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应用型人才”到“高技能人才”
打通高技能人才培养通道 二工大探索高等技术与职业教育立交桥
![打通高技能人才培养通道 二工大探索高等技术与职业教育立交桥](https://img.taocdn.com/s3/m/634ef6c40508763230121206.png)
多位劳动模范 。 “ 从 怪针能手 ” “ 到 刀
离企业实际 , 过分强调科学理论 , 忽视
具大王 ” 从 “ , 电镀专家 ” “ 到 抓斗 大 企业实践和工秘 l 另外 , l l 绦 高校不重 “ 展翅的凤凰 ” “ 天梦的打 造者 ” 到 飞 。 理等相关知识 的培养 ,因而培养 的学
工电子及计算机等专业学生的实践教 年来 ,-I大不断调整专业设置 ,使 学任务 。近年来该 中心在教学体 系 、 得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匹配 。二工大 教 学方 法、 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 了研 现有上海市重点学科 “ 电子废弃物资 究和探讨 , 通过 与企业合作 ,引进 工 源化及环境功能材料”“ 测控 自动化 ” 电子产品与环境工程… ‘ 机械制造及 程 环境 ,引进企业标准 , 教学 内容 密 “ 切 与科研 、 工程实际相关 , 产工程意识和综合 能力。 现 代企业对 于 “ 一线工程 师”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 因此二工大十分重 视对 学生 进行 综合 素质 的全 方位 培
44
ll OO 《 O / l 上海教育》 3 2 半月刊
践性 的特点 更加 明显 和突出。二工大
行有效衔接 ,形成高职一本科—专业
针对 目 前技术应 用型人才培养 中普遍 存在的重理 论轻实践的现象 , 构建了
一
套模 块化 、多层次 的实 践教 学体
系, 将提高学生 的工程实践能 力和创
新能力贯穿于 教学的全过程 。“ 海 上 第 -I业大 学工程 实训 中心” 是上海 市 市级 实验 教学示范中心 , 也是 学校 主要实践教 学基地 , 承担 了机械 、电 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 才的需求 。近
师资 团队 ,专业教师里 ,教授 1 人 , 0 O 光上海市 教学名师就 硕士的完整人 才培养链条 。 前 , I 副教授 2 多人 , 目 - 大已递交了发展专业硕士学位 的建议 有 3人。 草案 ,被上海市列为拟新增工程硕士 试点班采用 了国际工程教育改革 的最新成果一 'CDI O工程教育的理 专业学位立项建设单位 。 由于教育的滞后 胜与教育发展所 念和模式 ( c是构思 ,D是设计 ,I 是 实施 , O是运 作 )以工程项 目从 研发 , 呈现的多元化,高等技术与职业教育 让 立交桥 的构建要有前瞻 胜,以满足经 到运行 的周期 为载体 , 学生以主动 的、实践 的、课程之 间有机联 系的方 式学 习。对于 C O工程教 育的理 念 DI
高技能人才培养
![高技能人才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cc935d6a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b4.png)
高技能人才培养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高技能人才是现代社会中至关重要的资源,他们拥有具备深厚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技能,能够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因此,培养高技能人才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机构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探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意义、现状和挑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意义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高技能人才是推动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
他们在各个领域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培养高技能人才,可以激发创新的火花,推动科技进步,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其次,高技能人才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现代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只有具备先进的科技和技术能力,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培养高技能人才可以提升国家的竞争力,促进其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最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对于实现就业和减少贫困具有积极影响。
高技能人才在就业市场上往往更容易找到工作,获得更高的薪酬。
通过培养高技能人才,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和挑战然而,目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仍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教育体制不适应快速变化的技术需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传统的教育体制无法及时跟进和适应这种变化。
因此,培养出的高技能人才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
其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大量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
高技能人才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目前许多教育机构在实践资源和实践机会方面存在不足,导致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效果不佳。
另外,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教育机构、政府和企业等各方面都需要发挥积极作用,提供资源和支持,共同推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然而,目前各方面的合作还不够紧密,存在合作机制不完善、信息共享不畅等问题。
培养高技能人才方案
![培养高技能人才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8b6e8e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bf.png)
培养高技能人才方案培养高技能人才方案引言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培养高技能人才是国家发展和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探讨一种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方案,旨在提高人才的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1. 制定专业化培训计划为了培养高技能人才,我们首先需要制定一套专业的培训计划。
此计划应基于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进行定制化设计,包括技能培训、知识传授和实践操作等内容。
1.1 技能培训技能培训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环节。
我们可以通过与各行业的专业机构合作,开展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以提高学员在特定领域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
1.2 知识传授高技能人才不仅需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还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知识传授,包括理论课程、研讨会和学术交流,以拓宽学员的知识视野。
1.3 实践操作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实践操作同样不可忽视。
我们可以与相关企业合作,提供实践实习机会,让学员能够亲自参与实际工作,并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2. 建立导师制度导师制度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与行业内经验丰富的导师进行配对,学员可以从他们的实践经验中获益,并迅速成长为熟练的技术人才。
2.1 导师选拔与培训首先,我们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导师选拔机制,确保导师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成功实践经验。
其次,对选定的导师进行培训,提高其指导学员的能力。
2.2 学员与导师配对根据学员的专业方向和兴趣,将其与合适的导师进行配对。
导师要与学员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机制,帮助学员解决问题、拓宽思路,并给予指导和反馈。
2.3 导师定期评估为了确保导师的指导质量,我们应建立导师定期评估机制。
通过对学员的回访、毕业论文评审等方式,评估导师对学员的指导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导师的评级和奖惩。
3. 建立创新平台创新能力是高技能人才的重要素养之一。
为了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开放的创新平台,提供必要的软硬件设施和资源支持。
关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探讨
![关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6b5f9a1e5f0e7cd18425365d.png)
除了要适应教育 、 科技 、 生产相结合 的大市场环 境外 ,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也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产学研结合。与 中等职业 教育所培养的技能人才相 比,高技能人才不仅要具 意识和能力。 这就要 求学与产研紧密结合 , 在专业理 要能够发现技术进步的轨迹 ,在顶 岗实习的过程中
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中进一步规定 , 实施 国 研机构相结合 ; 观上指人才培养过程中生产 、 在微 学 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 , 加快生产、 服务一线急
需 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 特别是现代制造业 、 现代服 务业紧缺 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20 年 06 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 “
20 0 9年第 4期 ( 总第 5 8期 )
湖南行 政学 院学报( 双月刊 )
J URNALO [l A4,OO . 2 9 Ge rl 。8 neaNo5
文章编 号 :09 30 (09J4 05 — 3 10 —6 520 — 0 2 0 0
教育部 《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 培养质量 、 提升“ 双师” 素质 , 激发变革的需要。 首先 ,
紧密结合 , 根据产业需要培养人才。 高职教育产学研 作用 , 其内涵要 比产教结合丰富得多 : 在宏观上指教
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 上明确指出 “ 大力培养 结合更为突出科研在人才培养、服务经济发展 中的
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项重点工作9 20 年, 国务院关 育 、 9 05 《 。 产业和科研相结合 ; 中观上指高校 、 在 企业 和科
一
、
居其中,属于连接工程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桥梁。 技术应用型 中的技术 比较宽泛 , 涉及理论技术 、 工程 技术、 工艺技术 、 操作技术等方面, 因此技术应用型人
关于从技术工人到技能人才到大国工匠的思考
![关于从技术工人到技能人才到大国工匠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d49ab921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9f.png)
关于从技术工人到技能人才到大国工匠的思考关于从技术工人到技能人才到大国工匠的思考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迅猛推进,技术工人等级的提升以及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如何实现从技术工人到技能人才再到大国工匠的转变,对于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技术工人以及技能人才培养的视角,探讨如何培养大国工匠,以推动我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首先,要实现从技术工人到技能人才再到大国工匠的转变,必须重视技术工人在职业生涯中的发展。
技术工人是企业生产和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他们承担着许多重要的工作任务。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对技术工人的培养和职业发展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许多技术工人的职业发展停滞不前。
因此,我们应该逐步建立完善的技术工人培训机制,加强对技术工人的岗位培训和职业发展指导,提高技术工人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
同时,要注重激发技术工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技术工人能够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其次,技能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也是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途径。
技能人才是现代制造业发展的基石,他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实践经验,能够独立完成复杂的工作任务。
然而,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理念陈旧、教师队伍缺乏专业化等。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优化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培养更多具备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技能人才。
同时,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将实践教学与工作实际紧密结合,提高技能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要实现从技术工人、技能人才到大国工匠的转变,还需要不断推动技能人才的专业化和精细化发展。
大国工匠是指在某一领域具有深厚技术功底和较高社会声誉的人才,是技能人才的高级形态。
要实现大国工匠的培养,首先要加强对技能人才的职业评价和认定,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价机制,为技能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创造文化与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改革——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创造文化与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改革——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7b4a34c90c22590102029d50.png)
心 的时候 , 已经把 “ 实践 教 学 ” 实 训环 节 ” 和“ 混为 一 谈。 一些高 职 院校把学 生入 学 阶段 的课 程作 为基 础
理论 教学 环节 , 把实训 阶 段 的课 程 作为 实践 教 学 而
化 的实 践教 学模 式 , 进行 了一些 探索 受 制 于多 种 因素 的影 响 , 种 探 索 还 非 常 粗 浅 , 是 , 这 但 笔者 认
2 o — 2, o 7 2 、
[ 作者简介 ]阮艺华( 93 )男 , 17 一 , 湖北红安人 ,1 J [¨ 大学岭南学院博 研究生 , J 深圳职、 技术学院技术 与职、 育研究所副研究员 , 教 主要从事 离职教育和教育财政研究
o
阮艺华
创 造 文化 与高职 院校 的实 践教 学改革——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学 生的创 造能力 作 为理想追 求是 必然之选 。
[ 收稿 日期 ] o O 1 2l 3 [ 基金项 目j 全国教育科学 “ 一 规划 20 十 五” 0 8年度教育部青 年专项课题《 高等职业教育 域经济增 的实证研究》 研究成果之 , 课题编
号 :F 003 ; E A 8 2 3 深圳市教 育学 会“ 一 1一五 ” 规划项 目《 深圳高等教 育跨越式 发展的战略 与模 式研究》 究成果之 一 , 研 课题编号 :
我们 所说 的高 职 教育 培 养 目标 是 “ 高技 能人 才 ”就是 要培养 德业俱 佳 的“ , 高技 能职 业 人” 世界 。
发 达 国 家 的几 种 比较 典 型 的 实践 教 学模 式 如 德 国
F 的“ 业主导型” 式 、 国的“ H 企 模 英 资格 证 动 朽推
型” 模式 、 大 利亚 T F 澳 A E学 院“ 培训 包 ” 式 , 是 模 还 韩 国的 C E模 式 ,都 是在 培养实 操能力 很强 的立体
关于从技术工人到技能人才到大国工匠的思考
![关于从技术工人到技能人才到大国工匠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2cc783b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06.png)
关于从技术工人到技能人才到大国工匠的思考自古以来,技术一直是人们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但随着历史的发展,技术也在逐渐升级和演变。
从最初的手工制作到机器大生产,再到如今全球化下的智能制造,技术的进化让人们对于技能和工匠精神的理解也在不断改变。
当前,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已经成为当今国家科技创新和发展的关键之一,而“大国工匠”更是国家对于技工人才追求的新目标。
一、从技术工人到技能人才技术工人在工作中负责各种机器设备的操作和简单的技术操作,并通过这些技术操作来为企业和社会带来贡献。
而技能人才是指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和提升技能,拥有更高水平、更全面、更专业且开发能力更强的技能人员。
在这个理解中,技能人才已经从单纯的操作者发展为更具有综合技能及创新能力的团队领导者和技术专家。
迈向成熟的技能人才的标志是能够解决企业面临的各种问题,优化生产和营销,从而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二、从技能人才到大国工匠技能人才在拥有全面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上,不仅仅还要具备继续学习、持续探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带有匠人精神的价值观和职业操守。
他们为达成理想愿景而追求卓越,不断自我提升,不仅满足消费者需求,也要注重对技术与行业的推动,并致力于使本行业逐渐升级和完善。
这也是大国工匠最根本的要求。
大国工匠则是在技能人才的基础上融入了国家战略和科技创新的高度,他们需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和爱国精神,要注重对行业及国家的科技推动与发展,对技术的变革和进步充满敬畏和追求,在市场和经济领域中发挥领导作用,并致力于使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为全球科技领域带来新的机遇。
三、打造大国工匠的推动力打造大国工匠的关键因素在于技能人才和企业文化的共同努力。
企业应该提供更多的技能培训课程和培训机会,以吸引那些真正拥有技能热情和企业家精神的年轻人,更好地定位和培养相应的人才。
另一方面,政府也应当切实加强对技工人才的管理和引导,为企业提供更加公正的市场环境,同时,加强各种形式的产业协同和创新协作,尤其是加强联合开发第九城市的跨学科、跨领域和跨产业的战略合作,从而为整个社会创造更多的发展和发展空间。
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 政策解读
![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 政策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bd38248e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00.png)
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政策解读咱今儿个来唠唠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政策,这政策可太重要啦,就像一座大桥,把原本可能走在两条不同道路上的两类人才给连接起来啦。
您知道以前啊,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就像两个在不同圈子里活动的群体。
高技能人才呢,往往是那些在实际操作领域特别厉害的师傅们,他们有一手好手艺,像那些能把一块普通的木头变成精美工艺品的木匠师傅,或者能把一堆零件巧妙组装成一台大机器的钳工师傅。
而专业技术人才呢,大多是在办公室里对着图纸、数据搞研究、做设计的。
这两类人才就好像两条平行线,虽然都在为社会发展做贡献,可相互之间交流和转换的机会不是很多。
现在这个贯通政策就打破了这种局面。
打个比方,这就好比在两个原本隔开的花园中间开了一道门。
对于高技能人才来说,这是一个能够往更高理论层次发展的机会。
以前他们可能只是埋头苦干,有一身的本事却可能因为缺乏理论知识的支撑而在职业发展上受到限制。
现在呢,他们就可以通过这个政策,像爬山一样,一步步从自己擅长的实际操作领域,向着专业技术领域的高峰攀登。
比如说有个厨师,他做菜的手艺超棒,在当地很有名气,可他一直想把自己做菜的经验、独特的调味方法之类的东西整理成一套理论,分享给更多的人,甚至想参与到餐饮文化研究或者烹饪教学方面的工作。
以前啊,这就有点难,可现在呢,凭借着这个贯通政策,他就有了这样的机会。
他可以去学习餐饮管理、营养学这些理论知识,把自己从一个单纯的厨师转变成为一个既有高超厨艺又懂理论研究的餐饮专家。
反过来对于专业技术人才也一样。
有些搞建筑设计的专业人才,他们虽然设计的大楼在图纸上特别漂亮,可有时候对实际施工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困难了解得不是那么透彻。
通过这个贯通政策,他们就可以像探险家走进神秘森林一样,深入到施工现场,和那些高技能的建筑工人师傅们学习实际操作中的技巧、经验。
这样一来,他们的设计就更接地气,更具有可行性。
这个政策也不是简单的开个门让大家随便走就行,它得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换——从“技术应用性人才”到“高技能人才”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换——从“技术应用性人才”到“高技能人才”](https://img.taocdn.com/s3/m/f94d397331b765ce05081462.png)
作 如 下 界 定 :高 职 高 专 教 育 是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的 重 “
要 组 成部 分 , 培 养拥 护党 的基 本 路线 , 应 生 产 、 饕 适 建 没 、 理 、 务 第 一 线 需 要 的 德 、 、 、 等 方 面 全 管 服 智 体 美 面 发展 的高等技 术 应用性专 门人_ 。” 后 , 们都 才 此 人 认 同 技 术 应 用 性 人 A‘ 高 职 的 培 养 目标 。这 两 者到 是 底 有 没 有 区别 ? 为 什 么 要 提 出 “ 技 能 人 才 ” 概 念 ? 高 的
中 的应 用 。 于 他 们 大 都 是 在 生 产 现 场 工 作 因 而 与 由
工 程 型 人 才 相 比具 有 以 下 特 征 :一 是 相 关 专 业 知 识
才 ” 把 高 职 的 人 培 养 目标 定 位 于 高 技 能 人 才 。 这 , 和 以 的 提 法 有 所 不 同 。 1 9 , 底 , 教 育 部 召 开 的 9 9 ̄ 1 在 z 第 一 次 全 国 高 职 高 专 教 学 工 作 会 议 上 ,对 培 养 目标
维普资讯
20 06年第 2 期 2 第 2 卷 7
总 46 7 期
职业技术教育 ( 教科版)
V0C 1 AT 0NAL AND ’CHNI I E CAL EDUCATI ON
No2 .0 6 .22 0
Vo . 7 ] 2
(d c t nS i c) E u ai ce e o n
四 是 在 人 才 成 长 过 程 中 , 强 调 工作 实 践 的 作 用 . 更 . 技 能 型 人 才 也 称 技 艺 、 作 型 人 才 , 在 生 操 是 产 第 一 线 或 1 作 现 场 从 事 为 社 会 谋 取 直 接 利 益 的 二 工 作 , 要 应 掌 握 熟 练 的 操 作 技 能 以 及 必 要 的 专 业 主 知 识 。他 们 与 技 术 型 人 才 的 区 别 在 于 事要 依 靠 操 作
高等职业教育及评估指标体系基本知识
![高等职业教育及评估指标体系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fd3f9b11f705cc17542709d9.png)
高等职业教育及评估指标体系基本知识(2009-04—27 19:55:20)第二章人才培养水平工作状态数据库基本知识1。
什么是教室?教室是指兼具理论教学与动手能力培养功能的教室。
2.日常教学经费由哪些部分组成?日常教学经费由实验实习费、教学仪器维修费、教学差旅费、资料讲义费、体育维持费和聘请兼职教师费等。
生均值按各年度全日制在校生的自然人数分别计算。
3.什么是教学仪器设备?教学仪器设备是指单价高于800元的仪器设备. 综合类院校,生均仪器设备值为≥4000元/生.4。
什么是专任教师?专任教师是指具有教师资格证、从事理论课程教学和专门从事项目指导与训练指导的实验或专业技术人员。
ﻫ评估强师在岗而不是在编,因此,计算专任教师时,按专任教师管理的并签有正式劳动合同的外聘教师、兼职教师和退休返聘教师均可计入“专任教师" .既从事行工作又从事教学工作的具有高教教师资格证书的双肩挑人员可以作为专任教师,在进行统计和分类时这类双肩挑人员可同时出现在专任教师名册和行人员名册中。
“专任教师结构"中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包含“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按专任教师管理的可计入专任教师,否则不计。
相近专业的教师可以交叉使用,如某老师既是甲专业的教师,也可以是乙专业的教师,但分析专业教师状况时不能交叉统计.5.什么是兼职教师?兼职教师不是指学校内兼课的“双肩挑”教学行人员、返聘教师以及外校的兼课教师,而是特指“学校正式聘任的,已承担某一门专业课教学或教学任务的校外企业及中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或技师及能工巧匠。
"6.什么是校外兼课教师?校外兼课教师是指学院聘请来校兼课的教师。
7.什么是专业特长?专业特长指教师在专业领域某一方面的优势和专长。
8。
专业技术职务包括哪些种类?专业技术职务指教师获得的XX门认定的职称,包括教师系列职称、工程系列职称、研究员系列职称等.9.职业资格等级包括哪些种类?职业资格等级指教师获得的劳动与保障部门、其他部委、行业、企业等颁发的各类职业资格证书.10.什么是双师素质教师?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教师资格,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内兼课人员:⑴具有本专业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及职业资格(含持有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具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并在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校内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⑵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训活动;⑶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
浅谈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法和途径
![浅谈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法和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b4f2dfc6f8c75fbfc67db212.png)
浅谈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法和途径作者:马吉霞来源:《活力》2012年第21期[摘要]培养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须要转变人才观念,确立高技能人才新概念,提高对技能培养重要性的认识,讲求工作方法和可操作性,培养出真正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社会需求;培养方法和途径一、高技能人才的内涵及现状分析高技能人才主要包括在技术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水平的人员。
高技能人才按技能类型一般分为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三种。
高技能人才是“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实践者,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在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
目前,中国高级技工人才严重短缺,尤其是技师、高级技师的培养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已成为近年来中国人才结构的一大薄弱环节。
中国的高级技师约50%进人中老年,在制造业中所占比例不到4%,只是发达国家的1/8左右。
中国每年有600万人参加职业资格考试,但参加高级考试的不足10%。
在企业,一些特殊工种高级技工已经断档,身怀绝技或高级技能的技术工人跳槽、技术骨干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现在的状况是技术工人与工程技术人员的比例失调,高级技术工人与初、中级技术工人的比例失调,高学历人员与高技能人才的比例失调,这些比例失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二、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一)高技能人才队伍基础薄弱1.高级技术工人占比较低,队伍结构不尽合理,而且年龄构成偏高,技师、高级技师青黄不接。
2.技术工人的技能等级偏低,技术素质堪优。
3.技术工人流动比例逐年上升,国有企业技术工人流失严重。
(二)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很多地区没有真正的市场化、社会化培训机制,对迅速变化的劳动力市场需求缺乏灵敏的反映;教学手段相对落后,跟不上企业人才需求的步伐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政策不配套,培训与就业衔接得不紧,就业准入落实不到位,职业资格证书在劳动力市场中的“通行证”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变成一种形式化;“职业技能鉴定”基础工作薄弱,创新意识不够强,职业资格证书含金量不高。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路径和策略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路径和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6017fdd1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39.png)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路径和策略高技能人才是指具有先进技术和专业知识,能够为社会、企业带来实际贡献和价值的人才。
在当今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成为了各个行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那么,如何培养高技能人才,从而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成为了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一、高技能人才的定位1、职业目标明确高技能人才需要在从学习到实践的各个阶段进行职业目标的明确。
职业目标是指个人在未来5-10年内,希望达到的职位、薪酬、绩效等目标。
在明确职业目标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计划和方案,以实现职业的发展。
2、专业领域把握高技能人才需要把握所从事的专业领域,熟悉专业知识,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并定期更新技术知识。
学习过程中,需要培养自我评估能力,严谨治学,同时也需要重视团队合作精神,锻炼全面发展能力。
3、心态调整高技能人才需要正确处理自我与工作的关系,保持积极心态,鼓励自己接受挑战,不断超越自我。
在工作中需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提高沟通能力。
二、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1、技能实训与实践高技能人才的核心在于技能,需要通过实训与实践来增强技能。
很多的高校、培训机构、社会组织等都可以提供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实训课程。
特别是在实践中,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知识更新高技能人才需要不断学习最新的技术知识,了解行业发展的趋势,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
可以通过参加各种科技论坛、技术研讨会、行业前沿知识的学习等,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3、学习心态调整高技能人才需要具有进取心,有正确的学习心态。
在学习中,应该尽可能多地发掘知识的实际应用意义,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同时,还需要注意自己的思考与创新,要有勇于尝试、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高技能人才培养策略1、全面提升综合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技术、知识的学习,还需要着重提升综合素质,例如:沟通能力、项目管理、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等等。
这些能力都是衡量一个高技能人才是否优秀的关键指标。
职业教育学校的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学校的培养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5fb55529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67.png)
职业教育学校的培养目标按照“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和全面发展”的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主题,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目标,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当具有正确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扎实、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具有一定的定量计算能力和必要的专业理论基础;学生应当在德育、能力、智育、体能、利育、情商、美育方面全面发展,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潜质,走上职业岗位之后应当具有较强的持续发展能力。
具有正确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这是育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德育为先”的具体要求。
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立德树人,就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公民意识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具备熟练的职业技能,这是所有先进国家对职业人的首要要求,是育人为本的首要要求。
应把德育渗透于整个教育教学,特别是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
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学生在校期间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职业院校的学生还要具有“系统的应用知识”。
这些知识首先要“能应用”;其次“要系统”。
职业院校学生还应当具备今后一生发展必需的理论基础和必要的定量计算能力。
特别对于高职毕业生来说,没有系统的知识,没有必要的理论,没有定量的计算能力就不是高等教育,这是“高职”区别于“中职”的重要内容。
在今天的信息社会里,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终生学习、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取代了“在校学习、上岗劳动”的落后理念。
所以,学生未来一生中,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被提到很重要的位置。
职业院校的学乍应当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廊’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能够从职业岗位的第一线顺利起步。
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从“技术应用型人才”到“高端技能型人才”
![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从“技术应用型人才”到“高端技能型人才”](https://img.taocdn.com/s3/m/faa702d0ad51f01dc281f1ce.png)
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 文件中明确提出: 中等职
业 教育是高 中阶段 教育的重要 组成部分 ,重点培 养技能 型人
才, 发挥基 础性作用 ; 高等职业 教育是高 等教育的 重要组成 部 分, 重点培养高端技能 型人才 , 发挥 引领作用 。因此 , 我们 可以 认为高职 的培养 目标是技能型人才 , 但他们不是普通 的技 能型 人才 , 而是高端技能型人才 , 那么何 为高端技能型人才呢?
3 高 端技 能 型 人 才 内涵 的界 定 、
那么 , 技能与技术是什么关系呢 ?传统观点认为 , 技术涵盖
技能 , 术要比技能高~层次 。但我们认为技能是 “ 技 人化” 的技 术, 正是 由于技能 才使技 术的价值得 以体现 , 会创造实 在 为社
1 6 0 《 代经济}02 3 - " 2 1 年2月( 下)
高等职业教育~直 以技术应 用性专 门人才作为 自己的培 养 目标 , 1 9 年国务院颁布的 《 从 91 国务院关于大 力发展职业技 术教 育的决定》 中第一 次提出高职是培 养“ 艺性强 的高级操 技 作人 员” 到 2 0 , 教 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 , 00年 在《 养工作的意见》 文件 中明确指 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
一 界定
对于高端技能型人才这 一概 念 , 学术界 目前 并没有统 一的 认识 。为了更好地对高端技能 型人才进行界定 , 我们 首先对几
组概念进行厘定。
1 技 术 与 技 能 、
相对复杂 , 智力要求较 高或 需要多种复合技术的高技能人 才由
高职院校来培养更为恰 当。 0 年 ,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 21 1 在《
对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对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70fddb17c281e53a5802ffb2.png)
CAR E H I N E R OR ZO
对 高职 “ 学结合 "人 才培 养模 式 的探 索 工
焦 永 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 的一种类型,担 负着培养社会 主义生产 、 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所需的高技能人才的任务 。 第一线所需要的人才首先是技术应用型人 才 ,因此应用性和职 业性是 高职教育人 才培 养的根本出发点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 养 模式正是培 养技术应用型职业人才的落脚点。
一
是 “ 学校有什么条件就办什么专业” ,应该是 “ 社会需要什 么专 业就创造条件办什么专业” ,专业采用 “ 宜宽则宽 ,宜窄则窄,
宽 窄 并 举 ” 的 原 则 进 行设 置 。
、
开展 “ 工学 结合 ” 的意义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将教 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 并将二者作 为互相制约 、相互促进的有机 整体 ,贯穿于高职教 育活动 的全过程。高职毕业生走 出校 门的首选工作是企 业~线 的技术性劳动 ,如果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脱离生产实际 ,就 不能直 接适应工作需要 。解决这一矛盾,就要 求高职院校在教 学过程中应大量依托企 业作 为学生技 能训练的基地 ,实施 “ 校 企深度融合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学生毕业后零 距 离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 1工 学 结合 有 利 于 学 生 掌握 科 学技 术和 现 代化 生产 的操 作 . 要 求 ,保 持 教 学 内容 和 方 法 的先 进 性 。 在 当今 科 学 技 术 高 速 发 展的时代,生产工艺和操作要求更新很快 ,高职教育必须与之 相适应 。在工学结合的过程 中,高职院校可以从企业的工作现 场获得大量新技术信息并可将其纳入教学过程 , 更新教学内容, 提高教育质量。 2 工 学结合有利 于对 学生进行 思想教 育和职业道德教 育。 . 因为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的过程 中,可 以从企业挖掘到更多的 教育因素,师生们通过接触 实际 ,接触社会,了解我国 目前处 于经济转型期的特点 , 立竞争意识、仓新意识 、 树 0 服务意识 , 增 加建设祖国和发展经济的使 命感和责任感 。 5 工学结合 使高职教育直接 为企业生产服 务。在工学结合 . 过程中 ,高职院校可 以发挥其师资 、信息等方面的优势 ,与生 产实际紧密结合 , 解决企业生产 中的技术难题, 进行技术革新。 尤其是当前我国经济正处转型 时期 ,相当一部分企业经营困难 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技术创新能 力,在工学结合过程 中,如果校 企双方能发挥优势互补作用,则工学结合就可以激发和促进企 业 技 术 创 新 ,使 工 学 结 合过 程成 为推 动 企 业技 术 进 步 和 生 产 发 展 的过 程 。 当然 ,开 展 工 学 结合 ,需 要 企 业 为教 学 提 供 工 作 场 所和生产实训条件 ,而学生通过 学习也能够为企业提供所需要 的技 术 性 劳 动 ,协 助 其 进 行 生 产或 建 设 ,并 产 生 一 定 的经 济 效 益 ,显然这是高职教育与企业生产的双赢。
高技能人才发展的四大突破——上海市发布《“十=五”高技能人才发展(专项)规划》
![高技能人才发展的四大突破——上海市发布《“十=五”高技能人才发展(专项)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1c224c39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1c.png)
OCCUPATION2011 118高技能人才发展的四大突破——上海市发布《 “十二五”高技能人才发展(专项)规划》文/文武为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精湛技艺的高技能人才,《上海市“十二五”高技能人才发展(专项)规划》近日发布。
规划要求,“十二五”期间,上海市每年将新增技师、高级技师1万名,五年共新增5万名。
到2015年,上海市高级工及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重将达到30%以上。
本刊特稿FEATURE ARTICAL编辑|刘伟|E-mail:zhiyezazhi@突破之一:高精尖技术成为高技能人才“必备武器”一提到技能劳动者,很多人会错误地以为就是车间里“出体力”的操作工,不需要什么文化。
实际上,随着上海市产业结构的升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成为发展重点,技能劳动者的角色也在从“操作工”向“创新技术型”转变。
走进各大企业的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早已走出了人们想象中的活动场景,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高精尖的技术装备引入生产车间,而高技能人才成为驾驭这些“大家伙”的能手。
与此同时,一些创意设计人才和计算机信息技术高手也纷纷加入到高技能人才的行列。
各行业的高技能人才,不仅要掌握本行业最新前沿技术,还要有针对在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创新和突破的能力。
比如上海电气核电设备有限公司的李治国,一名一线操作工人,在工作中不断地攻克难题,针对轧钢机架自身的扭曲度变形和挠度变形的问题,创新了加工方法,填补了国内空白。
高技能人才从2005年的15%攀升到去年的25%高技能人才是指具有一级(高级技师)、二级(技师)、三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或具有同等技能水平的技能劳动者。
他们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在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
据统计,高技能人才作为技能劳动者中的核心骨干,其占技能劳动者比重已从2005年的14.97%提高到了2010年的25.01%;同时,中高级技能劳动者的比重明显上升,技能劳动者初、中、高等级比例达38:37:25。
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内涵衍变的几点思考
![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内涵衍变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c5a57b57be23482fb4da4c8f.png)
孕育时期 : 我 国真正 的高职教育起 步于 2 O世 纪 8 0
高等教 育的一种 办学 形式 , 是高等职业教育 的重要组成 部分 ” , 职业大学 的人 才培养任务是“ 为地方 经济建设和 社会发展 培养 高级( 部 分中级 ) 实用 技术 、 管理人才 ” 。 到 9 0年代 中后 期 ,高职教育 的培养 目标 继续延续 在前期 的“ 技术 ” 领域, 然 而 比前期 更具体 全面 , 将 培养 目标从 原来 单一 强调应 用型人才 培养 向技术与管 理相结 合 的 综合方 向变化 , 从“ 技 术员” 到“ 技术性 强” 到“ 高级 ( 部分 中级 ) 实用技 术 、 管理人才 ” 的变化 . 高职教 育培养 目标
● 江苏教育 ・ 职业 教育/ 职教研究
责任编辑
董 潇潇 E - m a i l : 4 1 2 0 9 3 0 @ q q . c o m
对 高 等 职 业 技 术 教 育 人 才 培 养 目标 内 涵 衍 变 的 几 点 思 考
● 玉 清
【 摘
要】 2 0 1 1 年教育部 《 关于推进 高等职业教育 改革创新 引领
养 目标 的转变进 行梳理 , 对其 内涵衍 变进行 思考 , 可以对实现人 才培 养 目标提 出一些建议。
【 关键词 】 高职教育 培养 目标 定位
一
、
当代 高 职 人 才 培 养 目标 的 发 展 阶段
革 与 建 设 的几 点 意 见 》 进 一 步 明确 了 “ 职业 大学是 我 国
目标从 “ 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 转 变为“ 高素质高技能 人 才” , 笔者认为这是高等职业技 术教育 的一大进 步 , 对培
养 目标 提 出 了更 高 更 明确 的要 求 , “ 高技能 ” 就是 “ 高 等
培养高技能人才途径和渠道
![培养高技能人才途径和渠道](https://img.taocdn.com/s3/m/ec495275a26925c52cc5bffa.png)
培养高技能人才途径和渠道
1、因人施教和分层次培养,形成高技能人才的梯次结构。
2、实施关键技能或工种带头人制度,拓宽高技能人才开发、培养使用渠道。
3、实行“首席技术工人制”,为技术工人搭建实现自身价值,立足岗位成才的舞台。
4、实施“导师带高徒”活动,促进高技能人才的新老交替。
5、实施技师岗位聘任制,促进岗位成才。
6、注重实践培养,提升高技能人才的创新和动手能力。
7、实施“轮岗制”培养,增强高技能人才的全面性和适应性。
8、校企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
9、加强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发现和选拔高技能人才。
10、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储备多层次的高技能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技术应用型人才”到“高技能人才”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和理念也在发生着转变,从原来单纯的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逐渐过渡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理念和目标。
这一转变不仅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对于人才的需求,同时还能够促进高职院校本身的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理念转变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a)-0-01
1 技术技能概述
“技术”一词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的《百学连环》一书,意思是为了实现生产或者是非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经验和手段与方法
的总和。
顾名思义,技术即为熟练,即在某个艺术或者是行业领域内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减轻人的劳动量所采用的方法和技能;同时技能还是人们运用经验和知识使得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一种活动
方式。
将技术按照活动方式的外显性和内显性来具体分类,可将其分为心智和动作技能两种。
从传统观点上来分析技能和技术,我们可以得出来,技术可以涵盖技能,且比技能高一个层次。
但同时赋予技能“人化”技术,正是因为技术才能真正体现出来技术的价值。
也就是说,技术和技能之间所存在的不是层次的关系,而是伴生的、随动的、互动的,由此得出,技能是对技术的开显。
2 技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比较
目前较为一致的人才类型划分方式就是工程型、学术型、技能型和技术性四类。
我国的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大多是技能型和技术型人才。
技术型人才的描述为在一线从事技术设计、改造和革新的技术人员。
在他们身上有着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与工程师相比理论水平较低,注重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较好的应变能力解决困难,拥有较好的人际组织能力和实践工作能力。
技能型人才也可以称作操作型、技艺型人才,指的是具备专业知识,主要依靠操作技能来具体操作社会生产和实践活动。
2011 年,在《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
由此可以得出,高技能型人才是当前高职培养人才的目标。
3 高职院校高技能型人才界定
“高技能型人才”即为具备高水平技能的技能型人才。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就是具备较高的综合性素质和较为精湛的技能,再经过生产劳动的磨练最终成长为高技能人才。
高技能人才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种是技术技能型,指的是技艺高超技能精湛,能够独自解决操作难题,实现劳动上的创新。
在工作中,对于一般技能工作人员能够予以指导,处于技能人才的高端层次,这一人才主要分布在制造、加工和服务等领域。
第二种是复合技能型。
这一人才能够与时俱进的了解这门技能的发展方向,信息处理
能力较高,不断学习新技术和新知识,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合作意识和现场管理能力较强,能够不断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第三种是知识技能型。
这一类技术人员指的是具备较高的知识和理论水平,又拥有高水平的操作技能。
不仅能够将个人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用以指导实践,还能够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他们一方面能够较好的适应产业升级,尤其是一些新能源新技术的发展需要,另一方面在高新技术产业和一些新兴职业领域中也能够得到较好的发展。
4 从“技术应用型人才”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转变的依据4.1 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
高职院校从“技术应用型人才”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首先反应出了这一理念更能紧贴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向。
在以往的高职教育中,“技术型人才”一直是其培养目标,虽说与“技能型人才”仅仅一字之差,但在强调重点上确是失之千里。
技术型人才指的是身在生产一线主要从事组织和管理工作,同时处理在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问题;高技能人才既强调个人技能,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更为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应当说,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才更为符合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向。
4.2 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较于之前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来讲,“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理念更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
目前,在我国的产业制造中,仍然以中低技术为主,缺乏自身的核心技术。
在所需劳动力方
面,以农民工和低端技能人才为主,而我国面临的产业升级方面的转变则致使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已经成为了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产业升级的一个巨大“瓶颈”。
因此,在此情况下,迫在眉睫的工作就是培养大量的高技能人才。
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截止到2010年,我国技能劳动者总数量为1.12 亿人,其中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比重仅为5%,在技能劳动者总数中,高级技工数值仅为20.5%。
而发达国家中,劳动力比例中技术工人占据75%以上,高级技工比例为30%~40%、由此可见,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去甚远。
在加工、制造、能源、建筑以及环保、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高技能人才短缺现象更为严重。
4.3 有利于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
“高技能”主要是在层次上对技能进行的划分。
高职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掌握高级技能;而中等职业教育则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初级技能,二者属于在同一教育类型中的不同层次上的教育,而这一划分方法也使得高职和中职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更为清晰。
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发展路径,更有利于将中职和高职教育衔接起来。
另外,纵观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势,高技能人才也是十分缺乏的。
因此,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责任任重道远。
5 结语
国家应高度重视技术培训教育工作,并将其上升到“技术立国”的高度来认识。
从此出发,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真正体现出其作为高等技术教育的本质内涵。
所以说,转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理念,
不仅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更是对高职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z].2011-09-29.
[2] 陈寿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需要厘清的几个问题[j].教育与职业,2008(1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z].2011-06-02.
[4] 石伟平,徐国庆.试论我国技术本科的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3(31).
[5] 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