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及与相遇问题ppt.ppt
合集下载
上课用第二章专题课:追击与相遇问题 (共21张PPT)
X乙+L0-X甲
变式:甲、乙两车同时向右运动,甲在后以某一速度 匀速运动,乙在前从静止开始匀加速直线运动, (1)甲车一定能追上乙车吗? (2)什么条件下甲恰好追上乙 (3)若甲、乙两车速度相等时甲未追上乙,以后还 有机会追上吗?两者距离如何变化?什么条件下两者 距离最小?
(4)若甲追上乙时速度比乙大,会出现什么情况? 被乙反追,即两者相遇两次
XA
A △X B
XB
(1)试着判定A能否追上B;
由于A的速度越来越大最终一定比B要快,因此A一定 能追上B。
(2)若出发前A、B之间的距离为12m,则两物体 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相遇?
如图可知A、B之间位移关系:XA-XB=12m;
展开:at2/2-VBt=△X ;解得:t=12s。
练习1:某时刻,甲车从静止开始以0.5m/s2的加速度 匀加速行驶,同时乙车在甲车前12m处以2m/s的速度匀 速行驶。 (1)甲车能追上乙车吗? 能 (2)什么时候追上? 12s (3)追上前两车距离如何变化? (4)什么时候两车距离最大? (5)两车间最大距离是多少?
• (1)绘画运动草图,确定位移、时间关 系;(要确定二者是否从同一位置出发, 是否是同时出发)
• (2)利用位移关系列表达式
• (3)合理借用临界条件.(二者速度相等)
当堂检测:
• 1.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待绿灯,当绿灯 亮时汽车以a=3m/s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 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V0=6m/s的速度匀速驶 来,从后边超过汽车,则:
• 运动草图:
V1=10m/s
V2=4m/s
汽车
自行车
a=-6m/s2
X1
S
X2
解:• 如图,位移关系:S=X1-X2 • 展开:S=V1t-at2/2-V2t • 当汽车与自行车共速时,两者恰好相遇,有:
变式:甲、乙两车同时向右运动,甲在后以某一速度 匀速运动,乙在前从静止开始匀加速直线运动, (1)甲车一定能追上乙车吗? (2)什么条件下甲恰好追上乙 (3)若甲、乙两车速度相等时甲未追上乙,以后还 有机会追上吗?两者距离如何变化?什么条件下两者 距离最小?
(4)若甲追上乙时速度比乙大,会出现什么情况? 被乙反追,即两者相遇两次
XA
A △X B
XB
(1)试着判定A能否追上B;
由于A的速度越来越大最终一定比B要快,因此A一定 能追上B。
(2)若出发前A、B之间的距离为12m,则两物体 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相遇?
如图可知A、B之间位移关系:XA-XB=12m;
展开:at2/2-VBt=△X ;解得:t=12s。
练习1:某时刻,甲车从静止开始以0.5m/s2的加速度 匀加速行驶,同时乙车在甲车前12m处以2m/s的速度匀 速行驶。 (1)甲车能追上乙车吗? 能 (2)什么时候追上? 12s (3)追上前两车距离如何变化? (4)什么时候两车距离最大? (5)两车间最大距离是多少?
• (1)绘画运动草图,确定位移、时间关 系;(要确定二者是否从同一位置出发, 是否是同时出发)
• (2)利用位移关系列表达式
• (3)合理借用临界条件.(二者速度相等)
当堂检测:
• 1.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待绿灯,当绿灯 亮时汽车以a=3m/s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 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V0=6m/s的速度匀速驶 来,从后边超过汽车,则:
• 运动草图:
V1=10m/s
V2=4m/s
汽车
自行车
a=-6m/s2
X1
S
X2
解:• 如图,位移关系:S=X1-X2 • 展开:S=V1t-at2/2-V2t • 当汽车与自行车共速时,两者恰好相遇,有:
2.4.2追及和相遇课件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
行驶,求:
(1)什么时候它们相距最远?最远距离是多少?
(2) 在什么地方汽车追上自行车?追到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大?
v/(m/s)
汽
5
Δx
自
0
t0
t /s
小结:(a)同一位置、同时出发
v/(m/s)
汽
v
自
Δx
0
t0
t /s
自 汽
二、典例分析
例 1 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甲以 0.5 m/s2的加速度由静 止开始行驶,乙在甲的前方 200 m 处以 5 m/s 的速度做同方向的 匀速运动,问: (1) 甲何时追上乙?甲追上乙时的速度为多大?此时甲离出发点 多远? (2) 在追赶过程中,甲、乙之间何时有最大距离?这个距离为多 少?
三、作业选讲
第5题 A、B 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 车在前,其速度 vA=10 m/s,B 车在后,其速度 vB=30 m/s,因大雾能见度低,B 车在距 A 车 x0=85 m时才发现前方 有 A 车,这时 B 车立即刹车,但 B 车要经过 180 m 才能停止.求: (1) B 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 (2) 若 B 车刹车时 A 车仍按原速率行驶,两车是否会相撞?若会相撞,将在 B 车刹车 后何时相撞?若不会相撞,则两车最近距离是多少?
v
汽
v自 Δx
自
v汽
0
t0
t
三、作业选讲
追及相遇
一、提出问题
1. 追及问题 (1)同一位置出发
追上时:
(2)不同位置出发
甲
乙
0 时刻
t 时刻到达同一位置
甲
x0 0 时刻
乙
t 时刻到达同一位置
小结:(b)从不同位置、同时出发
《追及相遇问题》课件
计算:根据图像信息,计算物体的运动时间、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
验证:验证计算结果是否符合物理规律,如速度、加速度、时间等是否合理
物理模型法
● 追及相遇问题的定义: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一个物体追赶另一个物体,最终相遇的问题。 ● 物理模型法的基本步骤: a. 确定研究对象:确定追及相遇问题的两个物体。 b. 建立物理模型:根据题目要求,建立追及相遇问
碰撞问题
火车相撞:火车在行驶过程 中,两列火车发生碰撞
飞机相撞:飞机在飞行过程 中,两架飞机发生碰撞
汽车追尾:汽车在行驶过程 中,后车与前车发生碰撞
船舶碰撞:船舶在航行过程 中,两艘船舶发生碰撞
追及相遇问题的实例解 析
追及问题实例解析
实例1: 汽车追及 问题
实例2: 火车追及 问题
实例3: 飞机追及 问题
0 4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一个参数,通常用v表示
0 时间、距离和速度之间的关系是:s=vt,其中s是距 5 离,v是速度,t是时间
0 在追及相遇问题中,时间、距离和速度的关系容易混淆, 6 需要仔细分析题目中的条件,正确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对加速度和初速度的理解不够深入
加速度:物体速度的变化率,与速度方向无关
● 物理模型法的优缺点: a. 优点:能够直观地描述追及相遇问题,便于理解和求解。 b. 缺点:需要一定的物理知识,对于复杂的 追及相遇问题,可能需要多次尝试才能找到合适的物理模型。 • a. 优点:能够直观地描述追及相遇问题,便于理解和求解。 • b. 缺点:需要一定的物理知识,对于复杂的追及相遇问题,可能需要多次尝试才能找到合适的物理模型。
实例4: 船舶追及 问题
实例5: 跑步追及 问题
实例6: 自行车追 及问题
验证:验证计算结果是否符合物理规律,如速度、加速度、时间等是否合理
物理模型法
● 追及相遇问题的定义: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一个物体追赶另一个物体,最终相遇的问题。 ● 物理模型法的基本步骤: a. 确定研究对象:确定追及相遇问题的两个物体。 b. 建立物理模型:根据题目要求,建立追及相遇问
碰撞问题
火车相撞:火车在行驶过程 中,两列火车发生碰撞
飞机相撞:飞机在飞行过程 中,两架飞机发生碰撞
汽车追尾:汽车在行驶过程 中,后车与前车发生碰撞
船舶碰撞:船舶在航行过程 中,两艘船舶发生碰撞
追及相遇问题的实例解 析
追及问题实例解析
实例1: 汽车追及 问题
实例2: 火车追及 问题
实例3: 飞机追及 问题
0 4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一个参数,通常用v表示
0 时间、距离和速度之间的关系是:s=vt,其中s是距 5 离,v是速度,t是时间
0 在追及相遇问题中,时间、距离和速度的关系容易混淆, 6 需要仔细分析题目中的条件,正确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对加速度和初速度的理解不够深入
加速度:物体速度的变化率,与速度方向无关
● 物理模型法的优缺点: a. 优点:能够直观地描述追及相遇问题,便于理解和求解。 b. 缺点:需要一定的物理知识,对于复杂的 追及相遇问题,可能需要多次尝试才能找到合适的物理模型。 • a. 优点:能够直观地描述追及相遇问题,便于理解和求解。 • b. 缺点:需要一定的物理知识,对于复杂的追及相遇问题,可能需要多次尝试才能找到合适的物理模型。
实例4: 船舶追及 问题
实例5: 跑步追及 问题
实例6: 自行车追 及问题
追及与相遇问题(20张PPT)
追及与相遇问题
目录
考点回扣 典例解析 变式训练
考 点 回 扣ຫໍສະໝຸດ 讨论追及、相遇的问题,其实质就是分析讨论两物体在 相同时间内能否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的问题。 1、两个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2、一个条件:两者速度相等
两者速度相等,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 大、最小的临界条件,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方法一:公式法 两车恰不相撞的条件是两车速度相同时相遇。 由A、B 速度关系: v1
1 2 由A、B位移关系: v1t at v2t x0 2
at v2
(v1 v2 ) 2 (20 10) 2 a m/s2 0.5m/s2 2 x0 2 100
则a 0.5m / s
3 2 t 4s x 6t t 0 2 1 2 s at 24 m 2
v at 12m / s
方法四:相对运动法
选自行车为参照物,则从开始运动到两车相距最远这段过程中, 以汽车相对地面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汽车相对此参照物的各个 物理量的分别为:v0=-6m/s,a=3m/s2,vt=0
(1)画清行程草图,找出两物体间的位移关系 (2)仔细审题,挖掘临界条件,联立方程 (3)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图像法、相对运动知识求解
返回目录
典 例 解 析
[例1]: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候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 3m/s2的加速度开始加速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6m/s的 速度匀速驶来,从后边超过汽车。试求:汽车从路口开动后, 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 多少?
2
则a 0.5m / s 2
方法四:相对运动法 以B车为参照物, A车的初速度为v0=10m/s,以加 速度大小a减速,行驶x=100m后“停下”,末速度为 vt=0 2 2
目录
考点回扣 典例解析 变式训练
考 点 回 扣ຫໍສະໝຸດ 讨论追及、相遇的问题,其实质就是分析讨论两物体在 相同时间内能否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的问题。 1、两个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2、一个条件:两者速度相等
两者速度相等,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 大、最小的临界条件,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方法一:公式法 两车恰不相撞的条件是两车速度相同时相遇。 由A、B 速度关系: v1
1 2 由A、B位移关系: v1t at v2t x0 2
at v2
(v1 v2 ) 2 (20 10) 2 a m/s2 0.5m/s2 2 x0 2 100
则a 0.5m / s
3 2 t 4s x 6t t 0 2 1 2 s at 24 m 2
v at 12m / s
方法四:相对运动法
选自行车为参照物,则从开始运动到两车相距最远这段过程中, 以汽车相对地面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汽车相对此参照物的各个 物理量的分别为:v0=-6m/s,a=3m/s2,vt=0
(1)画清行程草图,找出两物体间的位移关系 (2)仔细审题,挖掘临界条件,联立方程 (3)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图像法、相对运动知识求解
返回目录
典 例 解 析
[例1]: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候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 3m/s2的加速度开始加速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6m/s的 速度匀速驶来,从后边超过汽车。试求:汽车从路口开动后, 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 多少?
2
则a 0.5m / s 2
方法四:相对运动法 以B车为参照物, A车的初速度为v0=10m/s,以加 速度大小a减速,行驶x=100m后“停下”,末速度为 vt=0 2 2
《相遇追及问题》课件
曲线相遇
两个物体在曲线轨道上相向而行, 直到相遇。
追及相遇
一个物体先出发,另一个物体后出 发,但它们最终在同一点相遇。
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
01
02
03
建立数学模型
根据题意,建立两个物体 的运动方程,并确定它们 的初始位置和速度。
求解方程
通过代数方法求解方程, 得到两个物体的运动轨迹 和相遇时间。
分析结果
03
相遇与追及问题的关系
相遇问题与追及问题的联系
两者都是研究两个运 动物体之间的相对运 动关系。
两者都可以通过建立 数学模型进行求解。
两者都需要考虑物体 的运动速度、时间和 距离。
相遇问题与追及问题的区别
相遇问题中,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和时间关系是重要的,而追及问题中,一个物体 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和时间关系是关键。
《相遇追及问题》 ppt课件
目录
• 相遇问题 • 追及问题 • 相遇与追及问题的关系 • 练习题与解析
01
相遇问题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两个物体在同一时刻从两个不同 的地点出发,沿着同一直线相向 而行,直到它们相遇。
特点
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且 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
相遇问题的类型
直线相遇
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相向而行 ,直到相遇。
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两个 物体的运动过程和相遇情 况。
02
追及问题
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追及问题的定义与特点
详细描述
追及问题是数学中的一类问题,主要涉及到两个或多个运动物体在同一直线上或不同线路上运动,其中一个物体 追赶另一个物体,直到追上或相遇。这类问题具有以下特点:两个或多个物体之间的距离不断变化,运动方向可 能相同或相反,通常涉及匀速或变速运动。
追及与相遇问题(20张PPT)
追及与相遇问
• 追及与相遇问题概述 • 追及问题的解决方法 • 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 • 追及与相遇问题的实际应用 • 练习题与解析
目录
Part
01
追及与相遇问题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追及与相遇问题是一种常见的数学问题,主要研究两个或多个运动物体在同一直线上或 在不同路径上运动,其中一个物体追赶另一个物体或两者相遇的问题。
01
02
03
确定追及条件
当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是 追及的临界条件。
建立数学模型
根据题意,列出两物体的 位移方程,并找出时间关 系。
求解方程
解方程求出两物体的位移 和时间,判断是否追上。
Part
03
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
直线上的相遇问题
确定参考系
选择一个合适的参考系,以便简 化问题。
检验解的合理性
根据实际情况检验解的合理性, 确保答案符合实际情况。
特点
这类问题通常涉及到速度、时间、距离等基本概念,需要运用数学模型和公式进行求解。
问题背景与重要性
问题背景
追及与相遇问题在日常生活和实际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交通、物流、航 天等领域。这类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提高对物体运动规律的认识,为实际问题的 解决提供理论支持。
重要性
追及与相遇问题在数学教育和科学教育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是培养学生逻辑思 维和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素材。
行星运动中的追及与相遇
卫星轨道
天体碰撞
人造卫星在地球轨道上运行时,需要 考虑其他卫星或物体的影响,避免追 及和碰撞。
在宇宙中,天体之间的碰撞是相对罕 见的,但仍然需要关注小行星、彗星 等对地球的潜在威胁。
行星探测器
探测器在飞往行星的过程中,需要进 行精确的轨道设计和计算,确保能够 成功追及目标行星。
• 追及与相遇问题概述 • 追及问题的解决方法 • 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 • 追及与相遇问题的实际应用 • 练习题与解析
目录
Part
01
追及与相遇问题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追及与相遇问题是一种常见的数学问题,主要研究两个或多个运动物体在同一直线上或 在不同路径上运动,其中一个物体追赶另一个物体或两者相遇的问题。
01
02
03
确定追及条件
当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是 追及的临界条件。
建立数学模型
根据题意,列出两物体的 位移方程,并找出时间关 系。
求解方程
解方程求出两物体的位移 和时间,判断是否追上。
Part
03
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
直线上的相遇问题
确定参考系
选择一个合适的参考系,以便简 化问题。
检验解的合理性
根据实际情况检验解的合理性, 确保答案符合实际情况。
特点
这类问题通常涉及到速度、时间、距离等基本概念,需要运用数学模型和公式进行求解。
问题背景与重要性
问题背景
追及与相遇问题在日常生活和实际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交通、物流、航 天等领域。这类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提高对物体运动规律的认识,为实际问题的 解决提供理论支持。
重要性
追及与相遇问题在数学教育和科学教育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是培养学生逻辑思 维和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素材。
行星运动中的追及与相遇
卫星轨道
天体碰撞
人造卫星在地球轨道上运行时,需要 考虑其他卫星或物体的影响,避免追 及和碰撞。
在宇宙中,天体之间的碰撞是相对罕 见的,但仍然需要关注小行星、彗星 等对地球的潜在威胁。
行星探测器
探测器在飞往行星的过程中,需要进 行精确的轨道设计和计算,确保能够 成功追及目标行星。
高一物理必修一《追及与相遇问题》(课件)共29张
匀速直线运动中的追及问题
总结词
速度相等的条件下的追及问题
详细描述
当两个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发生追及,它们之间的相对速度是关键。当速度相 等时,追及问题达到临界状态,此时需要考虑物体的初始位置和速度。
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追及问题
总结词
加速度相等的条件下的追及问题
详细描述
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两个物体之间的相对加速度决定了追及的难易程度。当加速度相等时,需要综合考虑物体 的初始速度和加速度,以及追及过程中的速度和距离。
速度恒定,位移公式为 $s = v times t$。
总结词
相对速度为零,即两物 体相对静止,无相对位
移。
总结词
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 动,考虑相对位移和相
对速度。
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相遇问题
01
02
03
04
总结词
加速度恒定,速度和位移随时 间变化,计算较复杂。
总结词
使用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 式 $s = frac{1}{2}at^{2}$ 和
THANKS
感谢观看
速度公式 $v = at$。
总结词
考虑相对加速度和相对速度, 计算相对位移和相对时间。
总结词
考虑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判 断两物体的相对位置和相对速
度。
匀减速直线运动中的相遇问题
总结词
总结词
加速度恒定但方向与初速度相反,速度逐 渐减小至零,计算较复杂。
使用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s = frac{v_{0}^{2}}{2a}$ 和速度公式 $v = v_{0} - at$。
详细描述
行人避让问题需要考虑行人的速度、车辆的速度以及车辆与行人之间的距离。通过分析 这些因素,可以计算出行人需要避让车辆的时间和距离。解决这类问题时,需要注意行
高一物理追及相遇问题优秀课件
1
类型
匀加速 追匀速
匀速追 匀减速
匀加速追 匀减速
图象
说明
①t=t0 以前,后面物体与前面 物体间距离增大. ②t=t0 时,两物体相距最远为 x0+Δx. ③t=t0 以后,后面物体与前面 物体间距离减小. ④能追及且只能相遇一次.
2
类型
匀减速追 匀速
匀速追 匀加速
匀减速追 匀加速
图象
说明
开始追及时,后面物体与前面 物体间的距离在减小,当两物 体速度相等时,即 t=t0 时刻: ①若 Δx=x0,则恰能追及,两 物体只能相遇一次,这也是避 免相撞的临界条件. ②若 Δx<x0,则不能追及,此 时两物体最小距离为 x0-Δx. ③若 Δx>x0,则相遇两次,设 t1 时刻 Δx1=x0,两物体第一 次相遇,则 t2 时刻两物体第二 次相遇.
答案 C 9
变式训练2
在例2的已知条件下,(1)甲追上乙之前,甲、乙之间的 最大距离是多少?
(2)5~15 s内乙车的位移大小是多少? 解析 (1)v-t图象的面积之差表示位移之差,甲追上乙之
前,甲、乙之间的最大距离 Δx=12×10×5 m=25 m.
(2)在5~15 s内,甲、乙两车位移相同,即 x乙=x甲=v甲t=5×10 m=50 m. 答案 (1)25 m (2)50 m
2.临界条件 当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可能出现恰能追及、恰好避免相撞、 相距最远、相距最近等情况,即该四种情况的临界条件为 v1=v2 3.分析v-t图象 说明:(1)Δx是开始追及以后,后面物体因速度大而比前 面物体多运动的位移; (2)x0是开始追及以前两物体之间的距离;
(3)v1是前面物体的速度,v2是后面物体的速度.
6
解析 当汽车恰好不碰上自行车,有:
类型
匀加速 追匀速
匀速追 匀减速
匀加速追 匀减速
图象
说明
①t=t0 以前,后面物体与前面 物体间距离增大. ②t=t0 时,两物体相距最远为 x0+Δx. ③t=t0 以后,后面物体与前面 物体间距离减小. ④能追及且只能相遇一次.
2
类型
匀减速追 匀速
匀速追 匀加速
匀减速追 匀加速
图象
说明
开始追及时,后面物体与前面 物体间的距离在减小,当两物 体速度相等时,即 t=t0 时刻: ①若 Δx=x0,则恰能追及,两 物体只能相遇一次,这也是避 免相撞的临界条件. ②若 Δx<x0,则不能追及,此 时两物体最小距离为 x0-Δx. ③若 Δx>x0,则相遇两次,设 t1 时刻 Δx1=x0,两物体第一 次相遇,则 t2 时刻两物体第二 次相遇.
答案 C 9
变式训练2
在例2的已知条件下,(1)甲追上乙之前,甲、乙之间的 最大距离是多少?
(2)5~15 s内乙车的位移大小是多少? 解析 (1)v-t图象的面积之差表示位移之差,甲追上乙之
前,甲、乙之间的最大距离 Δx=12×10×5 m=25 m.
(2)在5~15 s内,甲、乙两车位移相同,即 x乙=x甲=v甲t=5×10 m=50 m. 答案 (1)25 m (2)50 m
2.临界条件 当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可能出现恰能追及、恰好避免相撞、 相距最远、相距最近等情况,即该四种情况的临界条件为 v1=v2 3.分析v-t图象 说明:(1)Δx是开始追及以后,后面物体因速度大而比前 面物体多运动的位移; (2)x0是开始追及以前两物体之间的距离;
(3)v1是前面物体的速度,v2是后面物体的速度.
6
解析 当汽车恰好不碰上自行车,有:
追及、相遇问题——高考真题-完整版PPT课件
【真题】(海南·8)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 v-t 图像
如图所示,图中△OPQ 和△OQT 面积分别是 x1 和 x2(x1<x2).初始
时,甲车在乙车前方 x0 处 (ABC )
A.若 x0=x1+x2,两车不会相遇
B.若 x0<x1,两车相遇 2 次
C.若 x0=x1,两车相遇 1 次 D.若 x0=x2,两车相遇 1 次
比x0大还是 小呢?
解析 若乙车追上甲车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即此时t=T,则x0=x1,此后甲 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全程甲、乙仅相遇一次;若甲、乙两车速度相同时,x0<x1,则此
时乙车已在甲车的前面,以后甲还会追上乙,全程中甲、乙相遇2次;若甲、乙两车
速度相同时,x0>x1,则此时甲车仍在乙车的前面,以后乙车不可能追上甲车了,全 程中甲、乙都不会相遇,综上所述,选项A、B、C对,D错. 答案 ABC
解析显隐
第一页,共二页。
内容摘要
解析 若乙车追上甲车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即此时t=T,则x0=x1,此后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全程甲、乙仅相遇一 次。解析 若乙车追上甲车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即此时t=T,则x0=x1,此后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全程甲、乙仅相遇一
No 次。若甲、乙两车速度相同时,x0<x1,则此时乙车已在甲车的前面,以后甲还会追上乙,全程中甲、乙相遇2次。比x0大还是小
呢
I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age
第二页,共二页。
如图所示,图中△OPQ 和△OQT 面积分别是 x1 和 x2(x1<x2).初始
时,甲车在乙车前方 x0 处 (ABC )
A.若 x0=x1+x2,两车不会相遇
B.若 x0<x1,两车相遇 2 次
C.若 x0=x1,两车相遇 1 次 D.若 x0=x2,两车相遇 1 次
比x0大还是 小呢?
解析 若乙车追上甲车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即此时t=T,则x0=x1,此后甲 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全程甲、乙仅相遇一次;若甲、乙两车速度相同时,x0<x1,则此
时乙车已在甲车的前面,以后甲还会追上乙,全程中甲、乙相遇2次;若甲、乙两车
速度相同时,x0>x1,则此时甲车仍在乙车的前面,以后乙车不可能追上甲车了,全 程中甲、乙都不会相遇,综上所述,选项A、B、C对,D错. 答案 ABC
解析显隐
第一页,共二页。
内容摘要
解析 若乙车追上甲车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即此时t=T,则x0=x1,此后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全程甲、乙仅相遇一 次。解析 若乙车追上甲车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即此时t=T,则x0=x1,此后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全程甲、乙仅相遇一
No 次。若甲、乙两车速度相同时,x0<x1,则此时乙车已在甲车的前面,以后甲还会追上乙,全程中甲、乙相遇2次。比x0大还是小
呢
I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age
第二页,共二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追及和相遇问题
例3 一辆汽车以3 m/s2的加速度开始启动的瞬间,另一辆 以6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自行车恰好从汽车的旁边 通过. (1)汽车一定能追上自行车吗?若能追上,汽车经多长时 间追上?追上时汽车的瞬时速度多大?
(2)当v汽<v自时,两者距离如何变化? 当v汽>v自时,两者距离如何变化? 汽车追上自行车前多长时间与自行车相距最远?此时的距离 是多大? (3)画出两车运动的v-t图象,并试着用图象法解上述两问题.
[要点提炼] 初速度为 0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以 T 为时间单位下列比 例式成立: (1)T 末、2T 末、3T 末、…、nT 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
1∶2∶3∶…∶n v1∶v2∶v3∶…∶vn=__________________
(2)1T 内、2T 内、3T 内、…、nT 内的位移之比为 x1∶x2∶x3∶…∶xn=12∶22∶32∶…∶n2
例3
一辆汽车以3 m/s2的加速度开始启动的瞬间,
解:
汽车:
v at 3 t 汽
1 2 32 x 汽 at t 2 2
例3 一辆汽车以3 m/s2的加速度开始启动的瞬间,另一辆 以6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自行车恰好从汽车的旁边 通过.
(1)汽车一定能追上自行车吗?若能追上,汽车经多长时 间追上?追上时汽车的瞬时速度多大? (2)当v汽<v自时,两者距离如何变化? 当v汽>v自时,两者距离如何变化? 汽车追上自行车前多长时间与自行车相距最远?此时的 距离是多大?
(3)第一个 T 内、第二个 T 内、第三个 T 内、…、第 n 个 T 内 的 位 移 之 比 为 : x1 ∶ x2 ∶ x3 ∶ … ∶ xn = 1∶3∶5∶…∶(2n-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通过连续相同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t1∶t2∶t3∶…∶tn= 1∶( 2-1)∶( 3- 2)∶…∶( n- n-1)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
分析两物体 运动过程 画运动 示意图 找两物体 的关系式 列方程 求解
1.在解决追及相遇类问题时,要紧抓“一图三式”, 即:过程示意图,时间关系式、速度关系式和位移关 系式,另外还要注意最后对解的讨论分析。
2.分析追及、相遇类问题时,要注意抓住题目中的关 键字眼,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刚 好”“恰好”“最多”“至少”等,往往对应一个临 界状态,满足相应的临界条件。
例1
一小球沿斜面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滚下(斜面足够长),
已知小球在第 4 s 末的速度为 4 m/s.求: (1)第 6 s 末的速度;(2)前 6 s 内的位移;(3)第 6 s 内的 位移.
v1 4 m/s 解析 由 v1=at1 得,a= = =1 m/s2 t1 4s 1 所以第 1 s 内的位移 x1= a×12 m=0.5 m 2 (1)由于第 4 s 末与第 6 s 末的速度之比 3 v1∶v2=4∶6=2∶3, 故第 6 s 末的速度 v2= v1=6 m/s 2
解:
汽车:
v at 3 t 汽
v 6 m /s 自
乘客:
1 2 32 x 汽 at t 2 2 x vt 6 t 人
解析 (1)因为汽车做加速运动, 故汽车一定能追上自行车. 汽车 追上自行车时,两者位移相等,x 汽=x 自, 1 2 即 at =v 自 t, 2 2v自 2× 6 得:t= a = s= 4 s 3 v 汽=at=3× 4 m/s=12 m/s
(2)第 1 s 内与前 6 s 内的位移之比 x1∶x6=12∶62 故前 6 s 内小球的位移 x6=36x1=18 m
(3)第 1 s 内与第 6 s 内的位移之比 xⅠ∶xⅥ=1∶(2×6-1),故第 6 s 内的位移 xⅥ=11xⅠ=5.5 m
答案 (1)6 m/s
(2)18 m (3)5.5 m
(2)开始阶段,v 汽<v 自,两者距离逐渐变大.后来 v 汽>v 自,两者 距离又逐渐减小.所以当 v 汽=v 自时,两者距离最大. 设经过时间 t1,汽车速度等于自行车速度 at1=v 自, 代入得 t1=2 s 此时 x 自=v 自 t1=6 m/s× 2 s=12 m 1 2 1 x 汽= at1= × 3× 22 m=6 m 2 2 最大距离 Δx=x 自-x 汽=6 m
3.图象法:将两者的速度—时间图象在同一坐标系中画 出,然后利用图象求解。
4.相对运动法:巧妙地选取参照系,然后找两物体的 运动关系。
(1)速度小者追速度大者
类型 匀加速追 匀速 匀速追匀 减速 匀加速追 匀减速 图象 说明
①t=t0以前,后面物体与前面 物体间距离增大 ②t=t0即速度相等时,两物体 相距最远为x0+x ③t=t0以后,后面物体与前 面物体间距离减小 ④能追及且只能相遇一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追及与相遇问题
1、追及与相遇问题的实质: 研究的两物体能否在相同的时刻到达相同的
空间位置的问题。 2、理清三大关系: 时间关系、速度关系、位移关系。 3、巧用一个条件: 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 (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 判断的切入点。
解答追及、相遇问题常用的方法
1.物理分析法:抓好“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某位 置”这一关键,认真审题,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在头脑中 建立起一幅物体运动关系的图景。 2.数学分析法:设相遇时间为t,根据条件列方程,得 到关于t的方程(通常为一元二次方程),用判别式进行讨论, 若>0,即有两个解,说明可以相遇两次;若=0,说明刚 好追上或相遇;若<0,说明追不上或不能相碰。
(3)画出两车运动的v-t图象,并试着用图象法解上述两问题.
(3) 两车运动的 v - t 图象如图所 示. ①由图知,若两车位移相等,即 v- t 图线与时间轴所夹的 “面积 ” 相等. 由图中几何关系知, 相遇时间为 t′ =4 s,此时 v 汽=2v 自=12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