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视听语言(下)培训课件
《视听语言》PPT

• 【色值】 • 色彩的亮度指标叫色值,也叫色彩的明度、亮度。 • 同一色彩有不同的亮度等级,是物理上光线强度的现 象,与照明强度、大气透视、表面结构关系等有关。
• 色值是画面中亮与暗的比例关系,为了方便,我们可 以把它区分为:高光、低光、中性、极暗、暗、低暗, 以暗度为主创作的画面会呈现低调(《黄土地》), 以高亮度为主创作的画面会呈现高调(《我的父亲母 亲》)。
• 【远景】 • 概念:被摄主题只占画面很小的面积,画 面大幅面积为景物,主要被摄人或物出于 画面远处或深处。能看清基本形状,但看 不清细节。 • 表现功能:主要表现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和 所处的具体位臵。相比大远景,远景的景 别在造型上更为强调空间的具体感和人在 其中的位臵感。
• 【全景】 • 概念:被摄主体在画面内中被完全呈 现出来,画幅中人物占据主体。在实 际拍摄中,这类景别又被称为“人物 全景”。 • 表现功能:能展示人物的形状、动作, 能带出人物所处的环境,也可以用来 塑造空间环境。
• 【长焦镜头】 • 长焦镜头把空间的纵深感压缩,前景 后景的距离被填平,背景虚化,看上 去后景与前景像是在一个平面似的。 • 长焦镜头适合呈现远处的主体细微状 态,也适合让人物从环境中突出出来, 以塑造人物形象。 • 例片:《我的父亲母亲》、《青木瓜 之味》
第三节 构图
• • • • • • • 概念 意义 目的 特点 风格演变 基本形式 构图规则
四、影视画面构图的特点
• • • • • • 画面的运动特性 画面的整体效果性 画面的时空限制性 画面的多视点、多角度 画面处理的现场性 画面的幅式比例固定性(后有示例)
五、风格演变
• 纪实构图风格 卢米埃尔兄弟 • 戏剧构图风格 梅里埃 • 综合构图风格 格里菲斯
《视听语言》PPT课件

.
22
二、人
1 人是电影的主体
A 电影是由人来拍摄; B 人是电影主要表现的
内容,也是画面的主 体,人是视觉形象的 中心。
.
23
2 表现人的重点: 脸、手和形体
A脸 脸的意义: 人最主要特征的集
中体现; 身体状况; 生活经历; 心理特征;
罗中立《父亲》
.
24
电影中的脸:
嘉宝
弗里达
.
25
B手
以外景和实景为主,人 工搭建为辅。
展示大自然的力量人类 文明的奇迹。
优点:纪实风格、叙事 性。
局限性:时空限制, 丹尼·博伊尔《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缺乏主观色彩。
.
8
苏联电影理论体系中的蒙太奇:
从镜头的内容和形式、镜头拍摄方式和剪接 方式到声画关系,甚至于剧作当中的电影 叙述方式以及相关的一些理论都被包含在 内。
蒙太奇被用来专指像苏联电影当中所出现的, 借用平行、交叉、对比、隐喻、象征等等 手段构成非叙事性段落 。(片例)
.
9
苏联电影理论体系之外:
美国:把镜头的组接一般地称为剪接 。 法国:蒙太奇就是剪接。
.
5
放映术:
1888年爱米尔·雷诺的 “光学影戏机”
1894年爱迪生的“电影 视镜”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的 “活动电影机”(标 志着电影的诞生)
.
6
二 、视听语言与蒙太奇的关系
视听语言概念的来源:
视听语言来源于蒙太奇,最初也就叫蒙太奇, 后来改叫为视听语言。
.
7
蒙太奇的概念:
蒙太奇是苏联电影学派早期创始人,诸如 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等提出的一个概念。 就其概念而言,我们称之为广义蒙太奇概 念,也就是所有具有电影特点的都被称之 为蒙太奇,即电影独特表现方式的总和。
《视听语言教案》课件

《视听语言教案》PPT课件第一章:视听语言概述1.1 视听语言的定义解释视听语言的概念,强调其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强调视听语言在电影、电视、广告等领域的应用1.2 视听语言的元素介绍视觉元素(如画面、色彩、构图等)和听觉元素(如音乐、声音效果等)展示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些元素在视听语言中的作用第二章:画面与构图2.1 画面的概念与作用解释画面的定义,强调其在电影、电视中的重要性展示不同类型的画面(如特写、全景等)以及其表达效果2.2 构图的原则与技巧介绍构图的基本原则(如对称、对比等)展示实例,让学生理解构图在视觉表达中的作用第三章:色彩与光影3.1 色彩的作用与表达解释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作用展示不同色彩搭配的效果,让学生理解色彩的运用技巧3.2 光影的运用与效果介绍光影在视听语言中的作用,如突出主题、营造氛围等展示实例,让学生理解光影运用的技巧和方法第四章:剪辑与节奏4.1 剪辑的意义与作用解释剪辑在电影、电视中的重要性,如叙事、节奏控制等展示不同剪辑技巧(如切换、慢动作等)以及其表达效果4.2 节奏的创造与感受介绍节奏在视听语言中的作用,如引导观众情绪、增强叙事力等展示实例,让学生理解节奏创造的技巧和方法第五章:声音与音乐5.1 声音的作用与表达解释声音在视听语言中的重要性,如增强现实感、表达情感等展示不同声音元素(如对话、声音效果等)以及其作用5.2 音乐与氛围的营造介绍音乐在视听语言中的作用,如营造氛围、表达情感等展示实例,让学生理解音乐运用的技巧和方法第六章:表演与角色塑造6.1 表演在视听语言中的作用解释表演在电影、电视中的重要性,如塑造角色、推动剧情等展示不同表演风格和技巧,让学生理解表演在视听作品中的影响力6.2 角色塑造的方法与技巧介绍角色塑造的基本方法,如外貌、语言、动作等展示实例,让学生理解角色塑造的技巧和重要性第七章:导演与视听语言7.1 导演的角色与责任解释导演在视听作品中的角色,如创意指导、团队协作等强调导演对视听语言的运用和掌控能力7.2 导演的视听语言运用介绍导演如何运用视听语言元素,如画面、色彩、剪辑等展示实例,让学生理解导演在视听作品创作中的重要作用第八章:剧本与叙事8.1 剧本的意义与结构解释剧本在视听语言中的重要性,如故事构建、角色发展等介绍常见的剧本结构和叙事手法8.2 叙事技巧与观众引导介绍叙事技巧在视听语言中的应用,如悬念、冲突等展示实例,让学生理解叙事技巧在吸引和引导观众中的作用第九章:视听语言的应用领域9.1 电影与视听语言探讨电影中视听语言的应用,如视觉特效、音效等强调视听语言在电影艺术中的关键作用9.2 电视与视听语言探讨电视中视听语言的应用,如连续剧、综艺节目等强调视听语言在电视媒体中的多样性第十章:总结与拓展10.1 视听语言的总结回顾整个教程的内容,强调视听语言的基本元素和技巧强调视听语言在现代媒体艺术中的重要性10.2 视听语言的拓展学习推荐相关的学习资源,如书籍、电影、电视节目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视听作品的创作和欣赏,提高自己的视听语言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1. 视听语言的基本概念:理解视听语言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以及其在电影、电视、广告等领域的应用。
《视听语言教案》课件

《视听语言教案》PPT课件第一章:视听语言概述1.1 视听语言的定义与特点定义:视听语言是一种以视觉和听觉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语言。
特点:直观性、生动性、感染力强、表现力丰富。
1.2 视听语言的构成要素视觉元素:画面、色彩、构图、镜头等。
听觉元素:音乐、声音、对白、旁白等。
1.3 视听语言的应用领域电影、电视剧、广告、MV、动画等。
第二章:视觉元素的应用2.1 画面构图黄金分割法则、对称构图、透视原理等。
2.2 镜头运用推拉、摇移、旋转、微距等镜头技巧。
2.3 色彩与光影色彩的情感表达、色彩搭配、光影效果等。
第三章:听觉元素的应用3.1 音乐与声音设计音乐风格、节奏、旋律等与场景的匹配。
声音效果的制作与运用,如环境声、音效等。
3.2 对白与旁白对白的情感表达、语言节奏、语音语调等。
旁白的运用,如解释、描述、抒发情感等。
第四章:视听语言的叙事功能4.1 叙事方式线性叙事、非线性叙事、倒叙、插叙等。
4.2 角色与表演角色的塑造、性格刻画、表演技巧等。
4.3 情节与冲突情节的设置、发展、高潮、结局等。
冲突的类型、表现、解决等。
第五章:视听语言的审美价值5.1 视听语言的美学特征形式美、内容美、情感美等。
5.2 视听语言的创作方法与技巧创新思维、艺术手法、技术应用等。
5.3 优秀视听作品鉴赏分析经典影片、广告、MV等视听作品的视听语言运用。
第六章:视听语言与文化传播6.1 视听语言与文化视听语言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和影响。
文化差异对视听作品传播的影响。
6.2 视听语言在传播中的作用传递信息、表达观点、塑造形象等。
视听语言的传播效果及其衡量。
6.3 视听语言传播的现状与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视听语言传播。
我国视听语言传播产业的现状与挑战。
第七章:视听语言教育与应用7.1 视听语言教育的重要性提升审美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增强表达能力等。
视听语言教育在各个学段的重要性。
7.2 视听语言教育的实践方法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案例分析等。
最全的视听语言下共77页PPT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最全的视听语言下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视听语言》PPT

四、课程内容
• 第一章 画面造型语言——景别、景深与焦距、构图、色彩色调、
光线、角度、视点
• 第二章 镜头形式——固定镜头、运动镜头、长镜头、场面调度 • 第三章 声音与声画关系——影视声音的构成元素及其功能、声
• 【远景】 • 概念:被摄主题只占画面很小的面积,画
面大幅面积为景物,主要被摄人或物出于 画面远处或深处。能看清基本形状,但看 不清细节。
• 表现功能:主要表现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和 所处的具体位置。相比大远景,远景的景 别在造型上更为强调空间的具体感和人在 其中的位置感。
• 【全景】 • 概念:被摄主体在画面内中被完全呈
• 【大远景】 • 概念:严格说来是以空间景物为拍摄对象,表现其范围和
广度,是用来交待空间关系的功能性景别。
• 表现功能:适于展示大的空间、环境、交待背景,展示事 件的规模和气氛,表现多层次的景物,给观众留下自由的 想象空间。
• 一般来说,影片的开头和结尾常用大远景,开头需要交待 大环境,而结尾时是因为故事结束需要将观众带出,场景 的宽阔意味着情绪的超脱。
二、发展过程
• 为什么需要不同的“景”?
看戏剧 ← →看电影
↓
↓
(全景、距离、视点)(放大细节)
【被禁锢的摄影机】 • 1895年12月 法国咖啡馆 卢米埃尔兄弟
【被解放的摄影机】 • 鲍特 《火车大劫案》→第一次用14个场景构成一部电影 ,
第一次用了特写。 • 1900年 乔治·史密斯 《老祖母的阅读镜片》→主观特写
现出来,画幅中人物占据主体。在实 际拍摄中,这类景别又被称为“人物 全景”。
视听语言PPT课件

底光
直射光
是指太阳以平行光线直接投射到 地面上的光。 直射光(硬光),照在 被摄体上,形成明显反差,用侧 光照明,并有明显的投影有利于 表现对象的起伏和皱褶。
散射光
光线软,受光面和背光面过渡柔合, 没有明显的投影。对被摄对象的形 体、轮廓、起伏表现不够明。光线 柔和,宜减弱对象粗糙不平的质感, 使其柔化。用于拍人物老的显得年 青些,年轻的显得漂亮些。
形成影视画外空间的常用手段
形成影视画外空间的常用手段
人物或者拍摄对象的出入或者运动 不完整或者不平衡的取景 人物向外观看的视线 画外人或者物在画内空间的投影 使画面滞留足够的时间 画外声音 摄影机运动
空间语言
空间的假定性 空间的象征性
《黄土地》
1.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 2.黄色土地、黄色的水、黄色的人
头
从 《 花 样 镜年 头华 语》 言看 王 家 卫 的
王家卫使用移镜头的一个作用是过场。
王家卫使用移镜头的另一个作用是渲染情 节。
《花样年华》中的另一个移镜头,可能大 家的印象会和我一样深刻。
王家卫的全景
王家卫的镜头不移动的时候 ,我们看到的基本上 都是固定镜头 。
而在这些固定镜头里,最美丽的画面也是用全景 来表达的。
文学隐喻需要修饰语;影视纪录的精确性和具体 性取消了形容词。
视听语言和文学语言的区别(二)
文字可以表现人的内心活动;影视停留在表象、 外部或表象化的内心活动。
文学的空间是线性的;影视的空间是立体的。 文学的时间是间断的;影视的时间是有时值的。 文学常常要为读者设置一个第三者的观看者;
影视中看的效应直接发生在观众身上,无需另 设一个看者来传达看的效应。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法国新浪潮 现代主义电影潮流 现代艺术电影和数字电影
最全视听语言(课堂PPT)

远景(Long Shot,简写为L.S.)
• 远景:顾名思义,远景拍摄点离被摄对象 较远,包括的景物范围大。远景主要以大 自然为表现对象表现自然气势,表现地形 特征,地理位置,气候变化等环境氛围。 远景能抒发情感渲染气氛。
10
《断背山
11
《星爸客》
12
全景(Full Scene,简写为F.S.)
68
蒙太奇的类型
• 以蒙太奇的结构功能为标准,可将蒙太奇分为叙事蒙太奇、表现蒙太奇、理性 蒙太奇三类。
• 1、叙事蒙太奇
• 由美国导演格里菲斯首创,是电影最常用的叙事方法。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 为旨,按照情节发展的时间流程、因果关系来分切组合镜头、场面和段落,从 而引导观众理解剧情。这种蒙太奇组接,逻辑连贯,明白易懂。
画面:电影片、幻灯片、缩微胶片一 系列镜头中的一个。
4
• 场面调度
• 意为“摆在适当的位置”,或“放在场景中”。 起初这个词只适用于舞台剧方面,指导演对演员 在舞台上表演活动的位置变化所做的处理,是舞 台排练和演出的重要表现手段,也是导演为了把 剧本的思想内容、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环境气 氛、以及节奏等,通过自己的艺术构思,运用场 面调度方法,传达给观众的一种独特的语言。场 面调度是在银幕上创造电影形像的一种特殊表现 手段,指演员调度和摄影机调度的统一处理,被 引用到电影艺术创作中来,其内容和性质与舞台 上的不同,还涉及摄影机调度(或称镜头调度)
视听语言
1
什么是视听语言?
• 视听语言:是人类创造并使用的,同 时依托视觉和听觉两种感觉器官,以 声音和图像的综合形态进行思想、感 情的交流与传播所使用的语言。
• 视听语言三大构成主体 • 影像 声音 剪辑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画面造型元素--光线
• 3、按造型的性质划分: • ②副光: • A、它是辅助主光的光线,它主要用来对主光照明被摄物
所产生的明显的阴影提供适当的照明,(注意不应把阴影 全部消除,还应使被摄物的阴影部分有一定的造型效果)。 • B、多用软光(散射光)。
一、画面造型元素--光线
• 4、按光位划分: • ①顺光(正面光) • 优点:被摄体受光均匀,景物没有阴影,色彩饱和,能表现丰富的
二、画面造型元素--色彩
• 关于人们对色彩的冷暖(温度)感觉,科学家曾做过这样 的实验:在粉刷成蓝绿色的工作室里和粉刷成红橙色的工 作室里,人们对冷热的主观感觉相差5-7度。也就是说, 在蓝绿色房间城工作的人们,华氏59度就感觉到寒冷,而 在红橙色里工作的人们起到温度计下降到52-54度时,才 感到寒冷。客观地说,这意味着蓝绿色使人体循环减慢,②侧光:电影中最常用的照明方法。 • 这种方法照明,使被摄物富有层次感。 • ③背光:又称逆光,来自被拍摄物的背后。(剪影) • 强烈的逆光,会使被摄对象突出,可怕; • 柔弱的逆光,会使被摄对象神秘动人。 • ④顶光:光源来自被摄体的上方。 • 往往会使被摄对象丑化。 • ⑤脚光:光源来自被摄体的下方。 • 往往会使被摄对象显得残暴。
降低了,明度提高了,成为淡绿色; • 当它混入黑色时,鲜艳度了降低了,明度变暗了,成为暗绿色; • 当混入与绿色明度相似的中性灰时,它的明度没有改变,纯度降
低了,成为灰绿色。
二、画面造型元素--色彩
例
二、画面造型元素--色彩
• 3,明度
•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也称鲜明度、亮度。七色中,黄
色的明度最高,紫色最低。
• 暖色:赤、橙、黄等颜色构成的色 调常与火光、阳光等联系在一起, 属于暖色调。
• 暖色调又称轻色,因为人们看到暖 色容易联想到花朵、嫩芽、彩云等 使人感到兴奋快乐的事物。
• 冷色:绿、青、蓝、紫等颜色构成 的色调常与水、冰、阴影、夜空等 联系在一起,属于冷色调。
• 冷色调又称重色,因为人们看到冷 色调容易联想到钢铁、黑夜等使人 感到沉重、忧郁的事物。
• 暗调:又称低调、深调、重调,明 暗对比以暗为主,色调较深,大量 运用灰、深灰和黑色的颜色,给人 以严肃、凝重的感觉。拍摄暗调画 面时,宜采用暗背景,被摄体的照 明不宜过于明亮。
• 根据软硬度,可以分为:
• 软调:色彩差别较小,对比不强烈。
二、画面造型元素--色彩
• 硬调:色彩差别较大,对比强烈。 • 根据生理和心理反应,可以分为:
二、画面造型元素--色彩
• 原色:也叫“三原色”、 “基色”。即红、黄、蓝 三种基本颜色。这是最基 本的原色,是其他颜色调 配不出来的。
二、画面造型元素--色彩
• 间色:也叫“补色”,又叫“ 二次色”。它是由三原色以不 同比例混合调配产生的颜色。 如红+黄=橙,黄+蓝=绿,红+蓝 =紫。
• 复色:也叫“三次色”。复色 是用原色与间色相调或用间色 与间色相调而成的“复合色” 。复色是最丰富的色彩家族, 于变万化,丰富异常,复色包 括了除原色和间色以外的所有 颜色。
二、画面造型元素--色彩
• 2,纯度 • 指色彩的鲜艳程度,又称艳度、鲜度或饱和度。 • 颜色中以三原色的纯度为最高,而接近黑白灰的色为低纯度色。 • 刚从锡管里挤出来的、未经调和的任何颜色其纯度是较高的。一
经与别的颜色混合,就会降低纯度。 • 如绿色 • 当它混入了白色时,虽然仍旧具有绿色相的特征,但它的鲜艳度
二、画面造型元素--色彩
• (二)功能 • 1、叙事
•
时代性
•
殷代崇尚白色、夏代崇尚黑色、周朝崇尚赤色、楚国流行褐色、魏晋时期则崇尚清
淡、汉代流行红褐、还出现了“五时服色”,是用于迎气候时穿用的:立春日,百官
到东郊去迎春,旗帜,冠服皆用青色;立夏日,百官则到南郊区迎夏,穿用红色;立
秋前十八日,是祭皇帝后土,服制用黄色;立秋日,百官则是到南郊迎秋,穿用白色
二、画面造型元素--色彩
• 色调:指的是画面上给人总的色彩感 觉,也就是画面的整体色彩效果。它 往往以一种颜色为主导,使画面呈现 出一定的色彩倾向。
二、画面造型元素--色彩
• 根据明度,可以分为:
• 明调:又称亮调、高调、淡调,明 暗对比以明为主,色调较淡,大量 运用中性灰到白的颜色,给人以明 朗、纯洁的感觉。拍摄明调画面时, 宜采用背景前的亮景物,景物的投 影较少。
• (一)属性
• 1,色相
•
即色的属相,指色与色之间的主要区别,这是色彩
的首要特征,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最准确的标准,又称
色别。
• 从光学意义上讲,色相的特征决定于光源的光谱组成以 及有色物体表面反射的各波长辐射的比值对人眼所产生的 感觉。人的眼睛可以分辨出约180种不同色相的颜色。大 致可以分为:
•
一般色彩越深的,明度就越
暗,黑色的明度最低,任何色彩
加黑色都会明度降低;色彩越浅
的,明度就越亮,白色的明度最
高,任何色加白色都会增加明度。
二、画面造型元素--色彩
• 色彩的属性 • 色相:也叫色泽,是颜色的基本特征,反
映颜色的基本面貌。 • 纯度:也叫饱和度 ,指颜色的纯洁程度 。 • 明度 :也叫亮度,体现颜色的深浅
一、画面造型元素--光线
• 光线语言
• 光线构成了塑造银幕空间的重要手段。 • 不同照度的光线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不同的作用。 • 由光线所形成的明暗、阴影暗示人物、事件的性质。
一、画面造型元素--光线
一、画面造型元素--光线
• 1935年,《浮华世界》又译(名利场), 标志着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的出现。从 而使色彩真正作为一种元素、手段、风格 进入了银幕的世界。
视听语言
一、画面造型元素--光线
• 分类: • 1、按光源划分: • ①自然光:阳光、天空光的照明; • ②人工光:灯光的照明。
一、画面造型元素--光线
• 3、按造型的性质划分: • ①主光: • A、照明被摄物的主要光线,它决定着该场景中的
总的照明的格局; • B、多用硬光,并且它使被摄物有明显的阴影;
服装;立冬日,百官则到北郊迎冬,穿用黑色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