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章 病毒
第四章-病毒课件
郁金香碎色
《返回》
感染病毒的郁金香
澳洲 利用 病毒
消灭 兔子
SARS疫苗的 研究已经进入 临床试验阶段
五、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有 1.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害 2.危害经济作物、家禽家畜.
方 面
3.破坏人类使用微生物产业……
有 1.医学:预防接种。
利 2.可制高效的生物农药。 方 3.在基因工程中,发挥大作用。 面 4.花的碎色。……
第四章 病毒
你知道有哪些病毒? 你对病毒的了解有多少?
在很早以前, 有一些“恐怖”的疾病的蔓延, 常 常夺走很多人畜的生命, 有的时候农作物还会严重 减产, 甚至颗粒无收。
金字塔中的雕刻表明
4000年前, 古埃及已 记载小儿麻痹症病人
为了抓住这些疾病背 后神秘的元凶, 很多 人做了不懈的努力。
一﹑病毒的发现
一、病毒的发现
小结
二、病毒的种类: 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
三、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1、结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
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2、生活: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
细胞里,离开了活细胞变成结晶体失去生命活动; 3.繁殖: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其
4.下列关于病毒结构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 A.病毒的结构简单, 由蛋白质的外壳和里面的遗传物质组成 B.病毒是单细胞生物, 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 细胞质和细胞核 C.病毒是单细胞生物, 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和 细胞核 D.病毒是多细胞生物
专业词语和练习册的习题
《返回》
以下是三种病毒结构模式图,请你说出病毒的结构具有 什么特点?
病毒结构: 蛋白质的外壳+遗传物质的核心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章病毒
B.动物病毒 D.噬菌体
病毒的结构简单,由 蛋白质 外壳和内部的 遗传物质 组成。
冠 状 病 毒
动物病毒
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如流感病毒
植物病毒
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如烟草花叶病毒
细菌病毒
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也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 体
冠状病毒结构示意图
虽然不同种类的病毒形态各异,但是病毒 的结构和组成成分是一样的,病毒的结构简单, 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 胞结构。
H7N9 禽流感 非典型 肺炎 H5N1 禽流感
H7N9禽流 感病毒
冠状病毒 H5N1禽流感 病毒
病 毒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黄铭 1008300014
照片中的蓝色 部分就是 H5N1禽流感 病毒,下面的 红色部分则是 健康人体细胞, 照片显示 H5N1正在攻 击健康的细胞。
禽流感病毒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
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 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 病毒,这就是它的繁殖。
病毒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
体,失去生命活动。
病毒的生活环境必须是(
)
A.水中Leabharlann B.空气中C.活细胞内
D.土壤中
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又叫(
)
A.植物病毒 C.病原体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第四章 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 病毒PPT课件
伴随着高烧,病人全身出血, 体内器官在病毒侵蚀下糜烂成 半液态的块状,最快在24小时 之内死亡。
4、西尼罗河病毒。 大多数人在感染病毒后会出现头疼等类似感冒的症状, 但老人、慢性病患者和免疫力低的人会并发脑炎变成痴呆甚 至导致死亡。在 1937,人们在西尼罗河地区的乌干达第一次 发现了这种病毒,并把它取名为西尼罗河病毒。 5、登革热病毒。 这是热带地区的一种地方病,会出现内脏大出血。通过 蚊子叮咬传播。50%的感染者死亡。 6、马秋波病毒。 该病毒由老鼠携带。染病初期表现为发烧,然后鼻子和 牙龈开始出血,胃肠内出血,30%的感染者死亡。
病毒的种类:
一、动物病毒
二、植物病毒
三、细菌病毒—噬菌体
二、病毒的结构 ——无细胞结构
蛋白质外壳
遗传物质(核酸构 成的核心 ) 蛋白质外壳的作用 就是保护核心和将病毒 的核酸物质注入其他生 物的细胞内。
病毒的典型结构
五、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1.部分病毒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如最常见的感冒病毒、乙肝 病毒。过去的天花病毒、狂犬病毒曾经带给人类巨大的灾难, 现在的艾滋病病毒(HIV)、伊波拉病毒等,更被人类视作新世 纪的瘟疫。 2.许多病毒会危害人类的经济作物、家禽家畜等,如烟草花叶 病毒危害种烟业;猪瘟、鸡瘟病毒危害饲养业等;潜藏在农作 物中的病毒还会导致农作物减产,国外实验证明,将马铃薯种 苗的病毒脱去后,普遍增产20%左右。 3.一些细菌病毒会破坏人类使用微生物进行生产的产业如味精 业。
第四章
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
毒
提纲:
1、最早发现病毒的科学家是谁?他是怎么发现的? 2、病毒的种类有哪些? 3、病毒的特征? 4、病毒的结构怎样? 5、病毒是怎样生活的? 6、病毒与人类有何关系?
2024年《病毒》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通用
2024年《病毒》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命的奥秘》第三节《病毒》。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病毒的形态结构、病毒的生活习性、病毒与人类的关系以及病毒的保护措施。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知道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 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预防病毒感染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病毒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病毒的保护措施及预防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病毒模型、图片、PPT、视频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病毒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引导幼儿关注病毒。
2. 讲解:向幼儿介绍病毒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与人类的关系等,结合PPT、视频进行讲解。
3. 实践:组织幼儿进行病毒模型制作,增强对病毒形态的认识。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预防病毒感染,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让幼儿列举自己了解的预防病毒感染的方法,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病毒的形态结构病毒粒子:核酸、蛋白质外壳形状:球形、杆形、蝌蚪形等2. 病毒的生活习性寄生在细胞内依赖宿主细胞繁殖3.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传播途径:飞沫、接触等疾病:流感、手足口病等4. 病毒的保护措施勤洗手、戴口罩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画出自己了解的一种病毒,并简单描述其形态结构和预防方法。
2. 答案示例:流感病毒,球形,通过飞沫传播。
预防方法:勤洗手、戴口罩、注射疫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例题讲解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了解了病毒的相关知识,但在课堂互动方面还有待加强。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医院、疾控中心等,了解病毒检测、疫苗研发等知识,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3.4《病毒》课件(共29张PPT)
一、病毒的发现
◆伊万诺夫斯基的实验过程:
汁
汁
液
液
细菌过滤器
说明引发烟草花叶病的病 原体比细菌还小,将其命 名为“滤过性病毒”。
◆科学家---莱夫勒和弗罗施 研究动物的口蹄疫时,证明了口蹄疫也是“滤过性病毒”引起的。
一、病毒的发现
➢病毒比细菌小得多,大小只能用 纳米(百万分之一毫米)来表示
➢只能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到 大约10亿个细菌 = 一颗小米粒大
大肠杆菌噬菌体 蝌蚪状
二、病毒的种类、形态和结构
蛋白质外壳
遗传物质
病毒结构模式图
病毒结构 = 遗传物质 + 蛋白质外壳
二、病毒的种类、形态和结构
1
2
三、病毒的增值
释放
吸附
注入
复制、合成
组装
在遗传物质“指挥”下自我复制
病毒寄生在活细胞内,依靠自己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 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是它的繁殖方式。
用于基因工程:让某些病毒携带动植物或微生物的某 些基因进入受体细胞,达到转基因或基因治疗的目的。
课堂小结
植物病毒
动物病毒
噬菌体
种类
蛋白质外壳
+
结构
遗传物质
病毒
繁殖
与 人 类 关 系
自 我 复 制
益处
基因 工程 防治有害
生物
疫苗
坏处
患
病
情感升华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 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吾辈更需努力 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
禽流感是指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 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鸡、鸭、鹅、鸽 等禽类,引起从呼吸系统异常到严重的全 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按病原体的类型, 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 病性三大类。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播快、危 害大,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病毒教学设计
病毒教学设计《病毒》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病毒是多种多样的,如:流行性感冒病毒、乙肝病毒、SARS病毒……病毒体积十分微小,人们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它们。
本课就是让学生通过课前对病毒资料的搜集和课上的交流、讨论,认识病毒这一特殊的生物类型,了解病毒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积极参与科学事业的热情。
学情分析学生听说过病毒,也许见过或听过一些病毒引起的疾病,但对于什么是病毒、病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还不了解。
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认识与病毒相关的疾病,进而认识病毒的特点,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目标1.知道一些由病毒感染的病的种类、主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了解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3.会查阅与病毒相关的书刊和其信息源。
4.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病毒及病毒的特征。
难点:了解病毒的种类。
评价任务1.了解一些由病毒感染的病的种类、主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认识病毒及病毒的特征。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病毒的资料、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2003年的“非典”给我们国家造成严重的灾难,对于“非典”你了解多少?学生自由回答。
2.“非典”是由一种叫做SARS的病毒引起的。
到底病毒是什么,它还会引1/3起什么疾病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病毒的真面目。
(板书课题:病毒)二、探究新知活动一:由病毒感人引起的疾病有哪些?1.教师提问:关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你知道些什么?如何预防呢?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2.了解常见的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1)流感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2)狂犬病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3)脊髓灰质炎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4)麻疹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学生讨论,指名回答。
教师讲解。
活动二:认识病毒。
1.病毒给我们带来那么多疾病,那它到死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呢?学生自由讨论。
七年级第四章病毒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第四章-病毒知识点总结七年级第四章-病毒知识点总结一、病毒的发现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研究烟草花叶病时,将患病烟草榨出的汁液用能将细菌滤去的过滤器过滤,发现过滤后的烟叶还能使正常烟叶感染。
发现比细菌还小的病原体,即病毒。
二、病毒的种类1.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的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2.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3.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
三、病毒的结构和生活1.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2.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利用遗传物质繁殖新的病毒。
3.病毒离开活细胞后,变为结晶体,如果入侵活细胞后,重新开始生命活动。
四、病毒和人类的关系1.病毒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
使人畜得病,农产品减产等。
2.病毒能造福人类。
通过疫苗可以防治某些疾病,通过基因工程达到转基因或基因治疗的目的。
1997年5月17日美科学家揭示生物钟作用机制之谜1997年5月17日,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找到了控制实验鼠生物钟的一种基因,首次揭示了哺乳动物生物钟的作用机制之谜,这对了解人类自身生物钟的运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以西北大学约瑟夫・塔卡哈什为首的研究小组在5月17日出版的《细胞》杂志上报道说,他们通过人工培养生物节律发生混乱的实验鼠,找到了控制其生物钟的一种关键化学物质,然后确定了决定这种化学物质存在的一种叫做“时钟”的基因。
塔卡哈什等人先是用药物使雄鼠的精子发生变异,然后用这种变异精子繁殖新一代实验鼠并将其完全置于黑暗中,打乱其生物节律,使其生物周期比正常实验鼠长几个小时。
经过两年时间和在2400个实验鼠身上进行实验,塔卡哈什等人终于找到生物钟基因,命名为“时钟”。
这种基因在正常情况下能够产生一种由855种氨基酸组成的特殊“时钟”蛋白质,并通过这种蛋白质控制总数在10个左右、现在尚未被科学家确定的可具体调控生物节律的基因。
长久以来,生物钟的作用机制一直是个科学之谜。
微生物学-第四章2亚病毒
病原体
羊骚痒病朊病毒 蛋白“PrPSc”
症状
“PrPBSE”
一种早老性痴 呆症 一种震颤病
朊病毒是一类小型蛋白质颗粒,约由250个氨基酸 组成,大小仅为最小病毒的1%,而且毒性很强。
朊病毒与真病毒的主要区别
①呈淀粉样颗粒状 ②无免疫原性
③无核酸成分
④由宿主细胞内的基因编码 ⑤抗逆性强,能耐杀菌剂(甲醛) 和高温(经120~130℃处理4h后仍具感染性)
羊骚痒病时发现的。 由于其意义重大,故他于1997
年获得了诺贝尔奖。
hot
至今已发现与哺乳动物脑部相关的10余种疾病都 是由朊病毒所引起的。 这类疾病的共同特征是
潜伏期长,对中枢神经的功能有严重影响。
羊搔痒症(scrapie)
link1
牛海绵状脑病 (spongiformencephalopathy)
人的库鲁病(kuru)、 克雅氏病(Creutzfeldt Jakob disease, CJD)等
名称
羊骚痒症 (scrapie in sheep) 牛海绵状脑病 (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itis, BSE); 俗称“疯牛病”(mad cow disease) 人的克-雅氏病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 人的库鲁病(Kuru) G-S综合症
朊病毒的发病机制
正常的蛋白质:PrP c 异常的蛋白质:PrP sc
PrPc和PrPsc均来源于宿主中同一编码基因,
并具有相同的氨基酸序列,所不同的是二者
空间三维结构。
存在于宿主细胞内的一些正常形式的细胞朊蛋白 (PrPc)受到致病朊蛋白(PrPsc)的影响而发生相应 的构象变化,发生了错误的折叠后变成了PrPsc,从而
2.3.4 病毒 教案-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课题名称 2.3.4 病毒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是人教(2024)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四节《病毒》。
这节主要介绍了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
通过学习这一节内容,学生将对病毒这一特殊的生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2、教学分析本节课内容来自人教(2024)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章第四节第一课时。
教材首先以生动的实例引入病毒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详细阐述了病毒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针对微观内容,需要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如图片、视频、动画等,帮助学生理解病毒的知识。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病毒的主要特征。
难点:病毒的主要特征。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病毒有一定的耳闻,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但对病毒的具体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了解较少。
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除病毒外,生物由细胞构成”、“细菌和真菌”的内容,这是学习“病毒”的基础,但对病毒与其他由细胞构成的生物的区别并不清楚,并没有真正地认识病毒、了解病毒。
从常见病毒入手,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习目标生命观念:通过观察病毒的结构示意图,分析它们的生理活动,形成生物学的结构与功能观。
科学思维:通过比较病毒与动植物细胞及细菌和真菌细胞的结构异同,归纳病毒的形态特点,发展演绎与推理、归纳与总结等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通过观看图片、视频,认识病毒的结构特点及其与细菌真菌的区别,培养识别、类比、归纳能力。
态度责任:通过探究病毒的结构特点,形成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和探索精神。
学习评价自我评价表项目评价内容掌握情况很好一般不好科学知识1 了解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
2 掌握病毒的生命活动方式。
探究能力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病毒的生命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小组评价表评价内容得分标准成员一成员二成员三团队精神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实施能力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
四病毒PPT课件
(√)
选择:
1.20世纪初,科学家首次用哪种仪器观察到烟草花叶病毒………………………(
A.放大镜
B.电子显微镜
B)
C.低倍光学显微镜
D.高倍光学显微镜
2.烟草花叶病毒的形状是……………………………………………………………(
A.球状
B.杆状 C.螺旋状
D.蝌蚪状
B
)
3.下列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A.大肠杆菌
B.绿脓杆菌噬菌体
B
)
C.青霉
D.双孢蘑菇
(
4.艾滋病、禽流感、SARS等“热点”疾病的病原体都属于……………………… )
A
A.病毒
B.细菌
C.真菌
D.寄生虫
5.以下生物,除哪一种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
)
A.草履虫
B.烟草花叶病毒 C.海带
D.向日葵
6.病毒的结构是由什么组成的………………………………………………………(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科学探究
烟草花叶病毒
后来科学家莱夫勒和 弗罗施在研究动物口 蹄疫时,证明了口蹄 疫也是由“滤过性病 毒”引起的 20世纪 初 ,科学家首次用电
子显微镜观察到烟草 花叶病毒是一种杆状 颗粒。
二、病毒的特征: 小
大约10亿个细菌等于一颗小米粒大 大约3万个病毒等于一个细菌大 一个病毒的大小约为10~300纳米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四章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四章 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教学目标:1、描述病毒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2、运用资料,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3、关注与病毒有关的疾病,认同利用病毒可以为人类造福。
重点难点:重点:病毒的主要特征,与人类的关系难点:病毒的结构。
课前准备学生:有关病毒及病毒引起的疾病的资料。
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病毒与人类的关系举手,产生好奇心,集中精神思考,通过自己的体验自由发表看法。
能说出:预防“小儿麻痹”。
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吃“糖丸”可预防“小儿麻痹”病。
疑问,关注本课内容,进入学习主题分组资料分析,讨论创设课堂气氛:小时候吃过“糖丸”的请举手。
提出疑问,了解学生认知:吃“糖丸”有什么用?(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明确:吃“糖丸”为预防疾病,为后面学习“糖丸”是“减毒病毒”作铺垫。
)设疑,引入新课:为什么“糖丸”能预防“小儿麻痹”?今天课上内容可以解答。
艾滋病:症状、特征、传染途径艾滋病的预防每组出代表,谈对病毒的认识,谈对艾滋病的认识。
听老师讲解,同时观察图片,对“艾滋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有一定认识。
将学生分组,组织学生分析自己收集来的资料。
让每组出代表,班上交流谈对病毒的认识,并引导,从中了解学生现有的水平。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将学生疑问总结性写在黑板上。
引导学生谈对“艾滋病”的认识。
“艾滋病”由病毒引起,病毒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提出疑问:艾滋病由什么引起的举手回答:“艾滋病”由病毒引起,感受病毒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出示图片:“艾滋病”病人,“艾滋病”预防宣传,“艾滋病”传播途径,“艾滋病”给人类带来危害的具体数据。
(在让学生谈对病毒的认识过程中,不论涉及没涉及到“艾滋病”,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谈到这一话题,并通过提问、引导,使学生对“艾滋病”的一些知识及其带来的危害有一定认识。
)鼓励其他学生回答,给予评价,同时大屏幕再次快速闪过图片:“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给人类带来危害的具体数据。
(如学生回答不出,师解答:“艾滋病”由病毒引起,使学生确立:“世界绝症”致病源是病毒,感受病毒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2.3.4病毒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知识讲解
知识点三 病毒的增殖(重点) 病毒离开活细胞以病毒颗粒的形式
存在,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生命活 动又会重新开始。
烟草花叶病毒结晶体
知识讲解
知识点四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1.分析·讨论 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截至2020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认可的病毒有9 000
多种。虽然只有一部分病毒会使人患病,但有些病毒危 害极大。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 病。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统计,每年流感季节性流 行在全球可导致数百万重症病例,数十万人死亡。
基因治疗
发现 营养方式
种类
结构 繁殖 与人类生活 的关系
课堂小结
病毒
伊万诺夫斯基
寄生
动物病毒
流感病毒等
植物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等
细菌病毒
噬菌体
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自我复制
有害
使人或动植物患病
有利
制成疫苗、生物防治、基因工程等
课堂练习
1.病毒的结构简单,其组成是( C ) A.外部的遗传物质和内部的蛋白质 B.细胞膜和未成形的细胞核 C.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D.脂肪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知识讲解
知识点一 病毒的发现 1935年,美国科学家斯坦利从烟草提取的汁液中获得了病毒的结晶,证实
了病毒的存在。
知识讲解
知识点一 病毒的发现 20世纪初,科学家首次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烟草花叶病毒是一种杆状颗粒。
电子显微镜
烟草花叶病毒
知识讲解
知识点二 病毒的种类、形态和结构(重难点) 1.病毒的营养方式
知识点一 病毒的发现
知识讲解
《第四章病毒》word版
第四章病毒病毒是超显微的,没有细胞结构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实体。
它们在活细胞外具有一般大分子待性。
进入宿主细胞后又具有生命待征。
最早发现病毒的学者是伊万诺夫斯基,他发现烟草花叶病的感染因子能通过细菌过滤器,病叶汁液通过滤器后得到的滤液可感染健康的烟草而使之发生花叶病。
随后人们又发现了许多动物和植物的病害也是由具有上述性质的感染因子引起的,人们把这类感染因子叫做滤过性病毒,简称病毒。
病毒与其它生物相比,具有如下待点:1.没有细胞结构2.专性寄生3.个体微小,以nm表示 1nm=1/1000µm1µm=1/1000mm4.没有核糖体,不含与能量代谢有关的酶5.只有DNA或者RNA一种核酸第一节病毒的形态结构一病毒的形态:1.病毒粒子的形态:杆状:包括杆状和线状可以归纳为三种球状:电镜下是二十面体蝌蚪状:2.病毒粒子的结构:①无包膜的病毒粒子②有包膜的病毒粒子二病毒的大小:最大的病毒(如牛痘病毒Φ250nm)比最小的细菌(如枝原体Φ200nm)还大,在光镜下可见(光镜极限为200nm)。
最小的病毒(如菜豆畸矮病毒9-11nm)比大的蛋白质分子(如马血红蛋白分子3×15nm)还小。
病毒粒子大小范围在10—300nm之间,多数病毒粒子大小在100nm左右。
三.病毒的化学组成:1.核酸:病毒只含一种核酸, DNA或者RNA,至今还没有发现一种病毒兼有2种核酸。
植物病毒大多数ssRNA为主细菌病毒大多数为dsDNA真菌病毒都是dsRNA藻类病毒都是dsDNA动物病毒(包括昆虫病毒)以dsDNA和SSRNA为多不同的病毒所含核酸的结构不一样,有的单股,有的双股,可归纳为如下几种:线状单链环状单链线状双链一链断裂的线状双链闭合双链闭合环状双链(有或无超螺旋结构)RNA绝大多数为开放式单链病毒核酸的分子量:200万—2亿道尔顿病毒核酸的长度:100个—25万个核苷酸病毒核酸的基因数:几个—几百个基因病毒核酸在病毒粒子中所占的百分比:1—50%病毒核酸的功能:储存病毒的遗传信息,控制病毒的遗传变异,增殖及对宿主的敏感性。
2024年《病毒》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彩教案通用
2024年《病毒》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彩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奇妙的微生物》,具体内容为《病毒》一节。
详细内容包括:病毒的形态、病毒的生活习性、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病毒的形态、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的关系,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自然、关注健康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病毒的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的关系。
重点:病毒的形态特点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病毒模型、图片、PPT、实物投影仪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病毒模型,引导幼儿关注病毒的外观特点。
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病毒的图片,讲解病毒的形态、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的关系。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出示病毒实物,引导幼儿观察病毒的结构特点,讲解病毒如何侵入人体细胞。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讨论病毒对人类的影响,每组派代表发言。
5. 课堂小结(5分钟)6. 创意活动(15分钟)幼儿发挥想象,用画纸、彩笔等学具绘制病毒,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7. 互动环节(10分钟)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评价,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病毒的形态: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等。
2. 病毒的生活习性:侵入细胞、复制、释放。
3.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影响健康、预防措施。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心中的病毒,并介绍它的特点。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调查家庭成员对病毒的认识,整理成调查报告。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医院、实验室等,深入了解病毒的相关知识,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易懂性4. 互动环节的有效性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践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针对病毒的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的关系这一难点,教学中应着重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具体的实验过程,使幼儿能够理解病毒是如何侵入细胞、复制和传播的。
病毒知识点复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四章-word文档
病毒知识点复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四章知识点对朋友们的学习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认真掌握,查字典生物网为大家整理了病毒知识点复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四章,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
一、病毒的种类。
1、根据它们寄生的细胞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的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
一类是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
一类是专门寄生在细菌内的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
二、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1、病毒的结构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的。
没有细胞结构。
2、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的细胞里。
离开了活细胞会变成结晶体。
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就会重新开始生命活动。
三、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病毒靠寄生生活,给人类、饲养动物、栽培植物带来了极大危害。
如:流行性感冒、肝炎、艾滋病、口蹄疫、鸡瘟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疫苗预防疾病。
疫苗是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病毒。
只要这样踏踏实实完成每天的计划和小目标,就可以自如地应对新学习,达到长远目标。
由查字典生物网为您提供的病毒知识点复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四章,祝您学习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源菌(lysogen或lysogenic bacteria)。
溶源菌是一类能与温和噬菌体长期共存,一般不会出
现有害影响的宿主细胞。
(5)溶源菌的显著特性 ① 溶源性是溶源菌的一个极稳定的遗传特性 ② 自发裂解(spontaneous lysis)
③ 诱导(induction)
④ 免疫性(immunity)
⑤裂解(释放)
凡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以上5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
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
反之,进入菌体后并不进行增殖或引起溶菌的则称之
为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
烈性噬菌体所经历的繁殖过程,称为裂解性周期 (lytic cycle)或增殖性周期(productive cycle)。
有伸缩尾的T偶数噬菌体:注射方式将噬菌体核酸注入细胞
尾丝吸附
刺突固着
尾鞘收缩
尾管穿入
DNA注入
通过尾部刺突固着于细胞;
尾部的酶水解细胞壁的肽聚糖,是细胞壁产生小孔;
尾鞘收缩,核酸通过中空的尾管压入胞内,蛋白质外壳留在胞外;
脱壳是病毒侵入后,病毒的包膜和/或壳体除去而释放出
病毒核酸的过程。
脱壳是病毒基因组进行功能表达所必需的感染事件。
整段潜伏期中 没有一个成熟的噬菌体粒子 从细胞中释放出来
潜伏期又可分两段:
①隐晦期(eclipsephase) 指在潜伏期前期人为地(用氯仿)裂解细胞,裂 解液仍无侵染性的一段时间。
细胞内正处于复制噬菌体核酸和
合成其蛋白质衣壳的阶段
②胞内累积期(intracellularaccumulationphase) 又称潜伏后期,在隐晦期后,如人为地裂解细胞, 其裂解液出现侵染性的一段时间。
温和噬菌体的种类很多, 常见的有E.coli的λ 、Mu-1、P1和P2噬菌体等。
λ噬菌体的的溶源性反应
进入宿主后线状基因组 依靠粘性末端环化
λ 噬 菌 体 的 的 溶 源 性 反 应
通过特定位点整和(切离) 细菌染色体
(4)溶源菌(lysogen或lysogenic bacteria) 凡能引起溶源性的噬菌体即称温和噬菌体, 而其宿主就称
宿主的核染色体组上,并可长期随宿主DNA的复制
而进行同步复制,因而在一般情况下不进行增殖和引起
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
温和噬菌体(temperatephage)
或溶源噬菌体(lysogenicphage)。
(2)前噬菌体(prophage) 当温和噬菌体侵入其敏感宿主的细胞后,前者的核 酸可整合到后者的核基因组(genome,即核染色体)
称感染复数(m.o.i,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②阳离子
Ca2+、Mg2+和Ba2+等阳离子对吸附有促进作用;
Al3+、Fe3+和Cr3+等阳离子则可引起失活。
③辅助因子
色氨酸可促进T4的尾丝摆脱颈须的束缚,有促 吸附作用; 生物素可促进产谷氨酸细菌噬菌体的吸附作用。
links 1
不同种系的细胞具有不同病毒的
细胞受体,病毒受体的细胞种系特异
性决定了病毒的宿主范围。
分别吸附于大肠杆菌性毛和菌体上的噬菌体
噬菌体侵染宿主细胞
吸附作用受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
①噬菌体的数量
由于每一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受体有限,因此 所能吸附噬菌体的数目也有一个限量。
每一敏感细胞所能吸附的相应噬菌体的数量,就
植物病毒对宿主的专一性通常较差。 Eg.TMV可侵染十余科、百余种草本和木本植物。
植物患病毒病后,主要出现三类症状:
①因叶绿体被破坏或不能合成新的叶绿素,而引起 花叶、黄化或红化等症状; ②植株发生矮化、丛枝或畸形等; ③形成枯斑或坏死等症状。
水 稻 矮 缩 病
黄瓜花叶病毒(CMV)在番茄上引起的蕨叶症
④pH值 在中性时有利于吸附, 在pH<5和pH>10时不易吸附。 ⑤温度
在生长最适温度范围内最有利于吸附。
利用某些理化因子对吸附的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 在发酵工业中对防止噬菌体的污染有一定的意义。
②侵入(penetration)
侵入又称病毒内化, 它是一个病毒吸附后几乎立即发生,
依赖于能量的感染步骤。
请看:
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发挥作用,
将病毒的核酸物质注入大肠杆菌体
内,请注意病毒的外壳最后会被弃 在寄主体外。
最后:
大肠杆菌死亡并破裂,释放出里面的病毒,
新一代病毒开始新的生命旅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菌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少, 这是因为它们被细菌病毒杀死了,这种现象也称为 “溶菌”现象。
2. 噬菌体效价的测定
3
4. 溶源性(lysogeny)
温和噬菌体侵入相应宿主细胞后,由于前者的基因 组整合到后者的基因组上,并随后者的复制而进行同步 复制,因此,这种温和噬菌体的侵入
并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
此即称溶源性或溶源现象。
(1)溶源噬菌体(lysogenicphage) 凡吸附并侵入细胞后,噬菌体的DNA只整合在
现以 E. coli 的T偶数噬菌体为代表加以介绍
①吸附(adsorption)
随机碰撞而接触(静电引力或氢键) 可逆吸附,无特异性(非细胞颗粒也可吸附)
病 毒 粒
病毒表面蛋白与细胞受体的结合
特异性,不可逆吸附,启动病附蛋白与细胞受体间的结合力来源于空间结构的互 补性,相互间的电荷、氢键、疏水性相互作用及范得华力。
病毒的特点: 严格细胞内寄生物,只能在活细胞内繁殖。
原料; 能量; 生物合成场所; 病毒粒
宿主细胞
有繁殖性的 病毒基因组
具有感染性的毒粒消失
病毒核酸和蛋白质 释放至细胞外
病毒基因组复制、表达
装配形成具有感染性的病毒粒
噬菌体的繁殖一般分为5个阶段,即
①吸附 ②侵入 ③增殖(复制与生物合成) ④成熟(装配)
单独装配的尾丝与前已装配好的 颗粒相连。
⑤裂解(lysis) 当宿主细胞内的大量子代噬菌体已成熟后,由于 水解细胞膜的脂肪酶和水解细胞壁的溶菌酶的作用
,从细胞内部促进了细胞的裂解,从而实现了噬菌体
的释放。
大量噬菌体吸附于同一宿主细胞表面并释放众 多的溶菌酶,最终因外在的原因而导致细胞裂解的 现象称之为自外裂解(lysis from without)。
自外裂解是不能产生子代噬菌体的裂解方式。
平均每一个宿主细胞裂解后所产生的子代噬 菌体数称作裂解量(burst size)。
吸附
侵入
早期:病毒特异性酶的合成
病毒核酸复制 病毒结构蛋白质合成 病毒大分子合成
装配
释放
T4 噬菌体的生命旅程
噢,一只倒霉的大肠杆菌遇了细菌病毒T4噬菌体!
病毒马上抓住猎物不放, 但是大肠杆菌体积是病毒的 1000倍。病毒怎么办呢?
T-偶数噬菌体脱壳与侵入是一起发生的,
仅有病毒核酸及结合蛋白进入细胞,壳体留在细胞外。
病毒的毒粒消失,失去原有的感染性,进入潜隐期。
③增殖(replication) 病毒基因组进入胞内 宿主细胞的代谢发生改变
病毒利用宿主的生物合成机构和场所,使病毒核酸 表达和复制,产生大量的病毒蛋白质和核酸。
病毒基因组的表达与复制存在着强烈的时序性
⑤ 复愈
⑥ 溶源转变(lysogenicconversion)
温和噬菌体的溶源性反应:
在原噬菌体阶段,噬菌体的复制被抑制,宿主细胞 正常地生长繁殖,而噬菌体基因组与宿主细菌染色 溶源性细菌经自发裂解或诱发裂解,进入裂解循环 体同步复制,并随细胞分裂而传递给子代细胞。
细胞中含有以原噬菌体状态存在的温和噬菌体基因组 的细菌称做溶源性细菌(lysogenic bacteria) 整合于细菌染色体或以质粒形成存在的温和噬菌体 基因组称做原噬菌体(prophage)
通过衣壳包裹DNA而形成头部
头 部 与 尾 部 相 结 合
尾丝和尾部的其他部件独立装配完成
最 后 装 上 尾 丝
至此,一个个成熟的大小相等的噬菌体粒子就装配完成了。
T4噬菌体的装配是一个 极为复杂的自我装配的过程 包括4个完全独立的亚装配途径: 头部的装配; 无尾丝的尾部装配;
尾部与头部自发结合;
噬菌体开始装配的时期, 在电镜下可观察到已初步装配好的噬菌体粒子。
(2)裂解期(risephase) 紧接在潜伏期后的一段宿主细胞迅速裂解、 溶液中噬菌体粒子急剧增多的一段时间。
(3)平稳期(plateau) 指感染后的宿主已全部裂解,溶液中噬菌体 效价达到最高点后的时期。
一步生长曲线的实验步骤
(6)溶源菌的识别
少量溶源菌与大量的
敏感性指示菌相混合
与琼脂培养基混匀后倒一 个平板,经培养后溶源菌 就一一长成菌落。 遇溶源菌裂解后所释放的温和
噬菌体会发生裂解循环者
形成了一个个中央有溶源菌的 小菌落,四周有透明圈围着的
这种独特噬菌斑。
(二) 植物病毒
植物病毒大多为ssRNA病毒,基本形态为杆状、 丝状和球状(二十面体),一般无包膜。
①加了底层培养基后,可使原来底面不平的玻璃皿的缺
陷得到了弥补; ②所形成全部噬菌体斑都接近处于同一平面上,因此不 仅每一噬菌斑的大小接近、边缘清晰,而且不致发生上 下噬菌斑的重叠现象; ③因上层培养基中琼脂较稀,故形成的噬菌斑较大,更 有利于计数。
3. 一步生长曲线(one step growth curve)
1、用噬菌体的稀释液感染高浓度的宿主细胞; 2、数分钟后,加入抗噬菌体的抗血清(中和未吸附的噬菌体); 3、将上述混合物大量稀释,终止抗血清的作用和防止新释放 的噬菌体感染其它细胞;
4、保温培养并定期检测培养物中的噬菌体效价(对噬菌体含量
进行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