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文章的语言特色_(X)

合集下载

专题04 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解析版)

专题04 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解析版)

专题04 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知识概述】鉴赏诗歌的语言艺术,就是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联想、想象、比较等多种方法,领悟诗歌语言的精妙。

鉴赏诗歌的语言艺术,主要有两个角度:鉴赏语言运用特点和鉴赏语言风格。

【答题思路】1、读(题干)——弄清题干问法,确定答题范畴;2、品(文本)——关注诗歌的遣词造句、修辞手法、语体色彩等,从不同角度整体感受诗歌的整体语言特色。

一、鉴赏诗歌的语言运用特点【题型分析】鉴赏诗歌的语言运用特点,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遣词造句——即具体字词的运用,主要表现为炼字如: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附:不同词性的字词常规表达效果动词:常具有精准传神地表现被描述对象某种特点的作用,使诗歌形象生动。

形容词:从形、声、色、态等方面表现被描述对象的特点,语言形象细腻。

数量词:精心选用的数量词,可以产生隽永新奇的效果;叠词:增强诗歌的节奏感,拟声叠词的使用,还能上诗歌的语言更加真实传神虚词(副词、连词):副词的精妙使用,有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神奇的语言效果。

(2)修辞手法在古典诗词中,常常会使用各种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各有其艺术效果,在鉴赏诗歌的语言时,也可以从这个角度考虑。

古典诗歌中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双关等。

(3)语体色彩古典诗歌中涉及到语体分析,主要是口语的使用和典故的使用。

(1)口语使用例:卜算子辛弃疾 (宋)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

不信张开口了看,舌在牙先堕。

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

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2)典故使用例: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宋)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语言风格、特色

赏析语言风格、特色

赏析之语言风格、特色1〕语言与文体文体不同,语言特点也不一样。

诗歌的语言凝练、含蓄、整饬,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小说的语言是散句形式,在节奏和韵律上显然不具有诗歌的特点。

小说的语言可以口语化,总结和报告则要求运用书面语。

中国古代散文的语言典雅、规*,古代戏曲的语言则具有方言土语的风味。

应用文体的语言不用夸*等修辞手法,平实的语言即可;文学作品则要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摇曳多姿。

文学作品对语言的要求是形象、含蓄、生动、感人,非文学作品对语言的要求则是清通、平实、简明、连贯。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中就有在社科类文本中去考察鉴赏语言。

所以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到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

2〕鉴赏语言阅读是一种智力技能,它包括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鉴赏评价能力。

从近几年高考试卷中散文阅读题的命题情况来看,鉴赏语言内容成为必考的内容之一,而且考察的方式也在不断翻新。

因而,这类试题解答得分也就直接影响了散文阅读的整体质量。

品味文章的语言是鉴赏的根底。

无论是体会文章深刻的思想感情,或者是赏析其艺术表现手法,都与语言密切相关。

不同的文章,语言上各具特色,有的语言明白晓畅,简洁清丽,充满了诗情画意,展现出优美的画面,有的语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崇高人生境界的热烈追求。

有的语言凝练含蓄,形象生动,情理相谐,意境深广。

特别是散文的语言风格很多。

优秀的散文语言都能做到精练准确、朴素自然、清新明快、亲切感人。

不同作家有不同的语言风格特点,如有的粗暴,有的细腻,有的豪放,有的婉约,就要仔细玩味,仔细体味散文的语言之美。

例:⑧读书其实是一种习惯,一种区别于野蛮的文明习惯。

自古以来,中国读书的人只是士人,读书是文化人的事情,今天的中国人,除知识分子外,一般普通家庭过就没有藏书的习惯,倒是有相当多的人以藏书来装潢门面的。

四⑨让一个本来不爱读书的民族改变习惯热爱读书,光靠政府立法、下文件、发号召是不管用的。

鉴赏散文的语言

鉴赏散文的语言

鉴赏散文的语言鉴赏散文的语言,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语言的特点:一般从准确简洁、清新明快、生动形象、浅显质朴等方面思考。

文学作品的语言多生动,富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具有准确精炼的特点。

说明性语言具有准确周密、简洁清楚、通俗生动的特点。

叙述性语言具有概况性、具体性和蕴涵感情色彩的特点。

描写性语言具有描绘性、寓意性、富有感染力的特点。

议论性语言具有简明、概况、准确、翔实、合乎逻辑、具体生动、富有形象感的特点。

抒情性语言富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富有感染力,简明精炼,有真实感。

(2)语言的风格:语言的风格体现在语言、语义以及修辞手法的使用上。

一般有绚丽、平实、明快、含蓄、简洁、细腻、豪放、柔婉、幽默、深刻等形式。

(3)语言的技巧:多从修辞的角度考虑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

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形象生动得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性拟人:使物具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

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情感,引起共鸣。

(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地表达效果。

排比: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

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化论证观点的作用。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地淋漓尽致。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放大观点感情,强调爱憎是非,美丑更加鲜明。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均匀、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况力强。

设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效果。

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表达技巧1. 了解鉴赏诗歌的角度,学会品析诗歌的语言特色、表达技巧。

2. 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思路和答题步骤。

【一】诗歌鉴赏诗歌鉴赏通常会围绕语言、手法、结构、意境等角度设题。

(一)鉴赏诗歌的语言诗歌是讲究语言凝练,生动传神的艺术表现形式,所以,诗中的词都是诗人千锤百炼之后写下的。

这些千锤百炼的词句就会吸引读者和出题者的目光,成为诗歌鉴赏考查的切入点。

一般而言,鉴赏诗歌语言常从炼字型和语言风格赏析两个角度命题。

炼字:动词。

一个好的动词可以使一句诗甚至一首诗灵动起来,鉴赏时要注意发现并深入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例如陶渊明《饮酒》(其二)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个“见”字,把诗人无意看山,山入眼帘,悠闲自得的形象,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表达得极其自然和真切。

形容词。

那些用得精彩的形容词,有的能生动地写出事物的形象色彩,有的能准确地写出人物的情态行为。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个“漫”(胡乱地)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急促的动作和狂喜的心情。

形容词的运用,给人以形象感,鉴赏时更是要借助联想和想象,去再现诗歌表现的情景,这样才会有真切的感悟。

数量词。

数词用得好,可以使诗歌表达准确。

古代诗歌中有些量词由名词充当,具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例如“一叶扁舟”,以“叶”为量词,既言其小,又使人联想到树叶的形象,很生动。

鉴赏时要注意推敲。

小技巧...:最传神的字一般来说五言诗多在第三个字,七言诗多在第五个字上。

语言风格鉴赏: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优美、生动、传神、精练、隽永,以及语言风格特点。

古诗的语言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1)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别致,生动形象。

(2)质朴。

这类语言常见于叙事、抒情诗中。

作者往往不是刻意追求华美的语言,而是用明白如话的语言直接叙述,像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杜甫的“三吏”“三别”都是这类语言的典范。

古代文学赏析语言特色

古代文学赏析语言特色

古代文学赏析语言特色我国古代的文学鉴赏,不管文论、诗论、诗话、词话,还是札记、评点,不仅写出了鉴赏者的艺术感受,提出了一些精当的见解,而且都很注意语言的精警凝练、形象生动,珠圆玉润,晶莹璀璨。

因此,鉴赏文字不仅给人以理性的启迪,而且它本身就给人以审美享受。

概括我国古代文学鉴赏的语言运用,有如下特点。

1.善于比譬我国古代的理论家较之西方长于形象思维,像先秦诸子的哲学、政治文字也多用比喻、寓言以表现抽象的道理,形象生动,使人觉得可感易懂,文学理论著作同样广泛运用比兴手法,使人产生联想,并深谙其中的道理。

如说对各个诗人品评的感受,宋代敖陶孙的《癯翁诗评》曰:魏武帝(曹操)如幽燕老将,气势沉雄,曹子建(植)如三河少年,风流自赏,鲍明远(照)如饥鹰独出,奇矫无前;谢康乐(灵运)如东海场帆,风日流丽,陶彭泽(渊明)如绛云在霄,舒卷自如;王右丞(维)如秋水芙蓉,倚风自笑;韦苏州(应物)如园客独坐,暗合音徽;孟浩然如洞庭始波,木叶微落;杜牧之(牧)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白乐天(居易)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元微之(稹)如(李)龟年说天宝遗事,貌悴而神不伤;刘梦得(禹锡)如镂冰雕琼,流光自照;李太白(白)如刘安鸡犬,遗响白雪,核其归存,恍无定处;韩退之(愈)如囊沙背水,惟韩信独能;李长吉(贺)如武帝食露盘,无补多欲;孟东野(郊)如埋泉断剑,卧壑寒松;张籍如优工乡伙,酬献秩如,时有恢气;柳子厚(宗元)如高秋独眺,霁晚孤炊;李义山(商隐)如百宝流苏,千丝铁网,绮密瑰妍,非要适用。

本朝苏东坡(轼)如屈注天汉,倒连沧海,变眩百怪,终归雄浑。

欧(阳修)公如四瑚八琏,止可施之宗庙;荆公(王安石)如邓艾缒兵入蜀,要以险绝为功;山谷(黄庭坚)如陶弘景祝诏入宫,析理谈玄,而松风之梦故在;梅圣俞如关河放溜,瞬息无声;秦少游(观)如时女步春,终伤婉弱;后山(苏舜卿)如九皋独唳,深林孤劳,冲寂自妍,不求赏识;韩子苍如梨园按乐,排迁得伦;吕居仁如散圣安禅,自能奇逸。

散文 鉴赏语言特色

散文 鉴赏语言特色

散文鉴赏语言特色考点明晰本考点侧重从欣赏的角度来品味语言的艺术表现力,命题者一般会选择表达上富有特色的语句(或段落),往往一题三考,即含义、作用、赏析。

这类题目又分两种,一是侧重语言特点的局部赏析,一是侧重语言风格的整体赏析。

语言特色鉴赏与表达技巧鉴赏在某些方面是有交叉的,比如鉴赏散文运用的修辞手法既可以说是技巧鉴赏,也可以说是语言特色鉴赏。

但鉴赏语言特色更多的在于理解散文遣词造句的特点,体会行文的风格,品味语言的韵味;这一点和鉴赏技巧侧重分析手法的如何运用及运用效果有着明显的区别。

解题模板1.审清语言特色的题干题干中往往有"分析""赏析"等作答动词和"语言特色""表达效果"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2.鉴赏语言特色的角度(1)用词之美。

角度特点或作用动词、①准确;②精练;③生动、形象、传神形容词叠字、①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使语言具有绘画美;②叠词韵律铿锵悦耳,使语言富有音乐美;③叠字可以组成整齐的句式,使语言具有建筑美;④叠字能使意思强化,起到强调作用;⑤叠字能使上下文联系紧密,给人一气呵成之感词语反突出某种思想,强调某种情感,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复力成语或文言词语富有文采,典雅优美古语化用(2)句式之美.角度特点或作用长句短句结合行文错落有致,生动活泼,富于变化整句散句结合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3)风格之美。

豪放、直白、华丽、精练、凝练、柔婉、含蓄、细腻、典雅、凝重、清新、明丽、朴素、活泼、幽默、诙谐等。

(4)手法之美.角度特点或作用修辞如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

修辞方式之美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描写如白描,细描,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视、嗅、听结合(有色之美有声),对比衬托,铺陈渲染,等等,使描写细致生动,形象鲜明注意:语言特色(风格)除以上角度外,还可以从"时代特色""地域特色""语体特色"等角度分析。

人教如何鉴赏文章的语言特点(通用)

人教如何鉴赏文章的语言特点(通用)
对偶(如“阶前看不见一茎绿草,窗外望不见一只 蝴蝶”)、排比(如“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 微喟,思妇的低泣”)、反复(如“不容留秋虫的地方! 秋虫所不屑留的地方!)等手法的使用,若干韵脚的穿插 (如第4段中的“感”“汤”“忘”),感叹句、反问句 等多种句式的变换,整散的结合,造成了一种节奏鲜 明、音韵和谐的表达效果,恰如秋虫唧唧一般美妙, 表达出作者浓烈、真切的情感。

15、比不了得就不比,得不到的就不要。。。2021年5月2021/5/142021/5/142021/5/145/14/2021

16、行动出成果,工作出财富。。2021/5/142021/5/14May 14, 2021

17、做前,能够环视四周;做时,你只能或者最好沿着以脚为起点的射线向前。。2021/5/142021/5/142021/5/142021/5/14
答: 欲扬先抑,为下文的对比确立对象基础。野 花虽美,颜色虽艳,但“海上的朝霞晚霞,天上水里 反映到不止红白紫黄这几个颜色。这一片花,却是四 时不断的”; 蓝雀红襟自然可爱,“而海上的沙鸥, 白胸翠羽,轻盈的飘浮在浪花之上”,宛如千古颂赞 的美人。这样写更能凸显海的美以及作者对海的爱。
文章最后说“假如我犯了天条,赐我自杀,我也 愿投海,不愿坠崖!”这无疑显得极端和偏激。但作 者又为什么喜欢与小朋友辩驳呢?(不能用原文回答)
总之,文章无处不显示了十足的“孩气”。

9、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2021/5/142021/5/14Friday, May 14, 2021

10、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2021/5/142021/5/142021/5/145/14/2021 3:54:39 AM

鉴赏文章的语言特色

鉴赏文章的语言特色

鉴赏文章的语言特色北京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5:理解赏析重点词句的含义和作用一、考点:《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中对词句的考查要求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二、知识梳理:对重点词语的考查主要以含义(意义)为主;而对文章中重点句子的考查则既考查对句子的含义的理解,又考查对句子作用的理解,同时,还要考查学生是否能够对句子进行赏析和评价。

三、解题方法和思路:(一)对词语意义的考查重点是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和指代义。

1、词语的引申义是指由词的本义演变而产生的后起义。

例如(1)这篇文章很深,初中学生读不懂。

“深”:深奥。

(2)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深”:深入。

(3)深谋远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深”:深刻。

(4)他们两人交情很深,无所不谈。

“深”:(感情)厚,(关系)密切。

(5)夜已经很深了。

“深”: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

(6)他是个实心眼儿的人。

“实”:真实,实在。

2、词语的比喻义是指用一个词的本义比喻另一事物而产生的新的比较固定的意义。

例如:(1)“风浪”的本义为:水面上的风和波浪。

比喻义为:比喻艰险的遭遇。

如:他是个久经风浪的人,面对着邪恶势力,毫不畏惧,顽强地斗争。

(2)“风雷”本义为:狂风和暴雷。

比喻义为:比喻气势浩大而猛烈的冲击力量。

如:革命的风雷激荡中原大地。

(3)“风起云涌”比喻义为:比喻事物出现得很多很盛。

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世界反殖民主义的解放运动风起云涌。

(4)“风雨同舟”比喻义为:比喻共同度过困难。

如:全国人民与灾区同胞风雨同舟,没有为困难所吓倒,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英勇气概。

(5)“烽火”本义为: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

比喻义为:比喻战火或战争。

如:抗日战争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3、词语的指代义是文章中代词的指代意义。

例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的“鸿儒”指代的是有学问的大儒;而“白丁”则指的是平民百姓。

4、解题步骤:首先了解词语本身的含义;其次分析具体的语言环境;第三、联系文章的主题和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鉴赏文章语言特点

鉴赏文章语言特点

2.从语体的角度鉴赏 如: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 语与专业术语等(典雅 含 蓄蕴藉 富有文采 质朴平实 严谨 精确准确 )
3. 遣词造句的角度去鉴赏,包 括用词、句式 如叠字叠词快 句式活泼)
4. 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 语言风格举隅: ①.自然淡雅②.平和冲淡 ③.苍劲雄健④.绚丽浓艳 ⑤.清婉隽永⑥.形象含蓄
叙述方式及作用
• 1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 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 2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 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 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叙叙 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 引人入胜。
• 3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 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 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 的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 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 丰满。
另如:准确简练、 生动形象、行云流水、幽默 辛辣,含蓄隽永、平实自然质朴,清新明快, 典雅厚重 富有书卷气, 凝练传神…… 此外要善于体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露出来 的感情,或含蓄,或直露;或奔放,或细腻等。 善于分析品味景中情、事中情、理中情等。
插叙作用
• • • • • 1补充交代故事原因、背景 2丰富人物性格,突出人物形象 3突出主题 4结构上为下文作铺垫 5形式上使文章结构紧凑,曲折有 致、富于变化。
语言特点赏析角度:
1.从修辞的角度鉴赏 如:比喻、拟人、夸张、排 比、引用、对偶、借代等, 这些修辞手法本身具有典型 的作用。如比喻的作用是化 此为彼,形象生动,想象力 丰富;拟人的作用是化物为 人,亲切自然,人格化等。 (形象生动、亲切自然)

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表达技巧1. 了解鉴赏诗歌的角度,学会品析诗歌的语言特色、表达技巧。

2. 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思路和答题步骤。

【一】诗歌鉴赏诗歌鉴赏通常会围绕语言、手法、结构、意境等角度设题。

(一)鉴赏诗歌的语言诗歌是讲究语言凝练,生动传神的艺术表现形式,所以,诗中的词都是诗人千锤百炼之后写下的。

这些千锤百炼的词句就会吸引读者和出题者的目光,成为诗歌鉴赏考查的切入点。

一般而言,鉴赏诗歌语言常从炼字型和语言风格赏析两个角度命题。

炼字:动词。

一个好的动词可以使一句诗甚至一首诗灵动起来,鉴赏时要注意发现并深入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例如陶渊明《饮酒》(其二)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个“见”字,把诗人无意看山,山入眼帘,悠闲自得的形象,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表达得极其自然和真切。

形容词。

那些用得精彩的形容词,有的能生动地写出事物的形象色彩,有的能准确地写出人物的情态行为。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个“漫”(胡乱地)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急促的动作和狂喜的心情。

形容词的运用,给人以形象感,鉴赏时更是要借助联想和想象,去再现诗歌表现的情景,这样才会有真切的感悟。

数量词。

数词用得好,可以使诗歌表达准确。

古代诗歌中有些量词由名词充当,具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例如“一叶扁舟”,以“叶”为量词,既言其小,又使人联想到树叶的形象,很生动。

鉴赏时要注意推敲。

小技巧...:最传神的字一般来说五言诗多在第三个字,七言诗多在第五个字上。

语言风格鉴赏: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优美、生动、传神、精练、隽永,以及语言风格特点。

古诗的语言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1)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别致,生动形象。

(2)质朴。

这类语言常见于叙事、抒情诗中。

作者往往不是刻意追求华美的语言,而是用明白如话的语言直接叙述,像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杜甫的“三吏”“三别”都是这类语言的典范。

1.鉴赏文本类文章的语言特点上课终极版

1.鉴赏文本类文章的语言特点上课终极版

文体与语言的关系
不同的体裁也有着不同的风格:
记叙文、散文主要有平实、华丽、清新、自然、明 快、典雅等风格;
议论文(杂文、随笔)主要有幽默诙谐、辛辣、冷 峻等风格。
小说的语言是散句形式,其语言可以口语化,个性 化
赏析《听听那冷雨》的语言特点
本文语言上最突出的特点十分注意词语的音韵美,大量使 用重重叠叠的叠字叠句,长句短句参差错落,贯串全文。 “譬如凭空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沦沦,浙沥浙沥浙 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叠字连绵,表态、动态、 声响三番俱出,把“雨”字的质感写活了。有的是近似的排比 反复出现;有的是同声叠韵,如“走入霏霏令仍更想入非非”, “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别具匠心。 句式上采用长句和短句结合的方式,结构灵活多变,短句 少则二三字,长句多则超过20个字,有的句子甚至中间不加标 点有意形成长句,如“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 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等,短句如 “听听,那冷雨。看看, 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长短错落的 句式与叠字叠句结合起来,造成一种回环往复、连绵不绝的语 势和耐人寻味的效果;长短句参差跳跃产生出珠落玉盘的效果。
8、从情感的角度鉴赏
如:《陈情表》融情于事,寓理于情。 强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但作者无论是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 还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感 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而自己 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武帝的忠敬之 心,也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来写的。
•高考典型题例
• 2009 湖北卷 杨振声 书房的窗子 • 17.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②段为例,从 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 加以简要赏析。
词语选用美
• 用词精当。 • 如“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简括、有力、 形象地刻画作者幼年时经历的那种寂寞、 清贫、孤独和悲怆的惨境。 • 又如“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形象地勾勒 了一幅祖母大限临头的惨苦图。

经典课件-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课件)

经典课件-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课件)

反比对问喻偶、、、对拟排比人比、、、双夸反关张复、、、反借设语代问修辞等
动词形容词副词炼 叠字叠词拟声词字
口 语、用典
语 体

语 言
说语
运 语言
用 言风
特 点
艺格

三、真题直击
(2019全国卷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 《竹枝》。
渐形成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 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凝结的艺术产物,是诗人与 诗人之间彼此区别的较为恒定的特征。不同的诗 人的语言风格往往表现出或大或小的差异,同一 诗人,在不同时期或不同作品中,也会表现出不
古典诗歌常见语言风格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 明白晓畅、质朴自然、含蓄深沉、 雄浑豪放、悲壮慷慨、清新自然、 婉约细腻、含蓄隽永、诙谐幽默、 朦胧隐晦、沉郁顿挫、豪放飘逸、 清新淡雅,夸张讽刺、平白如话、 奇特新颖、新鲜活泼、通俗平 易......
参考答案
上片中“奇节”“一剑防身行万里”自述志向, 显出内心冲天的豪气;进而以用典手法,列举 边塞名将和政治家,借以烘托自己远大的抱负, 显得潇洒奔放;下片登高望远,借酒抒怀, “漫醉把、栏干频拍”写出了内心的豪情,结尾 处,写与友人把酒言欢直到夜晚,表现词人报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明】顾炎武
这些修辞手法各有其艺术效果,在鉴赏诗歌的 语言时,也可以从这个角度考虑。
古典诗歌中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 张、借代、双关等。
③鉴赏诗歌的语言之语
古典诗歌体中色涉及彩到语体分析,主要是口语的使用和典
故的使用。
(1)口语使用 例:

诗歌鉴赏的语言风格特点

诗歌鉴赏的语言风格特点

诗歌鉴赏的语言风格特点诗歌鉴赏的语言风格特点1、平淡: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涵着深意。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2、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理解时可以借助对仗。

如杜甫《观山水图》中的“红浸珊瑚短,青悬筚篥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3、直率:语言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样子直接写出。

如《诗经?硕鼠》。

4、委婉(含蓄):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通过写与本意看似无关的事物,或者通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自然:指诗词不留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

李白曾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明自然的风格。

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小时不知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写出了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亮的皎洁可爱,不加雕饰,生动自然。

6、清幽: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以为深长。

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前两句用不见人影而闻人声的情景,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后两句用夕阳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进一步渲染了山的特点,给人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

7、雄奇:气势雄伟,立意新奇。

如李贺《梦天》中的“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得像九个烟点,大海小得像杯中之水。

8、奔放:指直率而有气势。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于一体,凸现出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9、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

高考二轮散文复习:鉴赏散文的语言特色

高考二轮散文复习:鉴赏散文的语言特色

高考二轮散文复习:鉴赏散文的语言特色鉴赏散文的语言特色,主要从分析文本全篇或某段的语言特色(风格)及表达效果这两个角度进行考查。

一般而言,散文的语言要求准确、生动、形象、凝练,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不同类别的散文,其语言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本考点侧重从欣赏的角度来品味语言的艺术表现力,命题者一般会选择表达上富有特色的语句(或段落),往往一题三考,即含义、作用、赏析。

这类题目又分两种,一是侧重语言特点的局部赏析,一是侧重语言风格的整体赏析。

常见的设问形式(1)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2)请简要说明本文的语言特点。

(3)文中画线部分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4)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方法指导1.审清语言特色的题干题干中往往有“分析”“赏析”等作答动词和“语言特色”“表达效果”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2.鉴赏语言特色的角度(1)用词之美。

(2)句式之美。

(3)风格之美。

豪放、直白、华丽、精练、凝练、柔婉、含蓄、细腻、典雅、凝重、清新、明丽、朴素、活泼、幽默、诙谐等。

角度特点或作用动词、形容词①准确;②精练;③生动、形象、传神叠字、叠词①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使语言具有绘画美;②韵律铿锵悦耳,使语言富有音乐美;③叠字可以组成整齐的句式,使语言具有建筑美;④叠字能使意思强化,起到强调作用;⑤叠字能使上下文联系紧密,给人一气呵成之感词语反复突出某种思想,强调某种情感,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成语或古语化用文言词语富有文采,典雅优美角度特点或作用长句短句结合行文错落有致,生动活泼,富于变化整句散句结合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4)手法之美。

注意:语言特色(风格)除以上角度外,还可以从“时代特色”“地域特色”“语体特色”等角度分析。

3.鉴赏语言特色解题步骤第一步:概括语言特点。

语言特色范围较广泛,要针对题目类型和文本特色确定鉴赏点,找出属于鉴赏对象独有的特色或技巧。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散文的语言特色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散文的语言特色课件

实,窗外的风景是固定的,如何看景,更在于取景者的心情。譬如秋末 的残荷,破败寥落之相何美之有?乐观的人却找到了听雨之乐。“隔窗 听雨”成了古诗词中最多见最丰饶的意象。而东西南北四面的窗,本是 普普通通的方位,却被诗人赋予了迥然有别的特殊况味,如南窗寄傲, 北窗下卧,西窗剪烛,东窗嘛,哈,——东窗事发!窗户也有诸多雅称, 如茜窗、绿窗、竹窗、纸窗、玉窗、金窗、幽窗、轩窗,等等,这些好 听的名字无不盈满了诗人温润美好的意趣。
修辞。
诙谐 与庄
诙谐。语气轻松幽默,有趣味,多采用夸张、反语、比喻。
重 庄重。文章的话题较为严肃,语言凝重,句式整齐、完整而
绵长;关联词的运用完整准确。
简洁 与细
简洁。语势流畅,多用短句。
腻 细腻。多用长句,多用辩证性语言。
[典例示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
的题目。
梦是蝴蝶翅膀
徐锦庚 “俺为理想而来。”玉国一张口,让我吃一惊:为理想挑山?
知道归宿在何处。虽然对一处房屋或一个家来说,门的重要性远远大于
窗,没窗或许可以将就,没门是万万不行的。但门更多的是物质属性,
而窗却更多的是精神属性,寄寓了人们诸多情感和审美的内在要素。
③小时候,家在农村,窗户是木头做的,由窗框、窗棂组成。窗棂 也不讲究,简单的方格状。夏天钉上浅绿色的窗纱,冬天则糊上粗糙便 宜的麻纸。这种麻纸上面疙里疙瘩,透光性差,白天屋里也暗乎乎的。 天麻麻亮的时候,经常被鸡鸣或麻雀叽叽喳喳的叫声吵醒,又不愿意起 来,就盯着窗户看,那些纸上的疙瘩竟被看出了诸般人或动物的形状, 就像看天上的云彩一样,白云苍狗,天马行空,有趣好玩。遇到凛冽的 寒风在树梢上狂啸,薄薄的窗纸呼哒呼哒地响,反而觉得室内暖和,睡 得更香。
④灵活,句式整散结合,如“然而我想,自由需付代价, 理想更须力行”。

高考小说阅读之鉴赏语言特色

高考小说阅读之鉴赏语言特色

高考小说阅读之鉴赏语言特色作者:李霞来源:《高中生学习》2023年第12期小说是语言的艺术,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作品主题的表达都是通过语言去实现的。

因此,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我们要高度重视语言的鉴赏,要深入挖掘其艺术魅力。

小说的语言可以分为两种。

一是人物语言,如文中人物的独白、对话等。

人物语言应该是个性化的语言,要能充分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

二是叙述人语言,如作者在小说中叙述事件、描绘人物、发表评论、抒发感情时使用的语言。

鉴赏小说语言艺术包括两方面:一是赏析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热烈、简洁、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等;二是赏析语言的描写技巧,如有描摹人物动作、神态与内心世界等的描写技巧,有遣词造句的技巧,还有修辞方面的技巧等。

在复习备考时,学生要多关注课本中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通过落实单元学习任务把相关知识点转化到写作实践中去,从而在赏析之余体会语言运用之奇妙。

把脉考情近年来,高考信息类文本逐渐开始考查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相关内容,2023年尤为明显。

比如,今年高考“甲卷”“乙卷”和“新课标Ⅱ卷”专设客观题,考查考生对原文论证方法的分析,选项内容涉及文章谋篇布局的整体思路和论证的具体方法。

此外,命题开始关注信息类文本的语言特色。

高考新课标Ⅱ卷就费孝通《亦谈社会调查》一文设置简答题,请学生分析最后两段使用“敲诈”“斗智”“拷问”等词语的作用,引导学生体会其学术语言的生动形象和通俗易懂。

这些带有赏析语言色彩的命题拓宽了信息类文本的考查范围,对我们复习关于文学类文本“鉴赏语言特色”的相关内容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2023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选取《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巴金)、《长出一地的好荞麦》(曹多勇)、《给儿子》(陈村)和《社戏(节选)》(沈从文)等作为材料考查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这些作品情感真挚、文风朴实、语言各具特色,为审美鉴赏奠定了基础。

总体来说,高考对小说语言鉴赏的考查有两个角度:一是鉴赏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二是鉴赏小说作者的叙述语言(用语特点和语言风格)。

如何鉴赏文章的语言特点

如何鉴赏文章的语言特点

如何鉴赏文章的语言特点文章的语言特点是指文章在表达思想、传递信息时所采用的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

鉴赏文章的语言特点是指通过分析文章的语言运用和表达手法,来理解文章的意义和内涵。

下面将从词汇、句法、修辞等方面详细解释如何鉴赏文章的语言特点,并进一步扩展描述。

在鉴赏文章的语言特点时,我们可以从词汇的选择和使用上入手。

词汇是文章表达意义的基本单位,不同的词汇选择和搭配会产生不同的语言特点。

例如,对于一篇描写春天的文章,如果作者使用了丰富多彩的花草树木的词汇,如盛开、绽放、芬芳等,就能够给人一种春天的美好感受。

而如果作者使用了凋谢、败落、枯黄等词汇,就能够给人一种春天的凄凉感。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文章中所使用的词汇来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句法结构也是鉴赏文章语言特点的重要方面。

句法结构是指句子的组织方式和句子之间的关系。

不同的句法结构会产生不同的语言特点。

例如,作者使用并列句结构可以使文章简洁明了,突出各个要点;使用排比句结构可以增强语气,使文章更加有力度;使用倒装句结构可以使文章更具艺术感。

通过分析文章中的句法结构,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和语言风格。

修辞手法也是鉴赏文章语言特点的重要方面。

修辞手法是指作者通过运用特定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技巧来增强语言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例如,作者使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感受力;使用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使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语言的韵律感。

通过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我们可以深入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和情感倾向。

鉴赏文章的语言特点可以从词汇、句法、修辞等方面入手,通过分析文章中所使用的词汇、句法结构和修辞手法,来理解文章的意义和内涵。

只有通过深入分析和理解文章的语言特点,才能真正领略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更好地鉴赏文章的价值和魅力。

在文章的中心扩展下描述方面,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对整篇文章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词语的锤炼 1、【解题示例】:2011湖北卷 汪曾祺《才 子赵树理》
①赵树理是个高个子,长脸,眉眼也细长,看人看事,常常微 笑。 他是个农村才子。②有时赶集,他一个人能唱一台戏,口念锣 鼓,拉过门,走身段,夹白带做还误不了唱。他是长治人,唱的当 然是上党梆子。严文井说赵树理五音不全,其实赵树理的音准是好 的,恐怕倒是严文井有点五音不全,听不准。他爱“起霸”①,也 是揸②手舞脚,看过北京的武生起霸,再看赵树理的,觉得有点像 螳螂。他能弹三弦,不常弹。他会刻图章,我没有见过。他的字写 得很好,是我见过的作家字里最好的。字是欧字底子,结体稍长, 字如其人。 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中画线的①②两处分别加以赏析。 (4分)
答案:整句形式整齐,音节匀称,层层递进,增 强了文势;(2分)分别表现了济水的柔和黄河 的刚在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中的不同作用(2分)。
分类 讲练
同 学 们 ,看 你 们 的!
(三)手法的运用
1、【解题示例】:2012四川卷 刘亮程《柴禾》
⑥最后,它们(柴禾)变成一堆灰时,我可以说,我们没有烧它, 它自己变成这样的。我们一直看着它变成了这样。从第一滴雨落到 它们身上、第一层青皮在风中开裂我们看见了。它根部的茬头朽掉, 像土一样脱落在地时我们看见了。深处的木质开始发黑时我们看见 了,全都看见了。 ⑦当我死的时候,人们一样可以坦然地说,他是自己死掉的。 16.第6自然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 赏析其表达效果。
6.幽默风趣:夸张、反语、仿词、双关,突出事物本质, 诙谐机警,活泼有趣。 7.庄重典雅:用典,辞约意丰,引用古诗词,采用书面 语、专有名词、术语,多用长句、复句。 8.清新明快:语言干净利落,明白晓畅。 9.绚丽华美:辞藻华丽,内容丰富,表意细腻,多用修 辞,富于联想、想象。 10.音律和谐:多用叠词、象声词,多用整句,多用四字 短语,合辙押韵,有音乐美。 11.整散结合:整句(对偶句、对比句、排比句、反复句、 顶真句等)与散句错杂。
角度+角度效果+文本内容概括+主旨情感
【踩点热练】:(2012潍坊模拟)罗会仟《大象无形》: 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 语言特色。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下面画线句子的语言特色。
④生活中最常见也是最特殊的流体当属水。常见是因为水覆盖 了地球的绝大部分表面,水孕育了并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 只是“女人是水做的”,其实男人也差不多都是“水货”。说水特 殊是因为水作为流体,水分子之间除了范德瓦尔斯作用,还有一种 更特殊的相互作用——氢键,即水分子由于电荷极化造成分子和分 子之间还存在一种更强的电磁作用。正是如此,水结成冰才体积变 大,浮在水表面而不是沉积在下面。否则地球上大部分的鱼在冬天 都死翘翘了,整个生态系统都可能因此崩溃。氢键的存在也使得水 的结晶态——冰有各种非常漂亮的形状,至今人们也没有弄清楚水 有多少种变相。
我 们 一 起 努 力!
(二)句式的选用 1、【解题示例】:季羡林《夹竹桃》
夹竹桃)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 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 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弄姿,从春天一直到秋天, 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从句式的角度赏析文章第六段。(4分) 长句短句、整句散句交错使用,节奏感很强, 具有音乐美;使语言具有整饬之美,写出夹竹 桃长开不败的韧性,赞叹其旺盛生命力。
语言风格举隅: ①.自然淡雅,如朱自清,用工笔写意蕴。 ②.平和冲淡,如周作人,用淡笔写浓情。 ③.苍劲雄健,如鲁迅,刚健之中见哲思。 ④.绚丽浓艳,如徐志摩,用诗意写浓情。 ⑤.清婉隽永,如冰心,用婉笔抒写柔情。 ⑥.形象含蓄,如茅盾,用形象表达主旨
用智慧和汗水让凯歌高奏
我们的目标: 把握鉴赏角度,明确赏析思路。
⑥犹能记起初见稻子时的情景。因为读书的缘故,那是我第一 次离开家,离开生活了二十年的西藏。火车一路驶向江南的土地, 当我还沉浸在长江的壮观时,一抹重重的绿色映着敞开的车窗扑进 来。我心想,这就是稻苗吧。它们整整齐齐地拥簇在一起,绿得发 亮,绿得耀眼。如果说家乡的青稞地是一尊富有内涵的雕像,那么 初见江南的稻田,真觉得它们像极了由色彩取胜的泼墨画。雕像凝 重,饱含着思想的力量,而泼墨画则精致,细腻,让人想起“草长莺 飞二月天”,让人想起那争抢暖树的几只早莺。 请赏析第⑥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现代文阅读
品味语言艺术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 必作于细。——老子《道德经》
鉴赏角度:四个 •词语的锤炼 •句式的选用 •手法的运用 •语言的风格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 于细。——老子《道德经》
点击考纲 •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 (1)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 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 括中心意思
• 【备考集锦】一、常见句式
• 长句:流畅匀称,层层修饰、表意严密; • 短句:简练精美,语言轻快、活泼、流转、自然 ; • 整句:结构匀称、音韵和谐、气势贯通; • 散句:错落有致、自由活泼、富于变化…… • 长短相间,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 • 对偶句: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音乐美; • 排比句:显得整齐、工稳、典雅; • 感叹句:情感强烈; • 疑问句:发人深思 • 回环复沓句:琅琅上口、音韵美、感染力。复沓对充实 内容、突出主题、渲染气氛、加强情感都起了很好的作
分类 我 们 一 起 努 力! 讲练 (一)词语的锤炼 1、【解题示例】:2011湖北卷 汪曾祺《才子赵树理》 学生答案展示 ①运用简洁、具体的词语,如“高”、“长” 、 “细长”等简洁地刻画了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展示 ①用“高”、“长”、“细长”分别形容个子、脸、 眉眼,简单紧凑,寥寥几笔,形象地勾画出了赵树理 的高瘦的外貌特征。
分类 讲练
我 们 一 起 努 力!
(一)词语的锤炼
《列
3、【踩点热练】:莱州一中2013届高三模拟试题
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
连用四个“从”字,铺陈排比,反复强调突 出世俗和荣誉对托尔斯泰的包围之快、之强, 影响和侵害之大,表现了托尔斯泰的无奈之情。
用词+用词效果+文本内容概括+主旨情感
分类 讲练
运用比喻,把青稞地比作雕像,把稻田比作泼墨画,生动 形象地写出了青稞的凝重和稻田的精致细腻;又采用对比 的表现手法,表现了江南稻田的与家乡的青稞地的差别, 突出青稞率性、粗犷、富有内涵的美。
分类 讲练
同 学 们 ,看 你 们 的!
(四)语言的风格 1、【解题示例】:2010山东卷 老舍《骆驼祥子》
笑 傲 考 场
(1)从“路”“枝条”“山岩”等写到整个山体, 点面结合,较全面地描写了雪中的六盘山。 (2)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写景,“悲壮”突出 了六盘山的贫瘠,“沉甸甸”表现了“浓雾”的 湿重。 (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山岩”比 作“冰雪雕塑”,赋予“白雪”人的情态动作, 形象生动地描摹了六盘山的雪景。




思考:明确角 度之后应该怎 样理顺答题思 路?
•词语的锤炼 •句式的选用 •手法的运用 •语言的风格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 于细。——老子《道德经》
分类 讲练
我 们 一 起 努 力!
(一)词语的锤炼
①用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叠词、 拟声词等。 ②用词效果:生动准确、凝练传神、富有 表现力和感染力、有节奏和韵律感、有音 乐美和绘画美等。
句式+句式效果+文本内容概括+主旨情感
我 们 一 起 努 力!
3、【踩点热练】:威海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 期末考试 戴鹏《我来吊济水》 我望着东去的黄河,却念着无形的济水。柔弱的济水,
【踩点热练】:威海市2013届高三上学 期期末考试 戴鹏《我来吊济水》
(二)句式的选用
柔情的济水,柔和的济水,是怎样成就了黄河,弥补了黄 河,丰富了黄河?任性的黄河,韧性的黄河,人性的黄河, 整句形式整齐,音节匀称,层层递进, 又是怎样塑造出炎黄子孙独特的禀赋、不屈的性格和傲立 增强了文势;分别表现了济水的柔和黄河的 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顽强力量?! 刚,二者在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中的不同作用。 文中划线的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引用、化用“女儿是水做的 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幽默地说明了水是地球上 最常见的流体,孕育并维持着地球上的生命。 )




注重多角度赏析
20.请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三段划线的句子。 六盘山雪路泞滑,路边灌木枝条上凝成的银 白的雪柱,山岩状如冰雪雕塑,白雪为悲壮的贫 瘠山体披上了外衣,山间弥漫着沉甸甸的浓雾。 (张承志《雪中六盘》)
用词+用词效果+文本内容概括+高三模拟试题 《列 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 请但他的生活、他的学说的可怕的对手——荣誉,他 的折磨人的魔鬼和诱惑者,仍不放弃它的牺牲品。世俗 不允许“它的”托尔斯泰属于自己。这个被追捕的人几 乎还没有在火车车厢里坐下,旅行者中有人已经认出了 这位大师,于是火车上所有的人都知道了,男人和女人 们已经挤到车门口看他。他们随身带着的报纸带来一栏 长长的、对这逃离监狱的珍贵动物的报道。他已经被出 卖和包围了,荣誉再一次,最后一次拦住了托尔斯泰通 向完满的去路。所有的站都被警察告知,所有的公职人 员都被动员起来,他们已经订好特快车。记者们从莫斯 科,从彼得堡,从尼什尼叶,从四面八方追踪他这头逃 跑了的野兽。列夫〃托尔斯泰不应该也不可以单独同自 已一起,人们不容许他属于自己和实现他的神圣化。 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二、常用手法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反复、排比、设问、 反问、引用、借代、双关、反语、顶针、呼告等。
表现作手法,对比、烘托、衬托、白描、渲染、想象、联 想、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侧面描写、 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