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现代汉语虚词辨析60例
常考虚词辨析
常考虚词辨析1 对对于关于“对”和“对于”通常都可通用,但“对”的意思更广泛,它有“向”或“对待”的意思,比如“对里面的说一声”,“对人和气”,换成“对于”就不好。
对于有特指具体对象,关于指一定的相关范围。
2、“在……之下”和“在……之上”。
这当中插入的应当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一般不应是动词性短语。
如:(1)自从开学以来,在几位班委努力工作之下,班集体面貌有了很大变化,校领导已多次表扬我班。
3、和或“和”是并列关系,“或”表选择关系。
(2)学校处理违纪同学的办法是警告和记过:情节轻的警告,情节重的记过。
(3)在日本访问的中国法律工作者代表团、中国歌舞团和中国五金进出口公司和中国矿产公司代表团,今天乘船启程回国。
(两个“和”,把层次搞乱了,可把第二个“和”改成“与”,也可把第一个“和”改成顿号。
)4、助词(的,了等)(4)必须注重施工安全,不抓安全教育的单位,一定会弄出了重大事故,这不过是迟早的事。
(5)甲乙双方一致同意,甲方按八折优惠价卖给乙方1000吨钢材,乙方则须用被优惠的二折购买某公司股票。
(4)“了表示动作已完成”,与“一定会”相矛盾,应删“的”使用频率极高,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或表领属关系,或表修饰关系。
(5)“的”表示什么关系不清楚,这就会导致对协议内容完全不同的理解。
这里要么说“用被优惠部分的二成”,要么说“用被优惠的全部资金”,订协议时就应明确下来关联词运用。
一、错用关联词语:1、况且何况“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带有对比的意味。
“况且”有“再说”之意,表示进一步说明理由,但没有对比的意味。
(1)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况且这么一条小船。
(2)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
何况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陷。
2、因而从而进而“因而”表示因果。
“从而”: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进而”则是表示“继续向前,进一步”之意,不表因果、目的、结果。
常用现代汉语虚词辨析
1、本来本来“本来”重申治应这样,常与“就”连用。
“本来”表示发现过去不知道或对状况有所认识。
2、逐渐逐渐“逐渐”一般表示自但是然的变化,能够修饰形容词。
“逐渐”用于存心识有步骤的变化,能够修饰形容词。
3、有时有时“有时”(也写作:“偶而”)着眼于数目,次数罕有时跟“常常”相对。
“有时”着眼于不测,从一般事理或一般规律上看,事情的发生是不测的,是在规律以外,跟“一定”相对。
4、一齐一同“一齐“表示同时,重视点是时间。
“一同”主要有两个用法:其一,重视的是动作行为的方式,而不是时间。
其二,表示同一个地方。
5、以致致使“以致”一般表示时间、程度、范围上的递升或递降,有“直到”的意思。
“致使”表示事物发展的结果,一般指不好的结果。
6、常常常常“常常”是对到当前为止出现的状况的总结,有必定的规律性,不可以用于主观梦想。
“常常”纯真指动作的重复,不必定有规律性,能够用于主观梦想。
所以“常常”能够用于未来的事情,“常常”则不可以。
用“常常”的句子要指明与动作相关的状况、条件、结果;“常常”没有这类限制。
7、才再“才”表示动作已经实现,并重申实现的很晚。
“再”表示动作还没有实现,但将于某时实现。
8、又再在表示动作重复或持续时,“又”用于已经实现的。
“再”用于未来实现的。
9、一概一律这两个词在用于通知、规准时,归纳事物,能够通用;归纳人常用“一律”。
10、已经一经“已经”表示事情达成或时间过去。
“一经”表示只需这样说了或这样做了,接着就会产生相应的结果。
和“一经”都是副词。
可是用“一经”的句子,“一经”换成“一旦”还解说得通;用“已经”的句子,绝对不可以换成“一旦” 。
11、居然居然“已经” “已经”都是副词,都有预料以外,高出常理或常情。
用于不好的方面,表示“不该当这样而这样” 。
用于好的方面,表示“不简单这样而这样” 。
“居然”用于主语后边,动词谓语前方。
“居然”也能够单说成“竟” 。
“居然”常用于口头语体,“竟”则不限。
现代汉语虚词辨析
现代汉语常用虚词辨析山东省宁阳第二中学潘芝梅邮编:271411 panzhimeimail@1、毕竟:①表示不管怎么样,情况说到底还是这样。
如②强调某种情况最后还是发生了。
③用在前一个分句,强调原因。
④重复“毕竟”前面的词语,表示强调。
如:孩子毕竟是孩子,有时在父母面前撒娇。
究竟:①用在问句中表示追究。
②有“毕竟”“终究”的意思,用在陈述句中,表示不管怎样某种事实或结论就是这样,有加强语气的作用。
③有名词用法,用在陈述句中指事情的结果和原委,中作宾语。
终究:辨:①词义内容不完全相同。
“毕竟”和“终究”含有“终于”的意思,表示某一行为或情况最后还是发生了,如“乌云毕竟(或终究)遮不住太阳”,而“究竟”没有这一意义。
“究竟”有追究事情真相并加强语气的意义,如“你跑北京究竟花了多少钱”,“毕竟”和“终究”都没有这种意义。
②词性和使用范围不完全相同。
“毕竟”和“终究”都只能用作副词,充当状语,不能用在疑问句里;“究竟”既可作副词充当状语,可以用作名词充当宾语,如“想到门外看个究竟”;用作副词进,一是用于不带“吗”的疑问句,意义与“到底”接近;一是用于陈述句,意同“毕竟”。
③“毕竟”用在动词前面,表示某一行为或情况最后终于发生了,如“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这句话中的“毕竟”就不能换成“究竟”;“究竟”用在问句里,如“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如此毒手”,便不能换成“毕竟”;“终究”用在能愿动词前面强调某种事态情况最后必将那样发生或出现进,如“今天的实践回答不了的问题,以后的实践终究会回答它”,则用“终究”的同义词“毕竟”也不贴切。
2、大概:用于猜测或估计,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
侧重于对情况的可能性的推测,也用于对时间、数量的推测。
还有“不精确、不详尽”的形容词用法,和“大致的内容或情况”的名词用法。
大约:侧重于对约数的估计,多用于对数量的推测,也用于对情况的推测。
大致:表示推测语气更侧重于肯定(不是侧重于猜测)。
常见虚词辨析二十例
常见虚词辨析二十例1、以至以致都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而产生的结果”之意,“以致”多用于不好的或说话人不希望的结果。
如:他的腿受了重伤,以致几个月都起不了床。
2、不管不论无论“不管”多用于口语,“不论”“无论”多用于书面语。
因此“不管”后不能用“如何”“是否”“与否”等文言色彩字眼。
“不管”后面可用“形容词+不+形容词”,而用“无论”“不论”时,这种格式中间要加“还是”“跟”“与”等词。
如:a不管天气热不热 b无论天气热还是不热3、跟和同与用作介词时,口语中常用“跟”,书面语现在倾向用“同”。
用作连词时,一般倾向于用“和”,而较少用“跟”。
“与”口语中用得较少,但在文章的标题及书面语中常见,语气较庄重。
4、即使尽管(虽然)“即使”表示的情况一般是假设性的,“尽管”表示一种事实后面可加“可是”“但是”。
如: 即使条件最差,我们也要做。
尽管条件很差,我们还是做了。
5、进而从而“进而”强化进一步的行动。
“从而”除表示进一步的行动外,还跟上文有条件或因果的关系。
6、一方面一面(一边)“一方面”侧重表示并存的两个方面,时间可先可后;“一面(一边)”侧重表示同时进行的两种动作。
7、以及及和“及”只能连接名词性成分 “以及”“及”所连接的,常常前边是主要的,后边是次要的。
“以及”前能停顿,“及”前不能停顿。
“及”后可用“其”,“以及”后可以加“其他”。
…“以及”可连接分句,“及,和”不能。
8、和或表选择时用“或”,表并列时用“和”,两者不能混用。
9、何况况且都表示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追加理由,“何况”用反问语气来表示进一层的意思,“况且”无此种用法。
10、未免难免“未免”表示对某种过分情况不以为然,侧重在评价;“难免”表示客观上不容易避免,二者不能互换。
11、固然虽然“固然”侧重于确认某一事实,接着同时也承认另一事实;“虽然”侧重于让步,承认甲为事实,但乙并不因此而成立。
‚“固然”很少用在主语前,“虽然”在主语前后比较自由。
常见的近义实词与虚词辨析
常见的近义实词与虚词辨析常见的近义实词与虚词辨析如下:一、近义实词示例1、中止和终止两者都有停止的意思。
中止,指做事中途停止。
终止,指结束。
如:刚做了一半就中止了。
因供货不及时,对方终止了合同。
2、以至和以致两者都有“直到”的意思。
以至有两个意思,一是表示上面意思的延伸,二是表示上面意思的必然结果,侧重于程度加深,不限于不好的结果;以致与以至的后一个意思差不多,但多用于不好或说话人不希望的结果。
如:一个区,一个县,一个省,以至全国。
他事先没有充分调查研究,以致做出了错误的结论。
3、推托和推脱两者都有不肯承受的意思。
推托,是借故拒绝,后面是托词或拒绝的原因;推脱,只是推卸或推辞,使某事与己无关,常用于不利于己的责任、干系等。
如:推托有病不参加了。
推脱责任。
4、形迹和行迹两者都有行动的意思。
形迹,举止和神色,可指各种痕迹、迹象,意义较宽泛;行迹,行动的踪迹。
如:那人东张西望,神色慌张,形迹十分可疑。
这就是那个行迹不定而久未被抓的犯罪嫌疑人。
5、延用和沿用两者都有使用的意思。
延用,是推迟使用之意;沿用,是继续使用之意。
翻译如:病人的药品不能延用。
古代造酒的方法沿用至今。
二、近义虚词示例1、不管和尽管不管,表条件,所接内容可以表任指或选择;尽管,表示一种事实,所接内容不能表任指。
如:不管下不下雨,他都要去。
尽管下这么大的雨,他还是要去。
2、不只和不止不只是不但、不仅的意思;不止,表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有“不限于”之意。
如:他不只是优秀的科学家,而且是有名的音乐家。
他恐怕不止12岁。
3、从而和进而两者都是连词,都有进一步的意思。
从而,重在表目的关系和因果关系;进而,重在表递进关系。
如:由于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从而为城乡物资交流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先提出计划,进而提出实施措施。
【精选】虚词辨析40例
虚词辨析40例1、再——又例1、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又、再)看了一阵。
(答案:又)[辨析]:“再”和“又”都是副词,表示一个动作或一种状态的重复或继续,但“再”多用于未实现或经常性的动作。
而“又”则表示已实现的动作或行为。
该句中“他”前面已“看了一阵”,表示动作已经实现,而后面又“看了一阵”,表示前一动作的重复,所以选取“又”。
2、从而——进而例2、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从而、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答案:从而)[辨析]:二者都是连词,用来连接两个分句,“从而”用以引出下文的目的或结果,“进而”则表示在前一行动的基础上进一步行动,表示递进关系。
该句中的“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是“贪图小利的人”带来的结果,所以应选用“从而”。
3、得以—加以例3:再就业工作是就业工作的一部分,虽然作为重点应当侧重抓,但它毕竟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得以、加以)解决。
(答案:加以)[辨析]:“得以”是个助动词,有“(借比)可以”“可能”“可以”的意味,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也不能用于否定的形式。
而“加以”作为动词,表示如何对待或处理前面所提到的事物。
该句中后半句用于否定的形式,有否定词“不能”,无法与“得以”搭配。
而“不能脱离整体”去“解决”是对前面所提事物的处理,所以用“加以”。
4、一再——再三例4:中美关系(一再、再三)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答案:一再)[辨析]:二者都是副词,有时可以互换使用。
在表示人的主动动作行为的动词前面用“一再”和“再三”都可以。
但在不是表示人的主动动作行为动词前面就只能用“一再”,不能用“再三”。
该句中“动荡”的主体不是人,是“中美关系”,“动荡”也不是人所主动做出的某种行为动作,所以选取“一再”。
5、稍微——多少例5:你比他只是(稍微、多少)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
(答案:稍微)[辨析]:二者都表示“数量不多,程度不深”,有时也可以互换使用。
高考语文 专项点对点-现代汉语常用虚词辨析集
现代汉语常用虚词辨析集1 不必未必词形相近,词义完全不同。
“未必〞是“必定〞的否定,意思是不一定。
“不必〞是“必须〞的否定,意思是不需要、用不着。
他未必去(=他不一定去)|他不必去(=他用不着去)2 曾经已经。
(1)“曾经〞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时间一般不是最近。
“已经〞表示事情完成,时间一般在不久以前。
这本书我曾经买过好几回,都没买到|这本书我已经买到了,不用你费心了。
(2)“曾经〞所表示的动作或情况现在已结束;“已经〞所表示的动作或情况可能还在继续。
我曾经在这里住过三年(现在不住在这里了)。
|我已经在这里住了三年(现在还住在这里)。
(3)“曾经〞后的动词以带“过〞为主,也可用“了〞;“已经〞后的动词以带“了〞为主,少用“过〞。
3 差点儿[副]表示某种事情几乎实现而没有实现,或几乎不能实现而终于实现。
(a)表示不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实现而没有实现,有庆幸的意思。
动词用肯定式或否定式,意思相同。
差点儿[没]闹笑话。
(事实是没闹笑话)|差点儿[没]答错。
(事实是没答错)|差点儿[没]摔倒。
(事实是没摔倒)(b)表示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不能实现而终于实现,有庆幸的意思。
动词用否定式。
差点儿没见着。
(事实是见着了)|差点儿答不上来。
(事实是答上来了)|差点没买到。
(事实是买到了)(c)表示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实现而终于没有实现,有惋惜的意思。
动词用肯定式,前面常用“就〞。
差点儿就见着了。
(事实是没见着)|差点儿考上甲班。
(事实是没考上甲班)|差点儿就买到了。
(事实是没买到)4 除非[连]强调某条件是唯一的先决条件。
比较:除非只有(1)“只有〞从正面提出某个唯一的条件;“除非〞从反面强调不能缺少某个唯一的条件,语气更重。
(2)“除非〞可以用在“是…〞前;“只有〞不能。
除非是你才那样想。
|只有你才那样想。
(3)“除非…,才…〞也可以说“除非…,不…〞;“只有…,才…〞不能说成“只有…,不…〞。
5 对对于用“对于〞的句子都能换用“对〞;但用“对〞的句子,有些不能换用“对于〞。
20组常见易混虚词辨析
20组常见易混虚词辨析1.按照:重在引进动作行为的凭借和根据。
如:按照规定办事。
依照:重在强调以某事为根据完全照办。
法律条文多使用“依照”。
如:依照原样复制一件。
遵照:多用于介绍行为依据的重要原则、指示和精神。
如:遵照上级的指示办事。
2.本来:强调理应如此,一直如此。
如:当天的作业本来就应当天完成。
原来:强调过去不知道或对情况有所认识。
如:原来是你啊!3.必定:重在强调说话人对事物的推理或判断。
如:我们必定胜利。
必然:强调事理上的确定不移或客观必然。
如:缺乏幻想的人,必然缺少创造力。
4.毕竟:表示追根究底得到的结论;终归。
如:年纪毕竟大了,记忆力不行了。
到底:表示经过变化或曲折最后实现的情况;用在疑问句中表示追究。
如:新方法到底试验成功了。
/火星上到底有没有生命?5.不只:不但;不仅。
如:企业改革的任务,不只是“减员”,更重要的是“增效”。
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有“不限于”之意。
如:受伤的人恐怕不止报道的那几个。
6.从而:重在表示目的关系和因果关系。
如:这个乡这几年修建了好几条公路,从而解决了农产品的运输问题。
进而:重在表示递进关系。
如:先提出计划,进而提出实施措施。
7.对、对于:两者在很多种场合下都可以通用。
但由于“对”比“对于”的动作性强,当“对”引进动作行为的方向、目标或者含有“对待”的意味时,它不能换成“对于”。
如:他对孩子很严格。
/对于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8.关于:表示关涉的范围。
如: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只能用“关于”)。
对于:主要指出动作、行为的对象。
9.赶快:抓住时机,加快速度。
如:时间太晚了,我们赶快走吧。
赶紧:抓住时机,毫不拖延。
如:要下雨了,赶紧走吧。
赶忙:强调动作行为迅速或急促。
如:听到喊声,他赶忙跑了过来。
10.何曾:用反问语气表示过去未曾发生。
如:我何曾忘记过家乡的一草一木?何尝:用反问语气表示过去未曾或并非。
如:我何尝不想去?只是没有时间罢了。
常见近义虚词辨析
常见近义虚词辨析【第一组】:1.必定必然必定:重在强调说话人对事物的推测或判断。
例:我们必定胜利。
必然:强调事理上的确定不移或客观必然。
例:缺乏幻想的人,必然缺少创造力。
2.毕竟到底毕竟:表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
例:旧历年底毕竟最像年底。
到底:表经过变化或曲折最后实现的情况;用在疑问句表追究。
例:新方法,到底试验成功了。
3.曾经已经曾经: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
例:这本书我曾经买过好几回,都没买到。
已经:表示事情完成或情况可能还在继续。
例:我已经在这里住了三年(现在还住在这里)。
4.4. 从而进而从而: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相当于“因此就”。
例:中国女排以三比二击败了日本队,从而取得了七战七胜的成绩。
进而:进一步。
例:先提出问题计划,进而提出实施措施。
5.除非除了除非:连词,强调某条件是唯一的先决条件。
例:除非你答应我的条件,我才告诉你。
除了:介词,表示不计算在内。
例:除了稍小一点以外,这套房间还不错。
6.给予给以给予:给,也作“给与”,例:给予帮助,给予同情等。
给以:后面只涉及所给的事物,不涉及接受的人。
例:对优胜者,应该给以适当奖励。
7.偶尔偶然“偶尔”跟“经常”相对,表示次数少,指“间或”“有时候”。
例:他常常写小说,偶尔也写写诗。
“偶然”跟“必然”相对,表示意外。
例:在公园里偶然遇见老同学。
8.始终一直(1)用“始终”的句子都可换用“一直”。
(2)“一直”后的动词可以带时间词语,“始终”后的动词不能。
(3)“一直”可以指将来,“始终”不能。
例:我打算在这儿一直住下去。
9.往往常常往往:是对于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有一定的规律性,不用于主观意愿。
例:那种以松散闲适为乐的人,往往是事业心不强的人。
常常:单纯指动作的重复,不—定有规律性,可以用于主观意愿;因此,“常常”可用于将来的事情,“往往”不能。
例:请你常常来。
10.固然虽然“固然”侧重于确认某种事实,“虽然”侧重于让步。
常见易混虚词辨析举隅
常见易混虚词辨析举隅易混虚词辨析,是近年高考常考内容,而考生容易失分。
下面对一些常见易混虚词进行辨析,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
1.不管尽管区别:⑴“尽管”表示让步关系,它所引出的分句的内容是事实;“不管”表示条件关系,它所引出的分句的内容是假设的。
⑵“尽管”后面不能用表示任指的词语,后面的内容如果是两项或多项,它们的关系是并列的;“不管”后面可以用表示任指的词语,后面的内容如果是两项或多项,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选择的。
例如:①尽管路途这么远,他还是要去。
(非任指)②不管路途多么远,他都坚持要去。
(任指)③尽管刮风又下雨,他都坚持按时上班。
(并列)④不管刮风还是下雨,他都坚持按时上班。
(选择)2.往往常常区别:⑴两者虽然都有“经常”的意思,但“往往”表示在通常情况下怎样或可能怎样;常常带有规律性可推论的性质;“常常”则单纯指动作行为重复的次数多,不一定带有规律性或推断的性质。
例如:①降水多的地区,地下水往往也比较丰富。
②他的作业本,常常是满分。
⑵“往往”只能用于过去,或者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推断,不能用于将来;“常常”既可以用于过去,也可以用于将来。
如下面例句中的“常常”不能换成“往往”。
我希望你以后常常来。
⑶“往往”的使用受限制,一般总是修饰在某种条件下发生的行为,“常常”是不受此限制。
例如:①星期六我们常常看电影。
②我常常看电影。
例①中的“常常”可换成“往往”,例②中的“常常”不能换。
因为例①中有“星期六”这个条件,例②中没有。
3.从而进而区别:“从而”用来引出目的或结果,表因果关系;“进而”表示在前一行为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行为,表递进关系。
例如:①乡党委认真贯彻党的农村经济政策,从而推动了生产的迅速发展。
②铁道部决定,先评选出各局各厂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而评选出全部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4.从而因而区别:⑴两者都表示因果关系时,“从而”只能引出积极的结果,“因而”则既可以引出积极的结果,也可以引出消极的结果。
常见现代汉语虚词辨析
常见现代汉语虚词辨析现代汉语虚词数量较多,用法灵活。
许多词区别不在迥异,而在微殊,且使用频繁,考查也较频繁。
对这些常用虚词,要从使用角度看意思和区别,要善于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握、巧记。
1、况且:表进一步申述或增补理由,含“而且”之意。
何况:表几项事物相比,后者尤甚,含“更不用说”之意示例他本身就喜欢足球运动,况且身体素质很差,怎能短时间成足球健将。
昨天,我们四个人就完成了任务,何况今天是五个人☆巧记:“况且”挑理由,即“况且”两边的句子都在说理由,而“何况”则不存在这种情况。
2、关于:介词,引出X围,表关涉。
对于:介词,引出对象,语气较舒缓,常有停顿。
对:介词,引出对象,语气较紧凑,更具强调处置对象的意思示例关于防治“非典”的措施,我认为是及时的,有效的。
对于科技人员的发明,我们应当给予适当奖励。
对哄抬抗“非典”医药用品价格的行为必须坚决打击3、又:副词,表动作重复或继续,表已经重复,已经出现。
再:副词,表动作重复继续,表将要重复,将要出现示例他先看了一会儿书,后来又抄了几篇字,最后才出门去。
先独立思考,自己钻研,再去问老师,效果会更好4、从而:连词,相当于“从此就……”,它的作用是引出前文所述行动的结果。
进而:连词,相当于“进一步”,作用在于在前文所述行动基础上引出下一步行动。
反而:连词,表该怎样未怎样,再突出相反发展方向示例我们坚持了改革开放,从而取得了伟大成就。
我们一定能控制“非典”蔓延,进而彻底战胜它。
大家叫他早点来,他不仅没有早来,反而迟到了二十分钟☆巧记:“从而”起步,“进而”进步,“反而”错步5、不管:表无条件限制,常搭配“都”。
尽管:表有条件限制,常搭配“也”示例不管风雨多大,我都要去上学。
尽管雨很大,我也要去上学☆巧记:无条件“不管”,有条件“尽管”6、由:介词,表引进对象,方位。
由于:介词,表引进原因示例支援的医务人员由X教授带队出发了。
由于气温升高,周围的雪开始融化了□7、终于:副词,表事物种种变化后的结局。
虚词的名词解释现代汉语并举例说明
虚词的名词解释现代汉语并举例说明虚词是指在句子中起连接、修饰、补充等作用的词语,其本身意义不具体,但在句法上起到重要的功能。
在现代汉语中,虚词种类繁多,包括了介词、连词、助词、副词等。
下面将对虚词的各类进行解释并举例说明。
1. 介词:介词是一类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关系的虚词。
它通常出现在名词、代词或动词的前面,用来说明其与其他成分的关系。
例如,'在'、'对于'、'通过'等都是常见的介词。
比如:- 我在家里等你。
- 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些疑惑。
- 通过努力,他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2. 连词:连词是一类用来连接各种成分的虚词。
它可以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等。
例如,'和'、'或'、'但是'等都是常见的连词。
比如:- 我喜欢读书和写作。
- 他可以去旅游,或者在家休息。
- 她很聪明,但是有点内向。
3. 助词:助词是一类用来表示语法关系或起到修饰作用的虚词。
它通常出现在动词、形容词、副词或句子的后面,与前面的词或短语搭配使用。
例如,'了'、'的'、'地'等都是常见的助词。
比如:- 我吃完了饭。
- 这是一个漂亮的花园。
- 他快速地跑了过来。
4. 副词:副词是一类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副词的虚词。
它可以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概念。
例如,'很'、'非常'、'随便'等都是常见的副词。
比如:- 这个电影很有趣。
- 她非常漂亮。
- 请随便坐。
虚词在句子中起到了连接、修饰、补充等作用,使句子更加完整和准确。
它们在句法结构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了解和正确使用虚词是学习和掌握现代汉语的基本要求。
常用现代汉语虚词辨析60例
常用现代汉语虚词辨析60例1、本来原来“本来”强调理应如此,常与“就”连用。
“原来”表示发现过去不知道或对情况有所认识。
2、逐渐逐步“逐渐”一般表示自然而然的变化,可以修饰形容词。
“逐步”用于有意识有步骤的变化,可以修饰形容词。
3、偶尔偶然“偶尔”(也写作:“偶而”)着眼于数量,次数少有时跟“经常”相对。
“偶然”着眼于意外,从一般事理或一般规律上看,事情的发生是意外的,是在规律之外,跟“必须”相对。
4、一齐一起“一齐“表示同时,侧重点是时间。
“一起”主要有两个用法:其一,侧重的是动作行为的方式,而不是时间。
其二,表示同一个处所。
5、以至以致“以至” :a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无穷。
b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他非常用心的写生,~野地里刮起风沙来也不理会。
也可以说“以至于”“以致”:表示事物发展的结果,一般指不好的结果。
他的腿受了重伤,以致几个月都起不来床。
|这是她近来老想不通,以致非常苦闷的问题。
6、往往常常“往往”是对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有一定的规律性,不能用于主观愿望。
“常常”单纯指动作的重复,不一定有规律性,可以用于主观愿望。
因此“常常”可以用于将来的事情,“往往”则不能。
用“往往”的句子要指明与动作有关的情况、条件、结果;“常常”没有这种限制。
7、才再“才”表示动作已经实现,并强调实现的很晚。
“再”表示动作尚未实现,但将于某时实现。
8、又再在表示动作重复或继续时,“又”用于已经实现的。
“再”用于未来实现的。
9、一概一律这两个词在用于通知、规定时,概括事物,可以通用;概括人常用“一律”。
10、已经一经“已经”表示事情完成或时间过去。
“一经”表示只要这样说了或这样做了,接着就会产生相应的结果。
“已经”和“一经”都是副词。
不过用“一经”的句子,“一经”换成“一旦”还解释得通;用“已经”的句子,“已经”绝对不能换成“一旦”。
常见易混虚词辨析
常见易混虚词辨析A【按照·依照·遵照】“按照”重在引进动作行为的凭借和根据,如“按照事实说话”。
“依照”重在强调以某事为根据完全照办,法律条文多使用“依照”。
“遵照”多用于介绍行为依据的重要原则、指示或精神。
B【本来·原来】二者都是副词。
“本来”强调理应如此,一直如此。
“原来”强调过去不知道,或对情况有所认识。
【必然·必定·一定】三者都表示肯定,都含有“非……不可”之意,表示对判断、推理的肯定,都经常作状语。
“必然”“必定”表示客观事物发展“肯定会这样”的趋势或结果,它们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互换;而“必然”和“偶然”对举,“必然”是形容词,偶尔作名词用,表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它还可以作定语,如“必然规律”。
“必定”是副词,常用于主观的分析、肯定。
“一定”可以表示对客观事物发展趋势的判断,也可以表示人们的意志和愿望,或表示一种命令的语气;还可以作形容词,表示“特定”或“相当”的意思。
【毕竟·到底】“毕竟”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强调事实或原因。
“到底”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曲折最后实现的情况,用在疑问句中表追究。
【不免·未免】二者都是副词,都作状语,都用双重否定表示肯定。
区别是:“不免”是“免不了”之意,用来加重句子的语气;“未免”用来缓和句子的语气。
C【曾经·已经】二者都是副词。
“曾经”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
“已经”强调动作、变化完成或达到某种程度。
【常常·往往·经常】三者都是副词,表示多次、多数、不断发生。
区别是:“常常”除有“多次、多数”的意思外,还有“时常、不断”的意思,它既表示时间,又表示频率,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与“往往”互换。
“往往”除有“多次、多数”的意思外,还可以用来表现在一定条件或前提下将要出现的情况,如“我们有些同志理论上承认教育是有阶级性的,可是一遇到具体问题,往往就把这个基本观点忘掉了”。
常见虚词辨析举例[整理]
〖虚词辨析〗1.巴不得|恨不得①巴不得所希望的是可能做的事情;恨不得所希望的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我巴不得有人来帮忙|我恨不得马上就见到他。
②“巴不得”的宾语可用否定式,“恨不得”不能。
如:我巴不得不去(“我恨不得不去”是错的);③“巴不得”在一定上下文中可用指数量短语作宾语,“恨不得”不能。
如:爸爸说了一声“可以”。
小华就巴不得这一句,扭头就跑(“小华就恨不得这一句”是错的)。
④“巴不得”可以加“的”修饰名词,“恨不得”不能。
如:这正是我巴不得的事情。
2.不比……|没[有]……两者意思不同。
(如:他不比我高=他跟我差不多高。
他没[有]我高=他比我矮)3.不必|未必词形相近,词义完全不同。
“未必”是“必定”的否定,意思不一定。
“不必”是“必须”的否定,意思是不需要、用不着。
如:他未必去=他不一定去;他不必去=他用不着去。
4.不得了|了不得①“了不得”一般有主语(人或物),“不得了”一般没有主语。
②“不得了”通常不作定语,“了不得”可作定语(前面常有“什么”)。
如:这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何必那么着急?③“不得了”不作“有(没有)”的宾语,“了不得”可以(前面常有“什么”)。
如:我看这没有什么了不得的,不必大惊小怪。
④“了不得”可以表示“超过寻常、突出”,“不得了”不能。
如:这个人了不得(“不得了”错),只要他看过的东西都能记得。
⑤大多数形容词带“得”后,可带“不得了”或“了不得”,意思没有什么差别。
5.不管| 无论|不论①“不管”多用于口语,“无论、不论”多用于书面语。
因此“不管”后面不能用“如何、何、是否、与否”等文言色彩的字眼,“不论、无论”可以。
②“不管”后面可以用“形+不+形”,用“无论、不论”时,这种格式中间一般要加“还是、跟、与”。
如:不管天气热不热,他总是穿这么多。
无论天气热还是不热,他总是穿这么多。
6.不过|但是在表转折时,“不过”比“但是”轻,“不过”多用于口语。
“不过”用法:①补充、修正上文的意思作“只是”讲。
常用现代汉语虚词辨析60例
常用现代汉语虚词辨析60例常用现代现现现辨析虚60例、本原来来1“本”强现理现如此~常“就”现用。
来与“原”表示现现现去不知道或现情有所现现。
来况、逐现逐步2“逐现”一般表示自然而然的现化~可以修现形容现。
“逐步”用于有意现有步现的现化~可以修现形容现。
、偶现偶然3“偶现”;也作,“偶而”,着眼于量~次少有现“现常”相现。
写数数跟“偶然”着眼于意外~一般事理或一般现律上看~事情的现生是意外的~是在现律之外~从跟“必现”相现。
、一现一起4“一现“表示同现~现重点是现现。
“一起”主要有用法,其一~现重的是现作行现的方式~而不是现现。
其二~表示同一现所两个个。
、以至以致5“以至”一般表示现现、程度、范现上的现升或现降~有“直到”的意思。
“以致”表示事物现展的现果~一般指不好的现果。
、往往常常6“往往”是现到目前现止出现的情的现现~有一定的现律性~不能用于主现愿望。
“常常”现现指现况作的重现~不一定有现律性~可以用于主现愿望。
因此“常常”可以用于的事情~“往将来往”现不能。
用“往往”的句子要指明现作有现的情、件、现果~“常常”有现现限制。
与况条没、才再 7“才”表示现作已现现现~强现现现的现。
“再”表示现作未现现~但于某现现现。
并很尚将、又再8在表示现作重现或现现现~“又”用于已现现现的。
“再”用于未现现的。
来、一一律概9现现在用于通知、现定现~括事物~可以通用~括人常用“一律”。
两个概概、已现一现10“已现”表示事情完成或现现现去。
“一现”表示只要现现现了或现现做了~接着就现生相现的现果。
会“已现”和“一现”都是副现。
不现用“一现”的句子~“一现”现成“一旦”现解现得通~用“已现”的句子~“已现”现现不能现成“一旦”。
、竟然居然11都是副现~都有出乎意料~超出常理或常情。
用于不好的方面~表示“不现现现现而现现”。
用于好的方面~表示“不容易现现而现现”。
“竟然”用于主现后面~现现现现前面。
“竟然”也可以现现成“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现代汉语虚词辨析60例汉硕备考交流~壹贰玖八叁陆七零四五1、本来原来“本来”强调理应如此,常与“就”连用。
“原来”表示发现过去不知道或对情况有所认识。
2、逐渐逐步“逐渐”一般表示自然而然的变化,可以修饰形容词。
“逐步”用于有意识有步骤的变化,可以修饰形容词。
3、偶尔偶然“偶尔”(也写作:“偶而”)着眼于数量,次数少有时跟“经常”相对。
“偶然”着眼于意外,从一般事理或一般规律上看,事情的发生是意外的,是在规律之外,跟“必须”相对。
4、一齐一起“一齐“表示同时,侧重点是时间。
“一起”主要有两个用法:其一,侧重的是动作行为的方式,而不是时间。
其二,表示同一个处所。
5、以至以致“以至”一般表示时间、程度、范围上的递升或递降,有“直到”的意思。
“以致”表示事物发展的结果,一般指不好的结果。
6、往往常常“往往”是对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有一定的规律性,不能用于主观愿望。
“常常”单纯指动作的重复,不一定有规律性,可以用于主观愿望。
因此“常常”可以用于将来的事情,“往往”则不能。
用“往往”的句子要指明与动作有关的情况、条件、结果;“常常”没有这种限制。
7、才再“才”表示动作已经实现,并强调实现的很晚。
“再”表示动作尚未实现,但将于某时实现。
8、又再在表示动作重复或继续时,“又”用于已经实现的。
“再”用于未来实现的。
9、一概一律这两个词在用于通知、规定时,概括事物,可以通用;概括人常用“一律”。
10、已经一经“已经”表示事情完成或时间过去。
“一经”表示只要这样说了或这样做了,接着就会产生相应的结果。
“已经”和“一经”都是副词。
不过用“一经”的句子,“一经”换成“一旦”还解释得通;用“已经”的句子,“已经”绝对不能换成“一旦”。
11、竟然居然都是副词,都有出乎意料,超出常理或常情。
用于不好的方面,表示“不应该这样而这样”。
用于好的方面,表示“不容易这样而这样”。
“竟然”用于主语后面,动词谓语前面。
“竟然”也可以单说成“竟”。
“竟然”常用于口头语体,“竟”则不限。
“居然”有时语气略重。
“竟然”一般不这样用。
12、已经曾经都是副词,都有有了某种行为或情况的意思。
“已经”表示动作、变化完成或达到某种程度,强调动作行为开始或完成,时间一般在不久以前,后面的动词多带动态助词“了”,少用“过”。
“曾经”表示以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强调某种行为或情况从前有过,现在已经结束了,“曾经”后面的动词多带动态助词“过”,也可以用“了”。
13、暂且姑且“暂且”指暂时地,重在强调时间短暂。
“姑且”指暂时地,重在强调让步。
14、几乎简直“几乎”表示接近,程度上比“简直”差些。
“简直”的意思是“接近完全”,“近乎等于”。
15、马上立刻“马上”所表示的紧迫性有时幅度大;而“立刻”没有这种情况,它表示的都是即刻要发生的。
16、从来历来向来“从来”表示从过去到现在。
“历来”从来,一向。
“向来”从来,一向。
都可作副词,都可表示从过去到现在的意思。
“从来”多用于否定句;“历来”多用于肯定句;“向来”兼用于肯定句和否定句。
“从来”的语气比较绝对,强调的意味较重;“历来”、“向来”是一般地叙述,语意较轻。
“从来”、“历来”还可以作形容词,充当定语,“向来”没有形容词的意义和用法。
“历来”多用于书面语,“从来”、“向来”兼用于书面语和口语。
17、对于、对介词“对于”、“对”介引动作的对象或与动作有关的人或事物。
这两个介词在许多场合都可以通用。
一般说能用“对于”的地方也能用“对”,但是“对”的意思更广泛,能用“对”的地方不一定都能用“对于”。
运用“对”、“对于”常见的毛病有以下几种:第一,该用“对”而用了“对于”,例如:(1)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对于人民负责。
(改为“对”)第二,主客位置颠倒。
如:这种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对于具有文化教养的人是不能容忍的。
(可改为“具有文化教养的人对于这种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是不能容忍的”,或在“人”后加上“来说”)18、关于、对于“关于”和“对于”用法相近,有时可以互换。
但是这两个介词在用法上还是有区别的,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表示关联、涉及的事物,用“关于”;指出对象,用“对于”。
第二,“关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只能放在主语之前;“对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放在主语前后均可。
第三,“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可以作标题,“对于”组成的介词短语就不能。
19、在介词“在”经常跟由方位名词“上、中、下”等构成的方位短语构成介宾短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方位、条件或范围等。
“在……上”、“在……下”中间插入的应该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一般不能是谓词性短语。
下面的句子就不对:自开工以来,由于使用了新的施工技术,在不延长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下,工程进展迅速。
(“在……下”中间插入的是动宾短语,应在“强度”之后加上“的情况)“在……中”中间如果插入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则表示该动作行为正在进行。
如“学校在建设中”,“新一代在培育中”。
这时“在”是动词,后头的方位短语是宾语。
20、和、或(或者)连词“和”可以连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也可以连接双音节的动词或形容词,但用“和”连接的动词或形容词,经常作主语、宾语;作谓语中心必须有一定条件,必须是双音节的,前后还必须有别的附加成分。
一般说来,“和”前后并列各项不应有互相包含的概念(包括多项并列结构之间不用“和”的)。
为了强调也有一方的,如我们常听到的“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等。
运用“和”连接并列成分还要注意分清层次,否则容易造成层次不清。
如:在日本访问的中国法律工作者代表团、中国歌舞团和中国五金进出口公司和中国矿产公司代表团,今天乘船启程回国。
(由于连用两个“和”,使得句子层次不清。
可以把第一个“和”改为顿号,或将第二个“和”改为“与”。
或(或者)“或”跟“和”用法不同。
“或”表示选择,或甲或乙,多项选一;“和”表示联合,两项或几项兼有。
21、“及”、“以及”与“及其”连词“及”“以及”用来连接并列的名词、名词性短语,所连接的成分在意义上往往有主次之分,如“工人、农民及其他劳动者”。
“在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中的“及其”是两个词,“及”是连词,“其”是代词,相当于“他的”或“他们的”,“及其”的意思是“和(他们的)”。
“不久,我和妈妈及其几个朋友也被关进监狱”一句中,“及其”应改为“以及”。
22、“或者”“还是”“还是”和“或者”都表示选择,用在“无论、不管”一类词后,两者可以互换。
如:“不管你还是我,都不能忘记这件事。
”句中“还是”可以换成.”“或者”。
“还是”可以用于疑问句中,“或者”不能。
如“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含有疑问语气,“辩证法或者形而上学”只表示选择,不表示疑问。
23、“甚至”“而且”甚至表示进一层的意思,通常是对上一层意思的进一步发挥引申或是强调某个特例。
“而且”也表示递进,但往往与“不仅”相搭配使用。
如:识别干部不仅要看一时一事,甚至还要看他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
(改用“而且”)24、“反而”与“而且”:“反而”表示同上面所说的意思相反或者出于常情之外,同“不但”“不仅”等连词配合着使用,转折语气更加明显。
“而且”表递进没有转折关系。
反而表反向递进,而且表正向递进。
如:在这次活动中,小华不但没有成为幸运者,而且落到了最后。
(这句句意有转折意味,在这里用“反而”更好些)25、“继而”与“从而”:“继而”表示紧随着某一情况或动作之后。
“从而”是表示结果或进一步行动的连词,一般用于后一分句的开头,引出结果和目的。
如:我们对某些教育政策作了一定的分析之后,从而思考教育的深层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前一句结尾有“之后”,可见要用“继而”)26、“仍旧”与“依旧”:二者两同在于表示行为、情状保持不变。
“仍旧”含有“仍然”的意思,常用于表示转折关系的后一分句中。
“依旧”“照旧”不用在表示转折的句子里。
如:我暗下决心学好语文,也常去请老师给我辅导,但是成绩依旧提不高。
(前面有“但是”一语,表转折,用“仍旧”)27、进而,从而,因而:“进而”有“进一步”然后“的意思,表示在原有的基础上前进、深入或者扩大。
“从而”也有进一步的意思,强调根据上文的条件或者原因推出结果。
因而”表示前后的因果关系。
如:“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小算盘,因而看不到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普遍了解情况,进而重点征求意见,以便为改进产品质量提供依据。
”“普遍了解情况,从而根据群众的需要改进产品的质量。
”28、立即,当即,随即:同:情况很快发生或者紧接着前一情况出现。
异:“立即”说明迅速,“当即”偏重当时,“随即”强调“紧接”。
如:邮递员送来挂号信,我当即盖章签收。
29、陆续、连续:同:动作先先后后都有。
“连续”表示前后没有断开,“陆续”表示断断续续。
如:开考一小时后就有人陆续交卷了。
(不合情理,应改为:陆续有人交卷了。
)30、偶尔,偶然,偶或:偶尔,“间或”“有时候”,表示情况不是经常出现。
“偶或”与“偶尔”同义,“偶或”用于书面。
偶然:某种动作行为或者情况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表示出乎意外。
如:他作文写得通顺,只是偶尔有几个错别字。
31、以至与以致:以至:连词,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也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
以致:连词,下半句话的开头,也表示因果关系,但多指不好的结果或陈述者不想看到的结果。
32、尤其与特别:“尤其”表示更进一步,语气更重,几个方面加以比较更突出一点。
“特别”表示更加强调。
如:论风景,这一带美到极点,尤其是眼前那座岛屿。
要了解中国的历史特别是中国近代史。
33、不管与尽管:“不管”表示条件关系,相当于“无论”,与“多么”“怎样”等表任指的词语呼应;“尽管”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虽然”。
如:五四时代的白话文是一个革命的运动,不管其中有部分的人软弱妥协,但它却是要革文言文的命。
(后文有表示转折关系的词语,要用“尽管”)34、不必未必:词形相近,词义完全不同。
“未必”是“必定”的否定,意思是不一定。
“不必”是“必须”的否定,意思是不需要、用不着。
35、曾经已经:(1)“曾经”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时间一般不是最近。
“已经”表示事情完成,时间一般在不久以前。
(2)“曾经”所表示的动作或情况现在已结束;“已经”所表示的动作或情况可能还在继续。
(3)“曾经”后的动词以带“过”为主,也可用“了”;“已经”后的动词以带“了”为主,少用“过”。
36、除非只有(1)“只有”从正面提出某个唯一的条件;“除非”从反面强调不能缺少某个唯一的条件,语气更重。
(2)“除非”可以用在“是…”前;“只有”不能。
除非是你才那样想。
|只有你才那样想。
(3)“除非…,才…”也可以说“除非…,不…”;“只有…,才…”不能说成“只有…,不…”。