言的,是用人性之外的社会的力量而约束人们的行为3、社会问题:指人文环境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4、贫穷文化论:有人认为,穷人之所以长期和世代陷于贫穷,是因为他们拥有特有的文化,即贫穷文化论。
二、填空题1、本原的社会制度包括家庭制度和经济制度。
2、制度的设备系统包括实用性设备和象征性设备。
3、制度建设与制度改革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应同步进行。
4、社会控制作为社会学的一个专业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罗斯提出来的。
5、社会控制的目的是使人们遵从社会行为规范。
6、社会舆论的控制与约束作用是靠环境压力来实现的。
7、社会失范论从社会结构失调,人们失去可以遵循的行为规范的角度解释越轨行为8、人文环境失调包括社会关系失调、人与环境关系失调两个方面。
9、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在生产不相适应。
10、劳动就业问题的实质是劳动力资源同生产资料不能合理配置。
三、选择1、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有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先行我们称之为(C)A、制度化优先B、制度化冲突C、制度化逃避D、制度化建设2、提出社会失范的是(C)A、罗斯B、默顿C、迪尔凯姆D、韦伯3、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凡是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为(C)A、逃避行为B、形式主义C、创新D、反叛4、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间的不整合、不一致、是哪一种越轨行为的理论。
(A)A、社会失范论B、标签论C、亚文化群体论D、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5、通过表彰模范行为来弘扬正气的社会控制属于哪种类型。
(C)A、消极的控制B、外在控制C、积极的控制D、非正式控制6、什么问题正在成为世界性问题,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民主重视。
车辆系统动力学第二次作业
第二次作业柏满飞1. 设计要求1.1 汽车参数1.2 性能要求2. 牵引电动机量值的设计2.1参考一些相关资料,可以取如下电动机参数:2.2电机额定功率值汽车轮胎半径:0.2794r m = 则齿轮传动的传动比:,max max=3.2930m g n ri V π=则车辆转动惯量系数:2121 1.07g i δδδ=++=,式中10.04δ=,20.0025δ=则电机的额定功率值:()2222177.45235t fb r f a D f f aMP VV Mgf V C A V kW t δρ=+++= 取整可以选额定功率值:80t P kW =2.3电机外特性曲线由以上参数得该电机的外特性曲线如图2.1所示。
图 2.1 电机外特性曲线3. 加速性能的检验基于牵引电机的转矩-转速特性、齿轮传动比以及车辆的参数,可以计算车辆的加速性能即加速时间和距离与车速之间的对应关系。
计算0100/km h -加速时间:100210.2112a p g r a D f M t dV sT i MGf C A V rδηρ==--⎰满足性能要求。
4. 爬坡能力的检验应用电机的转矩-转速特性、齿轮传动比,以及车辆的参数,并由行驶过程中汽车驱动力和阻力关系式:p g t T i F rη=()21cos sin 2r r a D f F Mg f C A V ααρ=++由此可计算得出牵引力和阻力与车速之间的关系,如图4.1所示。
从而可计算出车辆的爬坡能力。
图 4.1 不同坡度下牵引力与车速之间的关系图 4.2 爬坡能力与车速之间的关系根据图4.1和4.2,车辆在100/km h的速度行驶时可以有15%左右的爬坡能力,低速时有43%左右的爬坡能力,符合设计要求。
5. 发动机/发电机量值的设计这里发动机额定功率的设计要求能够承载车辆在平坦路面上,以高速公路的最高速度130/km h行驶的需要。
km h的恒定行驶速度下,考虑传动装置(效率为90%)、电动机(效率为图5.1表明在130/90%)以及发电机(效率为85%),所需发动机的功率为32.5kW。
社会学概论作业(四)
社会学概论作业(四)《社会学概论》作业(四)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社会控制的目的是使人们遵从社会规范。
2.道德是靠人们的内心信念、___社会舆论来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的行为规范的。
3.提出社会失范论的是迪尔凯姆。
4.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经历了依赖关系、顺应关系、掠夺关系三个阶段。
5.失业有显性失业和隐性失业两种存在形式。
6.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三项内容。
7.社会工作方法主要包括个案工作、团体工作、社区工作。
8.社会均衡论的主要代表是意大利社会学家柏雷托和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等。
9.社会流动按流动主体划分有个人流动、家庭流动、群体流动。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是哪个社会学家。
( C )A 迪尔凯姆B 帕森斯C 韦伯D 吴文藻2、我国消灭剥削阶级采取的政策是( D )。
A 肉体上消灭B 财产全部没收C 让其自生自灭D 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政策3、整合作用是指( C )。
A 一个社会的整体作用B 将社会的各个部分合在一起C 社会各部分协调成为一个整体D 一个社会的稳定4、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有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称为( C )。
A 制度化优先B 制度化冲突C 制度化逃避D 制度化建设5、社会制度的设备系统包括( D )和象征性设备。
A 规则性设备B 组织性设备C 概念性系统D 实用性设备6、提出社会失范论的是( C )。
A 罗斯B 默顿C 迪尔凯姆D 韦伯7、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这称为( C )。
A 逃避行为B 形式主义C 创新D 反叛8、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放弃文化目标,但遵从制度化手段”,这称为( B )。
A 逃避行为B 形式主义C 创新D 反叛9、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个部分间的不整合、不一致,是哪一种越轨行为的理论( A )。
社会动力学
社会动力学社会动力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涉及社会变迁过程中的社会力量的解释和预测。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社会形态学,旨在探讨政治状态、文化状态和分析社会变迁机制的理论。
它着重于研究社会动力和协作现象,其目的是分析社会中发生的变化因素和其影响。
社会动力学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哲学家蒙特梭利的理论。
蒙特梭利认为社会变迁的压力主要来自外部因素,根据需求和利益重新组合,改变社会结构。
此外,18世纪的社会学家奥古斯丁梅泽耶也提出了社会动力学理论,他以力量解释社会状态,并指出社会变迁是由外部压力作用于社会系统中的力量而导致的。
20世纪,社会动力学作为一门学科由可汗学家查尔斯克里尔提出,他采用力学模型解释社会结构,假定随着社会结构发生变化而发生的社会运动是有组织的,可以使用力学原理来解释。
社会动力学的主要研究方法通常从社会学和历史学的双重角度来看待问题,主要是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来分析社会变迁的动力。
首先由历史现象推导出社会状况,再通过比较和演绎的方法,分析社会变迁的原因和趋势。
例如,可以采用定性统计、描述性研究和实证研究来研究社会力量的变化,有助于理解社会变迁的发生机制。
此外,一些社会学家也会采用决策树模型、动力学模型以及模拟技术来研究复杂的社会变迁过程及其机制。
社会动力学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家分析社会变迁的研究中,尤其是在解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趋势方面。
它有助于研究社会变迁的潜在动力和其影响,并且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效的建议和支持。
社会动力学理论也被应用于日本的社会变迁研究,用以解释日本社会从殖民制国家到全球性化社会的变迁过程。
社会动力学的应用还可以拓展到日常生活中,使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变迁所带来的发展趋势。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社会动力学的方法,分析社会变革的动机,以及其对社会变迁的影响,帮助我们更加理性地分析社会发展趋势。
此外,社会动力学理论还可以拓展到其他领域,如商业管理、政治学和环境学等。
汽车系统动力学编程作业
1 行驶动力学计算机建模,仿真及主动悬架控制器设计1.1建立M文件%车辆模型参数mb=320; %簧载质量(kg)mw=40; %非簧载质量(kg)ks=20000; %悬架刚度(N/m)kt=200000; %轮胎刚度(N/m)swsc=+-100; %悬架工作空间(mm)%仿真路面输入参数g0=5*10^-6; %路面不平度系数(m^3/cycle)u=20; %车速(m/s)f0=0.1; %下截止频率(Hz)%性能指标加权系数q1=80000; %轮胎动位移q2=5; %悬架动行程q3=1; %车身加速度%系统输入x0=wgn(10001,1,20); %生成高斯白噪声(采样点数列数功率)t=0:0.005:50; %仿真时间Tw=[t' x0]; %系统输入序列[仿真时间序列白噪声序列]%系统状态方程矩阵A=[0 0 -ks/mb ks/mb 0;0 0 ks/mw -(ks+kt)/mw kt/mw;1 0 0 0 0;0 1 0 0 0;0 0 0 0 -2*pi*f0];B=[1/mb;-1/mw;0;0;0];F=[0;0;0;0;2*pi*(g0*u)^0.5];%二次最优控制器设计Q=[0 0 0 0 0;0 0 0 0 0;0 0 q2+ks^2/mb^2 -q2-ks^2/mb^2 0;0 0 -q2-ks^2/mb^2 q1+q2+ks^2/mb^2 -q1;0 0 0 -q1 q1];R=1/mb^2;N=[0;0;-ks/mb^2;ks/mb^2;0];[K,S,E]=LQR(A,B,Q,R,N); %K为最优控制反馈增益矩阵以上程序执行后可得到的结果为:A=[0 0 -62.5 62.5 0;0 0 500 -5500 5000;1 0 0 0 0;0 1 0 0 0;0 0 0 0 -0.6];B=[0.0031;-0.025;0;0;0];F=[0;0;0;0;0.0628];K =[711.88 -1241.5 -19284 -2038.5 20864];Tw[时间序列白噪声幅值序列]1.2 建立simulink模型设置输入模块:(Tw序列)设置状态空间方程参数:(其中B矩阵为M执行结果中B与F矩阵的和矩阵维数:4×2)设置增益模块:(K矩阵)1.3 执行结果根据以上设置执行仿真,可得如下结果:车身加速度(m/s^2)-时间(s)悬架动行程(m)-时间(s)轮胎动位移(m)-时间(s)路面位移输入(m)-时间(s)1.4 结果分析根据上图可分别导出车身加速度BA,悬架动行程SWS,轮胎动位移DTD的数据。
系统动力学作业-岳星-李华丽-方鹏程_终稿(08级)
移动2.0业务运营的系统动力学分析岳星李华丽方鹏程摘 要本文在移动2.0背景下,以系统动力学为框架,通过分析豆瓣网中潜在用户——非积极用户——积极用户之间相互转变的影响因素及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各要素相互作用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并对建立的模型进行运行及控制。
由此分析得到用户流动的主要因素,进而利用模型对服务提供商的控制力度进行仿真模拟,分析和研究这些措施力度的实施效果。
在数据的量化上,我们采用了结构方程方法获得关键因素之间量化的影响关系,以及根据经验建立表函数,确定了移动2.0业务运营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中的主要方程。
通过仿真分析,我们得到两点重要的结论:一、回报率与用户数和内容数正相关;二、活跃用户数和用户数存在固定的比例,且回报率越高,活跃用户数在总用户数中占比越大。
目 录一.研究背景 (4)1.时代背景 (4)(1)3G技术和业务的发展与应用 (4)(2)移动2.0成为发展方向 (4)2.移动2.0简介 (4)(1)Web2.0 (4)(2)移动2.0 (6)3.移动2.0下的电信运营 (7)(1)移动通信阶段产业链结构分析 (7)(2)移动信息化阶段产业链结构分析 (8)(3)移动2.0阶段下的产业链 (9)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9)三.研究方法及思路 (10)四.系统动力学建模 (11)1.边界确定 (11)2.基本假设 (11)3.因果关系图 (11)4.流位流率图展示 (13)5.反馈环分析 (15)6.基模分析 (16)五.方程构建 (17)1.变量及参数定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2.方程构建及其描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社会学概论作业(部分参考答案)
社会学概论(作业)(作业)姓名:XXX 专业:行政管理行政管理 班级:11春劳模班春劳模班《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11)一、单项选择题(选择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核心是(、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核心是( D D D ))(P42) A A、生理需要、生理需要、生理需要 B B B、安全需要、安全需要、安全需要 C C C、自尊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尊的需要 D D D、、自我实现的需要2、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问题的实质是( B B B ))A A、、人口再生产与生产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人口再生产与生产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B B B、、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 C C、人口再生产与劳动力再生产不相适、人口再生产与劳动力再生产不相适应 D D、人口再生产与生活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人口再生产与生活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人口再生产与生活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3、初级社会群体一般靠(、初级社会群体一般靠( B B B )的控制来维持的)的控制来维持的)的控制来维持的A A、正式、正式、正式B B B、非正式、非正式C C、教育、教育、教育D D 法律法律4、由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及孙子女等组合的家庭,称为( C C ))A A、联合家庭、联合家庭、联合家庭B B B、核心家庭、核心家庭、核心家庭C C C、、主干家庭D D、平等家庭、平等家庭、平等家庭5、社会分化的原因,一般是由于(、社会分化的原因,一般是由于( D D D )的需要)的需要)的需要A A、自然分工、自然分工、自然分工B B B、社会分工、社会分工、社会分工C C C、男女分工、男女分工、男女分工D D D、、劳动分工二、多项选择题(多选或漏选的不得分,每小题5分,共计25分)分)1、属于初级社会关系的有(、属于初级社会关系的有( AB AB AB ))A A 、血缘关系B 、地缘关系C C、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师生关系D D D、政治关系、政治关系、政治关系2、影响失业的因素有(、影响失业的因素有( ABCD ABCD ABCD ))A 、社会因素B 、经济因素C 、科技进步与技术调整D 、季节变动3、社会地位与社会角色的内在联系是(、社会地位与社会角色的内在联系是( AC AC AC ))A A 、社会地位是社会角色的基础B B、社会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基础、社会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基础、社会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基础C C 、社会角色是社会地位的表现D D、社会地位是社会角色的表现、社会地位是社会角色的表现、社会地位是社会角色的表现4、城乡差别的表现在(、城乡差别的表现在( AC AC AC )上的差别)上的差别)上的差别A A 、经济收入B B、政治地位、政治地位、政治地位C C 、文化教育D D、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生活方式5、阶级的产生条件是(、阶级的产生条件是( AC AC AC ))A A 、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B B、社会分工的出现、社会分工的出现、社会分工的出现C C 、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建立D D、家庭制度和社会等级制度的建、家庭制度和社会等级制度的建立三、名词解释(每个名词解释8分,共计32分)分)1、社会学、社会学((P14)-----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社会科学。
系统动力学练习题
系统动力学练习题系统动力学练习题系统动力学是一种研究系统结构和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方法。
它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系统的动态变化,并提供了一种理解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工具。
在实际应用中,系统动力学可以用于分析经济、环境、社会等领域的问题。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些练习题来加深对系统动力学的理解。
练习题一:人口增长模型假设一个小岛上的人口增长主要受到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出生率为每年2%,死亡率为每年1%。
初始时,岛上有1000人。
请问经过多少年,岛上的人口会达到2000人?解答: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一个人口增长模型来解决这个问题。
假设人口数量为P,时间为t,出生率为b,死亡率为d。
根据系统动力学的原理,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方程:dP/dt = (b - d) * P根据题目中的条件,b = 0.02,d = 0.01,P = 1000。
将这些值代入方程,我们可以得到:dP/dt = (0.02 - 0.01) * 1000 = 10现在,我们可以解这个微分方程。
将dP/dt 移至等式的一边,将dt 移至等式的另一边,得到:dP/P = 10 * dt对等式两边同时积分,得到:ln(P) = 10t + C其中,C 是一个常数。
将初始条件代入,我们可以得到:ln(1000) = 10 * 0 + CC = ln(1000)将C 代入方程,我们得到:ln(P) = 10t + ln(1000)现在,我们可以解出时间 t:ln(P) - ln(1000) = 10tln(P/1000) = 10tP/1000 = e^(10t)P = 1000 * e^(10t)我们需要找到使得 P = 2000 的时间 t。
将这个值代入方程,我们可以得到:2000 = 1000 * e^(10t)2 = e^(10t)对等式两边同时取自然对数,得到:ln(2) = 10tt = ln(2) / 10计算得到t ≈ 0.0693 年,约为0.0693 * 12 ≈ 0.8328 个月。
社会学概论作业
、名词解释1、社会有机体论是英国社会学家斯宾赛提出的社会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社会同生物一样也是一种有机体,但社会不是简单的有机体,而是“超有机体”。
2、社会进化论是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首先提出的社会学理论。
他认为宇宙的各个部分,不管是有机的或无机的,社会的或非社会的,都受进化定律的支配。
3、结构功能理论状态和规范是影响行动的两个同等重要的因素,在行动过程中,人们在确定目标和手段时有一定的选择自由,但这种自由受两方面的制约,社会文化中的价值规范对这种选择进行指导和调节,环境状态则为行动提供机会或障碍。
4、交换理论是指主张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受到某种能够带来奖励和报酬的交换活动的支配,因此,人类一切社会活动都可以归结为一种交换,人们在社会交换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也是一种交换关系。
5、社会结构一般是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互相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6、基本社会化是“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获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
二、简答1、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是什么?答:1、社会变革的需要?18世纪末至19 世纪初期不仅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鼎盛时期,而且也是它的矛盾明显暴露的时期。
一些思想家强烈要求在资本主义制度内寻求这种社会变革,但是现实的社会需要是社会学产生的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
?2、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14-16 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了极大的发展,沉重地打击了上帝创世说和各种非科学学说,开拓了人们对宇宙的新认识,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更深远、广大的空间。
?3、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在17-18 世纪思辨的历史哲学发展的同时,在自然科学实证研究的启示下,经验的社会研究也有了较大发展。
这种研究的兴起出于社会管理的实际需要,首先是从社会统计发展出来的。
其次,是对社会问题的专题调查研究积累了一些社会研究出经验和资料,社会研究为社会学的诞生提供了重要的内容和方法。
2、简述社会学创立和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兰大19秋学期《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离线
《社会学概论》(1)作业名称:请以“社区青年休闲娱乐状况”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
作业要求:1.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来分析社区青年的休闲娱乐现状与问题。
2.题目可自拟,字数不少于2500字。
3.请在撰写论文前仔细审题,然后结合所学与社会实践调查来撰写。
4.切勿复制粘贴,否则将不予合格。
(2)作业名称:请以“社会分层和和谐社会建设”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
作业要求:运用社会分层的基本理论,找寻和谐社会的建构之道。
题目可自拟,字数不少于2500字。
任选一题作答即可如何理解社会分层与和谐社会建设摘要: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可谓是一个炙手可热的研究和探讨课题,和谐社会要求社会内各个阶层和谐共存。
当前要保持整个社会稳定协调的发展,就必须要建立起合理的社会分层结构,通过社会流动,使得各阶层群体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形成开放,公平的社会分层结构。
进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社会分层,和谐社会建设,社会流动一、社会分层现象的产生1.社会分层原因影响社会分层的主要因素是社会资源。
人们希望拥有较多的社会资源,但又很难得到满足。
这就决定了社会资源的配置必须要有一定的规则和制度。
影响社会分层的根本原因有两点: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社会制度。
社会分工是社会分层的最初的历史动因,在原始社会的末期,发生了三次社会大分工,自此,人类社会的分裂就在所难免了。
商业与手工业的分离造就了商人阶层,公共职能与生产劳动的分离促成了官吏阶层的产生,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又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文化人群,从而形成了一个知识分子阶层。
这样,社会最基本的分层过程就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形成了。
而社会制度的私有制又使得社会分工不同的人群获得了不同的占有社会资源的能力,使他们所占据的社会地位获得了不同的社会评价。
这样,社会分工与私有制的结合最终演变成一种社会分层,即一种社会结构性的不平等。
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一种客观现象。
系统动力学建模作业指导说明
系统动力学作业1.系统动力学解决问题的步骤1. 找出问题,要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原理和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分析。
2. 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形成动态假设(Dynamic Hypothesis),这也就是进行系统的结构分析,划分系统层次与子块,确定总体的与局部的反馈机制。
3. 从问题根源出发,建立计算机仿真模型系统。
4. 对模型进行测试,确保现实中的行为能够再现于计算机模型系统,以系统动力学理论为指导藉助模型进行模拟与政策分析,可进一步剖析系统得到更多的信息,发现新的问题然后反过来再修改模型。
5. 设计、测试各选择性方案,减少问题。
6. 实施方案。
通常,这些步骤在执行过程中需要不断回顾和提炼,有时候需要回到上一步去。
例如,第一步找出的问题,到了后来也许会发现只是一个更为严重问题的征兆而已。
2.系统动力学方法的独特之处系统动力学是一门分析研究信息反馈系统的学科,也是一门认识系统问题和解决系统问题的交叉综合学科。
从系统方法论来说:系统动力学是结构的方法、功能的方法和历史的方法的统一。
它基于系统论,吸收了控制论、信息论的精髓,是一门综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横向学科。
系统动力学模型有下列主要特点:①模型中能容纳大量的变量,一般可达数千个以上。
②它是一种结构模型,通过它可以充分认识系统结构,并以此来把握系统的行为,而不只是依赖数据来研究系统行为。
③它是实际系统的实验室。
通过人和计算机的配合,既能充分发挥人(系统分析人员、决策者等)的理解、分析、推理、评价、创造等能力的优势,又能利用计算机高速计算和跟踪能力,以此来实验和剖析系统,从而获得丰富的信息,为选择最优的或次优的系统方案提供有力工具。
④模型主要是通过仿真实验进行分析计算,主要计算结果都是未来一定时期内各种变量随时间而变化的曲线。
也就是说,模型能处理高阶次、非线性、多重反馈的复杂时变系统(如社会经济系统)的有关问题。
3.系统动力学与优化方法、数理统计方法的优缺性及适应性的比较系统动力学观点与已有的且用于构造社会生态系统模型的优化方法等技术有本质上的区别,如计量学。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社会系统建模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社会系统建模社会系统是由一群相互作用的个体组成的复杂系统,具有自组织、非线性和动态变化的特征。
在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领域,研究者常常使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来建模社会系统,以深入理解社会系统的运行机制和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
在建立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社会系统模型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模型的目的和研究重点。
社会系统的建模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目标,例如预测经济增长、研究社会网络演化、分析政策对教育等领域的影响等。
根据目标不同,建模者需要确定模型要考虑的变量和关系。
社会系统建模的第一步是建立系统的结构模型。
结构模型是描述社会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框架。
例如,可以将社会系统中的个体看作是系统中的一个节点,而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一个关系矩阵。
另外,社会系统中的一些重要变量可以看作是系统的状态变量,例如人口数量、GDP增长率等。
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方程或者图表来表示。
在建立了社会系统的结构模型后,接下来需要定义各个变量和关系的行为方式。
社会系统中的变量通常是相互依赖的,一个变量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变量的变化。
为了描述这种相互依赖关系,可以使用系统动力学中的差分方程或微分方程来表示。
通过设定各个方程的参数,便可以模拟社会系统中各个变量随时间的变化。
除了确定结构和行为方程外,社会系统建模中还需要考虑初始条件和外部干扰。
社会系统的行为往往受到初始条件和外部因素的影响,例如政策改变、自然灾害等。
在建模过程中,需要设定合理的初始条件,并考虑外部干扰对模型的影响。
这样,建立的模型才能更加真实地反映社会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
建立了社会系统模型后,可以通过模拟和仿真来分析社会系统的动态行为。
通过调整模型中各个变量的数值和参数,可以研究不同决策和政策对社会系统的影响。
例如,在经济增长的模型中,可以预测不同投资水平和创新政策对GDP增长的影响,并评估其长期的可持续性。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社会系统建模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系统的运行机制,还可以用于政策制定和决策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系统工程作业(之一)
情报收集系统因果关系与系统流图分析
姓名:丁志超
学号:20102096
班级:农经一班
2012-12-15
一、系统描述
本系统主要考虑情报搜集系统和反情报系统的运行机制。
1、情报搜集系统
主要分析情报搜集数量、情报分析数量和情报产品数量三个变量。
情报搜集数量受情报搜集速率和情报分析速率两个变量影响:情报搜集速率增大和情报分析速率的减少会增加情报搜集数量,并产生信息延迟。
情报分析速率受情报分析速率和情报产品生产速率两个变量影响:情报分析速率的增加和情报产品生产速率的减少会增大情报分析数量,并产生信息延迟。
而情报产品数量会随情报产品生产速率增加而增加。
另外,情报搜集速率会受公开来源资料搜集、人力情报搜集和技术手段情报搜集还有情报需求差额和产生的情报的影响,而情报需求差额又受情报搜集数量和需求方需求的影响。
情报分析速率会受密码分析、图像释读分析、技术分析、遥测分析、情报搜集数量和情报分析差额影响。
情报分析差额受情报分析预计量和情报分析数量影响。
情报产品生产速率受情报分析数量和情报失误量影响。
情报失误量会受情报服从政策概率、需要之时之处信息缺失概率、流行观点发生概率、镜像思维概率和欺骗情报数量影响。
2、反情报系统
主要分析加密情报数量和欺骗情报数量两个变量。
加密情报数量受加密速率和欺骗情报形成速率影响:加密速率增大和欺骗情报形成速率减小会增大加密情报数量。
加密速率又会受加密情报缺额和产生的情报两个变量影响。
加密情报缺额受需要的加密数量和加密情报数量影响。
欺骗情报形成速率会随加密情报数量增加而增加并受反情报概率影响。
欺骗情报形成速率直接正影响欺骗情报数量。
欺骗情报数量又直接影响情报失误量。
3、情报搜集系统与反情报系统的关系
首先,反情报系统产生的欺骗情报会影响情报搜集系统中的情报产品生产速率。
其次,反情报系统可以看做情报搜集系统的协流。
二、系统因果关系图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画出情报搜集系统与反情报系统的因果关系图:
可见,情报搜集系统本身是一个多阶负反馈环,并内含三个小负反馈环。
会出现寻的现象。
由于大的负反馈环有延迟,可能在图形中发生震荡行为。
反情报系统本身含有两个小的负反馈环。
最终的影响结果为降低情报搜集系统中的情报产品生产速率。
三、系统流图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情报搜集系统与反情报系统中的水平变量和速率变量。
具有累积性质的量有五个:情报搜集数量、情报分析数量、情报产品数量、加密情报数量和欺骗情报数量。
直接导致这两个水平量增加或减少的变量为速率变量。
在本系统中有:情报搜集速率、情报分析速率、情报产品生产速率、加密速率和欺骗情报形成速率。
其余量为辅助变量或常量。
根据以上分析,画出系统流图如下:
为常量。
农业系统工程作业(之二)
情报系统系统动力学模型运行机制分析
姓名:丁志超
学号:20102096
班级:农经10级一班
2012-12-15
四、系统变量关系分析
在此将影响各个速率变量的常量均看作并定义为概率。
各变量系统动力学方程如下:
L:情报搜集数量.K=情报搜集数量.J+(情报分析速率.JK-情报搜集速率.JK)*DT 情报分析数量.K=-情报分析数量.J+(情报产品生产速率.JK-情报分析速
率.JK)*DT
情报产品数量.K=情报产品数量.J+情报产品生产速率.JK*DT
加密情报数量.K=加密情报数量.J+(欺骗情报形成速率.JK-加密速率.JK)*DT 欺骗情报数量.K=欺骗情报数量.J+欺骗情报形成速率.JK*DT
R:情报搜集速率.KL=(情报需求差额.K-产生的情报.K)*人力情报搜集+(情报需
求差额.K-产生的情报.K)*公开来源资料搜集+(情报需求差
额.K-产生的情报.K)*技术手段情报搜集
情报分析速率.KL=SMOOTH((情报分析差额.K-情报搜集数量.K)*图像释读
+(情报分析差额.K-情报搜集数量.K)*密码分析+(情报分析
差额.K-情报搜集数量.K)*技术分析+(情报分析差额.K-情报
搜集数量.K)*遥测分析, 1 )
情报产品生产速率.KL=情报分析数量.K-情报失误量.K
加密速率.KL=产生的情报.K+加密情报缺额.K
欺骗情报形成速率.KL=加密情报数量.K*反情报概率
A:情报需求差额.K=SMOOTH(需求方需求-情报产品数量.J, 1)
情报分析差额.K=情报分析预计量-情报分析数量.J
情报失误量.K=欺骗情报数量.J*情报服从政策概率+欺骗情报数量.J*流行观点发生概率+欺骗情报数量.J*镜像思维发生概率+欺骗情报数
量.J*需要之时之处信息缺失概率
加密情报缺额.K=产生的情报.J*要求的加密率-加密情报数量.J
C:需求方需求=100
公开来源资料搜集=0.1
人力情报搜集=0.12
技术手段情报搜集=0.15
2e+013
20
0.0605
2e+013-20
-4e+014
-1e+013
-200012345678910
T ime (Week)情报产品数量 : C
加密情报数量 : C
情报失误量 : Cu 情报分析数量 : C 图像释读=0.5
遥测分析=0.14
密码分析=0.12
技术分析=0.23
情报分析预计量=200
要求的加密率= RANDOM UNIFORM(0, 1 , 1 ) 产生的情报=2000
反情报概率=0.9
情报服从政策概率=0.01
需要之时之处信息缺失概率=0.02 流行观点发生概率=0.01 镜像思维发生概率=0.01
2、运行结果展示
显然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真心找不出原因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