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法与道德的冲突

合集下载

试论法与道德的冲突

试论法与道德的冲突

我认 为 最主要 的原 因是法 律其 内部 自身属 性上 的局 限性造 成 的。 激 情 的力量 。 ” 我 认为法 律与 道德 的冲 突主 要表 现为两 个 方面 。 “ 法 律 的作用 是促进 人类 价值 的实现 。 ” 法律 的存在是 在于 给 予人 类 一个基 本 的预测 作用 , 让 人们 知道什 么 是可 为而什 么是 不
( 一) 法与 “ 理 的冲 突
现 实 中的表 现为 “ 合法 不合 理” 或“ 合理 不合 法” , 比如 , 对 方
可为, 从 而达到 一个 保持社 会秩 序和 行为规 则基 本不 变 的社 会 功 在诉 讼 过程 中对 已过诉 讼 时效 的债权 进行 抗辩 : 又如 , 证 据必 须 能, 让人 们之 间 相互 交往 的行 为 更加便 利 。 法 律 的功能 和性 质 决 经合 法取 得 , 才 能在法庭 上 被认可 为 案件 证据 。 一个 真实 存在 的 一 个在 实际上 能给予 案件真 相证 明 定 了它 不可 避免 的保 守性 。处 理现 实 的争执 保 护现 存 的秩 序系 债务 关系 因为诉讼 时效 问题 , 都遭 到法 律拒 绝 , 这 让 中国很 多人都 统是 法律 现实 的 目的, 这种 让破坏 秩序 的人 受到 惩戒 的方式 的 目 的材 料 因为法 律上 的瑕 疵 , 的 以国 家强制 力 为后盾 , 达 到 旧有秩 序 的保 障和 维持 效果 。 法 律 会觉 得不 合 理 。其 中的原 因主 要是 长久 以来 中 国人 的思 想基础 在对 权 利与 义务 等法 律 资源 进行 再分 配 的过 程 中试 图消 除社 会 在于 德治 而非 法制 。 所 以在如 今 中 国法治社 会转 型过 程 中, 这种 存在 的 弊端 , 期望 社会 能够 达 到法 的首要 价 值 目标— —正 义 。 这 法与 理 的冲 突 是非 常 明 显的 。

道德与法律的冲突

道德与法律的冲突

道德与法律的冲突人们常说道德和法律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在维护社会秩序和规范人们行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特定情况下,道德与法律之间可能产生冲突,引发人们的思考和讨论。

本文就道德与法律的冲突展开探讨。

首先,有时候道德和法律的标准并不能完全契合。

道德凭借对善恶和公正的内在判断,通常具有强烈的个人主观性和情感色彩。

例如,在伦理层面上,救助他人被认为是高尚的行为。

然而,当法律设置条件和限制,阻碍救助行为时,道德与法律就存在冲突。

比如,有些国家的立法禁止非专业人士进行救助行为,以减少事故责任。

然而,这违背了人们的道德感,因为一个社会应该鼓励人们慷慨助人。

其次,道德和法律在职业伦理中的冲突也时有发生。

一些行业可能需要从事一些看似道德上有争议的行为,以满足法律的要求。

比如,律师在辩护时,可能需要采用一些手段以保护被告,尽管这可能与一般道德观念相悖。

同样地,新闻记者有时会面临揭示不合法行为与道德价值的矛盾,他们需要权衡社会需求与个人伦理,做出选择。

在这类情况下,道德和法律之间的冲突局限着人们的行为选择,需要关注职业伦理以及社会利益。

此外,社会潮流和观念的变化也导致道德与法律的冲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道德的认知和价值观也在变化。

这就导致了对某些法律是否符合当前社会伦理标准的质疑。

例如,以前某些国家禁止同性恋行为,然而随着对LGBT权益的认同增加,这些法律被视为违反基本的平等原则和人权。

在这种情况下,法律不再代表社会的道德观念,因此产生道德与法律冲突的可能。

如何解决道德与法律的冲突呢?或许,我们可以借鉴共识伦理的概念。

共识伦理强调通过对话和合作,达成共识,而不是简单地做出对错判断。

在冲突出现时,我们可以培养理解、宽容和尊重的态度,尝试平衡道德观念和法律要求。

同时,法律制定者也需要关注社会的动态和趋势,及时更新和调整法律,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总之,道德与法律的冲突是一个思考和讨论的重要话题。

当道德和法律的标准无法完全契合,职业伦理存在困境,或是社会潮流变化导致法律与道德观念不符时,人们需要寻求平衡和解决方式。

论法律与道德的冲突及其解决

论法律与道德的冲突及其解决
解 决有 一定 的借鉴 作用 。
关 键词 法律 道 德 中图分 类号 : 9 D0

冲突
解决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0 909 (090 .0—2 10 .5220)6070
刑事诉讼法 中关于“ 知道案件真相 的人有 出庭作证的义务” 的规定 。 二、 法律与道德冲突的原 因
个共同体内部 的人们 的心 中, 存在于人们对 自身权益受损 害以后的
本 能的复仇、 要求得到补偿和惩罚损害人的权益诉求 中, 反映人们的 权益诉求的共 同性, 到人们 的普遍认可和遵守而逐步演化为一个现 得 实生活 的规则。 岫 法与理的冲突就是通常所 说的合法不合 理或合理不合法。在现 代生活 中, 法与理冲突的情况有: 是道德上不许可, 一 但法律上许 可 法定诉讼时效后, 权人就丧 失了诉讼上 的胜诉权 , 债 法律不再支持和
律规定 的债权诉讼时效制度 却与此相反 。 ( ) 三 法律与道德发展 不同步 人们所说的法律不是万能的, 也就是法律具有局 限性, 如法律不 能事无 巨细 , 法律受限于立法者的水平等 , 中还有一个就是法律可 其 能是滞后 的。 法律滞后, 一方面是 因为法律 自身力求稳定。法律作为 现代调整社会生活的重要根据 , 它不 能朝令夕改 , 特别是我国有地域 广、 经济落后和 国民素质不一的国情 , 如果法律变动频繁, 人们将无所 适从 。 而稳定 的法律对于培养法律信仰是很重要的 。 另一方面, 社会 发展较快 , 法律不能及时回应 。在我 国还处于经济转型、 制度 构建这
的 。 如 , 民法 领 域 , 据 法 律 关 于 民 事 诉 讼 时效 的规 定 , 例 在 根 债权 超 过 刑 , 礼刑一物也。道德得到强化 , ” 家族 、 臣之间的伦理观深深扎根于 君

论法与道德法律与道德的案件

论法与道德法律与道德的案件

论法与道德法律与道德的案件
案件中的法律和道德有时候会发生冲突,这给法律解释者和司法实践者带来了一些困难。

以下是一些关于法律和道德之间关系的案例:
1. 安乐死案件:在某些国家和州,安乐死合法并被视为一种宽容的行为。

然而,从道
德角度来看,有些人认为安乐死涉及到对生命的侵犯,违背了道德的原则。

2. 堕胎案件:堕胎的合法性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问题。

法律上,一些国家允许堕胎,而
其他国家则认为堕胎违背了道德的价值观。

3. 同性婚姻案件:在某些国家,同性婚姻已经合法化。

然而,在一些地方,同性婚姻
仍然被认为是道德原则的背叛。

4. 死刑案件:在某些国家,死刑被作为刑罚的一种形式。

然而,一些人认为死刑违背
了基本的道德原则,即对生命的尊重。

5. 种族隔离案件:种族隔离被认为是一种不平等和不公正的做法,违背了人权的原则。

然而,在过去的一些案件中,法律曾经支持种族隔离。

这些案件中,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冲突需要通过法院的审判来解决。

法官们必须权衡法
律的要求与道德的原则,并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决策。

尽管如此,法律和道德并不总是
一致的,因此这些案件往往充满争议和复杂性。

道德与法律的事例

道德与法律的事例

道德与法律的事例道德与法律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两个规范体系,它们负责指导和约束人们在社会中的行为和互动。

虽然道德和法律有相似的目标,即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但它们又存在一些区别。

事实上,道德和法律之间的关系常常会发生冲突,而处理这些冲突可能对一个个体或一个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通过一些事例来探讨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首先,考虑一个医生面临的道德与法律冲突的情境。

假设一位医生接收了一个怀孕女性的求助,这位女性是未婚的,而她的家人坚决反对她继续怀孕。

根据当地法律,堕胎是非法的,但从道德角度来看,医生可能会认为保护女性的自主权和幸福感更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需要面对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之间的冲突。

医生可能会决定根据自己的良知和道德判断来为女性提供支持和帮助,即使这意味着违反当地法律。

这个例子突显了道德和法律之间的差异,以及个人在面对冲突时可能做出的选择。

另一个例子涉及到环境保护的问题。

假设一个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倾倒有害废物,严重污染了周围的土地和水源。

根据法律,工厂可能会被罚款或关闭以违反环境法规。

然而,从道德角度来看,这个工厂的行为是不负责任的,影响了当地居民的健康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道德权衡和法律要求的执行之间存在差异。

个人或社会可能会呼吁加强环境保护法律以确保公司遵守社会责任,以及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负责。

此外,社交媒体的普及也给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带来了一些新问题。

个人的言论自由权和隐私权在社交媒体时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例如,某人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一些带有种族歧视或攻击性言论的帖子,引起了公众的愤怒。

从道德角度来看,这种言论是不道德和无礼的,可能对社会造成伤害。

然而,法律并不总是能立即介入并制止这种言论,因为个人的言论自由权扩展到了网络空间。

在这个例子中,社会可能需要进行更多的道德教育和公众意识提高,以促进更尊重和包容的言论环境。

最后一个例子可以是关于人道主义援助的道德与法律冲突。

试论法律与道德的冲突——以合道德不合法问题为主要分析对象

试论法律与道德的冲突——以合道德不合法问题为主要分析对象
的不 同工具 ” 0
道德 的冲突 也就 随 即产 生 了。 ( ) 二 西方 法律 思想 中 关于 法律 与道德 关 系的争议 ( ) 一 现行 法律 与社会 伦理 道德 相脱 节 , 引发 对 法律 有效 性的 西方法 律 思想 发 展过 程 中关 于法 与道 德 争议 最大 的莫过 于 质疑
自然法 学 派和 实证法 学 派关 于 “ 法 是否 是法 ” 恶 的长 期论 战 。 以 立法 者 在立 法过 程 中 , 当 以一定 的道 德 原则 为基础 , 由 应 但 富勒为 代表 的复 兴 自然 法学 派从法 的价 值层 而 出发 , 持法律 包 于 社会历 史条 件 的制约 或立法 者认 识水 平和 能力 的局限性 , 坚 违背 侵 恶法 ” 有可 能 出现 。 仍 当一 个法 律制 含 其 固有 的道德性 , 调法 律与道 德不 可分 , 法律 一旦 失去其 固 社会 道 德 , 犯 公 民权利 的“ 强 “ 有 的道 德性 , “ 就 导致 一个 根本 不 宜称 为法 律制 度 的东西 ” 。在 度和 道德 冲突 、 。 脱节 时 , 有效 性也 可能 遭到 质疑 , 而 引发遵守 其 从 针对 不 公正 的法 律和 政策 , 德沃 金提 出公 民有 富勒看 来 , 律 足外 在道 德和 内在 道 德 的统一 体 , 律本 身 的存 和适 用 上 的困难 。 法 一 法 在 必 须 以一 系列 法治 原则 作 为前 提 ,这些 法 治原 则 就是 法律 的 “ 良违 法 ” 善 的权 利 , 即在 限 定 的范 嗣内 , 民需 要并拥 有强 硬意 公 “ 内在 道德 ” 即“ , 程序 的 自然 法” 以哈特 为 代表 的新 分析 法 学派 义 上不服 从 法律 的权 利 , 民有服 从 自己道德 良知 的权利 。 。 公 反对夸 人法 律 的道 德性 ,法 律反 映或符 合一 定 的道德要 求 , “ 尽管 同时 , 会在 其发展 进程 中 , 社 尤其是 社会 转型过 程 中, 们 的 人 与 法 事 实上 往往 如此 , 而 不是 一 个 必然 的真 理” 哈特 在 反对 自然 价值 观念 也 在不 断变 迁 。于 此 同时 , 社 会发 展相适 应 , 律也 然 一 。 法 学派 将法 与道 德的一 致性绝 对化 的 同时 , 不绝 对地 否定 法律 在不 断地 制定 和完 善 , 传统 文化影 响 的道德观 念往 往根深 蒂 固 并 受 法 与 道德 之 间存 在一 定 关系 。 哈特 肯定 了在 许 多领 域根 据法 律 不 而滞 后于 社会和 法律 的发 展 , 律和 道德 发展 的不 同步性导 致价 能做 出裁决 的情况 , 需运 用一种 有 限的 填补性 的’ 创制 、 律 的权 值冲 突 。伴 随着 法律 全球 化 的发 展 , 量移 植 西方法 律 , 法 大 由于西 更加 剧 了 力 , 最低 限度 的 自然法 ” 即“ 。从 富勒和 哈特 的观 点中我 们可 以 方法 律所 承载 的价值 理念 和 中国本 土资源 的不相适 应 , 得 出 , 管两 者在 法 律是 否必 须和 道 德相 一致 、 尽 恶法 足不 足法 的 问题上 存在 分歧 , 不可 绝对 否 认两 者之 间 的联 系 。 但

道德与法律冲突案例分析_法律与道德的冲突例子.doc

道德与法律冲突案例分析_法律与道德的冲突例子.doc

道德与法律冲突案例分析_法律与道德的冲突例子道德与法律从古到今,各个学者之间存在一定争论,道德是公民内在因素,法律是公民外在因素。

道德是体现出一种约束力,法律是体现出一种强制力。

但道德与法律在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联系,但也存在一定冲突。

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关于道德与法律冲突案例分析,欢迎大家前来阅读!道德与法律冲突案例分析篇1高楼中的1301室在除夕之夜着火,1401的某先生及时发现了火势,并且作为一个素质公民,某先生报火警并且去找物业,由于是除夕之夜,所以消防员暂时赶不过来,物业先派人来灭火,但是无法正面进入1301,于是决定从14楼灭火,但是14楼的住户都不愿意让物业进入他们家里作为灭火通道,这个时候某先生主动要求物业通过他们家来灭火,这时候所有的人都被疏散到了13楼,过了半个小时火势被控制,物业得知消防员快到了,于是陆续从房中撤出,但是某先生发现楼道内水漫金山,往上看发现都是从他家里溢出的,他想上去看,但是被保安拦住,说火势还没有完全扑灭。

这时某先生抓住一个物业人员询问他是否关闭了消防龙头,那人说忘记了。

10分钟后消防员来了,成功扑灭火势,又10分钟后消防员撤出。

这时某先生回家发现自己的木质地板已经完全湿透,室内有20cm的积水,半年之后完全腐烂,家里电器完全不能使用,在梅雨季节满屋子的虫子,平均每平方米有上千条虫子,无法住人,于是将物业告上法庭,但是物业以住户没有证据证明是他们所为,也可能是消防员所为,最终一审判决原告某先生败诉。

道德与法律冲突案例分析篇2今天上午我请某宝洁公司的保洁员清扫房屋,一行4人。

让人郁闷的是清扫刚开始,其中一位保洁员就让窗外角落里的蜜蜂蜇倒了脸部,我心里很着急,毕竟这些保洁员生活一定很不容易,又受了伤,于是我拿着正红花油送给这位保洁员,结果她使用这种东西有过敏史,于是我又咨询了社区医院的大夫,只好用肥皂蘸水不停的涂抹。

过了大约一个小时,其中一位唯一的男保洁员说害怕蜜蜂伤到他,甩手出门,不干了,其他人也提出不干了。

法律道德冲突案例分析(3篇)

法律道德冲突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

医生作为患者的生命守护者,肩负着救死扶伤的使命。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法律与道德的冲突。

以下是一起典型的法律道德冲突案例。

二、案例简介患者李某,男,30岁,因反复头痛、呕吐入院。

经检查,李某患有脑瘤。

医生在为李某治疗过程中,发现其病情较为严重,需要手术治疗。

然而,李某的妻子对李某的病情一无所知,认为李某只是普通头痛。

医生在治疗过程中,面临着是否向李某的妻子透露病情的难题。

三、案例分析1. 法律角度从法律角度来看,医生有义务保护患者的隐私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隐私予以保密,未经患者同意,不得公开患者的个人信息。

”因此,医生在未经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向他人透露病情可能侵犯患者的隐私权。

2. 道德角度从道德角度来看,医生有义务为患者提供真实、准确的病情信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第二十条规定:“医师在诊疗活动中,应当遵循诚信、尊重、关爱、责任的原则,为患者提供全面、准确、及时、合理的诊疗服务。

”这意味着医生有义务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真实病情,以便患者和家属做出合理的治疗决策。

3. 法律与道德的冲突在这起案例中,医生面临着法律与道德的冲突。

一方面,医生有义务保护患者的隐私权,不能随意透露病情;另一方面,医生有义务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真实病情,以便他们做出合理的治疗决策。

这种冲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患者隐私权与家属知情权的冲突。

患者李某的妻子有权了解丈夫的病情,以便做出相应的支持与决策。

然而,医生透露病情可能会侵犯患者的隐私权。

(2)患者隐私权与医生职业道德的冲突。

医生在诊疗过程中,有义务为患者提供真实、准确的病情信息。

但是,透露病情可能会侵犯患者的隐私权。

(3)患者隐私权与患者利益最大化的冲突。

医生透露病情可以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做出合理的治疗决策,从而实现患者利益最大化。

【法学论文】论法律与道德的冲突与调适

【法学论文】论法律与道德的冲突与调适

论法律与道德的冲突与调适摘要: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道德和法律作为人类社会的两种规范,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维持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但在现实生活中,法律与道德对社会的影响并不是一致的。

所以就有了对同一问题产生截然不同的看法。

这也就是法律与道德的不同。

法律作为上层建筑,必定要为统治阶级服务,是统治阶级的工具,因此具有强制性。

而道德是人类社会在长期的历史过程形成的社会规范,它更多的是依靠人们的自觉遵守和社会舆论的压力来发生作用,它具有普适性,但不具有强制性。

因此当法律与道德发生冲突的时候就需要人们对此进行调适,使道德的发展部与法律规范相背离。

将社会主义的法制与德治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关键词:法律;道德;人类,冲突;现象;原因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一、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3)(一) 法律与道德的界定 (3)( 二) 法律与道德的本质差异 (3)二、法律与道德冲突的现象 (4)( 一)合法而不符合道德的现象 (4)(二) 违反法律却符合道德的现象 (4)三、法律与道德冲突的原因 (5)(一)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所追求的标准差异 (5)(二) 传统道德演进与法律发展的不同步 (6)四、法律与道德冲突关系的调适 (7)(一)加强法律与道德的互动耦合 (7)(三) 修订法律,使法律与道德保持一致性 (9)参考文献 (10)致谢 (12)一、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一) 法律与道德的界定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长期进化而形成的一种制约,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下,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①。

它具有认识、调节、教育、评价以及平衡五个功能,对人及人类社会具有普遍约束性,但这种约束并不具有强制性,而依靠人们内在的道德体验压力和外在的道德舆论压力和鼓励发生作用。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②。

法律,即人类在社会层次的规则,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

道德与法律冲突案例4篇

道德与法律冲突案例4篇

道德与法律冲突案例4篇篇一:论法律与道德的冲突A4论法律与道德的冲突陈远寅,政治学院摘要:道德与法律是调整社会行为的两种重要的社会规范,各自具有独特的功能,同时又都存在着局限,它们之间既有着相互依存的一面,又有着相互冲突的一面。

本文重点探讨道德与法律相互间的关系,通过分析我国当前法律与道德冲突的现状,从“合法不合理”和“合理不合法”这两个现象探讨了法律与道德的冲突,并着重分析了产生冲突的原因,试图寻求一套对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中国,解决这两个方面冲突的途径,让二者在冲突的解决中推动法治不断地进步。

关键词:法律;道德;冲突;原因;协调Conflict between Law and MoralityChen Yuanyin,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Abstract:Law and morality are two important social norms to adjust social behavior, each of which has a unique func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limitations, they have a mutually dependent, and have conflicts with each other. The focus of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al and law, through the analysis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current legal and moral conflicts. From the “legally unjustified” and “reasonable unlawful” the two explored the conflicts of law and morality, and has focused on the causes of conflict, and attempts to find a set of underconstruction the socialist country under the rule of lawin China, way to solve these two aspects of the conflict , and let the two continuously promote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progress in resolving conflict in.Key words:Law;Morality;Conflict;Reason;Coordination一、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一)法律及道德的含义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道德法律冲突的案例(3篇)

道德法律冲突的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小明,男,12岁,患有严重的心脏病。

经过多次治疗,病情依然恶化。

医生建议进行心脏移植手术,以提高小明的生存质量。

然而,在寻找合适的心脏供体时,小明遇到了道德法律冲突的问题。

二、案件经过1. 医疗伦理冲突小明所在的城市心脏供体稀缺,且供体来源渠道单一。

为了寻找合适的心脏供体,医生们想到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向一个濒临死亡的患者A索要心脏。

患者A因疾病晚期,生命垂危,且家人已经签署了器官捐献同意书。

然而,在伦理审查会上,部分医生认为这种做法违背了医疗伦理,有利用患者生命之危换取器官的嫌疑。

2. 法律冲突根据我国《器官移植条例》,器官捐献应当遵循自愿原则,不得采取任何形式强制或者变相强制。

如果患者A的家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署了器官捐献同意书,那么这种器官捐献行为可能存在法律风险。

同时,医生们还担心,如果公开索要患者A的心脏,可能会引发社会舆论,对医院和医生造成负面影响。

三、案件处理1. 医院内部讨论医院领导组织了多次内部讨论,对医疗伦理与法律冲突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在讨论过程中,部分医生提出了以下观点:(1)从伦理角度考虑,患者A的生命已经岌岌可危,捐献器官是患者及其家人的权利,医院应尊重其意愿。

(2)从法律角度考虑,器官捐献必须遵循自愿原则,医院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

(3)在患者A生命垂危的情况下,寻找合适的心脏供体对于小明来说至关重要。

医院应权衡利弊,尽可能满足小明的治疗需求。

2. 患者A家人态度经过与患者A家人的沟通,他们表示理解小明的病情,并愿意支持小明进行心脏移植手术。

然而,他们坚决反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捐献患者A的心脏。

3. 医疗伦理委员会审查为了确保医疗行为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医院向医疗伦理委员会提交了相关材料。

在审查过程中,伦理委员会充分考虑了患者的生命权益、器官捐献自愿原则以及社会影响等因素。

4. 最终决定在充分权衡利弊后,医院决定:(1)尊重患者A家人的意愿,不使用患者A的心脏。

法与道德的冲突及解决

法与道德的冲突及解决

法与道德的冲突及解决一、法与道德的冲突及原因法与道德不仅有其和谐一致的一面,也有其出现冲突的可能性。

法与道德的冲突表现为两种情况。

第一,“合法不合理”或“合理不合法”,即法与“理”的冲突。

比如,已过诉讼时效的债权,在诉讼过程中得不到支持;又如,证据必须经合法取得,才能在法庭上被认可为案件证据。

一个已过诉讼时效的真实的债务关系,一个有法律上瑕疵但实际上真能证明事件真像的材料,都遭到法律拒绝,这在中国很多人都会觉得合法不合理。

甚至对于两审终审制,许多人也认为合法不合理,或合理的东西得不到法律支持,所以在中国,在生效判决做出后,还有申诉制度,以后又产生人大个案监督制度等,这些都是为了求个理。

由于中国的法治基础太弱而德治文化积淀太厚,所以在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这种法与理的冲突是非常明显的。

第二,“合法不合情”、“合情不合法”,即法与ffJ隋”的冲突。

我们通常说,“法不循情”,但道德是循情的,因此会产生这种冲突。

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48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第84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这里规定的知情必须作证,知情必须举报,都是法律义务,这种规定与亲情就会发生冲突,比如,丈夫做了一件违法犯罪的事,妻子马上去举报,父亲做了一件违法犯罪的事,儿子马上去报案,如果不是较严重的犯罪,这在道德上恐怕没有多少人赞扬这样的妻子和儿子,相反人们会说这很绝情。

这样的人可能在生活中被人们疏远,这是因为在道德中人情是一重要价值。

在中国古代法中,除“十恶”重罪之外,实行亲亲得相隐匿,同居相隐不为罪。

国外亦有刑事诉讼法(如美国)免除夫妻.之间的作证义务,这些应当说有一定道理。

法与道德出现冲突,主要有以下方面原因:第一,法律移植和改革,造成法与社会原来的道德发生冲突。

在有意识推动社会改革和社会变革较快的情况下,这种冲突出现较多。

试论法律与道德产生冲突的原因

试论法律与道德产生冲突的原因
是 社 会 意 识 领域 中最 主 要 的一 对 冲突 . 对 于 社会 大众 的安 它
现 实 生 活 纷 繁 复 杂 。各 种 冲 突 的 表 现 也是 多 种 多样 . 法
律 与 道 德 的 冲 突 则 主 要 表 现 为 某 一 行 为 符 合 法 律 的 规 定 却
不 符 合 道 德 规 范 ,或 者 符 合 道 德 规 范 却 不 符合 法 律 的规 定 。
威 性 。 二 种情 况 是 关 于 合 理 而不 合 法 的现 象 。( 第 需要 扩 充 ) 对 该 种 现 象 , 然 坚 决 捍 卫 了传 统 的道 德 观 念 . 情 感 上 为 虽 在 大 众 所 接 受 但 却 普 遍 的忽 略 了法 律 本 身 的原 则 性 、 威 性 以 权
保 护 设 备旁 , 被 保 护 设 备 的 电 压 、 流 量 在 此 装 置 内转 换 将 电
成 数 字 量 后 , 过 计 算 机 网 络送 到 主 控 室 , 可 免 除 大 量 的 通 则
控制电缆。
4智能化 .
近 年 来 . 工 智 能 技 术 如 神 经 网 络 、 传 算 法 、 化 规 人 遗 进 划、 模糊 逻辑 等 在 电 力 系 统 各 个 领 域 都 得 到 了应 用 , 经 网 神
冲 突 问题 。
二 、 律 与社 会 道 德 冲 突 的 表现 法
“ 突 ” 代汉语解释 为矛盾表面 化 。 相矛盾不协调 。 冲 现 互
随 着社 会 的发 展 ,现 代社 会 生 活 也 越来 越 丰 富越 来 越 复杂 ,
各 种 冲 突 也 日趋 激 烈 , 类 也 越 来 越 繁 杂 . 括 地 讲 存 在 着 种 概
大 量 故 障 样 本 的 训 练 ,只要 样 本 集 中充 分 考 虑 了各 种 情 况 .

论法与道德的冲突及其解决

论法与道德的冲突及其解决
法 与道 德 的关 系 ,是 法 学 的 永 恒 主 题 ,古 往 今 来 争 论 不 休 。马 克 思 主 义 认 为 ,法 与 道 德 是 对 立 统 一 的 关 系 。否 定 法
【 章编 号 】 10 — 1 1 0 01 ~ 16 0 文 0 8 15 ( 1)2 0 9 — 2 2 方 面 , 随着 经 济 、政 治 、文 化 的发 展 ,特 别 是 随 着 改 革 的 不
21 0 0年第 1 2期
( 第 1 6期 ) 总 3
大 众 科 技
DA ZHoNG KE J
No.2, 01 1 2 0
( muai l N .3 ) Cu l v y o1 6 te
论法与道德 的冲突及其解决
张 煜 ( 州学院,广西 梧 州 5 3 0 梧 4 02)
个方面。 1 内容 上相 互 包 含 、相 互 渗 透 。法 中有 道 德 ,道 德 中道 德 规 范 ,许 多 道 德 规 范 同 时
原 因,又有现实 的原 因;既有政治 、经济方面的原因,又有 思 想 文 化 的方 面 的原 因 。笔 者 认 为 ,根 本 原 因 是 : 法 和 道德
虽 然 都 属 于 上 层 建 筑 ,但 他 们 属 于 上 层 建筑 的 不 同 部分 ,法 律 属 于 政 治 上 建 筑 范 畴 ,道 德 属 于 思 想 上 层 建筑 ,政 治上 层 建筑 决定 思 想 上 层 建筑 ,思想 上 层 建 筑 反 映 、服 务 上 层 建筑 , 政 治 上 层 建 筑 对 经 济 基 础 的 反 映 和 服 务 比 思 想 上 层 建 筑 更 快 、 更直 接 , 思想 上 层 建 筑 比政 治上 层 建 筑 具 有 更 大 、更 持 久的相对独立性和 自身继承性 。从发生学看 ,道德虽然早于 法 律 ,但 自从 有 了法 律 后 ,法 律 的发 展 总 是 快 于 道 德 ,道 德 总 是 滞 后 于 法 律 。 当政 治 上 层 建 筑 适 应 经 济 发 展 的 需 要 , 向 前 发 展 了 ,要 求 思 想 上 层 建 筑 也 要 向前 发 展 , 但 是 思 想 上 层 建 筑 不 一 定 会 马 上 做 出反 映 ,更 不 会 自发 适 应政 治经 济 发 展 的 需 要 ,做 出 相 应 改 变 ,这 就 必 然 会 出 现 法 与 道 德 的 矛盾 与 冲 突 。 比如 ,我 国 改 革 开 放 以后 ,实 行 社会 主义 市场 经 济 , 我 国 的 政 治 法 律 制 度 很 快 做 出 反 映 ,制 定和 颁 布 了一 系 列 适 应 市 场 经 济 需 要 的 新 的 法 律 制 度 , 比 如 , 反 不正 当竞 争 法 、 消 费者 权 益 保 护 法 、欺诈 消 费 者 行 为 处 罚 办法 、产 品质 量 法 、

海因兹故事引发的法律与道德冲突探析

海因兹故事引发的法律与道德冲突探析

海因兹故事引发的法律与道德冲突探析主要从以下方面来论述法律伦理的这个问题:第一是用海因兹故事引出论点即法律与道德的冲突,第二是法律与道德产生冲突的根源,第三是法律与道德的冲突如何协调,第四是解决法律与道德冲突对现实社会的启示。

标签:法律;道德;冲突;协调1冲突问题来源于海因兹故事1.1海因兹故事在欧洲,曾经有个妇人患上了一种极为特殊的癌症,生命垂危。

很多医生一致认为只有一种药才能挽救患者的生命,这就是本城的药剂师最近研发的一种新药。

研发这种药的成本虽然为200元,但是药剂师乘人之危索价2000元。

妇人的丈夫海因兹四处筹钱希望能够借到足够的钱来买这种药治疗妻子,但是最后仅仅借到1000元。

海因兹迫不得已,没有办法只好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把药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账,没想到药剂师却说:“我研发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

”海因兹走投无路,在深夜撬开了药店的门来偷药。

1.2问题的提出和对问题的分析这是一个伦理学问题,它反映了道德与法律关系问题,我们先看一下以下问题。

海因兹应不应该偷药?海因兹偷药救人的行为是否触犯了法律?导致海因兹偷药的原因是什么?海因兹偷药虽然构成了犯罪,但是没有违背道德,应不应当受到法律的处罚?第一,海因兹偷药是为了救妻子的命,符合他自身利益的需要;药剂师卖药赚钱也符合自身利益的需要。

针对这一点,为了各自的利益,海因兹和药剂师都没有错,也就是说两个人都是有各自的理由和原因的。

第二,海因兹偷药尽管触犯了法律,扰乱了社会秩序,但却是为了救人;药剂师虽然将趁机抬高要价,有些违背道德良心,但是并没有触犯法律。

法律不是一成不变的条文,我们可以通过共同的协商和合理的程序来改变,而且社会中除了法律还有许多诸如生命的价值,全人类的正义,个人的尊严等道德原则。

因此海因兹的行为虽然触犯了法律,但是在道德上认为海因兹有责任去救助任何人的生命。

相反药剂师的乘人之危的行为即使没有违反法律,但是在道德上是错误的,更严重的是直接导致了海因兹偷药这一违法行为。

法律与道德的冲突

法律与道德的冲突

蘇格拉底法律與道德的衝突法律与道德的冲突是必然的,它受多方面影响,有时社会也发展的同时,道德亦随之发展,但法律却相对滞后,容易产生冲突。

再者,一国移植他国法律,造成现在法与原来的社会道德相冲突,但归根到底,我认为法律与道德之所以会冲突,就是因为二者是完全不同的社会形态,他们固然有一致的一面,但他们的价值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如果是一一对应的,那么法律与道德就会没有区别,就像前面所讲,法典会变成道德法典,社会没有强制力的约束,陷入混乱。

法律与道德的价值冲突是必然的,虽然不能完全消灭这种冲突,但尽量应将这种冲突降至最低。

首先,道德的建设应与法律的建设同步进行,在立法改革中考虑道德因素,使法律不偏离道德主流。

其次,在移植法律过程中,注意与本民族国情相结合。

再次加强法制宣传使民众的思维从道德层面升至法律层面。

因此,怎样是法律道德化,道德法律化才是最关键的。

法律所体现的道德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道德又具有法律的性质为人民所遵守,才是对法律与道德关系最完美的诠释。

1、试评析“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观点。

(18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理想来源于现实,是现实的反映。

理想的材料来源于现实,理想的可能性来自于现实,理想的动机也来源于现实。

因而在理想中往往能找到现实的线索和依据。

同时,这种反映是一种能动性的反映,是透过现实中的表面现象,对社会本质的反映,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规律的反映。

社会主义理想来源于现实,是对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的反映。

我们不能只看我们国家正处在建设发展过程中,而某些资本主义国家富裕这个现象,而忽略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个大趋势和社会发展规律。

理想立足于现实,指向未来。

理想虽然指向未来,但它植根于现实,一切必须从现实开始,正确面对现实,树立理想以改造现实。

既要面对现实中的真、善、美,也要面对现实中的假、丑、恶。

面对真、善、美,会使我们感受到世界的美好和人性光辉的温暖,对未来充满希望。

面对现实中的假、丑、恶,会使我们感觉到憎恶和不快,但对未来不能因此失望。

浅析法律与道德的冲突与协调

浅析法律与道德的冲突与协调

浅析法律与道德的冲突与协调法律和道德这两个概念在人类社会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分别代表着对社会行为的规范和行为规范的内在约束。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实施的,是一种以国家强制权为后盾的行为规范,而道德则更多地是指个人内心的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

在实际生活中,法律与道德并不总是一致的,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存在冲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浅析,探讨法律与道德的冲突与协调关系。

我们来看一些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冲突案例。

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会面临这样的情况:法律允许的行为可能是道德所不允许的,或者法律禁止的行为却符合道德伦理。

某些国家的法律允许在特定条件下进行死刑执行,但是很多人认为这违背了道德伦理;又在某些法律体系下,同性恋行为是违法的,但是社会上有很多人认为这是个人的自由选择和道德问题。

这就是法律与道德在某些情况下出现的冲突,人们面对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处理呢?我们来探讨法律与道德的协调关系。

虽然法律和道德在某些情况下存在冲突,但它们却并不是绝对对立的。

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法律和道德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关系。

法律往往是对社会共识和道德规范的具体化和强制执行,是社会道德的外在表现。

而道德则是法律的内在支撑和基础,是制定法律的重要依据。

换句话说,法律和道德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很多国家的宪法中,都有对人权、公正、自由等道德价值的保障和规定,这就意味着法律是基于这些道德价值的体现和规范。

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冲突也提醒我们,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需要更多地考虑道德因素。

在法律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应该更多地考虑社会道德、公众意见和社会情感。

只有当法律与社会的道德共识、道德要求相一致时,法律才能得到更好的执行和社会认可。

这就要求司法机关在具体案件审理中需要更多地考虑社会道德因素,并在一定程度上允许法官根据社会道德和社会公平进行判断。

我们需要重视的是,法律与道德的冲突和协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我们根据社会发展和价值观变化进行不断调整和协调。

试论法律与道德的冲突与调适

试论法律与道德的冲突与调适

试论法律与道德的冲突与调适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历来已久。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它们作为人类社会的两种规范,互相影响,互相推进,一同推动社会前进的脚步,一同建设和谐的人类社会。

然而在日常的生活中,法律与道德对社会的影响并不一样,所以就会出现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看法,法律的出现经常会与道德产生冲突,这也就是法律与道德的不同之处。

法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处于顶端,必定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是统治阶级的一种工具,具有强制性。

而道德是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产生的一种行为标准,具有广泛性,没有强迫性。

所以在法律和道德出现冲突的时候,人们就需要对这种情况作出调适,找到法律与道德之间冲突的处理方法。

进一步促进法律与道德的协调一致,将法律与道德有效结合起来,推动社会义义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一、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一)法律与道德的学理含义在当今社会,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集团仍然存在,不同的集团有着不同的利益。

法律在本质上就是统治阶级的意志整体上升为国家的意志,并通过一些规范性的文件表现出来,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法律的实施。

任何违法行为都会受到相应的制裁,法律是阶级社会特有的,所以具有阶级性,并且法律的特点鲜明,它是人们必须遵守的日常行为准则,规定允许的和禁止的行为非常明确,有具体的流程。

因此,我们可以把法律的定义理解为: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制定并被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就不同了:道德通常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中,是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下产生的。

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相应的变化;代表不同阶级的社会群体,有着不同的道德观,道德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但是在阶级社会中的道德具有阶级性,统治阶级的道德与被统治阶级的道德通常是不一致的,被统治阶级的道德服务于统治阶级的道德。

因此,我们可以把道德简单定义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产生的,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道德最早起源于人们的风俗和习惯,在原始社会,靠风俗习惯约束成员的形为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在婚姻结合,食物分配上,风俗习惯都体现出了积极的作用。

法律道德冲突_案例分析(3篇)

法律道德冲突_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李某某,男,35岁,某公司职员。

2015年5月,李某某在一次公司聚会上与同事发生争执,随后将同事打伤。

事发后,李某某被公安机关逮捕,并被起诉至法院。

此案在审理过程中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涉及到法律与道德的冲突。

二、案件争议焦点1. 李某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2. 在法律与道德发生冲突时,应该如何处理?三、案例分析1. 李某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本案中,李某某与同事发生争执后,将同事打伤,其行为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

然而,在法律与道德发生冲突时,我们需要从道德的角度去考量。

李某某的行为虽然构成故意伤害罪,但其动机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并非出于恶意。

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可以考虑从轻或减轻处罚。

2. 在法律与道德发生冲突时,应该如何处理?(1)明确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与道德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共同维护社会秩序。

在处理法律与道德冲突的案件时,首先要明确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既要遵守法律,又要兼顾道德。

(2)充分了解案件背景在审理案件时,法院要充分了解案件背景,了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和纠纷,以便更好地判断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3)平衡法律与道德在法律与道德发生冲突时,法院要在充分考虑法律规定的条件下,兼顾道德因素,对案件进行平衡处理。

如本案中,法院可以考虑从轻或减轻处罚李某某。

(4)强化道德教育针对此类案件,司法机关要加强对社会公众的道德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道德素质,从而减少法律与道德冲突的发生。

四、结论李某某案件引发了人们对法律与道德冲突的关注。

在审理此类案件时,法院要充分考虑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平衡处理案件。

同时,全社会要共同努力,提高道德素质,减少法律与道德冲突的发生。

以下是案例分析的具体内容:一、案例背景2015年5月,某公司职员李某某在一次公司聚会上与同事发生争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法与道德的冲突试论法与道德的冲突摘要法和道德的关系是人类探讨的永恒主题。

本文将分析法与道德冲突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形式,探讨法与道德冲突的解决方法和途径。

法与道德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发展。

法的制定不能违背基本的道德,否则,该法律就是一种“恶法”。

同样,道德的实现要依靠法律的强制力来实现。

特别是在一些地方,当人们思维举止还没有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道德极易沦丧。

由于两者自身的局限性,造成了法与道德的冲突。

只有在解决两者冲突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法与道德的应有功能和作用。

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关键词法律道德冲突局限性作者简介:严森,贵州大学法学院2011级宪法与行政法研究生,研究方向:宪法学。

中图分类号:D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12-001-02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形成的社会关系的规范被称为社会规范。

而现实中的社会规范多如繁星。

比如像我们所熟知风俗习惯、道德、宗教等等。

我们的社会关系调整就是依靠这些种种来实现规范调整。

在人与人关系比较简单的早期社会中,社会秩序的维持依靠于道德和宗教规范、以及一些习以为常的风俗习惯。

生产方式的日渐复杂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渐复杂,法律规范脱颖而出成为了社会调整的主要手段。

美国著名法学家庞德认为: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是道德、宗教和法律。

在人类早期社会中,道德、宗教和法律相互交融,基本上没有区别,到了欧洲中世纪大部分的社会控制被宗教所承担。

到了近代,法律就成为社会控制中最主要手段。

其他社会控制的方法都只能从属于法律并在法律所确定范围内才能行使。

道德与法律这两者在如今多元化的社会规范体系中尤为重要,作为社会调控方式的基石,可以说是核心的规范和调控方式。

由于两者在本质上的不同导致实践适用中总是出现一些相互冲突的地方,从而不能达成协调一致。

一、法与道德冲突的原因法与道德同为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两者之间的冲突的原因是多样化。

而当中我们可以即看见历史的原因,又能发现现实的因素;既有政治、经济方面的原因,又有思想文化的方面的原因。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法律其内部自身属性上的局限性造成的。

“法律的作用是促进人类价值的实现。

”法律的存在是在于给予人类一个基本的预测作用,让人们知道什么是可为而什么是不可为,从而达到一个保持社会秩序和行为规则基本不变的社会功能,让人们之间相互交往的行为更加便利。

法律的功能和性质决定了它不可避免的保守性。

处理现实的争执保护现存的秩序系统是法律现实的目的,这种让破坏秩序的人受到惩戒的方式的目的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达到旧有秩序的保障和维持效果。

法律在对权利与义务等法律资源进行再分配的过程中试图消除社会存在的弊端,期望社会能够达到法的首要价值目标——正义。

这种方式其实体现了法律的进步性。

法律作为一种公之于众的社会规范,其特质决定了其必须稳定,不能朝令夕改。

一旦一种权利义务方式被法律制度所设置,基于人们对公权力的信赖以及对法律的可预见性的要求就要尽可能避免法律制度的不断变动。

而法律的这种稳定性的特点就不可避免地与不断变化发展的文明社会相冲突。

法律稳定性与社会发展的矛盾,导致法律跟不上社会发展要求的滞后。

另外,法律是通过规则或规范术语、概念表现出来而被人们所接受的,法律只能对人们的外部行为进行调整,从而对秩序进行的一种外在形式上的建构。

法律只要求人们的表面行为符合法律的规定,并不过问该行为的出发点。

内心对其不屑于顾而形式上符合法律要求的人,法律并不予以追究。

并且,法律是一个文本的世界,有着一个完善的规则体系和严密的形式结构。

但是,用这种僵化而封闭的体系结构,来规制日新月异且客观因素复杂的社会生活,这样势必对特定的人与事的特殊性难以照顾。

法与道德的矛盾与冲突也就必然显现。

二、法与道德冲突的表现“理想的体制并不一定最符合某种抽象的正义和公正标准,制度的设计必须考虑人类特性的基本限制:人们易犯错误和易受欺骗的倾向,与公共利益相对的个人利益的力量,与理性相对的激情的力量。

”我认为法律与道德的冲突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法与“理”的冲突现实中的表现为“合法不合理”或“合理不合法”,比如,对方在诉讼过程中对已过诉讼时效的债权进行抗辩;又如,证据必须经合法取得,才能在法庭上被认可为案件证据。

一个真实存在的债务关系因为诉讼时效问题,一个在实际上能给予案件真相证明的材料因为法律上的瑕疵,都遭到法律拒绝,这让中国很多人都会觉得不合理。

其中的原因主要是长久以来中国人的思想基础在于德治而非法制。

所以在如今中国法治社会转型过程中,这种法与理的冲突是非常明显的。

例如,大名鼎鼎的“辛普森杀妻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其实从道德方面上来说,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他杀害了自己的妻子,应该受到法律严厉的制裁。

但是,从法律方面来说,由于检方做伪证和证据方面的不合法,法院最终宣告辛普森本人无罪的依据是程序正义。

从法律的角度上说,法官依照法律的判决并没有任何的错误。

众所周知,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对于这个案件的看法却不尽相同的,大多数的人认为美国司法判决不公。

法律在内部自身属性上的局限性造成了这一情况的发生。

(二)法与“情”的冲突现实中的通常表现为“合法不合情”、“合情不合法”,我们经常说过的一个词语“法不循情”,但道德是循情的,因此会产生这种冲突。

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60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

”法条在这里明确规定了公民关于作证的义务,而这种法律所规定的义务性规范有时会和伦理道德残生冲突。

假设,妻子知道丈夫违法犯罪就去公检法举报,父亲做了一件违法犯罪的事,儿子马上就去报案,在中国人情社会中,这样妻子和儿子是不会得到多少赞扬的,人们对于此的评价大多是绝情二字。

这是因为在中国人情是道德中的重要一环,绝情的人会被认为是无义而被疏远。

与之相对应的例子,在中国古代法中,除“十恶”重罪之外,实行亲亲得相隐匿,同居相隐不为罪。

而在美国的刑事诉讼法中也有免除夫妻之间作证义务的规定。

三、正确对待和处理法与道德矛盾和冲突从上面的事例可以看出,法与道德的矛盾和冲突有它一定的必然性和现实性。

他们两者是普遍存在的。

如果不认真对待法与道德冲突这个问题,一方面,既不利于一个和谐稳定社会的构建;另一方面,对法与道德的功能和作用的发挥产生不利的作用。

所以,我认为至少要从两个方面着手,才能有效的缓解法与道德之间的矛盾。

(一)法制方面从法律制度层面来看,通过不断完善与弥补法律存在的漏洞,缩小以法律滞后性带来的法律与现实的脱节问题。

通过公民法制教育的加强,深化其法制意识,从而对公民自身的道德建设产生积极作用。

“法律促进道德建设的实际方式有两种,一是法律确认或吸收道义标准,使之成为法定标准而直接促进道德目标;二是法律借助于自身机制和内在准则,以间接促进道德目标。

”应该从法制建设方面找到法与道德在法律方面造成的矛盾和冲突的解决方法。

例如刚才我们所说的在法律中关于人人都有作证义务的规定,表面上轻松侦破案件,以最小的司法成本伸张正义。

这种措施有可能影响到家庭的和睦,在无形中对公民的义务进行了强行加重。

势必造就了更多的不公平,这与以人为本的理念格格不入。

我们可以有针对性进行立法,期望对此而造成的矛盾与冲突能够避免。

很多人认为道德不具有约束力,这种看法明显错误。

只是道德的约束力不像法律那样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

对于某些特定群体,道德作为规范的作用往往会低于预期。

所以,可以将一些关于我们身边利益、影响到社会秩序方面的道德规范及时上升为法律条款。

例如,在公共场合禁止吸烟,从属性上说这是由道德方面的因素规制。

但不少发达国家将此规定为法律。

我国现行法律对此并没有明文规定。

由于我国在公共场所吸烟的人越来越多,烟民数量屡增不减,在道德上公民吸烟问题是不受规制的。

所以,应该将这个条文加入到我国法律规范体系。

以增添法制建设新内容的方式,避免因此而造成的法与道德的矛盾与冲突。

(二)道德方面“道德所包含的远不是在社会群体的现实实践中道德承认的责任和义务。

责任和义务只是道德的基石……在它之外还有超越特定社会共有道德的其他形式的道德…与命令道德责任和义务结构以及规定它们的相对明晰的规则并行,存在某种道德理想。

这些理想之实现,不象义务那样被作为理所当然之事,而是被当作值得褒扬的成就。

英雄和圣人是做得比义务更多的那些人中的典范。

”从道德层面来说,道德属于公民的意识范畴。

通过法制教育,消除公民头脑中落后的观念,从而为我国的法制建设打下思想基础。

众所周知,法律具有强制性。

但有些法律必须得到公民自身的认可和接受,才能得到良好的实施。

例如,我们大家都知道“行人闯红灯”是违反交通法规的。

在现实中,很多人却认为这不过是一般交通违规,甚至不属于不道德行为。

由此可见,红灯停这条最常见的法规在人们道德意识领域是毫无规制力的,因此行人没有普遍执行也就不足为奇。

这就说明要想真正实施一个法律规范需要人们发自内心的遵守,才能有效实施。

而法律如同我们上文所说不规制人们的内心世界。

因此,因人类建设思想与道德的滞后,而导致的法与道德的矛盾和冲突的问题,可以从加深人们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入手,达到提升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的目的。

使得人们从内心里遵守法律。

我认为这样做,应该能够对当前法与道德之间的冲突和矛盾进行有效的缓解。

参考文献:[1][美]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2][美]埃德加·博登海默著.邓正来等译.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3][美]斯蒂芬.L.埃尔金,卡罗尔.爱得华.索乌坦.新宪政论.北京: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条.[5]孙笑侠.法治对待道德的态度和方式——当代中国法应该怎样促进道德目标.刘海年.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6][英]哈特著.张文显等译.法律的概念.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最新【精品】范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