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生产经营场所非洲猪瘟防控技术要点

合集下载

夏季非洲猪瘟防控要点

夏季非洲猪瘟防控要点

夏季非洲猪瘟防控要点夏季是非洲猪瘟高发季节,加强防控措施对于保护养猪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夏季非洲猪瘟防控的要点:一、严格控制交通运输夏季是非洲猪瘟高发季节,各地要加强对交通运输的管控。

采取严格的查验措施,对车辆、货物、人员实行全面检疫,禁止不符合非洲猪瘟防控要求的车辆和物品进出灾区,严格防止非洲猪瘟疫情跨区传播。

二、做好养殖场卫生防控工作在夏季非洲猪瘟高发季节,要重点做好养殖场卫生防控工作。

采取严格措施,密切监测猪群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患病猪和死猪,加强对污染源的消毒处理,减少病毒传播和扩散的风险。

同时,要加强对饮用水、饲料等生产资料的检测和管理,确保生产环节无污染。

三、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夏季气温高,环境湿度大,是非洲猪瘟病毒易于生存和传播的环境。

各地要加强猪圈和周围环境的卫生管理,定期清理杂物和粪便,避免成为病毒滋生的温床。

加强防疫相对密集区域环境卫生管理力度,减少病毒的传播,并对环境进行定期消毒和清洁。

四、强化病毒监测和报告夏季非洲猪瘟病毒易于传播,各地养殖户和相关部门要加强病毒监测和报告工作。

养殖户和病死病倒猪肉收购商要及时报告疫情,相关部门要及时开展处置和封锁。

加强防疫监管力度,从源头上杜绝病毒的传播。

五、建立应急预案机制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生具有难以预测性和突发性,在夏季高峰期更是需要建立应急预案机制。

各地要制定完备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方案,并组织应急力量,做好应急处置准备工作。

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养殖户等的沟通和联系,加快信息的传递和处置的速度。

六、加强宣传教育在夏季非洲猪瘟的高发期,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养殖户和消费者对疫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对于保护养猪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宣传教育,例如传统媒体、社交媒体等等,让更多的人了解非洲猪瘟的危害和预防方法。

总之,夏季是非洲猪瘟疫情高发期,各地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从源头上杜绝病毒的传播,加强防控措施,保护养猪业的发展。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治措施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治措施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治措施
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病毒性疾病,对猪类造成重大危害。

为了控制和预防非洲猪瘟的传播,需要综合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防治措施:
1. 生物安全措施: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制度,包括严格的进出猪场管理和采取消毒措施,防止病毒通过污染的物品和装置进入猪场。

2. 早期发现和报告:加强兽医监测和病例报告制度,对于发现非洲猪瘟病例的养殖户应立即向当地兽医部门报告,以便采取及时的控制措施。

3. 隔离和扑杀患病猪只:将患病猪只隔离,并采取人工扑杀措施,防止疫情蔓延。

4.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非洲猪瘟的有效手段,可以降低疾病发生率。

但是由于非洲猪瘟病毒变异性较大,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的疫苗可用。

5. 关闭交易和运输:在疫情发生地区,暂停或限制猪的交易和运输,避免病毒通过交易和运输工具传播。

6. 正确处理病死猪:对于疑似或确诊的非洲猪瘟病例,应迅速处理病死猪,采取合理的处理方法,避免病毒扩散。

7. 教育和培训:加强养殖户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其对非洲猪瘟的认识和防控意识,帮助他们提高疫情防控能力。

8.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开展疾病监测和疫苗研发工作,共同应对非洲猪瘟的挑战。

饲料生产经营场所非洲猪瘟防控技术要点

饲料生产经营场所非洲猪瘟防控技术要点

饲料生产经营场所非洲猪瘟防控技术要点1. 目的饲料原料及成品可携带和传播非洲猪瘟病毒。

规范饲料生产、经营、使用环节的管理,对防控非洲猪瘟具有重要意义。

为防范病毒污染饲料生产、经营、运输环节,经饲料途径传入生猪养殖场户,特制定本技术要点。

2. 关键风险点2.1 原料。

饲料原料被非洲猪瘟病毒污染的潜在途径较多:一是污染的猪血蛋白粉、肠膜蛋白粉等猪源性原料,直接携带病毒;二是谷物等原料,在收割、初加工、储存等过程中被污染;三是原料在供应商处储存或加工过程中被污染;四是原料在运输过程中,因接触被污染的运输车辆或暴露于污染的环境而被污染。

2.2 经营场所。

该场所联系着众多生猪养殖场户,是人员、车辆、物资的交汇点,病毒交叉污染风险高。

2.3 车辆。

运输过病死猪、去过感染猪场或被污染的兽药饲料等生产经营场所的车辆,可传播非洲猪瘟病毒。

2.4 人员。

接触过病死猪、污染猪肉或去过污染场所的员工或外来人员,可传播非洲猪瘟病毒。

2.5 物资及食材。

来自疫区,或被运输工具、人员污染的物资及食材,可传播非洲猪瘟病毒。

3. 分区管理原则可通过划分“红、橙、黄、绿”四个生物安全等级,进行饲料生产经营场所分区管理,各分区间采用实体隔断或明显标识,人员、物资等进入更高一级生物安全区域时,需采取相应风险管控措施。

3.1 红区。

饲料生产经营场所以外不可控区域。

3.2 橙区。

饲料生产经营场所原料车停车区、行驶通道、卸料区、办公区、生活区。

3.3 黄区。

原料库、筒仓、投料、输送、粉碎、配料等饲料调质之前工序所在区域。

3.4 绿区。

生产车间、成品库、成品散装仓、成品装料和成品运输车辆行驶区域。

4. 进厂原料、车辆、人员、物资及食材控制(红区)4.1 原料控制4.1.1 供应商选择。

选择规模较大、非疫区的供应商,建立直采体系,尽量减少同品种供应商的数量,降低污染风险。

4.1.2 供应商审核。

建立供应商审核体系,包括生物安全审核(对供应商的原料、加工工艺、成品及厂区环境、生物安全防护等进行全面考察评估,引导供应商做好生物安全管控,排除非洲猪瘟病毒污染风险)。

关于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方案

关于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方案

关于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方案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简称ASF)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猪病,对养猪业和农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的传播,需要制定一套全面的防控工作方案。

一、加强监测和监管1.建立非洲猪瘟监测系统,加强对养猪场、交易市场、屠宰场等猪类经营场所的监测和检疫。

2.制定及时报告制度,确保非洲猪瘟疫情的快速报告和处置。

3.对进口猪肉和猪制品加强检疫,禁止非洲猪瘟病区的猪肉及猪制品的进口。

二、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1.加大对养猪户和兽医人员的非洲猪瘟知识普及力度,提高其防病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2.制作宣传资料,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市民对非洲猪瘟的认识,防止恐慌和盲目传播。

三、加强养猪场管理1.严格控制养猪场“人畜混居”的现象,确保猪只饮食卫生和环境卫生。

2.加强对养猪场的流动人员和车辆的监管,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3.加强饲料管理,确保饲料无病毒污染。

四、加强交易市场管理1.严禁将疑似或确诊患有非洲猪瘟的猪只进入交易市场。

2.严格落实猪只交易的消毒和隔离制度,确保交易场所的卫生和安全。

五、强化屠宰场管理1.加强屠宰场的消毒和清洁工作,确保病原体的彻底灭活。

2.加强对屠宰场工作人员的培训与监管,避免人为因素导致非洲猪瘟的传播。

六、加强处置和消灭病灶1.严格执行非洲猪瘟疫情报告和处理制度,快速处置病灶。

2.对非洲猪瘟病猪进行规范化无害化处理,避免病灶通过食品链传播。

七、加大科研力度1.加强对非洲猪瘟病毒的研究,提高对病毒的诊断和检测能力。

2.寻找疫苗研发和防治手段,筛选出能有效抑制非洲猪瘟病毒的药物。

八、加强国际合作1.加强与非洲猪瘟疫区国家的沟通和合作,分享非洲猪瘟防控经验和技术。

2.在国际间开展交流和合作,加强病例和研究数据的共享。

九、支持受疫情冲击的养猪户1.建立健全的养殖行业救助机制,向受疫情冲击较大的养猪户提供适当的财政支持、减免税费等政策优惠。

2.加强养猪业产后期市场保障,帮助受疫情冲击的养猪户恢复生产。

养殖运输屠宰环节非洲猪瘟防控措施要点

养殖运输屠宰环节非洲猪瘟防控措施要点

养殖、运输、屠宰环节非洲猪瘟防控措施要点养猪场户1、严禁使用各种泔水喂猪。

包括本场(户)产生的泔水、邻里邻居办事产生的泔水。

2、严禁使用含猪血(肉骨粉、猪血蛋白)的饲料喂猪。

3、出栏的生猪必须经过出栏通道及出猪台进行装猪。

未设立出栏通道及出猪台的养猪场(户),必须在生产区外进行装猪。

生产区、生活区没有隔离的养猪场(户)必须在场大门外进行装猪。

4、养猪场(户)要做到封闭管理,设立隔离带。

5、在进出场区门口铺垫生石灰(与门同宽,厚度2公分以上,每周更换或铺垫一次)。

如建有消毒池使用消毒液(三天添加一次,保持有效浓度),消毒液内需加入20%工业盐防冻。

6、每周对生产区场地、场区内外场地及进出场道路使用2%-4%火碱溶液或其他高效消毒液进行全面消毒。

7、圈舍内一周2次带猪消毒,消毒液使用二氧化氯、戊二醛、次氯酸盐类等,圈舍内外墙壁用生石灰水进行粉刷。

8、养猪场(户)对异常死亡生猪,特别是能繁母猪和仔猪的死亡必须及时报告。

9、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少人员外出频次。

养猪场(户)不得外购市场猪肉及各种生、熟含猪肉产品,不得食用非本场猪肉。

外出人员(包括饲养员)未经更衣消毒、洗手换鞋不准进入生产区。

10、严禁生猪经纪人、非本场人员进入生产区,严禁未消毒的人员进入场区。

运输生猪、饲料、原料的司机,必须经过消毒后方可进入场区,不得进入生产区。

11、严禁出场后的生猪再返回本场区或圈舍饲养。

12、严禁未经消毒的各种车辆进入场区。

13、严禁未清洗、未消毒的生猪运输车辆进入场区。

14、严禁非本场车辆进入生产区。

15、生猪运输车辆离开后,养猪场(户)必须对装运通道、场地进行彻底清扫、清洗、消毒,清扫用具必须及时清洗消毒,污水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

16、疫情排查人员必须对所有圈舍生猪利用微信等视频通话功能进行检查。

确需进入生产区,必须穿戴防护用品,消毒后进入。

17、必须按市县规定的时间对猪场内外环境统一大消毒。

生猪运输车辆管理1、未登记备案的车辆不得运输生猪。

夏季非洲猪瘟防控要点

夏季非洲猪瘟防控要点

夏季非洲猪瘟防控要点夏季是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的高发季节,应该加强防控措施,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

以下是夏季非洲猪瘟防控的要点。

1. 做好养猪场的清洁卫生工作。

定期清理猪舍、饲料槽和水槽,清除污物和饲料残渣,保持环境清洁。

消毒猪圈和周边环境,可以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如含氯溶液进行消毒,消毒频率至少每周1次。

2. 断绝病毒传播途径。

非洲猪瘟病毒可以通过生物媒介(蚊子、苍蝇等)和非生物媒介(车辆、工具、猪毛等)传播。

应加强疫区与非疫区的交通管控,减少车辆和人员流动。

对病区和周边地区进行彻底清理和消毒,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3. 严格限制外来猪只的进入。

夏季容易出现野生猪和非法运输猪只增多的情况,要加强野生猪防控工作,杜绝外来猪只进入养殖场。

对于有需要引进外猪的场所,要加强检疫工作,确保猪只的健康。

4.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养殖户要提高饲养管理水平,避免猪只的生理或心理压力过大。

保证猪群充足的饮水和优质的饲料,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减少接触野生动物的机会。

5. 加强病死猪的处理。

病死猪的处理要科学规范,避免病原体的进一步传播。

尽快将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可以采取高温、高压等方法进行处理,确保彻底无害。

6. 加强兽医监测和报告。

对猪群出现异常症状或疑似非洲猪瘟病例,应立即进行疫情监测和报告,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兽医部门需要加强对养殖场的巡查和监测,提高对猪瘟的识别和鉴定能力。

7. 提高员工的防范意识。

养殖场员工需要经过培训,掌握非洲猪瘟的基本知识和防控措施。

加强员工的个人卫生,勤洗手、佩戴口罩等,避免病毒通过人员传播。

8.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各种途径加强非洲猪瘟的宣传教育,提高养殖户和相关人员的防控意识。

倡导养殖户主动参与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加强猪群的管理和监测。

9. 合理使用疫苗。

当前,虽然还没有疫苗能够有效预防非洲猪瘟的发生,但是如果有新疫苗出现,需要合理使用疫苗,确保疫苗质量安全,并妥善保存和使用。

非洲猪瘟疫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疫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疫病的综合防控措施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高度接触传染的猪病,由非洲猪瘟病毒所引发,其传播速度快、病毒持久、病死率高,对养殖业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控制非洲猪瘟的传播和防控疫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措施。

一、加强疫情监测与报告1. 建立和完善非洲猪瘟疫情监测网络,确立定期报告制度,加强对养殖场和猪产品销售市场的监测。

2. 加强对疑似感染和疫情爆发的动物的实时检测,采集和送检相关病毒样品,对已经发现的疫情及时报告,并密切监测病情发展。

二、加强养殖场生物安全管理1. 制定严格的非洲猪瘟防控制度和工作流程,确保养殖场的卫生和消毒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2. 建立养殖环境隔离区和无病区,减少人员、车辆和设备对养殖场的频繁接触,防止病毒的传播。

3. 加强饲料、水源和其他饮用物的消毒处理,避免病毒通过这些来源传播。

三、加强养殖场的动物管理1. 加强对猪的健康监测,对有疑似或发病猪进行及时的隔离和处理。

2. 加强对养殖场内猪群的淘汰和销售管理,确保销售的猪源是健康的。

3. 加强动物的交通管理,限制动物的运输,减少猪之间的接触机会。

四、加强兽医防控力量的建设1. 组织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兽医人员的非洲猪瘟防控技术和知识水平,提高其防控能力。

2. 加强兽医检疫站和兽医流行病学科研机构的建设,提高检测和诊断能力。

3. 加强与相关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疫苗研发和应用技术的创新。

五、加强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1. 加强对非洲猪瘟的宣传教育,提高养殖户和市民的防控意识,让他们了解疫情的严重性和防控的重要性。

2. 加强与社区和养殖企业的沟通,组织防控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中来。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控措施包括加强疫情监测与报告、加强养殖场生物安全管理、加强养殖场的动物管理、加强兽医防控力量的建设以及加强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

只有通过综合的防控措施,才能有效遏制非洲猪瘟的传播,保护养殖业的稳定发展。

冬季猪场非瘟生物安全防控关键点

冬季猪场非瘟生物安全防控关键点

冬季猪场非瘟生物安全防控关键点一、车辆洗消和流动管理关键点1:1)冬天车辆使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物1:200进行消毒。

2)车辆消毒流程:车辆清洗后→消毒→65度以上烘干60分钟→靠场操作关键点2:1)饲料车、猪车、物资车、人员车、报保险车辆错开靠场时间。

不得同时进行操作。

2)每周由送人员、送物资、饲料由各负责人汇总至生物安全经理处做好车辆靠场计划。

3)饲料车、猪车、送人员、物资车辆不得在晚上17:00以后靠场洗消,以免温度过低影响洗消质量和洗消检查。

二、物资进场管理关键点1:物资进场频率调整1)所有场区一个月物资配送不超过2次,1次正常物资配送,1次紧急。

2)做好紧急物资、易损件、零件的计划,一个月不得超过1次。

3) 生产线进物资不超过3次/月,每个月5号、15号、25号领物资。

关键点2:物资消毒改进措施1)饭菜烘干由90度3分钟改成90度10分钟。

2)熏蒸消毒经检测臭氧浓度均不合格,使用塑料薄膜缩小熏蒸空间,同时增加工业暖风机确保风机熏蒸温度20度以上。

3) 浸泡池安装加热装置(目前已经试验,成本约1500,加热1600L水从15度到40度约2h)关键点3:异常场区的物资不得调拨至其它场区。

三、人员进场管理关键点1:1)人员休假2个月休6天,场区人员配送一个月不超过4次,个别场区不超过3次,距离人员集中点较远的场区不超过2次。

2)淋浴间管理,所有外围生物安全设施及猪场进入淋浴间必须配备温度计,温度不低于20度。

四、环保区管理1)11月份以后不得出干粪,不得进垫料。

2)生猪报保险拉死猪出去不得超过1月一次,必须通知生物安全主任全程跟踪(不接触)五、内场生物安全管理1)仓库确保每天进行消毒,具备熏蒸消毒设施2)进出仓管更换拖鞋,闲杂人等不得进入仓库3)场区制定死猪、送饭、送物资路线,区域隔断的措施落实情况(每个场开专题会进行审核讨论通过)六、猪舍生物安全管理1)进猪关栏参照引种后管理操作,栏位按要求进行隔断2)场区现场考核每个员工进出栋舍操作,进出栏舍操作,异常猪识别、采样操作,输出评估表,确保合格上岗。

饲料厂 非洲猪瘟防控措施

饲料厂 非洲猪瘟防控措施

饲料厂非洲猪瘟防控措施饲料厂在非洲猪瘟防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饲料是养猪业的基础,而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对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有效防控非洲猪瘟,饲料厂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饲料厂应该建立严格的生物安全制度。

这包括对所有进入饲料厂的人员、车辆和货物进行消毒,并确保饲料厂内部的卫生和清洁。

饲料厂还应该定期对厂区进行消毒,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此外,饲料厂应该建立疫情报告机制,一旦发现疫情,应立即报告给相关部门,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其次,饲料厂应该加强饲料质量的控制。

饲料是猪的主要食物来源,如果饲料质量不好,就会影响猪的健康,增加感染非洲猪瘟的风险。

因此,饲料厂应该建立完善的饲料质量控制体系,确保饲料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饲料厂应该定期对饲料进行检测,以确保饲料中不含有非洲猪瘟病毒。

第三,饲料厂应该加强猪的饲养管理。

猪的饲养管理对非洲猪瘟的防控至关重要。

饲料厂应该制定合理的饲养计划,提供充足的营养和保健,增强猪的免疫力,减少感染非洲猪瘟的风险。

同时,饲料厂应该建立健康监测体系,定期对猪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病猪。

第四,饲料厂应该加强与养殖户的合作。

养殖户是饲料厂的直接客户,他们的行为直接影响非洲猪瘟的防控效果。

因此,饲料厂应该与养殖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向他们宣传非洲猪瘟防控知识,提高他们的防控意识。

同时,饲料厂应该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帮助他们建立有效的防控体系。

第五,饲料厂应该积极参与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的合作。

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在非洲猪瘟防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饲料厂应该积极参与相关协会的工作,共同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饲料厂应该与政府部门密切合作,接受政府的监督和指导,共同应对非洲猪瘟的挑战。

综上所述,饲料厂在非洲猪瘟防控中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建立严格的生物安全制度、加强饲料质量控制、加强猪的饲养管理、加强与养殖户的合作以及积极参与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的合作。

生猪屠宰企业非洲猪瘟防控生物安全手册

生猪屠宰企业非洲猪瘟防控生物安全手册

生猪屠宰企业非洲猪瘟防控生物安全手册
摘要:
一、做好猪场生物安全防护
1.严格控制人员、车辆进出
2.做好猪场卫生清洁与消毒工作
3.定期进行疫病监测与排查
二、加强猪群饲养管理
1.科学配比饲料,提高猪群抵抗力
2.合理规划猪舍,降低猪群密度
3.做好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暖工作
三、规范猪场废弃物处理
1.设立废弃物专门收集、处理设施
2.猪舍废弃物及时清理,避免污染环境
四、制定应急预案
1.建立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
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猪场应对能力
正文:
近年来,非洲猪瘟疫情严重影响了我国生猪生产的发展。

为了促进本地生猪生产的健康发展,本文结合笔者的实习经验,对规模化猪场非洲猪瘟防控策略进行总结与探讨,以期为我国规模化猪场非洲猪瘟防控提供参考。

兽药厂非洲猪瘟防控措施

兽药厂非洲猪瘟防控措施

兽药厂非洲猪瘟防控措施
兽药厂可以采取以下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
1. 定期开展兽医巡检:兽药厂应定期请兽医对猪群进行巡检,及时发现疑似病例,并采取隔离措施。

2. 采购疫苗:兽药厂可以采购非洲猪瘟疫苗,对猪群进行疫苗接种,提高猪的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3. 严格消毒措施:兽药厂应加强场地、设备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定期消毒猪舍,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4. 控制交通和物流:兽药厂应加强对进出厂区的交通和物流的管控,避免病毒通过人员、车辆等方式传入。

5. 做好饲料和水源的管理:兽药厂应确保饲料和水源的安全,避免受到污染,减少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

6. 健康监测和报告:兽药厂应及时进行猪群的健康监测,并将疫情报告给相关部门,接受疫情监管。

7. 开展培训和宣传:兽药厂可以组织相关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对非洲猪瘟的认识和防控意识。

8. 养殖手册:兽药厂可以制定养殖手册,明确非洲猪瘟的防控要求和措施,指导养殖户科学养殖。

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兽药厂对非洲猪瘟的防控能力,减少疫情发生和传播的风险。

同时,也有助于保护猪群的健康和提高养殖效益。

非洲猪瘟防控技术要点

非洲猪瘟防控技术要点

非洲猪瘟防控技术要点摘要:非洲猪瘟(AfricanSwine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热性、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感染不同品种和年龄段的野猪和家猪,病死率趋于100%。

自1921年发现非洲猪瘟以来,该病毒已席卷全球畜牧业。

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尽管经过多年的研究,对非洲猪瘟尚无行之有效的疫苗预防和治疗方案,目前仍以及时诊断疫情、隔离扑杀为主要的疾病控制手段。

因此,开发快速、灵敏、准确的检测方法,对非洲猪瘟的防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非洲猪瘟;防控技术;要点引言非洲猪瘟是一种以动物性循环方式为主的传染性疾病。

该病的主要特征是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各类器官衰竭、死亡率较高等,因此,一旦发生传染将对养殖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这种传染性疾病主要是由于免疫循环系统被破坏而产生的,截至目前,没有有效的疫苗作为防范手段,因此,该类病毒被我国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防范病毒传染面临巨大的措施,为了降低这类传染病的传播范围,需要掌握该病毒的病原学、特征、诊断方式以及检测方式,从而降低该类病毒传播风险。

1非洲猪瘟的特点非洲猪瘟既能在家猪中传播,也能在野猪中传播,但是以家猪为主。

非洲猪瘟能以各种方式进行传播,如通过口腔、呼吸道、蜱虫、未消毒注射针头、一次性针头未替换等方式。

通常非洲猪瘟有4~19天的潜伏期,而康复后的患病猪只仍会携带病毒持续数周或数月。

当非洲猪瘟出现时,应立即隔离扑杀,病毒还会存活在粪便或腐败组织里一段时间,在血液中存活时间可长达18个月之久,因此还应及时对猪舍进行清理和全面消杀。

非洲猪瘟的死亡率较高、持续时间较长、传播速度较快,且很难清除,因此,一旦发现有非洲猪瘟的病例,需要将养殖场内全部猪只进行扑杀,以防止疫情扩散,威胁到周边的养殖户。

对于非洲猪瘟的防控具有很大的难度,主要因为该病传播速度较快、传播范围很广,在一定程度上给疫情防控人员和兽医造成较大压力。

非洲猪瘟疫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疫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疫病的综合防控措施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高度致死性疾病,对猪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为了有效控制非洲猪瘟的传播,需要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一、加强场所卫生管理非洲猪瘟主要通过病毒直接或间接传播,因此要加强场所卫生管理,保持场地清洁卫生。

应定期对猪圈、饲料水源、人员、车辆进行消毒,并加强猪圈、饲料水源及浣洗设施的管理和维护。

二、严格猪只进出管理要对猪只的进出管控,减少潜在的病毒传播风险。

应在猪场门口设立消毒站,对进出场的人员、车辆、物品进行消毒处理,并实行猪只检疫制度,避免非法引进猪只、扩大疫情影响。

三、开展科学免疫科学免疫是有效控制非洲猪瘟传播的关键,应注重疫苗的选择和使用,确保其疫效和安全性。

在免疫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进行施苗,采用规范的接种方法,避免交叉感染和病毒发生变异。

四、加强动物饲料和水源管理非洲猪瘟也可能通过饲料和水源传播,因此要注意食品和水源的卫生安全。

应采取完善的饲料和水源管理措施,保证水源、饲料无污染,饲料桶、水桶等饲料器具要定期清洗消毒,猪场周边禁止乱排污水,保护环境卫生。

五、加强监测和报告监测措施应该得到加强,尽早发现疫情。

要定期对猪瘟病情进行监测,出现异常症状要及时进行病毒检测,同时及时向动检部门报告,配合外防控制度,做好疫情的防治工作。

综上,非洲猪瘟病毒高度致死性,对猪产业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害。

为有效控制疫情传播,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加强猪圈卫生、管控猪只进出、科学免疫、饲料水源管理、加强监测和报告等方面的管理。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多方协作、科学管理,从而避免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和扩散,保护猪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非洲猪瘟疫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疫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疫病的综合防控措施非洲猪瘟是一种极具传染性和破坏性的猪病,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动物疫病。

该病病毒具有高度致病力和传染性,并且能够在猪群中迅速传播,严重影响养猪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为了有效地控制和预防非洲猪瘟疫病的扩散,需要实施综合防控措施。

一、完善防控体制建立健全非洲猪瘟疫病的防控体制,并加强政府主管部门与养殖场之间的信息沟通与联动机制。

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工作协调,科学制定防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同时,加强对猪场环境卫生的管理,对于发现病例的场区,需要立即实施封锁措施和消毒,目的是将病毒扩散的范围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二、提高免疫水平非洲猪瘟疫病疫苗目前仍然没有上市,所以提高养猪场的免疫水平是保护猪群免受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

具体做法包括:1.加强饲料和水的质量控制,确保提供高营养和卫生的饲料和水。

2.采取良好的养殖管理制度,包括适宜的栏舍设计、隔离措施、定时检查和维护等。

3.加强疾病监测和病原检测,根据检测报告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可能的疫情。

4.加强自然环境控制,保持场区清洁干燥、没有有害气体的积聚,保证猪的舒适性和健康。

三、禁止非法运输和销售非洲猪瘟的传播是在猪之间的接触、污染和拥挤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应禁止非法运输和交易猪只。

有了相关的规定和监测机制,就能够有效阻断病毒扩散的途径。

在养殖场对外交流和销售时,也应注意实行严格的检测和隔离措施。

四、加强宣传教育非洲猪瘟疫病是一种重大疾病,对于猪养殖业和国民经济都有严重影响。

加强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养殖户的防病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对于提高非洲猪瘟的防控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应该向养殖户提供必要的技术和方法支持,帮助养殖户加强猪群疾病预防工作。

五、加强国际合作非洲猪瘟是一种国际性的疫病,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开展技术交流和人员培训,共同防控非洲猪瘟的传播和扩散。

在例行贸易中,双方应加强检疫和卫生标准,有效控制病毒传播,防止疫情跨境传播。

简述非洲猪瘟防控措施

简述非洲猪瘟防控措施

简述非洲猪瘟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防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加强饲养管理:猪群必须按日龄分类隔离饲养(采取全进全出饲养管理);
加强营养,饲喂全价饲料,提高猪的免疫力和抗病力,如适当饲喂高免回春素、芪贞增免颗粒、优肥素等。

2.严格清洁和消毒:设备和相关场所应经常清洁和消毒,增加消毒频率。


消毒前,首先应清理猪圈、设备、车辆附着的有机物质。

车辆和人员(包括鞋、设备等)在进出养殖场时应消毒。

消毒剂可选用戊二醛、次氯酸盐、菌毒威(聚维酮碘)、通杀、氢氧化钠等。

3.严控引种:尽量避免从外引入猪只,或从正规渠道购买健康的种猪和仔猪。

4.及时处理病猪和死猪:对病死的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如深埋和焚烧,防止
病毒的传播。

同时,猪场内外的粪便、污水等也应进行无害化处理,以免出现病毒扩散。

5.药物治疗:可以使用一些中药如板蓝根、金银花等预防非洲猪瘟;也可以
用飞温管家+泰万菌素拌料,提高猪的免疫力,提高抗病毒能力。

6.加强防疫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防疫制度,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疫情监测,
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

7.提高公众意识:加强非洲猪瘟防控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非洲猪
瘟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这些措施需要综合运用,相互配合,才能有效地防控非洲猪瘟的传播和蔓延。

非洲猪瘟防控12项措施

非洲猪瘟防控12项措施

非洲猪瘟防控12项措施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对养猪业和畜牧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为了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的蔓延,减少经济损失,以下是12项非洲猪瘟防控措施。

1. 强化养猪场管理:养猪场应加强对猪只的管理,注意猪群的密度和卫生条件。

定期进行彻底的卫生消毒,确保场内环境卫生。

2. 严格监测和检测:建立非洲猪瘟监测体系,定期对猪只进行检测,及时发现病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实施合理的交通管控:控制猪只的交通流动,限制动物交易市场的运营,并加强对车辆、人员等的进出检疫监管。

4. 加强入口动物和禁猪产品检验:对进口的猪及猪产品进行严格检验和检疫,杜绝非洲猪瘟病毒的输入。

5. 加强养殖区域的封控:对疫情爆发地区进行封控措施,限制人员和物资的进出,防止病毒的蔓延。

6. 完善扑灭病毒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的疫情应急预案,包括病毒扑灭方案、紧急疫苗供应等方面的措施。

7. 提高养殖人员的防控意识:加强养殖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非洲猪瘟的认识和防控意识。

8. 建立严格的无害化处理体系:及时处理和销毁感染非洲猪瘟的猪只,避免病毒扩散。

9. 健全疫区边界隔离措施:建立疫区与非疫区的边界隔离体系,严格限制人员、物资和动物的流动。

10. 强化监测和报告机制:加强对非洲猪瘟疫情的监测和报告,确保病例能够及时上报,便于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11. 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交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合作机制,共享防控经验和科研成果。

12. 积极推进疫苗研发和应用:加大对非洲猪瘟疫苗研发的支持力度,推动疫苗的应用和推广,提高猪只的免疫能力。

综上所述,非洲猪瘟防控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养猪场管理、严格监测和检测、合理的交通管控等措施,我们有信心有效控制非洲猪瘟的蔓延,保护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

养殖场中非洲猪瘟紧急处理措施和应急预案

养殖场中非洲猪瘟紧急处理措施和应急预案

养殖场中非洲猪瘟紧急处理措施和应急预案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防止疫情的扩散和减少损失,养殖场应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和制定应急预案。

本文将详细列出这些措施和预案。

紧急处理措施:1. 隔离疫区:一旦发现疫情,立即将疫区划定出来,并封锁隔离。

确保病猪与健康猪的有效隔离,阻止疫情的扩散。

2. 消毒措施:在养殖场内外进行彻底的消毒工作。

包括饲养场、饲料、用具、车辆等。

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对病毒进行彻底杀灭,减少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

3. 人员管理:对养殖场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管理,确保每个人员都按照卫生要求进行操作。

加强培训,提高员工对非洲猪瘟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制定操作规程,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4. 病死猪处理:对病死猪进行及时安全的处理,避免病菌散布。

尸体处理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防止污染环境和传播病菌。

5. 交通管控:加强养殖场及周边区域的交通管控,控制外来车辆和人员的进入。

避免病菌的传播。

6. 定期检测:定期对猪群进行检测,尽早发现疫情。

特别是在高风险地区,应加强监测频率,减少疫情的扩散。

应急预案:1. 预设应急小组:建立应急小组,负责组织和执行应急预案。

小组成员应包括疫情防控专家、兽医和管理人员等,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

2. 风险评估与监测:通过风险评估和疫情监测,及时掌握疫情的动态。

对可能出现疫情的高风险区域和养殖场进行重点监测,提前预警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3. 疫情应对方案:根据不同疫情等级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

对不同级别的疫情,要有不同的处理措施和流程,并明确责任人和任务分工。

4. 合理用药:在疫情发生时,应根据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药物。

严格按照兽药使用规范进行用药,避免滥用和误用药物。

5. 停产或减产:当疫情严重时,可以考虑暂时停产或减产。

以减少病毒在猪群中传播的机会,保护健康的猪只。

6. 紧急疫苗接种:在必要时,可以采取紧急疫苗接种措施,以防止疫情蔓延。

非洲猪瘟疫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疫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疫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具有传染性和致死性的疫病,主要影响猪类。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非洲猪瘟的传播,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控措施。

以下是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控措施。

1. 健康检疫:加强猪类及猪产品的进出口检疫工作,严格检查猪只的健康状况和来源,并对可疑病例进行隔离和诊断,确保病猪及病死猪不进入市场。

2. 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加强对养殖场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完善的养殖管理制度,做好猪舍的清洁和消毒工作,控制昆虫、鼠害等病媒的传播。

3. 严格的禽畜禁止往来:禁止猪与其他动物如鸡、羊、牛等同场饲养,防止不同动物之间的交叉感染。

4. 防止病毒传播途径:控制和监测野生动物、家禽、饲料、运输工具、衣物等潜在的传播途径,以减少病毒的传播风险。

5. 加强动物疫病监测和报告:建立动物疫病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可疑病例,进行病毒检测和鉴定,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和采取应急措施。

6. 提高饲养者的防控意识:加强对养殖户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养殖者对非洲猪瘟的认识和防控意识,鼓励养殖户主动报告疫情。

7. 合理处理病死畜禽:及时清理和处理病死畜禽,防止腐败物和排泄物成为病毒的传播载体。

8. 加强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分享技术和经验,加强信息交流和合作,共同推进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

综合以上措施,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控制非洲猪瘟的传播。

养殖户、政府相关部门和科研机构等各方应密切合作,共同努力,为保护猪类养殖业和保护公共卫生做出贡献。

预防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

预防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

预防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对猪的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保障猪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和执行一系列预防和控制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非洲猪瘟。

1. 加强猪场卫生管理猪场是非洲猪瘟传播的主要场所之一,因此加强猪场的卫生管理是预防和控制非洲猪瘟的首要措施。

定期对猪圈进行清洁和消毒,及时清理猪场周围的杂物,保持猪场的清洁和环境整洁是必不可少的。

2. 实施严格的交通管制非洲猪瘟可以通过猪类的运输工具和人员等途径传播。

因此,实施严格的交通管制措施是必要的。

禁止非必要的人员和车辆进入猪场,并限制猪的运输活动,加强对猪肉和猪产品的检疫和监管是有效预防传播的措施之一。

3. 合理使用疫苗疫苗接种是预防非洲猪瘟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关部门应根据流行病学数据和疫情发展态势,合理选择并组织疫苗接种计划。

同时,完善疫苗管理制度,确保疫苗的存储和使用符合规范,增强疫苗接种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 强化疫情监测和报告及时准确地监测和报告疫情是有效控制非洲猪瘟的重要环节。

相关兽医部门应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机制,对疑似病例进行快速诊断,同时要求猪场和相关人员积极报告疫情,确保信息的及时流通和处理。

5. 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非洲猪瘟的预防和控制需要多学科的参与和创新的技术手段。

相关机构应加强科学研究,深入了解非洲猪瘟的传播机制和致病原理,寻找更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开展新型疫苗和相关药物的研发。

6. 加强信息宣传和教育培训推动非洲猪瘟防控的关键是提升养殖户的防疫意识和知识水平。

相关部门要加强宣传,提供及时准确的防疫信息,并通过培训等形式提升养殖户的防疫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帮助养殖户全面提高非洲猪瘟的防控水平。

7. 加强国际合作和经验交流非洲猪瘟属于传染病,跨国传播带来了更大的风险。

加强国际合作、开展科学和技术的交流是非洲猪瘟防控的重要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饲料生产经营场所非洲猪瘟防控技术要点1. 目的饲料原料及成品可携带和传播非洲猪瘟病毒。

规范饲料生产、经营、使用环节的管理,对防控非洲猪瘟具有重要意义。

为防范病毒污染饲料生产、经营、运输环节,经饲料途径传入生猪养殖场户,特制定本技术要点。

2. 关键风险点2.1 原料。

饲料原料被非洲猪瘟病毒污染的潜在途径较多:一是污染的猪血蛋白粉、肠膜蛋白粉等猪源性原料,直接携带病毒;二是谷物等原料,在收割、初加工、储存等过程中被污染;三是原料在供应商处储存或加工过程中被污染;四是原料在运输过程中,因接触被污染的运输车辆或暴露于污染的环境而被污染。

2.2 经营场所。

该场所联系着众多生猪养殖场户,是人员、车辆、物资的交汇点,病毒交叉污染风险高。

2.3 车辆。

运输过病死猪、去过感染猪场或被污染的兽药饲料等生产经营场所的车辆,可传播非洲猪瘟病毒。

2.4 人员。

接触过病死猪、污染猪肉或去过污染场所的员工或外来人员,可传播非洲猪瘟病毒。

2.5 物资及食材。

来自疫区,或被运输工具、人员污染的物资及食材,可传播非洲猪瘟病毒。

3. 分区管理原则可通过划分“红、橙、黄、绿”四个生物安全等级,进行饲料生产经营场所分区管理,各分区间采用实体隔断或明显标识,人员、物资等进入更高一级生物安全区域时,需采取相应风险管控措施。

3.1 红区。

饲料生产经营场所以外不可控区域。

3.2 橙区。

饲料生产经营场所原料车停车区、行驶通道、卸料区、办公区、生活区。

3.3 黄区。

原料库、筒仓、投料、输送、粉碎、配料等饲料调质之前工序所在区域。

3.4 绿区。

生产车间、成品库、成品散装仓、成品装料和成品运输车辆行驶区域。

4. 进厂原料、车辆、人员、物资及食材控制(红区)4.1 原料控制4.1.1 供应商选择。

选择规模较大、非疫区的供应商,建立直采体系,尽量减少同品种供应商的数量,降低污染风险。

4.1.2 供应商审核。

建立供应商审核体系,包括生物安全审核(对供应商的原料、加工工艺、成品及厂区环境、生物安全防护等进行全面考察评估,引导供应商做好生物安全管控,排除非洲猪瘟病毒污染风险)。

4.1.3 原料选择。

优先使用非疫区的原料,疫区的原料需经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阴性后方可采购。

尽量避免使用动物源性及猪源性原料,如需使用,须经核酸检测阴性。

4.2 车辆控制4.2.1 原料车辆。

尽量选择密闭、防尘的车辆运输原料。

车辆应没有运输过病死畜,装车前充分清洗和消毒。

运输车厢可用塑料布或帆布覆盖封闭,防止原料在运输途中被污染。

运输过程中,应尽量选择避开疫区、生猪运输密集路线。

运输司机全程尽量少下车,避免在疫区或人员密集处停车、吃饭。

经过厂外洗消点严格清洗消毒,在厂门口二次消毒后方可进厂。

4.2.2 成品车辆。

尽量选择密闭、防尘的车辆运输成品。

应加强司机管控,包括下车地点及饮食。

应预先制定行车路线,尽量避开疫区、生猪运输密集路线。

返回的车辆,经过厂外洗消点严格的清洗消毒,在厂门口二次消毒后方可进厂。

4.2.3 其他车辆。

限制其他车辆入厂。

如需进入的,须清洗消毒。

禁止其他车辆进入黄区和绿区。

4.3 人员4.3.1 内部人员。

尽量驻厂、减少外出,尽量减少接触不明来源的动物源性制品,减少农贸市场接触机会和群体性聚餐等高风险活动。

工作人员需经踩脚踏盆消毒、淋浴、更换衣物鞋帽后进入并登记。

对于携带的物品,手机擦拭消毒,其他物品熏蒸间臭氧消毒,放入传递窗、开紫外灯消毒后进入。

尽量减少人员跨区流动。

4.3.2 外来人员。

需经踩脚踏盆消毒、洗手、穿戴鞋套、隔离服后进入并登记。

对于携带的物品,需消毒后进入。

4.4 物资及食材4.4.1 生产物资。

饲料厂所用物资应定点采购,经消毒后方可入厂。

4.4.2 食材采购。

减少外部猪肉采购,如采购需经检测阴性。

所有食材特别是新鲜蔬菜应明确供应渠道,避免接触生鲜猪肉。

5. 原料处理(橙区)5.1 散装原料5.1.1 卸料。

保持卸料口周边整洁、清洁,不用或车辆经过时,使用坑盖关闭卸料口。

卸料时,避免原料接触轮胎,保护散装原料不受轮胎和车底盘等散落物污染。

5.1.2 除尘。

玉米、小麦、高粱、大麦等谷物原粮,除杂后增加风选除尘,降低粉尘携带。

5.1.3 消毒。

卸料结束后,应对卸料口周边及车辆行驶区域进行消毒。

5.1.4检测。

有条件的,原料进仓前可采样检测。

5.1.5人员。

司机全程不宜下车。

禁止不必要人员进入原料区。

5.2 袋装原料车辆不宜进原料库,可通过设立中转平台,将原料转运至原料库。

6. 原料储存(黄区)6.1 除中转平台口半封闭外,原料库其余部分应全封闭。

所有门窗用铁丝网封闭,防止禽鸟进入原料库。

6.2 大门安装挡鼠板,并定期进行灭鼠工作。

6.3 除中转叉车或转运小车外,外部车辆禁止进入原料库,并定期对库房内部道路或空载垛位进行消毒。

6.4 禁止外部装卸人员跨区进入原料库。

6.5 不生产时,原料投料口要用盖板覆盖。

6.6 提倡猪用饲料原料独立分区存放,避免接触其他动物源性饲料原料。

7. 饲料加工(绿区)7.1人员。

人员由橙区进入绿区,需经踩脚踏盆消毒、淋浴、更换衣物鞋帽后进入。

手机擦拭消毒后方可带入。

人员尽量少接触灭菌后饲料,如需清理或维修调质后端设备,做好消毒。

7.2 物资。

绿区所需维修等物资,需经消毒后进入。

7.3 生产线。

猪饲料生产线最好为独立生产线,避免接触其他动物源性饲料原料。

7.4 调质。

维持较高调质温度和时间(如85℃、3分钟),杀灭原料中可能携带的病毒。

7.5 冷却。

冷却器进风处增加初效空气过滤,避免高温调制后颗粒冷却过程中被车间粉尘等造成二次污染。

8. 成品储存与运输(绿区)8.1 储存8.1.1 散装料。

提倡使用散装料,散装料直接进入散装仓,可降低外部包装和环境污染风险。

8.1.2 袋装料或吨包。

有条件的,宜对外包装检测,合格的进入成品库。

除中转平台口半封闭外,成品库其余部分宜全封闭,所有门窗用铁丝网封闭,防鼠防鸟。

8.2 运输8.2.1 使用清洁、专业车辆进行成品运输。

8.2.2 散装成品饲料运输全程加装铅封,同时密封下料口,避免运输途中饲料和下料口污染。

8.2.3 袋装或吨包饲料的运输,应全程加盖塑料布和帆布覆盖封闭,密闭运输。

8.2.4 饲料宜先从饲料生产车间运送到安全的、无污染的饲料中转站,不宜直接运送进猪场。

有条件的,随车配置GPS实时监控。

8.3 返回车辆8.3.1 由猪场返回车辆,按照进厂成品车辆进行管控。

8.3.2 对散装车辆,应检查铅封是否与离厂时一致,确保没有被打开过。

8.3.3 禁止包装袋重复使用。

如重复使用,应彻底清洗和消毒。

一般不重复使用包装袋。

9. 饲料中转站和经营场所9.1 饲料中转和经营场所按照饲料成品储存进行绿区管理。

饲料储存区与生活区应设实体隔断,进行封闭管理。

有条件的,争取做到人员和车辆单向流动。

储存区工具等物品专用并定期消毒和检测。

避免老鼠、猫和鸟等野生动物接触此区域。

9.2 对需进入储存区的人员、物资和接触饲料的装卸人员、工具进行重点监控,接触饲料前应进行采取防护措施,如淋浴、更换衣物、鞋帽或穿戴隔离服等。

直接接触饲料的,宜采样检测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阴性后,方可操作。

9.3 对储存区、生活区以及接触饲料的工具、物资、人员、车辆进行定期消毒、监测,推荐2天1次。

10. 监测与记录10.1 原料供应商采样监测10.1.1采样频率。

1次/周(视外部大环境情况调整频率)。

10.1.2 采样方法。

地面样品使用4层纱布,用大面积采样器(夹布拖把,规格15×30厘米)在地面上推动擦拭,尽量增加采样面积;其他区域使用10×10厘米的纱布擦拭。

10.1.3 采样位点。

大门口、地磅、原料卸货区、原料库(地面、包装袋)、生产区、成品库(地面、包装袋)、成品装料区。

10.2 进厂车辆采样监测10.2.1采样频率。

1次/辆。

10.2.2采样方法。

清洗消毒静置后,使用浸有PBS缓冲液的10×10厘米纱布擦拭。

10.2.3采样位点。

散装成品车辆:下料口、车顶、轮胎、驾驶室(司机手脚放置区);袋装成品车辆:车厢内、轮胎、驾驶室(司机手脚放置区);原料车辆:车厢、轮胎、驾驶室(司机手脚放置区)。

10.3 进厂物资及食材采样监测10.3.1 采样频率。

每次消毒后采样。

10.3.2 采样方法。

进厂物资、食材经过熏蒸或臭氧消毒结束后,使用浸有PBS缓冲液的10×10厘米纱布擦拭。

10.3.3 采样地点。

物资、食材表面全覆盖。

10.4 进厂人员采样监测10.4.1 采样频率。

内部人员:1次/周;外部人员:每次进入时(视外部大环境情况调整频率)。

10.4.2 采样方法。

使用浸有PBS缓冲液的10×10厘米纱布擦拭10.4.3 采样位点。

头发、面部、手、上衣、裤子、鞋面、鞋底。

开展以上监测时,每次可以采用5—10个样品混样检测。

10.5 厂内环境监测10.5.1 采样频率。

1次/周(视外部大环境情况调整频率)。

10.5.2 采样方法。

地面样品使用4层纱布,用大面积采样器(夹布拖把,规格15×30厘米)在地面上推动擦拭,尽量增加采样面积;其他区域使用10×10厘米的纱布擦拭。

10.5.3 采样位点。

橙区:地磅、卸料区、办公区、生活区;黄区:原料库地面、原料外包装、投料口;绿区:制粒机平台、打包区、成品库地面、成品外包装。

10.6 散装原料10.6.1 采样频率。

1次/车。

10.6.2 采样方法。

进原料仓前流管处安装连续性采样器采样或出杂口使用布条采样。

10.6.3 采样位点。

进原料仓前流管处或出杂口。

10.7 袋装原料10.7.1 采样频率。

1次/批次。

10.7.2 采样方法。

投料口安装连续性采样器采样。

10.7.3 采样位点。

投料口。

10.8 成品10.8.1 采样频率。

1次/批次(每个料号一次)。

10.8.2 采样方法。

使用浸有PBS缓冲液的10×10厘米纱布擦拭。

10.8.3 采样位点。

成品打包口内壁、散装成品仓下料口内壁。

11. 异常处置在饲料生产经营环节检出非洲猪瘟核酸阳性的,应立即报告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并采取以下措施。

11.1 溯源调查。

针对原料、车辆、人员、物资及食材进行采样监测。

查看各项记录表,分析异常样品出现前与外界接触的原料、车辆、人员、物资及食材、环境等环节,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11.2 原料供应商。

立即停止供货,同时与供应商沟通对异常区域的处理措施,经过生物安全评估后,再确定是否继续合作。

11.3 储存区域。

立即对问题区域进行清理消毒,直至检测正常。

11.4 人员。

调查其近期活动轨迹,并对其在厂内活动区域进行清理消毒。

11.5 物资及食材等。

对设施设备,须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对食材等物品,应进行销毁处理,并对储存区域消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