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宗教改革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小结
改革 新教 人物 派别
核心教义
其它主张
影响 地域
马 路德 ①“因信称义”②全体信
丁· 教 徒皆教士③信仰的唯一根
路德
据是《圣经》
简化仪式\ 神甫娶妻\ 蔑视权威
德国 北欧
加尔 文
加尔 文教
①《圣经》权威至高无上; ②主张信仰得救,即先定 论
简化仪式\ 选举神职\ 生活节俭
根据圣经的清楚教训,我们敢肯定地说,由于上帝 的永久而不改变的安排,他早已按照自己的意旨,决 定了要将谁接入他的救恩中,并将谁贬入灭亡。
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 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
——加尔文《基督教原理》
2. 作用: 鼓励发财致富,促进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鼓舞了 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所以说该教义更符合新兴 资产阶级的利益,更为激进。
人 文
简化仪式
资本积累 务实
主 义
世 世俗义务 社会发展 解放
俗
领 君权神授 域 德语圣经
王权加强 民族意识
近代
因信称义
宗 教
人皆教士
领
域 圣经权威
简化仪式 世 世俗义务 俗 领 君权神授 域 德语圣经
自我救赎,提供理论依据
民
族 抨击教会,有利于民族国家形成 国
家 抨击教会,有利于民族国家形成 和
中世纪西欧的天主教会向农民收取高额的
封建地租。又向广大居民征收十一税。此外还 有其他的苛捐杂税,如赦罪费,法庭诉讼费等。 还有出售赎罪券;提供崇拜圣物;卖神职;行 贿受贿,这是教廷发财致富的重要手段。据估 计1521年有2000多个神职可以用金钱买到。
——吴于谨 齐世荣《世界近代史》
中世纪商人的生活
欧洲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加尔文、亨利八世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一)、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神权统治
基督教:人人的宗教;从生到死 的宗教
产生:
发展:
分裂:
东正教---东欧 基督教的分裂
天主教---西欧
基督教的两大核心概念
因为世人都犯了罪 ,亏缺
原罪
了神的荣耀,如今却蒙神的
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
就白白的称义,神设立耶稣
——《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
“路德战胜了信神的奴役制,只是因为他 用信仰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 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 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他把人从外在 宗教中解放出来,但又把宗教变成了人的内在 世界。他把肉体从锁链中解放出来,但又给人 的心灵套上了锁链。”
(2).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教会的搜刮。
号称德意志民族的神圣 罗马帝国,实际上只是二 千五百多个地方政权的联 合体…… 真正有势力的 是五十个主教诸侯和三十 个世俗诸侯,以及百余个 伯爵,七十个高级教士 (主教或修道院长)和六 十六座帝国城市。
——朱孝远《宗教改革与德国近代 化道路》
2. 开始:
①政治因素:民族国家形成要求打破天主教会的 神权统治。 ②经济根源: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重商主义思 想的流行,同教会的轻商思想产生冲突。 ③文化因素:文艺复兴的推动和印刷术的推动 ④直接原因:教皇兜售“赎罪券”
根本原因:欧洲天主教会的统治阻碍了 资本主义的发展。
“你所有的罪恶、犯罪和放纵,不管这些罪 孽有多大,……因此,当你死的时候,惩罚 的大门将关闭,快乐的天堂之门将被打开。”
圣礼仪式——因行称义
13世纪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把善功论规定为 三个内容,即遵守《圣经》上记载的十条诫命;接 受新约《福音书》上所说的基督的“劝勉”,实行 禁欲,过贫穷和独身的生活;履行“圣礼”,他说 这是最重要的善功;它是使人获得上帝恩典的有效 途径。人没有自救的能力,必须依靠上帝的恩典, 如果没有上帝的恩典,绝无得救的可能。“圣礼” 是把上帝的恩典传授给人们的必不可少的媒介。而 “圣礼”必须由教士主持的。
②解散修道院,没收其土地财产,修士还俗。
削弱教会实力,加强王权(经济)。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 族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伊丽莎白一世时 ①重申《至尊法案》 ②神职人员效忠英王 ③信仰得救,《圣经》为惟一标准。
建立起附属于王权和政府的民族教会——英国国教安立甘教。 英国成为新教国家。
3.特点:
依靠王权自上而下发动;保留了较多的天主教成分。
法国 英国 等
①《至尊法案》规定英王 ①基本保留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4.作用
①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②形成新教路德宗,影响德国和北欧.
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及教义体现了:新兴资 产阶级惜时如金和建立“廉价教会”的经济 观念及否定权威和追求地位平等的政治要求.
(一)、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1. 内容:
(1) “因信称义”,《圣经》权威,反对圣餐变体论。 (2)“预定论”(先定论) (3)提倡节俭 (4)政教合一(不宽容)
希腊正教
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
路德宗 加尔 圣公会 文宗
1555年欧洲的宗教区域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宗教具有多样性。天主教也进行了改革, 回归了。
三、宗教改革的影响:
1.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神权统治, 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
2.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欧洲走 向现代化创造了条件。 ;
3.否定了权威,解放了思想, 促进了人文主义的发展;
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 纲》,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如果父亲为孩子洗尿
布或做别的事,上帝、天 Kat1h5ar2in7a年vo7n 月Bo,ra喜路结德良与缘曾经当使笑过及。修天”女地的万物都将为此微
因信称义 自我救赎 自由
宗 教
人皆教士
抨击教会
平等
领 域 圣经权威 抨击教会 理性
——吴于谨 齐世荣《世界近代史》
矛盾
教权与王权:统治权(教会势力强大,教权高于王权)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一)、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神权统治
1.政治:西欧封建割据,教会势力强大; 教权高于王权;教阶等级森严。
天主教会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领主,它
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 各国教会每年 要把收入的一部分上缴罗马教廷,供教皇支配, 教皇领地的收入自然归他掌管。……教会的财 产又享有免税的特权。
矛盾
教权与王权:统治(教会势力强大,教权高于王权) 教会与国王和贵族:财富(教会有大量土地及财富,生
活奢侈腐化)。
教会与平民:剥削(教会收取高额地租,生活奢侈) 教会与资产阶级:商业(教会主张清贫,轻商)
14、15世纪,西欧的英国、法国、西班牙 等国在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级成长的基础上 先后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每一个民族国家都 以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字和共同的民族意识 为其特色,并且出现以专制君主为核心加强中 央集权的趋势。
2.经济: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生活奢侈腐化;
矛盾
教权与王权:统治权(教会势力强大,教权高于王权) 教会与国王和贵族:财富(教会有大量土地及财富,
生活奢侈腐化。
矛盾
教权与王权:统治权(教会势力强大,教权高于王权) 教会与国王和贵族:财富(教会有大量土地及财富,生
活奢侈腐化)。
教会与平民:剥削(教会收取高额地租,生活奢侈)
中之国”。大主教、主教、神甫和僧侣都不受当地政府管辖, 拒绝向世俗政权效忠。各国天主教会还设立法庭,不但审判 被犯罪的教士,而且也审判世俗教徒的某些案件。教皇有权 向各国派出特使,以监督他的训令在各国执行的情况。13世 纪,当教皇的权势发展到顶峰时,他甚至可以肆意干涉各国 的内政,可以为神圣罗马皇帝加冕,可以将皇帝或国王放逐, 并且可以解除一国臣民对该国君的效忠誓约,如果他认为某 国的法律损害天主教会的利益,他也可以宣布该项法律无效, 禁止人们服从。……为迫害“异端”分子,教皇成立了“异 端裁判所”。
世俗阶层 国王
贵族 资产阶级
农民
希望获得
扩大世俗王权 形成民族国家 觊觎教会财产
扩大世俗权力 觊觎教会财产
重商主义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提倡节俭,有利于资本原始积累 扩大城市的自治权
摆脱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 增加政治权利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一)、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神权统治 (二)、宗教改革的原因:
作挽回祭,是凭着耶稣的血,
借着人的信,要显明神的义,
因为他用忍耐的心宽容人先
时所犯的罪,好在今时显明
救赎 他的义,使人知道他自己为 义,也称信耶稣的人为义
——罗马书3:21-26
圣礼有七种,又称七件圣事,其中最重要的 是“洗礼”、“忏悔礼”和“圣餐礼”。“洗礼” 是为洗刷掉人类生前所犯的罪过;“忏悔礼”是为 使犯了罪而又愿意悔悟的人得到赦免,“圣餐礼” 是共同吃面饼和喝葡萄酒,作为吃喝耶稣的身体和 血液而和耶稣基督连成一体。
——《全球通史》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一)、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神权统治 (二)、宗教改革的原因: (三)、宗教改革的实质:
是新兴资产阶级借助宗教进行的反封建(天主 教会)的斗争。 资产阶级和国王一起反对封建势力——天主教会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二、欧洲的宗教改革: (一)、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1. 原因: (1).政治:德意志四分五裂,教会政治控制。
随着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教会 的阻碍作用日益明显,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冲 破教会的垄断和束缚。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一)、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神权统治
1.政治:西欧封建割据,教会势力强大; 教权高于王权;教阶等级森严。
2.经济: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生活奢侈腐化;
3.思想:教会控制着思想文化教育,实行禁欲主义、轻商主义
“他们希望像管理自己的商业事务一样来 管理自己的宗教事务”
在中世纪,适应自然经济的需要,神学家所 提倡的是禁欲主义,认为自甘奉行赤贫的生活才 是获得上帝之爱的基本条件,追求财富必然陷入 贪婪的罪恶。……但商品经济不声不响的创造出 了一个新的上帝——金钱。这个新上帝将以其自 身的力量迅速改变旧的道德秩序,它逐渐代替了 封建特权和以地产为衡量人们社会地位高低和拥 有财富多少这一唯一尺度。
——吴于谨 齐世荣《世界近代史》
矛盾
教权与王权:统治(教会势力强大,教权高于王权) 教会与国王和贵族:财富(教会有大量土地及财富,生
活奢侈腐化)。
教会与平民:剥削(教会收取高额地租,生活奢侈) 教会与资产阶级:商业(教会主张清贫,轻商,生活奢侈) 教会与民族国家:控制(政治、思想) 教会与异教徒:迫害(审判所,火刑)
促进资本原始积累
资
产
为发财致富提供理论依据
阶
王权加强,民族意识加强
级
“(马丁·路德)主要强调因信称义,认为人要 得到上帝的拯救,不在于遵守上帝的规条,而在于 对上帝的信心;不在于人的功德与善行,而在于上 帝对人的恩赐。人因着信被上帝称为义人。信徒通 过祈祷都可以直接与上帝交通。因而路德宗认为信 徒皆可为祭司,无需各级神职人员为中介。同时, 强调圣经是信仰的根本。凡不符合圣经的礼仪、制 度和学说都在摈弃之列。”
专制王权加强 民族国家形成
(三)、英国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1.原因: ①英国较早形成为统一的民族国家 ②婚姻继承问题导致亨利八世与教皇决裂
2.过程: 亨利八世时
①通过《至尊法案》,英王为教会首脑,教皇无权 干涉;保留天主教基本教义和仪式。
与罗马教廷决裂,教权至于王权之下,为王权服务。加强王权。 有局限性。
——吴于谨 齐世荣《世界近代史》
上 帝
教皇 大主教
主教 神甫 信徒
森
严
世 俗 教 士
的 “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
教 阶
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制
——恩格斯
度
等级森严的教阶制
属灵等级:教皇、枢机主教(红衣主教)、 大主教、主教、神父。 世俗等级:国王、贵族、平民、奴隶。
控制:欧洲各国和各阶层
矛盾
西欧各国的天主教会都直接接受罗马教廷支配,是“国
——吴于谨 齐世荣《世界近代史》
教皇英诺森八世据说有八个私生子。 瑞士教会的一个主教把他管辖下的一个 修女院修女变为自己的情妇。巴黎圣母 院的教士甚至把自己的住所变成赌场。
——吴于谨 齐世荣《世界近代史》
圣彼得大教堂的十字大厅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一)、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神权统治
1.政治:西欧封建割据,教会势力强大; 教权高于王权;教阶等级森严。
正如恩格斯所言:“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 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
问题探究: 比较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于加尔文改革的异同
马丁路德
加尔文
相 “因信称义”,《圣经》权威,提倡节俭 同
不 政教分开 同 信仰得救
相对宽容
政教合一 “选定论” 更激进,不宽容
(三)、英国亨利八世(都铎王朝)宗教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小结
改革 新教 人物 派别
核心教义
其它主张
影响 地域
马 路德 ①“因信称义”②全体信
丁· 教 徒皆教士③信仰的唯一根
路德
据是《圣经》
简化仪式\ 神甫娶妻\ 蔑视权威
德国 北欧
加尔 文
加尔 文教
①《圣经》权威至高无上; ②主张信仰得救,即先定 论
简化仪式\ 选举神职\ 生活节俭
根据圣经的清楚教训,我们敢肯定地说,由于上帝 的永久而不改变的安排,他早已按照自己的意旨,决 定了要将谁接入他的救恩中,并将谁贬入灭亡。
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 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
——加尔文《基督教原理》
2. 作用: 鼓励发财致富,促进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鼓舞了 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所以说该教义更符合新兴 资产阶级的利益,更为激进。
人 文
简化仪式
资本积累 务实
主 义
世 世俗义务 社会发展 解放
俗
领 君权神授 域 德语圣经
王权加强 民族意识
近代
因信称义
宗 教
人皆教士
领
域 圣经权威
简化仪式 世 世俗义务 俗 领 君权神授 域 德语圣经
自我救赎,提供理论依据
民
族 抨击教会,有利于民族国家形成 国
家 抨击教会,有利于民族国家形成 和
中世纪西欧的天主教会向农民收取高额的
封建地租。又向广大居民征收十一税。此外还 有其他的苛捐杂税,如赦罪费,法庭诉讼费等。 还有出售赎罪券;提供崇拜圣物;卖神职;行 贿受贿,这是教廷发财致富的重要手段。据估 计1521年有2000多个神职可以用金钱买到。
——吴于谨 齐世荣《世界近代史》
中世纪商人的生活
欧洲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加尔文、亨利八世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一)、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神权统治
基督教:人人的宗教;从生到死 的宗教
产生:
发展:
分裂:
东正教---东欧 基督教的分裂
天主教---西欧
基督教的两大核心概念
因为世人都犯了罪 ,亏缺
原罪
了神的荣耀,如今却蒙神的
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
就白白的称义,神设立耶稣
——《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
“路德战胜了信神的奴役制,只是因为他 用信仰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 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 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他把人从外在 宗教中解放出来,但又把宗教变成了人的内在 世界。他把肉体从锁链中解放出来,但又给人 的心灵套上了锁链。”
(2).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教会的搜刮。
号称德意志民族的神圣 罗马帝国,实际上只是二 千五百多个地方政权的联 合体…… 真正有势力的 是五十个主教诸侯和三十 个世俗诸侯,以及百余个 伯爵,七十个高级教士 (主教或修道院长)和六 十六座帝国城市。
——朱孝远《宗教改革与德国近代 化道路》
2. 开始:
①政治因素:民族国家形成要求打破天主教会的 神权统治。 ②经济根源: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重商主义思 想的流行,同教会的轻商思想产生冲突。 ③文化因素:文艺复兴的推动和印刷术的推动 ④直接原因:教皇兜售“赎罪券”
根本原因:欧洲天主教会的统治阻碍了 资本主义的发展。
“你所有的罪恶、犯罪和放纵,不管这些罪 孽有多大,……因此,当你死的时候,惩罚 的大门将关闭,快乐的天堂之门将被打开。”
圣礼仪式——因行称义
13世纪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把善功论规定为 三个内容,即遵守《圣经》上记载的十条诫命;接 受新约《福音书》上所说的基督的“劝勉”,实行 禁欲,过贫穷和独身的生活;履行“圣礼”,他说 这是最重要的善功;它是使人获得上帝恩典的有效 途径。人没有自救的能力,必须依靠上帝的恩典, 如果没有上帝的恩典,绝无得救的可能。“圣礼” 是把上帝的恩典传授给人们的必不可少的媒介。而 “圣礼”必须由教士主持的。
②解散修道院,没收其土地财产,修士还俗。
削弱教会实力,加强王权(经济)。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 族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伊丽莎白一世时 ①重申《至尊法案》 ②神职人员效忠英王 ③信仰得救,《圣经》为惟一标准。
建立起附属于王权和政府的民族教会——英国国教安立甘教。 英国成为新教国家。
3.特点:
依靠王权自上而下发动;保留了较多的天主教成分。
法国 英国 等
①《至尊法案》规定英王 ①基本保留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4.作用
①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②形成新教路德宗,影响德国和北欧.
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及教义体现了:新兴资 产阶级惜时如金和建立“廉价教会”的经济 观念及否定权威和追求地位平等的政治要求.
(一)、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1. 内容:
(1) “因信称义”,《圣经》权威,反对圣餐变体论。 (2)“预定论”(先定论) (3)提倡节俭 (4)政教合一(不宽容)
希腊正教
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
路德宗 加尔 圣公会 文宗
1555年欧洲的宗教区域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宗教具有多样性。天主教也进行了改革, 回归了。
三、宗教改革的影响:
1.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神权统治, 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
2.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欧洲走 向现代化创造了条件。 ;
3.否定了权威,解放了思想, 促进了人文主义的发展;
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 纲》,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如果父亲为孩子洗尿
布或做别的事,上帝、天 Kat1h5ar2in7a年vo7n 月Bo,ra喜路结德良与缘曾经当使笑过及。修天”女地的万物都将为此微
因信称义 自我救赎 自由
宗 教
人皆教士
抨击教会
平等
领 域 圣经权威 抨击教会 理性
——吴于谨 齐世荣《世界近代史》
矛盾
教权与王权:统治权(教会势力强大,教权高于王权)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一)、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神权统治
1.政治:西欧封建割据,教会势力强大; 教权高于王权;教阶等级森严。
天主教会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领主,它
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 各国教会每年 要把收入的一部分上缴罗马教廷,供教皇支配, 教皇领地的收入自然归他掌管。……教会的财 产又享有免税的特权。
矛盾
教权与王权:统治(教会势力强大,教权高于王权) 教会与国王和贵族:财富(教会有大量土地及财富,生
活奢侈腐化)。
教会与平民:剥削(教会收取高额地租,生活奢侈) 教会与资产阶级:商业(教会主张清贫,轻商)
14、15世纪,西欧的英国、法国、西班牙 等国在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级成长的基础上 先后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每一个民族国家都 以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字和共同的民族意识 为其特色,并且出现以专制君主为核心加强中 央集权的趋势。
2.经济: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生活奢侈腐化;
矛盾
教权与王权:统治权(教会势力强大,教权高于王权) 教会与国王和贵族:财富(教会有大量土地及财富,
生活奢侈腐化。
矛盾
教权与王权:统治权(教会势力强大,教权高于王权) 教会与国王和贵族:财富(教会有大量土地及财富,生
活奢侈腐化)。
教会与平民:剥削(教会收取高额地租,生活奢侈)
中之国”。大主教、主教、神甫和僧侣都不受当地政府管辖, 拒绝向世俗政权效忠。各国天主教会还设立法庭,不但审判 被犯罪的教士,而且也审判世俗教徒的某些案件。教皇有权 向各国派出特使,以监督他的训令在各国执行的情况。13世 纪,当教皇的权势发展到顶峰时,他甚至可以肆意干涉各国 的内政,可以为神圣罗马皇帝加冕,可以将皇帝或国王放逐, 并且可以解除一国臣民对该国君的效忠誓约,如果他认为某 国的法律损害天主教会的利益,他也可以宣布该项法律无效, 禁止人们服从。……为迫害“异端”分子,教皇成立了“异 端裁判所”。
世俗阶层 国王
贵族 资产阶级
农民
希望获得
扩大世俗王权 形成民族国家 觊觎教会财产
扩大世俗权力 觊觎教会财产
重商主义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提倡节俭,有利于资本原始积累 扩大城市的自治权
摆脱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 增加政治权利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一)、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神权统治 (二)、宗教改革的原因:
作挽回祭,是凭着耶稣的血,
借着人的信,要显明神的义,
因为他用忍耐的心宽容人先
时所犯的罪,好在今时显明
救赎 他的义,使人知道他自己为 义,也称信耶稣的人为义
——罗马书3:21-26
圣礼有七种,又称七件圣事,其中最重要的 是“洗礼”、“忏悔礼”和“圣餐礼”。“洗礼” 是为洗刷掉人类生前所犯的罪过;“忏悔礼”是为 使犯了罪而又愿意悔悟的人得到赦免,“圣餐礼” 是共同吃面饼和喝葡萄酒,作为吃喝耶稣的身体和 血液而和耶稣基督连成一体。
——《全球通史》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一)、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神权统治 (二)、宗教改革的原因: (三)、宗教改革的实质:
是新兴资产阶级借助宗教进行的反封建(天主 教会)的斗争。 资产阶级和国王一起反对封建势力——天主教会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二、欧洲的宗教改革: (一)、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1. 原因: (1).政治:德意志四分五裂,教会政治控制。
随着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教会 的阻碍作用日益明显,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冲 破教会的垄断和束缚。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一)、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神权统治
1.政治:西欧封建割据,教会势力强大; 教权高于王权;教阶等级森严。
2.经济: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生活奢侈腐化;
3.思想:教会控制着思想文化教育,实行禁欲主义、轻商主义
“他们希望像管理自己的商业事务一样来 管理自己的宗教事务”
在中世纪,适应自然经济的需要,神学家所 提倡的是禁欲主义,认为自甘奉行赤贫的生活才 是获得上帝之爱的基本条件,追求财富必然陷入 贪婪的罪恶。……但商品经济不声不响的创造出 了一个新的上帝——金钱。这个新上帝将以其自 身的力量迅速改变旧的道德秩序,它逐渐代替了 封建特权和以地产为衡量人们社会地位高低和拥 有财富多少这一唯一尺度。
——吴于谨 齐世荣《世界近代史》
矛盾
教权与王权:统治(教会势力强大,教权高于王权) 教会与国王和贵族:财富(教会有大量土地及财富,生
活奢侈腐化)。
教会与平民:剥削(教会收取高额地租,生活奢侈) 教会与资产阶级:商业(教会主张清贫,轻商,生活奢侈) 教会与民族国家:控制(政治、思想) 教会与异教徒:迫害(审判所,火刑)
促进资本原始积累
资
产
为发财致富提供理论依据
阶
王权加强,民族意识加强
级
“(马丁·路德)主要强调因信称义,认为人要 得到上帝的拯救,不在于遵守上帝的规条,而在于 对上帝的信心;不在于人的功德与善行,而在于上 帝对人的恩赐。人因着信被上帝称为义人。信徒通 过祈祷都可以直接与上帝交通。因而路德宗认为信 徒皆可为祭司,无需各级神职人员为中介。同时, 强调圣经是信仰的根本。凡不符合圣经的礼仪、制 度和学说都在摈弃之列。”
专制王权加强 民族国家形成
(三)、英国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1.原因: ①英国较早形成为统一的民族国家 ②婚姻继承问题导致亨利八世与教皇决裂
2.过程: 亨利八世时
①通过《至尊法案》,英王为教会首脑,教皇无权 干涉;保留天主教基本教义和仪式。
与罗马教廷决裂,教权至于王权之下,为王权服务。加强王权。 有局限性。
——吴于谨 齐世荣《世界近代史》
上 帝
教皇 大主教
主教 神甫 信徒
森
严
世 俗 教 士
的 “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
教 阶
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制
——恩格斯
度
等级森严的教阶制
属灵等级:教皇、枢机主教(红衣主教)、 大主教、主教、神父。 世俗等级:国王、贵族、平民、奴隶。
控制:欧洲各国和各阶层
矛盾
西欧各国的天主教会都直接接受罗马教廷支配,是“国
——吴于谨 齐世荣《世界近代史》
教皇英诺森八世据说有八个私生子。 瑞士教会的一个主教把他管辖下的一个 修女院修女变为自己的情妇。巴黎圣母 院的教士甚至把自己的住所变成赌场。
——吴于谨 齐世荣《世界近代史》
圣彼得大教堂的十字大厅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一)、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神权统治
1.政治:西欧封建割据,教会势力强大; 教权高于王权;教阶等级森严。
正如恩格斯所言:“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 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
问题探究: 比较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于加尔文改革的异同
马丁路德
加尔文
相 “因信称义”,《圣经》权威,提倡节俭 同
不 政教分开 同 信仰得救
相对宽容
政教合一 “选定论” 更激进,不宽容
(三)、英国亨利八世(都铎王朝)宗教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