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核心素养词汇(概念)的生产过程(丁尧清)
生产过程与生产类型培训课件
现代生产管理的特征(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Production Management)
依托制造业来拓Biblioteka 服务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介于二三产业之间, 既是制造业的延伸,又是服务业的重 要组成部分,如:
运输仓储
金融媒介
房地产
广告
会计审计
产品设计
产品更新换代加快,产品种类不计其数,近三 十年出现的新技术、新产品,已远远超过过去 两千年的总和。
现代生产管理的特征(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Production Management)
生产管理的对象——生产过程(Production
Process)
1.生产过程(Production Process)的概念
围绕着产品生产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产活动的运行过程 投入——产出
生产过程是动态的 劳动过程(Laboring Process) 自然过程(Natural Process)
狭义:原材料——产品 一系列生产活动的运行过程 广义:指整个企业的生产过程。
病人 顾客
医生、护士 医院设施 医药 实验室
展示、商品 营业员
生产过程
产出
清洗 制罐 烹调
包装 贴标签
对学生讲授知识 让学生参与实验科 研 撰写论文等活动
罐装蔬菜
有知识有素质 的专门人才
检查 观察 治疗 用药等
吸引顾客 推销产品 供应、订货
恢复健康的病 人
满意的顾客
生产管理的对象及任务(Object and Task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生产管理的对象及任务(Object and Task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生产概念的基础
生产概念的基础生产概念是现代经济学基础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它是经济活动的一种基本理念,包含了社会产品生产的目的、方法以及组织。
生产概念作为经济活动的核心,对于理解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生产概念的基础作以概述和分析。
生产概念的定义是指将劳动和资本投入生产过程,创造和生产出用于满足人们需求的物品或服务的活动。
简而言之,生产概念是一个将资源与生产方式结合的概念,旨在生产物品和提供服务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生产概念的基础来源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的生产和消费不断升级。
不仅随着科技进步、生产工具的改进,也随着贸易和分工的发展,人们对于生产方式的理解逐渐深入。
生产概念的基础源于生产价值的认识,即人们投入生产过程的价值必须大于购买资源和超过人们的劳力所必需的费用。
生产概念涉及到一系列生产要素。
首先是生产过程的要素,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财务和资本。
其次是生产方法的要素,这包括人类的智慧、商业模式的创新和生产组织的规划。
对于企业来说,生产概念的基础是生产要素的分配和整合。
它是企业生产计划和策略的基础,以及制定和评估企业效益的基础。
生产概念主要是运用生产充分利用资源的原则,以最小化成本生产最大的利润为中心,从而达到企业最大利益的目的。
生产概念的细节包括其生产要素分配和整合。
生产要素的分配包括人、机器和资本的管理。
生产要素的整合包括劳动分工、安排生产流程、实现节约原则,以及协调相关生产过程。
生产概念的基础也包括投入产出分析和生产销售效率分析。
投入产出分析是一种分析生产效益的方法,它是从社会总体经济规模来考虑生产价值的。
它最初被提出是在20世纪初由美国经济学家W.W.Leontief提出的。
投入产出分析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分析生产的过程和要素,揭示经济发展的现实条件,并为生产要素的分配和整合提供决策支持。
生产销售效率分析是一种针对企业内部生产状况的分析方法,它是从企业内部产值和生产过程效率的角度来考虑生产价值的。
企业生产过程的基本概念
企业生产过程的基本概念1. 引言企业生产过程是指企业组织和管理下,通过资源的组织与配置、经济手段的调节与应用,以及人力、物力、能力等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实现产品或服务的创造和提供的全过程。
企业生产过程是企业运行中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2. 生产要素企业生产过程所涉及的生产要素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财务资源和信息资源。
2.1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指企业中从事生产活动的员工力量。
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对于企业的生产过程至关重要。
通过招聘和培训、绩效管理和激励机制等手段,企业可以提升人力资源的素质和能力,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2.2 物质资源物质资源是指企业用来进行生产的各种物料、原材料、设备和工具等实际物质。
物质资源的合理管理和优化配置,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企业需要进行物资采购、库存管理和生产计划等工作,以确保物质资源的充足和合理使用。
2.3 财务资源财务资源是指企业用来支持生产过程的资金。
企业通过合理的财务策划和资金运作,保证生产过程的资金供应和资金成本的控制。
财务资源的合理运用可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稳定性。
2.4 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类信息和数据。
企业需要进行信息收集、处理和分析,以支持决策和生产过程的优化。
信息资源的全面利用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反应速度和竞争优势。
3. 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企业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合理的生产流程和运作规范,以及有效的协调和监控,实现生产过程的有序进行和高效运转。
3.1 生产流程设计生产流程设计是指根据产品或服务的特性和要求,确定适合的生产工艺和流程。
通过合理设计生产流程,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3.2 资源配置与调度资源配置与调度是指根据生产需求和资源供给情况,合理安排和调配人力、物资、财务和信息资源。
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与调度,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生产的概念和特点
生产的概念和特点生产是指人类通过劳动和技术手段将自然资源转化为商品和服务的过程。
在生产过程中,人们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创新等,通过加工和组合,使资源得以高效利用,从而实现价值的创造。
生产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劳动是生产的基础:劳动是生产的首要要素,通过劳动力的投入和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活动,才能将资源转化为有用的产品和服务。
2. 资本的重要性:资本是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增加劳动力的效能和生产过程的效率。
通过投资和积累资本,企业可以拓展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多样化和规模化的经营。
3. 技术的进步:技术进步是推动生产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新的生产工具、设备和生产流程得以发展和应用,使生产过程更为高效、节约资源和环保。
4. 分工与合作: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分工与合作的现象。
不同的人才和专业人员通过各自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生产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并最终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
5. 供需关系: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生产的结果与需求之间形成了供需关系。
生产者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决定生产什么样的商品和服务,供求关系的平衡与调整直接影响到产品的价格和市场的竞争状况。
6. 循环性和可持续性:生产是一个循环性的过程,包括资源的开采、生产、消费和回收等环节。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生产要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总之,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是实现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手段。
通过优化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2016仝晰纲名词解释pdf
2016仝晰纲名词解释pdf2016统一纲要主要指的是中国教育部于2016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该通知是对改革中国中小学教育的基本方针、目标、任务、保障机制等进行全面阐述的文件,是深化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文件。
仝晰纲名词解释是指在这个通知中,对一些教育相关的术语进行了具体的解释和核定。
这些术语主要是与素质教育和中小学教育改革密切相关的,包括核心素养、综合素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主体功能、认知培养、能力培养、素质教育等。
核心素养是指培养学生核心素质,包括基本学术素养(语文、数学、外语等)、思维品质和创新精神。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综合素质是指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多个方面的素质综合体现。
中小学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使其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中小学教育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在道德品质、知识水平、体质健康、审美能力和劳动技能等方面全面发展,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
主体功能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主体性和主动性,能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认知培养是指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包括信息获取和处理、问题解决、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培养。
中小学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能力培养是指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培养。
中小学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其具备综合素质和能力。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素质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教育方式。
中小学教育要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以上就是2016统一纲要中一些重要术语的解释和意义。
这些术语对于理解和推动中小学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生产过程和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
管理知识—生产过程和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一、生产过程(一)生产与生产过程生产是人类社会人们从事的最基本的活动,社会的一切财富都是通过生产活动创造出来的,不进行生产,人类就无法生存,社会的发展也无从谈起。
“生产”是通过劳动,把资源转化为能满足人们某些需求的产品的过程,这一把资源转化为产品的过程就是生产过程。
可知生产过程是一个通过劳动,把一定的资源转化为产品或服务的过程,这个过程同时也是价值增值的过程。
要实现这个转化过程需要有一定的支撑环 境,包括生产场地、生产设施、生产组织、管理制度和技术方法等,这些统称为生产系统。
生产过程的运行,同时还受社会环境的制约,特别是市场需求、社会经济 发展水平、政府有关的政策法规等,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生产过程的输出,不仅指有形的实物产品,还包括无形的产品——服务。
传统的观念认为只有出产实物产品 的才算是生产,像商贸、金融、通讯、文教、医疗等不是生产。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的消费水平、消费观念和消费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 别是第三产业迅速成长,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二)生产过程的构成狭义的生产过程指产品生产过程,是对原材料进行加工,使之转化为成品的一系列生产活动的运行过程。
广义的生产过程是指企业生产过程和社会生产过 程。
企业生产过程包含基本生产、辅助生产、生产技术设备和生产服务等企业范围内各种生产活动协调配合的运行过程。
社会生产过程是指从原材料开采,到冶炼、 加工、运输、储存,在全社会范围内各行各业分工协作制造产品的运行过程。
产品生产过程由一系列生产环节所组成。
一般包含加工制造过程、检验过程、运输过程和停歇过程等。
产品生产过程是企业生产过程的核心部分。
二、生产系统(一)生产系统的构成要素生产系统是企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支撑企业生产过程运行的物质基础,生产系统由系统的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生产系统的硬件通常是指生产 场地、厂房、机器设备、工具器具、运输车辆、通讯设施等。
生产过程认知1
4.空间速度与接触时间
空间速度 定义 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的催化剂上所通过反应物的体积(在标准状态下)单位 为标准m3/(m3催化剂·小时),简写成[h-1]。空间速度简称空速,常用SV表示 :
接触时间 定义 是指反应物料(蒸汽或气体)在催化剂上的停留时间,又称为停留时间。常用表示, 单位[s] ;
8.板式塔、填充塔反应器
图4-8 板式塔与填充塔
二、反应条件的选择
1、温度的影响
理论分析,即满足反应热力学和动 力分析要求-是放热还吸热;热效 应的大小;转折温度;阿累尼乌斯 方程和反应速率方程式;
向反应器的供热能力或从反应器中 移热的能力-即放热或吸热速率与 移热或供热速率的平衡问题-热点 温度以及工程问题;
第四题
.生产服务过程。生产服务过程是指为保证生产活动顺利进行而提供的各种服务 性工作。如供应工作、运输工作、技术检验工作等等。( √ )
第5题
企业生产过程的组织原则是要满足生产过程运行的间歇性、平行性 和节奏性(均衡性)、生产过程构成的比例性及其对生产对象(产品) 变化的适应性( × )
第6题
(2)安全 正确地储存原料也是减少原料的损耗、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生产经济效 益的重要方面。 (3)经济 化工原料的储存,从经济性上考虑的一般原则是:能室外储存不用室内储存, 能堆放储存不用容器储存,能用非金属容器贮存不用金属容器贮存
3
PART 03
输送过程过程
1.原料输送定义
原料输送是指利用输送机械将原料从储存区输送到计量罐或者反应器 让其参与化学反应的过程。根据原料的状态,可分为固体原料输送和 流体原料输送,流体原料输送又可分为液体原料输送和气体原料输送。
目录
CONTENTS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讨论
从思想到实践
丁尧清 博士 人民教育出版社
提
纲
修订课标要求 人地关系的本质 人地关系的要点 人地关系:社会实践 人地关系:思想认识 人地关系:地理科学的贡献
一、修订版本课标
学习 方式
多角度多 要素思考
核心 线索
时空 视角
1.定义、维度、具体表现
管仲(?一645 B.C.) 孟子(372-289 B.C.) 荀子(313-238 B.C.)
天人合一:合理因素?
中国古人对自然的态度(张岱年,1985) 庄子的因任自然(顺天)说 荀子的改造自然(制天)说 《易传》的天人调谐说 天人合一 (1)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2)自然界有普遍规律,人也服从这一规律; (3)人性即天道,道德原则与自然规律是一致的; (4)人生的理想是天人调谐。
必修课程学业质量标准 水平分级 方案一:水平1、2分别对应模块1、2 方案二:水平1、2不分模块,在内容综合的基础上分 出层次 每个模块都应研制出学业质量标准,然后再根据需 要整合成不同学段的学业质量标准。??
地理必修1 ??
必修地理1的学业质量标准
以“学业要求”为本,以“地理核心素养水平分级”为依据, 进行模块学业质量标准水平的划分。
地理环境影响人类活动:性质、形式、阶段 人类活动改造地理环境:性质、形式、阶段 人地互动表现:自然灾害、环境问题
詹袁方案
詹秀婷,袁孝亭(2012: 61) 5要点 三个维度6个方面
美国方案(1994,2012)
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 要素五 环境与社会 标准14 人类活动如何改变自然环境
运用绘制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的方法,描述人类生存的自然地 理环境;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岩石圈物质循环、大气循环、水 循环等基本地理过程的影响,以及人们在生产或生活中对它们 的利用。(人地观念)????? 水平一:能够说出地球具有圈层结构,而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 位于地球各圈层的交界处。 水平二:能够用绘制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的方法展现人类生存 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位置,并描述地理环境具有极其复杂性;能 够举例说明人类通过对自然地理过程(如岩石圈物质循环、大 气循环、水循环等)施加影响,进而影响自然地理环境;能够 举例说明人们在生产或生活中对自然地理过程或原理的应用。
漫谈核心素养词汇的生产过程
教育理论:教育思想讨论
• 《教育研究》1986年第4期-1987年第4期 “端正教育思想,明确培养目标”专栏:树 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提高民族素质等问题
• 国民素质、劳动者素质、人才素质等 • “素质”:狭义的(先天生理禀赋)、广
义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层面) • 素质的特点:遗传性与习得性的统一,自然
劳尔-恩斯特(Laur Ernst,1995): 跨专业能力
• 跨学科和专业的知识:如金属加工+销售+ 企管
• 方法和技术的能力:计算机应用 • 与个性相关的能力:批判、创新能力
漫谈核心素养词汇的生产过程
雷茨(Reetz,1996):行动能力
• 事物意义上的:做事、智力 • 社会意义上的:社会能力 • 价值意义上的:个性、道德 • 职业行动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
漫谈核心素养词汇的生产过程
漫谈核心素养词汇的生产过程
2、职业生涯发展-关键能力
•社会经济背景:
– 泰勒主义:少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 – 精益生产:以技术、人为中心
– 市场多变 – 品种和过程多样 – 消费需求多样
漫谈核心素养词汇的生产过程
挑战:劳动力素质
• 分工形式的变化 • 领导方式的变化 • 工作内容的变化 • 质量控制模式变化 • 生产设备的变化 • 技术革新模式的变化 • 劳动者“全面发展”=专业范围+相关能力
时代性
民族性
– 2013 .10 -2014 .02
漫谈核心素养词汇的生产过程
漫谈核心素养词汇的生产过程
2、分项研究
(1)政策分析 •围绕德智体主线,具体内容随着社会发展而 变化。 •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强调责任、创新、实 践
漫谈核心素养词汇的生产过程
什么是生产过程生产过程的内容
什么是生产过程生产过程的内容生产过程是工业企业资金循环的第二阶段。
那么你对生产过程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生产过程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生产过程的简介生产过程是指从投料开始,经过一系列的加工,直至成品生产出来的全部过程。
在生产过程中,主要是劳动者运用劳动工具,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劳动对象,使之按人们预定目的变成工业产品。
机械加工生产简述:生产过程是将原材料转变为机械产品的全部过程。
工业企业作为一个系统,它的基本活动是供、产、销;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生产合格的工业产品,创造产品的使用价值和增加价值,并作为商品出售满足社会需求。
生产管理的对象是生产过程。
生产过程是指围绕完成产品生产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产活动的运行过程,所以生产管理就是对生产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考核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生产过程的结构按照生产过程组织的构成要素,可以将生产过程分为物流过程、信息流过程和资金流过程。
1)物流过程采购过程、加工过程或服务过程、运输(搬运)过程、仓储过程等一系列过程既是物料的转换过程和增值过程,也是一个物流过程。
2)信息流过程生产过程中的信息流是指在生产活动中,将其有关的原始记录和数据,按照需要加以收集、处理并使之朝一定方向流动的数据集合。
3)资金流过程生产过程的资金流是以在制品和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动力、燃料设备等实物形势出现的,分为固定资金与流动资金。
资金的加速流转和节约是提高生产过程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生产过程的分类企业的生产根据各部分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可划分为以下三部分:1.基本生产过程。
基本生产过程是指构成产品实体的劳动对象直接进行工艺加工的过程。
如机械企业中的铸造、锻造、机械加工和装配等过程;纺织企业中的纺纱、织布和印染等过程。
基本生产过程是企业的主要生产活动。
2.辅助生产过程。
辅助生产过程是指为保证基本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而从事的各种辅助性生产活动的过程。
如为基本生产提供动力、工具和维修工作等等。
生产工艺流程的概念
生产工艺流程的概念英文回答:The concept of a production process refers to the series of steps or activities that are undertaken to transform raw materials or inputs into finished goods or products. It encompasses all the activities involved in the design,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of a product. A production process typically includes activities such as sourcing raw materials, quality control, assembly, packaging, and distribution.A production process can vary depending on the nature of the product and the industry in which it operates. For example, in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the production process may involve stages such as stamping, welding, painting, and final assembly. Each stage is carefully planned and executed to ensure the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production of high-quality vehicles.The concept of a production process is crucial for businesses as it directly affects their efficiency, productivity, and profitability. By optimizing the production process, businesses can reduce costs,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and increase customer satisfaction. For instance, a company that manufactures smartphones may invest in automated assembly lines to streamline the production process, reduce labor costs, and enhance product consistency.Furthermore, the concept of a production process is closely linked to the concept of lean manufacturing. Lean manufacturing aims to eliminate waste and improveefficiency by continuously analyzing and improving the production process. This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practices such as just-in-time inventory management, reducing setup times, and implementing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By adopting lean manufacturing principles, businesses can achieve higher levels of productivity, reduce lead times, and enhance overall competitiveness.In summary, the concept of a production process refersto the series of activities involved in transforming raw materials into finished goods. It is a critical aspect of business operations and can significantly impact efficiency and profitability. By optimizing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nd adopting lean manufacturing principles, businesses can achieve higher levels of productivity, reduce costs, and improve customer satisfaction.中文回答:生产工艺流程的概念指的是将原材料或输入转化为成品或产品所进行的一系列步骤或活动。
生产概念的特征
生产概念的特征生产概念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涉及到经济领域的诸多方面。
下面我将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生产概念的特征。
首先,生产概念是指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而创造或加工物品或提供服务的经济行为。
这表明生产是一个目的明确的过程,需要有主体的意愿和努力。
其次,生产概念强调了物质和能源的转化过程。
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和能源通过技术手段被转化成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或服务。
生产过程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转化,还包括对资源的利用和技能的运用等方面。
第三,生产概念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
劳动是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人们通过劳动创造出产品和服务,实现自身的价值。
劳动既可以是体力劳动,也可以是脑力劳动,甚至是创造性的劳动。
第四,生产概念强调了有效的资源配置。
生产概念认为资源是有限的,而需求是无限的,因此需要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
通过合理的生产计划和组织,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和调配有限的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第五,生产概念强调了价值创造。
生产过程不仅仅是转化资源,还包括创造价值。
通过生产,原本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或服务得到加工、提炼和改进,从而增加了其使用价值。
价值创造不仅仅体现在产品本身的价值,还包括创造就业机会和增加经济收入等方面。
第六,生产概念强调了市场需求导向。
生产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市场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来调整生产计划和产品结构。
只有满足市场需求,生产才能有市场和销售渠道,才能实现收益和利润。
第七,生产概念强调了效率和效益。
生产的目的不仅仅是创造产品和提供服务,还包括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提高生产的效率和效益,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利用和增加社会财富。
第八,生产概念强调了可持续发展。
生产的过程和效果,应该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要满足当前的需求,也要保护环境和保障未来世代的需求。
只有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生产,才能实现生产的可持续性和长期性。
综上所述,生产概念具有目的明确、物质和能源转化、劳动重要性、有效资源配置、价值创造、市场需求导向、效率和效益、可持续发展等特征。
关于生产的名词解释
关于生产的名词解释生产的意思是什么呢?怎么用生产来造句?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生产的意思,欣赏和精选造句,供大家阅览!生产的意思生产(produce),指人类从事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动和过程,包括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和人自身的生育,亦称社会生产。
狭义生产仅指创造物质财富的活动和过程。
也指动物的繁衍后代。
.犹生计。
《史记·货殖列传》:“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
”《北史·司马楚之传》:“裔性清约,不事生产。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申氏》:“申逐出,笑曳而返之,具以实告,妻乃喜。
自此谋生产,称素封焉。
”参见“生计”。
2.财产;产业。
明陶宗仪《辍耕录·传国玺》:“太师国王之孙曰拾得者,尝官同知通政院事,今既殁矣,生产散失,家计窘极。
”明赵振元《为袁氏祭袁石寓宪副》:“呜呼!石寓(袁可立子)之才,十倍古人。
而落落大度,不事生产。
”清黄宗羲《苍水张公墓志铭》:“公幼颇跅弛不羁,好与博徒游。
无以偿博进,则私斥卖其生产。
”生产造句欣赏1 妈妈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受到了工厂的奖励。
2 工厂生产不能只顾追求数量,更要追求质量。
3 由于加强了管理,工厂的生产形势日见好转。
4 随着蒸汽机的出现,机器生产逐渐代替了笨重的体力劳动。
5 只抓生产,忽视安全,是很危险的。
6 王厂长躺在病床上还牵挂厂里的生产。
7 发展生产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8 爸爸勤勤恳恳地工作,年年被厂里评为先进生产者。
9 农业生产应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技术。
10 尽管工人加班生产,但是仍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11 这场风沙,使北方的农业生产遭受很大的损失。
12 由于全体员工的努力,工厂超额完成了今年的生产任务。
13 生产中出了事故,要追究领导者的责任。
14 煤矿领导长期忽视安全生产,酿成这样的事故绝非偶然。
15 我国的工业生产,保持着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
16 灾区人民正在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17 发展生产,是为了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987:素质教育一词
• 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1987年《努力提高基 础教育的质量》(课程.教材.教法.1987(10):3-7) • 教育理论:
– 从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出发 – 从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的理论层面 – 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3)中央文件:应试教育“转轨” 素质教育
• 1992年,十四大:“必须把经济建设转移 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 上来” • 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 术进步的决定》:科教兴国 • 1997年,十五大: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 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要 增强自主的科技创新能力。
关键能力与职业教育
• 独立于具体的专业能力之外
• 与纯粹的专业职业技能和知识没有直接的 联系
• 适应不同职业的能力以及不断自我发展的 能力 • 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应具备的能力
扎贝克(Zabeck,1991): 关键能力悖论
• 理想的知识类型:基础性、开发性、结构 性
• 迁移或者应用:所学和所用间应有共同的 元素 • If…then • 一般而非专门:难以迁移 • 和具体情境关联:远离初衷形式
教育理论
• • • • • • • • 从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角度 从生命发展的角度 从经济学的角度 素质教育自身理论体系的完善问题 素质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 素质教育实施的环境建设 素质教育的实践模式 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
(5)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 2007年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 2010年7月,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下表:构成维度和要素比较
2、职业生涯发展-关键能力
• 社会经济背景:
– 泰勒主义:少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 – 精益生产:以技术、人为中心 – 市场多变 – 品种和过程多样 – 消费需求多样
挑战:劳动力素质
• • • • • • • 分工形式的变化 领导方式的变化 工作内容的变化 质量控制模式变化 生产设备的变化 技术革新模式的变化 劳动者“全面发展”=专业范围+相关能力 领域(徐朔,2006)
素质教育路线图
• 80年代中叶:(对象的)素质 • 1987:素质教育一词 • 199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应试教育“转轨” 素质教育 – 1997:自主的科技创新 – 1999: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 • 201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 障体系 – 2012(十八大):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 2014:《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 意见》--核心素养体系
•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务的意见》(2014年3月30日,4月24日印发)
– 核心素养: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人民教育, 2014.10 – 从“素质”到“核心素养”——关于“培养什么样 的人”的进一步追问。教育科学研究,2014年3期 – 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核心素养研究的构 图(钟启泉)。中国教育报,2015年04月01日 – 核心素养:素质教育再出发的起点。中国教育报, 2015年05月13日 – 核心素养如何转化为学生素质(袁振国)。光明日 报,2015年12月08日(厦门会议)
• 领导人-中央-教育部
(1)80年代中叶
• (对象的)素质 • 198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第一次全国 教育工作会议” • 邓小平:“…国家,国力…经济发展后劲… 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
•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 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1974:关键能力
• 梅腾斯(Mertens) • 德国 社会教育学者、联邦劳动局研究所所 长 • 《为在现代化社会中生存所进行的培训》
– 基础能力(职业的、一般的) – 职业拓展性要素(在职培训) – 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 – 时代关联性要素
劳尔-恩斯特(Laur Ernst,1995): 跨专业能力
科学性
时代性
民族性
2、分项研究
(1)政பைடு நூலகம்分析
• 围绕德智体主线,具体内容随着社会发展 而变化。
• 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强调责任、创新、 实践
(2)国际比较 • 价值取向归纳: - 成功生活:OECD,台湾,日本 - 终身学习:UNESCO,欧盟 - 促进个人发展:新加坡 - 综合取向:美国(内容、目标、途径相 结合)
教育理论:教育思想讨论
• 《教育研究》1986年第4期-1987年第4期 “端正教育思想,明确培养目标”专栏:树 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提高民族素质等问题 • 国民素质、劳动者素质、人才素质等 • “素质”:狭义的(先天生理禀赋)、广 义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层面) • 素质的特点:遗传性与习得性的统一,自然 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稳定性与发展性的统一, 潜在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制课题组
• 课题主持人(首席专家):林崇德教授 (1941-) • 任务+意义:领导要求—将国家(中央政府) 教育目标落实并具体化 • 队伍:按照省区人口多少选择(大省)
– 河南、山东、辽宁,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 – 上海广州武汉北京(大学生核心素养),北京 师范大学
(4)课标分析 • 缺乏明确界定 • 跨学生素养未予以重视 • 论述的核心素养与课程内容相脱节 • • • • 36种重要核心素养指标 19门、16门 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 内容和频次
漫谈核心素养词汇(概念)的 生产过程
丁尧清 博士 2015.12
提纲
• 路线图:核心素养(体系)政策的出台 • 核心素养(体系)的两个源流
- 终身学习框架 - 职业教育框架
• 核心素养(体系)的研制过程 • 从一般(体系)到学科(体系):如何转化 • 词汇?术语?口号?:素质、素养、核心 素养
一、素质教育路线图: 核心素养(体系)政策的出台
合 并 同 类 项
• OECD:3个维度9项素养
• 美国《“21世纪素养”框架》(2002,2007) • 3项技能领域
• 新加坡教育部“21世纪素养”框架,2010 年3月
(3)传统文化分析 • 主张“仁民爱物”,倡导爱人如己、心怀天下 和奉献社会 • 主张“孝亲爱国”,注重激发个体的乡土情感 和家国情怀 • 重视人格修养,倡导“重义轻利”和“诚信自 律”精神 • 重视礼仪教育,倡导礼敬谦和、遵守规范、举 止文明 • 关注文化修养,重视人文历史知识、求学治学 方法和文字表达能力
(4)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
• 1999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素质 教育为主题: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 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实施素质教育,就是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 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 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核心素养(体系)的两个源流
• 终身学习 • 职业教育 • 知识经济时代 • 综合竞争力 • 公民、个体、组织、国家
1、终身学习-终身学习素养
• 终身学习概念框架(马东明等,2012)
– 正规学习环境或者场所 – 非正规 – 非正式
• 素养模型(F. Delamare - Le Deist, J. Winterton, 2005)
(八)实施研究基地建设计划
• 建立中小学学科教育教学研究基地……长期研 究 • 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就学习内容遴选、 学习程度要求等问题开展基础研究 • 面向教学一线,就推进学科课程实施及教学方 式方法改革等开展应用研究 • 跟踪国外课程改革的最新动态,就学习、借鉴 国际经验,开展中外课程教材比较研究 •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 头脑的方式方法、有效途径、实施成效等,开 展专题研究
关键能力的结构
• 职业素养、自我学习、综合能力、竞争意 识、创造能力
• 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语言表达和交流能 力、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科技和信息应 用能力、进取心和责任心 • 交流表达、与人合作、自我学习、问题解 决、信息处理、追踪和掌握新技术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 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 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 和关键能力 • 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 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1、框架、路线、进程
• 6个子课题
– – – – – – 政策分析 文化分析 课标分析 国际比较 实证研究 框架提炼 基础研究(top-down)
建议
实证研究(down-top) 理论研究 指标
领域
表现
– 2013 .05 -2013 .06 – 2013 .06 -2013.10 – 2013 .10 -2014 .02
三、核心素养体系的研制过程
•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义务教 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标准体系研究”(12JZD040) • •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项目 • 《我国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研究》(2013.052014.04)
– 山东师范大学《我国小学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指 标体系与表现水平研究》 – 华南师范大学《我国高中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模型及 指标体系研究》((13JZDW009)) – ……
– 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 障体系 – 高中阶段: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 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建 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 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
(6)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 2012年十八大: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立德树人、教育公平、高等教育内涵式 发展等) •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 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 人” 。 • 2014:《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 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