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2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 解释加红色的词语
对……感 到惊异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
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
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
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
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 学。
全
当做 有的人
认为奇 认为
每天
宾客
有利
译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 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 纸、砚,(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 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 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 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 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 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译文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 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 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 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 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 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 的人,不让(他)学习。
对已去世的人的
按注释解学释习加加红下色划的线词的语敬词在称这语父。里”“指。先“人先”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 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 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相称
完全。指原先的特点 完全消失了
译文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 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 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 (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 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 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 回答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成为 普通人了。”
“不能称前时之闻。”
青年时期—— 才思平庸,与众无异
“泯然众人矣。”
2、文章对三个阶段的叙述,有详有略。大力 铺陈其才能初露的情形,仅用几笔点出他才能 衰退、沦为平庸的结局,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 迅
这样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
了“伤Leabharlann Baidu这一主题。
精读研析
本文题目为“伤仲永”,“伤”的具体内 涵有
伤仲永
王安石
一、作家作品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 号半山,抚州临川 人,北宋政治家、 文学家、思想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有《王临川集》、 《王文公集》等。
唐宋八大家:
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 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 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 洵、苏轼、苏辙、王安石、 曾巩。
随笔
即随手笔录,不拘 一格。是散文的一 种。古代随笔常借 一件事来抒发作者 的情感或阐述某种 观点。短小活泼, 意境隽永。
主
闻 1、幼年时天资过人,有作诗才能;
要
经
见 2、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历
闻 3、又七年后完全变成平庸之人。
1、方仲永的才能变化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童年时期—— 才思敏捷,天资非凡
表现在——
“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 “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父异焉”、“邑人奇之”
少年时期—— 才思衰退,大不如前
伤仲永
第二课时
翻译时注意事项:
(1)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按文言 文的词序,句式,一字一句地对照着翻译。)
(2)凡是人名、官名、地名、朝代、年号等 专用名词,只须照搬,不必去翻译。)
(3)把省略的内容补译出来,使句子贯通。
(4)要按现代汉语的习惯,适当调整语序。
按注释学习加下划线的词语
给
注意下列实词的理解
• 1伤仲永 • 2世隶耕
伤: 哀伤、叹惜 隶: 属于
• 3养父母
养:赡养
•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立就: 立刻完成
• 5传一乡秀才观之
一乡: 全乡
• 6或以钱币乞之 • 7邑人奇之 • 8从先还家 • 9前时之闻 • 10泯然众人矣
或: 有的人 邑人:同县的人 从: 跟从 闻:听到的名声 泯然: 完全
动手做一做
㈠对文中的 “之”“于”进行 归类。 ㈡从文中找出词 类活用的词语。
一、整体感知
1、朗读感知
2、生字正音
隶( lì) 谒( yè) 邑( yì)
称(chèn) 泯(mǐn ) 矣(yǐ ) 焉(yān) 扳(pān)
三、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1、仲永/生五年
2、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 自为其名
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传/ 一乡秀才/观之。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 有/可观者。
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揣摩下列句子的朗读语气。
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惊叹语气
2、父利其然也。
——愤怒语气
3、不能称前时之闻。 ——遗憾语气
4、泯然众人矣。
——痛心语气
整体感知
完成下表,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3个阶段?3个阶 段,有见有闻,有详有略,这样安排用意何在?
姓名
方仲永
籍贯
金溪
家世
世隶耕
按注释学习加下划线的词语
终于
解释加红色的词语
达到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
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
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
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
已耶?
尚且
那
能
止
本来
译文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 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 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 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 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 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 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 不能够吧?
作者认为原因是“其受于人者不 至”,即没有受到后天的学习和 教育。
我们可以从仲永身上吸取哪些教训?
人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异,但 这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起决定 作用的因素是后天的教育和学习。 青少年应正确认识自己:天资好的, 加上勤奋学习,可能成为栋梁之材; 反之,即使天资再好,如不学习, 同样会碌碌无为。另一方面,即使 天资差的人,如勤奋学习,也可以 成为有用之才。
一哪、些因?仲永的悲剧而“伤”,幼时天资过人
最终却“泯然众人”;
二“伤”社会上如仲永之父贪财短视的可悲 之辈;
三“伤”邑人闻听盛名趋之若鹜的不良心态, 这也正是文中感慨“受于人者不至也”的深 远意味。
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 人”,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 看的?
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 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 而“不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