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地表覆盖与编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3-林地
• 定义:指成片的天然林、次生林和人工林覆盖的地表。包括乔木、 灌木、竹类等多种类型。以顶层树冠的的优势类型区分该类下级 各类类型。 地表覆盖中,林地分为乔木林(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混 交林)、 灌木林(阔叶灌木林、针叶灌木林 、针阔混交灌木林)、乔灌混 合林、竹林、疏林、绿化林地、人工幼林和稀疏灌丛等 8个二级 类和6个三级类。仅作地表覆盖分类表示 地形图中,属植被与土质类,含有成林(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混 交林)、灌木林(密集、稀疏灌木林等)、竹林、疏林等 • 采集指标要求:最小图斑面积为 1600平方米
�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农村土地调查地类认定要求:耕地已被征用,有完整、 合法用地手续,调查时实地没有实质性建设的,称为“批而未用”土地。 “批 而未用”土地按建设用地确认。调查时,按提供的批地文件,确定其位置、 范围和地类。
4. 地表覆盖归类基本方法
• 自然优先
– 植被覆盖、裸露地表等类型中通过影像甚至实地核查 均难以区分人工和自然的类型,一般采用“自然优先” 的原则进行归类。
定位精度要求
非常高
结论:针对地理国情监测的需要,需制定新的分类体系标准,与其他行 业的信息分类适当融合
3. 普查分类与地形图的关系
相关性分析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基础地理信息分类 定位基础 水系 居民地及设施 交通 管线 境界与政区 地貌 植被与土质 � 水系 居民地及设施(需扩展) 交通 � 境界与政区(需扩展) 地形地貌 � 土地覆盖(需新制定) 有利于与行业部门的应用需 求相结合
4. 地表覆盖归类基本方法
• 立体覆盖
– 对于不同高低植被立体覆盖的范围,如乔木林下有灌木,果树 下面有疏菜等情况,以顶层树冠的优势类型确定其植被覆盖类 型; – 对于树冠遮蔽道路、树冠遮蔽沟渠的情况,地表覆盖中按照植 被归类;地理要素(地理实体)中按照道路和沟渠的要求采集。 – 对于高架路,不考虑路下的情况,地表覆盖中按照上层道路归 入路面; – 有屋顶绿化的范围,应归入房屋建筑或房屋建筑区; – 桥面跨越大面积的水面,应归入水体类型;跨域峡谷,应按照 地面的实际覆盖归类。 – 其他在空间上被多种类型立体层叠覆盖的情况,地表覆盖分类 一般采用“就近就大”的原则,即以面积占绝对优势的类型为主。



• • • •
• •
033 乔灌混合林:由乔木和灌木交替生长混合覆盖但两者林冠覆盖面 积各自都不超过 65%,且树木总体覆盖度大于 30%的地表。 034 竹林:以全部由各类竹子组成的纯林或仅混生少量针阔叶树种的 植被类型。最小图斑对应的地面实地面积为 400平方米。 035 疏林:指由各类林木组成但覆盖度较低,郁闭度在 0.1~0.2的林地。 最小图斑对应的地面实地面积为 1600平方米。 036 绿化林地:居民地一定范围内人工种植的绿化树木覆盖形成的片 状或带状区域(不包括楼顶种植的树木)。最小图斑对应的地面实地 面积为200平方米。 0370人工幼林:人工种植的未成林。最小图斑对应的地面实地面积为 400平方米。 0380 稀疏灌丛:在荒漠或植被稀疏地区丘团状生长的低矮灌木或灌草 丛,成群分布,但平均覆盖度低于 30%,大于10%的地表。
• 如人工繁育的树林或草场,从影像上甚至实地核查均难以确 定是否为园地或人工草地,优先归入林地或天然草地的相应 类别。 • 又如野外人工长期堆积弃置的砂土,经年累月成为自然的一 部分,从外观上难以区分其成因的,归入裸露地表中的沙质 地表。
– 采用自然优先原则的前提是难以区分其具体成因。从 人与环境的关系角度来说,人类的任何活动结果都终 将成为自然的一部分,因此无法判定的情况下,归入 偏自然的类别,出错概率更低,更符合自然规律。
02-园地
• 定义:指连片人工种植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集 约经营的,以采集果实、叶、根、茎等为主的,覆 盖度大于50%的土地。包括各种乔灌木、热带作物 以及果树苗圃等用地。
地理国情普查中, 园地包括:果园(乔灌果园、藤本果园、草本果 园)、茶园、桑园、橡胶园、苗圃花圃及其他园地七个二级分 类,三个三级分类。最小图斑为实地 400平方米;仅作地表覆 盖分类表示。 地形图中,属植被与土质类,园地分为经济林和经济作物地,涵 盖的内容与国情普查是相同的,其上图指标一般为图上 25mm2
6. 重要内容说明
• 01-耕地
– 定义:
• 经过开垦种植农作物,经常耕耘管理的土地。包括熟耕地、 新开发整理荒地、以农为主的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 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林木覆盖度在 50%以下)。 地表覆盖中,耕地分水田、旱地 2个二级分类。最小图斑为实地 400平方米;仅作地表覆盖分类表示。 在基础地理信息中,属植被与土质类, 有稻田、旱地、菜地和水 生作物地。其上图指标一般为图上 25mm2
3. 普查分类与地形图的关系
需求差别分析
比较项 地图制图 信息统计分析 信息完整性 可视化 属性丰富性 基础地理信息 主要目标之一 较少考虑 需要进行综合与取舍 需要考虑图面载荷量 满足地形图制图需求 地理国情监测 较少考虑 重要内容 尽可能真实反映客观世界 较少考虑 需要多重属性,以满足多样 化的统计分析需求 对属性准确性要求更迫切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 由于“预见”需要一定的领域知识,这种方法不宜滥用。 – 采用这种方法时,第一种方式应慎用,否则容易起反作 用,建议一般采用第二种方式处理。
5. 地表覆盖与地理要素数据之间的关系
部分地表覆盖类型图斑与对应的地理要素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的约束关系, 主要包括: – 1)水体要素和水面范围。覆盖分类的水面类型图斑一般位于河渠、湖 泊和库塘等水体实体的内部,只有依据的影像正好是丰水期拍摄的, 两者的范围才可能完全一致。 – 2)道路要素与路面范围。地表覆盖中归为路面类型的图斑范围内可能 会有对应的符合要素采集条件的道路要素;但由于遮蔽、数据源识别 能力等原因,有道路要素的地方其地表覆盖分类不一定是道路类型, 可能是植被或其他遮蔽道路的覆盖类型。也就是说,所有按要素采集 的道路中心线,在未被完全遮蔽且影像可识别的地区,必须与地表覆 盖中的道路图斑保持空间位置和属性值的一致性。 – 3)房屋建筑区与单位院落。单位院落与房屋建筑区之间不存在一一对 应的关系,但位置上有关联性。单位院落的范围内,一般应该存在属 于房屋建筑区的地表覆盖类型。 – 4)堤坝覆盖类型与堤坝要素。堤坝要素用线表示,应该位于作为覆盖 类型的堤坝图斑范围内。
031-乔木林
• 031 乔木林 :由具有高大明显主干的非攀缘性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主体 (林冠覆盖面积占65% 以上)构成的植被,高度一般大于 5 米。其中, 乔木林带行数应在两行以上且行距小于等于 4m 或林冠冠幅垂直投影宽 度在10m以上,树木郁闭度大于 0.2。(GB/T 14721-2010) • 0311 阔叶林 :由双子叶乔木树种为主构成的森林,阔叶树合计占 65% 以上(GB/T 14721-2010 )。有冬季落叶的落叶阔叶林(又称夏绿林) 和四季常绿的常绿阔叶林(又称照叶林)两种类型。 • 0312 针叶林 :由松、柏、杉等裸子植物的乔木树种为主构成的森林, 针叶树合计占 65%以上。(GB/T 14721-2010) • 0313 针阔混交林 :针阔两类乔木混生,但林冠覆盖面积都不超过 65% (含)的乔木林。
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
地表覆盖与编辑 -----地表覆盖与编辑
冯梅 河南省遥感测绘院
主要内容
1. 地表覆盖分类原则 2. 地表覆盖分类内容 3. 普查分类与地形图的关系 4. 地表覆盖与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5. 重要内容与指标说明 6. 地表覆盖要素的编辑
1. 地表覆盖分类原则
• 根据地球表面覆盖物的可辨识自然特征为分类依据 • 尽可能与行业需求对接 • 针对优于5米的多分辨率影像,最小图斑定为20*20 像素 • 以遥感影像内业分类为主,尽可能使一二级类通过 内业能够识别,三级类外业辅助 • 尽可能降低对多时相影像的依赖
032 灌木林
• 032 灌木林:由生长低矮的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主体(林冠覆盖面积占 65% 以 上)构成植被,林木覆盖度大于 30% ,高度一般低于 5m 。( GB/T 147212010) 0321 阔叶灌木林:由阔叶灌木、灌丛和通常低于 5m 小乔木组成的植被组成 的植被类型。 0322 针叶灌木林:由针叶灌木、灌丛和通常低于 5m 的小乔木组成的植被组 成的植被类型。 0323 针阔混交灌木林 :针阔两类灌木混生,但林冠覆盖面积都不超过 65% (含)的灌木林。自然状态的针阔混交灌木林比较少见。
2、地表覆盖归类基本方法
• 狭长覆盖类型处理
� 耕地、库塘、固化池、大棚等连片区域内部斑块之间的 田埂、小路、水渠、林带等狭长条带,如果宽度在5米 以下,或者连片达不到实地400平米的,可以就近归并 到相邻的耕地、库塘、固化池、大棚等类型中。 � 房屋建筑区内部的路面宽度小于等于5米的道路,可以 不单独归类,并入其所在的房屋建筑区一类的图斑中。
2. 地表覆盖分类内容
按从属关系依次分为3级类。包括:12个一级类,56个二级类,127个三级类。
编号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总计 耕地 园地 林地 草地 房屋建筑(区) 道路 构筑物 人工堆掘地 裸露地表 水域 地理单元 地形 12类 一级类 包含的二级类数量 2 6 8 2 5 4 8 4 5 5 4 3 56类 2 6 12 8 10 4 26 14 5 8 29 3 127类 包含的三级类数量
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以重构和统 计分析为主,不进行数据生产
国情普查类别
说明
可逐渐与基础地理信息采集 或更新相结合
4. 地表覆盖归类基本方法
• “所见即所得”
– 由于地表覆盖分类的基本依据是地表覆盖物的物理特性,而非土地利用分类 中侧重于土地的社会属性,因此从分类判读的原则方法角度来说,可以称为 “所见即所得”。 – 但这一原则并不能绝对化。由于地表覆盖和土地利用之间的耦合关系,有时 候很难严格区分某类型是属于土地利用类型还是土地覆盖类型。 – 例如: • 耕地,严格从地表覆盖的角度来讲,应该从生长的农作物来进行地表覆 盖类型定义,要按照这一原则反映地表覆盖的客观状态, 1年中需要多 期影像才可能,由于目前技术和经济可行性的原因,这是不可行的。因 此需要对这种范围的地表进行时间尺度上的综合,从而不可避免地出现 耕地这一更偏向土地利用的类型。 • 即使是这样,这里的耕地,也实际上是从土地的外在表现上归纳出的一 个概念,而不是土地利用中惨杂了很多政策法律因素的耕地概念。
4. 地表覆盖归类基本方法
• “预见性”
– 对于正在发生变化且变化周期较短的类型,如即将完工 的建筑工地、栽种果树幼苗的耕地等,在普查时点规定 的时间,按照通常规律可预见会变为另一种类型。但采 集信息时依据的影像或当前的状态并不能完全体现将来 普查时点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两种方式处理:
• 1)按照预见的时点时状态进行采集,采集时建议做特别标记,以利 于后期时点统一时做重点核查; • 2)按照影像反映的状态进行采集,采集时也需要做特别标记,后期 时点统一进行核查。
04-草地
• 定义:以草本植物为主连片覆盖的地表。包括覆盖度在 10%以 上的各类草地,含以牧为主的灌丛草地和林木覆盖度在 10%以 下的疏林草地。 地表覆盖中,草地分天然草地(高、中、低覆盖度草地)和人 工草地(牧草地、绿化草地、固沙草地、护坡草地和其他草 地)。仅作地表覆盖分类表示 地形图中,属植被与土质类,有高草地(指高杆草本植物的草 地)、草地(分为天然草地和人工绿地)、半荒草地和荒草 地; 采集指标要求: –天然草地最小图斑面积为 1600平方米 –人工草地最小图斑面积为 400平方米

041 天然草地
• 041 天然草地:以天然生长或半人工培育的草本植物为主覆盖的 地表。一般未经改良或经过不破坏天然植被条件下的改良,用于 放牧或割草,包括以牧为主的树木覆盖度在 10%以下的疏林草地 和灌丛草地。 • 0411 高覆盖度草地 :指覆盖度大于 50 %的天然草地、改良草地 和割草地,此类草地一般水分条件较好,草被生长茂密。 • 0412 中覆盖度草地 :指覆盖度为20 %~50 % 的天然草地和改良 草地,此类草地一般水分不足,草被较稀疏。 • 0413 低覆盖度草地 :指覆盖度为10%~20%的天然草地,此类 草地水分缺乏,草被稀疏,牧业利用条件较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