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章:偏差行为与社会控制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第一章(无)第二章1 社会学:研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2 描述性功能:那些为了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3 解释性功能: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
4 预测: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包括预见与对社会未来的测量双重含义。
5 规范性研究:确定预定社会目标及其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可行性评价的过程。
6 社会批评:社会学参与社会的另一方面,就是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和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行为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7 问卷调查:以文体表格形式向被调查者收集相关资料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
8 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9 参与观察:研究者在某种程度上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社会活动中,使自己成为被研究群体中的一员一种观察方法。
10 个案研究:对某个社会单位的生活全过程或关于它的某个方面的个别实力和整体相关联的一种研究方法。
11 科学实验方法: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发现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12 非介入性研究:它不是直接从研究对象那里收集所需资料,而是通过收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探讨各种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13 定性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4 定量方法: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第三章1 社会:以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2 角色:包括职位和由职位发生的权利义务以及行为规范,行为模式的总和,是由个人与社会的结合而产生出来而且比个人更具体的概念。
第六章、社会问题、偏差行为与社会控制-
第六章、社会问题、偏差行为与社会控制一、社会问题二、偏差行为三、偏差行为的理论解释四、社会秩序五、对社会秩序的理论解释六、社会控制一、社会问题1、意义:@社会问题因文化相对论的存在,界定问题的规范的变迁,及政治权力的运作,在界定上有所困难。
@从客观上来看,认为社会好比一个有机体,社会问题就是这个有机体的病态,是整体社会中某部份运作不良或功能失调所造成@从主观上来看,强调的重点摆在究竟什么叫做社会问题上;通常是透过社会建构过程所形成,其中行动者主观认定的不想要的状况称为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在这种关照下,指的是对社会构成威胁底一种行为模式或社会情境;这种行为模式或情境,被社会中某些具有影响力者认为是不可容忍的,或需要透过团体行动加以改善的。
2、社会问题的特性:@普遍性@复杂性@替换性@时空特殊性3、对社会问题的认定,有四种影响力的来源:@政府@专家学者@受害者本人@大众传播媒介4、社会问题的种类@偏差行为--偏差行为是社会问题中最显著的,也是一般社会学家研究的焦点。
一般所谓的偏差行为,指的是不服从社会规范,不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是一种非常态行为。
譬如:药物滥用、吸毒、酗酒、犯罪、偏差行为等。
@结构性的社会问题--因为社会结构的因素,如性别差异、种族歧视…等社会结构机会的不均造成不平等的社会问题。
或因社会变迁的急遽产生的社会解组,或由于价值观冲突而造成的社会问题,如贫穷、种族隔离、人口问题、老人问题…等均是。
@制度性的社会问题--因为原本社会制度运作不佳,或根本缺乏一套制度,或制度的设计缺乏支持性因素均可称为制度性的社会问题。
诸如:家庭问题、教育问题、司法问题、环保问题、社会福利问题…等均是。
5、社会问题的改革途径@个别的处遇@立法来解决@政府的行政措施二、偏差行为1、界定上的困难没有一个社会能成功地使所有成员均符合社会所期望,作出完全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
而且,根据Durkheim的讲法偏差行为的存在有其必要性,可藉由这些行为的惩处,张显出社会的集体意识,告诉社会成员社会的强制性及存在。
社会学概论第十二章课件
第二节 偏差行为的理论解释
(一)、生物学理解 P229
1、体征解释:圆胖、瘦长、健壮型 2、遗传解释:XYY染色体
(二)、心理学解释 P230 ★ 弗洛伊德:儿时心理受创可能导致成年后的偏差行为; 行为理论:人们依据奖惩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偏差行为能带来好处的话, 人们就会倾向于这么做。
第二节 偏差行为的理论解释
第三节 社会控制
(二)、社会控制的类型 P235 ★
宏观控制和微观控制 (宏观:对整个社会的总体控制;微观:对社会各个具体领域的控制) 制度化控制和非制度化控制 (按照整套条文规定控制;不以明文规定来控制) 外在控制和内在控制 (依靠外部社会力量;将社会规范内化为自己已持有的观念) 积极性控制和消极性控制 (用奖罚性的手段;有惩罚性的手段)
第三节 社会控制
(四)、社会控制的适度问题 P238 ★★★
2、社会过控,是指过分强调了社会控制而忽视了社会成员的个性表达及自由要求。 社会失控,是指社会控制相对削弱,社会成员的自由散漫性提高。这两种情况都不利 于社会关系的协调、社会整体效应的发挥。应当避免和克服。
3、要判断失控或过控,必须弄清楚社会控制和个人自由之间的辩证关系。社会中的 个人没有绝对的自由,因此社会控制仅仅是限制和制约了个人的绝对自由,而并没有 限制和制约个人的相对自由。
(三)、社会学解释 P231 ★★★
失范理论:莫顿认为社会规范可以区分为关于目标的规范和手段的规范,当这两个规范发生断裂时就会发生偏差行为。 五种目标-手段适应方式类型。
适应方式
社会认可的目标
社会认可的手段
遵从
+
+
革新
+
-
形式主义
-
+
12 偏差行为与社会控制 社会学概论 自考
第十二章偏差行为与社会控制一、单项选择题1.(P225)在特定社会中社会成员不同程度地偏离或违反了既有的社会规范的行为被称为( A )A.偏差行为 B.违法行为 C.违章行为 D.违规行为2. (P226)违反国家法律条文的行为是( D )A.违规行为 B.违例行为 C.违章行为 D.违法行为3. (P226)以与社会主流或主导文化所不同的文化表现出来的偏差行为是( D )A.偏差行动 B.偏差习惯 C.偏差心理 D.偏差文化4. (P226) (10年真题)违反有关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的规章例的行为是 ( D )A.违例行为 B.违法行为 C.违规行为 D.违章行为5.(P227) (09年真题)一切违反既定的生活方法、风俗习惯的行为均称为( C )A.违法行为 B.违章行为 C.违规行为 D.违纪行为6. (P229)最早的生物学解释是谁在19世纪后期提出的?( C )A.美国谢尔顿 B.英国查理斯·戈林 C.意大利隆布罗索 D.美国默顿7.(P231)(12年真题)在默顿的目标一手段适应方式类型中,为了追求社会鼓励的目标,采用了不被社会认可的手段,甚至起是违法的手段,这种方式是( B )A.形式主义 B.革新 C.退缩主义 D.反叛8.(P232)(09年真题)不仅拒绝社会认可的目标和手段,而且试图从个人观念出发,以新的目标和手段来替代,这种偏差行为被称为( D ) A.形式主义 B.退缩主义 C.创新 D.反叛9.(P232) (11年真题)拒绝社会提供的目标,但仍然以遵守社会规范的手段行事,这种偏差行为是( A )A.形式主义 B.退缩主义 C.创新 D.反叛10.(P232)(10年真题)既放弃了社会鼓励的目标,也抛弃了社会认可的手段的偏差行为是( B )A.形式主义 B.退缩主义 C.创新 D.反叛11.(P232)文化传递理论又称为( B )A.主流文化理论 B.亚文化理论 C.失范理论 D.标签理论12.( P234)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就是对()予以控制和协调。
第十二章 社会控制与偏差行为
第十二章社会控制与偏差行为第一节什么是偏差行为一、偏差行为的概念社会规范(记)偏差行为(记)偏差行为的界定具有相对性二、偏差行为的类型(记)按偏差行为的表现方式①偏差行动②偏差习惯③偏差心理④偏差文化按行为所偏离的社会行为准则的标准①违法行为②违章行为③违规行为三、偏差行为的功能(领)负功能正功能偏差行为1干扰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2损害个人和社会的利益3减弱他人遵从规范的意愿4破坏社会成员间的相互信任1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社会规范2有助于加强社会团结3有助于社会预警4有助于促进社会变迁第二节偏差行为的理论解释一、生物学解释代表人物①隆布罗梭(意大利军医)②谢尔顿(美国学者)③查理斯戈林(英国医生)基本观点(记)缺陷(领)二、心理学解释 两大理论①精神分析理论②行为理论基本观点(记)三、社会学解释(一)失范理论 代表人物涂尔干默顿 基本观点(领)默顿的目标——手段适应方式类型适应方式社会认可的目标社会认可的手段i.遵从++ii.革新+—iii.形式主义—+iv.退缩主义——v.反叛+ —+ —(二)文化传递理论基本观点(领)(三)标签理论基本观点(领)美国学者莱蒙区别了两类偏差行为初级偏差次级偏差第三节社会控制一、什么是社会控制控制的概念广义狭义社会控制的内容①社会行为②社会关系③社会价值(二)社会控制的特点(记)普遍性规范性多重性(三)社会控制的必要性(领)1.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目标不一致2.稳定各种社会关系3.制止各种失控现象二、社会控制的类型(记)宏观控制和微观控制制度化控制和非制度化控制外在控制和内在控制积极性控制和消极性控制三、社会控制的方式(记) 法律控制道德控制习俗控制宗教控制四、社会控制的适度问题 社会过控(领)社会失控(领)。
社会学概论主要理论
社会学概论主要理论十分以上喔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1.社会学创立时期代表(1)孔德(社会学之父)将社会学居于科学最高层次;“秩序”和“进步”是他的两个核心概念。
(2)卡尔·马克思;(3)斯宾塞2.社会学形成时期代表(1)涂尔干: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实。
②社会团结理论;③失范理论;④社会学研究方法准则;⑤功能分析和历史分析方法:系统的社会学功能分析。
(2)韦伯:①理解社会学--韦伯认为,研究对象是社会行动。
②社会行动类型。
合理性是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
3.芝加哥学派:社会学起源于欧洲,但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学系是在美国成立。
4.结构功能论关注焦点在于社会均衡是如何维持和不断修复的。
代表人物是帕森斯和默顿。
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和《社会系统》。
其AGIL功能分析图式是理解其结构功能理论的重要内容。
默顿:《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提出显功能与潜功能。
5.冲突理论(1)源于马克思的社会思想,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是最早、最深刻和最系统的冲突论;(2)辩证冲突论:德国达伦多夫--《工业社会的阶级和阶级矛盾》。
6.交换理论:霍曼斯提出,布劳修正--《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
7.符号互动论:源于美国社会学家米德,主要代表人物是布鲁默和戈夫曼。
8.社会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所主张的理论道路。
9.艾尔弗雷德·舒茨--奥地利--创立现象学社会学。
11.“五脏六腑”--费孝通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1.实证主义方法论遵循自然科学法则,用普遍因果律研究社会现象的方法理论,以孔德《实证哲学教程》为代表。
2.人文主义方法论反实证主义方法论,是对社会行动过程及结果予以主观意义理论的方法。
基本观点:(1)强调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2)研究的目的在于“理解”而非“说明”;(3)立足于微观层面,研究社会现象。
3.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基本观点(1)承认客观的社会规律;(2)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进程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3)唯物史观,强调人类的历史实践活动,注重制约人的行动的社会物质环境。
12社会学概论—偏差行为与社会控制
12社会学概论—偏差行为与社会控制第十二章社会控制与偏差行为第一节什么是偏差行为1.偏差行为:指在一定的社会中,社会成员不同程度地偏离或违反了既有的社会规范的行为,也被称为越轨行为、离轨行为、差异行为等。
2.社会规范:每个社会都存在一套对其社会成员行为具有约束力的行为准则,以调节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指导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
3.偏差行为的类型(1)按照表现方式分为①偏差行动:以具体的行动或动作显示出来的偏差行为。
如偷抢/强奸/杀人/自杀。
②偏差习惯:个人行为嗜好因不被社会所认可而表现出来的偏差行为。
如打麻将。
③偏差心理:因为心理或精神的原因导致无法进行常规的社会交往或社会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偏差行为。
④偏差文化:以与社会主流或主导文化所不同的文化变现出来的偏差行为。
(2)按行为所偏离的社会行为准则的标准分为:违法行为、违章行为、违规行为。
①违法行为:违反国家法律条文的行为,包括犯罪和未构成犯罪的违法行为。
②违章行为:违反有关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的规章条例。
如交通违章,考试作弊。
③违规行为:指一切违反既定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的行为。
如不适应行为,不从众、不道德行为。
4.偏差行为的功能负功能:①干扰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②损害个人和社会的利益③减弱他人遵从规范的意愿④破坏社会成员间的相互信任。
正功能:①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社会规范②有助于加强社会团结③有助于社会预警④有助于促进社会变迁。
第二节偏差行为的理论解释1.生物学解释(隆布罗梭和谢尔顿):是从个人的生物性和生理性特征来解释偏差行为发生的原因,尤其强调遗传因素的作用。
根本缺陷:在于它无法区分产生偏差行为的生理因素影响和社会文化影响的界限,也无法指出生理特征和偏差行为之间的实际联系,查理斯戈林发现。
2.心理学解释(费洛伊德):重视个人的精神、情绪、性格等心理因素对行为的影响,认为之所以出现偏差行为是因为个人心理方面的原因造成偏差者没有能力去学习和遵守有关的社会规范。
社会学概论第12章越轨与社会控制详解
12.3 越轨的社会控制
12.3.3 社会控制的主要方式
• 1.非制度化控制方式 • (2)道德。 • 道德是社会或群体对其成员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是与非、善与恶、
正义与非正义等评价的标准。(16) (P193) • 与法律相比,道德虽没有法律那样的强制性,但它对人们的行
为具有更广泛、更普遍的约束力。法律管不到的地方,道德可 以发挥作用。
制,也包括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控制以及一般社会成员对领导 机关和管理者的监督控制。 社会控制是一种过程,在行为者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价值 观的内化、控制与反控制,社会规范通过社会成员的行为得以 落实,社会控制得以实现。
12.3 越轨的社会控制
12.3.1 社会控制的界定
• 2.社会控制的功能 • 维护社会秩序 • 维护社会稳定 • 促进社会发展
控制和非制度化控制。 • 下面简述制度化控制和非制度化控制的几种主要方式。
12.3 越轨的社会控制
12.3.3 社会控制的主要方式
• 1.非制度化控制方式 • (1)习俗。 • 习俗是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也是最原始的一种社会控制方式。(15) (P193) • 习俗的社会控制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 第一,习俗具有一定的社会凝聚力。 • 第二,习俗对人们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12.3 越轨的社会控制
12.3.1 社会控制的界定
• 对社会控制全面理解应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社会控制既包括对现存社会秩序的维护,也包括促进新的社会
秩序的建立。 社会控制既包括对越轨行为的惩罚这种消极的控制方式,也包
括对遵从社会规范的行为予以奖励这种积极的控制方式。 社会控制既包括社会的领导机关和管理者对一般社会成员的控
【12偏差行为与社会控制】社会学导论 林光耀
2、社会控制 概念
狭义: 对偏差行为给予惩处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社会学导论
Q&A
第十二章 偏差行为与社会控制
2014年7月2日
社会学导论
个人因素
1、精神分析理论:童年经历而非遗传 2、行为理论:奖惩调节自己的行为
社会学导论
1、偏差行为 社会学解释:失范理论
结构性因素
1、两种社会规范:目的规范、手段规范 2、失范:规范目标与规范手段之间断裂 3、遵从、革新、形式主义、退缩主义、 反叛
社会学导论
1、偏差行为 社会学解释:亚文化理论
1、遵循着所在团体的社会规范 2、所在团体的规范和差行为 社会学解释:标签理论
1、一种行为之所以被视为偏差行为,是 因为社会的权力集团给这种行为贴了偏差 标签。被社会定义的偏差 2、初级偏差、次级偏差(贴标签后)
社会学导论
2、社会控制 概念
广义: 社会组织通过社会规范以及相应的方式 和手段,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进行指 导和限制,对各类社会关系加以调节和 制约、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进行引导和 约束的过程
社会学导论
1、偏差行为 负功能
1、干扰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 2、损害个人和社会的利益 3、减弱他人遵从规范的意愿 4、破坏社会成员间的相互信任
社会学导论
1、偏差行为 正功能
1、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社会规范 2、有助于加强社会团结 3、有助于社会预警 4、有助于促进社会进步
社会学导论
1、偏差行为 心理学解释
社会学概论
第十二章 偏差行为与社会控制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linguangyao@
林光耀
社会学导论
1、偏差行为 概念
特定社会中社会成员不同程度地偏离或违反 了既有的社会规范的行为,也被称为越轨行 为、离轨行为或差异行为
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 复习资料
自学考试。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社会学概论》是一本重要的教材,涵盖了社会学的各个方面。
本书共分为14章,内容包括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与文化、社会化与社会角色、社会互动、家庭与婚姻、群体与组织、教育、劳动与消费、社区与社区发展、城镇化、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偏差行为与社会控制、社会问题以及社会变迁。
本书可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社会学的理论和实践,对于研究社会学的人来说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勤奋是成功的关键,而懒散则会导致失败。
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思考才能取得成功,否则只会浪费时间。
因此,我们应该研究勤奋,不断努力,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第一章介绍了社会学的创立和发展,讲述了社会学家们如何通过研究社会现象来理解社会。
社会学的诞生源于对社会问题的探究,它的发展历程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通过研究社会学的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学的本质和意义。
第二章介绍了社会学研究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实验等。
社会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在研究社会现象时,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以便获得准确的研究结果。
第三章介绍了社会与文化的概念和关系。
社会和文化是相互依存的,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社会和文化的面貌。
社会和文化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和文化的本质和意义。
第四章介绍了社会化和社会角色的概念。
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中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而社会角色则是个体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
社会化和社会角色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个体在社会中的行为和作用。
第五章介绍了社会互动的概念和特点。
社会互动是指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它是社会交往的基础。
社会互动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交往的本质和规律。
第六章介绍了家庭和婚姻的概念和关系。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而婚姻则是家庭的基础。
家庭和婚姻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家庭和婚姻的本质和作用。
第七章介绍了群体和组织的概念和特点。
控制的基本理论
济 学
就没有控制。
院 韩
标准直接地被用于衡量实际业绩,即把实际工作成效与
纪 江
标准进行比较。
8
12
管
理
学 基
2、衡量绩效
础
衡量绩效的手段。
第 十 二
❖ 个人观察、走动管理 ❖ 统计报告、图表
章 ❖ 口头汇报、会议、谈话、电话
控 制
❖ 书面汇报
的
基 本
(1)组织目标法
理 论
以组织最终完成目标的情况来衡量效果,不考虑手段。
第 十
偏差难免,确定可接受的偏差范围非常重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 章
如果偏差显著超出范围,就应引起重视。
控
制
的 基
4、纠正偏差
本
理 (1)什么也不做(没有什么问题)
论 温 大
(2)修订标准。 标准不一定都是合理的。不要轻易降低标 准,可能会降低工作绩效。
经 济
(3)改进实际绩效。弄清偏差如何产生?为什么会产生?
纪 江
定性、员工旷工率等方面进行控制。长期性。
7
12
管
理
学 基
四、控制的过程
础
三个关键步骤
第 十
衡量实际绩效
二 章
将实际的绩效与标准进行比较
控 采取行动纠正偏差或不适当的标准
制
的
基 本
1、拟定控制标准。
理
论 选择适宜的控制标准。或者假定标准已存在,来源于计
温 划和目标。
大
经 标准一般从计划中产生,计划必须先于控制,没有计划
学 从产生偏差的地方开始进行纠正。
院 韩
纠正偏差,使沿计划要求继续。
社会学概论
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3/3)1.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是()A.综合性B.合理性C.应用性D.阶级性参考答案:B2.社会对个人的欲望和行为的调节缺乏统一规范和足够制约力的社会状态指的是()A.失衡B.失效C.失范D.失调参考答案:C3.揭示特定社会现象给整个社会或局部运动带来什么结果的分析是()A.历史分析B.功能分析C.事实分析D.结构分析参考答案:B第二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3/3)1.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的科学的社会学家是()A.孔德B.斯宾塞C.韦伯D.涂尔干参考答案:A2.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指的是()A.社会学B.生物学C.物理学D.历史学参考答案:A3.在社会学的研究功能中,目的在于探明和详细描述社会事物与现象发生和变化的具体规律的是()A.解释性功能B.预测性功能C.描述性功能D.规范性功能参考答案:C第三章社会与文化(3/3)1.社会与自然之间进行交换的实际能力是()A.交换能力B.生产关系C.社会力量D.生产力参考答案:D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A.社会稳定B.生活富裕C.社会和谐D.经济增长参考答案:C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即()A.社会购买力B.上层建筑C.物质基础D.经济基础参考答案:D第四章社会化与社会角色(3/3)1.基本社会化是人的生命早期的社会化过程,也称为()A.一般社会化B.一级社会化C.特殊社会化D.二级社会化参考答案:B2.一个人为适应特定角色需要而进行的知识准备过程是()A.继续社会化B.基本社会化C.理想社会化D.预期社会化参考答案:D3.职业学校教育属于(A )A.基本社会化B.再社会化C.重新社会化D.反向社会化第五章社会互动(3/3)1.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动周期的交换叫做()A.重复交换B.互动交换C.双重交换D.多重交换参考答案:A2.不同行为者之间彼此通过转让自己所有物而获得对方所有物的行动是()A.竞争 B.交换 C.付出 D.调适参考答案:B3.下列哪个不属于交换的构成要素?()A.目标B.付出C.效益D.结果参考答案:D第六章家庭与婚姻(3/3)1.得到最广泛研究的家庭替代性实验发生在()A.德国B.俄罗斯C.法国D.以色列参考答案:D2.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早期社会相比,现代家庭更为专门化,所提供的功能()A.更少 B.更多 C.和原先无差别 D.没有参考答案:A3.只有一个性别的成年人和孩子组成的家庭是()A.单亲家庭B.丁克家庭C.同性恋家庭D.核心家庭参考答案:A第七章群体与组织(3/3)1.个人社会活动领域拓展和活动能力增强的标志是()A.初级群体B.次级群体C.正式群体D.外群体参考答案:B2.家庭属于()A.首属群体B.次属群体C.正式群体D.非正式群体参考答案:A3.群体功能的具体体现及组织的灵魂是()A.成员关系B.行为准则C.社会成员D.群体目标参考答案:D第八章教育劳动与消费(3/3)1.从教育发生的场所来说,教育的类型不包括()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地位教育参考答案:D2.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其中狭义的教育专指()A.学校教育B.社会教育C.劳动教育D.科技教育参考答案:A3.不但是传播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场所,也是知识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场所的是()A.家庭 B.社会 C.学校 D.教堂参考答案:C第九章社区与社区发展-第十章城镇化(3/3)1.以农业产业为主导,工业基础薄弱的城镇化类型是()A.逆城镇化B.低度城镇化C.超前城镇化D.滞后城镇化参考答案:B2.世界上率先实现了城镇化的国家是()A.德国B.法国C.美国D.英国参考答案:D3.在城市国际化进程中处于最高层次,能够在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发挥全球性影响的国际城市是()A.世界城市B.工业城市C.发达城市D.现代城市参考答案:A第十一章社区分层与社会流动(3/3)1.狭义的社会不平等指个人或群体间的()A.任何差异B.文化差异C.等级差异D.年龄差异参考答案:C2.韦伯主张从三个维度来进行社会分层,即()A.经济、政治和社会B.经济、政治和教育C.经济、政治和文化D.政治、文化和教育参考答案:A3.按经济地位和政治法律地位不同而互相区别的群体或社会集团是()A.种姓B.等级C.种族D.人种参考答案:B第十二章偏差行为与社会控制(3/3)1.能深入地影响行为者的内心,改变他们对生活的态度的是()A.制度化控制B.非制度化控制C.外在控制D.内在控制参考答案:B2.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就是对()予以控制和协调。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
3.普遍调查:又称全面调查,简称普查。
是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总体调查。
4.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它是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对此做出估计和判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5.统计报表:是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下而上提供基础统计资料,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
6.问卷调查: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7.个案研究:是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
8.访谈法:指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谈,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9.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发现或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10.文献法:通过搜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语音、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在不影响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分析和探讨个人与社会关系现象的方法。
11.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它是一种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12.定性分析: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3.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第三章社会与文化1.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2.社会结构:是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3.人口:是指特定区域内,由一定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的个人所组成的总体。
4.人口数量:是对人口的量的规定性,指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有生命的个体总和,通常人口数量指的是人口规模。
社会学概论要点
第一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一、识记(名词解释)1、社会学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1)社会变革的需要;(2)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3)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2、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1)孔德(法国)—《实证哲学教程》:第一个提出“社会学”概念并创立社会学的人,被人们称为社会学之父;同时也是“社会学综合理论的创始人”,“社会学眼界的开拓者”。
(2)斯宾塞(英国)—《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等;其中《社会学研究》被严复翻译成中文《群学肄言》,于1903年在中国出版发行,成为中国从西方最早引进的社会学经典著作之一。
3、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1)马克思(德国)—《法兰西内战》、《资本论》:不仅是经济学著作,更是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及其社会结构的社会学鸿篇巨著;马克思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应用于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础理论。
(2)涂尔干(法国)—《社会学年鉴》社会学年鉴学派的创始人,继承和发展了孔德创立的社会学。
代表作三论:《社会劳动分工论》《社会学方法论》《自杀论》。
系统的社会学功能分析推理方法是由涂尔干创建的。
(3)韦伯(德国)—《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合理性是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
他把所有权威分为三种理想的类型:传统型权威、个人魅力型权威、法理型权威,科层制(官僚制)是法理型权威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
4、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芝加哥学派是指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师生以城市研究为中心所形成的学术思想的统称。
代表人物有:斯莫尔—美国社会学会的主要创办者;托马斯、帕克、伯吉斯、布鲁默。
5、战后欧洲社会学发展的特点(1)社会学的研究重心转向现实社会;(2)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多样化;(3)社会学的理论研究也趋向多元化;(4)欧洲社会学的制度化建设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6、苏俄社会学的代表人物列宁、普列汉诺夫、布哈林、斯大林7、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历史分期及代表人物(1)传入时期:严复翻译斯宾塞的《群学肄言》、章太炎翻译的日本社会学家崖本能武太《社会学》是中国最早全文翻译出版的社会学著作。
第十二章 偏差行为与社会控制
第十二章偏差行为与社会控制第一节什么是偏差行为一、偏差行为的概念偏差行为是指在特定社会中社会成员不同程度地偏离或违反了既有的社会规范的行为,也被称为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差异行为等。
在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一套对其社会成员行为具有约束力的行为准则,用以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的社会关系,指导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这就是社会规范,人们通过社会规范可以知道在一定的社会情境里应该如何行事和不应该如何行事。
那么,具体有哪些行为属于偏差行为呢,这并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事实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偏差行为的列表。
因为偏差行为的具体界定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偏差行为的相对性源于社会规范本身的相对性。
社会规范是相对于特定的社会,特定的历史时期而言的,在不同的社会里,同一社会在没的历史时期,社会规范也会有所不同,因此人们对偏差行为的认识也是没的。
二、偏差行为的类型(一)按照偏差行为的表现方工可分为三大类型:偏差习惯,偏差心理和偏差文化。
1、偏差习惯是指个人行为嗜好因不为社会所认可而表现出来的行为。
2、偏差心理是指因为心理或精神的原因导致无法进行常规的社会交往或社会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3、偏差文化是指以与社会主流或主导文化所不同的文化表现出来的行为。
(二)按行为所偏离的社会行为准则的标准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违法行为,违章行为,违规行为。
1、违法行为是违反国家法律条文的行为,包括犯罪和未构成犯罪的违法行为,前者是指对社会具有较大危害性,且按照法律条文应该受到刑法处罚的行为,后指指虽已触犯法律,但情节尚轻微,并未构成犯罪的行为。
2、违章行为是指违反有关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的规章条例的行为,这类行为虽不如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大,但体现在许多法律不能管到的方面,因此对实际的社会生活影响也很大。
3、违规行为是泛指一切违反既定的生活方工,风俗习惯的行为。
三、偏差行为的功能(-)偏差行为的负功能偏差行为是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现象,但如果各种偏差行为大量出现,无疑会严重影响社会的正常运行,妨碍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因此偏差行为的负功能是显而易见的,主要有:1、干扰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
社会学概论那些特征特点时间们
第二章 社会学研究方法二、 社会学的特征 (多选 简答)1. 整体性(社会学想象力最重要的视角)2. 综合性(既是研究所有社会现象中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又是从普遍联系中区寻找规律性)3. 经验性(实证性科学,强调调查研究的经验做基础)4. 应用性(社会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社会科学 )助记:正宗经营三、 社会学的功能 (选择)1.研究功能:(描述性功能)(解释性功能)(预测性功能)(规范性功能)2.教育功能 :帮助人们自觉地完成社会化;帮助人们合理选择3.社会管理功能:(建立规范)(提供模式)(反馈信息)4.社会批评功能:(揭露问题,解决问题,调整关系,促进发展)第三章 社会与文化一、 社会的涵义与特征 (单选、简答)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的基本特征(1)社会以人为主体;(2)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3)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4)社会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
二、 自然资源包含:①环境资源 ②生物资源 ③矿产资源特点:有限性、无限性、系统性、不均匀性助记:西部有无线一、 文化的特征【选择】创造性(和自然区别)习得性(和本能区别)、共享性累积性特殊性和共性。
第五章 社会互动一、四种距离:类型 距离 含义亲密距离 < 45厘米 亲密者之间求爱、安慰和保护的距离为熟人或朋友保留的个人距离 45厘米 ~ 122厘米二、社会网络的特征1.普遍性2.多重性3.多向性4.隐蔽性5.滚珠性助记:普多多蔽滚第六章 家庭与婚姻一、 家庭的概念与特征(选择、简答)• 威廉·古德认为家庭的一般特征:①至少有两个不同性别的成年人居住在一起;②存在着某种劳动分工;③进行许多经济交换和社会交换;④共享许多事物;⑤亲子关系;⑥孩子间兄弟姐妹关系 社会距离 122厘米 ~ 365厘米比较正式的场合保持的距离公众距离 > 365厘米 一些类似演说家等公众人物保留的距离一、 家庭的功能(多选)1.规范性行为2.人口再生产3.教育4.抚养、赡养5.经济生活6.精神生活第七章 群体与组织一、 群体的涵义和特征(选择、简答)群体是人们通过某种社会关系联结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和感情交流的集体特征:(1)有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2)有一定的为群体成员所接受的目标;(3)有一定的行为准则;(4)有明确的成员关系,并形成归属感;(5)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三、 初级群体的涵义和特征(简答)初级群体作为由面对面的互动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人际关系的社会群体(1)规模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偏差行为与社会控制第一节什么是偏差行为一、偏差行为的概念偏差行为指在一定的社会中社会成员不同程度地偏离或违反了既有的社会规范的行为,也被称为越轨行为和差异行为。
二、偏差行为的类型1、按照偏差行为的表现方式可分为三大类型:偏差习惯、偏差心理和偏差文化(1)偏差习惯是指个人行为嗜好因不为社会所认可而表现出来的行为。
(2)偏差心理是指因为心理或精神的原因导致无法进行常规的社会交往或社会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3)偏差文化是指以与社会主流或主导文化所不同的文化表现出来的行为。
三、偏差行为的功能1、偏差行为的负功能(1)干扰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
(2)损害个人和社会的利益。
(3)减弱他人遵从规范的意愿。
(4)破坏社会成员间的相互信任。
2、偏差行为的正功能(1)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社会规范。
(2)有助于加强社会团结。
(3)有助于社会预警。
(4)有助于促进社会进步。
第二节偏差行为的理论解释一、偏差行为的生物学解释及其根本缺陷生物学解释是从个人的生物性和生理性特征来解释偏差行为发生的原因,它假定有些人天生就是不守规矩的人,因而主要着重于寻找偏差行为者的个人生理特质,尤其强调遗传因素的作用。
最早的生物学解释是由意大利军医隆布罗索在19世纪后期提出的。
隆布罗素对意大利监狱里的男性犯人进行了测量,发现这些罪犯具有"野蛮种族所具有"的体态特征,令这些人很像猿而不像人,隆布罗素认为,这种生理退化使他们"看上去就像罪犯"。
另一个把体态和犯罪联系起来的著名理论来自于20世纪中期美国学者谢尔顿的研究。
他把人们的体态分为三种类型--圆胖型、瘦长型和健壮型,并认为不同体型的人有着不同的性格特征。
二、偏差行为的心理学解释心理学解释重视个人的精神、情绪、性格等心理因素对行为的影响,认为偏差行为是因为个人心理方面没有能力去学习和遵守有关的社会规范。
心理学解释主要有精神分析理论和行为理论。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不是遗传导致了行为偏差,而是由个人的童年经历所形成的人的性格导致了成年后的行为问题。
行为理论不强调童年经历的作用,而是强调成年人的行为特征,认为人们总是依据惩罚和奖赏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之所以产生偏差行、为是因为行为者通过在社会环境中的学习认识到这种行为是有价值的。
三、偏差行为的社会学解释(一)失范理论结构功能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美国学者默顿应用涂尔干的失范概念,建立了著名的失范理论来解释偏差行为的产生。
默顿认为存在两种社会规范,一种是社会对个人所追求目标的规范,另一种是对个人追求目标所使用手段的规范。
当社会成员经过社会化接受了社会规范的目标后,社会同时又为其提供了追求这些目标的手段,这时目标和手段之间就是平衡的。
问题在于社会在提供目标和提供手段二者上有可能是断裂的,即社会成员接受了社会规范的目标,但却无法获得实现这些目标的合乎规范的手段,这时就产生了失范。
社会失范会使人们处于失范性紧张状态,为缓解这种紧张,默顿认为人们可能有五种适应方式:其中除了遵从者是以社会允许的方法获得社会鼓励的目标以外,其他四种适应方式都可以被视为偏差行为。
所谓革新者,即为了追求社会鼓励的目标,采用了不被社会认可的手段,甚至是违法的手段。
所谓形式主义,是拒绝社会提供的目标,但仍然遵守社会规范的手段行事。
所谓退缩主义,是既放弃了社会鼓励的目标,也抛弃了社会认可的手段。
所谓反叛,是指不仅拒绝社会认可的目标和手段,而且试图从个人观念出发,以新的目标和手段来替代。
(二)文化传递理论文化传递理论,也称为亚文化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偏差行为者表现出来的偏差行为是从其所处的文化环境中习得的,他们不是偏离了社会规范,而是遵循着所在团体的社会规范,他们的行为之所以被视为偏差行为,只是因为他们所在团体的规范和主流的社会规范不一致,甚至是矛盾的。
文化传递理论由此把社会文化分为两种类型:主流文化和亚文化。
亚文化中人们的正常行为在主流文化中就可能被视为偏差行为。
(三)标签理论标签理论认为,一种行为之所以被视为偏差行为,是因为社会的权力集团给这种行为贴上了偏差的标签,偏差行为只是一种被社会定义为偏差的行为。
为了形成和维护社会秩序,人们建立了社会规范,而这种规范是可以改变的,社会规范的应用也是可以有不同侧重的。
标签理论认为,人人都可能会有超出常规的、与众不同的行为,但如果没有被人注意或没有被社会处罚,就不会被视为偏差行为者。
反之,如果被他人发现,并被社会的权力集团所惩罚,那么这种行为就被贴上了偏差行为的标签。
因此偏差不是某类行动的本质特征,而是其他社会成员将社会规范和制裁手段施加于行为者的社会后果。
标签理论不仅解释一种行为是如何成为偏差行为的,而且关注社会规范是如何应用于个人身上从而制造出偏差行为者的。
美国学者莱蒙特意识到并非所有对社会规范的破坏行为都导致被贴上偏差行为的标签。
他区分了两类偏差行为:初级偏差和次级偏差。
初级偏差指所有打破既有的社会规范的行为,不管是否已经贴上了偏差行为的标签。
一旦人们的这种行为被贴上偏差标签的话,它就成了次级偏差。
对于个人而言,平时总会有一些偏离社会规范的行为,例如迟到、没有及时还钱、和人打架等,但通常没有被发现或没有引起他人的注意。
初级偏差和次级偏差的区分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该避免轻率地给人贴上偏差标签。
对于做出偏差行为的人,我们应该采取更有效的办法帮助他转变态度、改正错误,而不是简单地给他贴上偏差者的标签。
第三节社会控制一、什么是社会控制(一)社会控制的概念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通过社会规范以及相应的方式和手段,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进行指导和限制,对各类社会关系加以调节和制约、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进行引导和约束的过程。
狭义的社会控制则主要指对偏差行为给予惩处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从其内容可分为对社会行为的控制、对社会关系的控制和对社会价值的控制三个方面。
1.对社会行为的控制。
社会控制首先是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予以制约,要求社会成员按照社会规范去行事。
2.对社会关系的控制。
社会控制还表现在对社会成员的社会关系的控制和协调上。
3.对社会价值的控制。
社会控制根本上是对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和意识的控制。
(二)社会控制的特点1.普遍性。
社会控制的普遍性表现在任何社会以及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社会控制总是存在的。
2.规范性。
所谓社会控制的规范性,是指社会控制不是盲目进行的,而是朝着设定的目标来实施的,社会控制的目标就在于使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规范化,使社会成员的行为具有可预测性。
3.多重性。
社会控制作用于社会成员的方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
包括习俗控制、宗教控制、法律控制、道德控制、规章制度控制等。
(三)社会控制的必要性首先表现在社会生活中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目标不一致上。
其次,社会控制的必要性表现在稳定各种社会关系上。
最后,社会控制的必要性还体现在制止社会生活中各种失控现象的方面。
二、社会控制的类型(一)宏观控制和微观控制所谓宏观控制,是指社会利用政权、法律、政策、条令等手段对整个社会在总体上加以控制,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控制。
所谓微观控制,是相对于宏观控制而言,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具体领域所实现的控制,这些领域涉及人们最基本的社会生活需求。
(二)制度化控制和非制度化控制所谓制度化控制,是指按照一整套条文规定,有某种组织体系加以推行的一种社会控制形式。
它包括法律控制、宗教控制、规章制度控制等。
所谓非制度化控制,指社会控制的形式并不以明文规定的条文来实现,而是通过社会成员日常互动所形成的共识来实现。
非制度化控制包括习俗控制、道德控制、社会舆论控制等。
(三)外在控制和内在控制外在控制是指利用外部社会力量促使社会成员遵从社会规范。
内在控制是指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内化为自己持有的观念,从而自觉地按照社会规范的要求约束自己的社会行为。
(四)积极性控制和消极性控制积极性控制是指利用奖赏性手段来鼓励社会成员按照社会规范行事,这些手段包括物质性奖励和精神性奖励。
消极性控制是指利用惩罚性手段来防治社会成员的偏差行为。
三、社会控制的方式1、法律控制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一种社会规范。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以国家权力为依托,是所有社会规范中最有权威的一种。
法律控制是给予强制执行的一种社会控制方式。
2、道德控制道德是人们在集体生活中约定俗成的一套辨别是非、辨别善恶、辨别正义与非正义的价值标准。
道德由习俗发展而来,以后经过统治阶级的选择、提炼和整理,成为教化人们的规范体系和控制方式。
3、习俗控制习俗是人们在集体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也是最原始的一种社会控制方式。
习俗比道德和法律有着更广泛、更普遍的行为约束力。
任何人的行为方式都会受到他所在社会的习俗潜移默化的熏陶。
4、宗教控制宗教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控制方式。
其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能统摄万物的神秘力量或实体;它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产生敬畏及崇拜,并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对其教徒产生很强的约束力。
四、社会控制的适度问题美国学者罗斯在其名著《社会控制》中提出,社会控制要避免社会"失控"或社会"过控",即社会控制适度问题。
(1)所谓社会过控,是指过分强调了社会控制的一面,忽视了社会成员的个性表达及自由要求的一面。
所谓社会失控,是指社会控制相对削弱,社会成员的自由散漫性提高。
(2)社会控制和个人自由的关系但是,什么情况属于过控,什么情况属于失控,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
要理解这个问题,必须看到社会控制和个人自由之间的辩证关系。
从绝对意义上看,社会控制总是制约和限制了个人的自由。
但是必须认识到,任何社会中个人的自由都不是绝对的。
因此社会控制仅仅是限制和制约了个人的绝对自由,而并没有限制和制约个人的相对自由。
个人相对自由是在自觉地遵守社会规范的前提下实现的。
个人的社会行为在符合社会规范的范围之内,可以有选择的余地,也就是说个人获得了自由。
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人的行为都是受到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法律等社会规范的约束的,而这种约束,并没有妨碍人们获得自由。
而感到被剥夺自由的,正是那些随心所欲、放任不羁的人。
蔑视社会规范为所欲为,则必然为社会所不容,最终反而限制了应有的自由。
社会控制是对个人的社会行为的控制和引导,并非对个人所有行为的控制和引导。
当个人的行为直接或间接地涉及他人和社会团体利益时,个人的行为必须以不损害行为对象的利益为原则,必须服从某种社会规范,这样才能为社会所接受。
反之,则要受到社会的惩处。
合理适度的社会控制有助于人的个性全面发展以及创造性的发挥,也有助于社会稳定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