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知识共享的视角谈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
如何建立县政府教研室的学习共同体促进知识共享
如何建立县政府教研室的学习共同体促进知识共享县政府教研室作为教育管理的重要组织,承担着教育政策研究、教育信息收集和教研活动指导等多项职责。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教研室常常面临信息孤岛、研究孤立等问题,导致知识共享不畅,影响了教研水平的提升。
为了促进知识共享,建立县政府教研室的学习共同体成为一种有效的途径。
本文将介绍如何建立县政府教研室的学习共同体,以促进知识共享。
一、明确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和目标学习共同体是指一群志同道合的成员,在共享资源、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互相合作、互相学习的社群。
县政府教研室的学习共同体应以提升教研水平、促进教育改革为目标,通过共享教研成果、交流教学经验等方式,不断促进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和学术成长。
二、建立共享平台和机制为了激发成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县政府教研室应建立共享平台和机制。
可以通过创建在线论坛、开展线下研讨会等方式,使成员能够自由分享教学资源、优秀案例和教研成果。
同时,还可以组织教研项目团队,以专题研究的形式推动教育教学的改进和创新。
三、构建多维度的交流渠道为了确保信息畅通和知识的全面共享,县政府教研室应构建多维度的交流渠道。
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QQ群等在线社交群体,方便成员之间随时随地的交流和分享。
另一方面,还应与其他相关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联合研究、项目合作等形式,拓宽学习共同体的范围和影响。
四、培养共同体的学习氛围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学习共同体,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
县政府教研室可以制定学习计划,鼓励成员参加教研活动、学术会议等,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学术水平。
同时,还可以组织定期的教研报告和研讨会,激发成员的学习热情和思考能力。
五、建立奖励机制和评价体系为了进一步促进知识共享和学术交流,县政府教研室可以建立奖励机制和评价体系。
根据成员的贡献和参与程度,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荣誉。
同时,可以通过定期的成果评价和学习反馈,对成员的工作进行指导和改进,提高学习共同体的整体效能。
知识共享对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影响
知识共享对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影响知识共享在教育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发展方面。
随着教育理念的变化和科技的进步,教师不仅需要提升个人的专业能力,还需要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实现共同成长。
知识共享作为一种促进学习与发展的机制,将教师之间的经验、技能和资源进行有效沟通与转化,为教师学习共同体注入了新的活力。
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专业发展形式,强调教师间的相互学习、支持和合作。
在这一共同体中,教师们通过分享、交流和反思,形成一个知识生成和应用的平台。
知识共享在这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教师拓展视野、提升教学水平,并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
知识共享促进了教师间的知识交流。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在自己的教室内孤立工作,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互动与合作。
教师学习共同体提倡开放的交流氛围,鼓励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实践、案例分析和教学资源。
这种知识的流动与交换不仅能激发教师的创新思维,还能有效避免教学中的重复与低效。
通过共享优秀的教学案例,教师能够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效果。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反思与评估。
在知识共享的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集体反思来检视自己的教学实践。
教师共同体中的成员在分享各自的课堂实录、学生反馈以及教学成果时,可以从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借助他人的视角与建议,教师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
这种反思不仅限于个体的经验总结,更是集体智慧的凝聚,使得专业成长的过程变得更为高效和深刻。
利用技术手段进行知识共享是近年来教师学习共同体的重要发展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类在线平台与工具的普及,使得教师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即时的知识交流与共享。
教育技术的应用如在线论坛、社交媒体、虚拟课程等,为教师们提供了更加多元与灵活的交流渠道。
在这些平台上,教师可以方便地分享教学资源、讨论教育热点和分享教育研究成果。
共识、共享、共进构建学习共同体
共识、共享、共进构建学习共同体“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是把教师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探究。
对自然、社会现象的探究是学生的天性。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的支配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倡导者、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合作者、欣赏者。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构建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这样,我们就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了学生,创造了一种适合学生的教育,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以体现。
我的具体做法是:一、“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1、探寻适合学生的教育思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先让学生阅读、提出问题,再通过教师设置适量的、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情境或案例,让学生去思考,给学生的探究就留下了广阔的空间,让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用口表达。
这样,我们就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了“阅读、质疑、探究、讨论、分析、判断、合作、创造、展示、交流、总结、提高”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学习,从而形成了“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成功”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认知、体会,进而获得新知、品尝成功。
2、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的一般性原则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
如果学生在被动状态下学习,把学习当作一件苦差事;不用说,效果自然不好。
如果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也许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一接触到你所教的学科便有一种解放感、愉悦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这样就会事半功倍。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
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指由教师组成的学习群体或社区,通过分享和交流知识、经验和资源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提升教学质量。
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其作用不仅在于改进教学,还可以加强教师个人素质的提升和职业生涯的发展。
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需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建立共同的理念和价值观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首要工作是建立共同的理念和价值观。
教育教学是一项复杂的事业,需要教师们共同认识和认同教育教学的目标、价值和原则。
只有建立了共同的理念和价值观,才能够确立共同的行动方向和目标,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改进。
二、建立共同的沟通和交流机制教师学习共同体中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是非常必要的,而建立共同的沟通和交流机制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通过建立定期的会议和集体研讨、交流教学实践经验、分享课堂案例,以及在线讨论、微信群等新媒体工具的使用,教师之间可以深入探讨教育教学的具体问题,共同推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开展共同的专业开发和改进计划为了进一步推进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设,需要开展共同的专业开发和改进计划。
教师们可以利用集体行动的方式,推进教学改革工作,研究提高教学效果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理念。
例如,国内外的研修培训、参观交流等活动,通过与更广泛的教育社区的合作,共同探讨和发展课程教学、评价策略等前沿教育问题。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协同合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四、加强教师个人素养的提升和职业生涯发展在教师学习共同体中,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协作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帮助教师个人成长和职业生涯发展。
教育教学是一项需要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事业,只有通过对自己个人培训的不断提高与完善,才能够为学生的教育改革做出更多贡献。
因此,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设需要为教师的持续发展提供条件和支持,包括为教师提供更广阔的职业晋升空间、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等,以此促进教师们的全面发展。
基于知识共享与建构视角的学习共同体价值探究
基于知识共享与建构视角的学习共同体价值探究
学习共同体是指一群共同追求知识和技能提高的人,在彼此的协助下形成的学习群体。
基于知识共享与建构视角的学习共同体,除了能够在共同学习过程中提高个体学习能力、
促进个体学习动机的生成以外,更具有凝聚人群力量、形成合作学习、知识共享与开放创
新等诸多积极的社会价值。
首先,基于知识共享与建构视角的学习共同体可以凝聚人群力量。
在这个学习群体中,个体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学习资源和经验,从而激发人群的学习动力和学习
兴趣。
同时,学习共同体还可以提供社会化学习的场所,为有学习需要的个体提供学习机
会和资源,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不仅可以实现个体的学习目标,还可以为组织和社会
提供更多具有创新性和竞争力的人才。
其次,学习共同体促进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学习。
在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学习者会发
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异性,此时,学习者可以通过互相合作来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学
习水平。
更重要的是,学习者之间通过合作可以获得知识的共享和传递,这有助于形成一
种彼此互助、相互支持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习者都能够获得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和知识收获。
最后,学习共同体推进知识共享与开放创新。
学习者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的知识
和技能,可以通过知识共享的方式传递和分享,这有助于提高知识的普及度和传播效率,
使得知识可以更快地被应用到实践中。
同时,学习共同体还可以成为开放创新的平台,对
于一些创新型的思想和理念,学习共同体可以为创造性思考提供新的思路,并且将这种创
造性思路转化成可行的行动计划。
学习共同体构建与知识共享效率
学习共同体构建与知识共享效率一、学习共同体构建的重要性与基础学习共同体是一种基于共同学习目标和兴趣的集体,成员之间通过互动、交流和合作来实现知识的共享与创新。
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对于促进知识的快速传播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1.1 学习共同体的概念与特征学习共同体是由一群具有共同学习目标和兴趣的个体组成的社会群体。
其特征包括开放性、互动性、互助性和持续性。
开放性意味着成员可以自由加入或退出;互动性强调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互助性体现在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帮助;持续性则指学习共同体能够长期存在并持续发展。
1.2 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基础构建学习共同体需要以下几个基础条件:共同的学习目标、有效的交流机制、共享的资源平台以及成员的积极参与。
共同的学习目标是学习共同体形成的核心;有效的交流机制能够促进成员之间的信息流通;共享的资源平台为成员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成员的积极参与则是学习共同体持续发展的动力。
1.3 学习共同体的类型与形式学习共同体的类型多样,可以是基于地域的、基于兴趣的、基于专业的或者是基于项目的。
形式上,学习共同体可以是线上的,如网络论坛、社交媒体群组;也可以是线下的,如学术研讨会、学习小组等。
二、知识共享在共同体中的作用与机制知识共享是学习共同体中的核心活动,它能够促进成员之间的知识交流,提高学习效率,并激发创新思维。
2.1 知识共享的定义与价值知识共享是指个体或组织之间通过交流、合作等方式,将知识、信息、技能等传递给他人的行为。
知识共享的价值在于能够促进知识的传播、利用和再创造,提高社会整体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
2.2 知识共享的机制知识共享的机制主要包括知识获取、知识整合、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四个方面。
知识获取是成员通过学习共同体获取新知识的第一步;知识整合是将获取的知识与已有知识结合,形成新的认识;知识传播是将整合后的知识通过各种渠道传递给其他成员;知识应用则是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或解决方案。
学习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性与实施策略
学习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性与实施策略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已经变得日益重要,特别是在教育、职业发展与个人成长方面。
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以共同学习与知识分享为核心的集体,成员之间通过互动、合作与支持,实现个人和集体的共同成长。
推动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不仅对提高个体的学习效果具有积极意义,还能增强组织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
因此,深入探讨学习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有效的实施策略,将是当下教育与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学习共同体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学习共同体促进了知识的共享与传播。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知识通常是单向传递的,教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
学习共同体则鼓励成员之间的互动,通过讨论、分享经验和观点,实现信息的双向流动。
这种环境不仅能够激发个体的学习兴趣,还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其次,学习共同体为成员提供了情感支持与社会认同。
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挑战,而在学习共同体中,成员之间能够相互鼓励与支持。
这种情感上的连接,有助于建立坚实的人际关系,提高成员的归属感,也有助于缓解因学习压力而带来的焦虑。
此外,成功案例的分享也能增强人们对共同目标的认同感,从而激励集体向既定目标努力。
再者,学习共同体鼓励创新与多元思维。
在多样化的团队中,成员拥有不同的背景、经验和观点,能为问题提供多角度的解决方案。
这种多元化能够激发创新思维,并促进团队在面对变化时的适应能力。
在工作环境中,建立这样的共同体能够提升组织整体的竞争力,让成员在探索新知识和技能时,不再孤军奋战,而是携手并进。
为了有效推动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有必要制定一致且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
构建清晰的目标和愿景是实施策略的第一步。
每个学习共同体都应明确其目的,例如提升特定技能、开展项目合作或促进知识共享。
通过共同制定短期和长期目标,成员能够围绕这些目标展开具体活动,以此为聚焦点进行讨论和交流。
同时,愿景能够激发成员的热情,使每个个体更加积极地参与,共同承担责任。
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的策略和思考
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的策略和思考一、对师生学习共同体的理解师生学习共同体是指由具有共同信念、共同目标的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的学习团体。
在小学,所谓“学习共同体”就是指一个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一定任务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生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上,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形成师生积极参与、交流互动、共同学习的过程,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二、具体做法1.师生合作共生目标,形成方向一致的学习共同体(1)课前合作,确立学习目标学校要求教师围绕自己预设的教学目标,设计几个预习题目,让学生通过预习解决问题,教师再根据预习情况和学生提出的问题修正教学目标,使目标更具针对性、可行性、科学性。
(2)课中合作,调整教学目标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课堂上只要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学生就会在经历、体验与探究活动中去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表见解,而这些“问题”和“见解”,就是生动的课程资源,有可能提炼和生成出更具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从而在课堂上产生超越预设目标的“突破性”教学效果。
2.建立和完善学习小组,让学生之间形成学习共同体(1)合理建立学习小组,体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综合考虑人数、性别、兴趣、性格、成绩、能力等因素,真正能够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良好态势。
(2)明确小组成员分工,实现“职责明确,合作有序”的目标每个小组有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纪律委员,在学习过程中,做到既分工,又合作,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3)变换小组学习形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主要形式包括小组讨论、合作读背、相互检查、互助学习、互动交流等,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学生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提高学习能力。
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
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指由一群教师组成的学习团体,他们共同探讨教学问题,相互交流经验,共同成长和进步。
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们可以相互学习、分享和协作,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对教师个人发展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详细探讨如何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并分析其重要性和好处。
1. 确定学习共同体的目标和定位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首先需要确定学习共同体的目标和定位。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目标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确定目标的同时还需要确定学习共同体的定位,明确其在学校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制定学习计划和安排学习活动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需要制定学习计划和安排学习活动。
学习计划需要包括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和时间安排等,以确保教师们能够有规划地进行学习。
学习活动可以包括教学案例分析、教学经验分享、教学观摩等多种形式,以促进教师们的思想碰撞和交流。
3.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校领导和教师共同努力,为教师们提供学习的场所和条件,鼓励教师们进行学习交流,让教师们乐于参与学习共同体,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4. 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需要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学校可以通过激励政策、表彰先进等方式,激发教师参与学习共同体的热情和积极性,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学习共同体中来。
二、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重要性和好处1.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让教师们学习到更多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通过共同探讨教学问题、分享教学经验,可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 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可以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教师学习共同体有利于促进学校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和团队合作,可以形成良好的教师团队,共同致力于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浅谈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
新教师教学综合论坛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社会对教师的工作能力、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益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已成为世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话题。
“教师学习共同体”应运而生,它很好地顺应了这一变革需求,正成为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流范式。
“共同体”这一概念最早是19世纪80年代末由德国社会学家费迪南德·滕尼斯在其《共同体与社会》一书中提出,他以此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紧密关系以及在共同精神意识基础上所形成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博耶尔又将这一社会学概念引进了教育领域,结合“学习型组织”理论,提出了“学习共同体”概念。
1997年,霍德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教师学习共同体”(简称PLC )的说法。
本文所说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指的是,教师们基于共同的专业发展愿景,围绕学生学习需要和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与问题,彼此沟通交流,分享资源,共享经验,协同学习,共同发展的组织。
如何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才能充分发挥这一组织的最大效能呢?笔者认为不妨采取以下一些构建策略:一、优化组织形式1.学科组(教研组)。
这是传统的学校基层管理实体。
它既是教学常规的落实者,日常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阵地,是教学与研究二合一的组织形式,在实践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也有不少学校强化了年级管理模式,对学科组的建设与管理相对松懈,教研活动并未形成制度化,教研工作因循守旧,浮光掠影,因此,这一形式在实际工作中正经受着严峻的考验,有待进一步改进,实现扬长避短。
2.备课组。
备课组是在同学科、同年级的基础上组建的教研单位,主要作用是开展集体备课等活动,实现年级教学科研的有效融合。
由于备课组侧重本年级的学科教学与研究,因而比之学科教研组的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但由于备课组长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备课组内教师的竞争制约了其对资源的共享,所以备课组的建设也遇到了不少现实的挑战,有待学校领导在考核办法等方面作实质性的推动。
浅谈构建学习共同体的策略
验。
03
多种参与方式
提供多种参与方式,如线上、线下、小组讨论等,以满足不同成员的
需求。
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反思与评估
01
自我评估与反思
02
互相评估与反馈
鼓励成员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 和评估,发现问题并调整学习方法。
建立互相评估和反馈机制,帮助成员 了解自己的不足并吸取他人的优点。
03
学习进度跟踪
定期跟踪和评估成员的学习进度,确 保学习计划的有效实施。
对策建议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案例教学 、实验教学、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动力。
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教师可以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如主动学习、积极 思考、多角度分析问题等,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 率。
帮助学生建立知识储备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学科资料和知识拓展, 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学科基础知识。
同体的高效性和实效性。
THANK YOU.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可以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与课堂 讨论、整理学习笔记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 习习惯。
05
结论与展望
结论
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意义
学习共同体是一种由学习者及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在团体中个体之间相互沟通、交流 、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同时互相影响、激励,从而获得新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促进创新思维
学习共同体中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可 以促进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发挥, 产生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增强社会联系
学习共同体可以增强成员之间的社 会联系和情感交流,促进人际关系 的建立和维护。
02
构建学习共同体的策略
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基于知识共享与建构视角的学习共同体价值探究
基于知识共享与建构视角的学习共同体价值探究一、引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的获取和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被视为过时,知识共享和建构成为了当今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学习共同体作为知识共享和建构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教育领域中的创新理念和实践方法。
本文将从知识共享与建构视角出发,探究学习共同体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二、知识共享与建构视角1. 知识共享知识共享指的是人们将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向他人公开,以促进知识的流通和传播。
知识共享的理念来源于那些认为知识是一种公共资源,应该为大众所拥有和分享的学者。
而在实际操作中,知识共享主要通过开放获取的方式进行,例如开放文档、开放教材、开放课程等。
知识共享的重要性在于扩大了知识的传播范围,促进了知识的创新和发展。
2. 知识建构知识建构指的是个体通过交流、合作与互动,共同构建新的知识和理解。
知识建构理论认为个体并非孤立地获取知识,而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反思和合作构建知识。
知识建构的重要性在于促进了多元化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增进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以上两种视角共同构成了当今教育领域中知识传播和学习方式的重要理论基础。
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共同体作为知识共享和建构的载体,具有着独特而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三、学习共同体的价值与意义探究学习共同体通过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与分享,促进了知识的共享和传播。
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可以通过协作与交流,将自己的知识与经验与他人分享,从而获得更多的新知识和新思维。
这样的共享模式不仅有助于知识的传播和创新,也促进了学习者之间的互助与情感的建立。
2. 增进个体认知发展学习共同体的建构性特点使得个体的认知能力得到了增强。
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通过合作与交流,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和思维方式中获得新的认知和理解。
这有助于拓展个体的认知边界,提高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促进学习效果学习共同体的互动与合作特点有助于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基于知识共享与建构视角的学习共同体价值探究
基于知识共享与建构视角的学习共同体价值探究知识共享与建构视角是一种基于合作学习理念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合作交流,以达到知识的共享与建构的目的。
学习共同体是指学习者之间建立起的一种互助、合作的社群关系,通过共同探究和讨论的方式,共同储备和建构知识。
本文将探讨基于知识共享与建构视角的学习共同体的价值。
基于知识共享与建构视角的学习共同体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主导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
而在学习共同体中,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是学习的核心。
通过与他人的合作探究,学生可以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学习共同体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学习共同体中,学生需要互相帮助和支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学生可以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习共同体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学习共同体中,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主动选择学习资料和学习方式,自主掌握学习的进度和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自觉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提高学习的效果。
学习共同体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在学习共同体中,学生需要与他人进行讨论和辩论,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方式。
通过批判性思维的锻炼,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习共同体可以提供学生交流和分享的平台。
在学习共同体中,学生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经验,获得他人的反馈和建议。
通过交流和分享,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基于知识共享与建构视角的学习共同体具有重要的价值。
它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批判思维能力,同时也提供了学生交流和分享的平台。
教师应该积极推进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合作的学习环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_理念、原则与策略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_理念、原则与策略引言: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是一种新兴的教育发展模式,旨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增强教师的发展能力,并促进学校的学习型组织建设。
本文将从理念、原则与策略三个方面,探讨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构建与实施。
一、理念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是建立在合作、分享和互助的理念之上的。
它强调教师不再孤立地进行个体教学实践,而是通过与同伴的合作,共同探讨教学问题、分享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能力。
这种共同体的思想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提高学校整体的教育质量。
二、原则1. 平等原则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合作应该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
每个教师都应被尊重、被重视,他们的经验和见解都应受到认可。
没有教师能比另一位更好或更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领域和特长。
因此,在共同体中,应该鼓励彼此平等、尊重地交流,分享不同的观点和经验。
2. 支持原则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核心就是为教师提供支持和帮助。
学校管理者和学科组长应该积极促进共同体的建立,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包括时间、资源和培训等。
同时,学校还应制定明确的政策,鼓励教师参与共同体建设,让教师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重视和关怀。
3. 自主原则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应该尊重教师的自主性和个体需求。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和专业目标,共同体应该为教师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和选择,让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和发展。
同时,教师也应主动参与共同体的建设和管理,共同制定共同体的学习目标和规则。
三、策略1. 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学校可以与教师一起制定共同体的学习目标,明确每个教师在共同体中的角色和任务。
同时,还需要制定明确的时间表和计划,确保共同体的学习活动能够有序进行。
2. 建立有效的交流渠道和平台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需要建立有效的交流渠道和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助。
可以通过定期的集体教研活动、学科组会议、在线社群等方式,让教师有机会交流教学经验、分享资源和解决问题。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策略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策略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是指教师们在职业发展中通过相互协作、共同学习的方式来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的组织形式。
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对于教育改革和教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策略。
一、提供全方位支持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第一步是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学校和教育部门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提供资金、设施和技术支持。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相关培训和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分享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进行专业学习。
二、建立有效的组织机制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设需要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组织机制。
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教研组或者教学团队,由一名骨干教师担任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各种学习活动。
同时,还可以建立在线平台,提供教师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三、倡导跨学科学习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应该倡导跨学科学习。
教师们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深入研究与自己学科相关的其他学科领域,拓宽视野,提高跨学科教学能力。
此外,教师们还可以通过参加跨学科研讨会和论坛等活动,与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探索跨学科教学的有效策略。
四、鼓励研究和实践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核心是研究和实践。
教师们应该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探索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
此外,教师们还应该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教学中,验证其有效性,并不断进行改进和调整。
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鼓励和支持教师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资源。
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设还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校和教育部门可以举办各类教师评比和表彰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习和研究。
此外,定期组织教师交流会和座谈会,让教师们有机会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相互学习和借鉴。
六、加强评估和监督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最后一步是加强评估和监督。
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评估指标和标准,对教师的学习和研究成果进行评估。
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
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教育新生态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领域,而教师则是教育变革的重要推动者。
在当前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教师的学习和成长已经成为教育领域必不可少的内容。
而要提升教师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本文将从什么是教师学习共同体、教师学习共同体的重要性和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概念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指一群教师因为共同的教育目标、共同的教学理念、共同的学习需求等因素汇聚在一起,通过开放、包容、平等的交流和协作,进行专业知识的共享与交流,不断促进自身的学习成长和教学水平的提升的一个共同体群体。
这种共同体的形成既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成长。
教师学习共同体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群体,而是一个开放的网络,教师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来丰富共同体的内容。
在共同体中,每个成员都是平等的,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资深教师,都可以在这个共同体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1. 促进教师之间的专业交流和学习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专业交流和学习,每个教师都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来获取新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这种交流和学习不仅可以使教师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不足和需求,也可以激发教师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促进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也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
教师们来自不同的学科、不同的领域,他们在共同体中进行交流和学习可以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同时也可以促进学校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整合,从而为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3. 促进学生学习成长1. 设立学习平台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第一步是要为教师们提供一个学习平台。
这个学习平台可以是一个线上的教师学习社区,也可以是一个专门的教师学习空间,教师们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学习资源的共享和交流,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交流和合作。
基于知识共享与建构视角的学习共同体价值探究
基于知识共享与建构视角的学习共同体价值探究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是指一群有共同目标、参与者之间关系密切,并且通过互动和协作学习的群体。
在学习共同体中,知识共享和建构是其核心价值。
知识共享意味着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是通过互动、交流和分享知识来共同实现他们的学习目标的。
这种共享是双向的,不仅仅是成员之间的分享,还包括学习共同体与外界的分享。
这样的共享不仅仅能加深成员之间关系,更能让他们获得更多信息和理解。
另一方面,知识建构是学习共同体的另一个核心价值。
学习共同体的成员通过协作、互动来建构知识,下载一个共同的理论框架,共同探讨问题,从而开发新的思路和想法。
通过知识建构,成员能够在学习中相互支持,合作共进,并且产生更多新的知识和领域创新。
学习共同体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知识共享和建构,还在于其在学习中扮演的角色。
学习共同体是基于社会学习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构建的,发挥了人类自然的社交天赋和与他人互动的需求。
在这个从默默无闻到成为重要学术话题的过程中,学习共同体的价值正不断被展示出来。
学习共同体是学习目标的自组织网络,它反映了学习者的一种自发性行为,是学习过程中个人的学习动力与行为习惯的一种自然产物。
同时,学习共同体也是合作学习的范例,是为合作学习建立创新、探究、合作中心的实例,通过学习共同体,学习者能更了解其他成员的思考方式和工作风格,能够以更开放的态度面对他人的想法,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目标。
此外,学习共同体还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多样性的学习机会,包括共同创作、讨论和学习活动等等,丰富了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增强了学习效果。
总的来说,学习共同体是具有众多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等方面的价值的。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学习共同体将会进一步扩大其范围,加强其作用。
我们期待着在未来更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下,学习共同体的价值能够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为学生提供更多扩展和拓展学习空间,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策略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策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教师的角色也逐渐发生转变。
传统上,教师是以独立的个体存在于教育系统中,但现在的教师需要更强调协作、合作和共同学习的能力。
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建设策略。
一、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重要性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是为了使教师们能够通过合作和共同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从而更好地完成教育任务。
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拓宽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提供了一个开放、包容的学习平台,让教师们能够相互交流、分享和借鉴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们可以深入研究教育理论和实践,拓宽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
2. 增强教师的专业发展动力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提供了一个集体的学习环境,通过集体的目标和任务驱动,激发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发展。
教师们可以通过合作研究、互相评价、共同探索等方式推动自己的专业成长。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助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打破了传统的教师孤立性思维模式,鼓励教师们相互交流、解决问题和互相帮助。
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们可以分享他们的教学困惑和挑战,寻求他人的帮助和建议,从而共同成长。
二、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策略要建设一个有效的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建设策略。
1. 创建学习型学校文化学习型学校文化是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基础。
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专业发展。
学校领导应该支持教师参与专业学习共同体,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2. 建立导师制度导师制度是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可以邀请有经验丰富的教师充当导师,为新教师提供指导和支持。
导师可以通过定期的交流和指导,帮助新教师适应工作环境,提高教学能力。
3. 建设线下和线上交流平台为了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助,学校可以建设线下和线上的交流平台。
基于知识共享与建构视角的学习共同体价值探究
基于知识共享与建构视角的学习共同体价值探究学习共同体是指共享学习目标、共同学习资料和资源、同时相互交流、合作学习的群体。
在现代教育中,学习共同体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和目标,在教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基于知识共享与建构视角的学习共同体的价值。
知识共享是学习共同体的核心特征之一,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分享有益的信息和知识,这种分享的方式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促进群体内部的互相学习和交流。
在知识共享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群体中不同的经验、背景和专业知识,从而加深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洞察,并且将这些知识与经验与群体中的其他成员共享,形成共同学习的独特环境。
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仅是针对特定科目的学习,也可以深入到更广的社会、文化和经验背景,尤其是当学生有机会参与到不同的学习共同体时,他们可以在跨学科的环境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这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另一个重要的学习共同体特征是知识建构。
知识建构是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根据对自身经验和知识的理解,反思并再次还原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学生不断地引用群体中创建和共享的知识和信息,进而建立自己的“理解模型”。
知识建构是对传统教学中“传授”式教育方法的颠覆和否定,它强调学生基于自己的理解和经验来塑造和建构知识,与教师的传授相比,具有更高效和可持续的学习效果。
学习共同体依赖于成员之间的协作和合作,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协助、相互支持和鼓励,共同探索、实验和学习,这样的互帮互助也提高了群体成员的沟通和合作技能。
1. 提供有益的学习环境:学习共同体是一个富有可持续性的学习环境,它不仅可以创造有益的学习氛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掌控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这个环境中,学生可以得到教师和其他学生的鼓励和帮助,促进积极学习和创造性思考。
2. 强化学生能力:学习共同体强调的是学生之间的协作和互相学习,而不是单纯的竞争关系。
这种互相支持和鼓励的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培养团队意识和责任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成长和社会化的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知识共享的视角谈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摘要:知识共享是教师学习共同体形成的重要基础。
实践中,教师的知识共享受知识本身特性、教师主体愿望、学校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知识共享视角下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的主要策略是: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营造合作共享的教师学习文化、建立有效的教师学习交流机制、搭建一体化的教师学习网络平台。
关键词:教师;学习共同体;知识共享随着共同体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以及教师学习研究的兴起,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与路径发生了转变。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已经从追求教师个人的自我发展转向了重视教师团队的共同发展,从注重个人的努力转为了依靠团队的合作;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已经从关注教师个人学习转变为重视教师团队学习,从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交互建构学习。
教师学习共同体契合了教师专业发展范式的转变,被视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教师学习共同体能否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关键要看学习共同体内部的知识共享程度。
可见,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必须以促进教师知识共享为前提。
一、知识共享:教师学习共同体形成的重要基础美国学者布莱克曼(Blackman.C.A.)指出,”教师专业发展在本质上乃是同事间不断经由意见交换、感受分享、观念刺激、沟通讨论等来完成的”。
教师通过交流沟通、分享知识和经验,提高了专业素质,实现了专业发展。
换句话说,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就是相互学习、共享知识的过程。
教师的团队学习效果如何,取决于教师之间知识共享的程度。
作为教师团队学习的有效组织形式,教师学习共同体可以为教师共享知识提供良好的平台和环境。
1 教师学习共同体与教师知识共享的内涵学习共同体是学习者在共同信念和愿景的引领下,在合作共享的学习文化影响下,通过沟通、交流、分享、反思等学习活动,运用各种学习工具,共同建构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共同发展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
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教师基于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这一共同目标而自愿组成的非正式学习团体。
成员通过交流协作、共享资源、反思探究等学习活动来建构知识,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最终实现成员的专业发展。
知识共享是知识拥有者与他人分享知识,使知识从个体拥有向群体拥有转变的过程,也是指组织中的个体通过相互学习、交流,将个人知识传播到组织的层面,同其他成员分享,并通过知识创新实现知识增值的过程。
对于教师而言,“教师知识共享系指教师彼此分享各自所具备的知识并进一步利用分享的知识提升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与专业素养的活动。
对教师管理而言,其意义在于促进教师知识社群的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与形象”。
2 知识共享是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前提条件共同的信念和目标、合作共享的学习文化、交流协作的学习活动、知识建构与共同发展的学习目的以及组织认同感和归属感,是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基本特征。
这些特征要求学习共同体必须将知识的共享作为组织运作的基本条件。
也就是说,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要以促进教师知识共享为前提。
当前许多学校在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时,只是通过制度化的手段或措施,将教师人为地组合起来,为完成某一任务或者目标而工作或学习。
虽然形式上也是共同学习,但因其并非基于教师自愿,不能达成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更缺乏教师之间的知识共享,因而不能称之为教师学习共同体。
以学校的教研组为例,它原本是一个专门研讨教学问题、分享教学经验的教师团体。
但是现在的教研组却被赋予了浓烈的行政色彩,教研活动往往缺少一种平等交流的氛围,教研组长“一言堂”“上对下”的现象较为普遍,不少教师随之沦为了沉默的大多数;教师之间相互竞争也使教研活动仅有表面的合作、没有实质的共享。
因此,没有教师的知识共享,就无法真正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就无法真正实现教师群体的共同发展。
3 知识共享程度是衡量教师学习共同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不同的教师个体在知识结构、教学能力、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而这种差异则是教师学习的一种资源。
教师可以在沟通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彼此学习、取长补短。
进一步说,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就是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客观条件。
但是,仅有客观上的差异还不够,如果缺乏主观上的共享意愿,教师学习共同体依旧不能真正形成。
比如,教师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不愿将自己的知识、经验、观点与他人共享,教师之间就不可能有知识的建构,教师之间的学习就会失去了意义,教师学习共同体虽然有名,但却无实。
另外,如果在教师学习共同体内,只是个别教师愿意共享自己的知识,大部分教师不愿将自己的知识与他人分享,在实际的交流学习中,那些有着知识共享意愿的教师也会因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而逐渐失去知识共享的动力,也会将个人的知识深藏起来,这对教师学习共同体发展的负面影响极大,甚至会导致学习共同体名存实亡。
再则,倘若教师在知识共享的过程中,仅仅将自己拥有的浅表性知识同他人分享,而没有将更为有用的深层知识分享出来,那么这种知识分享完全是做表面文章,对教师的学习以及共同体的发展没有多大意义。
所以说,要让教师学习共同体真正发挥作用,实现教师知识的创新和增值,必须关注教师的知识共享程度,并以此来判断和衡量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发展水平。
二、实践困境:教师知识共享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教师知识共享是不同教师之间进行知识沟通的过程,是知识从教师个体拥有向群体拥有转变的过程。
但是这种沟通并不像商品交换那样可以自由流通,这一转变也并非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因为教师的知识共享行为常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致使其共享无法顺利实现。
教师的知识共享不仅受知识本身的特性以及教师的主观意识、知识结构、传播技能和认知能力的影响,还受到学校的组织文化、管理体制和网络环境的制约。
1 隐性知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同类型的知识有着不同的特性,它们在被表达和传播时的方式及难易程度也明显不同。
英国哲学家波兰尼曾将人类的知识按可编码的程度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大类。
显性知识是那些可以用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等形式化符号加以精确表述的结构化知识,具有规范化、系统化的特点,这类知识易于被他人分享。
隐性知识是一种以非格式化、未编码的形式内隐于人的大脑中,很少能够用语言来进行表达的知识,这类知识高度个人化,甚至连拥有者本人也不能完全意识到,因而难以传播、沟通,难以与他人共享。
施琴芬等人认为,“隐性知识是个体在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经验性知识,它停留在,实践层面,因其难以被编码和显性化而存在于即时的实践活动中,最终可以被模糊而粗略地表达出来”。
对于教师而言,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反思教学实践来掌握和积累这种知识。
但由于实践性知识具有隐性知识的特性,将这种知识共享的难度相当大,需要教师付出巨大的努力。
2 教师意愿:缺乏信任,拒绝共享教师主体缺乏共享的意愿是影响教师知识共享的根本性因素。
在学校组织中,拥有组织需要的独特知识就意味着拥有专业地位。
教师个人所拥有的专业知识是保证他们在学校组织中获得专业地位的重要因素。
因此,教师可能会担心由于与他人共享了这种知识而失去了自身的独特价值,丧失了自己的专业地位。
为了确保或提升自己的专业地位,他们就会选择自我封闭、拒绝共享。
另外,知识共享成本收益的不对称也是造成教师不愿共享知识的原因。
对于知识的创造者和提供者来说,当个人获取知识的成本大于知识共享的收益时,就可能出现不会将自己的知识与他人共享的意愿。
也就是说,如果教师与他人共享自己付出艰辛努力和巨大代价获得的知识,就会给自己造成损失,当这种损失无法通过学校或其他组织获得补偿时,他们只好限制知识的传播与共享。
有人说,这是一种知识利己主义的表现,他们只关心对自己有利的事,不愿意以自己的利益为代价作出妥协和牺牲。
笔者认为,这种利己主义是因为教师之间彼此缺乏信任造成的。
教师如果不信任其他人的知识或者不相信其他人会同大家分享自己的知识,他们也就不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知识。
3 学校管理:过度控制,缺乏激励目前,我国的学校组织结构大多是金字塔形的科层结构,这种结构强调上下级之间严格的层级制度,强调制度的严密性、管理的标准化、分工的专门化,强调对教师的严格监督和控制。
在这种组织结构下,知识总是单向流动的,从金字塔的顶端通过各层级流向底层,处于底层的教师只管执行,无需交流和讨论。
同时,由于过于“规范”的制度,造成了教师工作的机械化、思维的固定化,使之失去了与他人交流和分享知识的动力。
由于分工细化,教师只局限在自己的学科组内,长期被固定在一个狭窄的工作范围内,缺少与学科组外教师的交流和沟通。
学校管理过度强调竞争与控制,使教师对利益、名誉看得过重,为了避免落后,为了晋级、加薪,他们常常回避对他人的帮助,垄断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和经验,拒绝与他人分享,造成了校园人际关系的疏离和冷漠。
因此,学校的科层组织结构极大地阻碍了教师间的知识共享。
此外,学校没有完善的共享激励机制,没有对参加知识共享的教师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足够的奖励,也是导致教师之间知识共享难以自动发生的重要原因。
由于知识的共享一般是通过教师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和讨论进行的,它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如果学校缺乏有效的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系统,没有健全的知识交流与共享平台,没有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就无法帮助教师跨越时空限制开展知识互动交流与共享。
三、策略探析:基于知识共享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知识共享是教师学习共同体形成的重要基础,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必须首先解决教师的知识共享问题;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要真正实现教师间的知识共享并非易事。
因此,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并作出积极的努力;需要学校转变管理方式,努力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积极营造合作共享的教师文化,使教师愿意交流、乐于分享,并在交流与分享的过程中形成共同的话语体系和交流机制,形成彼此信任的学习团队,进而确立共同的目标和信念,最终形成以知识共享为基础的教师学习共同体。
1 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知识共享的本质是教师之间的知识交换。
其中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拥有知识的教师通过共享自己的知识而获取他人的知识,也就是以知识换知识;二是拥有知识的教师通过共享知识而获取精神或物质上的补偿性回报,也就是以知识换补偿。
若要使知识共享持续发生,除了建立完善的补偿机制外,每个教师都必须不断地进行学习,补充新知识,总结新经验。
换句话说,只有教师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教师学习共同体才有可能形成。
一个人的学习观念影响着其学习行为的发生,教师能否持续不断地开展终身学习,完全取决于其是否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
因此,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是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的首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