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5单元 15.诗词五首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六首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典诗词的不同体裁和风格,积累有关古典诗词的文学常识。

2.诵读诗词,感受诗歌和谐的音乐美并背诵六首诗词。

3.品味诗词,体悟作者的情怀和诗词中所蕴涵的哲理。

教学重点

品味诗词,体悟作者的情怀和诗词中所蕴涵的哲理。

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背诵诗词。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关雎》、《蒹葭》。

一、课前预习

要求如下:

1.读准音,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2.读顺文,并圈出文辞优美、内涵丰富的句子。

3.读懂意,指诗歌大意,并有感情地朗读。

二、导入新课

三、介绍《诗经》的基本知识

1.《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五六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首,在先秦典籍里通称《诗三百》,汉代以后才称之为《诗经》。

2.《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为民歌,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是《诗经》中现实主义的代表,是《诗经》中的精华,具有较高的思想意义与艺术价值。“雅”分大雅(三十一篇),多是西周王室贵族的作品;小雅(七十四篇),多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量的民谣。“颂”包括周、鲁、商三部分,多是祭祀时所唱的歌谣。

3.《诗经》多是四言,隔句用韵,章节反复重叠,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便于记忆和吟唱。在创作手法上,《诗经》多采用赋、比、兴的手法。“赋”就是直接铺叙;“比”即比喻;“兴”是托物起兴,即借别的事物来引起所歌咏的内容。“风、雅、颂、兴、比、赋”合称为《诗经》“六义”。

4.孔子曾以《诗经》作为重要的教材,认为《诗经》可以“兴、观、群、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不学诗无以言。”《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对中国的诗歌发展——不管是民歌还是诗人的创作——始终有着重大的影响。

四、学习《关雎》

(一)自学展示,确定学习重点

1.营造诗情,激情引入。

通过播放古琴曲,引入《关雎》的学习。

2.展示自学成果,确定学习要点。

①交流自己在学习中最有心得的地方。

②提出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或者认为需要在课堂上进一步研讨的问题。

③小组讨论,解决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④小组商议本小组课堂学习的方向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书面记录下来。

(二)诵读,理解诗歌意象

1.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几幅画面。

关雎和鸣图——以物喻人,烘托气氛。

少女采荇图——窈窕淑女,一见倾心。

长夜难眠图——求之不得,辗转反侧。

尽兴狂欢图——求之既得,琴瑟和谐。

2.选择最喜爱的一幅画面,自由诵读,尽可能读出画面中蕴涵的情感。

3.闭目听老师配乐朗诵《关雎》,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三)品味,欣赏诗歌语言

1.把“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改为“长夜难眠,辗转反侧”,大家认为如何?

小组讨论后明确:“悠哉悠哉”具有口语色彩,体现了民歌的特色,连用两个“悠”,把男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表现得淋漓尽致,形象地表现出一种炽烈的渴望之情。如果改用“长夜难眠,辗转反侧”就显得直白,没有韵味了。

2.那么,像这样的词语在这首诗歌中还有吗?找出来,读一读,揣摩它们的表达效果。

小组讨论后明确: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关关”,模拟鸟儿和鸣,为全诗营造出和谐、欢悦的气氛。②“左右流之”的“流”,写出了少女顺着水流忽左忽右地采摘荇菜的忙碌和姿态的优美,充满了动感与生机。③“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中的“琴瑟”和“钟鼓”,音响越来越大,描写了男主人公想象一朝心愿得偕,载歌载舞、尽兴狂欢的场面,进一步表现了对“淑女”的爱慕之深。

五、学习《蒹葭》

(一)感知朗读,理解内容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诵读,小组推荐展示,交流讨论。

3.同桌合作,结合注释弄清诗歌大意,不明白的地方做标记,提出讨论解决。

4.共同释疑。

5.概括诗歌内容:一个男子强烈思念心上人,苦苦追寻而不得的失望、惆怅的心理。(二)赏析景物,感受意境

1.诗歌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内容?依据是什么?

教师准备:秋季而且是深秋。白露为霜。

俗语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曹丕《燕歌行》中也说: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2.在大多数人的眼中,秋天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呢?

秋天是一个令人感伤的季节。仿句如:秋天是一个萧瑟肃杀的季节。

秋天是一个思念的季节。秋天是一个凄凉的季节。……

小结:自古以来,在多情人眼中,秋景肃杀,最为伤悲。自古逢秋悲寂寥,它凄美而令人感伤。3.大家能否看出是一天中哪个时间呢?

清晨(拂晓)白露未晞白露未已

4.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谈。

教师准备:芦苇——丛生茂密。因秋来而变黄,因霜袭后会发白。秋风摇曳中更添凄凉。

白露秋霜——洁白,晶莹,触感是凉的。

河畔道路——崎岖难行,险阻重重。

秋水——柔和,沉静,澄明,清冷。成语有望穿秋水、一汪秋水。

晓雾——拂晓之时水边晨雾朦胧更添迷离之感。

5.现在你能否说说诗歌通过这些景物描写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清冷孤寂凄美迷离

(三)把握形象,拓展延伸

1.这时候,主人公出现了,他时而痴痴凝望,时而上下追寻,飘风的芦苇丛中伊人身影若隐若现。大家结合诗句体会一下,主人公追寻伊人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教师准备:

①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

一个“在”字,主人公确信“伊人”就在水的那一边。

②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匆忙而连续的动作中,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的焦急,急迫。

③“宛”字,好像、仿佛之意

追寻而不得时心情如何?失望怅惘痛苦

④只剩一人伫立水边时感受怎样?孤独寂寞

小结:对于主人公来说惊喜只是暂时的,失望怅惘痛苦却是绵长的,那萧瑟的秋境正是主人公这种心绪的外化。这叫什么写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你感觉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依据是什么?

热烈向往爱情,不畏险阻,百折不挠,执著追求,坚贞不渝的人。

小结:任山重重,任水重重,难阻意重重,一片痴心,一份执著,主人公追寻的脚步从未停歇过。也许他会继续“从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也许他会愁肠百结,相思无尽头,“剪不断,理还乱”“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也许他终于得见伊人面,抱得美人归,然而无论结果怎样,我们更看重的是主人公追寻的过程以及在那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执著无悔,那是一种至真至纯至美的人性。

3.让主人公千辛万苦执著追求的伊人有什么样的魅力呢?此时我们脑海中一定已有了伊人的形象,她是怎样的?

教师准备:

①美丽外在内在气质高雅温婉动人

②“伊人”一定是美丽的,然而诗歌没有直接描写,我们却感觉出来了,这叫什么写法?侧面烘托。诗中是怎样进行侧面烘托的?一是从主人公炽热执著的追求中可以感受到,如此深深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