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后现代主义设计中的“少就是讨厌”
喜欢“杂种”的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之父
![喜欢“杂种”的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之父](https://img.taocdn.com/s3/m/1b09b440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88.png)
喜欢“杂种”的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之父“Less is more”(少即是多)是我们熟悉的设计理念。
这是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的现代主义宣言,是影响了建筑界乃至整个设计界的经典名言。
然而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有一位建筑师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不同的主张——“Less is bore”(少即是乏味),他就是被称为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之父的——罗伯特·文丘里。
▲罗伯特·文丘里建筑界“诺贝尔”普利兹克奖得主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1925年6月25日生于费城,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学院。
1950年获得硕士学位,曾赢得美国建筑学院奖学金。
1954—1956年在罗马美国艺术学院学习,后在斯托诺洛夫、沙里宁、卡恩等人的事务所任职。
1957—1965年任教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
1958年起在费城开设共同事务所。
1964年和洛奇一起开办事务所。
1966年任罗马美国艺术学院住宅建筑师及该学院理事。
1977年任普林斯顿大学建筑与城市设计学院顾问。
1991年获得了建筑界的大奖——普利兹克建筑奖。
他的设计常常很抽象并拥有历史的痕迹,设计范围相当广泛,包括图书馆、住宅区、商务楼以及其他相关项目。
▲母亲住宅▲哥伦布消防站▲休斯顿儿童博物馆▲伦敦国家美术馆▲西雅图艺术博物馆▲圣地亚哥当代艺术博物馆▲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富兰克林中心广场▲普林斯顿胡应湘大楼后现代主义的奠基人文丘里早期的风格受到路易斯·康和艾罗·萨里南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米开朗基罗、帕拉第奥、勒·柯布西耶和阿尔瓦·阿尔托很大的影响。
文丘里设计的建筑总是与社会、文化相关。
他的创意灵感来源于所有的历史建筑和现有模式,因此他所设计的建筑既有个性,又与当地环境紧密相连。
文丘里的作品与著作与20世纪美国建筑设计的功能主义主流分庭抗礼,成为建筑界中非正统分子的机智而又明晰的代言人。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1b7dad6eaf1ffc4ffe47ac4e.png)
后现代主义的家居风格后现代主义出现在现代主义之后,人们为了突破现代主义室内设计理性简洁造型的千篇一律,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后现代主义应运而生且受到欢迎。
后现代主义是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而最先在建筑界被冠名提出的。
它主要有两种表现手法:一种是用传统建筑元件通过新的手法加以组合;另一种是将传统建筑元件与新的建筑元件相混合,最终求得设计语言的双重解码,多用夸张、变形、断裂、折射、叠加等手法,既为行家所欣赏,又为大众所喜爱。
后现代主义家居设计,以幽默、叛逆和奇思妙想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我们现在的生活,展现给我们一个充满旺盛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乐观年代。
在后现代主义看来,现代主义设计的主要弊端是用同一种方式对待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人,从而忽视了不同地方和不同人们的不同需求。
后现代主义的装饰主义派与乡土风格、地方风格有所区别,在环境艺术的表现上更具有刺激性,往往使人有舞台美术的视觉感受。
它强调自我的个性展示,不受形式的束缚,不拘泥于时代的脉搏里,只要喜欢,什么都是可能的。
后现代主义的作用就是否决形式主义,除去其他浮面的修饰,重视美感,运用装饰结构,构筑出理性化的空间。
后现代主义影响到家具上,表现在上世纪2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左右,主要是以板式家具的出现为标志的。
后现代主义家具设计对传统文化格外推崇,从中吸取了大量的营养素材,并结合现代主义家具设计风格而设计出的具有十足个性的后现代主义家具。
“后现代”的兴起显然暗合了当代设计潮流。
简单说,后现代家具就是集实用化、个性化、艺术化和品位化于一身的家具设计风格。
它们大都选用上好材质并结合现代家具的直线型与古典的个性化反叛,像:直角沙发、靠椅、矮桌、方桌和方几深得明式家具的的端庄神韵,又不失现代家具简约而得意洋洋的时尚感。
同品位高尚、严谨得几近刻板的现代主义设计相比,后现代设计像挣脱了父母的孩子一样任意挥霍他们的年轻与灵动。
叛逆的、游戏的、洋洋自得的,甚至有些颓废和放荡的后现代主义风格涌入了我们的生活。
从“少即是多”到“少即是乏味”——对功能价值与审美情趣的思考
![从“少即是多”到“少即是乏味”——对功能价值与审美情趣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2e1ef8f4910ef12d2af9e7a2.png)
在 大 机 器 时 代 , 产 品 刚 实 行标 准化 生产 ,人 们注 重 实用 价 值 ,对 审 美没有 较 多 的关注 ,所 以那 时功 能 在产 品设 计 中 占主 导 地 位 。 ̄2 世 纪6 年代 ,随着 物质 社 会 的丰 裕 ,人们 发 现 自己是 J l0 O 有 感情 的 ,开始 注 重 审美情 趣 ,打 破 了 以往机 器 的冰 冷 设计 ,这 时 情趣 化成 为 了设 计 的主题 。设计 以满 足 人们 的 需求 为 目的,人 们 的需 求在 不 同 的历史 时 期发 生着 不 同 的变化 ,功 能价 值和 审美 情趣 由此 也饰 演不 同的主角 ,但 最终 它们 都要 归于 大众 的 要求 。
理 论 研 究
从 “ 少即是多"到 “ 少即是乏味”
— —
对 功能价值 与审美情趣 的思考
4 0 7) 30 3
单 1 ( 9 湖北省武汉纺 织大学艺术与设计 学院
摘 要 :从 米 斯 “ 即 是 多 ” 的 功 能 主 义 到 文 丘 里 “ 即 是 乏 少 少 味 ”的后现代 主义。功能价值和审 美情趣 何为设计的主题一直是一 个 争论 不休 的问 是人 生命得 以延 续的基 本保 障;审美情趣 则是随着生产力水平 的提 高 和科 学技 术的进 步,人们渴 望产品成为人 与物交流的情感媒介 。设计 是功能价值和审 美情趣的统一 ,两者都统一 于人们的需求 。 关键词 :设计 ;功能价值 ;审 美情趣
手机从翻盖到滑盖再到旋转之盖其功能类似但使用方式的变化实际上是设计者创造的新的使用情景增添了使用时的乐趣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审美的情趣化的设计只不过这种审美化的设计已不是传统意义上外观上的漂亮它是在包括使用方式使用过程中对使用者人性人情的全方位的照顾和揭示它已从旧有形式美的狭窄层面上走出走入一个更为广阔的为人设计的新天地
论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平面意识与装饰感对现当代艺术教育的意义
![论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平面意识与装饰感对现当代艺术教育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a5a533325ef7ba0d4b733b11.png)
论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平面意识与装饰感对现当代艺术教育的意义发表时间:2020-06-30T16:11:13.07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6期作者:上官宗相[导读]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 不是一个设计流派,而是一种设计倾向。
引言:“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 不是一个设计流派,而是一种设计倾向。
它是对自“包豪斯”创立后方即主导世界设计界数十年的现代设计思想的一种批判。
现代主义是工业社会的产物,主张功能决定形式,“少就是多”而后现代主义是后工业社会,也可谙以说是信息社会的产物,或者称为后工业社会的文化现象。
主张在保证功能满足人们精神上的审美与怀旧情感的需求。
一、后现代主义设计是新的现代设计观念是对传统设计的否决与新观念的确立后现代主义设计吸取了装饰派艺术中的装饰风格,同时吸取了包豪斯对艺术、设计、界线的打破、把设计看成是不分纯艺术与工艺美术之分的一种对新艺术的认识。
后现代主义设计作为继现代设计之后的一种新设计倾向,它跟随着后工业社会科技的高度发达,生活节奏的快速增长,抛弃了传统艺术设计的繁琐,以“极少,平面感,装饰感”等原则应用于生活的各个设计领域,开拓了当代设计趋向与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在文化意义上,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区别与联系从文艺学和美学的角度看,后面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相比,在《后现代主义与当代绘画》中提到美国艺术家佛·杰姆逊对后现代主所总结出的物征就是:“平面感断裂感,零散化和复制。
”所谓平面感,又称浅表感,指作品审美意义深度的消失。
与现代主义设计相比,后现代设计的意识更倾向于简洁多变的造型,“简洁即力量”,变成了它的审美特征之一,对作品无需懊深莫测的意义,更侧重于画面的视觉传达效果。
强调作品的平面意识及平面的浅层效果,而无所谓作品的深层意义。
这就是所谓的平面感。
这种平面感导源泉于解构主义对解释的深度模式的消解。
后现代主义设计在哲学上吸取了法国后结构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在《后丙工状况》一书中对后现代界定的思想认识。
后现代主义艺术
![后现代主义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cb348a3c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ab.png)
B. c. 迈克·格利夫斯 Michael Graves
波特兰市公共服务建筑(Portland Publicservice Building , Portland , oregon , 1980-1982)
B. d. 阿道·罗西 Aldo Rossi
意大利热那亚市卡洛·费利斯剧院
总结
“狭义后现代主义” 指的是在现代主义、国际 主义设计上大量利用历史装饰动机进行折衷主义 装饰的一种设计风格,这种后现代主义基本已经 在90 年代初开始走向全面衰退了
“广义后现代主义” 指的是对于经典现代主义 的各种批判活动,其中包括解构主义、对现代主 义的各种批判活动等等注重对经典现代主义的批 判和挑,这个探索直到90年代中期也还没有结束 战
B. b. 查尔斯·穆尔 Charles Moore
美国MRY为查尔斯·莫尔( Charles Moore)生前奠造的莫尔-罗博- 亚德(Moore Ruble Yudell)事务所 ,查尔斯·穆尔是后现代主义最重 要的建筑大师之一。
1970-1975年期间在耶鲁大学担任教授。1975年以 后到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校区担任教授
后现代主义设计 Post Modernism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在贝尔出版于1973年 的著作《后工业社会 的来临》一书中首次 提到了“后工业社会” 一词。
PS:后工业时期(20世纪 60年代至今)
The Coming of Post-industrial Society
丹尼尔·贝尔 (像)
出生于阿根廷图库曼( Tucuman),1952年移居美国 。他最初在图库曼大学学习,
并于1950年获得了建筑学学士
?后现代主义的特点
![?后现代主义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903ea1e9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79.png)
后现代主义的特点
后现代主义有什么特点,后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强调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反对简单化、模式化,讲求文脉,追求人情味,崇尚室隐喻与象征的手法,大胆地运用装饰和色彩,提倡多样化和多元化。
在造型设计的构图理论中吸取其他艺术或自然科学概念,如片断、反射、折射、裂变、变形等。
用非传统的方法来运用传统,以不熟悉的方式来组合熟悉的东西,用各种刻意制造矛盾,如断裂、错位、扭曲、矛盾共处等手法,把传统的构件组合在新的情景之中,让人产生复杂的联想。
室内设置的家俱、陈设艺术品往往被突出其象征隐喻意义。
后现代风格家居极力张扬个人主义,可以完全按主人的审美情趣、性格爱好或品位需求来装修自己的家居空间,极富个性化。
选择后现代风格,打造的将是一个充满创意和遐想的诗意空间。
后现代风格需要突出装饰品对整体风格画龙点睛的作用,以营造抽像而富有想像空间的家居氛围,因此,装饰品的选择颇有讲究,可选用富有创意的四不像艺术品,比如只有曲线却没有细节刻画的人体雕塑,让人浮想联翩。
绘画作品可依主人的个性而定,选择或奔放、或优雅、或明快、或宁静、或浓艳、或浅淡,能与主人性格、爱好相投的画,比如镶嵌画、丙烯画、玻璃画等彰显的是热情奔放的风格。
后现代风格一反现代主义「少就是多」的观点,设计时运用传统的室内构件通过新的手法加以组合,另一种是将传统建筑构件或室内构件与新的构件混合、叠加,最终以得设计语言的双重译码和含混的特点。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后现代主义的特点,希望能对您有帮助,想了解更多请关注。
“少即是多”与“少即是繁”理念在产品设计中的对立统一
![“少即是多”与“少即是繁”理念在产品设计中的对立统一](https://img.taocdn.com/s3/m/3413be6e227916888586d747.png)
“少即是多”与“少即是繁”理念在产品设计中的对立统一作者:杨慕琛来源:《工业设计》2019年第10期关键词:少即是多;少即是繁;功能与形式1“少即是多”的概念及其在产品设计中的体现1.1“少即是多”的概念“少即是多”这句话最早是在罗伯特·勃朗宁(RobertBrowning)的一首写于1855年小诗中出现。
但真正让“少即是多”的理念尽人皆知的是现代建筑四大师之一的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这句话首先应用在建筑上,提倡新世纪的建筑应该用简洁来代替十九世纪盛行的哥特式、洛可可式以及复古主义中装饰繁琐的建筑风格。
从产品设计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与建筑设计结下了不解之缘。
如果要探究在产品设计中“少即是多”的理念,就要追根溯源,回归到建筑设计中去探寻。
看其表面,“少即是多”似乎指的是建筑装饰的繁与简,但究其本源:对于物而言,实则是功能主义与理性主义在二十世纪的进程中越来越占据地位的体现;对于人而言,实则是提倡民主主义,反对精英主义思想的体现。
“少即是多”理念便代表了二十世纪现代主义的兴起。
1.2“少即是多”在产品设计中的体现如果用当时的产品代表“少即是多”的理念,找密斯本人的作品——巴塞罗那椅(Barcelona Chair)再合适不过了(这里需解释一点:巴塞罗那椅可代表“少即是多”理念,但并不能完全代表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民主设计,为大众而设计。
但巴塞罗那椅是专门为迎接参观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的西班牙国王而设计的、纯手工打造且造价昂贵的家具),如图1。
巴塞罗那椅的“少”,除了体现在它毫无装饰的特点之外,还体现在外形与材质上:在外形上,它仿佛如流水般一气呵成,仅有坐垫、靠背与支架腿,这是我们肉眼可见的少。
而那些看不见的,譬如用细长的不锈钢支架腿来支撑厚重的坐垫、靠背,使得支架腿在视觉上做了一个削弱,人们的视觉重点会集中于一处;在材质上,它干练简洁,坐垫与靠背均采用皮质材料,支架腿采用不锈钢材料,皮质材料的色彩是黑色哑光,而不锈钢材质反光的加入则会减少带给人们的沉重感,增加了一丝轻盈感,让人心理上产生少的感觉。
对后现代主义设计伦理的教育反思
![对后现代主义设计伦理的教育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2a71b66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b3.png)
对后现代主义设计伦理的教育反思二战期间,为躲避战乱。
欧洲主要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密斯等人移民到美国,他们的现代建筑观念和美国市场经济结合,发展成为“国际主义风格” 。
特别20世纪50-70年代期间,国际主义风格席卷欧美,成为西方国家设计的主要风格,而且影响到全世界,改变了世界建筑的基本形式,也改变了城市的面貌。
但是国际主义风格使世界的建筑日趋同质化,地方特色,民族特色逐渐消退,建筑和城市面貌越来越单调、刻板。
对于这种趋势,开始涌现出一些青年建筑家意图改造“国际主义”风格面貌。
因此,一场在“国际主义”垄断中开拓一条装饰性道路,丰富现代建筑面貌的革命就呼之欲出。
后现代主义的内涵"后现代主义设计”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产物。
"后现代主义设计”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而后发展到其他设计领域。
“后现代主义设计”以反现代主义设计形式为思想基础,反对“少即是多”的设计原则,并提出“少则烦”的观点,认为设计不仅要实现功能要求,还必须在形式上表现出丰富的视觉效果,满足消费者日益精致和多元化的审美需求。
后现代主义设计提出“复兴都市历史拼合“ 理论,认为新时代的设计应该以新材料,新技术克服单一化的技术特征,要表现出自然和原有的历史传统面貌。
同时应该表现出设计师的个性和风格。
”后现代主义设计在设计实践中变现出复杂多样的特征,出现了各种设计样式,流派纷杂,没有一个占主导趋势的流派或思想。
因此,后现代主义设计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历史主义与装饰的立场:后现代主义非常重视装饰,无论是建筑师还是产品设计师都无一例外地采用各种装饰,尤其是从历史中吸取装饰营养并加以运用。
2.历史动机的折中立场:后现代主义不是简单地还原历史风格。
后现代主义采用历史风格的绘画、混合、拼接的方法,这种处理方式基本上是基于现代主义设计的结构。
3.娱乐性,以及处理装饰细节的模糊性:娱乐性特征是后现代主义非常典型的特征,大多数后现代主义作品都带有嘲讽的色彩。
浅谈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区别
![浅谈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e7dfd8dc02020740bf1e9bde.png)
浅谈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区别篇一: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区别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区别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
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
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当时影响最大的是建筑设计,所以这里我也用建筑论述我自己所理解的现代主义风格。
我觉得现代主义最主要的内容是设计为大众;强调功能性;反装饰;理性主义;经济主义;批量标准生产。
像在1910年,格罗佩斯就开始提出探用工业手段批量生产,价格低廉的,为大众的住宅,同时也提出构件的建筑方法的设想。
还有一位现代主义大师,科布西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造公寓就是明显的功能主义的,六个面,反装饰的。
科布西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的公寓。
后现代主义设计一种具有明确宗旨的设计风格,而是一种在形式上对现代主义进行修正的设计思潮与理念。
首先提出的一整套关于建筑的思想体系和设计方法,决定了后现代主义风格首先表现在建筑设计上,而后再影响到其他领域。
其方式一是后现代主义已成为一股发展的潮流和一种时尚的象征,而后现代主义建筑师则是这一时尚的代表,同时又跨越了设计领域的界线,成为其他设计领域的设计师。
二是建筑师认为产品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部分,同样投入极大的热情,从而带动了其他设计领域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发展。
现代主义设计是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等欧洲国家,在二三十年代达到高峰,二战以后通过美国影响到全世界,六七十年代走向衰落的一场国际性运动。
它主张设计要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运用新技术、新材料进行设计,提出艺术与科技象相结合的“机――器美学”,反对因袭传统,厌恶附加装饰,强调功能主义,用科学的、客观的、理性的精神进行设计。
希望通过现代设计来提高社会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表现出强烈的民主主义和理想主义精神。
工业革命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果,欧美等西方国家工业技术迅速发展,科技发明日新月异,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对原有的经济结构、阶级关系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浅谈“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对设计创新的启示
![浅谈“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对设计创新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27e7185902020740bf1e9b18.png)
浅谈“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对设计创新的启示作者:钱静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0年第07期摘要:“设计”是人类的创造性活动,可以说从人类制造出第一块经过打磨的石器时,设计便存在于人类造物活动之中了,并始终伴随人类的造物活动而发生、发展着。
“一部设计史就是创造史。
创新对于设计,是个永恒的常青课题。
”于是关于创新的各种理论在设计的过程中层出不穷,本文想就“现代主义”设计给设计创新带来的启示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设计创新中图分类号:J0-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3-0041-01一、对“现代主义”的反思“现代主义”设计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工业社会初期的英国,并发展于欧洲和美国、日本等地区,到50~60年代达到巅峰的状态。
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西方建筑界产品的外部造型都流行以简单的几何形态为主,当时的审美原则也形成了简洁、功能化、理性化的形式。
这种美学观念最早从建筑设计开始一直影响到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等诸多领域。
密斯·凡·德罗是现代主义最著名的建筑大师之一。
他曾提出对现代主义设计影响相当大的“少就是多”的功能主义设计思想。
最能集中体现他的设计思想的第一个里程碑建筑要算是巴赛罗那博览会德国展馆(这个馆后来被简称为“巴赛罗那馆”),在空间处理上,它突破了传统而采取一种开放的、连绵不断的空间划分方式。
工业设计界则大量使用黑、灰和白色塑料作为产品的外观,全球风靡一时;在平面设计领域也形成了以简洁明快的版面编排和无装饰线性字体为中心、高度功能化、理性化的平面设计风格;这种风格是现代主义迁移到美国后继续发展,从而形成的名副其实的国际主义风格。
然而, “现代主义设计”从其整个发展历程来看它从起初的反传统、反装饰发展到密斯·凡·德罗的“少就是多”的概念,逐渐走上了形式上的减少主义道路,并最终使设计倾向于极少主义,其设计原则无疑是极端而偏激的。
对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再思考
![对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再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646536c633d4b14e84246807.png)
的价值 ,表 现上看它 似乎对 形势 不屑一 顾 ,但实 际上 它最 终也没 有离开 形式 的约束 。即使单调 的六 面体方 盒子式令人感到多么地冷酷到底 , 但它也是一种形式 ,
只不 过这种 形式在 我们后 来 的评论 家 眼中得不 到赞美
活得 到 很大改 善 ,而 主张设 计个性 化 、产 品形 式多元 化 、不规 则化和 隐喻化 理念 的后 现代主义 设计思 潮恰 好 在这 个时候 开始抬 头 ,并得到 迅速 发展 。这种 现象 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 , 归根结底是 由于生产力 的发展 ,
本表 达不 出 自身的价值 存在 的。功能 只式才 能证明 自身的意
义 。相 对于 现代 主义设计 把功 能奉为 神 明,后 现代主 义设 计则在 形 式上 大做 文章 。但是这 也并不 是说后现
代 主义设计 只顾 在形 式上玩 新花样 ,它 也是 很注重一 件 作 品的功能 的。 因为功能 ( 内容 )是一 件设 计的基 础和 灵魂 ,失去 了功 能也就 失去 了这 件存在 物 的存 在 价值 , 它 既是有 多么美观的外在形式也是毫无意义的。
计 的比较,发现其特征就是在保证功能
的基础上,强调人的个性和 审美趣味 , 关注 人性、主张设计形 式多样化,注重
产 品的人文含 义以及 形式上的隐喻 ,杜 绝模 仿。在这些特征中,与现代主义设
计 相 比最 明显 的无非就 是形 式上 的变
化。 后现代特 别强调形 式上的“ 趣味性” ,
而又 由这种 “ 趣味性”的形式引发 了几 点思考 :需要 是设计的原点;形式与功
能的关 系; 对我国当代平面设计 的影响
关键词 后现 代主义设计 ;形式 ;功能;影响
上的变化: 现代主义设计坚持的是标准化 、 统一性、 功 能至上 的原则 , 在建筑 领域表 现出的是 清一色 的 “ 方 盒子”样 式;而后现代 主义设 计则强调个性 ,注重形式上 的变化与抽象 隐喻 ,杜绝模仿 。
浅谈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设计
![浅谈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652300c16fc700abb68fc72.png)
浅谈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设计摘要:"现代主义"设计,主要指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前后,以德国包豪斯学派为代表的建筑设计为标志的设计。
该学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强调突破旧的传统,创造新的建筑,并反对多余的装饰,崇尚合理的构成工艺,尊重材料的性能,重视建筑结构自身的结构形式美。
在包豪斯的影响下,当时的欧洲形成了造型简洁,功能合理,布局以不对称的几何形态为特点的建筑设计风格并波及到其他设计领域。
后现代主义是20 世纪60 年代以来在西方出现的具有反西方近现代体系哲学倾向的思潮。
然而,在理论上具有反传统倾向的哲学家在现代西方的各个哲学流派中都能找到。
当代美国活跃的后现代主义者格里芬就说:“如果说后现代主义这一词汇在使用时可以从不同方面找到共同之处的话,那就是,它指的是一种广泛的情绪,而不是一种共同的教条———即一种认为人类可以而且必须超越现代的情绪。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在人的思想意识中不断扩张、渗透,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着联系。
然而后现代主义的迅猛发展并不是意味着现代主义的衰落;现代主义设计之后的设计运动,基本上都是对现代主义的修正,而不是简单的推翻和否定。
后现代主义设计虽然光怪陆离,极具前卫,但设计核心内容依然是现代主义架构,只不过在外表加上一层装饰主义的外壳。
只是对现代主义形式、内容的批判,而不是对现代主义精神的挑战,是从形式上对现代主义进行修正。
但它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接纳了现代主义的思想,所以,在理解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时,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弑父方式,而应该在弄清楚现代主义精神实质基础上,去深入思考他们的深层次演化、联结,才能更好的去看清楚他们的风格特征、精神内涵,发展脉络。
一、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出现现代主义设计是从建筑设计发展起来的,20 世纪20 年代前后,欧洲一批先进的设计家、建筑家形成一个强力集团,推动所谓的新建筑运动,这场运动的内容非常庞杂,其中包括精神上的、思想上的改革―设计的民主主义倾向和社会主义倾向;也包括技术上的进步,特别是新的材料―钢筋混凝土、平版玻璃、钢材的运用;新的形式―反对任何装饰的简单几何形状,以及功能主义倾向,从而把千年以来的设计为权贵服务的立场和原则打破了,也把几千年以来建筑完全依附干木材、石料、砖瓦的传统打破了。
浅谈后现代主义设计中的“少就是讨厌"
![浅谈后现代主义设计中的“少就是讨厌"](https://img.taocdn.com/s3/m/eea9393aee06eff9aef80779.png)
就是有 的 、 冷酷 的 、 最少的装饰 , 纯粹 的 、 绝对 的、 确定 的直线 形态, 开阔 的 、 没有 责任的 、 不愿负责 的 , 在 经济上 , 强调 洁简 标 准化 , 在形式 上集 中, 强调一个 中心 , 在功能 上讲究功 能至
计事业 的人都要思考 的问题 。
简。而后现代主义则追求的是丰富的, 通情达理的, 风格是温
柔的 , 怀 旧的 , 反理 性的 , 强调感情 , 多色彩 , 多 变化 , 多装饰 , 曲线 曲面 , 复合 的象征性 , 能够激起 热情 和联想 , 能够刺 激和
破冷酷的面貌 , 把人性 加进去 , 把 曲线加 进去 , 让业 主满意 的
业社会之来 临》 一书 中首先提 出“ 后工业社会 ” 一词 , 界定 了战 后2 O世纪 6 0年代 出现 的一 系列社会变革 。 后 工业社会 的设计是 以后现代主义为 主要 特征的。后现 代 主义 , 严格地说应 当称之为 “ 现代主义之后 ” , 它以对 现在主 义 的反动 和修 正 , 界定了与其截然不同的行事 风格 。 针对现代
引人 。
呈, 反映 了社会对于设计价值思考的不断深入 。 现代设计 已经 走过近百年 的历程 , 技术条件 , 社会生活和 自然环境都发生 了
深刻的变化 。 科 技的进步导致设计 的非物质趋 向; 社会生 活中
3 . 装饰主义 , 以添加手法 , 启发人性 , 引导 人情 , 没有装饰
是不让人理解的。
主义后期 出现的单调 , 缺乏人情味的理性 而冷 酷的面貌 。 后现 代 主义以追求 富于人性 的 、 装饰 的 、 变化 的 、 复杂 的 、 个人 的 、 传统 的、 表现的形式 , 塑造 出多元 化的特征 , 因此 , 后 现代 主义 角度批判 和反对现代 主义 , 与其说它是 一种 观念 , 倒 不如说它 是一种风格样式来得更加确切 。 在美 国 , 有很多大方合子式的
浅谈后现代设计
![浅谈后现代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628ef48336c1eb91a375d60.png)
本文通过对后现 代主义的分析和研 究, 来论述后现代主义的特点以及表 现手法。并探讨后现代主义对 艺术思潮
后现代主义 ( ot Ps Moe im) 一个颇为争议的意识流派 , drs , n 它 以幽默 、 叛逆 、 和奇思妙 想极大地 充实和 丰富 了我 们现在 的生活 , 展现 给我们 一个 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 和创 造性 的乐 观年代 。与 品 味高 尚, 严谨得 几近刻板的现代 主义设计 相 比, 后现代设 计象挣脱 了父母 的孩 子一样任意挥霍他们 的年 轻与灵动 。叛 逆、 嘻哈 、 怪诞 甚至有些 颓废和放荡的各种后现代 主义风格如潮水 般不断涌人我 们 的生 活 。 后现代主义 , 究其源头最早来 自文学界。所 以学者通 常以英美 文学里后现代概 念的形成来界说后现代 概念 的形成 。照这样 的说 法 , 现代这个 概念形成于 15 后 9 0年代 的南美洲文学 里。在当时 出 现 了一个 文学流派叫做 “ 魔幻现实 主义”, 这类小说 讲述一些貌似 现实却又离奇的故事。如 《 百年孤独 》 就是其代表作 。而在这之后 , 后现代主义却未得 到长足的发展 。另一方面 ,随着工业 革命的扩 大 ,追求形式与功 能这 种最直接的实用 主义观将现代 主义推上主 流。 并且在上世纪中叶的二战之后。大量的物质需求必须要求批量 和规模 , 现代主义成为正统。而在今天 , 后现 代主义慢慢开始升温。 其原 因在于 , 质异 常丰富给 了艺术家特 例独行 的创作前 提 ; 物 而思 想空前多元加速了意识的衍生和进化。因此, 我认 为后现代主义主 要 的两 大 特 点 是 多 元 化 和 意 识 流 。 特点分类
一
( ) 1 传统艺术类 的绘 画、 雕塑 、 音乐 、 舞蹈 、 文学 、 戏剧和电影。 ( ) 2 设计艺术类的环境艺术设计 、 品设计 、 面设计 、 产 平 服装设
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原理
![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5dfa8f6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c3.png)
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原理今天来聊聊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原理的事儿。
你知道吗?有时候我们走在城市里,看到那些奇奇怪怪的建筑,就像穿越到了一个超现实的世界。
这其实和后现代主义建筑有点关系。
我举个例子哈,就像我们去迪士尼乐园,那里的建筑风格就很后现代。
你看灰姑娘城堡,它可不只是一个普通的城堡模样,它既有童话里城堡的那种梦幻元素,又加入了很多现代的建筑技巧和特殊的装饰。
这就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一个特点——混合不同的风格元素。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原理之一就是反对现代主义建筑那种纯粹单一的设计风格。
现代主义建筑往往追求简洁、功能性,像那种方方正正、玻璃幕墙的大厦。
而后现代主义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把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的元素都拿出来,拼凑在一起,打造出一种新奇的视觉效果。
比如说,在一个建筑的立面上,你可能会看到古希腊柱子的装饰,但是这个建筑的整体框架却是现代的钢结构。
再打个比方,后现代主义建筑就像是一场华丽的时尚混搭秀。
模特儿身上穿着古典风格的蓬蓬裙,但是搭配了一双现代感十足的高跟鞋,还戴了很酷的朋克风格的项链。
在建筑里呢,这可能就是把古典建筑的拱形元素和现代建筑的几何形状组合起来。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这么混搭就不会乱吗?”其实呀,这就是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师的厉害之处了。
他们遵循一种隐性的逻辑,这个逻辑可能是对场地文化的回应,或者是对使用者需求的特殊解读。
老实说,我一开始也不明白为什么要有这么复杂的建筑风格呢?后来发现这其实是人们对建筑需求的变化导致的。
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大家想要更有趣味性、更能体现文化内涵的建筑。
它的原理还体现在对建筑意义的重新塑造上。
现代主义建筑往往更多从功能角度定义建筑,后现代主义建筑则认为建筑可以像一部历史书或者一件艺术品,传递更多的情感和故事。
就拿悉尼歌剧院来说吧,它那像帆船一样的造型,既是为了符合悉尼海港的地理文化特征,又给人一种充满动态和戏剧感的视觉体验。
从学习过程来说,了解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原理有点像探索一个神秘的宝藏。
对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的论述
![对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的论述](https://img.taocdn.com/s3/m/3961cdc12f60ddccdb38a016.png)
对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的论述本文简述了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思维产生的时代背景、特征和表现形式,并对国内外的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的风潮进行了论述。
虽然后现代主义先在建筑行业率先兴起,但平面设计作为文化产业的一种形式,必然也与后现代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现代社会的平面设计,不管是从表现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被打上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烙印。
标签: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中外平面设计;表现形式后现代主义理论界一般认为它是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文化思潮,在哲学、宗教、建筑、文学中均有充分的反映。
但我觉得它并不是一个时期概念或一个艺术运动的概念,因为之前错误地将现代主义视为一个有时间性的艺术运动,也就会产生将所有1960年以后的艺术都视为后现代主义的荒唐结论。
其实不管以什么样的风格术语来界定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两者都是难于区分的,在我看来后者的很多方面都是前者早已拥有的某些风格的发展和衍变、强化和变调而已。
后现代主义在形式上的探索和努力几乎都是现代主义所反对的,但正因如此,才说明它没有超出现代主义的范畴。
因为他的目的只是反现代,而不是另外建立一套新的设计体系。
在这个世纪之交,一切都在发展和变化,显现出了一种混乱的状态,正因为它多元性和复杂性的特征,使得现在还没有令人满意的与普遍接受的后现代主义解释。
后现代主义设计之特征从和现代主义的对比角度出发来看后现代设计,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最典型的特征是装饰,这是它反对现代主义、国际风格的最有力的武器。
主张采用装饰手法来达到视觉上的丰富和满足心理需求,而不仅仅是单调的功能主义中心。
而且在这种装饰风格上还体现了它对文化极大的包容性,即包括传统文化,也包含现行的通俗文化。
运用的手法也不拘一格:借用、变形、夸张、综合甚至是戏谑或嘲讽等。
透过这种现象我们看到,这样做给现代主义或我们目前的生活带来了有价值的东西:后现代设计不只是解决功能问题,还考虑到了人的情感问题,将人们从简单、机械的枯燥生活中解救出来,重新回到真实的生活中。
我为什么不喜欢后现代我为什么接受后现代
![我为什么不喜欢后现代我为什么接受后现代](https://img.taocdn.com/s3/m/05f32974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a4.png)
我为什么不喜欢后现代我为什么接受后现代先与大家同赏一首诗:天上的白云真白啊真的,很白很白非常白非常非常十分白极其白贼白简直白死了啊——(一)我为什么不喜欢后现代你说,这样过分日常化的诗到底有什么好呢?如果这样的话,我说的话99%都是诗,比如我刚才说“风把我吹透了”这就是诗,可是这样艺术是不是有点太廉价呢?这不是在胡闹吗?我并不是在特指诗,而是把矛头指向了后现代。
达达主义直接把现成品摆美术馆里就是艺术品了,比如杜尚的“小便池”,你同样也可以说:“为什么我拿个小便池就一文不值,杜尚拿个小便池就可以运到美术馆里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放在一起呢?”因为这是杜尚的小便池,这多么不公平啊!杜尚的小便池也许确实比我的要美一些,但是杜尚的小便池依然是小便池。
即便理解了作品的意义,美感缺乏依然是美感缺乏,尤其是跟蒙娜丽莎的微笑比起来。
或者更蛮横的回答是“我就是喜欢”“我认为好”,但是人类审美趣味就是这样的么?这真的不是叛逆吗?这不是哗众取宠吗?(二)我为什么接受后现代当然不是。
如果是说现代主义是对古典主义的质疑,那么后现代主义则是对前面两者的颠覆,使美学进程迈入了抽象主义,立体主义,达达主义。
关于这一点,有一支乐队的名字作出了很好的诠释...先与大家同赏一首诗:天上的白云真白啊真的,很白很白非常白非常非常十分白极其白贼白简直白死了啊——(一)我为什么不喜欢后现代你说,这样过分日常化的诗到底有什么好呢?如果这样的话,我说的话99%都是诗,比如我刚才说“风把我吹透了”这就是诗,可是这样艺术是不是有点太廉价呢?这不是在胡闹吗?我并不是在特指诗,而是把矛头指向了后现代。
达达主义直接把现成品摆美术馆里就是艺术品了,比如杜尚的“小便池”,你同样也可以说:“为什么我拿个小便池就一文不值,杜尚拿个小便池就可以运到美术馆里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放在一起呢?”因为这是杜尚的小便池,这多么不公平啊!杜尚的小便池也许确实比我的要美一些,但是杜尚的小便池依然是小便池。
后现代主义设计 ()
![后现代主义设计 ()](https://img.taocdn.com/s3/m/fa16f4d0fd0a79563d1e7245.png)
后现代主义
产生时间:20世纪60年代,流行于70、80年代的欧美
特征:一种文化倾向(反文化、反美学、反文学)。后现代主 义是旨在反抗现代主义纯而又纯的方法论的一场运动,它广 泛地体现于文学、哲学、批评理论、建筑及设计领域中。所 谓“后现代主义”并不是指时间上处于“现代”之后,而是 针对艺术风格的发展演变而言的。
伍重(Jorn Utzon)[丹麦]
悉尼歌剧院的外观为三组巨大的壳片, 象是海上的船帆,又像盛开的花朵, 被视为悉尼市标。为研究和设计这 些壳片的结构,用去8年时间, 施工也费时3年多。工程预算 700万美元,实际费用达12000万美元。
歌剧院由十个薄壳组成,它们的排列有着音乐般美妙的韵律。
白色的壳体看起来十分的轻盈,在碧水蓝天的映衬下,白色壳体 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如沙滩上白色的贝壳,又如大海上迎风扬起 的白帆 。
“被传统的东西所束缚,那么就不可能有自己的东西, 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
(4)尼迈耶尔(Oscar Niemeyer )[巴西]
《曲线时代》:“吸引我的是大自然和人体的曲线。我
从可爱祖国蜿蜒的群山和江河、天际浮动的云彩、少女
优美的体态里找到了曲线的美丽所在”。
国会大厦(1958)
Brasilia 大教堂
让人觉得逛美术馆不再是一件很严肃的事 情。
(4)尼迈耶尔(Oscar Niemeyer 1907-)[巴西] 1988年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
作品的最大特色是,直线条少,弧线多
尼迈耶尔博物馆(2002)
大教堂(1970) 陆军总司令部(1968)
尼迈耶的建筑设计重视形的表现,他认为:“当一种形式产 生美时,它就成为建筑中功能的、因而也是基本的东西。”
少即是无聊
![少即是无聊](https://img.taocdn.com/s3/m/b7aa1b24bd64783e09122b10.png)
国会大厦(1958)
尼迈耶尔(Oscar Niemeyer 1907-) [巴西]
尼迈耶尔博物馆(2002)
洛杉矶太平洋设计中心 西萨·佩利 1983-1987
图为弗兰克·盖里设计的 西班牙巴鄂- 古根海姆博物馆。
法国卢浮宫前的“水晶金字塔” 年
贝聿铭 1989
后现代主义建筑师的代表人物:少即是无聊 迈克尔·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
迈克尔·格雷夫斯 (Michael Graves,1934-, 美国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图为迈克尔·格雷夫斯设计的 俄勒冈州公益服务大厦(1982)
图为迈克尔·格 雷夫斯设计的波兰 市政厅。
图为迈克尔·格雷夫斯设计的佛罗 里达天鹅饭店。
著名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的作品: 费城富兰克林故居 伦敦国家美术馆 费城母亲之家
3、20世纪6、70年代,西方主要国家都进入“丰裕社会”阶段, 消费主义成为主流,对消费品需求的变化致使设计必须发生改变。
少即是无聊 后现代主义设计形成初期:
•
后现代主义对环境的影响先体现于建筑界,而后迅速波及其他
设计领域,1966年,美国建筑大师文丘里出版《建筑的复杂性与矛
盾性》,这本书成了后现代主义设计最早的宣言。
其核心是反对米斯凡德洛少则多的设计观点主张在保证功能的基础上以装饰的手法来达到视觉上的丰富以更多的形式美感来满足人们精神上的审美与怀旧情感的需求在设计上采用大量历史性的装饰与怀旧情感的需求
少即是无聊
12艺术2班 邱晓松
少即是无聊:与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形成
现代设计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发生了从现代设计阶段向后现代设计阶 段的转变。一方面是西方社会进入所谓的丰裕社会时期,物质生产已经饱 和,卖方市场已经出现买方市场;另一方面,使人们对产品和环境要求的 变化,人们注重产品已不满足于拥有,而是在人与物关系中注重人的存在 强调“物唯人役”“以人为本”是物质成为人存在价值的一种证明。因此 注重品牌,注重产品的功能价值之外的符号价值、精神价值注重产品的感 情诉求。这些给产品使用功能之外的诸多要素成为设计界面临的新问题。 产品在注重装饰和外观上,形成了少即是无聊的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后现代主义设计中的“少就是讨厌”
作者:梁跃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年第07期
摘要:后现代主义,它以对现在主义的反动和修正,界定了与其截然不同的行事风格,多元化为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后现代主义风格样式对于当代设计风格仍有着重大的影响。
研究后现代主义对当代设计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人情味;多装饰;多色彩;曲线曲面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1-0191-01
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在他出版于1973年的《后工业社会之来临》一书中首先提出“后工业社会”一词,界定了战后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系列社会变革。
后工业社会的设计是以后现代主义为主要特征的。
后现代主义,严格地说应当称之为“现代主义之后”,它以对现在主义的反动和修正,界定了与其截然不同的行事风格。
针对现代主义后期出现的单调,缺乏人情味的理性而冷酷的面貌。
后现代主义以追求富于人性的、装饰的、变化的、复杂的、个人的、传统的、表现的形式,塑造出多元化的特征,因此,后现代主义似乎并不具备严格的理论上的变革,而是单纯从形式因素的角度批判和反对现代主义,与其说它是一种观念,倒不如说它是一种风格样式来得更加确切。
在美国,有很多大方合子式的住宅,遭到了人们的反对,认为这种建筑缺乏人性。
1972年,日本设计师山崎实设计的普鲁帝-艾戈公寓被拆毁,标志着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结束,美国评论家、建筑家查尔斯.詹克斯大声喊道:“现代主义死了”。
从此,首先在建筑界鲜明地打出了后现代主义风格的旗帜,而后影响到平面设计和产品设计,产生了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并于80年代走向顶峰。
其中,以利用历史装饰动机进行折衷主义装饰的“狭义后现代主义”到90年代初便开始衰退,而注重对经典现代主义的批判和挑战的“广义后现代主义”则一直延续至今。
美国评论家斯特思把后现代主义的特征概括为三点:
1.文脉主义,要有来龙去脉,要娓娓动听,自圆其说。
2.引喻主义,要有某种象征性,象故事、传说、典故情节吸引人。
3.装饰主义,以添加手法,启发人性,引导人情,没有装饰是不让人理解的。
现代主义追求理性的、清白的、至上的、空的、高的、没有就是有的、冷酷的、最少的装饰,纯粹的、绝对的、确定的直线形态,开阔的、没有责任的、不愿负责的,在经济上,强调
洁简标准化,在形式上集中,强调一个中心,在功能上讲究功能至简。
而后现代主义则追求的是丰富的,通情达理的,风格是温柔的,怀旧的,反理性的,强调感情,多色彩,多变化,多装饰,曲线曲面,复合的象征性,能够激起热情和联想,能够刺激和引导视觉心理,能为人所接受,消费的,享乐的。
现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最大区别是:现在主义要求使用者要理解设计者;而后现代主义强调的是设计者要理解使用者。
于是欧洲和美国一些国家,出现了打破直线的形式,打破冷酷的面貌,把人性加进去,把曲线加进去,让业主满意的设计。
总之,后现代主义提出设计要为人服务,设计是关于人的生活方式的设计。
在哲学上,后现代主义特指对于现代主义的反思与清算,在设计上指针对现代主义设计的反动。
最早后现代主义宣告出于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温图利《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书中针对米斯名言“即少就是多”提出“少就是讨厌”,鼓吹一种折衷主义的建筑,将建筑的历史拉回到现代主义诞生之前。
他设计了伦敦的英国国家艺术博物馆的圣斯布里厅,该设计采用了大量的严肃的历史建筑设计细节,并与现代结构浑然一体,其本身即具有独特的历史韵味,又具有非常合理的功能,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
意大利的孟菲斯设计集团也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代表,由著名设计师索特萨斯和7名青年设计师组成。
在80年代,它成为世界最著名的设计集团,他们设计的家具与用品,虽然大多是豪华型样品,但是,他们的思想却渗透到许多用以进行大规模生产的设计领域中,并在平面设计和产品设计方面开创了一种国际性的新风格。
后现代主义设计带来的理论上的影响多于他们设计实践的意义,这给后来的设计者提供了设计的新视角。
20世纪90年代,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被解构主义取代。
当代社会已经迈入21世纪,各种设计思想和设计实验精彩纷呈,反映了社会对于设计价值思考的不断深入。
现代设计已经走过近百年的历程,技术条件,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科技的进步导致设计的非物质趋向;社会生活中的危机要求设计的多情感化;自然环境的恶化呼唤绿色设计等,它们已成为当代设计所要面对的课题。
“21世纪将是设计的世纪”,这是众多专家学者的共同观点。
未来设计将是一个什么样的面貌?这是我们每一位从事设计事业的人都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工业设计史略[M].中国青年出版社,1987.
[2]荆雷.设计概论[M].河北美术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