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写作(五)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合集下载

人教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人教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瀑布壮观、湍急;“忽如一
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雪花晶莹、洁白。世间万物,各
有特点,自有特色,因此,我们要善于观察,抓住事物的这些特
征,从而对事物作准确的说明。
导入形式2(故事导入):
被誉为“通才”的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经当过“宫廷顾问”。
有一次,皇帝让他解释一下哲学问题,莱布尼茨对皇帝说,任何事物都有共
引用真实、准确的资料,更有利于把事物的特征说清楚。
明方法,写特征
方法三: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根据说明事物特征的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说明顺序。
(1)说明某一个具体建筑物的特征,往往选用空间顺序。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
纪念碑》第2—5段。
(2)说明某种事物的演变,常选用时间顺序。如《蝉》中“蝉的卵”这一部分。
材料三:它披着一身雪白的毛,蹲着时活像一个雪球。嘴巴尖尖的,嘴唇有三瓣。眼睛像
一对红色的玻璃珠,见到阳光就微微眯起。它的耳朵很长,有时直竖,有时抿在颈后,还会微
微颤动。它前腿短,后腿长,走起路来一蹦一跳,配上它短小的尾巴,煞是可爱!
显然,材料一是泛泛的介绍,“像别的哺乳动物一样”,便只有共性,缺少个性,当然看不出
根据客观需要和写作目的来取舍,抓一两个主要特征即可。
(1) 对象不同,特征各异
介绍动植物: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用途等。如:《蝉》
介绍用品、物品:结构、功能、使用方法。如:《梦回繁华》
介绍建筑物:外部特征、内部构造、建筑材料等。如:《中国
石拱桥》《苏州园林》
依万物,定特征
2.一个事物的特征往往不止一个,事物的特征也无须面面俱到,要
仔细阅读题目提示可知,本次所要写作的这座建筑,可以是单体建筑,比

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物,这些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对于我们来说,要抓住事物的特征非常重要,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事物。

首先,抓住事物的特征可以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

每个事物都有其独特的特点,抓住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它。

例如,当我们面对一本书时,我们可以通过看书的封面、读书的主题和内容来抓住书的特征,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了解这本书的风格和价值。

在学习过程中,抓住事物的特征也有助于我们深入学习和理解知识。

通过抓住知识的特征,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而不仅是记住表面的事实。

因此,抓住事物的特征可以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事物。

其次,抓住事物的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和交流。

当我们面对一个事物时,如果我们能够准确地抓住事物的特征,就能更好地表达和交流我们的想法和观点。

例如,当我们要写一篇文章时,如果我们能够抓住文章的主题和关键点,就能够更好地组织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使文章更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

在交流中,抓住事物的特征也能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表达和传达我们的意思。

无论是口头交流还是书面表达,只有抓住事物的特征,才能使我们的意思更加明确和准确。

因此,抓住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表达和交流。

最后,抓住事物的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面对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分析和理解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应对挑战的策略。

例如,在工作中,我们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如果我们能够抓住问题的本质和核心特征,就能更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应对挑战的策略。

在生活中,抓住事物的特征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各种问题,提高生活的质量和幸福感。

因此,抓住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总之,抓住事物的特征对于我们非常重要。

它能够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和交流,同时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部编语文八上第五单元《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

部编语文八上第五单元《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

部编语文八上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结合实例,了解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2. 学习如何提炼、概括特征来说明事物。

二、教学重点:结合实例,理解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的道理,并学会运用以说明事物。

三、教学难点:学习如何抓住特征来说明事物。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方法:实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指导学生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结合事物特征,说明事物。

2. 引导学生学习合理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

二、教学重点:学会结合表达需要,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

三、教学难点:合理运用说明方法,体现事物特征。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方法:举例分析法第五单元整体架构人文主题:本单元所选的都是以说明事物为主的说明文。

《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介绍的是中国古代建筑,《蝉》说明的是昆虫的习性和成长过程,《梦回繁华》则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幅传世名画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语文要素: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要掌握说明文的特点,学习如何将一个事物介绍清楚。

要知道如何抓住事物特征,确定说明重点,学习判断和分析说明方法,揣摩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同时加强思维能力训练,提升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解析人文主题:懂得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的道理,能借助观察和查找、分析资料,提炼概况事物的特征。

语文要素:明确事物的特征就是该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独特之处。

能从外部形态、内部构造、自然属性、形成原因、发展过程、使用方法、实用功能等方面有条理地介绍事物特点。

能合理运用说明方法进行说明。

教学过程单元整体架构参见上方。

新课导入教师语言:同学们,大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已经对说明文有了一定的了解。

说明是生活中常见也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

今天,我们来学习写说明文。

对于写说明文而言,最重要的是抓住事物的特征。

学生活动:猜谜游戏。

根据课件中的语言描述,猜出它所说明的对象。

大屏幕展示:【你来描述我来猜】1. 猜一种动物哺乳动物;大型猫科动物;森林之王;常单独活动,只有在繁殖季节雌雄才在一起生活;老虎毛色浅黄或棕黄色,满有黑色横纹;头圆、耳短,耳背面黑色,中央有一白斑甚显著,尾粗长,具黑色环纹,尾端黑色。

【核心素养】第五单元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教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核心素养】第五单元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教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1.语言应用:结合课文学习,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懂得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的道理。

2.思维发展:通过本次作文,明白什么是事物特征和怎样抓住事物特征。

3.审美鉴赏:能抓住特征对一座建筑进行说明,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正确使用说明方法。

4.文化传承:养成细心观察事物特征的习惯,学会锤炼语言,使表达准确、简明、严密。

一、联系生活情景导入同学们,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一棵树上的叶子,看上去样子好像差不多,但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

这告诉我们,即使是看起来十分相似的事物也是有差别的,它们各有各的特点。

铅笔、水笔、毛笔,虽说都是笔,却不完全一样。

所以,我们在说明一样事物的时候,就要抓住它的特征,这样才能把它说清楚。

(大屏,展示课题)二、概括归纳明确特征1.什么是事物的特征呢?特征就是可供识别事物的特殊象征或标志,也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独有标志。

比如咱们班里的2位双胞胎男同学,相貌、举止、声音都很相似,但是时间一长,大家都能区分开他们,就是因为抓住了他们各自的特征。

2.要介绍清楚一个事物,必须把握住它的特征,才有准确性可言;不单写作说明文如此,阅读说明文也同样要把握住事物的特征,才能清楚地认识作者介绍的事物。

3.抓住事物特征,是写好说明文的关键。

对不同类型的事物进行说明,所抓的重点也各有不同。

(1)介绍人物,主要抓住人物的“经历特征”,尤其是其获得的成就、有价值的生活片段来加以说明。

(2)介绍动物,要抓住动物的生理和外貌特征及生活习性等。

(3)介绍植物,着重说明它的形态、属类、用途和栽培方法等。

(4)介绍某种器物,着重说明器物的结构、功能、使用方法等。

(5)介绍建筑物,着重介绍它的外形特征、内部结构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的特点。

(6)介绍自然地理知识,着重介绍地理现象的形成及地形地貌。

(7)介绍历史名称及事件,着重介绍名称形成的原因,事件发生的背景及其性质。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教案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作文,明白什么是事物特征和怎样抓住事物特征。

2.能抓住特征对事物进行说明,合理安排说明内容和说明顺序。

3.养成细心观察事物特征的习惯,正确使用各种说明方法,努力提高写作说明文的水平。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世间万物都有各自的特征。

一棵树上的叶子,看上去样子好像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

这件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十分相似的事物也是有差别的,它们各有各的特点。

铅笔、钢笔、毛笔、圆珠笔,虽说都是笔,却不完全一样。

这就告诉我们在说明一个事物时,要注意抓住事物的特征。

那怎样才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呢【写作指导】【思维导图】【文题展示】【一】利用下面的材料(材料见教材),抓住坎儿井的一两个特征,整理出一篇说明文。

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

【思维导图】【片段展示】沙漠中的“血脉”(片段)吐鲁番气候极为干旱,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这里很久以前就出现了大片绿洲。

原来,吐鲁番盆地分布着四通八达、犹如人体血脉般的坎儿井群和潜流网络。

坎儿井主要分布在新疆东部的吐鲁番盆地和哈密盆地。

盆地虽然酷热少雨,但临近雪山,每到春夏时节,大量冰雪融水便会渗到戈壁滩下,形成地下积水,可以为生产、生活所用。

吐鲁番人民勤劳聪明,他们利用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坡度大等特点,因地制宜地建造了坎儿井,把雪山融水从地下引到村庄和农田。

坎儿井的主要渠道都修建在地下,水分不会因为炎热、狂风而大量蒸发,所以坎儿井能一直保持流量稳定。

可以说,遍布盆地的坎儿井群就是沙漠中的“血脉”。

点评这一段重点讲了坎儿井水源的来源和吐鲁番人民的勤劳聪明,从这两个角度入手,说明了坎儿井水源丰富和流量稳定的特征。

片段选点少,笔力集中,条理清晰地为读者介绍了坎儿井,让读者对坎儿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吐鲁番的宝井——“坎儿井”(片段)坎儿井,《史记》中称其为“井渠”,遍布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新疆维吾尔语称之为“坎儿孜”。

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

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写作成果,并分享他们在描述事物特征时的体会和困难。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抓住特征在说明文写作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发现说明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策略。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写作技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通过观察和讨论,尝试用各种说明方法去描绘身边的事物,这个过程让我看到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不过,我也注意到,在写作过程中,部分学生仍然存在一些困难。
首先,一些学生在观察事物时,难以捕捉到其主要特征。这说明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还需要加强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今后,我打算多设计一些观察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会如何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b.在运用说明方法方面,教师可以给出一个事物,如“自行车”,让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说明方法进行描述,并对比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加深理解。
c.在评改环节,教师可以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如文章结构、说明方法运用、事物特征描述等,引导学生相互评价、提出建议,帮助学生找到并改进写作中的不足。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在今天的课堂总结环节,学生们普遍反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他们对于说明文的写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明白了抓住事物特征的重要性。这让我感到很欣慰,说明我们的教学目标得到了有效落实。
然而,我也意识到,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讲解难点时,可能没有做到足够细致,导致部分学生仍然感到困惑。为了改进这一点,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对难点内容的分解和讲解,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课件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课件新人教版

写作实践
优秀例文
神奇的坎儿井
坎儿井是干旱荒漠地区通过井、渠结合,在地下引用地下
水进行灌溉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它依据山势坡度,按引水路线
在地面挖出许多竖井,并在地下将这些竖井连通成渠,因而,
它的开凿是十分艰苦的。在开挖线上,每隔数十米就要挖一口
竖井。井下渠道开挖靠点油灯作业,总工程量非常大。而且,
挖井人还需要知道什么地方地下有水,从开挖处到出水处要挖
后彩虹,又如蛟龙出水,静卧水面,神态安详。
写作实践
九龙桥由九个半圆形、大小不一的石拱组成,和卢沟桥一 样,属联拱石桥。中间的一拱最大,直径约6 米,两旁各有两 个中拱,两个小拱,成对称排列,依次变小。这样,大拱领小 拱,小拱伴大拱,拱拱相连,不仅节省了石料,增大了桥身的 过水量,而且九拱连环,浑然一体,相映成趣。
写作实践
写作实践一:整理说明文(缩写)
利用下面的材料,抓住坎儿井的一两个特征,整 理出一篇说明文。题目自拟,不少于300 字。(阅读 材料见教材)
写作实践
提示
1. 仔细阅读材料,归纳坎儿井有哪些不同方面的特征。 2. 材料中坎儿井的各个特征既有相对的独立性,相互之 间又有联系,写作时要注意这一点。 3. 利用材料整理文章不等于节录、照抄,要根据自己的 思路,整合、组织材料,还要对材料的表述方式做一定程度 的调整。
写作实践
2. 抓住事物的特征。 要认真观察写作对象的外部特征,如颜色、大小、长短、规 模等,再去了解它的内部构造、功能等,选择其中一两个特征进 行重点描写。 3. 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和合理的说明顺序。 如写艺术品,可以采用空间顺序来写;有时可以考虑另辟蹊 径,反弹琵琶,采用新的形式来写,如使用说明书的形式来写。
2. 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一般采用空间顺序,即由外 而内、由上而下、由东而西、由南而北、由中间而四周。

《写作(五)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附教案)

《写作(五)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附教案)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写作(五)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作文教学,使学生明白什么是事物特征和怎样抓住事物特征。

2.能抓住特征对事物进行说明。

【重点和难点】怎样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一棵树上的叶子,看上去样子好像都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

这件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十分相似的事物也是有差别的,它们各有各的特点。

例如《苏州园林》的特征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这就告诉我们在说明事物时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二、理解什么是事物的特征以“兔子”为例,让同学们先描绘自己见过的兔子的模样(如:长耳朵、红眼睛、三瓣嘴),进而告诉学生,事物的特征就是某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独有的标志。

三、说明事物抓住事物特征的方法1.要认真观察和比较。

通过细致、反复、深刻的观察,用眼、耳、口、鼻等感觉器官,对事物进行看、听、尝、嗅,来准确全面地把握事物的特征。

另外要深入思考,将说明对象和类似的事物进行多方面比较,对掌握的有关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出异同。

2.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说明的方法很多,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可以根据写作的需要恰当地选用。

如,《中国石拱桥》中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的特点,引用了《水经注》里的资料,用的是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再如《苏州园林》里为了说明苏州园林不讲求对称,将苏州园林里的亭台轩榭与其他地方建筑进行比较,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语言要准确,更可以进行生动的描写。

《蝉》中为了突出蝉脱壳的特征,作者对蝉脱壳的过程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

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

”这样生动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蝉脱壳的特点,而且也避免了文章的枯燥乏味。

四、写作文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建筑,它们或许地处独特的位置,或许有标志性的外观,或许还有传奇的历史。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5单元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5单元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设计说明“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是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教学的主题,主要围绕说明文展开练笔。

此单元的课文,《中国石拱桥》是说明文的典范,桥梁专家茅以昇用扎实的专业素养和朴素的文字,向我们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更有文化底蕴和审美高度,从苏州一百多处园林中提炼出其共有的特点,并围绕这一特点娓娓而谈,用质朴而简洁的文字,一一解说。

所以此单元的练笔,将以教材为基点,链接师生的生活,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让学生轻松而愉悦地学会写说明文。

学习目标1.理解什么是事物特征,并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

2.结合课文、赏析例文,学习把握事物特征的方法。

3.合理使用多种说明方法,合理安排说明内容和说明顺序。

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抓住特征说明事物。

2.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突出事物的特征。

教学方法点拨法讨论探究法资源与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猜一猜:有一种动物,毛茸茸的,两只眼睛,四条腿,有很多人喜欢。

你猜猜,它是什么动物?(小猫、小狗……)为什么我们无法根据这个描述猜出最准确的动物呢? 因为在说明事物时,没有抓住主要的特征。

有一种动物,毛茸茸的,两只眼睛,四条腿,身上的毛是黑白两种颜色,喜欢吃竹子,有很多人喜欢。

你猜猜,它是什么动物?(熊猫)所以说主要特征在生活和学习中都很重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在写作时如何抓住特征来说明事物。

四、过程性评价写一篇说明文,向大家介绍某一物品。

题目自拟。

不少于500字。

五、课堂小结只要用心,抓住特征,安排得体的说明顺序,运用一定的说明方法,就能写出“思想”,写出“生活”,写出“文采”,让事物在我们的笔下熠熠生辉。

六、布置作业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不少物品,比如毛巾、炒锅、电视机、手机、自行车等。

选取你最熟悉的一种物品作为写作对象,查阅相关资料,以《我的生活少不了它》为题,写一篇说明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事物特征。

2.结合课文、赏析例文,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的方法。

3.学习合理使用多种说明方法凸显事物特征,合理安排说明内容和说明顺序。

教学重难点1.理解什么是事物特征。

2.结合课文、赏析例文,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的方法。

3.学习合理使用多种说明方法凸显事物特征,合理安排说明内容和说明顺序。

教学过程一、导入猜一猜:(1)“全身盖着一层雪白的毛,它像别的哺乳动物一样,有嘴,有鼻子,有眼睛,有腿,有尾巴。

"请你根据说明内容,猜猜写的是哪种动物。

(2)长着一身柔软的雪白的毛,嘴巴是三瓣的,一双眼睛又红又亮,两只耳朵很长,尾巴很短。

你能看出写的是哪种动物吗?为什么?(3)仔细观察兔子还有哪些标志?请大家归纳整理一下,还“兔子”一个原来的模样。

生动的描述:小白兔,披一身柔软雪白的长毛,蹲着时活像一个雪球,嘴巴尖尖的,嘴唇有三瓣。

眼睛像一对红色的宝石,见到阳光就微微颤动。

前腿短,后腿长,走起来一跳一跳的,尾巴短小。

二、事物特征的概念回顾《蝉》这篇课文,作者写“蝉的卵",分别抓住什么特征来写的呢事物特征: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独特之处。

三、把握事物特征的方法(一)类文阅读,把握特征表现三组例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和说明事物的第一组:《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第二组:《蝉》第三组:《清明上河图》明确:第一组:说明对象为建筑《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而巧妙形式优美《苏州园林》: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第二组:说明对象为动物《蝉》: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

第三组:艺术作品《梦回繁华》:画面内容的繁华;《清明上河图》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总结:建筑物:外部形态、内部构造动物、植物:生物学的特征艺术作品:画面的内容和艺术价值、地位(二)观察,比较,寻找物品特征携带便于观察的生活小物品,当堂观察、比较,寻找物品特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课件(21张ppt)优秀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课件(21张ppt)优秀课件PPT

三、互动解疑
读下面这段解说词,说说这段解说词从哪些方面来介 绍鸟巢的什么特征。
国家体育场(“鸟巢”)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建筑面 积25.8万平方米,占地面积20.4万平方米,容纳观众座席91,000个。 主体建筑为南北长333米、东西宽296米的椭圆型,最高处高69米。 由一系列钢桁架围绕碗状座席区编织而成的“鸟巢”外形,空间结构 新颖,建筑和结构浑然一体,独特、美观。
上面这段解说词依次从鸟巢所处的位 置、规模、大小、外形和结构方面来 介绍鸟巢的,说明了它位置独特,规 模庞大,结构新颖的特点。
三、互动解疑
2、其次要通过比较。事物的特征在与同类事物的比 较中会更突出。
请同学们观察埃及金字塔和阆中白所熟悉的阆中白塔进行比较,说说金字塔的 与众不同之处。
“特”立文行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一、创境激趣
• 猜猜他(任选一个)是谁?谈谈他给你的最深刻印象。
二、自主探究
什么是事物的特征?我们从哪些方面去抓事物的特征?
三、互动解疑
同学们说明事物时,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我们以几 处建筑物为例来探究其方法。
三、互动解疑
1、首先要善于观察。同学们仔细观察中国鸟巢的图片。 既要注意它的总体面貌,也要观察其局部。
不同于阆中白塔矗立于山之巅、周围群树环抱,埃及 金字塔屹立于茫茫沙漠之中,孤寂而又荒凉。
——位置的比较
三、互动解疑
3、恰当引用资料。
恰当引用资料(数据、图表、历史文献、研究资料等),有 利于说清事物的特征,也体现了说明文的科学性。
三、互动解疑
请同学们读一读你所查阅到的金字塔相关资料。
埃及的金字塔建于4500年前,是古埃及法老和王后的陵墓。陵墓是用巨 大石块修砌成的方锥形建筑,因形似汉字“金”字,故译作“金字塔”。 在埃及已发现的金字塔中,最大最有名的是位于开罗西南面的吉萨高地 上的祖孙三代金字塔。它们是大金字塔(也称胡夫金字塔)、海夫拉金 字塔和门卡乌拉金字塔,与其周围众多的小金字塔形成金字塔群,为埃 及金字塔建筑艺术的顶峰。其中最高大的是胡夫金字塔,高146.5米, 底长230米,共用230万块平均每块2.5吨的石块砌成,占地52000平方 公尺,靠石块之间的相互叠压和咬合垒成。

山西省2024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课件新人教版

山西省2024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课件新人教版

回首尘寰烟树隔,犹疑飞鸟傍云 游。⑧
宝光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历史的见证、文化的精髓,我们要好 好保护它。⑨
旁批 ⑧引用明代人的诗证 明宝光塔的后,从塔身、塔基、塔门、 阶梯等几个方面展开说明。除此之外,还特别介绍了今人对 宝光塔的修整,体现了今人对宝光塔的重视。文章引用明代 人的诗,旨在说明宝光塔的美丽,令人神往。
我与你一起再一次认识它吧!①
②介绍了宝光塔
宝光塔位于广东高州市区西南部的鉴江 的地理位置、建
河畔上,建于明朝万历四年(1576年),通高 造时间、高度、
65.8米,为我国现存明代第二高塔。②
地位。
宝光塔的塔身全部用青砖砌筑,其 坚固程度可想而知。塔基为须弥座,束 腰部分各面均嵌有花岗岩浮雕图案3 幅,每幅浮雕长1.45米,高0.55米。这 些浮雕内容有的是吉祥富贵,有的是双 凤朝阳,有的是鹏程万里,还有的是鱼 跃龙门……当然,最有趣的还是那幅独 具特色的高州香蕉图了。两幅浮雕之 间,镶嵌一块竹节形石浮雕。竹节浮雕 长0.55米,宽0.28米。③
第五单元 单元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01 写作目标
CONTENTS

02 写作点拨 03 例文引路
1. 懂得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 2. 理解说明事物要合理安排说明内容和说明顺序,恰当运用
说明方法。 3. 写说明文注意锤炼语言,努力提高写作说明文的水平。 4. 养成仔细观察、善于辨别、勤于思考的习惯。
宝光塔塔内建有螺旋形砖级,为壁内 折上式,沿阶梯可逐层攀登到塔顶,每层 设四面真门和四面假门,两两相对。过去 塔内每层有佛像数尊,其中底层为护塔大 佛像,其余各层为形态各异的小佛像。宝 光塔塔顶为八角攒尖顶。⑤
旁批 ⑤介绍塔内阶 梯、各层的设置 及塔顶。

初中语文八上第五单元 单元作文指导(五)

初中语文八上第五单元 单元作文指导(五)
第五单元
单元作文指导(五)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抓住事物特征是写作说明文的基本要求,事物的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 物的标志,一般表现在外部形态、内部构造、自然属性、形成原因、发展过程、 使用方法、使用功能等不同方面,那么我们该如何抓住特征说明事物呢?
一、观察比较,找准主要特点 对说明的事物要进行仔细的观察、深入的了解,把握住事物的特征。对说明
——《苏州园林》 这里写了北京的园林,就是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比较,突出强 调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的特点。
三、要多角度、全方面说明事物的特征 说明的角度越多,事物的特征就解说得越全面,读者对该事物的认识也就越
全面。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 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 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苏州园林》
在说明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时,就是从“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 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四个方面来说明的。四个说 明角度丰富了读者对苏州园林的认识。
九龙桥
九龙桥是荆州的名胜之一,它位于东门风景区内, ①开篇扣题。点出九龙 是入城的咽喉。它桥体优美,设计精巧,结构坚固, 桥的特点。
桥一样,属联拱石桥。中间的一拱最大直径约6米。两旁各有两 的结构特点分
个中携,两个小拱。成对称排列,依次变小。这样大拱领小拱,析了这种结构
小拱伴大拱,拱携相连。不仅节省了石料,增大了桥身的过水 设计的优点。
量。③而且九拱连环,浑然一体,相映成趣。石拱的上面各有 ④通过生动的

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信阳毛尖不仅是一种饮品,也不只是一种良药,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在信阳地区,茶文化深入人心, 无论是家庭聚会还是商务洽谈,一杯毛尖茶总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信阳毛尖还承载着当地人民对自 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成为了信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板书设计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事物特征
细致观察法
课堂小结
说明想要说得明,细致观察不能少。 观察特征要仔细,由表及里全面看。 巧用方法添趣味,比方比较引资料。 综合运用各方法,生动形象又直观。 说明顺序要得当,根据内容来选定。 逻辑分明条理清,事物特征显出来。
作业:请同学们运用课堂中习得的方法,介绍一项 家乡的特产,并运用以下量表,进行自评。
3.从说明对象特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角度 赏析下面的范文。
信阳毛尖,亦称“豫毛峰”,是河南省著名特产之一,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早在唐代就 已成为朝廷贡茶,在清代则跻身为全国名茶之列;素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 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苏东坡曾赞叹道:“淮南茶,信阳第一。民国时期,茶叶生产 继清朝之后,又得到大力发展,名茶生产技术日渐完善。信阳茶区又先后成立了五大茶社,加上清朝的三 大茶社统称为“八大茶社”。由于“八大茶社”注重制作技术上的引进、消化与吸收,信阳毛尖加工技术得到 完善;在1913年产出了品质很好的本山毛尖茶,命名为“信阳毛尖”。信仰毛尖,其外形纤细如针。细秀匀 前,色泽翠绿光润,白毫显露。气味清香扑鼻。手感粗细均匀,紧致光滑。汤色清澈,黄绿明亮如翡翠, 不似红茶那般色泽艳丽。口感鲜浓醇香,醇厚高爽,回甘生津,令人心旷神怡。
它传承了近一个世纪的手工制作技艺和古法揉面工序。十八道精 细入微的工序,堪比武林秘籍中的十八般武艺,每一道都凝聚了匠心 独运的精神。师傅们就像武林高手,将面粉、糖、油等原料通过搓、 拧、炸等一系列动作,最终炼成金黄璀璨、酥香脆爽的麻花神器,让 你咬上一口便如同打通了美食界的任督二脉。

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茶庵寺的桥》写作指导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茶庵寺的桥》写作指导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说明文的写作基本概念。说明文是通过对事物的特征、性质、功能等进行详细阐述,使读者对事物有更清晰的认识的文体。它是语文写作中的一种重要形式,能够锻炼我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茶庵寺的桥。这个案例将展示如何在实际中观察并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以及如何运用说明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观察方法的选择和说明方法的运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分析茶庵寺桥的具体特点,举例说明如何比较、举例等手法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茶庵寺桥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桥的结构、历史背景等。
3.加强说明方法的训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这些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4.在课后,布置相关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不断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茶庵寺的桥》写作指导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茶庵寺的桥》为本章节教学内容,选自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本节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通过观察和描绘,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具体内容包括: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观察练习。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或模型,尝试自己描述茶庵寺桥的特点。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观察描述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抓住特征进行说明文的写作”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五)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1.通过本次作文教学,使学生明白什么是事物特征和怎样抓住事物特征。

2.能抓住特征对事物进行说明。

怎样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

一、新课导入
一棵树上的叶子,看上去样子好像都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

这件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十分相似的事物也是有差别的,它们各有各的特点。

例如《苏州园林》的特征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这就告诉我们在说明事物时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二、理解什么是事物的特征
以“兔子”为例,让同学们先描绘自己见过的兔子的模样(如:长耳朵、红眼睛、三瓣嘴),进而告诉学生,事物的特征就是某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独有的标志。

三、说明事物抓住事物特征的方法
1.要认真观察和比较。

通过细致、反复、深刻的观察,用眼、耳、口、鼻等感觉器官,对事物进行看、听、尝、嗅,来准确全面地把握事物的特征。

另外要深入思考,将说明对象和类似的事物进行多方面比较,对掌握的有关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出异同。

2.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说明的方法很多,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可以根据写作的需要恰当地选用。

如,《中国石拱桥》中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的特点,引用了《水经注》里的资料,用的是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再如《苏州园林》里为了说明苏州园林不讲求对称,将苏州园林里的亭台轩榭与其他地方建筑进行比较,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语言要准确,更可以进行生动的描写。

《蝉》中为了突出蝉脱壳的特征,作者对蝉脱壳的过程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在空中腾
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

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

”这样生动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蝉脱壳的特点,而且也避免了文章的枯燥乏味。

四、写作文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建筑,它们或许地处独特的位置,或许有标志性的外观,或许还有传奇的历史。

写一篇说明文,向大家介绍某座建筑。

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五、佳作欣赏
九龙桥
九龙桥是荆州的名胜之一,它位于东门风景区内,是入城的咽喉。

它桥体优美,设计精巧,结构坚固,令中外游客驻足观望,流连忘返。

九龙桥横跨在护城河上。

它长98米,宽15.7米,全身呈弧形。

远望九龙桥,仿佛雨后彩虹,又如蛟龙出水,静卧水面,神态安详。

九龙桥由九个半圆形、大小不一的石拱组成,和卢沟桥一样,属联拱石桥。

中间的一拱最大,直径约6米,两旁各有两个中拱,两个小拱,成对称排列,依次变小。

这样,大拱领小拱,小拱伴大拱,拱拱相连,不仅节省了石料,增大了桥身的过水量,而且九拱连环,浑然一体,相映成趣。

石拱的上面各有一个石雕龙头。

探出身子的龙头,气宇轩昂,两耳高高翘起,似在倾听水声;两眼左顾右盼,仿佛在观花赏景。

宽大的龙嘴里不时地喷起缕缕水雾。

在阳光的折射下,缕缕水雾编织成七彩的水帘。

条条水帘交织变幻,在护城河上搭起道道彩虹。

红、绿、青、蓝、紫,如梦如幻;彩虹飞悬,水珠飞溅,如诗如画。

徜徉九龙桥,不知天上人间!
顺着回廊旁的石阶走上去,桥上栏杆排列,桥面平坦宽阔,又是别样的景致。

桥上两旁为双层青石栏杆,宽约3.5米,像一个弧形走廊。

栏板每隔1米有一根栏柱,栏柱间为一个长方形青石栏板。

栏柱为“莲花宝座”形,柱头似花灯,亭亭玉立;栏基似莲花,含苞欲放。

栏板上雕龙刻凤,凿花镌鸟,有“龙凤呈祥”,有“二龙戏珠”,有“喜鹊闹春”,有“孔雀开屏”……刻龙若腾,刻凤若飞,刻鸟若啼,刻花若放,千姿百态,惟妙惟肖,令中外游客叹为观止。

桥面为混凝土浇制,平坦光洁,坚固牢靠,宽约9米,人车分流,秩序井然。

九龙桥为疏通荆州的交通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站在城墙上俯视城下,九龙桥便像浓笔重书的“1”字,稳稳当当地直插城门。

桥东,杨
柳依依,群鸟腾飞;桥西,翠竹青青,台榭幽幽;桥上,游客悠悠,行车匆匆;桥下,波光粼粼,浮萍点点……好一幅优美和谐的图画。

难怪到荆州旅游的中外游客说,到荆州,不看九龙桥,真乃平生一大憾事!
点评:文章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来介绍九龙桥的特点。

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围绕“桥体优美,设计精巧,结构坚固”的特征来进行说明,重点介绍了九龙桥的石拱、石拱上面的石雕龙头和桥上石栏杆的特征。

作者观察细致,特别注意运用描写等表达方式,使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