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词赏析PPT共18页

合集下载

17.大学语文 苏轼及其词作品赏析ppt课件

17.大学语文 苏轼及其词作品赏析ppt课件
水龙吟·杨花
章楶(jié) ❖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
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 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 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 依前被、风扶起。 ❖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 缀。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 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 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 有盈盈泪。
4
❖ 伏:
神宗时,王安石变法。苏轼因在返京途中见到新法对百姓的损害,认为新法 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不容于朝廷,被迫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不到三个月,就因“文字毁谤君相”的罪 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 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仕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出狱以 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 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 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10
❖ 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 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 开辟了新的道路。燮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 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 端。”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 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 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 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其诗清新豪健, 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 能 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
18
苏轼的词
念奴娇 赤壁怀古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 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 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诗词ppt课件

苏轼诗词ppt课件
6.临江仙 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谷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7.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3.江城子 密州出猎(宋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词描绘冬猎盛况,反映了作者关心国家的完整统一、反对敌人入侵的强烈愿望。 上阕写出猎场面,极其壮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下阕向朝廷请战,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跃然纸上。 刚刚四十就自称“老夫”,显然有“时不我待”、“功业未就”的迟暮之感。但是“老夫”并不服老,“牵黄”、“擎苍”勾画出一位赳赳武夫的形象。 “亲射虎,看孙郎”是“看孙郎亲射虎”的倒装,作者苏轼在这里是以历史上的英雄孙权自比。
“鬓微霜”与开端“老夫”照应,“又何妨”表示不服老的精神状态。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何日遣冯唐持节云中”的倒装。苏轼是因为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而被贬的,所以他拿魏尚自比,也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几句,显然是把目标瞄准了宋朝西、北方的西夏和辽国。作者在最后为自己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不凡。
*3
全国丙卷话题: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
有很多人在困难面前抬不起头来,更谈不上有快乐可言。他们不会笑对人生,只有自暴自弃,快乐离他们很远。让我们看看苏轼,仕途的坎坷,造就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当他和同伴被贬时,同伴已是痛不欲生,但苏轼却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心态笑对人生,这是何等的胸怀!有这种胸怀的人还担心快乐会走吗?有这种胸怀的人必定会有自己的幸福,会在人生的扉页留下光辉的一笔。 ——陕西考生《我的快乐妙方》

苏轼诗词鉴赏ppt课件

苏轼诗词鉴赏ppt课件
33
苏轼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独立的抒 情诗体,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提高了词的艺术品味,使词成为与 诗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体。
苏轼把词变为缘事而发、因情而作的 抒情言志体,采用标题和小序的形式。
34
苏轼的意义与影响
苏轼的意义
苏轼的影响
35
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世 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 宠辱不惊
8
宋·李塗《文章精义》:韩(愈) 如潮,柳(永)如泉,欧(阳修)如澜, 苏(轼)如海。
明·宋濂《文原》:(古文)自秦 以下莫盛于宋,宋之文莫盛于苏氏 (轼)。
9
苏轼的文学创作以诗歌的数量最多, 达2700多首,内容题材多样,无论是表现 自我、反映现实、歌颂山河,还是品评 艺术、描写风俗,都是佳作纷陈。
宋诗“以议论为诗”,讲究“理趣”。但由 于理学和禅学的盛行,使大量理语与禅语入诗, “以议论为诗”变得令人生厌。刘克庄《竹溪 诗话》批评说:“要皆经义策论之有韵者尔, 非诗也。”故而“以议论为诗”必须讲究议论 与叙事、抒情的结合,讲究短小精悍,发人深 省。沈德潜《清诗别裁》:“诗不能离理,然 贵有理趣,不贵下理语。”《说诗啐语》: “议论须带情韵以行,勿近伧父面目耳。”
返回
38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25
章楶(质夫)《水龙吟·燕忙莺懒芳残》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 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去声)。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 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苏轼诗词赏析ppt课件

苏轼诗词赏析ppt课件
10
2.“山色有无中”语出何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苏轼词中此语借自欧阳修《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 扬 》,欧词全文是:“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 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 前看取衰翁。”“山色有无中”又是王维《汉江临泛》中 的原句,全诗是:“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 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 留醉与山翁。”“山色有无中”表现的是两岸重重青山, 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的情态。
苏轼诗词赏析
8
1、品析下列句子中红色词语的妙处: ①“窗户湿青红” ②“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 ③“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苏轼诗词赏析
9
苏轼诗词赏析
①青红指油漆之色,“湿”字承上“新作”,极言 油漆之新,色泽鲜明。 ②“没”形象地写出孤鸿在“江南烟雨”中渐飞渐 远,若隐若现的景象,表现了一种遥远迷蒙,开阔 旷达的意境。 ③“掀舞”表现了“白头翁”驾着一叶扁舟在“忽 然浪起”,波浪翻滚的江面上随波出没,无畏无惧 的形象,隐有自喻之意,又顺理成章地引出下面关 于"风"的议论,显现了词人坦荡的胸襟。
苏轼诗词赏析
11
3、“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用了什么的典故, 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浩然气”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快 哉风”语出宋玉《风赋》,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只 要胸有"浩然之气",就能享此"快哉风",并无" 大王"、"庶人"各享"雄风"、 "雌风"之别。
苏轼诗词赏析
12
中心思想:
苏轼认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 的浩然正气,就能超凡脱俗,刚正不 阿,坦然自若,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泰 然处之就能享受令人快意的“快哉 风”。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豪迈的 胸襟和乐观积极的精神风貌。

苏轼词专题鉴赏PPT课件

苏轼词专题鉴赏PPT课件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 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 雨也无晴。

上片借自然界骤然而来的风雨
象征现实的政治生活
• “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 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 表现他不为外界一切侵扰所动摇的 胸襟与休养。

这里的烟雨与平生已经在词人
身心深处得到了统一,
• 它不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消 极遁世思想,而是一种平和宁
豪放词风
2021
4
《江城子 》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 牵黄,右擎苍。 锦帽 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 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 微霜,又何妨! 持节 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 望,射天狼。
• 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豪兴勃发,气 势恢宏,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
静、超然洒脱的心态。
2021
18
• 下片写对人生的深刻体会。

“回首向来萧瑟处”指刚刚经历的“风雨”、“微
• 冷”、“斜照”,但它们都已经“归去”,剩下的是“
• 也无风雨也无晴”,好象刚才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只要自己对一切逍遥自得,安之若素,则世间的一切
在自己胸中都是一样的,本无什么雨忧晴喜可言。
2021
3
诗庄词媚,词多写男欢女爱,离愁别恨, 只宜写得缠绵婉媚,“香而软”。
苏轼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把凡是诗所 能表现的题材和主题,都在词里表现,正如 刘熙载所说的,达到“颇似老杜诗,以其无 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的程度,使词走出 了深闺小楼,进入社会民生的广阔天地中。 这就大大地扩展了词的表现功能开创了
21

【题 解】 蝶恋花,又名《鹊踏枝》、《凤栖梧》

苏轼诗歌鉴赏专题ppt课件

苏轼诗歌鉴赏专题ppt课件
7
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旧党当权, 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 惠州,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后死于 常州。
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问汝平生 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政治上苏轼是失 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苏轼是中 国古代第一全才。
8
才华横溢的苏轼
文—— “ 唐宋八大家 ”
诗—— “苏
34
《雨霖铃》
《念 奴 娇 赤壁怀古》
景 寒蝉、长亭、骤雨、烟 大江、故垒、乱石、惊
波、楚天(实景)
涛(实景)
物 杨柳岸 、晓风、残月(虚景) 樯橹灰飞烟灭(虚景)
人 物 帐饮、执手相看泪 行 眼,竟无语凝噎 动
(周瑜)谈笑 (我)一尊还酹江月
作 者 无绪、留恋、多情自 情 古伤离别、纵有千种 感 风情,更与何人说
——俞文豹《吹剑录》
38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 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 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 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 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 说!
39
思考和讨论:
1、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宋 词出现“婉约派”和“豪放 派”的差异?是不是因为作 家的不同而产生?这两派的 区分基点是词作还是词人?
2、你更喜欢其中的哪一派, 为什么?
40
望海潮(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 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 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竞豪奢。
二.读音: 属( zhǔ )客 斗(dǒu )牛 相缪( liǎo ) 酾( shī )酒 扁(piān )舟

苏轼诗词欣赏PPT课件

苏轼诗词欣赏PPT课件

不恨这种花儿飘飞落尽,只是抱怨愤恨那
个西园、满地落红枯萎难再重缀。清晨雨后何
处落花遗踪?飘入池中化成一池浮萍。如果把
春色姿容分三份,其中的二份化作了尘土,一
份坠入流水了无踪影。细看来那全不是杨花啊,
是那离人晶莹的眼泪啊。
2021/3/7
CHENLI
4
• 赏析:
本词作于苏轼被贬谪居黄州的第二年。此词咏 杨柳,上阕主要写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的际 遇和不即不离的神态;下阕与上阕相呼应,主 要是写柳絮的归宿,感情色彩更加浓厚。全词 不仅写出了杨花的形神,而且采用拟人的艺术 手法,把咏物与写人巧妙地结合起来,将物性 与人情毫无痕迹地融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借 物以寓性情”,写得声韵谐婉,情调幽怨缠绵, 反映了苏词婉约的一面。
“梦随”三句:用唐金昌绪《春怨》诗:“打 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 到辽西。”
落红:落花。 缀:连结。
春色:代指杨花。
2021/3/7
CHENLI
3
• 译文:
非常像花又好像不是花,无人怜惜任凭衰
零坠地。把它抛离在家乡路旁,细细思量仿佛 又是无情,实际上则饱含深情。受伤柔肠婉曲 娇眼迷离,想要开放却又紧紧闭上。蒙混随风 把心上人寻觅,却又被黄莺儿无情叫起。
注释:
漏:指更漏而言,古人计时用的漏壶。这里“漏断”即指 深夜。
幽人:幽居的人,形容孤雁。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省:理解,明白。“无人省“,犹言”无人识“。
2021/3/7
CHENLI
9
• 译文
弯弯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尽夜深人声已静。 有时见到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 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 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 凄冷。

苏轼诗词赏析 ppt课件

苏轼诗词赏析  ppt课件
ppt课件 7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ppt课件
8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暧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ppt课件
9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返回
ppt课件
最为旷达之作:《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2、婉约词 最为凄婉之作:《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最为温婉之作:《蝶恋花· 花腿残红青杏小》 (三)文 1、政论性散文 2、历时性散文 3、文学性散文 4、书札、杂记、杂说
ppt课件 3
(四)书法(见) (五)绘画(见) (六)学术 三、辉煌成就与旷达心态探源 1、人格修养
在中国诗歌史上 屈原的迷狂与自我追求 陶渊明的放逸与自我丧失 李白的狂荡与自我实现 苏轼的旷达与自我升华 都是因为人格达到了一定境界。
“在世界上,中国古代数得上政治家、文学家的为
数 甚多,但最受民众敬爱的要算苏东坡,其原因在于 苏轼崇高的人格和优美的诗歌… …” ——山上次郎(日本)《东坡寻迹》
2、思想修养 ppt课件 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 (以出世心态入世;飘然于人世)
10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ppt课件
11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 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 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 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 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PPT课件(18页)

《水调歌头》PPT课件(18页)
此事:指人的“悲欢离合”和月的“阴晴圆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只希望人们能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但:只。 婵娟:本义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品读赏析
细细体会诗歌,回答问题:
1.“高处不胜寒” 有怎样深刻的含义? 这句词不仅指经受不住高处的寒冷,还包括不愿回朝廷做官,厌恶朝中
的党派相争、勾心斗角;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经受不住人世间 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含义。
品读赏析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如何 理解这几句?
从个人的悲欢离合变化引出月亮的盈亏变化。月亮的阴晴圆缺,犹 如人的悲欢离合,是必然的规律。既如此,就不必叹息和悲伤了,表现了 词人心胸开阔、洒脱旷达的一面。
,
此事古难全 。
表达作者美好祝愿的句子: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课堂检测
2.下列对诗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A.《水调歌头》一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 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B.《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 句高昂乐观,后四句低沉愤懑,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 C.《行路难》(其一)这首诗反映出诗人积极、乐观、执着的心理。 D.《水调歌头》这首词上片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下片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 奋进的情绪。
写作特色
情景交融,寓哲理于议论之中。 全篇将写景、议论、抒情融为一体,作者由皎皎明月而怀念亲人,
由阴晴圆缺感悟人生并非无憾事,使全词意境优美,又富于哲思、情蕴。
想象丰富,境界旷达。 作者由举杯问月,想象天上宫阙胜景,叙述身世之感与思想矛盾;

高二语文苏轼简介及其词鉴赏课件(共35张PPT)

高二语文苏轼简介及其词鉴赏课件(共35张PPT)
苏 轼 一门三父子,
都是大文豪
父亲;苏洵 弟弟;苏辙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眉州眉山人,父苏询,弟苏辙均以文著 称,史称“三苏”.他的政治生涯坎坷,虽多 次被召入朝,但又多次被贬,多年出任地 方官。他是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又是 有多方面创作才能的大家,散文方面和欧 阳修并称“欧苏”,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也别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 的词,改变了五代以来婉约柔靡的风格, 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与辛弃疾合称 “苏辛”。
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 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
正如耶稣所说“具有蟒蛇的智慧,兼有 鸽子的温厚敦柔”。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东坡之词旷,稼 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 之效捧心也。 ”
这段话的意思是—— 苏轼的词旷达,辛弃疾的词豪迈。没有 他们二人的胸襟而又想学习他俩写词的风格, 就好像是东施学习西施捧心一般的照搬照抄, 效果会适得其反。
熙宁九年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 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 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 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 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 共婵娟。
思考:《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也是 苏轼旷达词的代表作之一。词中哪些 诗句体现词人旷达情怀?请加以赏析。
明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 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这几句诗借月之圆 缺的"物理"排解人之离合的情理, 最后以由衷的美好祝愿收结全篇, 表达了作者超逸旷达的情怀。
乌台诗案

苏轼专题学习 课件(共32张PPT).ppt

苏轼专题学习  课件(共32张PPT).ppt
他们不止是兄弟, 更是师生, 是朋友,
是政治上荣辱与共的伙伴, 精神上互相安慰的知己。
印象苏轼之一·深情苏轼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 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 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 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 月夜,短松冈。
• 曾读得一言,愚以为甚妙:茶不过两种姿态,浮 和沉,饮茶人不过两种姿势,拿起,放下。人生 如茶,沉时坦然,浮时淡然。拿得起也需要放得 下。入世与出世,不过是一种选择,无论何种选 择,都是一种态度,属于他东坡居士的态度。儒 道佛也罢,无论何种宗教,都是一种信仰,属于 他苏东坡的信仰。沉且耕酌享过,浮则心济天下 。这时代,他孜然一身,笑对世间百态,心中豁 达,便随它而去。
又一婢曰:“满腹都是识见。”坡亦未 以为当。
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合时宜。 ”坡捧腹大笑。
——(宋费衮《梁溪漫志》)
这就是苏轼,他对亡妻 深情款款……
魂牵梦绕小轩窗, 明月松冈痛断肠。
印象苏轼之一·深情苏轼
• 自读三首诗词,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勾画:你从哪些诗句 《浣溪沙 徐门石潭谢雨》 中能读出苏轼对国家、 《闻捷》 对人民的深情? •
• ③他办事踏实认真,不留后患。险情排除 后,他还奏请“在老城增建木岸,以防洪 水再来”,让“徐人至今思焉”。
杭州:他监督捕蝗,赈济灾荒,筹款创建“病坊”,组织人员 疏浚西湖,修筑长堤,使杭州人民世代受惠。
密州:蝗灾严重,他上奏朝廷要求免除秋税,治理灾害,亲自 沿城捡收弃婴。
徐州:黄河决堤,他全力组织抗灾,召军队与人民筑堤护城。
颍州:冬天久雪人饥,苏轼开放“义仓”外调炭薪,分发人民。
扬州:他为民请命,恳求朝廷宽免贫民的欠债。

苏轼诗词赏析 ppt课件

苏轼诗词赏析 ppt课件

2021/3/30
12
作•用维?扬苏2》轼.“,词山欧中色词此全有语文无借是自中:欧”“阳语平修出山《何阑朝槛处中倚?措晴这•送空样刘,写仲山有原色甫什有出么无守中。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 前看取衰翁。”“山色有无中”又是王维《汉江临泛》 中的原句,全诗是:“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 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 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色有无中”表现的是两岸 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的情态。
2021/3/30
苏 轼 诗 词 赏

1
苏轼诗词赏析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 眉山人,北宋杰 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 苏辙并称“三苏”。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 曾 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 三年(一零八零)因“乌台式”受诬陷被贬黄州任 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 田,故自 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 侍读学士,礼部沿书等职,并出知杭州, 颖州,扬 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 病死常州,葬于河南郏 县,追谥文忠公。
14
• 中心思想:
苏轼认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 刚的浩然正气,就能超凡脱俗,刚 正不阿,坦然自若,在任何境遇中 都能泰然处之就能享受令人快意的 “快哉风”。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 者豪迈的胸襟和乐观积极的精神风 貌。
苏轼2诗021词/3/3赏0 析
15
主旨:
此词通篇将写景、抒情和议论 熔为一炉,表现了作者身处逆 境而泰然面对的达观情怀和博 大的胸襟,凛然的正气充满全 篇。
2021/3/30
苏轼诗词赏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