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史期末考总试题集--

合集下载

中国史学史期末考总试题集--

中国史学史期末考总试题集--

中国史学史期末考总试题集--中国史学史期末总试题集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下列哪一位是属于南方少数民族的始祖人物:A 契B 黄帝C 蚩尤D 弃1.下列哪一位是属于华夏族的始祖人物:()A 契B 黄帝C 蚩尤D 弃2.写出成王死,康王立的前前后后的细节和庄严穆的气氛的书是:()A.《无逸》 B 《君奭》 B 《牧誓》 D《顾命》2.记载反映周朝成,康交替时期政治情况的文章是:()A.《无逸》B 《君奭》 C 《牧誓》 D《顾命》3.下列史书中,中国史学上最早的具有通史雏形性质的作品是:() A.《春秋》 B 《左传》 C 《国语》 D《古书纪年》3.下列史书中,记载邵公谏厉王弭谤的文章是:()A.《春秋》B 《左传》 B 《国语》 D《古书纪年》4.总结秦亡教训,得出“人主不闻其过,则社稷危。

”规律的书是:()A.《至言》B 《白虎通义》 C 《新语》 D《洪范五行传论》4.反映谶讳学迷信盛行达到登峰造极状况的书是:()A.《至言》B 《白虎通义》B 《新语》D 《洪范五行传论》5.主张史书内容要:“叙沿革,明罪恶,旆怪异”的是:() A.荀悦 B 左丘明 C 司马迁 D 刘知几5.主张对史书:以补其阙,以备异闻,以惩其妄,有所论辨的是:() A.左丘明 B 司马迁 C荀悦 D 裴松之二. 古文翻译题:(15分)夫《孝经》,《尚书》,《毛诗》,《周易》,“三传”,皆父子君臣之要道,十伦五教之宏纲,如日月之下临,天地之大德,百王是式,终古攸遵。

然多记言,罕存法制,愚管窥测,莫达高深,辄肆荒虚,诚为臆度。

每念懵学,莫探经政,略观历代众贤著论,多陈紊失之弊,或阙匡救之方。

------杜佑《献通典表》二. 古文翻译: (15分)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著者为真。

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也。

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处,正宜着眼理会,所谓一本面万殊也。

中国古代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1中国官方修史的传统始于()。

1.0 分A、汉朝B、南北朝C、唐朝D、宋朝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2下列对秦朝统一中国的疆域版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1.0 分A、北边到达现在的长城沿线B、南边到交趾C、西边到达河西走廊D、东边到达今天的安徽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0 分A、商朝人宗教信奉的氛围比较淡薄B、中国历史上朝代都城的建立是以定居某个位置为都城,并以都城为核心与周边形成核心地区C、游牧民族的迁徙是有规则的D、化学肥料是无机肥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4秦朝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包括()。

1.0 分A、制度性建设B、体制性建设C、社会结构的构建D、以上都有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5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是()。

1.0 分A、《周易》B、《史记》C、《尚书》D、《春秋》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0.0 分A、《中国中古社会史论》的作者是唐长孺B、《中国中古政治史论》的作者是黄仁宇C、政治史的研究核心是统治阶级的活动D、《论轮台诏》的作者是钱穆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B 7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是()。

0.0 分A、曹操B、曹植C、曹丕D、曹叡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A 8大汶口文化分布在()。

1.0 分A、四川B、山东C、河南D、广东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9东晋的统治呈现出()的特点。

1.0 分A、中央垂直领导B、三省六部制C、三公九卿制D、门阀世族政治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10 商朝的社会性质是()发展阶段。

1.0 分A、民主社会B、原始社会C、封建社会D、奴隶社会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11南方古猿最早的生存年代大致距今()。

0.0 分A、三百万年B、四百万年C、五百万年D、六百万年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A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中国古代史期末测试题及满分答案

中国古代史期末测试题及满分答案

中国古代史期末测试题及满分答案中国古代史期末测试题及满分答案李鸿宾中央民族大学一、单选题(题数:40 ,共40.0 分)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0 分)A、仰韶文化中是以妇女在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B、仰韶文化中是以老者在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C、仰韶文化是以男性在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D 、龙山文化是以妇女在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2 东汉时期豪强势力突出,下列对豪强说法正确的是(D)。

(1.0 分)A、豪强势力主要来自于洛阳地区B、豪强来源于小地主阶级C、豪强来源于官僚世家D 具有武装力量3 东汉社会的民族问题主要体现为(C)。

(1.0 分)A 匈奴问题和突厥问题B、突厥问题和西域问题C、匈奴问题和西域问题D 、匈奴问题和鲜卑问题4 以下不属于北京猿人特点的是(A)。

(1.0 分)A、颧骨较低B、脑容量相比现代人小C 、嘴部突出D 、眼睛比较深陷5 南朝的陈霸先建立的陈朝是在公元(C)年。

(1.0 分)A、537 年B、547 年C、557 年D、527 年6 学术界把商朝社会划分于(B)。

(1.0 分)A、后期氏族社会B、奴隶社会C、早期王朝社会D 、早期封建社会7 汉武帝时期,汉朝选拔人才的新途径是(C)。

(1.0 分)A、赀选制B、任子制C、郡首举孝廉D、建立太学8 属于研究中国传统史学基本方法的代表是(B)。

( 1.0 分)A、阳明学派B、乾嘉学派C 、太谷学派D、稷下学派9 假如你是生活在新石器时代的人类,你不能做以下哪件事情。

(C )( 1.0 分)A、蓄养家畜B、种植农作物C、学习甲骨文D 、烧制陶器10( A )开始商鞅变法。

( 1.0 分)A、公元前356 年B、公元前369 年C、公元前366 年D、公元前359 年11 (B)是夏朝的最后一位君主。

( 1.0 分)A、中康B、桀C、相D、启12 明朝以前的统治者,关注的核心问题是(B)。

( 1.0 分)A、赋税问题B、南北问题C、对外交流问题D、徭役问题13 西周实行的(D),其本身就蕴含着一种权力变化的空间。

中国史学史期末考试题A卷

中国史学史期末考试题A卷

中国史学史期末考试题A卷20分)请考生将本题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下面的表格内对应的题号下,否则不给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1、下列()史书发展了金文中的自觉的历史意识和历史鉴戒观念,是中国史学萌芽时期的重要成就?A、《世本》B、《尚书》C、《诗经》D、《竹书纪年》2、中国史上以历史家著称的第一人是()A、周公B、孔子C、左丘明D、司马迁3、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创始者是()A、孔子B、司马迁C、刘向D、班固4、()史书发展了《春秋经》和《左传》的体例而建立了最早的断代规模具备的编年体。

A、《国语》B、《战国策》C、《七略》D、《汉纪》5、贞观十七年,唐太宗诏修《五代史志》,五代是指()A、宋、齐、梁、陈、隋B、梁、陈、齐、周、隋C、梁、陈、北齐、北周、隋D、北魏、西魏、东魏、北齐、北周6、下列()史书采用问答体的通俗形式,比较系统地阐述进了关于君王的认识。

A、《人物志》B、《帝王略论》C、《贞观政要》D、《帝范》7、下列()文献已有经、史、子、集的文献分类思想。

A、《七志》B、《七录》C、《七林》D、《隋书·经籍志》8、欧阳修私修的一部正史是()A、《旧五代史》B、《新五代史》C、《旧唐书》D、《新唐书》9、()的史学,是明清史学也是封建史学的殿军。

A、章学诚B、惠栋C、戴震D、龚自珍10、明末清初第一大儒黄宗羲的()是政论和史论结合的杰作。

A、《明夷待访录》B、《思旧录》C、《宋元学案》D、《明儒学案》11、在中国史学上,顾祖禹的()特别注意政治、军事地理的研究,故它至今仍为历史地理研究者的参考。

A、《九边图说》B、《读史方舆纪要》C、《寰宇通志》D、《天下郡国利病书》12、下列()是一部综合体史书。

A、《资治通鉴纲目》B、《文史通义》C、《绎史》D、《纲鉴易知录》13、到清代,辑佚工作有显著的成就,下列()正史主要辑自《永乐大典》。

中国史学史期末考试题A卷教学文稿

中国史学史期末考试题A卷教学文稿

中国史学史期末考试题A卷中国史学史期末考试题A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请考生将本题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下面的表格内对应的题号下,否则不给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1、下列()史书发展了金文中的自觉的历史意识和历史鉴戒观念,是中国史学萌芽时期的重要成就?A、《世本》B、《尚书》C、《诗经》D、《竹书纪年》2、中国史上以历史家著称的第一人是()A、周公B、孔子C、左丘明D、司马迁3、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创始者是()A、孔子B、司马迁C、刘向D、班固4、()史书发展了《春秋经》和《左传》的体例而建立了最早的断代规模具备的编年体。

A、《国语》B、《战国策》C、《七略》D、《汉纪》5、贞观十七年,唐太宗诏修《五代史志》,五代是指()A、宋、齐、梁、陈、隋B、梁、陈、齐、周、隋C、梁、陈、北齐、北周、隋D、北魏、西魏、东魏、北齐、北周6、下列()史书采用问答体的通俗形式,比较系统地阐述进了关于君王的认识。

A、《人物志》B、《帝王略论》C、《贞观政要》D、《帝范》7、下列()文献已有经、史、子、集的文献分类思想。

A、《七志》B、《七录》C、《七林》D、《隋书·经籍志》8、欧阳修私修的一部正史是()A、《旧五代史》B、《新五代史》C、《旧唐书》D、《新唐书》9、()的史学,是明清史学也是封建史学的殿军。

A、章学诚B、惠栋C、戴震D、龚自珍10、明末清初第一大儒黄宗羲的()是政论和史论结合的杰作。

A、《明夷待访录》B、《思旧录》C、《宋元学案》D、《明儒学案》11、在中国史学上,顾祖禹的()特别注意政治、军事地理的研究,故它至今仍为历史地理研究者的参考。

A、《九边图说》B、《读史方舆纪要》C、《寰宇通志》D、《天下郡国利病书》12、下列()是一部综合体史书。

A、《资治通鉴纲目》B、《文史通义》C、《绎史》D、《纲鉴易知录》13、到清代,辑佚工作有显著的成就,下列()正史主要辑自《永乐大典》。

中国史学史期末考试试卷

中国史学史期末考试试卷

中国史学史期末考试题A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得分评卷人复查人1、下列()史书发展了金文中的自觉的历史意识和历史鉴戒观念,是中国史学萌芽时期的重要成就?A、《世本》B、《尚书》C、《诗经》D、《竹书纪年》2、中国史上以历史家著称的第一人是()A、周公B、孔子C、左丘明D、司马迁3、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创始者是()A、孔子B、司马迁C、刘向D、班固4、()史书发展了《春秋经》和《左传》的体例而建立了最早的断代规模具备的编年体。

A、《国语》B、《战国策》C、《七略》D、《汉纪》5、贞观十七年,唐太宗诏修《五代史志》,五代是指()A、宋、齐、梁、陈、隋B、梁、陈、齐、周、隋C、梁、陈、北齐、北周、隋D、北魏、西魏、东魏、北齐、北周6、下列()史书采用问答体的通俗形式,比较系统地阐述进了关于君王的认识。

A、《人物志》B、《帝王略论》C、《贞观政要》D、《帝范》7、下列()文献已有经、史、子、集的文献分类思想。

A、《七志》B、《七录》C、《七林》D、《隋书·经籍志》8、欧阳修私修的一部正史是()A、《旧五代史》B、《新五代史》C、《旧唐书》D、《新唐书》9、()的史学,是明清史学也是封建史学的殿军。

A、章学诚B、惠栋C、戴震D、龚自珍10、明末清初第一大儒黄宗羲的()是政论和史论结合的杰作。

A、《明夷待访录》B、《思旧录》C、《宋元学案》D、《明儒学案》11、在中国史学上,顾祖禹的()特别注意政治、军事地理的研究,故它至今仍为历史地理研究者的参考。

A、《九边图说》B、《读史方舆纪要》C、《寰宇通志》D、《天下郡国利病书》12、下列()是一部综合体史书。

A、《资治通鉴纲目》B、《文史通义》C、《绎史》D、《纲鉴易知录》13、到清代,辑佚工作有显著的成就,下列()正史主要辑自《永乐大典》。

A、《旧五代史》B、《旧唐书》C、《后汉书》D、《南齐书》14、“予好读乙部书,涉猎四十年,窃谓史家所当讨论者有三端:曰舆地,曰官制,曰民族”。

中国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中国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中国历史期末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2分/题,共计20分)1. 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 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B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商人C 中国处于封建落后状态D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2. 台湾在三国时期成为()A东番B夷州C琉球D钓鱼岛3. 《马关条约》关于“清政府朝鲜‘独立自主’”的真实含义是()A 清政府不能再向朝鲜提供帮助B 清政府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C 朝鲜与清政府脱离关系实现独立D 朝鲜摆脱外国控制独立自主4. 1271年,定国号为元的是()A成吉思汗B忽必烈C拨都D窝阔台汗5. 武昌起义后,袁世凯复出,他使用武力镇压革命的同时,又迫使清政府接受议和,其主要目的是()A抬高自己取代清政府B压制革命打击孙中山C结束内战竞选大总统 D保存实力准备当皇帝6、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作为造纸原料。

发生于()A东汉西汉C晋代D三国7、促使维新思潮转化为政治运动的是A《马关条约》的签订B“公车上书”的产生C 强学会的建立D德国强占胶州湾8、婉约派的词人代表是()A苏轼B辛弃疾C柳永D陆游9、下列关于历史事件的叙述,正确的是:()A 宋太祖、宋太宗在位期间,陆续消灭了割据政权,统一了全国。

B 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元朝统一了全国。

C 1368年,明军攻入大都,元朝灭亡。

D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

10、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是在A 1859年B 1860年C 1861年D 1862年下列哪一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A淝水之战 B牧野之战 C官渡之战 D靖南之役元朝文学形式以杂剧和散曲为主,元杂剧中最负盛名的作家是()A关汉卿 B汤显祖 C洪升 D吴敬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语出自()A司马迁 B曹操 C曹丕 D曹植“三顾频繁天下计,一朝晤对老臣心。

”这是一幅关于三国人物的对联,此处“老臣”是指()A刘备 B 关羽 C张飞 D诸葛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开端的标志是:()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C中共的成立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的标志是:()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中山舰事件C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D五卅运动二、填空题:(2分/空共计40分)1、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是________,____年,唐朝灭亡,我国进入短暂的分离时期——五代十国时期。

中国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中国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中国史期末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1. 下列选项中,最早使用火药的中国朝代是:A. 清朝B. 元朝C. 唐朝D. 明朝答案:C2. 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中,最先传入西方的是:A. 造纸术B. 指南针C. 印刷术D. 火药答案:B3. 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是北宋初年的重要政治家和文化名人?A. 王安石B. 文天祥C. 程颢D. 宋太祖答案:A4. 下列选项中,属于明朝时期的思想家是:A. 孔子B. 朱熹C. 司马迁D. 韩愈答案:B5. 下列事件中,被称为“五四运动”的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 中共一大的召开C. 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运动D. 北京大学的新文化运动答案:D(以下省略)总结:本部分为选择题,共包含20道题目,旨在考察学生对中国史上重要人物、事件和思想的了解。

每道题目提供了4个选项,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正确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做出标记。

第二部分:填空题(共10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 19世纪末,中国人民进行的反对外国压迫的运动被称为_________运动。

答案:义和团2.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_______年。

答案:192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日期是_______年。

答案:19494. 中国古代称为“皇帝”的制度是__________制度。

答案:封建5. 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编年史是______________。

答案:《史记》(以下省略)总结:本部分为填空题,共包含10道题目,学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填写正确的答案。

每题提供了一个或多个空缺,学生需要注意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三部分: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1. 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国古代的两大思想流派:儒家和道家。

答案:儒家注重个人修养和社会伦理道德,强调仁爱、孝道、礼仪等;道家则追求自然与道的统一,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个体追求自由和超脱。

2. 请简述中国历史上的“九一八事变”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完整word版中国史学史期末考试题A卷

完整word版中国史学史期末考试题A卷

A卷中国史学史期末考试题2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复查人得分评卷人请考生将本题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下面的表格内对应的题号下,否则不给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1、下列()史书发展了金文中的自觉的历史意识和历史鉴戒观念,是中国史学萌芽时期的重要成就?A、《世本》B、《尚书》C、《诗经》D、《竹书纪年》2、中国史上以历史家著称的第一人是()A、周公B、孔子C、左丘明D、司马迁3、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创始者是()A、孔子B、司马迁C、刘向D、班固4、()史书发展了《春秋经》和《左传》的体例而建立了最早的断代规模具备的编年体。

A、《国语》B、《战国策》C、《七略》D、《汉纪》5、贞观十七年,唐太宗诏修《五代史志》,五代是指()A、宋、齐、梁、陈、隋B、梁、陈、齐、周、隋C、梁、陈、北齐、北周、隋D、北魏、西魏、东魏、北齐、北周6、下列()史书采用问答体的通俗形式,比较系统地阐述进了关于君王的认识。

A、《人物志》B、《帝王略论》C、《贞观政要》D、《帝范》7、下列()文献已有经、史、子、集的文献分类思想。

A、《七志》B、《七录》C、《七林》D、《隋书·经籍志》8、欧阳修私修的一部正史是()A、《旧五代史》B、《新五代史》C、《旧唐书》D、《新唐书》9、()的史学,是明清史学也是封建史学的殿军。

A、章学诚B、惠栋C、戴震D、龚自珍10、明末清初第一大儒黄宗羲的()是政论和史论结合的杰作。

A、《明夷待访录》B、《思旧录》C、《宋元学案》D、《明儒学案》11、在中国史学上,顾祖禹的()特别注意政治、军事地理的研究,故它至今仍为历史地理研究者的参考。

A、《九边图说》B、《读史方舆纪要》C、《寰宇通志》D、《天下郡国利病书》12、下列()是一部综合体史书。

A、《资治通鉴纲目》B、《文史通义》C、《绎史》D、《纲鉴易知录》13、到清代,辑佚工作有显著的成就,下列()正史主要辑自《永乐大典》。

中国史学史(期末试题汇编)

中国史学史(期末试题汇编)
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创立 史学史是史学发展的历史。最早研究历史著作的是班彪,他要“斟酌前史而讥正得失”,
对史学史有研究。后来刘勰、刘知已、郑樵、章学诚等都研究史学史。但都没有把史学史作 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史学史之词起于近代。梁启超是史学史学科的倡导者和奠基人。1922 年写成《中国历 史研究法》,有《过去之中国史学界》一章,概括论述了中国古代史学从起源到清代二千年 来的发展轨迹,是近现代最早系统论述中国史学史的专文。1926—1927 年,撰成《中国历 史研究法补编》,倡导研究史学史,有《史学史的做法》一节专讲怎样作史学史,探讨了中 国史学史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等问题,认为中国史学史应注意四方面问题:史官、史家、 史学的成立及发展、最近史学的发展趋势。是一篇编写史学史的提纲。所以史学史之学科的 历史不长,是梁启超于 20 世纪二十年代倡导的。
秦汉——中国史学的奠基时期 《汉纪》 荀悦按照编年体改编《汉书》,成《汉纪》30 卷,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以《汉书》 中的本纪为纲,将其中传、表内容加以概括,按时间的顺序,将 80 万字的《汉书》精简到 18 万字的《汉纪》,为撰述断代历史创立了典范。
《七略》 中国第一部官修目录。西汉刘歆编成,为政府新校本图书的总目录。刘向、刘歆父子受命主 持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整理群书的工作。在每一部书整理完毕时,刘向便撰写一篇叙 录,记述这部书的作者、内容、学术价值及校雠过程。这些叙录后来汇集成了一部书,就是
简述孔子的史学思想 孔子是私人修史的开创者:孔子《春秋》的创作,标志了私人著述的出现。 初步创立了编年体史书的雏形:《春秋》采用编年体,初步将人物、地点、时间、事件
四个因素结合起来记叙历史。对后世编年体史书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属辞比事,提出了一套历史编撰方法:属辞,原指遣词造句,此指孔子修《春秋》时,

《中国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史学史》复习参考题:一.名词解释1.史学史“史学史”概念是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在其著作《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明确提出。

史学史是研究史学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其主要任务是对历史学的起源、发展至形成为一门科学的基本过程和规律予以探讨和总结。

其研究对象为:(1)研究关于史学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性的特点;(2)研究史官、史家与史学思想;(3)研究史学与社会的关系;(4)研究史学发展与相互学术文化领域的关系;(5)研究史学发展的规律性等。

其成果是为历史研究起指导作用,而中国史学发达则是为中国史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2.《春秋》《春秋》是孔子根据《鲁春秋》和参考其它史书编纂而成。

“(孔子)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约其辞文,去其烦重”。

记载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242年历史。

其内容以鲁国历史为主,但涉及到列国之事。

主要记载各国间的朝聘、盟会、战争、灾异以及统治阶级人物活动的事迹。

孔子作春秋的史学贡献在于:(1)具历史著作之雏形。

《春秋》按照明确而连续的时间顺序罗列了我国春秋时期的大事,有取舍详约,于纪事中寓褒贬,对我国史学著作具有发端的意义。

(2)初步提出史书的具体内容《春秋》初步将“义、事、文”三个要素结合起来记叙历史,从中可以看出史书的特点和价值,对后世史书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3)“属辞比事”:提出了一套历史编撰方法“《春秋》属辞比事而不乱。

”(《礼记·经解》)(4)重人事而不宣扬鬼神《春秋》尽管也记载了灾异,可是没有人为地去为灾异披上神秘的色彩,更没有把它与人事关系牵连在一起。

(5)不足首先,记事太简单,一部包括242年历史的著作总共一万六千多字,可以说是只有标题而无具体内容。

其次,“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以个人主观来定褒贬,开了后世史书中“曲笔”的先例。

3.司马彪(243年—306年),字绍统,河内温人,西晋史学家、文学家。

《中国史学史》期末考试试卷

《中国史学史》期末考试试卷

《中国史学史》期末考试试卷任课教师:考试科目:《中国史学史》姓名:一、名词解释:12%1.纪事本末体2.《日知录》3.史德二、简答题:16%1.简述中国史学史的主要内容。

(8分)2.为什么说《左传》是完备的编年体史著?(8分)三、史料分析:27%1.试就下列史料分析论述编年体史书和纪传体史书各自有何优缺点?(7分)夫《春秋》者,系日月而为次,列时岁以相续。

中国外夷,同年共世,莫不备载其事,形于目前。

理尽一言,语无重出:此其所以为长也。

至于贤士贞女,高才隽德,事当冲要者,必盱衡而备言;迹在沉冥者,不枉道而详说。

如绛县之老,杞梁之妻,或以酬晋卿而获记,或以对齐君而见录。

其有贤如柳惠,仁若颜回,终不得彰其名氏、显其言行。

故论其细也,则纤芥无遗;语其粗也,则丘山是弃:此其所以为短也。

《史记》者,纪以包举大端,传以委曲细事,表以谱列年爵,志以总括遗漏。

逮于天文、地理、国典、朝章,显隐必该,洪纤靡失:此其所以为长夜。

若乃同为一事,分在数篇;断续相离,前后率出;于《高纪》则云语在《项传》,于《项传》则云事具《高纪》。

又编次同类,不求年月;后生而擢据首帙,先辈而抑归末章;遂使汉之贾谊将楚屈原同列,鲁之曹沫与燕荆轲并编:此其所以为短也。

(《史通·二体》)2.试分析下列史料所蕴含的思想内容。

(7分)“夫史官者,必求博闻强识、疏通知远之士,使居其位,百官众职,咸所贰焉。

是故前言往行,无不识也;天文地理,无不察也;人事之纪,无不达也。

内掌八柄,以诏王治;外执六典,以逆官政。

书美以彰善,记恶以垂戒,范围神化,昭明令德,穷圣人之至赜,详一代之斖斖(wei)。

”(《隋书·经籍志·史部序》)。

3.试就下列史料分析马端临《文献通考》的编纂特点。

(6分)“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纪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其载诸史传之纪录而可疑、稽诸先儒之论辨而未当者,研精覃思,悠然自得,则窃著己意,附其后焉。

期末考试复习题 中国史学史

期末考试复习题 中国史学史

《中国史学史》期末考试复习题一、填空题1、商周的甲骨卜辞和金属器物上的钟鼎铭文即金文,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档案。

2、从史学的观点看,远古的传说,可以看作是中国史学上最早的一分遗产。

3、从卜辞到金文,反映了文字记载由简而繁的发展过程,也反映了历史记载从不自觉到初步有了自觉意识的发展过程。

4、《尚书》相传由孔子选编,汇集的是典、谟、训、诰、誓、命,基本上是统治者的讲话记录或文告。

它是研究商周的基本史料,是我国最早结集成编的重要历史文献。

5、《今文尚书》是指西汉文帝时由晁错整理,共有二十八篇,改用当时流行的隶书书写,故成为《今文尚书》。

《古文尚书》:汉武帝时在孔子旧居之地的墙壁中又发现一部《尚书》,用秦以前字体书写,即“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六国所用字体写成,所以成为《古文尚书》。

6、周朝有五种史官,即五史: 大史掌记国家大事,制定和保管典章制度;小史掌管王室和诸候间的联系,同时记载王室和诸候间往来的事。

7.春秋时期各国都编有史书,如晋国的《乘》、郑国的《志》、楚国的《梼杌》、鲁国的《春秋》、秦国的《秦记》。

8、《春秋》是孔子修订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现在所知道的第一部私人撰写的历史著作,儒家典籍,被列为“五经”之一。

在笔法上较多运用用“隐讳”的春秋笔法。

还具有只记事不记言的特点。

9、《左传》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它和《公羊传》、《谷梁传》一起被视为解释《春秋》的“传”,通称“春秋三传”。

10.梁启超是史学史学科的倡导者和奠基人。

1922年著成《中国历史研究法》,有《过去之中国史学界》一章,概括论述了中国古代史学从起源到清代二千年来的发展轨迹,是近现代最早系统论述中国史学史的专文。

11.春秋战国时期,除了著名的编年体史书《春秋》、《左传》之外,还有《竹书纪年》和《穆天子传》。

《竹书纪年》,亦称《汲冢纪年》。

12、汉承秦制,西汉史官也叫“太史令”。

至东汉时,兰台、东观为藏书处,朝廷设有兰台令史,执掌图书秘籍,兰台、东观又是著述之所。

《中国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中国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中国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A 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填在后面的括号里,2×20,共40分。

)1、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在祖国境内原始人类中,最早开始人工取火的是()A 元谋人B 北京人C 山顶洞人 D. 半坡人2 、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生活在距今约多少万年前()A.350万年 B.260万年 C.170万年 D.80万年3、神话剧《封神榜》中姜子牙大封诸神的故事传说,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段时期的历史()A 夏朝初年B 商朝初年C 西周初年D 东周初年4、儒家学派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A 孟子B 庄子C 孔子D 墨子5、夏朝的最后一个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叫()A 纣B 汤C 启D 桀6、2008年元旦,国务院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开始实施,其中新增的且传说与屈原有关的节日是()A 元宵节B 清明节C 端午节D 中秋节7、“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最后一个被秦所灭的国家是()A 楚国B 燕国C 齐国D 韩国8、秦汉时期,对中原地区威胁最大的北方少数民族是()A 匈奴B 蒙古C 西域D 鲜卑9、我国古代跨公元前后的王朝是()A 秦B 商C 西汉D 东汉10、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哪副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11、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其中②处代表的相关历史事件是( )A 隋朝建立B 隋灭陈,完成统一C 隋炀帝登基D 开凿大运河12、其统治被评价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皇帝是()A 隋文帝B 唐太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13、唐蕃联姻的故事是我国的千古佳话,唐太宗时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公主是()A 金城公主 B. 王昭君 C. 西施 D. 文成公主14、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前()A 北宋与金的争战 B.南宋与辽的争战C 北宋与辽的争战D 南宋与金的争战15、被誉为人类“文明之母”的是()A 造纸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火药16、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A 唐“开元通宝”B 交子C 会子D 关子17、“凤凰卫视”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一艘命为“凤凰号”的单桅帆船,走郑和下西洋的航线,但他们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是()A 印度洋沿岸B 红海沿岸C 非洲东海岸D 地中海沿岸18、想了解中国17世纪的手工业发展的情况,你首选的资料是()A 《天工开物》B 《本草纲目》C 《农政全书》D 《唐本草》19、人们常用“比黄连还苦,比窦娥还冤”这句话形容一个人含冤命苦,你知道窦娥这个艺术形象是谁塑造的吗?( )A 苏轼B 辛弃疾C 黄庭坚D 关汉卿20、下列关于四大名著的形容对应不准确的是( )A 《三国演义》——斗智斗勇,战争风云B 《水浒传》—英雄好汉,逼上梁山C 《西游记》——真实再现,社会生活D 《红楼梦》—爱情悲剧,鞭挞礼教。

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是: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世袭制D. 宗法制2.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唐朝的皇帝?A. 李世民B. 李隆基C. 李渊D. 赵匡胤3. 明朝时期,实行的海禁政策主要是为了:A. 促进海外贸易B. 防止倭寇侵扰C. 限制对外交流D. 保护国内经济4. 辛亥革命爆发于:A. 1911年B. 1921年C. 1931年D. 1941年5.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加入的是:A. 同盟国B. 中立国C. 协约国D. 轴心国6.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A. 鸦片战争B. 甲午战争C. 八国联军侵华D. 辛亥革命7.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是:A. 经济高速发展B. 社会动荡不安C. 科技教育进步D. 国际地位提升8. 以下哪个国家没有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A. 德国B. 日本C. 美国D. 瑞士9. 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的主要对抗方式是:A. 直接军事冲突B. 经济制裁C. 意识形态斗争D. 科技竞赛10. 联合国成立于哪一年?A. 1941年B. 1945年C. 1950年D. 1960年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_________制国家。

12. 唐朝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进行文化交流,其中最著名的是_________的东渡日本。

13. 明朝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了_________。

14. 1919年,中国爆发了_________运动,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爱国主义运动。

15.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_________革命的胜利。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6. 简述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及其影响。

17. 描述清朝晚期的“洋务运动”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18. 阐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中国古代史期末测试题及满分答案

中国古代史期末测试题及满分答案

中国古代史期末测试题及满分答案中国古代史期末测试题及满分答案李鸿宾中央民族大学一、单选题(题数:40,共 40.0 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0分)A、仰韶文化中是以妇女在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B、仰韶文化中是以老者在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C、仰韶文化是以男性在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D、龙山文化是以妇女在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2东汉时期豪强势力突出,下列对豪强说法正确的是(D)。

(1.0分)A、豪强势力主要来自于洛阳地区B、豪强来源于小地主阶级C、豪强来源于官僚世家D具有武装力量3东汉社会的民族问题主要体现为(C)。

(1.0分)A匈奴问题和突厥问题B、突厥问题和西域问题C、匈奴问题和西域问题D、匈奴问题和鲜卑问题4以下不属于北京猿人特点的是(A)。

(1.0分)A、颧骨较低B、脑容量相比现代人小C、嘴部突出D、眼睛比较深陷5南朝的陈霸先建立的陈朝是在公元(C)年。

(1.0分)A、537年B、547年C、557年D、527年6学术界把商朝社会划分于(B)。

(1.0分)A、后期氏族社会B、奴隶社会C、早期王朝社会D、早期封建社会7汉武帝时期,汉朝选拔人才的新途径是(C)。

(1.0分)A、赀选制B、任子制C、郡首举孝廉D、建立太学8属于研究中国传统史学基本方法的代表是(B)。

(1.0分)A、阳明学派B、乾嘉学派C、太谷学派D、稷下学派9假如你是生活在新石器时代的人类,你不能做以下哪件事情。

(C )(1.0分)A、蓄养家畜B、种植农作物C、学习甲骨文D、烧制陶器10( A)开始商鞅变法。

(1.0分)A、公元前356年B、公元前369年C、公元前366年D、公元前359年11(B)是夏朝的最后一位君主。

(1.0分)A、中康B、桀C、相D、启12明朝以前的统治者,关注的核心问题是(B)。

(1.0分)A、赋税问题B、南北问题C、对外交流问题D、徭役问题13西周实行的(D),其本身就蕴含着一种权力变化的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史学史期末总试题集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哪一位是属于南方少数民族的始祖人物:
A 契
B 黄帝
C 蚩尤
D 弃
1.下列哪一位是属于华夏族的始祖人物:()
A 契
B 黄帝
C 蚩尤
D 弃
2.写出成王死,康王立的前前后后的细节和庄严穆的气氛的书是:()A.《无逸》 B 《君奭》 B 《牧誓》 D《顾命》2.记载反映周朝成,康交替时期政治情况的文章是:() A.《无逸》 B 《君奭》 C 《牧誓》 D《顾命》3.下列史书中,中国史学上最早的具有通史雏形性质的作品是:() A.《春秋》 B 《左传》 C 《国语》 D《古书纪年》3.下列史书中,记载邵公谏厉王弭谤的文章是:() A.《春秋》 B 《左传》 B 《国语》 D《古书纪年》4.总结秦亡教训,得出“人主不闻其过,则社稷危。

”规律的书是:() A.《至言》 B 《白虎通义》 C 《新语》 D《洪范五行传论》4.反映谶讳学迷信盛行达到登峰造极状况的书是:() A.《至言》 B 《白虎通义》 B 《新语》 D《洪范五行传论》5.主张史书内容要:“叙沿革,明罪恶,旆怪异”的是:() A.荀悦 B 左丘明 C 司马迁 D 刘知几
5.主张对史书:以补其阙,以备异闻,以惩其妄,有所论辨的是:() A.左丘明 B 司马迁 C荀悦 D 裴松之
二. 古文翻译题:(15分)
夫《孝经》,《尚书》,《毛诗》,《周易》,“三传”,皆父子君臣之要道,十伦五教之宏纲,如日月之下临,天地之大德,百王是式,终古攸遵。

然多记言,罕存法制,愚管窥测,莫达高深,辄肆荒虚,诚为臆度。

每念懵学,莫探经政,略观历代众贤著论,多陈紊失之弊,或阙匡救之方。

------杜佑《献通典表》
二. 古文翻译: (15分)
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著者为真。

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也。

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处,正宜着眼理会,所谓一本面万殊也。

以水济水,岂是学问?
--------------黄宗羲《明儒学案》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樊绰《蛮书》:
2.杜环《经行记》:
3.乾嘉考据学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酉阳杂俎》:
2.《三朝北盟会编》:
3.《文史通义》:
四.简答题:(20分)
1. 简要叙述中国古代历史文献学的发展历史,评述主要经典著作。

2. 写出二十五部皇朝史的名称和作者
五. 论述题(任选一题,30分)
1.扼要论述秦汉时期的史学发展的特点和史学发展的成就。

2. 扼要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学特点和史学发展的成就。

3. 扼要论述宋元时期中国史学的特点和史学发展主要成就。

4.扼要论述明清时期中国史学的特点和史学发展主要成就。

中国史学史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D C B C D
二. 翻译:( 10分)
三.名词解释: (任选四题,每题5分,共20分)
《七略》:
《新五代史志》:
综合梁,陈,齐,周,隋五朝的典章制度.与五代纪传相配合.也称《隋志》是自《史记》八书, 《汉书》十志以来最重要的史志著作.
特点:
A)综合前史内容,是正史志书的一次总结性成果.
B)反映撰述者对天道,人事在认识上的逻辑发展.
前五志:讲天道.礼仪,音乐,律历,天文,五行.
后五志:计人事.食货,刑法,百官,地理,经籍.
C)其《经籍志》是目录学专著,是一次大规模的
历史文献整理的总结. 四部分类法形成.史部
《新史学》:
马端临:
乾嘉考据学:
四.简答题:(任选一题,20分)
1. 列举十部以上的有关少数民族史的史著:
常璩《华阳国志》崔鸿《十六国春秋》魏收的《魏书》
挚虞《畿服志》顾野王《舆地志》周处《风土记》.
盛弘之《荆州记》谯周《三巴记》常宽《蜀记》
裴矩《西域图志》李德裕《异域归忠传》,高少逸《四夷朝贡录》
韦齐休《云南行记》李德裕《西南备边录》窦滂《云南别录》《云南行记》徐云虔《南诏录》卢携《云南事状》达奚洪《云南风俗录》樊绰《蛮书》
2. 司马迁、班固史学之比较:
史记的编纂思想:
1) 通古今之变的体现:
A) 实行详今略古的原则.
B) 提出承敝通变观点.重视历史的发展变革.
C) 提出见盛观衰观点.强调要善于总结经验.
2) 究天人之际的体现:
A.对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观点有自己的看法.
认为: “天人感应”确实存在. 但强调人事起根本作用.
B. 批判封建迷信思想.揭历来鬼神之事诬妄.
C. 特别重视人心向背在历史上的作用.
D. 强调人谋和时势,际遇的重要作用.
对天人关系作了极有意义的探索:
怀疑天意灾祥之说, 强调人事根本作用,认识人心向背,个人努力的作用.
在那个时代无疑是可贵的.从而实现了成一家之言.
3)主张兼容百家学术的态度.
A.反对暴虐统治,横征暴敛,严刑峻法.揭恶果.深刻揭露法令苛刻,枉定人罪的奸险行为.
《酷吏列传》
B.关注平民阶层,歌颂舍己为人扶危济困品质.
《游侠列传》
A. 重视生产活动, 重视经济.《货殖列传》
B. 主张发展工商业,主张让人们获得财富.
编撰学贡献:
1. 创造了五体配合的恰当编撰形式. 即: 纪,世家,传,表,书.
纪: 用编年体形式世家: 兼用编年和传记的形式.
传: 用编年体形式. 表: 用谱谍的形式. 书: 用综合论述的形式.
2. 首开通史体例之先, 又重视记载当代史.体现详今略古的原则.
3. 在史料的整理和选择上方法优良. “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
历史文学成就
1. 开辟了传记文学的新天地.
2. 善于运用寓论断于叙事的手法.
3.擅长写人物对话, 并注重刻画人物说话的口吻,表现其神情风貌,善写场面.
一.班固汉书史学思想:
1. 典型的儒家正统思想.用正统思想来衡量批评司马迁:
2. 敢于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
3. 对历史问题提出具有唯物主义因素的见解
A).对西汉藩国问题的分析总结.
B)对汉武帝时人材之盛局面作正确评价
4.具有一定的人民性思想.
A.)表彰文帝的敦朴为天下先.认为文帝的不事征伐由利民思想而定.
B.)推崇武帝雄才大略,奖拔人才,又批评武帝好大喜功,连年用兵耗钱粮,人民不堪.
C.)表扬宣帝时吏治的循良.亲身力为,考察政绩,选拔人才.
5. 班固史学思想的局限性
A.奉行皇权神授观念.神化皇权西汉,达神化东汉皇权的目的.
B.宣扬封建伦理道德. 强调等级制度不过逾越. 《游侠传》, 《货殖传》
二.《汉书》的博洽
1 《汉书十志》包含了自然和社会的学问.包含了理论,技术,自古典章.为后来的法律史,
经济史,水利
工程史,历史地理学,学术史等分支学科提供了开创性的著作.
2.对于国内外少数民族的记载是其渊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五. 论述题(30分)
1.扼要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学思想特点与史学发展的成就。

答:
史学思想特点:
政治上,政权变动频繁,门阀地主取代世家地主,成为政治上占统地位的阶层.
①.推动了皇朝史撰述的发展. ②.推动姓氏之学发展,谱学撰述活跃
民族间长期斗争,发生民族大规模流动和人口大规模迁移的局面.导致北部少数民族皇朝林立,民族融合加深. “天下大同,天下一家”观念形成,国史修撰掀高潮,扩大了民族史撰述的内容.
史学发展的成就:
1.通史的撰述:
梁武帝时吴均编《通史》. 北魏时,崔鸿等人撰《科录》.以上两书都是通史,但失传.
2.历代笔记的撰述
张族《朝野佥载》,封演《封氏见闻录》
3.皇朝史撰述的兴盛:
A 东汉史:
东汉数代史家努力而成的《东观汉记》
范晔著《后汉书》司马彪著《续汉书》
袁宏著《后汉纪》汪文台《七家后汉书》
B.三国史的撰述:陈寿《三国志》裴松之《三国志注》
C.晋史的撰述:当时有撰述者晋史23家,藏荣绪所撰《晋史》较为完整.D.十六国史的撰述:最著名的当推崔鸿的《十六国春秋》,后有清人汤求的《十六国春秋辑补》.
E. 南朝史的撰述:当时史家修史之风盛行,共有史书22种.
今存者有:沈约《宋书》,肖子显《齐书》,即《南齐书》.
F. 北朝史的撰述: 有魏收著《魏书》.
G 民族史著作:
常璩的《华阳国志》挚虞的《畿服志》.顾野王的《舆地志》周处的《风土记》.
盛弘之的《荆州记》谯周的《三巴记》.常宽的《蜀记》
H 谱学状况:有两大支脉:
东晋贾弼之始创《姓系谱状》.后有《百家姓》, 《氏族要状》, 《姓氏英贤》.
兴于南朝梁武帝时的王氏谱学,由王僧孺改定《百家谱》30 卷,撰《百家谱集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