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恢复室患者的复苏与护理
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术后复苏临床护理
随着 时代的发展 , 社会 的进 步 , 在“ 手术 全期 护理” 以及 麻醉 3 . 2 苏醒延 迟
后恢复 室等治疗方 面 , 也提 出 了全新 的治疗理念 , 手术室 中医护 对 患者的治疗 过程中 , 首先 对患者 的生命体征 , 以及 维持呼
人员 的角色 以及功能也在不断的扩展和完善 , 麻醉在恢 复期 的护 吸道的通畅进行 一系列 的严密观察 。 然后尽快的找到延迟 患者苏
最后 , 对将 患者要进 行相对科学针对性 的护理治疗措 理 已经逐渐的变为手术室围术期护理 的重要 内容 以下为主要 内 醒 的原 因。 容。 1资料与方法
1 . 1一 般 资 料
施 。这样不仅能使护理工作加强发展 , 还能够更 加密切 的对患者 的心率 、 静脉血氧 饱和程度进行观察 : 还要反复 的使 用纯 氧对患 者 的呼吸道进行 冲洗 , 使患者体内的麻 醉药随之不断排 出。从而
2结 果
低氧血症 的患者 . 可遵循 医生 的科学 叮嘱进行给予患者进行服用 关于镇定催 眠等药物 , 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 。 ②维持 呼吸道通 畅: 患者 如果 出现 了反射吞咽或者是 微弱等
在 我院对 2 0 0例患者 实施 全麻 , 在麻醉 恢复 室进行 恢 复疗
养, 有 1 6 4例患 者经过治疗 能够平稳 的苏醒 , 经过我院对 患者实 各种症状现象 ,为 了更好 的防止 患者 出现呕吐 以及 引起 患者 窒 在患者所 出现 全麻之后 。 这样 能够使患者取 去枕平卧 或者是 施科 学的镇 静 、 降压 , 以及 心脏功 能维护和 呼吸 监测等 , 在 处理 息 .
痛、 气管导管等不 良症状 出现 , 所导致带有刺激性 的问题 , 要给予 麻气管插管复合麻 醉 , 有2 8 例 患者是气管插管 麻醉 , 在苏醒 期出 患者及 时的调整 正确并且舒适 的姿势 ,鼓励 患者加快小 便的频 现并发症 的患者有 4 2例 , 发 生率约占总人数 的 2 1 . O %。术后 : 有 率 . 或者根 据医嘱遵循科学 的方式进行给患者来 服用 止疼药 。我
麻醉科术后恢复室护理技巧
麻醉科术后恢复室护理技巧麻醉科术后恢复室(以下简称恢复室)是医院中专门为手术患者提供护理和监护的部门。
在恢复室期间,患者需要接受护士的密切监测和关怀,以便尽快康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探讨麻醉科术后恢复室护理的一些重要技巧和注意事项。
I. 术前准备在患者进入恢复室之前,护士需要做好相应的术前准备工作,以确保手术后的顺利进行。
以下是一些必要的术前准备步骤:1. 确认患者身份: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以及手术名称,确保手术患者与手术室记录一致。
2. 检查患者生命体征:包括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以评估患者的基本生理状况。
3. 恢复室设备检查:确保各种监测仪器(如心电监护仪、血氧饱和度仪等)和急救设备运转正常。
4. 准备药品和器械: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特点,准备好所需的药品和器械,如镇痛药物、抗生素、静脉通道等。
II. 恢复室监护恢复室护士在手术后起到重要的监护作用,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疼痛程度,并根据需要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
以下是一些监护方面的技巧:1. 生命体征监测:护士应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以及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大小便情况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 疼痛评估和缓解:使用规范的疼痛评估工具,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根据医嘱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和非药物缓解措施,如冰敷、按摩等。
3. 气道管理: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并根据需要使用辅助通气设备,如氧气面罩或氧气管。
4. 静脉通道护理:保持患者的静脉通道通畅,定期检查插管部位,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如感染或血栓形成。
III. 病情观察与护理除了密切监护,护士还应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舒适。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护理技巧:1. 患者安全:确保恢复室内的环境安全,避免患者意外摔倒或其他伤害,如通过床栏和使用辅助设备。
2. 营养支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制定饮食计划,保证患者获得充足的营养,如提供易消化的食物或通过静脉途径输液。
麻醉复苏室护理常规
麻醉复苏室护理常规第一节、麻醉复苏室患者入室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患者病情、手术方式、麻醉方式。
2、患者意识状况、生命体征、呼吸状况、给氧方式。
3、皮肤情况。
4、特殊病情、特殊用药情况。
5、引流管是否通畅及固定情况。
二、护理措施1、向麻醉医生与手术室护士询问基本病情、是否需要呼吸机。
备好床边心电监测设备、负压吸引器、氧气湿化瓶、鼻导管、吸痰用物。
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安装好呼吸机管道,并调试呼吸机,保证呼吸机能够正常运行。
2、患者转入PACU后,首先给氧或连接准备好的呼吸机;然后迅速连接好监测生命体征的仪器(氧饱和度、心电监测、血压等);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脉搏、呼吸、血压、面色及周围循环、四肢活动及皮肤伤口情况,检查患者身体上的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并妥善固定。
3、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与PACU医生及护士交接班。
详细交接生命体征、麻醉用药、术中经过、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留置管等液体出入量、患者皮肤情况,并在手术患者交接单上填写相关内容并签字。
4、及时认真填写监护记录,执行监护期间医嘱并记录治疗处置经过。
5、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患者生命体征发生较大变化时应立即配合医生处理。
三、健康指导要点1、说明麻醉复苏的重要性及复苏过程中的配合。
2、全麻术后的注意事项。
四、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2、态度和蔼、耐心细致。
第二节、麻醉复苏室患者出室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患者意识状况、生命体征、给氧方式。
2、引流管引流状况。
3、输液、输血情况及尿量。
二、护理措施1、患者病情达到离开PACU标准,麻醉医生确认,准许患者离开。
2、PACU护士准备好氧枕、呼吸囊、面罩、便携式血样饱和度监测仪、患者物品(如:病历、胸片、CT)等。
3、通知患者家属,联系电梯。
4、与PACU医生一起护送患者回病房,转运途中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并保持输液及各引流管的通畅,保证转运途中的安全。
5、将患者转运到达病房后,协助病房管床护士将患者安全移至病床上,做好病情交接,包括:病情、皮肤情况、输液情况等,转交病历。
麻醉复苏的护理观察及护理措施
麻醉复苏的护理观察及护理措施目的分析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复苏室的观察及护理情况,提高复苏室复苏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
方法综合分析我院9550例复苏患者,针对护理前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对比护理前后,患者复苏期并发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观察及措施,患者并发症明显下降,明显提高了恢复室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标签:全身麻醉患者;麻醉复苏;护理措施气管插管全麻患者麻醉恢复期是一个具有相当危险因素的特殊阶段,此时患者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1],麻醉复苏室是现代医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为手术患者麻醉后提供安全和高质量的监护,同时尽力减少患者并发症,使患者安全度过麻醉复苏期,保障手术患者的安全[2]。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调查我院择期全麻手术复苏患者9550例,其中男性4725例,女性4825例,年龄范围3~92岁,平均年龄57.2岁,平均麻醉时间87 min。
在复苏室内平均停留时间50min,范围涵盖外科各个专业。
1.2麻醉种类静脉麻醉,静吸复合麻醉,硬膜外加静脉复合麻醉。
1.3入PACU指证全身麻醉术后未清醒,呼吸循环不稳定,肌张力未恢复。
出PACU指证:①患者意识清楚,有知觉和定向力,能正确回答问题,四肢肌力正常,能按指令动作。
②呼吸平穩,气道通畅,能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呼吸节律频率正常。
③血氧饱和度大于95%,血流动力学稳定,血压心率正常[3]。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护理观察2.1呼吸系统呼吸是全身麻醉术后患者复苏的重要观察指标,舌后坠、喉痉挛、低氧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均是患者复苏期间严重的呼吸道并发症,因此需要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自主呼吸,以及呼吸频率、节律和深浅度的变化。
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及麻醉的深浅选择呼吸机辅助呼吸或连结吸氧管给养。
全麻术后麻醉恢复室护理常规
全麻术后麻醉恢复室护理常规
【概念】全身麻醉:麻醉药物经呼吸道、静脉或肌肉注射进入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疼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骨骼肌松弛。
全身麻醉分为静脉麻醉、吸入麻醉、静吸复合麻醉。
【护理措施】
一、执行麻醉恢复室一般护理常规
患者入PACU前做好相应物品、药品准备,如呼吸机、监护仪、氧气、吸引器、拮抗药品、急救物品等。
二、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一旦发生异常,立即通知恢复室医生,即刻遵医嘱给予相应处理。
三、做好体温监测及给予保暖措施,低体温患者及时采取复温措施。
四、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妥善固定引流管并保持引流管通畅,如有导管固定不住或引流量突然增多、管腔不通时,应立即报告医生。
五、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如发现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六、识别并遵医嘱处理麻醉恢复期相关并发症,如疼痛、恶
心呕吐、寒战、低体温、低氧血症等。
7、记录麻醉恢复护理记录单及患者交接单。
8、充分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确认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平稳,经麻醉医师确认并签字后字后方可转出患者。
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术后复苏护理措施探讨
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术后复苏护理措施探讨摘要】目的:对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术后复苏护理措施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麻醉恢复室内的100例全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全麻患者均进行进行复苏护理干预,并分析术后苏醒情况以及并发症。
结果:100例全麻患者中,所有患者均顺利苏醒,虽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但经护理后逐渐消失,并未产生严重的并发症。
结论:在麻醉恢复室对全麻患者实施复苏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关键词】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术后复苏护理全麻醉患者在术后由于麻醉药、肌松药等后遗效应的药理功效,使患者机体各系统未能全部恢复,各项生命体征还具有波动性[1],常会引发一些生理功能变化,因此需要在麻醉恢复室内进行专门的观察和护理干预,以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安全性。
笔者选取2014年2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麻醉恢复室内的100例全麻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讨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麻醉恢复室内的100例全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年龄11-57岁,平均年龄(37.1±2.3)岁,手术类型:20例附件切除、40例胆囊手术、18例子宫继续全切手术、22乳房肿块切除术;麻醉方式:气管插管麻醉24例,硬麻醉气管插管合并麻醉40例,静脉麻醉36例。
1.2 基本护理对结束后的全麻患者,医护人员要将患者的被子及时盖好,并对患者的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以及血压等在5-10min进行详细的检测与观察;在患者进入苏醒室之后,由专业的人员进行护理,给予患者合理的氧气。
1.3苏醒护理①对于延迟苏醒的患者,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呼吸状态等进行密切的关注,然后找到使患者延迟苏醒的原因,并进行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法,以能唤醒患者;②要利用纯氧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反复的冲洗,以能使患者体内的麻醉药能排出,进而预防患者的咽部会出现过度刺激的现象;③减少对患者的移动次数,并使患者持续吸氧,保证患者呼吸道顺畅;④使手术区敷料医用的药品保持干净、整齐。
麻醉复苏期的护理
PACU病人的拔管指征
意识 完全 恢复
肌力 完全 恢复
拔管 指征
呼吸 方式 正常
血气 SPO2 正常
复苏室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呼吸系统(低氧血 • 解除病因,保持呼吸
症、通气不足、上呼 道通畅,合理用药,
吸道梗阻)
备好再次插管
• 做好心电监测,保持
循环系统(心律失 呼吸通畅,遵医嘱用
常、高血压、低血压) 药,去除病因,必要 时准备除颤仪
手术室外的麻醉护理
评估病人情况,建立静脉通道
既往史、药物过敏史、血管情况、心肺功能、禁食饮等情况
在麻醉医生指导下用药
Hale Waihona Puke 观察麻醉效果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手术后转入复苏室
连接监护仪,吸氧
密切观察病情,防止坠床
室外麻醉的护理要点
麻醉的护 理配合
术后复苏 的护理
术前准备 术中配合 病情观察
麻醉的护理配合
一、麻醉前的准备 1、检查各种仪器设备的性能,使其处于备用状态; 2、检查所需物品、药品是否备齐; 3、查对病人,并检查病人是否按医生交代完善术前准备; 4、备好紧急情况下所需的物品及药品; 5、建立静脉通道
复苏室普通病人 的观察及护理
• 接受新病人后, 应立即进行监护 和观察,同时对 病人的意识、呼 吸循环、肌力等 进行评估。
监测的内容及 意外的处理
• 意识、呼吸、循 环。
• 如遇病人发生重 大变化时,应在 初步处理的同时 通知麻醉医生请 求支援。
危重病人的观 察及护理
• 出常规监测外, 还应增加呼吸功 能,手术部位渗 血和体温、尿量 等监测项目等, 并挂危重病人表 示牌来提醒复苏 人员加强关注。
30分钟以上,无异常情况方可转出复苏室。 九、椎管内麻醉平面在T6以下,或距最后一次用药超过1小时。 十、因病情需要转送ICU
全麻患者复苏管理措施及流程
全麻患者复苏管理措施及流程随着危重疑难病人,老年病人,术前有合并症的病人以及复杂手术比例的增加,麻醉方法上全麻所占比例大幅度增加。
手术结束后数小时内,并不意味着全麻作用的消失和主要生理功能的完全恢复,再加上手术麻醉期间已发生的循环、呼吸、代谢功能紊乱未彻底纠正,全麻后的麻醉药、肌肉松弛药及镇静镇痛药作用尚未消失,保护性反射尚未完全恢复,常易发生呼吸道梗阻、通气不足、恶心呕吐、误吸或循环功能不稳定等各种并发症的危险。
若术后未精心护理和仔细观察,可能出现意外,甚至死亡。
全麻手术患者复苏管理工作根据患者术后不同情况分手术室复苏、送入麻醉恢复室(PACU)复苏、ICU复苏。
一、手术室复苏在手术室没有连台手术及监护患者复苏医务人员保障下,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患者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复苏,可以让患者在手术复苏。
患者苏醒后,监测患者呼吸循环情况许可,由相应人员送入病房或ICU。
二、送入麻醉恢复室(PACU)复苏麻醉恢复室的基本任务是接受手术室中当日未苏醒的全麻病人,部位麻醉术后未清醒者和意外部位麻醉可能影响生命者,直至病人清醒且无生命危险。
监护和治疗患者在苏醒过程中出现的生理紊乱。
如患者苏醒后无异常,送入病房,如病情危重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和治疗则进入ICU。
恢复室在麻醉科主任的领导下工作,日常监测治疗工作由麻醉科医师和护士负责,麻醉科医师负责制定该病人的监测和治疗计划,并决定是否转送普通病房或ICU的指征。
麻醉科医师与受过专业培训,知晓麻醉恢复室工作常规的护士进行复苏工作。
病人安置稳定后,立即建立常规监测及治疗。
包括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合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输液或输血。
观察意识状态,观察呼吸、颜面与口唇颜色,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持留置各种管道妥善固定,引流通畅。
保持伤口敷料完好,观察病人的伤口情况和腹部体征。
烦躁病人用约束带约束。
原则上每个手术间的最后1台手术病人在手术间内恢复,拔管。
三、直接转入ICU(一)、下列手术患者术后直接进入ICU进行苏醒观察:1、在手术室苏醒时间超过1小时未苏醒或苏醒后生命体征不稳定者;2、重大手术、经医务科审批手术患者;3、年龄超过65岁或小于3岁的全麻插管术后患者;4、术中出现严重并发症者;5、术后需呼吸支持者;6、全麻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者;7、术前有以下合并症者:⑴合并严重心肺疾患者;⑵有糖尿病合并症者;⑶有脑卒中病史者;⑷高血压Ⅱ期以上者;⑸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麻醉复苏期患者的护理
麻醉复苏期患者的护理麻醉复苏期是指患者在麻醉状态下进行手术后, 进入复苏室,由麻醉状态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的过程。
随着施行麻醉和手术的增加,手术的结束并不意味着麻醉作用的消失和主要生理功能的完全复原,再加上手术麻醉期间已发生的循环、呼吸、代谢等功能的紊乱未能彻底纠正,患者保护性反射尚未完全恢复,麻醉苏醒期仍有发生各种并发症的危险,在此期间,医护人员应当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测、细心观察和精心护理, 以便使患者安全、顺利地度过麻醉复苏期。
还应及时发现、处理对各类手术后可能出现的症状及非正常反应, 及时报告有关人员, 以便及时抢救患者生命。
因此麻醉复苏期患者并发症的护理是确保患者预后的保障,本文通过对全身麻醉复苏期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从而确保患者围麻醉期护理安全。
1 PACU 工作的重要意义1. 1 对麻醉患者术后生命功能进行连续监测麻醉及重大手术后, 其麻醉和手术对病人的创伤和打击以及对生理的干扰仍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状态, 各种生理反射也未完全恢复, 其潜在危险并不亚于麻醉诱导期,。
资料显示, PACU 监测治疗期间麻醉并发症或意外的发生率达6.2%, 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 低氧血症, 恶心呕吐, 拔管后呼吸抑制和躁动,此时,任何疏忽, 都可能使病情恶化, 甚至造成死亡, 因而需要通过严密的监测与加强治疗。
PACU 工作的重要意义, 观察术后病人麻醉恢复过程, 预防并早期发现和治疗手术、麻醉后并发症, 确保病人安全。
1. 2 PACU 的工作缩短了病人在手术室的滞留时间, 提高了手术室的使用率, 麻醉医生可以放心地进行下一台麻醉工作, 节约了人力物力。
PACU 的工作完善了麻醉后病人的管理, 是麻醉学科发展的需要。
2 PACU 的基本要求2. 1 环境要求监护室的设置应靠近手术室, 室内应保持清洁、肃静、光线柔和, 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2℃-25℃ , 湿度在60%左右, 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2. 2 设备要求应具备立即进行抢救的医疗设备和药品, 如急救药品、呼吸机、起搏器、除颤器、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中心供氧和吸引装置、气管插管包、气管切开包、中心静脉穿刺包、导尿包等。
全身麻醉后复苏管理措施
全身麻醉后复苏管理措施全身麻醉是一种医学技术,在手术过程中使用麻醉药物使患者失去意识以达到手术操作的目的。
然而,在手术后,患者需要经过复苏期进行监护和管理,以确保患者安全平稳地恢复意识和生命体征。
本文将介绍全身麻醉后的复苏管理措施。
1. 环境管理在全身麻醉后的复苏期,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环境非常重要。
确保手术室或恢复室的温度适宜,并保持适当的通风。
定期检查床单和床垫,保持干净和干燥。
此外,尽量减少噪音和其他刺激,以避免干扰患者的休息和恢复。
2. 监测生命体征复苏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体温等。
通过监测生命体征,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为此,医护人员应配备先进的监测设备,并定期记录相关数据,以便及时分析和评估患者的复苏情况。
3. 疼痛管理麻醉过程可能造成术后疼痛,因此在复苏期间需要进行有效的疼痛管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可以使用不同的药物途径,如口服镇痛药、静脉输液等。
此外,还可以采用物理疗法,如冰敷、热敷等,以缓解患者的疼痛。
4. 恢复意识在全身麻醉后,患者需要逐渐恢复意识。
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神经状态,包括眼睛的反应、运动反应等。
同时,要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以促进意识的恢复。
在必要时,可以使用特定的药物来帮助患者恢复意识。
5. 气道管理复苏期间,气道管理非常重要,以确保患者的呼吸通畅。
医护人员应定期检查患者的气道通畅情况,包括声音、呼吸等。
如有必要,可以采取相应措施,如清理气道、辅助通气等。
此外,还应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并在必要时进行氧疗。
6. 液体管理在全身麻醉后,适当的液体管理对于患者的恢复非常重要。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手术程度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液体补充方式和剂量。
同时,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液体平衡,并及时调整液体的种类和输注速度。
7. 饮食管理复苏期间,饮食管理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根据患者的手术类型和恢复情况,医护人员会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
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制度
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制度
1.工作人员着装符合职业要求,遵守职业规范,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2.做好收治病人的准备工作:呼吸机、监护仪、氧气面罩、吸引器、常用药物、急救药品及物品,小儿患者潮气量、呼吸频率的设置等。
3.严格执行麻醉复苏室管理规定、病人监测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幷做好记录,严防差错事故。
4.每日常规配制抢救药品:阿托品1㎎加NS至10ml(0.1mg/ml),肾上腺素1mg加NS 至10ml(0.1mg/ml),司可林100mg加NS至10ml(10mg/ml),多巴胺20mg加NS至20ml(1mg/ml)。
5.按特级护理对病人实施护理,掌握吸痰技术,加强细节管理,重视病人心理护理,满足病人合理需求。
6.保持复苏室安静,不在病人面前谈论与工作无关的内容,杜绝在复苏室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7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做到“四定、三无、二及时、一专”,加强毒麻药品的管理,严格交接班。
器械、物品原则上不外借,需外借时应由有关负责人批准。
8.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空气、物表、地面及医疗废弃物的消毒与处理,防止和控制医院感染。
9.严格限制参观人员和探视、陪伴人员,参观、探视、陪伴人员应穿隔离衣,戴口帽、鞋套。
麻醉复苏期护理PPT课件
良好的麻醉复苏期护理可以减少并发 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身体功能恢复, 缩短住院时间。
麻醉复苏期护理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麻醉学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经历了 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麻醉复苏期护理也在这个过程中逐 渐发展和完善。
发展趋势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麻醉复苏 期护理也在向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的 方向发展,未来将进一步提高患者的 安全和舒适度。
02
麻醉复苏期护理的核心任务
监测与评估
01
02
03
监测生命体征
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 率、血氧饱和度等,以评 估患者的生理状态和麻醉 深度。
意识状态评估
通过呼唤、疼痛刺激等方 法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 判断麻醉苏醒程度。
神经功能评估
观察患者是否有神经系统 并发症,如肢体瘫痪、言 语不清等。
呼吸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防止呼吸道梗阻。
辅助呼吸
在必要情况下,使用呼吸 机辅助患者呼吸,确保氧 供充足。
监测呼吸功能
观察呼吸频率、深度、音 调等指标,判断患者呼吸 功能恢复情况。
循环管理
监测循环状态
观察心率、血压等指标,判断循 环系统的环血量不足的情况 下,及时补充血容量,维持正常血 液循环。
寒战
总结词
寒战是麻醉复苏期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不适和氧耗增加。
详细描述
寒战的原因可能包括低温、疼痛刺激、心理因素等。护理人员应保持患者温暖, 注意保暖措施,如加盖被子、提高室温等。同时给予心理支持,缓解紧张情绪。 对于严重寒战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药物治疗。
04
麻醉复苏期护理的注意事项与建议
总结词
高碳酸血症是由于通气不足或CO₂潴留引起的,可能导致酸中 毒。
医院手术室麻醉恢复期间的护理技术
医院手术室麻醉恢复期间的护理技术麻醉恢复是指患者从麻醉状态逐渐苏醒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只有在技术熟练医护人员的精心观察和护理下,才能防止患者出现意外情况。
医院建立麻醉恢复室就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苏醒条件,可有效地减少麻醉后并发症,提高麻醉的质量与安全性。
一、麻醉恢复室的设计与装备(一)建筑设计麻醉恢复室应设置在手术室的非限制区,这样既便于麻醉与外科医师能及时到达抢救现场,遇有必要时可将患者迅速返回手术室接受进一步的抢救乃至再手术。
恢复室的床位数与手术台的比例为1:2;若全麻手术较少的中小医院可按1:(3~4)的比例;也可按24h内每4例手术设1张床计算更符合实际。
一般应以放置3~6张床为宜,对有传染病或创口感染的患者可另设单独的隔离间。
恢复室要求光线充足,湿、温度可调控,每张床位均设置有中心供氧、压缩空气、负压吸引和多孔电源插座等接口,墙上放置监护仪。
门要高大宽敞,以便接送患者。
房顶设输液轨道。
(二)基本设备1.放置带轮多功能病床或用接送平车,床旁有升降扶栏,可调节患者体位。
每张床位应有多功能监护仪,可行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及无创血压监测;还应配备直接测量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的装置,呼吸末C02浓度测定仪、肌松监测仪、热电偶温度计和呼吸容量计等监测设备。
2.放置急救必备的器材及物品,如喉镜、气管导管、气管切开包、呼吸机、除颤器、起搏器等心肺复苏装置。
床旁备有无菌吸痰管,导尿管,吸氧导管或吸氧面罩,口咽或鼻咽通气管,胸腔闭式引流瓶,尿液引流袋,胃肠减压装置,无菌手套,注射器,记录单等。
(三)常备药品1.升压药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去氧肾上腺素,麻黄碱,间羟胺,甲氧明,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美芬丁胺等。
2.降压药(抗高血压药)酚妥拉明,硝酸甘油,硝普钠,尼卡地平,亚宁定等。
3,强心及抗心律失常药地高辛,毛花苔C(西地兰),利多卡因,普蔡洛尔,普鲁卡因胺,苯妥英钠,氯化钾,维拉帕米(异搏定)等。
麻醉复苏期患者的护理
麻醉复苏期患者的护理麻醉复苏期是指患者在麻醉状态下进行手术后, 进入复苏室,由麻醉状态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的过程。
随着施行麻醉和手术的增加,手术的结束并不意味着麻醉作用的消失和主要生理功能的完全复原,再加上手术麻醉期间已发生的循环、呼吸、代谢等功能的紊乱未能彻底纠正,患者保护性反射尚未完全恢复,麻醉苏醒期仍有发生各种并发症的危险,在此期间, 患者经常出现各类并发症, 常见的是呼吸系统并发症, 如舌根后坠喉痉挛、喉头水肿等, 这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现代医学观点认为所有施行全身麻醉及重大手术的病人, 均应在麻醉及手结束后由专业医护人员给予特殊的监护和护理, 以防止病人出现意外, 并顺利安全度过这一特殊时期, 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因此PACU 在围手术期病人管理中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复苏室护士一项重要工作便是观察与护理麻醉复苏期患者。
医护人员应当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测、细心观察和精心护理, 以便使患者安全、顺利地度过麻醉复苏期。
还应及时发现、处理对各类手术后可能出现的症状及非正常反应, 及时报告有关人员, 以便及时抢救患者生命。
因此麻醉复苏期患者并发症的护理是确保患者预后的保障,本文通过对全身麻醉复苏期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从而确保患者围麻醉期护理安全。
麻醉复苏室( PACU )是对手术麻醉后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 继续治疗直至病人的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场所。
全球第一个复苏室是1923 年由Dandy和Firor于美国Johna.s Hopkins 医院成立的,当时是作为神经外科复苏室。
1942 年Mayo医院建立手术复苏室。
时间和实践充分证明PACU 能为手术麻醉后病人提供安全和高质量的监测治疗。
国内PACU 起步较晚, 但随着人们对PACU在围手术麻醉期病人管理中所发挥重要作用的认识不断提高, PACU 重要性日渐突出。
1 PACU 工作的重要意义1. 1 对麻醉患者术后生命功能进行连续监测麻醉及重大手术后, 其麻醉和手术对病人的创伤和打击以及对生理的干扰仍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状态, 各种生理反射也未完全恢复, 其潜在危险并不亚于麻醉诱导期, PACU 能为术后患者提供安全的高质量的监测与治疗, 解除了医护人员和病人/术0后之忧。
全身麻醉患者复苏管理措施及流程
全身麻醉患者复苏管理措施及流程简介全身麻醉是一种常见的麻醉方式,用于手术等需要消除疼痛感的情况。
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处于昏迷状态,需要经历复苏过程才能恢复意识和正常生理功能。
本文档将介绍全身麻醉患者复苏管理的措施及流程。
复苏管理措施1. 监测:复苏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可以使用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设备进行监测。
2. 通气:复苏过程中,需要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可以通过人工通气或插管来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
3. 氧合:为了提供足够的氧气供给患者,可以通过给患者输氧来增加氧气的摄入量。
4. 液体管理:根据患者的血容量和循环情况,适当给予液体支持,维持患者的血压和循环稳定。
5. 药物管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使用药物来维持患者的生理功能稳定,如镇痛药物、抗生素等。
复苏流程1. 患者转入复苏室:手术结束后,将患者转移到专用的复苏室,确保患者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复苏过程。
2.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在复苏室进行全面的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3. 通气管理:根据患者的呼吸情况,进行相应的通气管理,可能需要进行人工通气或插管。
4. 氧气供给:根据患者的氧合情况,给予适量的氧气供给,确保患者的氧合水平正常。
5. 液体管理:根据患者的循环情况和血容量,给予适量的液体支持,维持患者的血压和循环稳定。
6. 药物管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必要的药物来维持患者的生理功能稳定。
7. 监护观察:在复苏过程中,持续监护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8. 恢复意识:随着复苏的进行,患者逐渐恢复意识和自主呼吸能力。
9. 转出复苏室:在患者完全恢复稳定后,根据需要将患者转出复苏室,继续进入其他治疗或观察环节。
结论全身麻醉患者复苏管理措施及流程是确保患者安全和恢复的重要环节。
在复苏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通气、氧合、液体管理和药物管理等措施,同时按照复苏流程有序地进行相关操作。
全麻患者复苏管理措施及流程
全麻患者复苏管理措施及流程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全身麻醉在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全麻术后患者在复苏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呼吸道梗阻、通气不足、恶心呕吐、误吸或循环功能不稳定等。
因此,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全麻患者复苏管理措施及流程进行详细阐述。
一、全麻患者复苏管理措施1. 监测生命体征在全麻患者复苏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
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2. 维持呼吸道通畅全麻患者复苏过程中,应确保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梗阻、误吸等并发症。
具体措施包括:(1)去枕平卧,头侧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2)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3)对有痰液粘稠、排痰困难者,可给予雾化吸入、拍背等辅助排痰措施;(4)对于出现呼吸道梗阻、呼吸抑制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3. 控制恶心呕吐全麻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舒适度和术后恢复。
预防恶心呕吐的措施包括:(1)选择适当的麻醉药物和剂量,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2)术后早期给予镇痛、镇静药物,减轻患者不适;(3)鼓励患者术后早期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4)对于恶心呕吐频繁、严重者,可给予药物治疗。
4. 维持循环稳定全麻患者复苏过程中,应维持循环稳定,预防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具体措施包括:(1)合理调整输液速度和量,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2)密切观察患者心率、血压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3)对于出现低血压、心律失常的患者,应及时给予药物治疗;(4)对于高龄、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加强监测和预防措施。
5. 疼痛管理全麻术后患者疼痛较为常见,影响患者舒适度和术后恢复。
疼痛管理措施包括:(1)及时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给予适当镇痛药物;(2)选择合适的镇痛方法,如硬膜外镇痛、静脉镇痛等;(3)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疼痛管理,如深呼吸、肌肉放松等。
麻醉复苏期的护理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
全身麻醉苏醒期病人的吞咽反射微弱,术后恶心呕吐的
现象时有发生,为了防止呕吐误吸引起窒息,全身麻醉后病 人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有呕吐物及痰液应及时吸出。
全身麻醉病人苏醒期易发生舌后坠,堵塞咽喉气道,轻者出 现鼾声,护士轻轻拖起下颌就可缓解;严重者出现尖锐的喉 鸣音提示发生喉痉挛,应及时抢救,去除诱因,充分加压给 氧,地塞米松10 mg~20 mg静脉输注,氨茶碱250 mg加入5 葡 萄糖溶液2O mL缓慢静脉推注,必要时可重新插管。
(3)确定呼吸道通畅情况,给予氧气吸入; (4)连接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心电图、呼吸、血氧饱和度、 无创血压);测体温;记尿量。
(5)和巡回护士做好交接工作,了解病人接受了哪些手术 和麻醉。然后查看手术前、手术中生命体征和任何异常生理 状况。 (6)保持静脉液路通畅,保证输血输液的顺利进行;加固 并妥善安放各种引流管,及时清除引流袋中的引流液并做好 记录。
(4)循环功能不稳 多由术中失血引起。表现为血 压低、心率快、心电图改变等。老年人,特别是合 并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易发生。
(5)体温过低 麻醉剂对中枢和周围温度调节都有 损害,机体较难随环境温度的变化来调节,易受手 术间室温的影响而出现低体温。同时手术部位大面 积暴露、使用消毒剂消毒术区、补充大量液体等都 易使病人散热增加,引起体温过低,影响病人的苏 醒。
麻醉复苏期相关并发症
(1)呼吸道梗阻 常见原因是舌后坠和分泌物过多 引起。轻者表现为鼾声,重者可出现“三凹征”。
(2)呼吸抑制 多由大手术、麻醉深或时间长、术 后麻醉药及肌松剂残余引起,表现为呼吸浅慢, SpO2 偏低。
(3)呕吐、误吸 全身麻醉后呕吐并非罕见,尤其 是未清醒时发生,呕吐后易发生痉挛、误吸,严重 吸入可致肺损伤,危害极大。尤其小儿易发生。
术后麻醉复苏个案护理措施
一、病例介绍患者,男性,45岁,因“左肾结石”入院,经全身麻醉下行“左肾结石碎石取石术”。
术后返回麻醉复苏室(PACU)进行严密监护,以下为该患者的术后麻醉复苏个案护理措施。
二、护理评估1. 意识状态:患者术后意识模糊,言语不清,难以进行有效沟通。
2. 生命体征:心率(HR)110次/分,血压(BP)130/80mmHg,呼吸频率(RR)18次/分,血氧饱和度(SpO2)95%。
3. 呼吸道:气管插管,自主呼吸未恢复。
4. 循环系统:心电监护显示心率、血压、心律稳定。
5. 引流管:尿管、胃管、胸腔引流管等均已安置。
6. 皮肤:患者全身皮肤无异常。
三、护理措施1. 意识状态观察:(1)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注意意识模糊、嗜睡或昏迷等异常情况。
(2)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
2. 生命体征监测:(1)每15分钟监测患者HR、BP、RR、SpO2,直至生命体征稳定。
(2)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3. 呼吸道管理:(1)保持气管插管固定,防止脱管。
(2)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深度、节律,必要时给予吸氧。
(3)术后6小时,若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可考虑拔除气管插管。
4. 循环系统管理:(1)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血压、心律变化。
(2)根据患者血压、心率变化,调整静脉输液速度。
5. 引流管护理:(1)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受压。
(2)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及时报告医生。
(3)做好引流管护理,防止感染。
6. 皮肤护理:(1)保持床单元整洁、干燥,预防压疮。
(2)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
7. 营养支持:(1)术后6小时,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流质饮食。
(2)加强营养支持,促进患者康复。
8. 出室护理:(1)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醒,可考虑出室。
(2)出室前,做好病情交接,确保患者安全。
(3)告知患者家属注意事项,确保患者术后恢复。
四、健康指导1. 术后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醉恢复室患者的复苏与护理
麻醉恢复室(Recovery Room)又称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tic care unit,PACU),是对手术麻醉后患者进行集中严密观察和监测,继续治疗直至患者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单位。
手术虽已结束,但麻醉作用并未完全中止,即麻醉和手术对患者的生理影响并不会立即消除。
麻醉药、肌肉松弛药和神经阻滞药的作用尚未完全消失,保护性反射尚未恢复,常易发生气道阻塞、通气不足、呕吐物误吸或循环功能不稳等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
因此,恢复室的主要任务是保障患者在麻醉恢复期的安全,监护和治疗在此阶段内出现的生理功能紊乱[1],是一般性的麻醉恢复,手术后患者住PACU只是短时间的留治观察。
1一般护理
1.1体位患者在复苏期间应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稍做后仰。
小儿将头偏向一侧,可在肩部垫一薄枕,或取侧卧位头适当后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误吸,必要时还需移动体位。
1.2体温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
体温过低应及时给加温毯、热水袋等保暖。
麻醉后患者出现寒战,多因手术中血管扩张,静脉输液使体温降低所致,一般均在保暖处理后消失。
如遇顽固性寒战,可以使用小剂量杜冷丁10~20mg。
1.3确保安全老年患者由于自身特点,术后常有意识模糊、谵妄、躁动不安等情况,必须密切观察防止坠床和其他意外发生。
小儿由于紧张焦虑、烦躁等更易坠床,或拉脱各种引流管,因此须加床栏,约束带制动,并固定好各种引流管,以防意外发生。
1.4合理给氧复苏患者的合理给氧关系到苏醒的过程以及防止呼吸、循环、中枢神经系统和肝肾等脏器发生并发症,还关系到细胞代谢和电解质平衡。
在麻醉复苏期间要重视氧疗,它是纠正低氧血症的一种有效措施,一般患者吸入氧浓度在34%~28%即可使动脉氧分压达到满意的水平。
给氧的方法有鼻导管、面罩、经通气管吸氧等。
面罩给氧的氧浓度稳定,对PaO2提高的幅度较大,速度也较快。
1.5出入量的观察与记录术后患者要保持静脉通畅,根据不同的患者按需输液输血,并注意滴速,同时详细记录出入量。
出量应包括呕吐量、尿量、胃液、胸腹腔的引流量。
由于麻醉引起的呕吐,也使患者丢失水分,因此,术后必须通过补液供给足够的需要量。
2特别护理
2.1观察及护理在恢复苏醒期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如眼睛睁开、摇头、伸舌等),面色表情,呼吸节律,深度,肌张力,椎管内麻醉恢复期上下肢体活动是否如期恢复等。
通过听诊呼吸音判别患者是否有痰,必要时用吸痰器吸痰,
在吸痰时动作要轻,以免损伤粘膜,吸痰不要超过15s/次,吸痰前后要充分给氧,以使吸痰时动脉血氧分压维持在安全范围,在吸痰时要观察患者的心律与心率变化,如出现心率明显加快或心律不齐时,应立即停止吸痰,待正常后再继续进行。
2.2监测与护理患者进入恢复室应常规监测如下项目:体温、脉搏、呼吸、心电图、氧饱和度及间接动脉压监测(或直接动脉压监测)。
在监测有创动脉血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整个管道内不得进入空气;②检查各个接头处连接是否牢固,防止漏夜;③定时接通大气压较正零点;④观察动脉图像是否正常,发现异常须及时找原因,尽快排除故障;⑤动脉压高易出现回血,因此要密切观察管道内有无回血,发生回血时应立即冲洗,以防止管道阻塞。
2.3呼吸道护理为防止呼吸系统并发症,首先要保持呼吸道清洁通畅,预防全麻苏醒期因舌根后坠引起的上呼吸道梗阻,有巨舌、前位喉头、前会厌的患者更应注意。
全麻复苏期出现喉痉挛也较为常见,多发生在吸引分泌物及拔除气管导管时,需立即使用加压面罩给氧以求缓解。
严重的喉痉挛虽极少发生,但危险性很大,应立即静注小剂量的琥珀胆碱10~20mg,行人工呼吸即可解除。
如发生喉头水肿,轻者可预防性雾化吸入肾上腺素,重者加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或氨茶碱250mg或速尿10~20mg,经过这样处理大多数患者喉头水肿可消退。
虽然如此,仍需准备喉镜、支气管镜和气管切开器械以备急救用。
口腔内手术因填塞纱布和遗留凝血块,要注意患者有突然发生窒息的可能。
2.4循环系统护理术后部分患者出现高血压是较为常见的,多见于高龄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病的患者。
低血压患者,要结合患者术前情况,查对术中术后的出入量来评估血容量,根据患者的体征(如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多汗,脉快细弱、呼吸浅快、烦躁焦虑及血压持续下降等症状),观察对输血输液、升压药的反应,参考有关检查结果,尽早作出施行二次手术止血的目的。
如明确无活动性内出血,补足输入量,休克状态仍不能纠正时,应考虑是否出现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立即作生化测定,并根据测定结果给予对症处理。
2.5其他护理复苏期患者出现烦躁,首先应考虑是缺氧,患者如意识尚未恢复但有疼痛,以及膀胱膨胀,要注意是否有尿潴留后高血压等,如缺氧引起的烦躁应吸入高浓度氧,进一步查找原因,术后疼痛致呼吸活动受限,明确原因后可用镇痛药。
如患者膀胱膨胀躁动,同时患有高血压,经导尿后可以改善。
麻醉药作用使苏醒过程中出现兴奋躁动,使用小剂量的镇静剂效果较佳。
3加强心理护理
对进入PACU的患者加强心理护理是很必要的,患者手术后虽然由于麻醉药的作用意识没有完全恢复,但患者潜意识里对手术、麻醉、术后疼痛的恐惧和焦虑还是存在的,及时安慰、疏导患者,缓解其紧张情绪,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一种信赖和安全感。
综上,当患者经历麻醉和手术的严重创伤后,机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短时间内仍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之中,或者有些生命功能就在临界水平。
此时的任何
疏忽,包括不恰当的诊断和治疗都可能使病情恶化,甚至造成死亡。
麻醉恢复室的建立为术后患者的平稳过渡提供了保障[2]。
通过严密的监测与加强治疗,使术后麻醉恢复期的危险性降到最低。
手术后的患者通过在麻醉恢复室的监护治疗,生命体征稳定、完全清醒。
这些不但提高了手术麻醉的安全性,而且也提高了麻醉质量。
参考文献:
[1]徐启明,李文硕.临床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83–387.
[2]汪凡,黄文起,黄雄庆,等.麻醉恢复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1,17(4):216.编辑/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