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0+1)的现状及展望 20101200130 王英杰

合集下载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前景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前景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前景自由贸易区作为国际贸易合作的一种形式,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而中国与东盟作为具有互补优势的经济体,建立自由贸易区对于双方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潜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前景。

首先,中国与东盟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使得两个经济体具有强大的互补性,并且有利于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中国拥有广大的内陆市场和丰富的人力资源,东盟国家则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

中国与东盟的经济体量庞大,若能进一步加强合作,将形成一个巨大的经济合作区,为双方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其次,中国与东盟的政治和经济秩序相对稳定,为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市场体系和法律制度,东盟国家也在积极改革开放中推动市场经济发展。

这为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律保障,使得双方合作更加顺利和可靠。

另外,中国与东盟在贸易往来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是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两者间的贸易额已超过6000亿美元。

而中国也是东盟国家最大的出口市场和第四大进口市场。

这种紧密的经济联系为双方构建自由贸易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相信未来两国贸易往来将更加密切和顺畅。

此外,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是贸易壁垒和保护主义的影响,这对自由贸易区的推进带来了不小的阻碍。

双方需要通过减少关税、促进投资自由化等方式,进一步降低贸易壁垒,扩大贸易规模。

同时,还需要应对国际市场波动、全球经济不稳定等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以确保自由贸易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前景仍然是积极向好的。

双方在政策层面的积极推进、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建设、共同应对全球挑战的合作等方面都为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随着数字经济和创新科技的不断发展,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也将更加广泛和深入,为双方开辟更多的合作空间和潜力。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和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和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谢谢!
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带来的挑战
(一)、给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带来的挑战
(二)、自由贸易区推进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一)、给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带来的挑战
产业结构的相 似性和竞争性
中国和东盟经济发展水平相近,都属于 发展中国家,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因此在行业设置和产品生产上都以劳动 密集型为主。
目前APEC中22 个成员体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45%国民生产总 值占世界总量的55%,贸易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46%。其成员不仅 包括中国和东盟七国,而且还有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它的 发展对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和整个亚太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都有着非常 重要的意义和影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也在其影响之下, APEC 内部其他主要国家不会坐视一个庞大的区域组织的崛起,会对 此作出反映甚至提出相应的对策。
非成员国在自由 贸易区内投资开 办企业,吸引了 区域外投资。
统一的贸易框架, 有效避免了各国及 企业间为了争取有 利投资而进行的恶 意和无序竞争。
3、规模经济效益
自由贸 易区的 建立
行成统 一的区 域市场
增加实 现规模 经济的 机会
厂商规 模逐步 扩大, 实现静 态规模 经济
实现动 态规模 经济效 应
中国—东盟 自由贸易区 日本—东盟自 由贸易区 韩国—东盟 自由贸易区
融合
东亚自由 贸易区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
1、双边贸易额持续稳定增长,网上贸易突破2亿3千万人次
2、中国和东盟的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
3、双方进出口产品结构竞争性与互补性并存
4、相互投资稳步增长
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带来的机遇
(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贸易的影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开题报
题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具体措施
通过图书馆查找文献及相关资料,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形成大致的思路再根据资料和研
究,采用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归纳,最终成文研究的可行性
本人就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习了国际贸易的相关专业知识,对专业理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关于中国东盟的资料通过文献和查阅辽宁省省庄河市相关部门搜集到的数据,都为本文提供了有力依据。

创新点
本文对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对双边生产和贸易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使整个研究更加细化,定量地分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经济影响,用数据为本文提供
实证参考。

5、毕业论文(设计)的进度安排:
2011年8月份收集资料拟定论文题目
2011 年9月份根据论文题目进一步查找材料写开题报告
2011 年10月份开题定稿开题答辩
2011年11月-2012年5月份撰写论文初稿,二稿,三稿及定稿进一步完善论文准备论文答辩
2012年6月份毕业论文答辩
6、指导教师意见:(对论文题目、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要求和对结果的预测等)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现状及前景分析中国和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自贸区成立于2010年,是中国与东盟成员国建立起的最大规模的自贸区之一。

这个自贸区涵盖了面积约13.6万平方公里,人口近20亿的10个东盟成员国和中国。

自贸区的目标是通过减少和消除贸易壁垒,促进商品、服务和投资的自由流通,实现共同繁荣和经济一体化。

在过去几年里,中国——东盟自贸区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根据统计数据,自贸区成立后的第一年,中国和东盟的双边贸易额就达到了约3600亿美元,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

自贸区还促进了双方的投资合作,加强了产业的互补性。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农产品、能源、电子产品、服装和纺织品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而东盟国家则可为中国提供原材料、劳动力和市场。

中国——东盟自贸区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由于中国和东盟成员国之间的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存在较大差异,贸易不平衡现象比较严重。

中国对东盟的出口远大于进口,导致贸易逆差。

一些国家之间仍存在贸易壁垒和非关税障碍,限制了贸易的自由和便利。

自贸区的建立也面临着监管和合规等方面的挑战,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前景仍然乐观。

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良好,相互信任和合作意愿强烈,这为进一步深化经贸合作奠定了基础。

双方在产业和市场方面具有良好的互补性,可以进一步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合作还有更大的潜力。

为了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进一步发展,首先需要进一步降低贸易壁垒和非关税障碍,加强贸易便利化。

还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提高合作的透明度和可预见性。

双方还可以加强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和人文交流等领域的合作,推动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中国——东盟自贸区在过去几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展现出了强大的合作潜力。

尽管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但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自贸区的前景依然乐观。

随着双方的合作不断深化和完善,中国与东盟国家将能够实现更加紧密的经贸联系,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摘要:中国—东盟经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开启了中国一东盟经贸合作的新篇章,为双方经贸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本文介绍了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理论基础,从经济、政治的角度对中国一东盟经贸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了充分论证,概述了中国一东盟经贸合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最后对如何加快中国与东盟经贸发展的对策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并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合作,对策,自由贸易区90年代以来,在WTO的全球贸易自由化目标倡导下,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国际多边贸易体制的过渡阶段和补充形式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东南亚地区作为中国的近邻,改革开放以来,双方贸易、投资以及其他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快,相互间经济政治关系日趋密切。

2002年中国与东盟十国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总体确定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本框架。

2005年,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全面启动进入实质性阶段。

因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之后的经贸效应如何、以及其发展前景,都是我们大家都非常关心和需要研究的问题与对象。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理论背景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不同国家彼此间就国家整体经济或某些经济领域、经济地区的经济联合而达成经济联盟的状态或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生产要素在区域这个地缘范围内的不断趋向自由化流动,从而带来生产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生产效率的相应提高,亦即世界福利水平的帕累托改进。

(一)关税同盟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中,关税同盟理论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奠基石。

1950年,美国经济学家Jacob Viner出版了《关税同盟问题》一书,标志着关税同盟理论的形成。

书中重点论述局部均衡分析: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认为关税同盟可以在成员国之间实现自由贸易,但同时又对非成员国实行差别待遇的保护贸易,因此它的建立并不意味着世界福利的净增加。

维纳得出结论,关税同盟效应就是贸易创造收益减去贸易转移损失所取得的实际利益。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及展望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及展望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及展望自由贸易区是指由若干个国家或地区签署协议,为着促进贸易与投资自由化,扩大自由贸易的范围、规模及便利化程度,而对区内货物、服务及资本实现自由化流动的贸易区。

而作为经济大国的中国和东南亚地区联盟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则在2010年签署了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CAFTA)的自由贸易协定,建立了中国与东盟自主变化区域经济合作(CECA),进一步深化了双方的经贸关系。

自由贸易区的建设除了加速国际贸易的发展外,又有何益处?自由贸易区通过取消或降低经贸壁垒、贸易配额及增值税等税费,促进贸易自由化,实现贸易区内货物、服务及资本自由流动,极大地提高了贸易效率和贸易规模。

此外,自由贸易区还可吸引更多的直接外资和科技转移。

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不仅有助于加速经济发展,有助于推动地区整合,进一步实现大范围经济合作,同时加深了中国和东盟的关系,推进区域互惠互利。

然而,我认为在自由贸易区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难题必须需要克服。

首先是贸易壁垒。

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直接目的即是削减和消除贸易壁垒,但是过往的一些经验表明,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有些国家和地区在贸易服务和投资方面设限制,甚至对行业禁止外资乃至对进口实施高额关税。

这些壁垒往往是由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特定行业、公司、工会等组织所要求并强制执行的,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消除贸易壁垒反而成为目前自由贸易区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

其次是不同货币体系的问题。

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的互相贸易的增多,各国之间资金和货币的流动也日益增多,但是不同货币体系的不兼容性却成为巨大的肆虐点。

虽然有一些组织和国际金融机构为此提供了弥合货币政策和货币体系之间差异的信息技术或工具,但是这到底是无法完全消除两国/地区货币之间汇率波动,甚至更大的证据是2015年初缅甸宣布带领泰国、老挝、越南与中国、印度、孟加拉国组建新的贸易区,即“孟中印缅金砖贸易区”,并计划在推动缅甸改革后启动两年内投资50亿美元设立贸易资金来促进这个贸易区的发展。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存在问题与对策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存在问题与对策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存在问题与对策摘要:《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生效10年来,中国与东盟合作得到全面拓展和深化,2011年双边贸易额创历史新高。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于中国而言,是契机同样也是挑战,本文将针对双边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我国的应对措施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现状今年是中国与东盟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十周年,十年间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双边贸易额也是逐年递增。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如期建成,也是按框架协议的要求进行的。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双边贸易强劲增长。

2011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为3628.5亿美元,增长23.9%,高出同期中国进出口总体增速1.4个百分点。

中国与东盟贸易创历史新高,中国继续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首次年度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成果固然明显,但这一过程必然充满坎坷与不易,双边的经济交往必然存在一些障碍因素,如何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对双方的经济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存在问题1、贸易不平衡问题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与中国海关总署从图1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自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除2009年金融危机导致双边贸易额短期波动之外,双方的贸易额呈现不断增长态势,前景一片大好。

但不容忽视的是,中国对于东盟的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的状态,2004年达到贸易逆差的历史最高点229亿美元。

04年至09年间贸易逆差有所缓解,但近两年,逆差又呈现出上升的态势,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呈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

以2010年为例,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成为中国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国,逆差值分别为266亿美元、134.5亿美元、46.7亿美元。

但与此同时,近十年来,越南90%的逆差又来自于中国。

因此,中国与不同东盟对象国之间的贸易情况差异性极大。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现状及对策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现状及对策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现状及对策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现状(一)合作概况描述1.贸易额稳定增长,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虽然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总体来看其贸易额是稳步增长的。

而同时,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在双方经济贸易中所占地位不断提升。

中国对东盟的贸易依存度由1995年的2.8%逐步提高到2011年的5%,东盟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则由1995年的2%提高到2011年的16.6%。

截至2012年,中国已经连续四年是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东盟则继续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双方的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反映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成功实施及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同时,双方贸易产品结构的互补性和竞争性并存,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出口都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品。

中国相比东盟而言,在稍高层次的制造品方面具有优势,而东盟在初级产品方面具有优势。

2.相互投资稳步增长随着中国-东盟贸易区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化,中国与东盟国家相互投资的步伐也在逐步加快,投资额逐年增长,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中国对东盟投资总量稳步上升,在数十年间发展迅速,连续数年投资总量仅次于来自东盟内部成员和欧盟的直接投资。

而东盟对华投资虽然近年来放缓,但是也在2011年攻破七十亿美元的大关,总投资量达到空前水平。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相互投资稳步增长,显示出巨大的发展前景。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效应在区内降税之前,中国和东盟出于保护国内市场的需要,双方的关税水平较高,如印度尼西、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纺织品(20%)、电子产品(21%)、塑料产品(18%)。

尤其是东盟新加入的成员国,关税水平均在15%以上。

中国对从东盟国家进口的一些产品上设置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也比较高,比如对泰国的大米、对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棕榈油的高水平进口关税及配额。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现状及前景分析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之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经成为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

自贸区的建立为中国和东盟国家提供了更大的市场和更多的商机,并且这一合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文将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现状自2002年中国和东盟国家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以来,双方关于自由贸易区的合作不断深化。

在此基础上,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提出了构建全面合作的愿景,并于2010年正式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标志着自由贸易区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根据协定,自由贸易区将逐步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促进商品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加强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自此之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之一,也成为了世界上最活跃的经济合作机制之一。

在当前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中国和东盟国家间的贸易额持续增长。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对东盟出口和进口分别达到了6227.9亿美元和5214.9亿美元。

与此东盟国家对中国的出口和进口分别为2911亿美元和3223亿美元。

中国已成为东盟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东盟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除了贸易方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服务贸易和投资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自贸区协定签署以来,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服务贸易规模稳步扩大。

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对东盟的服务进口和出口分别增长了11.3%和10.7%。

而在投资方面,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投资也实现了快速增长。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投资东盟国家,一方面加强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产业合作,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和交流。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发展,为中国和东盟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也为全球自由贸易带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现状及前景分析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建立于2010年,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打造的一个重要的经贸合作平台,旨在促进双方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对中国与东盟自贸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以期为进一步推动双方合作提供参考。

一、中国与东盟自贸区的现状1. 贸易额持续增长自贸区建立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额一直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据统计,中国与东盟自贸区的贸易额从2010年的3730亿美元增长到了2018年的587.8亿美元。

中国对东盟国家出口额从2010年的1623亿美元增长到了2018年的2794亿美元;而东盟国家对中国的出口额也从2010年的2107亿美元增长到了2018年的3084亿美元。

可以看出,双方的贸易额呈现了良好的增长势头。

2. 投资合作不断深化除了贸易合作之外,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投资合作也在不断深化。

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的投资规模逐年增长,涉及领域广泛,包括制造业、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

而东盟国家企业也对中国市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纷纷在中国投资设厂开拓市场。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投资合作已经成为双方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3. 自贸区建设持续推进在自贸区建设方面,中国与东盟国家也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

双方已经在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服务贸易、电子商务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合作。

中国与东盟国家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建立了自贸区,并逐步实现了部分关税的零关税。

双方还在积极推进服务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谈判,在电子商务等领域加强合作,为自贸区建设夯实了基础。

1. 发展潜力巨大中国与东盟国家地缘相近,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市场需求各异,因此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双方在资源、技术、市场等方面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广阔。

双方合作有望通过深化贸易投资合作,推动相关产业的合作与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合作现状与前景展望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合作现状与前景展望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合作现状与前景展望摘要中国—东盟自贸区(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简称CAFTA)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经济和贸易领域的一项重要合作举措。

自成立以来,CAFTA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为中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对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合作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合作前景。

1. 引言中国与东盟国家是地理邻国,也是重要的合作伙伴。

自2002年中国与东盟启动自贸区建设以来,双方在贸易、投资、服务等领域的合作逐渐深化,中国也成为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

CAFTA的成立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区域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2. 合作现状2.1 贸易额的增长CAFTA的成立为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机制。

双方的贸易额稳步增长,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额已经超过了5000亿美元。

中国出口商品以机电产品、电子产品、纺织品等为主,东盟国家则以农产品、矿产品、电子产品等为主要出口商品。

2.2 投资合作的进一步加强除了贸易合作之外,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投资合作也进一步加强。

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设立了众多的生产基地和办事处,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并为中国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

同时,东盟国家的企业也积极投资到中国市场,双方的投资合作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区域一体化的进程。

2.3 服务贸易的拓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数字化的推进,服务贸易逐渐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的一个新亮点。

双方在教育、旅游、金融、科技和文化等领域的合作逐渐深化,为两地人员往来和服务贸易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3. 合作前景展望3.1 加强贸易投资便利化为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合作,双方应继续加强贸易投资便利化的措施,进一步加快贸易流程、简化关税程序,降低贸易壁垒和成本,提升贸易效率。

3.2 拓展服务贸易合作领域双方应进一步拓展服务贸易的合作领域,包括在教育、旅游、金融、科技和文化等领域加强合作,促进人员往来和服务贸易的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现状及前景分析中国与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自贸区是中国重要的区域经济合作关系之一。

自贸区的建立为双方贸易和投资合作提供了便利,并且为双方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和政治利益。

本文将对中国与东盟自贸区的现状和前景进行分析。

自贸区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和东盟关系的深入发展。

中国与东盟自贸区于2010年全面启动,标志着双方贸易和投资合作关系的进一步深化。

自贸区包括了中国和东盟十个成员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自贸区之一,也是亚洲地区最大的自贸区。

自贸区的建立带来了双方的经济互补性,为双方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市场准入条件。

自贸区下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政策,降低了贸易壁垒和投资障碍,为双方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会。

自贸区的建立促进了中东盟贸易和投资的快速增长。

自贸区的建立为中国和东盟贸易和投资的规模和速度提供了保障。

自贸区下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措施,降低了贸易成本和投资风险,增加了双方的商业活动。

根据统计数据,自贸区成立后的十年间,中东盟贸易额从2010年的2926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6851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8.2%。

而中国对东盟的投资额从2010年的105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23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3.8%。

这些数据表明,自贸区的建立为中东盟贸易和投资的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

自贸区的建立带来了双方的政治和安全合作。

自贸区的建立不仅有利于经济合作,也有助于双方的政治和安全合作。

自贸区增强了双方的互信和合作意愿,为政治和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平台。

双方通过自贸区的合作加强了社会和文化交流,增进了双方人民的友谊和了解,为地区和平稳定做出了贡献。

未来,中国与东盟自贸区的合作前景广阔。

自贸区建立十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中东盟贸易和投资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双方应继续加强区域合作,进一步完善自贸区机制和政策,加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降低贸易壁垒和投资障碍,为双方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双方还应加强创新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提升贸易和投资合作的水平和质量。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目录中文摘要 (Ⅰ)英文摘要 (Ⅱ)引言 (1)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现状 (1)(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生的背景 (1)1.历史背景 (1)2.时代背景 (1)(二)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阶段 (2)1.建立全面对话框架阶段 (2)2.建设睦邻互信伙伴关系阶段 (2)3.确立和巩固战略伙伴关系阶段 (2)(三)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发展现状 (3)1.双边贸易与经济增长有了长足发展 (3)2.双边政治互信不断增强 (3)3.成员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和竞争力得到提高 (4)4. 自由贸易区建立将为双方带来明显的优势 (4)二、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的经济竞争性矛盾 (4)1.成员经济水平差异大,产业结构相似 (4)2.成员国之间争夺外国直接投资 (5)3.区内贸易结构过多依赖区外市场 (6)(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非经济矛盾 (6)1.区域内主导权确立矛盾 (6)2.领土纷争矛盾 (6)3.中国的台湾问题 (7)三、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对策 (8)(一)拓展双边合作领域扩大贸易数量 (8)1.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协调,扩大双边贸易数量 (8)2.避免冲突,拓展双边合作领域 (8)(二)尊重东盟利益,承担大国责任 (9)(三)搁置争议避免矛盾激化 (9)(四)完善自身建设自觉抵御外界干涉 (9)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前景展望 (10)(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获得经济效益 (10)1.贸易规模将显著增大 (10)2.双方获得投资增长效益 (10)3.双方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11)(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政治实力将增强 (11)1.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实力将得到增强 (11)2.中国与东盟的国际发言权将增强 (11)结论 (11)致谢 (13)参考文献 (14)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的对外开放加快发展对外贸易,而提高自身产业价值与出口创汇的中国对深度参与东盟各国的经济合作,并扮演重要角色的意愿越来越强烈。

东盟贸易区未来发展存在的问题

东盟贸易区未来发展存在的问题

东盟贸易区未来发展存在的问题、挑战和前景一、面临的问题1.自由贸易区的运行机制问题东盟建立35年来业绩获得普遍肯定,但东盟国家日益感到必须进一步扩大东盟的范围及合作领域,才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居于更加有利的位置。

建立一个开放型的自由贸易区,还是组建一个封闭型的自由贸易区,这是中国与东盟目前最为急迫的难题。

2.领导权问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倡议必须保留东盟的核心地位,充分考虑东盟的利益,同意对东盟中不发达成员(老挝、柬埔寨和缅甸3国)实行特别优惠关税待遇,照顾这些国家的要求,加强政治互信与支持。

3.贸易投资自由化与经济技术合作成员经济发展水平和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大不相同,对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的目标和承受能力也不尽一致。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规模略显单薄,因而贸易自由化取得的效果将比较有限。

在这种情况下建立自由贸易区,双方之间的贸易增长很有可能来自于区域外部国家的贸易转移;由于双方产业结构趋同可能会使竞争加剧,而加剧的竞争也可能会导致一些企业被迫做出调整。

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前景1.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为维护我国正常的贸易秩序,扩大出口创汇,我们应充分利用合理的规则,积极创造条件,发展相对优势产业和企业,重点扶持一些具有规模经济效应,获取利润能力强,市场垄断程度高的企业多出口。

同时要合理利用外资,积极营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主导产业,并充分利用好东盟的普惠制及原产地规则一般要求,实现出口产品的原料和零部件的国产化,提高附加值,推动一批企业集团积极进行跨国生产经营。

2.我们要借鉴东盟自由贸易区业已成型的架构,加快自由贸易区技术设施、标准化和政策等方面的便利化建设步伐,减少贸易和投资的程序,加快货物、服务、资本的自由流动速度。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间的经济交往越来越多,但受制于各自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需求能力,现阶段很难实现大幅度扩大贸易和投资。

如果近期内能着眼于开展便利化建设,将能够很好地扩大贸易和投资规模。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现状及前景分析1. 引言1.1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背景介绍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双方建立了全面的对话合作机制,积极推动双方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

2002年,中国与东盟正式签署《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定》(简称《框架协定》),标志着双方建立自贸区的合作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自此之后,中国与东盟在经济、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双方的关系也逐渐密切起来。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旨在促进双方之间的经济合作,扩大贸易往来,增加投资机会,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和稳定。

中国作为东亚地区最大的经济体,与东盟国家在地理位置、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互补性,双方合作潜力巨大。

通过建立自贸区,双方能够进一步打破贸易壁垒,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从而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目标。

1.2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重要性中国—东盟自贸区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该自贸区的建立为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搭建了平台,促进了双方贸易往来和投资合作。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双方经济发展水平,还可以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互补性较强,这意味着双方通过开展自由贸易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的互补和互相补充,从而促进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也有助于增进地区间的政治互信,推动地区和平稳定。

通过经济合作,各国可以加强交流与合作,避免出现冲突和矛盾,建立起更加紧密的关系。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促进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更在于推动地区间的和平与稳定,实现共同繁荣发展的目标。

2. 正文2.1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现状分析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于2002年,是中国与东盟十国之间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

这一自贸区覆盖了一个庞大的市场,涵盖了全球人口的接近三分之一,经济总量约为10万亿美元,占据了全球贸易总量的约40%。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东盟自贸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双边贸易额连续多年保持增长态势,2018年贸易额达到了总额的近6000亿美元。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现状及前景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简称CAFTA)是中国与东盟国家为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双方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而建立的自由贸易区。

自2005年1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CAFTA已成为亚洲地区最具活力和潜力的自由贸易区之一。

本文将就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现状及前景进行分析。

1. 贸易发展情况自CAFTA实施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规模逐年扩大,贸易额不断增加。

据统计,自2005年至2019年,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额从约1300亿美元增长到了约6400亿美元,增长了近5倍。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互相贸易持续稳步增长,为双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2. 投资合作情况除了贸易合作,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投资合作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中国是东盟国家最大的外资来源国之一,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设立了大量的生产基地,投资涉及制造业、建筑业、金融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东盟国家也大量投资到中国,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3. 自由贸易协定自CAFTA实施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相继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通过降低关税、扩大市场开放等措施,促进了双方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双方还积极探讨建立更加完善的自由贸易体系,进一步推动双方的经济合作。

4. 合作领域拓展除了传统的贸易、投资合作外,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合作领域也不断拓展,涉及教育、科技、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

双方加强了在产能合作、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合作等领域的合作,有力促进了双方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二、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前景1. 优化贸易结构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双方贸易在结构上也将不断优化。

双方将进一步拓展贸易合作领域,加强在电子商务、生物技术、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合作,推动双方贸易结构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方向转变。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投资合作方面将加强合作,双方将深化双向投资,促进双方产业链的融合和协同发展。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现状及前景分析中国与东盟自贸区于2010年建立,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自贸区之一。

自贸区的建立使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市场准入更加开放,并且降低了关税和贸易壁垒。

自贸区的实施对于中国与东盟国家来说,可以促进贸易和投资的增长,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

自贸区的建立对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货物贸易产生了积极影响。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自贸区实施后,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货物贸易额呈现了稳步增长的趋势。

2019年,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货物贸易额达到了约6500亿美元,较建立自贸区之前增长了约50%。

尤其是中国进口东盟国家的商品数量大幅增加,使得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自贸区的实施也促进了双边投资的增长。

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的投资额不断增加,东盟国家对中国的投资也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自贸区的建立促使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合作领域不断扩大。

除了货物贸易和投资合作之外,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在农业、能源、旅游、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稳定经济发展、加强区域合作等方面进行着密切的沟通和交流。

中国与东盟自贸区面临着一些挑战,但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自贸区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合作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目前自贸区的建设还存在一些障碍,包括贸易壁垒、法律法规的不一致等。

中国与东盟国家需要加强政策协调,解决这些问题,推动自贸区向更高水平发展。

中国与东盟自贸区的前景也受到全球贸易形势的影响。

当前全球贸易环境面临不确定性,保护主义和贸易摩擦有所增加,这可能对中国与东盟自贸区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

中国与东盟国家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这些挑战,保护自由贸易的发展方向。

中国与东盟自贸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国与东盟国家一直是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投资目的地。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东盟地区经济的增长,自贸区的潜力还远未发挥到最大。

双方可以进一步加强贸易合作,扩大贸易规模,加强创新合作,推动自贸区向更广泛领域延伸。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现状及前景分析【摘要】中国——东盟自贸区作为亚洲地区最大的自贸区之一,对双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引言部分介绍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背景,阐述了研究目的和意义。

接着在分别从建立历程、现状分析、前景预测、合作机遇和挑战、以及投资合作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探讨。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对双方经济的影响,探讨了未来发展方向,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情况,为进一步推动双方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贸区,现状,前景,合作,投资,发展,影响,挑战,机遇,合作情况,发展方向,发展前景1. 引言1.1 介绍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背景中国——东盟自贸区是由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组建的经济合作机制,旨在加强双方之间的贸易往来、促进经济发展和区域一体化。

中国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双方的经济合作一直以稳定增长的势头发展。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不仅有利于促进双方贸易投资,还有助于推动区域内的互联互通和合作发展。

自2003年中国与东盟共同宣布建立自贸区以来,双方在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合作逐步深化,给两个地区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为区域内的国家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有助于推动双方经济的融合与发展。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中国——东盟自贸区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为双方带来更多共同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1.2 阐述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自由贸易区建设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分析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现状和前景发展。

通过对双方合作关系的深入剖析,揭示双边贸易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帮助双方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经济发展的需要。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深入分析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合作关系,探讨双方在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合作模式和机制,为双方加强经济合作、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现状及前景分析中国——东盟自贸区(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CAFTA)是中国与东盟成员国建立的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正式启动。

该自贸区使得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得到大幅降低,为双方提供了更多的贸易机会和合作空间。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东盟自贸区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未来的前景仍然充满了巨大的潜力和机遇。

自贸区的前景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贸易和经济合作。

中国——东盟自贸区给双方国家的贸易带来了显著的改善。

在自贸区建立以来的十年里,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额大幅增加。

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总额达到了约6500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5%左右。

双方通过自贸区机制,减少了贸易壁垒和关税,提高了贸易便利化程度,促进了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

中国——东盟自贸区为双方国家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自贸区建立以来,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的投资额大幅增加,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投资合作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双方在农业、制造业、能源、旅游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推动了资源的互补和产业链的融合。

中国与东盟国家例如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贸易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

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出口远远超过了进口,导致双边贸易存在不平衡现象。

在贸易体系和监管机制上,仍然存在一些短板。

贸易流程中的一些问题,如清关、营商环境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贸易纠纷和贸易保护主义等问题也需要双方共同应对。

前景分析来看,中国——东盟自贸区仍然面临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不断加强,贸易和经济合作将进一步深化。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和平台。

双方可以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合作等领域的合作,推动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现状与发展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现状与发展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现状与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简称CAFTA,是中国与东盟十国共同组建的国际自由贸易区。

中国与东盟成为对话伙伴源于1991年,达成组建贸易区的合作意愿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全面启动。

中东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发展中国家建立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它的贸易百分比占世界贸易总量的13%。

中东自贸区包含11个国家、19亿人口,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是一个相当宏大的经济实体。

中国与东盟各国建立自由贸易区既有先天性的自然和历史元素,也有各自产业结构的相互结合互补。

首先,中国—东盟自贸区得益于双方的自然条件。

两个地区山水相连,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因此,造就了地理位置上的息息相关。

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先天优势使得双方在各自的气候条件下拥有优秀的自然资源。

其次,双方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友谊,在处理国际事务和交流合作中,双方拥有共同的语言和利益,立场基本一致,可以达成经济发展和稳定的共同愿望。

最后,双方得益于产业结构的合作与互补。

在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中国与东盟的产业链条逐步完善,使得相互之间产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成为可能。

构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提议是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于2000年9月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东盟与中国(10+1)领导人会议上提出来的,它的提出得到了东盟各国的认可和赞同。

中国与东盟十国一致认可在十年内建立自由贸易区。

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过程是复杂且有意义的,世界上人口最大的自贸区建立计划就在2002年的第六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被确立下来《,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中国与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工作进入更高、更深的合作领域,双方正式开启了双面发展的新模式。

建立的历史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2~2010年。

始于2002年11月4日,签署的《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从而开启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和建立的崭新进程。

随后,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这表明中国和东盟十国开始进入正式的贸易往来阶段,开始进入实质性的执行行动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0+1)的现状及展望姓名:王英杰 20101200130单位:青岛滨海学院机电工程学院10工造一班[摘要] 世界各大洲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都在加速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对我国意义重大。

经过三个阶段的建设和两个次区域合作的建设,中国和东盟成功的组建了自由贸易区,并且经贸往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保持高速增长。

虽然在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存在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仍有足够的理由对东盟—中国自贸区的未来充满信心。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自由贸易区前景意义进入21世纪,国际政治环境出现了新的变化。

面对新的形势,中国政府及时地调整外交战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提出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在政治上致力于相互信赖、平等协商;经济上谋求相互支持,共同发展。

正在建设之中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是中国周边政策的又一成果。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开启了中国一东盟经贸合作的新篇章,为双方经贸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它是一项互惠共赢的经贸合作,对实现本地区共同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介绍建立自由贸易区的重要性和可能性以及发展现状,又从经济、政治的角度对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所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充分论证,最后展望了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未来发展前景。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性和可能性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对我国意义重大:(1)从地理上看,东南亚对我国的经济和国防安全至关重要东南亚地处太平洋西南的黄金水道,内有连接欧、澳的海上交通咽喉——马六甲海峡,堪称我国经济安全的生命线。

该区域蕴含着丰富的有色金属和海洋生物,21世纪公认的11个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中,有8个在亚太。

(2)从扩大我国的国际地位看,东南亚是我国“和平崛起”的重要区域美、日、欧盟至今未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和不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就足以说明他们对我国的“和平崛起”仍保持打压心态。

北面“上海合作组织”的功能基本上是政治和安全领域,经贸合作规模不大;而东面的日本和西面的印度,历史积怨难以在短期内消除;我国“全天候”的合作伙伴巴基斯坦位于南亚中枢,但咯喇昆仑高原的阻隔和恶劣的气候使其地缘优势的发挥有限;我国真正可以施加影响的地区是近邻的东盟10国。

(3)对开发我国西部意义重大和东盟结成自由贸易区,与东盟接壤的广西、云南等西部欠发达的地区就从边区变成了贸易的重要枢纽。

这对开发西部,实现东部的产业向西部转移和平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加大制造业对东盟投资的力度以加速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和规避贸易摩擦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在国内市场上已经饱和,属“边际产业”。

但把这些过剩的生产能力转移到在国际分工中处于更低级的东盟体的国家,则可加速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并可以规避贸易摩擦。

(5)为了团结一致,共同进步,避免被进一步边缘化目前世界竞争的重点已经转移到高技术含量的服务业,这使得发展中国家有进一步被发达国家拉开差距的危险。

中国和东盟应该团结一致,共同迎接挑战。

对东盟而言,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也是必要的:1)东盟需要中国作为其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东盟内部市场狭小,因此东盟成员国大都推行出口导向战略,中国是东亚最具潜力的市场。

不断扩大对中国的出口以拉动经济增长显然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

2)对于东盟而言,建立CAFTA可以弥补东盟的脆弱性从欧盟和北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成功范例中可以看出,区域经济内部客观上需要有核心力量。

而1997年东南亚的金融危机时中国的表现表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定程度上可以充当核心国的角色。

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促进因素以下因素推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1)我国提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保持了对东盟的贸易逆差,在南沙问题中谨慎妥善处理,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坚持人民币不贬值,赢得了东盟国家的信任。

(2)我国不但与东盟具有地缘上的亲和力,而且全世界约3000万华侨中约70%以上居留在东盟各国,其经济实力也约占全球华侨经济资源的70%以上。

他们是一直促进贸易区合作的重要力量。

(3)1993年l月1日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功无疑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提供了经验与参照。

(4)我国与东盟在资源禀赋、产品构成、产业结构和工农业品等方面各具特色,互补性很强。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1. 双边贸易与经济增长有了长足发展自1990年以来,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以年均约20%的速度递增。

东盟已经连续12年成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是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启动后,双方进出口额增长幅度更加明显。

随着协议的签订,双方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深入。

2005年7月以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开始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双方全面启动降税进程,首批7445种商品的关税降至20%左右,中国对东盟6个老成员国平均关税降到了8.1%,甚至比最惠国平均税率还低1.8个百分点;按照自由贸易区建设计划,到2015年,中国与东盟所有成员国间绝大多数产品关税为零。

经过数年发展,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在各自的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不断增加,目前已经互为第四大贸易伙伴。

中国和东盟的贸易额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几十亿美元上升到2004年的1058.8亿美元,在自由贸易协定的推动下,2007年突破2000亿美元;2010年,双方贸易额达到2927.7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20年来,双边贸易额增长了37倍。

近10年来,双方贸易额年均增长超过20%。

2011年达3629亿美元,同比增长24%,目前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相互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截至今年2月底,双方相互投资金额累计超过870亿美元,东盟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目的地。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稳步推进,在2010年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承诺向东盟国家提供150亿美元信贷,倡议成立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目前落实情况良好,有力地支持了区域基础设施建设。

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三次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又提出了2015年双边贸易额要达到5000亿美元的新目标。

2.双边政治互信不断增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盟各国高层互访频繁。

1991年7月,中国外长钱其琛首次被东盟邀请参加了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的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

1994年,中国参加“东盟地区论坛”。

1996年7月,中国成为东盟的正式对话伙伴。

1997年底,东盟与中国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这标志着东盟与中国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99年,中国与东盟各国高层互访达到高潮。

高层的频繁互访使中国与东盟之间消除猜疑、增进了解、加深信任、促进合作的一个重要的有利因素。

3.成员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得到提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成为一个拥有18亿消费者的庞大的统一市场,将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贸易区,其国内生产总值将占全球总额的10%,成为仅次于美、欧、日之后的全球第4大支柱。

这将极大的提高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增强他们在世界事务中的筹码和发言权。

4. 自由贸易区建立将为双方带来明显的优势从贸易方面来看,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促进中国扩大出口规模,提升出口竞争力,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通过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的降低扩大出口规模,通过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的降低导致的贸易创造效应将大于贸易转移效应,东盟会将从其他国家的进口转向自中国进口,从而扩大中国的出口规模。

通过规模效应,提高出口竞争力。

中国西南省区同东盟国家地理位置相邻,东盟国家是这些省区的主要出口市场,其与东盟国家的贸易互补性更强,通过与东盟在自由贸易区的框架下加强经济合作,将大大促进这些省区的出口,为其在更大范围参与国际分工和分享分工效益创造条件,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同时也将提升中国整体经济实力和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力。

在自然资源、工业制成品、技术、旅游和劳务方面形成很强的互补性。

以资源禀赋的差异为基础而具有优势的商品,约占双方贸易额的一半。

东盟从中国进口的机电产品以通用机械电器为主,而中国从东盟进口的机电产品中很大部分是电子元器件类产品。

在工业电子产品出口方面,东盟国家较早形成了比较优势,而中国处于相对弱势。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给东盟提供了广阔的销售市场。

亚太地区的市场容量不断扩大,区域内的贸易量不断增加。

由于地理上的联系和优势,中国西南部省份将会与东盟成员中的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甚至泰国形成紧密的经济联系,增加双方之间的投资与贸易往来。

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存在的问题中国和东盟虽然成功的组建了自由贸易区,并且经贸往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不利的影响因素:1.东盟成员国与中国台湾的经贸关系为避免被区域经济合作“边缘化”,台湾积极推行“南下政策”,亟欲与周边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协定”。

尽管东盟在发展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关系上,顾忌台湾问题,但与台湾的经贸合作仍然在不断扩大。

2.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干预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中低档日用消费品以及某些机电产品,已经成为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在东盟市场上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作为东亚区域内传统重要势力的美国和日本决不甘心被夺去“风头”,今后更多的介入和干预是必然的。

3.中国威胁论和中国投资黑洞论面对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强大、吸收外资的增多,对流入东盟外资的分流以及大量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涌入本地市场,东盟成员国内部以及周边许多国家感到了竞争的压力,“中国威胁论”等言论泛起。

4.东盟内部成员国间的摩擦和矛盾归结起来,东盟内部成员国间存在历史积怨和领土主权争端,成员国内部政局不稳,民族宗教差异三类矛盾,这影响了东盟成员国政策的协调一致性,也影响了中国-东盟的合作。

5.东盟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巨大不利于成员国经济政策的协调性东盟的10个成员国中,人均GDP相差约70倍,这影响了中国-东盟的合作。

比如,中国和东盟签订的服务贸易协定,就要分别和各个成员国谈判,根据各国的国情,条款有所不同。

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前景(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获得经济效益1. 贸易规模将显著增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由于实行零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减少,将会极大地刺激成员间相互贸易量的增加,促进贸易结构改善,促进区域内贸易及区域外贸易的发展。

另外,由于中国和东盟之间有相当部分的贸易是跨国公司的产业内贸易,在产业链的作用下,一个东盟国家对中国的出口额增加,将会导致它从其他东盟国家的进口额增加。

例如,新加坡出口到中国的电子产品数量越多,需要从马来西亚进口的零部件也就越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