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新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新思考

语文课程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所以语文教育要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要关注人的教育。语文教学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此“教”和“学”,语文才能够真正成为窦桂梅所说的新时代的“王”!

标签:初中语文教学思考

一、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

据报载:火爆的人才交流市场,仅仅是外语、计算机、经济类人才交流得火爆,而历史、文学、哲学这类人才却表现出了更多的无奈。如果说这是一种大环境,那么小气候又是怎样的呢?初中将语文作为中考要求的重要科目,但只注重语文的工具性质,学生一旦升入高一级学校,只要选学的不是文科类的专业,语文完全可以像块破抹布一样被丢弃。而各高中学校,因学科组合性质的增强,也将语文视为不得已而为之的学科,学生更是认为只要学好数、英和选考科目即可,根本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去学一门难以把握的课程。到了大学,更是把语文抛到一边去了。曾以是母语而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语文,却在今天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尴尬。虽然新高考方案出台了,新中考方案也随机出台,无论是新高考方案还是新中考方案,都强调了语文的重要性,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更是把语文称为“王”。但是,从实际教学中可以看出,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并没有真正地重视语文,更没有把语文看作是“王”。语文,怎么了?

二、这一切难道都是我的错

语文的无奈与尴尬,是记载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出问题了,还是我们在对这一文化认识、消化的过程中出现了阻隔?古人云:“言为心声”,这里的“心”可以理解为思想。人的思想是从低级到高级而发展变化着。而人类文化的发展也就不可避免地要遵循这样的规律,语文承载的也正是掌握这一规律的任务。语言表达思想,再用文字记载下来,构成了语文学科体系,概言之,通过说话或作文,记人、叙事、写景、抒情,表达某种思想感情。但由于表现手法各异,体裁纷呈,构成了语文学科知识的广博、浩瀚,也决定了这门学科无时不在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景观。而选入各级各类学校语文课本的篇目,也是这类作品中最具有典型性,最能反映历史风貌和代表作家艺术风格的作品。这样优秀的语言作品,我们却要将其肢解得支离破碎,把它讲成枯燥无味的所谓的语文知识。将手段变为目的,舍本而逐末,只会造成本来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的语文知识的老套、僵化、枯死。可见,问题并不是出在这一知识体系本身,而是我们长时间对它错误的领悟和学习。我们的义务教育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教和学。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教学紧紧围绕指挥棒转,形成公式化、模式化、套化、死化。课教死了,还有什么生命力可言?当然会因缺乏活力,令人兴味索然,兴趣大减。问题不是出在内部,而是出在了外部,“语文”说,这难道都是“我”的错?

三、语文,为何我牵不到你的手

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提出教育在于“养成健全的人格”,邓小平“三面向”和“四有”新人目标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也提出了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的问题。当前,党和国家更是高度重视语文、政治、历史的教育。在这轰轰烈烈的背后,我们是否进行过更深层次的思考?我们在什么地方丢失了精神?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什么到了今天需要我们“千呼万唤始出来”?在造成这一现象的诸多原因里,语文教学人文色彩的弱化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语文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教学语文就是传承和铸造精神,而语文教学的应试化,不能不说是在本末倒置,弱化甚至抛弃了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放弃了铸就灵魂的关键环节。再倡精神文明建设,工程何其浩大,历时何其漫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的教育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正在努力改变这一现状。从2017年秋季开始,语文等学科要统一使用部编教材,这也正是国家对语文等学科教育重视的体现。语文,当我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却感到已将“你”丢失得太久太久,在我们最需要“你”的时候,却牵不到“你”的手。现在牵到了“你”的手,我们会紧紧地“牵”,我们会倍加珍惜。

四、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在初中阶段搞素质教育是完全可行的,也是必须的。在初中,没有高考指挥“棒”的指挥,没有高考升学的压力,时间相对充足,内容宽泛,而学生又都想扩大知识面,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实现转轨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增强教学中的人文色彩,推倒校园与社会间的院墙

校园教育多年來实际上只是将一些档案资料灌输给了学生,这只是一种知识的积累。而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还需经过社会的再磨炼与培养,这无疑是拖延了人的能力与潜力的尽早发挥,也推迟了为社会尽早创造财富的时间。语文教学的目的经过了多次变化,从文字到语言,再到目前的人的发展。教育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对象,开始注重教学中的人文色彩。

初中语文教学,就应以提高阅读兴趣,刺激阅读欲为目的,因为“腹有诗书气自华”,要给学生一个清晰的线索、阅读的思路,并辅助于词语、文字教学。加强人文色彩,其实就是要用作品的内容、主旨和作者的情感来熏陶读者。如学习苏轼的诗文(《浣溪沙》《水调歌头》《江城子·密州出猎》《惠崇》)中透露出的那种虽屡遭不幸却旷达超脱的处世态度,不由得使人对苏轼这样一位全才的文艺家顿生敬意,并能够启示我们的学生如何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及成功。通过作品,学生知道的是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的人与事,接触的是五彩纷呈、形态各异的文体。这比我们单纯地分析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要有意义得多。以人为培养对象的教育肩负的使命是培养出能够面向当前社会转型,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推倒院墙,面向社会,使我们的学生尽早了解纷繁复杂的社会,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会活化起来。

(二)实现角色的转换,提高学习的质量

以前的课堂,都是教师一言堂。语文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试想,仅凭我们的言语,能吸引学生吗?我们是演员,更应该是导演。如果能够落实徐州市教育局提出的“学讲计划”,师生互换角色,那么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得多。笔者曾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课,让学生准备正反两方面的材料,又用了两节课时间进行辩论。在辩论中,学生不仅列举了文中的论据,列举了历史上的许多资料,辩清了文中的论题;还又一次回顾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史、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史,内容意义远远超过了课本。这样,既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又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

(三)实现思想的转变,变目的为手段

考试只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检验,对学生进行全面估价的凭证。合理有效的考试,使学生并不感到负担与压力,相反,还会因为成绩优异而激发其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考试应紧紧围绕教学重点,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好、中、差的学生都能够感到满意。语文教学要重视方法(教法和学法),培养能力。对于知识性的东西,学生是不可能统统吸收的,那么,我们的考试又何必要贪多求异,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呢?这样做的结果也只能是快速将这些强化记忆的东西忘掉。教什么,考什么,在教学中注重技能与方法的传授,让学生在考试中实际受益,无疑是我们当今考试的努力方向,这样才能实现考试由目的向手段的转变。如此“教”和“学”,学生才能够“喜闻乐见”;如此“教”和“学”,才能够培养学生的能力;如此“教”和“学”,语文才能够真正成为窦桂梅所说的新时代的“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