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暑假期间我拜读了佐藤学教授写的《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一书,发现其中的核心观点与我校的教学改革理念有不谋而合的共同点。
结合“教学内容问题化”课题,经过一学年的实验,生本理念已深入城三小人心。
师生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实现了师生的共同成长,课堂成了“孩子心灵的放飞”,“精神文化的盛宴”,学生学习变成了快乐的事,他们积极参与,尽情展示,变得会学习,爱读书,会思考,善表达。
教师从卖力拉动学生的纤夫,转变成生命的牧者,教育教学变得轻松、阳光、幸福。
一、转变教师理念,为课堂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关键在老师的理念转变,以前课堂中传统的观念固守着我们的思维阵地。
为了打破这种封闭的思想,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学校对教师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第一,加强理论学习,积极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
人手一本的生本系列读本,组织老师开展读书学习活动。
同时,通过读书沙龙活动,老师们对生本教育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生本教育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托学生的理念得到了全校的'认可。
第二,积极组织老师参加生本教育培训。
现在,老师们更明确了教材的处理,前置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如何进行细致的指导,专项的培养。
为教育教学改革铺平了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出台模式,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范例。
只有理念,而没有具体可操作的模式,对于大部分老师来说是很难展开实验的。
经过骨干教师们的不断实践探索、学习、讨论与反思,初步总结建立了“前置性作业——小组协作——交流展示——教师点拨——巩固运用”的合作展示学习模式,并逐渐在全校课堂教学中进行推广,全体老师按照以上的模式展开实验,慢慢地,老师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进行创新,走出了模式化的禁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三、教学研究,为课堂教学改革铺平道路。
在课堂教学改革推进过程中,老师们遇到一些疑惑、问题,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教学内容问题化”就应运而生。
读《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有感实用一份
读《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有感实用一份读《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有感 1近日,带着期待的心情阅读了佐藤学教授的《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
它从“学__同体”入手,重新诠释了“合作学习”的理念,并以每一个鲜活的__课堂案例为依托,进一步探讨课程模式的创新和转型。
同时引领教师如何身体力行地实践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课堂中来。
最是书香能致远,每每阅读,便觉得自己的思想更为丰厚,头脑更具睿智,其中的“倾听教学”更是让自己受益匪浅。
于是,我在我的课堂上也来了一次宁静的“倾听”盛宴。
一、倾听疑问之音我们的孩子还很稚嫩,世界对于他们来说是新奇的,于是千万个为什么在他们心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尊重孩子的求知欲,鼓励他们发言,并且善于倾听他们的答案。
譬如我在执教《朱鹮飞回来了》这一课,课堂上我从质疑课题导入,问:“会提问的同学是会读书的同学,对于课文的题目,你们有疑问吗?”孩子们的思维一下子就被打开了,“老师,朱鹮为什么会飞回来呢?”“老师,朱鹮之前去哪啦?”“老师,朱鹮是一种什么的鸟?”。
在孩子们的心中,一切的问题都是有价值的。
面对他们的疑问,我仔细倾听,微笑着加以肯定,并一一记在心里。
随着教学的进行,有的问题我引导他们向书本寻求答案,给予了解答;有的问题我让他们通过同桌之间的'合作学习找到了答案;有的问题我则鼓励他们利用现代化手段来寻求答案。
在我看来,这是一堂精彩的课,教师创造了和谐的课堂气氛,仔细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心声,让他们快乐地融入到课堂中来,激起了无限精彩的浪花。
二、倾听争论之音文似看山不喜平,课亦如此。
班上的孩子各有差异,各具特色,对于一些问题,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思考。
所以,在课上我更喜欢听到孩子的争论之音。
譬如我在引导他们如何写关于“核心价值观”的习作,芸说:“应该抓住‘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词来写,比如诚信。
”月反驳说:“诚信作文太过普遍,没有新意。
《教师的挑战》读后感及心得(精选多篇)
《教师的挑战》读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教师的挑战》读后感宁静的课堂“不宁静”——读《教师的挑战》有感寒假里,学校给老师推荐了几本书,我从中挑出了这本《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慢慢品读完了这本书,在此书中作者聚焦课堂教学实践,以现场速描的方式真实再现了教师们多样的教学实践和学生们多彩的学习生活。
佐藤学作为“付诸行动的研究者”,他遍访日本全国各地学校,深入课堂,与教师一同研究教学,倡导创建“学习共同体”。
书中一个个平凡的教师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宣告:课堂上正在发生着宁静的革命--建立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
这不但是师生的共同愿望,是学校整体变革的基点,更是保障每一个儿童学习权的挑战。
我以以下几点与大家分享我的读书感受:一、小事情成就“大风景”作为东京大学的一位教授,佐藤学的独特之处在于他虽然一直是个不折不扣的教育学者,几十年如一日地关心发生在教室里的“小事”:孩子的一颦一笑总牵动着他敏感的神经,学校里的点点滴滴都令他心驰神往,跑学校、进课堂成了他最大的爱好。
在这本书的后记中,他说: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开始有意无意地漠视教室中的“小事”,但教育改革不正是由“小事”积累起来的吗?“小事”不正是改革成果的具体体现吗?害怕数学连书都不翻的芳树,今天在敏子和秀树的合作学习中虽然偶有失误,但毕竟开始做练习题了。
总是闭着嘴,躲开他人视线的良子,今天穿着绣着小花的裤子来上学了。
这里的每一件“小事”都支持和促进着每一个孩子学习,对教师来说这比“大规模”改革重要得多。
我们的课堂中不也有这样的孩子吗?从见他们第一次的恐惧眼神到对你自信的目光,无处不存在着小事情到大风景的过程吗?课堂中的宁静革命正是通过每一位普通教师的小小挑战来推进的。
二、尊重把课堂变润泽现在,全世界的课堂中都在进行着一场课堂教学的变革,即建立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佐藤学提倡的是一种安静、润泽的课堂氛围,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处于一种自然状态,不恐惧、不紧张,自自然然的心态是他们安心学习的前提。
《教师的挑战》读书心得体会
《教师的挑战》读书心得体会《教师的挑战》读书心得体会「篇一」假期我仔细阅读了《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这本书。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真的收获很多。
作为一个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国家,日本的基础教育跟中国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课堂以听为主,缺乏讨论;考试第一,讲究“学而优则仕”;学生有好的成绩,却不一定有好的兴趣。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对教育进行了反思,并开始了“宁静的课堂革命”,使日本的教育大大改观,现在的学校也同西方发达国家一样有着宽松的课堂纪律,自由的教育气氛,让学生找到了学习乐趣。
这本书最大的优势就是提供了很多优秀课样例供我们分析学习,我们可以结合理论充分体会到先进教学模式课堂是如何实施的。
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发现自己存在的一些问题,而这本书正巧对我今后的教学起到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宁静的课堂革命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
在学习方式上表现为各自呆坐的学习转向活动性的学习,从习得、记忆、巩固的学习转向了探究、反思、表达的学习。
学生4、5人围在一个书桌上,小组合作探讨学习;在教学的方式上表现为从传递、讲解、评价的教学转向触发、交流、分享的教学,教师渐渐变为课堂学习的设计者或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教学内容方面教科书只是配角,学生以有探究价值的课题为中心,借助大量的资料和多彩的活动追求高品质的学习。
书中说到合作性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倾听。
作为学生,要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以及老师的引导,对于自己不懂的问题要勇敢地提出来,同学们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作为老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想法,要不折不扣地接纳,胸有成竹的应对,绝对不可以忽视孩子们提出的任何一个细小问题。
在倾听的同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提问,运用适当的连接语或引导语使偏离书本的学生回到正题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的提问以及想法犹如一个个音符,而老师要做的事把这些音符集中到一起,形成交响乐似的课堂。
学生提问,小组讨论回答,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地体现。
实际教学中这一点我做的不理想,有些学生在别人回答问题时不尊重他人,乱说话,乱发言,这就是平时老师忽视了细节。
《教师的挑战》读后感2
幸福的耳朵——读《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有感在教学中, 我总想找一种默契, 一个亲切、期盼的眼神, 一脸若有所思的表情, 一段师生间生成的回流, 这种渴望默契的感觉在佐藤学先生的《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中找到了, 他的文字就像一道奏响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交响曲, 把我带进一个追求高质量教学境界之中。
佐藤学把教室里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创造称之为宁静的革命, 他写出了一个个平凡的教师的教学愿景——建立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
就像酿美酒一样, 师生们借助心心相印的交流, 在交响的课堂里酿成相互倾听关系的润泽气氛。
佐藤学先生在课堂的重建中提到令几乎所有教师着迷的教学是在娴雅的关系中相互倾听彼此心声, 每一个人的细腻思考能得到细致的交流。
大概是性格的缘故, 我的教学风格总是风风火火, 追求热热闹闹的场面和活跃的的气氛, 有时一节课下来, 我不知道学生到底收获到什么。
佐藤学先生把这种兴奋的儿童们大声喧哗, 沉迷于老师设计的教学游戏称为一场乱糟糟的闹剧。
看到这样的评价, 我惶恐不安, 我该怎样上课?我庆幸, 我在形成固有教学方式之前, 我遇到了这本好书。
静纳百川, 定能生慧。
在书中, 佐藤学先生举了藤田老师教学转型带来成功的案例, 一开始藤田老师的课堂也是吵吵嚷嚷, 令人难以忍受, 学生穿着忍者的戏服在教室里跑来跑去, 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她始料不及的打击, 虽然她追求的培育朝气蓬勃的儿童, 但是事实上学生静下心琢磨自己生成的话语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
在八个月的时间里, 藤田老师改变课堂形式, 整个课堂寂静而沉着, 师生言行举止自然得体, 学生能够自然地、细腻地表达自己阅读的感悟, 能够侧耳倾听并赞同同学的话语, 课堂里溢满了柔和的气息, 藤田老师用幸福的耳朵聆听到了最美妙动听的声音。
看到藤田老师的成功, 读着读着, 我仿佛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与她一起分享到了澄清宁静的心境。
我庆幸, 我还年轻。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精选5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篇1前两天读到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日本小学10块钱的午餐,惊呆全球网友,中国孩子已经输在起跑线上。
其中有一段话感受颇深:45分钟的午餐时间也是接受教育时间,就像学习数学或者阅读一样。
这就是日本的“食育”教育,除了吃还有潜移默化的教育。
读完这篇文章后其实感受是错综复杂的:无可否认日本强大的民族精神的形成其实是得益于良好的教育的。
联系前一段时间读的佐藤学教授著写的《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这本书更是深有体会。
一直以来我们倡导的课堂总是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思想,设计了这样那样看着热闹非凡的教学活动,学生们似乎拼命地举手卖力的回答,就是一堂成功的好课。
自从拜读了《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一书,我重新审视了一下目前的课堂,对于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及一节好课的标准有了重新的认识。
近几年来,我们一直倡导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这种改革实际上和左滕学教授提出的宁静的课堂革命本质上有着必然的联系和相似之处,都是将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变成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通过几年的学习和摸索,老师们能清楚的了解了生本教育的理念,并付诸课堂教学实践中去。
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仿佛只学到了一些皮毛和形式上的东西,对于真正的落实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一段时间以来这种高效的课堂仿佛有些作秀之嫌。
课堂教学改革一度陷入了瓶颈之中,那么我们的问题出在哪里呢?在读到课堂的重建这部分时,通过品读八木静代老师前后两次不同的课堂教学片段,我仿佛找到了答案。
佐藤学教授在第一次听八木老师的课时,曾用了“风声水起”这几个字来评价,可见八木老师的第一次的课堂虽然学生表面活跃,发言积极,但只是对于教师独白的应付,没有达到思维的碰撞与交流。
宁静的课堂读后感(范文5篇)
宁静的课堂读后感(范文5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宁静的课堂读后感的资料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宁静的课堂读后感篇一]《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一书是佐藤学教授《学校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的姊妹篇。
《学校的挑战》阐明了创建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改革哲学,而《教师的挑战》则记录了教室中的一件件“小事”,聚焦了一个个普通的教师,为我们展示了学习共同体课堂的日常风景。
因为普通所以让人觉得格外亲近,我们甚至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但就是在这样普普通通的人身上,却迸发出一种如种子一般的力量,宁静而执著。
在本书中,佐藤学教授提出了教师教学行为的“三要素”:倾听、串联、反刍。
倾听是教师教学活动的核心。
倾听意味着接纳如下三种关系的发言——倾听这个发言同教科书内容的关联;倾听这个发言同其他同学发言的关联;倾听这个发言同先前发言的关联。
教师一旦在这三个关系中倾听学生的发言,就能以教科书为媒介,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编织成一件织物。
不仅是好的发言,而且信赖和期许每一个学生的发言都是精彩的。
任何一个学生的思考与挫折都应该视为精彩的表现来加以接纳。
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困惑和沉默,正是课堂教学的立足点。
此外,佐藤学教授挑战“应试教育”的旧习,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诸多具有颠覆性的教育信条:●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并不在于“上好课”。
学校和教师的责任乃在于: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权,提供学生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
●学习是同新的世界的“相遇”与“对话”,是师生基于对话的“冲刺”与“挑战”。
挑战学习的儿童是灵动的、高雅的,而且是美丽的。
●唯有冲刺与挑战的“合作学习”,才是润泽儿童心田的课堂,才是宁静的教室里教师循循善诱的课堂。
这种润泽性和缜密性正是培育孩童知性的关键要素。
●任何一个儿童的思考与挫折都应当视为精彩的表现来加以接纳。
倾听每一位儿童的困惑与沉默,正是课堂教学的立足点。
所以,富于创意的教师总是全身心地直面儿童的多样性与教材的发展性的。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从未想过课堂还能有这样的变革,还能有如此多的挑战等待着教师们去应对。
书中所描述的种种课堂景象,让我不禁回想起自己学生时代的那些课堂。
那时候,老师们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我们在下面拼命地记笔记,整个课堂就像是一场老师的独角戏。
而如今,时代在变,教育的理念和方式也在变。
就拿我曾经观察过的一堂小学课来说吧。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走进了一所小学的教室,准备观察一堂语文课。
上课铃响了,老师微笑着走进教室,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开始讲课,而是先抛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在春天里都看到了什么呀?”这一下,教室里可炸开了锅,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争着回答。
有的说看到了五颜六色的花朵,有的说看到了刚刚发芽的柳树,还有的说看到了在天空中飞翔的燕子。
老师认真地听着每一个孩子的回答,脸上始终带着鼓励的笑容。
接着,老师巧妙地将孩子们的回答引入了当天要学习的课文。
她让孩子们自己去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春天景色的句子,并且和自己刚刚说的进行对比。
孩子们读得特别认真,小脑袋不停地晃着,眼睛在书本上快速地扫动。
不一会儿,就有孩子举起了手,说:“老师,我找到了,文中说‘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和我刚刚说的看到好多花是一样的。
”老师点了点头,说:“你观察得真仔细,那还有其他的吗?”就这样,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一点点地理解着课文。
在小组讨论环节,孩子们更是热火朝天地交流着自己的想法。
我看到一个小组里,一个小女孩有点害羞,不敢说话。
同组的一个小男孩拍了拍她的肩膀说:“别怕,你先说,我们都听着呢。
”小女孩犹豫了一下,小声地说了自己的看法。
没想到,其他孩子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小女孩的脸上立刻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这堂课让我深深地感受到,真正的课堂应该是这样的:孩子们是主角,他们在积极地思考、交流、探索;老师则是引导者,在关键时刻给予点拨和鼓励。
不再是老师一味地灌输知识,而是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读后感大全拿到这本书,看到《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这个名字,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可能是一本充满理论与研究的书,是一本不太好读的书。
但在阅读之后,我却发现这是一本无比真诚的书,书中的案例是鲜活的,是真实的,同时也带给了我许多思考。
挑战:源于对现状的不满对于一个刚踏入教师这个行业四年的我来说,这个职业对我来讲已经不陌生了。
我基本能适应教学的节奏以及学生的水平了。
但随之而来的也有不少困惑。
对于像我这样一个一线教师来讲,似乎公开课,离我很远。
这倒不是因为学校给的机会少,而是说平常上课没有公开课来得那么精彩。
学生的反应没有那么迅速。
因此,我总是会选择性地删掉一些,或者缩短一些有一定难度但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步骤。
例如小组讨论、分角色朗读等。
这些方法放在公开课中,无疑是闪光点,它能体现出教师的组织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成果。
可是,当读了原田老师的案例之后,我发现是我的想法出错了。
原田老师的班级原本是安定不下来的,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班级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原田老师使用了三个方法,一是教室大变样,二是学习种菜与卖菜,三是走进微生物的世界。
这三个方法是层层推进的,首先教室地板上铺了地毯,桌上有了桌布,教室一下子“充满了不义的触感,变成了柔性的空间”。
其次,原田老师让学生将种植的蔬菜卖掉,这一举措彻底激发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他们调查超市和菜场的蔬菜价格,确定了更便宜的价格,并根据蔬菜的品质确定价格,更加明确商品的特性”。
最后,原田老师带着孩子们走出了做水管调查的综合学习,而是走进了环境中原子层面的问题。
原田老师这些举措其实并不出人意料,我想很多老师也有这样的想法,可为什么很少有人去实践呢?究其原因是因为这样做太费时费力,也不能确保能出成绩,面对这样的情况,不如照本宣科来得实际、有效。
可是如果我们一线的教师都不愿意踏出改变的第一步,那么,进步从何而来,我们依旧是一名教书匠。
读《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有感(5篇模版)
读《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有感(5篇模版)第一篇:读《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有感读《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有感》带着挑战的心理,在这个十一我阅读了佐藤学先生的《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虽然没有特别仔细的阅读,但是也算认真的看完了这本书,读完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的这本书给了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很大的启发。
佐藤学先生通过聚焦课堂教学实践,用一则则平时教学中的小故事诠释了“合作学习”的意义。
感动于他的细致入微的观察,更钦佩书中的教师能够善于运用教学机智,为学生们创造互帮互助、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书中,“尊重与信任、倾听与对话、合作与探究”这三组关键词让我印象深刻。
尊重与信任学生。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只有满足了学生的尊重的需要,才能够让其达到更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所以,教学应该是尊重和信任每一个学生。
不仅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还包括他们尊重他们的生理与心理的多样性,尊重学生性格的多样性,更要全面了解学生,真正做到关心和尊重他们。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课堂上轻松自如地参与讨论,积极、自由的思考和交流。
除了尊重更应该信任学生,现在大部分的老师的课堂上还是以老师的讲解为主,但是书中更注重把课堂还给给孩子,真正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主学习。
只有在相互尊重与信赖的课堂上,教室与学生才会产生相互倾听的关系。
倾听与对话。
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
教师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们相互倾听,首先教师应该认真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心声,鼓励孩子在课堂上敢说、能说、会说。
通过倾听孩子们的发言,老师的及时点评和其他伙伴的倾听与反馈,从而使学生的回答也得到延伸和拓展。
当课堂上每个孩子都勇于发言和乐于发言时,我想这样的课堂会有一个个观点就如同珍珠一样被串联,这样将更能会开阔学生的视野,形成独特的课堂风景。
合作与探究。
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课堂上逐步鼓励学生去主动阅读、主动发问、主动探究…….可以先鼓励学生自己与文本进行交流,接着是与自身的交流,然后是在课堂上与同伴之间相互交流,最后通过教师把学生的观点进行串联,将全班的交流进行汇总,从而实现合作探究的学习效果。
读《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有感精选10篇
篇一小故事:什么是心理医师呢?比如说我们跟心理医师约时间下午两点见面,他问到你几点到的?他说我两点到的,他说你属于强迫性人格。
第二次,他问你几点到的?你说我一点半就来了,你早半小时来,他说你属于焦虑型人格,因为太紧张了提前了半小时来了。
第三次他问你几点到了,说两点半才来,他说你属于抗拒型人格,想不来最后还是来的。
所以你跟心理医师约时间,不管准时、早到还是晚到你心理都有问题。
期待已久的寒假如约而至,同行的还有佐藤学先生的《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
最初拿到这本书,看到“宁静的课堂革命”这几个字,我的内心便不由得充满了疑惑——既然是革命,不都是轰轰烈烈的吗?在我的理解中,“宁静”和“革命”像是两条永远不会相交的平行线,直到我认真读完这本书,才恍然大悟:革命,原来也可以静悄悄!在这本书中,我首先认识的是作为付诸行动的研究者——佐藤学先生,他走访日本各地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养护学校,同一线教师密切合作,看课、听课、评课、磨课到最后的参与其中,他时而为有些教师的教学方式着急流汗,时而为八木老师的教学抱怨而感到遗憾,但更多的是为很多老师的进步而高兴!虽然我没能身临其境,但我已然感受到佐藤学先生治学的严谨和工作的细致入微!就像我们中国的陶行知先生,一边教学,一边研究,一边再实践,周而复始中,静悄悄的推动着教育的改革!除此之外,我还从这本书中牢记了三个词汇:信任、合作和倾听。
“信任”可以体现为书中的“坦诚相见”、“直言不懂的课堂”、“与家长共同创造教学”和“信任的共同体”四节内容中。
简言之,就是要不折不扣的接纳孩子,尊重每一个孩子,不管他是学困生还是优秀生,不管他是调皮的还是内向的孩子,老师都应该摘掉有色眼睛,像爸爸妈妈爱自己的孩子那样爱自己的学生!给予他们相同的权利,给予他们平等的机会,给予他们公平的对待!信任,在老师的工作中不仅仅体现为信任孩子,信任家长也是一门必修课。
是啊,学校教育只有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及时交流、沟通,互通有无,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合作”是新课程标准一直都在倡导的目标,无论是小组交流还是前后位讨论,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合作无处不在!为什么我们那样极力强调合作的重要性?书中第57到59页是这样阐述的:儿童的学习除了受到老师指导的影响外,还受到儿童之间相互学习的强烈影响!的确,就像我们常言的“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众人拾柴火焰高”......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亮点和特长,师生之间,同伴之间不同思想相互碰撞,就一定会摩擦出绚丽的火花!那怎样的合作才是有效的呢?倾听!“倾听”这一行为最初虽然是被动的活动,但是对于创造性的教师来说,却能够在儿童之间建立成最为能动的关系。
教师的挑战读后感(必备5篇)
教师的挑战读后感(必备5篇)1.教师的挑战读后感第1篇合上《教师的挑战》,书中的讯息和从教以的经历让我感慨颇多,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概括,那一定是——静待花开。
(一)静待花开之倾听在封面,“教师的挑战”五个大字下面还有一行醒目的字——“宁静的堂改革”。
初读《教师的挑战——宁静的堂改革》感觉怪怪的,堂改革是教师的挑战,我能明白,但为什么是宁静的呢?带着疑问,我开始阅读,中第一个关键词——倾听,解答了我的困惑。
倾听,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藤田先生的堂改革。
中有这样一段话:“藤田老师首先着手构筑儿童之间的相互倾听关系。
为了构筑儿童之间的相互倾听关系,藤田先生自身必须做到认真地倾听每一个儿童的声音。
她决心把以往大声的说话声降低到“一半的音调”,展开缓慢而沉着的教学”。
看到这一段话,我相信大部分老师都感到不可思议。
我们上,很多老师都会戴“小蜜蜂”扩音器,一是因为人多,二是生怕自己的声音不能清晰地传到教室的每个角落。
教过低年级的老师更有体会,不戴“小蜜蜂”扩音器不足以盖过教室里此起彼伏的板凳声、具声、说话声,这般情况如何“倾听”。
这让我想到了两事。
第一事,教一年级时,有一段时间,我嗓子不舒服,学生出于“体谅”,特别的乖巧,不说小话,认真听,虽然我的声音小,但绝大部分学生都很用心很认真地听。
但那时候由于缺乏经验,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这一块不够重视,没能抓住机会让学生继续保持,养成倾听的习惯。
第二事,去年上学期,我的扩音器一般都是放在肚子旁,由于怀宝宝,有一次特别激动,我的声音特别大,学生的一句话点醒了我:不要吓到肚子里的宝宝。
我就趁机说:那老师以后不用扩音器上了,你们要保持安静,认真听……和我接触过的老师知道我的声音真的很小,但是从那之后,我在班上上很少用扩音器,而孩子们也真的能安静下用心听。
这一个实例让我对宁静的堂改革中的“宁静”有了初步理解。
(二)静待花开之尊重倾听,能够静下心听老师讲,是建立倾听关系的前提,它的核心意义在于倾听孩子们的发言,也就是如何在堂上完整的接纳每一个儿童的想法。
读《教师的挑战》有感
读《教师的挑战》有感读《教师的挑战》有感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教师的挑战》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教师的挑战》有感1过生日的时候,有幸得到了学校发给我的一本书《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慢慢地品读完了这本书,本书的作者佐藤学遍访日本全国各地学校,深入课堂与老师们一同研究教学,以现场素描的方式再现了教师们多样的教学实践和学生们多彩的学习生活。
佐藤学教授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从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的旅程。
只有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才具有真正的教育意义。
小林老师要在一节课中通过一道例题理解“比例”的四种不同的解法,刚开始教学开展得很顺利,突然学困生健治说,他不懂,完全不理解之前讨论的解法。
小林老师就请了一位同学解释,但他还是不懂。
他又请好几位同学解释,直到他明白为止。
在我听过的课堂上教师一般会说“坐下”、“哪位同学能帮帮他”、“等下课我再帮你解释”。
但很少有老师能叫好几位同学帮他解释,直到他明白为止。
教师一般会怕耽误时间而直接讲解或一笔带过,尤其在听公开课的时候更是惜时如金。
而小林老师本该3分钟完成的教学环节,却为了一个孩子花了整整20分钟。
“为了一个孩子而用了整整20分钟,有必要吗?”这是我的第一反应,在接下来的阅读中我才认识到自己是多么无知。
同学们在一遍又一遍地帮助健治理解时,其实更多的人不仅巩固了知识,而且越说越详细,不断地把知识分解内化。
还能增进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的学习气氛。
更重要的是,身为教师,在课堂上传递了这样一种思想:不懂就问,而且无论何时提出疑问,老师和同学就愿意帮助你。
滴水折辉,本书中的一个个真实的案例,一个个平凡的教师都在用实际行动宣告:要保障每个孩子的学习权。
希望大家都来读读这本书,让我们也开始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吧!读《教师的挑战》有感2近来在教学上,我遇到了许多的苦恼,教学的心都是浮躁的,想从书里头求得一知半解,便开始阅读《教师的挑战》。
宁静的课堂革命读书笔记_作文1100字_读书笔记_
宁静的课堂革命读书笔记《宁静的课堂革命》本书中一个个平凡的教师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宣告:课堂上正在发生着宁静的革命——建立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
下面是小编向各位推荐的宁静的课堂革命,希望对各位能有所帮助!宁静的课堂革命读书笔记篇一假期学习了《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一书后,针对所教的语文学科,我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的策略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反思。
有学者说,充分的自主学习应具备以下特征:(1)学习动机是内在或自我激发的,这点事肯定的,就相当于我们说的“我要学”,而非“要我学”;(2)学习内容是自主选择的,这点恐怕对于处于应试教育系统中的学生是做不到的;(3)学习方法由自己选择并能有效地加以利用;(4)学习时间由自己进行计划和;(5)对学习过程能够进行自我监控;(6)对学习的结果能够主动组织进行自我总结、评价,并据此自我强化;(7)能主动组织有利于学习的学习环境;(8)遇到学习困难能够主动寻求他人帮助。
以上几点还是可以实现的。
自主学习的核心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其着眼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学”,不管采用何种具体形式应始终围绕一条线——这就是“自主探索、自主发现”。
语文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们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索问题,从而提高自身语文素养的一种方式。
它不等同于自由学习,语文学习中要让学生自主做到“三思”——课前、课堂、课后。
当讲授一篇新课文时,课外预习就是一种自主学习,这时教师可以提供多种预习方案,指导一定的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预习文本的方式;课堂上,教师可让学生带着给出的问题自主学习,有疑问主动与同学、老师交流,这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自学文本指导时要抓住文本实质,提出既有启发性又具备一定吸引力问题,这样学生才有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当然,还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这是检测自主学习成效的有效方法,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纠正学生的错误、偏差,补充学生思考了而没有得出结论的知识,再让学生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探究,同时,在展示中要多多鼓励,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中的喜悦;另外,也可在教师提供评价角度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自主学习进行自我评价。
教师的挑战读后感(通用5篇)
教师的挑战读后感(通用5篇)教师的挑战读后感(通用5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师的挑战读后感(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的挑战读后感1读完这本书,想到一句话,心里的革命静悄悄。
读的过程中内心在一点点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书中没有那种纯理论式的长篇大论,有的只是润物细无声的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于我而言,期待那种美好来到自己的身边。
借用书上的一句话:21世纪的教师面临的挑战是什么,那就是为所有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机会。
本书中一个个平凡的教师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宣告:课堂上正在发生着宁静的革命————建立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
这不但是学生的共同愿景,也是学校整体变革的基点,是保障每一个儿童学习权的挑战。
印象最深的词汇:倾听、串联、反刍,当这些策略汇聚于课堂,每一个儿童都被编织在了一起。
就像书中写到的,倘若在十年前,活跃的意见交锋,教师以巧妙的提问与诱导展现戏剧性的高潮的课堂会被赞不绝口的捧为优秀的教学,然而在近日,即便呈现了议论风生的教学在老师们看来还是不伦不类的教学。
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与学是不可分割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将教材与学生串联起来,把一个学生同其他学生串联起来,把一种知识和其他知识串联起来,把课堂知识和生活实践串联起来。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许多的串联会被老师的纠正、提问等切断,发言与发言之间没有连贯,而反刍的活动更容易被忽略。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记忆等都存在差异。
只是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中往往更关注一些优等生,忽略了新旧知识的串联和每个学生的成长。
像八木老师的课堂一样,作者刚开始描述的:教师的言行明显粗糙,儿童的发言尽管活跃,但听下来还是一种教师独白的应付,是一种思维浅薄的展开方式,但是三年后的变化令人惊喜,他的应对策略是不折不扣的接纳儿童发言是合作学习的基础,说起来接纳很简单,但是实际做起来可能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我们需要耐心等待,切忌焦躁,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行。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1利用暑假时间我看完了佐藤学教授写的《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
在此书中作者聚焦课堂教学实践,以现场速描的方式真实再现了教师们多样的教学实践和学生们多彩的学习生活。
他认为,这种革命不但是师生的共同愿景,也是学校整体变革的基点,是保障每一个儿童学习权的挑战,教学的基点是尊重和信赖每一位儿童。
他通过自己的经验总结出,在教学中是否能形成合作学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
只有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儿童的多样性和可能性才能使他们轻松自如地参与、交流自由的思考与意向。
马斯洛需要学说理论告诉我们,只要满足了学生尊重的需要,他的智力因素才能正常发挥,他也才会有更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只有在相互尊重和信赖的课堂里,才能产生相互倾听的关系。
传统旧课堂因为教师不相信学生,所以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学,造成了教师普遍的包办代替、机械灌输。
新课改后的教材决定了教师在学生面前就不再是什么权威的象征,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管理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服务者;师生关系不再是居高临下,而是平等对话。
因此,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同时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使他们在遇到困难时,能主动向教师求助。
其次,教师创造性地教,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学。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活动,教与学是互动且不可分割的过程,在教学中采用的方式、方法,从教师的角度看是教的方法,从学生的角度讲是学的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将教材与学生串联起来,把一个学生同其他学生串联起来,把一种知识和其他知识串联起来,把课堂知识和生活实践串联起来。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书心得体会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书心得体会《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书心得体会寒假期间,我细细拜读了《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一书。
这本书是由日本著名的教育学博士佐藤学教授撰写的。
书中记录了作者所观察、记录的教师们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实践的挑战,提示了创造“学习共同体”教学的要点。
读了这本书,我更加明确了我的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思想。
首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思维常常由疑问开始。
课堂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和过程。
同样问题,由教师提还是由学生自己提?绝不一样,往往是学生提比教师提效果好。
其次让学生自已解决问题。
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关键还在于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已解决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多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充分动口、动眼、动脑、动手,教师适时设疑激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积极状态。
学生为主体,不是不要老师的`“主导”作用。
一般说来,教师的认识先于学生、高于学生。
而学生心理特点又不同成人,加上本身知识有限,自学是有困难的。
因此,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摆正教与学的关系。
教和学是矛盾关系。
对学生来说,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起作用。
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要为学生服务。
要摆正教与学的关系,首先做到尊重学生。
教师要放下“师”架子,视已为普通一员置身于“主体”之中。
教师还要具有科学的态度,从实际出发,按着学生认知规律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体验到进步和成功的快乐。
教师还要照顾好后进生,课堂不要有“被遗忘的角落”;其次做到多向交流。
教学中要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结构为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讲教师听和学生之间交流的三向结构;再次做到环境宽松。
教师在课堂上要交换角色,使学生产生平和心理,从而形成一个无拘无束、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最佳氛围。
读完《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之后
读完《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之后在读完《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之后,里面生动地案例时时在我脑海中浮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无不让我为之感动,这样的课堂仿佛就出现在我的眼前一般。
每个老师都渴望能够成功,都渴望自己的课堂上学生能学得开心的同时,把知识也都学会,但是这其中必定要经历一个过程,书中告诉我们,成功的课堂都是慢慢来的。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书中八木老师的事例,让我也读懂了一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选取的例子是学生们感兴趣的汽车生产和超市问题,这类课题是学生生活中想探究,却没有机会探究的内容,所以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在活动中,本来不守纪律的几个孩子也全身投入,靠着大家的智慧,一步步地解决,这样的课堂,让更多的孩子自信起来,老师根本不用再去花时间维持纪律,因为孩子们根本没有时间再去开小差。
二、让思维自由飞翔佐藤老师“分数”一课的教学是如此的精彩,作为老师,他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想法,讨厌算式的胜也和昭夫说:“我们要上合作学习的课。
”佐藤老师也欣然同意了,这对于老师来说也是一次挑战。
课堂上孩子们运用合作,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勇敢地交流,我们看到的是时不时迸发出的智慧的火花,即使出现问题也没有关系,我们会努力,我们会钻研,我们有和蔼可亲的老师帮助我们,所以我们一点也不担心。
在这一刻,孩子们大的思维是自由的,没有任何束缚的。
此刻,我突然想起了一个童话故事,名字叫《会飞的老师》:昆虫幼儿园来了一个会飞的老师,园长很担心:孩子们满地爬,再来一个会飞的老师,怎么办?新老师长着一对漂亮翅膀让大家好奇!老师慢慢地张开翅膀,轻轻地扇起一阵温柔的风。
“你们想飞吗?”老师问。
“想啊,可是我们没有翅膀呀!”孩子们回答。
老师说:“你们都是有翅膀的,只要想飞就能飞。
”孩子们学着老师的样子扇动翅膀,他们飞出教师,飞向天空。
大家飞到树枝上,为树爷爷唱了一支好听的歌。
从此,孩子们经常去飞,还同白云小鸟交上了朋友。
孩子们会飞以后,再也不四处捣乱了,都变得文雅了许多。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书心得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书心得读完XXX教授的《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后,我对教师所面临的挑战有了新的了解:为儿童提供高质量的研究机会。
教师的责任不仅是进行“好的教学”,更要实现所有儿童的研究权力,提高儿童研究的质量。
在书中,XXX教授通过精妙的笔触,带领我们去观察、去体会、去发现、去回味每一个“教学事件”。
在教学中,倾听儿童的发言是教师活动的核心。
这种倾听是在娴雅的关系之中相互倾听彼此心声,每一个人的细腻思考得到细致的交流。
这种教学不同于以往那种受到喝彩的、热热闹闹的、华而不实的教学,而是借助纤细的交响展开的、静悄悄的、返璞归真的教学。
XXX教授在书中列举了静冈县富士市广见小学的XXX老师在三年中课堂的变化。
其中,我最为震撼的是在第二次执教五年级的社会课《汽车工业》中,XXX展示了汽车零部件并让学生分组制作汽车。
此外,XXX与学生之间形成了对话性的沟通,她不折不扣地接纳学生的发言,这是合作研究的基础。
反思我们自己的教学课堂,有多少老师能做到不折不扣的接纳儿童的发言呢?我们往往会为了追赶教学进度或者儿童的发言脱离了我们的预设就会被毫不留情的打断。
因此,我们的合作研究大部分都只是流于表面。
建立合作研究关系的教师,其活动核心应该是真心接纳的“倾听”。
教师倾听并接纳学生的所有发言,不管是好与坏,用心接纳学生,润泽学生心灵,也润泽了课堂,用尊重学生获得学生的尊重,也引发学生之间的互相尊重,从而形成相互倾听的关系。
关注课堂中的“小事”同样很重要。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每一个细节,例如学生的表情、语言、行为等等,这些都是教师了解学生、引导学生的重要依据。
教师应该注重细节,关注学生的每一个“小事”,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更好地引导学生。
总之,XXX教授的《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教师的责任不仅是进行“好的教学”,更要实现所有儿童的研究权力,提高儿童研究的质量。
在教学中,倾听儿童的发言、关注课堂中的“小事”同样很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省与改变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寒假中,我花了几天时间读了日本佐藤学教授的专著《教师的挑战》。
初读此书,感觉就像是一本厚厚的听课笔记,只是它绝非是那种赶时间似的从头到尾粗略记下每个环节的随堂记录,而是抓住一幕、一环节或是一例题,用细致的笔触写下师生的对话动作,教室的布置氛围,观摩的感悟体会等的专业书籍。
朴实的语言,直入主题的真实记录让我身临其境地在这些教学实践中观察体会,我发现日本的课堂与中国的有很多相似之处,教学理念也如出一辙。
书的封底上印着:本书中的一个个平凡的教师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宣告:课堂正在发生着宁静的革命——建立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
我们都了解,这样宁静的革命同时也在中国的课堂上演着……
所以,这本书绝对是值得一读的,书中所提到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对我今后的教学将起到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另一方面,这本书并非记录那些教育大家的精品课,而是普通的教师的教学实践,这让我觉得这些汲取的教学模式,创新方法等不是那么遥不可及,我也能在我的课堂上做模仿,做尝试,做改革。
读后,首先我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发现一些不足:
1、倾听不够到位。
老师倾听学生时不够专注,不会反刍;听不同学生的回答没有细致地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距离或体态;生生之间良好的倾听习惯未养成,生生之间的回答缺乏连接性。
2、致力于以生为本的课堂,却常常在实践中只是句口号。
书中提到教师的责任不是进行“好的教学”,而是要实现所有儿童的学习权力,尽可能提高儿童学习的质量。
理念早熟记于心,可是课堂上经常更多关注教。
书中有一篇山崎老师的教学案例,学生的阅读心得在课堂上汇成了交响乐,但从老师原本的教学意图看,这堂课是不成功的。
如果是我,我可能会执意于教学目标,给孩子更多的提示换而言之是条条框框,而山崎老师则根据孩子们的体会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他不拘泥于意图,而是尊重孩子的体会。
3、课堂形式单一,缺少合作学习。
在我的课堂上也有小组讨论等“合作学习”,但这样的合作比起书中记载的真的是很表面的合作,给予的时间不充分,合作仅限于小组内交流各自观点等,形式单一,效果不佳。
4、对特殊学生缺乏了解和指导方法。
在我的课堂上,常常发言的就是那么几个人,对一些寡言少语的孩子我缺乏耐心,不舍得多花时间去等他们开口,却也找不到方法让他们乐于开口,课堂少观察课后少关心。
作为在课堂上直接面对学生的我该如何改变?
1、不折不扣地尊重和信赖每一位学生。
只有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的多样性和可能性才能使他们轻松自如地参与、交流和自由的思考。
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自己身上。
2、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在学生中培养相互倾听的第一步骤是教师自身悉心倾听每一个学生。
实践佐滕学先生的观点在倾听学生的发言后我要学习通过适当的方式把学生的发言串联起来,使学生们不但自己受到了应有的关注,而且还让他们意识到:通过其他伙伴的发言,自己的回答得到了延伸。
当每个人的发言都建立在其他人的思考的基础上时,课堂上的观点就如同珍珠一样被串联起来,学生们通过同伴的思考和帮助,丰富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
3、在模仿中尝试探索,开展真正的合作学习。
把书上或听课中拾来的好方法在自己的课上进行运用。
在模仿后,有自己的创新、探索、并在实践中验证。
佐滕学先生认为“从边缘化的儿童与其他儿童之间的落差中可以洞察到合作学习的可能性”。
在课堂重视“不懂”的儿童,让边缘化的儿童得到同学们的支持,开展自主学习,所有学生都能开展的探究。
总之,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好像多听了许多节课,对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有了进一步了解,我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思考。
相信在进一步的尝试和实践后,我会在教学方面取得新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