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华为牛人感悟

合集下载

华为精神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华为精神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华为精神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华为精神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华为精神读后感1通信行业绝对是适者生存的写照,华为一出生就已经和国际顶尖的跨国公司同台竞争,但华为公司作为民营企业,没有国企央企的种种优厚待遇,却能够历经磨难而后生,直至雄踞全球,其中存在着偶然,更充满了必然。

华为公司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客户的要求就是华为的要求,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原动力,就是这样不断满足客户的种种需求,进而不断扩宽发展市场;华为始终有一种危机意识,长期“坚持艰苦奋斗”,能够在荣誉面前不骄不傲,充分认清形势。

这些是值得国有企业学习和借鉴的真理。

华为能够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也是由于华为始终坚持狼性文化。

华为的狼性文化是华为凝聚力的源泉,也是华为二次创业的内在支撑。

这种文化使全体华为人认同公司的目标,并把自己的人生追求与公司的目标相结合。

但华为的“狼文化”,并非强调残忍,而是狼的其他一些品质和秉性,比如敏锐、团结、不屈不挠的精神。

华为文化要求的就是敏锐的嗅觉,指的是危机感、远见与设计感。

华为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面对危机、解决危机的过程。

如果华为领导者缺少对内外环境强烈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华为也许早垮掉了;华为文化要求的还是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奋斗精神。

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始终要坚持,始终如一的完成任务,坚决不退缩。

华为公司以奋斗者为本,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华为公司十分尊重客观,与员工求得观念统一,让员工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同步富足,实现利益共享。

我们作为国有企业体制管理框架下的企业,也要以奋斗者为本。

一方面要通过多种手段,为员工提供良好的个人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要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激励那些为企业发展兢兢业业、辛勤工作的员工,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实现成果共享。

对于我们员工来说,要树立危机意识,加倍珍惜工作,尽最大努力完成好本职工作,不断追求进步。

当然,这种危机感的树立也需要公司的推动,如推行末位淘汰、绩效管理等。

任正非带给我们的启发

任正非带给我们的启发

任正非带给我们的启发
任正非是华为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他的领导风格和思想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发。

以下是一些我们可以从任正非身上学到的启示:
1. 坚持创新:任正非一直强调创新的重要性。

他鼓励员工不断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不断推动技术进步,并将创新视为公司成功的关键因素。

这激励我们要勇于创新,不断追求更好的解决方案。

2. 以人为本:任正非注重员工的发展和福利。

他强调人才的重要性,提供良好的培训和发展机会,鼓励员工发挥自己的潜力。

这提醒我们,关注员工和尊重个人价值是建立强大组织和团队的关键。

3. 长期思考和投资:任正非注重长期发展而非短期利益。

他认为,只有通过长期投资和持续努力,才能实现公司的长期成功。

这提醒我们在决策和规划过程中要有远见和耐心,不仅关注眼前的结果,还要考虑未来的发展。

4. 全球化视野:任正非推崇全球化,并将华为打造成了一家国际化的公司。

他鼓励员工拥抱全球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不断拓展公司的全球业务。

这启发我们要具备开放的思维和全球化的眼光,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市场。

5. 永不满足:任正非一直强调追求卓越,并鼓励员工不断进取。

他认为,成功不应使人骄傲自满,而是应该激发更大的动力和目标。

这提醒我们要不断挑战自己,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更好的成绩。

任正非的成功经验和领导哲学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的思想和行动给予我们在个人和职业发展中的启发和指导。

华为牛人十年工作经验总结

华为牛人十年工作经验总结

华为作为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和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之一,在国内外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华为牛人是指在华为工作了十年的员工,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能在华为取得了突出的业绩和贡献。

下面是华为牛人十年工作经验的总结。

首先,华为牛人具有较高的技术实力。

作为通信设备制造商,华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

华为牛人在工作中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具备了丰富的技术知识和经验,能够独立解决复杂的技术问题和挑战。

他们对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最新技术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带领团队创新和开发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其次,华为牛人拥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华为强调团队合作和共赢的文化,要求员工能够在团队中协作互助。

华为牛人懂得如何与团队成员有效沟通和协调,能够发挥个人的优势,推动团队的整体表现。

他们懂得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凝聚团队的力量,共同完成任务和目标。

第三,华为牛人具备较强的执行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华为牛人能够对复杂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判,快速做出决策和行动。

他们不畏困难和压力,能够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路径。

他们注重细节和结果导向,能够将工作落实到具体行动,以确保项目的成功完成。

第四,华为牛人具备较高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华为强调结果导向和高效执行,要求员工对工作负责,并以客户满意和创造价值为目标。

华为牛人始终保持着对工作的热情和认真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

他们能够承受工作压力,解决工作中的各种挑战,为华为的业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五,华为牛人具备良好的学习和自我成长意识。

在快速变化的科技行业,知识的更新和迭代速度非常快。

华为牛人懂得通过自主学习和培训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保持与行业的同步。

他们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技术,保持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开拓精神,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发展。

最后,华为牛人具备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华为牛人的10年工作感悟等3篇职场励志

华为牛人的10年工作感悟等3篇职场励志

华为牛人的10年工作感悟转眼工作十年了, 在华为的十年, 正是华为从名不出专业圈子到现在成为路人皆知的大公司, 高速发展的十年, 见证了公司多年的奋斗历程. 也投身其中, 在大潮中边学边游泳, 走到今天. 现在我要离开公司了, 准备去开始新的事业, 接受全新的挑战, 我将要去做的事情, 风险很大, 很有可能是九死一生, 九死后还能不能有一生, 也难说. 在开始新的事业之前, 想起了对过去的十年做个一个详细的总结. 在一个象华为这样高速发展的大企业工作, 有时是一种炼狱般的锻炼, 如果我能够总结十年的经验和教训, 从中学到关键的做事、做人的道理, 我想对将来一定大有益处.这些年来有些人离开公司, 写一些东西或书, 对公司指手画脚、评头论足、指点江山, 对公司的高层领导逐个点评一番, 我个人感觉除了带来一些娱乐价值, 还有什么益处呢?公司照样在发展, 发展的背后, 6万人种种梦想、努力、贡献、牺牲、奋斗、抱怨、不满、沉淀、离去、希望、失落;发展的背后, 种种机会、重大决策、危机、失误等等的内在逻辑又岂是局外人说得清楚?我不想多说公司, 只是想对自己的工作经历好好反思反思, 想想自己做了什么努力, 做了什么贡献, 做了什么自己最高兴、做了什么自己最受益、学到了什么?总得说来, 我在华为的十年是懵懵懂懂过来的, 当初我好像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没有详细的规划, 只是想着把一件一件事情做好. 通过自己的总结和反思, 将来我希望自己能够更加有规划、更加清晰一点.大概想了想, 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是这些年深有体会的经验和教训, 值得今后再发扬.一、从小事做起, 学会吃亏, 与他人合作这是研究生毕业前最后一堂课, 电子电路的老师最后送给我们几句话, 虽然我忘了这位老师的名字, 但这几句话却至今铭记. 在华为的工作实践, 越发感受到这简单的几条的道理深刻. 从小事做起不是一直满足于做小事, 也不是夸夸其谈好高骛远. 学会吃亏不是忍受吃亏, 是不斤斤计较于一时一地的是非得失, 是有勇气关键时候的放弃.二、心有多大, 舞台就有多大我们很多的成功, 来自于敢想, 敢做, 就象我第一次接到问题单, 根本不懂, 但敢去试, 敢去解决, 还真的解决了;就像我们做spes, 即使没人、没技术、没积累, 还有cisco等大公司也在做, 我们也敢做, 敢推行, 不盲目崇拜或畏惧权威, 也取得了成功. 当然, 这不只是盲目的胆大, 心大还意味着积极地关注广大的外部世界, 开阔宽容的心胸接受种种新鲜事物.三、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这句话用来形容对it人的要求, 最贴切不过了. 真正的成功者和专家都是最不怕学习的人, 啥东西不懂, 拿过来学呗. 我们it现在有个技术大牛谭博, 其实他不是天生大牛, 也是从外行通过学习成为超级专家的, 他自己有一次跟我说, 当年一开始做unix系统管理员时, 看到#提示符大吃一惊, 因为自己用过多年在unix下搞开发都是%提示符, 从未有过管理员权限. 看看专家的当初就这水平!当年跟我做备份项目时, 我让他研究一下oralce数据库时点回退的备份和恢复方法,他望文生义, 以为数据库的回退是象人倒退走路一样的, 这很有点幽默的味道了, 但他天天早上起来, 上班前先看一小时书, 多年积累下来, 现在在系统、数据库、开发等多个领域已成为没人挑战的超级专家了. 但是, 学习绝对不是光从书本学习, 其实更重要的是从实践工作中学习, 向周边学习. 比如说我在华为觉得学到最重要的一个理念是要善于利用逆境, 华为在冬天的时候没有天天强调困难, 而是提出利用冬天的机会扭转全球竞争格局并真的取得成功, 如果没有这个冬天, 华为可能还要落后业界大腕更多年份;华为在被cisco起诉时没有慌乱, 而是积极应对, 利用了这次起诉达到了花几亿美金可能达不到的提高知名度的效果. 等等这些, 把几乎是灭顶之灾的境遇反而转化为成功的有利条件, 对我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 也对公司高层十分佩服. 共3页, 当前第1页123华为:“老二”的下一个14年华为:老二的下一个10年加入wto后至今10年, 华为等诸多中国企业开始在全球市场形成自己的威慑力. 它们的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管理经验、人才积累, 甚至已成海外企业局部学习的参照. 中国企业的名字开始集中闪现在全球各类500强榜单上, 人们的面孔上逐渐浮现出更多尊严感.不过, 中国走出去的依然集中在有形的产品部分. 它们大多是不以品牌为文化依托的制造类企业. 这种走出去的模式, 因为遵循的是海外商业规则与标准, 缺少软实力支撑, 很容易遭遇戴着有色眼镜的海外竞争同业阻击, 同时也容易滋生过于注重短期利益的商业行为.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认为, 中国不能满足于单纯输出有形产品, 而应该在这一过程中不断传递源自本土的商业思想、价值观, 并不断获得认同.当华为、中兴等本土企业在欧美主流市场不断遭遇阻击时, 我们意识到, 即便已经拥有足够的胸怀、意识, 中国商业力量在全球市场真正意义上的崛起, 仍将经历很长周期.任正非自己恐怕都没有想到, 24年前他投资2.1万元人民币在深圳创立的华为, 已成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商. 而2011年, 它将挑战310亿美元.回想1994年他说的一句话, 好像已近理想目标. 那年他说, 10年后, 世界通信行业三分天下,华为将占其一.华为cmo余承东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过去10年, 华为做到全球第二大设备商, 现在需要考虑的是下一个十年.据悉, 华为内部已经提出, 计划用5~10年时间, 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美元. 这将是华为2010年销售规模的3倍.海外崛起很难想象, 1987年才成立的华为, 从模仿国际巨头的电话交换机技术开始, 到用自主创新技术挑战并战胜国际巨头, 成为全球通信设备巨头仅用23年.2010年华为销售收入达1852亿元, 同比增长24.3%, 实现净利润238亿元, 净利率达12.8%. 其中, 国内市场收入647.7亿元, 同比增长9.7%;海外市场收入1204亿元, 同比增长33.8%, 海外收入占比约为65%.而竞争对手爱立信2010年实现销售额2033亿瑞典克朗, 大约相当于2145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2%;诺西2010年销售额为126亿欧元, 约1188亿元人民币;阿尔卡特朗讯销售额159.96亿欧元, 约1508亿元人民币.以上数字可以看出, 华为已经逼近全球通信设备业龙头老大爱立信, 并将诺西、阿尔卡特朗讯远远甩在后面. 这一成绩背后是, 不断从竞争对手手中抢夺的全球前50强电信运营商的订单.1996年华为与香港和记电信的合作, 收获了初步的国际市场运作经验, 在境外市场的僵局被打破. 随后, 华为先后进入包括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在内的东南亚市场, 以及俄罗斯、中东、非洲等地区.2004年, 华为和荷兰telfort公司签订了超过2亿欧元的wcdma合同;2005年, 全球前20强的西班牙电信选择华为作为其3g和宽带领域进行业务创新的战略合作伙伴, 而欧美市场的突破让华为海外市场收入终于实现突破性增长.2004年, 华为全球市场合同额达到462亿元, 其中海外市场合同额达到189亿元, 占比40.9%. 2005年, 华为全球市场合同额达到666亿元, 其中海外市场合同额高达387亿元, 占比58.1%.一位华为高层在华为内刊中表示, 华为没有国际大公司积累了几十年的市场地位、人脉和品牌, 没有什么可以依赖的, 我们只有比别人更多一点奋斗, 只有在别人喝咖啡和休闲、健身的时间都在忘我努力地工作, 否则, 我们根本无法追赶上竞争对手的步伐, 根本无法缩小与他们的差距.2006年12月华为内部刊物《华为人》182期上, 一篇题目为《实事求是的科研方向与二十年的艰苦努力在国家某大型项目论证会上的发言》的文章中更全面地披露了华为海外员工的艰辛.1996年开始, 众多华为员工离别故土, 远离亲情, 奔赴海外, 无论是在疾病肆虐的非洲, 还是在硝烟未散的伊拉克, 或者海啸灾后的印尼, 以及地震后的阿尔及利亚到处都可以看到华为人奋斗的身影. 共2页, 当前第1页12只有尝试才会成功想做就去做!只有做了, 你才能真正懂得它对你意味着什么, 敢于尝试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 好运就在尝试中.朋友们!请记住了, 每个人成功的机会是相等的.只不过是那些具备胆识, 勇于挑战的人比平常人容易抓取罢了.亚洲一家穷人, 在经过了几年的省吃俭用之后, 他们积攒够了购买去往澳大利亚的下等舱船票的钱, 他们打算到富足的的澳大利亚去谋求发财的机会.为了节省开支, 妻子在上船之前准备了许多干粮, 因为船要在海上航行十几天才能到达目的地.孩子们看到船上豪华餐厅的美食都忍不住向父母哀求, 希望能够吃上一点, 哪怕是残羹冷饭也行. 可是父母不希望被那些用餐的人看不起, 就守住自己所在的下等舱门口, 不让孩子们出去. 于是, 孩子们就只能和父母一样在整个旅途中都吃自己带的干粮.其实父母和孩子一样渴望吃到美食, 不过他们一想到自己空空的口袋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旅途还有两天就要结束了, 可是这家人带的干粮已经吃光了. 实在被逼无奈, 父亲只好去求服务员赏给他们一家人一些剩饭. 听到父亲的哀求, 服务员吃惊地说:“为什么你们不到餐厅去用餐呢?”父亲回答说:“我们根本没有钱. ”“可是只要是船上客人都可以免费享用餐厅的所有食物呀!“听了服务员的回答, 父亲大吃一惊, 几乎要跳起来了.如果他们当时肯问一问就不至于在一路上都啃干粮了.他们不去问船上的就餐情况,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去向的勇气, 因为他们在自己的脑子里早就为自己高了一个限__穷人是没钱去豪华餐厅里享受美味食物的, 于是他们就错过了十几天享受美食的机会.由于没有勇气尝试而无法获得成功的事情其实又何止这些!也许你几番尝试, 最终也不见得就会取得成功, 但是如果你不鼓足勇气去尝试, 那就永远没有成功的机会.很多穷人抱怨上天不给于自己成功的机会, 感慨命运捉弄自己.其实机会就在他们身边, 只是因为他们自己害怕困难而自行放弃了, 而机会一旦丧失, 就很难重新拥有.这也正是那些穷人经常无法成功的原因.很多时候, 只要积极地尝试过\努力过, 纵然没有取得成功, 你也毕竟拥有了经验, 而且你的精神意志也会在不断的尝试过程中渐渐得到锻炼和提升.真正的富人在每个机遇来临的时候, 总是积极地迎接, 大胆地尝试, 全身心地投入去开拓, 去完美;在多数人还不认可的时候已经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心血, 甚至是在多数人鄙夷的眼光里成功的.想做就去做!只有做了, 你才能晓得它对你意味着什么, 敢于尝试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拿破伦 ? 希尔曾说过:“如果, 你认为你是穷者, 那么, 你必须好好的认真的想一想:第一, 你为什么穷?第二, 你想富有吗?第三, 你怎样做才能富有?" 重要的是“你怎样做才能富有?”.如果您是一个雇员, 领取一份稳定的薪水, 您的企业没有了您依然可以轻易找人代替, 那么您是别人赚钱机器里的一个螺丝钉.如果您是个体户或小企业主, 您在您的生意中拼命的努力工作为自己赚钱, 您的生意少了您就无法运转, 您拥有不可被取代性, 那么您本人就是一台赚钱机器.共2页, 当前第1页12。

职业生涯管理——基于华为牛人10年工作感悟(人力资源管理)

职业生涯管理——基于华为牛人10年工作感悟(人力资源管理)

案例分析报告题目个人职业生涯管理——基于华为牛人的10年工作感悟姓名俞凯琳学号31102183专业班级工商管理1102所在学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指导教师应丽芬个人职业生涯管理——基于华为牛人的10年工作感悟一、作者的工作感悟给我的启示(一)从小事做起,学会吃亏,与他人合作“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做任何事,要学会从细小处做起,学会积累。

往往成功的人不大会是一夜暴富,出名的人也不可能一夜成名一样,但他们的成功是长时间积累下来的成果;“一个人要赢得另一个人很容易,那就是学会着吃亏”,学会吃亏,会让人么喜欢你,会让人相信你,会为你付出更多;“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与他人合作,能创造1+1>2的奇迹,团队绩效总是会大于个人绩效之和的。

(二)勇于实践,勇于犯错,善于反思“李时珍不惧个人安危,坦然试百草,定成《本草纲目》”,学会从实践中寻求真理是至关重要的;“不要怕犯错误,就怕没有勇气改正错误”,学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从而获得成长;“一个善于反思的民族才是值得尊重的民族,一个善于反思的人才是有未来的人”,学会反思,从自身当中寻找不足,寻找错误,总在别人身上挑刺的人是不会取得进步的。

(三)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学会独立思考,只有这样,知识才是属于自己的,才会不断取得创新;“邯郸学步”,一味去跟风,去模仿别人,只会导致一无所获,模仿别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忘掉了。

(四)做好时间管理“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时间宝贵,我们学会去管理时间,把时间合理利用起来。

我们需要把自己的目标明确化,将被动的想法变为主动,为自己规定事情完成的期限,学会列清单,当日事当日毕。

做到以上几点,我们就能真正把时间利用起来了。

二、职业生涯管理相关理论概述(一) 什么是个人职业生涯管理个人的职业生涯管理也称自我职业生涯管理,是以实现个人发展的成就最大化为目的的,通过对个人兴趣、能力和个人发展目标的有效管理实现个人的发展愿望。

任正非传心得体会500字

任正非传心得体会500字

任正非传心得体会500字任正非是中国华为公司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他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技界的领军人物之一。

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

以下将详细探讨任正非所传达的心得体会。

首先,任正非非常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和发展。

他认为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只有通过培训和发展,才能不断提高员工的能力和素质。

他强调在华为公司要建立一个开放的学习氛围,鼓励员工不断学习和创新。

他还提出了“学以致用”的理念,即员工应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以推动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其次,任正非非常重视团队合作。

他认为一个优秀的团队是成功的关键,只有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和支持,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他强调团队应该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分工,每个团队成员都应该有明确的责任和角色。

同时,他提倡积极的沟通和协作,鼓励员工分享想法和经验,从而提高团队的创造力和效率。

第三,任正非秉持着一种乐观的态度。

他认为一个领导者应该始终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困难和挑战,而不是被其困扰和压倒。

他相信每个挑战都有解决的办法,只要保持耐心和持续努力,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他强调团队成员也应该具备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种种困难。

第四,任正非注重品牌建设和价值观的传承。

他认为一个企业的品牌和价值观是其长期发展的基础,只有坚守正确的价值观,才能赢得客户的信赖和尊重。

他提出“自尊、自强、自立”的价值观,鼓励员工具备自我尊重和自我完善的品质,不仅在个人职业发展中取得成功,也能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任正非强调创新和技术领先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不断创新和追求技术领先,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他提倡员工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鼓励他们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他还强调企业应该具备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的能力,不仅能满足市场需求,还能引领市场的变革和发展。

总之,任正非通过自己的职业生涯和经验总结出了一系列宝贵的心得体会。

我在华为这10年少抱怨少空谈多干事

我在华为这10年少抱怨少空谈多干事

我在华为这10年:少抱怨,少空谈,多干事我在华为这10年:少抱怨,少空谈,多干事转眼工作十年了,在华为的十年,正是华为从名不出专业圈子到现在成为路人皆知的大公司,高速发展的十年,见证了公司多年的奋斗历程。

也投身其中,在大潮中边学边游泳,走到今天。

现在我要离开公司了,准备去开始新的事业,接受全新的挑战,我将要去做的事情,风险很大,很有可能是九死一生,九死后还能不能有一生,也难说。

在开始新的事业之前,想起了对过去的十年做个一个详细的总结。

在一个象华为这样高速发展的大企业工作,有时是一种炼狱般的锻炼,如果我能够总结十年的经验和教训,从中学到关键的做事、做人的道理,我想对将来一定大有益处。

这些年来有些人离开公司,写一些东西或书,对公司指手画脚、评头论足、指点江山,对公司的高层领导逐个点评一番,我个人感觉除了带来一些娱乐价值,还有什么益处呢?公司照样在发展,发展的背后,6万人种种梦想、努力、贡献、牺牲、奋斗、抱怨、不满、沉淀、离去、希望、失落;发展的背后,种种机会、重大决策、危机、失误等等的内在逻辑又岂是局外人说得清楚?我不想多说公司,只是想对自己的工作经历好好反思反思,想想自己做了什么努力,做了什么贡献,做了什么自己最高兴、做了什么自己最受益、学到了什么?总得说来,我在华为的十年是懵懵懂懂过来的,当初我好像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没有详细的规划,只是想着把一件一件事情做好。

通过自己的总结和反思,将来我希望自己能够更加有规划、更加清晰一点。

大概想了想,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是这些年深有体会的经验和教训,值得今后再发扬。

一、从小事做起,学会吃亏,与他人合作这是研究生毕业前最后一堂课,电子电路的老师最后送给我们几句话,虽然我忘了这位老师的名字,但这几句话却至今铭记。

在华为的工作实践,越发感受到这简单的几条的道理深刻。

从小事做起不是一直满足于做小事,也不是夸夸其谈好高骛远。

学会吃亏不是忍受吃亏,是不斤斤计较于一时一地的是非得失,是有勇气关键时候的放弃。

1位前辈在华为工作十年的感悟8.doc

1位前辈在华为工作十年的感悟8.doc

一位前辈在华为工作十年的感悟8一位前辈在华为工作十年的感悟,搞软件的要看看啊!2010-05-31 15:11 | (分类:默认分类)作者背景:徐家骏是华为数据中心的头,技术超级牛人,一级部门总监,华为副总裁,年收入过千万,数据中心是用火山岩建的深入地下的一个大型建筑。

防辐射,可防卫星的电子,雷达等手段的侦察。

里面有象卫星发射中心那种超大屏幕,机房里满是三米的大型服务器和大型计算机。

连接整个华为全球的每一台终端,整个华为每天三十多万封邮件,海外和全球的同步研发,内部的信息管理,内部流程,华为的国内国际IP电话都是通过出去。

上周,我正式提交了离职报告,准备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很大的转折,这是我长时间的思考最后所做的决定。

但真的提出离职后,回想在公司的十年,还是百感交集。

1997年7月16日,我只身提着一个包从深圳宝安机场下飞机,走出机场,天是那么蓝、白云那么低、空气那么潮,仰头望天,对这个城市,对公司、对即将开展的工作和生活、对自己的前途一片茫然。

到了科技园,发现是个荒凉而偏僻的地方,不过倒很安静,上学的几年中,一连串的打击,使得我似乎有点喜欢这种安静、荒凉、在他乡的感觉。

现在想想,经过十年的工作,自己的心灵真是麻木得可以了。

那时候的心里,好像时时有些什么没有着落的东西在激荡,但又说不出来,只有在听德沃夏克的《自新***交响曲》时,才发现多有深处的共鸣以至落泪。

由于没赶上大批应届生的接待,我是自己一个人来到科技园1号楼的,干净整洁的大楼,很帅很靓的保安和前台,进进出出精神饱满的员工,让人的心情为之一振。

象没头苍蝇一样乱走了一会后,一位人力资源的大姐,很职业、热情、耐心的告诉了我入职手续如何办理,并安排我当晚在粤海门华为之家临时居住,又安排之后的宿舍事宜,在举目无亲的异乡让人倍感亲切,至今记得。

来深圳、来华为当时确实是一种机缘,96年华为名气并不响,特别是在行业之外,偶尔一次我在同学家里看到一张华为人报,有几片文章印象至今很深:一篇是周劲写的欧洲考察心得,讲欧洲一个20-30人的小公司,所具有的那种全球化运作战略、能力和气度。

华为牛人在华为工作十年的感悟(八)

华为牛人在华为工作十年的感悟(八)

...”,大学毕业找工作,他们说“联想是好的,方正是好的,考研也是不错的”,研究生毕业,他们说“
华为是好的...”虽然他们没听说过华为,只知道是家民营企业不大保险.找老婆时他们说“这个媳妇
真好...”,并且要求我不许欺负她,而不顾实际情况真好相反.
来一点土土的东西.SPES在海外实施时,柯晓宇在埃及去机场遇车祸,清醒过来第一反应是赶紧再找车
去机场,否则误机了耽误下一个地区的实施.吴橹晓楠等人,瞒着家人和老婆,抢着要去伊拉克,还以为
那儿可以搞支AK47玩玩.孙颖单身女将,独闯欧亚诸国,李晶顾磊在孟加拉上吐下泻,打电话回来说话的
等,特别感谢我97年刚到公司时的秘书李丽东,做事雷厉风行,我新员工刚报到时用一台电脑没多久,有
个老员工过来说这个电脑是他的,他要拿走.我赶忙向许总求救,许总听完我的汇报后,抬起头:“嗯&@$
#%,我们部门的电脑怎么管理怎么这么混乱?必须加以改进了!”之后一时没下文,我也不知道怎么办,
感谢太多同事和下属,不管是还在华为或者已经离开的,曾经为了支撑我们的工作目标,他们承担
太多压力、默默付出太多.科技园我们的机房值班人员邓迅雷,天天晚上彻夜坐在冰冷而空气不好的机
房里,为了防止老鼠咬断网线,想了种种办法捉老鼠.周振惠老婆在医院生孩子,他却半夜在公司加班处
理自动仓库的紧急问题.EMAIL系统出问题内存泄漏,在找到根源之前,向阳连续2天24小时坐在电脑前
中倍感温极艰苦、极勤奋、又是快乐中度过,他们给了我最无私的爱,也
给了我最大的宽容和自由.从初中开始,凡有我的重大决定,他们都让我自己做主.初中考高中,冒着没
学上的风险,我要考县里的中学,他们支持我.考大学,他们说“清华是好的,北大是好的,科大也是好的

华为的成功对个人的发展启示

华为的成功对个人的发展启示

华为的成功对个人的发展启示华为是中国最大的信息通信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也是全球领先的电信设备制造商。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华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不仅在中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而且在全球范围内也获得了广泛认可。

华为的成功给我们个人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启示,下面我将从创新精神、追求卓越、全球化思维和合作共赢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华为的成功充分体现了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作为科技领域的企业,华为始终坚持以创新为驱动力,不断推动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华为致力于技术研发和创新,不断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更加高效、安全、可靠的通信服务。

这种创新精神对于个人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今天的社会中,创新能力已成为了衡量个人竞争力的重要标准,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华为的成功也告诉我们追求卓越的重要性。

作为一家全球化的企业,华为始终追求卓越,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华为在技术领域的专业能力和卓越品质赢得了客户的认可和信赖。

个人的发展也需要追求卓越,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在职场中获得更好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第三,华为的全球化思维给我们带来了启示。

华为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成功进军了许多国家和地区。

华为的全球化战略使得它能够更好地适应全球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个人的发展也需要具备全球化的思维能力,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市场需求,才能在国际舞台上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华为的成功也强调了合作共赢的重要性。

华为与各级政府、客户、合作伙伴等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实现了共同发展。

华为的成功离不开与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和共同努力。

个人的发展也需要懂得合作与分享,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共赢,才能实现更大的发展。

华为的成功给我们个人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启示。

创新精神、追求卓越、全球化思维和合作共赢是我们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

只有具备这些品质和能力,我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个人的发展目标。

华为牛人的10年工作感悟

华为牛人的10年工作感悟

华为牛人的10年工作感悟本文是关于职场励志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华为牛人的10年工作感悟转眼工作十年了,在华为的十年,正是华为从名不出专业圈子到现在成为路人皆知的大公司,高速发展的十年,见证了公司多年的奋斗历程。

也投身其中,在大潮中边学边游泳,走到今天。

现在我要离开公司了,准备去开始新的事业,接受全新的挑战,我将要去做的事情,风险很大,很有可能是九死一生,九死后还能不能有一生,也难说。

在开始新的事业之前,想起了对过去的十年做个一个详细的总结。

在一个象华为这样高速发展的大企业工作,有时是一种炼狱般的锻炼,如果我能够总结十年的经验和教训,从中学到关键的做事、做人的道理,我想对将来一定大有益处。

这些年来有些人离开公司,写一些东西或书,对公司指手画脚、评头论足、指点江山,对公司的高层领导逐个点评一番,我个人感觉除了带来一些娱乐价值,还有什么益处呢?公司照样在发展,发展的背后,6万人种种梦想、努力、贡献、牺牲、奋斗、抱怨、不满、沉淀、离去、希望、失落;发展的背后,种种机会、重大决策、危机、失误等等的内在逻辑又岂是局外人说得清楚?我不想多说公司,只是想对自己的工作经历好好反思反思,想想自己做了什么努力,做了什么贡献,做了什么自己最高兴、做了什么自己最受益、学到了什么?总得说来,我在华为的十年是懵懵懂懂过来的,当初我好像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没有详细的规划,只是想着把一件一件事情做好。

通过自己的总结和反思,将来我希望自己能够更加有规划、更加清晰一点。

大概想了想,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是这些年深有体会的经验和教训,值得今后再发扬。

一、从小事做起,学会吃亏,与他人合作这是研究生毕业前最后一堂课,电子电路的老师最后送给我们几句话,虽然我忘了这位老师的名字,但这几句话却至今铭记。

在华为的工作实践,越发感受到这简单的几条的道理深刻。

从小事做起不是一直满足于做小事,也不是夸夸其谈好高骛远。

学会吃亏不是忍受吃亏,是不斤斤计较于一时一地的是非得失,是有勇气关键时候的放弃。

华为巅峰之旅感想

华为巅峰之旅感想

华为巅峰之旅感想华为巅峰之旅感想近日,我陆续参与了华为的巅峰之旅,这是一次极为难得的机会,也是我个人职业生涯中的一次重要经历。

在这次旅程中,我得到了成长、感受了不一样的公司文化、增加了认识和思考,领悟到了许多个人成长的道理和公司文化的真谛。

话说回来,我作为一名从事软件行业工作的人士,从旁观华为的巅峰之旅,我认为华为具有以下优秀特性:第一、刻苦耐劳是华为之旅的核心整个行程严肃而专注,对于我们来说可能会有一些压力。

我们除了可以聆听华为公司各高管的授课,了解华为硬实力外,还要参与各种模拟的沙盘推演,以深化我们对IT行业发展的理解。

我们从早到晚地投入到这个环节当中,几乎没有休息的机会,但我们从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刻苦耐劳的氛围。

在这种艰苦的学习和思考中,我们获得的是成长和心灵上的满足。

第二、技术创新是华为的基石那么华为在IT领域的研发和创新又是怎样的?其实华为公司在技术方面的投入成果让人惊叹。

华为在5G技术上卓有成效,而且已经成为世界5G标准化的领跑者之一。

华为在智能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领域也有着非常深入并且具有创新的研究。

旅程中我们也参观了华为的研究基地,看到了涉及到的高科技设备,让我们感受到了科技的前沿。

第三、敢于创新,坚持自己的文化在这个时代,一个企业的文化至关重要。

文化代表一个企业的内外部形象以及企业内部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华为公司一直以来都坚持自己的企业文化,将“建设先锋创新伟业”作为核心价值观,不断推动行业创新与发展。

此外,作为华为对员工的一份体现,我们发现华为公司也十分注重企业的文化建设。

华为将“新蓝皮书”作为重要发展文献,对工作、学习和品行等各方面船舶了非常具体的要求。

这种文化,正是华为能够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无论是刻苦耐劳的学习氛围,还是技术研发的创新力,或是不断改进自我文化的实践,华为公司都展现了一个企业的精神和行业的未来方向。

作为一名从事软件行业工作人士,我更加将自己的目光深度盯紧了IT行业未来的十年。

华为牛人在华为工作十年的感悟(四)

华为牛人在华为工作十年的感悟(四)

信息安全部时,整体上应该讲有了较大的改变.
调到信息安全部工作期间,其实给我最深的体会是跨部门的合作,在原来部门时,信息安全部也经
常来“烦”我,我的反应经常的是排斥和不满,到了信息安全部后,变成经常是我得去“烦”别人,并且
我们部门是特别讨人“烦”.如何取得他人的合作?是一直来磕磕碰碰的难题去.最终我们产品开发成功了,在公司全球100多个国家6万多员工大规
模的推广也成功了,并且在公司内部良好运行至今.这件事给我最大的启示是:我们要有信心、要敢做,
CISCO并不可怕.说老实话我们是一支很土八路的队伍,也不属于公司的研发体系,我们这支土八路的队
成对外销售的产品,虽然我理解公司的大方针,但这个决定还是让我非常痛心,否则我相信今天这个产
品很有可能已得到更大的发展.前不久我去北京出差,跟一个公司产品的代理商偶尔聊天,他不知道我
是SPES的主要负责人,大大的吹了一通我们的东东并很惋惜为什么不卖,不禁让我又喜又悲.
2003年下半年,数据中心建成后,IT运作这一块,在多年的岌岌可危之后,终于有点风平浪静的意思
了,为了“跟自己过不去”,其实也是为了自己的兴趣,我向领导申请去信息安全部并得到了批准.当时
业界还处在冬天时期,华为在冬天时期,不但面临竞争对手的威胁,更严重的是面临内部的威胁,屡屡爆
发的重大产品、商务信息泄密,给公司造成了重大的损失,信息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也触发了公司最高
03年底,当时业界连续几次蠕虫的发作,部门几个技术人员一直在讨论如何搞一个方案对付这个问
题,我们设想了种种可能性,最后部门技术大牛季昕华提出一个设想:把客户端的软件和网络上的设备
联动起来来控制蠕虫,并且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胶片,把对付SARS的手段用来对付蠕虫了.我一下子被

华为牛人十年工作感悟7.doc

华为牛人十年工作感悟7.doc

华为牛人十年工作感悟7华为牛人十年工作感悟徐是华为数据中心的头,技术超级牛人,一级部门总监,华为副总裁,年收入过千万,数据中心是用火山岩建的深入地下的一个大型建筑.防辐射,可防卫星的电子,雷达等手段的侦察.里面有象卫星发射中心那种超大屏幕,机房里满是三米的大型服务器和大型计算机.连接整个华为全球的每一台终端,整个华为每天三十多万封邮件,海外和全球的同步研发,内部的信息管理,内部流程,华为的国内国际IP电话都是通过出去.上周,我正式提交了离职报告,准备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很大的转折,这是我长时间的思考最后所做的决定.但真的提出离职后,回想在公司的十年,还是百感交集.1997年7月16日,我只身提着一个包从深圳宝安机场下飞机,走出机场,天是那么蓝、白云那么低、空气那么潮,仰头望天,对这个城市,对公司、对即将开展的工作和生活、对自己的前途一片茫然.到了科技园,发现是个荒凉而偏僻的地方,不过倒很安静,上学的几年中,一连串的打击,使得我似乎有点喜欢这种安静、荒凉、在他乡的感觉.现在想想,经过十年的工作,自己的心灵真是麻木得可以了.那时候的心里,好像时时有些什么没有着落的东西在激荡,但又说不出来,只有在听德沃夏克的《自新***交响曲》时,才发现多有深处的共鸣以至落泪.由于没赶上大批应届生的接待,我是自己一个人来到科技园1号楼的,干净整洁的大楼,很帅很靓的保安和前台,进进出出精神饱满的员工,让人的心情为之一振.象没头苍蝇一样乱走了一会后,一位人力资源的大姐,很职业、热情、耐心的告诉了我入职手续如何办理,并安排我当晚在粤海门华为之家临时居住,又安排之后的宿舍事宜,在举目无亲的异乡让人倍感亲切,至今记得.来深圳、来华为当时确实是一种机缘,96年华为名气并不响,特别是在行业之外,偶尔一次我在同学家里看到一张华为人报,有几片文章印象至今很深:一篇是周劲写的欧洲考察心得,讲欧洲一个20-30人的小公司,所具有的那种全球化运作战略、能力和气度.一篇是唐东风写的被评为杰出员工受表彰后的感想.还有一篇名头很大“中央研究部知识产权处”,当时被这个名头吓了一跳.文中讲到华为当年研发累计投入 1.8亿人民币,更让我吓一个跟斗.我想当时清华大学一年科研经费也就1亿多点,这家公司什么来头,花的科研投入比清华还多?当时就有了兴趣.快毕业的时候,连连受挫,找工作跟当年大部分同学一样,希望留北京,但连续被联想、方正、科海、卫通等当时大名鼎鼎的公司录取后又告知要交几万块钱才能解决户口问题之后,想到了还有华为这样一家公司,给人力资源部寄了一份简历.没几天,一个深圳的电话,说某年某月某日有个副总裁来北京,面试一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跑过去了,是公司原副总胡红卫,他基本上没有问我什么问题,到是介绍了一下华为的情况,然后把人力资源经理田景琦叫了过来,当场就给了我一个“录取通知函”和入职操作指导.我一肚子犯嘀咕,这是不是一家骗子公司?怎么这样就算面试通过了?连工资有多少都没有机会问.之后一直到报到前,都有点怀疑,幸好有个本科的同学,在华为工作过,在向他咨询后了解到公司还是实实在在有的,才下了决心过来.总的说来,就是被一张华为人报“骗”来的.就这样懵懵懂懂到了华为,一开始新员工培训,纪律严明、严格,班车不会多等半分钟,之后是部门培训,大量的信息扑面而来.之后到了工作岗位上,给我分配的工作是ERP系统管理员兼DBA,虽然以前也搞过一些大系统,如兼职做过印度人的大型银行软件的客户化开发,但见到我们的ALPHA8200和我们的软件ORACLE,心里还是激动不已.IT的发展一日千里,10年前的技术与今天比,很多人可能没有体会了.那时比较落后,很多人也没有机会接触这种当时很先进的系统.我见到我们居然有2G巨大内存的“超级服务器”当时实在是佩服不已,为自己能做它的管理员而自豪,又为自己将来能不能玩转它而焦虑.我师傅王忠宁见到我就撂给我一本书《ORALCE ADMINISTRATOR GUIDE》,一寸半厚的英文书,愣是一周之内从头到尾看完并写了厚厚的读书笔记和一大堆不懂的问题,自此再也不怕厚厚的英文书.当时正好是公司ERP上线没多久,业务正在推行,系统极不稳定,每天的并发程序有一半是跑错的,系统还会动不动CRASH.我看完一本书后,在刚刚成为OneBookMan时,问题单就来了,有一个重要的××引入程序有时候跑得出来,有时候跑不出来.说实话,那时候对ERP、ORALCE、操作系统一切几乎还是一头雾水,而问题却已经传过来了,只好硬着头皮,摸索了好半天,终于明白了有一批数据在倒的时候,系统准出错.几万条数据,一条条试是不可能的,我就想出了用二分法,一批一批的试,完全手工动作,笨拙、费时、费力,做了几十遍,花了整整一天中午饭都错过了,终于定位到了其中一条数据,而后发现是数据超长而数据库定义的长度不够并且校验程序有BUG没校验出来.经过又返回去重复验证,证明找到的原因是正确的.当时真是心中大喜,几乎在完全不懂系统、不懂这个程序是做什么的、不懂程序处理的逻辑、不懂数据库的设计的情况下,把这个BUG定位出来并交回给ORACLE处理了.这是我上班后解决的第一个问题,至今我对这个问题本身还并不明白,呵呵.这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工作和读书不是一回事,工作是要解决问题的,是要产生结果和输出的.不管怎么样,能找到方法解决问题、能够有好的输出结果那就是成功.读书才追求的是慢慢读,读懂为止.那时的系统,真是岌岌而可危,公司的业务高速发展,业务也不断推行,系统的负荷越来越高,但系统却不是经常宕机,就是跑得如老牛般慢.我们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也是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水平不行体力补,大家兢兢业业背负责任,闯过种种难关,终于还是挺过来了.现在想想,还真是有点后怕的,稍有不慎真有可能全线崩溃.我也能理解有些大企业,为什么倒起来那么快了.现代的组织,经常是高度复杂的组织,就象生物一样,低等的蚯蚓断成两段,照样生存.而高等的人,身上戳个小小的洞可能得毙命.高度复杂的组织,就象人体一样,内部小小一块地方如果出关键问题了,组织可能崩溃.要保证不崩溃只有两条路:1)组织本身的设计和流程的设计高度科学、冗余和足够的制度性反应机制,这是西方国家的强项,他们的公司历一百年不倒,是有强大的内在因素的.2)依靠组织内每一个最小单元的高度的负责、警觉.虽然我们多年来一直在强调第一种能力的培养,但我们天生缺少这样的土壤和基因,因此第二种能力变得十分重要,虽然这不是最好的办法."}.E-头两年的工作中,我们水平很低,体力劳动很多,有一段时间,我一上班就得高度紧张地盯着系统,不停地干预,系统才能跑下去.一会儿系统进程死了,一会儿空闲进程多了要杀掉,一会儿表空间不够了要扩展,一会儿用户提交了不合理的并发程序要中止...有一段时间,我成了热线兼现场支持,一天接50-80个电话,接了电话到处跑.之后我们做了很多改进工作,升级了系统硬件、写了自动脚本,成立了专门的热线等等,这期间我慢慢懂得了一个道理,一个大的复杂系统要成功的管理好,没有绝招,依靠的只是一点一滴持续不断的改进和努力.有一度由于压力过大,也使我精神高度紧张,到了比较神经质的地步,有一段时间,一听到CALL机响,甚至是电视广告里的“摩托罗拉寻呼机,随时随地传信息”中的BP声,我的心跳就不由自主加速,喉咙发干.有一次去香港出差,从出发开始就一直惴惴不安,生怕系统出问题,结果刚到香港住进酒店,一个电话就来了,说系统崩溃了.我立即打国际长途叫赵×赶紧去处理,过了几分钟,赵回电话绝望地说,他以最快速度赶到一号楼,进了电梯刚走到一半,喀嗒停电了,电梯卡在中间半个多小时,祸不单行,当时那种感觉真是“农夫内心如汤煮”啊.最后过度紧张使得我想逃避,导致我提出了辞职.所幸那时候的领导袁总和郭总,开导我多次,我逐渐有所缓解,然后慢慢开始理解了什么叫大将风度.做我们这一行,要如履薄冰、但也要有点临危不惧的精神.工作紧张,但心情要避免无谓的紧张.后来我们的ERP系统、IT 数据中心,又出现过多次危险情况,淹过水、着过火,而我们最终都能够化险为夷.工作并不只有艰苦和繁琐,有时候,乐趣也不期而至.当时我们的数据库总是出ORA-1555错误,严重影响系统的运行,我多天努力、百思而不得其解.现在的管理员可能会想,这不是一个小问题吗,但那时网络还没现在这么发达,什么东西一GOOGLE都出来了,我找了大量的资料,苦苦思索,最后终于灵光一现,象拼藏宝地图一样拼出了逻辑严密的解释和解决方案,我记得当时是深夜,内心偷着乐的感觉。

华为牛人在华为工作十年的感悟(三)

华为牛人在华为工作十年的感悟(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往是自己能力和心态进步比较快的阶段,而有时候工作一切都已摆平、风平浪静,可以悠哉游哉的时候
,半年过去,发现自己一无所获,毫无建树,其实内心深处更加焦虑和痛苦.我后来总结过很多管理工作
的要点和戒律,也总结了一句话,叫做“成功人士就是经常成功地跟自己过不去的人士”.
不胜佩服.于是就去想他为什么会这样判断和决策,背后做的功夫是什么,慢慢地自己处理类似问题的
思路也比较开阔了.另外、别人在管理中犯的错误,也是自己学习的好机会,自己犯错误自己是不容易
觉察的,但别人犯错误自己可以觉察,然后可以警醒自己避免类似错误.
后来,做数据中心经理、技术支持经理、IT基建经理、系统运作副总监,变做边学,做团队管理、
幸公司及领导给了我这样的土老冒充分的信任.这些事我的体会是:只要你心无旁骛,目标单纯,就是想
把这个事情搞好,并且持续地、啥都不计较地、傻傻地去推动,内心无愧,一时可能会有工作失误,一时
可能会得罪人,可能会有人不理解,但长远来看还是会得到公正的承认的.
公司快速发展和扩张,由于工作业绩还过得去,很快就被提拔为小主管了,一开始觉得做主管也没
!当时相当佩服郭总的魄力,记得他要做大笔花钱的决策时,常说的一句话是“牛都杀了,还在乎牛毛?!
”.很久以后,郭总有一次提到,徐家骏这个人工作还是蛮执着的.后来我的职位不断地得到了提升.之
后我负责了很多重大的项目,往往涉及重大的投资,几百万、几千万,这些年来总共给公司花掉好几个
亿.这中间技术方案制定,也有被忽悠了的.甚至重大项目投标时,有供应商恶毒的投诉诬蔑我的事,所
郁闷,但系统还在我手里,能等着它死吗?我还是一如既往的瞎咋呼,但也改进了一点,拿出了方案.郭总

企业家心得我去华为学到的八件事

企业家心得我去华为学到的八件事

企业家心得:我去华为学到的八件事华为,世界财富500强中唯一没有上市的公司,26年的艰苦奋斗,以1000倍的速度飞速扩张,年营业收入400亿美元,15万人的团队,他们敏锐执着、富有激情、卓有成效地工作,他们到底凭的是什么呢?五月底,正和岛组织部分岛邻到华为参观学习,终于有机会走近华为,感悟华为。

1987年的时候,创始人任正非已经43岁,在深圳创建了华为公司。

这家后来让世界巨头都怵三分的企业,当时的注册资本20000元,还是任正非自己筹资而来。

但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华为在200 2年销售额突破100亿元大关,2008年突破1000亿元大关。

到了20 12年,华为的年销售额达到了惊人的2202亿元。

同时这一年华为宣布利润突破154亿元,这还不包括准备另外用来发放员工奖金的125亿元“红包”。

而同样是这一年,华为的研发费用高达299亿元,是中国许多顶级企业的年产值。

华为是中国企业实现国际化的一面标志性的旗帜,华为模式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对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的看法,那么它的成功靠的是什么呢?一、文化:大家普遍认可的华为成功最大因素是华为的文化,华为是中西文化结合的,多元、包容、和谐的普世价值观。

正如任正非所说:“人类所占有的物质资源是有限的,总有一天石油、煤炭、森林、铁矿会开采光,而唯有知识会越来越多,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

”企业文化实际上就是企业沉淀的集体人格,去到华为参观,每个员工脸上都洋溢着自信、低调、谦和以及蕴藏于内心的激情,这是别人无法复制的竞争力。

2002年是华为比较艰难的时刻,我们看到华为当年的年会视频,任正非召集一万多名员工、供应商、客户等参加年会,会上员工高昂的士气让人震惊,而更令人震惊的是,整个活动过程里没有一个人的手机铃声响起,厕所里也没有发现烟头,这在一般的企业是难以想象的。

任正非的人生经历使他懂得人性,能把握人性的弱点,招招打中人的要害。

企业文化展现到员工的执行层面,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华为早期的“狼文化”、“床垫文化”、“激情文化”等等。

华为员工的奋斗故事

华为员工的奋斗故事

华为员工的奋斗故事华为,作为我国科技领域的一面旗帜,凭借其领先的技术和创新能力,在全球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华为的成功离不开背后无数员工的辛勤付出和奋斗精神。

本文将讲述华为员工的奋斗故事,分享他们在追求卓越、团队合作、成长路径等方面的经验和感悟。

一、华为公司简介华为成立于1987年,是一家以信息和通信技术(ICT)为核心的全球领先企业。

公司业务涵盖电信网络、企业网络、消费者终端等众多领域,为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运营商、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创新且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二、华为员工的奋斗精神1.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华为员工在工作中始终保持严谨的态度,追求技术上的卓越。

他们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以满足公司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2.团队合作,共同成长华为员工注重团队合作,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他们积极参与跨部门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共同为实现公司目标而努力。

3.积极应对挑战,迎难而上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和各种困难挑战,华为员工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迎难而上,勇于创新,为公司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三、华为员工的成长路径1.专业技能提升华为公司重视员工的职业技能提升,为员工提供丰富的培训资源和实践机会,帮助员工在专业领域不断成长。

2.跨部门交流与合作华为鼓励员工进行跨部门交流与合作,以便了解公司业务的全貌,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为公司的多元化发展提供支持。

3.国际业务拓展华为员工积极参与国际业务拓展,为公司在全球市场的布局提供有力支撑。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四、华为公司对员工的关爱与支持1.良好的企业文化华为公司秉持“客户第一,奋斗者为本”的企业文化,为员工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工作氛围。

2.丰富的员工福利华为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福利,如员工宿舍、食堂、健身房等生活设施,让员工在工作之余能够享受到舒适的生活环境。

3.完善的培训与发展体系华为设有完善的培训和发展体系,为员工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助力员工实现个人和事业的全面发展。

华为牛人在华为工作十年的感悟(二)

华为牛人在华为工作十年的感悟(二)
那时的系统,真是岌岌而可危,公司的业务高速发展,业务也不断推行,系统的负荷越来越高,但系
统却不是经常宕机,就是跑得如老牛般慢.我们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也是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水平
不行体力补,大家兢兢业业背负责任,闯过种种难关,终于还是挺过来了.现在想想,还真是有点后怕的,
稍有不慎真有可能全线崩溃.我也能理解有些大企业,为什么倒起来那么快了.现代的组织,经常是高度
要扩展,一会儿用户提交了不合理的并发程序要中止...有一段时间,我成了热线兼现场支持,一天接50
-80个电话,接了电话到处跑.之后我们做了很多改进工作,升级了系统硬件、写了自动脚本,成立了专
门的热线等等,这期间我慢慢懂得了一个道理,一个大的复杂系统要成功的管理好,没有绝招,依靠的只
一样,简直可以跟鲁迅写给许广平的“情书”相媲美,尽是革命理想,没有点花前月下.....还有一次,
我们的EMAIL系统突然出了故障,大量的来信收不到.那时是华为开拓海外市场的初期,海外还根本没有
什么公司网络,所有的一切都是靠EMAIL和国际长途,天象塌下来一般,我们跟主管国际市场的徐直军汇
报、最后向老板汇报请示是否应该报公安,因为当时的故障现象很象DDOS攻击.系统停了整整七天,我
们请了各路专家,日夜攻关,试了N个方案,大家象大禹治水一样过家门而不入.最后还真找到了一个木
马“冰河”的攻击,但却发现不是根本原因,故障依旧.最后一天晚上,我与阿韦坐在科技园一号楼冰冷
的网络机房,看着系统一封一封的邮件,连接了,又中断了,一筹莫展,濒临崩溃.我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
要如的紧张.后来我们的ERP系统、
IT数据中心,又出现过多次危险情况,淹过水、着过火,而我们最终都能够化险为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得知@李开复老师也得了癌症,翻了翻他的微博,更觉得所谓“成功”真的不那么重要了。

原来没生病时的我距离成功也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但也许生病就是老天在提醒我,该好好思考一下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究竟是为了什么。

确诊绝症后,看了一些历史书,更觉得是非成败转头空,对我最重要的还是爱情亲情、无非妻儿老小。

我并不觉得现在停下来思考一下人生、放慢脚步就是堕落;我也绝不会因为得了绝症就去信什么宗教,虽然也看了一些佛经,受益匪浅,但我并不觉得那就是消极;中国文化教化众生无非三样:得意时信儒、失意时信道、绝望时信佛,这让我想起八十年代末乐坛流行的西北风——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不在五行中;我相信读历史和哲学越多的人,就越不会去信什么宗教,大哲学家罗素就是个例子,他还专门写了本书叫作“为什么我不是基督徒”。

这段时间也外出讲讲课,把我英国学习工作获得的西方思想观念、以及中国企业进军海外的工作经验结合并总结出来,分享给那些正在拓展西方高端市场、又缺乏和西方高层CXO沟通经验的企业,分享给那些认为自己的产品不错却总也没能在西方市场牢牢站稳脚跟的中国企业。

我讲的不是英语课,而是西方人生活做事做生意的思维观念课,是中国人规划产品设计产品与西方市场如何交汇的营销课。

讲课这些事情纯当友情赞助、广结善缘吧。

不争,或许获得的会更多。

如果我能多活些年头,我最乐意做的事情应该是,学贯中西、知行合一,分享更多的人生经历和工作经验。

这些天北大同学、华为同事请我吃饭聊天,把我的时间订得满满的,每天晚上都有,甚至周末的一天要分两三场,说明一样事情,朋友们对我的态度并不是我是否取得了成功,幸甚幸甚!在路上(三)思考人生
昨天和儿时的朋友谈到年轻人的发展,如果我们今年才大学刚毕业,千把块钱月薪,面临如此高的房价,如何生存如何发展,将面临多么巨大的压力,简直不可想象。

我突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大学应届毕业生该如何择业,是去高薪的大公司,还是去个中小企业?过个七八年,往往混出头成为一方诸侯的,基本都是中小企业里摸爬滚打、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人,而刚毕业就风光的拿到月薪一万以上的大企业里的小螺丝钉,基本七八年后能成为一个很会保护自己不受磨损的油滑螺丝钉,面对北上广几百万的房子依旧是望洋兴叹。

小企业的老板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压力由不得下属混日子、也搞不起官僚,有能耐的人很快会得到提拔;而已经发展起来的大企业,既得利益阶层、官僚风气已然形成,小职员想跨进这个利益圈子是很困难的,刚毕业的应届生大部分精力如果放在业务上往往不如那些政治上敏感的人发展得好,最终往往IQ高的人把大部分精力用来学习如何去做一个少被磨损的螺丝钉。

从世俗的眼光去论断“成功”,基本上是这样的,十年后成功的往往是一开始进了“发展中”developing 的小企业并和小企业一起成长的创造者(或者说创业者),而刚毕业就进入“发达”developed 的大企业的人往往难于超越螺丝钉。

在路上(三)思考人生
发展好坏也与读书多少并不成正比,读书多的人千万不要抱怨,也许是因为你没有做到知行合一、也许是因为你的发展潜力还在后头,要耐得住寂寞,板凳要坐十年冷,是有道理的,我的板凳还没坐到十年,很不幸的生病了,苦笑一下,这也没什么:) 要说读书多,我可以不谦虚的说,我是儿时同学中读书最多的,但令我真心佩服的,却是和我从幼儿园一起长大的一位好友。

前些天在上海和他晚饭,聊起许多往事。

98年他开始北漂,从月薪600、家寄200、存200、房租80、生活费120,到现在近3万人企业的副总裁,中间把微软、IBM、SUN、听说过的、没听说过的认证都考过了,一路走来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

有人曾问我他是否跳过很多次槽,实际上,他是连续十五年一直在同一家公司直至做到副总、公司上市。

我要他一定把这些写下来,他若不写,我得帮他写!我想,在他自己看来,成功与否也不那么重要,只是脚步停不下来而已。

饭前饭后,朋友间相互关照的无非还是祝福健康、多保重身体,至于所谓成功,在朋友间毫无意义,重要的是,多年以后,我们都有了人生的阅历和自信,这
就足矣!
在路上(三)思考人生
我现在看待成功与否,真的不重要了,也许是我体会到了一点点什么叫作“在于过程而不在于结果”。

结果无非是殊途同归,分解成无机物分子而已,难道有谁能亲眼见证霍金的《Grand Design》吗?所以,我在病中写那篇博客“我们从哪里来——霍金《大设计》”,也无非是读书过程中的一种喜悦吧。

在路上(三)思考人生
我相信功到自然成,这句话也从另一所谓“成功”的同学身上得到印证——大学斜对门宿舍的刘老大,我们就是这样叫着叫着,就把他从一个小程序员叫成了某个上市公司的老大。

从前大学时从没看到刘老大写书法,印象中他好像从没拿过毛笔。

近一年,看到他不时的在微博上发一两幅练习的行书草稿,已经很“兰亭”了,猜得出他在事业上的突飞猛进。

因为,书法写的不是字,是境界!周日中午吃饭,我和他还聊起书法的心得,聊到魏晋书风的飘逸、唐楷的严谨、宋草的大气,聊到书法也是历史政治的体现,聊到刘老大对颜真卿叔侄政治觉悟和书法境界的钦佩。

的确,古人留下太多令我们后辈景仰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历史,更是艺术、更是民族的气节,刘老大之所以认为颜真卿书法高于王羲之,我想,更多的是因为中唐以降朝中无人,颜真卿80多岁挂宰相替唐朝收拾安史之乱的残余孽党,是因为颜真卿长兄、长侄守城抗击安禄山宁死不屈以身殉国。

如果您也了解到这些艺术中的民族气节和历史故事,相信您也会把颜真卿的书法列在魏晋逃避现实的文人艺术之上,而为上上品。

这里顺便贴一幅刘老大那天早上胡乱写的东西,阿万说,看得出来那天早上刘老大的心不静。

在路上(三)思考人生
这些天在北京办些事情。

又是一年新生季,北京总是以她最宜人的风和日丽迎来新生,又以她最诡孓的酷暑暴雨送走毕业生,似乎正是校园纯真美好和社会波磔险恶的真实写照。

上周六下午,北大同学邀请我还有从江苏赶来的同宿舍同学聚聚。

等候间歇,来到未名湖边消磨时间,听着儿时好友一起常听的20年前的老歌,和同舍同学相约在20年前常走的小路上,那年有盘专辑叫《没有围墙的校园》,青春万岁!友谊万岁!
在路上(三)思考人生
说不尽的往日情怀,怀念大学在北京的热热闹闹,也怀念博士期间在英国一个人的冷冷清清。

那时曾经染上一点烟瘾,其实我完全没有烟瘾,我很少把烟吸进肺里。

记得在Ipswich工作的时候,每天下班我总是开车绕城到另一头的超市去买点东西,吃完晚饭在门口五个出口的转盘马路牙子上抽根烟,巡警也无聊到没事找事的过来察问我一句是否真的住在这里,好让自己不那么无所事事,也顺便证明一下这个星球上除了他之外,我的确是另外一个活物。

一来二往变得熟了,每天他都把警车停在我面前和我聊上两句,哎,两个孤独的老男人!那个时候,我真的太了解那句话的真谛——哥抽的不是烟,是寂寞。

说真的,烟不是用来抽的,是心里空洞时用来夹在指间好让心里有所事事用的。

记得十年前在墨尔本的一个国际会议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去那里讲论文,从伦敦到墨尔本连续40个小时的辗转飞行,时差令我无法入眠,住在凄冷的小酒店里,靠近南极的7月正值冬季最寒冷的时节,心里幽幽的填了首词。

十年后的9月,心里怀着妻儿来到故地,再次看到那年梦里温暖阳光下的湖水荡漾,于是在这里还个愿,心里画了个圆。

【风入松】
又见昆明湖桥舟,
碧波影万寿。

极目柳岸绿婆娑,
八百米长廊尽头。

缗蛮花香依旧,
一如别时曾游。

小帘独卧向华胥,
梦阑夜未休。

隔云问天曾记否,
那日鱼雁笔墨稠。

雅水寒,逝斯忧,
能几时,赴中秋?
在路上(三)思考人生
十年弹指一挥间,又是十年。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人生就是一个又一个三百六十五里路。

那首歌写得真好——三百六十五里路呀,从故乡到异乡,
三百六十五里路呀,从少年到白头,
三百六十五里路呀,越过春夏秋冬,
三百六十五里路呀,岂能让它虚度!
在路上(三)思考人生
魏延政于广东顺德2013.9.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