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全等三角形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4.3.3-利用“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
例2:已知:如图, AB=DB,CB=EB,∠1=∠2,
试说明:∠A=∠D.
解:∵ ∠1=∠2(已知), ∴∠1+∠DBC= ∠2+ ∠DBC(等式的性质), 即∠ABC=∠DBE. A 在△ABC和△DBE中, D AB=DB(已知), 1 ∠ABC=∠DBE(已证), C B 2 CB=EB(已知), E ∴△ABC≌△DBE(SAS). ∴ ∠A=∠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A 1 2 C 4 3
D
∴AD=CD,∠3=∠4,
∴DB 平分∠ ADC.
变式2:
已知:AD=CD,DB平分∠ADC ,试说明:∠A=∠C.
解: ∵DB 平分∠ ADC, ∴∠1=∠2.
A 1
在△ABD与△CBD中, AD=CD (已知),
∠1=∠2 (已证),
B
D
2 C
BD=BD (公共边), ∴△ABD≌△CBD(SAS), ∴∠A=∠C.
解析:要判断能不能使△ABC≌△DEF,应看所给出的条件是不
是两边和这两边的夹角,只有选项C的条件不符合,故选C.
方法总结:判断三角形全等时,注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
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解题时要根据已知条件的 位置来考虑,只具备SSA时是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的.
当堂练习
1.在下列图中找出全等三角形进行连线.
B
C
“两边及夹角”
B
C
“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它们能判定两个 三角形全等吗?
探究活动1:SAS能否判定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尺规作图画出一个△A′B′C′,使A′B′= AB,A′C′=AC,∠A′=∠A (即使两边和它们的 夹角对应相等). 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到
北师大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四章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基础)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基础)【学习目标】1.理解全等三角形及其对应边、对应角的概念;能准确辨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会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要点梳理】要点一、全等形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要点诠释: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两个全等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要点二、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要点三、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1. 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定义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在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对应角.要点诠释:在写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这样容易找出对应边、对应角.如下图,△ABC与△DEF全等,记作△ABC≌△DEF,其中点A和点D,点B和点E,点C和点F是对应顶点;AB和DE,BC和EF,AC和DF是对应边;∠A和∠D,∠B和∠E,∠C和∠F是对应角.2. 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是对应边;(4)有公共角的,公共角是对应角;(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6)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一对最长的边(或最大的角)是对应边(或角),一对最短的边(或最小的角)是对应边(或角),等等.要点四、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要点诠释: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周长相等,面积相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今后研究其它全等图形的重要工具.【典型例题】类型一、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1、下列每组中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的为()A. B.C.D.【答案】A【解析】B,C,D选项中形状相同,但大小不等.【总结升华】是不是全等形,既要看形状是否相同,还要看大小是否相等.举一反三:【变式】(2014秋•岱岳区期末)下列各组图形中,一定全等的是()A.各有一个角是45°的两个等腰三角形B.两个等边三角形C.各有一个角是40°,腰长3cm的两个等腰三角形D.腰和顶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答案】D;解析:A、两个等腰三角形的45°不一定同是底角或顶角,还缺少对应边相等,所以,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故本选项错误;B、两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不一定相等,所以,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故本选项错误;C、40°角不一定是两个三角形的顶角,所以,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故本选项错误;D、腰和顶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可以利用“边角边”证明全等,故本选项正确.类型二、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2、(2016•厦门)如图,点E,F在线段BC上,△ABF与△DCE全等,点A与点D,点B与点C是对应顶点,AF与DE交于点M,则∠DCE=()A.∠B B.∠A C.∠EMF D.∠AFB【思路点拨】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即可得到问题的选项【答案与解析】∵△ABF与△DCE全等,点A与点D,点B与点C是对应顶点,∴∠DCE=∠B,故选A.【总结升华】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举一反三:【变式】如图,△ABD≌△ACE,AB=AC,写出图中的对应边和对应角.【答案】AB和AC是对应边,AD和AE、BD和CE是对应边,∠A和∠A是对应角,∠B和∠C,∠ADB和∠AEC是对应角.类型三、全等三角形性质3、已知:如图所示,Rt△EBC中,∠EBC=90°,∠E=35°.以B为中心,将Rt△EBC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得到△ABD,求∠ADB的度数.解:∵Rt△EBC中,∠EBC=90°,∠E=35°,∴∠ECB=________°.∵将Rt△EBC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得到△ABD,∴△________≌△_________.∴∠ADB=∠________=________°.【思路点拨】由旋转的定义,△ABD≌△EBC,∠ADB与∠ECB是对应角,通过计算得出结论.【答案】55;ABD,EBC;ECB,55【解析】旋转得到的图形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总结升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来解题.4、(2014秋•青山区期中)如图,△ABC≌△DEC,点E在AB上,∠DCA=40°,请写出AB的对应边并求∠BCE的度数.【思路点拨】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即可,根据全等得出∠ACB=∠DCE,都减去∠ACE 即可.【答案与解析】解:AB的对应边为DE,∵△ABC≌△DEC,∴∠ACB=∠DCE ,∴∠ACB —∠ACE=∠DCE —∠ACE ,即∠BCE=∠DCA=40°.【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将△ABC 绕着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20°,B 点落在B '位置,A 点落在A '位置,若AC A B ''⊥,则BAC ∠的度数是____________.【答案】70°;提示:BAC ∠=∠B A C ''=90°-20°=70°.【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 (2016•长沙模拟) 如图所示,△ABC ≌△DEC ,则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 AB =DEB. ∠A =∠DC. BC =CDD. ∠ACD =∠BCE2. 如图,△ABC ≌△BAD ,A 和B ,C 和D 分别是对应顶点,若AB =6cm ,AC =4cm ,BC =5cm ,则AD 的长为( )A. 4cmB. 5cmC. 6cmD. 以上都不对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②对应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③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④若△ABC ≌△DEF ,△DEF ≌△MNP ,△ABC ≌△MNP.A.0个B.1个C.2个D.3个4. (2014秋•庆阳期末)如图,△ABC ≌△A ′B ′C ,∠ACB=90°,∠A ′CB=20°,则∠BCB ′的度数为( )A.20°B.40°C.70°D.90°5. 已知△ABC≌△DEF,BC=EF=6cm,△ABC的面积为18平方厘米,则EF边上的高是()A.6cmB.7cmC.8cmD.9cm6. 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BC、BD分别为折痕,则∠CBD的度数为()A.60° B.75°C.90°D.95°二、填空题7.(2014秋•安阳县校级期末)如图所示,△AOB≌△COD,∠AOB=∠COD,∠A=∠C,则∠D的对应角是___________,图中相等的线段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2016•成都)如图,△ABC≌△A′B′C′,其中∠A=36°,∠C′=24°,则∠B=___________.9. 已知△DEF≌△ABC,AB=AC,且△ABC的周长为23cm,BC=4cm,则△DEF的边中必有一条边等于______.10. 如图,如果将△ABC向右平移CF的长度,则与△DEF重合,那么图中相等的线段有__________;若∠A=46°,则∠D=________.11.已知△ABC ≌△'''A B C ,若△ABC 的面积为10 2cm ,则△'''A B C 的面积为________ 2cm ,若△'''A B C 的周长为16cm ,则△ABC 的周长为________cm .12. △ABC 中,∠A ∶∠C ∶∠B =4∶3∶2,且△ABC ≌△DEF ,则∠DEF =______ .三、解答题13.如图,已知△ABC ≌△DEF ,∠A =30°,∠B =50°,BF =2,求∠DFE 的度数与EC 的长.14. (2014秋•射阳县校级月考)如图,在图中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其中A 和D 、B 和E 是对应点.(1)用符号“≌“表示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要求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2)写出图中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3)写出图中互相平行的线段,并说明理由.15. 如图,E 为线段BC 上一点,AB ⊥BC ,△ABE ≌△ECD.判断AE 与DE 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 【答案】C ;【解析】因为△ABC ≌△DEC ,可得:AB=DE ,∠A=∠D ,BC=EC ,∠ACD=∠BCE ,故选C .2. 【答案】B ;【解析】AD与BC是对应边,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3. 【答案】C;【解析】③和④是正确的;4. 【答案】C;【解析】解:∵△ACB≌△A′CB′,∴∠ACB=∠A′CB′,∴∠BCB′=∠A′CB′﹣∠A′CB=70°.故选C.5. 【答案】A;【解析】EF边上的高=1826 6⨯=;6. 【答案】C;【解析】折叠所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找到对应角可解.二.填空题7. 【答案】∠OBA,OA=OC、OB=OD、AB=CD;【解析】解:∵△AOB≌△COD,∠AOB=∠COD,∠A=∠C,∴∠D=∠OBA,OA=OC、OB=OD、AB=CD,故答案为:∠OBA,OA=OC、OB=OD、AB=CD.8. 【答案】120°;【解析】∵△ABC≌△A′B′C′,∴∠C=∠C′=24°,∴∠B=180°﹣∠A﹣∠B=120°.9. 【答案】4cm或9.5cm;【解析】DE=DF=9.5cm,EF=4cm;10.【答案】AB=DE、AC=DF、BC=EF、BE=CF, 46°;11.【答案】10,16;【解析】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周长相等;12.【答案】40°;【解析】见“比例”设k,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求解.三.解答题13.【解析】解:在△ABC中,∠ACB=180°-∠A-∠B,又∠A=30°,∠B=50°,所以∠ACB=100°.又因为△ABC≌△DEF,所以∠ACB=∠DFE,BC=EF(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所以∠DFE=100°EC=EF-FC=BC-FC=BF=2.14. 【解析】解:(1)△ABC≌△DEF;(2)AB=DE,BC=EF,AC=DF;∠A=∠D,∠B=∠E,∠ACB=∠DFE;(3)BC∥EF,AB∥DE,理由是:∵△ABC≌△DEF,∴∠A=∠D,∠ACB=∠DFE,∴AB∥DE,BC∥EF.15. 【解析】 AE=DE ,且AE⊥DE证明:∵△ABE≌△ECD,∴∠B=∠C,∠A=∠DEC,∠AEB=∠D,AE=DE又∵AB⊥BC∴∠A+∠AEB=90°,即∠DEC+∠AEB=90°∴AE⊥DE∴AE与DE垂直且相等.。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4章 三角形 4.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课件 (新版)北师大版
例2 (2017四川宜宾中考)如图4-3-2,已知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 上,AB=DE,∠A=∠D,AC∥DF.试说明:BE=CF.
图4-3-2 分析 由AC∥DF可得∠ACB=∠F,又∠A=∠D,AB=DE,可以利用AAS 得到△ABC≌△DE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得BC=EF,都减 去EC即可得BE=CF.
AD BC,
因为DAB CBA,所以△ABD≌△BAC(SAS).
AB AB,
知识点一 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边边边 1.如图4-3-1,在△ABC和△FED中,AC=FD,BC=ED,要利用“SSS”来判 定△ABC和△FED全等,下面的4个条件中:①AE=FB;②AB=FE;③AE= BE;④BF=BE,可利用的是 ( )
AB=DE,BC=EF (2)已知两角
思路一(找第三边)
思路二(找角)
首先找出AC=DF,然后应用“SSS”判定全等
①找夹角:首先找出∠B=∠E,然后应用 “SAS”判定全等;②找直角用“HL”判定 全等(后面会学到)
思路一(找夹边)
思路二(找角的对边)
首先找出AB=DE,然后应用“ASA”判定全 等
A.①或②
B.②或③
图4-3-1 C.①或③ D.①或④
答案 A 由题意可得,要用“SSS”进行△ABC和△FED全等的判定, 只需AB=FE,若添加①AE=FB,则可得AE+BE=FB+BE,即AB=FE,故①可 以;显然②可以;若添加③AE=BE或④BF=BE,均不能得出AB=FE,故③④ 不可以,故选A.
架不变形,他至少要再钉上
根木条.
()
图4-3-5
A.0 解析 答案
B.1 C.2 D.3 连接AC或BD,构成三角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B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全等三角形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2.教师设计一些需要团队合作完成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提高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在全等三角形的复习中,教师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计一系列具有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转化思想,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互动频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全等三角形的知识。
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同时,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4.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本节课的设计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其性质,能够熟练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新)第四章《4.5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优秀教学案例
在此基础上,我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动手操作、演示实验等,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三角形全等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我还设计了富有挑战性的拓展练习,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5.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实际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采用小组讨论、动手操作、演示实验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思维。
3.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规律。
2. 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实验等方法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总结规律。
4. 教师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几何概念,提高学生的几何素养。
(三)小组合作
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2. 设计小组合作活动,如共同完成一个测量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三角形全等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合作效果。
4. 鼓励学生进行反思,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自己在解决问题中的优点和不足。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4.3.2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如图,∠A=∠D,要使△ABC≌△DBC,还需要补充一个条件:
利用“角边角“判定两三角形全等:
所以△BEC≌△CDA(AAS).
解:因为AD是△ABC的中线,所以BD=CD.
因为CF⊥AD,BE⊥AE,
所以∠CFD=∠BED=90°.
BED=CFD,
)
在△BDE和△CDF中,因为
BDE=CDF,
利用“角角边“判定两三角形全等:
又因为OE⊥AB,OF⊥CB,所以∠OEB=∠OFB.
在△BAC和△EAD中,因为
如图,CE⊥AB,DF⊥AB,垂足分别为E,F,AC∥DB,且AE=BF,那么△AEC≌△BFD的理由是(
所以CE=AD=5 cm,BE=CD,
所以△BDE≌△CDF(AAS).
利用“角边角“判定两三角形全等:
两角及其 夹边
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
或“ASA”).
几何语言:
在△ABC与△A'B'C'中,
∠=∠',
='',所以△ABC≌ △A'B'C' (
∠=∠',
ASA
).
1.〈厦门〉已知: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A=
∠D,AC=DF,且AC∥DF.
试说明:△ABC≌△DEF.
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应用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并进行简单地推理.
如图,CE⊥AB,DF⊥AB,垂足分别为E,F,AC∥DB,且AE=BF,那么△AEC≌△BFD的理由是(
)
∠ACB=∠F
B.
所以△BEC≌△CDA(AAS).
的判定方法看缺什么条件,再去说明什么条件,简言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 三角形——全等三角形中的一线三等角模型(k字型)》优质教学课件
变式:如图3,过△ABC的边AB、AC向外作正方形ABDE和正方形ACFG,AH是BC边上的高,延 长HA交EG于点I. 求证:(1)I是EG的中点.
(2)BC=2AI.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 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大胆地说 说自己的体会、感受或想法。
教师寄语
我们一生中要认识许多人,组建许多 集体,在集体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理解和 宽容,关爱和担当,才能被赋予更大的责 任,从而拥有更多发展的机会,更好的参 与社会、国家的建设,让我们与集体共同 成长!
全等三角形: 一线三等角模型(K字型)
解决问题,认知模型
例2:如图,AB=AC,直线l过点A,BM⊥l,CN⊥l,垂足分别为M、 N,且BM=AN. (1)求证△AMB≌△CNA; (2)求证∠BAC=90°.
变式: 如图,已知:AB⊥BD,ED⊥BD,AB=CD,BC=ED. (1)AC与CE有什么关系?
感谢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聆听
1.李华同学用11块高度都是1cm的相同长方体小木块,垒了两堵与地面垂直的 木墙,木墙之间刚好可以放进一个正方形ABCD(∠ABC=90°,AB=BC), 点B在EF上,点A和C分别与木墙的顶端重合,求两堵木墙之间的距离EF.
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 E.(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①△ADC≌△CEB;②DE=AD+BE; (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DE=AD﹣BE;(3)当直线MN绕点 C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 并加以证明.
(1)判断DF与DC的数量关系为 ,位置关系为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4.用边边边判定三角形全等》课件
4.如图,已知 AE=AD,AB=AC,EC=DB,下列结论: ①∠C=∠B;②∠D=∠E;③∠EAD=∠BAC; ④∠B=∠E.其中错误的是( D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只有④
5.如图,AB=CD,BC=DA,E,F 是 AC 上两点,且 AE=CF, DE=BF,那么图中全等三角形有( C ) A.1 对 B.2 对 C.3 对 D.4 对
解:构造全等三角形.
13.如图,在△ABC 中,AC=BC,D 是 AB 上的一点,AE⊥ CD 于点 E,BF⊥CD 于点 F,若 CE=BF,AE=EF+BF. 试判断 AC 与 BC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AC⊥BC. 理由如下:因为 CE=BF, AE=EF+BF,CF=CE+EF,所以 AE=CF.
11.【2018·铜仁】已知:如图,点 A,D,C,B 在同一条直线上,
AD=BC,AE=BF,CE=DF,试说明:AE∥BF. 解:因为 AD=BC,所以 AC=BD.
AC=BD, 在△ACE 和△BDF 中,AE=BF,
CE=DF, 所以△ACE≌△BDF(SSS).
所以∠A=∠B.所以 AE∥BF.
【点拨】根据已知条件 AB=AC,AE=AD 知,要利用“SSS”推 理得出△ABE≌△ACD,只需要满足 BE=CD 即可,而当 BD= CE 时,可得到 BE=CD,故选 B.
3.如图,在△ABC 和△FED 中,AC=FD,BC=ED,要利用“SSS” 来判定△ABC 和△FED 全等时,下面的 4 个条件中:①AE =FB;②AB=FE;③AE=BE;④BF=BE.可利用的是( A ) A.①或② B.②或③ C.①或③ D.①或④
在△EAO 和△ECO 中,EA=EC(已知), OE=OE(公共边),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4.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边边边
不一定全等 不一定全等 不一定全等
3cm
30°
50°
30°
50° 3cm
结论: 有两个条件对应相等不能保证三角形全等.
30° 3cm
30°
3cm
新知探究
探究活动3:三个条件可以吗? (1)有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30°
60°
30°
60°
结论:三个内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新知探究
(2)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会全等吗?
七年级数学北师版·下册
第四章 三角形
4.3.1 边边边
教学目标 1.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重点) 2.“边边边”判定方法和应用.(难点)
新课导入
为了庆祝国庆节,老师要求同学们回家制作三角形彩旗(如图),那么,老师应 提供多少个数据,才能保证同学们制作出来的三角形彩旗全等呢?一定要知道所有 的边长和所有的角度吗?
课堂小测
3.如图 ,AB=AE,AC=AD,BD=CE,求证:△ABC ≌△AED.
证明:因为BD=CE,
所以BD-CD=CE-CD,
所以BC=ED .
在△ABC和△AED中,
AC=AD(已知), AB=AE(已知), BC=ED(已证),
所以△ABC≌△AED(SSS).
=×
×=
课堂小测
4. 如图,AC=FE,AD=FB,BC=DE. 求证:(1)△ABC≌△FDE ; (2)∠C= ∠E.
证明:(1)因为 AD=FB,
所以 AB=FD(等式性质).
在△ABC 和△FDE 中,
AC=FE(已知), BC=DE(已知), AB=FD(已证),
A。 ?CD=源自E?=。B
F
完整word版,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四章知识点汇总(全)
第四章 三角形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三条重要线段 中线高线全等图形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SSS三角形 SAS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ASAAASHL (适用于Rt Δ)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作三角形一、三角形概念1、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称为三角形,可以用符号“Δ”表示。
2、顶点是A 、B 、C 的三角形,记作“ΔABC ”,读作“三角形ABC ”。
3、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即边AB 、BC 、AC ,有时也用a ,b ,c 来表示,顶点A 所对的边BC 用a 表示,边AC 、AB 分别用b ,c 来表示;4、∠A 、∠B 、∠C 为ΔABC 的三个内角。
二、三角形中三边的关系1、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用字母可表示为a+b>c,a+c>b,b+c>a ;a-b<c,a-c<b,b-c<a 。
2、判断三条线段a,b,c 能否组成三角形:当两条较短线段之和大于最长线段时,则可以组成三角形。
3、确定第三边(未知边)的取值范围时,它的取值范围为大于两边的差而小于两边的和,即.三、三角形中三角的关系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0。
2、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可分为三类:(1)锐角三角形:即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即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我们通常用“Rt Δ”表示“直角三角形”,其中直角∠C 所对的边AB 称为直角三角表的斜边,其余两边称为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钝角三角形:即有一个内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a b c a b -<<+3、判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主要看三角形中最大角的度数。
4、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两直角边乘积的一半。
四、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1、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是指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新)第四章《4.3.2利用“角边角”“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教案
-难点一:理解并区分ASA和AAS判定条件。学生可能会混淆两种判定方法中角的对应关系和边的对应关系。
-举例:学生需要明确ASA中的边是夹在两组相等角之间的边,而AAS中的边不是夹在两组相等角之间的边。
-难点二: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判定方法。学生在面对具体的几何图形时,可能难以确定使用哪种判定方法。
2.利用“角角边”(AAS)判定三角形全等: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掌握当两个三角形中,有两组角和非夹边相等时,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本节课将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实际例题和练习,使学生熟练运用“角边角”和“角角边”判定方法,证明三角形全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运用“角边角”和“角角边”判定方法证明三角形全等,使其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证明方法,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新)第四章《4.3.2利用“角边角”“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新)第四章《几何图形的尺规作图与证明》中的4.3.2节,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点:
1.利用“角边角”(ASA)判定三角形全等: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理解当两个三角形中,有两组角和它们之间的夹边相等时,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观察、分析、操作几何图形,使学生形成对三角形全等的空间观念,提高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认识。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 “角边角”(ASA)判定方法的掌握:学生需要理解并熟练运用ASA判定方法,通过两组角和它们之间的夹边相等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北师大版初北师大版七年级(下)数学第四章三角形教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讲义(含有答案)
三角形全等的断定〔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断定方法SSS 、SAS 、ASA 、AAS ;2、能运用断定方法断定两个三角形全等;3、经理探究断定方法断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来源生活,又应用于生活.1.SSS____________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SSS 〕.这个定理说明,只要三角形的三边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完全确定了,这也是三角形具有__________的原理.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三角形全等.如以下图,:△ABC 与△DEF 的三条边对应相等,求证:△ABC ≌△DEF .证明:在△ABC 与△DEF 中,∴△ABC ≌△DEF 〔SSS 〕.角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角的示意图如下图,说明'''A O B =AOB ∠∠的根据是_________.4.边角边定理三角形全等断定方法2:______和它们的______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SAS 〕 符号语言:在△ABC 与△DEF 中,∴△ABC ≌△DEF 〔SAS 〕.图示:5.探究边边角两边及其一边所对的角分别相等,两个三角形________等.6.ASA_______________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角边角或ASA .▲如以下图,∠D=∠E ,AD =AE ,∠1=∠2.求证:△ABD ≌△ACE .证明:∵∠1=∠2〔〕∴∠1+∠CAD =∠2+∠CAD 〔相等的角加同一个角仍相等〕即∠BAD =∠CAE在△ABD 和△ACE 中, ∠D=∠E 〔〕AD=AE 〔〕∠BAD =∠CAE 〔等量相加〕∴△ABD≌△ACE〔ASA〕.7.AAS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角角边或AAS.▲如图:D在AB上,E在AC上,DC=EB,∠C=∠B.求证:△ACD≌△ABE.证明:在△ACD和△ABE中.∠C=∠B〔〕∠A=∠A〔公共角〕DC=EB〔〕∴△ACD≌△ABE〔AAS〕.参考答案:1.三边分别相等稳定性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4.两边夹角5.不一定全6.两角和它们的夹边7.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1.先证明对应边相等,再证全等〔利用中点、等量相加等〕【例1】如下图,在△ABC和△FED中,AD=FC,AB=FE,BC=ED,求证:△ABC≌△FED.【解析】∵AD=FC,∴AD+DC=FC+DC,即AC=FD.在△ABC和△FED中,∴△ABC≌△FED〔SSS〕.总结:利用“SSS〞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有如下几种常见类型:〔1〕有公共边的两个三角形.〔2〕有公共线段的两个三角形,我们可以用等量相加或相减,推出两边相等.〔3〕含有中点的两个三角形,如图:AB=AC,D是BC的中点,由中点的定义可得:BD=CD.继而可证△ABD≌△ACD.练1.如图,AC=BD,0是AB、CD的中点,求证△AOC≌△BOD.【解析】要证△AOC≌△BOD,只需看这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是否分别相等.证明:∵O是是AB、CD的中点,∴AO=BO,CO=DO.在△AOC和△BOD中,∴△AOC≌△BOD.2.先利用SSS证明三角形全等,继而证明边〔角〕相等,或求边〔角〕【例2】如下图,AB=DC,AC=DB,求证:∠1=∠2.【解析】在△ABC与△DCB中,∴△ABC≌△DCB〔SSS〕.∴∠ABC=∠DCB,∠ACB=∠DBC.∴∠ABC-∠DBC=∠DCB-∠ACB.即∠1=∠2.总结:1.要求证在两个不同三角形内的角相等,往往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2.当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不易证全等时,可以利用等量的和〔差〕相等,将问题转化.3.求证不在同一个三角形内的两边相等,同样可以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练2.如图是“人〞字形屋梁,AB=AC.如今要在程度横梁BC上立一根垂直的支柱支撑屋梁,工人师傅取BC的中点D,然后在A,D之间竖支柱AD.那么这根AD符合“垂直〞的要求吗?为什么?【解析】AD⊥BC符合要求,理由如下:∵点D是BC的中点,∴BD=CD.在△ABD和△ACD中,∴△ABD≌△ACD〔SSS〕.∴∠ADB=∠ADC.又∵∠ADB+∠ADC=180°,∴∠ADB=∠ADC=90°.∴AD⊥BC.练3.如下图,:A,C,F,D四点在同一直线上,AB=DE,BC=EF,AF=DC,求证:AB∥DE.【解析】先根据SSS证明两三角形全等,由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得出:∠A=∠D,即可证明AB ∥DE.证明:∵AF=DC,∴AF-CF=DC-CF.∴AC=DF.在△ABC与△DEF中,∴△ABC≌△DEF〔SSS〕.∴∠A=∠D.∴AB∥DE.练4.:如下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B,AD=CD,求证:∠C=∠A.【解析】连接BD,在△ABD和△CBD中,∴△ABD≌△CBD〔SSS〕.∴∠C=∠A.练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AD=CB,求证:∠A+∠D=180°.【解析】证明:连接AC,在△ADC与△CBA中,∴△ADC≌△CBA〔SSS〕,∴∠ACD=∠CAB,∴AB∥CD,∴∠A+∠D=180°.3.利用SAS直接证明三角形全等【例3】如下图,△ABC,△DEF均为锐角三角形,AB=DE,AC=DF,∠A=∠D.求证:△ABC ≌△DEF.【解析】直接根据SAS可证明△ABC≌△DEF.证明:在△ABC和△DEF中,∴△ABC≌△DEF〔SAS〕.总结:运用“边角边〞断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1〕同一三角形的边、角要放在等号的同一边,按照“边角边〞的顺序书写;〔2〕注意条件里的三个元素必须齐全,且对应相等;〔3〕条件里的三个元素必须对应,一个三角形中的元素依次是“边—角—边〞,另一个三角形的元素也必须依次是“边—角—边〞,假如是其他“边—边—角〞或“角—边—边〞,那么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4〕在条件中,相等的角必须是所给两边的夹角,假如把夹角改为其中一条边的对角,那么不一定全等.练6.〔2021秋•天元区期末〕如图,在△ABC和△DEF中,AB=DE,BC=EF,根据〔SAS〕断定△ABC ≌△DEF,还需的条件是〔〕A.∠A=∠D B.∠B=∠E C.∠C=∠F D.以上三个均可以【解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断定中的SAS,即两边夹角.做题时根据条件,结合全等的断定方法逐一验证,要由位置选择方法.解:要使两三角形全等,且SASAB=DE,BC=EF,还差夹角,即∠B=∠E;A、C都不满足要求,D也就不能选取.应选B.练7.如以下图所示,∠1=∠2,AO=BO,求证:△AOC≌△BOC.【解析】两个三角形包含一个公共边,结合条件,根据SAS可证明△AOC≌△BOC.证明:在△AOC和△BOC中,∴△AOC≌△BOC〔SAS〕.4.先证明对应边或对应角相等,再证明三角形全等【例4】〔2021春•启东市校级月考〕如图,AE=CF,AD∥BC,AD=CB.求证:△ADF≌△CBE.【解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断定定理“SAS〞证得结论.证明:∵AE=CF,∴AE﹣EF=CF﹣EF,即AF=CE.又∵AD∥BC,∴∠A=∠C.∵在△ADF与△CBE中,∴△ADF≌△CBE〔SAS〕.总结:没有直接给出能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1〕先根据条件或求证的结论确定三角形,然后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断定方法,看缺什么条件,再去证什么条件;假如两边,那么要找第三边或夹角;假如一角和该角的一边,那么需要找夹角的另一条边;〔2〕在证明三角形全等时,有些题目的条件含而不露,通常要挖掘出隐含条件,比方公共边、对顶角等,从而为解题所用;〔3〕有些条件需要用到线段与角的和差关系才能得到.练8.〔2021•房山区二模〕如图,AB=AD,AC=AE,∠1=∠2,求证:△ABC≌△ADE.【解析】∠1=∠2,∠BAE是公共角,从而可推出∠DAE=∠BAC,AB=AD,AC=AE,从而可以利用SAS来断定△ABC≌△ADE.证明:∵∠1=∠2,∴∠1+∠BAE=∠2+∠BAE,即∠DAE=∠BAC.在△ABC和△ADE中,∴△ABC≌△ADE〔SAS〕.练9.〔2021•永春县质检〕:如图,点C是线段AB的中点,CE=CD,∠ACD=∠BCE.求证:△AEC≌△BDC.【解析】根据∠ACD=∠BCE,可得出∠ACD+∠DCE=∠BCE+∠DCE,即∠ACE=∠BCD.根据边角边公理可得出△AEC≌△BDC.证明:在△AEC和△BDC中,∵点C是线段AB的中点,∴AC=BC,∵∠ACD=∠BCE,∴∠ACD+∠DCE=∠BCE+∠DCE,即∠ACE=∠BCD,在△AEC和△BDC中,∴△AEC≌△BDC〔SAS〕.点评:此题考察了全等三角形的断定SAS.5.先用SAS证明三角形全等,再证对应边、对应角相等【例5】〔1〕〔2021•十堰〕如图,点D在AB上,点E在AC上,AB=AC,AD=AE.求证:∠B=∠C.【解析】首先根据条件AB=AC,AD=AE,再加上公共角∠A=∠A可利用“SAS〞定理证明△ABE≌△ACD,进而得到∠B=∠C.证明:在△ABE和△ACD中,∴△ABE≌△ACD〔SAS〕.∴∠B=∠C.〔2〕〔2021春•鼓楼区校级月考〕如图,点E,F在AC上,AB∥CD,AB=CD,AE=CF.求证:BF=DE.【解析】先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内错角相等,再证出AF=CE,根据SAS证明△ABF≌△CDE,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即可得出结论.证明:∵AB∥CD,∴∠A=∠C,∵AE=CF,∴AE+EF=CF+EF,即AF=CE,在△ABF和△CDE中,∴△ABF≌△CDE〔SAS〕,∴BF=DE.总结:综合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断定与性质解题步骤如下:〔1〕由问题中的条件,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断定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2〕由三角形全等的性质证得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练10.〔2021秋•涞水县期末〕如图,AB与CD交于点O,OA=OC,OD=OB,∠A=50°,∠B=30°,那么∠D的度数为〔〕A.50° B.30°C.80°D.100°【解析】利用SAS可证明△AOD≌△COB,那么∠D=∠B=30°.解:∵OA=OC,OD=OB,∠AOD=∠COB,∴△AOD≌△COB〔SAS〕,∴∠D=∠B=30°.应选B.练11.〔2021春•锦州校级期中〕如图,点B,E,C,F在同一直线上,在△ABC与△DEF中,AB=DE,AC=DF,假设∠_____=∠______,那么△ABC≌△DEF,所以BC=_____,因此BE=________.【解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断定方法SAS,假设∠A=∠D时,两个三角形全等,得出对应边相等,得出结果.解:假设∠A=∠D时,△ABC≌△DEF;∵在△ABC和△DEF中,∴△ABC≌△DEF〔SAS〕,∴BC=EF,∴BE=CF;故答案为:∠A=∠D,EF,CF.6.先用ASA证全等,再证边角相等【例6】如下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O点,∠1=∠2,∠3=∠4.求证:BO=DO.【解析】先用“ASA 〞证明△ABC ≌△ADC ,得出AB=AD ,再用“SAS 〞证明△ABO ≌△ADO ,可得出结论.证明:在△ABC 和△ADC 中,∴△ABC ≌△ADC 〔ASA 〕.∴AB =AD.在△ABO 与△ADO 中,△ACO ≌△ADO 〔SAS 〕.∴BO =DO .总结: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所以证明分别属于两个三角形的线段相等或角相等的问题,常常通过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来解决.练12.如下图,在△ABC 中,点O 为AB 的中点,AD ∥BC ,过点O 的直线分别交AD ,BC 于点D ,E ,求证:OD =OE.【解析】∵点O 为AB 的中点,∴AO =BO .∵AD ∥BC ,∴∠ADO =∠BEO ,∠DAO =∠EBO.在△AOD 与△BOE 中,∴△AOD ≌△BOE 〔AAS 〕.∴OD =OE .7.先用AAS 证全等,再证边角相等【例7】如下图,∠1=∠2,∠C =∠D ,求证:AC =AD .D C BA O12 3 4【解析】先利用AAS 证明两三角形全等,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C =AD .证明:在△ACB 与△ADB 中,∴△ACB ≌△ADB 〔AAS 〕.∴AC =AD .总结:1. 由“ASA 〞与“AAS 〞可知,两个三角形假如有两个角及任意一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等.2. 注意不用混淆“ASA 〞和“AAS 〞,“ASA 〞是两角及夹边对应相等,“AAS 〞是两角及一对边对应相等.练13.如下图,C ,F 在BE 上,∠A =∠D ,AC ∥DF ,BF =EC .求证:AB =DE .【解析】先利用平行证明角相等,再用等量相减的思想证明BC =EF ,应用AAS 可得△ABC ≌△DEF ,进而得出结论.证明:∵AC ∥DF ,∴∠ACE =∠DFB.又∵∠ACE +∠ACB =180°,∠DFB +∠DFE =180°,∴∠ACB =∠DFE.又BF =EC ,∴BF -CF =EC -CF ,即BC =EF.在△ABC 与△DEF 中,∴△ABC ≌△DEF 〔AAS 〕.∴AB =DE .8.灵敏选用证明方法证〔判断〕全等AB C FED【例8】如下图,∠B=∠DEF,BC=EF,要证△ABC≌△DEF,假设要以“ASA〞为根据,还缺条件_________;以“SAS〞为根据,还缺条件_________;以“AAS〞为根据,还缺条件_________.【解析】一组角和一组边相等,要根据“ASA〞证全等就要求夹边的另一组角相等,故填∠ACB=∠DFE;要根据“SAS〞证全等就要求夹角的另一组边相等,故填AB=DE;要根据“AAS〞证全等就要求另一组角相等,故填∠A=∠D.答案:∠ACB=∠DFE;AB=DE;∠A=∠D.总结:1.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习了4种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分别是“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注意:三角形全等的断定方法中不存在“角边边〞“角角角〞.2.“边边边〞“角边角〞“角角边〞“边角边〞这四种判断方法中,都要求有一组边对应相等.3.在寻求全等条件时,要注意结合图形挖掘图中隐含的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中点、角平分线.4.以及平行线中包含的角的关系,垂直中包含的角的关系,以便顺利求解.练14.如下图,点D在AB上,点E在AC上,且∠B=∠C,那么补充以下一个条件后,仍无法断定△ABE≌△ACD的是〔〕.=AE B.∠AEB=∠ADC==AC【解析】选择A中的AD=AE,加上条件,可根据AAS证明△ABE≌△ACD;选项B中给出∠AEB=∠ADC,加上条件,可得三对角相等,但三对角相等的三角形不一定全等;选项C中的BE=CD,加上条件,可根据AAS证明△ABE≌△ACD;选项D中的AB=AC,加上条件,可根据ASA证明△ABE≌△ACD;应选:B.练15.如下图,BF ⊥AC ,DE ⊥AC ,垂足分别为点F ,E ,BF =DE ,∠B =∠D ,求证:AE =CF.【解析】∵BF ⊥AC ,DE ⊥AC ,∴∠DEC =∠BFA =90°.在△BFA 与△DEC 中,∴△BFA ≌△DEC 〔ASA 〕.∴AF =CE.∴AF +EF =CE +EF.∴AE =CF.练16.如图,将△BOD 绕点O 旋转180°后得到△AOC ,再过点O 任意画一条与AC ,BD 都相交的直线MN ,交点分别为M 和N .试问:线段OM =ON 成立吗?假设成立,请进展证明;假设不成立,请说明理由.【解析】OM =ON 成立.理由是:∵△BOD 绕点O 旋转180°后得到△AOC ,∴△BOD ≌△AOC .∴∠A =∠B ,AO =BO .又∵∠AOM =∠BON ,∴△AOM ≌△BON (ASA).∴OM =ON .练17.如下图,直角三角形ABC 的直角顶点C 置于直线l 上,AC =BC ,现过A ,B 两点分别作直线l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D ,E.DC E FA B BA C DE【解析】〔1〕△ACD ≌△CBE ,证明:∵∠ACB =90°,∴∠ACD +∠BCE =90°.又∵AD ⊥l ,∴∠CAD +∠ACD =90°.∴∠BCE =∠CAD.∵BE ⊥l ,∴∠ADC =∠CEB =90°.在△ACD 与△CBE 中,∠CAD =∠BCE ,∠ADC =∠CEB ,AC =CB ,∴△ACD ≌△CBE 〔AAS 〕.〔2〕由〔1〕可知△ACD ≌△CBE ,∴AD =CE ,CD =BE ,∴AD =CE =CD +DE =BE +DE =3+5=8.1.如下图,AB ∥CD ,OB =OD ,那么由“ASA 〞可以直接断定△______≌△___________.2.如下图,在△ABC 中,AD ⊥BC ,CE ⊥AB ,垂足分别为点D ,E ,AD ,CE 交于点H ,EH =EB =3,AE =4,那么CH 的长是___________.3.如下图,点E ,C 在线段BF 上,BE =CF ,AB ∥DE ,∠ACB =∠F .求证:△ABC ≌△DEF .AC D F EB l4.如下图,∠B =∠E ,∠BAD =∠EAC ,AC =AD ,求证:AB =AE.5.〔2021•厦门校级一模〕如图,A 、B 、C 、D 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B=CD ,EC=DF ,EC ∥DF .求证:△ACE ≌BD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如图,AB=CD ,BE=DF ,AF=EC 。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4.用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课件
谢谢大家
在△BAE 与△DAE 中,∠BAE=∠DAE, AE=AE,
所以△BAE≌△DAE(SAS).所以 BE=DE.
13.已知:如图,在△ABC 和△A′B′C′中,AB=A′B′,AC=A′C′, AM 和 A′M′是中线,且 AM=A′M′. 试说明:△ABC≌△A′B′C′.
【点拨】本题已知条件中有 AM 和 A′M′是中线,因此,可以运 用倍长中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2.【2018·安顺】如图,点 D,E 分别在线段 AB,AC 上,CD 与
BE 相交于 O 点,已知 AB=AC,现添加以下的哪个条件仍
不能判定△ABE≌△ACD( D )
A.∠B=∠C B.AD=AE
C.BD=CE
D.BE=CD
3.【2018·黔东南】下列各图中 a,b,c 为三角形的边长,则甲、 乙、丙三个三角形和左侧△ABC 全等的是( B )
6.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E,F 分别是 AD 和 AD 的延长 线上的点,且 DE=DF,连接 BF,CE,有下列说法:①CE =BF;②△ABD 和△ACD 面积相等;③BF∥CE;④△BDF ≌△CDE.其中正确的有( D )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7.如图,AA′,BB′表示两根长度相同的木条,若 O 是 AA′,BB′
11.【2018·湘潭】如图,在正方形 ABCD 中,AF=BE,AE 与 DF 相交于点 O.
(2)求∠AOD 的度数. 解:因为△DAF≌△ABE, 所以∠ADF=∠BAE. 又因为∠DAF=90°,所以∠DAO+∠BAE=90°. 所以∠DAO+∠ADF=90°. 所以∠AOD=90°.
12.【2019·桂林】如图,AB=AD,BC=DC,点 E 在 AC 上.
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四章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归纳总结 (无答案)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运用知识清单全等三角形的认识与性质 全等图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图形. 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就是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分别相等;反之,如果两个三角形的边和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对应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及周长面积均相等.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与表示: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作全等三角形.能够相互重合的顶点、边、角分别叫作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全等符号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面积相等.寻找对应边和对应角,常用到以下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常是对应边. (4)有公共角的,公共角常是对应角. (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常是对应角.(6)两个全等的不等边三角形中一对最长边(或最大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一对最短边(或最小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要想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找出对应的元素是关键.考点扫描板块一 全等三角形的认识【例1】 (四川遂宁)已知ABC ∆中,AB BC AC =≠,作与ABC ∆只有一条公共边,且与ABC ∆全等的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一共能作出 个.【例2】 如图所示,ABD CDB ∆∆≌,下面四个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ABD ∆和CDB ∆的面积相等B.ABD ∆和CDB ∆的周长相等C.A ABD C CBD ∠+∠=∠+∠D.AD BC ∥,且AD BC =【拓展延伸1】已知ABC DEF ≌△△,DEF △的周长为32cm ,912DE cm EF cm ==,,则AB = ,BC = ,AC = .板块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应用DCBA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 边角边定理(SAS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 角边角定理(ASA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 边边边定理(SS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 角角边定理(AAS ):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 斜边、直角边定理(HL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运用三角形全等可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两直线垂直等问题,在证明的过程中,注意有时会添加辅助线.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SAS HL SSS →⎧⎪→⎨⎪→⎩找夹角已知两边 找直角 找另一边ASA AAS SAS AAS ⎧⎪⎧⎪⎨⎪⎨⎪⎪⎪⎩⎩边为角的对边→找任意一角→ 找这条边上的另一角→已知一边一角 边就是角的一条边 找这条边上的对角→ 找该角的另一边→ ASAAAS →⎧⎨→⎩找两角的夹边已知两角 找任意一边全等三角形的图形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典型形式: ⑴ 平移全等型⑵ 对称全等型⑶ 旋转全等型由全等可得到的相关定理:⑴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⑵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⑷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⑸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⑹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⑺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平移全等模型【例3】 已知:如图,AB DE ∥,AC DF ∥,BE CF =. 求证:AB DE =.【例4】 如图,AC DE ∥,BC EF ∥,AC DE =.求证:AF BD =.【拓展延伸1】如图所示:AB CD ∥,AB CD =.求证:AD BC ∥.对称全等模型【例5】 已知:如图,B 、E 、F 、C 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B DC =,BE CF =,B C ∠=∠.求证:OA OD =.【拓展延伸1】已知:如图,AD BC =,AC BD =,求证:C D ∠=∠.【拓展延伸2】已知,如图,AB AC =,CE AB ⊥,BF AC ⊥,求证:BF CE =.【例6】 如图所示, 已知AB DC =,AE DF =,CE BF =,证明:AF DE =.【拓展延伸1】在凸五边形中,B E ∠=∠,C D ∠=∠,BC DE =,M 为CD 中点.求证:AM CD ⊥.基本旋转全等模型【例7】 (成都市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E 为CD 中点,连结AE 并延长AE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FC AD =.【例8】 如图,AB CD ,相交于点O ,OA OB =,E 、F 为CD 上两点,AE BF ∥,CE DF =.求证:AC BD ∥.【例9】 已知:BD CE 、是ABC ∆的高,点P 在BD 的延长线上,BP AC =,点Q 在CE 上,CQ AB =,求证:⑴AP AQ =;⑵AP AQ ⊥.F DC BAM EDC BAK 字型模型【例10】 E 、F 分别是正方形ABCD 的BC 、CD 边上的点,且BE CF =.求证:AE BF ⊥.【拓展延伸】E 、F 、G 分别是正方形ABCD 的BC 、CD 、AB 边上的点,GE EF ⊥,GE EF =.求证:BG CF BC +=.课后作业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是:⑴ ;⑵ ;⑶ ;⑷ ;⑸ ;⑹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对应边、对应角、周长、面积都分别 .2、不能确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A .三边对应相等B .两边及其夹角相等C .两角和任一边对应相等D .三个角对应相等3、如图,ABC △中,90C AC BC AD ∠=︒=,,平分CAB ∠交BC 于D ,DE AB ⊥于E 且6AB cm =,则DEB △的周长为( )A .40 cmB .6 cmC .8cmD .10cmPDQCBEAEDCBA4、如图,△ABC ≌ΔADE ,若∠B =80°,∠C =30°,∠DAC =35°,则∠EAC 的度数为 ( ) A .40°B .35°C .30°D .25°5、已知: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点E 是CD 的中点,BE 的延长线与AD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求证:BCE FDE ∆∆≌.6、如图所示:AB AC =,AD AE =,CD 、BE 相交于点O .求证:OA 平分DAE ∠.7、如图所示,C 是AB 的中点,CD CE =,DCA ECB ∠=∠,求证DAE EBD ∠=∠.8、如图,AB AC =,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AM CD ⊥于M ,AN BE ⊥于N .求证:AM AN =.全等三角形与旋转问题知识清单把图形G 绕平面上的一个定点O 旋转一个角度θ,得到图形G ',这样的由图形G 到G '变换叫做旋转变换,点O 叫做旋转中心,θ叫做旋转角,G '叫做G 的象;G 叫做G '的原象,无论是什么图形,在旋转变换下,象与原象是全等形.很明显,旋转变换具有以下基本性质:①旋转变换的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②对应直线的交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变换多用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正方形等较规则的图形上,其功能还是把分散的条件盯对集中,以便于诸条件的综合与推演.考点扫描“拉手”模型【例1】 已知:如图,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CBN ∆是等边三角形.求证:AN BM =.【例2】 如图,B ,C ,E 三点共线,且ABC ∆与DCE ∆是等边三角形,连结BD ,AE 分别交AC ,DC于M ,N 点.求证:CM CN =.【拓展延伸1】已知:如图,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CBN ∆是等边三角形.求证:CF 平分AFB ∠.【拓展延伸2】如图,点为线段上一点,、是等边三角形,是中点,是中点,求证:是等边三角形.C AB ACM ∆CBN ∆D ANE BM CDE ∆等边三角形共顶点模型【例3】 如图,等边三角形与等边共顶点于点.求证:.等腰直角三角形共顶点问题【例4】 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中,,,为中点,.求证:为定值.【拓展延伸1】如图,正方形绕正方形中点旋转,其交点为、,求证:.正方形旋转模型【例5】 、分别是正方形的边、上的点,且,,为垂足,求证:.ABC ∆DEC ∆C AE BD=ABC 90B =︒∠AB a =O AC EO OF ⊥BE BF+OGHK ABCD O E F AE CF AB +=E F ABCD BC CD 45EAF =︒∠AH EF ⊥H AH AB =【拓展延伸1】如图,正方形的边长为,点在线段上运动,平分交边于点.求证:.【例6】 以△ ABC 的两边AB 、AC 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BDE 、ACFG ,求证:CE=BG ,且CE ⊥BG .对角和180°模型【例7】 如图所示,ABC ∆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BDC ∆是顶角为120o 的等腰三角形,以D 为顶点作一个60o 的MDN ∠,点M 、N 分别在AB 、AC 上,求AMN ∆的周长.ABCD 1F CD AE BAF ∠BC E AF DF BE =+OGFEDCA【例8】 (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B =∠D =,E 、F 分别是边BC 、CD 上的点,且∠EAF=∠BAD .求证:EF =BE FD;(2)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 B+∠ D =,E 、F 分别是边BC 、CD 上的点,且∠ EAF=∠ BAD , (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不用证明.90︒12+FED CBA180︒12FEDB A课后作业1、如图,已知和都是等边三角形,、、在一条直线上,试说明与相等的理由.2、(湖北省黄冈市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已知:如图,点是正方形的边上任意一点,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点.求证:.3、已知:如图,点为线段上一点,、是等边三角形.、分别是、 的高.求证:.4、在等腰直角中,,,是的中点,点从出发向运动,交于点,试说明的形状和面积将如何变化.5、如图,正方形中,.求证:.ABC ∆ADE ∆B C D CE AC CD+E ABCD AB D DF DE ⊥BC F DE DF=C AB ACM ∆CBN ∆CG CH ACN ∆MCB ∆CG CH=ABC ∆90ACB ∠=o AC BC =M AB P B C MQ MP ⊥AC Q MPQ∆ABCD FAD FAE ∠=∠BE DF AE +=6、等边和等边的边长均为1,是上异于的任意一点,是上一点,满足,当移动时,试判断的形状.全等三角形与中点问题知识清单三角形中线的定义:三角形顶点和对边中点的连线三角形中线的相关定理: 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线三线合一(底边的中线、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的高重合) 三角形中位线定义: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中位线判定定理:经过三角形一边中点且平行于另一边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中线中位线相关问题(涉及中点的问题)见到中线(中点),我们可以联想的内容无非是倍长中线以及中位线定理(以后还要学习中线长公式),尤其是在涉及线段的等量关系时,倍长中线的应用更是较为常见.考点扫描倍长中线模型【例1】 在△ABC 中,9,5==AC AB ,则BC 边上的中线AD 的长的取值范围是什么?【拓展延伸1】已知:ABC ∆中,AM 是中线.求证:1()2AM AB AC <+.ABD ∆CBD ∆E BE AD ⊥A D 、F CD 1AE CF +=E F 、BEF∆【例2】 如图,ABC ∆中,<AB AC ,AD 是中线.求证:<DAC DAB ∠∠.【拓展延伸1】如图,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延长BE 交AC 于F ,AF EF =,求证:AC BE =.【例3】 如图所示,已知ABC ∆中,AD 平分BAC ∠,E 、F 分别在BD 、AD 上.DE CD =,EF AC =.求证:EF ∥AB类倍长中线模型【例4】 已知AD 为ABC ∆的中线,ADB ∠,ADC ∠的平分线分别交AB 于E 、交AC 于F .求证:BE CF EF +>.【拓展延伸1】在Rt ABC ∆中,90A ∠=︒,点D 为BC 的中点,点E 、F 分别为AB 、AC 上的点,且ED FD ⊥.以线段BE 、EF 、FC 为边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若能,该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中位线的运用【例5】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中,AD BC =,E 、F 分别是AB 和CD 的中点,AD 、EF 、BC的延长线分别交于M 、N 两点. 求证:AME BNE ∠=∠.【例6】 在四边形ABCD 中,设M ,N 分别为CD ,AB 的中点,求证()12MN AD BC +≤,当且仅当AD BC ∥时等号成立.【例7】 如图,在五边形ABCDE 中,,BAC EAD ∠=∠,F 为CD 的中点.求证:BF EF =.课后作业1、如图,在等腰ABC ∆中,AB AC =,D 是BC 的中点,过A 作AE DE ⊥,AF DF ⊥,且AE AF =.求证:EDB FDC ∠=∠.2、如图,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且BE AC =,延长BE 交AC 于F ,AF 与EF 相等吗?为什么?3、如图,在ABC ∆中,AD 交BC 于点D ,点E 是BC 中点,EF AD ∥交CA 的延长线于点F ,交EF 于点G ,若BG CF =,求证: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全等三角形与角平分线问题知识清单与角平分线相关全等问题 角平分线的两个性质:⑴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⑵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它们具有互逆性.角平分线是天然的、涉及对称的模型,一般情况下,有下列三种作辅助线的方式: 1. 由角平分线上的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2. 过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角平分线的垂线,从而形成等腰三角形, 3. OA OB =,这种对称的图形应用得也较为普遍,考点扫描角平分线基本性质与全等的关系【例1】 已知ABC ∆中,AB AC =,BE 、CD 分别是ABC ∠及ACB ∠平分线.求证:CD BE =.【例2】 如图所示:AB AC =,AD AE =,CD 、BE 相交于点O .求证:OA 平分DAE ∠.【拓展延伸1】如图,已知E 是AC 上的一点,又12∠=∠,34∠=∠.求证:ED EB =.【拓展延伸2】如图所示,OP 是AOC ∠和BOD ∠的平分线,OA OC =,OB OD =.求证:AB CD =.两边作垂线问题【例3】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C 平分BAD ∠,过C 作CE AB E ⊥于,并且1()2AE AB AD =+,则ABC ADC ∠+∠等于多少?【拓展延伸1】ABC ∆中,D 为BC 中点,DE BC ⊥交BAC ∠的平分线于点E ,EF AB ⊥于F EG AC⊥于G .求证:BF CG =.作角平分线的垂线问题【例4】 如图所示,在ABC ∆中,AC AB >,M 为BC 的中点,AD 是BAC ∠的平分线,若CF AD ⊥且交AD 的延长线于F ,求证()12MF AC AB =-.【例5】 如图所示,在ABC ∆中,AD 平分BAC ∠,AD AB =,CM AD ⊥于M ,求证2AB AC AM +=.取线段长度相等【例6】 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A ∠的平分线AE 交DC 于E ,求证:当BE 是B ∠的平分线时,有AD BC AB +=.【例7】 如图,在ABC ∆中,AB BD AC +=,BAC ∠的平分线AD 交BC 与D .求证:2B C ∠=∠.课后作业1、在ABC ∆中,AD 平分BAC ∠,AB BD AC +=.求:B C ∠∠的值.2、如图,ABC ∆中,AB AC =,BD 、CE 分别为两底角的外角平分线,AD BD ⊥于D ,AE CE ⊥于E .求证:AD AE =.3、如图,已知在ABC ∆中,3ABC C ∠=∠,12∠=∠,BE AE ⊥.求证:2AC AB BE -=.4、如图,180A D ∠+∠=︒,BE 平分ABC ∠,CE 平分BCD ∠,点E 在AD 上.① 探讨线段AB 、CD 和BC 之间的等量关系. ② 探讨线段BE 与CE 之间的位置关系.全等三角形截长补短及方法总结知识清单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1) 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2) 遇到三角形的中点或中线,倍长中线或倍长类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3) 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4) 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5) 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考点扫描截长模型【例1】 已知ABC ∆中,60A ∠=o ,BD 、CE 分别平分ABC ∠和.ACB ∠,BD 、CE 交于点O ,试判断BE 、CD 、BC 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例2】 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A ∠的平分线AE 交DC 于E ,求证:当BE 是B ∠的平分线时,有AD BC AB +=.“补短”模型【例3】 已知:如图,ABCD 是正方形,∠FAD =∠FAE . 求证:BE +DF =AE .【例4】 点M ,N 在等边三角形ABC 的AB 边上运动,BD =DC ,∠BDC =120°,∠MDN =60°,求证MN =MB +NC .补形法【例5】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90A C ︒∠=∠=,AB AD =,若这个四边形的面积为16,则BC CD+=___________.对称法【例6】 如图,ABC △中,由点A 作BC 边上的高线,垂足为D . 如果2C B ∠=∠,求证:AC CD BD +=.旋转法【例7】 正方形ABCD 中,E 为上的一点,F 为CD 上的一点,BE DF EF +=,求EAF ∠的度数.【拓展延伸1】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 中,在边CD 上任取一点Q ,连AQ ,过D 作DP AQ ⊥,交AQ 于R ,交BC 于P ,正方形对角线交点为O ,连OP OQ ,.求证:OP OQ ⊥.割补面积法【例8】 如图P 为等腰三角形ABC 的底边AB 上的中点,PE AC ⊥于点E ,PF BC ⊥于点F ,AD BC⊥于点D ,,求证:PE PF AD +=.【拓展延伸1】如图,点P 为等腰三角形ABC 的底边BA 的延长线上的一点,PE CA ⊥的延长线于点E ,PF BC ⊥于点F ,AD BC ⊥于点D .PE 、PF 、AD 之间存在着怎样的数量关系?【例9】 如图,点P 为正三角形ABC 内任意一点,PE AC ⊥于点E ,PF BC ⊥于点F ,PG AB ⊥于点G ,AD ⊥BC 于点D .PE 、PF 、PG 、AD 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BD=CE
10
练一练
如图,AB∥CD,AD∥BC,那么
AB=CD吗?为什么?
AD与BC呢?
D
Cபைடு நூலகம்
A
B
重要思路:两直线平行,可以找到等角.
11
练一练
如图,D在AB上,DF交AC于点E,DE=FE, FC∥AB,若AB=4,CF=3, 则BD的长是( ) A.0.5 B.1 C.1.5 D.2
D
9
练一练 如图,AD=AE,∠B=∠C,
请证明:BD=CE.
D B
A 证明:∵在△ABE和△ACD中,
∠B=∠C (已知)
E
∠A=∠A (公共角)
AE=AD (已知)
C ∴ △ABE≌△ACD(AAS)
∴ BD=CE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不是三角 形的边 ∴ AD=AE(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第四章 三角形
1
复习
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1: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用符号表达:
指明范围
A
在△ABC和△A′B′C′中,
三个条件
AB=A′B′, AC=A′C′,BC=B′C′
B
∴△ABC≌△A′B′C′ (SSS)
写出结论
C A'
B'
C'
∴ △AOC≌△BOD ( ASA )
8
练一练 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请说明理由.
A
在△ABC和△DBC中,
110
_∠__A_B__C_=_∠__DBC(已知)B ∠__A__=_∠__D__(__已知)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 三角形3 第2课时 利用“角边角”“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
下面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并说明理由.
不全等,因为并不符合
A
ASA 或 AAS 的判定条件. B
C
D
2. (陕西·中考) 如图,在 △ABC 中,点 D 在边 BC 上, CD = AB, DE∥AB,∠DCE =∠A. 求证:DE = BC. 解:因为 DE∥AB, 所以∠ABC =∠CDE. 在△CDE 和△ABC 中, 因为 ∠CDE =∠ABC, CD = AB, ∠DCE =∠BAC,
B
图二 C
“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
做一做
如果“两角及一边”条件中的边是两角所夹的边
,比如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 60° 和 80°,它们所夹
的边为 2 cm,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你画的三角形
与同伴画的一定全等吗?
改变角度和边长,你
能得到同样的结论吗?
60°
80°
2 cm
归纳总结
“角边角”判定方法
60°
80°
2 cm
归纳总结
“角角边”判定方法 文字语言: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
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几何语言: 在△ABC 和△A′B′C′ 中,
A
A′
因为 ∠A =∠A′, ∠B =∠B′,
AC = A′C′,
B
C B′
C′
所以 △ABC≌△A′B′C′(AAS).
有四种可能:三条边、 三个角、两边一角和 两角一边.
由前面的讨论我们知道,如果给出一个三角形三 条边的长度,那么由此得到的三角形都是全等的.
探究新知
1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角边角”)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 三角形3 第1课时 利用“边边边”判定三角形全等
解题思路:
A
先找隐含条件 公共边 AD
再找现有条件 AB = AC
最后找准备条件
B
D
C
BD = CD
D 是 BC 的中点
准备条件
解:因为 D 是 BC 中点,
A
指明 所以 BD = DC.
范围 在△ABD 与△ACD 中,
摆齐 根据
因为 AB = AC ,
BD = CD,
B
AD = AD ,
所以△ABD≌△ACD (SSS).
D
C
写出 结论
针对训练 1. (邻水县期末)如图,AB = DC ,若要用“SSS”证 明△ABC≌△DCB,需要补充一个条件, 这个条件是 AC = BD (填一个条
2. 如图,AB = AC,DB = DC,请说明∠B =∠C 成立的理由.
解:连接 AD.
A
在△ABD 和△ACD 中,
因为 AB = AC,DB = DC,
AD = AD,
所以△ABD≌△ACD .
D
所以∠B =∠C .
B
C
2 三角形的稳定性
由上面的结论可知,只要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 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完全确定了.
探究活动:请同学们动手用三根木条钉成一个三角形框 架,再用四根木条钉成框架,看看它们的形状能否改变?
大小和形状 固定不变
形状可以改变
三角形的稳定性 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 你还能举出一些其他的例子吗?
针对训练
3. 如图,桥梁的斜拉钢索是三角形的结构,主要是为了
A. 节省材料,节约成本 B. 保持对称
(C )
C. 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4.2、图形的全等
小试身手
问题一: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边长相等的正方形都是全等图形。
√
(2) 同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上,4个小五 角 星都是全等图形。 √
(3)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 (4) 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
(5) 半径相等的两个圆是全等图形。 √
问题二
A
C
O 0 B
D
1、若△AOC≌△BOD,对应 边是 ,对应角是 ; 2、若△ABD≌△ACD,对应边 是 ,对应角是 ; 3、若△ABC≌△CDA,对应 边是 ,对应角是 ; 4、若△ABE≌△ACD,对应 边是 ,对应角是 ;
一.全等图形
请欣赏图片1
请欣赏图片2
两个能够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
1.观察下面两组图形,它们是不是全等图形?为什么?与 同伴进行交流。
2.如果两个图形全等,它们的形状和大小一定都相同吗?
(1 )
(2)
如果两个图形全等,它们的 形状和大小一定都相等
二.全等三角形
A
D
1.全等三角形 的定义?
B
A
B A
D
C D C
A
已知:△ABC≌△ADC
B DC 与BC对应的线段:_________ D C
与AD对应的线段:_________ AB AC 与AC对应的线段:__________
∠ACD 与∠ACB对应的角:________
∠D 与∠B对应的角:_________
∠DAC 与∠BAC对应的角:____________
如图,若△ABC≌△EFC,CF=3cm,∠EFC=64°,
3 cm,∠B =_____. 64° 则BC=_____
2023年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四章三角形中考重难点(模型观念)四大常考全等模型
中考重难点(模型观念) 四大常考全等模型
模型解读
·数学
模型一 平移型 (1)特征:沿同一直线平移可得两三角形重合.模型展示如下:
已知: AE=BF, CB∥DF, AC∥DE 结论:△ABC≌△EFD
(2)解题思路: 判断三角形全等的关键: ①加(减)共线部分,得某一对应边相等; ②利用平行线性质找对应角相等.
·数学 4.如图,在△ABC中,∠ACB=90°,点E在AC的延长线上, ED⊥AB于点D,若BC=ED,试说明:CE=DB.
解:因为ED⊥AB,所以∠ADE=∠ACB=90°, 因为∠A=∠A,ED=BC,所以△AED≌△ABC(AAS). 所以AE=AB,AC=AD.所以CE=DB.
·数学
模型三 旋转型 (1)特征: ①共顶点,绕该顶点旋转可得两三角形重合; ②不共顶点,绕某一点旋转后,再平移可得到两三角形重合.
解:因为∠BAC=∠DAE, 所以∠BAC+∠DAC=∠DAE+∠DAC, 即∠BAD=∠CAE.
AB=AC 在△BAD和△CAE中,ቐ∠BAD=∠CAE,
AD=AE 所以△BAD≌△CAE(SAS).所以BD=CE.
·数学 6.如图,点C,E,F,B在同一直线上,点A,D在BC异侧, AB∥CD,AE=DF,∠A=∠D. (1)试说明:△ABE≌△DCF; (2)若AB=CF,试说明:△CFD是等腰三角形.
三垂直型
·数学
考虑:△ABE≌△ECD 结论:BC=BE+EC=AB+CD
(2)三个直角(不在同一直线上):
·数学
考虑:△ABE≌△BCD 结论:EC=AB-CD
考虑:△ABE≌△ECD 结论:BC=AB-CD
·数学 7.如图,在△ABC中,∠ACB=90°,AC=BC,点E是 ∠ACB内部的一点,连接CE,作AD⊥CE,BE⊥CE,垂 足分别为点D,E. (1)试说明:△BCE≌△CAD; (2)若BE=5,DE=7,BC=13,则△ACD的周长是 30 .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四章 证明(构造)全等三角形常用方法与技巧(含答案)
第四章证明(构造)全等三角形常用方法与技巧一、截长补短法1.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AB上一点,点G在AD上,且∠GCE=45°,则GE=BE+GD成立吗?为什么?解:成立.理由如下:如图,延长AD至F,使DF=BE,连接CF.在正方形ABCD中,BC=DC,∠B=∠CDA=90°,所以∠CDF=∠B=90°.又因为BE=DF,所以△CBE≌△CDF(SAS).所以CE=CF,∠BCE=∠DCF.所以∠BCE+∠ECD=∠DCF+∠ECD.所以∠ECF=∠BCD=90°.因为∠GCE=45°,所以∠GCF=∠GCE=45°.又因为CE=CF,GC=GC,所以△ECG≌△FCG(SAS).所以GE=GF.所以GE=DF+GD=BE+GD.2.如图,在△ABC 中,BE 是∠ABC 的平分线,AD ⊥BE ,垂足为D.试说明:∠2=∠1+∠C.解:如图,过点B 作BG ⊥BC 交CF 的延长线于点G.因为∠ACB =90°,所以∠2+∠ACF =90°.因为CE ⊥AD ,所以∠AEC =90°.所以∠1+∠ACF =180°-∠AEC =180°-90°=90°.因为CE ⊥AD ,所以∠AEC =90°.所以∠1+∠ACF =180°-∠AEC =180°-90°=90°.在△ABD 和△F BD 中,⎩⎪⎨⎪⎧∠ABD =∠FBD ,BD =BD ,∠ADB =∠FDB =90°,所以△ABD ≌△FBD (ASA).所以∠2=∠DFB .又因为∠DFB =180°-∠AFC ,∠1+∠C =180°-∠AFC ,所以∠DFB =∠1+∠C .所以∠2=∠1+∠C .3.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ACB =90°,AC =BC ,∠ABC =45°,点D 为BC 的中点,CE ⊥AD 于点E ,其延长线交AB 于点F ,连接DF.试说明:∠ADC =∠BDF.解:如图,过点B 作BG ⊥BC 交CF 的延长线于点G.因为∠ACB =90°,所以∠2+∠ACF =90°.因为CE ⊥AD ,所以∠AEC =90°.所以∠1+∠ACF =180°-∠AEC =180°-90°=90°.因为CE ⊥AD ,所以∠AEC =90°.所以∠1+∠ACF =180°-∠AEC =180°-90°=90°.所以∠1=∠2.在△ACD 和△CBG 中,⎩⎪⎨⎪⎧∠1=∠2,AC =CB ,∠ACD =∠CBG =90°,所以△ACD ≌△CBG (ASA).所以∠ADC =∠G ,CD =BG .因为点D 为BC 的中点,所以CD =BD .所以BD =BG .所以∠GBF =∠DBG -∠DBF =90°-45°=45°.所以∠DBF =∠GBF .在△BDF 和△BGF 中,⎩⎪⎨⎪⎧BD =BG ,∠DBF =∠GBF ,BF =BF ,所以△BDF ≌△BGF (SAS).所以∠BDF =∠G .所以∠ADC =∠BDF .四、旋转法4. 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为BC 上的一点,F 为CD 上的一点,BE +DF =EF ,求∠EAF 的度数.解:如图,延长CB 到点H ,使得BH =DF ,连接AH.所以∠D =∠ABH =90°.在△ABH 和△ADF 中,⎩⎪⎨⎪⎧AB =AD ,∠ABH =∠D =90°,BH =DF ,所以△ABH ≌△ADF (SAS).所以AH =AF ,∠BAH =∠DAF .所以∠BAH +∠BAF =∠DAF +∠BAF .所以∠HAF =∠BAD =90°.因为BE +DF =EF ,所以BE +BH =EF ,即EH =EF .在△AEH 和△AEF 中,⎩⎪⎨⎪⎧AH =AF ,AE =AE ,EH =EF ,所以△AEH ≌△AEF (SSS).所以∠EAH =∠EAF .所以∠EAF=12∠HAF =45°.五、倍长中线法5. 如图,在△ABC 中,D 为BC 的中点.若AB =5,AC =3,求AD 长度的取值范围.解:如图,延长AD 至点E ,使DE =AD ,连接BE.因为D 为BC 的中点,所以CD =BD.又因为AD =ED ,∠ADC =∠EDB ,所以△ADC ≌△EDB(SAS).所以AC =EB.因为AB -EB<AE<AB +EB ,又因为AB =5,AC =3,所以2<2AD<8. 所以1<AD<4.综合练习1.如图,在△ABC 中,D 是AB 上一点,DF 交AC 于点E ,AE =EC ,DE =EF ,则下列结论中:①∠ADE =∠EFC ;②∠ADE +∠ECF +∠FEC =180°;③∠B +∠BCF =180°;④S △ABC =S 四边形DBCF ,正确的结论有(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2.如图,D ,E ,F 分别为AB ,AC ,BC 上的点,且DE ∥BC ,△ABC 沿线段DE 折叠,使点A 落在点F 处.若∠B=50°,则∠BDF =________.3.如图,已知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AC ,BD 交于点O ,过点O 任作一条直线分别交AD ,BC 于点E ,F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4.如图,AD ,AE 分别是△ABC 的角平分线、高线,且∠B =50°,∠C =70°,则∠EAD =________.5.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中,AC 平分∠BAD ,CE ⊥AB 于点E ,且AE =1(AB +AD ),若∠D =115°,则∠B =________.6.如图①,在Rt△ABC中,AB=AC,∠BAC=90°,过点A的直线l绕点A旋转,BD⊥l于D,CE⊥l于E.(1)试说明:DE=BD+CE.(2)当直线l绕点A旋转到如图②所示的位置时,(1)中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说明;若不成立,请探究DE,BD,CE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写出探究过程.7.在△ABC中,AB=AC,D是直线BC上一点,以AD为一边在AD的右侧作△ADE,使AE=AD,∠DAE=∠BAC,连接CE.设∠BAC=α,∠DCE=β.(1)如图①,点D在线段BC上移动时,角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请说明理由;(2)如图②,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移动时,角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请说明理由;(3)当点D在线段BC的反向延长线上移动时,请在图③中画出完整图形并猜想角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A2.80° 3.144.10° 点拨:由AD 平分∠BAC ,可得∠DAC =12∠BAC =12×(180°-50°-70°)=30°.由AE ⊥BC ,可得∠EAC =90°-∠C =20°,所以∠EAD =30°-20°=10°.5.65° 点拨:过C 作CF ⊥AD ,交AD 的延长线于F .因为AC 平分∠BAD ,所以∠CAF =∠CAE .因为CF ⊥AF ,CE ⊥AB ,所以∠AFC =∠AEC =90°.在△CAF 和△CAE 中,⎩⎪⎨⎪⎧∠CAF =∠CAE ,∠AFC =∠AEC ,AC =AC ,所以△CAF ≌△CAE (AAS ).所以FC =EC ,AF =AE .因为AE =12(AB +AD ), 所以AF =12(AE +EB +AD ), 即AF =BE +AD .所以DF =BE .在△FDC 和△EBC 中,⎩⎪⎨⎪⎧CF =CE ,∠CFD =∠CEB ,DF =BE ,所以△FDC ≌△EBC (SAS ).所以∠FDC =∠EBC .又因为∠ADC =115°,所以∠FDC =180°-115°=65°.所以∠B =65°.6.解:(1)因为BD ⊥l ,CE ⊥l ,所以∠ADB =∠AEC =90°.又因为∠BAC=90°,所以∠BAD+∠CAE=90°.所以∠DBA=∠CAE.因为AB=AC,∠ADB=∠CEA=90°,所以△ABD≌△CAE(AAS).所以AD=CE,BD=AE.则AD+AE=BD+CE,即DE=BD+CE.(2)(1)中结论不成立.DE=BD-CE.同(1)说明△ABD≌△CAE,所以BD=AE,AD=CE.又因为AE-AD=DE,所以DE=BD-CE.7.解:(1)α+β=180°理由:因为∠DAE=∠BAC,所以∠DAE-∠CAD=∠BAC-∠CAD,即∠BAD=∠CAE.又因为AB=AC,AD=AE,所以△ABD≌△ACE(SAS).所以∠ABC=∠ACE.在△ABC中,∠BAC+∠ABC+∠ACB=180°,∠ABC=∠ACE,所以∠BAC+∠ACB+∠ACE=180°.因为∠ACB+∠ACE=∠DCE=β,所以α+β=180°.(2)α=β理由:因为∠DAE=∠BAC,所以∠BAD=∠CAE.又因为AB=AC,AD=AE,所以△ABD≌△ACE(SAS).所以∠ABC=∠ACE.因为∠ABC+∠BAC+∠ACB=180°,∠ACB+∠ACD=180°,所以α=β.(3)α=β.画图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
A
B
C
D
1
2
图 2 七年级下数学第五章《三角形》测试题
班级: 姓名: 组号
一、细心选一选:(每题3分,共30分) 本卷满分:共100分 1、在下列各组图形中,是全等的图形是( )
A 、
B 、
C 、
D 、
2、如图1,⊿AOB ≌⊿COD ,A 和C ,B 和D 是对应顶点,若BD=8,AD=10,AB=5,则CD 的长为( )
A 、10
B 、8
C 、5
D 、不能确定
3、如图2,已知∠1=∠2,要说明⊿ABD ≌⊿ACD ,还需从下列条件中选一个,错误的选法是( )
A 、∠ADB=∠ADC
B 、∠B=∠
C C 、DB=DC
D 、AB=AC
4、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如图3所示的情况,在电线杆上拉两条钢筋,来加固电线杆,这是利用了三角形的( )
A 、稳定性
B 、全等性
C 、灵活性
D 、对称性 5、如图4所示,已知AB ∥CD ,AD ∥BC ,那么图中共有全等三角形( )
A 、8对
B 、4对
C 、2对
D 、1对 6、下列语句:①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②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是全等图形;③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它们的形状和大小一定都相同; ④边数相同的图形一定能互相重合。
其中错误的说法有(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7、如果一个三角形两边上的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任意三角形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一边和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 、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 、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 、面积相等,且有一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9、如图,AB=CD ,AD=BC ,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A
B ∥CD B .AD ∥B
C C .∠A=∠C
D .BD 平分∠ABC
A D
C
B
O
图4
图3
A
B C
D E 图4
图7 图8
10、根据下列条件作三角形,不能唯一确定三角形的是( )
A 、已知三个角
B 、已知三条边
C 、已知两角和夹边
D 、已知两边和夹角
二、仔细补一补:(每题3分共30分)
11、若∠A :∠B :∠C=1:3:5,这个三角形为 三角形。
(按角的分类填写)
12、一木工师傅有两根长分别为8cm 、15cm 的木条,他要找第三根木条,将它们钉成一个三角形框架,现有7cm 、20cm 、30cm 四根木条,他可以选择长 为 cm 的木条。
13、如图6所示:在△ABC 中,BC 边上的高是 ;
14、如图7,△ABC ≌△AED ,∠C=400,∠EAC=300,∠B=300,则∠D= .
15、如图8,已知∠1=∠2,添加一个条件 使得△ABC ≌△BAD , 16、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 cm 和5 cm ,则它的周长是 ____ _ cm 。
17、图9所示的图案是由全等的图形拼成的,其中AD=0.5cm ,BC=1cm ,则AF= 。
18、在△ABC 中,AB =6,AC =10,那么BC 边的取值范围是 。
19、如图10所示,A 、B 在一水池的两侧,若BE=DE ,∠B=∠D=90°, CD=8 m ,则水池宽AB = m 。
20、如图,在△ABC 中,∠BAC=800,AD ⊥BC 于D ,AE 平分∠DAC ,∠B=600
; 求∠AEC= 度.
三、解答题:(共40分)
21、尺规作图:已知∠α,线段a, b 求作:△ABC ,使∠A=∠α, AB=a,AC=b 。
图6
图9 图10
A E
A
B C
D
F E B C
D
A ( 不写作法,保留痕迹 )(6分)
22、在下面过程中的横线上填空,并在括号内注明理由。
(6分)
已知:如图BC ∥EF ,BC=EF ,AB=DE ;证明:AC与D F相等。
解:∵BC ∥EF (已知)
∴∠ABC=∠__________( ) 在△ABC 和△DEF 中 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
∴△ABC ≌___________ ( ) ∴ _______=__________ ( )
23、如图13,在△ABC 中,∠B=440,∠C=720,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1)求∠BAC 的度数;(2)求∠ADC 的度数;(7分)
24、有一座小山,现要在小山A 、B 的两端开一条隧道,施工队要知道A 、B 两端的距离,于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 和B 的点C ,连接AC 并延长到D ,使CD=CA ,连接BC 并延长到E ,使CE=CB ,连接DE ,那么量出DE 的长,就是A 、B 的距离,你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7分)
a α
b
A B E D
C
图13
A
B C
D
E
F
O D
C
B
2
1
25、已知:AD ∥BC ,AD=CB ,AE=CF ,请问∠B=∠D 吗?为什么?(7分)
26、如图,已知OA =OC ,OB =OD ,∠1=∠2,求证:∠B =∠D (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