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荧光光谱仪

合集下载

原子荧光光谱仪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原子荧光光谱仪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原子荧光光谱仪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前言原子荧光光谱仪是一种高精度的仪器,具有高灵敏度、高准确度和高选择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制药等领域。

为了确保仪器的正常工作和使用者的人身安全,需要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和保养规程。

安全操作规程1. 仪器操作前准备在进行仪器操作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检查仪器是否正常运行,在开机前确保电源已经接好。

2.检查仪器表面是否清洁,避免进入杂物。

3.确认所需试剂和耗材是否齐备,避免操作中因为耗材不足造成的损坏。

4.穿戴好实验服和防护手套等安全装备。

5.避免戴手镯、项链、手表等饰品,确保安全。

2. 仪器操作时注意事项1.操作仪器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不可随意更改参数,避免因误操作造成的损坏。

2.操作人员应当居中操作、注意稳定,不可从事非操作性行为以免不慎碰到仪器。

3.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技能和知识,严密关注仪器运行情况并做及时记录。

4.当要预热火焰炉等部件时,不要将手或其他物品靠近火焰,以免被烧伤。

5.在更换元素灯时,应注意灯泡是否紧密固定,防止灯管脱落砸碎。

3. 操作后的处理1.操作完毕后,需要清理仪器表面和内部环境,以免残留杂物影响下次使用。

2.关闭仪器及附属设备电源,断开仪器电缆等,同时做好操作记录。

保养规程1. 仪器日常清洁仪器日常清洁应严格按照操作说明。

清洗时首先关闭电源,使用专门的清洁液和软布进行清洗,避免过度擦拭留下划痕。

2. 元素灯的使用与保养1.元素灯是常见的易损件,使用时要注意避免灯管落地砸碎。

2.更换元素灯时要注意定位,避免出现灯管倒装。

3.定期清洗灯座,避免灯座与灯管之间产生渣滓影响工作效果。

4.定期检查灯泡的固定情况,调整灯座以维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3. 仪器的定期检修定期检修是保养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步。

对于原子荧光光谱仪而言,定期检修可以有效预防各种机件故障,提高仪器使用寿命,同时维护仪器的工作质量。

在检修过程中,需要通过以下工作:1.清洁调整仪器各个部位的机构和管路。

原子荧光光谱仪使用注意事项 光谱仪如何操作

原子荧光光谱仪使用注意事项 光谱仪如何操作

原子荧光光谱仪使用注意事项光谱仪如何操作1、在开启原子荧光光谱仪前,确定要注意先开启载气。

2、检查原子化器下部去水装置中水封是否合适。

可用注射器或滴管添加蒸馏水。

3、确定注意各泵管无泄露,定期1、在开启原子荧光光谱仪前,确定要注意先开启载气。

2、检查原子化器下部去水装置中水封是否合适。

可用注射器或滴管添加蒸馏水。

3、确定注意各泵管无泄露,定期向泵管和压块间滴加硅油。

4、试验时注意在气液分别器中不要有积液,以防液体进入原子化器。

5、在测试结束后,确定在空白溶液杯和还原剂容器内加入蒸馏水,运行仪器清洗管路。

关闭载气,并打开压块,放松泵管。

6、从自动进样器上取下样品盘,清洗样品管及样品盘,防止样品盘被腐蚀。

7、更换元素灯时,确定要在主机电源关闭的情况下,不得带电插拔灯。

8、当气温低及湿度大时,Hg灯不易起辉时,可在开机状态下,用绸布反复摩擦灯外壳表面,使其起辉或用随机配备的点火器,对灯的前半部放电,使其起辉。

9、调整光路时要使灯的光斑照射在原子化器的石英炉芯的中心的正上方;要使灯的光斑与光电倍增管的透镜的中心点在一个水平面上。

10、氩气:0、2~0、3之间。

11、关机之前先熄火,换灯之前先熄火,退出程序时先熄火。

—专业分析仪器服务平台,试验室仪器设备交易网,仪器行业专业网络宣扬媒体。

相关热词:等离子清洗机,反应釜,旋转蒸发仪,高精度温湿度计,露点仪,高效液相色谱仪价格,霉菌试验箱,跌落试验台,离子色谱仪价格,噪声计,高压灭菌器,集菌仪,接地电阻测试仪型号,柱温箱,旋涡混合仪,电热套,场强仪万能材料试验机价格,洗瓶机,匀浆机,耐候试验箱,熔融指数仪,透射电子显微镜。

原子吸取光谱仪由于精准、简便灵敏广泛用于冶金、地质、采矿、石油、轻工、农业、医药、卫生、食品及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常量及微痕量元素分析行业中。

安装原子吸取光原子吸取光谱仪由于精准、简便灵敏广泛用于冶金、地质、采矿、石油、轻工、农业、医药、卫生、食品及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常量及微痕量元素分析行业中。

原子荧光光谱仪安全操作规定

原子荧光光谱仪安全操作规定

原子荧光光谱仪安全操作规定
前言
原子荧光光谱仪是一种精密的实验装备,为了保障实验室的安全,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顺利进行,本文档规定了在使用原子荧光光谱仪时应该注意的安全操作规范。

准备工作
在进行任何实验之前,务必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确认实验设备完好无损。

2.熟知原子荧光光谱仪各部分的名称、作用及操作方法。

3.确保实验室有足够的通风设备和火灾防护设备,并熟知其
使用方法。

4.穿戴实验必备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实验室制服、安全鞋、
手套、护目镜等。

操作规范
1. 实验室安全
1.原子荧光光谱仪的操作应该在专门的实验室内进行。

2.实验室内应该保持清洁,并定期进行卫生清理。

3.禁止在实验室内吸烟或食用食物。

4.实验室内禁止饮酒和饮水,以防止误饮实验用品。

原子荧光光谱仪的构造

原子荧光光谱仪的构造

原子荧光光谱仪的构造原子荧光光谱仪(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er,AFS)是一种用于分析和检测元素的仪器。

它利用原子或离子在能级之间跃迁时所发出的特定波长的荧光,通过测量荧光强度来定量分析样品中的元素含量。

下面将详细介绍原子荧光光谱仪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一、构造原子荧光光谱仪的主要构造包括光源系统、进样系统、光学系统、检测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

1. 光源系统光源系统是荧光光谱仪的能量源,通常采用中心电源由高频电源变换为高压电源用于产生放电。

典型的原子荧光光谱仪中常用的放电源有电极放电源和石英管放电源。

(1)电极放电源:电极放电源是将放电电极形成的间隙“冲击”产生放电的方式,利用电极间放电产生的浓缩电子云注入贫电子区使得翻转速度提高。

(2)石英管放电源:石英管放电源是利用光源辐射能短距传导至石英管套内导电液体时使导电液电离产生放电并放大的过程。

2. 进样系统进样系统的功能是将待分析样品引入到分析仪器中,并对样品进行预处理。

常用的进样方式包括:震荡进样、喷雾进样、气雾进样等,其中气雾进样是最常用的方式。

(1)震荡进样:震荡进样是将样品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通过振荡将样品溶液流入到喷射室,再通过离子喷雾头将离子喷到石英管中,进而电离产生原子,并通过石英管送入荧光腔。

(2)喷雾进样:喷雾进样是将样品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通过超声波将样品分散形成细小液滴,并通过加热使液滴蒸发,最终得到溶质以固体形式留在平皿中,进而送入分析设备。

(3)气雾进样:气雾进样是将待分析的液体样品通过高速气体喷雾器产生致密雾,再通过气体分子的碰撞使液滴在固体附近做辐射分析。

3. 光学系统光学系统是原子荧光光谱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荧光腔、单色器、检测器等。

光学系统的功能是将荧光信号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1)荧光腔:荧光腔是原子荧光光谱仪的核心部分,它是用于原子或离子发光并收集发光信号,从而进行荧光分析的装置。

原子荧光光谱仪使用说明书

原子荧光光谱仪使用说明书

原子荧光光谱仪使用说明书一、概述原子荧光光谱仪是一种用于分析元素组成的仪器。

本使用说明书将详细介绍原子荧光光谱仪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维护保养等内容,以帮助用户正确操作仪器,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仪器结构和参数1. 仪器结构原子荧光光谱仪主要由以下组件构成:- 光源系统:提供激发原子的光源,通常采用气体放电或电子束加热的方式。

- 光学系统:包括透镜、光栅等光学元件,用于对激发产生的光进行分析和检测。

- 信号采集系统:负责检测、放大和转换光信号,输出相应的信号。

- 数据处理系统:接收信号采集系统输出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生成测试结果。

- 控制系统:用于仪器的操作控制和参数设置。

2. 仪器参数- 光源功率:XX W- 光学分辨率:XX nm- 波长范围:XX nm- 信噪比:XX dB- 重复性误差:XX%- 分析元素范围:XX种元素- 最小检测限制:XX ppm三、使用步骤1. 准备工作- 确保仪器与电源连接正常。

- 打开仪器,待其预热至工作温度。

- 检查光源和光学系统,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 确保仪器的环境温度适宜,避免影响测试结果。

2. 仪器操作- 启动控制系统,设置所需的测试参数,如元素选择、波长范围等。

- 准备样品,将其放入样品曝光室中,并保持室内的干燥、洁净。

- 在仪器的菜单中选择所需的测试模式,如单元素测试、多元素测试等。

- 点击“开始测试”按钮,仪器将自动完成测试过程并输出结果。

3. 数据处理与分析- 仪器将测试结果以数据的形式呈现,用户可选择将数据导出到计算机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

- 使用数据处理软件,如Excel等,对结果进行曲线拟合、峰值分析等操作。

- 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样品中所含元素的浓度,并进行相应的判定。

四、注意事项1. 使用前的准备工作必须完成,确保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 操作过程中应避免撞击仪器,以免造成损坏。

3. 样品处理过程中需保持环境干燥、洁净,避免杂质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原子荧光光谱仪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20240921

原子荧光光谱仪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20240921

原子荧光光谱仪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20240921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a.打开仪器电源,确保与电源连接可靠。

b.检查并确保仪器的气体供应充足,如氩气、氮气等。

c.检查并确保仪器的冷却系统正常工作,如液氮冷却系统。

2.校准仪器:a.打开仪器软件,并选择对应的仪器型号。

b.进行背景校准,即在无样品的情况下,检测背景噪音并进行校准。

c.根据需要,进行电流、电压等参数的校准,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

3.准备样品:a.将待测样品准备好,样品可以是液体、固体或气体。

b.根据需要,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如稀释、酸化等。

c.将样品移入样品室,并通过仪器软件连接样品室。

4.开始测试:a.设置仪器测试参数,如波长范围、积分时间等。

b.点击开始测试按钮,仪器将开始对样品进行分析。

c.观察仪器软件界面上的结果显示,如曲线图、峰值浓度等。

5.结果分析:a.根据测得的光谱结果,进行元素浓度的计算。

b.对比标准参考物质的光谱结果,确定样品中元素的化学状态。

6.数据处理:a.将结果保存到本地计算机或数据库中。

b.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图表绘制等进一步处理。

注意事项:1.仪器操作前,应仔细阅读仪器的操作手册,并按照手册中的要求进行操作。

2.在操作仪器和接触样品时,应戴上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眼镜等。

3.样品室应保持清洁,并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

4.样品的选择和制备应符合实验要求,避免对仪器造成损坏或污染。

5.仪器的维护和保养应定期进行,包括清洗光学系统、校准仪器参数等。

6.仪器使用完毕后,应关闭电源和气源,进行仪器的彻底关闭和清洁。

原子荧光光谱仪结构

原子荧光光谱仪结构

原子荧光光谱仪结构
原子荧光光谱仪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 光源:原子荧光光谱仪通常使用持续的激光光源来激发样品中的原子,常见的光源包括氩离子激光器、氦氖激光器等。

2. 光路系统:光路系统用于将激光光束引导到样品上,并将样品发出的荧光信号收集到探测器上。

光路系统包括镜片、光纤、透镜等光学元件,以及用于调节光路路径和方向的光学支架等。

3. 采集探测系统:采集探测系统用于接收样品发出的荧光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

常见的探测器包括光电二极管(PD)、光电倍增管(PMT)等。

4. 信号处理系统:信号处理系统用于放大、滤波、调节和处理探测器输出的电信号。

该系统主要由放大器、滤波器、模数转换器等电子元件组成。

5. 数据处理和分析系统:数据处理和分析系统用于接收信号处理系统输出的电信号,并进行数据处理、光谱分析、峰位拟合等操作。

这部分通常由计算机软件完成。

总体而言,原子荧光光谱仪的结构相对复杂,需要多个组件的精确配合和控制,以实现对样品中原子的激发和荧光信号的测量和分析。

原子荧光光谱仪 汞灯点亮

原子荧光光谱仪 汞灯点亮

原子荧光光谱仪是一种用于分析样品中元素含量的仪器。

汞灯点亮步骤如下:
1. 准备两支灯,将它们互换灯后进行试验。

互换灯后,需要改变灯的参数(不同型号的灯,电流、负电压、原子化器炉高度都是不相同的,炉高度也要重新调整)。

2. 验证灯是否有问题:汞灯可能需采用点火或摩擦静电点亮。

先判断汞灯的好坏,如果汞灯点不亮,可以用摩擦起电的方法点亮汞灯,用皮革、A4纸、海绵等等摩擦灯外壁产生静电,或用废打火机(已经用完,没有液化气了,没有明火就可以)的火花靠近汞灯玻璃处。

调整汞灯位置,并用校正器校正汞灯光斑(如果灯丝是亮的,要拨下灯丝电源插座,在原子化器下面的挡板里面),对准校正器的中心十字处。

3. 调整空心阴极灯位置拔掉原子化器的电源插头(在炉子挡板里面),打开主机。

将调光器放在石英炉原子化器上,调节原子化器高度旋钮,使调光器上十字线中。

原子荧光光谱仪安全操作保养规程

原子荧光光谱仪安全操作保养规程

原子荧光光谱仪安全操作保养规程前言原子荧光光谱仪是一种常用于元素分析的仪器,其精度和灵敏度极高,能够分析样品中微量的元素含量。

然而,由于其在使用过程中涉及到高温、高压、有毒化学物质等危险因素,需要进行安全操作和正常维护。

本文将介绍原子荧光光谱仪的安全操作和保养规程。

安全操作一、培训与借用1.在使用原子荧光光谱仪前,必须接受相关的操作培训培训,包括仪器操作流程、安全措施、紧急处理方法等。

2.在借用仪器时,必须填写借用单并签署安全协议,保证正确使用仪器,遵守相关安全规定。

二、准备工作1.使用原子荧光光谱仪工作前,必须确定实验室内的通风状况,保持空气流通。

同时,应检查仪器各部分是否完好,包括气路、电路、冷却水路等。

2.准备试样时,必须安全操作,遵守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

3.准备好所需的物料和试剂,检查各试剂的标签是否明确,必要时应储存在规定的地方。

三、使用过程1.操作人员在操作原子荧光光谱仪前,应清洁手部,并佩戴安全防护手套,保证操作设备的安全。

2.仪器操作过程中,必须保持仪器稳定,避免不必要的撞击和震动。

3.仪器操作中,要经常检查各部位连接口,并定期清理各部位积累的物质。

4.在进行高温、高压操作时,必须合理选择仪器和试样的适用温度和压力值,避免超负荷工作。

5.在仪器操作中,禁止使用禁用、损坏的仪器或不合格的材料。

四、结束操作1.操作完成后,必须先关闭气源,并依次关闭试样进气阀、冷却水、电源以及仪器电源开关。

2.对仪器进行定期维护,保证仪器长期稳定运行。

3.对剩余试剂和危险废物进行妥善处理,保管好试样和仪器。

保养规程一、外部清洁1.定期用干布或湿布对仪器外部进行清洁,不可使用酸、碱等有腐蚀性物质。

2.对仪器馈铜管、电极、喷油器等容易積累污垢的部位应当经常性地进行清洁和检查。

二、内部清洁1.在试样与样品自动进样时,会产生废弃物,将废料清除干净。

2.凝析水会留存在光路耗材和氩气气体内,因此必须定期进行清洁。

系列原子荧光光谱仪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系列原子荧光光谱仪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系列原子荧光光谱仪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1. 引言原子荧光光谱仪是一种常见的分析仪器,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学、环境科学等领域。

为了确保原子荧光光谱仪的正常运行和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本文将介绍系列原子荧光光谱仪的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2. 安全操作规程2.1 准备工作在操作原子荧光光谱仪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确保操作仪器的环境符合安全要求,如通风良好、无易燃物等。

•确认操作人员已经了解仪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并具备相关的操作培训证书。

•确保仪器已经接入电源并稳定运行。

2.2 开机前的检查在启动原子荧光光谱仪之前,需要进行以下检查:•检查仪器各部件是否完好,如电源线、开关、键盘、显示屏等。

•检查气源是否正常,并确保气源连接处无泄漏。

•检查荧光光谱仪的标准溶液是否充足,如不足应及时补充。

2.3 仪器开机启动原子荧光光谱仪时,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按下电源开关,等待仪器启动。

2.确认启动界面显示正常,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联系维修人员。

2.4 仪器操作在进行原子荧光光谱仪的操作时,需要遵循以下规程:•操作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手套、安全眼镜等。

•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样品处理和进样。

•操作人员应确保样品进样区域的清洁,并及时清理可能引起污染的部件。

•操作人员应注意操作仪器时的稳定性,避免碰撞或摔落。

2.5 仪器停机停止使用原子荧光光谱仪时,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关闭仪器的电源开关。

2.断开仪器的电源线。

3.清理仪器的工作区域,保持整洁。

3. 保养规程为了延长原子荧光光谱仪的使用寿命和保持其正常性能,需要进行定期的保养工作。

3.1 清洁定期清洁仪器是保持其运行稳定和准确性的关键。

以下是清洁原子荧光光谱仪的步骤:•使用干净的软布轻轻擦拭仪器的外壳和显示屏。

•使用专门清洁溶液清洁仪器的外部和内部部件,如进样器、样品杯、光路等。

•清洁过程中禁止使用有机溶剂和腐蚀性溶液。

3.2 校准定期进行校准是保证原子荧光光谱仪分析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步骤。

原子荧光光谱仪-4

原子荧光光谱仪-4

原子荧光的类型
d)敏化荧光:给予体吸收辐射成为激发态, 该激发态原子与受体碰撞,将能量传给受 体,使之成为激发态并去激发,从而发射 荧光。 • 大多数分析涉及共振荧光,因为其跃迁几 率最大且用普通光源就可以获得相当高辐 射密度。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的范围
定量关系
If =kc
测定元素:As、Sb、Bi、Se、Ge、Pb 、Sn、Te、Hg、Cd、Zn
ICP的区域分布
ICP炬焰的结构
• 感应区:在ICP炬焰的最下部感应线圈的中 心,它有一个明亮的焰心,白色而透明。 该区是高频电流形成的涡流区,也是温度 最高区(10000K) • 观测区:距感应区7-8cm,温度6500-8000K, 连续光谱背景较弱,同时又有足够的温度 使待测元素原子化和激发,因此线背比最 大,是光谱分析常用的观测区。 • 尾焰区:在最上方,温度3000K,不稳定,
应用
• ICP-AES测定饮用水中金属离子的浓度是最 简单快捷的方法,只需加入无机酸做稳定剂 后即可直接测定,有杂质时需过滤,低浓度 时需富集后测定.
比较
• AAS:低于190nm的元素不能测定 • ICP:可检测到90nm以下的元素,P、S、Br、 I等 • AAS:8灯预热,单元素测定 • ICP:最多可同时测定70个元素 • AAS:运行成本低 • ICP:高氩气消耗量
测试元素的分类
1、可形成气态氢化物的元素: As、Sb、 Bi、Se、Te、Pb、Sn、Ge 8个元素 2、形成气态组分的元素: Cd、Zn 3、形成原子蒸气的元素 Hg 气态氢化物、气态组分通过原子化器原 子化形成基态原子,基态原子蒸气被激 发而产生原子荧光
氢化物反应的种类 1、金属酸还原体系 2、硼氢化物酸还原体系 3、电解法

原子荧光光谱仪原理

原子荧光光谱仪原理

原子荧光光谱仪原理
原子荧光光谱仪是一种用于分析样品中原子组成和浓度的仪器。

其原理基于原子在能量激发下吸收光能并跃迁到激发态,然后再经过自发辐射返回基态并发射特定波长的荧光。

在原子荧光光谱仪中,首先需要将样品转化为气态原子。

这可以通过高温炉或火焰等方式实现,使固态或液态样品中的原子原子化。

接下来,样品中的原子被激发到高能级态。

这可以通过外部能量源,如光束或高频电磁场,提供足够的能量来实现。

原子吸收入射光能量后,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当电子从高激发态返回基态时,它们会发射出特定波长的光。

这种特定波长的光即为原子的荧光。

每种原子都具有不同的能级结构,因此会发射出特定波长的荧光。

通过测量荧光光谱中的波长和强度,可以确定样品中所含原子的种类和浓度。

在实际应用中,原子荧光光谱仪通常配备了光栅或干涉仪等光谱仪件,用于分辨和测量荧光光谱中不同波长的光线,从而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总之,原子荧光光谱仪利用原子吸收和发射特定波长的光的原理,通过测量荧光光谱中的波长和强度来分析样品中的原子组成和浓度。

这种分析方法具有高精度、灵敏度高等优点,在环境、生物、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原子荧光光谱仪的仪器组成和要求

原子荧光光谱仪的仪器组成和要求

原子荧光光谱仪的仪器组成和要求稿子一嘿,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原子荧光光谱仪的仪器组成和要求。

这原子荧光光谱仪啊,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法盒子,里面的东西可不少呢!得有激发光源,这就好比是给魔法注入能量的源头,得稳定又强大,才能让原子们兴奋起来发光。

然后呢,是原子化器,它就像是一个超级大厨,把样品变成原子状态,准备好展现它们的光芒。

还有光学系统,就像我们的眼睛一样,要能精准地捕捉到那些微弱的荧光信号,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检测系统也很重要,得灵敏得像一只小猫咪,稍微有点动静都能察觉。

对啦,这仪器还得有数据处理系统,把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整理得清清楚楚,让我们能一下子看懂。

而且哦,这些组成部分都得相互配合得超级默契。

比如说激发光源的强度得合适,不然原子们都懒得发光;原子化器得把样品处理得妥妥当当,不能有残留。

呀,原子荧光光谱仪的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重要使命,只有它们都好好工作,我们才能得到准确又可靠的结果。

怎么样,是不是很有趣呀?稿子二嗨呀,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好好唠唠原子荧光光谱仪的仪器组成和要求。

你想啊,这原子荧光光谱仪就像是一个超级战队,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独特的本领。

先说激发光源,那可是战队的核心力量,得发出足够强大又稳定的光,才能让原子们兴奋起来。

再来看看原子化器,这就像是个神奇的转化器,能把样品变成一个个活跃的原子,准备大放异彩。

光学系统呢,就像是战队的眼睛,得敏锐地捕捉到那些一闪而过的荧光,不能错过任何细节。

检测系统也不能小瞧,它得像个超级侦探,能迅速分辨出那些微弱的信号。

还有数据处理系统,就像是个聪明的军师,把各种信息整理得井井有条。

这些部分啊,可都有严格的要求。

激发光源得稳定持久,不能一会儿强一会儿弱。

原子化器要保证转化效率高,不能浪费样品。

光学系统得清晰准确,检测系统得灵敏可靠,数据处理系统得快速高效。

只有每个部分都达到要求,这个超级战队才能战无不胜,为我们提供准确又有用的信息。

是不是感觉很神奇呀?。

原子荧光光谱仪的发展历史

原子荧光光谱仪的发展历史

原子荧光光谱仪的发展历史1.引言1.1 概述概述原子荧光光谱仪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物理、生物和环境等领域的仪器,用于分析和检测样品中的原子及其组成元素。

它通过利用原子的特定能级跃迁所发出的特征荧光信号,实现对样品中元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原子荧光光谱仪也在不断演变和改进。

从最初的早期实验设备,到现代的高精度、高灵敏度的仪器,原子荧光光谱仪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历程,逐步成为现代化分析仪器的代表之一。

本文将从原子荧光光谱仪的起源开始,介绍其发展历程和重要性,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该仪器的综合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其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作用,为读者提供了解原子荧光光谱仪的基础知识和发展动态的参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框架和分类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讨论原子荧光光谱仪的发展历史:第一部分为引言,目的是向读者介绍原子荧光光谱仪的重要性和本文的目的。

在引言中,我们将对原子荧光光谱仪的概述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其原理和应用领域,并介绍本文的结构和内容安排,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

第二部分是正文,主要分为两个小节。

首先,我们将探讨原子荧光光谱仪的起源,包括其最早的发展历程和相关的科学家。

我们将回顾最早的实验和技术突破,介绍这些突破对原子荧光光谱仪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接着,我们将详细讨论原子荧光光谱仪的发展历程,包括其在不同时期的技术进步和应用扩展,以及相关领域的重大突破和创新。

我们将列举一些重要的里程碑事件,并解释这些事件对原子荧光光谱仪的意义和影响。

第三部分是结论,主要分为两个小节。

首先,我们将总结原子荧光光谱仪的重要性,并强调其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的价值。

我们将回顾原子荧光光谱仪所取得的成就,并指出其在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动科学进步方面的潜力。

接着,我们将展望原子荧光光谱仪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可能的技术改进和应用拓展。

我们将探讨原子荧光光谱仪在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一些可能的发展方向和研究方向。

原子荧光光谱仪组成及应用_20240817125148

原子荧光光谱仪组成及应用_20240817125148

原子荧光光谱仪组成及应用_20240817125148原子荧光光谱仪(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er,AFS)是一种能够检测微量金属元素的仪器。

它使用原子荧光法(Atomic Fluorescence)进行分析,通过激发样品中的金属原子,使其发射荧光,然后测量荧光的强度来确定金属元素的存在和浓度。

该技术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宽量程和广泛的应用范围等优点,因此在环境、食品、医药、冶金、石油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1.光源:光源主要用于激发样品中的金属原子,常用的有汞灯、氩离子激光等。

2.样品系统:样品系统包括进样装置和雾化器,用于将待测样品引入光路。

进样装置的类型有多种,常见的包括液体进样器和气体进样器。

而雾化器则是将样品转化为气态的关键部件,常用的雾化器有电石墨炉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等。

3.光学系统:光学系统用于分离和收集荧光信号,其主要由光栅、透镜、滤光片、光电倍增管等组成。

光栅用于分散入射光束,滤光片用于滤除杂散光。

透镜和光电倍增管用于捕捉和增强荧光信号。

4.信号处理系统:信号处理系统用于接收、放大和处理荧光信号。

它主要由放大器、数据采集卡和计算机组成。

放大器用于放大荧光信号,数据采集卡用于将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并发送给计算机。

计算机则用于数据的处理、分析和显示。

1.环境监测:原子荧光光谱仪可用于水质、大气和土壤中的金属元素检测,如重金属污染物(铅、汞、镉等)的监测。

2.食品安全:原子荧光光谱仪可用于食品中的金属元素检测,如水产品中的汞含量、蔬菜中的铅含量等,有助于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3.药物分析:原子荧光光谱仪可用于药物的金属元素含量测定,如中药材中的微量金属元素含量、药品中的重金属残留等。

4.冶金和矿产勘探:原子荧光光谱仪可用于冶金和矿产勘探中的金属元素分析,如矿石中的贵金属含量、冶金过程中的微量杂质监测等。

5.医学研究:原子荧光光谱仪可用于医学研究中的金属元素检测,如血液中的微量元素、体液中的重金属等。

原子荧光光谱仪器特点

原子荧光光谱仪器特点

原子荧光光谱仪器特点
1、原子荧光光谱仪有较低的检出限,灵敏度高。

特别对Cd、Zn 等元素有相当低的检出限,Cd可达0.001ng·cm-3Zn为0.04ng·cm-3。

现已有2O多种元素低于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检出限。

由于原子荧光的辐射强度与激发光源成比例,采用新的高强度光源可进一步降低其检出限。

2、原子荧光光谱仪干扰较少,谱线比较简单,采用一些装置,可以制成非色散原子荧光分析仪。

这种仪器结构简单,价格便宜。

3、原子荧光光谱仪分析校准曲线线性范围宽,可达3~5个数量级。

4、由于原子荧光是向空间各个方向发射的,比较容易制作多道仪器,因而原子荧光光谱仪能实现多元素同时测定。

原子荧光光谱仪工作原理

原子荧光光谱仪工作原理

原子荧光光谱仪工作原理
原子荧光光谱仪是利用原子荧光分析的方法来进行检测的。

在一个特定的波长下,待测元素的原子能发射出荧光,这些荧光具有相同的波长。

当激发波长与待测元素的特征发射波长相匹配时,在激发光照射下,待测元素的特征发射峰就会发射荧光,该特征发射峰是一个与待测元素种类有关的特征谱线。

在被检测元素含量一定时,当激发光照射到待测元素时,被激发的原子从基态跃迁到高能态,同时释放出能量。

该能量以光子形式辐射出去,这些光子又被检测仪器接收,经光电倍增管转换成电信号。

这种被激发的原子由于与基态原子不同而具有不同于基态原子的特性,称为“原子荧光”。

在原子荧光光谱仪中,将待测元素通过固体进样装置引入石墨炉中进行高温燃烧反应。

样品经高温熔融后形成熔渣,熔渣表面不断地被原子化剂(氢化物)覆盖形成空心阴极灯。

火焰温度可达3000~3500℃,火焰中氧气被消耗殆尽后,原子化剂(氢
化物)在高温下分解为氢气和氦气。

—— 1 —1 —。

原子荧光光谱仪-仪器百科

原子荧光光谱仪-仪器百科

一、原子荧光光谱仪简介测量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气在一定波长的辐射能激发下发射的荧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原子荧光的波长在紫外、可见光区。

气态自由原子吸收特征波长的辐射后,原子的外层电子从基态或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约经10-8秒,又跃迁至基态或低能态,同时发射出荧光。

若原子荧光的波长与吸收线波长相同,称为共振荧光;若不同,则称为非共振荧光。

共振荧光强度大,分析中应用最多。

在一定条件下,共振荧光强度与样品中某元素浓度成正比。

该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目前已有20多种元素的检出限优于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发射光谱法;谱线简单;在低浓度时校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宽达3—5个数量级,特别是用激光做激发光源时更佳。

主要用于金属元素的测定,在环境科学、高纯物质、矿物、水质监控、生物制品和医学分析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二、原子荧光光谱仪原理原子荧光光谱法是通过测量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气在辐射能激发下产生的荧光发射强度,来确定待测元素含量的方法。

气态自由原子吸收特征波长辐射后,原子的外层电子从基态或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经过约10-8s,又跃迁至基态或低能级,同时发射出与原激发波长相同或不同的辐射,称为原子荧光。

原子荧光分为共振荧光、直跃荧光、阶跃荧光等。

发射的荧光强度和原子化器中单位体积该元素基态原子数成正比,式中:I f为荧光强度;φ为荧光量子效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发射荧光光子数与吸收激发光光子数的比值,一般小于1;Io为激发光强度;A为荧光照射在检测器上的有效面积;L为吸收光程长度;ε为峰值摩尔吸光系数;N为单位体积内的基态原子数。

原子荧光发射中,由于部分能量转变成热能或其他形式能量,使荧光强度减少甚至消失,该现象称为荧光猝灭。

三、原子荧光光谱仪结构原子荧光分析仪分非色散型原子荧光分析仪与散型原子荧光分析仪。

这两类仪器的结构基本相似,差别在于单色器部分:1、激发光源:可用连续光源或锐线光源。

常用的连续光源是氙弧灯,常用的锐线光源是高强度空心阴极灯、无极放电灯、激光等。

原子荧光光谱仪原理

原子荧光光谱仪原理

原子荧光光谱仪原理仪器简介原子荧光光谱仪是一种用于分析物质中微量金属元素含量的仪器。

该仪器利用氙灯等气体放电激发样品中的金属元素,使其原子能级上某些电子跃迁产生荧光发射,之后通过光谱仪分光装置将荧光进行分光,最后通过荧光的强度和波长来定量和鉴别金属元素。

原理原子荧光光谱仪利用激发-发射原理来分析金属元素。

该原理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原子的激发,也称为电子激发;二是荧光的发射,又称为原子发射。

激发当外界能量作用于原子时,原子的内部电子会被激发到更高的能级。

这个外界能量可以是光、热或电子束等形式。

在原子荧光光谱仪中,一般采用气体放电的方法来产生激发。

当气体放电装置施加足够的电压时,气体分子会被离子化,一部分电子释放出来形成电子束,撞击样品表面,使得样品中的金属元素原子被电子激发,进入到高能级。

发射在电子激发原子后,原子会通过内转移或辐射跃迁回到低能级。

在这个过程中,原子会释放出能量,形成一个荧光发射信号,也称为原子发射。

每个元素的原子发射具有一定的特征,包括波长和发射强度等。

原子荧光光谱仪可以利用这些特性来定量和鉴别样品中的金属元素。

仪器构成原子荧光光谱仪主要由四个组成部分构成:放电气体装置、激发源、分光装置和检测系统。

下面分别介绍其主要功能和构造:放电气体装置放电气体装置是通过电离气体产生电子束,激发样品中原子的装置。

该装置一般由较厚的玻璃管、电极和气体供应系统等组成。

气体供应系统用于介绍激发原子的气体,并通过电极施加足够的电压来实现气体电离。

激发源通常由氙灯或者氢弧灯等气体放电灯组成。

这些气体放电灯的作用是产生荧光,使样品中的原子被激发。

激发源的选择要根据所需要分析元素的激发波长来选择。

分光装置分光装置用于将荧光信号按照不同的波长分离并投射到检测系统中。

这个装置一般包括单色器、衍射棱镜或者光栅,并可以通过调整来控制光的波长和光强度。

检测系统检测系统是用于测量荧光信号的装置。

该系统一般包括荧光探测器、信号放大器和计算机。

原子荧光光谱仪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光谱仪解决方案

原子荧光光谱仪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光谱仪解决方案

原子荧光光谱仪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光谱仪解决方案原子荧光光谱仪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一污染问题1.原子荧光光谱仪试剂污染:主要是酸的纯度不够,或纯度够了质量不好。

解决方法:配制一个2%的和10%的HCL,上机看两个浓度酸的荧光值有多大差距,一般好酸荧光值不会有太大差距,若10%的酸是2%酸荧光值好几倍,则判断酸的纯度不能够。

(此方法不适用于做铅) 问题2.原子荧光光谱仪容器污染:主要是器皿质量不好,或泡器皿的酸不好,或容器没有清洗干净。

解决方法:判断是否是器皿的问题,用一个干净的容器配制好2%酸若干,部分倒入被怀疑有污染的容器中,震荡几分钟后上机,看两容器中荧光值是否相近,若被浸染,被浸染的器皿中的酸出的荧光值会高很多。

器皿质量不好(有些厂家器皿本身含所测元素的量比较大),只能更换,尽量选用A级的容量瓶、刻度管;泡器皿的酸不好,泡器皿的酸尽量用优级纯的硝酸,并定量更换;容器没有清洗干净,进行清洗。

问题3.原子荧光光谱仪环境污染(主要是汞浸染):若室内以前打碎过温度计,或做过高浓度的元素实验,容易引起环境污染。

解决方法:只能更换实验室。

二无信号问题:测完标准空白后,测标准点,荧光值自动扣空白后在0上下浮动,各点乱无线性关系。

解决方法:1. 首先拿一纸条,在进标准液时(第七步两注射泵同时向上推时),悬在原子化器炉口(距炉口1CM以内),看纸条是否被点着(熏黑不算点着),若点不着检查下一步。

能点着即有火焰无信号看zui 后一步。

2. 检查气液分离器内所进混合液是否反应,若有大量气泡生成(也可观察排出废液中是否有大量小气泡),无气泡生成则看下一步;有气泡则正常,检查气液分离器至原子化器毛细管是否漏气或被堵塞,无漏气、堵塞*步肯定有火焰生成。

能点着即有火焰无信号看zui后一步。

3. 检查两注射泵内溶液是否充满?充满正常检查下一步,未充满则检查各白色黑色接头是否松动漏气(各接头螺丝定期检查是否有松动),两注射泵上部是否拧紧?4. 检查载流液、标准点是否有2%左右的酸(保证至少要1%的酸),还原剂硼氢化钾的量保证不小于1%,检查硼氢化钾是否失效(硼氢化钾易吸潮,易结块,结块后会失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子荧光光谱仪原子荧光光度计利用惰性气体氩气作载气,将气态氢化物和过量氢气与载气混合后,导入加热的原子化装置,氢气和氩气在特制火焰装置中燃烧加热,氢化物受热以后迅速分解,被测元素离解为基态原子蒸气,其基态原子的量比单纯加热砷、锑、铋、锡、硒、碲、铅、锗等元素生成的基态原子高几个数量级。

基本介绍利用原子荧光谱线的波长和强度进行物质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

原子蒸气吸收特征波长的辐射之后,原子激发到高能级,激发态原子接着以辐射方式去活化,由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的过程中所发射的光称为原子荧光。

当激发光源停止照射之后,发射荧光的过程随即停止。

原子荧光可分为 3类:即共振荧光、非共振荧光和敏化荧光,其中以共振原子荧光最强,在分析中应用最广。

共振荧光是所发射的荧光和吸收的辐射波长相同。

只有当基态是单一态,不存在中间能级,才能产生共振荧光。

非共振荧光是激发态原子发射的荧光波长和吸收的辐射波长不相同。

非共振荧光又可分为直跃线荧光、阶跃线荧光和反斯托克斯荧光。

直跃线荧光是激发态原子由高能级跃迁到高于基态的亚稳能级所产生的荧光。

阶跃线荧光是激发态原子先以非辐射方式去活化损失部分能量,回到较低的激发态,再以辐射方式去活化跃迁到基态所发射的荧光。

直跃线和阶跃线荧光的波长都是比吸收辐射的波长要长。

反斯托克斯荧光的特点是荧光波长比吸收光辐射的波长要短。

敏化原子荧光是激发态原子通过碰撞将激发能转移给另一个原子使其激发,后者再以辐射方式去活化而发射的荧光。

根据荧光谱线的波长可以进行定性分析。

在一定实验条件下,荧光强度与被测元素的浓度成正比。

据此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原子荧光光谱仪分为色散型和非色散型两类。

两类仪器的结构基本相似,差别在于非色散仪器不用单色器。

色散型仪器由辐射光源、单色器、原子化器、检测器、显示和记录装置组成。

辐射光源用来激发原子使其产生原子荧光。

可用连续光源或锐线光源,常用的连续光源是氙弧灯,可用的锐线光源有高强度空心阴极灯、无极放电灯及可控温度梯度原子光谱灯和激光。

单色器用来选择所需要的荧光谱线,排除其他光谱线的干扰。

原子化器用来将被测元素转化为原子蒸气,有火焰、电热、和电感耦合等离子焰原子化器。

检测器用来检测光信号,并转换为电信号,常用的检测器是光电倍增管。

显示和记录装置用来显示和记录测量结果,可用电表、数字表、记录仪等。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具有设备简单、灵敏度高、光谱干扰少、工作曲线线性范围宽、可以进行多元素测定等优点。

在地质、冶金、石油、生物医学、地球化学、材料和环境科学等各个领域内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基本原理原子荧光光谱法是通过测量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气在辐射能激发下产生的荧光发射强度,来确定待测元素含量的方法。

气态自由原子吸收特征波长辐射后,原子的外层电子从基态或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经过约10-8s,又跃迁至基态或低能级,同时发射出与原激发波长相同或不同的辐射,称为原子荧光。

原子荧光分为共振荧光、直跃荧光、阶跃荧光等。

发射的荧光强度和原子化器中单位体积该元素基态原子数成正比,式中:I f为荧光强度;φ为荧光量子效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发射荧光光子数与吸收激发光光子数的比值,一般小于1;Io为激发光强度;A为荧光照射在检测器上的有效面积;L为吸收光程长度;ε为峰值摩尔吸光系数;N为单位体积内的基态原子数。

原子荧光发射中,由于部分能量转变成热能或其他形式能量,使荧光强度减少甚至消失,该现象称为荧光猝灭。

分析方法物质吸收电磁辐射后受到激发,受激原子或分子以辐射去活化,再发射波长与激发辐射波长相同或不同的辐射。

当激发光源停止辐照试样之后,再发射过程立即停止,这种再发射的光称为荧光;若激发光源停止辐照试样之后,再发射过程还延续一段时间,这种再发射的光称为磷光。

荧光和磷光都是光致发光。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校正曲线的线性范围宽,能进行多元素同时测定。

这些优点使得它在冶金、地质、石油、农业、生物医学、地球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各个领域内获得了相当广泛的应用。

仪器构造原子荧光分析仪分非色散型原子荧光分析仪与色散型原子荧光分析仪。

这两类仪器的结构基本相似,差别在于单色器部分。

两类仪器的光路图如右图所示:激发光源可用连续光源或锐线光源。

常用的连续光源是氙弧灯,常用的锐线光源是高强度空心阴极灯、无极放电灯、激光等。

连续光源稳定,操作简便,寿命长,能用于多元素同时分析,但检出限较差。

锐线光源辐射强度高,稳定,可得到更好的检出限。

原子化器原子荧光分析仪对原子化器的要求与原子吸收光谱仪基本相同。

光学系统光学系统的作用是充分利用激发光源的能量和接收有用的荧光信号,减少和除去杂散光。

色散系统对分辨能力要求不高,但要求有较大的集光本领,常用的色散元件是光栅。

非色散型仪器的滤光器用来分离分析线和邻近谱线,降低背景。

非色散型仪器的优点是照明立体角大,光谱通带宽,集光本领大,荧光信号强度大,仪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缺点是散射光的影响大。

检测器常用的是光电倍增管,在多元素原子荧光分析仪中,也用光导摄象管、析象管做检测器。

检测器与激发光束成直角配置,以避免激发光源对检测原子荧光信号的影响。

产生及类型当自由原子吸收了特征波长的辐射之后被激发到较高能态,接着又以辐射形式去活化,就可以观察到原子荧光。

原子荧光可分为三类:共振原子荧光、非共振原子荧光与敏化原子荧光。

共振原子荧光原子吸收辐射受激后再发射相同波长的辐射,产生共振原子荧光。

若原子经热激发处于亚稳态,再吸收辐射进一步激发,然后再发射相同波长的共振荧光,此种共振原子荧光称为热助共振原子荧光。

如In451.13nm就是这类荧光的例子。

只有当基态是单一态,不存在中间能级,没有其它类型的荧光同时从同一激发态产生,才能产生共振原子荧光。

非共振原子荧光当激发原子的辐射波长与受激原子发射的荧光波长不相同时,产生非共振原子荧光。

非共振原子荧光包括直跃线荧光、阶跃线荧光与反斯托克斯荧光,直跃线荧光是激发态原子直接跃迁到高于基态的亚稳态时所发射的荧光,如Pb405.78nm。

只有基态是多重态时,才能产生直跃线荧光。

阶跃线荧光是激发态原子先以非辐射形式去活化方式回到较低的激发态,再以辐射形式去活化回到基态而发射的荧光;或者是原子受辐射激发到中间能态,再经热激发到高能态,然后通过辐射方式去活化回到低能态而发射的荧光。

前一种阶跃线荧光称为正常阶跃线荧光,如Na589.6nm,后一种阶跃线荧光称为热助阶跃线荧光,如Bi293.8nm。

反斯托克斯荧光是发射的荧光波长比激发辐射的波长短,如In 410.18nm。

原子荧光光谱仪敏化原子荧光激发原子通过碰撞将其激发能转移给另一个原子使其激发,后者再以辐射方式去活化而发射荧光,此种荧光称为敏化原子荧光。

火焰原子化器中的原子浓度很低,主要以非辐射方式去活化,因此观察不到敏化原子荧光。

优点有较低的检出限,灵敏度高。

特别对Cd、Zn等元素有相当低的检出限,Cd可达0.001ng·cm-3、Zn为0.04ng·cm-3。

现已有2O多种元素低于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检出限。

由于原子荧光的辐射强度与激发光源成比例,采用新的高强度光源可进一步降低其检出限。

干扰较少,谱线比较简单,采用一些装置,可以制成非色散原子荧光分析仪。

这种仪器结构简单,价格便宜。

分析校准曲线线性范围宽,可达3~5个数量级。

由于原子荧光是向空间各个方向发射的,比较容易制作多道仪器,因而能实现多元素同时测定。

光度计结构原子荧光光度计分为色散型和非色散型两类。

两类仪器的结构基本相似,差别在于非色散仪器不用单色器。

色散型仪器由辐射光源、单色器、原子化器、检测器、显示和记录装置组成,非色散仪器没有单色器。

荧光仪与原子吸收仪相似,但光源与检测部件不在一条直线上,而是90°直角,而避免激发光源发射的辐射对原子荧光检测信号的影响。

非色散原子荧光光度计的结构方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非色散原子荧光光度计的结构方框图激发光源气化、原子化器检测系统显示装置仪器由下述五部分组成:激发光源用来激发原子使其产生原子荧光。

光源分连续光源和锐线光源。

连续光源一般采用高压氙灯,功率可高达数百瓦。

这种灯测定的灵敏度较低,光谱干扰较大,但是采用一个灯即可激发出各元素的荧光。

常用的锐线光源为脉冲供电的高强度空心阴极灯、无电极放电灯及70年代中期提出的可控温度梯度原子光谱灯。

采用线光源时,测定某种元素需要配备该元素的光谱灯。

由公式⑵可以看出,原子荧光的强度If与激发光源辐射强度I0成比例,因此原子荧光光度计都采用新的高强度光源提高激发光源辐射强度,I0提高1~2个数量级,进一步降低仪器的检出限。

单色器产生高纯单色光的装置,其作用为选出所需要测量的荧光谱线,排除其他光谱线的干扰。

单色器有狭缝、色散元件(光栅或棱镜)和若干个反射镜或透镜所组成,色散系统对分辨能力要求不高,但要求有较大的集光本领。

使用单色器的仪器称为色散原子荧光光度计;非色散原子荧光分析仪没有单色器,一般仅配置滤光器用来分离分析线和邻近谱线,降低背景。

非色散型仪器的滤光器非色散型仪器的优点是照明立体角大,光谱通带宽,荧光信号强度大,仪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便宜。

缺点是散射光的影响大。

原子化器将被测元素转化为原子蒸气的装置。

可分为火焰原子化器和电热原子化器。

火焰原子化器是利用火焰使元素的化合物分解并生成原子蒸气的装置。

所用的火焰为空气-乙炔焰、氩氢焰等。

用氩气稀释加热火焰,可以减小火焰中其他粒子,从而减小荧光猝灭(受激发原子与其它粒子碰撞,部分能量变成热运动与其他形式的能量,因而发生无辐射的去激发,使荧光强度减少甚至消失,该现象称为荧光猝灭)现象。

电热原子化器是利用电能来产生原子蒸气的装置。

电感耦合等离子焰也可作为原子化器,它具有散射干扰少、荧光效率高的特点。

检测系统常用的检测器为光电倍增管。

在多元素原子荧光分析仪中,也用光导摄象管、析象管做检测器。

检测器与激发光束成直角配置,以避免激发光源对检测原子荧光信号的影响。

显示装置显示测量结果的装置。

可以是电表、数字表、记录仪等。

仪器测量系统根据检测元素的数量可分为单道、双道、多道等类型。

原子荧光光谱法具有设备简单、各元素相互之间的光谱干扰少,检出限低,灵敏度高,(对Cd、Zn等元素有相当低的检出限,Cd可达0.001 ng·cm-3、Zn可达0.04 ng·cm-3)、工作曲线线性范围宽(可达3~5个数量级)和多元素可以同时测定等优点,是一种极有潜力的痕量分析方法。

今后的任务是发展新的光源和寻找更理想的原子化器。

实用新型原子荧光光度计,包括原子化器和光电倍增管以及位于原子化器和光电倍增管之间的短焦不等距光路系统,该光路系统由透镜室及其前盖和位于透镜室中的透镜及透镜后部的定位圈组成,原子化器位于透镜的前焦点上,透镜室的后部与光电倍增管外罩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并将光电倍增管固定在透镜的后焦点以内的位置上,透镜室设有固定圈,透镜室通过固定圈固定安装在镜架板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